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范文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篇1

此外,会上还2005年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基础管理规范化达标企业和第十二届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命名第二批机械工业经营管理大师,表彰优秀车间、车间主任,举办优秀企业家论坛等。

此外,会议还组织与会领导和代表参观了中机企协和中国贸促会江苏省分会联合主办的“2006南京节约型机电产品展览会”。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十五”可圈可点

中机企协“十五”期间实施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推动了企业管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01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明确提出了“1250工程”(即“十五”期间在全行业创建1000家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200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50家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目标)。到2005年末,全行业共创建现代化管理企业54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06家、基础管理规范达标企业2040家,在全行业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有机构成的“典型阶梯”。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共评选出各类管理创新成果143项,为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如一汽和上汽的精益生产方式、三电贝洱的人人成为经营者、春兰集团的矩阵式管理、潍柴的资本运营和资本重组、上海汽轮机的信息化建设、济南二机床的流程再造、万向钱潮的比较优势管理、大连重工和大连起重的强强联合重组、万丰奥特的三维交叉管理、无锡威孚的清洁制造,上海人民电器的特色工艺管理等。此外,“十五”期间,中机企协还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委托的20多项科研和管理研究课题。

中机企协力促企业人才队伍成长壮大。“十五’期间,评选出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左延安、上汽集团公司总裁胡茂元、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潍柴动力股份公司董事长谭旭光等六位机械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大师、215位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明星企业家和101位优秀企业管理者、234位优秀车间主任;从2004年,该协会着手实施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成为全行业唯一的培训认证机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中机企协承办了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从2003年起,连续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年度“中国机械500强”发展报告,举办了两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首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举办了首次“汽车装配工职业技能大赛”……几年来,中机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企业实施国际化竞争战略,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地域经济和机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协会先后承担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构建滨海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建设西部重型汽车城的研究》等课题,对某些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勾画“十一五”蓝图

此次会议,还研究审议了《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规划建议》(简称规划建议)。据悉,这次“十一五”企业管理的《规划建议》编制工作,是在中机联的指导下,由中机企协负责组织起草的。

篇2

此外,会上还2005年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基础管理规范化达标企业和第十二届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命名第二批机械工业经营管理大师,表彰优秀车间、车间主任,举办优秀企业家论坛等。

此外,会议还组织与会领导和代表参观了中机企协和中国贸促会江苏省分会联合主办的“2006南京节约型机电产品展览会”。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十五”可圈可点

中机企协“十五”期间实施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推动了企业管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01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明确提出了“1250工程”(即“十五”期间在全行业创建1000家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200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50家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目标)。到2005年末,全行业共创建现代化管理企业54家、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06家、基础管理规范达标企业2040家,在全行业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有机构成的“典型阶梯”。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共评选出各类管理创新成果143项,为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如一汽和上汽的精益生产方式、三电贝洱的人人成为经营者、春兰集团的矩阵式管理、潍柴的资本运营和资本重组、上海汽轮机的信息化建设、济南二机床的流程再造、万向钱潮的比较优势管理、大连重工和大连起重的强强联合重组、万丰奥特的三维交叉管理、无锡威孚的清洁制造,上海人民电器的特色工艺管理等。此外,“十五”期间,中机企协还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委托的20多项科研和管理研究课题。

中机企协力促企业人才队伍成长壮大。“十五’期间,评选出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左延安、上汽集团公司总裁胡茂元、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潍柴动力股份公司董事长谭旭光等六位机械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大师、215位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明星企业家和101位优秀企业管理者、234位优秀车间主任;从2004年,该协会着手实施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成为全行业唯一的培训认证机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中机企协承办了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从2003年起,连续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年度“中国机械500强”发展报告,举办了两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首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举办了首次“汽车装配工职业技能大赛”……几年来,中机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对企业实施国际化竞争战略,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地域经济和机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十五”期间,中机企协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协会先后承担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构建滨海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的《关于建设西部重型汽车城的研究》等课题,对某些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勾画“十一五”蓝图

此次会议,还研究审议了《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规划建议》(简称规划建议)。据悉,这次“十一五”企业管理的《规划建议》编制工作,是在中机联的指导下,由中机企协负责组织起草的。

篇3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 库存管理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由于机械加工企业具有生产周期长、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的生产特点,机械加工企业为了更为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的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改革开放的程度和广度日益加深,机械加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同行竞争和国际竞争。与此同时,机械加工产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更为强烈,对产品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机械加工企业能够按时提品订单的比例仅为30%-50%,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和企业的库存管理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机械加工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占用了大量的生产资金,极大地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长远发展。

鉴于此,本文针对机械加工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按时交付订单率低下、库存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增强企业库存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和研究资料。

1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都做出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国外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国内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评述四个部分,分别系统地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

1.1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任务发生之前的管控与指导、发生之后的考核与度量来判断组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的效率以及付出的代价。随着供应链管理在机械加工企业管理体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库存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检验企业库存管理的整体效率水平和服务质量。换句话说,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既是提高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反映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由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殊性,供应链库存管理并非所有供应链下游企业的库存绩效总和,需要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做出更为科学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1.2 国内外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创新 国外学者vesna bosilj—vuksic提出了从组织方式的角度对供应链库存管理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组织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指导方针;g. vardangalos则从客户满意度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客户与供应链库存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组织与个人相结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此同时,,ramaa. a.则站在微观流程的角度,全面研究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流程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分担。

1.2.2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 国内学者骆品亮将委托理论与供应链库存管理相结合,提出主观绩效评价与客观绩效评价相互结合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天宝则运用不确定测度模型对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改进。

1.2.3 绩效评价工具在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创新 周红通过运用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解决了供应链成员之间库存管理协同的问题,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水平。楚金华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在机

加工企业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

1.3 研究评述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仍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一是未能将机械加工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与绩效评价体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法解决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库存管理效率持续低下。二是未能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往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无法解决供应链全局利益与供应链成员局部利益的冲突问题,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严重。

2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库存管理成本过高 由于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复杂,生产周期过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确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加上,机械加工企业很容易受到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影响,库存管理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库存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常常因为商品滞留、材料短缺等原因,对机械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2 库存管理结构不合理 由于库存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机械加工企业在库存结构管理上也具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库存商品的所占比例上升,则会导致库存销售不太理想,直接反映出商品滞留的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材料挤压过多,占库存总量的比重提高,则会导致大量的生产资金被积压,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率。

2.3 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 影响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因素。只有实现信息共享、维护信息传递渠道的通畅,才能促使库存管理资源在整个供应链中得以有效整合和利用。然而,中国的机械加工企业在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的意识不足,信息共享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企业承担了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3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解决机械加工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性较强、适用性较高、结构简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将着重研究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目标与方法以及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三个方面展开。

3.1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实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有利于提高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执行效率。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3.1.2 有利于全面了解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实际情况。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计量方法,准确评价和衡量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质量水平,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可靠信息。

3.1.3 有利于促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各个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得以共享,降低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3.2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与方法

3.2.1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本文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①全面了解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际状况。通过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机械企业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自身的库存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库存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②反映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可否认,信息共享已成为衡量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针对信息共享的现状,提出更为合理的改善意见。

3.2.2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本文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方法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绩效评价方法,能够将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分别从财务的角度和非财务的角度,综合评价和分析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现状。因此,

本文认为,平衡计分卡方法合适于本文的研究重点。

3.3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平衡记分卡方法分别从顾客、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考核和评价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质量。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在顾客层面,本文采用准时交货率、订单完成时间、库存交货准确率三个指标来评价。在财务层面,本文采用库存周转率和库存成本来评价衡量。在业务流程层面,本文采用库存物资供应率、收发正确率和仓库利用率三个指标来评价衡量。在创新能力层面,本文采用信息共享质量、信息共享速度和企业合作年数三个指标来评价衡量。

本文设计的机械工业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如图1-1所示:

参考文献:

[1]黄高余.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初探[j].中国市场,2010,

32:115-117.

[2]张晓东,韩福荣.因子分析在卓越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10):1117-1120.

[3]骆品亮.主观绩效评价与客观绩效评价的优化组合[j].系统工程学报,2001,16(2):100-105.

[4]文利,高天宝.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朱确知测度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32(5):983-987.

篇4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电力建设水平已经达不到当今社会的需求。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压力和挑战,机械设备管理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危险性。我国电力施工企业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多数都是因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常常集中大量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高处和露天作业频繁,大型施工设备和机械较多,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电力施工企业的方法和生产工艺多样,而施工人员文化层次较低,易出现蛮干和违章作业情况。

2电力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机械设备安全是指在预定条件下,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运输、运行、维修、调试、处理、拆卸时,不会对操作者的健康造成损伤。分析电力施工过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2.1施工人员引起的安全隐患

人员安全隐患是指施工人员违章操作之后的安全问题。经过事实证实,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常会违规,从而引起安全事故。人为因素约占总安全隐患的1/3,电力施工准备之前,施工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本职工作的安全知识,从而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来减少违章违规操作,减少人为的安全隐患。

2.2机械设备的隐患

机械设备在非正常工作、正常工作或者非工作状态都有危险性。电力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安全隐患约占总安全隐患的一半,其中的安全问题多是机械设备问题引发的。电力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包含了机械设备的破损、缺陷、老化。并且包括运动部件和人体之间是否存在机械漏电,是否设置了隔离区域,其解析部件是否缺乏保护等。这些安全隐患都会引发安全性问题。

2.3其他因素

电力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安全隐患,除了人为因素和机械设备因素,还有其他的安全隐患因素。例如机械设备安装架设时,施工地点附近的环境、极端恶劣天气和气候等。

3电力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3.1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电力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有序化和规范化,电力施工企业要以自我发展特点,完善好管理制度,总结设备的管理经验,对设备的用、养、管、修做好管理,形成全面的设备管理制度。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健全施工设备的管理网络,构建细致工作程序,以现代化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业务由专职机构领导。落实好各级管理的责任,进一步规范施工设备的管理行为。

要目标化、模块化的管理机械设备的费用计提、统计管理、调度管理、资产台账管理、机械配件管理和单机核算。以方案设计大件吊装机械,采取CAD绘图、三维技术、有限元计算,将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相融合,能够实现设备的模型化和参数化,优化了吊装方案。

3.2加强施工现场的机械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技术状况,能够影响到工程质量、工程工期与经济效益。监督检查施工设备,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能够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及时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以定期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旁站监督的检查形式,将检查层次化为施工机械单位、公司、项目部和操作人员四层次。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责任部门需及时整改,并进行书面反馈。强化施工的现场监督力度,能够消除施工设备中的隐患,确保了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行。

3.3将经济管理与施工设备管理相结合

对施工设备进行管理,是为了发挥它最优的经济效益。要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认真研究施工机械设备。长期规划分析电力基建市场和现有设备状况。合法出让高费用成本、长期闲置和落后性能的施工机械,及时回收资金并置换出新装备,技术改造一些较少投入的施工机械。改善施工机械的设备结构。

施工设备的选型,会影响到施工机械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要侧重于施工设备前期管理,坚持多方搜资、技术论证,比较设备的转移成本和运行维修,分析和预测远期的经济效益、周期使用成本,让施工设备选型更为科学。新项目要尽量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全面预算、比较施工机械的安拆费、转场费和设施费,减少施工机械的安拆、转场和费用支出,以此控制好施工设备使用的总费用。对燃料消耗、配件消耗、故障维修和日常保护,需落实到每台设备上,控制燃料动力消耗和配件消耗。配件倡导零库存,逐台统计每月消耗,并以单机管理进行考核,落实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大幅度提高施工机械的投入产出效益。

3.4探索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模式

国内工程和境外工程有很大的区别,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探索过程中,要从国情出发,确保满足电力施工企业项目需要。

3.4.1合理选型,优化配置

以标书的工程量指标,结合项目现有的施工设备能力和数量,以最小配置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此发挥出施工机械潜力,做好机械配置的计划。现阶段,国际上的知名施工设备有着很高的价格,质量也比国产要优越。在气候炎热、大施工强度、复杂地形的施工环境中,国际知名品牌设备有着更为优越的质量。设备选型过程中,国内施工强度小、技术较为成熟的项目均选择国产设备,比如吊车、发电机、中型货车、空压机等。特种专用设备,比如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均选择国际知名品牌。

3.4.2考虑施工设备运输成本

承包工程的实践和项目履行过程中,工具材料物流货运成本和工程施工设备都有很大比重,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对外承包项目货运成本的控制。要及时做好成本控制,提升货物运作质量。国际机械设备的运输涉及货运、公司、两国海关和运输单位等。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尽可能利用国际货代企业,选择良好的货运公司,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国外工程项目和国际货代公司有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便能够得到一定的优惠优质服务。

3.4.3实施租赁与购买相结合

电力施工企业在境外施工,既可以购买施工设备,也可以租赁施工设备。购买比租赁一次付款费要多,但租赁比配置的使用费要高的多,其中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租赁合同较为严格,管理上也较为困难。因此,境外施工通常选择购买设备。以企业长远利益和全局来看,租赁设备和购买设备都要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公司境外长远发展情况,确定境外项目设备是租赁还是购买,也可以两者相结合。通过确定公司长远发展和项目的经济效益,来选择最佳的结合点。

4结束语

电力施工企业需要的机械设备多,施工现场突发状况频繁。电力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探索,施工机械需在节约、合理的情况下得到应用。电力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隐患,由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要健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现场机械管理、将经济管理与施工设备管理相结合、探索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得到最优的机械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春源,杨飞.关于电力设备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的分析[J].河北企业,2012(11)

[2] 袁耀文.电力企业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3(A01)

篇5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U67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施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工程施工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路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与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密切相关,而机械设备状况的好坏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发挥,因此,应加强公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加强公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施工企业应当按标准要求投入相应的设备,才能取得相应的资证书,从事相应的工程。公路施工机械已经成为工程竞标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施工手段,是工程投标中必备和先决性条件。公路施工企业只有在经营上形成了良性循环,效益好,才能多投入资金购买设备,这样才能多中标,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施工机械设备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在公路工程中的地位,不断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力度。

二、公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机械设备使用缺少周详的计划,机械设备投入不计成本。公路工程开工后,马上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致使有些机械设备使用率低,造成了施工资源的浪费。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员为贪图方便,盲目调用大工作容量或大功率的机械设备,造成机械设备的大材小用。有些设备由于在施工前没有计划好,造成频繁转换作业地点,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

其次,不执行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设备管理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部重视的是工程的进度、质量、效益,对机械设备的保养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机械设备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甚至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了机械设备零件超极限磨损,设备故障增加,不仅增加了修理费、运转费,致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和安全性能下降,也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第三,机械设备类型多,技术力量薄弱。公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类型多,规格不一,技术复杂,涉及到机、电、液、数控等各种知识领域,设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有些操作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只会简单的操作,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用途缺乏了解,撑握不了机械设备的性能。在操作过程中,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对机械设备的损害较大,甚至违反操作规程,带病作业,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设备维修方面存在维修人员少,技术水平偏低,检测方法落后,维修工具不完善等情况。

三、如何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1、加强对专业队伍的素质、技术培训

首先,提高操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与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性、责任感密切相关,因此,应注意提高操作人员的道德修养,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和培训。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服从领导的管理和指派,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只有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保证其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从而在工作中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其次,加强专业队伍的技术培训。机械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技术含量不断增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企业的机械设备专业队伍应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技术,从而保证科学的使用和维护工程机械设备。

2、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设备科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包括设备档案、技术资料和机务记录等,做到责任明确。机械设备发生调拨、调动、封存、转让、抵押、报废等情况时都要及时办理相应的手续,以做到帐物相符。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的抽捡、监察制度,对违章操作、施工设备带病作业、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严肃查处。在管理中,注意做好做好富余机械设备的维修、封存、保养、租赁工作,努力寻找新的使用渠道,实现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3、制定周密的用机计划,合理进行调配

首先,制定用机计划时,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采用分析、统筹、预测等方法计算机械施工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作为选择及调配机械类型和台数的依据。搞好施工任务与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之间的平衡,科学合理地安排机械设备的作业,尽量避免大机小用,早要迟用,精机粗作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既要保证施工需要,又不造成机械设备闲置。

其次,施工过程中,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机械设备需求量不断变化。因此,组织机械施工要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以及天气情况,对机械设备进行调整,始终保持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做到合理进行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

4、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管理和维护

由于当前施工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高、技术含量大,若发生机械故障,轻则几千元,重则上万元,甚至带来连锁反应,如一台设备发生故障,与该施工工艺相关的其它设备也必须停下,造成的影响与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机械设备的保养应以预防为主,主要包括日常保养和巡检两部分。日常保养由机械操作手来完成。日常保养根据设备的运转、结构情况,确定设备的日检、周检的点检位置与数量,并严格接受由其主管部门和各使用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巡检是由修理人员来完成。项目部根据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设立机械综检日志,并把每台设备的巡检情况与当月该设备的运行及维修情况对照,可对维修人员实行经济上的奖励或者处罚。

总之,加强公路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至关重要,施工企业应针对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加强对专业队伍的素质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周密的用机计划,加强对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管理和维护等措施,切实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和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宏春.公路机械化施工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篇6

1.1管理机构不完善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好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就必须由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应设置好各个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在本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中,项目整体长度较长,施工设备以及人员的调动比较频繁,但本施工期间在专职于机械设备管理上的机构还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很多情况下,将机械设备管理完全纳入施工现场管理范畴当中,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缺乏联系,甚至将工作职能并入了其他的现场管理部门当中,造成管理层与操作层发生脱节,设备管理工作难以积极开展。

1.2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本企业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专门的机务管理工作机构,但由于施工企业本身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导致机务管理工作机构中的人员变更速度较快,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理想。本企业机务管理工作机构中,80%的设备管理人员是大专以下学历,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较短,对设备管理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机械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规范与有序。同时,企业将资金过多的投入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或租赁上,无法对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导致人员素质及能力无法适应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

1.3使用与保养脱节

当前本施工企业在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严格执行了定人定机的工作制度,机械设备的使用与操作人员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并没有将这种对应关系延伸到保养环节当中,简单来说就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责任没有对应到具体的工作人员之上,操作人员只管用,不管修,维修人员又比较应付,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与使用人员相互推诿,难以界定责任。除此以外,由于没有责任制度作为保障,导致项目施工中工作人员仅仅关注短期利益,缺乏长远打算,设备管理与使用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为了满足工期要求,多数设备在项目施工期间长期处于超负荷或带故障运行状态下,设备磨损老化,一方面对施工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机械设备的后期维修费用。

2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对策

2.1完善管理体制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前提,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必须涉及到施工作业的方方面面,同时与个人利益相互挂钩,以充分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本企业而言,在机械设备管理体制的建设及完善上,采取了统一规划、专人负责的基本思路,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界定专业管理人员与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同时,在施工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遵循“七个有利”的原则,分别是: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施工,有利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机械效能的发挥,有利于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机械完好率的提高。同时,本企业还针对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内部人员的流动性进行严格控制,除根据工程施工情况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外,尽可能的不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使设备、人员、以及岗位责任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为施工机械设备的保管、检修、以及操作划定具体的责任人员。

2.2加强技术培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公路施工项目而言,施工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故而,本企业首先从思想理念上入手,重视技术培训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乃至对机械设备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力度,优选一批一专多能型人才。同时,本企业还根据公路项目施工的一般特点与规律,组织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专员、以及操作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设备管理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的方式集思广益,钻业务,学技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了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管理技能的提高。

2.3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篇7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交通事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交通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在我国路桥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应当促进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在路桥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对我国路桥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路桥施工企业机械设备逐渐朝着大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种类多而且复杂,机械管理的难度变大。因此,对工程机械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路桥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特点

(1)技术性。在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设备是科学技术实体化的表现形式,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机械设备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涉及机械、液压以及计算机等多个方面的科学知识,知识的匮乏很难对机械设备进行选购和管理。对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和维修,对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专业知识进行掌握。(2)综合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多门技术知识和多门科学的综合应用。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和组织管理三者的综合。机械设备管理需要开展全程管理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佳化。(3)随机性。机械设备故障发生具有随机性,因此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具有随机性。在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突况具有紧急应变能力,有效地减少机械故障带来的损失。(4)全员性。在路桥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化方式,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管理,以人为中心。因此,在路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促使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的有效结合,做好机械管理工作。

2路桥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1)工程施工机械的科学使用率较低。在路桥企业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必要工具。随着路桥工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机械设备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要。现阶段,路桥施工企业购买各种型号的机械设备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耗费大量的资金,在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注重使用忽视机械维护,重视机械购买,忽视机械管理,导致路桥机械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理想的使用效率。(2)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完善。首先,在路桥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健全的机械管理体系,各个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在进行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设备管理工作有待优化。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设备不能够得到真正的维护。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缺少联系,机械设备管理的标准不统一,对工程施工的工期和质量都会带来影响。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周期长、人员复杂,不同施工阶段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机械管理的制度存在缺陷和问题,造成机械设备存在丢失损坏的情况。(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设备在路桥施工的过程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同时在机械设备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检修以及维护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相关的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素质。操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对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带来影响。

3路桥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有效的措施

(1)合理分配施工机械设备,促进资源优化。在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重视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首先,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当对施工工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了解,了解机械设备的各项参数、性能以及相关的配置等。其次,在对机械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结合现实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机械设备的类型和型号进行选取,实现机械设备配置的最优化。最后,促进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补性,促使机械设备的性能能够充分发挥,促进路桥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的提高。(2)促进机械设备相关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对路桥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体是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影响着机械设备各项性能的发挥。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机械设备在不断的普及和应用,因此,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促进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能够促进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首先,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的力度,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促进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和知识的提高,促进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机械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贯穿于整个路桥施工的整个过程。最后,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当跟上时代步伐,对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进行学习和了解,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3)完善机械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力度。目前,国内路桥施工企业中,不少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是路桥施工企业机械管理水平较低的原因。在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的机制进行完善,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在施工企业内部对考核激励制度进行建设和完善,如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激励考核的方式调动施工人员参与机械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对相关的约束机制进行完善,对路桥企业中机械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中开展管理工作,避免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违反规则的现象。三是对机械设备的安全和决策机制进行完善,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不安全的管理因素,导致工程施工存在风险,引发安全事故。四是在进行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应当由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保证各项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能够落实。在路桥企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督,促进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4)完善机械管理指标体系。在路桥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管理指标进行确定,促进管理指标体系的完善。首先,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机械设备的完整性、故障发生频率、设备使用频率和次数以及检修维护次数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映。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时间指标体系,能够对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故障出现时间、检查和维修时间以及再次使用的时间等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反映。再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设备的购买成本、维护和保养成本以及更新换代成本等各个方面的成本进行反映。最后,建立和完善综合设备安全评价体系,能够对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检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记录和反映。另外,不同的路桥施工作业,采用的机械设备不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管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机械设备利用最大化。

4结语

在路桥施工企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好机械的使用、维护和检修以及更新换代等,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发挥最大化的使用效率,促进机械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进路桥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进行机械管理的过程中,正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机械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促进管理人员综合技术和素质的提高,促进路桥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钦.浅谈路桥机械设备的管理[J].科技资讯,2017,15(7):82-84.

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 机械设备管理

一、运用ABC设备管理法做好科学分析

ABC设备管理方法是一种从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影响机械设备的若干因素中,对每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因素、照顾一般因素的管理方法。它把设备划分为A、B,C三类,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降低管理成本,对管好、用好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提高公路建设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分类原则 运用ABC设备管理方法应该考虑单台设备的原值、设备的作用、单位的拥有量、进口设备、稀有设备,设备租赁市场有无同类设备等因素。根据设备原值、重要程度、单位拥有量以及市场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分类,ABC设备分类后,A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10%-20%,B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20%一30%,C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50%一70%。

(2)管理方法 设备管理方法与设备ABC分类密切相关,对于A类设备要重点管理,对B类设备要较重点管理,对C类设备要一般管理。对A类设备的操作手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从严执行,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和单机核算,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利用率要达到60%以上,实行三级保养制度,并要按时,按级进行保养,一级保养200工作小时,二级保养600工作小时,三级保养1800工作小时,对A类设备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材料备件要重点保证。对B类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和单机核算,建立机械设备档案,B类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底90%以上,利用率要达到来40%以上,实行三级保养制度,并要按时按级进行保养,对C类设备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企业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对C类设备实行二级保养制度,即一级保养600工作小时,二级保养1200工作小时。公路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新的机械设备不断出现,公路施工企业可以运用ABC设备管理方法,有重点的进行设备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对策,同时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A类设备、B类设备、C类设备所占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促进企业机械设备结构更加合理化。

二、运用综合管理方法对设备进行系统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即对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设备综合管理使企业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机械设备管理,形成企业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保障体系,以促进现代化管理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获取更大的利润。

(1)前期管理

购置在关键机械设备的选择上,应偏重其性能,保证其运行可靠,并应尽量与已有设备相匹配。购置的机械设备要有技术、安全,质量验收合格证、使用操作说明书,所配工具、备件统计说明。对购置的设备要建立机械设备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性能,出厂日期、购买日期等信息。

人员培训对新购置的机械设备,随着科技进步,机、电,液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凭老经验、老办法和现有技术是无法管好、用好这些机械设备的。为了提高这些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专业人员,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设备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2)使用管理

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应有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机定人定岗和执行机长负责制,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到场日期、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要从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就开始做好机械设备技术资料和有关单据凭证的记录工作。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工作量、油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检查设备的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漏水,漏电、漏油、漏气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囚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

(3)人员配备

由于多年形成的重工程施工,轻设备管理的观念,使设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减弱了对设备管理力度,加大了设备维修成本。机械设备要配备合理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本着既精简,高效、稳定的原则,选配的管理人员应选择有责任心、操作技能、管理经验和工作能力,并且懂技术、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以不断适应新设备的需要。人数按机械操作人数确定,大体是管理人员为机械操作人员工的5%左右,或按机械设总数配,每台机械设备0.25人。

(4)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和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危及安全的设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5)维修、保养

加强对车机维修保养控制,统一协调维修,保养组织管理,要按交通部颁布的Ⅸ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按时,按级,按项、按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对大中型设备应有保养计划,要防止以修代保,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防患于未然。根据ABC设备管理法有重点、有目标地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6)设备报废、更新

机械设备在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另外车辆等运输设备还要缴纳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所以对这些设备应适时报废、减少开支、提高效益。设备的报废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鉴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处理。

篇9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新晨

    3、维修方面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避免了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篇10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步推进、提高质量、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依法规范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行为,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为建设美丽幸福金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目标任务

年全镇各类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5%以上,年稳定在98%左右,到年达到100%。全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党政主导,全面加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推动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是党的给全党和各级政府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其中深入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民生的一项基本任务和有效手段。因此,全镇各级党政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落实党的精神、建设美丽幸福金的重大举措来抓;要继续将企业工资协商推进工作列入党建、政治、精神文明目标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政领导工作责任制;要继续层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进行考核,落实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有关激励政策;要从工业企业向服务行业拓展,由规模企业向中小企业覆盖,促进本区域内的企业普遍建立和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同度。一是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简报等宣传阵地作用,采用办专栏、专题节目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宣传全面深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重大意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典型引领,后进曝光,在全镇营造全社会关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向广大职工宣传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政策法规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认知度。三是要利用党校、成人学校等阵地,花三年时间分别对本区域内企业的业主、有关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会干部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指导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省集体合同条例》、《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企业业主、经营管理人员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认识。

(三)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着力提高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水平。一要分类建制,建立全方位的工资集体协商体系。凡是建立工会的企业或职工50人以上的企业,都要独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也可由上一级工会与企业进行协商,逐家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合同。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地区,要加快组建行业协会、行业工会,探索工资集体协商的新途径、新机制。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可以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二要分层推进,建立多层次的工资集体协商体系。尤其是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分厂)都要分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使工资集体协商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三要注重实效,确定协商的主要内容。生产经营和管理一般的企业,突出工资起点、加班工资和工资增长幅度。生产经营和管理相对较好的企业,主要协商工资分配制度、增加工资总额、工资增长比例、制定企业计时工资标准、计件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加班加点工资、工资奖金分配,还可以协商政策规定或倡导的惠及职工的有关经济待遇。四要因企制宜,采用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文本。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有关新法规和各企业实际情况,分类制订和采用新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文本。

(四)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组织的作用。镇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一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沟通情况,研究措施,作出部署;二要共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行业(区域)工资集体协商资料台帐,完善企业与工资集体协商相配套的内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续订等程序;三要加强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尤其是要组织以劳动监察为主体,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成员单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的,对企业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的联合视察和执法检查,促使企业全面执行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四要对企业贯彻《劳动合同法》、《省集体合同条例》和《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联合督查调研,分析研究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形势,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 机械设备 维护 管理

一、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

(一)确保机械设备性能

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维持设备的完整性与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对设备零部件的检查与整个机械设备的调试使用以确保其始终处于理想状态。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能够将各项故障解决处理在其实际发生之前,避免故障影响生产。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能够确保设备免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影响,维持设备的使用寿命,使机械设备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二)实现企业工作流程优化

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工作并非独立进行的,其工作环节通常与企业的其他活动内容相契合或对接,因此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同时也是对于企业工作流程的梳理与优化,围绕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目标开展活动,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以及工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整合,使企业活动中各环节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对接,实现更为高效的运转。

(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机械设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在购置后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损耗。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能够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设备寿命,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回报,与企业的其他成本投入,如材料、人工等要素共同带来良好的效益,从这一角度来看,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作用在于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二、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维护及管理模式陈旧

在当前的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中,模式陈旧的问题依然显著,企业往往将机械设备看作独立的客体,能使用即为完好的思想,采取封闭化的设备维护与管理模式,使得这项工作与相关流程的融合度不足,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与实际使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而受限于独立的管理权限,其他环节管理者又难以对这部分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调动,导致机械设备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此外,管理模式动态化不足也是模式陈旧的又一体现,实际维护与管理工作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依然按照初期制定的方案逐步实施,缺乏动态化特征,设备维护以及管理行为掣肘企业活动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未构建维护及管理体系

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护巡检、维护以及保养等诸多环节。在当前部分企业中,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未能围绕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需求执行管理目标,维护与管理活动体系化特征不明显,设备维护周期制定科学性不足,各流程内部也缺乏详细的执行细则对维护与管理活动进行指导。

(三)维护及管理专业性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机械设备的类型更为多样化,技术含量越高,其应用过程的专业性更强,与此相对应的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的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在当前的企业管理活动中,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在人员安排上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管理人员更多的作用是看护而非维护,设备不出现明显的缺失或故障便认为管理效果是理想的。但就当前的机械设备特征而言,不同维护与管理手段造成的精密性与工作性能的差别较大,缺乏专业技术背景的人员往往难以真正确保维护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维护及管理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与有效性,并实现全方位的企业活动升级与优化。在当前的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活动中,大部分企业还是沿用以往的手写数据记录模式,记录设备管理和维修状况,这种管理模式是落后的,需要改变的。

三、提升企I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一)创新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模式

创新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模式首先应改变以往对于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看法,将机械设备看作企业活动的基本要素,将其与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材料、人力等资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进行考虑,不再将其视作简单的工具。其次,在管理模式的制定上,应将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行为相融合,实现更为开放性的机械设备管理,全面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为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动态化调整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应从全寿命周期理论出发制定机械设备的基本管理模式,基于价值工程对设备的维护及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工作调整方法,充分保证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二)完善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体系

企业应结合现有的机械设备类型与特征制定完整的管理体系,编制相应的管理规范内容,确保各项维护与管理行为能够获得有效的指导与支持。在管理权责划分过程中,应准确明晰,避免推诿造成的管理缺失。针对当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租赁机械设备的活动,也应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在设备租赁和使用环节的实际效率与成本投入。

(三)提升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专业性

企业在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中,应选派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担任相应岗位,确保维护及管理活动的专业性。由于当前机械设备更新迭代速度较快,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变化多样,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对维护与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需求。

(四)积极引入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信息技术

在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中,企业应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着眼点,构建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模块功能,使其能够全面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应注重先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拓展信息化技术在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中的应用深度,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维护与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发现问题的集中存在环节,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更为有效的维护与管理措施。

四、结语

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作为当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行业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企业应全面优化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专业度,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以此确保机械设备维护及管理真正满足企业发展的显示需求。

(作者单位为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汝良(1982―),男,湖北浠水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工作13年,研究方向: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云春.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管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6(01):162.

篇12

2.2011年3月,协会将与南昌市政府、中国医药保健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医药保健产业博览会暨中国医药保健连锁经营企业品牌管理论坛”。

3.2011年9月,协会将与广西省政府、东盟10国相关协会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零售供货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东盟中小创业项目及连锁加盟投资峰会”。

5.2011年4月和11月,协会还将继续主办“中国特许经营品牌论坛”,力争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行业普遍认同的权威盛会。

6.配合北京石景山区宣传部、石景山区旅游局协办“2011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文化庙会”。

二、为推动连锁企业招商加盟,创建知名品牌,鼓励创业投资者依托连锁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进行创业创新,协会联合国家基金会发起成立中国特许经营行业创业基金

创业基金的目的:将基金用于创业与再就业的培训及其组织相关活动,通过公益活动带动连锁企业的招商加盟工作,实现连锁企业与创业者的共同发展和双赢。

三、为规范行业秩序,树立知名品牌,推动中国特许经营行业长久健康地发展,有效保护加盟商、消费者的权益,制订并出台中国特许经营行业标准

标准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与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标准带来一个名牌,一个标准赢得一个市场,一个标准改变一种生活。新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检测标准的问题,由于过去三聚氰胺的含量检测应该没有被列入奶粉检测标准之中,如今,新的检测标准已经出台,为奶粉安全保驾护航。

从全球经济形势看,标准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法宝。标准的竞争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评估各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志。

为此,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协会培训认证委员会主任李维华博士率先提出制定中国特许经营行业标准。目前,基本完成了标准制订的前期工作,这将是中国特许经营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意义非常重大。适时召开新闻会,同时将在全行业试行推广,希望广大的企业积极参与,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完善行业的标准体系。为中国特许经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中国特许经营行业跨跃式的发展。

四、为了推动建立诚信的行业环境,树立特许经营诚信品牌,开展中国特许经营品牌推介活动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品牌建设带动科技和管理创新,提升特许经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品牌建设带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提升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2011年协会将联合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媒体机构、加盟商等,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定等方式,在全国开展中国特许经营诚信品牌推介及评选活动,并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和音像制品。

五、加强国内外特许经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国际性考察、学术研讨等相关活动

六、针对特许经营行业现状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举办各种实战特训课程。

篇1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现场,成为项目施工的主要工器具,如塔吊、混凝土搅拌机、卷扬机、输送泵等。加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保证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1-2]。

一、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主要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铺设线路管道、土木工程施工等工作。建筑施工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主要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使用,多为露天作业,长时间遭受日晒雨淋,使用环境恶劣。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较多,机械设备无法固定在某一特定区域使用,而是根据生产需要在各施工现场之间流转,频繁拆装、转移。3)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主要用于施工作业,施作对象多为砂石、钢筋、砖块、木材等质地较为坚硬的物质,施工过程中会对设备造成较大的磨损。4)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层次不齐,设备保护意识淡薄。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较大,机械设备无法固定使用人员。5)建筑施工企业为使利润最大化,赶工期、抢进度,很多机械设备都带病作业,运行状态不佳,部分机械设备甚至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

二、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和意义:1)为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机械设备故障势必会造成设备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停工维修,延误施工工期。施工流水作业线上的单台设备的停工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的停摆,大量施工人员怠工,对项目工期目标的完成造成较大影响。2)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会产生设备维修费、维修人员工资、设备及施工人员停工损失等各项费用。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和工程施工成本。3)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机械设备的异常会影响产品质量,例如混凝土搅拌机的异常搅拌会造成混凝土离析,从而导致泵送时堵管、建筑结构表面出现骨料外露等质量事故,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4)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严重的机械设备异常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如塔吊坍塌、卷扬机冒顶、钢材坠落等,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方法

(一)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

1.设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设置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和专职的设备保管人员是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岗位,才能明确设备管理责任,增强员工的设备管护意识和责任感。制作设备管理铭牌悬挂于机械设备上,明示设备的管理部门、人员及联系方式,强调管理责任的同时,也便于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修理、维护。

2.设备管护制度

建立严格的设备管护制度,在企业内部宣贯学习,并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落实。设备管护制度应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方法、检查维修方法和异常处理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定期维保和检修的时间间隔等。企业还应健全设备管护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维保和检修的時间、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以供设备管理和使用人员查阅。

3.设备使用奖惩制度

建立设备使用的奖惩制度是规范员工机械设备操作行为,提高员工设备管理意识,使员工自主的爱惜设备、关注设备使用情况的有效方法。建筑施工企业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之外,还应更关注对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以物质或精神奖励方式鼓励使用习惯良好、设备损坏较少的使用人员,以公告批评或教育培训方式惩罚违规操作、忽视设备维护工作的使用人员。企业还可以将设备使用情况作为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以激发员工主动参与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二)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1.机械设备的维护

落实企业机械设备维护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备查。对设备进行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完整性、表面清洁度、运行时是否有噪音和振动、连接件是否紧固、管道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设备标示是否清晰等。对检查出的设备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更换磨损件、维修破损部位,消除各类使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禁止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停用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以确保所有机械设备和整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2.机械设备的保养

对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的重点是清洁和。在机械设备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时及时清理设备内部和外部的杂物,保证设备的整体清洁,避免设备因杂物或结垢造成管道堵塞、表面磨损等。设备清洁完毕后进行,以减小工作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磨损。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应纳入使用人员的工作内容,并对保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除了日常保养工作外,机械设备还应根据使用要求进行定期保养,定期保养是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不能因为工期和成本问题而不开展或延迟开展定期保养工作。

(三)提高使用人员技能水平,建立专业设备维护队伍

1.提高设备使用人员技能水平

通过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企业设备使用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减少因使用人员的违规操作对机械设备带来的损害。教育培训工作应根据使用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设备操作人员普遍学历不高、专业知识较为薄弱,不宜进行枯燥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筑施工企业的教育培训内容的重点应为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误操作会带来的设备损害和人身安全危害等。教育培训方式也应采用员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如观看教育视频、画册或开展实操模拟训练等。

2.建立专业机械设备维护队伍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培养专业的机械设备维护人员,以减少设备外修或聘请专人修理的费用。专业机械设备维护人员的使用也可以增强企业设备管理力量,加强机械设备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降低设备损坏几率。专业人员还可以在工余时间针对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内部培训,告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弥补企业外训针对性不强、专业性太高的不足。专业机械设备维护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外聘引入1-2名经验丰富的维保人员,再通过“传、帮、带”培养企业内容维保人员,最终形成一个专业的设备管理团队。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使用环境恶劣、拆装移动频繁、使用过程中磨损较大、操作人员层次不齐、超龄和带病作业现象普遍。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完成提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方法包括: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高使用人员技能水平、建立专业设备维护队伍。

参考文献:

[1]佘彩虹.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探析[J].房地产导刊,2015(32).

篇14

关键词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租赁;装备水平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8-0137-02

当前施工企业所在的建设市场正在扩大,并出现层次化和差异化趋势,施工企业要想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必须做好现实的施工工作,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市场份额,完成企业发展预定的各项任务。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提高施工企业效能的基本条件和保证,特别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施工企业更应该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确保机械性能稳定和良好运转,实现机械设备对施工的支撑,进而确保施工企业任务和目标的达成。目前施工机械设备功能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这会大大提升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应该立足于解决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典型性问题,形成施工企业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要点,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推向科学化、系统化,更好地支撑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1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

当前施工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的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设备管理工作的体系有了进一步丰富,必须用多角度的观点去重新审视时代,重新认知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目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所有者发生了转变,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选用租赁的方法使用专业服务公司的机械设备,施工企业对设备管理工作发生了身份上的变化,从所有者转变为租用者,这必然会引起管理工作的变化。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细节发生了改变,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增长,使用的机械设备也出现了数量上增长和技术上复杂的特点,这就需要在细节上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机械使用计划和机械施工方案,在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的同时,缩短施工工期,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已经不单单是使用管理,而是转变为进场监督、设备检验、安全监督、安装和拆卸检验等多个环节、多项内容的管理和检查工作。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改变需要引起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要适应转变的趋势,抓住当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力促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踏上新的台阶,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顺利达成。

2 现存于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典型问题

2.1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不明确

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于施工建设的过程和特点密不可分,也与施工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高度相关,当前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一般划分为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两个层级,而这两个层级间没有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职能和权限的明确划分,在施工规模越来越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如此混乱的管理结构和体系将会削弱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也不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效能偏低

当前施工机械设备的所有者有了不同以往的转变,一些企业以租赁施工机械设备,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所有权——使用权统一模式无疑会导致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效能的下降,既不利于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又不利于企业施工目标的达成。

2.3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企业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机制上和决策机制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上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这导致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不能正常工作和正常使用,难于发挥应用的性能和功能。此外,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应用和管理的决策上也缺乏合理地判断和科学地决策,导致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上存在决策失误的风险。特别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和适应人才的选派上,由于机制不科学、不健全就不能做出真正正确、适当的人才使用政策。

2.4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成本过高

受到固定思维和传统架构的影响,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固定资产的保质上,会造成施工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成本周转和运行时间过长,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费用和成本的增加。这种管理粗放、忽视成本的现象在诸多施工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应该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2.5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思路落后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思路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管理制度的思想落后;二是制度在执行时出现落后的管理方式。一些施工企业没能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和企业发展而制定出适于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落后。同时,一些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特别在管理工作落实方面依然需要领导的首肯,这会影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丧失了管理工作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3 新时期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探索

3.1 提高施工企业整体装备水平

施工企业整体装备水平是企业发展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应该在企业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制定出不断增加施工机械设备的计划,有目的地推进施工企业机械设备达到最佳自有率。同时施工企业要合理制定不同种类机械设备的配置比例,对于不同功能和性能的机械要区别对待,要重点做好基础性机械设备和应急性机械设备的装备,以发展的眼光平衡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以达到不断提升施工企业整体装备水平的目的。

3.2 试水租赁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

施工企业应该尝试使用租赁的方法使用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可以享受从设备运输、安装到设备维修、拆除的一条龙服务,租赁设备可以做到对施工企业外机械设备人才的良好运用,如果运用得当则可起到促进施工和建设的作用。要通过租赁完善施工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施工企业对建设各环节动态的管理,以更为科学、简化的措施和方法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当前施工企业应该普及的一项新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法。

3.3 规范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使用管理上,应该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一般项目,将重心放在管理的落实上,在施工项目实行时增强管理层和项目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职能,形成适宜的体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性能维护等各项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是企业重要的支撑性、服务性、技术性工作,应该站在提高企业效能、扩大企业核心优势、培养建筑市场的高度看待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作为施工企业要分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寻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措施,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在确保施工设备运行状况稳定和性能优良的基础上,实现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速度和安全的支撑,促进施工企业取得深层次、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彭献武.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识别与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2009(09):43-44.

[2]杨国法.建筑施工企业对设备的有效使用与管理[J].建筑机械,2005(01):47-48.

[3]黄强.市场经济下建筑企业设备管理实践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