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此次培训,旨在以气候和气候变化为主线,对农产品期货的作物生长特点、灾害性天气、实际操作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科普、实用的培训。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华风集团总经理)石曙卫出席了会议并致开幕辞,他详细介绍了中国气象局的各类气象服务产品和为农气象服务的成果和水平,并提出,开拓为期货市场的专项气象服务市场,是气象服务部门的责任和使命,天际公司则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开拓者
华风集团天际公司自2006年起就致力于农业气象领域的公众气象服务工作,在拓展了包括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产区专业服务、农产品期货气象服务等多品种之后,今年5月8日,在和讯期货频道和新浪期货同时上线了《期市气象站》栏目,开始了对期货气象的专项服务的探索。
本次培训邀请了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知名期货公司等相关单位的七位顶级,他们将全面细致、深入浅出的讲述气候变化、遥感估产、糖类、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气象影响分析、灾害天气对农业的影响等内容,是一场期货市场的气象气候饕餮盛宴。
面寻找机会。
我镇根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对全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的通知》(川农业函[20xx]406号)文件等精神,镇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确保农产品安全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现将我镇20xx年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接到上级文件后,镇党委、政府及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镇农产品安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把培训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内容,动员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农产品安全工作综合素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能够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工作事务多么繁忙,总是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辅导,充分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并经常同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课题、理顺工作思路、探寻学习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学习内容,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尤其是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单位、农产品生产、营销人员等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
二、组织严密,计划科学
为使今年培训工作做好、做细、做严、做出成绩,进一步加强高坪镇农产品安全工作监管力度,加大农产品安全工作宣传、普及农产品安全知识,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适应广汉市农产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提高镇、村两级干部及相关人员对农产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计划,培训目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并按照“严密组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仔细分工、充分准备,结合实际、讲究实效”的工作思路,培训手段以集中授课与观看专题片相结合等,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动员充分,授课仔细
为了提高农产品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我镇召开了全员农产品安全培训动员大会,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人员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安排好具体培训时间和人员。并将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成绩列入年度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使大家能经常想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在组织参训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度的同时,镇领导着眼于实际,邀请卫生、工商、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组成业务精干的授课队伍为参训人员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各授课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做到了给别人讲的自己得先懂、先会、先精,确保了年度培训的效果。通过培训,参训人员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得到了切实提高,为我镇开展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方式多样,注重实效
各单位在农产品安全培训注重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抓好培训工作与农产品安全宣传工作相结合,在培训时开展宣传,在宣传中精选培训要点;二是抓好业务知识学习与农产品安全知识学习相结合;三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工作相结合,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人;背景;培训;模式: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般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那么,谁能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谁能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各地的实践表明,农产品经纪人一手牵着农民生产,一手牵着市场需求,他们是农民和市场的桥梁。因此,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经纪人,是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本课题组,同时,自2006年始,即与绍兴市农产品经纪人鉴定中心一起承担了省内部分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鉴定工作。3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在绍兴县、上虞市、嵊州市、诸几市、新昌县和越城区多个镇、村完成了23期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培训学员累计达2000余人。实践证明,这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培训模式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民经营理念、植入农民市场意识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如何让现有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真正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的一支生力军,帮助农民缓解农产品销售难的矛盾,则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为此,本课题组于2008.5~2009.5期间,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调查手段,抽样调查了浙江省所辖宁波、绍兴、杭州、衢州等地区的部分农产品经纪人,对他们的经营现状和需求特征进行了广泛的信息收集,部分重点对象还进行了跟踪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表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650份,调查涉及农产品经纪人的基本情况、经济活动以及对培训课程的感受和评价等10项指标,调查信息的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为更加精确地把握农产品经纪人需求及影响培训的因素等提供了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和深化培训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深化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模式,探索如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能手,为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聚集大批实用创新型的中介组织和现代商人。
二、农产品经纪人现状调查
(一)经纪人队伍结构老化,呈“青黄不接”之势
从表1的调查结果分析,在务农人口中,中老年人留守现象比较突出,35岁以下的经纪人明显偏少,仅占被调查人口的不到20%,说明浙江省农业弱质、农民弱势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农产品具有分量重、保鲜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等特点,所以,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体力作保证。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务农,必将导致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及流通后继乏人,进而,为新农村建设埋下隐患。
(二)经纪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偏低
表2数据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经纪人占样本总体的65.5%,其中,小学及以下的人数又占了样本总体的22.1%,说明浙江省经纪人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多数经纪入信息采集手段落后,利用媒体或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意识比较淡薄,相互之间缺乏信息联系和交流,自律管理及权益的自我保护机制十分缺乏。
同时,大专以上学历的经纪人仅占10.5%,学历较高的农民不屑于从事农产品流通业务,或者对农产品流通职业不够重视,说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尚需加强宣传力度,经纪人的社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以个体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
表3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经纪人的年营业额集中在15万元以下,这其中,又以5万元以下的占大部分,50万元以上的经纪人廖若辰星。从组织形式上看,个体经营占了很大比重,合伙型、公司型等经纪人实体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经纪人经营规模较小,经营信誉、经营资质、抗风险能力都比较低。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不少经纪人(他们同时又是地地道道的农户)尽管已成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但由于合作社本身仅仅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社员销售农产品的渠道、方式及价格均可以自行选择和决定,又由于许多合作社没有统一的农产品销售章程,所以,大多数农户还是选择自产自销这种传统的产品流转方式。据调查,目前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将农产品卖给个体商贩,只有2.7%的农户采用订单销售,另一方面,由于浙江农民人均农业资源少且分散,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农产品流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而主体过于分散,又导致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千家万户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单个农民就好比飘浮在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弱小无助,无法掌握市场动态,很难获取增值利润。典型的小规模农产品经营格局,难以产生支撑新农村的经纪人群体,这与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标准化、市场
国际经验表明,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合法权益,使职业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更有发言权,更有机会参与利润平均化。
(四)明显的经营区域局限,市场辐射力较弱
统计表明,61.5%的经纪人将农产品选择在当地销售,这种“门前销售”又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当地农产品专业市场销售,此类为“等客上门”式销售(如嵊州的水果交易市场);第二种是在种养基地,结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销售,此类为“借船出海”式销售(如上虞的龙浦葡萄专业合作社);第三种则是由农户挑起“货郎担”进行摊贩式、近距离流动销售。除第二种销售模式外,其他两种模式,对经营户来说,可获取的利润通常是极低的。
经纪人选择就近销售农产品,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茶叶、葡萄、西瓜、杨梅、茭白、桃子、鲜菜等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强、易腐烂、运输要求高等特点,不宜远距离贩运;农户分散经营,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从产品销售单位成本的角度思考,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浙江的不少农产品多为与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的“角色产品”,游客在玩乐中采摘、在休闲中消费,使农产品处于“僧多粥少”、供不应求之态,农民便无卖难之虞。这自然使得经纪人开拓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既无动力,也无压力了。
(五)“获取信息难,寻找客户难”是经纪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表5显示,66%的经纪人认为,获取
信息、寻找客户、灵活的推销技巧是开展经纪活动时所面临的最困难环节,说明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加强市场营销和谈判技巧方面的训练;同时,近16%的经纪人认为农产品储存技术落后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经纪人培训需要农技专业人员的加盟;此外,剩下18%的经纪人需要在合同的兑现及农产品加工方面获取更多的知识,说明这些模块需要在今后的培训内容中予以进一步充实。
(六)培训效果初现,培训模式需要深化
表6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培训对象普遍认为,经纪人培训对自己帮助很大。在与经纪人座谈中,学员纷纷表示,参加培训后,他们的市场意识逐步建立,产品标准思路逐渐清晰,营销技巧开始关注,产品销售增效显现。据嵊州市供销社主任介绍,该市前4期经纪人培训后,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0%。
在实地走访时,通过对种植(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和社员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学历层次比较低的经纪人,其当务之急是需要接受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现场指导和培训。而大专及本科学历等层次较高的经纪人则希望在理念和体系方面得到更加系统的培训;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不少经纪人提出,时间太短、内容太多,容易陷入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窘境。
综上所述,经过第一阶段的普及性培训,一些初步掌握了经纪人基础知识的农民大部分活跃在了农业第一线,他们已经成为农产品流通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经纪人本身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相关对策,创新和深化培训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
三、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深化培训模式的对策措施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培训模式深化上做文章。培训模式应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突出培训范围的广泛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培训程序的规范性,坚持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的需求相吻合、与培训对象的层次相一致。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领域、延伸培训链条,综合运用集中辅导、典型示范、“菜单”选学、以农教农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体对策如下:
(一)分层分阶段式培训
根据经纪人文化层次的差异,开展分层、分级、分阶段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既可以消除部分学员“吃不饱”的饥饿感,也可以化解部分学员“吃不了”的消化不良症,真正实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设门槛的经纪人普及性培训。参加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意愿,都可以进入培训班听课学习。培训内容可以在兼顾市场营销知识启蒙与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的介绍引进的同时,侧重于介绍让农民可以直接应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产品质量标准等,通过普及现代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例如,新品种及种子的处理技术、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节水技术等。培训形式可以是现场示范、实地操练,也可以是视频演播,分段讲解。总之,尽可能使培训效果立竿见影。第二阶段为经纪人的素质提升培训,参加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文化层次较高的农民,以及经过第一阶段培训后考核成绩较好的农民。培训内容则是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系统培育与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介绍相结合。又以营销和管理理念的系统培育为主。重点开设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知识及实务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市场调研方法、市场营销策略、商务谈判技巧、营销渠道管理等),同时插入农业高新技术课程(如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工程与智能化装备技术等)。培训形式既可以是请专家、学者集中讲授,也可以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远程答疑,还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座谈交流,如在本地合作社中选取成功经纪人宣讲经营心得,集思广益;加强区域合作社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营成果;组团进行跨国交流,学习、吸收国外先进合作社的农产品经营管理经验,等等。
通过这种分层分阶段式的培训,可以使受训学员真正系统地、卓有成效地掌握农产品经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高超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宽视野、高素质的农产品经纪人。
(二)划圈分类式培训
资料显示,浙江既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稀缺大省,同时,又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其出产的茶叶、柑橘、蚕丝、水产品、竹制品、苗木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区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如浙江茶叶的主产地集中在绍兴、杭州和嘉兴一带,浙江蚕丝的生产基地在湖州,衢州已成为浙江柑桔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嵊州及安吉的竹制品已闻名中外……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像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如萧山萝卜干、富阳芦笋、临海西兰花、常山胡柚、上虞葡萄、余姚杨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本次调研中浙江的农业经济不仅具有明显的品类区域性,而且具有鲜明的高效生态农业特征。单以绍兴市为例,目前,该地区已呈现设施农业、集约生态养殖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绿化园艺业、有机农业、生态林业、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等8种值得推广的生态类型。如诸暨市马村畈现代农业园区,绍兴县绿神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绍兴县稻鸭共育模式,上虞市虞南山区的板栗林套种高杆型名茶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诸暨花果山庄休闲观光园,绍兴兰渚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县大地园艺有限公司。绍兴县王坛镇南岸村的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上虞市海涂防护林建设,上虞松厦镇祝温村村庄平原绿化和曹娥江景观带等均已成为自成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经济。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各不相同,致使农产品种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特点及市场特点,这就要求经纪人培训不能采用“大一统”的培训模式,而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培训要变过去的“一灶制”为今后多模块并存的“多灶制”。变过去教学内容的“给什么,吃什么”为“点什么,吃什么”。即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生态,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按照产业特点,巧设课程菜单,实施解剖麻雀式的、划圈分类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培训
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法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不足和弊端。因为这种培训方法,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概念原理的逻辑性。加上在培训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不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缺少灵动性。同时,也容易让学员陷入学习思考的惰性陷阱。
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不需要那种
学究式的教育,要针对受训对象文化层次及需求特征的差异,将一些概念的辨析和原理的剖析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和故事穿引起来,采用师生互动式的交流,进行深入浅出的讨论。这种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培训模式,可以让受训学员将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培训可通过提供活生生的素材(如引人大量的“营销案例”、“商务谈判案例”、“信息收集案例”、“合同签订案例”、“核算案例”以及“经营决策案例”等),将抽象的理论活化为具象的实践。将枯燥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还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使学员主动地、持续地学习。
在遴选案例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案例要有真实性。所选案例必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事例,切忌哗众取宠虚构案例。二是案例要有针对性。培训师应结合教学对象和培训要求选用案例,有的放矢,远离对牛弹琴式的案例。三是案例要有启迪性。人选案例应该能够启迪农产品经纪人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帮助其理性地分析问题,引导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式教学还要特别注意培训师对案例的点评和升华。同一案例,由于学员能力、经历和水平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案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悖。实际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多半不只有一种精确的答案,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结论。因此,培训师在进行案例点评时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注意激发学员去联想、去探索、去创新。不要把结论束缚在某一方案的窄巷里。总之,通过这种案例式培训和体验式学习,要引导学员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使点评升华,使培训效率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真正掌握经纪人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四)借专业合作社平台,释放经纪人培训优势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是合作经济组织大放异彩的世纪。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揭示了这一动向,到2008年6月底,全国依法新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8072家,入社成员达771850人。浙江省1/3以上的农民参加了专业合作社或受专业合作社的带动。2007年10月,浙江省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亮相国际农交会,首次在国际农交会上摆开合作社的“丰收盛宴”。2006年,浙江省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额248亿元,经营盈余12亿元,社员通过返利获得的收入户均达2463元。事实证明,浙江已成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水平、社员收入较高的省份之一。而在农产品大市场中披荆斩棘的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们,正是那些善于捕捉市场行情、长于市场运作的经纪人。
经验告诉我们,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对合作社管理者及其成员进行组织培训和能力培养的最优组织,也是进一步提升经纪人综合素质的最佳平台。农产品流通上连生产、下接终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高素质的农产品经纪人,不仅应该是产品流通方面的专家,还应该是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行家里手。所以,在农资采购、新品种引进、种植养殖技术更新等生产环节中,需要得到农技专家的指导;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需要营销专家、品牌专家等给予市场拓展、渠道创新等方面的专业性指导。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对外聘请专家组织培训。在合作社内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经纪人业务交流活动,将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加工销售、资金融通等服务功能集于一体。借此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合作意识和协同经营能力,释放经纪人培训优势;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经纪人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农村知识分子充实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争取农产品经纪活动得到地方政府的更大支持。
(五)规范考核,严格鉴证,实现面的扩张与质的提升
规范考核制度,严把鉴定质量关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的又一关键措施。我们认为,由于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在培训的初级阶段,应尽可能鼓励农民主动报名参加,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培训,学习科学技术,树立市场意识,了解营销技巧。为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考核可以相对宽松些。对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在完成了相关模块的学习任务之后,颁发农产品经纪人结业证书,并鼓励其进入高一等级的培训和学习。在培训的中、高级阶段,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细则,要设定明确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要求,考核方案的设计既要有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堂参与讨论的情况等),又要有综合成绩(包括独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测试考核)。考核程序要规范严格,考评尺度标准要高,内容要实,使考核真正达到鉴定标准,真实体现经纪人的经纪能力和经营水平。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含金量。但是,如果考核过程不严格,考核制度不科学,那么,不仅证书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此外,为使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面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制定《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根据《标准》编写《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修订现有的《农产品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将目前五花八门的《培训教材》按农产品类别规范为统一的《培训教材》初级、中级、高级系列,以便于培训考核鉴定。
同时,《职业标准》应体现农产品经纪人不同等级的职业要求和鉴定标准,《考试指南》应涵盖不同等级的考试目的、鉴定点、考试内容与测试题、考试样题等内容,《培训教材》应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材板块可按照农业类别的不同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方便不同种类农产品经纪人的学习和考试。
最后,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发证机构对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要实行定期验证制。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可以通过现场测评、设立举报电话、网上投票、电话访谈等方式,重点了解培训效果及培训对象的满意程度。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经纪人队伍的动态管理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经纪人队伍在扩张数量的同时确保质量的提升。
会上,郑州市农委做典型发言,介绍郑州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项目建设运行情况。随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监测处处长曾庆带领培训班全体学员来到郑州市农委农产品检测中心参观考察。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王有志、张长明,郑州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周亚民、党委副书记楚万青陪同参观。
在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信息指挥中心,曾庆听取了系统运行情况汇报,观看了操作演示。在检测中心实验室,曾庆认真察看了每一台设备仪器,详细了解检测项目和工作流程。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曾庆对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于2012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总投资890万元,2013年实施,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2014年6月通过了农业部专项检查。荥阳、新郑、中牟三市(县)的农产品检测中心项目已建成并通过实验室双认证,已正常使用,新密市、登封市两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将于2014年底前通过实验室双认证,金水区、惠济区已列入项目计划。
郑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现有检测室面积1800余平方米,配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等价值2700余万元的检测仪器设备。2006年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和资质认证,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产品风险评估检测实验站,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保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供业务指导服务,为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日常检测监管工作提供检测保障。并承担着省农业厅安排的2个省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每年4次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和产地环境监测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专项监测等工作。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14年已安排到位210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进一步壮大。目前,郑州市农委检测中心共有428人每天对市区所有的117家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61家大型超市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建立完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2003~2013年,全市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共检测蔬菜1230.6万批次,检测水产品18.1万批次, 检测水果97.7万批次。销毁农药残留超标蔬菜24.7万千克,销毁不合格水产品3.51万千克,销毁不合格水果1.58万千克,净化了郑州市农产品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安全。
一、培训安排
2017年10月25日开始,由市农牧局科技培训专家组利用5天时间分别对县农牧局、农技中心、农广校分管领导及技术骨干;县畜牧局、畜牧站、草原站分管领导及技术骨干;红沙梁镇、西渠镇、东湖镇、收成镇、南湖镇等五镇脱贫攻坚工作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种养示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培训需求和愿望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具体安排详见附件)
二、培训内容
围绕“企业+养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顶乐黄花滩养牛模式、“种畜场+合作社+贫困户+屠宰场”的中天养羊模式、“运销企业+贫困户”的古浪黄花滩产业联合模式、“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天祝介实高原夏菜发展模式、“252”“131”南阳片区农户养羊模式等典型扶贫模式;标准化种养技术、土壤培肥改良、品种优化选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重大畜禽疫病防控等先进技术,充分结合各镇产业发展特色开展科技实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方式
本次精准扶贫产业培育科技培训工作市上成立专门科技培训专家小组,采取市县联合、集中与分散、专题讲座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市科技培训专家小组:
组长:
成员:
四、工作要求
1、各镇、县畜牧局、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做好本单位参加培训人员的组织工作,督促人员及时参加培训学习。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人;培养模式;研究
一、农产品经纪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九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区域,九江水域面积占全湖面积的2/3。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产品经纪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加快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商品优势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一大批具有专业性质的农产品基地逐渐形成。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转化为商品的速度,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经纪人在这个方面可起到很好的沟通、中介作用。农产品经纪人可以把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介绍给市场,把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紧密连接起来,在本地形成强大的商品优势,使资源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一方面,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一边连着农民的生产,一边连着市场上的需求,如何使农民的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农民经纪人可以发挥其桥梁作用,让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的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而逐渐趋于合理;另一方面,农民经纪人是促成农民与他人交易的关键联结点。农产品经纪人掌握着农产品的供求状况,担负着农产品市场变化的信息传递任务,对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可以把零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交易,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二、九江市农产品经纪人的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九江市十县三区部分参加培训的农产品经纪人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各县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经纪人进行了开放性的提问调查。九江市目前有农产品经纪人近3万人,受到培训并取得初、中级资格证的仅仅不到1000人(其中,取得中级资格人员50人,初级人员945人),而加入九江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的人员仅几千人,还有2万多人没有入会和培训。全省累积有近20多万农产品经纪人需要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培训农产品经纪人的任务是很重的,提高农产品经纪人基本素质刻不容缓。
1.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经纪人基本上是当地农民,与当地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有的是当地种植大户,也有的是养殖专业户,他们既是本地名、优、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是经营农产品的经纪人。在经营方面基本上是处于个体闯市场,单打独拼状态,抵御市埸风险能力较弱,面对变幻莫测,竟争十分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仅有中小学文化水平;二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经营规模较小,单个经营,分散活动;三是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又严重缺乏闯市场的技能,对于市场营销、公关、农产品品级鉴定、运输贮藏、成本核算、商标、法律、网络信息等方面知识几乎是不知或知之甚少;四是对发展生态农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认识还不够。而现时的农村又急需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农产品经纪人。因此,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2.经过培训的农产品经纪人所取得的成绩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基本情况:一是农产品经纪人普遍对参加培训表现非常积极,认为培训的最适宜时间是3-5天;体会到培训的内容很好,具有知识面广、容易接收和实践性强的理论,又紧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二是他们大多数所经营的农产品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很有推动作用,受过培训的人员都有较强的商标保护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基本都会注册商标。农产品经纪人的结构男女比例为51,中年人占68%、老年人占25%、青年人占7%。
调查发现,参加了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并且通过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习取得初级或中级岗位资格的农产品经纪人,特别是首批培训学习的学员在事业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三、加快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措施
1.政府重视,确保培训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级供销合作社应积极抓好这项工作,要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地安排好培训工作,积极筹措培训资金。农产品经纪人就个人而言是个体,就一个地市来说是几万人,一个省有十几万人至几十万人,培训人数多、资金大,要有计划地逐年进行培训。而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经费又是全部由国家支出,各级政府部门应站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奔小康的高度来把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列入计划,确保资金的投入。
2.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的作用
农产品经纪人必须有“娘家”,这就是各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这个载体的作用,把“能人”、“大户”经纪人吸收到协会中。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在供销合作社指导下开展工作,有困难找协会,要信息找协会,学知识找协会,协会成为农产品经纪人的“娘家”和经营活动的有效平台。目前,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还开通了九江市农产品交易网,九江农产品交易网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九江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变革,对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交易模式,为推动九江农产品走出江西,走向国际市场,为农产品流通领域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农产品、市场、消费者的网络对接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系统地收集了全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500多个品种。
3.依托高校抓好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为重点,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环节等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工作目标:市、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监管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源头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监督抽检全面加强,产地准出制度逐步推进,努力实现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源头控制水平明显提高、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安全隐患基本消除、群众消费放心满意的工作目标;继续集中力量抓好专项整治,着重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快速检测、例行联检工作,农产品生产过程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蔬菜等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工作任务:全年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申报2个,有机食品认证申报1个,绿色食品企业年检6家,外销平台建设疆内疆外建立2个产品专柜;建立标准化示范区5个,示范区核心区(集中连片)面积,大田作物300亩以上,设施农业50亩以上;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合作社成员、散户农民培训2次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4次以上;报送材料和信息15条以上。
三、责任分工
在农业局统一领导下,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绿色原料基地创建和“三品一标”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综合科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无公害、绿色原料基地、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申报等材料的创建,绿色食品企业年检6家,外销平台建设疆内疆外建立2个产品专柜。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常态化。
(二)标准化生产工作
责任单位:市园艺工作站、市农技推广中心
工作内容:以“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生产企业为主,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点,示范区(点)要有建设方案、生产技术手册,要设立内检员,建立生产档案,树立标识牌,并与农户签订质量安全协议。示范区(点)实行“品种、购药、标准、检测、标识、销售”六统一,并做到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产品订单生产三个100%,园艺作物由园艺站负责,大田农作物由农技中心负责。
(三)农产品检测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工作内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完成每月1次自治州风险监测任务,每季度1次市监测任务,承担“三品一标”监督检测,全年开展4次;完成每月1次的自治区联检任务,每周开展1次检测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依法进行处置。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配合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开展监督抽查。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监管办
工作内容:职责明确,人员到位,工作规范,协调有力。按时参加上级部门会议和培训,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协调各单位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协调做好培训工作及州农业局监管办安排的其它工作。
2.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建立高毒农药采购实名登记制度、投入品购销台帐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合作社生产记录制度;组织开展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全年不少于4次,生产单位不少于4次;开展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工作。
3.责任单位:市农技推广中心
工作内容:对各乡镇监管站履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和职责进行监督和检查,参与监管办对各乡镇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对各监管站全年工作任务予以督促和落实。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经局、市农广校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工作内容:向农业信息中心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详细资料、生产和加工农产品的生产记录、品牌名称等,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督促、指导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产品信息在追溯平台上的录入;监管信息报送及新闻宣传工作。
(六)农产品产地准出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启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试点工作,推进产地准出规范化管理,明确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具体规定要求等。落实基地农产品准出检测制度,并在蔬菜、食用菌、水果等重点生产基地开展2个产地准出试点,严格落实对销售农产品进行上市前检测准出制度。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监管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
工作内容:综合业务培训由市农业局组织,以国家和自治区、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监管制度、三品一标、农业标准化和目标任务为主要内容,培训2-3天,受训面为100%;农业执法业务专题培训由市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组织,以农业投入品相关法律法规及执法能力建设为重点,集中培训3天,受训面达到100%;农产品检测业务培训由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组织,以检测人员实操为重点,集中培训3天,受训面为100%。阶段性培训全年进行,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任务。
牵头协调委属各相关单位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督与管理;负责与县食安办的联络;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农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度计划与实施方案;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的收集与汇总、传递上报和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申报、实施与监督管理。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三品一标”可追溯制度。负责对各乡镇农监站的业务指导,加强检测技术业务培训,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业务素质;承担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督检测任务,做好县本级农产品例行检测;配合省“蔬菜质量例行监测”对我县的产品抽样工作。
二、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负责对全县农资经营单位(户)的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负责全县农业投入品的监督与管理,制定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督促农资经营单位(户)建立健全农资购、销货记录台帐;查处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净化我县农业投入品市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驾护航;对督办、转交、举报等来源方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严格依法督促查处;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的行政复议工作。
三、委园艺科:
组织拟定蔬菜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抓好蔬菜标准化知识培训,指导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规模高效农业发展;督促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把好生产技术关,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四、县植保站:
负责高效低毒农药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工作,指导农产品生产者正确、合理使用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做好培训工作,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
五、县作栽站:
组织拟定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抓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指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六、委生产综合科(信息中心):
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网络宣传与。
七、县农广校:
负责全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特别是合理使用农药、肥料、作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波动 对策
农产品是农民劳动的成果,其价格直接决定着农民的收益,进而影响农村、农业的发展。而同时农产品又大多属于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及国家的稳定。因此,农产品价格波动成为社会各界及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
农产品价格波动状况
如图1所示,2003年-2013年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11年来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规律。但各周期的波动时间和波动幅度存在差异,说明农产品价格变化原因复杂,并不具有固定的规律性。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种类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并不相同。2003年-2006年茶叶价格持续上涨,水果价格呈现先下降后上涨的趋势,而蔬菜价格略有下降;2006年-2010年,茶叶价格在2008年达到最低后又快速上升,在2010年达到最高点,水果价格在2007年达到最低,而后又开始快速上升,而蔬菜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在2010年略有上升;2010年以后,茶叶价格开始下降,水果和蔬菜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可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各种不同种类农产品价格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并不能代表所有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总体趋势,而各种不同种类的农产品价格又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产品价格波动规律性不明显。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产品市场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价格应当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所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必然源于供给和需求的波动,具体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自身特征因素
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价格的变化只会带来需求量的小幅度变化,而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较大,价格的变化会带来供给量大幅度的变化。如由于外界因素的冲击,某农产品价格下降2%,引起农产品需求量增加1%,供给量则减少6%,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根据供求模型,农产品价格将会快速上升。价格的上升进而又引起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再次变化,结果又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见,农产品由于自身特征的因素,其价格总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波动。
(二)供给主体决策因素
农产品的供给主体大多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即农民。农民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因素难以准确把握某种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其随意的决策行为会导致农产品供给过剩或短缺,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如某年大蒜价格上涨,农民根据大蒜价格的变化判断大蒜市场供给短缺,认为“种大蒜会赚钱”,这种情况会诱使农民将粮食改种大蒜,第二年必然有大量大蒜进入市场,出现“烂死地头,无人问津”的结果,大蒜价格将会快速下降。同时当年由于改种大蒜导致粮食减产,粮食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其价格必然上涨。所以,一旦农产品当年的价格上涨,就会促使次年农民扩大生产,于是陷入“农产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减小生产供不应求、价格再次上涨”的周期性循环理论,也就是著名的蛛网理论。可见,供给主体的决策直接决定着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三)农产品市场因素
农产品市场是农产品供需双方发生交易的场所。该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健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并不完善。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温饱需求转变为多元化需求,对农产品的营养、味道、色泽等都有了要求,所以,农民必须不断调整生产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由于缺少获得消费者需求信息的渠道、对现期价格的过分敏感以及进入门槛低等原因,农民很容易产生市场误判,特别是在新消费观念的短期变化下,供给市场的调整滞后,造成长周期的生产与短期需求变化的跨期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引起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
其次是市场流通渠道不合理。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历多渠道流通环节,采用的销售模式多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多层次模式,所以,农产品价格就不仅仅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决定,还与批发商、零售商的成本投入、利润要求等有关。据农业部的调研,从农民出售西红柿2.80元/kg到超市零售价7.6 元/kg,上涨了 1.7 倍;尖椒农民出售价2.50元/kg,超市零售价格为13.00元/kg、上涨了4.2倍。再如在草莓生产者没有改变草莓价格的情况下,汽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草莓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成本上升,那么二者提供给消费者的草莓价格将会提高。可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农产品流通渠道有很大的关系。在上例中,如果不经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由生产者直接供给草莓给消费者,虽然草莓价格也受汽油价格变化的影响,但波动不会很大。同时,流通渠道过长也会造成了商品实体、资金、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错位与滞后。商品供需以及价格信号无法同步反映市场状况,且难以快速传递到生产与消费的端点,为中间环节的商品存量控制与操纵价格提供了可能。进而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市场判断力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没有接受过长期教育的人,他们对市场状况的判断依据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结果上,而对市场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少探究,所以很难准确判断市场状况。只有通过相关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才能促使农民对市场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工程,并不是靠一两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机制,主要包括:第一,培训项目的选择。我们需要通过调研,准确把握农民在市场判断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第二,培训方式的选取。由于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培训方式将会决定农民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市场模拟、图示图表等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培训;第三,培训费用问题。任何行为都会有成本支出,农民培训并不例外。农民本身收入水平不高,如果费用让他们来承担的话,必然打击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则无法达到提升农民素质的目的。费用一方面可以由政府财政解决,即成立专项基金,并作为惠农政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效益好的企业资助该项工作,并对这些企业给予表彰,提升其声誉。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使农产品市场供求趋于均衡
首先是建立农产品买卖信息服务中心。该信息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为农产品市场供求双方提供准确、透明的市场信息。其下设有四个部门:一是信息登记、部门。由于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征,供给方应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在该部门进行预登记。农产品需求方根据自己的需求特征也将相关信息予以登记。这样一方面,供给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但在调整之后必须在该部门进行重新登记,另一方面农产品需求方可以根据供给方的信息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进行交易;二是建立供求信息分析部门。该部门将登记部门登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结合政府产业政策对各类产品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在网络上,作为农产品供求双方调整决策的参考,但如有调整,必须到信息登记、部门进行重新登记;三是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处理部门。农产品供需双方发生交易的,必须到该部门进行备案。该部门定期对交易数量、金额等信息予以汇总并,作为下期决策的参考;四是建立信息监督监管部门。从以上的设置中可以看出,农产品供需双方的决策基本上完全依靠对方提供的信息,所以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该服务中心功能的发挥。监督检查部分主要负责对信息准确性的调查,任何一方提供虚假信息,都要受到严厉惩罚,并且赔偿对方所有损失。某一方根据市场的信息调整决策后没有进行再登记的,同样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农产品买卖信息服务中心职能设置见图3。
其次,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形成科学高效的流通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越多,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就越复杂,农产品价格就越不稳定。为了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只能减少流通环节,形成“农产品供给方农产品需求方”的直供模式。具体如图4所示。
该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批发、零售环节;其次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改变农业分散经营的模式,将农业用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实行农产品生产、销售集中化。在此基础上农产品供给企业针对不同的农产品需求者采取不同的流通方式。对于需求方是企业的,供给方可以根据农产品买卖信息服务中心的需求信息或市场订单与对方直接发生交易;需求方是普通消费者的,供给方通过成立农产品直销公司与对方发生交易。
(三)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这些因素的变化又不具有稳定性。虽然农产品市场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但不免会发生市场失灵的情形,这时就需要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手段的制定和实施来维护市场的稳定、价格的稳定。如2013年春节前夕,由于对猪肉需求的增加,青海省猪肉价格平均每斤增长2元,当时引起了消费者的严重不满,青海省政府为了维护价格的稳定,出台“猪肉销售补贴政策”以维持原有的猪肉价格,进而抑制了猪肉价格的波动。
参考文献:
1.顾国达,方晨靓.从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及非对称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3)
2.徐高雪.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展望,2008(2)
3.顾国达,方晨靓.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6)
4.李正辉,徐亚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5.施勤云.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J].新经济,2012(12)
6.黄丽,刘丽辉,罗锌.广东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规律及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4(1)
乌鲁木齐市在每个市级设施农业基地、养殖小区显著位置设立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警示牌,在温室、大棚、养殖小区都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明确注明国家禁止、限制使用的农药、兽药及各项要求和规定等;向农牧民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手册和记录档案(种植业类、畜禽、水产养殖业类),指导农牧民按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从事生产,正确使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规范填写生产纪录档案(包括生产销售情况、用药情况、用药间隔期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了基地准出及质量档案记录规范化。
2.日常检测
乌鲁木齐市在每个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检测点培训人员开展检测,在农产品收获前、畜产品出栏前进行农药、兽药等抽检,严格基地准出制度,使设施农业上市农产品100%得到监控,确保了设施农业基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例行监测
从2009年起,乌鲁木齐市组织开展了全市每2月1次的例行监督抽检,将市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抽检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生鲜乳样品;同时,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要求,多次在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对蔬菜农药残留、荧光增白剂、瘦肉精、氯霉素、磺胺类、硝基呋喃类药物、三聚氰胺、苏丹红和孔雀石绿等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4.农产品认证
乌鲁木齐市做好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的认证、文审、年检、实地考核、监督管理等工作,对通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实行补贴奖励。目前,全市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00%经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复查换证。
5.产地环境监测
2008年,按照国家污染源普查的要求,乌鲁木齐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2009年对市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的大气、土壤、水源等实施全面监测,建立了乌鲁木齐市产地环境监控信息平台;2012年5月又开展了第二轮产地环境普查监测,全面了解设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状况,为全市设施农业农产品生产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
6.宣传培训
1媒体宣传
通过标语横幅、宣传单、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公交车体广告、出租车LED屏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现场咨询
组织人员在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就如何正确使用农业投入品、如何生产安全农产品、如何识别伪劣农资等内容进行宣传,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演示,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3技术培训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宿州市 对策
农产品物流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对于国民经济的都起着重要作用。宿州目前农产品物流处于刚起步阶段,技术上相当落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过高但收购价格过低,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论述宿州市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宿州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理论
1.农产品物流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视农产品物流为农产品流通中的运输、储存和装卸,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根据物流概念的发展,结合农业经济理论,我们认为,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问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创造了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加工价值。具体地说,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
2.农产品物流的特点。(1)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仍然以为主要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所以,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2)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这样的鲜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和防疫等均有特殊的要求。 (3)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因此要求物流的及时性。同时要求一些农产品具有较好的贮藏特性和较长的贮运期,以利扩大农产品市场的供应时间和空间,反映出农产品物流具有难度相对较大、要求相对较高的特点。 (4)农产品物流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涉及了生物、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和环境等多门学科,具有学科跨越、技术领域交叉的特点。
二、宿州市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宿州市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多重循环格局初步形成。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各环节运输条件较差,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有不少的问题困扰着宿州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绝大部分是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市场设施、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承载量较小,大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实力不强。物流标准化比较滞后,发展缓慢。对于物流的专业性掌握不到位,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各物流公司发展也参差不齐。
2.信息流通不畅。农产品信息流既包括从消费者到供应商的需求信息流,也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给信息流。从宿州市大多数批发市场的运行机制来看,这两条信息流都被阻断了,上下游的信息不能顺畅地到达对方,甚至被严重扭曲。信息流的阻断造成了目前宿州农产品流通基本上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宿州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整合资源,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可以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以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农户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农用物资、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扩大农产品交易的市场边界。例如荷兰,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电子方式,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使得农业物流供应链上的供应商、零售商、生产商、种植主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
2.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组织,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组织可以是以下几类企业:(1)国有流通企业,如国有粮食公司、供销社;(2)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应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的企业组织,完善农产品物流渠道,从而使农产品物流低成本、高效益;(3)培植龙头企业,并使之与农户、生产基地实现紧密联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4)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支持和发展包括个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能减少农产品流通中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其流通成本,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放到零售商的货架上,甚至是消费者的菜篮子里。
3.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农业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仓储、加工、配送、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联合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相比较而言,宿州在农业物流方面的培训和教育还非常落后。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正规教育、在岗培训、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扩大高等院校物流本科和研究生的招收规模,培养中高级物流人才;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对农业物流行业在职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集中办班和分散授课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四、结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迅速兴起并加速发展,农产品物流发展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宿州市是农业大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才刚刚起步,需要加强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促进宿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对策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呈现“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薄弱,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仍需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地区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些地方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民怎样种植生产是农民自己的事,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和生产规范,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2生产者法律意识薄弱
一些生产者道德水准不高,加之法律观念淡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加大或超量使用激素和生长剂来改善产品的卖相和口感,不按农产品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未过农药间隔期就采摘上市,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1.3农业投入品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获取非法利益,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另外,部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者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片面考虑价格和自身利益,对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鉴别能力差,一旦使用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损害。
1.4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一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没有专业性技术人员,现有人员虽经过短期培训,但由于是半路出家,造成自身检测水平低,一些检查结果也不很准确,已不能适应现代检测工作需要。
1.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一些地区由于财政收入等原因,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经费投入仅仅可以保证对部分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无法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空间。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层层分解,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依法监管”的工作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见成效、达目标。
2.2强化宣传培训工作
加强对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水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各种媒体及科普大集、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依法生产、诚信经营意识。
2.3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完善健全经营台账、主体备案等制度,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流入生产者手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巡查抽检力度,督促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生产档案,严格遵守有关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休药期)、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及超剂量使用限用农药的规定,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2.4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
从人员、职责、设备、制度和档案等方面完善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现有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同时,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整体素质。
2.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检验;体系;建设
在人们的生活中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农业的发展之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变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产品的质量检验系统,可以从多个方面对于农产品进行检测,其对于逐渐提升的产品质量和推动农业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对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对我国整体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的建设也有着一定的推动意义,所以应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重视。
1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发展
现状我国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国,农产品的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国,也加强了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的20世纪80年代之时就在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全国也逐渐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力图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措施分析
2.1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结构调整等等综合条件来对质检机构进行综合考虑。与此同时,检测机构的建设规模,级别也应该同经济文化以及业务等等相结合,并且可以在各级部门的质检机构进行相互补充,而在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或者是山区可以选择建立农产品速测站,进而就可以形成一些区域性的特色。2.2做好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应该对检测人员做好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检测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培训。后者相对来说培训工作较为简单,然而多于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技能的培训就会较为负责。而这种培训通常培训时间总体来说比较长。因此,就可以通过和高校之间进行合作,在学校的内部设置农产品检测的课程,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等两个方面对人员进行培训。如此的话就可以给检测工作的进行输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进而从根源上解决人才较为缺乏的现象。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其进行整体推进,应该依照农业发展的需求,将标准化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作为的突破口,做好示范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需要将经营过程和成产模式作为基础,对于农业生产之中的整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农产品包装和运输进行捆绑,最后就可以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工作。对于农产品经营的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的经济组织,则需要将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进而逐渐提升生产规模以及组织[1]。
2.3提升安全检测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推进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在当前阶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追溯能力依然满足不了目前的发展需求。并且我国当前的法律还没有对农产品的责任人以及质量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其追溯技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有一定的距离。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之后没有办法发现其原因,与此同时,也不能较好的适应当前农产品安全责任的追究制度的需求,进而出现相关农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失去信心。因此,在实际之中则要求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2]。因此,对于安全检测制度应该安排专项资金,依据实际要求做好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开发工作,而对各个层级的检查系统进行整合之时,要求做到协调统一质量追溯,并且使用相关刺激制度来推进企业参加到体系建设中。
2.4应用竞争制度
对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来说,这是一个非盈利的行为,在目前一般是通过政府为主导进行的建设,保证体系的有序运行,然而这样的话,也会导致检测机构出现垄断问题。农产品检验全部是通过政府部门进行抽样检验,然而因为经费比较单一,所以从事实上来说没有办法同目前市场检验体系的相适应,特别是我国的农产品产地多,品种复杂。因此,没有办法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培训,保证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检测意识[3]。加大引进多种检测机构,如此就可以促进市场竞争的形成了,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经常发生,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也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我国应该建立一套比较权威和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标准,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实现深入到基层人民中,逐渐扩大检测范围,每一个部门机构应该严格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给广大人民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进勇 杨亚楠 单位:茌平县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认识不足。部分农户只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关心、重视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共识尚未真正形成。例如一些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种植的农产品存在“两种对待”现象,即一种是自己食用的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只施用农家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等;而另一种不是自己食用、用来销售的农产品就不按规定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等促使产量提高、外观好看。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安全的现象比较普遍。2)环境污染治理不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工业企业环保意识缺乏,对产生的固态、液态、气态废物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甚至随意排放,直接进入大气、河流和农田,使农产品产地农田、灌溉水受到重金属等面源污染。3)使用不合格农业投入品。部分农户在生产中过量或施用不合格农药、肥料、激素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药残留超标,致使农产品受到污染。4)生产经营分散。遂宁市分散种植户量多面广、规模较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下,大部分农产品由农民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根本无法实施检测和监管,很难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5)监管工作较为薄弱。遂宁市基层各乡镇虽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了监管部门的牌子,但缺乏专兼职人员、工作经费、检测场所及仪器设备。可以说,基本上没有正式开展监管工作。
2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基层乡(镇)、村两级监管体系。一是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五有”工作机制。二是在村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把监管工作延伸到生产第一线的每家每户,真正从生产源头上抓好监管。要特别重视村级监管员的工作,将村级监管员纳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指导,组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为其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并落实好监管员的待遇,给予必要的补贴,调动起监管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基层两级监管体系,构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管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管格局。2)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监管。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对农户农产品生产及储运实行全程监管。一是监管农产品产地保护,发现有产地面源污染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报告;二是监管农业投入品,基层监管员要对农户购买的投入品实施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劝说农户不要购买;三是要监管生产过程,在生产期间监管员要深入农户和田间,检查和指导农户用药、用肥等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制止使用,对可以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也要按照要求使用;四是监管采摘、储运过程,防止生产者违规使用激素、保鲜剂等。3)逐步建立基层检验监测体系。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检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县(区)检测站为主体,乡镇检测室、村级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检体系。村级监管员要配备必要的速测仪器,随时对农户要销售的农产品开展初检,对不能进行初检的要及时送乡镇检测站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予发证,并劝其不要销售或销毁。4)搞好监管培训和宣传。一是要加强基层监管员的业务培训,每年在春、秋两季,由县(区)农业部门举办基层监管员培训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培训、现场实际操作培训、观摩学习培训等,不断提高基层监管员的业务素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但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宣传,而且要通过基层监管员去面对面地做好生产者的宣传工作,更加扎实地提高广大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增强其自觉性、责任感。5)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体系中,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途径。要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园集中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把标准化生产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新台阶。6)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要在基层实施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和产品标签管理,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过程监控,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陈杰 单位:遂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