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有效的企业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有效的企业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财务制约系统本身的建立和健全和企业管理的其他制度系统一样,财务制约系统包括:

(一)以预算、经济评价、各种计划等为主的事前决策浅析浅析制度,它是财务制约的核心;

(二) 以预算落实、资金掌控为主的事中制约制度;

(三)以财务信息核算体系和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为主的事后制约制度3部分。它应该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横向的全方位和纵向的全过程。

二、始终如一地予以贯彻落实有了好的制度并不等于有了一切,落实才是关键。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和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及切合实际的经济活动浅析浅析资料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团)掌控财务系统的最佳策略(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推行先进的信息系统)。

将这些制度系统植根在企业经营活动流程的全过程中,从而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需要强调的是,制度贯彻落实必须常抓不懈、始终如一。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多种理由(包括产权制度上的理由),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比如在搞企业内部承包制的一段时期内,许多企业只强调放权让利,管理粗放,到后来发现“放权容易收权难”,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财务制约系统阻力重重,由此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也是十分惊人的。一些设有国外分支机构的企业更是一包了之,包赢不包赔,国外分支机构本身也是天高皇帝远,任意为之,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相当大的。

落实财务制约系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即:

(一)统一性。这点在微观上(以企业或企业集团为单位)因为行业归属的一致性和隶属关系明确等理由,已能完全做到(在国外设立子公司的企业可以通过内账系统做到这一点)。宏观上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也已得到很大改善,比如会计制度由1993年7月1日前的分散的会计制度到1993年7月1日后的行业会计制度, 再到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已实现了和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

篇2

一、工商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在新时期背景下,很多的工商企业都认识到了其自身存在的管理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工商企业风险解决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商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风险的把控能力问题。工商企业在管理上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其会因为经济发展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其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很多工商企业并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对于风险没有实施良好的管理,市场分析不到位,加上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清楚企业的具体运作方式,对于与客户之间交易情况也不甚了解,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盲目地做出相应的发展决策,就会使得工商企业在发展上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问题,严重阻碍了工商企业的发展。

2.风险管理制度问题。大部分工商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定相对完善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且企业在销售及财务的管理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严格依照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工作,使得企业的信用度逐渐下降,无法赢取客户的信任,导致客源的流失,从而引发严重的信用风险,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而且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发生风险问题的时候,无据可依,无法有效解决出现的管理风险问题。

3.企业人员的素质能力问题。工商企业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想使得工商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的发展,就需要为工商企业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利用这些人才来推动工商企业的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工商企业管理开展情况来说,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所选用的管理人员通常都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使得整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很多的管理人员甚至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对于管理的专业知识也不了解,无法使得企业有效避开风险,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多种风险威胁。

二、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工商企业风险的把控能力。新时期的工商企业在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会逐渐增加,为了能够使得工商企业有效解决这些风险问题,降低风险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就需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施风险管理,规避各种风险问题的出现。针对工商企业风险实施有效的把控,针对企业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的信用资金进行有效的检测,尤其是要加强中后期的检测力度,在开展检测工作的时候,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使得检测的效率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2.加大工商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构建完备的制度来对其各种工作的开展进行约束。工商企业也不例外。其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依据这一制度来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此外,还要对担保人的行为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具备应付状况的能力,以及担保人员所属的工商企业在未来几年的经营趋势,这样才能减少因为担保质量问题造成的风险。

3.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工商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质量。新时期工商企业在管理上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想使得工商企业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合理地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针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全面的认识,这样就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管理人员正式上岗任职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岗前培训,在确保员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使得员工可以在课余的时间进行各种工商企业风险问题的学习和了解,展开风险调研,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调研报告,依据该报告来充分地进行风险预测,只有具备了风险预测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对风险问题进行规避。

另外,就是要严格坚持相应的原则,积极选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管理人员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讲座,积极加强各个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自身企业的管理需求,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一点是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企业 有效 绩效管理模式

一、前言

要想从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要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绩效管理就成为了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一直以来,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的实际运用中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就感到困惑甚至放弃。事实上,只要选择了有效绩效管理模式,更新认识上的观念,坚持下去就能够得到效益。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

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绩效管理才能够达成组织目标,才能够开发出持续的沟通过程,能够形成组织目标预期的产生和利益,同时还能够推动个人和团队做出有利于完成目标的行为。

具体来说,一个企业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有5个方面的目的:

其一,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如果采用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不但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还减弱了他们的自身价值。

其二,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挖掘出每个员工自身的潜力,让他们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其三,经过绩效管理之后,能够对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的贡献与业绩统计出来,做出一个有效的评价与排序。

其四,在员工的绩效与组织绩效不断的改进过程中,能够为员工个人与组织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其五,企业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让每一个员工实现自己制定的工作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三、有效绩效管理模式的作用

一个企业要提高自身实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因为有效绩效管理主要起源于质量的管理,实质上是超越了质量的管理。

绩效管理将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的体系理念大力进行推广,深入到了企业中的各个管理领域。也只有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整体绩效与能力,为员工、企业乃至社会创造价值。

企业的绩效管理必须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让它贯穿于有效绩效模式的各个要求之中,成为企业全体成员尤其是企业的高管的理念与行为准则。

四、企业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

绩效管理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从绩效的计划到绩效目标开始,一直到绩效自身诊断和提高,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沟通来完成。也只有听过彼此的沟通,领导才能够将工作的目标、要求以及体现的价值传递到下属,让双方达成了共识和承诺。因此,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是离不开沟通,同时还涉及到方方面面。

(一)将绩效管理深入到全体员工的思想中

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宣传机构,大力宣传绩效管理的宗旨是以尊重员工价值的创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员工的短处和长处,便于扬长避短,改掉短处发扬长处。同时还要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不是领导对员工的刻意管制,也不能成为不原则的做好好先生。

同时,企业中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员工自身的发展,将员工视为管理主体,通过绩效管理来改善机制,给员工自我展示的舞台。只有管理的同时心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工作、生活以及未来负责上关心员工,才能够实现领导和员工心与心交往。

(二)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年度生产经营的目标。企业要按照生产经营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责,将企业的年度关键绩效指标与重点的工作任务,划分到各个部门。这样就形成了各个部门的年度关键绩效指标与重点工作任务,而每个部门再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进行管理和分解,这就形成了岗位的月度工作重点。

当然,在划分的时候要建立适当的目标值,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不能够划分差别太多,挫伤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绩效监控,将绩效管理和员工发展挂钩

划分到每一个岗位之后,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和跟踪制度,要确定完成的真实情况。制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之前,要详细分析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要素作为基本点与出发点。

同时,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还必须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发展挂钩。要实施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体系,通过月度薪酬或者年终奖金的形式对工作积极的员工进行奖励。也只有将绩效和回报挂钩,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绩效管理。

(四)精心组织,严格执行

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制度和考核上,最重要的还是精心组织,严格执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

五、结束语

企业要稳步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激烈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杰梅,基于绩效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交通企业管理,2008年

篇4

【关键词】企业 文化 管理制度 融合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就国内企业来讲,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应该积极的抓住挑战,以便于企业可以长久的发展,因此把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就显得特别重要。融合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不仅可以让企业管理理念得以更新也会在企业中创造积极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入的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的处理。所以,对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

所谓的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组织的制度,包括企业的人事、生产等规章理制度。这些制度可以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约束,以便于企业的管理工作得以实现,对企业规章制度来讲是硬性的约束,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它是一种准则去对公司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更是一种手段让企业的管理得以实现。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可以进行很好的约束,以便于企业员工的个人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得到保证,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还能对企业的利益进行维护。要想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并进一步的科学化。

二、企业文化

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时候慢慢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信念和规范的总和,并被企业的员工所承认和遵守。每一个企业的员工必须知道怎样做更有利于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让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下慢慢的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成为员工的观念之一,一旦形成这种观念,就会促进员工对行为规范的遵守,进而形成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生存被企业管理制度直接的影响着,而企业文化则会给企业管理提供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企业在形成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发挥文化的主导作用,激励员工在企业管理框架下积极的服务于企业,以便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与其管理制度的关系

其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物质、活动、做法和精神等是企业文化的组成。同时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进行有效的融合之后便形成企业的管理制度。其二、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遵循,这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也是企业经营的方式和风格。其三,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被管理制度所促进。企业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便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使用这种办法可以让企业中好的文化更好的被促进,并在企业中不断地传承,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促进企业的发展。其四,企业管理机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形成企业的文化,企业中氛围的营造、默契的形成都需要企业文化发挥作用,才能让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尤其是企业的规模比较大或者跨国公司沟通起来比较难,要想约束员工只能使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实现。

四、企业文化与其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对策

(一)创造良好共生环境

第一点,我们应该选择高质量的人才。素质较高的员工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容易接受,让企业的发展进一步的被促进。第二,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需要对员工进行培养使用,优秀的人才可以让企业的发展得到促进,毕竟优秀的人员很少,企业就需要在企业中进行培养,并努力的把这些员工留住。

(二)整合共生单元

就企业而言,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存在的情况有下面几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出入,它们二者存在方向上的差异,没有实现共生;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虽然处于共生状态下,但是其一致性有差异。要是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高度一致,存在共生的状态,企业追求和实现的是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较好的共生,之所以企业要对这种情况进行追求,主要原因是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的发展被进一步的促进。一个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注入力量,提供活力,最终让企业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则会给企业的发展“拖后腿”,让企业没有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对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让他们高度的默契,保持共生。让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发挥良好的作用,让企业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三)建立特色企业文化

要想让企业中建立的文化有特色,主要措施有:第一,对企业的战略来讲,企业的文化尤为重要,因此就在企业中建立建立文化的时候要有选择的开展,不能不管实际情况,为了开展企业文化而开展企业文化。第二,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特色的,这样才能深入到企业的精髓并展现企业的精髓,在彰显个性的同时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第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企业文化要以中华文化为背景进行继承和发扬。见证企业历史的是企业的文化,是经过企业长时间的积累留下的历史产物,就和中华文化一样,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变成了当前我们全民族共同的文化。但是时代在发展,企业文化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实际情况,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必要的改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抓住时机,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完善和发展,不仅要做到与时俱进,还要做到具有特色。

(四)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培育企业文化丰富企业管理体制的内涵

其一,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对实践活动进行引导。管理是企业的生命,文化是管理的核心,企业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员工的参与,这样才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这就要求企业要想想尽一切办法让广大的员工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并乐于参与,让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同时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又会反过来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其二,为了让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增加,就需要在实践中对企业的精神进行培养,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不会自发的形成和建立,需要让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对员工进行“锻炼”,在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地增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

五、结束语

经过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现在来讲,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同时也是它的文化主体,企业两个有效的管理手段是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两者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双向共生的。企业发展的时期不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重要性也有差别。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紧密的结合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让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汇集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企业增加活力的同时进一步的让企业的竞争力有效的提升,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保持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议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辨证关系的应用[J].甘肃农业.2012,02(09).

[2]王建中.从员工的动力机制看抓好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机结合[J].四川水力发电.2013,15(02).

[3]曹俊芝.企业管理的新视角―――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J].经济师.2013,06.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 经济效益 发动机 优化

一、企业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是否顺畅和有效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进行财务管理时,需注重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安排资金周转和财务审计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注重合理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储备等;进行销售管理时,需注重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点、销售方法的有效性和市场信息的掌控等。

而企业经济效益则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财务的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二、企业管理的优化与作用

加强企业管理,就是加强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的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市场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管理措施来实现企业管理的优化:

1、劳动力管理

发动机企业的劳动力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操作员,因此企业应该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改善企业劳动力:

对于普通操作员的管理:影响发动机企业盈利的因素之一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企业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

对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压缩管理人员的数量,精选具备高效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并培养一批掌握国际先进管理方法的管理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人员精而少的基础上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

2、财务管理

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推进,财务管理对公司战略支持的重要性日趋体现。企业凡是有财务数据的地方,都是需要财务管理的地方,财务管理要扩大到对公司资源的管理、资本的管理、知识的管理、价值的管理。为此,财务管理的职能要从原来的数据汇总、整理、记录,转变为公司发展规划和财务战略的实施者、公司投资发展和经营决策的支持者、公司绩效目标管理的推动者。同时通过制定成本标准、控制成本来减少财务开支:

(1)制定成本标准

各管理部门应将计划中的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并根据实际的生产销售计划,科学合理的来制定短期的费用开支预算,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2)控制成本

成本的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和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生产、合理派工,控制因生产导致的产品屯仓、人员荒业等现象,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及企业经费的占用。

3、技术创新管理

由于国家政策鼓励生产环保、节能型发动机,大排量、大排放的发动机将受到一定限制;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动机也在朝着优质、轻便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发动机企业研制的技术和创新意识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改进技术,并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工艺试验、快速反应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并制约各单位工艺、设计、制造等方面发展的问题;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优化生产工序与作业流程来降低成本,自觉进行小改小革,实现技术升级。

其次,国内发动机企业所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昂贵,但设备功能开发不足,使用效率也很低;员工工资性成本越来越高,但员工、设备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却远远低于国外,因此我国发动机行业失去了低成本优势。所以,发动机企业必须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措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针对发动机科研费用的管理,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升预算管理,将科研经费预算与工作计划有机结合,一方面,对于预算执行率低的项目,按照不同情况进行整改。另一方面,逐步核销超支挂账的科研费。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并适时开展审计形成制度。二是加强沟通协调,抓科研项目管理要从信息管理抓起,财务部门要及时提供项目成本有关信息,项目管理部门要关注项目经费开支、通报项目进展情况,计划部门要及时通报项目开设、撤并、验收等信息。公司要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例会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制订好措施。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将科研费管理与其他科研生产任务、与日常工作统一到综合平衡计分卡工具中来,形成从公司总部到成员单位上下联动的机制,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奖惩并行。

4、质量管理

要建立适合任何型号、任何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型,以降低质量损失为切入点,推动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制定降低废品损失和工装工具的绝对数指标,并改善检验检测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具体措施有:

一是完善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全面完善质量成本的三级科目,重点完善鉴定成本,要由关注过程鉴定成本(检验费用)转移到关注整机鉴定成本(检验试车),将检验试车费用纳入鉴定成本中;在内部质量损失方面,按废品损失发生的责任主体细化科目设置,强调其责任,实现降损增效。

二是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对历年质量成本深入分析,确定控制关键点,据此向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下达降损指标,以减少资金投入。针对内部质量损失,建立以降低废品损失绝对值为主体的质量指标考核体系,查找废品损失“大户”,实施重点控制。针对外部损失,下达“降低返厂机数量”指标,拉动关注客户需求,提高外场服务质量,提高故障深度排查能力。针对鉴定成本,设置“一次试车合格率”指标,并分解落实,发挥团队优势,制定有效措施,做到举一反三。

三是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建立质量改进项目簇,动员全员力量,对产品实现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和改进。倡导“不制造缺陷,不隐瞒缺陷,不传递缺陷”,通过转变员工的心智模式,建立追求“零缺陷”的强烈意识,使“零缺陷”理念真正成为公司提升质量的精神动力。

企业管理优化策略还有企业文化的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员工职业生管理等管理方式,针对企业的特殊性可偏重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动机企业科学的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帮发动机企业助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优势,因此企业的管理方式是经济效益的主控因素。发动机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企业管理制度,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入手,节约发动机制造成本,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并根据企业实际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工作思路,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参考文献:

[1]汪国银、杨亚达论国有企业创新型组织模式的选择与构建财政研究,2010(06)

[2],王苍海国有企业管理与创新的有效途径甘肃冶金,2007(01)

[3]陈刚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创新[J] 理论月刊,2006(11):5-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