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畜牧业良种繁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加强;畜禽良种化;对策
畜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畜牧业必须良种先行。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加快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畜牧业的必然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我市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全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逐步加强,供种能力明显提高,为我市畜牧业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亟需增加良种引种
目前我市的生猪及蛋鸡还没有达到自给自足的要求,缺少祖代种畜场,严重地影响全市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进程。
1.2品种选育工作滞后
畜禽良种扩繁和选育力度不够,畜禽品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有计划地选育工作基本没有开展,重用轻育现象较普遍,导致种畜禽质量下降。
1.3种畜禽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种畜禽繁育与畜牧业生产、科研以及产品加工流通等相互脱节,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布局混乱,缺少畜牧龙头企业。畜牧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市畜禽良种繁育水平的提高。
1.4各级政府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资力度不够
全市每年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资只有几万元,缺少强大的资金支持,使畜禽繁育体系建设进度缓慢。
1.5人工授精站点数量少
设备落后,人工授精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很难适应畜禽品种改良的工作要求。
2 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对策
2.1推行种畜禽产业化经营
一是组织引导种畜禽场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品种选育、保护和育种新机制。二是完善繁育体系。要协调原种场、扩繁场之间,以及各代次种禽场之间的供求协作关系。完善各场的种畜禽繁育计划和供求计划,要按年度进行衔接,然后签署购销协议。做到生产有计划,购销有协议。解决长期存在的种畜禽生产无计划、买难卖难和资源浪费问题。三是扶持种畜禽场兴办饲料业、畜产品加工业,向农民供种、供料,回收、加工、销售产品,由单一种畜禽饲养,变为产业化经营。尤其是重点种畜禽场,应率先实行产业化经营。四是组织、协调大型加工龙头企业采取新建、收购、兼并、联合等手段,兴办种畜禽饲养业,逐步完善产业化链条。
2.2增加良种畜禽引进
一般情况下,国外良种生产性能要高于地方良种30%~50%。因此,以引进品种为主的品种结构格局,短时期内不会改变。所以,要完成我市畜牧业倍增计划任务,必须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良种。
2.3加强品种选育工作
加强品种选育是良种工程建设的长远大计,要改变过去重引种、轻育种的倾向,把品种选育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要建立各主要畜种的品种选育和育种协作组织,组织重点场进行引进品种选育。要开展种畜测定,实现优质优价,通过市场作用,推动选育工作开展。通过选育,减缓引进品种的退化,逐年降低引种压力。要积极推进我市吉远肉种鹅的选育工作,与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加快选育步伐,提高选育速度,形成我市独特的肉鹅品种。
2.4增加保种资金投入
要争取国家和省、市政府增加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保种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引进良种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良种繁育速度,加大良种覆盖面,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5加强重点种畜场建设
重点种畜场是良种工程的“塔尖”,是良种工程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保证重点种畜场发挥社会效益,必须实行扶持政策。财政扶持资金,用于重点场品种选育、育种和保种。要深化重点种畜禽场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理顺生产经营机制。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现代育种、保种技术应用,提升种畜场科技水平。
2.6加大良种繁育工程投入
良种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在畜牧业生产增长中,良种贡献率为40%,是所有要素中最高的,发展畜牧业必须良种先行。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实施畜牧业倍增计划的重要措施。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的领导。一要增加投入。通常情况下,良种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主要体现社会经济效益,必须有一定的外源性投入。要在积极进行种畜禽场自我积累、自我投入和多元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特别是在引种、育种、保种和重点种畜禽场建设方面需要增加投入。二要深化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改革。畜牧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指导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改制,逐步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要搞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制订本地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并与有关部门搞好衔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把良种工程纳入本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投资预算。
2.7加强管理,依法治种
一要应树立依法治种观念,根据行政授权,严格执法。加大国家颁发的《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二要建立和完善种畜禽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种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现可操作性和法律性。三要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执法队伍。以加强许可证管理和种畜禽市场监督为重点,查处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保障种畜禽质量。
一、目前良种繁育体系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通过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2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3个、种猪场28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 77个,牛改良站121个,羊改良站 8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58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还销售到省内外其它城市,商品鸡雏和种蛋销售到沈阳、辽阳、鞍山、朝阳、赤峰、山东、河南、内蒙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锦州市率先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
但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相待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种畜禽场存在着基础建设薄弱、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条件不合格、技术力量差、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场内无规章制度和生产、育种记录等问题。
1.1市场需求有潜力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安全的牛羊肉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肉、奶产品生产分别达到8500万和6000万t。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到2020年人均消费需求将增至40kg。牛羊肉和奶类消费需求在相当时间内都将呈刚性较快增长,市场空间巨大。2.2品种资源有优势马头山羊、郧巴黄牛等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等优点;加之,近年来引进了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等良种牛及波尔山羊等良种羊,进行杂交改良,品种优势明显。
1.2政策扶持有力度中央、省、市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7月17日,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盖卫星主持召开了草食畜牧业发展务虚会,会议围绕如何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盖卫星指出,全湖北要顺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加大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工作力度,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速度,加强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程度,加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工作深度。十堰被列为全国草地保护建设区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区,大力推进草地保护建设、南方草地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种草养畜、秸秆养畜等项目建设。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2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少数地区的管理措施不力有些地方为了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了限养、禁养的政策,不是引导群众改变饲养方式,而是生硬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畜牧业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影响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还有些地方因开发草山、草坡发展草食动物生产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难以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而忽视了草业的发展。
2.2科技研发及推广力度不够牛羊圈养、高效养殖等模式推广力度不够、普及率不高,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郧巴黄牛和马头山羊虽是优良的地方品种,但因缺乏资金,至今都没有建立保种场;而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选育提纯跟不上,导致品种退化。同时,天然草地高效持续利用技术研究、草食动物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草地放牧轮牧及草畜平衡研究、草畜营养平衡研究等尚未系统开发。
2.3草地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草地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加之缺乏项目与资金支撑,人工草场建设、天然草场改造、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亟待建设的项目未能如期开展,草地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发展。
2.4草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由于人工种草面积不大,载畜能力难以提高,从而加大了天然草场的承载力,加重了生态负担。同时,由于草业生产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未理顺,草地制度不像农田制度那样完善,造成对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草地生产力日趋下降。
3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3.1真抓实干,思想发展针对牛羊饲料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等问题,要以市场为导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发展草食畜牧业一方面要颠覆惯性思维,突破常规,从关键处着力,持之以恒;另一方面要在发展过程中坚决摒弃短期见利的思想、一蹴而就的想法和走捷径的心态,真抓实干,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3.2保护草场,生态发展十堰市为南水北调水源区,既要重视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又要兼顾库区人民正常生活。因此,要划定天然草场保护区,实行飞播牧草;同时,对天然草场进行改造升级,实行有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草畜平衡发展、生态环保发展。
3.3种草养畜,持续发展研究推广农闲田种草的适宜模式,示范推广种畜饲养和饲料商业化生产的成熟技术,利用退耕地、果园和林地开展人工草场建设,推行种草养畜,提高草场的载畜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3.4推进良种,保障发展针对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的实际,加大扶持力度,选育地方良种,引进优良品种,利用杂交技术,提高牛羊品质和经济效益。
3.5标准养殖,规模发展调研分析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成本效益问题,深入剖析不同畜种、规模的草食畜牧业养殖成本和效益。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推广新型养殖模式,实行健康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从国外引进到主动创新
我国畜禽种业发展至今,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转型3个阶段,在不断转型中取得很多了不起的成就。总体来看,在市场拉动、政策支持、科技带动下,我国畜禽种业走过了国外引进、被动育种、主动创新的发展阶段。
1994年之前,我国畜牧业生产所用的良种主要来源于地方品种资源,育种主要是对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的持续选育。
1995年至2007年,为尽快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从“九五”期间开始启动“948”计划,支持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这期间,主要是推广国外引进的高产品种来增加畜产品产量,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每年大约从国外引进种猪3000头、种鸡41万套、种牛4万头、种羊7000只,支撑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008年以来,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我国奶牛、生猪等主要畜种的遗传改良计划相继,畜禽种业进入进口品种国产化与自主培育品种并重的发展阶段。这些年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共计85个,这些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大多以地方品种为素材,具有适应性强、风味独特等特性,受到市场青睐。
经过多年发展,畜禽育种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逐步夯实了现代种业建设基础。在育种机制上,正逐步从科研单位主导的科研育种向企业主导的商业育种转变,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在育种路径上,正逐步从引进品种仅扩繁、不选育向引进品种“本土化”、注重系统选育转变,良种登记、性能测定等针对引进品种的基础性育种工作开始启动。
在科技支撑上,正逐步从常规育种向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并重转变,基因组选择技术在奶牛和生猪育种中开始逐步应用。
市场为导向、企业作主体,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畜牧业发展也进入了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新阶段。近年来,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发展畜禽种业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要求更为迫切。一批实力雄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育种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成为引领我国畜禽育种的“火车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畜禽育种从重引进、扩繁多、选育少向引进品种“本土化”、注重系统选育转变。
温氏股份1992年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每年育种研发经费超过一亿元,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选择、冷冻等前沿技术方面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同步,选育了猪、禽配套系20个,其中9个通过国家审定。2015年,温氏股份出栏纯种猪10万头、父母代种猪55万头,出栏祖代种鸡50万套、父母代种鸡1200万套,建立了年产3000万头肉猪、12亿只肉鸡的大规模繁育体系,形成了面向全国的强大辐射带动能力。
在家禽育种方面,北京华都峪口禽业公司首先发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粉1号、京红1号蛋鸡配套系,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我国蛋鸡种源的垄断。2000年以来,我国自主培育的72个家禽新品种配套系中,企业主导的育种占80%。截至目前,共有4家蛋鸡育种企业培育出高产蛋鸡配套系10个,蛋鸡良种国产化比例达到50%,全国共有20多个蛋鸡祖代场和1500余个父母代场,常年存栏祖代蛋种鸡50余万套,良种供应能力不断提高。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十三五”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现代畜禽种业的重要机遇期。近些年,我国畜禽种业产业规模从小变大、综合实力从弱到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与欧美种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畜禽种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愈发凸显。近日,为加快畜禽育种自主创新,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农业部了《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形成以育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禽种业发展机制。
一、目的意义
通过实施牧区细毛羊良种补贴,调动广大牧民饲养细毛羊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种公羊集中管理有偿使用长效机制,加快细毛羊良种化进程,提高细毛羊个体产出,促进细毛羊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全面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和收益,促进牧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推广主导品种的原则。按照我旗细毛羊发展规划,对细毛羊、澳美羊、德美羊给予补贴。未经国家审定和自治区验收命名或批准进口的品种不予补贴。
(二)实现特级、一级化原则。享受补贴的种公羊必须是经过旗畜牧工作站鉴定合格并注册建档的特级、一级种公羊,必须佩带全旗统一编号耳标,携带健康合格证,系谱清楚,档案记录齐全。
(三)集中统一管理、有偿使用原则。全面推进种公羊统一管理,细毛羊和肉羊经济杂交区以毛肉兼用产区和肉毛兼用产区为单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种公羊集中管理站点。集中统一管理的种公羊必须采取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有偿使用、独立核算的经营模式,并接受嘎查监管、牧民监督。
(四)补贴资金滚动使用原则。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要坚持种公羊统一集中管理单位无偿使用、牧户普遍受益、长期滚动使用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在提高细毛羊个体质量、增加牧民牧民收入方面发挥长效作用。在旗农牧业局设立种公羊补贴资金专户,由旗畜牧工作站负责发放。种羊集中管理单位要建账立卡,切实强化对补贴资金的日常管理。旗畜牧工作站要与种公羊集中管理点经营法人签订种公羊补贴资金使用合同,并按期足额拨付。种公羊淘汰时,将其出售收益足额回收已经补贴的资金,作为下一年度补贴资金,进行长期滚动使用。
三、种公羊集中管理地点
我旗种公羊集中管理点确定为五一种畜场细毛羊协会、上都镇黄旗嘎查金都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宝绍岱苏木良种繁育协会。五一种畜场细毛羊协会负责集中管理桑根达来镇、五一种畜场种公羊;上都镇黄旗嘎查金都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集中管理上都镇、黑城子示范区种公羊及全旗人工授精所需的采精公羊;宝绍岱苏木良种繁育协会负责集中管理宝绍岱苏木、赛音胡都嘎苏木种公羊。
四、区域安排
五一种畜场、黑城子示范区、上都镇、桑根达来镇为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养殖区,采用66-70支纱毛肉兼用型细毛羊种公羊配种改良。宝绍岱苏木、赛音胡都嘎苏木为肉毛兼用型细毛羊养殖区,采用德美、南非美利奴种公羊配种改良。
五、需求种公羊及试情公羊数量
从我旗近几年细毛羊养殖情况分析,年人工授精母羊10万只,需供精公羊200只,试情公羊1000只;年本交改良10万只,需配种公羊2860只,全旗共需集中统一管理种公羊4060只。根据区域布局和需求,五一种畜场细毛羊协会集中管理种公羊1600只,上都镇黄旗嘎查金都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管理种公羊1300只,宝绍岱苏木良种繁育协会集中管理种公羊1200只。
六、种公羊集中方式
种公羊集中管理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对农牧户经旗畜牧部门鉴定合格的细毛羊种公羊,按市场价进行回收。不合格但体况较好的种公羊,可以收回作为试情公羊使用。体况不良,口齿老龄的不合格种公羊要及时淘汰处理。若种公羊出现缺口,由种公羊集中管理组织通过旗畜牧部门及兽医检疫机构,从旗内种畜繁育场和种畜繁育户及外地种羊场购置。
七、种公羊补贴标准
(一)种公羊集中管理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购买种公
羊时必须向旗农牧业局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购进。每购进一只符合我旗细毛羊产业要求的良种公羊给予800元补贴。
(二)各苏木镇绵羊人工受精中心站要详细统计参加人工受精的母羊头数,统一上报旗农业局,旗农牧业局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核实后,每只母羊给予10元补贴。
八、种公羊的投放使用
种公羊全部有偿出租使用,凡需求使用种公羊的牧户、嘎查或合作经济组织,要与旗农牧业局联系,旗农业局根据全旗细毛羊区域布局,指定种公羊集中管理组织提供,种公羊使用完毕后,再送回种公羊原集中管理点。
九、种公羊的出租价格
旗农牧业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种公羊的来源、品种、品系,结合牧户的承受能力,分层次合理确定种公羊出租价格。
十、种公羊集中管理保障体系
(一)各种公羊集中管理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做好种公羊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淘汰更新工作,确保向牧民提供足够的优质种公羊。
(二)旗畜牧工作站负责种公羊的鉴定,并对种公羊的饲养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20*年全县猪饲养量115.74万头,出栏55.48万头,存栏57.87万头;牛饲养量36.5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18.4万头;山羊饲养量20.3万只,出栏8.1万只,存栏10.15万只;家禽饲养量315.6万羽,出栏155.48万羽,存栏157.8万羽;畜牧业产值5.22亿元。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以及“1113”工程目标,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我县草山草坡众多,山塘水库较多,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大户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作为工作主战场;三是多出台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四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畜牧业的开发;五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民增收。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畜牧小区我县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县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进“畜——沼——果”、“畜——沼——粮”等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县、市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圈舍建设,饲养管理,逐步实现畜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狠抓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培植和发展以大户、小区、重点乡镇为主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带动,提高辐射带动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粮食、秸秆、牧草、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五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六是结合我县农村“四在农家”、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沼畜工程,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农村沼气化。
三、力求创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正安养牛业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饲养牛,在长期的饲养选育过程中,不仅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培育了适应性较强的地方优良品种——桴焉黄牛,该品种耐寒、耐热、耐粗饲,蹄质坚实,动作敏捷,适于山区役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的畜产品中,草食牲畜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牛、羊肉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牛、羊肉被现代人称之为“人类的保健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从销售来看,大到国际、国内市场,小到周边市县及本县的两家牛肉干厂,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因此选准主攻肉牛养殖对正安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且潜力巨大。选定肉牛这个项目,因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县,加上周边县市肉牛的饲养量都偏小,均没有形成规模,这正好给正安的肉牛发展提供了机遇。县内草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无霜期长,光照充沛,牧草生长周期长,同时还有田间空地,还可人工改良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引进一年生、多年生黑麦草、苜蓿草、芽茅等优良草种种植,减少养牛对天然林地和草场的依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强化品种改良,完善繁育体系积极发展外二元母猪繁育场,确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猪5000头以上,外三元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进一步推进牛、羊冻输配技术,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家禽,兴办良种家禽养殖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
1畜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1.1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保证,而当前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草地掠夺性经营和超载放牧使畜草矛盾日益突出,草地生态日趋恶化,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1.2畜牧产业化经营滞后,畜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表现在由于受生产水平的制约,畜产品科技含量、生产基地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导致畜牧业生产效益低。
1.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少、素质差,不能适应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柴达木地区的畜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方向发展。
2发展思路和建议
2.1发展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省农牧厅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规划,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第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牲畜结构调整,加快地方优势畜产品开发,增加特色产品,争取优质名牌,实现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2建议
2.2.1优化畜牧业结构一是优化畜种结构,重点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二是优化畜群结构,逐步提高母畜比例,加大出栏率和商品率。三是优化品种结构,以提高良种牲畜比例和个体生产性能为目标,在加快现有优良品种繁育的基础上,引进西门塔尔肉牛、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无角陶塞特羊等优良品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2.2.2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实行专业化生产要遵循“以草定畜、优化结构、提高品质”的原则,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优势互补”的方针,立足畜牧业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三个产业带和一大基地。以天峻县、都兰县和格尔木市为主的高寒高山区藏系绵羊、牦牛产业带,巩固和发展藏系绵羊、牦牛优势;以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为主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区柴达木绒山羊产业带;以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为主的农区肉牛、半细毛羊产业带;以西部三行委和二市为主的西部工矿区及城郊商品畜基地,扩大奶牛、猪、鸡的养殖规模,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大力发展城郊和工矿区奶牛、生猪及禽类生产。
2.2.3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一要实施好“牧繁农育”工程,重点扶持一批牛羊贩运专业户、专业村,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贩运育肥基地;二要通过引进、改良、繁育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三要大力开发农区、半农半牧区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开展种草养畜,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发展草产业,加大秸秆氨化、微贮、青贮技术推广,建立饲草料加工厂,开展全价饲料的生产和应用,增大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保险系数。
2.2.4大力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和畜牧科技实用技术一是加大引种和改良力度,重点抓好肉牛和肉羊杂交改良、绵羊改良、绒山羊改良等,使优良品种上规模、创特色。二是重点普及良种繁育、暖棚养殖、快速育肥、牧草栽培、秸杆氨化等技术,提高畜牧业产出率和畜产品质量。三是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经营规模,缩短养殖期,增加出栏率,增加收入。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养殖能手,发展示范村社,建设示范乡镇,逐步做到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进一步完善畜牧科技服务功能。五是健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加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牛羊销售等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拓宽服务领域,解决养畜户的后顾之忧。
2.2.5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海西州草地畜牧业生产特点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结构调整中要正确处理生产发展和草地资源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态畜牧业建设,充分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草畜矛盾,把科技教育、畜种改良、种草养畜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要坚持草地保护建设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依托退耕还林草政策,采取封育、休牧、轮牧、养草,恢复天然植被、治理鼠虫害等措施,加快草场改良步伐,提高草场抗灾保畜的能力,提高商品率,减轻冬春草场压力。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安庆市畜牧业依靠科技创新由小副业成长为近70亿产值的大产业,带动50余万人就业。但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创新还有很大潜力。面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安庆市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用科技创新引领安庆市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科技创新对安庆市畜牧业的贡献
依靠科技创新,安庆市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为安庆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促进畜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近十年来,安庆市加大了畜牧业科技创新力度,一大批新品种新设备得到应用、先进技术得到迅速推广、科技成果得到及时转化,安庆市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畜禽饲养总量、出栏量大大增加。2009年安庆市生猪和家禽出栏量分别为249万头和5816万羽,比2000年增长25.1%和130.2%。牛、羊出栏量分别为6.4万头和5.1万头,比2000年增长34.5%和154.7%。全市肉蛋总产43.5万吨,比2000年增长54.4%。全市牧业产值68.89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4.7%,比2000年增长145.5%。畜牧业已成为安庆市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促进规模养殖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科技创新促进了安庆市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生产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生猪、蛋鸡、蛋鸭、肉鸡、肉鸭等几大产业基地,安庆六白猪、皖南土鸡、枞阳媒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也正在形成,构成了具有安庆特色的、趋于合理的畜牧业生产布局。目前,全市现有和正在建设的万头以上猪场22个,5万套以上的种(蛋)禽场11个,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22%。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4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生猪97万头,出栏家禽3800多万羽,存栏蛋禽680万羽,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的比重分别达38.9%和65.3%,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优化畜禽品种结构,畜禽良种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
科技创新优化了畜禽品种结构,完善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禽良种覆盖率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引进各种畜禽新品种100余个。在生猪生产上,以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国外瘦肉型良种种猪为重点,推广三元杂交猪生产,规模养猪场良种率达92%以上,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到75%以上,均比2000年提高40个百分点。在家禽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市场销路好的黄羽肉鸡、樱桃谷肉鸭和良种蛋鸡、蛋鸭,家禽良种率达70%,其中规模养禽场的良种率达95%以上,加快了安庆市家禽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四)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科技创新促进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底,安庆市市级畜牧龙头企业共有47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国家级2家。畜牧流通组织日益壮大,全市有各种类型的畜牧经济组织72个,其中去年新增的专业合作组织6个,新增会员190多人。通过这些的龙头企业和畜禽专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加速推进安庆市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进程。科技创新促进畜禽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的实施,加快了我市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的步伐,全市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动物及其产品优质率达50%以上,已有多个企业的产品分别获得国家绿色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增强了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技创新引领安庆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将畜牧业科技创新纳入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安庆市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科技创新对畜牧业的贡献率,使科技创新正真成为支撑安庆市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用科技创新引领安庆市畜牧业快速发展。具体建议和措施如下:
(一)加大扶持力度,为畜牧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撑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为安庆市畜牧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和市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二是加快市、县两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实施好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项目,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申报安庆六白猪、枞阳黑猪、枞阳媒鸭等品种资源保护项目,为畜牧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撑。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对国内外项目、资金、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引进力度,为畜牧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撑。
(二)大力扶持和发展规模养殖业,夯实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规模养殖业是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加大扶持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力度,突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的畜禽养殖。加大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配备和完善饲料、动物疫病等检测设施,加强消毒设施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畜禽原种场和良种场建设和改造,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规模养殖的比重和良种覆盖率。力争到2010年底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的比重分别达40%和68%,规模猪场的良种率达95%以上,三元杂交猪达到80%以上,家禽良种率达75%,大牲畜达30%。
(三)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力扶持和培育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扶持各类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形成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和扶持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把高新技术引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加快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财力,选准项目,引进和采用国外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开展质量认证,努力打造名牌产品,提高畜产品市场占有率。抓住安庆市实施生猪产业发展/3610计划的契机,扩大猪肉加工量。以冷鲜肉、分割肉加工为突破口,以猪肉精深加工为重点,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优质高档品种比重,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10年畜产品加工、制造业增加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1B3。
(四)加强体系建设,为畜牧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和组织支撑
以兽医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优化畜牧兽医人才资源的配置,为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人才资源支撑。配置和完善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提高为畜牧业服务的手段和水平。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监测、畜产品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加快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种畜禽疫病净化为基础,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工作,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对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畜禽生产销售环节检验检疫监管,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建立新型推广模式,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力度
突破传统的推广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协会组织的力量,形成推广机构带动,企业和协会等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多元化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形成科技人员、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快速通道。以提高县、乡两级推广队伍素质为重点,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快现代畜牧科技知识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业从业人员的畜禽良种繁育、养殖、管理、防疫、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全省/畜牧科技进万家0活动这一契机,抓好畜禽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信息传递、产品促销等工作。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力度,重点推广自然养猪法、三元杂交猪配套生产、畜禽人工授精、配合饲料生产、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突出科技创新,加速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驾驭市场和科技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新常态;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印台区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45-02
根据铜川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的通知》(铜牧局发[2015]3号)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新常态下印_区畜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当前印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区畜牧业按照“稳定生猪、蛋鸡,大力发展肉(奶)牛、肉羊”的发展思路,采取多项扶持措施,实现了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养殖规模水平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区生猪存栏2.244 7万头,出栏3.56万头,较2011年分别提高0.6%和7.7%;肉鸡存栏4.8万只,出栏14.1万只,较2011年分别提高17%和15.6%;蛋鸡存栏110.1万只,较2011年增长9%;肉羊存栏1.464 6万只,出栏1.351 6万只,较2011年分别提高32%和9.9%;奶牛存栏396头,较2011年增长32%。
(2)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在畜禽数量增长的同时,养殖方式也由传统的农户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的规模饲养方式转变,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以来,共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规模养殖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所占比例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3)财政资金对畜牧业投资进一步加大。2010年,省级及以上财政扶持畜牧业的资金仅75万元,而2014年,省级及以上财政扶持畜牧业的资金达450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500%,市、区财政资金投入也逐年提高,并有力地带动了社会投资地增长。
(4)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加强。近年来,印台区先后引进了荷斯坦奶牛、秦川牛、布尔山羊、小尾寒羊、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等10多个国内外畜禽良种,使全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良种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肉牛、肉羊、家禽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70%、65%和95%以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264.5万元的印台区种公猪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70%以上,部分仪器设备采购已到位。
(5)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控网络;二是加强了养殖基地畜禽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采取“一对一”监管模式,对27个养殖场进行了日常监管,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强化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形成了区、镇、村技术推广网络,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都有技术人员进行包抓,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2 印台区应对新常态下畜牧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积极探索生猪养殖产业联盟。通过构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的产业联合体,破解养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联合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盟,以此延伸生猪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效应。目前,在区农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瑞民公司正积极与区内哼瑞猪场、睿娟农民养殖合作社、鑫丰塬养殖有限公司就有关合作事宜进行磋商。
(2)政府部门搭台,为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服务。区畜牧主管部门通过每季度举办一次畜牧生产形势分析座谈会,促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共召开了生猪、蛋鸡、肉羊、奶(肉)牛四场专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养殖企业共45家。通过这一平台,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扶持畜牧业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养殖结构;另一方面,又为养殖企业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深受企业的欢迎。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及时上报有关畜产品供求信息。今年初,印台区生鲜乳生产、销售等出现了一些问题,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相关人员积极深入相关企业和养殖户家中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了有关数据,为上级机关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
(4)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印台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养殖场尽量按照“上山、进沟”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努力缓解畜牧业用地的压力。
3 加快推进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实现由散养向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生态化养殖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生产结构上,加快发展食草动物,突出发展特色养殖;在产品加工上,加快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2)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3)认真贯彻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提高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食草畜牧业,深入推进“粮改饲”试点,总结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 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 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 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关键词:舒城县干汊河镇;畜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32-02
1 干汊河镇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全镇生猪饲养量达6.05万头,出栏3.95万头,存栏2.38万头,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6%、8%、3%;肉牛饲养量1.30万头,出栏0.81万头,存栏0.46万头,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0.7%、0.3%、0.5%;家禽饲养量70.3万羽,出笼47.60万羽,存笼18.10万羽,与2012同期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0.26万t,比2012年同期增长4%。
2 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全镇在畜牧业内部畜种结构中,生猪比重过大,牛羊和禽类比重偏低。养殖品种中,良种比例小,低档产品质量不高,竞争较弱。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多,蛋产量过少,奶产量甚至没有。
2.2 缺乏畜产品深加工企业 全镇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肉类加工企业,蓄禽产品只能原产原卖,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较低。畜牧业生产及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良好形成,直接影响到畜禽产品的价值、综合效益及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3 发展资金相对短缺 畜牧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其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平低,对畜牧业发展投资不足,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农民渴望养殖牛、羊、猪、鸭等,有的养殖场还想再扩大规模,由于缺乏资金,只能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但散户经济实力大部分都比较差,农村信用联社在发放贷款时散户往往很难找到担保人,从而影响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发展。此外,信用社贷款高利息,周期短,这对于一般要1a以上才能见成效的畜牧业来说显然是不适用的。
2.4 标准化养殖发展缓慢 由于广大农民还没有完全摆脱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上还跟不上市场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健康化、标准化、规范化养殖还没有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我镇虽已成立了一个养猪协会和一个养鸡协会,但由于这2个协会刚刚起步,养殖协会职能还尚未显现,养殖户还仍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相当脆弱。
2.5 传统养殖模式 规模较小的养殖农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他们只根据自己的情况,怎么方便怎么建场,畜舍简陋,人畜混居;场区选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和检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更不能合理的配置有限的资源,导致整体效率不高;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标准不高,虽然有些规模养殖场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废物处理、预防疾病和标准化等,仍有一定的差距;畜禽良种繁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也屡有发生,很难保证动物产品的质量;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3.1 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重视牲畜品种改良 坚持镇畜牧业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原则,从实际出发,优化产品结构,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是大力发展牛和家禽等行业。要大力发展牛和家禽养殖,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二是要重视牲畜品种改良,建立和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发展商品仔猪、雏鸡养殖户、场,以提高全镇畜牧养殖的质量和数量;加大二元良种母猪和二元良种公猪的推广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生猪繁育推广体系;加大黄牛改良力度,推进牛改冷配系统的建设。
3.2 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和标准化养殖 一要要争取税收、财政、金融等部门对畜牧养殖企业、大户的扶持。积极发展畜牧业合作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内育外联等方式建设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引导龙头企业与畜牧小区、生产基地建立密切的产销联系。二要加强对生猪和家禽行业协会的指导,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同时也要培育其它畜牧业合作组织,从而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标准化养殖。在散养户及小规模养殖户中,以推广沼气为纽带,积极培育畜―沼―菜、畜―沼―茶、畜―沼―粮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在规模化养殖场、户中,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实现规模养殖场、户粪便排放零污染的目标,使养殖畜禽产业不再污染环境。
3.3 出台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业发展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设立畜牧业发展基金,用于畜牧业生产,畜牧养殖推广,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开发投资;二是要对购买良种种畜禽实行优惠和补贴;三是政府应做好银信部门工作,以提高对养殖大户的贷款限额,延长贷款期限,保障生产所需的养殖基金;四是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运销大户以及对养殖业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强保险工作,降低养殖风险。在生猪保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猪保险政策,确保参保率达100%。
3.4 转变养殖方式,加强制度引导 一要转变传统饲养方式。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扩大单元饲养规模,逐步减少散养户,提倡“各有重点、集中连片、你我不同、优势互补”的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并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二要严格新建养殖场审批制度。新建养殖场必须经过畜牧部门审核、审批,才能动工建设。凡是场址选择、布局结构、环保条件、饲养规模、技术力量、疫病防控等达不到标准的,一概不允许开工建设。三要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小规模的养殖户要退出庭院、退出村庄、退出散养;进入小区、进入市场、进入规模;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龙头企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花园式、生态化养殖小区,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促使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
1 百色高原畜牧的发展现状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根本途径。从2010年初开始,百色市结合林权制度改革狠抓林下经济产业,掀起了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的热潮。养鸡业新增产值达8.2亿元,占全市水产畜牧业新增产值15亿元的53%,为全市农民人均新增现金收入228元。2011年预计林下养鸡出栏达5000万羽,总产值达16.3亿元,仅此一项实现农民收入就达2亿元。市委、市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末,计划林下养鸡出栏达3亿羽,预计总产值达100亿元,仅此一项农民收入就达12亿元。同林下养鸡同样重要的七里香猪的养殖在百色也是发展迅猛。
2 百色地区发展特色养殖的优势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百色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为百色从传统的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内部以及周边市场对畜产品的持续的需求的增长再加上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针对畜牧养殖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养殖的积极本文由收集整理性。更为重要的是,百色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加之区域内相对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形成了百色地区发展特色养殖的无可替代的优势。
3 高原山地畜牧的养殖技术
3.1 高原山地良种的繁育
良种的繁育是养殖产生效益的基础,只有选育出优良的品种才能够确保养殖的效益。在百色地区虽然有很多优良的高原山地品种,这些品种都是经过农民长期饲养驯化之后的物种,这些物种的纯度较高,但是由于繁殖的代数过多,一般繁殖力不强,需要经过对这些物种的再次培育。以七里香猪为例,在进行七里香猪的品种选育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母猪,先要看母猪在上一代的生产性能,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产仔数多、泌乳力强、护仔性能好,仔猪成活率高和采食力强的母猪,具体要求是:头颈较轻而清秀,下颚平整无肉垂。同时还要看母猪的多少,猪毛的光泽度,保证能够哺乳足够的猪仔。在选留好优良公、母猪后代的基础上,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哺乳期重点培育2~3头仔猪,把预选仔猪固定在母猪前侧2~4对乳汁较多的上吃奶,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预留的母猪仔在断奶后应进行精细的喂养,要用青贮饲料进行喂养,来提高猪仔的胃动力,并且在成年之后,能够适应泌乳的需要。在预留母猪猪仔的牧草的选择上还要考虑选择那些含有雌雄激素较多的豆科类牧草,从考虑营养均衡的角度上还要配合一定的蛋白质以及纤维类的养分,促进起体态的发育。在进行种猪选育的场地的设计时,还要给种猪预留一定的活动场地,以保证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保持母猪的健康,进入到繁育期以后能够产下健康的猪仔。向养殖企业提供良种是推动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作为百色地区的畜牧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良种的繁育,为企业的良种繁育提供技术上得支持。
林下肉鸡的繁殖保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保温于通风都非常关键,在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关键的控制环节,除此之外在育雏的过程中光照的控制也非常的重要,在进行育雏的鸡舍的设计时,对于光照的设计也要作为一个重点的指标。由于鸡舍的温度较高,通风的频率较低,在育雏的过程中鸡舍的消毒要提高频率,除了消毒杀菌以外,对于鸡舍的防虫工作也要同时进行,要做好鸡舍的清洁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病虫的蔓延。在育雏时还要准备充足的饲料,饲料的营养要合理的搭配,并且营养要随着育雏的阶段不同营养的搭配也要随之变化。
3.2 积极推进高原山地畜牧养殖的标准化
高原山地的畜牧品种有其物种的优越性,有广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再按照现有的零散性养殖的方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在高原山地地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是非常有必要的。推行饲养小区模式。加强畜牧小区建设,是实现畜牧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在畜牧小区建设上,要积极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走出庭院,变零星散养为规模集中养殖,大力推行订单畜牧业和合同畜牧业,促进畜牧标准化的生产进程。将建设饲养小区作为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的有效载体,下大气力抓饲养小区建设。百色地区在推
进标准化养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现规模化养殖,要引导当地农民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让农户意识到集约化带来的效益。在进行养殖场的设计时,要选择交通便利,远离垃圾场以及污染源的,有清洁水源的位置,并且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粪便以污水的处理途径。
在进行林下肉鸡的鸡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林下气候的特点,通风性能较差,鸡舍的通风效果在养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注意通风效果以外,还要注意鸡舍的消毒设施的设置,进入鸡舍之前的消毒设施对于林下肉鸡的防疫的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养殖场外部的人员近入鸡舍的消毒流程非常关键。在鸡舍的入口设置一个50-1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池,对鞋底进行消毒,防止从鞋底带入病菌,并且要设置洗手消毒设施,一般要设立三段式洗手池,进行洗手消毒,配备鸡舍的专用鞋等等。针对林下的气候特点,林下肉鸡的鸡舍要比一般的鸡舍的消毒频率要更高一些,要对鸡舍的墙壁、地面等设施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进行七里香猪的猪舍的设计时与一般的猪舍的设计没有太大的差别,需要关注的是猪舍的公猪和母猪的猪舍要分开但是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哺乳母猪舍、妊娠母猪舍、育成猪舍、后备猪舍要建在距猪场大门口稍近的地方,以便运输。为防止猪舍之间的交叉污染,猪舍的建设密度不能太大,一般猪舍与猪舍之间的间隔大概在8~10米之间。
3.3 完善高原山地畜牧防疫体系
在高原山地的畜牧养殖过程中推行标准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推行了养殖的规模化以及标准化之后才能建立起现代畜牧业的防疫体系。畜牧的疫病是影响养殖收益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建立起标准的畜牧防疫体系,才是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因素。在百色地区由于长期的实行农户养殖的模式,针对疫病的防治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难成为体系。很多时候是一家的疫情控制住以后,在其他地方的疫情又开始蔓延,防治起来的难度很大。通过实施集约化的养殖,可以建立起一道针对疫病综合防治的屏障,第一步就是在养殖场的选址、禽舍的布局设计、禽舍的消毒设施的设置上进行控制;第二部就是在新品种的引进时进行初次防疫,防止在引种的过程中疫病的传播,在饲养的过程中饲养的人员与饲养畜禽的隔离,在发生疫情之后,对于发病畜禽的隔离,都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住疫情的蔓延,通过隔离抑制病菌的交叉传播。通过推行规范化养殖杜绝了消毒不到位、不彻底、不同步的问题。规范化养殖之后规模的效应会从管理上相应的提高,相应的防疫水平也相应的提高。
2012年,辽源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强了现代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狠抓了动物防、检、监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等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一是畜禽及其产品总量继续稳步增长。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和梅花鹿同比分别增长8.6%、2.2%、6.6%、3.6%、5.4%和18%;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1%、4.0%和4.3%,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0%和6.9%。二是规模化标准化畜禽饲养比重显著增加。生猪、肉牛、肉蛋鸡3个省级以及梅花鹿等6个现代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整体推进。改扩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123个,比计划增加36.7%,规模化饲养畜禽比重达67.86%,同比增加3.69个百分点。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利润5424万元,上缴税金1150万元,带动农户1.8万户。三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梅花鹿、东辽黑猪等地方品种的保护和提纯扶壮力度进一步加大,生猪、肉牛、蛋鸡和肉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97%、98%和100%。四是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全市培育发展牧业合作经济组织205个,会员及合作社社员达5900余人,牧业经纪人达81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7万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达5万人以上。五是牧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六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争取国家和省多项惠牧政策性资金1600万元。长春皓月东丰现代牧业产业园区落户东丰县那丹伯镇曙光村,计划总投资2亿元。七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实现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八是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
2013年,辽源市畜牧业工作将在辽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加快畜牧业战略转型,推进现代牧业循环经济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促进畜牧业跨越发展,实现扩能升级,推进我市畜牧业优质、安全、高效、快速发展。具体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以抓好循环园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以抓好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四是以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水平。 五是以抓好秸秆饲料开发为重点,全面提高饲料兽药保障供应水平。六是以抓好养殖投入品监管为重点,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水平。七是以抓好科教兴牧战略为重点,全面提高牧业科技信息化水平。八是以落实好惠牧融资政策为重点,积极破解产业扩能升级资金瓶颈。
会议要求,各县(区)畜牧业管理部门要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责任意识、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创新意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四年提升、精品畜牧”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力争到年末,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和梅花鹿分别比2012年增长8.7%、2.4%、3.9%、5.4%和18%;肉、蛋、奶总产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7.1%、4.0%和6.0%。畜牧业总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7.0%和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