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媒体 媒介融合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这次强震并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各地很快恢复了常态,人们在强震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各种媒体在这次突发性灾害事件中迅速、高效地承担起了各自应负的社会责任,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赞扬。在此次成功的危机事件报道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而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新媒体以“数字化”和“互动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满足受众需求
危机事件出现时,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和沟通桥梁必须及时、全面、深入地传播关于事件发生和处理的信息。新媒体凭借其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为受众参与创造、传播新闻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当大规模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媒体之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传统媒体所发挥的作用。
1.新媒体助力传统媒体
在满足公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传统媒体凭借其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依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事件报道中,突破以往的报道模式,出色地完成了对此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
(1)传统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时的媒介角色。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在15点整点新闻中,第一次播报地震发生的消息后,15点20分新闻频道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并于当晚10点与综合频道并机直播特别节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开始了一场没有结束时间预期的现场直播报道,实现了同一主题无间断播出。此外,地震发生后的两三个小时,央视就派出第一批记者跟随总理赶赴灾区。13日,第二报道梯队又分别赶往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等重灾区,为亿万观众提供了迅速、准确、全面的灾区信息。后方的编播人员也日夜奋战,将前方传来的灾区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传播给广大观众。
在此次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中,央视的快速反应和全方位的专题报道,使传统主流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国内外民众了解灾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使中国赢得了世界舆论的主动权,彰显了主流媒体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2)新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时的媒介角色。新媒体的诞生及普及,使受众转化为自由的传播者,于是传播变成了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无疑,新媒体海量地增加了信息的数量,并凭借其先进技术,丰富了阐释信息的方式,以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角色,助力传统媒体满足受众的总体信息需求。
一方面,受众提供信息。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说:“在汶川通信、交通等基本设施条件几近中断的情况下,在全球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由于各地网民的快速反应,许多人通过博客、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视频、论坛、手机短信等信息,让大家在地震刚刚发生十几分钟后就意识到,这是一次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破坏性很强的地震,新媒体起到了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各地灾情的作用,尽管这种汇集是散点的,但是网民的真切记录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头两天,尤其是‘首个24小时’地震信息传播第一波主要的信息源。而传统媒体大量采用了这些素材,我们先后正式提供给央视的视频素材就有20多个,这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方面,技术阐释信息。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海南的“雨花石”先生建立了一个和四川大地震有关的公益主题网站,网站与北京图盟联合提供了《四川汶川地震地图(实时更新)》的电子地图,这个具有17个缩放级别的地震灾区地图就成了网站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尽管本次地震灾区面积有近10万平方公里之大,但是电子地图可从不同的视野角度,既宏观形象又细致入微地展示灾区的全貌。即使是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及的边远乡镇,也能在地图上找到准确的位置。
同时,汶川地震中,音视频技术也被大量采用,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相继音视频新闻报道4830条,播客1500多个。而以新媒体技术起家的新浪、搜狐、网易、腾讯,截至2008年5月20日,已音视频报道6113条,播客3827条。央视网更是利用新兴的手机电视,7天新闻报道1115条,其中视频报道有457条,总时长1375分钟,访问量1531万,跟帖3.46万条。
2.新媒体覆盖传统媒体盲点
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凭借其技术特性,为满足公众的个人信息需求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以海量信息而著称的互联网,在因地震而致其他信息渠道中断、沟通不畅的情况下,信息和网络搜索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网络媒体一样,手机媒体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受地震的影响,震区的语音通信受阻,但无线数据业务却可以畅通,于是手机上网和手机短信成为信息传递的第一线,增加了手机在灾害中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势。特别是在地震刚刚发生后,公众迫切需要了解危机的一般信息和个人信息。此时,没有电脑,不能上网,看电视也不可能。公众随身携带的手机便成为震后最初时段里公众最好的媒介选择。
3.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是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的,受众虽然具有随意选择收看(收听)和阅读的自由,但只能在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已出版的报纸、杂志上进行选择。相比之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借助其可检索等技术特性,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其在满足受众运用信息需求方面的优越性无需赘言。
两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传统媒体的突破。在当今媒介竞争激烈的态势下,突发事件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创新策划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和体现。
在震后初期通信不便、人心惶恐、百废待兴的的情势下,央视采制了大量及时、深入、准确、感人的报道和评论,信息、引导舆论、遏制谣言、凝聚力量、振奋人心,在这场抗震救灾战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尊重,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1)播报策略实现了由“及时上报”转化为“即时播报”。央视制片人包军昊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坦言,以前央视在遇到突发事件后,由于“报道经过层层审批,等待事故查明,导致大量的猜测、谣言,反而使得媒体变得十分被动”。而这次不管是在政府方面,还是媒体方面,都调整了思维。基于这种思维的调整,以及后来政府官员和媒体的良性互动,才最终达到了双赢的传播效果。
(2)信息及时透明,掌握舆论主动。震后不到一小时,央视一套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康辉、白岩松、敬一丹、赵普等近十位主播轮番上阵,或播报、或连线、或访谈,“一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由此展开。央视依据各有关部门提供的权威信息,采用口播、字幕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对于人员伤亡的数字和其他各种信息全程,做到了透明、及时、公开。这种透明、及时、公开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杜绝了各种谣言的产生,在全国形成了空前一致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局面。央视对汶川地震的直播还掌握了国际舆论的主动权,为抗震救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此次汶川地震,绝大多数境外媒体都对中国党和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积极有力的救灾举措,对中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壮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抚慰受伤心灵,彰显人文关怀。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此次直播中的表现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赵普在15日的直播中看到都江堰某医生的孩子被埋废墟之下仍然坚守岗位的画面时,忍不住在直播中哽咽。赵普哽咽的视频被网友迅速转载,网友评价说赵普“用朴素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他们”“需要这样有人性的主持人,而不要冷冰冰的旁观者”。可见,在职业要求和良心道德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特别是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应该是每个媒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新媒体的突破。新媒体在此次汶川地震报道中的出色表现毋庸置疑,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技术特性。新媒体在此次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舆论引导,凝聚人心。一般意义上,人们似乎习惯于把舆论引导看做是传统媒体的功能和责任,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似乎一直都以一种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形象出现,舆论引导更是无从谈起。但在此次的汶川地震报道中,新媒体却也担当起了舆论引导的角色。新媒体对于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既把地震造成的严重后果透明地展示在公众面前,又让公众从政府开展的抗震救灾部署和行动中看到了希望。不仅让人们及时地了解了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而且激发起蕴藏在民间的巨大爱国热情,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遏制谣言,消除恐慌。谣言历来是突发事件的伴生物,而新媒体由于“把关人”的缺失,更易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而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谣言的传播却被空前压缩,新媒体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和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依靠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优势,创造性地发挥了传媒矫正器的作用。国家、军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及时上网,很快封杀了谣言的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传播形式单一的媒体将缺少竞争力,每种媒体都将综合运用文字+视频、文字+音频、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传播手段。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优势,不能固步自封,相反应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新媒体竞争。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品牌优势,即公信力强。在挑战面前,传统媒体不能仅仅依靠自己,还要借助对手的力量,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增加互动的成分,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做跨媒体传播。
新媒体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信息的可信度低,要成为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体,必须获得一定的公信力,即新媒体应当自觉在重大事件中承担社会责任。汶川地震中新媒体的积极表现,大大改变了其单纯追求轰动性与娱乐性的媒介形象,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但由于其没有采编权,在获取某些信息时,如重大的政治、经济信息,单纯利用受众创造内容也难以弥补其不足,需要从传统媒体上获取内容。
参考文献:
1.《西方媒体赞中国式救灾:军队神速媒体透明》,《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5月16日。
2.邓建国:《美国灾害和危机新闻报道中新媒体的应用》,《国际新闻界》,2008(4)。
3.呈琪:《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堵”与“疏”》,《当代传播》,2003(3)。
4.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6)。
5.李良荣、张:《新老媒体结合?摇造就舆论新格局》,《国际新闻界》,2008(7)。
6.徐春婧:《中国电视媒体关于“5・12”汶川地震报道的突破――以央视媒体为例》,《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
【关键词】档案宣传;传统媒体;新媒体;比较
一、传统的档案宣传手段介绍
传统的档案宣传手段主要与媒体发展技术条件相关,一般认为传统的档案宣传媒体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广播电视媒体、报刊媒体、户外媒体、主动宣传以及通过与第三方的机构合作进行宣传。在这5种宣传手段中,广播电视以及报刊相对而言传播的广度与影响力是最大的,一方面是由于广播电视是人们最为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广播电视节目,另一方面报刊的巨大发行量,尤其是在一些权威的报刊上进行档案宣传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相对而言,诸如广告牌、街头标语形式的户外媒体以及通过宣传手册等方式的主动宣传形式的影响力以及传播效果都有较大的区域限制,这种档案宣传手段对于特定的档案知识普及或者区域性的档案宣传能够获得较好效果,其成本相对较低。当然还存在借助于第三方的机构进行档案宣传,根据宣传平台的不同、宣传广度和范围的不同会有不同宣传成本。总之,传统的档案宣传媒体主要是依托于传统的媒体技术进行档案的宣传。
二、新媒体条件下档案宣传方式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档案宣传方式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目前最为流行的新媒体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其中,互联网技术是最为成熟的新媒体技术,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搭建起来的资源共享以及信息通信的一个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极其方便地获取到世界上任意角落的联网信息,这是传统媒体平台所不能比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移动化处理的一个过程,利用当前先进的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进行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的过程,而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感器+设备”这样的组合进行设备智能化控制的过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则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技术手段。从上文的简述可以看出,新媒体条件下的档案宣传的核心在于对于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同时结合档案宣传内容进行展开,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便捷化控制。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
(一)档案宣传内容展现方式的比较。传统媒体对于档案宣传内容的展现方面相对单一,除了电视媒体可以有效地结合影、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以外,其他档案宣传手段基本上都是单纯的文字介绍。宣传内容的展现方式主要由媒体传播的介质决定的,很难想象可以让报刊传播声音内容。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宣传内容极其丰富地展现,既可以是简单的文字类型介绍、还可以是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的综合内容的展现,因此在档案宣传内容展现的丰富程度上,新媒体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但是受限于新媒体的普及程度没有传统媒体覆盖范围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媒体仍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档案宣传便捷性以及影响力的比较。传统媒体在档案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是具有广泛的号召力的,以广播电视为例,央视新闻类宣传节目对人们影响力是新媒体技术暂时难以撼动的,但是就宣传的便捷性而言,新媒体又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档案宣传内容的获取,再加之网络媒体平台的推广,人们收到相关档案内容是极其方便的,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内容的多元化,其宣传的影响力往往较之于传统的报刊和电视平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总之,当前新媒体技术在便捷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影响力方面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性优势,也同样不容小觑。
(三)档案宣传的持久性与发展趋势比较。传统媒体多以实物展示的方式进行(广播电视媒体除外),这种宣传方式往往能更加有效地将宣传内容进行持久化的保存,相对而言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类似,往往具有一定的瞬时性,一旦宣传期过去,档案宣传的持久性则容易受到破坏,这是新媒体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数据内容进行重复性的保存成为重要档案宣传内容可以采取的重要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档案宣传的持久性问题。总之,档案宣传就发展趋势而言,当然新媒体技术有着较大的优势,这是技术发展与媒体创新的必然结果,但是在新媒体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之前,传统媒体仍然在新媒体技术的弱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互补角色,这是在今后档案宣传媒体选择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别介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档案宣传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两种技术手段的比较,发现在宣传的便捷性、内容展现的丰富程度以及发展潜力方面,新媒体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在影响力方面、持久性方面传统媒体还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技术条件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必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在目前条件下,应有效地利用好新旧媒体做好档案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志洁.新媒体背景下档案宣传工作策略探究[J].新闻战线,2015(12):54-5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76-02
作者简介:陈佳(1983-),男,硕士,遵义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0引言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融入到现代教学体系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作为一种兴起的教学手段,有利也有弊,因此在使用传统教学的同时也要兼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提出应避短扬长,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发挥其价值,培养更多人才,构建人力资源强国。
通过对某高中二年级上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调查及和部分教师的交流发现,在教学过程中,82%的人喜欢用多媒体教学,9.5%的人习惯传统的教育模式,8.5%的人觉得都一样。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丰富,有图片、视频、动画的配合。部分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所传授的信息量多,教师很少板书,讲到重点、难点时还没来得及记好笔记,就讲到下一个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吃不透所讲的知识点,做题时容易出错。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围绕引导、沟通、和谐、探究、合作的模式,创造民主、公平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生存生活能力。现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利弊做以下分析。
1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对于每一门学科,教学内容有繁杂与简易之分,概念有抽象与直白之分。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利于达到教学预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必要时还可播放动画作为辅助,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幻灯片制作中,把握好切换方式,使学生视觉不疲劳,激发对本学科的求知欲望。对于课后的问题,在给出正确答案时,匹配与答案配合的声音,如“完全正确,可不要骄傲哦”、“很遗憾,相信自己,继续努力”等,既活跃教学氛围,又让学生感到教学有趣味。
1.2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创设情景和开展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各类情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图片动静相结合,有声无声相接替,使复杂变得简明。例如,要讲述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时,单凭讲述不易让学生明白,这时可以下载一个模拟视频,一个小机器人代表计算机病毒,它进入电脑后,先撬开防火墙的大门,进入电脑的磁盘,破坏数据,然后自我复制,接着破坏软件使电脑瘫痪,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更能明白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危害,课后,教师引导,大家回去寻求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动脑动手,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拔。
1.3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一堂课的内容,重难点的传授是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会突出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重难点用颜色标记,放大字号,必要时加上图片、声音动画,或者视频,使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内容表现醒目、直观,方便记忆。
2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2.1使用传统教学,便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交流
传统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调、形态、表情、动作等能够让学生们感觉到课堂的活跃有趣,并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乐意和教师交流,积极配合教学过程,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2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要跟着教师走,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教师详细讲解过程,对于不同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思路。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对于新事物,学生便会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
通过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分析可知,二者各有优势,因此要按教学相长的道理,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3.1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
课堂上复习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放映课件或电子档的方式展开,以省去板书的时间。在讲授新的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时要提醒学生们注意,并放慢速度,教师进行板书,学生记笔记。记笔记是一个加深记忆、强化理解的过程,这点要重视,学生记好后教师再继续教学。
3.2注意利用教学的辅助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一些特殊内容时,可以辅助挂图、模型,且要发挥好黑板的作用,重要信息可以采用多媒体画笔标示后,再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3要高品质地进行沟通、合作、探究
传统教学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合作,只有沟通,才知道学生们有哪些问题,想些什么,这样方便教师的教学反思,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思路。多媒体教学也应该注意和学生的交流,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媒体的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探究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总结到创造。
3.4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方便知识的收集扩展
上课时,可以将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放映,复习知识,开展新课,这样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板书内容,在讲到一些概念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增加知识点的内容,扩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内容后,可以收集该课程的相关习题,现学现用,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3.5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好课件,多媒体教学中有动有静、声情并貌、形象直观,上课时可以利用好这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以基础为基石,然后进一步扩张,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应主要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如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搜索引擎、防火墙等。可以采用图片、短片的形式加以配合。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使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传统教学精髓长存,有些课程和教学内容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其效果要比多媒体教学要好很多。所以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以更好地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4结语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融入到了教学体系中,并与传统教学产生了一些矛盾,需予以高度重视,应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二者各自长处。探索新形势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发展研究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1]徐晓飒.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
[2]孜拉,林玲.关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调查及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3]张莉,邓旭华.在高职教学中寻找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J].福建电脑,2006(12).
[4]孙京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J].信息技术,2003(7).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关系;并存;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70-02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众对“融合论”接受普遍,但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传统媒体的准备显得十分仓促,甚至一度出现“消亡论”。虽然传统媒体界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提出了不少的应对策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探索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仍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
一、新、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媒介形式不同。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而新媒体主要以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等为主要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特点是虚拟化、时效性,即便相隔万里,仍可以在瞬间传播信息,但是对受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要会用手机、电脑等;而传统媒介对信息的传播有滞后性,但是有感性特征,像报纸、杂志,都是可以拿在手里的,也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即可接受到信息。
2.受众分布不同。由于年龄、职业、偏爱等因素的差异,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同的受众。年轻的80、90后,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更多偏爱新媒体,比如微博、博客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这让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老一代的人则更多的选择从电视、或者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开车一族则依旧对广播保持很大的热情;电视观众的数量基本稳定,但是年轻一代人数占的比例较少,因为他们大多选择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
3.内容不同。在内容方面,二者有相同的地方,如国内外大事、金融财经报道、娱乐体育节目等。但是相比而言,传统媒体的限制因素较多因而内容较少,如报纸受篇幅所限、电视受时间所限;新媒体则能提供海量数据,内容丰富,且不受篇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这也是新媒体一个很显著的特征。
新媒体比较开放,没有审查,各种海量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内容难免会混入其中,对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小、缺乏一定鉴别能力的孩子和学生,很容易被误导走入歧途。传统媒体为封闭式,受到的限制较多,内容多正规健康,很受人们的信赖。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是不容置否的——信息多,内容多,没有地域界限,但是,仔细分析传统媒体,可以发现它们仍保持着很特殊的优势:如报纸,相对网络而言,它易读、易携带、准确性高。虽然网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但是这样的海量性也恰好也是其劣势,因为相比信息本身,受众更缺乏是对信息的整合和转化分析。面对铺天盖地浪潮般的信息涌来,人们往往会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而报纸因为篇幅有限,出版时候往往会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排版、编辑、整理和分析,给读者提供的信息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可靠性、权威性,于是读者们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更好地吸收接纳信息本身。
4.媒体市场与管理。目前我国的传统媒体大多国有,市场竞争比较小,有很成熟的管理机制,同时也有政策的制约,所以确保了其公信力和传播的正规与严谨。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有非常充足的人才资源,且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工作业务熟练,这也为传统媒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新媒体是开放的,新生的事物,因此在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其管理机制也很不清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没有“把关人”,从而导致各种虚假不实的报道横行,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新媒体能否代替传统媒体
无论是“消亡论”还是一直提倡的“融合论”,其实,都是在讨论探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何去何从的问题,两种想法都各有各的道理,那么传统媒体到底会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呢?
究竟能不能取代,取决于两个因素:功能和市场。下面将从这两个因素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性:
1.从功能上,客观的讲,新媒体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取代传统媒体。但是上面已经讲到,由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它能给人们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准确、权威的信息,而新媒体提供的各种大量信息则混乱不堪,可信度较低。
而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媒体出现后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泛滥其中,在引导大众、传承文化和维持社会和谐方面很难承担应有的责任。从功能的替代性上来看,新媒体很难完全的取代传统媒体,只能是部分的替代,所以传统媒体仍然有很大的生命力。
2.从市场上看,新媒体仍没有完全的替代性:
(1)人们经常看书读报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改变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2)对于新媒体的各种新闻报道,人们很容易持怀疑的态度,往往需要经过传统媒体的认证才敢确信,因为传统媒体有更强的公信力;(3)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需要有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通常也需要互联网的支持,花费大且受众也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而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代价比较低,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4)传统媒体的一些出版物,如书籍等,一般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这是新媒体所没有的。
在传媒的历史上,新的媒体完全取代旧的媒体而让旧的媒体形式消失的情形还未曾出现过,即使新媒体与旧媒体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广播没有取代报纸、杂志,而电视也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让广播消失。
从以上分析阐述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都各有优势与不足,而且从二者的功能性和市场性分析,新媒体并不能在各个方面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而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优势互补,更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重新整合,走一条新旧融合的“双赢”之路,必能促进我国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并存与融合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是一条优势互补的“双赢”之路。人们以前总是喜欢把电视、广播、报纸等分门别类,但是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普遍应用,这样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各种媒介相互作用、互动融合是信息传播的大势所趋。
而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下,传统媒体首先应该做的是与新媒体“并存”、“分治天下”。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
传统媒体要想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展,避免被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要准确把握自己的战略方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保证自己的地位,可采取以下策略:
1.准确把握自己的市场定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的受众中各自有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不必太执着于这些差异,而应该扬长避短着重发挥自身优势,在已有的受众中(城市白领、政商人等)继续扩大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2.以内容的深度、权威性和公信力取胜。以内容的深度来应对新媒体的时效性: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虽然不及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却能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整理挖掘,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来源背景、内在含义,这也通常是读者所缺乏的。
3.以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应对新媒体的虚拟性:网络媒体的信息真假难辨,而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有成熟完善的机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
在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后,传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要进行互动融合,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双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突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传统媒体有多年的经验,有正规的管理体系,对新闻的控制力也比新媒体成熟,因此有很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新媒体在保持自己传播的时效性的同时,可以依靠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以及可信度,从而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例如网络上最大的品牌报纸《纽约时报》,就是依据着它的纸质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发展而来。在我国,新媒体也与传统媒体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融合,如新浪网已经与人民网、三联生活周刊、央视一套、南方日报、金融时报等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它们可以为新浪网提供更加准确、权威的国内外、社会、体育、金融方面的新闻。通过新旧媒体之间的互融,相信会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更加快捷、方便、准确、权威的新闻报道。
2.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Web2.0的出现,让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能成为参与者。传统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例如现今电视中很多的选秀节目,调动了广大观众和网民参与投票,让观众成为“决定者”,很好的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做到了“以人为本”。
3.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途径的多样性。新媒体由于其受众的交互性使得遍布世界各地的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广泛及时,但是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而传统媒体虽然传播的及时性不如新媒体,但是却有很高的严谨和权威性。
二者只有全方面的合作才能给大众以及时、严谨的新闻报道。可以体现为,先由新媒体对信息进行即时传播,如微博、博客等,然后经传统媒体的整理和证实,再在电视、报纸、各大网站等进行正规报道,这样既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确保了新闻的真实严谨性。
同时,二者的通力合作也可以实现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如移动电视、手机报、电子杂志等,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用户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加及时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面对的挑战与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传统媒体仍可以保持并发扬自身的独特优势而与新媒体“并存”,并在此基础上与新媒体进行互动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双赢”,这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传媒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与发展之势[J].新闻界,2011(9).
关键词: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F420;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23-03
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原创性,品牌和公信力的深远影响,深度报道的优秀传统,忠实的目标读者群,编辑队伍和原创作品的天然优势{1}。综合分析二者生存与发展的态势,传统媒体具有新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较强的公信力,但新媒体具备先进的技术支撑,二者各有优劣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大量新媒体形式的不断产生,但是由于我国新媒体发展起步较晚,对于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约束机制尚未完善,从而造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信息版权等方面存在较多碰撞。然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碰撞并非为非我即他的淘汰竞争,而是在这一碰撞过程中不断实现两者优势的互补,并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因此,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两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作为统一市场的两个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和碰撞,从而对两者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然而,两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又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又值得双方互相借鉴。因此,积极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生碰撞的原因和两者融合的方法,对于两者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概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其对于信息的传递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其中,传统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的,其形式主要包括: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牌等。其在传播形式上最为明显的特征在于通过某一机械装置,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向大众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娱乐平台。而且在传统媒体中受众群体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内容而无法对其做出评论和发表意见,即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缺失受众信息反馈的环节。而新媒体的概念则是随着新媒体的诞生逐渐形成的,由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传播形式由传统的定点、定时、单向传播开始向灵活、多变、互动式转变{2},从而产生了区别于传统的媒体的新媒体概念。即,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二、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主要共同的本质就是媒体,就是舆论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媒体在舆论中的权威性,使受众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信息的舆论中。传统媒体的长期应用过程以及主要由政府控制,其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积极的融合,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媒体传播信息的效果扩大化。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舆论的引导者,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增加社会的凝聚力,能够高效地化解社会的危机,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具有更好的现实意义。传统媒w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和格局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依据的媒介往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但是新媒体却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这一缺憾。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受到来自社会与自身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要通过政府建立扶持制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身的优势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多元化的媒体新时代。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道路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机遇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增加更多的经济价值,突破了纸质行业的媒介弊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流通弊端。新媒体借用互联网,赋予媒体更多的广而告之的魅力,增强了媒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也加速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受众群体,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到平民百姓、社会群体,用户多、范围广,但是传播速度却没有新媒体迅速,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网络平台,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二)“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是虚拟网络时代的发展产物,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媒介手段,伴随互联网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行业,需要突破传统媒体行业时间与空间的滞后性,新媒体行业需要增强新闻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增强客户群体的受众范围,增强媒体行业之间的互动与参与性。所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全媒体需要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地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必须突破的障碍
1.观念障碍。媒体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体验为王”,即一切以用户为主、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最好最周到的服务。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组织媒体的内容生产,以平等之心待用户,摒弃高高在上的说教和自说自话的迂腐,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水平;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学习互联网互动性强的优势,实现好、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传播价值。
2.技术障碍。长期以来,传统媒体都把“内容为王”作为立身之本,重内容建设而轻技术建设,尤其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媒体革命的原动力,未来的媒体一定是技术媒体。因此,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升级,一定要发挥技术的驱动和引领作用,要按照互联网规律重新架构媒体内部的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
以往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方式、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相对单一,媒体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主要还是作为了解信息的手段。新媒体时代,媒体形态由单一媒体时代向多媒体融合时展,媒介载体由非数字化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微博、微信、App 客户端等传播新平台在时效性、交互性、成本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加快了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造、升级新闻采编体系,把新闻生产从传统采编方式转变为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生产方式。
3.市场不成熟。传统媒体在原来的市场上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当其进入到新媒体融合的市场时却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媒体融合的需求。传统媒体往往一开始对媒体融合并不重视,但是在新形势下,媒体融合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样传统市场想要进入到这个市场中就会很困难,并且传统媒体也很难适应媒体融合的需求。重要的是传统媒体进行转型比较困难,很难开展新的业务来满足媒体融合的需求,造成媒体融合业务发展缓慢。这样越不重视,就越难得到良好的资源,就越难开展媒体融合业务来适应新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传统媒体失去很多发展扩大的机会。
4.发展定位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在单一媒体时代向多媒体融合时展融合时缺少明确的规划和定位,盲目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影响融合的进程,使得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是失败。有些媒体企业遇到失败就会一蹶不振,还有一些媒体企业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这些媒体企业不能及时进行总结和规划,从而使问题越来越多,可见规划和定位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技术的要求,媒体融合越来越重要,需要加快调整的步伐,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媒体融合得到更好的发展。
5.运作效率不高。传统媒体的工作流程在创造价值、预算、规划、员工的发展、考核等方面发展的相对成熟,但是与新媒体下的工作流程相比,还是相对较为陈旧,并且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所以传统媒体要想进行融合就面临着这个困境:如何将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进行优化,如果传y媒体企业不进行改变,那么将会很难适应新媒体的需要;如果同时兼顾传统媒体和新的媒体业务,那么将会是难上加难。
6.监管尺度难把握。进行媒体融合要保证多媒体融合朝着正确的方向和发展轨道进行,并且要注重管理过程。进行媒体融合的企业一定要重视管理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新的媒体、新的事物,很多管理方法和发展模式都不同,所以要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也不能过度地监管,这样就会束缚媒体创新的发展和改革。只有在有效、合理的监管下,媒体企业才能得到适当的发展。
四、关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只是信息传播的两种不同手段和措施,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虽然两者在信息市场中呈现竞争性,但是两者优势的融合则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3}。传统媒体单向性,缺少受众反馈的缺陷以及新媒体信息权威性不足的缺陷,都使得两者无法在未来信息需求量逐渐增多、时效性要求提升的环境下单独获得发展,需要探寻两者的融合方法和路线。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媒体流程优势融合、健全媒体的融合规则、传统媒体价值延伸模式。因此,笔者提出探寻实现未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具体建议措施: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
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表现为不同的方面,其中传统媒体主要表现为品牌知名度和权威性远远高于新媒体。而新媒体的优势则表现为信息传递速度快、与受众交互性强。因此,要实现两者在未来媒体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对两者的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具体包括:内容上的融合、渠道的融合以及市场的融合三个方面。
1.内容上的融合。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所对外进行传播的都是社会信息,即两者吸引受众兴趣的本质原因在于信息内容。传统媒体由于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成熟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得其所信息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信息来源、传播经验等都优于新媒体,而且这些也是现有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亟需提升的地方。
而新媒体在信息内同的形式、容量、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又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因此,在两者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传统媒体在基于自身信息的真实性基础上,吸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平台进行网络化、移动化信息传播。例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其可以在保持现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手机快报等形式的信息内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信息挖掘和获取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实现信息内容可靠性的提升。然后,借助自身的检索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实现信息内容的快速传播。因此,新媒体信息内容的丰富多样性特点和传统媒体信息权威性的特点,将使两者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渠道的融合。当前,新媒体的产生带给传统媒体的众多冲击,主要是由于新媒体在传播渠道和方式上的巨大优势。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虽然使其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但这也是其获得自身传播渠道提升的机遇。而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信息获取渠道的可靠性、传播渠道的正规性等优势,也使得受众群体对其信息存在较大的依赖感。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的融合也将成为两者未来融合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
首先,传统媒体应积极吸收新媒体吸引受众的渠道优势和经验,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个性化信息传播的平台,为受众搭建一条更多、更好的表达平台,参与平台和交流平台,提升受众在传统媒体中的参与度。
其次,新媒体可以寻求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利用自身信息传播平台交互性的优势,获取传统媒体权威性信息的获取渠道,提升自身在受群体中的信息可靠性。通过这一渠道的融合,一方面将使传统媒体信息的交互性增强,另一方面将使新媒体的信息权威性提升。
因此,实现渠道融合也将有利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未来媒体市场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市场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为媒体市场中的两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诸多的碰撞与摩擦,两者的市场融合,将大大地带动整条媒体产业链运营水平的提升,创造更为先进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实现市场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要充分把握住现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改革创新。
其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要抓住机遇积极改造自身现有运营的缺陷,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相互延伸、融合,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最后,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受众群体的相互吸引。
总之,传统媒体最终必须在与新媒体的互补和融合中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这不仅是被迫的选择也将是唯一的选择。
(二)建立健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规则
1.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和追惩制度。建立健全阅评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约束实现新闻媒介的有效管理,并在宏观上实现新闻舆论导向的调控。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化,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已经成为两者融合过程中管理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保证阅评制度能够真正地发挥效能,则需要建立相应的追惩制度,对于不准收阅评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
为此,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和追惩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新闻阅评机构,落实阅评责任。通过对阅评机构的建立,进一步明确整个阅评的责任,能够有效地实现责任追查。同时,专业的阅评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所的信息进行审查,保证传播信息的可靠性。
其次,确立信息阅评的标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明确的阅评标准,保证阅评人员在信息甄别过程中拥有依据,使得整个阅评过程能够由定性转向定量。
第三,建立新闻问责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责任追惩制度,对于违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规定的人和组织给予相应的责任处罚,以强制措施实现媒体信息传播的良性竞争。
2.规范管理体制和机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后在媒体传播技术、盈利方式以及运营服务渠道等都产生了许多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与传统媒体经营理念和方式具有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从而使得新媒体与传统融合过程中媒体产业端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主要依据,则需要政府和行政机关通过立法或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明确化和强制化规制。因此,规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成为促进两者优势有效融合的根本保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政府可以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新媒体立法。分别从公法角度和私法角度对新媒体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行为和言论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面对日益丰富的新媒体服务模式,为了准确把握舆情脉动,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全天候监测。
第三,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新媒体失范行为,不断提高新媒体职业道德水平,积极推进新媒体自律。
总之,为了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的有效融合,其关键在于保证两者融合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解决能够有法可依。坚持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的原则,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
在宏观政策层面,随着“三网”融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新媒体行业将迎来更好的成长空间和投资机会。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机遇。传统媒体一定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用户提供新体验,努力破除阻碍融合发展的壁障。
注释:
{1}王映.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实践研究.青年记者,2013(4)
{2}戴维・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李D.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中国传媒科技,2013(2)
{4}陈晓宏.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大陆桥视野,2014(9)
参考文献:
[1] 龚军.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新闻传播,2004(11)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093-02
本文将新媒体看成是一个具有时间特性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出现于传统媒体之后的各类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统称,它是媒介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最新形态,是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具有交互性与时效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全天候与全覆盖等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媒体样式。它虽然会呈现阶段性的具有表征性的特征,但就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与冲击
在以往的“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的传输与接收方式都是比较固定的,而且面对的受众对所传达的信息也是被动接受和排他接受的。而在三网融合态势下发展的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这使得“大众”媒体逐步向“分众”媒体转变。然而受众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与传统媒体产生竞争,在分流受众的同时也在分割着广告收入这块诱人的蛋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网民数量增多,每个人每天用于了解接收信息的时间是基本固定的,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就必然减少其关注报纸或者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时间。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的分析,超过六成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自从他们接触视频后,看电视的频率明显减少,有两成人表示他们不再看电视[1]。
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来说,注意力资源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各大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对注意力的争夺,当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用户时,其附加的广告收入也在节节攀升,有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新媒体行业中移动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收入总和达到135000亿元,已占到中国传统媒体行业总产值的1/4[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受众群的分流和广告收入分割的冲击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在时效性、交互性、主动性以及投资成本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依存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新媒体没能替代传统媒体的事实证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相互依存关系,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仅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挑战与冲击,更有深层的依存与推动作用。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存
大家如果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并没有出现许多大型的原创的网络媒体,真正成气候的还是传统媒体如美联社、CNN以及其他大报大台的网站。就连雅虎、美国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其新闻内容还是依靠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雅虎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吴伟鸣曾说过:“我们从来没有自己的编辑、采访、写作人员,我们做的是整合整理的工作,yahoo上的每一条新闻都是拿来的,自己的一条也没有。如果有一天,与我们合作的媒体不高兴了,跑掉了,yahoo就会垮掉……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3]新媒体在“内容为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向受众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内容,他们为内容的来源和质量而苦恼。
我国出于新闻控制的缘故,只规定了有限的几个主流新闻网络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等具有新闻采访权,各大门户网站未被赋予新闻采访权。新闻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手段,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要想吸引受众的眼球必须要依托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
(二)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传输渠道的依存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也面临着信道单一的发展瓶颈,如何开拓多种渠道、吸引受众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9年《纽约时报》周一至周五的日发行量为100万,周日为150万。但作为新媒体的时报网站出现后,在美国国内的常规浏览量为2100万[4],时报手机网站仅在2009年9月份的浏览量就高达4000万;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自从《人民日报》网络版开办以来,每天的点击量达三四万次、《南方周末》网络版每天的访问量也高达三万人次(不重复IP)。传统的报纸媒体在充分发挥自身内容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借助于互联网的渠道平台实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的合作并存。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一方面,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和技术革新,传统媒体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必须寻求一种革新求变的途径,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新媒体在现实情境中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赖决定了它目前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渠道运营商的角色,这两方面内容都要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各自领域中以及领域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各做,即所谓的“媒体融合”。这种融合则具体分为传统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以及新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
(一)传统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
在传统媒体内部最早进行媒体间互动融合的是报纸媒体和广播媒体,始于1950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即是两者互动融合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报纸媒体与电视媒体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融合,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周刊点点评”都是将报纸内容电视化的有益尝试。在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报纸也经常从广播电视中获得新闻资料、图片从而丰富报纸发行物的内容。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在建立相互发展平台的基础上,还通过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与合作,以求在新媒体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网络电视台,一种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新媒体形式,它的诞生受益于传统电视台丰富的内容资源、广大的受众群以及权威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但它并不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克隆,不再采用集中控制式的单一线性传播模式,而是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不仅实现网络与电视的同步直播,还发展了电视节目点播、搜索、下载以及互动评论等功能,这就打破了传统电视台单纯传递信息的角色,提高了受众在信息传递中的主动性。
传统电视媒体也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积极与手机媒体进行业务融合,大力发展手机电视业务,2011年全国电信第一季度运营情况显示:1~3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9027.0万户,其中3G用户达6190.2万户。如此庞大的用户群,电视媒体若能与手机媒体开展好手机电视业务,定能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手机媒体与电视媒体的互动融合产生手机电视业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的需求;与报纸媒体的融合形式即是于2005年10月上线的手机报业务,是指中国移动联手全国各大权威媒体机构,通过手机为客户提供的新闻、体育、娱乐、文化、生活等各类资讯信息的服务,其业务形式以彩信为主。据易观国际的《2009年第3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第3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已达1.49亿户。
(三)新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
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要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遇到的阻碍要少很多,由于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在时间上很接近,特点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网站很早就已经开始尝试做手机的内容供应商,新浪、网易、搜狐以及Tora这四大互联网综合门户网站所占手机内同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在80%以上。
优酷网与苹果公司的合作是目前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融合的典型代表。据优酷网首席技术官姚健说:仅一个月优酷网的访问量借助ipad增长了一倍,而iphone4增长了二倍。现在的3G手机更是能够使用户轻松地实现手机上网、手机购物、手机视频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正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融合的结果。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依存度不会越来越低,逐渐由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过程,而是两者之间的发展态势是依存度适当减弱但两者趋向于相互融合。虽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会带来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融合发展是其必然的趋势。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融合绝非只是技术上的融合: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受众获取信息、实现传播;也不单是内容生产和资本上的融合:新媒体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实现自身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最终必将是观念和文化上的融合,并且这种融合是随着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刚,赵梅.电视媒体的新机遇与电视广告经营的发展[J].电视研究,2011(1).
[2] 程天飞.浅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传播,2009(11).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172-02
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及影响
1.1新媒体含义、优势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我们通常所谓新媒体,“指的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方面有相当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它借助于IT和AV方面的新技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驱动的新型媒体”[1]。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有自身的特点。其最大特点就是打破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关联,同时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特点。概括地讲,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更多;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汇聚多种传播符号与方式,即时性强,有无限的内容扩展性,随时存储内容,查找方便;信息实时等。
新媒体的出现,直接或间接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和传播。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人拥有自媒体,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实效性、互动性和自由性,能够充分满足受众及时、有效、便捷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媒体品牌忠诚度,同时也为进行受众行为分析、提高营销的精准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媒体主要为发散式、大众化的传播,“内容为王”的宗旨导致其在信息收集、的绝对领导地位受到新媒体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另外,由于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媒体,因而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在新媒体时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每个媒体人当仁不让的责任。
1.2传统媒体的优势之处
我们所指的传统媒体有纸质书籍、报纸、杂志等纸媒和电台、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体。而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争夺舆论主导权的过程中,尽管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仍有一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讯息、更新的实效性上,传统媒体虽然比不上新媒体,但是它在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优势是新媒体无法企及的。尽管新媒体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但是传统媒体长期积累下来的权威性和资源等都优于新媒体。这些优势使得传统媒体有能力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事实成因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做出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新闻报道。这种深入的新闻报道是广大受众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
2)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规范,不具有权威性,难以对信息真假进行分辨,缺乏严格的把关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新媒体平台上虚假信息泛滥、恶意炒作严重、社会情绪被利用等不良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受众正常的信息获取行为。而这些不足之处恰恰是传统媒体较少存在的。尤其是出现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更具有权威性,报道会更为全面和准确。毕竟传统媒体有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有众多把关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层层把关和审核。
3)受众需求的差异和对媒体形式使用习惯也让传统媒体占据了优势。如在家庭中,用户对电视的依赖性更大,因为电视的互动性很强。在中国传统习惯上,电视是最能体现“一家人”这种家庭文化的东西。所以不论人们是否观看电视节目,电视仍然是凝聚家庭的一种力量和工具。报纸是一种惯性的传播媒介,很多用户多年保持一种看报的习惯,或是在上班坐地铁、公交的路途中,报纸是很好的消遣工具。对于习惯自驾的人,广播是车内必不可少的媒体,在不影响正常行驶的前提下,既能了解新闻资讯,欣赏音乐,同时也能了解路况信息、天气状况等,实用性远大于新媒体。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意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媒体发展及维护媒介生态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有通过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取长补短。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合理配置媒介资源,优化媒介生态环境
以往传统的媒介产品生产方式通常是单一线性的,严格按照采写编播的顺序来进行。然而自从进入信息化的新媒体环境,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方式,打破了各个媒介之间的隔阂,新旧媒体的融合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得以飞速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直都是“事业单位”的性质,由于体制有缺陷,管理又不成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遭到浪费、人才匮乏、信息产品质量不高等。但是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促使传统的传媒机构逐渐市场化,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资源整合。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通过各大新旧媒体的相互配合,获得最大收益。
2.2 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大众传媒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人类通过媒介来感知外部事物,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如今,受众的需求变得多种多样,从需求大众化阶段逐步发展为需求分众化阶段,直到现在的需求个人化阶段。媒介融合环境下生产出的媒介产物具有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需求。
媒介融合不仅能够为受众带来便捷的传媒服务和产品,还能给传媒组织带来机遇。从受众的角度上来说,在新旧媒体融合的阶段,能够更加便捷、自如地获取所需信息。因为在媒介融合之后,受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得以完善、渠道得以拓宽,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来自主地进行传媒产品选择,实现信息的分众化传播。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充分享有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其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3 提升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能够通过融合,生产出定位准确、具有竞争力的媒介产品,从而提升传媒企业的市场影响力,而竞争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推动传媒企业为受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媒介产品。正如喻国明教授在《传媒变革力》一书中提到的:“大媒体市场即将现身:单纯的报业市场越来越淡出,媒介之间的联合特别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将成为主流”[2]。融合后的传媒机构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增加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各新旧媒体之间相互合作、积极配合,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喻国明教授还认为:“媒介融合对于传媒绩效的提高效果是明显的。业界通常认为,媒介融合由于优化了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过程,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介的优点,在人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新闻信息,因此可以提升新闻产品和新闻服务的质量,而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可以增加收视率和市场份额”[3]。在新旧媒体充分融合之后,传媒企业盈利模式将彻底被改变,从而促使大众传媒不仅能在国内传媒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同样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
3.1 突破体制约束,加大政策扶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现阶段,很多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在传媒机制改革中都意识到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快“三网融合”的进程,从而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及计算机互联网三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放宽传媒的市场准入原则,放松对传媒行业的管制,鼓励其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媒介市场的竞争越活跃,产品、服务的质量也就越高,也就越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3.2 提升传媒的品牌效应
应充分重视品牌的力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额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在融合中取长补短,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媒介行业有很强的权威效应和规模效应,应以权威化和规模化来塑造媒介品牌。传统媒体有着新媒体所缺乏的品牌效应,因此,新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推广优势,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放大媒介的品牌效应,只有这样,媒介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分配
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媒介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产品也更加专业化、细致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行为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史蒂芬・奎因曾说到:“在一个碎片化的市场,能够抵达尽可能多的受众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甚至决定一个新闻组织能否生存。融合使抵达更多受众成为可能”[4]。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在节目的制作资源上处于优势地位,有着强大的采写编和制作团队。应该通过必要的制度安排和协调,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信息内容、人员、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3.4 明确目标受众,进行内容创新
与以往的大众传播时代的环境状况相比,当今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媒议程设置的内容,而在媒介融合时代,受众地位由被动变主动,更加强调个性化和自由互动性的传播理念,关注自己想要关注的信息,对新媒体的反应速度更快。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媒介经营策略和议程设置技巧,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根据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进行内容上的创新。在媒体平台的使用上,分类应更加细致、明确,应对受众加以细分,利用平台优势进行传播。这样既可以满足受众对节目小众化的要求,也更适合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介融合时代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5 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融合
新旧媒体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各个媒介组织的积极配合,制定出适用于所有媒体行业的技术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障碍。通过视频终端、手机终端,扩大受众范围,充分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增加受众的参与度,满足受众的参与、互动需求。另外,传统媒体应在内容生产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拥有的遍布广泛的网民群体和移动终端设备资源,以及及时性和互动性等优势进行内容传播;而新媒体也应利用传统媒体长期传播积累形成的权威性、深入性和品牌效应,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及新的传播途径,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反馈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未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真正紧密地融合,一定会是内容、形式、制作、传播、平台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合,这种融合将会产生新的媒介形态,形成新的媒介生态、新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将融合涅重生,焕发崭新的魅力,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伯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分析[J].电子世界,2014(5):193.
[2]喻国明.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公民新闻;传统媒体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村”的称呼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字,全球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一件 “小事儿”都有可能成为全球热点新闻事件,这不但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更是因为新媒体新闻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新闻与传统媒体的各自特点,以及新媒体新闻对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来分析两者的竞争关系,并给出两者的发展方向,从而对相关从业者予以一定的启发。
二、两种新闻业态的特点
(一)传统媒体
而传统媒体的主要特点是新闻事件是由专业人员采集、编辑、传播并指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或者群众对其新闻事件说明观点与态度,绝大部分群众都是作为新闻的消费者在消费新闻,并没有参与其中。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等,其从业人员认为新闻是严谨的、是专业的、是必须由专业人员从事采集、编辑与传播的。
正是传统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主义的态度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既要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领导、又要受到所处大环境的影响并受到由于其自身专业主义的态度而产生的约束。当发生相对敏感事件时,传统媒体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更多的会受到上级管辖部门的约束,并且其要对公众舆论起到引导作用,这是任何传统媒体所不能完全避免的。当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重大事件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国家和政府部门会通过传统媒体来控制引导舆论走向,并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再有由于传统媒体自认为的专业主义太多,所以其对所发生时间的报道会丧失一定的时效性、完整性与灵活性,其会根据事件新闻发生的环境、条件与后果等各方面来综合判断事件的影响,并经过一定的集体讨论才能最终向外传播,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官方权威性与严肃性。
(二)新媒体新闻
新媒体新闻主要是指公民新闻,公民新闻主要是指由全体公民共同监督,并能够完成没有专业障碍的自由新闻获取。所以现在很多人认为新闻行业应该是没有门槛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只要任何公民有新闻素材的采集设备,比如摄像机、手机、录音笔、照相机等等,就能成为新闻记者,进而将所采集的新闻素材通过网络传播到全世界,并由数以亿计的同样的普通公民观看、评判与传播,使得公民由过去的纯粹的新闻消费者变成了身边发生的任何新闻的积极参与者、传播者。
众所周知,新媒体新闻的行动主体可以是任何一个普通公民,每位公民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造者、挖掘者、编辑者、传播者与评论者。就其新闻主体也可以看出,新媒体新闻比较随意,因为制造者与评论者都是公民,所以不管是制造者的态度,还是传播者与评论者的态度都更加开放,他们都所有言论都持开放的态度并呈现实时沟通的状态。所以基于以上新媒体新闻的特点,其对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质疑。
三、两者关系的讨论
基于上文的讨论,可以看出传统媒体认为新闻应该是专业的、存在较高门槛的。但是新媒体,主要是指公民新闻则通过自身的灵活、快速传播与覆盖范围广等的特点,质疑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态度,所以需要在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一)两者能否相互取代
从技术角度来看,两者主要是依据的现代社会技术的进步产生的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一种现在所谓的传统媒体是由于技术原因取代的、报纸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是其并没有被近代才产生的广播、电视等淘汰,并且广播与电视之间也没有相互淘汰,而是其根据各自特点在新闻行业吸纳着不同的观众,一起支撑着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
而新媒体其更多的是通过电脑或移动网络,在微博、微信、网页等快速传播,其快速性、广泛参与性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反馈,但是正是因此,其“权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哪怕其先于权威部门了权威消息,而观众还是会寻求传统媒体的官方消息,正是由于新媒体新闻现在广泛存在的虚假信息、不负责任评论与恶意绑架道德等,使得公民新闻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新闻。
(二)两者能否相互融合
那么两者是否可以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根据新媒体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的各自特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像报纸、电台。电视一样可以共存的。例如目前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一般是经常接触网络与各种电子产品的青少年,其对新鲜事物的态度非常积极;但是大部分中老年人平时的信息来源则集中传统媒体报纸、收音机或者电视上。这也就决定了双方并不是完全互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媒体也不必质疑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态度,也不必纠结于自身的公民新闻专业主义态度,而是从能有利于双发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从而使得新媒体像报纸、电视与电台一样,为信息时代的新闻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一件 “小事儿”都有可能成为全球热点新闻事件,这不但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更是因为新媒体新闻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新闻与传统媒体的各自特点,以及新媒体新闻对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来分析两者的竞争关系,说明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可行的方法是双方融合,新媒体不必质疑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态度,也不必纠结于自身的公民新闻专业主义态度,而是从能有利于双发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从而使得新媒体像报纸、电视与电台一样,为信息时代的新闻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对相关从业者与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胡翼青.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J].新闻记者,2013(03):6-11.
1前言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就可以称之为新媒体。像手机、博客、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播客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消除了四大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可以充分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报道优势,打造个性化的报道,更好地方便受众。其次,新媒体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线,区别于传统媒体没有了固定的信息发送者,任何人都可以充当这个角色,横跨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3种类型。最后,新媒体信息的制作、信息成本低,对受众多为免费的,这些都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挑战。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新闻成为媒体的报道焦点,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注重对体育新闻的报道,而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主要通过短信、多媒体短信、手机报纸、手机电话、手机电影、手机广播等传播形式进行体育新闻的传播。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的的比较
2.1由传播方式比较,新媒体传播体育新闻方式灵活,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更加稳定,是新媒体传播的基础新媒体的代表手机,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传统的书面语言、图像和照片,也可以使用语音多媒体短信、手机广播、音频等方式传播信息,这是三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结合体,是他们不能比拟的优势所在。如手机相对于电视有可保存性,方便携带的优势,相比于报纸手机可以使用声音进行体育新闻报道,而相比于广播,手机可以使用手机电影的方式传播信息。新媒体突破传统媒体限制,充分运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服务受众。除了上述的传播优势外,手机还既可以如人际交流一样,同步地编码、释码、译码,也可以在接收信息后,自由地选择处理信息的时间和地点,不需要局限在特定的场所和时间,这样的传播方式就给受众足够的自。相对于传统媒体,手机体育信息编辑简单,费用低。一般来说受众对短信的发送费用为0.1元每条,接受免费,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信息,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的媒体在信息的收集,制作和传递等方面的成本相对就高了,这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的一个焦点所在。另外,使用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手机的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是相对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手机随时随地的服务,可以吸收受众零散的时间段,空间段的注意力达到传播的目的,在坐车、等人等原本无聊的时间里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各种体育信息。手机报道灵活的特点也可是使其更充分地与体育相结合,如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体育彩票,足球彩票的购买。但是使用手机传播体育新闻也有它的劣势,如手机要依托网络才可以传输信息,如果网络瘫痪就无法实现体育新闻的传播,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期间就经常出现手机短信发不出去或是接收不到的现象。另外还有手机固有的缺点如输入相对困难,屏幕小,格式字数限制,待机时间限制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机作为一个媒体的传播。
2.2从传播内容角度看,新媒体的体育新闻内容更自主,较之传统媒体真实性较差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的区别,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参加体育的方式方法,喜爱的体育项目都有区别,这就要求体育新闻的传播内容要具有个性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手机储存介质,存储卡等的存在可以使手机的容量接近无限,并且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这使得受众需要的各种体育新闻可以在海量的体育信息中方便快捷的获取。伴随着手机功能的开发与完备,利用手机进行的文字的编写,录音,拍摄等也日益成为体育新闻的重要来源。对体育赛事的报道是典型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在比赛的过程中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报道十分重要,手机媒体在这个方面就有其它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手机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体育新闻的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是互联网,它只是定位在通讯行业,缺乏应该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这样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是不能脱离传统媒体存在的。另外,近年来我国通信市场竞争加剧,但是立法的缺乏,竞争的不规范,导致手机垃圾短信,不良广告,诈骗短信等广泛存在,而没有相应的约束,使受众对于手机传播的内容感到真假难辨甚至上当受骗,又由于通讯业信息费的收取,对手机体育新闻的传播带来了阻碍,不像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以及内容的可信度高。
2.3由传播者与受众人群来看,在新媒体中传播是多向的,较之传统媒体缺少可信度受众是新闻传播的解读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受众的多少是媒体生存的决定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特别是手机有着广泛的受众。截止到2005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26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2.7部,另外,利用中国移动GPRS和中国联通CDMA1X上网的用户合计已达1.05亿,已与互联网上网用户相差无几,这就说明手机体育新闻的传播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由手机的特点决定的体育信息的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的界限没有了明确划分甚至重合,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主动性都得到了增强。例如在观看体育赛事的同时,手机用户就可以对比赛内容进行评论,相互探讨,竞猜比赛结果等。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达到的,在体育新闻的获取方面不是媒体什么信息就了解什么信息,而是自主地选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者是直接发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分享,受众获取体育信息更自主化,个性化。手机作为新媒体的出现是在21世纪初期,这样就造成了倚重于新媒体获取体育信息的多为高知识的年轻人,而一些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年龄大的人还是会选择传统媒体来获取体育新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的范围。手机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界限的模糊使信息的主体模糊,无法确定信息的出处,就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
2.4由传播效果看,新媒体对体育新闻报道更加全面、人性,但是体育新闻缺少“把关人”首先,手机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媒体报道什么,公众就注意什么,媒体越重视什么,公众也就越关心什么的议程设置的主要思想,从而使受众可以在丰富多彩的体育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在举行重大赛事的时候,一般传统媒体在这时都是进行赛事比分,奖牌数量的报道,这令受众很难获取其它的体育信息,如怎么健身等内容,而手机媒体可以在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向受众提供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其次,传统大众媒体对于体育新闻的报道往往大篇幅,平铺直叙地介绍导致新闻显得生硬,没有吸引力、现场感和动感,这与体育的本质是不相符合的。手机报道则是短小精悍的,这就可以重要介绍有价值的内容,是体育的内涵得以饱满,尤其对是重大赛事的报道结合电视媒体的现场性报道和报纸的深度评论,使比赛的中被受众忽略的细节,引人入胜的情节等呈现在受众的眼前,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体育突发事件的管理,手机媒体有着更加突出的优势,如在体育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在局部地区发送手机短信等的形式,达到控制局面,使赛事正常进行的目标。近年来,体育新闻的报道充满了假新闻,过度娱乐化,报道语言武侠化等问题,这在手机体育新闻的报道上也有体现,甚至更加严重。由于手机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的双向性,自由性以及在接受信息时的不可选择只能接受的特性,而这个新兴的媒体又缺少法律、道德的规范,这些现象就显得尤为特出。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大众“把关人”可以起到组织导向、加工完善、整体协调、效果分析等作用,但是手机的自由传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概念,没有专门的人或者机构对手机传播的内容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在报道方面主要依靠手机网络运营商把关,就造成了一些报道混乱现象,一些体育新闻的内容或者是语言是受众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就需要手机体育新闻受众来鉴别新闻的真假,有选择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3结论
3.1新媒体要与传统媒体融合互补,达到传播繁荣如同电视的诞生没有造成广播、报纸的终结,而是形成了共分天下的局面一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协调、融合、互补将是今后传媒界瞩目的焦点,新媒体固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毕竟诞生时间短,还是新兴事物,在很多方面不够完善,还依附于传统媒体,同时传统媒体拥有厚实的根基以及成熟的模式,在和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下,只有二者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媒体 视觉表现 设计 多元化 综合化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04-02
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了数字信息化社会。数字化信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字信息时代的冲击和影响:原有的表现形式由二维向三维和四维延伸和发展,而呈现载体也由传统媒体转向更为广阔的数字媒体。数字化信息时代改变了视觉设计的传达形式和艺术理念,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设计语言。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视觉设计必须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
一、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在这份报告中,美国人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We Media”(自媒体)这一概念,并作出如下阐释:“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而国内有关专家则将自媒体定义为,“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邮件、手机、博客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个体传递信息的新媒体。”
从国内外对自媒体的阐释可以发现,与传统媒体专业化的传播方式不同,自媒体的传播形式更加平民化和自主化,传播内容时更加注重的是普通大众的主导与参与,是一种兼具提供信息生产、传播,公开性与私密性并存的传播方式。因为没有传播主题和传播空间形式的约束,因此自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发挥空间也更加自由。同时,传播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微信、微博、博客、电子邮件等都可以作为自媒体内容的展示平台。
二、视觉设计的特点
视觉设计是当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视觉效果表现的冲击力,吸引并引起受众群体的注意,进而实现信息传达目的、增强印象的设计图像生成和交流活动。根据有关心理学调查显示,人类对信息的接受途径85%来自于视觉,因此研究以传达信息为最终目的的视觉设计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视觉设计的概念最早流行于上世纪60年代,当人们意识到传统的印刷美术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包含影视图像在内的信息传播时,视觉设计应运而生。与传统设计不同,视觉设计是以文字、图形、造型等视觉符号向受众群体传播信息,它同时具有设计和传播两种功能。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设计的表现空间开始从二维向三维、四维等多维空间发展延伸,表现和传达方式由静态转为更加立体的动态空间,同时,传达媒介开始由传统媒体向数字化媒体转化。
三、自媒体为视觉设计带来新机遇
人类的视觉识别特点决定了接收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多是通过视觉,而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则为视觉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表现形式,创造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设计表达手段和传播途径,同时也为受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更加新鲜的视觉享受和审美趣味。
1.网络媒体成为视觉设计的新载体
与传统媒体对比,网络媒体具有许多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多样化、容量大,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力,人机在线互动性强;同时,网络媒体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传播特点,更加容易被受众接受。这些优势和传播特点,不仅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和依托于传统媒体的广告业、印刷业带来巨大冲击和压力。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对设计行业介入的不断加深,一名优秀的视觉设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各种软硬件技术,还要熟悉掌握网络媒体的视觉表现形式和语言,才能创造出符合网络时代的网络视觉设计作品。
2.网络媒体为视觉设计带来机遇与挑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视觉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信息的传达。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形式灵活、设计手法多样的网络媒体显然更适合视觉设计的表现和发展。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和广阔:传播形式越来越灵活,设计方式由单一静态的表现形式转为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于一体的视觉呈现。互联网时代动态化的视觉设计带给受众不同于传统传媒的全方位、多感官的视觉体验,既拓宽了视觉设计者的思路和表现形式,也给新时期的视觉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网络技术促进了视觉设计新的表现手法的形成,而视觉技术也促进了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
四、自媒体展示平台的视觉设计特征
(一)编排方式灵活自由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视觉设计在表现方式上实现了在同一个平面上同时显示多个或多层信息,同时浏览者可根据浏览的需要显示屏幕内容或显示尺寸。浏览者根据个人阅读习惯和喜好,对同一个信息或多组信息进行阅读和比较。在实现了传统媒体新闻的有效表达的基础上,自媒体视觉设计又结合网络特点和信息内容发展了独特的、灵活的编排方式。
(二)图像的视觉张力强
与传统媒体重视文字表达不同,自媒体的视觉设计经常运用能快速吸引大众眼球的背景图片和颜色鲜艳的色块。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图像之所以能快速引起受群体的注意力,不仅在于它们使自媒体的画面充满了张力,还在于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唤起受众者的互动体验,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各种具有视觉张力的图片、图形快速引起受众注意力,使其对信息产生兴趣,是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一种常用方式,并且随着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而在自媒体设计中被应用的越加广泛化。
(三)信息表达简洁化
与传统媒体设计重视内容的深度和延伸性不同,在信息海量化的数字化时代,“少就是多”是视觉设计师一以贯之的做法。从大量化、同质化严重的信息中提炼出最精炼、最具有意味的内容给予最简单化的设计,不仅是减轻网络传送负担的需要,也是自媒体视觉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叙事方式动静结化
数字化媒体的阅读方式与传统媒体相同,即都以视觉呈现为主,但在表现方式上却多用与日常生活经验相似的影像进行信息传播,信息呈现空间也由静态转化为能与受众群产生互动的动态空间:受视觉识别系统的影响,人们在接受信息速度上,动态的视觉设计显然要优于静态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自媒体视觉设计以时间和空间同时呈现的叙事方式,不仅是传播信息并达到预期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视觉设计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信息传达即时更新和互动性强
数字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信息选择的同时,也为媒体的视觉呈现提出了更快的要求。在自媒体环境中,受众群多通过视觉参与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因此设计者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媒体的整体视觉效果,还要根据不同信息的内容及特点,对视觉要素加以调整和修改,以便呈现的图像与传播新信息更契合贴近。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信息海量化和同质化的特点,也使信息视觉呈现更加的丰富和复杂,为了能吸引受众者的注意,使其在浏览网页时能对者的信息产生兴趣,视觉设计必须依据新闻特点进行快捷而完善的导航设计,提供不同角度、足够吸引的链接,帮助受众在各个网页浏览跳转进行选择时,在视觉上对者提供的海量信息在视觉产生好奇和清晰的视觉接受。
建立在发达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自媒体,在传播媒介上具有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因素,这些因素意味着受众对媒体传播的信息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而是多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而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受众在接受和阅读信息时,更多选择自媒体的重要因素。
(六)呈现方式多元化
目前数字化媒体呈现信息的视觉方式主要为文字、图形、声音和视频等。这些具有个性的传达方式,不仅丰富和满足了受众对传播信息的获取方式和审美品位,也改变了数字媒体的视觉设计方向和形式表现。与传统媒体重视图文形式的表达不同,网络的视觉设计更注重通过视觉传达的艺术规律,运用更加先进和多元化的设计手段,创造更加自由和富有想象力的视觉空间,帮助受众从网络信息中获得艺术想象和视觉审美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媒体的视觉设计在表现手法和传达方式都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表现。本章节研究和分析的六个特征在本质区别与传统媒体的视觉设计,但同时又为新媒体的视觉设计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为借鉴,同时又促进了新媒体视觉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五、结语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视觉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因此,视觉设计与数字化媒体之间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自媒体给了视觉设计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语言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它又影响和约束着视觉设计的发展;视觉设计的本质永远都是为了实现信息传递,传达媒介始终无法离开媒体,而它的表现空间又是媒w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在数字化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保持视觉设计的活力,促进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将是未来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金.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1.
[2]王海波.新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与电子输出的对接[J].大众文艺,2013(8).
[3]高娴.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20).
[4]刘云玲.新媒体视觉传达的特征理论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5]蒋运生.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2).
论文关键词:微博,自媒体,传播特点,优势
1 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又被称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主要是指私人化、平民化和自主化的传播者,通常是以现代化或者电子化为主要的传播手段,能够对特定的人或者单个人运用规范性或者非规范性的信息来实现媒体信息的传播。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实现对四面八方信息的获取,弱化了主流媒体的作用,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再是被告知的方式,而是可以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是以普通大众为主导,促进信息向着点到点的形式进行传播,其传播内部具有私密性和公开性的特点[1]。
2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相比较的传播
特点
2.1 与传统媒体相比
平面媒体又称为传统媒体,是由报纸上的平面广告和平面图片构成的,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信息的传播,主要的传播平台有电视、报刊和广播等。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促进了传播主体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最主要的传播主体是新闻机构,受众通常是指接受信息的个体。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个体主要是指具有独立传播主体的个人。传播方式也实现了点到点和一对一等传播网状的传播
方式。
2.2 与新媒体相比
新媒体的传播主要是以技术支撑为主导,传播的主体主要有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手机短信和网络等,又被称为第五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特点。自媒体在发展中依赖于网络的支持,能够完成新媒体的所有任务。在使用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不仅可以成为网站用户的浏览者,也可以成为网站用户的制造者,能够实现信息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话语权和自主权,使用者可以自行进行网络构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交网络平台[2]。
3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优势分析
3.1 主体意识增强,自主选择受众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主体意识增强的特点,个性化相对比较突出。由于微博的使用门槛相对较低,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非理性行为,但是可以对网络上的内容和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控制者主要是指传播者,能够促进传者和受者的有效融合,能实现信息的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大众传媒的控制者不能决定受众者,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人际传播进行信息的传播,可以对其听众进行控制。
3.2 传播内容简短,去中心化特质
微博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微博的内容相对简短,便于传播。在进行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用户可以加上自己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其次,微博传播的信息具有去中心质的特点,导致传播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个体的功能向着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方向进行转变,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能够将接收到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能够充分展现出微博的共享性,为微博的信息传播提供强大的力量。能够降低新闻传播的成本,将新闻通过微博的形式散发出去,大众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了解。
3.3 瞬间产生强大的舆论
微博由于使用的人数相对较多,出去的新闻会引发大众效应,能够引起民心的波动,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新闻大事件的发生,能够在一瞬间就被大众捕捉到,并以快速的发展趋势,向四面八方进行传播,进而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环境,在传播过程中,会呈现波浪曲线的形式,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产生影响。随着微博在社会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大多数的名人都会使用微博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促进了信息源的不断扩大[3]。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微博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网民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其涉及到的领域相对较多,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我国媒体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人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晏诗洁.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2]曾军辉.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四大媒体 概述 优劣性对比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上,“媒体”的出现可谓是一大创举,它有效地传达了社会信息,引领人类不断进行交流和促进,提高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同时,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新媒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当代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是媒体行业本身的一种进步表现。值得思考的是,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四大媒体,其存在都意味着一定的道理,把它们在一定时间内相互对比来看,各有千秋。
一、新媒体与传统四大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指以新的技术为支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和电影、数字杂志和报纸、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等。新媒体具有形式丰富多样;有超强的互动性;媒体渠道十分广泛;覆盖面积宽;精准度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新媒体在当代传媒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整个媒体界的发展起到了极具影响力的作用。我国在2010年上半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并成立了“新媒体专项基金”,这表明新媒体在中国社会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二)传统四大媒体。
传统四大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早期媒体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宣传或者实现主体之间的交流。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传统四大媒体曾经各种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一度成为信息行业的龙头。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一度发展,信息化技术和相关平台的构建,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市场,传统四大媒体的地位逐渐面临挑战。
总体看来,当前的信息行业正因为科技革命新的到来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矛盾,但其根本性质和作用是大致相同的。两者之间并不能确切地区分谁更优秀、谁落后。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它们各自拥有着不同的长处和缺点,能够实现一定的调和。
二、优劣性对比分析
(一)传统四大媒体的优劣性分析。
(1)优点:市场基础深厚,受众数量多。相对而言,传统四大媒体早在80年代就开始风靡社会,为广大受众所推崇和喜爱。80年代报纸的广告营业额曾一度占领第一位。发展时间长,相对成熟和稳定。在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四大媒体已经拥有了既定的发展线路、市场规模、业务覆盖面积、专门的技术和人员等,并且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其中电视的有点可以概括为,能够通过相对固定的方式和途径,将社会信息立体地展现给广大受众群体;杂志的优点为,针对性地为部分受众提供专业的并带有较强刺激性地信息服务,是所有媒体当中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媒体;报纸能够及时、动态地提供社会信息,且便于受众保存与自主查阅;广播则是快速地利用带有强烈感染力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具有更强地便捷性。(2)缺点:传统四大媒体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受到冲击,主要原因在于其不够灵活多变,程式过于固定,且本身技术发展缓慢,不能以大幅度的创新形式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
(二)新媒体的优劣性分析。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以一种新形势、新姿态、新技术实现市场切入,成功地剥夺和占领了相当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市场和受众。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进行信息交互,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新型平台进行传播,符合当代新生受众的价值观。(1)流动性强,覆盖面积较之传统媒体更加广,影响力更大。(2)跳脱了传统的媒体模式,实现了个性化的突破。能够更加细致地划分受众,并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推荐相关信息。(3)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除了一般单一的文字、图画、音视频等,还能够实现这些元素的结合,使最终的信息产物更加立体。(4)受众的地位实现可转变。在新媒体里面,用户可以同时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者,这样丰富了受众群体的地位体验,增加了整个信息传播过程的趣味性。
而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因为发展迅速,内容过于庞杂,因此仍旧存在很多缺陷。(1)发展过于快速,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综合根基较浅,难以做到厚积薄发,因为内容上常常会出现浮夸、失真的情况。(2)内容过多,流动性强,更新速度块,管理难度大,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例如:安全漏洞等。(3)个性化和商业化追求过度,造成媒体基本性质的转变,可能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或者使部分市场紊乱。
(三)优劣性综合比对及未来展望。
传统四大媒体仍旧能够占据传媒行业的主导地位,其发展和改革均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则为社会改革带来了巨大推动力,同时活跃了市场经济。两者的优劣点可以实现理论上的互补。在未来的信息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必将挖掘出两者的特点,继而实现两者在实践中的结合,以科技和新传媒的经验等,带动创新传统四大媒体,创造出以网络技术、电脑技术等为基础的未来高科技时代新型复合式四大媒体。
三、总结
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不能就此忽略了传统四大媒体,应该思考结合相互之间的优点,扬长避短,更好地使“媒体”这一事物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思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研究[D].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8.30.
关键词 新旧媒体的融合;市场变革;融合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06-02
相对于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的媒体而言,例如手机、电脑等以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依撑的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其特点就是:互动性强,形式丰富多样;传播的渠道广泛、覆盖范围广;传播的及时、方便、快捷。因而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1 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
1.1电视用户被分流
由于新媒体的播放不限制时间和地点,因而逐渐抢占了电视绝大部分的市场,尤其是白领以及在校的学生等。当代电视用户的主流为家庭妇女以及中老年人等,由客户群体的构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分流的情况严峻。
1.2广告份额被蚕食
不仅是客户被分流,利润的集合点――广告,也在被新媒体迅速的瓜分。随着新媒体被客户的广泛认可,广告商逐渐的将宣传的重点转向了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诸多的新媒体。根据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的投资收益大约为6015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14%,然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告的收益大约为603.2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84%.由此可见互联网等新媒体正在逐渐的被广告业主所认可,价值也在不断的攀升,有望成为中国传媒市场的主力军。
1.3传统传媒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
在过去的若干年内,电视一直占据着舆论主导的地位,几乎对于信息拥有着独家的权利。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的绝对霸主地位在渐渐的被瓦解,新媒体逐渐发展成为了舆论的主流。快捷性、及时性、多元性等特点是传统传媒无可比拟的特点,因而为新媒体带来了绝对的优势,因为新生代的团体更注重信息化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动员能力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2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策略――融合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不难看出,传统媒体的空间在逐渐的缩小,因此如何拓展其空间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内容、品牌、可靠性等方面电视拥有着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缺乏新媒体的灵活性。从大局出发,二者不是相互对立的,恰好相反,二者有机的融合更有利于传媒业健康、稳定、迅速的发展。
2.1内容上的融合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其本质上讲,就是为了依靠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受众。传统媒体发展的历程较长,曾经有比较辉煌的黄金期,因而对于内容上的建设有充分的优势,例如对于采编、报道以及品牌的影响力等,这是新媒体所欠缺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传统媒体如果依据自身的这些优势,再融合新媒体先进的技术,对于自身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有利于增值所服务的内容,从而达到传统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就是所谓的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对传统电视等媒体的内容进行传播,使其充满现代气息;新媒体则是利用自身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受众和传统的媒体之间建立一个平台。
2.2渠道的融合
一次性的消费是传媒最大的特点,如果仅仅通过单一的渠道进行传播,那么传媒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等。因此在多个媒体终端上对于同一个内容进行传播,从而使得传播的渠道得以拓宽,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到达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在传统媒体同新媒体进行较量的过程当中,扩宽渠道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传统传媒的认可。因此,我国当代主流的传统电视媒体也纷纷的与数字、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融合。比如,互联网与CCTV相互融合从而使得CNTV的产生,金鹰网与著名的湖南卫视的结合,新华社成立新媒体中心抢占新媒体阵地等等,一系列的融合,使得融合之路越走越宽。电视台制作节目的能力一流,互联网又为其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进而使得电视内容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网络用户的使用量也能够得到广泛的扩大,这两者之间的融合可谓完美,很好的实现了二者的双赢。
2.3市场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的传媒业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推拉的过程,其中的“推”指的就是利用不同的渠道以及媒体形态进行传统电视媒体节目内容的传播; “拉”指的就是新媒体与传统的传媒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用户新的需求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对于传媒业的发展起到拉动的作用,进而为新的商业模式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传统媒体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对于其拥有的高新技术要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说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从而对于传统媒体进行提升和改造,使得传统媒体的内容在新媒体中能够得以延伸,竞争力较高的数字化产品形成,观众能够接收到全新的媒体模式。
在进行数字化的进程当中,传统媒体对于空间发展以及自身影响力的扩大的必由之路就是融合。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言,其自身都拥有着一定的无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又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因此,应该取长补短、互为所用,优势互补,互相融合
3 结论
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进行融合,对于通讯社、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新媒体获得优质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传统媒体数字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也能扩大传统传媒的品牌效应以及影响力,对于资源传播效率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网络化、信息化的应用丰富了介质传播的渠道,为读者、客户提供了优质、丰富的服务,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的有机融合,实现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受众、广告商等多方面的共赢,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顺应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王若梅.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6).
[2]姜学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方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3,10:5-6.
[3]黄霞.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12):87-91.
一、新媒体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建立独具特色的“两微一端”
尽管新媒体已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传统媒体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因为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有其核心受众群。所以,新媒体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在内蒙古地区建立独具特色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
首先,当前的广播、电视和报纸都已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其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伴随着微信的出现,对微博的冲击力也比较明显,但微博还是应该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目前各家媒体的微博依旧是内容同质化严重,尽管在网络环境下很难做到独家新闻,但却可以做到独家观点。这就要求媒体的微博从业人员的素质应有所提高,不应该单纯追求“发稿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做到“质”的保障,这样才能让大家去关注微博。
其次,微信已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每天刷朋友圈与看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各家媒体应紧紧抓住“微信公众号”,及时推出独具特色和观点的新闻,并且做好与受众的互动。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做出定制类的公众号。同时,每家媒体都应把自己的专长做进微信公众号里,在内容上一定要进行深加工,尽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做到具有特色的内容和鲜明的观点,进而才能做出“精品”的公众号,以期获得更多的受众关注,同时也推广了自己。
最后,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已比比皆是,但以受众为区分的客户端还相对较少,如在基础的热点、娱乐、地方、体育等专栏中,还可以添加以大学生等为受众群的专栏,也可以专门为大学生打造一个独特的APP,因为在新媒体的受众群中,大学生应该是主流群体。与大学生相关的就可以做出很多关于考试、就业、学术、高校新闻、生活、购物、时尚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在新媒体的受众群中,农牧民也已逐渐参与到了其中,所以,也应该充分发掘出农牧民这一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将与他们相关的热点新闻与政策等作出客户端的专栏。
要想做出特色鲜明的“两微一端”,就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受众,针对受众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内容,才能逐渐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在全媒体传播的道路上,要树立独特的品牌意识
在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极大冲击的今天,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多数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播渠道增多了,传播内容也应该做到细分化,在不同媒介中呈现的内容都应该独具特色,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
要想做出品牌,在内容上就要做出具有深度的新闻和独特观点的内容;同时在内容的提供上又要保证及时与快速,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要针对受众不同的需求,推出不同的内容。做到以上的基础后,就需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逐渐树立起民族地区的新闻品牌栏目,来扩大民族地区媒体的影响力。
本文所说的品牌既包括内容的品牌,也包括栏目的品牌和主持人的品牌。以内蒙古电视台《百姓热线》为例,这是一档民生栏目,其主持人雷蒙就是一个品牌,他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不断组织线下活动,有“雷蒙公益”和“雷蒙读书会”等。“雷蒙品牌”就是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实现了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只有不断地增强品牌意识,民族地区的媒体才能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被受众所接受。
三、要想实现真正的全媒体传播,就要不断地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当前大部分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是之前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接受新媒体方面的培训,只是在用传统媒体的老思维在创办新媒体,这就等于是一个贴了新媒体标签的传统媒体。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需要深入研究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才能真正做好新媒体。
首先,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的日益迅速,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体从业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虚心求学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做全面了解传统媒体的人,更要成为一个与时代同步伐,对新媒体“了如指掌”的人,只有充分了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才能寻找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
其次,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想成为舆论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就必须从原有的传统观念中转变思想,树立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传播、互动发展、相互依存的全媒体发展观。从理念上要引导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介,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要发挥出传统媒体的精髓与价值,共同推进全媒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