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文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重症医学科小讲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课;评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36-02

案例教学是一种课堂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已被公认为较先进的教学手段。美国哈佛大学是最先研究并得以普遍应用的学校,1980年被引进我国后,在经济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很受学生欢迎。在医学院校,医学生除了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记忆繁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做实验、去医院实习,学习专业课时间挤占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时间。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围绕鲜活的案例展开讨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集中医学生注意力,激发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1]。

一、医学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师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2]。医学生对待“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上有不适应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作好有效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彼此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参与者转变,实现教学相长。通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交流,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开放性原则

在医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探讨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医学生的思维打开,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所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和激烈探讨的气氛,给其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提问。只要言之成理,就让其畅所欲言[3]。

(三)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归属,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以获得相关有用信息。医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提供的生动例子,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形态,使医学生从案例中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性原则的实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情况,并且也统领着其他原则。

二、“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

(一)精选案例

所选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案例最好既符合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特征,又具有启发性和可看性特征。学生通过了解案例,让其认识到案例的适用性和借鉴性,以达到阐释原理、引发讨论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其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目的。否则会造成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把握不了重、难点,影响教学效果。现在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教师通过搜集、剪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播放,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会加深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巧置问题

为了把一个案例讲解得较为透彻,提高教学效果,可精选两个相关教学案例,通过比较,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为例,针对当前离婚率高,妇女再婚情况,我挑选了CCTV《法律讲堂》中的《挨打的女人》和《再婚女人的伤心事》两个案例视频供医学生观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当前社会中离婚的原因有哪些,女强人一般有哪些特征,女强人怎样做才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婚姻家庭中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如何避免,再婚女人的和谐家庭如何建立等。

(三)评讲案例

鼓励医学生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允许其发表意见,使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当然要控制好学生讨论的进程,既要保证课堂活而不乱,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4]。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是最重要的一环,让医学生认识到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作出归纳。既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可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讲时语言要精练、论据要充分、评论要正面、客观。

三、“思政”教师在案例教学评讲中应注意的细节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全面学习和掌握专业课内容,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实验与操作,导致了医学生思维模式单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充分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5]。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创造力。作为医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这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评论与讲述的关系

针对医学生的讨论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一定的体系和步骤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医学生讲述自身对本案例的评价,它融入了教师的学识、修养,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心灵。评讲常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学生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遇到新问题还会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评论时要注意把学生反馈的信息在评述中给予解答,让学生清楚知道哪对哪错,哪些需要改进、纠正,以避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进入误区。同时,教师评讲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牵涉教师本人或某位学生,不带有偏激的情绪,以免让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体性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尊重。教师在案例教学后要及时作好案例的修改、整理和归档工作,建好案例库,为以后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总之,案例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把它应用于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但也要注意,在“思政”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赵青梅.略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

[2]姜相志.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探索,2007,(1).

[3]赵光侠.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8,(34).

篇2

八(1)班严婷

高效不高效,请看课堂笑。自从实行高效课堂以来,我们班的同学在课堂上可谓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异常活泼,热烈得很。不信,你看。

镜头一:积极的上课气氛

“我来!”“我来!”教室里叫喊声此起彼伏。

“谁可以帮我翻译翻译《岳阳楼记》呢?”原来是娇小可爱的语文老师正在提问。同学们似乎都被老师求助的样子给萌化了,都拼了命地举手。彭伟甚至站在了凳子上为求关注,不曾想摔了一跤,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机会给别人抢了去。但他不气馁,站起来接着抢下一题,积极得不能再积极了。这一切都归功于“高效课堂”的开展。

自从开展了高效课堂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高效课堂”中,不光老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学生和老师可以在“高效课堂”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镜头二:愉快的下课时间

“喂,你的英语笔记借我看看嘛!”求助的语气。

“好的。”痛快的语气。

“喂,我有一道题不会,你能跟我讲解一下吗?”求助的语气。

“我没有时间的时候是不给你讲的。”冰冷的语气。

“奸险 我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啊?”失望的语气。

“现在就有时间啊!把题目递过来给我看看”“阴谋”得逞的语气。

这是班长正在向学习委员提问呢!看那调皮的学习委员,在学习之余还不忘制造点乐趣,博大家一笑,这么愉快的下课时间只有在“高效课堂”才能看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竟争,让大家真正觉得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共进退。

镜头三:激动的成效时刻

“康彭成,总分490分,第四名。”“陈晶,总分497.5分,第八名。”“彭艺,总分480分,第七名。”“严婷,第九名,474分。”……

“什么?你竟然比我多0.5分,真是气死我的节奏啊!”

“哈哈,这叫实力,懂不?”某人乙笑得全无形象,说完还不忘拍拍对方的肩头,“乖,慢慢奋斗吧!”

某人额头上顿时黑线。

一时间,教室里闹哄哄的,有的人欢呼雀跃,有的人低头冥思,还有的人淡定自若,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啊!

篇3

关键词:小讲课;肿瘤科;规范化医师培训;教学;中医

1小讲课的特点

小讲课具有“短、小、精、难”的特点。“短”指的是小讲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病床旁、办公室内、病房楼道内甚至是护士站等地方,时间较短,短则3~5min,长则不超过20min;“小”指课堂规模小,临床教学中一般每位带教老师带2~3名规培医师,而带教医师基本都是直接负责患者的住院医师或查房的主治医师,要求以发现的临床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努力让规培医师快速掌握专业技能,并可以正确应用;“精”指内容精炼,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教学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小讲课大多是“临时起意”,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讲清楚临床问题的成因、处理及转归,要直中要害,要求讲者讲清楚,规培医师会运用;“难”指小讲课对于临床带教医师而言,随机性高,难度大,临床很多突况是临床能力的“试金石”,不仅要求带教医师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处理,而且要求在处理完问题后,能及时清晰地讲解出来,同时指出规培医师处理的不足,趁热打铁,这样不仅能让规培医师对书本上的知识记忆深刻,而且对于临床运用有更深的体会。小讲课更加突出临床教学的实用性、经验性,时间虽短,但“字字如金”,从临床经验出发指导规培医师,让规培医师到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应用;同时小讲课具有高效性、随机性,针对规培医师急于实践又经验不足的特点,小讲课可以让规培医师短时间内掌握临床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2小讲课对于临床带教医师的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临床带教医师具有扎实的现代医学功底。就学科而言,肿瘤学科同时具备“专”与“博”两种特点,“专”指的是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与其他疾病有着根本的不同,肿瘤诊断更加注重病理学,肿瘤治疗涉及到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疗法,且肿瘤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带教医师大多以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为主,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还需要学习、掌握临床新进展;“博”是指肿瘤病情复杂,常伴有内外科疾病,如肺癌患者常常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节病等呼吸科常见病,而肝癌往往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渐发展而成,小细胞肺癌常见低钠血症、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合并症,晚期肿瘤常见肠梗阻、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肝肾综合征、脓毒症等各种内外科危急重症,这些内容涉及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学、急诊学、妇科学等各个学科。上述内容对于一个普通肿瘤科医师来讲掌握起来尚需时日,更何况是要求规培医师短时间内掌握,这对每一位肿瘤科带教老师都是一个考验。其次,要求临床带教医师具备全面的中医药技术。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方面要有现代医学的基础,还需要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解决肿瘤科的特殊问题,这又是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的一大“难关”。随着中医全程参与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医药在控制肿瘤的发展、癌前病变、晚期肿瘤恶病质、防治放化疗副反应、预防肿瘤转移和复发等方面均有所长。医师不仅要掌握中医肿瘤学的全部内容,还需要熟练运用针刺手法、艾灸操作,制作中医外用膏贴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中药抑制肿瘤方面更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肿瘤,一方面要掌握各种抗癌中草药的现代药理,还要熟悉各中药的作用并将之用于临床,如肺癌多用泽漆、石上柏、石见穿,胃癌多用蛇莓、土茯苓,肝癌多用猫人参、鳖甲、凌霄花等等。

3肿瘤科小讲课初步探索的经验

3.1以经典为基础,名老中医经验为核心,提高规培医师“实战”能力

“读经典,做临床”是近年来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座右铭。我科利用小讲课“短”的特点,将经典融入中医肿瘤科,结合经典,融入名老中医经验,通过3种方法提高规培医师的中医水平。一是每周利用交班后的5min进行中医经典的简短背诵。每周必须开展1次中医经典的背诵,我们规定每位规培医师早晨背诵1~2段中医经典,内容从中医“四大经典”中摘取与肿瘤科相关的条文,提前1周告诉每位医师具体背诵条文,1周后检查并布置下周内容,规培医师间相互监督。坚持3个月,使每位规培医师熟悉中医经典的重点段落,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与运用。二是每周利用科室教学查房后的5min进行名老中医经验简介。我院肿瘤科目前有多位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如郁仁存、王禹堂、饶燮卿、迟惠昌、金静愉等,均为肿瘤科传授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利用教学查房结束后的5min,由我科名老中医的传人、徒弟等为规培医师介绍老中医经验,内容精简,直奔主题,如郁仁存名老中医肺癌抗癌药对简介,介绍3~5个肺癌常用药对,如龙葵配白英、冬凌草配金荞麦等,将名老中医经验与中医常用抗癌药物、常用抗癌验方相结合,加强规培医师中医治疗肿瘤特色的学习。三是利用入科培训介绍中医外治法。我院肿瘤科在中医外治法方面做了很多临床研究,如针刺法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胃癌术后胃瘫、升血贴外用治疗化疗后贫血、灸法改善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穴位贴敷防治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等[3-5],形成了我科独特的肿瘤外治特色,并写进我科诊疗常规,每年根据实际应用进行修订、学习。我们利用规培医师的入科培训,集中介绍我科中医外治的经验,重点讲解如何操作,鼓励规培医师参观学习,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号召规培医师在学与做的同时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2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加强带教医师的带教意识,提高规培医师西医技能

肿瘤科经常碰到内外科的常见问题,如肿瘤科患者因放化疗出现恶心呕吐,进而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钙血症等多种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肿瘤科常见的内外科问题,如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约30余个常见问题,再精炼出约10余个,形成“专题小讲座”,大致包含了常见的危急重症的识别与处理,以点带面,面与点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开展1~2次专题讲座,由于在短时间内每位医师不会都遇到这些问题,我们要求带教医师在碰到诸如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肠外营养等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讲解,上级医师在查房中随机提问,检验教学成果,做好学、验一体,强化规培医师的学习意识。肿瘤科还会应用到很多临床操作技能,如大量腹水、胸水的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及腹腔穿刺的基本操作,这两项操作均为规培医师的必考内容,为此在规培医师入科3周后,需进行胸腹腔穿刺的基本流程培训,此时规培医师对肿瘤科的基本情况、环境已经有所熟悉,对常见的工作流程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学习效果较好。每位规培医师在学习后可以模拟操作,要求熟练掌握。当有患者出现大量胸腹水时,鼓励每位规培医师到床边学习,观察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麻醉、穿刺、引流,并总结“小口诀”,便于规培医师记忆。

3.3多学科协作,小讲课配合教学讲座,提高规培医师综合技能

肿瘤科很多问题需要请营养科、影像科、ICU、呼吸科等科室会诊,如肠淋巴瘤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肠梗阻合并肠坏死,甚至可能出现肠穿孔,晚期肿瘤患者常常合并恶病质、多重感染。以往我们请各个科室进行相关问题的教学讲座后,发现对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提高较好,规培医师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多数因时间较长、内容难度较大导致积极性不高,为此,在继续开展多学科来我科讲座学习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小讲课的优势,在带教医师遇到相应问题时,利用中午的时间小讲课,遇到什么问题,就及时讲解。如肠淋巴瘤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的患者,在完善立卧位腹平片及腹部CT,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针对上述问题的影像学,利用中午时间讲解,并且留存影像学资料,方便规培医师反复学习,加深体会。再如抢救晚期肿瘤患者时常用到微量泵,针对多种药物的微量泵的用法,开展“急救药物的微量泵用法”专题讲座,学习多巴胺、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如何配成微量泵,让每位规培医师学会使用。

3.4结合肿瘤科专业指南,对肿瘤专科知识细致讲解,了解常用治疗方法

很多规培医师并非肿瘤专业,大多数规培医师轮转到肿瘤科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专业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与既往院校讲的药理学不同,为此我们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每年及时更新肿瘤科诊疗常规,并且设置学习“常见肿瘤诊疗常规”的教学查房。在此基础上,由每个教学团队各自负责,时间随机,开展多项小讲课,如针对紫杉醇、吉西他滨、伊立替康、培美曲塞等常见化疗药物用法的小讲课;化疗药物在使用顺序上各有不同,所以又增设针对化疗药物输注顺序的小讲课;肿瘤科靶向治疗药物应用较多,针对常见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小讲课等,查缺补漏,细致讲解常见肿瘤的诊治。肿瘤科专科知识是肿瘤科基础,实用性强,需要带教医师反复强化,所以,床旁教学、办公室深化成为小讲课的主要模式,教学查房系统梳理,小讲课查缺补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让规培医师对肿瘤科有初步的认识。此外,肿瘤科还结合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6],建立规培医师学习微信群,不定期推送“肿瘤时间”“医学界肿瘤频道”等优秀公众号中肿瘤方面的文章,并且将讲课的PPT分享到微信群里,让规培医师可以反复学习,进一步拓宽规培医师肿瘤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4小结

篇4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同时涉及多门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诊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危重症的及时快速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临床综合学科。强调鉴别诊断与治疗,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强调医生对复杂抢救工作应激性[1]。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及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教学课时相对较少,难度大。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能深入了解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做好急诊医学教学,我们在理论大课和临床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理论教学

1.1学生情况的调查

目前我科承担的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等待毕业的期间内,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学生在相关教学医院急救医学科(中心)实习,接触过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选修课,且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常有部分学生旷课的情况。为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我们以实用性为原则指导教案与授课方式的选择,获得了学生的好评,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开课班级学生上课率的70%提高到今年的90%,同时也提高了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1.2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

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内外科知识,已经历了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段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强,渴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这是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的较适宜时机。且他们即将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无论从事何专业,面对的患者是一个整体,可遇到各种本专业或本专业外的突发急症,故必须具有一定的急诊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急诊抢救技术,熟悉常用的监护技术。我们以集中大课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以多媒体教学。

1.2.1大课教学内容我们参考目前主要的急诊医学方面教科书。内容包括了急诊医学的专有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实用的诊疗知识和具体的急诊抢救操作步骤。力求条理清楚,叙述简洁,通俗易懂。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某些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校正和补充,如讲解心肺脑复苏这一章节时,以“2005年复苏指南”为依据,也结合讲述相关的急诊医学进展性知识,并举了许多亲自诊治的临床实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在授课休克章节时,增加休克治疗指南方面的知识,在介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增加目前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技术进展,讲解多发伤章节时,增加损伤控制外科和损伤控制手术;同时介绍重症医学方面的进展。随着急诊医学发展,我们逐年增加授课内容,并贴近现实。

1.2.2大课教学方式全部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由中、高级职称医师负责授课。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急诊医学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标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首先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对年青医师授课前科室先进行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先在科内试讲,经教研室考核合格后方可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按照按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保存教案以供检查。按教学计划的进度教学,按规定时间辅导答疑。定期征求学生教学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程结束前考试复习和命题工作,及时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报送考试成绩,按照试卷分析报告,改进教学方法。

1.2.3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巨大优势:1)丰富和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可及时获取、充实和更新课堂授课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进度,实现了多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2)通过大量的图像、视频及动画,使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静止、局限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动态和全面。有效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教师的描述性讲授大为减少,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启发学生思考疾病产生的原因、机制及疾病发展的趋势等,从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找出影响生命体征的要害因素,提出治疗要点,活跃学生思维[2],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具有可重复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重点、难点或课堂反馈上来的问题,可反复点击图片或点击寻找图文并茂的相关内容,进行多次演示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总结。有些课件学生可以带回宿舍复习。4)时间利用率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悬挂挂图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扩展了教学内容,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引发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当然现实中,学生长时间、单一的注视大屏幕投影,因视觉上的疲劳,容易使大脑进入抑制和嗜睡状态,根据多媒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反映,学生上课打嗑睡现象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授课,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教学节奏快,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等。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些缺点,老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幻灯片上的文字要少而精,提纲携领、简明扼要,切忌全文照搬教科书。2)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气氛,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和解决学习中反馈上来的问题[3]。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4)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1.3教学结果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期末书面的考试方式,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考核成绩合格率达99%以上。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是因缺课之故,而考核的知识点正是对书中知识点的校正或补充,学生很满意。

2临床教学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理论学习主要按系统疾病学习各科科危重症。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明显地横向性联系不足,使急诊教学内容凌乱,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急诊科实习期内了解更多的急危重症,并且将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我们对照具体病例加强急诊理论知识的教学。

2.1多方面提高教师水平我们对急诊带教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有两位赴香港学习,取得急救医师培训导师资格。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较快,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提高急诊医学教师的素质,这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而且在师德、人文素质方面也需要培养。近两年,我教研室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案,并对年资较低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利于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教于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高年资教师,一方面提高自身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同时对低年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从多方面促进全教研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p#分页标题#e#

2.2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及处理疾病的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通过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当中实行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来进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对某一种疾病采用规范化诊疗程序,以便使学生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特殊的急诊思维方式。从急诊医学实际出发,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2)专门安排小讲课,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实习生进行讲授,以培养实习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归纳性。3)开展疑难危重病讨论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指导,对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先由实习生自己讨论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后由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点评,以纠正实习医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概念和补充不全的知识点。4)开展教学查房,针对某一典型病例或有较强鉴别意义的病例,由带教老师充分准备后带领实习生进行教学查房,同时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查体操作,培养实习生的对疾病的整体观念。5)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诊断及治疗预以总结,帮助分析把握不同病症的根本区别。6)进行道德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示范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

3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知识的空前强调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6],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7-8]。我院教育科引进了一批辅助模拟设备,为我们的模拟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急诊最大的特点是“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容易急。因此急诊医学中任何工作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威胁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因而模拟教学规避了包括患者由于所接受的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伤害甚至死亡以及受训者本身可能因操作缺陷受到的伤害。

3.1通过单项操作模拟教学可以进行各项重要的急诊抢救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练习,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机的应用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等,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并可在阶段训练后考核技能掌握情况,我们有两位专门在香港培训的两位高年资医师辅导。我们有专门的操作训练室,在心肺脑复苏(CPR)的临床教学中,学生在模拟人进行CPR测评。测评中男生初次胸外按压合格率为45%、女生为23%。有些学生在观摩其他人行CPR时,可以提出其缺点和不足,自已操作时却犯同样的毛病。我们多次训练,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要领,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模拟教学,使胸外按压合格率男生达90%,女生达87%。

篇5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2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消化系统脏器多,疾病变化快,临床急需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良好,训练有素的专科护士为患者服务。但是护士在学校时接受的专科知识比较有限,护理人员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的特点[1],上岗后护士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近几年来,笔者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支持帮助下,通过不同途径加强了对护士继续教育,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业务素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笔者所在科室在开展护理专业继续教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床位50张,护士22人,助理护士8人;年龄20~30岁27人,40~50岁3人;本科17人,大专11人,中专2人,本科在读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23人。

1.2 方法

1.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素质 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是一名护士具备的基本要素。为此首先进行1个月的基本素质培训,由高年资、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年轻护士。如在专科危重症抢救时,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呵护、耐心等形象感染年轻护士,对损害患者和集体利益的言行及时给以批评帮助,同时对她们进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强化其职业道德责任感,使护士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2.2 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制订训练计划

1.2.2.1 成立专科继续教育培训小组 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具有管理水平、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队伍,旨在通过护理继续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得到补充、更新。

1.2.2.2 分层次训练 (1)对助理护士培训 加强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及生活护理等知识。(2)对中等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要加强消化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重危症急救的护理措施;学习人文社会、心理、护理伦理、社会保健及健康教育知识。(3)对大专学历以上的护士除了加强上述知识外,还应该把心理学、营养学、卫生法学、人际交往、礼仪服务、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科学为继续教育的内容[1]。

1.2.2.3 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 坚持在职自学、参加成人自考、函授学习等,利用业余时间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一学术疑点或某一专科的护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吸取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护理体系。对护士定期考核,建立考核档案,对成绩优秀者给与奖励。

1.2.2.4 网上教育训练 为了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笔者建立了网上QQ群,建立网上值班制度,由理论知识较丰富的护士每天上网,与患者进行网上交流,大大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

1.2.2.5 科内讲课学习 制定每年、每月、每周的学习计划,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理骨干分别准备题目,在科内进行小讲座,另外请本科医生和主任进行讲课,内容包括专科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病情观察、各种检验指标、及消化内科前沿知识等。

1.2.2.6 订阅各种护理杂志 护士长有备课笔记,将杂志的新动向、新技术与临床工作结合,再以授课形式让全体护士了解,让护士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专科的护理前沿知识。

1.2.3 加强护士的培训、培养带教多型护士

1.2.3.1 管理型人才培养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在学术和技术岗位上让护士担任一定职务,锻炼其组织才能。

1.2.3.2 急救型护理人才培养 选派熟练掌握消化内科理论和技能,学科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护士,到急诊科短期培训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急腹症的急救与护理等。

1.2.3.3 重症护理人才培养 内容包括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症医学基础及专业技术,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等培训,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2]。

1.2.4 加强临床技能水平,定期护理查房

1.2.4.1 按职称进行查房 (1)主管护师查房。选择常见病、普通病情的病例,利用某一午休时间全体护士、助理护士及实习同学参加,预习病史及相关资料,从病因到发病机理,从生理到生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从治疗到并发症的护理。查房时护士及实习护士做好发言,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2)副主任护师查房。选择较为典型、诊断明确、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结合临床病历,组织护理查房,新技术、新进展在临床中的应用,通过查房提高护士调查、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大家互相之间交流,即可以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熟练急救技术。

1.2.4.2 巧妙安排学习时间 每天早晨提前10 min上班,利用10 min时间,按照制定的训练计划内容讲课,利用早会后5~10 min[3],开展新药物及专科药物知识讲座,每次讲解1种药物,或由责任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提问,全体护士共同学习讨论以拓宽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这种时间安排合理,不影响日常工作,护士尤其是夜班护士容易接受,易于坚持,参加人员交流沟通时间多,知识面得到拓宽,护士长也能及时给予督促指导。

1.2.5 参观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选派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鼓励护士多参加短期培训班,以弥补知识不足。针对问题采取送出一人带动一片的方法达到目的,并针对消化内科患者特点,选派护士参加营养师学习班、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胃镜下开展各种介入手术的配合、干细胞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学习等,外出学习人员回科室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讲授,鼓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扩大知识面,通过学习,科室呈现爱好学习的风气,促进了大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体会

对护士进行培训,是21世纪的护理教育发展需要,继续教育是对各阶段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不断补充提高、更新、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增加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护士的带教、管理、急救、重症护理的能力,几年来,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地开展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危重患者护理、疑难病例、胃肠镜配合等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理质控指标平均提高10%~12%,使科室护士整体水平有了较高层次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95.4%上升到98.6%,尤其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继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谢景枚.实施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4,9(3):5.

[2] 杨桂花.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