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解决方案
二零一三年三月
目 录
一、 概述 .................................................... - 1 -
(一) 项目背景 ................................................................................................. - 1 -
(二) 某测绘企业 ............................................................................................. - 1 -
二、 建设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 2 -
(一) 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 - 2 -
(二) 管线管理现状 ......................................................................................... - 3 -
(三)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 4 -
(四)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 - 6 -
三、 某某管网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 - 8 -
(一) 系统建设目标 ......................................................................................... - 8 -
(二) 系统建设任务 ......................................................................................... - 8 -
(三) 系统建设原则 ......................................................................................... - 9 -
(四) 系统设计依据 ....................................................................................... - 11 -
四、 管网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 ................................. - 12 -
(一) 数据库的组织 ....................................................................................... - 12 -
(二) 数据的组成 ........................................................................................... - 13 -
五、 系统功能设计 ........................................... - 17 -
(一) 概述 ....................................................................................................... - 17 -
(二) 信息查询功能 ....................................................................................... - 18 -
(三) 统计功能 ............................................................................................... - 19 -
(四) 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 ........................................................................... - 20 -
(五) 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 - 21 -
(六) 输出打印 ............................................................................................... - 26 -
(七) 系统管理 ............................................................................................... - 27 -
六、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 - 28 -
(一)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设计 ....................................................................... - 28 -
(二)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设计 ....................................................................... - 30 -
(三) 系统安全环境设计 ............................................................................... - 30 -
七、 系统特色 ............................................... - 34 -
(一) 管网建模自动化 ................................................................................... - 34 -
(二) 三维管网模型上的拓扑分析 ............................................................... - 34 -
(三) 方便实用性强 ....................................................................................... - 34 -
(四) 可维护、可扩展的开放性结构 ........................................................... - 35 -
八、 项目实施与管理 ......................................... - 35 -
(一) 组织与管理 ........................................................................................... - 35 -
(二) 项目质量管理 ....................................................................................... - 36 -
(三) 软件测试 ............................................................................................... - 37 - 九、
结语 ................................................... - 37 -
一、 概述
(一) 项目背景
“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三化融合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城市数字化、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融入全球化进而提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管网的种类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线规划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如何建立一个信息数字化,管理科学化的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和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任务。
随着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信息发展在互联网和网络化应用服务等管理理念的迅速发展,设计和建设一个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某某规划建设局正是在全国及某省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行业典型示范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三维虚拟技术、云服务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根据某某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和城市管线管理业务需要,提出开发建设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的项目。
(二) 某测绘企业
1. 单位简介
某测绘企业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甲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资质、甲级工程勘察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
2. 技术优势
近年来,某测绘企业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生产各种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测绘产品质量达到各级质检部门的质量监督检验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合格率100%的预期经营目标,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业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集团除地理信息产业的硬件制造,还开展全部产业链产品生产和研发,能够提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服务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能够根据政府和企业及个人客户对地理信息数据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规模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地理信息数据产品、服务和应用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应急响应、地质调查、城市规划、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环境监测与灾害管理、道路交通、电信、电力、海洋、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领域。
3. 人才优势
某测绘企业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集团深入全国各大知名院校,招聘、签约测绘及地理信息等相关行业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于技术领域前沿,适时更新集团内部的人才架构,每年都组织不同批次各级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新技术的培训和研讨,到同行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参观学习,有力促进了集团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完善的人才招聘和技术培训,完善了企业集团的人才架构和技术体系,奠定了某测绘企业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 建设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 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从国内外的发展来看,在计算机构建管网信息系统时,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 纯信息管理系统(MIS)
第一种是走管理信息系统的路子,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MIS ),对综合管网资料整理录入,放在数据库系统中,具有常规的属性数据管理功能,如录入、修
改、查询等。这种方式可有效管理综合管网属性数据和资料,便于查询分类,但不具备管理图形能力,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
2. MIS 与图形相结合
第二种是MIS 与图形相结合,但仍使用MIS 来存放和处理属性数据,图形则另外通过图形系统(如AutoCAD )来录入,以文件形式单独存储。这种方案只是把MIS 的思路简单扩展到图形数据上,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离,彼此不相关联,图形本身所蕴涵的丰富信息不能被系统自动识别、提取和利用。
3. 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综合管网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形、环境信息从根本上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定位、数据量巨大、信息载体多的特点,由于传统的MIS 的数据主要针对简单对象,因此其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很难有效管理和分析复杂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管理和研究空间位置和属性数据的信息系统。它对空间数据或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满足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要求,并借助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动态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服务。GIS 技术将地理信息相关的空间位置、属性特征进行统一管理,按一种全新的方式组织和使用地理信息。由于GIS 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真正实现综合管网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关系的一体化管理,已成为构建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必由之路。
(二) 管线管理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一直比较薄弱,不少城市存在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不明,管线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资料分散保管,城市建设施工缺少系统的管线档案资料可供查询利用,造成城市建设管线事故不断发生。管线事故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建设部为此作了大量的技术和法规建设工作,2003年修定颁布了新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004年以建办档[2004]39文下发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
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年以建办档[2004]4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通知》,2005年以部令136号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在建设部的积极领导和指导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和信息化工作正在全国迅速展开。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开展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城市(区)数量总计为127个,平均每年约21个。到2006年为止,全国约有30%的城市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GDP 排名前30位的城市,有25个已经建立信息系统,占总数的83%。
根据专业机构的调研数据,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城市级管网和区域性管网普遍存在着线路老化、满负荷使用、管理混乱、应急处理能力差等问题,突然表现如下:
1) 各种管线(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有线电视等)的图
纸和档案越来越多,查询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2) 种种原因,造成管线的竣工图纸不完整或不准确;
3) 图档的更新和归档不能作到迅速及时,遗漏、破损、老化、信息重复等
问题较多;
4) 库存管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且不方便;
5) 城市多种地下管线设施资料的综合利用困难,易造成某种管线施工时,
损坏其它管线,在紧急灾害事件发生时,无法同时提供多种、多幅管线
资料,造成调度、指挥、决策迟缓;
6) 大部分管线的适时信息(如压力、流量、温度等)不能集中显示,未实
现管线与设备的远程控制,发生事故时反应缓慢。
(三)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网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其种类也越来越繁多。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排污管道、电缆线等在城市的整个地下纵横交错,通向四面八方。
从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层角度出发,决策者需要在宏观上对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情况等综合指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地下管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人员来讲,实现地下管网资料管理的全面化和自动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1. 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管线数字化
在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化城市已成为时展的必然。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数据融合,提高信息综合应用潜力,是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可以说,城市数字化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城市数字化离不开城市管、线、网数字化,城市管线数字化是城市数字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依靠传统方式“人工活地图”管理城市管、线、网等基础设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工活地图”已经远不能适应建设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GIS 技术在市政管线中的综合应用,是将反映城市管线现状、规划、变迁的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特性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输入、存贮、查询、统计、分析、输出的一门综合性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GIS 技术高度发展和城市科学研究对信息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产生的。
3. 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辅助决策
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部分污水经由城市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影响了城市的水环境。挖掘排水管线的污染源和排出口关联信息,配合外业污染源调查工作,可为城市河道和湖泊的污染源评价和截污纳管工作提供决策数据依据,为改善城市的水体环境做出贡献。
4. 为城市应急事件提供辅助决策
可以建立瞬时雨量——道路(低洼地)——排水管道排水能力的关系模型,分析全市已有排水管道的缺陷,为管道改造提供依据;分析易积水区域;与天气预报结合,根据预报的瞬时雨量对可能的积水区域进行预警。同样,可建立燃气管道爆炸——扩散模型,在出现紧急事故时,可以根据模型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故的影响范围、影响人数等,为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5. 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建设燃气地下管线的安全诊断、评估系统,依据评价模型,根据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各个因素值,评价各段管道的安全等级,包括管道的安全评价、阀门的安全评价、楼栋管的安全评价以及区域评价。评价结果可视化分析。
6. 与业务系统融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实现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和保密工作,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由于数据源一致,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也降低了建库的成本。
(四)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1. 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过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为消除管线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做了有益尝试,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提供了保障的作用。可以减少管线事故发生,降低管道漏损率,避免重复建设等;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改善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分散,管线信息不完整,数据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规范、统一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从而可以做到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2.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管线信息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城市地
下管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提供准确数据,有利支持决策分析
通过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细、准确的地下管网信息,有助于优化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等。
4. 为搭建地下管线安全预警决策的平台提供基本条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为及时依据准确的管线相关信息,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满足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等提供了条件,对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5. 信息化管理,使应用更快捷方便
1) 缩小了管线信息的存储空间
一个城镇管线纸介质图纸可多达数十吨。存放数间房屋,而用信息系统仅用若干磁盘或光盘就可存放全部信息,体积仅及一个小纸盒。
2) 大大提高了查询检索速度
利用信息系统查询某一区域,某一地点或某种特征的管线信息仅需几秒钟,这是利用人工查找难以比拟的。
3) 提高了管线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既可以查阅局部地区管线的各种细节,又可浏览区域管线的宏观分布;既可研究单种管线情况,又可了解各种管线的整体分布关系;既可用以指导工程施工,又可用来作新区规划或管线设计,使管理工作得心应手。
4)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管线信息便于传输,适于一次建设,多家共享。使用网络工具来优化资料调配,作各种应急处理,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 某某管网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一)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基础地里数据库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数据资源,也是城市其它管理部门、行业及公众地理信息应用的基础资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和有效运转,是其它专业应用系统能否坚实、可靠建立与运行的基础保障。地下管线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是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总体目标:应用地理信息、三维虚拟、一体化管线探测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服务;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形成政府,行业部门等地理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为城市规划、国土、城建、交通、水利、公安、环保等各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为城市发展战略决策分析、制定规划、应急响应及实施一切重大战略举措提供所必需的基础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撑;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城市综合管线与专业管线信息的分布式共享交换和一体化组织;建立综合管线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线的规划、施工及运行管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的管线信息服务,规避管线事故频繁风险,降低各类事故的经济损失,为城市建设、预警防灾、应急抢险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
系统建设任务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促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与利用,为城市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建设综合内容可归纳为“一库、一平台、一应用、一环境”,即一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套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一项城市综合地下管网应用系统、一套运行支撑环境。
其主要任务包括:
1、建立城市多尺度、多类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体系,丰富城市建设部门、尤其是掌握地理信息资源的部门之间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建成包括大地测量控制、地形、地貌、地名、交通、水系、境界、地名地址、城市三维模型等基本地理要素信息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利用现有的某某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程可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现势性、精度高的300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300平方公里的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数据,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2、开发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多类型、海量的地理数据管理与分析,建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长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更新机制,不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
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由规划建设局牵头,整合已有的综合管线和专业管线信息,建成统一的、权威的、标准的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和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推动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共平台的广泛应用,确立和强化数字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权威性和唯一性,避免重复投入,杜绝随意建设,确保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在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
4、建立支撑数据库与系统建设和运行所需的服务器、工作站、GIS 平台、数据库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环境及支持环境。 (三)
系统建设原则
1.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系统整体结构、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平台、开发平台、应用功能等方面总体先进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实用成熟的技术,促进项目的建设成功。 2. 安全性与易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实际运行和操作的简单化、标准化。
3. 前瞻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设计时在设备容量、计算机性能、软件平台指标等方面应有适当的超前量,以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同时要把握好系统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注重经济实用。
4. 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应用服务,系统的应用服务也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在落实基础性的工作的同时,应用要及时跟上。 5. 通用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应该尽量采用目前通行的、成熟的和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有利于技术交流,避免走不必要的技术弯路,也有利于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在具体应用上,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上应该结合本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某某城市信息办的具体情况、具有特色。 6. 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与规范,如空间数据分层与管线缓冲区、数据质量与元数据标准等。在没有标准与规范的情况下,要参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制订相应的标准与规范。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 7. 全局性与可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把握全局性的基础上,要实现城市地下管网资源(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的应用,使系统能在管理与决策中真正地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与决策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当出现机构调整、变动、业务内容与流程变更等情况时,能方便地进行系统流程和功能的调整,以适应各种具体需求的变化;系统还要能够方便地进行管理与维护,软、硬件的
升级不影响正常运作,系统功能、结构以及数据库可方便地扩展。 8. 高性能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时,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软硬件平台、技术服务和维护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系统较高的性能,如在网络环境下对空间图形的多用户并发操作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综合考虑确保系统应用中最低的故障率,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
一方面,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容错功能,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健壮性,在发生意外的软、硬件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处理并给出错误报告,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9.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系统要有使用权限控制,对数据要有加密措施。要注重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级政府颁布的安全和保密规定,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要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散和遭受破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规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采用上机口令等,限制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在数据输出时采取查询日志方式记录输出日期、时间、数据内容、图件张数。建立“磁盘镜象”等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实行“运行日志制度”等。 (四)
系统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主要依据规范与标准:
1) CJJ61—2004《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2) 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示》 3) GB/T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4) 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5) GB/T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6) GB/T15967—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测量数字化测图规
范》
7) 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级质量评定》 8) GB/T17278—1998《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9) GB/T2312《信息交换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10) GB/T26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11) 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相关
国际标准 ISO/IEC 9126:1991
12) GB/T 15697-1995 信息处理按记录组处理顺序文卷的程序流程,相关国
际标准 ISO 6593:1985
13) GB/T 15538-1995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14) GB/T 15535-1995 信息处理单命中判定表规范,相关国际标准 ISO
5806:1984
15) GB/T 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四、 管网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
作为一个区县级别的空间数据库,某某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或应用群体,系统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各类数据的快速检索查询、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以及数据的安全等等多个方面,所以必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类来满足上述需求。 (一)
数据库的组织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格式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对于这两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分别组织:
1.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的逻辑组织
2.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的逻辑组织
(二)
数据的组成
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组成包括地下管线数据和基础地形图两个部分。
1. 地下管线图组成
(1)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管线空间数据模型
1)
管点的定义:
✓ 一般探测点(位置点)
✓ 特征点(依管线种类不同而异,如给水有:弯头、三通、四通
等)
✓ 附属物点(依管线种类不同而异,如给水窨井、消防检、阀门
等) ✓ 时间点
2) 一条管线的定义:
按管线连接关系以下列管线点为管线的起点和终点:
✓ 特征点(三通、四通、人孔)
✓ 附属物(阀门、消防栓、窨井、接线箱、污水篦、手孔、上杆) ✓ 变径点 ✓ 变材点 ✓ 埋设年代变化点 ✓ 权属单位变化点 ✓ 报建案号变化点 ✓ 时间点
(2)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管线属性数据模型 1) 管点属性表 字段 1 2 3 4 5 6 7
字段名 Exp_No Map_No S_Code X Y Surf_H Feature
类 型 Text(8) Text(4) Number(2) Number(10,2) Number(10,2) Number(6,2) Text(8)
中 文 意 义 物 探 点 号 图 上 点 号 点符号代码 X 坐 标 Y 坐 标 地 面 高 程 特 征
备注 测区内唯一识别码 1:500图幅内唯一识
别码
8 Subsid Text(8) 附 属 物
当Exp_No为偏心井
9 OFFSET TEXT(10) 偏心井位 时,填入偏心井盖中
心点号
位移后的图上
10
MAPNO_
X
Number(10,2)
点号的位置X
坐标 位移后的图上
11
MAPNO_
Y
Number(10,2)
点号的位置Y
坐标
按测量坐标系 按测量坐标系
2) 管线属性表 字段 1 2 3
字段名 S_Point E_Point S_Deep
类 型 Text(10) Text(10) Number(7,2)
中 文 意 义 起点物探点号 连接方向 起点埋深
备注 终点物探点号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
埋深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
埋深
直埋 1-矩形管沟2-6
D_Type
Number(1)
埋设类型
园形管沟 3-拱形管沟 4-人防 5-管块 6-套管 7-其它
7 8 9 10
D_S Mdate B_Code Line_Styl
e
Text(15) Long Date Text(10) Number(1)
管径 建 设 年 代 权属单位代码 线 型
直径或宽X 高
0-非空管 1-空管 2-井内连线
4 5
E_Deep Material
Number(7,2) Text(8)
终点埋深 材 质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ab_Coun
t V oltage Pressure Hole_Num Hole_Use
d D_DIA Road FlowDirec
t MEMO Link_code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Number (3) Number (1)
电缆条数 电压值 压力值 孔 数 占用孔数 套管尺寸 路名代码 排水流向
高压 中压 低压 列孔数X 行孔数
¢100/铁塑/灰
0—起点到终点、1—
终点到起点 工业、热力、给水等流体类型或内容 与管沟表同
19 20
TEXT(20) TEXT(21)
备注 管沟连接码
2. 管线数据分类
根据技术规程管线的数据可分成9大类:
管 类 给水 排水 燃气 电力 电信 电视 广播 热力 工业管道
管点 JSpoint PSpoint RQpoint DLpoint DXpoint TVpoint GBpoint RLpoint GYpoint
管线 JSline PSline RQline DLline DXline TVline GBline RLline GYline
管线注记 JStext PStext RQtext DLtext DXtext TVtext GBtext RLtext GYtext
每个大类下面分成几个小类,下面以排水管线为例来说明:
管 类
管点
管线
管线注记
雨污合流 雨水 污水
3. 基础地形图
HSpoint YSpoint WSpoint
HSline YSline WSline
HStext YStext WStext
基础地形数据含有政区、居民地、交通与管网、水系及水利工程设施、地貌、地名、测量控制点等内容。它既包括以矢量结构描述的带有拓扑关系的空间信息又包括以关系结构描述的属性信息。用数字地形信息可进行长度、面积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如:最佳路径分析、缓冲区建立、图形叠加分析等。数字地形数据库全面反映数据库覆盖范围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它用于建设规划、资源管理、投资环境分析、商业布局等各方面,可作为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报警等各专业信息系统建立的空间定位基础。
本系统根据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本身的特点,对基础地形图进行以下分类,
五、
系统功能设计 (一)
概述
某某三维管网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查询功能、统计功能、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空间数据分析功能、输出打印功能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二) 信息查询功能
信息查询功能主要根据用户提供的条件和信息,系统能快速准确的查询到相的管线数据,并对查询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有:点选取查询、矩形选取查询、多边形选取查询、缓冲区查询、属性条件组合查询,空间条件查询等查询功能,在特殊的图库管理查询中,还包括有按图号查询、按道路名查询、按测区查询、按地名查询、按索引查询、按坐标查询显示管线图等,并可对查询结果突出显示。
系统还具有多样的查询定位手段,通过鼠标地图查询(点击查询、各种范围查询等),组合条件查询及统计分析,多种快捷定位(语义定位、工作区定位、鹰眼定位、坐标定位、对象定位等)等,可以实现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查询。
1. 实现图数及数图查询
即可在图形目标上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新图表示,同时检索出相应属性库;也可以根据属性进行任意复杂程度的逻辑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图形方式表示。具体可分为:管线线状信息查询;检修管网、阀门等特殊结点查询;管线断面信息查询;参考点位图查询;指定点重新生成点位图;图元量算(指定区域内点数、指定管线长度、指定点间距等)
2. 管道资料查询
可按口径、压力级别、影响范围、故障类别、调压器类型、维修日期、管龄和材质等进行查询;
3. 阀门资料查询
可按阀门编号、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4. 调压器资料查询
可按调压器编号、类型、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5. 历史资料查询
可查询改建前的管道、阀门、调压器等资料;
6. 规划资料信息查询
如规划新的煤气管网等。
7. 量测、信息显示和动态标注
系统支持任意两点间的管线长度计算或任意区域面积的计算,通过鼠标的移动就可轻松实现,同时还显示管线的主要信息。可随意选择颜色进行自由注释、标注任意点坐标、管点属性及两点的距离等。
(三) 统计功能
统计功能对当前已入库的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功能,主要包括管线长度统计、管线点类型统计、综合统计、区域统计、分类统计、条件统计等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统计条件对满足条件的管线点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打印输出统计结果的图表。
1. 按修建年代统计(阀门、管线、节点) 输出报表
阀门、管线、节点图层中包含有修建年代字段,用户指定某个建设年代范围,在此范围内的管点个数,和管线长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按照管类进行区分显示,如自来水管类、燃气管类。同时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以直观图形式输出显示。
2. 按管线阀门统计输出报表
按照管线类别对阀门数量和类型进行个数统计,统计结果按照管类进行区分显示,如自来水管类、燃气管类。同时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以直观图形式输出显示。
3. 按报废日期统计(阀门、管线、节点) 输出报表
首先用户设置管线或者阀门等设备的使用年限,根据公式:使用年限 + 建设年代 = 报废日期。其次用户指定报废日期,超过此日期的管点、管线进行统计,并将超期的设备在地图中进行高亮显示,统计结果包括管点个数和管线长度,最后将统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4. 统计阀门、管线、节点维修记录、时间、次数输出报表
用户对某个设备进行更新,系统自动记录设备的维修历史,包括维修时间、次数等信息,并进行统计操作,最后能将统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四) 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
1. 三维显示
三维图显示功能用户通过划定三维管线显示区域,选择当前范围内可视管线数据,系统将自动该范围内的管线三维模型展现出来,使地表呈现塌陷或透明的模式(如上图所示),使隐藏在的三维管线显露出来。用户可以从不同视角来浏览管线,能进行放大缩小和旋转等功能,并可以查询管线的属性数据信息,而且能在三维图上进行简单分析,可以对管线进行垂直径距分析提供直观的判断工具。
2. 三维空间量算
提供了多种空间量算功能,在三维场景中精确测量空间点之间的距离、三维空间高度、地表面积、任意多个空间点围成区域的面积等。
(五) 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管线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主要是对已入库的管线数据根据当前的业界标准对管线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管线事故的影响区域分析、管线交叉路口分析、管线的连通性分析、以及管线的水平径距分析、垂直径距计算等分析功能。具备地上、地面、地下、三维纵模断面自动生成功能,如下图所示。
1. 爆管分析
鼠标点击爆管管线位置,显示受影响的管段区域,给出关阀方案,显示所有应关闭的阀门,输出关阀报表,关阀图和因关阀影响停水的重要用户信息。通过管爆分析功能,可以快速找出距管道爆裂处阀门,以便及时关闭,降低事故引起的损失。
2. 缓冲分析
在一个中心点, 搜索任意范围内所需要的目标。例如以一个大楼为中心, 搜索500米范围内可用的消防栓。
3. 预警分析
假定一些数据进行模拟演示, 判断管线是否会发生故障,例如:以雨水管线为例, 假定降水量的大小进行模拟, 可以判断出雨水管线是否会发生堵塞。
4. 连通性分析
对管网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仿真分析,显示当前管网的连接情况和供水状态,可以制定管网中任意两节点,能计算出两节点是不能连通,并可给出最短路径。可模拟开、关阀门。
5. 剖面分析功能
管线数据的剖面分析功能主要分为横断面分析和纵断面分析功能。用户绘制剖面线获得剖面线与当前管线的交叉点。系统对交叉点处横断面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横断面图和断面分析的成果表数据,可以打印、输出;纵断面分析是对管线数据的纵截面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纵断面图和断面分析的成果表数据,并可以打印、输出。
(1) 三维剖面显示
(2) 横断面分析
根据断面下的情况,生成截面管径、地面高程、管顶高程、埋深等信息,显示横断面图时,使地面线(道路断面)更符合现实,能清晰显示侧右线、绿化带、隔离带等。生成或打印断面时,可以分别定义横、纵向的比例,并在图上标注比例,横断面图的生成增加类似于CAD 中的标注功能,即直接指定图上空的区域后将断面图生成在图上。
(3) 纵剖面分析
指定分析管线,以几何图表的形式显示出分析管线的纵剖面区域,并列表显示纵剖面区域管线的相关属性,按照国家标准设定显示内容。
6. 地面开挖模拟
针对地下管网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地面开挖问题,三维管网系统提供了任意区域的地面开挖模拟,设置开挖深度和边界范围,三维地形自动塌陷,暴露出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决策支持。
(六) 输出打印
系统提供向其他平台的输出转换功能。如转出为AutoCAD 的dxf 格式,MapInfo 的MIF 格式等,并且可以输出以下图片和报表资料: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综合管网图及专业管线图、各种专题图、各种成果表、放大图等,并可以按照任意区域输出图形。
1. 打印输出
对于指定区域内任何管理者的感兴趣信息,系统都能够以“所见即所得”方式将其打印输出。
2. 文本输出
主要是统计报表,即属性数据的输出和建立在空间统计和分析基础上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输出。
3. 报表生成
包括:管线统计表、阀门统计表、管网附属设施统计表、阀门跟踪记录卡、阀门维护工作单、维修工作单、管线设施信息表等
(七) 系统管理
1. 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灵活的用户管理机制,可创建、编辑、删除系统组和用户,并可定义用户权限。应用系统按功能分类,可定制各系统的使用用户。
日志管理(用户登录、修改某些重要数据的记录)提供可靠的多级管理安全机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自动备份。
2. 安全管理
用户登录和用户合法性检查: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在用户信息库中查找有无此用户及用户密码是否正确。
用户权限检测 :在系统中有一个用户功能权限检测模块, 用户每进入一个界面前, 系统会自动调用该功能模块, 据用户权限数据库的内容对每个功能控件的状态进行设置(使能或不能) 。
3. 用户权限管理
✓ 增加用户
✓ 删除用户
✓ 设置用户权限
✓ 修改用户权限
用户管理器
六、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一)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设计
1. 操作系统选择
从安全可靠性能、使用维护方便程度、可集成扩展性以及应用开发支持等方面考虑,服务器及客户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系列产品,其特点如下:
(1) 丰富的Web 解决方案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在从文件打印到高级行业应用程序服务的全部服务中都集成了Internet 技术。因为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 )完全集成在操作系统中,所以Windows 2000 Server可以让企业用户更有效地使用Web 共享信息、创建Web 商业应用程序,并将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的功能带入到Web 世界中。
(2) Internet/Intranet配置可伸缩性
在Windows Advanced Server中利用最新的8路SMP 服务器按比例扩大,获取更高处理能力。在Windows Advanced Server中使用英特尔公司的PAE (物理地址扩展)技术实现了8GB 随机存储器支持,通过使用更大的内存容量,可以改善系统性能并处理最苛刻的应用程序。IIS 通过限制Web 应用程序或站点可以使
用的CPU 时间量,可以确保其他网站或非Web 应用程序有更多可用的处理器时间,因而有更好的性能。通过对1GB 网络的支持,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在高性能网络上提供了高性能处理。更大的吞吐率无需增加网络带宽即可提升性能。
(3) 对最新安全标准的支持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和IIS 使用最新标准建立安全的内联网、外联网和Internet 站点,这些标准包括:56位和128位SSL/TLS、IPSec 、Server Gated Cryptography (服务器门控加密技术)、摘要验证、Kerberos v5验证和Fortezza 。
(4) 高可靠性
1)内核方式写保护:有助于防止错误代码干扰系统运行。
2)Windows 文件保护:防止新安装的软件替换重要的系统文件。
3)驱动程序证书:识别出那些已经通过Windows 硬件质量实验室测试的设备驱动程序,如果用户企图安装无证书驱动程序,系统将给出警告。
4)IIS 应用程序保护:应用程序保护将Web 应用程序和Web 服务器的运行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防止某应用程序导致整个Web 服务器的崩溃。
(5) 更高的服务器和网络可用性
1)群集服务:双节点群集服务提供了对关键应用的硬件或软件故障的容错性,这些关键应用包括数据库、知识管理、ERP 及文件打印服务。
2)网络负载平衡(NLB ):在Web 或终端服务服务器组中,一旦某服务器出现硬件或软件故障,NLB 技术将在10秒内自动在剩余的服务器中重新分配工作负载。
3)分布式文件系统(DFS ):在一个网络上创建多个文件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共享的单个分级视图。DFS 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定位文件,并通过在分布式服务器上保持多个文件副本的方法提高可用性。
2. 数据库平台
目前市场上关系型数据产品主要有:Oracle 公司的Oracle 11g、Microsoft 公司的SQL Server2000、IBM 公司的DB2等。该系统运行涉及大量数据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对空间数据存储的支持能力等,同时又要求方便管理,所以拟采用Oracle 企业版或SQL Server2003作为数据库平台。
3. 系统开发平台
系统采用基于微软的.NET 框架,利用C#与ASP .NET 进行开发。
(二)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设计
硬件环境设计主要针对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而言。
硬件设备应具备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可扩展性,采用先进的监控、冗余、容错等技术。
存储、备份设备。增强数据存储及备份能力,根据数据存储数量及其增长情况,适当增加盘阵、磁带机、光盘刻录机等。
配备加密机和防火墙等设备,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配置网络存储环境,实现集中的存储管理。
进一步,应配置远程的备份网络存储环境和应用环境,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异地容灾。
(三) 系统安全环境设计
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是孤立某一方面的安全问题,而是一个安全体系,一般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层次。
1. 物理安全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
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环境安全
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参见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2)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保证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主要服务器、网络设备、UPS 设备、主要线路冗余备份。
(3) 媒体安全
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储、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
2. 操作系统安全
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Windows 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 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 后门" 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面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配置,则其是漏洞百出,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
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防范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尽量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关闭一些起不常用却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保存有用户信息及其口令的关键文件使用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加强口令字的使用,并及时给系统打补丁、系统内部的相互调用不对外公开。填补安全漏洞,关闭一些不常用的服务,禁止开放一些不常用而又比较敏感的端口等,那么入侵者要成功进行内部网是不容易,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及相当长时间。通过配备操作系统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性扫描,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网络设备重新配置或升级。
3. 应用系统安全
在应用系统安全上,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强系统安全:加强登录身份认证,确保用户使用的合法性;并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对重要信息的修改/变更要充分利用应用系统本身的日志功能,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做记录,为事后审查提供依据。
4. 防火墙方案
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实现内外网络或内部网络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并且防火墙可以实现单向或双向控制,对一些高层协议实现较细粒的访问控制。
5. 通信保密方案
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主要是为了保护在网上传送的涉及秘密的信息,经过配备加密设备,使得在网上传送的数据是密文形式,而不是明文。鉴于网络分布较广,网点较多,而且可能采用DDN 、FR 等多种通讯线路。建议采用网络层加密设备(VPN ),VPN 是网络加密机,是实现端至端的加密,即一个网点只需配备一台VPN 加密机。根据具体策略,来保护内部敏感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及完整性。
6. 入侵检测方案
利用防火墙并经过严格配置,可以阻止各种不安全访问通过防火墙,从而降低安全风险。但是,网络安全不可能完全依靠防火墙单一产品来实现,网络安全是个整体的,必须配相应的安全产品,作为防火墙的必要补充。入侵检测系统就是最好的安全产品,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已有的、最新的攻击手段的信息代码对进出网段的所有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按制定的策略实行响应(阻断、报警、发送E-mail )。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入侵检测系统一般
包括控制台和探测器(网络引擎)。控制台用作制定及管理所有探测器(网络引擎)。探测器(网络引擎)用作监听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根据控制台的指令执行相应行为。由于探测器采取的是监听不是过滤数据包,因此,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不会对网络系统性能造成多大影响。
7. 漏洞扫描系统
网络扫描系统可以对网络中所有部件(Web 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攻击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系统扫描系统可以对网络系统中的所有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性扫描,检测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并产生报表,以供分析;还会针对具体安全漏洞提出补救措施。
实施漏洞扫描方案可以采取购买漏洞扫描软件并经常更新漏洞知识库,定期对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
8. 防病毒方案
关于整个网络的防病毒解决方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有全球病毒检测网;随时提供病毒资料及杀毒补丁下载;自动分发功能,易于快速更新;实时监控,具有免疫功能等。建议采用高级防病毒套件,这些防病毒套件为用户的网络提供全面、完善的防病毒解决方案,采用服务器/客户端体系架构, 对用户的网络实施从服务器到工作站客户端的全方位的防病毒保护。可以防止各种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传播速度快且破坏性很大的蠕虫病毒等进入内部网,阻止不怀好意的Java 、ActiveX 小程序等攻击内部网络系统。
9. 数据存储方案
磁带存贮系统是所有存贮介质中单位存贮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存贮介质;磁盘阵列由多个磁盘驱动器组成,由主机(利用阵列卡) 或自带控制器进行控制,提供大容量的存贮能力和较高的数据访问速率,是实现企
业存贮的主力设备;光盘库具有容量大、换盘速度快、支持跨盘检索、支持网络无缝数据刻录等。利用这些存贮介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存贮能力和安全性。
网络存贮技术也是提高数据存贮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且目前在各种企业级存贮方案中被广泛采用。NAS(网络直边存贮) 是基于局域网LAN 的存贮,它占据LAN 上的一个结点,通过局域网代替总线数据传输;SAN(存域网) 是一种独立于服务器所在的LAN 之外的处成体系的具有无限存贮能力的高速存储网络,采用高速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FC(光通道) 加iSCSI 作为存贮访问协议,将服务器和存贮设备连接成单独的网络子系统,实现共享存贮的目标。
10.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将是网络安全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省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如安全操作流程、安全事故的奖罚制度以及对任命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查等。构建安全管理平台,组成安全管理子网,安装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软件,如病毒软件管理系统、网络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统管理软件。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的安全管理,将会降彽很多因为无意的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
七、 系统特色
(一) 管网建模自动化
管线的竣工资料或者探测的结果大多是二维矢量线数据,系统根据二维数据的平面坐标、埋深、管径等数据批量生成三维管线模型,关联属性数据库,并且提取管线之间拓扑关系,自动生成弯头。
(二) 三维管网模型上的拓扑分析
完全摆脱对二维管网数据的依赖,直接在三维管网模型上进行拓扑分析,彻底解决三维数据模型无法进行拓扑分析的技术难题。为关阀分析、连通性分析、事故影响范围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撑.
(三) 方便实用性强
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管网管理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本系统设计的基本
出发点。做到易于使用、便于系统管理、数据更新简便和系统升级容易,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从切实的必需的功能出发,不追求大而全的当前功能,而是实现切实的必要的功能,使每个实现的功能能用、好用、用户喜欢用,减少用户学习的时间。同时也为将来的扩展留下足够的接口,逐步完善,持续发展。
(四) 可维护、可扩展的开放性结构
真正实现集管线规划与管理为一体,可对各类管线进行快速方便的查询、定位与统计,制出标准的管线剖面图;具有故障定位、关阀方案、最佳路径、最短路径等管网分析功能;可实现管网的自动标注、自动捕点,自动提示安全间距,并能显示及打印精美标准的管线图与三维管线图。极大的简便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同时能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八、 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 组织与管理
为了顺利地进行项目的开发,我公司将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开发,由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协调和配合,拟定详细周密的开发计划、合理地调配人力、全权负责项目的开展。
根据软件工程的要求和实施管理项目的经验,确定本项目按照如下图所示的项目管理机构编制组建。
项目管理机构图
(1) 项目总负责
由信息中心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总经理组成,进行项目的宏观管理、协调等工作。
(2) 技术委员会
由经验丰富的从专家组成。能够指导项目的执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 项目经理
负责项目管理,协调,审核项目开发进展情况;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决策,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负责项目质量管理,按制订的标准及控制手段执行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和变更管理及数据标准化工作。
(4) 研发经理
负责组织整个项目的开发、技术设计及方案、文档的编制及审核,协助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的技术及管理,系统指导开展有关技术开发的工作。
(5) 系统研发
负责系统的各模块程序设计及集成方案设计、接口方案设计等工作。
(6) 软件测试
负责软件的测试工作,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为保证系统的顺利进行,以上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中,未经甲方的建议或许可,项目经理不变更。
(二) 项目质量管理
1. 软件开发质量标准的确定
质量的测定是相对标准而言的。软件成果质量标准可以分为系统功能标准与系统运行标准两部分。
(1)软件功能标准由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因此,用户需求模型的质量水平
是功能开发质量的基础。为了确保需求建模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 制定用户需求调研大纲;
✓ 制定并严格遵守调研规范,其中包括调研提纲通知预约、访谈记录与
用户确认、业务需求分析报告确认等;
✓ 收集并仔细研究各项与管线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
✓ 以需求分析报告为基础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 系统总体设计由项目组成员初审,再专家对设计书进行审定。
(2)对于应用软件的运行质量标准,可以用以下一组技术指标表征:
✓ 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的先进性;
✓ 专业应用模型符合行业规范;
✓ 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指标。
2. 软件质量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ISO9000和CMM3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这两项认证对于本项目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乙方的项目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业务训练和工程实践经验。
(三) 软件测试
测试是系统最后一个检验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公司派遣独立于开发的项目测试组,保证测试过程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达到了合同所要求的技术要求和性能要求,满足用户需求。
九、 结语
系统根据各专业管线的特点并结合专业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了模型整理,设计了面向决策的分析功能,如爆管分析、断面分析、抢险分析、三维动态显示等。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分析的数据依据。
系统充分结合了互联网InterNet 技术,构建系统的BS 模型,使得管理部门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本系统的公共服务子系统实现了三维管线信息的互联网查询浏览。
系统完善的维护功能实现了系统的编辑维护,利用ArcGIS 的版本的控制功能实现了基于增量的历史数据库管理,使用户可以查询任意时期的管线数据,增加了图形数据的持续性。
异地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规模扩大、特别是分散到各地后,单一企业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跨地域管理需求,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面。
财务制度贯彻困难、信息失真
不同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差别,总部对不同分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也有差别。最理想的是能做到会计制度的统一贯彻,做到集团内部统一会计科目、会计期间、核算币种;能够对集团内部不同行业的下级公司,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为下级公司的个性化、特色处理予留充分的空间;能使得全公司的财务处理和管理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而各级公司又具有独立的财务系统。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不完全统一,合并报表比较困难,传统上主要以报表方式传递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层层报送,经过了中间层加工处理,缺乏真实性,企业总部无法准确地了解各地分支机构的真实运营状况和信息,无法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信息滞后
多地点办公的企业、跨地域经营的集团,上级单位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集团内下属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各类会计统计及审批工作很难及时迅速完成,一张合并报表可能要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单位、跨期间查询统计较困难,即时的溯源查询无法实现,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监控困难
集团总部无法及时了解分支机构的资金状况、资金控制不力、费用支出失控、既定预算不能严格执行、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得到保证。成本核算和过程控制是管理中的盲点,对下级单位的财务管理采取“黑盒”方式,导致财务管理成本过高,对下级的考核、控制难以收到实效。
内部交易复杂,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需人工对账,不但容易出错,而且耗时费力。同时企业缺乏一套完整全面的财务分析体系,在数据及时、信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维度和指标的分析,为企业控制经营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提供指标全面,体系完整的分析报告。
以上这些问题,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快速准确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财务管理模型。
系统建设的目标
异地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总体目标是: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和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的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该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从核算的角度,集中核算单位账,集中核算处理业务,通过从最低层直接获取数据来集中数据加工处理过程,将会计的核算与监控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建立一套账,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集中管理和监控。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全面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根本保证。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方案,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任务。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健康的资金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资金管理从编制资金计划开始,到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资金运作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来达到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
财务管理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成本费用的管理,既达到满足经营活动的需要,又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真正实现“开源节流”。用严格的业务流程、完善的标准成本建立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已有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分析和评价。建立起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据此评价和判断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风险、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和经营成果。满足集团公司用户需求,进行总公司和下属单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分析、诊断和监控。
实现的具体方式
集团和全体成员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集中存放在总部服务器上,由总部统一制定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会计科目体系、编码原则、核算币种、会计期间等基础设置和报表格式,成员企业建账时可以自动继承总部制定的基础设置信息,并可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化地修改明细科目,解决了总部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发挥总部计划、控制作用。
加强集团整体运营的计划性,实现对任意经济事件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杜绝不合理事件发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财务系统应同时满足集团及下属不同业务单位财务核算、管理与决策的要求。
加强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各种资金预算、费用预算等,合理编制预算,通过对下属各业务单位项目执行情况的跟踪、核算与管理实现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有效控制部门、项目费用,降低成本。
由于企业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地理跨度大,管理系统的维护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议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软件系统,以降低终端和分支机构的维护工作量。
同时,所选用的软件系统必须满足:集团级、公司级多种参数选择控制,集中管理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支持多币种核算,支持单主币、主辅币两种核算体系,在实现集中核算的同时,满足企业内部不同核算需要;并且业务信息能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生成凭证前会计人员可以选择审核或不审核),减少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最低层会计核算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可以在系统内跨单位、跨期、溯源查询多单位数据,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决策的准确性。
不同的应用模式
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比较典型的异地财务管理的应用模式有两种,以分别满足不同管理特点的集团型企业。
线式集中应用模式
在线式集中应用模式下,整个集团应用一套NC系统,一套主数据库。集团总部设置主数据库,集团本部和下属各单位都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的形式登录到总部服务器进行在线操作,各单位业务发生的数据实时进入到主数据库,集团可以实时监控下级单位的业务执行情况。此种模式适用于管理高度集中的集团企业,集团核心资源集中调配和监控,会计政策等基础规范集中制定,下级单位只能执行集团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各分支机构集中对总部数据库进行访问,总部的数据流量较大,对网络线路的要求比较高,适合于总部网络线路比较好的企业。
分步集中应用模式
分步集中应用(数据复制)模式下,集团应用多套软件产品、多套数据库。总部设置主数据库,下属各单位也设置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的形式将下属单位发生的业务数据传送到主数据库,达到周期性监控的效果。适用于核心业务集团监控、其他业务下级单位具体执行、集团只作周期性监控的集团型企业。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下属各单位的日常操作针对于分布在各地的二级数据库,所以总部数据库的压力较小,相应对网络线路的要求低一些。二级数据库数据向总部数据库的复制工作可以避开网络高峰时间,如可以设定到晚上自动进行复制,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一级数据库主要完成数据的归集、储存、加工、整理,反映、分析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全面状况。负责收集相关数据,编制旬报、快报、月度和年度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信息手册;编制年度财务成本预算;编制经营活动分析报告;积累历史生产经营数据等信息。是集团领导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数据依据。
二级数据库是二级公司信息网子系统,负责本公司及其直属单位的数据加工处理,其功能和工作范围与集团数据库相似。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山东分销中心是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直属的管辖山东地区汽车零售商,是经上海大众汽车授权销售服务中心,专门从事桑塔纳汽车的销售及服务。其经营模式为企业对消费者。企业性质和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的业务重点是面对客户,这就需要为企业的销售、市场、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等领域提供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有了一个基于电子商务的面对客户的前沿。
二、应用环境和需求
作为桑塔纳授权销售服务中心。他们每天会面对很多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是有购车意向的客户,有的是来办理购车手续的,而还有一些是来寻求售后服务,而面对客户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直接来中心现场的,也有来电话,还有的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业务人员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向他们介绍适合的车型与配置,并以上海桑塔纳汽车特有的顾问式销售过程向客户提供购车服务。
企业标准的销售服务流程
顾客接待
走进任何一间授权销售服务中心,接待人员会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合适的桑塔纳车型和配置,并为客户解决所有的购车手续,包括验车、上牌、甚至办理贷款购车的一条龙服务。
车辆介绍
当客户选定了某种车型,销售顾问会为客户详尽介绍车辆的性能,并提供现场介绍资料。
试乘或试驾
销售顾问可以为客户现场演示桑塔纳轿车的各种性能。若客户持有有效驾照,还可以亲自试驾,感受桑塔纳轿车的舒适与气派。
选购车型
上海大众汽车的桑塔纳有多种车型,在客户细心挑选中,专职的销售顾问会跟随左右,为客户耐心比较,以便客户最终寻觅到满意的座驾。无论客户相中哪一辆桑塔纳,它都是上海大众汽车严格检验后直接发送到销售服务中心的,并且全国统一零售价。
签订购车合同
客户确认购买桑塔纳后,销售顾问会为客户准备好合同。在客户仔细阅读完合同后,如无异议,合同内容将交由销售经理确认。
灵活的付款方式
客户可选择三种不同的付款方式:
先付一定数目的定金,提车时再付清金额;
一次付清;
办理贷款。
提交上牌或贷款所需文件
销售顾问会耐心解答上牌或贷款需要哪些文件。交完所有文件后,会为客户尽快办理验车、上牌、固封,以及银行贷款的一条龙服务。
提车
在客户付清全部款项后提车或直接提车时,销售顾问会认真介绍车辆的保养知识、售后服务内容等。
售后服务跟踪
如果客户在今后的车辆使用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向上海大众汽车授权销售中心或上海大众汽车的顾客服务中心反馈,客户会在3天内接到上海大众汽车的知情通知电话,并得到如实的答复。
三、技术选型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山东分销中心在深入探讨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功能以及具体需求,同时调查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对整系统在集成后的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系统管理的可维护性以及使用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了通盘的考虑后,最终确定了以今年来计算机技术界推崇并广泛应用的群件系统Lotus Domino/Notes 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并采用了开思软件开发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开思/CRM Star》作为解决方案。
开思/CRM-star在整个客户生命期中都以客户为中心,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CRM应用软件将客户当作企业运作的核心。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用户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使企业用户能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有价值的客户。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已经不能区别出很大差异,谁能掌握客户的趋势、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谁就能取得市场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联成一片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客户关系,包括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和发掘将帮助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而进行识别、分类、建立不同的联系以及确立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所谓“一对一经营”。
客户关系管理在此之中将更为突出。它将帮助企业获得对客户的全面观察,从而使客户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从客户身上获取的利润得到最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分为销售、服务和市场营销。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的客户数据,形成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再通过分类、关系连接、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等步骤,得出客户群或具体客户的需求趋向,这些信息给有关部门,从而让企业能充分了解客户对企业的影响,作出对应的策划和市场决策。在此过程中,许多综合数据涉及许多企业部门,如:销售历史数据、销售员数据等;还有许多数据来源于外部,如:市场动态、竞争对手情报等等。
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不是软件技术,而是企业的一种商业战略和手段,更注重与客户建立联系。开思/CRM-star的推出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集成化的管理工具。
这套系统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群件平台Lotus Domino/Notes R5,具有安全、可靠的通信基础。开思软件公司在此平台上已经开发了许多成功的产品,如开思/OA-办公自动化系统、邮件一路通系统等等,早已被广大的客户所认同和接受。开思软件公司在Lotus Domino/Notes群件平台上具有多年的开发经验,强大的技术力量,完善的售后服务,帮助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四、系统特点
开思/CRM-star是基于Lotus Domino/Notes R5平台上的应用软件,能够充分发挥Lotus Domino R5的许多优良特性,还具有以下特性。
支持多平台
开思/CRM-star能在多平台上运行, Microsoft的Windows95/98/2000和Window NT,IBM的OS/2,IBM AS/400和多版本UNIX(如IBM AIX或Sun Solaris, HP-UX)等。而且,系统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的迁移是非常容易的,在不同平台上使用也不需要修改或重新编译。
系统安全机制
系统不仅提供由Lotus Domino/Notes提供的系统安全保障,如相关的用户口令,数据库的七级访问权限等,还提供了以下安全机制的设置:
*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员
*企业的领导访问权限
*客户、知识文档的访问权限
*销售人员的业务文档权限
通讯协议
除了支持基础通讯协议TCP/IP外,还支持更多的协议。
良好的扩展性
根据用户使用本系统的不断深入,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或者通过开思公司提供的软件升级来完善客户的需求。当然还可以与开思软件的其它产品紧密结合,实现了更广泛、更全面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五、系统结构
开思/CRM-star系统是由七大模块组成,分别为系统设置、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跟踪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业务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研讨和电子邮件。
系统设置——在开思/CRM-star系统中,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设置模块。系统管理员通过此模块,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客户资料管理——将零散、不集成的客户资料集中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老客户和新客户的准确信息和发送批量的信件、E-mail和Fax
客户跟踪管理——跟踪销售人员的每次业务联系中与客户的联系情况,可以对销售人员的活动做提醒设置
客户服务管理——对客户意见和投诉及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进行统一管理
业务知识管理——将企业日常工作中大量的业务信息/知识、标准文档集中管理,方便您的查找、更新、管理
客户管理研讨——提供企业人员网上讨论的场所,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在网上,与大家一起共享,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及水平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不可缺少的。每个员工都会拥有一个私人的信箱,您可以进行日程的安排,对各类约会、会议进行提醒,收到重要事件的提醒通知,货款情况的通知等等。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当前各单位积极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用计算机开展科学活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渐推?M,社会中科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造成科技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繁杂,传统使用的手工档案管理手段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而建立了管理系统,借助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档案系统进行科技档案管理。本文结合当前该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详细分析了该管理系统运行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社会发展。
二、科技档案概述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它主要是指在基本建设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生产技术等活动中形成的证书、图表、图纸、声像资料、文字材料以及计算材料等。这些资料不仅是我国进行相关科学活动的有效记载,同时也是众多科学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以及劳动的成果,是我国开展有效经济建设的主要依据。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原有科技活动的分析,只有全面地记录科技档案、有效地管理科技档案,才能使其为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各科学技术研究部门工作量越来越大,且当前研究手段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所能够呈现出的形式也实现了多样化。基于此,要想更有效地保存和管理有价值的科技档案,相关单位就需要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三、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发展历程
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一是手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当前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科技档案管理方式,但是该种方式具有管理效率低、管理消耗成本大、不易检索与维护的缺点,它主要是通过借助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力量,在了解每一项档案的实际内容后,将档案进行分类,同时对档案的主题进行记录,并将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2]由于手工方式管理的档案为纸质版档案,不便于保存以及备份,特别是当档案出现丢失情况时,纸质版档案无法有效找回,因而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二是计算机中心管理。该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计算机管理方式与手工管理方式,通常相关部门会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分配给专人,使其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单机管理,因此该种管理方式也被称为信息孤岛式管理方式。虽然该种管理方式与手工管理方式相比,具有检索方便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具有安全性低、共享性差、管理效率低的缺点。三是分步自助式计算机档案管理方式。为了有效地弥补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分步自助式计算机档案管理方式,使用该种方式可以借助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对科技档案的集中管理。它不仅拥有共享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还能够节省档案的管理时间,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效率。
四、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运行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明确并满足社会对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
虽然当前在使用专业性强的科技档案管理软件后,与以往相比,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档案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各科技部门工作量逐渐增加、科技活动越来越多的基础上,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无法有力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因而需要加以改善。笔者在分析当前使用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后,建议要想使其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首先就要明确社会对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方法。
现阶段社会对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并对档案中所包含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二是科技档案数据需要提交给相关的技术质量处理部门,在其进行审核编排以后,才能将档案资料传至科技档案数据库,以完成档案数据的输入工作;三是在档案录入数据库完成归档前,科技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明确该档案是否全面,保证科技档案的全面性,促使后期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四是明确划分档案每一个级别的名称,提高后期检索的效率;五是完善数据统计功能,使档案文件数目、档案数据量大小以及档案使用频率可以得到体现;六是适合的科技档案交互界面,使其能够满足相关人员的使用需求。
(二)优化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模块以及功能设计
在分析当前所使用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后,笔者建议需要优化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中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基本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档案浏览以及系统设置工作,在优化该模块时,需要全面分析当前其存在的程序化不足问题,从而明确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拥有的权限,促使其可以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持,同时也为科技档案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检测环境;二是科技档案归档模块,只有将档案进行有效的归档才能保证后期的使用效率,因此系统完善人员需要使用户能够在自身档案提交客户端上完成数据归档工作,促使科技档案归类更加准确;三是数据统计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使用,通过这个模块可以更加了解各档案的使用情况,从而做好科技档案的统计工作;四是借阅模块,保存档案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记录当时的科技活动,更是为后期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料支持,因此需要完善当前借阅管理模块,使用户可以借助该系统完成档案借阅以及归还操作,同时也使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该模块可以查看到借阅信息。在完善以上模块后,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优化人员还需要结合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做好其功能设计工作,促使该系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做好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维护工作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前所使用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时,其存在的最严重问题为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不够完善,现阶段科技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相关技术人员在完善系统时需要强化对数据库的设计,一方面需要扩大当前所拥有的数据库,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在完成数据库设计与维护后,信息系统需要拥有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促使数据库能够更有效地包含相关单位所提供的科技档案信息。除此以外,由于当前科技档案所存在的形式相对较多,因此为了保证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打开所有形式的档案,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用户需要拥有浏览其他格式文件的软件。
建立完善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有助于档案管理系统更有效地运行,其能够为使用人员提供更有效地保管与查询服务。只有高效地做好档案管理统计工作,才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结语
关键词:冠字号;RFID;二维码
人民币纸币上的编码又称冠字号码,"冠字"是印在纸币上用来标记印刷批次的两个或三个英文字母,由印钞厂按一定规律编排和印刷;"号码"则是印在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流水号,用来标明每张钞票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顺序。钞票冠字号码是钞票的唯一身份编号,对冠字号码进行记录、存储、分析,实现钞票冠字号码管理,将改变钞票“不记名”的特性,对加强银行现金交易管理,防范假币、洗钱风险,打击与现金交易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具有积极意义。该方案主要解决现金运钞环节的安全管理和银行现金流转环节的安全管理和可追溯管理方案。
现金流转环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人员和车辆管理上存在的风险
银行的守押任务和其它营业业务系统和设备的维保都采用外包。当前押运模式以车为单位,固定司机、押运人员及随车业务员,当班人员熟知当天押运路线及搭伴人员,较容易产生职业操守风险。同时由于守押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年流动性达50%以上),营业网点在身份核实上也存在一定风险。
2、钞箱交接没有货币编号
只要钞箱用RFID编码,没有冠字号编码跟踪。金库输出后通过运钞车到达营业网点,营业网点回到金库的流转过程,都需要重复清点,清点工作虽然都有清分机、点钞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清分中心可完成冠字号登记,出库后货币流向无从知晓,管理上存在追溯风险。从哪个柜员输出给那个客户对应的冠字号是多少根本无法追溯。
3、ATM投款追溯问题
目前ATM投款都有冠字号登记,但是银箱、冠字号、时间、操作人员等溯源信息不完整且无法关联,过程难以追溯,只有冠字号登记,在风险发生后无法进行有效定位和追溯。
4、冠字号的登记和载体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冠字号在清分中心输出后以U盘或者光盘形式存储和上送系统。信息携带很不方便,现有系统配套技术和运营风险较高,系统改造成本投入大。
方案系统概述
根据笔者多年金融产品应用经验,设计一套较为完善的实现方案,通过方案的现金流向信息管理系统,配合RFID和高容量加密二维码以及指纹身份识别技术实现有效的现金冠字号追溯和安全的运钞交接系统。
方案的特点
1、随机安排运钞车辆、押运人员和司机
该子系统采用B/S方式,完成基础数据录入与维护,数据查询,业务管理,身份鉴别,设备故障报修,维护确认等管理工作。部署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所有的操作管理,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在多年的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赞誉。
主要特点:
押解任务下达全部信息化操作,人员安排具有随机性,任务及时下达至身份识别终端,采用活体指纹特征识别押解人员身份;
所有押运交接流转进行电子化,每个操作步骤都提供规范化处理手段,系统操作权限分配严密,只有特定人员方可修改档案;
所有人员信息由安保部门统一录入,存储于银行数据库中,利用银行专网实现网络传输,人员档案变化时系统同步实时更新;
金箱包通过RFID实现批量自动化识别,提高识别准确性和交接效率;系统自动生成详细的金库进出数据报表,无需人工统计;
2、智能封闭加钞子系统
该系统投产后,通过对加款环节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监控,实现了对每个钞箱在整个流程的记录、回溯、核检机制。
通过该系统,管理岗可以实现对指定钞箱的精准定位、追踪。实现问题、责任落实到具体时间、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具体机具、具体清分机。
通过系统与清分机的冠字号记录数据的联动处理功能,实现了通过最终客户取款的机具和时间,完成对ATM钞箱加钞全流程的冠字号追踪回溯。
在原有系统中增加一个子模块,将冠字号信息和客户存取帐号对应信息上送系统,就可以做到冠字号的追溯,投钞时操作人员必须扫码加钞实时上送。
3、清分中心编码输出环节可控,产生基础溯源信息
清分机获取冠字号传送给专用二维码信息编码同步打印封签机,输出带整打钱币冠字号的二维码票据,与货币同步打包捆扎。这样将含冠字号信息封签的货币运至各网点,通过各流转网点的识读确认,掌握人民币的具体流向。
4、交付接收责权清晰
交接时所以钞箱和捆扎的钱币都有冠字号的二维码封签,交付接收通过专用二维码识别上送确认,每个柜员接收钱币时都只要专用识别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登记领用的钱币冠字号,交付客户时可以将冠字号和客户帐号对接,客户可以在领取钱的同时领取一张带冠字号的二维码单据。届时如发现假钞或其他问题,也可作为追查线索。从而达到责权清晰,数量物品信息完整,流转痕迹清晰可查。
5、减少大量的重复点钞工作
柜员即拆即用、减少重复清点、降低操作差错,在下午下班,交接钱箱时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知道那些直接运回,无需重新清点。
系统相关配置
1、相关设备介绍
1)专用手持机
高防护等级,手持设备,带触摸屏操作,标配军工加密解密大容量二维扫描模块、UHF读写模块及天线,采用WinCE6.0操作系统。用于网点、金库进行现金箱包和现金冠字号录入上送,后台确认等应用。
2)电容式指纹采集仪
用于系统中人员指纹信息录入;
3)身份识别终端
铝合金拉丝面板,嵌入式安装;内置5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和电容式指纹仪,IC卡读写器,TCP/IP通讯,用于网点进行身份设备。
4)超高频(UHF)天线和读写器
天线安装于金库门上、以及网点接收运钞车辆的门架上;读写器主要用于清分中心写标签用。
5)各种电子标签
用于钱箱包、车辆上安装。
6)二维码打印终端
在清分中心和网点都配置用于从清分机、点钞机等获取到的二维码进行编码加密然后生成专用的带冠字号的二维码表,跟随现金包装。
2、各网点建设
身份识别用的带二代证和指纹获取和识别的验证终端 一台;RFID 识别终端一套;车辆、身份识别服务器一台;每个柜员配置一台手持式专用加密二维码终端。
3、清分中心,在原有系统基础上配置一台加密二维码信息编码同步打印机若干套,手持式识别器若干套。
4、网络系统、清分系统、点钞系统等都可以就地使用原系统的设备,实现网络接入数据传送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