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矿井灾害防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通风管理;防火管理;监测监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089-01
在矿井事故中,瓦斯灾害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活动,还会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进而也就制约了矿井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在矿井一次死亡10人之上的事故中,因为瓦斯灾害导致的占据了总数的70%左右,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加强对瓦斯灾害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增强通风管理
在防治瓦斯灾害中,通风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井下挖掘的工作面、峒室的巷道均要确保一定的风速与风量,对瓦斯进行稀释,确保瓦斯不会积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瓦斯灾害。
1)对矿井中上隅角瓦斯超限进行注意,确保工作面具有一定的风量。通常情况下,矿井工作面选取的均是全负压通风,其通风系统的合理性是确保工作面风量的前提。在矿井生产活动中,其生产效率与通风量是相匹配的,为了防止出现风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一定要通过采掘平衡的方式,避免在一个采矿区安排过多的生产作业与掘进。
2)各个采矿区在进行工作面扩展的时候,一定要先对中部车场进行挖掘,防止掘进面之间出现一定的串联通风。
3)一定要对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在井下作业中,掘进工作面的供风方面最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对通风机进行检修与更换的时候,一定要强化相应的管理,协调通风量,确保挖掘作业的顺利进行以及恢复通风之后的安全生产。对于高瓦斯矿井而言,为了避免出现因为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而导致出现危险,一定要加强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供电线路、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的应用,同时安排专门人员对局部通风机进行管理,严禁非专门人员对局部通风机进行操作。当通风机停止运行的时候,即使时间很短,也一定要先对瓦斯进行检查,之后才可以继续通风;在停风之前,一定要先让作业人员进行撤离,之后切断相应的供电。
4)对于通风设施而言,一方面,一定要要加强对各类风桥、风门的动态管理,避免因为漏风、跑风等因素对通风质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一定要加强对盲巷、风眼等处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通风设施的质量,使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确保通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合理调量,进而保证瓦斯的浓度一直处在安全限之下。
2 增强防火管理
在矿井作业中,一定要加强防火管理,除了要求严禁携带火种进入井下之外,还要加强对井下火源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一定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着火进行预防。主要就是对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的保护,并且加强日常管理,避免出现摩擦起火的情况,增强机电检修的质量,充分利用作用,消除机械设备的部分故障。其次,一定要加强对电气着火进行预防。
1)加强对各类电气的保护,如接地、过载等一定要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与灵敏性。
2)确保继电整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保证其可以在非正常状态下发挥保护作用。
3)强化对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防爆率可以达到100%。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井下消防系统的建设,确保消防材料、设施的齐全与规范,加强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3 增强监测监控管理
通过定时与不定时、定点与不定点的监测方式,对瓦斯监测形成一个可视网络,可以及时发现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而快速的采取应对措施,将瓦斯灾害扼杀在萌芽之中。监测监控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两种:静态与动态。静态监测监控主要就是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监测监控,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风量、风速、一氧化碳、瓦斯等条件进行相应的监测监控;通过专用、闭锁等设施,对瓦斯超限情况进行一定的预警与处理,进而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相关的监测人员一定要利用监视屏幕,对瓦斯情况进行持续的监视,并且时刻和井下作业人员保持通讯,及时组织撤离,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动态监测监控主要就是加强对光学瓦检仪、机载瓦检仪、便携瓦检仪的使用与管理。一方面,要求瓦检人员按照相关规范携带瓦检仪;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规范展开检查与测试工作。专职瓦检员、井下作业人员、下井领导均要参与瓦斯检查工作,保证现场管理的严密性,加强对各类设施设备的检查、检修与校验,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灵敏性,防止出现误导、误动的情况。除此之外,还一定要加强对各风门开闭状态的监测监控,同时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监测监控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保证井下瓦斯浓度一直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4 增强瓦检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任何工作而言,人都是工作的主体。在瓦斯管理工作中,缺少一支素质过硬的瓦检队伍,就会导致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展开。瓦检队伍不只是包括通风科人员和通风队,还包括和瓦斯管理相关的领导、技术人员等。因此,一定要加强瓦检队伍的建设,这样才可以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首先,加强瓦检机构的完善,设立通风队、通风科,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全面管理,同时树立通风机构的威信,严格控制瓦检工作的开展。其次,加强生产安全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岗位职责、法制观念,加强思想建设,培养工作人员的优良作风。针对作业分散的通风队而言,一定要加强对瓦斯灾害的宣传,提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最后,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坚持培养作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尤其是瓦检人员,其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要力量,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技能素质,这样才可以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安全进行。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瓦斯灾害的防治,将安全放在生产的第一位。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通风管理、防火管理、监测监控管理,并且有效提高瓦检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矿井生产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安全进行。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各项优惠政策的利用,努力吸引一些优秀人才,加强瓦斯灾害的防治。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矿井瓦斯灾害的防治,确保矿井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连昌宝,李伟.提高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精度的探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2]陈富勇.数值分析在矿井未开采区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01).
[3]付永水,王恩营.低瓦斯煤层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与防治[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关键词】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矿山开发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现在在我国还相当严重,这不仅需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评估、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还要进行治理恢复,这对于促进区域地质环境好转,建设“山川秀美”工程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基本思想
目前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该自然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益增大。我们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及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走“群专结合”及“群策群防”的道路。把现有的地质灾害点纳入正常的监测防治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因为矿山地质的灾害是内外的地质作用产物,其成因和危害及其防治的措施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地质的灾害多发区,需要通过向当地群众做讲解很多的灾害防治和知识,才可以保证防治工作顺利的完成。当前开展的防治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宣传。在社会的各界中,主要是灾区政府的领导,应该积极配合主管的部门大力开展大量的宣传,以便提高全民防灾的意识,与此同时,使群众掌握预防灾害的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及遇险撤离的常识,从而可以避免以及减轻灾害所造成损失的程度。
目前防治工作有效措施之一是建立监测网络系统。这种监测网络系统是通过在滑坡与泥石流且崩塌以及地面沉降,一些灾害易发区设立的监测网络和系统,它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电子计算机对灾害超前的预报预测。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和长江三峡地质灾害多发区基本上都设立了该监测网络系统,也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然而,即将发生与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通过综合的治理措施来延缓与者阻止灾害发生。真对山区的泥石流、水土的流失等自然的灾害,可通过修拦挡坝以及设置导流渠和者排水沟来降低灾害,并配合种植涵养林;对于滑坡以及危岩体自然的灾害,可以实施诸如灌浆以及锚固等工程措施来降低的灾害;对于潜在地面的沉降,要及时的采取人工回灌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1、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岩土体变形灾害
(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4)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 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在当前阶段里,我们国家发生矿山地质灾害几率、强度以及灾害损失都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所以完全预防灾害以及彻底治理的任务是刻不容缓的。矿山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要上升到政府监管的高度,而且必须纳入国防减灾工作的范畴。因为越来越多矿山的灾害和潜伏大量灾害的隐患以及日益恶化的矿山环境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因此为了使资源开发和灾害监管有法可依,应尽快完善资源开发和防灾减灾的相关法规建设。为了防止新的隐患发生,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矿山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灾害源头治理力度。矿山开发的企业急需要规范开采矿产的行为,合理开发资源需要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以及长远的利益关系,改变过去粗放式和管理,可以防灾减灾工作从始于矿山的设计延续至闭坑之后。将矿山地质的灾害防治研究的工作列入到矿业领域的基础性的研究领域,同时应该把矿山和灾害与环保以及安全生产相统一。灾害研究应该十分充分依靠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深入的研究灾害发生的机制,建立完善的灾害的监测、预报以及评估信息的系统。西安的地矿研究所已经对西北的矿山地质灾害展开强力的调查,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西北地区矿山的地质环境和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该数据库以MAPGIS为平台,可以进行灾害动态监测以及实时的预报。在我们国家煤炭矿山正准备建立GIS系统和地质灾害信息库,以及灾害的时空分布、强度以及频度和数据分析与灾害预报并灾情评估,为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排放的三废是造成矿产与资源开发加上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主要的原因。为了缓解资源的供需压力,防止地质和灾害的发生,减轻环境的污染,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且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可以通过贫矿的尾矿达到资源化利用与固体的废弃物填沟造地覆土绿化以及废水闭路循环的运用以及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安全的填埋技术来实现矿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小平,庹先国,刘明哲,王洪辉。 滑坡体临滑声发射监测主机的设计[J]. 自动化与仪表. 2011(08)
[2] 师永贵。 桑树坪煤矿煤层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变化[J]. 陕西煤炭. 2005(03)
[3] 朱卓慧,赵伏军,叶洲元。 基于距离判别分析法的冲击地压预测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3)
[4] 耿爱平,李文。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预测预报研究进展[J]. 煤矿现代化. 2008(01)
[关键词]矿井 地质灾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26-01
1.引言
煤矿企业只有科学地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在开采过程中采取综合有效地预防措施,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矿井地质灾害的种类
矿井的地质构造是影响地质灾害的关键性因素,在矿井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会打破地下原有的封闭环境,改变地质构造,造成安全隐患。地质构造受外界环境改变的刺激所产生的变化种类复杂,后果也不尽相同。以往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地表移动、瓦斯泄漏和岩层渗水等是较为常见的矿井地质灾害。
2.1 地表移动及覆岩破坏
较为常见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裂缝和开采沉降均归因于地下开采面积过大,在矿区范围内,尤其是煤层浅埋区,大面积的煤层开采形成采场空间,会引起围岩的原始应力变化,当围岩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它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位移、开裂甚至断裂,造成覆岩破坏、产生地表裂缝等。虽然煤矿企业会对裂缝地区采取回填、土地复垦等措施,但很难恢复到地质构造变化前的效果,这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地表水渗透提供了通道,埋下了安全隐患。
2.2 瓦斯与煤尘爆炸
矿井瓦斯是煤的生成和变质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体,由以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构成。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瓦斯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与一定浓度的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瓦斯浓度、氧气的浓度以及引火温度是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但三者的临界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压力及煤尘、混合气体浓度和惰性气体混入等影响,情况通常较为复杂。更为重要的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会促使附近的气体产生极大的冲击力,造成人员伤亡和巷道、器材破坏,其扬起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形成连续爆炸,破坏力骤然提升。
煤尘爆炸是指煤矿生产中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燃烧或爆炸反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等有毒气体能导致人员窒息身亡。
2.3 矿井水害
透水事故在近期发生的矿井灾害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以矿井涌水和老空透水为主的水害事故不容忽视。大多数地方的煤矿均在煤层浅部开采,将井筒建在老空区或周围有老空区的现象普遍存在,古老煤矿形成的老空区积水量很难预测,开采范围也难以确定,极易引发透水事故。
3.矿井地质灾害的特点
充分地掌握矿井地质灾害的特点对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及时减小灾害损失起到关键性作用。综合来看,矿井地质灾害主要有连发、区域性强、可预测性等特征。
3.1 连发性
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联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方面出现变动必然会引发其他自然因素的改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当矿井的地下构造因开采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引发其他地质要素发生某种程度上的改变或破坏,这种连锁式的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地质灾害,且灾害的种类极可能具有非唯一性,产生复杂的、连发性的地质灾害。
3.2 区域性
几乎每个不同的区域都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其耐受性和受破坏程度通常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不同区域的矿井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不尽相同,由地区特性决定。
3.3 可预测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科研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煤矿企业也从多种渠道获得了有关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地质灾害的预兆、形式等有了进一步的把握,不再单纯凭借以往的经验教训,先进的科学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灾害的可预测性表现突出。然而,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多样,现阶段仍难以实现全面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4.矿井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4.1 减轻地下开采对地面影响的措施
为了降低地下开采对地面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对开采可能影响到的地质结构及其应力能力进行透彻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当地下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对地面建筑及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也可能造成地下水疏干和耕地、坡地裂缝。
对于薄煤层和中厚煤层而言,虽然随着上覆岩的成分、膨胀系数等变化其塌陷带波及上部岩层所造成的裂隙高度会不尽相同,但其裂隙高度仍然是有限的。对于厚煤层来讲,由于采取与薄煤层不同的开采方式,开采过程对岩层的破坏程度也明显加强,基本上为开采厚度的2-8倍。裂隙沉降带高度能达到不规则塌陷带的2倍多,若覆岩层的厚度超过了以上数据计算的破坏影响高度,则地面可以免受波及,几乎不会产生破坏迹象,否则,要充分考虑应对地面破坏的预防措施。然而,从煤矿企业的角度出发,即便是没有影响,也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性预防措施。
4.2 预防瓦斯与煤尘爆炸的措施
4.2.1 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可以从控制爆炸条件入手,防止矿井瓦斯集聚、避免接触高温火源。
对于预防瓦斯气体聚积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要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使瓦斯浓度保持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在各工作面设置独立的进回风系统,使瓦斯浓度在进风风流中不超过0.5%,回风风流中不超过1%,矿井总回风流中低于0.75%。其次,要建立健全瓦斯检查制度,保证检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利用先进的甲烷检查仪器对各用风地点的瓦斯浓度进行精准测量,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严禁超限作业。最后,从降低煤层及采空区瓦斯产生量的角度减低瓦斯浓度,采取瓦斯抽放的方式对含量大的煤层进行事先处理。
4.2.2 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
根据煤尘爆炸发生的特征,要从防尘和隔绝火源两方面防止事故的l生。一是采用静压洒水的方式减少矿井中煤尘的悬浮量和产生量;二是采取全方位的火源隔绝措施,坚决禁止因摩擦等产生高温火源。
4.3 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
矿井水害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利益和员工安全,更关系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预防矿井水害,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摒除工作人员的保守思想,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灌输矿井水害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矿井水害的危害,提高警惕。其次,要加强预先探测,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对于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保证探测工作及时进行,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探测设备,确保获得全面、准确的高质量探测结果,争取将矿井水害扼杀在摇篮中。最后,要注意矿井选址和合理改造,在矿井选址的过程中要事先对水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结合工程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考量,充分降低水害发生的概率。
5.结语
矿井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危害等级高、防治较为困难,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危害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和设备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为辛勤的员工负责,为企业的发展负责。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这两个词语,实际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地质环境指的仅仅只是由相关物质构成的空间,而环境地质则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但研究对象同样是地质环境。在如今矿山企业大力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其对于自然所造成的破坏是极为明显的,由于时常采取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矿山人员本身的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通过环境地质以及是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则能够掌握生产经营的活动强度合理性,避免带来严重后果。下文主要针对矿山环境地质以及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
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特点
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1)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为采矿疏干排水致使地
下水位下降,矿区水资源遭到破坏和河流断流等;尾矿、贫矿和废石等堆放,占用耕地;露天开矿,致使城市周围、旅游风景区的环境遭到破坏等。
(2)地质灾害。由于矿区剧烈的活动,导致矿区应力平衡系统遭到破坏,最终导致矿区成为应力变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从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表现为矿山废渣、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造成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中的酸性排水,未经达标便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可能导致地下水、地表水和农作物等受到污染,最终导致人体食物链污染,危及人体健康。
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特点
(1)问题的严重程度、类型等由于地域、矿产资源种类和开采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如果地下煤矿开采区发生地面塌陷、裂缝等,则平原地带可能出现积水,从而破坏农田,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比如陕北毛乌素沙地,由于地下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现象更为严重。
(2)由于问题为矿业活动诱发、产生和加剧,因此具有多次重发性特点。比如陕西潼关,由于弃渣任意堆放,先后两次发生较大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当前该问题依然严重。
(3)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滑坡、泥石流,还包括矿山地质灾害,比如尾矿库崩塌、采矿塌陷等,同时也包括大气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且影响长期存在。此外,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影响,具有可调控性。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无法不对地质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严格执法等。
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的有效措施
1、采空区和矿山的地面沉陷问题治理
矿山地下采空区以及矿山疏干排水最终导致的地面沉陷、造成地裂缝问题,因为疏干排放地下水,最终将会改变其地下水流的原本自然渗流、地下水径流条件,因此水浮力逐渐消失,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也会使充填物逐渐流失掉,继而发展形成地质空洞,在矿山内部真空吸蚀力以及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也可能会造成矿山塌陷,对矿山内部采空区的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就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其地表残余沉陷问题的进一步发生。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的方法有4种:首先,矿山内部全部需要充填采空区内部的支撑覆岩,以最终能够彻底消除矿山的地基沉陷隐患。其次,矿山局部支撑覆岩或者是地面构筑物,需要减小其采空区空间的实际跨度,进一步防止出现顶板垮落的问题。现阶段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以及大直径钻孔桩柱或者是直接运用桩基法等。再次,矿山注浆加固以及强化矿山内部采空区围岩的结构,能够充填采动覆岩的断裂带以及弯曲带岩的土体离层以及裂缝,使之最终可以形成一个刚度比较大、整体性能比较好的岩板支撑结构,使其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矿山老采空区塌陷进一步向上发展的问题,使矿山开采区地表只会产生比较均衡的沉陷问题,以确保矿山开采区地表构筑物的安全性。最后,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矿山自身释放老采空区的内部沉降潜力法,在矿山采空区地表并未利用之前,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加速其矿山老采空区的活化以及覆岩沉陷速度,有效消除对矿山地表安全有比较大威胁的地下空洞结构。
2、矿山大量开采后泥石流的治理
矿山开采大量的矿产资源,将会为泥石流的出现提供大量松散固体杂质,可能会造成矿山结构的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开采矿山自身矿产资源以及修筑开采运输道路,这些均会对矿山的植被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因此切坡不合理、废矿井陷落而引起的矿山地表崩塌等要素还可使沟内的土量急剧增加,使矿山地面的径流系数显著增加,因此洪峰流量也会随之增加,进入到雨季在地表山洪冲刷作用下,矿山表面大量的松散物质由雨水的浸润饱和液化之后而造成的过度充水而发生下滑,便形成了泥石流灾害。此种泥石流灾害也就被称为矿山泥石流灾害。在这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方面,应当在整体泥石流发生流域内,运用蓄水、拦土、拦水、排导以及造林等多种治理和防治措施。其上游宜采用蓄水以及引水隧洞等治理和预防措施。将其上游的清水水流科学引走,使该水流和松散堆积体能够脱离接触,以更好地避免泥石流灾害的真正形成;并且还可以修建拦挡坝,以拦截住形成泥石流体杂质的来源。在泥石流的中游,能够采用挡土墙结构或是土钉墙等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够防止泥石流体对于矿山表面道路农田以及房屋建筑的破坏力度。
3、尾矿的化学污染的治理
矿山中的废石、废土以及矸石固体废弃物被大量堆放,侵占了大量的矿山土地资源,最终将会造成矿山污染水土体被化工、黑色金属矿物质污染,其中尾矿总量要占到矿石总量的50%~80%。对于矿山中尾矿的综合运用和开采,第一就是矿山尾矿的能源利用与开发。事实上,尾矿作为一种高质量原料、材料已经得到一些颇为实际的利用。尾矿材料能够用作建筑工程材料,但把尾矿材料作为建筑施工材料时,还需要非常慎重的研究和考虑,因此要对尾矿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综合地研究与分析,查看分析其中是否存在着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运用尾矿作为矿山开采井下充填的作业材料,现阶段已经取得非常成功的作业经验,当前很多矿山开采都在应用。这导致矿山中尾矿资源的利用范围以及开采率大大地提高,这样就能够减少尾矿资源的堆存数量,同时又能够将尾矿这一宝贵的资源保存于地下,以便于今后重新进行开采和利用。
4、放射性矿山的环境治理
矿山中坑(井)口治理宜采用封堵坑口的措施,切断其污染源,使其可以更好地恢复矿山坑口原貌,抑制其中放射性物质向矿山周围的大气扩散;并且还需要杜绝污水外流的现象,这样就能够防止矿山附近人、畜误入以及地表水流入。对于其中的废石(渣)堆场还可以砌筑挡墙结构、排水沟结构进行稳定化、安全化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防止废石发生下滑、流失,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结束语
每一个矿山由于其自身的矿石类型、储存条件、开采形式、地质条件的不同,所以该矿山地质环境产生的破坏程度也各不同,因此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法、治理措施以及治理思路来说,还需要结合矿山自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参考文献
[1]王树江.矿山地质勘查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1(07).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评价;防护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ll kinds of mineral is indispensable to human natural resources. However, the mining is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of most strongly a behavior,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mine environment geology chang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asters caused by geological typ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and expounds the relatively commo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means. Provide people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gional geology environment basic conditions and change tren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gional planning,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isaster prevention, provides the basis.
Keyword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灾害综述
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矿山地质环境的改变。由于矿区地质环境平衡遭到破坏,致使区域地质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种地质与环境失衡,往往表象为区域性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地表水资源渗漏、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形变,甚至诱发性地震等环境与地质灾害。大范围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采,甚至能够进一步加剧区域自然气候条件渐趋恶劣,加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原发性环境地质问题,也会可以引发诸如浅层水资源衰褐、水体恶性污染、地面裂缝等系列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矿山环境和矿山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不够,预防和保护不到位,使我国矿山环境状况堪忧,地质环境灾害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社会经济秩序。为此,进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评价,有利于对各种预防措施和手段的合理制订,这对我国矿产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2、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相互伴随发生,即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重叠性。部分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互为因果,连环引发,构成了复杂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因此,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是如果这些灾害性问题叠加爆发,常常会让人措手不及,导致巨大的灾难发生。概括来说,矿山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矿山开采往往导致水土资源毁损。即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石、贫矿、尾矿、冶炼废渣,这些废弃尾矿数量与体积十分可观,长期堆砌叠压,犹如不断增大的山峰挤占土地资源,破坏林木庄稼等农作物。富含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废弃矿石长期,常会加剧农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过程。同时,不合理的采矿,会破坏潜水层,导致疏干性排水,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流断流,造成原来稳定的水环境改变,包括地表水漏失、地下水资源枯竭、区域水均衡破坏等灾害。这样的废弃尾矿,也造成景观资源的破坏,影响人们视觉效应和环境生态景观。
其次,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长长会造成高危的地质灾害。矿山采掘破坏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平衡,改变了矿区岩土圈层的应力稳定性,导致矿区成为地质环境与地质应力急剧积累区,这种地质应力迅速爆发,就会产生各种地质灾害。这些岩土圈层因为地质应力的改变而爆发的灾害,表现在地表,即地面形变,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还可以表现为斜坡岩土体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在矿坑、矿井内部,表现的灾害形式包括瓦斯爆炸、冒顶、突水、煤层自燃、塌方、鼓底、偏帮、岩爆、矿井热害等。
最后,矿山环境问题也可以表现为长期的环境污染危害。矿山开采,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矿山废渣、废水和废气,巨量的“三废”不加以处理或无序排放,肯定会造成矿区环境污染。例如,在煤矿开采区,以及各种金属矿山开采区,矿区排放的废水多为酸性,这些无序排放的废液,常含大量的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如铜、铅、锌、砷、镉、六价铬、汞等,这些废液甚至会被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等水体中,成为新的污染源,扩展了污染面积,加剧了污染态势。
3、矿山环境地质评价原则
虽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和灾害日趋得到重视,然而目前仍然没有成熟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这也造成了人们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束手无策的原因之一。在以往评价矿区地质环境过程中,不同的专家与学者会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致使评价指标不一致,评价方法不统一;即便评价的方法统一,各自采取的评价资料也可能不一样,因而评价结果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矿山环境地质评价之前,应该进行大量勘查,了解矿区具体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开采过程中和开采后,造成的资源损毁、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因素,只有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充分了解后,才能对其可能造成影响程度和危害程度进行明确的评价与预测。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矿山环境;恢复策略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标识码: A
煤炭是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储量更为重要。随着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煤炭生产企业井喷式的开采严重的影响着矿区环境资源、诱发地质灾害和导致环境污染。不同地域矿山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露天和地下不同的开采方式诱发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以及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不可修复性的危害,严重威胁着矿区周围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严重制约了内蒙古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
1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1.1内蒙古中西部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川、丘陵谷地盆地分别占全区53. 4 %、20 %、8. 5 %和16. 4 %。戈壁沙漠、沙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40. 1 万km2 。其中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及阿拉善等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00mm ,蒸发量高达1600 ―2000 mm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区域煤炭储量又非常丰富,由于历史及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管理导致了矿区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发生,这些滞后发生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露天开采过后的煤矿虽然在后期进行了回填作业,但是由于回填土质的不同以及回填高度的差异,在一些开采较深矿区尤为明显,将会导致后期隐藏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生。
1.2矿井水、露天矿坑水、洗煤废水、煤矸石山淋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植被和矿区河流。矿区煤炭长期堆放大风扬尘产生煤粉灰、煤矸石长期风吹日晒大风扬尘、矿井排风有害气体、煤矸石自燃和煤层自燃污染等造成矿区周围大气污染严重。其中像乌海市的乌达跃进选煤厂矸石山燃烧区附近SO2平均浓度为10. 69 mg/ m3 ,超过国家标准70 多倍,H2S 平均浓度1. 57 mg/ m3 ,超过国家标准150 多倍,造成矿区周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地下开采的矿区闭坑后可能会发生地面沉降、塌陷以及表面裂缝等地质灾害,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引发山体滑坡以及山体开裂等严重后果,将会给周围人民的生活及成产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2矿山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在矿山环境治理时,首先考虑的是矿区周围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保护矿区周围居住地避免遭到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2.2综合治理。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地质分布及不同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治理时选择的方法不同,治理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进行因害设防,减灾减害。
2.3注重效益。煤矿资源的开采本质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治理的过程中注重效益也是原则之一。矿山环境治理应在遵循生态环境优先考虑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益。针对不同矿山的具体环境情况,危害的大小,危害的缓急以及治理资金的充裕与否,选择最合适的治理方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多措并举。仅仅利用工程措施治理矿山环境降一定程度上违反注重效益的原则,因为工程措施虽能根治环境问题但般都会有投资较大的特点,而生物措施可刚好弥补工程措施这一缺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3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
3.1地震、矿震。矿震是由矿山冲击或者矿山岩爆引起的,指的是在开采过程中矿柱或者受支撑力较大的岩石,脆性煤等,在一般的压力之下不会发生大的震动。然而随着开采的深入,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大,其所承受的压力将会达到微妙的极限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将会向自由空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冲击,并向坑内大量的喷射、散爆,给矿山带来巨大的灾难。此类灾害在开采过程中或在打隧道的过程中引发的小型地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时有发生。实践证明,地震或矿震有着天然地震的某些特征,若矿区周围存在着较大天然地震则矿区发生地震的几率将会明显增加,其强度与人为开采的深度和强度是成正比增长的。所以煤矿在开采之前,首先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部门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地震预防要求,当所有要求条件满足之后方可进行开采作业。
3.2采空塌陷。此类地质灾害均在事发前并无任何预兆,往往都是瞬间发生的,具有时间短,破坏力大等特点,需要重点进行防治。在所有煤矿地质灾害中,塌陷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可在煤炭开采之前,对矿区周围地质进行全面监测,充分了解地面的沉降规律及区域。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易发生沉降区域进行重点防治,采用抗变形技术以及加固技术以抵抗地面的变形,还要明确开采的区域,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区域不得进行开采。
3.3开采区域突水涌水,涌泥,瓦斯突出。由于矿区具有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若开采煤矿之前对实地的考察不充分,造成对开采过程中内部涌水的估计不足。在开采设备工作时,开采区域周围水体在水本身压力和矿区岩石压力作用下,将会通过矿层的薄弱处以及岩石断层、岩石隔水层等位置进入开采区域。打穿透水断层,可能会突然遇到暗河或者水溶洞的情况,地下水或者地面水就会趁机大量涌入,而在应对措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会受到严峻的生命威胁。此类灾害发生同时,大多还会伴着泥涌,不仅使得矿坑被堵塞掩埋,而且将会掩埋施工机器并工作人员,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对整个矿区都会造成不可修复性的打击。为了能在开采过程中有效的防治地下水,泥等涌入井下,避免井下被淹没的危险,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是私人企业,都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涉及的相关规定,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及方便快捷的人员撤离通道必须在施工之前就应建立完成,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实时的对矿坑内的瓦斯含量,渗水情况,地质结构等进行监测,如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人员撤离并迅速组织人员对隐患进行排查,直至隐患接触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
3.4开采结束后隐藏地质灾害。由于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实施治理相关措施的时间较短,并且很多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了煤矿在关闭后仍会存在着一些地质隐患。煤矿的开采要制定严格的开采规范并组建监督部门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坚决杜绝私挖乱采的现象发生,并合理规划开采范围。在总的开采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开采矿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开采的具体方案并配套相应的预报制度流程,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4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策略
4.1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强化相关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监督实施的权利,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促进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从法律的角度上强制性监督相关工作的实施,强化治理恢复矿山环境工作。
4.2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方面人才的培养。要加大矿山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开采人员,对于开采后要及时的对该矿区进行合理有效的环境恢复工作,只有全民存在这样的意识才能切实有效的推动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的进行。
4.3加强矿区废物,废气,废水的回收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废物,废气,废水的处理方式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有效,采用高科技提高矿山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推动矿山环境的治理恢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开采过程中及时的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对于矿山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4.4明确矿山企业的环境主体地位。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矿山企业是矿区环境的主要破坏者,理应作为开采后环境治理与恢复的责任主体。企业治理将会比政府治理更加有效,因为企业在不断的开采作业中,对治理恢复环境的成本与效益更加了解,更加有利于进行矿山环境的恢复工作。
4.5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开采许可证明体系,在取得开采许可证的时候让企业缴纳足够的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这样才会促使企业去更加积极的治理恢复矿区周围的环境;改善企业成本核算标准,将开采过后环境的治理恢复成本都纳入矿山企业成本中。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开采过后矿区环境的治理与恢复需要相关部门长期的监督以及有效的引导。另外,还要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相关技术开发,通过各方面各阶层的共同努力,实现矿业的绿色开采,为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亮平;煤矿地面塌陷地质环境类型及其恢复治理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2] 席莎;煤炭矿区地面塌陷严重程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关键词】矿山地质;地质灾害;保护防治
矿山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最为强烈的一种场所。 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次源的同时,也改变或破坏了矿山地区自然地质环境,从而产生众多的地质灾害,降低环境质量,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产环境。
1 矿山生产活动与地质灾害
矿山,是矿业活动的中心,其生产活动一般包括矿石采掘、矿坑排水和选矿冶炼三大部分。由于上述活动, 而造成地下采空、地下水位降低等八种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见图1),成为巨大的人为地质营力。矿山地质环境,根据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大气(近地面) 环境、地面环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和采场(露天采场与地下井巷、采场)环境四大部分。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矿山生产活动而造成的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使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发生异变,而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常见的有酸雨、采空区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岩溶塌陷、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突水、溃泥等26种(见表1 )。每年由于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千计,经济损失则以亿元计,严重影响矿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其分布空间又涉及矿山的大气、地面、水和采场环境,在每一个矿山构成一独立的地质灾害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即灾害的种类及多寡、灾害的强度和时间、空间分布等,除取决于矿区特定的地质环境(即地形地貌、气候、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外,亦与矿床开采方式、方法及选冶工艺密切相关。这个系统内的各灾种, 由于其主控作用往往相同或相似,而显示出灾害发生的伴生性和链生性。每一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常产生一群相互伴生的地质灾害。一种主导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链生一系列诱发地质灾害。
矿山生产活动类型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作用形式
图1 矿山生产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作用形式图
2 矿山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矿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随着矿山采掘规模和强度的增大,矿山地质灾害也必将趋于增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量和防治难度将超过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水平。
(1)地质环境中矿山侵占土地和废弃物排放数量越来越大。增加了防治范围和治理工作量。我国采掘工业已侵占了大部分的土地面积并且速度在递增。造成矿山侵占土地的原因主要是露天采场、各类渣场及工业垃圾堆置场,这种侵占,对土地来说,即是破坏性的。矿山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和尾矿等。以废渣为例,每生产一吨金属或煤,往往需要消耗和排放数十吨,成百吨的矿石和废石。
(2)需要防治的地质灾害将越来越多,防治难度也越来越大。煤炭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开发时,必须重视研究与水环境变化有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非金属,建材矿山,由于点多、分散, 其开采的影响范围几乎涉及城乡各地,在非金属、建材工业大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日益增多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土污染等地质灾害的防治。黑色,有色金属矿山及化工矿山,随着一批矿山生产能力的消失,不论是新开发的矿山,还是挖掘现有矿山的潜力,多将扩大对地质环境影响的地域,而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量及难度。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发展中的乡镇矿山,由于其自身一些不完善因素难以在短时期内得以改善和克服,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乱采滥挖严重,选治工艺落后,矿山地质灾害会更加严重。
表l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综合表
3 矿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通过大量生产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已从初期只关心采矿效益和自身作业安全阶段,发展到目前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阶段,将来势必会发展到在保护地质环境的前提下,考虑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阶段。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是现阶段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
3.1 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矿山地质环境作为整个环境的一部分, 其特点是:生产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环境破坏严重,成为整个生态环境遭受污染或破坏的泥头之一。地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基础,更应成为保护的重点。
3.2 建立和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体制
地质矿产部作为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有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政府职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与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两者密切相关。各级地方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有责任加强和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职能,建立起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3.3 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综合防治
(1)矿产资源勘查阶段,即矿床勘探阶段。主要是查明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矿床开采后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主要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建议,为矿山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预测评价的重点: 一是矿床疏排地下水后水环境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其评价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二是矿床原生地质体(矿石及其围岩) 采挖、位移、堆放后岩土环境的变化, 可能在矿山地面环境和采场环境产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因矿石、废石引起某些元素扩散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灾害。
(2)矿山设计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以往不少矿山建设前也编制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但大都局限于以“ 三废” 为对象的环境影响评价,缺少以矿山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基础,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为目的的全面评价,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难以同步进行。
2)设计阶段。矿山建设项目中的地质环境保护设施和地质灾害预防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初步设计中必须有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篇章,利用高科技技术,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地质环境的开采方式、方法和选冶工艺等。
(3)矿山基建和生产阶段。矿山基建时,地质环境保护设施和地质灾害预防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一并验收并移交生产使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E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11-0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直接导致对于矿石资源的额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工业技术的推动下,矿山的开采效率得到提高,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有力贡献。
但同时,矿山地质灾害的情况日益严重,极大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矿山的大规模开采还直接造成了地质环境的破坏,有悖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再加上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使得矿山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因为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问题成为当前煤矿开采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此试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以期能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相关概述
(一) 矿山地质灾害的概念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床开采活动中,因大量采掘井巷破坏和岩土体变形以及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采矿工程设备和矿区资源环境,影响采矿生产的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很多,发生在地面的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煤自燃等,发生在井下的主要有冒顶、片帮、突水、突泥、井下热害、矿震、岩爆、井下煤自燃、油气井管套损坏、矿坑水污染等。
(二) 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
1. 矿山地质灾害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将会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生矿山地质灾害,极有可能发生地面探险、地面沉降以及山体滑坡等严重的灾害。
受到这些严重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将直接对矿床造成巨大影响,可能直接掩埋矿山开采设备以及覆盖已经挖掘的矿质层,使得前期巨大的投入付之东流,对煤矿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矿山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惊人的额150亿元,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极大的降低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矿山地质灾害对生命有极大的危害
另一方面,矿山地质灾害还直接对矿工和管理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危害。
矿工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职业,其需要在矿场中工作,本就需要面对较高的危险性,再加上时刻会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更进一步对其的生命造成的威胁。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矿山地质灾害,矿场中的工作人员难以逃脱。
同时,矿山地质灾害一旦发生,还容易对周围的山体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山体滑坡,极容易造成周围的山体公路阻塞,对行驶的车辆造成生命威胁。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矿山地质灾害直接死亡的人数达到几千人,如果算上间接的死亡人数,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加。
二、矿山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巨大损害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总要的是其对于地质环境的重大影响。
(一)破坏植被
矿山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破坏就在于植被。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已经直接的破坏了植被,其会对山体表面的植被造成巨大破坏。
另一方面,矿床的开采,会极大的破坏地质和土壤。这就会使土层中的养料减少或者受到污染,对植被的生长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因为矿山地质灾害造成地底塌陷、地下水泄漏等情况也会使得植被需要的水资源受到影响。
(二)影响水资源
其次,矿山地质灾害会极大的影响地区的水资源。一方面,矿床的开采会造成地面塌陷和沉降等地质现象,这就将极大地影响地下水的储存和流通,影响到区域内的水资源。
另一方面,矿床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以及较多的污染物质。这些被胡乱堆积的有害物质极有可能侵蚀地表的土壤进而渗透进入地下水资源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三) 破坏区域生态环境
最后,矿山地质灾害还会对区域内的生态坏境造成严重影响。良性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只有在完整的生态链之下,生态环境才具有良好的自我恢复性。
而矿山地质灾害容易对区域中的土壤、植被、水资源等多种资源造成破坏。这就破坏了区域内的生态链,使得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力降低,进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真正的破坏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经过上述,已经可以明显看到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其对于地质环境的重要损坏。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变得非常重要。
(一)提高防治和保护意识
经过调查和发现,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部分矿山企业的防治保护意识不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矿山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提高相关人士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要让有关人士深刻的理解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提高了意识,才能够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二)重视矿山废弃物的处理
其次,应该重视矿山废弃物的处理,这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从一定程度而言,矿山废弃物是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这些废弃物不仅会积压地表而造成地面塌陷和沉降,还间接到影响土壤、植被和生态环境,并且胡乱的堆积下更加强了山体滑坡的风险。
因此,有关企业应该提高矿山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一方面,加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要实现矿山废弃物的正确管理和堆积。另一方面,应该提高矿山的开采技术和效率尽可能的减少废弃物的出现。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提高矿山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不但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
另一方面,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破坏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的疏忽或者管理工作不到位,才会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对相关管理者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相关企业可以对管理者采取问责制度,对其的工作责任进行问责,以此约束其工作态度和行为。
相关企业应该针对矿山废弃物的收集、处理,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勘测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管理者头上,使管理者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使其真正的尽心的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另一方面,企业就必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以及意识。要做好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有对应的能力来完成工作。
(四)建立相应的保护和防治工作
针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工作,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保护和防治工作。例如针对山体滑坡就应该巩固山体,针对地面塌陷和沉降就应该巩固土壤等等。
另外,这种保护和防治工作还应该包括矿山开采工程的选址和定位工作。在确定工程之前,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勘测,要最大化的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对于地质环境的损坏。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矿山的开采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并且对地质环境有巨大破坏。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必须展开,必须结合管理者的意识、管理技术和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从全方位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方法
矿山开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工业发展来说,矿山的重要性是极为突出的。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矿产的开采量越来越大,但是在这一趋势下,矿山环境也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尤其是对于地质结构来说,这种矿产开采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也极容易引发一些地质灾害问题。针对这些地质灾害问题,加强勘查、及时了解地质状况,以便更为快捷的做出应对,将地质灾害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1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1.1常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类型
当前我国矿山环境发生的地质灾害,其存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泥石流
在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中,泥石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泥石流的形成不仅会受到自然环境地质状况的影响,和矿山的操作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环境地质结构的松散程度不断加大,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泥土,这就给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外部条件。矿产开采形成的各种沟洞,会造成大量的雨水存积,也会对泥石流的灾害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泥石流灾害问题,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其出现的概率,降低其危害性,除了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加强控制,针对各种条件进行严格的处理之外,还应该重点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的勘查,全面及时的了解其相应的变化状况,预防和应对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2)塌陷
对于矿山开采过程来说,塌陷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塌陷地质灾害的出现主要就是因为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其内部的地质结构受到了较大的损害,甚至出现了较多的采空区,就会对相应的矿山地质结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其承载体系出现了变故,也就会出现塌陷问题。针对这种塌陷问题,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严格做好支撑保护工作,避免稳定性受到干扰。
(3)滑坡
滑坡在当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中也比较常见。滑坡问题的影响也是极为恶劣的,对于相应人员的伤亡影响也比较突出,必须要在矿山开采施工中引起高度的重视。滑坡问题的出现也和具体的矿山开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矿山不断开采影响到地质结构。
1.2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形成,其产生的原因和矿山的开采以及其它操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设备的应用,部分工程队还有违规施工的情况,这些因素都极有可能导致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疏干排水
对于矿山开采来说,地下水是需要积极关注的一个方面,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措施就是疏干排水。疏干排水对于地下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于整个矿山结构体系的支撑效果影响也比较突出。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疏干排水质量会受到设备、施工计划以及山体结构影响,三点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疏干排水工作质量,进而会影响到环境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地质灾害问题,是矿山开采中最为突出的一点。
(2)违规操作问题
对于具体的矿山开采操作来说,违规操作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违规操作,主要就是一些非法采矿问题,尤其是对于私挖乱采现象而言,其影响更是极为恶劣。随着私挖乱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对于环境地质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恶劣,也就更容易产生一些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
2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勘查方法
2.13S技术的应用
在矿山环境地质勘查中,3S技术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较好的呈现。GPS技术主要就是能够较为全面的对整个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勘查分析,尤其是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的全天候勘查取得较好的勘查效果;RS技术主要就是指在矿山环境地质的勘查过程中,充分运用遥感摄像技术来进行具体目标的勘查,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勘查,进而能够提升其整体的勘查效果;GIS技术对于矿山环境地质勘查来说同样具备着极强的应用效果,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针对整个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全真模拟和动态分析,能够更为有效的把握好相应的变化趋势,为后续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预防提供较好的信息支持。
2.2水文地质的勘查分析
对水文地质进行全面详细的勘查分析,能对具体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其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应尽可能的对其岩土力学结构进行准确的判断。因为岩土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预测来说极为必要。基于矿山水文地质和岩土力学的分析,通过试验的方法来进行预判。当前比较常见的试验方法主要有水质测试、含水层顶板渗透性试验、浸泡试验、淋滤试验、采矿引起周围地层渗透性变化试验、含水层吸附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能够较好的对矿山环境水文地质进行了解,进而分析其承载力效果,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灾害性问题有一个直观掌控,这也是勘查工作的重要目标所在。
2.3高密度电阻率法
在矿山环境地质勘查中,高密度电阻率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高密度电阻率法本质就是一种物探法,即针对矿山结构中的一些岩土进行相应的勘查施测,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提升对于整个矿山地区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矿山的地质结构组成来说,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得到较好的呈现,进而也就能够针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做出预防和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最为有效地一种控制手段就是加大勘查力度,综合运用各种勘查手段来提升人们对于矿山环境地质的了解,最终保障其能够把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周蕾,刘慧林,刘志尧,等.矿山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的产生及其预防措施[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2):39-42.
[2]赵永久.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2):104-108.
[3]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2008(8):1235-1244.
[4]吴昱,叶义成.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5(4):113-114.
[5]何芳,徐友宁,乔冈,等.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Z1):476-485.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发展和进步
近几年来,煤炭在供求关系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煤炭市场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煤炭的价格也大幅上涨,这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煤炭生产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许多企业更加注重生产而忽视了安全,只顾扩大生产规模,对一通三防工作却不予应有的重视。
一、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的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技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对矿井进行及时的通风,应确保通风系统具有可靠、稳定、抗灾能力强等特征,因为这与矿井安全生产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煤炭科学研究在对矿井的通风网络、以及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相关软件进行了开发,确保在主要参数进行检测方面的准确性,以及遥控技术和风门自动控制技术,并有效研究矿井在灾变阶段的主要特征,使得火灾阶段的风流特征得到把握,为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瓦斯防治技术。在煤炭的科学研究中瓦斯防治技术是对灾害进行防治的重点内容。在50年前,我国就已开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防治煤矿瓦斯技术的主要体系,其中包括矿井瓦斯抽放技术、预测技术、瓦斯和煤矿的突出防治技术、煤矿瓦斯爆炸的防治技术以及矿井瓦斯的监控和监测技术等。第一,瓦斯预测技术。预测矿井瓦斯涌出数量的技术作为矿井的瓦斯防治、通风设计、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其主要对煤层中的瓦斯含量进行测定、对煤的孔隙分布、物理特征、煤层瓦斯分布、比表面积、涌出量等预测方法进行研究调查。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运用,并在我国进行一定的集成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预测矿井瓦斯涌出数量的科学预测办法,对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此条件上,我国提出了有关煤层开采技术的统一性预测矿井瓦斯涌出数量标准和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煤层瓦斯参数基本数据库,在含量测定、预测涌出量方面到矿井中瓦斯地质图的编制主动化、微机化、规范化方面,都对预测矿井瓦斯的技术进行了完善。第二,抽放技术。对瓦斯进行抽放在矿井瓦斯的治理中属于关键性的技术,其也是对瓦斯治理最有效的方式。随着煤矿技术的发展,瓦斯抽放技术也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以对新的生产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满足生产的变化,达到瓦斯治理的要求。第三,防突技术。在煤炭的科学研究过程中首先是进行了金属骨架、震动性放炮等和主要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此外还对不同煤层条件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条件采取了不同开采层的保护、钻孔的水力冲刷、大小直径的超前钻孔、水力的冲孑L以及深孔的松动爆破等各种突出防护技术。(3)粉尘防治技术。在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病就是尘肺,对粉尘危害进行解决已成为当前煤炭科学研究的重点,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从各层次、各角度、各方面对粉尘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现在已经形成了工艺先进、方法齐全、多种方法并存、设备配套齐全的综合性防尘体系。(4)仪表和仪器的安全性。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仪器、仪表的安全性是确保生产管理安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在对各种灾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对相关的检测仪表、仪器进行研究开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避免危害的发生。
二、煤矿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从对安全生产基本参数进行测定转变为对灾害防治的主要工艺技术进行研究,从煤矿的检测仪表的安全到专用装备的安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了对我国煤矿条件进行适应的灾害防治装备和灾害防治技术,在全国的煤矿中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煤矿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和矿井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变化,对安全保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煤炭科学研究的相关部门应该和矿井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密切合作。
当前,随着煤炭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煤矿在生产条件方面的变化,对一通三防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多变性、复杂性等特征,所以一通三防的研发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范维唐.煤矿灾害防治的技术及对策研究[R].北京:中国工程院.2006
[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重庆分院.煤矿生产安全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1997(增)
[3]卢鉴章.煤矿安全技术的新进展[J].煤炭学报.2003(增)
[关键词]煤矿安全;光纤光栅;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用
中图分类号:TD791-4;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01-01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然而每年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冒顶、水灾等矿井灾害造成了大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我国已将传统的传感技术应用于煤矿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岩动力的灾害、矿井水灾、火灾以及瓦斯气体等的检测。随着煤炭资源的深部开采,矿井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的传感器由于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和准确度受到严峻挑战。同时,传统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低、易腐蚀等特点,为有效监测带来了巨大压力。
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传感技术进入研究阶段。光纤光栅是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它性能优良是一种反射滤波无源敏感元件,能够通过波长的移动来感应外界微小应力、应变变化而实现对结构在线测量。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不怕恶劣环境、抗电磁干扰、易于传输、测量精确和准分布式测量等优点。同时,光纤传感器也非常适用于煤矿井下单点或多点多参数检测,是煤矿安全监控的理想选择。
1 光纤光栅的传感原理
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量与应变、温度等物理变化量成线性关系。根据这样的特性,可将光纤光栅制作成应变、温度、压力、加速度、位移等多种传感器,并与光纤传感技术相结合,形成基于现代传感技术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光栅光纤的结构原理;当一宽谱光源射入光纤,经过光纤光栅会有波长为满足波长反射条件的光返回,而其余波长的光波仍然照常传播。只要测出光纤波长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外界的应变或温度扰动;而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用同一个光栅传感器,还可以同时测出应变与温度扰动。监测时,光栅传感器的最大优势是它可以实现应力与温度的准分布式测量,也就是将具有不同栅距的光纤光栅间隔地制作在同一根光纤上,宽带光源从一端入射,由于光纤反射光的光谱只占入射光光谱中很小的一部分,调整各光栅的栅距,使它们的具有不同的,且其光纤光谱互不重叠,就可以用同一根光纤复用多个光栅传感器,实现对待测结构定点的分布式的测量。由于该复用系统中每一个光栅传感器的位置与都是确定的,分别对它们的波长移动量进行检测,就可以准确地对各光栅传感器所在处的扰动信息进行监测。综合所有光栅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还可以得到沿光纤轴向的应变场或温度场的分布状态。
2 光纤传感器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顶板冒落、瓦斯爆炸、矿井突水、矿井火灾、煤尘积聚,还有伴随着深部开采而来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合称为矿井六大灾害。其中冒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可以统称为矿井动力灾害。通过光纤传感器对煤岩移、支护体应力、温度、瓦斯浓度等相关物理量变化情况的监测,指导矿井灾害的防治。
2.1 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在外界高应力作用下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其孕育、形成、发生始终与煤岩体应力应变状态及能量积聚释放密切相关。掌握煤岩应力―应变规律,通过实时监测煤岩应力应变状态,可以有效对矿井动力灾害进行预警。近二十年来,锚杆支护被大力推广,已经成为矿山巷道的主要支护形式。锚杆的受力状况反映了矿井巷道整体的力学状态,对矿井动力灾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西安科技大学柴静等人将光纤传感器运用到锚杆应力应变实时测量中,通过和电阻应变片测量值的比较,体现出了光纤传感器灵敏度、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的优势。
2.2 矿井水灾的防治
矿井水害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及煤炭产量的几大障碍之一,随着矿井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突水的危险性越来越大。渗水或涌水现象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当水量超过矿井正常排水能力时,矿井采场巷道可能会被淹,造成矿井水灾。导致采矿设备、设施被淹,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等事故。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矿井水灾事故的主要水源。因此,可将光纤传感器布置在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关键位置,可实现对隔水层中应力场变化、应变场变化、水压力场变化和水温度场变化的监测和动态分析,从而超前预测矿井水害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监测方法的抗干扰性差、怕水、易受电磁影响、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此外,利用光纤光栅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根据光栅传感技术,研制出的光纤光栅位移、应力、渗压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相应的煤岩位移、应变、渗压和温度等信息,监测中如果出现应力、位移突然增大或渗压与温度下降,则说明矿井突水危险性增大。
2.3 火灾以及瓦斯气体的防治
矿井火灾和瓦斯气体爆炸一直以来是矿井的重大灾害,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矿井火灾做好准确的预测预报并且采取相应的的防治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必要的。究其原因,矿井火灾的构成要素有可燃物、氧气和热源,三者以一定的比例相互结合作用从而引发火灾,矿井下的可燃物如煤尘、胶带、坑木、机械设备以及电线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井下氧气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充分的,所以矿井火灾的防治主要是对煤自然、机械摩擦、电线电火花、瓦斯气体爆炸等热源的监测控制。传统的火灾探测技术灵敏度低、传输距离短、精度低且易受干扰,效果不佳,而光纤光栅火灾探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灵敏度高、测量精确从而缩短报警时间,在长距离的矿井巷道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煤仓、溜煤眼、断层附近、采空区和高冒区等火灾高发区安置火灾探测器与温度传感器在,进行实时监测,并给传感器调定一定的报警温度,如果温度升高达到调定温度,传感器即时报警,说明有发生火灾可能,此时采取积极的温度控制措施,降低温度以防火灾发生。此外,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均压防灭火技术中,利用传感系统检测温度变化确定火源位置。均压防灭火技术是应用在自燃防治现场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一种技术,其与一般的防火技术措施相比具有实用性强、经济、简便、易操作等特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均压防灭火技术防火时可以在线监测温度和压力变化,大大提高防火效果。
3 结语
光纤光栅是光纤传感器根据波长的移动来感应外界微小应力、应变变化而实现对结构在线测量,还可以监测温度、渗压的变化。光纤光栅传感器抗电磁干扰好、耐腐蚀强、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易于传输、测量距离长、使用寿命长和读数可靠,可很好解决矿井煤岩动力灾害、水灾、火灾以及瓦斯气体等问题,并能及时预报,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Abstract】Coal mining industry has been the main energy for people's lives, but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it also led to more disaster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al mi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关键词】煤矿开采;灾害;防治
【Keywords】coal mi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D823;TD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33-02
1 引言
由于煤矿开采本身的污染相对较为严重,而且会对周边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因而当前的煤矿领域如果不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或者转型,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矿工业都属于国内的主导工业内容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煤矿不仅能够为国内其他工程建设形成相应的能源基础,还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取暖效益。但是,在现阶段的煤矿开采过程中,整体的经济效益已然呈现出了下滑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当多的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且,许多的煤矿经历了长期的挖掘,其中的煤炭资源越来越少,很多都已经成为枯竭的矿井。但对于这些已然枯竭的矿井,如果不能够加以科学有效的治理,所造成的污染和灾害将会越加严重。在煤矿开采所导致的众多灾害当中,有很多的灾害内容都是直接产生的,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较大的破坏,而对于这部分灾害的治理,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后期治理对策,因而需要在开采的同时进行。
2 煤矿开采所造成的灾害分析
2.1 煤尘灾害
一般而言,煤尘灾害属于煤矿开采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灾害,而当前国内的科技并没有切实的内容能够完全解决这一问题。煤尘对于人们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直接的,能够直接进入人们的呼吸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煤矿内部的空气保持流通状态,一般需要开挖一定的通风管道,同时还必须在矿井当中安装一定的通风设施,使得井下的空气较为流畅,不会出现空气质量较差的状况。但是,煤尘灾害并不能够轻易控制,由于矿井的环境一般都比较复杂,一旦空气质量下降过于严重,就需要对矿井下的工作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避免给井下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身体健康威胁[1]。
2.2 瓦斯暮
除了煤尘灾害以外,瓦斯灾害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煤矿开采灾害。在煤矿井下作业的时候,通常需要对地质的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而瓦斯一般存在于突出面,在开采的过程中,如果不慎挖掘了突出头或者突出面,便很容易出现瓦斯灾害,它的影响十分直接,所产生的灾害更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凸显出来。
2.3 突水灾害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当中,突水灾害属于一种最为基础的灾害类型,当井下作业人员在开采的过程中,挖断了某部分地下管道,将会使得地下水直接的涌入矿井,整个开采过程也会受到阻碍。除了基础的地下水之外,还有一种地质突水的状况,这种突水现象所造成的危害远大于第一种,也被称为奥灰水,它是由于井下作业的进程中,矿井内部的一些小断层出现了塌裂现象,并砸在了较为集中的导水管道上,进而奥灰水通过这些管道进入了矿井。为了防止奥灰水的侵袭,一般矿井都会十分着重底板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消耗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并不能完全阻止奥灰水的突水灾害,因而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2]。
2.4 起火灾害
在煤矿的开采当中,由于经常会与各种各样的气体接触到,如果再加上机电设备发生了一定的漏电事故,很容易出现直接的起火灾害。同时,由于矿井本身处于较深的位置,通风口十分少,煤层又夹杂着各种易燃易爆的物质,因而如果没有用火设施加以安全有效地管理,也会产生一定的灾害。一些时候,由于层间的空气与某些物质产生了化学反应,进而出现了火灾。
3 煤矿开采灾害防治策略
3.1 加强通风,强化空气流通,有效降低煤尘带来的灾害
在时代的发展当中,我国研究出了一种专门用于矿井开采的人工空调设备,它的通风效果相当优越,能够对空气进行一定的净化,进而有效降低煤尘带来的灾害。但是由于过于先进,所消耗的成本也比较大。为此,煤矿企业应当购置一定的人工空调设备,并在当前通风口的基础上,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强化矿井设施的空气流通功能。同时,还可以在加固矿井结构的过程中,多设计一定的通风口,保持矿井内部空气的流畅,并周期性地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如果出现了煤尘污染严重的状况,则应当暂停开采,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和矿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2 坚持全新治理理念,降低瓦斯灾害程度
现如今,我国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的关注,不仅采取相应的政策加以督促煤矿企业做出一定的整改,还提供了一些防突措施,要求在煤矿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优先注重区域内的防突问题,然后对局部的小区域防突进行补充,并坚持不挖掘突出头与突出面的原则。同时,为了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煤矿企业还应当加大对瓦斯预测技术的完善力度,从而对瓦斯形成较高质量的监控,减少可能出现的危害状况。此外,井下矿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操作现象,进而引起瓦斯灾害。为此,煤矿企业还需要将安全治理理念切实落实到旷工身上,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哪些操作容易带来瓦斯灾害,并设置相应的现场监督人员,以保障整体的开采过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3 优化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查勘,减少突水灾害出现的概率
一般而言,对于突水现象的预防,煤矿企业都需要建立一定的监测体系,而现有的监测体系并不完善。为此,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出发,首先针对突水现象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采取最为合适的治理措施,比如强化现有的底板质量,做好基层的维护工作。其次,煤矿企业可以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确保这一技术能够得到全面的优化,并实时应用到煤矿井下的勘察工作当中,一旦发现水文状况不稳定,或者距离较近,则应当加强对这部分地区的改善。如果水量较大,则应当暂停这一区域的开采作业,以确保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害[3]。
3.4 加强防火措施,提高整体的防火水准
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起火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要想实现完全的防治并不容易,因为它具有较高的随机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而在防治上只能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经验着手。煤矿企业可以对职工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分清各种起火现象,并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煤矿企业应当给矿井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确保第一时间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
4 结语
总之,现阶段的我国,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灾害,而当前的技术根本无法对这些灾害实现完全的防治,为了确保煤矿开采整体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当中,煤矿企业必须对煤矿开采的各种灾害,采取最为切实的预防和管理,提高职工的工作意识,进而提高煤矿开采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方树林.中国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洁净煤技术,2012(01):90-94.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质灾害特性;预防措施
中国的煤矿多是通过井工方式开采,而中国的煤层大多经受了地质构造作用,开采时很容易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常见的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害、瓦斯灾害、顶板灾害及地表沉陷灾害[1-3]。在很多情况下,煤矿地质灾害还会引起一些附加灾害,对矿井的破坏力极大。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措施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预防。为了更好地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应该认识到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本文围绕着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一些预防措施。
1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分析
认识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对于预防煤矿地质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地质灾害现场分析可以发现,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主要有破坏力强、发生机理不明确、持续时间不确定及防治困难。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1破坏力强
很多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时,都有着较强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在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大量瓦斯会突然涌入巷道,极大地增加了瓦斯爆炸的风险。若这些瓦斯遇到明火,则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破坏力。一方面瓦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对巷道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瓦斯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随着中国煤矿进入深部开采时代,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进入深部开采以后,若煤矿发生突水事故,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由于开采比较深,短时间内很难打通救援通道。更重要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完矿井内的积水。鉴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深矿井发生水灾后危害极大。通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和矿井突水事故可以发现,煤矿地质灾害发生后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不仅会损毁井下的设施,还会造成井下人员伤亡。
1.2发生机理不明确
煤矿灾害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很多学者虽然尝试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机理进行分析,但是没有得出统一的认识。对于煤与瓦斯突出地质灾害就已有了十几种假说,但是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特定的突出现象。煤矿冲击地压(见图1)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虽然对于煤矿突水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理论来对其进行较好的解释[4]。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a)煤矿地质条件具有不确定性;b)煤矿开采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一定的诱导作用。
1.3持续时间不确定
煤矿地质灾害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有的持续时间长,例如煤矿的地表沉陷和煤矿突水,有的持续时间较短,例如煤矿冲击地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持续时间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其不仅与煤矿的地质条件有关,还与煤矿的生产条件有关。例如冲击矿压发生后,还可能诱发煤矿长时间的矿震,对于这种情况很难定义其持续时间。
1.4防治困难
由于煤矿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现有的灾害防治技术多是基于实践总结得到的,但在应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例如对于冲击矿压的巷道,通常采用加强支护,但加强支护的方式和形式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较典型的是,虽然A矿区已进行了大规模的冲击矿压治理,但仍时有冲击矿压发生,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
2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分析
以上分析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一些特性,需要据此采取措施来预防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在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时应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及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2.1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
很多时候,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存在很大的关系。为此,应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特别是在掘进和开采之前。由于煤矿开采的区域比较大,采用钻探的方法获取的地质资料比较有限,而且精度不高,还需要采用物探的方法进行精细化勘探。在勘探时要重点注意一些地质构造变化区,例如断层、陷落柱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区域等。在勘探完成后,要将地质构造异常区标记在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根据异常区的分布情况,估算这些区域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例如,采掘工作面在过地质构造、集中应力区、煤岩顶破碎区时,必须合理分析顶板岩性,然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如注浆、架棚、注浆锚杆等,提高破碎顶板稳定性,防止顶板受力失稳导致冒顶、垮落事故的发生[5]。
2.2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然而,现在很多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多是根据特定条件下的地质灾害事故分析得到的,并不是对所有的煤矿都具有适用性。为了使灾害防治技术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一些灾害防治技术进行总结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煤矿地质灾害。例如在防治冲击矿压时,有的煤矿采用水力压裂效果比较好,有的煤矿采用岩层注水比较好,而有的只能采用加强支护的方式。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导致采用的防治措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煤矿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否则不仅不会防治地质灾害,还会诱发地质灾害。
2.3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在煤矿开采时,开采方式对地质灾害有着一定的诱发作用。为此,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所谓开采方式就是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回采方式。对于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矿井,一定要避免孤岛工作面开采;对于瓦斯含量高的煤层,一定要降低煤层开采强度,以免诱发煤层瓦斯事故;地表有建筑物或山体时,一定要控制采高,以免诱发严重的开采沉陷事故。开采方式主要影响的是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形式,而岩层运动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前提。
3结语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总的来说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破坏力强、发生机理不明确、持续时间不确定及防治困难的特性。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及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研究可以为认识煤矿地质灾害及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振宏.煤矿地质灾害特性分析及预防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3):178-180.
[2]靳韶毅.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1(1):50-51.
[3]李云飞.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技术措施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0,45(4):126-128.
[4]张皓莎.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J].矿业装备,2020(4):106-107.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99-01
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数量不断上升,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出现的频率也在日益增多,对矿区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以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为代价肆意开采,最终导致煤矿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不仅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代价,还对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1 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滑坡和地层沉降是煤矿矿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一旦发生,不仅影响矿区的生产,而且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1.1自然原因。我国大多数煤矿矿区内植被较差,地层,一旦突降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易形成突发性山洪,冲刷沟谷和河床,从而导致泥、砂、石等固定物质向下游冲去,极易形成破坏力较强的泥流、砂石流等;区域内多丘陵地带,平坦地区极少,地势切割强烈,同时在局部地区存在软弱岩层和断层破碎带,在长时间降雨和冰冻作用下,易引发滑坡、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地震也会诱发崩塌和滑坡灾害。
1.2人类的活动。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产生的废矿、废渣以及弃石等被随意堆放在河滩以及沟谷内,这样极容易在雨季诱导发生自然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坍塌等。同时,在地震发生时还容易造成山石滚落,造成伤人事故。
2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2.1群众居住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根据地质灾害普查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地质灾害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多为山区或者近期有较大的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区域,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雨季或者暴雨来突发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2.2主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矿区内交通公路两侧的边坡是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由于边坡稳定性较差,加上年久失修,如果赶上汛期来临,加大了发生坍塌和滑坡的危险。因此,施工单位要定期对边坡的危害风险进行评估,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2.3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矿区的地质灾害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如地面坍塌、滑坡、裂缝、泥石流等等,因此,为了避免矿区内的人民群众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要积极做好矿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大力宣传灾害来临的自救方法,提高矿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另外,企业也要督促做好相关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对不合乎规定的工程建设和人员行为,要及时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尤其要做好对废矿废渣堆放点的监测工作,防止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2.4河流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矿区内泥石流、山体滑坡的主要诱因就是强降雨,因此要着重做好雨季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大对雨季河流和水力设施的监测排查力度,强化监督、落实责任,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合理有效的避让,使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3 主要危险区及防治措施
3.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煤矿企业及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矿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列入预案的重点地质灾害,要落实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填写防灾避险“明白卡”,确保预防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破坏和防治相统一的原则,在生产成本中纳入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费用,创建煤矿地质灾害专门性的资金。对一系列的煤矿企业实施土地复垦保障金与煤矿环保机制。这样,一是能够全面地实施环境保护策略,二是确保煤矿土地复垦保障和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到位。
3.2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煤矿要成立汛期防灾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开展巡回检查工作,加强监督,严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开山、伐木、削坡、取石、堆放渣石及弃土,抽取地下水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对各灾害点要制定监测、报譬、抢险、疏散路线等措施,同时,要在危险区边界设立警示标志,以示警告。组织相关的专家组与勘查部门实施煤矿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评价以及防治工作。在对煤矿地质灾害特点和地质环境进行了解的前提条件下,兼顾人口布局和社会经济情况,合理地制定行之有效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计划,且纳入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中,并注重贯彻执行。
3.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认真制定防治方案。由于地质灾害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编制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危害程度大的要落实灾害点专项预案,在方案编制中要突出重点危险区、主要灾害点及防灾措施,查明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及引发因素等,建立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制度,及时上报灾害发展情况,接受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3.4完善矿井通风系统,降低瓦斯中毒与爆炸事故。煤矿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对矿井进行机械通风、上行通风与分区通风,定时进行矿井瓦斯浓度检查,一旦矿井内瓦斯浓度超标,则需要立即疏散矿井内作业人员并加大通风力度,直至矿井内瓦斯浓度下降至正常标准后,方可组织作业人员重新下井开采。同时,下井作业人员严禁携带点火工具或易燃物品下井,矿区内电器设备也需要采用矿用安全电火花型设备。另外,在起爆之前,需要检测瓦斯浓度,符合标准后才允许起爆。
3.5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矿区作业人员。一旦出现了煤矿地质灾害事故,矿区负责人需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上级领导部门以及消防部门组织相关救援人员进行处理,同时,迅速疏散事故区域工作人员,避免出现二次塌方或二次爆炸事故。在事故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杜绝该问题的再次出现,保证煤矿开采安全。
4 结束语
为提高煤矿企业在遭受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条例要求,要加强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以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快矿井安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力,代伟.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