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篇1

解决方案

二零一三年三月

目 录

一、 概述 .................................................... - 1 -

(一) 项目背景 ................................................................................................. - 1 -

(二) 某测绘企业 ............................................................................................. - 1 -

二、 建设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 2 -

(一) 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 - 2 -

(二) 管线管理现状 ......................................................................................... - 3 -

(三)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 4 -

(四)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 - 6 -

三、 某某管网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 - 8 -

(一) 系统建设目标 ......................................................................................... - 8 -

(二) 系统建设任务 ......................................................................................... - 8 -

(三) 系统建设原则 ......................................................................................... - 9 -

(四) 系统设计依据 ....................................................................................... - 11 -

四、 管网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 ................................. - 12 -

(一) 数据库的组织 ....................................................................................... - 12 -

(二) 数据的组成 ........................................................................................... - 13 -

五、 系统功能设计 ........................................... - 17 -

(一) 概述 ....................................................................................................... - 17 -

(二) 信息查询功能 ....................................................................................... - 18 -

(三) 统计功能 ............................................................................................... - 19 -

(四) 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 ........................................................................... - 20 -

(五) 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 - 21 -

(六) 输出打印 ............................................................................................... - 26 -

(七) 系统管理 ............................................................................................... - 27 -

六、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 - 28 -

(一)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设计 ....................................................................... - 28 -

(二)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设计 ....................................................................... - 30 -

(三) 系统安全环境设计 ............................................................................... - 30 -

七、 系统特色 ............................................... - 34 -

(一) 管网建模自动化 ................................................................................... - 34 -

(二) 三维管网模型上的拓扑分析 ............................................................... - 34 -

(三) 方便实用性强 ....................................................................................... - 34 -

(四) 可维护、可扩展的开放性结构 ........................................................... - 35 -

八、 项目实施与管理 ......................................... - 35 -

(一) 组织与管理 ........................................................................................... - 35 -

(二) 项目质量管理 ....................................................................................... - 36 -

(三) 软件测试 ............................................................................................... - 37 - 九、

结语 ................................................... - 37 -

一、 概述

(一) 项目背景

“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三化融合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城市数字化、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融入全球化进而提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管网的种类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线规划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如何建立一个信息数字化,管理科学化的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和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任务。

随着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信息发展在互联网和网络化应用服务等管理理念的迅速发展,设计和建设一个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某某规划建设局正是在全国及某省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行业典型示范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三维虚拟技术、云服务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根据某某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和城市管线管理业务需要,提出开发建设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的项目。

(二) 某测绘企业

1. 单位简介

某测绘企业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甲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资质、甲级工程勘察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

2. 技术优势

近年来,某测绘企业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生产各种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测绘产品质量达到各级质检部门的质量监督检验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合格率100%的预期经营目标,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业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集团除地理信息产业的硬件制造,还开展全部产业链产品生产和研发,能够提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服务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能够根据政府和企业及个人客户对地理信息数据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规模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地理信息数据产品、服务和应用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应急响应、地质调查、城市规划、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环境监测与灾害管理、道路交通、电信、电力、海洋、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领域。

3. 人才优势

某测绘企业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集团深入全国各大知名院校,招聘、签约测绘及地理信息等相关行业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于技术领域前沿,适时更新集团内部的人才架构,每年都组织不同批次各级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新技术的培训和研讨,到同行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参观学习,有力促进了集团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完善的人才招聘和技术培训,完善了企业集团的人才架构和技术体系,奠定了某测绘企业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 建设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 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从国内外的发展来看,在计算机构建管网信息系统时,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 纯信息管理系统(MIS)

第一种是走管理信息系统的路子,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MIS ),对综合管网资料整理录入,放在数据库系统中,具有常规的属性数据管理功能,如录入、修

改、查询等。这种方式可有效管理综合管网属性数据和资料,便于查询分类,但不具备管理图形能力,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

2. MIS 与图形相结合

第二种是MIS 与图形相结合,但仍使用MIS 来存放和处理属性数据,图形则另外通过图形系统(如AutoCAD )来录入,以文件形式单独存储。这种方案只是把MIS 的思路简单扩展到图形数据上,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离,彼此不相关联,图形本身所蕴涵的丰富信息不能被系统自动识别、提取和利用。

3. 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综合管网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形、环境信息从根本上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定位、数据量巨大、信息载体多的特点,由于传统的MIS 的数据主要针对简单对象,因此其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很难有效管理和分析复杂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管理和研究空间位置和属性数据的信息系统。它对空间数据或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满足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要求,并借助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动态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服务。GIS 技术将地理信息相关的空间位置、属性特征进行统一管理,按一种全新的方式组织和使用地理信息。由于GIS 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真正实现综合管网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关系的一体化管理,已成为构建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必由之路。

(二) 管线管理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一直比较薄弱,不少城市存在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不明,管线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资料分散保管,城市建设施工缺少系统的管线档案资料可供查询利用,造成城市建设管线事故不断发生。管线事故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建设部为此作了大量的技术和法规建设工作,2003年修定颁布了新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004年以建办档[2004]39文下发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

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年以建办档[2004]4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通知》,2005年以部令136号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在建设部的积极领导和指导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和信息化工作正在全国迅速展开。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开展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城市(区)数量总计为127个,平均每年约21个。到2006年为止,全国约有30%的城市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GDP 排名前30位的城市,有25个已经建立信息系统,占总数的83%。

根据专业机构的调研数据,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城市级管网和区域性管网普遍存在着线路老化、满负荷使用、管理混乱、应急处理能力差等问题,突然表现如下:

1) 各种管线(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有线电视等)的图

纸和档案越来越多,查询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2) 种种原因,造成管线的竣工图纸不完整或不准确;

3) 图档的更新和归档不能作到迅速及时,遗漏、破损、老化、信息重复等

问题较多;

4) 库存管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且不方便;

5) 城市多种地下管线设施资料的综合利用困难,易造成某种管线施工时,

损坏其它管线,在紧急灾害事件发生时,无法同时提供多种、多幅管线

资料,造成调度、指挥、决策迟缓;

6) 大部分管线的适时信息(如压力、流量、温度等)不能集中显示,未实

现管线与设备的远程控制,发生事故时反应缓慢。

(三)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网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其种类也越来越繁多。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排污管道、电缆线等在城市的整个地下纵横交错,通向四面八方。

从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层角度出发,决策者需要在宏观上对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情况等综合指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地下管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人员来讲,实现地下管网资料管理的全面化和自动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1. 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管线数字化

在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化城市已成为时展的必然。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数据融合,提高信息综合应用潜力,是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可以说,城市数字化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城市数字化离不开城市管、线、网数字化,城市管线数字化是城市数字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依靠传统方式“人工活地图”管理城市管、线、网等基础设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工活地图”已经远不能适应建设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GIS 技术在市政管线中的综合应用,是将反映城市管线现状、规划、变迁的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特性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输入、存贮、查询、统计、分析、输出的一门综合性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GIS 技术高度发展和城市科学研究对信息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产生的。

3. 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辅助决策

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部分污水经由城市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影响了城市的水环境。挖掘排水管线的污染源和排出口关联信息,配合外业污染源调查工作,可为城市河道和湖泊的污染源评价和截污纳管工作提供决策数据依据,为改善城市的水体环境做出贡献。

4. 为城市应急事件提供辅助决策

可以建立瞬时雨量——道路(低洼地)——排水管道排水能力的关系模型,分析全市已有排水管道的缺陷,为管道改造提供依据;分析易积水区域;与天气预报结合,根据预报的瞬时雨量对可能的积水区域进行预警。同样,可建立燃气管道爆炸——扩散模型,在出现紧急事故时,可以根据模型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故的影响范围、影响人数等,为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5. 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建设燃气地下管线的安全诊断、评估系统,依据评价模型,根据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各个因素值,评价各段管道的安全等级,包括管道的安全评价、阀门的安全评价、楼栋管的安全评价以及区域评价。评价结果可视化分析。

6. 与业务系统融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实现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和保密工作,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由于数据源一致,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也降低了建库的成本。

(四)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1. 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过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为消除管线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做了有益尝试,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提供了保障的作用。可以减少管线事故发生,降低管道漏损率,避免重复建设等;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改善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分散,管线信息不完整,数据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规范、统一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从而可以做到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2.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管线信息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城市地

下管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提供准确数据,有利支持决策分析

通过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细、准确的地下管网信息,有助于优化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等。

4. 为搭建地下管线安全预警决策的平台提供基本条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为及时依据准确的管线相关信息,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满足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等提供了条件,对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5. 信息化管理,使应用更快捷方便

1) 缩小了管线信息的存储空间

一个城镇管线纸介质图纸可多达数十吨。存放数间房屋,而用信息系统仅用若干磁盘或光盘就可存放全部信息,体积仅及一个小纸盒。

2) 大大提高了查询检索速度

利用信息系统查询某一区域,某一地点或某种特征的管线信息仅需几秒钟,这是利用人工查找难以比拟的。

3) 提高了管线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既可以查阅局部地区管线的各种细节,又可浏览区域管线的宏观分布;既可研究单种管线情况,又可了解各种管线的整体分布关系;既可用以指导工程施工,又可用来作新区规划或管线设计,使管理工作得心应手。

4)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管线信息便于传输,适于一次建设,多家共享。使用网络工具来优化资料调配,作各种应急处理,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 某某管网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一)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基础地里数据库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数据资源,也是城市其它管理部门、行业及公众地理信息应用的基础资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和有效运转,是其它专业应用系统能否坚实、可靠建立与运行的基础保障。地下管线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是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总体目标:应用地理信息、三维虚拟、一体化管线探测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服务;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形成政府,行业部门等地理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为城市规划、国土、城建、交通、水利、公安、环保等各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为城市发展战略决策分析、制定规划、应急响应及实施一切重大战略举措提供所必需的基础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撑;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城市综合管线与专业管线信息的分布式共享交换和一体化组织;建立综合管线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线的规划、施工及运行管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的管线信息服务,规避管线事故频繁风险,降低各类事故的经济损失,为城市建设、预警防灾、应急抢险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

系统建设任务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促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与利用,为城市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建设综合内容可归纳为“一库、一平台、一应用、一环境”,即一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套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一项城市综合地下管网应用系统、一套运行支撑环境。

其主要任务包括:

1、建立城市多尺度、多类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体系,丰富城市建设部门、尤其是掌握地理信息资源的部门之间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建成包括大地测量控制、地形、地貌、地名、交通、水系、境界、地名地址、城市三维模型等基本地理要素信息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利用现有的某某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程可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现势性、精度高的300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300平方公里的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数据,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2、开发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多类型、海量的地理数据管理与分析,建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长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更新机制,不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

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由规划建设局牵头,整合已有的综合管线和专业管线信息,建成统一的、权威的、标准的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和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推动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共平台的广泛应用,确立和强化数字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权威性和唯一性,避免重复投入,杜绝随意建设,确保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在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

4、建立支撑数据库与系统建设和运行所需的服务器、工作站、GIS 平台、数据库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环境及支持环境。 (三)

系统建设原则

1.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系统整体结构、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平台、开发平台、应用功能等方面总体先进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实用成熟的技术,促进项目的建设成功。 2. 安全性与易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实际运行和操作的简单化、标准化。

3. 前瞻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设计时在设备容量、计算机性能、软件平台指标等方面应有适当的超前量,以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同时要把握好系统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注重经济实用。

4. 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应用服务,系统的应用服务也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在落实基础性的工作的同时,应用要及时跟上。 5. 通用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应该尽量采用目前通行的、成熟的和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有利于技术交流,避免走不必要的技术弯路,也有利于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在具体应用上,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上应该结合本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某某城市信息办的具体情况、具有特色。 6. 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与规范,如空间数据分层与管线缓冲区、数据质量与元数据标准等。在没有标准与规范的情况下,要参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制订相应的标准与规范。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 7. 全局性与可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把握全局性的基础上,要实现城市地下管网资源(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的应用,使系统能在管理与决策中真正地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与决策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当出现机构调整、变动、业务内容与流程变更等情况时,能方便地进行系统流程和功能的调整,以适应各种具体需求的变化;系统还要能够方便地进行管理与维护,软、硬件的

升级不影响正常运作,系统功能、结构以及数据库可方便地扩展。 8. 高性能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时,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软硬件平台、技术服务和维护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系统较高的性能,如在网络环境下对空间图形的多用户并发操作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综合考虑确保系统应用中最低的故障率,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

一方面,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容错功能,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健壮性,在发生意外的软、硬件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处理并给出错误报告,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9.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系统要有使用权限控制,对数据要有加密措施。要注重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级政府颁布的安全和保密规定,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要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散和遭受破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规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采用上机口令等,限制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在数据输出时采取查询日志方式记录输出日期、时间、数据内容、图件张数。建立“磁盘镜象”等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实行“运行日志制度”等。 (四)

系统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主要依据规范与标准:

1) CJJ61—2004《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2) 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示》 3) GB/T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4) 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5) GB/T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6) GB/T15967—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测量数字化测图规

范》

7) 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级质量评定》 8) GB/T17278—1998《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9) GB/T2312《信息交换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10) GB/T26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11) 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相关

国际标准 ISO/IEC 9126:1991

12) GB/T 15697-1995 信息处理按记录组处理顺序文卷的程序流程,相关国

际标准 ISO 6593:1985

13) GB/T 15538-1995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14) GB/T 15535-1995 信息处理单命中判定表规范,相关国际标准 ISO

5806:1984

15) GB/T 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四、 管网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

作为一个区县级别的空间数据库,某某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或应用群体,系统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各类数据的快速检索查询、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以及数据的安全等等多个方面,所以必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类来满足上述需求。 (一)

数据库的组织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格式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对于这两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分别组织:

1.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的逻辑组织

2.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的逻辑组织

(二)

数据的组成

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组成包括地下管线数据和基础地形图两个部分。

1. 地下管线图组成

(1)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管线空间数据模型

1)

管点的定义:

✓ 一般探测点(位置点)

✓ 特征点(依管线种类不同而异,如给水有:弯头、三通、四通

等)

✓ 附属物点(依管线种类不同而异,如给水窨井、消防检、阀门

等) ✓ 时间点

2) 一条管线的定义:

按管线连接关系以下列管线点为管线的起点和终点:

✓ 特征点(三通、四通、人孔)

✓ 附属物(阀门、消防栓、窨井、接线箱、污水篦、手孔、上杆) ✓ 变径点 ✓ 变材点 ✓ 埋设年代变化点 ✓ 权属单位变化点 ✓ 报建案号变化点 ✓ 时间点

(2)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管线属性数据模型 1) 管点属性表 字段 1 2 3 4 5 6 7

字段名 Exp_No Map_No S_Code X Y Surf_H Feature

类 型 Text(8) Text(4) Number(2) Number(10,2) Number(10,2) Number(6,2) Text(8)

中 文 意 义 物 探 点 号 图 上 点 号 点符号代码 X 坐 标 Y 坐 标 地 面 高 程 特 征

备注 测区内唯一识别码 1:500图幅内唯一识

别码

8 Subsid Text(8) 附 属 物

当Exp_No为偏心井

9 OFFSET TEXT(10) 偏心井位 时,填入偏心井盖中

心点号

位移后的图上

10

MAPNO_

X

Number(10,2)

点号的位置X

坐标 位移后的图上

11

MAPNO_

Y

Number(10,2)

点号的位置Y

坐标

按测量坐标系 按测量坐标系

2) 管线属性表 字段 1 2 3

字段名 S_Point E_Point S_Deep

类 型 Text(10) Text(10) Number(7,2)

中 文 意 义 起点物探点号 连接方向 起点埋深

备注 终点物探点号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

埋深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

埋深

直埋 1-矩形管沟2-6

D_Type

Number(1)

埋设类型

园形管沟 3-拱形管沟 4-人防 5-管块 6-套管 7-其它

7 8 9 10

D_S Mdate B_Code Line_Styl

e

Text(15) Long Date Text(10) Number(1)

管径 建 设 年 代 权属单位代码 线 型

直径或宽X 高

0-非空管 1-空管 2-井内连线

4 5

E_Deep Material

Number(7,2) Text(8)

终点埋深 材 质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ab_Coun

t V oltage Pressure Hole_Num Hole_Use

d D_DIA Road FlowDirec

t MEMO Link_code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Number (3) Number (1)

电缆条数 电压值 压力值 孔 数 占用孔数 套管尺寸 路名代码 排水流向

高压 中压 低压 列孔数X 行孔数

¢100/铁塑/灰

0—起点到终点、1—

终点到起点 工业、热力、给水等流体类型或内容 与管沟表同

19 20

TEXT(20) TEXT(21)

备注 管沟连接码

2. 管线数据分类

根据技术规程管线的数据可分成9大类:

管 类 给水 排水 燃气 电力 电信 电视 广播 热力 工业管道

管点 JSpoint PSpoint RQpoint DLpoint DXpoint TVpoint GBpoint RLpoint GYpoint

管线 JSline PSline RQline DLline DXline TVline GBline RLline GYline

管线注记 JStext PStext RQtext DLtext DXtext TVtext GBtext RLtext GYtext

每个大类下面分成几个小类,下面以排水管线为例来说明:

管 类

管点

管线

管线注记

雨污合流 雨水 污水

3. 基础地形图

HSpoint YSpoint WSpoint

HSline YSline WSline

HStext YStext WStext

基础地形数据含有政区、居民地、交通与管网、水系及水利工程设施、地貌、地名、测量控制点等内容。它既包括以矢量结构描述的带有拓扑关系的空间信息又包括以关系结构描述的属性信息。用数字地形信息可进行长度、面积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如:最佳路径分析、缓冲区建立、图形叠加分析等。数字地形数据库全面反映数据库覆盖范围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它用于建设规划、资源管理、投资环境分析、商业布局等各方面,可作为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报警等各专业信息系统建立的空间定位基础。

本系统根据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本身的特点,对基础地形图进行以下分类,

五、

系统功能设计 (一)

概述

某某三维管网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查询功能、统计功能、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空间数据分析功能、输出打印功能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二) 信息查询功能

信息查询功能主要根据用户提供的条件和信息,系统能快速准确的查询到相的管线数据,并对查询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有:点选取查询、矩形选取查询、多边形选取查询、缓冲区查询、属性条件组合查询,空间条件查询等查询功能,在特殊的图库管理查询中,还包括有按图号查询、按道路名查询、按测区查询、按地名查询、按索引查询、按坐标查询显示管线图等,并可对查询结果突出显示。

系统还具有多样的查询定位手段,通过鼠标地图查询(点击查询、各种范围查询等),组合条件查询及统计分析,多种快捷定位(语义定位、工作区定位、鹰眼定位、坐标定位、对象定位等)等,可以实现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查询。

1. 实现图数及数图查询

即可在图形目标上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新图表示,同时检索出相应属性库;也可以根据属性进行任意复杂程度的逻辑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图形方式表示。具体可分为:管线线状信息查询;检修管网、阀门等特殊结点查询;管线断面信息查询;参考点位图查询;指定点重新生成点位图;图元量算(指定区域内点数、指定管线长度、指定点间距等)

2. 管道资料查询

可按口径、压力级别、影响范围、故障类别、调压器类型、维修日期、管龄和材质等进行查询;

3. 阀门资料查询

可按阀门编号、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4. 调压器资料查询

可按调压器编号、类型、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5. 历史资料查询

可查询改建前的管道、阀门、调压器等资料;

6. 规划资料信息查询

如规划新的煤气管网等。

7. 量测、信息显示和动态标注

系统支持任意两点间的管线长度计算或任意区域面积的计算,通过鼠标的移动就可轻松实现,同时还显示管线的主要信息。可随意选择颜色进行自由注释、标注任意点坐标、管点属性及两点的距离等。

(三) 统计功能

统计功能对当前已入库的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功能,主要包括管线长度统计、管线点类型统计、综合统计、区域统计、分类统计、条件统计等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统计条件对满足条件的管线点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打印输出统计结果的图表。

1. 按修建年代统计(阀门、管线、节点) 输出报表

阀门、管线、节点图层中包含有修建年代字段,用户指定某个建设年代范围,在此范围内的管点个数,和管线长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按照管类进行区分显示,如自来水管类、燃气管类。同时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以直观图形式输出显示。

2. 按管线阀门统计输出报表

按照管线类别对阀门数量和类型进行个数统计,统计结果按照管类进行区分显示,如自来水管类、燃气管类。同时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以直观图形式输出显示。

3. 按报废日期统计(阀门、管线、节点) 输出报表

首先用户设置管线或者阀门等设备的使用年限,根据公式:使用年限 + 建设年代 = 报废日期。其次用户指定报废日期,超过此日期的管点、管线进行统计,并将超期的设备在地图中进行高亮显示,统计结果包括管点个数和管线长度,最后将统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4. 统计阀门、管线、节点维修记录、时间、次数输出报表

用户对某个设备进行更新,系统自动记录设备的维修历史,包括维修时间、次数等信息,并进行统计操作,最后能将统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四) 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

1. 三维显示

三维图显示功能用户通过划定三维管线显示区域,选择当前范围内可视管线数据,系统将自动该范围内的管线三维模型展现出来,使地表呈现塌陷或透明的模式(如上图所示),使隐藏在的三维管线显露出来。用户可以从不同视角来浏览管线,能进行放大缩小和旋转等功能,并可以查询管线的属性数据信息,而且能在三维图上进行简单分析,可以对管线进行垂直径距分析提供直观的判断工具。

2. 三维空间量算

提供了多种空间量算功能,在三维场景中精确测量空间点之间的距离、三维空间高度、地表面积、任意多个空间点围成区域的面积等。

(五) 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管线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主要是对已入库的管线数据根据当前的业界标准对管线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管线事故的影响区域分析、管线交叉路口分析、管线的连通性分析、以及管线的水平径距分析、垂直径距计算等分析功能。具备地上、地面、地下、三维纵模断面自动生成功能,如下图所示。

1. 爆管分析

鼠标点击爆管管线位置,显示受影响的管段区域,给出关阀方案,显示所有应关闭的阀门,输出关阀报表,关阀图和因关阀影响停水的重要用户信息。通过管爆分析功能,可以快速找出距管道爆裂处阀门,以便及时关闭,降低事故引起的损失。

2. 缓冲分析

在一个中心点, 搜索任意范围内所需要的目标。例如以一个大楼为中心, 搜索500米范围内可用的消防栓。

3. 预警分析

假定一些数据进行模拟演示, 判断管线是否会发生故障,例如:以雨水管线为例, 假定降水量的大小进行模拟, 可以判断出雨水管线是否会发生堵塞。

4. 连通性分析

对管网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仿真分析,显示当前管网的连接情况和供水状态,可以制定管网中任意两节点,能计算出两节点是不能连通,并可给出最短路径。可模拟开、关阀门。

5. 剖面分析功能

管线数据的剖面分析功能主要分为横断面分析和纵断面分析功能。用户绘制剖面线获得剖面线与当前管线的交叉点。系统对交叉点处横断面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横断面图和断面分析的成果表数据,可以打印、输出;纵断面分析是对管线数据的纵截面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纵断面图和断面分析的成果表数据,并可以打印、输出。

(1) 三维剖面显示

(2) 横断面分析

根据断面下的情况,生成截面管径、地面高程、管顶高程、埋深等信息,显示横断面图时,使地面线(道路断面)更符合现实,能清晰显示侧右线、绿化带、隔离带等。生成或打印断面时,可以分别定义横、纵向的比例,并在图上标注比例,横断面图的生成增加类似于CAD 中的标注功能,即直接指定图上空的区域后将断面图生成在图上。

(3) 纵剖面分析

指定分析管线,以几何图表的形式显示出分析管线的纵剖面区域,并列表显示纵剖面区域管线的相关属性,按照国家标准设定显示内容。

6. 地面开挖模拟

针对地下管网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地面开挖问题,三维管网系统提供了任意区域的地面开挖模拟,设置开挖深度和边界范围,三维地形自动塌陷,暴露出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决策支持。

(六) 输出打印

系统提供向其他平台的输出转换功能。如转出为AutoCAD 的dxf 格式,MapInfo 的MIF 格式等,并且可以输出以下图片和报表资料: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综合管网图及专业管线图、各种专题图、各种成果表、放大图等,并可以按照任意区域输出图形。

1. 打印输出

对于指定区域内任何管理者的感兴趣信息,系统都能够以“所见即所得”方式将其打印输出。

2. 文本输出

主要是统计报表,即属性数据的输出和建立在空间统计和分析基础上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输出。

3. 报表生成

包括:管线统计表、阀门统计表、管网附属设施统计表、阀门跟踪记录卡、阀门维护工作单、维修工作单、管线设施信息表等

(七) 系统管理

1. 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灵活的用户管理机制,可创建、编辑、删除系统组和用户,并可定义用户权限。应用系统按功能分类,可定制各系统的使用用户。

日志管理(用户登录、修改某些重要数据的记录)提供可靠的多级管理安全机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自动备份。

2. 安全管理

用户登录和用户合法性检查: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在用户信息库中查找有无此用户及用户密码是否正确。

用户权限检测 :在系统中有一个用户功能权限检测模块, 用户每进入一个界面前, 系统会自动调用该功能模块, 据用户权限数据库的内容对每个功能控件的状态进行设置(使能或不能) 。

3. 用户权限管理

✓ 增加用户

✓ 删除用户

✓ 设置用户权限

✓ 修改用户权限

用户管理器

六、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一)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设计

1. 操作系统选择

从安全可靠性能、使用维护方便程度、可集成扩展性以及应用开发支持等方面考虑,服务器及客户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系列产品,其特点如下:

(1) 丰富的Web 解决方案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在从文件打印到高级行业应用程序服务的全部服务中都集成了Internet 技术。因为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 )完全集成在操作系统中,所以Windows 2000 Server可以让企业用户更有效地使用Web 共享信息、创建Web 商业应用程序,并将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的功能带入到Web 世界中。

(2) Internet/Intranet配置可伸缩性

在Windows Advanced Server中利用最新的8路SMP 服务器按比例扩大,获取更高处理能力。在Windows Advanced Server中使用英特尔公司的PAE (物理地址扩展)技术实现了8GB 随机存储器支持,通过使用更大的内存容量,可以改善系统性能并处理最苛刻的应用程序。IIS 通过限制Web 应用程序或站点可以使

用的CPU 时间量,可以确保其他网站或非Web 应用程序有更多可用的处理器时间,因而有更好的性能。通过对1GB 网络的支持,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在高性能网络上提供了高性能处理。更大的吞吐率无需增加网络带宽即可提升性能。

(3) 对最新安全标准的支持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和IIS 使用最新标准建立安全的内联网、外联网和Internet 站点,这些标准包括:56位和128位SSL/TLS、IPSec 、Server Gated Cryptography (服务器门控加密技术)、摘要验证、Kerberos v5验证和Fortezza 。

(4) 高可靠性

1)内核方式写保护:有助于防止错误代码干扰系统运行。

2)Windows 文件保护:防止新安装的软件替换重要的系统文件。

3)驱动程序证书:识别出那些已经通过Windows 硬件质量实验室测试的设备驱动程序,如果用户企图安装无证书驱动程序,系统将给出警告。

4)IIS 应用程序保护:应用程序保护将Web 应用程序和Web 服务器的运行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防止某应用程序导致整个Web 服务器的崩溃。

(5) 更高的服务器和网络可用性

1)群集服务:双节点群集服务提供了对关键应用的硬件或软件故障的容错性,这些关键应用包括数据库、知识管理、ERP 及文件打印服务。

2)网络负载平衡(NLB ):在Web 或终端服务服务器组中,一旦某服务器出现硬件或软件故障,NLB 技术将在10秒内自动在剩余的服务器中重新分配工作负载。

3)分布式文件系统(DFS ):在一个网络上创建多个文件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共享的单个分级视图。DFS 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定位文件,并通过在分布式服务器上保持多个文件副本的方法提高可用性。

2. 数据库平台

目前市场上关系型数据产品主要有:Oracle 公司的Oracle 11g、Microsoft 公司的SQL Server2000、IBM 公司的DB2等。该系统运行涉及大量数据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对空间数据存储的支持能力等,同时又要求方便管理,所以拟采用Oracle 企业版或SQL Server2003作为数据库平台。

3. 系统开发平台

系统采用基于微软的.NET 框架,利用C#与ASP .NET 进行开发。

(二)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设计

硬件环境设计主要针对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而言。

硬件设备应具备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可扩展性,采用先进的监控、冗余、容错等技术。

存储、备份设备。增强数据存储及备份能力,根据数据存储数量及其增长情况,适当增加盘阵、磁带机、光盘刻录机等。

配备加密机和防火墙等设备,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配置网络存储环境,实现集中的存储管理。

进一步,应配置远程的备份网络存储环境和应用环境,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异地容灾。

(三) 系统安全环境设计

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是孤立某一方面的安全问题,而是一个安全体系,一般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层次。

1. 物理安全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

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环境安全

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参见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2)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保证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主要服务器、网络设备、UPS 设备、主要线路冗余备份。

(3) 媒体安全

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储、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

2. 操作系统安全

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Windows 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 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 后门" 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面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配置,则其是漏洞百出,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

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防范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尽量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关闭一些起不常用却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保存有用户信息及其口令的关键文件使用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加强口令字的使用,并及时给系统打补丁、系统内部的相互调用不对外公开。填补安全漏洞,关闭一些不常用的服务,禁止开放一些不常用而又比较敏感的端口等,那么入侵者要成功进行内部网是不容易,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及相当长时间。通过配备操作系统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性扫描,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网络设备重新配置或升级。

3. 应用系统安全

在应用系统安全上,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强系统安全:加强登录身份认证,确保用户使用的合法性;并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对重要信息的修改/变更要充分利用应用系统本身的日志功能,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做记录,为事后审查提供依据。

4. 防火墙方案

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实现内外网络或内部网络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并且防火墙可以实现单向或双向控制,对一些高层协议实现较细粒的访问控制。

5. 通信保密方案

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主要是为了保护在网上传送的涉及秘密的信息,经过配备加密设备,使得在网上传送的数据是密文形式,而不是明文。鉴于网络分布较广,网点较多,而且可能采用DDN 、FR 等多种通讯线路。建议采用网络层加密设备(VPN ),VPN 是网络加密机,是实现端至端的加密,即一个网点只需配备一台VPN 加密机。根据具体策略,来保护内部敏感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及完整性。

6. 入侵检测方案

利用防火墙并经过严格配置,可以阻止各种不安全访问通过防火墙,从而降低安全风险。但是,网络安全不可能完全依靠防火墙单一产品来实现,网络安全是个整体的,必须配相应的安全产品,作为防火墙的必要补充。入侵检测系统就是最好的安全产品,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已有的、最新的攻击手段的信息代码对进出网段的所有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按制定的策略实行响应(阻断、报警、发送E-mail )。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入侵检测系统一般

包括控制台和探测器(网络引擎)。控制台用作制定及管理所有探测器(网络引擎)。探测器(网络引擎)用作监听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根据控制台的指令执行相应行为。由于探测器采取的是监听不是过滤数据包,因此,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不会对网络系统性能造成多大影响。

7. 漏洞扫描系统

网络扫描系统可以对网络中所有部件(Web 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攻击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系统扫描系统可以对网络系统中的所有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性扫描,检测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并产生报表,以供分析;还会针对具体安全漏洞提出补救措施。

实施漏洞扫描方案可以采取购买漏洞扫描软件并经常更新漏洞知识库,定期对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

8. 防病毒方案

关于整个网络的防病毒解决方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有全球病毒检测网;随时提供病毒资料及杀毒补丁下载;自动分发功能,易于快速更新;实时监控,具有免疫功能等。建议采用高级防病毒套件,这些防病毒套件为用户的网络提供全面、完善的防病毒解决方案,采用服务器/客户端体系架构, 对用户的网络实施从服务器到工作站客户端的全方位的防病毒保护。可以防止各种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传播速度快且破坏性很大的蠕虫病毒等进入内部网,阻止不怀好意的Java 、ActiveX 小程序等攻击内部网络系统。

9. 数据存储方案

磁带存贮系统是所有存贮介质中单位存贮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存贮介质;磁盘阵列由多个磁盘驱动器组成,由主机(利用阵列卡) 或自带控制器进行控制,提供大容量的存贮能力和较高的数据访问速率,是实现企

业存贮的主力设备;光盘库具有容量大、换盘速度快、支持跨盘检索、支持网络无缝数据刻录等。利用这些存贮介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存贮能力和安全性。

网络存贮技术也是提高数据存贮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且目前在各种企业级存贮方案中被广泛采用。NAS(网络直边存贮) 是基于局域网LAN 的存贮,它占据LAN 上的一个结点,通过局域网代替总线数据传输;SAN(存域网) 是一种独立于服务器所在的LAN 之外的处成体系的具有无限存贮能力的高速存储网络,采用高速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FC(光通道) 加iSCSI 作为存贮访问协议,将服务器和存贮设备连接成单独的网络子系统,实现共享存贮的目标。

10.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将是网络安全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省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如安全操作流程、安全事故的奖罚制度以及对任命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查等。构建安全管理平台,组成安全管理子网,安装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软件,如病毒软件管理系统、网络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统管理软件。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的安全管理,将会降彽很多因为无意的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

七、 系统特色

(一) 管网建模自动化

管线的竣工资料或者探测的结果大多是二维矢量线数据,系统根据二维数据的平面坐标、埋深、管径等数据批量生成三维管线模型,关联属性数据库,并且提取管线之间拓扑关系,自动生成弯头。

(二) 三维管网模型上的拓扑分析

完全摆脱对二维管网数据的依赖,直接在三维管网模型上进行拓扑分析,彻底解决三维数据模型无法进行拓扑分析的技术难题。为关阀分析、连通性分析、事故影响范围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撑.

(三) 方便实用性强

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管网管理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本系统设计的基本

出发点。做到易于使用、便于系统管理、数据更新简便和系统升级容易,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从切实的必需的功能出发,不追求大而全的当前功能,而是实现切实的必要的功能,使每个实现的功能能用、好用、用户喜欢用,减少用户学习的时间。同时也为将来的扩展留下足够的接口,逐步完善,持续发展。

(四) 可维护、可扩展的开放性结构

真正实现集管线规划与管理为一体,可对各类管线进行快速方便的查询、定位与统计,制出标准的管线剖面图;具有故障定位、关阀方案、最佳路径、最短路径等管网分析功能;可实现管网的自动标注、自动捕点,自动提示安全间距,并能显示及打印精美标准的管线图与三维管线图。极大的简便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同时能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八、 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 组织与管理

为了顺利地进行项目的开发,我公司将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开发,由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协调和配合,拟定详细周密的开发计划、合理地调配人力、全权负责项目的开展。

根据软件工程的要求和实施管理项目的经验,确定本项目按照如下图所示的项目管理机构编制组建。

项目管理机构图

(1) 项目总负责

由信息中心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总经理组成,进行项目的宏观管理、协调等工作。

(2) 技术委员会

由经验丰富的从专家组成。能够指导项目的执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 项目经理

负责项目管理,协调,审核项目开发进展情况;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决策,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负责项目质量管理,按制订的标准及控制手段执行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和变更管理及数据标准化工作。

(4) 研发经理

负责组织整个项目的开发、技术设计及方案、文档的编制及审核,协助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的技术及管理,系统指导开展有关技术开发的工作。

(5) 系统研发

负责系统的各模块程序设计及集成方案设计、接口方案设计等工作。

(6) 软件测试

负责软件的测试工作,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为保证系统的顺利进行,以上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中,未经甲方的建议或许可,项目经理不变更。

(二) 项目质量管理

1. 软件开发质量标准的确定

质量的测定是相对标准而言的。软件成果质量标准可以分为系统功能标准与系统运行标准两部分。

(1)软件功能标准由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因此,用户需求模型的质量水平

是功能开发质量的基础。为了确保需求建模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 制定用户需求调研大纲;

✓ 制定并严格遵守调研规范,其中包括调研提纲通知预约、访谈记录与

用户确认、业务需求分析报告确认等;

✓ 收集并仔细研究各项与管线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

✓ 以需求分析报告为基础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 系统总体设计由项目组成员初审,再专家对设计书进行审定。

(2)对于应用软件的运行质量标准,可以用以下一组技术指标表征:

✓ 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的先进性;

✓ 专业应用模型符合行业规范;

✓ 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指标。

2. 软件质量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ISO9000和CMM3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这两项认证对于本项目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乙方的项目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业务训练和工程实践经验。

(三) 软件测试

测试是系统最后一个检验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公司派遣独立于开发的项目测试组,保证测试过程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达到了合同所要求的技术要求和性能要求,满足用户需求。

九、 结语

系统根据各专业管线的特点并结合专业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了模型整理,设计了面向决策的分析功能,如爆管分析、断面分析、抢险分析、三维动态显示等。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分析的数据依据。

系统充分结合了互联网InterNet 技术,构建系统的BS 模型,使得管理部门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本系统的公共服务子系统实现了三维管线信息的互联网查询浏览。

系统完善的维护功能实现了系统的编辑维护,利用ArcGIS 的版本的控制功能实现了基于增量的历史数据库管理,使用户可以查询任意时期的管线数据,增加了图形数据的持续性。

篇2

    异地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规模扩大、特别是分散到各地后,单一企业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跨地域管理需求,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面。

    财务制度贯彻困难、信息失真

    不同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差别,总部对不同分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也有差别。最理想的是能做到会计制度的统一贯彻,做到集团内部统一会计科目、会计期间、核算币种;能够对集团内部不同行业的下级公司,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为下级公司的个性化、特色处理予留充分的空间;能使得全公司的财务处理和管理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而各级公司又具有独立的财务系统。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不完全统一,合并报表比较困难,传统上主要以报表方式传递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层层报送,经过了中间层加工处理,缺乏真实性,企业总部无法准确地了解各地分支机构的真实运营状况和信息,无法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信息滞后

    多地点办公的企业、跨地域经营的集团,上级单位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集团内下属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各类会计统计及审批工作很难及时迅速完成,一张合并报表可能要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单位、跨期间查询统计较困难,即时的溯源查询无法实现,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监控困难

    集团总部无法及时了解分支机构的资金状况、资金控制不力、费用支出失控、既定预算不能严格执行、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得到保证。成本核算和过程控制是管理中的盲点,对下级单位的财务管理采取“黑盒”方式,导致财务管理成本过高,对下级的考核、控制难以收到实效。

    内部交易复杂,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需人工对账,不但容易出错,而且耗时费力。同时企业缺乏一套完整全面的财务分析体系,在数据及时、信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维度和指标的分析,为企业控制经营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提供指标全面,体系完整的分析报告。

    以上这些问题,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快速准确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财务管理模型。

    系统建设的目标

    异地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总体目标是: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和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的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该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从核算的角度,集中核算单位账,集中核算处理业务,通过从最低层直接获取数据来集中数据加工处理过程,将会计的核算与监控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建立一套账,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集中管理和监控。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全面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根本保证。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方案,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任务。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健康的资金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资金管理从编制资金计划开始,到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运作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来达到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

    财务管理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成本费用的管理,既达到满足经营活动的需要,又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真正实现“开源节流”。用严格的业务流程、完善的标准成本建立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已有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分析和评价。建立起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据此评价和判断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风险、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和经营成果。满足集团公司用户需求,进行总公司和下属单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分析、诊断和监控。

    实现的具体方式

    集团和全体成员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集中存放在总部服务器上,由总部统一制定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会计科目体系、编码原则、核算币种、会计期间等基础设置和报表格式,成员企业建账时可以自动继承总部制定的基础设置信息,并可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化地修改明细科目,解决了总部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发挥总部计划、控制作用。

    加强集团整体运营的计划性,实现对任意经济事件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杜绝不合理事件发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财务系统应同时满足集团及下属不同业务单位财务核算、管理与决策的要求。

    加强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各种资金预算、费用预算等,合理编制预算,通过对下属各业务单位项目执行情况的跟踪、核算与管理实现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有效控制部门、项目费用,降低成本。

    由于企业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地理跨度大,管理系统的维护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议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软件系统,以降低终端和分支机构的维护工作量。

    同时,所选用的软件系统必须满足:集团级、公司级多种参数选择控制,集中管理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支持多币种核算,支持单主币、主辅币两种核算体系,在实现集中核算的同时,满足企业内部不同核算需要;并且业务信息能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生成凭证前会计人员可以选择审核或不审核),减少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最低层会计核算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可以在系统内跨单位、跨期、溯源查询多单位数据,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不同的应用模式

    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比较典型的异地财务管理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以分别满足不同管理特点的集团型企业。

    线式集中应用模式

    在线式集中应用模式下,整个集团应用一套NC系统,一套主数据库。集团总部设置主数据库,集团本部和下属各单位都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的形式登录到总部服务器进行在线操作,各单位业务发生的数据实时进入到主数据库,集团可以实时监控下级单位的业务执行情况。此种模式适用于管理高度集中的集团企业,集团核心资源集中调配和监控,会计政策等基础规范集中制定,下级单位只能执行集团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各分支机构集中对总部数据库进行访问,总部的数据流量较大,对网络线路的要求比较高,适合于总部网络线路比较好的企业。

    分步集中应用模式

    分步集中应用(数据复制)模式下,集团应用多套软件产品、多套数据库。总部设置主数据库,下属各单位也设置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的形式将下属单位发生的业务数据传送到主数据库,达到周期性监控的效果。适用于核心业务集团监控、其他业务下级单位具体执行、集团只作周期性监控的集团型企业。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下属各单位的日常操作针对于分布在各地的二级数据库,所以总部数据库的压力较小,相应对网络线路的要求低一些。二级数据库数据向总部数据库的复制工作可以避开网络高峰时间,如可以设定到晚上自动进行复制,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一级数据库主要完成数据的归集、储存、加工、整理,反映、分析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全面状况。负责收集相关数据,编制旬报、快报、月度和年度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信息手册;编制年度财务成本预算;编制经营活动分析报告;积累历史生产经营数据等信息。是集团领导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数据依据。

    二级数据库是二级公司信息网子系统,负责本公司及其直属单位的数据加工处理,其功能和工作范围与集团数据库相似。

篇3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山东分销中心是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直属的管辖山东地区汽车零售商,是经上海大众汽车授权销售服务中心,专门从事桑塔纳汽车的销售及服务。其经营模式为企业对消费者。企业性质和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的业务重点是面对客户,这就需要为企业的销售、市场、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等领域提供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了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客户的前沿。

二、应用环境和需求

作为桑塔纳授权销售服务中心。他们每天会面对很多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是有购车意向的客户,有的是来办理购车手续的,而还有一些是来寻求售后服务,而面对客户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直接来中心现场的,也有来电话,还有的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业务人员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向他们介绍适合的车型与配置,并以上海桑塔纳汽车特有的顾问式销售过程向客户提供购车服务。

企业标准的销售服务流程

顾客接待

走进任何一间授权销售服务中心,接待人员会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合适的桑塔纳车型和配置,并为客户解决所有的购车手续,包括验车、上牌、甚至办理贷款购车的一条龙服务。

车辆介绍

当客户选定了某种车型,销售顾问会为客户详尽介绍车辆的性能,并提供现场介绍资料。

试乘或试驾

销售顾问可以为客户现场演示桑塔纳轿车的各种性能。若客户持有有效驾照,还可以亲自试驾,感受桑塔纳轿车的舒适与气派。

选购车型

上海大众汽车的桑塔纳有多种车型,在客户细心挑选中,专职的销售顾问会跟随左右,为客户耐心比较,以便客户最终寻觅到满意的座驾。无论客户相中哪一辆桑塔纳,它都是上海大众汽车严格检验后直接发送到销售服务中心的,并且全国统一零售价。

签订购车合同

客户确认购买桑塔纳后,销售顾问会为客户准备好合同。在客户仔细阅读完合同后,如无异议,合同内容将交由销售经理确认。

灵活的付款方式

客户可选择三种不同的付款方式:

先付一定数目的定金,提车时再付清金额;

一次付清;

办理贷款。

提交上牌或贷款所需文件

销售顾问会耐心解答上牌或贷款需要哪些文件。交完所有文件后,会为客户尽快办理验车、上牌、固封,以及银行贷款的一条龙服务。

提车

在客户付清全部款项后提车或直接提车时,销售顾问会认真介绍车辆的保养知识、售后服务内容等。

售后服务跟踪

如果客户在今后的车辆使用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向上海大众汽车授权销售中心或上海大众汽车的顾客服务中心反馈,客户会在3天内接到上海大众汽车的知情通知电话,并得到如实的答复。

三、技术选型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山东分销中心在深入探讨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功能以及具体需求,同时调查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对整系统在集成后的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系统管理的可维护性以及使用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了通盘的考虑后,最终确定了以今年来计算机技术界推崇并广泛应用的群件系统Lotus Domino/Notes 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并采用了开思软件开发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开思/CRM Star》作为解决方案。

开思/CRM-star在整个客户生命期中都以客户为中心,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CRM应用软件将客户当作企业运作的核心。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用户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使企业用户能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有价值的客户。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已经不能区别出很大差异,谁能掌握客户的趋势、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谁就能取得市场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联成一片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客户关系,包括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和发掘将帮助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而进行识别、分类、建立不同的联系以及确立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所谓“一对一经营”。

客户关系管理在此之中将更为突出。它将帮助企业获得对客户的全面观察,从而使客户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从客户身上获取的利润得到最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分为销售、服务和市场营销。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的客户数据,形成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再通过分类、关系连接、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等步骤,得出客户群或具体客户的需求趋向,这些信息给有关部门,从而让企业能充分了解客户对企业的影响,作出对应的策划和市场决策。在此过程中,许多综合数据涉及许多企业部门,如:销售历史数据、销售员数据等;还有许多数据来源于外部,如:市场动态、竞争对手情报等等。

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不是软件技术,而是企业的一种商业战略和手段,更注重与客户建立联系。开思/CRM-star的推出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集成化的管理工具。

这套系统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群件平台Lotus Domino/Notes R5,具有安全、可靠的通信基础。开思软件公司在此平台上已经开发了许多成功的产品,如开思/OA-办公自动化系统、邮件一路通系统等等,早已被广大的客户所认同和接受。开思软件公司在Lotus Domino/Notes群件平台上具有多年的开发经验,强大的技术力量,完善的售后服务,帮助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四、系统特点

开思/CRM-star是基于Lotus Domino/Notes R5平台上的应用软件,能够充分发挥Lotus Domino R5的许多优良特性,还具有以下特性。

支持多平台

开思/CRM-star能在多平台上运行, Microsoft的Windows95/98/2000和Window NT,IBM的OS/2,IBM AS/400和多版本UNIX(如IBM AIX或Sun Solaris, HP-UX)等。而且,系统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的迁移是非常容易的,在不同平台上使用也不需要修改或重新编译。

系统安全机制

系统不仅提供由Lotus Domino/Notes提供的系统安全保障,如相关的用户口令,数据库的七级访问权限等,还提供了以下安全机制的设置:

*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员

*企业的领导访问权限

*客户、知识文档的访问权限

*销售人员的业务文档权限

通讯协议

除了支持基础通讯协议TCP/IP外,还支持更多的协议。

良好的扩展性

根据用户使用本系统的不断深入,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或者通过开思公司提供的软件升级来完善客户的需求。当然还可以与开思软件的其它产品紧密结合,实现了更广泛、更全面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五、系统结构

开思/CRM-star系统是由七大模块组成,分别为系统设置、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跟踪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业务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研讨和电子邮件。

系统设置——在开思/CRM-star系统中,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设置模块。系统管理员通过此模块,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客户资料管理——将零散、不集成的客户资料集中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老客户和新客户的准确信息和发送批量的信件、E-mail和Fax

客户跟踪管理——跟踪销售人员的每次业务联系中与客户的联系情况,可以对销售人员的活动做提醒设置

客户服务管理——对客户意见和投诉及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进行统一管理

业务知识管理——将企业日常工作中大量的业务信息/知识、标准文档集中管理,方便您的查找、更新、管理

客户管理研讨——提供企业人员网上讨论的场所,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在网上,与大家一起共享,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及水平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不可缺少的。每个员工都会拥有一个私人的信箱,您可以进行日程的安排,对各类约会、会议进行提醒,收到重要事件的提醒通知,货款情况的通知等等。

篇4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当前各单位积极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用计算机开展科学活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渐推?M,社会中科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造成科技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繁杂,传统使用的手工档案管理手段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而建立了管理系统,借助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系统进行科技档案管理。本文结合当前该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详细分析了该管理系统运行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社会发展。

二、科技档案概述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它主要是指在基本建设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生产技术等活动中形成的证书、图表、图纸、声像资料、文字材料以及计算材料等。这些资料不仅是我国进行相关科学活动的有效记载,同时也是众多科学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以及劳动的成果,是我国开展有效经济建设的主要依据。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原有科技活动的分析,只有全面地记录科技档案、有效地管理科技档案,才能使其为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各科学技术研究部门工作量越来越大,且当前研究手段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所能够呈现出的形式也实现了多样化。基于此,要想更有效地保存和管理有价值的科技档案,相关单位就需要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三、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发展历程

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一是手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当前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但是该种方式具有管理效率低、管理消耗成本大、不易检索与维护的缺点,它主要是通过借助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力量,在了解每一项档案的实际内容后,将档案进行分类,同时对档案的主题进行记录,并将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2]由于手工方式管理的档案为纸质版档案,不便于保存以及备份,特别是当档案出现丢失情况时,纸质版档案无法有效找回,因而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二是计算机中心管理。该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计算机管理方式与手工管理方式,通常相关部门会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分配给专人,使其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单机管理,因此该种管理方式也被称为信息孤岛式管理方式。虽然该种管理方式与手工管理方式相比,具有检索方便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具有安全性低、共享性差、管理效率低的缺点。三是分步自助式计算机档案管理方式。为了有效地弥补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分步自助式计算机档案管理方式,使用该种方式可以借助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对科技档案的集中管理。它不仅拥有共享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还能够节省档案的管理时间,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效率。

四、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运行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明确并满足社会对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

虽然当前在使用专业性强的科技档案管理软件后,与以往相比,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档案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各科技部门工作量逐渐增加、科技活动越来越多的基础上,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无法有力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因而需要加以改善。笔者在分析当前使用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后,建议要想使其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首先就要明确社会对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方法。

现阶段社会对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并对档案中所包含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二是科技档案数据需要提交给相关的技术质量处理部门,在其进行审核编排以后,才能将档案资料传至科技档案数据库,以完成档案数据的输入工作;三是在档案录入数据库完成归档前,科技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明确该档案是否全面,保证科技档案的全面性,促使后期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四是明确划分档案每一个级别的名称,提高后期检索的效率;五是完善数据统计功能,使档案文件数目、档案数据量大小以及档案使用频率可以得到体现;六是适合的科技档案交互界面,使其能够满足相关人员的使用需求。

(二)优化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模块以及功能设计

在分析当前所使用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后,笔者建议需要优化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中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基本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档案浏览以及系统设置工作,在优化该模块时,需要全面分析当前其存在的程序化不足问题,从而明确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拥有的权限,促使其可以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持,同时也为科技档案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检测环境;二是科技档案归档模块,只有将档案进行有效的归档才能保证后期的使用效率,因此系统完善人员需要使用户能够在自身档案提交客户端上完成数据归档工作,促使科技档案归类更加准确;三是数据统计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使用,通过这个模块可以更加了解各档案的使用情况,从而做好科技档案的统计工作;四是借阅模块,保存档案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记录当时的科技活动,更是为后期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料支持,因此需要完善当前借阅管理模块,使用户可以借助该系统完成档案借阅以及归还操作,同时也使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该模块可以查看到借阅信息。在完善以上模块后,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优化人员还需要结合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做好其功能设计工作,促使该系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做好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维护工作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前所使用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时,其存在的最严重问题为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不够完善,现阶段科技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相关技术人员在完善系统时需要强化对数据库的设计,一方面需要扩大当前所拥有的数据库,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在完成数据库设计与维护后,信息系统需要拥有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促使数据库能够更有效地包含相关单位所提供的科技档案信息。除此以外,由于当前科技档案所存在的形式相对较多,因此为了保证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打开所有形式的档案,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用户需要拥有浏览其他格式文件的软件。

建立完善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有助于档案管理系统更有效地运行,其能够为使用人员提供更有效地保管与查询服务。只有高效地做好档案管理统计工作,才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冠字号;RFID;二维码

人民币纸币上的编码又称冠字号码,"冠字"是印在纸币上用来标记印刷批次的两个或三个英文字母,由印钞厂按一定规律编排和印刷;"号码"则是印在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流水号,用来标明每张钞票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顺序。钞票冠字号码是钞票的唯一身份编号,对冠字号码进行记录、存储、分析,实现钞票冠字号码管理,将改变钞票“不记名”的特性,对加强银行现金交易管理,防范假币、洗钱风险,打击与现金交易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案主要解决现金运钞环节的安全管理和银行现金流转环节的安全管理和可追溯管理方案。

现金流转环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人员和车辆管理上存在的风险

银行的守押任务和其它营业业务系统和设备的维保都采用外包。当前押运模式以车为单位,固定司机、押运人员及随车业务员,当班人员熟知当天押运路线及搭伴人员,较容易产生职业操守风险。同时由于守押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年流动性达50%以上),营业网点在身份核实上也存在一定风险。

2、钞箱交接没有货币编号

只要钞箱用RFID编码,没有冠字号编码跟踪。金库输出后通过运钞车到达营业网点,营业网点回到金库的流转过程,都需要重复清点,清点工作虽然都有清分机、点钞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清分中心可完成冠字号登记,出库后货币流向无从知晓,管理上存在追溯风险。从哪个柜员输出给那个客户对应的冠字号是多少根本无法追溯。

3、ATM投款追溯问题

目前ATM投款都有冠字号登记,但是银箱、冠字号、时间、操作人员等溯源信息不完整且无法关联,过程难以追溯,只有冠字号登记,在风险发生后无法进行有效定位和追溯。

4、冠字号的登记和载体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冠字号在清分中心输出后以U盘或者光盘形式存储和上送系统。信息携带很不方便,现有系统配套技术和运营风险较高,系统改造成本投入大。

方案系统概述

根据笔者多年金融产品应用经验,设计一套较为完善的实现方案,通过方案的现金流向信息管理系统,配合RFID和高容量加密二维码以及指纹身份识别技术实现有效的现金冠字号追溯和安全的运钞交接系统。

方案的特点

1、随机安排运钞车辆、押运人员和司机

该子系统采用B/S方式,完成基础数据录入与维护,数据查询,业务管理,身份鉴别,设备故障报修,维护确认等管理工作。部署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所有的操作管理,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在多年的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赞誉。

主要特点:

押解任务下达全部信息化操作,人员安排具有随机性,任务及时下达至身份识别终端,采用活体指纹特征识别押解人员身份;

所有押运交接流转进行电子化,每个操作步骤都提供规范化处理手段,系统操作权限分配严密,只有特定人员方可修改档案;

所有人员信息由安保部门统一录入,存储于银行数据库中,利用银行专网实现网络传输,人员档案变化时系统同步实时更新;

金箱包通过RFID实现批量自动化识别,提高识别准确性和交接效率;系统自动生成详细的金库进出数据报表,无需人工统计;

2、智能封闭加钞子系统

该系统投产后,通过对加款环节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监控,实现了对每个钞箱在整个流程的记录、回溯、核检机制。

通过该系统,管理岗可以实现对指定钞箱的精准定位、追踪。实现问题、责任落实到具体时间、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具体机具、具体清分机。

通过系统与清分机的冠字号记录数据的联动处理功能,实现了通过最终客户取款的机具和时间,完成对ATM钞箱加钞全流程的冠字号追踪回溯。

在原有系统中增加一个子模块,将冠字号信息和客户存取帐号对应信息上送系统,就可以做到冠字号的追溯,投钞时操作人员必须扫码加钞实时上送。

3、清分中心编码输出环节可控,产生基础溯源信息

清分机获取冠字号传送给专用二维码信息编码同步打印封签机,输出带整打钱币冠字号的二维码票据,与货币同步打包捆扎。这样将含冠字号信息封签的货币运至各网点,通过各流转网点的识读确认,掌握人民币的具体流向。

4、交付接收责权清晰

交接时所以钞箱和捆扎的钱币都有冠字号的二维码封签,交付接收通过专用二维码识别上送确认,每个柜员接收钱币时都只要专用识别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登记领用的钱币冠字号,交付客户时可以将冠字号和客户帐号对接,客户可以在领取钱的同时领取一张带冠字号的二维码单据。届时如发现假钞或其他问题,也可作为追查线索。从而达到责权清晰,数量物品信息完整,流转痕迹清晰可查。

5、减少大量的重复点钞工作

柜员即拆即用、减少重复清点、降低操作差错,在下午下班,交接钱箱时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知道那些直接运回,无需重新清点。

系统相关配置

1、相关设备介绍

1)专用手持机

高防护等级,手持设备,带触摸屏操作,标配军工加密解密大容量二维扫描模块、UHF读写模块及天线,采用WinCE6.0操作系统。用于网点、金库进行现金箱包和现金冠字号录入上送,后台确认等应用。

2)电容式指纹采集仪

用于系统中人员指纹信息录入;

3)身份识别终端

铝合金拉丝面板,嵌入式安装;内置5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和电容式指纹仪,IC卡读写器,TCP/IP通讯,用于网点进行身份设备。

4)超高频(UHF)天线和读写器

天线安装于金库门上、以及网点接收运钞车辆的门架上;读写器主要用于清分中心写标签用。

5)各种电子标签

用于钱箱包、车辆上安装。

6)二维码打印终端

在清分中心和网点都配置用于从清分机、点钞机等获取到的二维码进行编码加密然后生成专用的带冠字号的二维码表,跟随现金包装。

2、各网点建设

身份识别用的带二代证和指纹获取和识别的验证终端 一台;RFID 识别终端一套;车辆、身份识别服务器一台;每个柜员配置一台手持式专用加密二维码终端。

3、清分中心,在原有系统基础上配置一台加密二维码信息编码同步打印机若干套,手持式识别器若干套。

4、网络系统、清分系统、点钞系统等都可以就地使用原系统的设备,实现网络接入数据传送的改造。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系统;模块化管理;建筑安装工程费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Solution Project Actual Consumption Cost Imputation

Xiang Xiaohui,Yang Jixing

(Great Wall Motor Service Co.,Ltd.,Baoding 071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build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point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o maximize profits the way-the actual consumption of strict cost control program, combined with project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terprises in the various resources that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mismanagement,given solution to assist enterprise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and waste resources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oject the actual consumption costs make timely statistical and other issues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Keywords: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Modular management;Building installation costs

一、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应用专门管理项目的系统软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它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即管理内容为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系统。

二、项目实际消耗成本详解

(一)组成。在施工企业中,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1 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所占百分比图

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由直接费和间接费两部分构成。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构成了直接工程费。材料费指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种主要材料、结构件等的成本以及工程使用周转料具应计的摊销价值。占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60%左右。人工费包括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工资性津贴及补贴、奖金和职工福利费等。占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10%左右。机械费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和租用外单位施工机械发生的租赁费以及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和进出场费。占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10%左右。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占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10%左右)和规费(占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5%左右)组成。

(二)实际成本统计困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没有被切实应用的情况下,项目实际消耗成本是不能实时动态的进行统计的,往往是项目进行到某一时刻或项目的关键里程碑结束后甚至是项目整体竣工后,才可以进行统计,还要耗用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尤其是加入了工程变更管理的环节以后,光靠人力手工分析,工作量太大,不可能进行实时动态的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统计。

三、解决方案

依据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几大来源,针对如上实际问题,并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生产过程,分析设计出一套项目管理系统,并对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将一个项目管理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如投标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等。本系统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成本监控为主线,兼顾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监控及合同、材料、劳务、机械等方面的管理。在实际的系统应用过程中,一个或几个模块,不停的直接或间接的为项目实际消耗成本提供数据来源。

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可直接从项目管理系统的相应管理模块中获取。工程中标后,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针对该工程组建项目部,指派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等岗位的人员,项目开始施工,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不停的产生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措施费等直接费及间接费的支出,直到项目竣工为止。

本系统可辅助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所需资源做到事前计划、事中管控、事后总结、实时监督,借此来实现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措施费等直接费的合理管理,进而节约项目实际消耗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们针对目前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设计并开发了本项目管理系统,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该项目管理系统来实时的监控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耗费情况,但很多的时候,很多成本费用的节省,还需要施工企业在制度上加以约束,如直接费中的措施费和间接费中的企业管理费等。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资源管理不善的问题来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以实现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更加完善的统计、分析,进而达到施工项目管理及施工企业管理的更高的目标。

四、实施效果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了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很容易对项目实际消耗成本进行实时的统计、查询、对比、跟踪,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效率;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管理的问题,尽早的采取应对措施、处理问题,节约项目实际消耗成本,间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促进企业更高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丽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PMBOK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张有利.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亏损的成因及控制探析,2009

篇7

关键词:WebGIS;土地利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the new plan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he big project, big project to continu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land, the area is wider and wider, more and more types, status i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land management work to bring great inconvenience.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land 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syste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feasibility of a statement, an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ata,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frame and the function design.

Key words: WebGIS; land use; management system;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 U412.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土地利用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对土地相关信息管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为盘活城市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土地招商引资,同时为领导掌控土地利用现状作出准确战略决策提供依据,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数据现状,最好的解决就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化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土地管理中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土地的全面控制和土地动态管理,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2.系统功能要求及可行性分析

直观、便捷地集成各种土地数据,实现土地的全面控制,高效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对各种资源信息加以提取、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保证土地管理工作高效的进行,以及提供土地登记信息在线服务,这是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出发点。

整个系统在技术上主要是利用了WebGIS的相关技术。WebGIS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具有客户/服务器结构,服务器端详客户端提供信息和服务,客户端具有获得各种空间信息和应用的功能。

由于WebGIS利用了网络技术,使客户端的访问范围更加广泛,使分布式的多数据源的数据管理和集成更易于实现。WebGIS通过浏览器就能进行地理信息的,在客户端无需安装专业GIS软件,减少了重复开发一些基本的地图操作,此外浏览器客户端维护更加简单,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当前开发WebGIS的方法,从软件角度来说,主要有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插入法、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及构建对象等;从硬件角度来说,主要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尽管WebGIS开发的各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但针对具体的应用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组织开发,扬长避短,能取到满意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整个系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和开发环境上是可行的。

3.数据分析

目前,基于B/S结构的真三维场景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二维平面地图展现空间数据又具有局限性,为了能在当前B/S系统上展现空间数据的三维立体效果,我们采用了2.5维地图。以二维地图为底图,采用建模手段建成2.5维地图模型,然后输出高品质2.5维地图,最后按照一定的方式制作成能够无级缩放的电子地图。如图1所示:

图1 2.5维电子地图展示图

为了便于业务的形象化管理,我们采用规划图作为辅助地图,将规划图与业务信息整合作为参照,此外,专题数据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GIS手段将业务相关专题数据展示到地图上,通过自定义的条件组合,可对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系统总体设计及功能设计

结合土地管理工作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管理方式、统一的数据管理、提供应用与Web服务,整个系统设计为分布式体系结构,采用B/S模式,利用WebGIS技术提供浏览器模式下的图形交互,实现专题分析,生成报表,通过用户角色设置访问权限,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系统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系统整体结构图

作为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要实现以下功能:

1)电子地图的展示:根据需要将土地专题地图分为7—8个比例。

2)地图基本操作功能:放大、缩小、平移、测距离、测面积等。

3)综合分析: 由于土地的空间位置具有客观性,而其本身又具有纷繁复杂的特性,除了具有自然特性以外,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通过图属挂接,在地图中集成各种土地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满足数据空间图形和属性信息的分析功能,达到形象直观表达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定义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图 3在地图中地块表达图

4)数据管理:空间信息的添加和删除及属性信息的录入和管理,能够集中统一管理土地利用信息数据,能查询浏览图形和属性信息。

5) 专题分析: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指标下达情况分析、建设占用土地情况分析、新增耕地情况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以多种图表的方式显示,包括直方图、折线图、饼图、面积图等。

6) 土地登记信息在线服务:结合土地登记业务的自身特点,实现在线申请和网上审批,其中在线申请主要包括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网上审批是针对不同的在线申请内容进行审批。

7)图件输出: 可以根据相应报表格式输出数据统计报表,也可以直方图、饼状图和曲线图等输出数据分析报表。

8)系统功能维护:系统权限管理、数据库结构维护、数据检查与入库等。

5.结束语

WebGIS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地利用的相关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土地利用信息管理工作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土地登记的申请和审批。此外,通过对土地利用信息的集成管理,强化了土地动态管理的理念,为以土地为主的招商引资提供便利,并为领导决策和土地使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相方园.WebGIS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59

张秀英.基于GIS和RS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

刘光,唐大仕.WebGIS开发:ArcGIS Server与.NE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韩琼.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

蔡有良.WebGIS在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6):110-112

张立亭,祝国瑞等.基于WebGIS的土地信息技术[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26(4):379-382

篇8

(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Shanghai Xietong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 200063,China)

摘要: 生产型科研单位逐渐从过去的科研为主生产为辅走向了规模化生产,但是由于这类单位的生产运营模式有别于传统企业,普通的商用生产管理软件不太适合。本文通过对这类单位的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和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这类单位生产计划管理特点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The production-oriented research unit has ente

作者简介:马歆辉(1974-),男,上海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

1 问题提出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是生产计划部门的核心工具,也是一个单位生产管理的信息载体。它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结合生产能力、质量要求,指导生产,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时也对整个销售、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支撑。

生产型科研单位随着产品种类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其产量接近甚至超过了很多普通的生产型企业,但和生产型企业相比,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客户订单的形式多样性、灵活性;对特殊客户的需求可以边研发边生产、先研发生产后签合同;科研单位自身的研发和生产流程以及财务制度等方面也有别于一般企业;另外,很多科研单位还承担了一些具有保密性的科研生产。因此,这些特殊的情况,使得普通的商用生产管理软件不太适合,有必要根据生产型科研单位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一套生产计划管理的解决方案。

2 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和特点

2.1 管理流程

生产计划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从市场部获取订单,拟制、下达生产计划,然后经过采购、制造、检验、档案等各部门的相关流程,直至产品入库、发货的一个闭环过程。生产计划部门和相关的领导能够监控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图1。

2.2 主要业务需求

①订单管理。

与一般企业不同,生产型科研单位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合同外,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形式的准合同。比如,一些研发项目,应客户的要求,在整机尚未定型,但是主要功能部件已满足客户需求时,就开始先行生产,以缩短供货周期,此时产品的最终价格尚未确定,供需双方会先行草签协议作为订单;对于一些固定客户有稳定需求量的产品,会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在尚未获得客户合同的情况下,以内部预投的形式,在生产淡季先行组织生产。

这些准合同将会在生产开始后转化为合同,但是可能一个准合同会拆分为多个合同,也可能多个准合同合并为一个合同,且签署时间也会不同。但是不管是直接签署合同,还是后补合同,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不仅要根据最初的订单安排生产,也要对这些订单的变更过程能够跟踪。

②工作令号关联。

财务令号是单位内财务结算的需要。它将同一客户的几个合同归为一个项目,并给予一个工作令号,主要是便于诸如在客户现场服务发生的包括差旅、招待及其它费用,财务上能有同一个令号打入,便于结算。因此,需要建立财务工作令号和合同间的关联关系,并通知财务部门。

③生产批分配。

在生产计划管理部门拟制生产计划的时候,考虑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会将不同合同中的同类产品进行归并,在满付时间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量级后,再行组织生产。因此,需要在合同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将同种型号的产品合并,按照合理批量数,组成一个生产批。

④信息交互和过程监控。

目前很多生产型科研单位的生产计划管理,使用的还是办公自动化、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多个独立的系统进行报表级别的交换,这样的信息交互实时性比较差,一些还在流程中的信息由于处于各自系统的中,生产计划部门无法全面准确的掌握生产的开展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电话联系或者当面沟通,耗时耗力,不利于管理。

在生产阶段流程涉及到计划、档案、物资采购、制造、检验、仓库等部门的审核确认,生产计划管理部门需要实时了解每个计划在流程各个环节中当前的执行状态,并且管理产品的入库、出库,跟踪订单的完成情况。

3 解决方案

3.1 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从逻辑框架上分为人机交互、业务处理、对外接口三个部分。其中人机交互提供了操作者的界面;业务处理是负责后台的业务逻辑处理,与前台和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对外接口负责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起到外部系统与本系统的隔离。如图2。

3.2 系统主要功能

3.2.1台帐管理

台账管理模块,建立起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各项基础档案,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

①项目台账。建立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接口。当财务部门有工作令号的增删改时,由财务管理系统发起信息同步指令,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指令后,对系统内的项目台账信息进行同步。

②产品种类台账。由生产计划部门编制各种产品目录,建立产品种类台账,在生产计划管理中每个产品的种类都来自于产品种类台账,每个种类都有唯一的编码;同时,产品种类台账中的信息,诸如产品种类的唯一编码,合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办公系统,也可以通过接口获取,使得这些编码能够在整个单位的各个系统中统一使用,保持唯一性,便于信息流转。

3.2.2 需求接收

需求接收模块,是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输入,通过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接口,获取订单的信息,维护订单的合同转化,并建立与财务的联系。解决业务需求中对订单管理、工作令号关联的要求。

①订单接收。订单接收,是使订单内容电子化。对于合同订单,通过与合同管理系统的接口,定期导入合同信息,对于准合同订单,由分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导入相应的订单信息,从而确定订单的产品种类、数量、交货时间等信息,作为生产计划管理的输入。

这些接收来的订单,无论今后是否会转化为合同,如何转化,都给予统一的编号,作为订单跟踪的源头。

②合同转化。当发生准合同转化为合同时,配置准合同与合同的转化,建立起准合同与合同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订单变化的跟踪。

当最初的准合同被拆分、合并为一份新的合同后,可以通过关联关系,追溯到最初的订单源头。

③财务关联。建立订单和财务工作令号间的联系,财务系统可通过接口,获取订单与工作令号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给财务部门,作为财务管理的信息来源。

④基本信息清单。

3.2.3 计划制定

计划制定模块,根据已经获得的制定计划的各项要素,编制出具体的生产计划。解决生产批分配的需求。

①计划拟制。生产计划的拟制,是把市场部门的订单转化为生产部门的生产批次。根据订单的内容、数量、交货日期进行分解,再结合产品台账将每个产品的生产特性(元器件组成、元器件库存、元器件采购周期等信息),将一定交货时间内的同种型号产品进行智能合并,并可通过人工进行调整,组成一个生产批,给出生产令号及该批的产品数量和完成日期等相关属性,建立生产计划台账。

②产品对象生成。对生产批次中的每个产品在系统中生成一个跟踪对象,每个对象对应一个真实的产品,给予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对象包含了其对应的生产批次信息、对应订单信息,用以明确这些产品在生产活动中的隶属关系;同时,每个对象还有各自的状态信息(包含了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各个环节的状态),表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情况,这些状态在生产过程监控中,由各流程的授权用户进行状态的修改,一直跟踪产品到出库为止,并永久保留。

3.2.4 生产阶段信息跟踪

生产阶段生产批的流程涉及到计划、档案、物资采购、制造、检验、仓库等部门,当生产批次到达某个部门,该部门的管理人员将对该环节的要素进行审核,通过后,对这个生产批或者生产批中的某个产品进行状态标识,比如,档案部门需要审核生产批的所有图纸是否齐备,在齐备的情况下,该生产批的状态将标识为图纸齐备,这个生产批才能进入下一生产阶段;又如,在检验部门,质量人员对生产批中的产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的产品,将被标识为合格,这些产品可以进入下一生产环节,而未通过测试的产品,将被标识为测试未通过,同时整个生产批的状态也被标识为测试未通过,生产部门通过系统发现这个状况后,将对未通过测试的产品进行返工,直至全部合格后,该生产批的状态才会被标识为合格,这个生产批才会被允许进入下一生产流程。生产批和生产批中的具体产品,都可以被计划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实时跟踪当前的状态。

4 实施效果

作为本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在某研究所二级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进行了试运行。该部门原来采用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基本是依靠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文档的流转,实时性较差,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差错较多。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后,经过使用初期的磨合,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统计数据来展现。

①外部系统档案信息录入准确率,达到了100%。由于订单、财务等重要信息的导入,采用了与外部系统的接口传输方式,杜绝了原来人工输入的差错。②生产计划拟制的时间由原来的3-5个工作日,缩短到了1个工作日。之前的生产计划中生产批次的确定是依靠管理调度人员凭经验,通过人工方式确定的,由于涉及到的因素众多,非常的耗时耗力,在改为智能分配生产批后,这个工作由计算机辅助完成,管理人员只需要审核最终的结果,做一些微调即可。③生产各环节的跟踪实现了实时化,流程各个节点之间的流转由之前工作日的数量级缩短到毫秒级。在环节上的任何管理人员都可以在权限范围内查看到每个生产批、每个产品的状态。

5 结束语

本文所谈及的生产计划管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无缝接入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并在系统内部通过合同转化、财务关联等功能,解决了生产型科研单位的订单的形式多样性、灵活性,财务制度特殊性带来的问题。并针对来自一线生产计划管理和运行人员的需求,通过生产批智能分配,生产批和产品的状态跟踪等方法,制定出一套符合生产型科研单位这个比较特殊群体的生产计划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涛,邵志芳,吴继兰.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值班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PowerBuilder;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894-02

Jiangxi V&T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Duty Management System Solution Watch

LI Xia-ting

(Jiangxi V&T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Jiangxi V&T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working schedule manage system has been improv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ystem method from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ing conditions. Together,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we might get more progress.

Key words: working schedule manage system; database; powerbuilder; software engineering

学院值班管理系统是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我院根据考勤管理特点自行开发了一套值班管理系统,它能够为管理员以及值班人员提供便捷的值班信息录入、查询等操作。下面简述开发学院值班管理系统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学院现状与开发需求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江西交通系统的一所名校。经历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已发展为一所生态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新型校园。学院现有职工578人,且工种类繁多,有专职老师、兼职老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保安人员等,作息时间不同,考勤工作又需要统一管理。以前曾经使用考勤机来完成考勤工作,但考勤机只能笼统的统计员工的上下班,无法提供各系部的值班、统计功能。值班管理处于简单的手工方式,不仅工作量非常庞大,而且准确性、共享性和时效性十分差。所以我院迫切需要一套能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功能齐全的值班系统,来满足学院日益发展的需求。

2 值班管理系统简介

针对学院考勤现状,开发一套值班管理系统作为学院办公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利用学院办公系统的用户登录作为考勤值班的用户验证,根据所授予的权限读取考勤人员库的对应信息。用户根据权限进行代码维护、部门维护、工种和值班时间设置等,查看各系部值班、考勤情况、人员调动情况,统计汇总学院各时段、各系部的值班情况和考勤情况。值班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繁琐枯燥的值班数据。

3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3.1 基本系统

提供给管理者对子系统用户的控制,包括用户的分组和用户增删,同时提供基本用户的密码修改和打印机设置、计算器等一些基本功能。

3.2 考勤值班表

提供给各系部对本系部或授权系部的值班表的录入、查询和人员的考勤情况查询。根据用户对值班表的录入内容,读取该班次的考勤时段在考勤机系统中插入需考勤记录,同时保存值班表数据。

3.3 系统维护

提供对用户的权限设置、值班班次维护、教研室维护、考勤时段维护、修改效期设置。对系统的用户、代码、考勤时间进行统一的维护和设置。

3.4 查询统计

提供对值班人员系部调动查询、统计不同时段人员的值班情况和考勤情况。生成值班人员调动表、考勤值班日统计表、考勤值班月统计表及该表的查询、打印功能。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是应用在局域网中,系统需同时连接办公系统的数据库和考勤系统的数据库,另外我们还需建一个值班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是程序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能够完整清晰地体现所要管理的信息,而且表结构的划分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效率、软件的扩张性和日后数据的管理,所以必须清楚每一功能模块要操纵的数据,以及数据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建立数据表。

5 系统分析和概要设计

通过对值班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该管理系统按功能需求大致可以分为4个模块:用户基本管理模块、值班表模块、代码维护和系统设置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现在对这4个模块做简单说明。

5.1 用户基本管理模块

输入:用户的基本信息。

功能:对用户分组同时对各组用户的使用菜单功能进行划分限制。

5.2 值班表模块

输入:员工每周的值班情况。输出:员工周值班表、员工月值班表、员工考勤登记表和员工考勤情况表

功能:完成对员工考勤情况的登记记录,根据值班记录生成分类值班表、考勤表及各类表的打印。

5.3 代码维护和系统设置模块

输入:值班班次代码信息、系统设置基本信息

功能:规范统一的班次代码和考勤规则,限制值班的修改期限和不同系部和部门的考勤时间的设置。

5.4 统计分析模块

输出:考勤值班日统计表、考勤值班月统计表。

功能:对考勤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及表的打印。

6 系统的实现概要

使用Powerbuilder对各模块子功能分别进行设计。

6.1 用户基本管理模块

主要完成用户的在该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权限设置和维护功能。在此功能模块中的主要窗口有:用户管理窗口、用户权限窗口、密码修改窗口、打印机设置窗口。

6.2 值班表模块 该功能模块

完成对员工的值班信息的输入、查询,并以此进行统计生成一系列的值班表和考勤表。根据用户权限输入本系部或指定系部的值班信息,同时可以根据权限修改或查看一个系部至全院的值班考勤情况。

6.3 代码维护和系统设置模块

该模块完成全院教学和行政值班维护、系部和部门考勤时段维护、值班表修改效期时间维护、值班代码维护。值班代码维护将值班班次分为公用班次和部门班次。公用班次是所有部门公用的,部门班次仅出现在本部门的值班界面中,一个部门班次可以提供给一个或多个系部使用。同时维护值班班次出现的顺序,该班次是否需要考勤等信息。

6.4 统计分析模块

该模块主要提供给人事科使用,以统计全院各系部部门的考勤情况。用户可根据值班和考勤信息统计每天或每月各系部或人员的值班情况以及考勤情况。

7 系统开发的其他方面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快速原型法,在短时间先开发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值班表。让几个不同的部门先试用,然后让试用的系部人员提出各种修改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筛选和论证,之后对系统进行修改、测试、检查、直到它的性能达到用户需求为止。原型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是一种支持用户的方法,使得用户在系统生存周期的设计阶段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补充、完善,这套值班管理系统功能基本符合我院要求,能够完成全院各系部的考勤值班的输入和统计,以及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并提供完整的系统维护功能和相关的权限管理机制。同时也考虑到了班次编码以减少数据冗余的问题,对于数据的一致性的问题也通过程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事部门,使其工作既快又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Pfleeger S L.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M].吴丹,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视频监控系统

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了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防止内部问题,对宿舍楼内的学生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二是查证作用,但却不能事先预防,控制外来人员,一旦出了问题,即使查到录像也是“悔之晚矣”。

2. 考勤机与指纹机

考勤机与指纹机需要学生停留,速度比较慢,需要管理人员目不转睛地监督。不论是学生还是管理员,很难坚持一周。考勤机与指纹机的软件专为企业设计,不适合学校,例如没有实时照片显示、实时数据采集、没有联动视频监控等功能。

3. 门禁系统

刷卡可以开门,但高峰时,大量的学生同时进出,门禁系统就变成了摆设。

针对学校的解决方案

安迅通宿舍管理一卡通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管理,所有的数据既存在于中心数据库,又同时存在于本地的数据库。当有数据变化时(例如开户、挂失、销户等),数据自动在网络内同步;当网络或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通道控制系统的运行。

上传数据时,如果网络或数据库故障时,所有的数据会自动以文件方式缓存于硬盘,当故障恢复时自动补传。

所有的数据传输都会进行校验,校验不通过会自动重传,数据不会出错。

1. 通道软件

当用户通过时,实时(延时0.1-0.2秒)显示用户姓名、部门(内容可设定)、照片及基本信息;

在人员通过时,把通过的数据向网络上的管理节点进行广播,领导坐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能实时看到每一个人的通过数据;

当用户没有卡或没有授权时(如过期或非本系统卡),系统自动报警提示,并可以自动进行电子拍照存档;

防止跟随,一张卡只可以通过一人;

对于双向通道,系统可以识别并显示出用户的进或出;

可以为每一个通道单独设定不同的报警声音;

对于因特殊情况未带卡的情况,可以登记手工补卡或通过指纹方式验证用户身份;

如果因为服务器或网络故障不能连接管理中心,系统的运行不受影响,故障恢复后数据自动补传;

每台微机可以管理四路通道;

与通道硬件通过485总线连接;

通道管理系统开机时自动与中心系统同步数据,当与中心不能连接时,系统会正常启动正常运行。

2. 视频监控中心

可以手动及自动录像;

可以按星期、时间设定自动录像时间;

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H.264技术,在保证高质量图像效果的前提下,宿舍大门实测每路24小时码流仅为1.6G,160G硬盘双路视频可存贮40天以上;

与前台的通道控制系统联动,可以实现人员的正常通过拍照及非法通过拍照;

独创的与后台的数据库连接,视频回放时可以同时显示通过者照片信息;

录像时,可以在画面叠加通过人员姓名;

监控系统可以管理四路监控频道。

3. 远程视频监控

有管理权限的管理者坐在办公室内就可以实时地监看任何一个摄像机的监控画面;

在远程监控端可以进行录像、拍照等操作;

可以远程调用任何一个宿舍的历史监控记录。

用户基础档案管理

1. 网络化管理,程序可以运行在与中心服务器相连的任意一台微机上。

2. 系统支持手工录入及电子文档批量录入两种方式。

3. 多级树形部门管理。

4. 支持办卡、换卡、挂失、销户等卡操作,所有的数量变化在一秒内广播到网络,各子系统自动同步。

5. 支持批量人员的部门调整。

6. 全面的权限管理,可以让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自主维护部门内部数据。

7. 快速人员查找:支持按部门、姓名、拼音及各种组合查找,同时支持刷卡查询。

8. 支持多种方式的批量照片导入,也可以通过USB摄像头现场快速拍照。

9. 管理人员可以在学生归寝后即时查询归寝情况,例如有哪些学生未归、哪些学生请假、哪些学生迟到等。对于未归寝人员,可以即时检查。

10. 学校的主管领导也可以坐在办公室随时查询各天各个宿舍学生的归寝情况。数据可以导出到Excel做进一步的处理。

系统主要参数

1.通道宽度:每路通道通过宽度65-75cm。

2. 厚度:设备板部分厚度7cm-12cm,隔离板部分厚度3-11cm,意外情况下不影响人员疏散。

3. 室外:另有室外型通道有抗低温(零下30摄氏度)、防水、防雷击设计。

4. 工作电源:DC 12V,每路通道控制器额定电流小于0.3A,长距离天线电源峰值电流小于1A。

5. 工作环境:温度-10度或-30度(室外型),湿度0-90%。

6. 通信方式:通道与数据采集微机之间采用485传输方式,波特率19200,传输距离不小于500米。数据采集微机与管理中心之间通过TCP/IP方式传输数据。

7. 识别速度:20km/小时,速度可调。

8. 多人通过识别间距:只要两人之间通过距离超过25cm就可以正常识别。

9. 远距离自动识别区间:距地55cm至135cm。

10. 支持智能卡:Mifare One(M1)、EM_ID、电子标签、条码卡。

11. 数据库:SQL Server。

12. 指纹识别速度:5000枚指纹识别速度小于1.5秒。

篇11

[关键词]电力信息;运维管理;自动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95-01

1 导言

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程度上得到了较快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时间较长,在电力行业的规划设计、发电、电力输电和电力供电等各个阶段都被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的专业化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增多,但是电力行业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水平不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诸多问题。因此,要制订科学的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2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构建

2.1 设备管理子系统

设备管理主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设备信息管理、风险评估、设备监测、设备维护、统计报表等手段,对电力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设备运行过程中处于比较良好的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的供电。设备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各类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包括设备库、设备关联视图、设备履历、设备响应模型、仪器表等的管理。设备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控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监控,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监控设备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及时将信息传输到电力调度中心,调度人员立即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将故障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风险评估主要对电力中心设备进行运行分析、设备风险评估、决策支持等功能。设备维护主要是日常工作中,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2 业务监控子系统

业务监控子系统主要通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Web应用等对系统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对系统流量实时分析、访问控制等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利用率。能够有效控制电力系统中安全故障,从而降低信息系统出现的故障的概率,增强系统抵御外界的风险的能力。首先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比如数据库、中间件、特定的服务监控管理软件,系统能够直接获得这些应用运行状态,增强分析、预警功能。其次,流量分析能够提供实时流量采集、分析和处理的支持,能够实现流量数据自动刷新,并提供IP地址、通道、宽带等各种数据流量图,让用户能蚴凳闭莆胀络宽带使用情况,从而使网络运行状况、宽带使用情况等全部实现可视化,对异常的流量进行预警和处理。最后通过访问控制,系统终端能够屏蔽一切不安全的设备和人员接入网络,从而规划网络用户的接入行为。对非法接入网络或者安装终端软件,但是不符合网络安全的终端设备,系统会禁止其进行访问,从而避免网络黑客、病毒的入侵,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3 运维支撑子系统

电力信息运维支撑子系统主要依托知识库支撑体系,从管理者的角度和技术方面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追踪和管理,并对整个安全运维管理人员、流程进行监督管理,为整个电力信息系统提供安全运维的技术支撑。安全运维管理流程主要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电子值班室通过电子值班登记与信息通报功能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各个部门互通有无。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排班、巡视、汇报、交接班等基本工作;无线电管理、故障管理、停机业务管理等核心工作内容;安全整顿、专项活动等动态业务管理内容。安全应急紧急响应,根据用户的需求,帮用户重要资源设置安全阈值,并根据资源重要程度设置安全等级,一旦发现网络安全问题,系统会自动启动安全防护,从而保证用户数据资源的安全性。

3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中的问题

3.1 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在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中仍然采用多头管理的管理模式。在多头管理模式下,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中会针对电力企业的不同需求分别部署工作,经常出现管理重复或管理疏漏的现象,导致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局面较为混乱。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难度系数不断加大,工作任务量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人力成本,不利于电力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将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中独立的设备按照规范化、专业化的程序集成为一个有机的自动化运维控制管理平台,提高电力企业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

3.2 运维服务较被动

在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服务实际工作中,存在运维服务管理主动性相对缺乏的现象,经常出现电力信息系统在彻底损坏之后再进行维修保养的情况。在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系统中,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不能从根本上及时避免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出现机械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损坏,将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增加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成本。因此,应该尽快转变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的服务理念,形成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服务理念,提升运维效率。利用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逐渐改变电力信息系统在运维管理方面的管理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通用性,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水平。

4 解决措施

4.1 系统运维管理团队的集中式建设

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实际运维管理工作中,要针对运维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进行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团队的集中式建设管理,实现信息系统在运维管理上的集中化。根据建设的集中化运维控制平台,对运维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管理。将电力信息系统运维控制管理服务中所需要遵循的规范化程序和要求导入到运维自动化控制平台中,实现信息系统中数据信息的科学化,从而确保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合理化。

4.2 加强呼叫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呼叫中心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开始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呼叫中心需要通过与系统用户面对面沟通来受理客户的部分问题。因此,呼叫中心的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关系到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质量。要加强运维控制管理系统呼叫中心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对运维管理的服务标准进行事前规划,将客户反映的问题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技术维修部门或二级厂商,然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保障电力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的实际服务质量。

4.3 完善安全监视功能

在电力信息运维管理自动化系统中,需要完善安全监视功能,基础性的运维管理工作需要监管平台的支持辅助。运用监管平台展示出直观的运维管理界面,界面中将呈现出整个IT资源的运行情况。利用不同角度的视图界面,辅助电力信息运维自动化系统中工作人员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准确评估,尽早发现电力信息系统的故障,最大限度地排除安全隐患。在运维管理监管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展示层,可以准确地看出相关的警告信息数据和多种多样的监控视图,包括主机管理监控视图、网络拓补管理监控视图、应用系统管理监控视图、任务管理监控视图和故障管理监控视图等。

结束语

电力运维管理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给运维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电力信息化运维管理模式能够提供系统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电力运维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洪波,孔祥靖,王之一,苑立民,赵春禹,许报,刘允志.信息系统自动化巡检平台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2):117-120.

[2] 林克全.电力企业信息运维的探索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07):113-114.

篇12

一、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化全面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具有很大审批自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迫切性同样来自世界潮流。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大力提高与国家利益直接相关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换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宗旨和目标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服从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主体目标。系统建设要完成如下目标:实现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体系;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图文一体化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分布式数据库联网管理体系;完善实用、高效、可靠的网络办公自动化体系;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系统。

三、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解决方案以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子系统为核心,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通信传输载体,以土地基础信息、地矿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基础信息为数据源,以国家和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行业标准、地方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化管理机构为保障,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如下图所示:

1.软件系统构成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分为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与信息服务系统,根据业务逻辑和系统功能可划分为表现层(由业务应用层)、业务逻辑层(或商业逻辑层)和数据层等3层组成。如下图所示:

2.关键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中间件技术(Middleware);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工作流技术。

3.网络结构

根据实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的考虑,办公网与Internet接入时采用两套布线系统和交换设备,从结构上分割成为物理上完全断开的内部办公资源网和公众互联网。

4.安全体系

物理安全特别要注意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

通过防火墙技术、VPN技术、防病毒技术来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

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要从版本、物理结构、登录、用户、文件系统和打印机、注册表、RAS、数据、各应用系统安全等方面制定强化安全的措施。

应用系统是基于Windows DNA框架结构的,其业务逻辑的实现也将按照DNA的标准来实现,这个标准就是COM/COM+。作为一种成熟的企业架构,COM/COM+在安全性上通过鉴定、授权等要素来实现。

5.数据分类和数据库分布管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国土资源信息,建立多级服务器体系。同级服务器之间的地理空间范围互不重叠,同一种专题的多级服务器统一按行政边界或标准图幅划分地理空间范围。这种数据库分布具有极大的可恢复性。

围绕数据交换平台服务器,数据管理和应用构成了一个具有C/S结构的局域网,从空间数据库提取信息进行的Web服务器也是中心服务器的一个客户端,而Web服务器和浏览器则构成了B/S结构。

6.标准化体系

为了给客户提供快速、经济、可靠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必须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该标准化体系如下图所示:

四、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略

1.基本建设原则

目标任务分解、分期分批实现;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注重战略管理、加强总体规划;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协同推进;严格管理,强化培训,全程监理。

2.应用子系统开发方案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实施框架如下图所示,在总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应用软件开发工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库开发和数据环境建设工程、通信―计算机网络工程。

3.应用软件工程实施要点

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功能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软件工程方法实施系统的建设项目。

在对业务模型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模块定位”分析,准确界定应用系统功能模块的范围、管理层次和信息加工深度,分清不同管理层次上模块的控制和处理功能。

参照总体设计和规划阶段建立的应用系统开发目标、需求分析文档、业务流程规则等,完成应用系统的框架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模型中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分类,重点识别可重用的程序模块,建立通用组件库,进一步形成构件对象模型。

采用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相结合、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格的软件测试。

按照应用软件工程技术文档规范,提交详细的应用系统设计技术文档,包括函数与变量说明、流程说明等。

提供多层次的安全控制功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监控、数据联机备份和恢复机制等。

加强应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培训、系统优化与跟踪维护、应用系统效益评估等。

4.计算机网络工程及数据库工程实施要点

在系统数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进行数据流量化分析,确定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对网络通信的基本需求。

根据国土资源部现行网络结构的特点,根据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提出既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网络通信框架,又满足国土资源部政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需求的网络优化建设方案。

在数据库设计方面,先重点做好逻辑数据库的设计。制定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和约束,完成数据一致性设计。

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数据库标准以及所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在逻辑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数据库的设计。

参照国家和国土资源部现行的信息分类编码,根据政务管理信息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扩充。

组织部机关业务数据加载和维护,按信息源和共享要求建立数据维护和备份、转储机制和数据库的安全恢复机制。

支持联机分析处理功能,兼容多种数据源;分层建立数据汇总与存储机制,设计和建立支持决策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

建立与第三方分析查询工具的兼容机制,支持数据的抽取、转换等处理。

5.电子政务工程的分期实施要点

在做好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数据规划之后,必须根据国家政务信息化的进程和国土资源部自身条件,进行过细的组织协调工作。

通信――计算机网络优化工程的实施一般来讲需要投资较大,建议外包。

数据库工程最复杂,建设周期长,要分期进行,尤其要做好可扩展的考虑。

篇13

关键词: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在社会经济中逐步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管理部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现代化电力系统中尤其需要保证供电稳定可靠,由此可知供电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将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道路,供电系统中变电站将变成无人值守的状态,由此也引发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问题。现阶段,我国也已针对电力系统建立起监控系统,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以及确保电力系统变电站工作正常运行,是文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一、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是对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结合,一方面降低了电力通信机房基础等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通过数字化、可视化等管理手段,有效的促进了变电站的管理安全性,为整个电网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变电站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调整。利用监控系统,电力系统调度员可以随时对电网实时运行状况进行调整,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为及时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带来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以往落后的传统监控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电力系统的扰动快速分析,对电网中跳闸发生的事故后果进行预测。

二、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

远程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随着高科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实现的,它以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借助远动装置来对系统中的原理调控中心的各种电力设备进行其运行信息的测量,并通过通信技术将这些信息传输到调控中心,以帮助调控中心实现足不出户地对远程的设备进行监控与调节。下面主要分析一下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

(一)电力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它包括了多而不同的接口及转接方式,还要满足众多用户的不同通信手段需求。

(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要传输的信息大致分为计算机信息、继电保护、电力负荷、远动信号等几种,信息的数量并不多,但每一种信息的传输都具有严格的实时性要求。

(三)通信系统的应用覆盖范围非常广、覆盖点众多,必须能够针对电力系统的变动实现可靠灵活的应对,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事故的冲击。

(四)就电力系统当前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分类来讲,它应用了电力线的载波通信技术和具有大容量、宽频带及较高抗电磁干扰能力、较低传输消耗等特点的光纤通信来实现,光纤的出现标志了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普通的光纤以及电力特种光纤为电力系统发挥了极大作用。

三、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应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在电力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依靠光纤材料对电力系统信息数据进行传输,一方面具有占空间较小、载波频率高、介质消耗小的特点;另一方面,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可以有效避免接地形成回路问题。因此,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应用优势。文章将主要探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

(一)因雷害造成的通讯设备损坏

当今采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新技术对提高供电线路自动化及信号供电电源自动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铁路用电负荷沿铁路线狭长分布,供电/通信距离远,通道数量较少;网络通信通道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网络不通致使供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瘫痪;加之供电系统和通信通道分属两个部门(段)管理。因此,通信系统已成为供电段建立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传输数量及相关设备问题

光纤通信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结合,主要针对的问题是电路交换信息,在通信通道进行传输时,用户电量等信息一般是以DTM连续码流存在的,比如DPH和DSH的信号方式。现阶段,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分组信号传输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是分组信号传输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分组信号和连续码流都存在着传输数量以及传输质量的问题,所以说未来的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若想对这两个种类不同的数据信号进行传输,则需要另外设立独立且专业的传输设备,且确保不同种类的设备对于信号传输的质量产生较小的影响,同时设备的容量需要不断扩大,这就是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存在的难点之一。

(三)向城域网转变问题

新时期,电力用户对于供电系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信设备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同时客户不同的需求也衍生出新颖的高端服务,能够促使供电系统对此进行研发,这就对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发展要求从具体方面来讲,就是要保证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能够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保证尽可能符合用户的需求,保证电力系统业务节点的角色能够给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和电力远程监控系统的结合,可以从向城域网转变的角度解决电力骨干网限制的问题。因此,如何向城域网进行转变也是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应用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传输距离和信道容量问题

光纤通信技术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进行结合,必须要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无通信信号损失的问题,才能确保电力系统中对不断增加的远距离设备进行监控的技术要求。所以,需要解除传输距离对于传输信号质量的限制,这是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研究人员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无法避免的问题,当前来说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光纤通信技术放大器技术,这种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的应用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若要完全解决光纤通信技术传输距离和信道容量的问题,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大对其的研究。

除此之外,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的数据信号,从DPH信号发展成为DSH信号,通信信道容量也逐步成为数据传输数量的限制之一,目前来说已经实现从155Mb/s发展到10Gb/s,甚至是最大信道容量达到40Gb/s。然而,通信数据的数量是不断变化、不断增加的,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的应用必须要将通信信道容量扩大到160Gb/s,甚至是更大容量上进行突破,这是光纤通信在现代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应用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四、远程通信通道方案优化研究

电力系统通信是电力工业的一部分,但在技术上又深受电信技术的影响。各种新的电信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时时处处得以体现,且又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处于两大行业的一个交叉点,它随着电网的延伸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电力系统通信的主要传输方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电力线载波、80年代的模拟微波、90年代的数字微波,发展到目前的光纤通信。

(一)远动数据通信信道

电力系统通信主要由传输、交换、终端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传输与交换部分组成通信网络,传输部分为网络的线,交换设备为网络的节点。远动数据通信信道主要就是通信的传输部分,目前中国以光纤、数字微波为主,卫星、电力线载波、电缆、移动通信等多种方式并存。

(二)远动致据通信接口

远动数据的通信接口主要为RS-232,在变电站与监控中心之间利用MODEM通过RS-232接口实现,变电站站内RTU与各自动化装置之间通过RS-85总线或现场总线实现,目前也有通过网路接口连接的。

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当中,经常需要使用串行通信来实现数据交换。目前,有RS-232,RS-85,RS-22几种接口标准用于串行通信。RS-232是最早的串行接口标准,在短距离(

(三)通信信道的优化选择

通信通道的选择从两个方面考虑:通信信道和通信接口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有线传输方式高速稳定,能够满足监控点相对集中、距离较近的监控系统的需要。但是,有线传输一般需要铺设专门线路,工程量大,投资相对较大,易受到城市建设的干扰。此外,若监控设备处在不能布线的环境中或者是装载在车辆等移动设备里,就很难使用有线网络。

无线传输方式速率一般低于有线方式,但使用更加灵活、便捷,只要在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就可以进行通信,无需组建有线网络。从系统的角度上看,无线通信的数据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重要的数据需要通信的双方相互确认才能认可,对于单一回路或者回路较少的变电站远程监控可考虑优先采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技术特别是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的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可以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通信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人员必须充分结合客户的需求,加大对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研究,以此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稳定性。文章对有关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对于供电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出要求,为促进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颖.电力系统谐波与电压扰动检测理论及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谭涛.利用公用通信网络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监控[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赵德瑞.基于Web的PLC控制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4]任春丽.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设计[D].湖南大学,2011.

篇14

1、隔离开关常见故障

1.1、转动部位的故障

1.1.1、隔离开关的轴承座内上下各有一个单列圆锥滚珠轴承,轴承座外部没有通向轴承的补油孔及通道。在长期运行中,无法补充油,油干枯后会发生锈蚀现象,使操作沉重,甚至操作不动。

1.1.2、轴承座下防尘罩设计不合理,雨水被防尘罩接往,积存在下防尘罩内,轴承座下端的轴承浸泡在水中,使下端轴承锈蚀现象极为普遍。

1.1.3、操作机构主轴与铜套锈蚀现象较普遍,以CS17为例,操作机构主轴与铜套间隙窄小,含不住油。轴与套间长期得不到油的补充,天长日久铜套与铁轴间生锈,一但需要操作,重者拉不开、合不上,轻者操作很费力。

1.1.4、传动箱内传动轴与轴承座间有一单列向心球轴承,该轴承上部有防尘罩,而下部却暴露在空气中,从传动箱的下部向上看,便可看到轴承的钢球。安装时,轴承内涂满油。夏季太阳直射产生的温度使油变稀流出轴承,轴承缺油而发生锈蚀现象,给操作带来困难。

1.1.5、带有传动箱的GW5型隔离开关有主传动拉杆,其拉杆接头与连臂上的Φ16轴滑动摩擦,在轴与孔的间隙内存在极少的油,其上部没有防尘防水的措施。隔离开关是室外设备,长期运行在一个位置(分位或合位)。室外条件变化较大,加上风雨侵袭,造成轴与孔间锈蚀。长时间不操作,轴与拉杆接头将锈死,一旦操作,会造成主传动拉杆弯曲或折断,使倒闸操作无法进行。

1.1.6、GW5系列隔离开关的固定触指框板是A3钢板冲压而成的,并镀锌防锈。弹簧两侧的销也是A3材质并镀锌,经过多年的运行,发现这两个零件锈蚀严重,在污秽地区更为严重。

1.1.7、GW6―220G型隔离开关的小轴销较多,虽有锈蚀现象但由于轴销细,产生的阻力不大。此外,拉杆接头、传动主轴右拐臂锈蚀均会产生较大的操作阻力。根据以上四部分产生的摩擦阻力,均会严重影响倒闸操作的进行。

1.2、导流系统常见故障

1.2.1、GW5系列隔离开关在运行中每年春秋检中都会发现触指烧损,烧损部位均为触指定位点周围,尤其是触指末端。其原因是隔离开关合闸后,触头的宽度大于触指座的宽度。合闸后触指被撑开,使触指与触指座变成了点接触。还有一种现象是合闸时触头与触指碰撞,使触指越出定位孔,触指的定位凸点与触指座接触形成点接触。以上两种现象均使触指与触指座的间隙内存有污物,使接触电阻增大、过热导致触指烧损。

1.2.2、GW7隔离开关存在的问题基本与GW5相同,但GW7隔离开关静触座的传动、转动部位不灵活,极易造成隔离开关分、合闸不到位,特别是分闸更困难,有时拉杆拉弯了也分不开。通过分解静触座,发现座内污物较多,转轴有锈蚀,造成转动不灵活。如果六个静触座转动都不灵活,就会使分、合闸非常困难。转轴上部没有防尘措施,轴也内没有含油道,运行几年就会发生上述现象。

1.3、材料常见锈蚀问题

近年来,隔离开关的抗腐蚀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3.1、隔离开关的底座横梁采用热镀锌工艺,生锈的现象较普遍,这与运行环境有关,也与出厂时的加工工艺有关,如某变电站的GW6型隔离开关,前后分两批购置,迟2年投运的一批隔离开关,其钢构架的锈蚀情况反而比早投运的一批隔离开关严重得多。

1.3.2、隔离开关零部件一般采用冷镀锌工艺,镀锌工艺不符合要求,表面处理质量差,造成螺栓、螺母、轴销、开口鞘、垫圈、弹簧等零部件锈蚀严重,影响了隔离开关的正常操作。

1.3.3、部分零部件的材质差,如某变电站的110kV GW4型隔离开关,在运行中发现其接线座的铸铝支持件有开裂现象,个别甚至整个断裂,原因可能是该批铸铝支持件的材质差,在运行中受酸雨、盐雾和电化学反应的影响而变脆,在应力的作用下开裂并发展至整个断裂。

1.4、隔离开关瓷瓶断裂问题

近年来,发现隔离开关的支柱瓷瓶在运行中或操作时发生断裂的现象有增加的趋势,主要发生在GW4型隔离开关上。

1.4.1、由于该型开关的绝缘支柱,承担着支持和传动的作用,导线拉力和合闸时的阻力共同作用于绝缘支柱,产生力矩,但操作传动系统有阻滞时,绝缘支柱受到附加扭矩影响则阻滞更大。安装调试不当,也会使隔离开关在操作时受到不应有的附加应力,从而造成绝缘支柱的断裂。

1.4.2、从统计上看,绝缘支柱断裂的部位往往发生在法兰端面,这表明该处是受应力作用最大的地方。从加工工艺上分析,绝缘支柱和法兰的水泥胶装不良,有细微的间隙和空洞,或胶装深度过浅,都会使隔离开关在操作时,使该处受力不均匀,在长期运行中造成绝缘支柱在法兰处断裂的缺陷。

1.4.3、部分绝缘支柱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达不到标称参数的要求。从绝缘支柱的断面上看,材质粗糙,存在杂质。

1.4.4、运行单位没有根据运行工况选用机械强度符合运行条件的绝缘支柱,也是原因之一。

2、常见故障解决方案

2.1、加强隔离开关的选型管理

从隔离开关在潮湿、酸雨地区的运行情况看,隔离开关的防锈蚀能力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由此而引起操作卡阻、分合不到位等缺陷。因此,在设备订货时注意以下几点:

2.1.1、隔离开关用材考虑采用不锈钢轴销、不锈钢轴套或用无油复合轴套代替镀锌钢轴销和黄铜轴套。

2.1.2、考虑采用能防止雨水潮气渗入的有密封结构的滚珠轴承,可用滴点高、稳定性优良的二硫化钼锂脂代替常用的黄干油。

2.1.3、主刀的电动机构箱和地刀的手力机构箱采用不锈钢产品或经渗锌处理的钢制产品。

2.1.4、采用高强瓷的绝缘支柱代替普通瓷柱。

2.2、安装时加强隔离开关的检查和验收

部分厂家对出厂产品装配质量把关不严,如螺丝未拧紧,剂未加足或根本未加,平衡弹簧反向安装等等。在安装时也未曾解体检查,必将给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因此,安装隔离开关时,必须对其进行解体检查,并严格执行隔离开关的安装工艺,另外,验收人员也应熟悉产品的调试技术要求,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将基建安装时的缺陷带入运行中。

2.3、GW5系列隔离开关故障解决方案

2.3.1、改进隔离开关的转动部位

2.3.1.1、轴承座内上、下各有一个轴承,除转动轴外还有很大的空腔,为从外部向轴承内部补油,在轴承的内腔增加2个隔板(上、下各1个),隔板内孔有一个“O”型胶圈与轴密封,而且不影响主轴的转动。隔板外沿与轴承外套相同,并被轴承外套压紧。在轴承座中部有一个三通,三通与外连接1个带有逆止阀的注油嘴,另外两通分别与上下隔板用铜管连通。轴承座内有了固定油道,用注油枪向注油嘴注油时,油在压力作用下到达轴承外。这样,不分解轴承座,就能向轴承补油,保障了轴承内永远有油,不再发生无油锈蚀,也使操作轻松。

2.3.1.2、为彻底解决下防尘罩接水问题,重新设计了防尘罩,并在轴承座下部加工出防尘罩扣入槽,下防尘罩既接不到水,又将轴承内的油密封起来,防止轴承内油的流失。

2.3.2、改进隔离开关传动拉杆接头

传动拉杆接头主要是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不含油改为含油,并增加防尘防雨的措施。

2.3.3、改进隔离开关导流系统

2.3.3.1、在触指座的两侧各增加一个凸台,不影响触指活动范围,起阻挡触指越出定位点的作用。

2.3.3.2、左触指座装配后,在每个触指的尾端用镀银软铜带与左触指座的凸台用螺丝固定连接。这样保障了接触面的清洁,使接触电阻稳定不变。

2.3.3.3、防止弹簧分流并提高防腐能力,弹簧镀锌后,表面喷涂环氧树脂增加绝缘性能,防止分流,弹簧的固定销也由原来的A3材质换为不锈钢材质。

2.3.3.4、触指座的定位框板,由A3材质改为85黄铜板,满足机械强度并提高防锈能力。

2.3.3.5、接线座内导电杆上下端各有一个固定点,中间是软导电带,接线座上端有绝缘轴套固定导电杆,导电杆在轴套内可灵活转动90°。绝缘轴套是“酚醛不定向玻纤压塑料”,与导电杆之间涂一层二硫化钼脂,提高效果。下端固定板与导电杆之间也增加一个与上轴套类似的轴套,并涂二硫化钼脂,使导电杆与固定板隔离,防止分流。

2.4、GW6―220G系列隔离开关的解决方案

2.4.1、原小轴两端均为M6螺栓固定,中间与套摩擦部位不存脂,摩擦力较大。改为中间部位有浅油槽、轴销一端有带逆止阀的注油嘴、另一端仍有M6螺丝固定。改后轴销与原轴销相同,无须分解,通过注油嘴将二硫化钼脂送到轴销的摩擦部位。拉杆接头均改成带有滚针轴承和注油嘴的拉杆接头,无须分解,通过注油嘴可将二硫化钼充满滚针轴承。

2.4.2、传动主轴在与拐臂摩擦处增加含油槽、主轴上部增加注油嘴,也达到了不分解补油的目的。右拐臂增加筒臂厚度,加工出两条注油道与外部注油嘴相同,从注油嘴注油,通过两条油道将油送到两端的滚珠轴承。达到了不分解,却保障转动部位良好。

2.5、GW7―220系列隔离开关的解决方案

改进后的静触指座转轴上部设有防尘措施,保障轴内清洁。转轴上下端各有一个滚针轴承,固定转轴,使转轴与静触座间由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减少摩擦力。在转轴下部有一个直径5 mm的钢球,钢球下部的球托与静触座是螺纹连接。旋入球托,钢球将转轴顶起0.5 mm左右,使转轴上部与静触座的滑动摩擦改为下部滚动摩擦。在静触座的下部侧面,在通往转轴孔内的油道,外部装有带逆止阀的注油嘴,不分解静触座,注油嘴可向转轴内注入油。

3、常见故障解决后的收益和结论

3.1、经过改进,其转动、传动部位增设了外部注油孔和导电部分的一系列改进,降低了上述三种老旧隔离开关的维护工作量,延长了使用寿命及大修周期。

3.2、改造前隔离开关的大修周期是5年,5年后大修时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要长时间停电才能完成一组隔离开关的大修,降低了设备的供电可靠性;改造后隔离开关大修周期延长,维护量减小,降低年维护和大修成本,一个电力公司,每年就隔离开关这一项就节省大量资金。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技术标准》

2、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高压隔离开关检修规范》

3、进口252(245)~55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DL/T405―1996

4、牡丹江电业局企业标准《变电设备检修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