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媒体 媒介融合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次强震并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各地很快恢复了常态,人们在强震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各种媒体在这次突发性灾害事件中迅速、高效地承担起了各自应负的社会责任,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赞扬。在此次成功的危机事件报道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而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新媒体以“数字化”和“互动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满足受众需求
危机事件出现时,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和沟通桥梁必须及时、全面、深入地传播关于事件发生和处理的信息。新媒体凭借其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为受众参与创造、传播新闻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当大规模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媒体之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传统媒体所发挥的作用。
1.新媒体助力传统媒体
在满足公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传统媒体凭借其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依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事件报道中,突破以往的报道模式,出色地完成了对此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
(1)传统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时的媒介角色。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在15点整点新闻中,第一次播报地震发生的消息后,15点20分新闻频道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并于当晚10点与综合频道并机直播特别节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开始了一场没有结束时间预期的现场直播报道,实现了同一主题无间断播出。此外,地震发生后的两三个小时,央视就派出第一批记者跟随总理赶赴灾区。13日,第二报道梯队又分别赶往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等重灾区,为亿万观众提供了迅速、准确、全面的灾区信息。后方的编播人员也日夜奋战,将前方传来的灾区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传播给广大观众。
在此次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中,央视的快速反应和全方位的专题报道,使传统主流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国内外民众了解灾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使中国赢得了世界舆论的主动权,彰显了主流媒体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2)新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时的媒介角色。新媒体的诞生及普及,使受众转化为自由的传播者,于是传播变成了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无疑,新媒体海量地增加了信息的数量,并凭借其先进技术,丰富了阐释信息的方式,以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角色,助力传统媒体满足受众的总体信息需求。
一方面,受众提供信息。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说:“在汶川通信、交通等基本设施条件几近中断的情况下,在全球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由于各地网民的快速反应,许多人通过博客、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视频、论坛、手机短信等信息,让大家在地震刚刚发生十几分钟后就意识到,这是一次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破坏性很强的地震,新媒体起到了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各地灾情的作用,尽管这种汇集是散点的,但是网民的真切记录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头两天,尤其是‘首个24小时’地震信息传播第一波主要的信息源。而传统媒体大量采用了这些素材,我们先后正式提供给央视的视频素材就有20多个,这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方面,技术阐释信息。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海南的“雨花石”先生建立了一个和四川大地震有关的公益主题网站,网站与北京图盟联合提供了《四川汶川地震地图(实时更新)》的电子地图,这个具有17个缩放级别的地震灾区地图就成了网站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尽管本次地震灾区面积有近10万平方公里之大,但是电子地图可从不同的视野角度,既宏观形象又细致入微地展示灾区的全貌。即使是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及的边远乡镇,也能在地图上找到准确的位置。
同时,汶川地震中,音视频技术也被大量采用,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相继音视频新闻报道4830条,播客1500多个。而以新媒体技术起家的新浪、搜狐、网易、腾讯,截至2008年5月20日,已音视频报道6113条,播客3827条。央视网更是利用新兴的手机电视,7天新闻报道1115条,其中视频报道有457条,总时长1375分钟,访问量1531万,跟帖3.46万条。
2.新媒体覆盖传统媒体盲点
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凭借其技术特性,为满足公众的个人信息需求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以海量信息而著称的互联网,在因地震而致其他信息渠道中断、沟通不畅的情况下,信息和网络搜索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网络媒体一样,手机媒体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受地震的影响,震区的语音通信受阻,但无线数据业务却可以畅通,于是手机上网和手机短信成为信息传递的第一线,增加了手机在灾害中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势。特别是在地震刚刚发生后,公众迫切需要了解危机的一般信息和个人信息。此时,没有电脑,不能上网,看电视也不可能。公众随身携带的手机便成为震后最初时段里公众最好的媒介选择。
3.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是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的,受众虽然具有随意选择收看(收听)和阅读的自由,但只能在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已出版的报纸、杂志上进行选择。相比之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借助其可检索等技术特性,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其在满足受众运用信息需求方面的优越性无需赘言。
两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传统媒体的突破。在当今媒介竞争激烈的态势下,突发事件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创新策划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和体现。
在震后初期通信不便、人心惶恐、百废待兴的的情势下,央视采制了大量及时、深入、准确、感人的报道和评论,信息、引导舆论、遏制谣言、凝聚力量、振奋人心,在这场抗震救灾战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尊重,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1)播报策略实现了由“及时上报”转化为“即时播报”。央视制片人包军昊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坦言,以前央视在遇到突发事件后,由于“报道经过层层审批,等待事故查明,导致大量的猜测、谣言,反而使得媒体变得十分被动”。而这次不管是在政府方面,还是媒体方面,都调整了思维。基于这种思维的调整,以及后来政府官员和媒体的良性互动,才最终达到了双赢的传播效果。
(2)信息及时透明,掌握舆论主动。震后不到一小时,央视一套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康辉、白岩松、敬一丹、赵普等近十位主播轮番上阵,或播报、或连线、或访谈,“一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由此展开。央视依据各有关部门提供的权威信息,采用口播、字幕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对于人员伤亡的数字和其他各种信息全程,做到了透明、及时、公开。这种透明、及时、公开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杜绝了各种谣言的产生,在全国形成了空前一致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局面。央视对汶川地震的直播还掌握了国际舆论的主动权,为抗震救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此次汶川地震,绝大多数境外媒体都对中国党和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积极有力的救灾举措,对中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壮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抚慰受伤心灵,彰显人文关怀。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此次直播中的表现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赵普在15日的直播中看到都江堰某医生的孩子被埋废墟之下仍然坚守岗位的画面时,忍不住在直播中哽咽。赵普哽咽的视频被网友迅速转载,网友评价说赵普“用朴素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他们”“需要这样有人性的主持人,而不要冷冰冰的旁观者”。可见,在职业要求和良心道德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特别是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应该是每个媒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新媒体的突破。新媒体在此次汶川地震报道中的出色表现毋庸置疑,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技术特性。新媒体在此次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舆论引导,凝聚人心。一般意义上,人们似乎习惯于把舆论引导看做是传统媒体的功能和责任,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似乎一直都以一种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形象出现,舆论引导更是无从谈起。但在此次的汶川地震报道中,新媒体却也担当起了舆论引导的角色。新媒体对于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既把地震造成的严重后果透明地展示在公众面前,又让公众从政府开展的抗震救灾部署和行动中看到了希望。不仅让人们及时地了解了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而且激发起蕴藏在民间的巨大爱国热情,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遏制谣言,消除恐慌。谣言历来是突发事件的伴生物,而新媒体由于“把关人”的缺失,更易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而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谣言的传播却被空前压缩,新媒体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和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依靠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优势,创造性地发挥了传媒矫正器的作用。国家、军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及时上网,很快封杀了谣言的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传播形式单一的媒体将缺少竞争力,每种媒体都将综合运用文字+视频、文字+音频、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传播手段。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优势,不能固步自封,相反应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新媒体竞争。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品牌优势,即公信力强。在挑战面前,传统媒体不能仅仅依靠自己,还要借助对手的力量,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增加互动的成分,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做跨媒体传播。
新媒体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信息的可信度低,要成为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体,必须获得一定的公信力,即新媒体应当自觉在重大事件中承担社会责任。汶川地震中新媒体的积极表现,大大改变了其单纯追求轰动性与娱乐性的媒介形象,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但由于其没有采编权,在获取某些信息时,如重大的政治、经济信息,单纯利用受众创造内容也难以弥补其不足,需要从传统媒体上获取内容。
参考文献:
1.《西方媒体赞中国式救灾:军队神速媒体透明》,《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5月16日。
2.邓建国:《美国灾害和危机新闻报道中新媒体的应用》,《国际新闻界》,2008(4)。
3.呈琪:《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堵”与“疏”》,《当代传播》,2003(3)。
4.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6)。
5.李良荣、张:《新老媒体结合?摇造就舆论新格局》,《国际新闻界》,2008(7)。
6.徐春婧:《中国电视媒体关于“5・12”汶川地震报道的突破――以央视媒体为例》,《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
【关键词】档案宣传;传统媒体;新媒体;比较
一、传统的档案宣传手段介绍
传统的档案宣传手段主要与媒体发展技术条件相关,一般认为传统的档案宣传媒体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广播电视媒体、报刊媒体、户外媒体、主动宣传以及通过与第三方的机构合作进行宣传。在这5种宣传手段中,广播电视以及报刊相对而言传播的广度与影响力是最大的,一方面是由于广播电视是人们最为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广播电视节目,另一方面报刊的巨大发行量,尤其是在一些权威的报刊上进行档案宣传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相对而言,诸如广告牌、街头标语形式的户外媒体以及通过宣传手册等方式的主动宣传形式的影响力以及传播效果都有较大的区域限制,这种档案宣传手段对于特定的档案知识普及或者区域性的档案宣传能够获得较好效果,其成本相对较低。当然还存在借助于第三方的机构进行档案宣传,根据宣传平台的不同、宣传广度和范围的不同会有不同宣传成本。总之,传统的档案宣传媒体主要是依托于传统的媒体技术进行档案的宣传。
二、新媒体条件下档案宣传方式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档案宣传方式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目前最为流行的新媒体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其中,互联网技术是最为成熟的新媒体技术,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搭建起来的资源共享以及信息通信的一个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极其方便地获取到世界上任意角落的联网信息,这是传统媒体平台所不能比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移动化处理的一个过程,利用当前先进的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进行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的过程,而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感器+设备”这样的组合进行设备智能化控制的过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则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技术手段。从上文的简述可以看出,新媒体条件下的档案宣传的核心在于对于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同时结合档案宣传内容进行展开,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便捷化控制。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
(一)档案宣传内容展现方式的比较。传统媒体对于档案宣传内容的展现方面相对单一,除了电视媒体可以有效地结合影、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以外,其他档案宣传手段基本上都是单纯的文字介绍。宣传内容的展现方式主要由媒体传播的介质决定的,很难想象可以让报刊传播声音内容。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宣传内容极其丰富地展现,既可以是简单的文字类型介绍、还可以是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的综合内容的展现,因此在档案宣传内容展现的丰富程度上,新媒体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但是受限于新媒体的普及程度没有传统媒体覆盖范围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媒体仍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档案宣传便捷性以及影响力的比较。传统媒体在档案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是具有广泛的号召力的,以广播电视为例,央视新闻类宣传节目对人们影响力是新媒体技术暂时难以撼动的,但是就宣传的便捷性而言,新媒体又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档案宣传内容的获取,再加之网络媒体平台的推广,人们收到相关档案内容是极其方便的,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内容的多元化,其宣传的影响力往往较之于传统的报刊和电视平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总之,当前新媒体技术在便捷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影响力方面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性优势,也同样不容小觑。
(三)档案宣传的持久性与发展趋势比较。传统媒体多以实物展示的方式进行(广播电视媒体除外),这种宣传方式往往能更加有效地将宣传内容进行持久化的保存,相对而言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类似,往往具有一定的瞬时性,一旦宣传期过去,档案宣传的持久性则容易受到破坏,这是新媒体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数据内容进行重复性的保存成为重要档案宣传内容可以采取的重要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档案宣传的持久性问题。总之,档案宣传就发展趋势而言,当然新媒体技术有着较大的优势,这是技术发展与媒体创新的必然结果,但是在新媒体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之前,传统媒体仍然在新媒体技术的弱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互补角色,这是在今后档案宣传媒体选择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别介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档案宣传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两种技术手段的比较,发现在宣传的便捷性、内容展现的丰富程度以及发展潜力方面,新媒体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在影响力方面、持久性方面传统媒体还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技术条件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必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在目前条件下,应有效地利用好新旧媒体做好档案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志洁.新媒体背景下档案宣传工作策略探究[J].新闻战线,2015(12):54-5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76-02
作者简介:陈佳(1983-),男,硕士,遵义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0引言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融入到现代教学体系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作为一种兴起的教学手段,有利也有弊,因此在使用传统教学的同时也要兼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提出应避短扬长,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发挥其价值,培养更多人才,构建人力资源强国。
通过对某高中二年级上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调查及和部分教师的交流发现,在教学过程中,82%的人喜欢用多媒体教学,9.5%的人习惯传统的教育模式,8.5%的人觉得都一样。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丰富,有图片、视频、动画的配合。部分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所传授的信息量多,教师很少板书,讲到重点、难点时还没来得及记好笔记,就讲到下一个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吃不透所讲的知识点,做题时容易出错。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围绕引导、沟通、和谐、探究、合作的模式,创造民主、公平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生存生活能力。现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利弊做以下分析。
1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对于每一门学科,教学内容有繁杂与简易之分,概念有抽象与直白之分。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利于达到教学预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必要时还可播放动画作为辅助,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幻灯片制作中,把握好切换方式,使学生视觉不疲劳,激发对本学科的求知欲望。对于课后的问题,在给出正确答案时,匹配与答案配合的声音,如“完全正确,可不要骄傲哦”、“很遗憾,相信自己,继续努力”等,既活跃教学氛围,又让学生感到教学有趣味。
1.2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创设情景和开展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各类情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图片动静相结合,有声无声相接替,使复杂变得简明。例如,要讲述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时,单凭讲述不易让学生明白,这时可以下载一个模拟视频,一个小机器人代表计算机病毒,它进入电脑后,先撬开防火墙的大门,进入电脑的磁盘,破坏数据,然后自我复制,接着破坏软件使电脑瘫痪,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更能明白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危害,课后,教师引导,大家回去寻求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动脑动手,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拔。
1.3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一堂课的内容,重难点的传授是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会突出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重难点用颜色标记,放大字号,必要时加上图片、声音动画,或者视频,使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内容表现醒目、直观,方便记忆。
2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2.1使用传统教学,便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交流
传统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调、形态、表情、动作等能够让学生们感觉到课堂的活跃有趣,并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乐意和教师交流,积极配合教学过程,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2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要跟着教师走,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教师详细讲解过程,对于不同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思路。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对于新事物,学生便会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
通过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分析可知,二者各有优势,因此要按教学相长的道理,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3.1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
课堂上复习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放映课件或电子档的方式展开,以省去板书的时间。在讲授新的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时要提醒学生们注意,并放慢速度,教师进行板书,学生记笔记。记笔记是一个加深记忆、强化理解的过程,这点要重视,学生记好后教师再继续教学。
3.2注意利用教学的辅助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一些特殊内容时,可以辅助挂图、模型,且要发挥好黑板的作用,重要信息可以采用多媒体画笔标示后,再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3要高品质地进行沟通、合作、探究
传统教学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合作,只有沟通,才知道学生们有哪些问题,想些什么,这样方便教师的教学反思,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思路。多媒体教学也应该注意和学生的交流,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媒体的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探究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总结到创造。
3.4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方便知识的收集扩展
上课时,可以将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放映,复习知识,开展新课,这样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板书内容,在讲到一些概念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增加知识点的内容,扩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内容后,可以收集该课程的相关习题,现学现用,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3.5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好课件,多媒体教学中有动有静、声情并貌、形象直观,上课时可以利用好这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以基础为基石,然后进一步扩张,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应主要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如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搜索引擎、防火墙等。可以采用图片、短片的形式加以配合。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使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传统教学精髓长存,有些课程和教学内容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其效果要比多媒体教学要好很多。所以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以更好地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4结语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融入到了教学体系中,并与传统教学产生了一些矛盾,需予以高度重视,应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二者各自长处。探索新形势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发展研究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1]徐晓飒.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
[2]孜拉,林玲.关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调查及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3]张莉,邓旭华.在高职教学中寻找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J].福建电脑,2006(12).
[4]孙京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J].信息技术,2003(7).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关系;并存;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70-02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众对“融合论”接受普遍,但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传统媒体的准备显得十分仓促,甚至一度出现“消亡论”。虽然传统媒体界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提出了不少的应对策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探索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仍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
一、新、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媒介形式不同。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而新媒体主要以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等为主要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特点是虚拟化、时效性,即便相隔万里,仍可以在瞬间传播信息,但是对受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要会用手机、电脑等;而传统媒介对信息的传播有滞后性,但是有感性特征,像报纸、杂志,都是可以拿在手里的,也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即可接受到信息。
2.受众分布不同。由于年龄、职业、偏爱等因素的差异,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同的受众。年轻的80、90后,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更多偏爱新媒体,比如微博、博客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这让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老一代的人则更多的选择从电视、或者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开车一族则依旧对广播保持很大的热情;电视观众的数量基本稳定,但是年轻一代人数占的比例较少,因为他们大多选择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
3.内容不同。在内容方面,二者有相同的地方,如国内外大事、金融财经报道、娱乐体育节目等。但是相比而言,传统媒体的限制因素较多因而内容较少,如报纸受篇幅所限、电视受时间所限;新媒体则能提供海量数据,内容丰富,且不受篇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这也是新媒体一个很显著的特征。
新媒体比较开放,没有审查,各种海量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内容难免会混入其中,对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小、缺乏一定鉴别能力的孩子和学生,很容易被误导走入歧途。传统媒体为封闭式,受到的限制较多,内容多正规健康,很受人们的信赖。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是不容置否的——信息多,内容多,没有地域界限,但是,仔细分析传统媒体,可以发现它们仍保持着很特殊的优势:如报纸,相对网络而言,它易读、易携带、准确性高。虽然网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但是这样的海量性也恰好也是其劣势,因为相比信息本身,受众更缺乏是对信息的整合和转化分析。面对铺天盖地浪潮般的信息涌来,人们往往会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而报纸因为篇幅有限,出版时候往往会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排版、编辑、整理和分析,给读者提供的信息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可靠性、权威性,于是读者们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更好地吸收接纳信息本身。
4.媒体市场与管理。目前我国的传统媒体大多国有,市场竞争比较小,有很成熟的管理机制,同时也有政策的制约,所以确保了其公信力和传播的正规与严谨。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有非常充足的人才资源,且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工作业务熟练,这也为传统媒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新媒体是开放的,新生的事物,因此在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其管理机制也很不清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没有“把关人”,从而导致各种虚假不实的报道横行,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新媒体能否代替传统媒体
无论是“消亡论”还是一直提倡的“融合论”,其实,都是在讨论探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何去何从的问题,两种想法都各有各的道理,那么传统媒体到底会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呢?
究竟能不能取代,取决于两个因素:功能和市场。下面将从这两个因素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性:
1.从功能上,客观的讲,新媒体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取代传统媒体。但是上面已经讲到,由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它能给人们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准确、权威的信息,而新媒体提供的各种大量信息则混乱不堪,可信度较低。
而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媒体出现后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泛滥其中,在引导大众、传承文化和维持社会和谐方面很难承担应有的责任。从功能的替代性上来看,新媒体很难完全的取代传统媒体,只能是部分的替代,所以传统媒体仍然有很大的生命力。
2.从市场上看,新媒体仍没有完全的替代性:
(1)人们经常看书读报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改变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2)对于新媒体的各种新闻报道,人们很容易持怀疑的态度,往往需要经过传统媒体的认证才敢确信,因为传统媒体有更强的公信力;(3)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需要有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通常也需要互联网的支持,花费大且受众也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而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代价比较低,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4)传统媒体的一些出版物,如书籍等,一般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这是新媒体所没有的。
在传媒的历史上,新的媒体完全取代旧的媒体而让旧的媒体形式消失的情形还未曾出现过,即使新媒体与旧媒体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广播没有取代报纸、杂志,而电视也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让广播消失。
从以上分析阐述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都各有优势与不足,而且从二者的功能性和市场性分析,新媒体并不能在各个方面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而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优势互补,更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重新整合,走一条新旧融合的“双赢”之路,必能促进我国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并存与融合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是一条优势互补的“双赢”之路。人们以前总是喜欢把电视、广播、报纸等分门别类,但是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普遍应用,这样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各种媒介相互作用、互动融合是信息传播的大势所趋。
而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下,传统媒体首先应该做的是与新媒体“并存”、“分治天下”。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
传统媒体要想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展,避免被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要准确把握自己的战略方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保证自己的地位,可采取以下策略:
1.准确把握自己的市场定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的受众中各自有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不必太执着于这些差异,而应该扬长避短着重发挥自身优势,在已有的受众中(城市白领、政商人等)继续扩大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2.以内容的深度、权威性和公信力取胜。以内容的深度来应对新媒体的时效性: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虽然不及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却能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整理挖掘,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来源背景、内在含义,这也通常是读者所缺乏的。
3.以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应对新媒体的虚拟性:网络媒体的信息真假难辨,而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有成熟完善的机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
在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后,传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要进行互动融合,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双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突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传统媒体有多年的经验,有正规的管理体系,对新闻的控制力也比新媒体成熟,因此有很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新媒体在保持自己传播的时效性的同时,可以依靠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以及可信度,从而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例如网络上最大的品牌报纸《纽约时报》,就是依据着它的纸质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发展而来。在我国,新媒体也与传统媒体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融合,如新浪网已经与人民网、三联生活周刊、央视一套、南方日报、金融时报等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它们可以为新浪网提供更加准确、权威的国内外、社会、体育、金融方面的新闻。通过新旧媒体之间的互融,相信会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更加快捷、方便、准确、权威的新闻报道。
2.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Web2.0的出现,让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能成为参与者。传统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例如现今电视中很多的选秀节目,调动了广大观众和网民参与投票,让观众成为“决定者”,很好的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做到了“以人为本”。
3.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途径的多样性。新媒体由于其受众的交互性使得遍布世界各地的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广泛及时,但是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而传统媒体虽然传播的及时性不如新媒体,但是却有很高的严谨和权威性。
二者只有全方面的合作才能给大众以及时、严谨的新闻报道。可以体现为,先由新媒体对信息进行即时传播,如微博、博客等,然后经传统媒体的整理和证实,再在电视、报纸、各大网站等进行正规报道,这样既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确保了新闻的真实严谨性。
同时,二者的通力合作也可以实现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如移动电视、手机报、电子杂志等,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用户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加及时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面对的挑战与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传统媒体仍可以保持并发扬自身的独特优势而与新媒体“并存”,并在此基础上与新媒体进行互动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双赢”,这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传媒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与发展之势[J].新闻界,2011(9).
关键词: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F420;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23-03
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原创性,品牌和公信力的深远影响,深度报道的优秀传统,忠实的目标读者群,编辑队伍和原创作品的天然优势{1}。综合分析二者生存与发展的态势,传统媒体具有新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较强的公信力,但新媒体具备先进的技术支撑,二者各有优劣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大量新媒体形式的不断产生,但是由于我国新媒体发展起步较晚,对于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约束机制尚未完善,从而造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信息版权等方面存在较多碰撞。然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碰撞并非为非我即他的淘汰竞争,而是在这一碰撞过程中不断实现两者优势的互补,并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因此,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两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作为统一市场的两个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和碰撞,从而对两者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然而,两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又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又值得双方互相借鉴。因此,积极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生碰撞的原因和两者融合的方法,对于两者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概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其对于信息的传递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其中,传统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的,其形式主要包括: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牌等。其在传播形式上最为明显的特征在于通过某一机械装置,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向大众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娱乐平台。而且在传统媒体中受众群体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内容而无法对其做出评论和发表意见,即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缺失受众信息反馈的环节。而新媒体的概念则是随着新媒体的诞生逐渐形成的,由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传播形式由传统的定点、定时、单向传播开始向灵活、多变、互动式转变{2},从而产生了区别于传统的媒体的新媒体概念。即,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二、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主要共同的本质就是媒体,就是舆论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媒体在舆论中的权威性,使受众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信息的舆论中。传统媒体的长期应用过程以及主要由政府控制,其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积极的融合,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媒体传播信息的效果扩大化。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舆论的引导者,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增加社会的凝聚力,能够高效地化解社会的危机,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具有更好的现实意义。传统媒w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和格局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依据的媒介往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但是新媒体却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这一缺憾。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受到来自社会与自身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要通过政府建立扶持制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身的优势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多元化的媒体新时代。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道路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机遇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增加更多的经济价值,突破了纸质行业的媒介弊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流通弊端。新媒体借用互联网,赋予媒体更多的广而告之的魅力,增强了媒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也加速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受众群体,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到平民百姓、社会群体,用户多、范围广,但是传播速度却没有新媒体迅速,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网络平台,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二)“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是虚拟网络时代的发展产物,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媒介手段,伴随互联网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行业,需要突破传统媒体行业时间与空间的滞后性,新媒体行业需要增强新闻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增强客户群体的受众范围,增强媒体行业之间的互动与参与性。所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全媒体需要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地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必须突破的障碍
1.观念障碍。媒体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体验为王”,即一切以用户为主、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最好最周到的服务。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组织媒体的内容生产,以平等之心待用户,摒弃高高在上的说教和自说自话的迂腐,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水平;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学习互联网互动性强的优势,实现好、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传播价值。
2.技术障碍。长期以来,传统媒体都把“内容为王”作为立身之本,重内容建设而轻技术建设,尤其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媒体革命的原动力,未来的媒体一定是技术媒体。因此,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升级,一定要发挥技术的驱动和引领作用,要按照互联网规律重新架构媒体内部的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
以往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方式、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相对单一,媒体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主要还是作为了解信息的手段。新媒体时代,媒体形态由单一媒体时代向多媒体融合时展,媒介载体由非数字化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微博、微信、App 客户端等传播新平台在时效性、交互性、成本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加快了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造、升级新闻采编体系,把新闻生产从传统采编方式转变为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生产方式。
3.市场不成熟。传统媒体在原来的市场上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当其进入到新媒体融合的市场时却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媒体融合的需求。传统媒体往往一开始对媒体融合并不重视,但是在新形势下,媒体融合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样传统市场想要进入到这个市场中就会很困难,并且传统媒体也很难适应媒体融合的需求。重要的是传统媒体进行转型比较困难,很难开展新的业务来满足媒体融合的需求,造成媒体融合业务发展缓慢。这样越不重视,就越难得到良好的资源,就越难开展媒体融合业务来适应新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传统媒体失去很多发展扩大的机会。
4.发展定位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在单一媒体时代向多媒体融合时展融合时缺少明确的规划和定位,盲目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影响融合的进程,使得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是失败。有些媒体企业遇到失败就会一蹶不振,还有一些媒体企业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这些媒体企业不能及时进行总结和规划,从而使问题越来越多,可见规划和定位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技术的要求,媒体融合越来越重要,需要加快调整的步伐,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媒体融合得到更好的发展。
5.运作效率不高。传统媒体的工作流程在创造价值、预算、规划、员工的发展、考核等方面发展的相对成熟,但是与新媒体下的工作流程相比,还是相对较为陈旧,并且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所以传统媒体要想进行融合就面临着这个困境:如何将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进行优化,如果传y媒体企业不进行改变,那么将会很难适应新媒体的需要;如果同时兼顾传统媒体和新的媒体业务,那么将会是难上加难。
6.监管尺度难把握。进行媒体融合要保证多媒体融合朝着正确的方向和发展轨道进行,并且要注重管理过程。进行媒体融合的企业一定要重视管理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新的媒体、新的事物,很多管理方法和发展模式都不同,所以要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也不能过度地监管,这样就会束缚媒体创新的发展和改革。只有在有效、合理的监管下,媒体企业才能得到适当的发展。
四、关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只是信息传播的两种不同手段和措施,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虽然两者在信息市场中呈现竞争性,但是两者优势的融合则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3}。传统媒体单向性,缺少受众反馈的缺陷以及新媒体信息权威性不足的缺陷,都使得两者无法在未来信息需求量逐渐增多、时效性要求提升的环境下单独获得发展,需要探寻两者的融合方法和路线。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媒体流程优势融合、健全媒体的融合规则、传统媒体价值延伸模式。因此,笔者提出探寻实现未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具体建议措施: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
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表现为不同的方面,其中传统媒体主要表现为品牌知名度和权威性远远高于新媒体。而新媒体的优势则表现为信息传递速度快、与受众交互性强。因此,要实现两者在未来媒体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对两者的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具体包括:内容上的融合、渠道的融合以及市场的融合三个方面。
1.内容上的融合。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所对外进行传播的都是社会信息,即两者吸引受众兴趣的本质原因在于信息内容。传统媒体由于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成熟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得其所信息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信息来源、传播经验等都优于新媒体,而且这些也是现有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亟需提升的地方。
而新媒体在信息内同的形式、容量、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又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因此,在两者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传统媒体在基于自身信息的真实性基础上,吸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平台进行网络化、移动化信息传播。例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其可以在保持现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手机快报等形式的信息内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信息挖掘和获取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实现信息内容可靠性的提升。然后,借助自身的检索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实现信息内容的快速传播。因此,新媒体信息内容的丰富多样性特点和传统媒体信息权威性的特点,将使两者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渠道的融合。当前,新媒体的产生带给传统媒体的众多冲击,主要是由于新媒体在传播渠道和方式上的巨大优势。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虽然使其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但这也是其获得自身传播渠道提升的机遇。而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信息获取渠道的可靠性、传播渠道的正规性等优势,也使得受众群体对其信息存在较大的依赖感。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的融合也将成为两者未来融合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
首先,传统媒体应积极吸收新媒体吸引受众的渠道优势和经验,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个性化信息传播的平台,为受众搭建一条更多、更好的表达平台,参与平台和交流平台,提升受众在传统媒体中的参与度。
其次,新媒体可以寻求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利用自身信息传播平台交互性的优势,获取传统媒体权威性信息的获取渠道,提升自身在受群体中的信息可靠性。通过这一渠道的融合,一方面将使传统媒体信息的交互性增强,另一方面将使新媒体的信息权威性提升。
因此,实现渠道融合也将有利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未来媒体市场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市场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为媒体市场中的两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诸多的碰撞与摩擦,两者的市场融合,将大大地带动整条媒体产业链运营水平的提升,创造更为先进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实现市场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要充分把握住现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改革创新。
其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要抓住机遇积极改造自身现有运营的缺陷,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相互延伸、融合,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最后,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受众群体的相互吸引。
总之,传统媒体最终必须在与新媒体的互补和融合中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这不仅是被迫的选择也将是唯一的选择。
(二)建立健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规则
1.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和追惩制度。建立健全阅评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约束实现新闻媒介的有效管理,并在宏观上实现新闻舆论导向的调控。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化,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已经成为两者融合过程中管理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保证阅评制度能够真正地发挥效能,则需要建立相应的追惩制度,对于不准收阅评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
为此,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和追惩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新闻阅评机构,落实阅评责任。通过对阅评机构的建立,进一步明确整个阅评的责任,能够有效地实现责任追查。同时,专业的阅评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所的信息进行审查,保证传播信息的可靠性。
其次,确立信息阅评的标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明确的阅评标准,保证阅评人员在信息甄别过程中拥有依据,使得整个阅评过程能够由定性转向定量。
第三,建立新闻问责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责任追惩制度,对于违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规定的人和组织给予相应的责任处罚,以强制措施实现媒体信息传播的良性竞争。
2.规范管理体制和机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后在媒体传播技术、盈利方式以及运营服务渠道等都产生了许多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与传统媒体经营理念和方式具有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从而使得新媒体与传统融合过程中媒体产业端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主要依据,则需要政府和行政机关通过立法或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明确化和强制化规制。因此,规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成为促进两者优势有效融合的根本保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政府可以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新媒体立法。分别从公法角度和私法角度对新媒体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行为和言论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面对日益丰富的新媒体服务模式,为了准确把握舆情脉动,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全天候监测。
第三,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新媒体失范行为,不断提高新媒体职业道德水平,积极推进新媒体自律。
总之,为了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的有效融合,其关键在于保证两者融合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解决能够有法可依。坚持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的原则,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
在宏观政策层面,随着“三网”融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新媒体行业将迎来更好的成长空间和投资机会。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机遇。传统媒体一定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用户提供新体验,努力破除阻碍融合发展的壁障。
注释:
{1}王映.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实践研究.青年记者,2013(4)
{2}戴维・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李D.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中国传媒科技,2013(2)
{4}陈晓宏.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大陆桥视野,2014(9)
参考文献:
[1] 龚军.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新闻传播,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