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畜牧业市场营销范文

畜牧业市场营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畜牧业市场营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畜牧业市场营销

篇1

1.1项目管理思想概论

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PM),即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系统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对项目涉及的所有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项目目标。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知道项目管理就是管理者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而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项目和运作活动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它利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来实现对企业全面运作的目的,是传统项目管理手段和技术在企业项目上的综合新运用,它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条件。

1.2市场营销管理思想概论

市场营销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预订目标,创建和保持与目标市场间的互利关系,而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管理的本质是需求管理。具体来讲,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在特定的经营观念指导下实施的。企业现代营销观念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从而引导销售者行为的哲学,它是兼顾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和社会利益协同发展的观念。企业经营者应该在掌握上述市场营销观念的理念上,切实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通过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

1.3项目化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优势

(1)将项目化管理运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利于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项目化管理注重全部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转变了在传统营销管理中仅由市场部承担全部营销工作的漏洞。如研发部、财务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也进行部分乃至整个项目管理的工作,有意或无意培养了企业的“全员营销”意识。

(2)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能够形成企业内部文化。实施整个项目化管理是一个长远的工程。企业中所有部门的员工,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工作层,在项目进行中都会加强沟通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因为项目化管理废除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等级思想,所有员工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创新,这一新的文化促使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项目化营销管理,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现在许多国内企业都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而在实施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种“职能型组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扁平高效的“矩阵型结构”。例如,由于所有职能部门的参与,市场部经理将转型为市场营销项目经理。具体表现为项目参与者不仅要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还必须向市场部经理负责,这样就减少了各部门间的矛盾,降低了管理成本,实现了公司资源的优化利用。另外,项目参与者在经过培训和工作实践后,转化升级为复合型人才,从而优化了企业的人力资源。

2项目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运作

2.1营销项目组织

很多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往往只注重营销要素或营销手段的运用,对整个营销活动流程没有从总体上进行分析、规划和管理,项目的实施如果缺乏整体思维必然漏洞百出。所以企业实施营销活动流程的项目化管理是为了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营销项目组织首先要搞清楚此次营销的目的和目标,同时详细分析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战略意图,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以及确定进入这个目标市场后的阶段性目标。

2.2营销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是正式授权实施项目或已存在项目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目标是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获取正式授权。营销项目启动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以下四个方面:①依照企业制定的营销目标,进行市场营销调研,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收集相关市场营销信息,通过调研的数据和信息必须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通过所收集到的资料,实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统计和量化处理各种信息,得出定量结果;②把所有重复的信息进行归纳处理,形成定性结论;③实行SWOT分析,制定正式的市场调查报告;④通过细分市场,综合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2.3营销项目实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实施通常从产品阶段开始运作。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报告,市场营销部门应该配合产品研发部门对现有产品组合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和重新定位。结合具体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有需要,还可以随着科技发展的新情况开发出新产品,从而快速占据竞争市场份额。生产部门和质量检测部门要根据产品尽快开发出新的生产流程,更好地满足新的生产要求。在制定了新的产品战略后,市场营销部门要按照市场需求状况,综合分析产品研发成本,制定合理的定价目标,同时对比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价格制定相应的定价模式,形成充满竞争力的价格体系。

2.4营销项目进度管理

针对营销项目的进度管理,许多企业都采用微软公司的Project2000工具软件。该软件的特点是采用里程碑图表对分解的工作任务的跟进实行标准的时间监控,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在具体实施中,因为各种不可控因素,所以要对项目进度经常进行调整,但调整一定要遵循不破坏项目周期和质量的原则。

2.5营销项目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情况千变万化,市场行为风险肯定存在,所以应该对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度应当按照合理的时间区间进行监控,对工作绩效按照项目预期进行对比,如果存在偏差,就要实施相应的调整对策。绩效评估通常由外部门人员实行,定期将评估结果呈报给企业管理层,如果风险发生,通过实施预定的风险管理计划,尽力将企业的损失减小至最低。

2.6营销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最终环节,它的顺利执行对项目的圆满结束意义重大。项目收尾是指管理收尾和合同收尾两部分:管理收尾包括项目结果文档制定,项目记录整理,对符合最终规范的保证,对项目的成功、效果及取得的教训进行分析总结以及存档;合同收尾相当于管理收尾工作,主要包括产品核实,即所有的工作是否正确、圆满地完成。

篇2

摘要: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声益。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而实践教学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具体的重要教学方式,以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矛盾提出了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观念,教学形成、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一些转变想法。

关键词:中专学校;就业导向;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然而当前实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予以一定的转变。

一、畜牧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因所学教材大都是2003年左右出版的,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却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篇3

发展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种植业再生产的畜牧业,既能促进种植业,又能带动加工业和服务业,形成农业内部产业和三次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为推进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我们对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____县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畜牧业发展的优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____县地处鄂西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畜牧业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大发展中体现出了诸多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可多得的优势。

(一)、资源基础优势

一是饲料资源广阔。我县土地辽阔,耕地面积31.83万亩,种植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全年粮食产量1.47亿公斤,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步变化,过去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现在60以上都作为饲养畜禽的饲料,即每年有0.9亿公斤粮食用作了饲料,另外每年还有0.3亿公斤饼粕、糠麸等可用于饲料的农副产品,这些可利用的精料可配制畜禽全价饲料1.4亿公斤,加上大量的青绿饲料,按照标准化的饲养方法和出栏重量计算,这些饲料可饲养出栏生猪50万头,而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只有23.5万头,发展空间很大。

二是饲草资源丰富。全县草山坡面积236万亩,可利用草山坡面积159万亩,草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程度较轻,土质肥沃,牧草丰富,草质优良,利用率高,加上每年1.87亿公斤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理论计算为15万个标准牛单位,折合养羊75万只。但目前全县饲养牛羊折合仅为2.3万牛单位,可再发展草食动物12.7万牛单位。

三是品种资源优良。____县位于秦巴山区,形成了郧巴黄牛、板角山羊、本地黑猪、土种鸡等具有优良特征特性和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的畜禽及经济动物地方品种,这些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虽然生产性能相对低一些,但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肉质好等优点,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培育优良品种的“基因库”,同时,也是开展杂交改良的优良亲本。

(二)、区位生态优势

____县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位于南北气候的分界带上,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16℃,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雨量900-1000mm,山地、川坝、丘陵相间,水土资源丰富,人畜饮水方便,适合广大农户饲养畜禽。同时林地广阔,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境内无污染工矿企业,沙尘少,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人力保障优势

我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28万余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3.6万个。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农业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步被解放出来,据20__年年报统计,有5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除很少一部分有技术专长可外出务工外,大多数人文化素质都不高,没有其他的专业技术特长,要实现再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他们有传统的养殖经验,如果对他们进行养殖新技术的培训,将是从事畜牧业养殖的行家能手,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当前不可多得的劳动力资源。

(四)、市场潜力优势

人均肉食品占有量是反应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均占有肉食品量也将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县按照人均年占有肉类100公斤计算,内需市场年可消费肉类食品3.6万吨。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虽然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但畜牧业产业化起步较晚,畜禽存栏出栏(笼)基数依然较低,20__年底生猪出栏23.5万头;牛出栏0.35万头;羊出栏1.2万只;禽出笼10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3万吨,要达到内部市场的供需平衡,尚有1.3万吨的内部消费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加上依托品牌优势大量外调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立,畜牧业发展数量再翻一番才能饱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这也和饲料、饲草资源的利用潜力相吻合。

二、壮大畜牧业的思路及措施

根据____县资源条件、现实基础、开发能力和发展前景,____县发展畜牧业应抓住当前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依托资源立牧,优化结构兴牧,强化服务稳牧,围绕市场活牧”的发展思路,制定惠牧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走产业化之路,整体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畜牧业由增产到增效。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畜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生产资料与畜种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要依托传统产业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在巩固生猪养殖基础上,依托饲草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家畜;通过引进良种开展杂交改良和提高草场载畜潜力。同时以庭院畜牧业的效益优势,稳步发展家禽,鼓励发展特种养殖,实行结构的多元化,充分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以推广三元杂交猪、郧巴黄牛、板角山羊、土杂鸡等优势畜禽产品为着力点,实行大宗畜禽产品的优质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应把城郊区列为发展生猪的优势产区,把牧草丰富的高山区列为发展草食家畜的优势产区,建立优势产业带。同时应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大力倡导绿色畜产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产区的合理布局,推动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变,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龙头企业在畜牧经济发展中具有技术含量高、管理规范、效益好、活力足、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竞争力强的优势,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在发展壮大畜牧产业时,首先应从抓龙头企业的培植入手,以产业化带动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要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的力度,优化生产发展环境,通过积极开展畜牧业 招商引资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民营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同时要发挥十堰市兴科牧业有限公司,辉煌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典型作用,利用他们在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和规模效益,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之路,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使畜牧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三)健全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稳定基层服务队伍,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激发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热情,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服务人员的职能作用,大力推广畜禽养、防、管、治新科技,推广普及杂交改良、人工授精、配合饲料、生料干喂、分段饲养、种草养畜、秸杆氨化以及畜禽疾病的综合防治等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技术,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畜禽疫病防疫,健全防控体系

重大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重要因素,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影响。首先要切实贯彻《动物防疫法》,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政府行为,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把动物疫病防疫作为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防疫质量,落实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配套的冷链体系,确保防疫密度。实现动物防疫疫苗从运输、保管到使用的规范化,另外要落实动物免疫反应死亡的补偿资金,争取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其次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构建重大疫病早期预警机制,落实疫病的普查报告制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化建设,适时掌握疫病的动态,利用新的监测手段,准确监测疫病,依法果断处理。通过规范畜禽防疫,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有效的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使畜禽的死亡率控制在行业标准以内,增强畜牧业抵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五)积极开发畜禽产品市场,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畜牧业发展最终要依靠市场才能实现由增产到增效。在积极推行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纽带,在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要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市场,创新订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不断开发新产品,争创自己的特色品牌,鼓励能人参入市场营销,发展外向市场。通过巩固现有市场、开辟潜在市场,为____畜牧业的大发展拓展外部空间。

篇4

9月17日至18日,2015贵州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暨产业化扶贫现场会在铜仁市召开,总结交流去年以来我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化扶贫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成两组交叉观摩了思南县、江口县、松桃县、玉屏县畜牧业及产业化扶贫现场点。贵州省农委主任刘福成、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分别通报了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以及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

蹄疾步稳推动产业壮大

贵州多山,气候良好,草量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有着巨大潜力,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物流成本降低,贵州拉近了与省外市场距离。曾经一度落后于全国的畜牧业转型,如今已日渐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200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全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决定。

2014年,贵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从规划、基地、良繁、饲草等方面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意见明确,我省要加快推进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组织化运行、品牌化营销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4%;肉类总产量达到230万吨,禽蛋产量23万吨,牛奶产量8万吨。

思路明晰,狠抓落实。我省生态畜牧业已经从小变大,由弱变强。2014年,全省畜牧业增加值为3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肉类总产量202万吨,比上年增长1.1%。禽肉产量14.84万吨,禽蛋产量16.2万吨,年末生猪出栏1845.27万头,生猪存栏1600.57万头。

在2015贵州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化扶贫现场会上,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提出,按照“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发展同向,行动同步,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

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

山地生态畜牧业在贵州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中,已成为覆盖贫困地区最广、贫困群体最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最好、促进贫困群体就业创业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既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挖穷根”之举,又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护生态”之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山地生态畜牧业,正在促成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长顺县着力发展绿壳蛋鸡产业,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县绿壳蛋鸡与鸡蛋的产值达10亿元,生态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45.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18元中来自畜牧业1465元。

平塘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以来,全县肉羊产业快速发展,从2007年的1600只发展到如今的15.4万只,养羊户从12户发展到3225户,销售收入1.7亿,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三穗县从2008年以来突出“鸭业强县,产业富民”的思路,三穗鸭养殖量逐年上涨,从2008年300万羽发展到2014年1100万羽,规模养殖不断增多,2014年年养殖5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就达65个。

松桃县引领农户发展“贵州努比亚山羊” 新品种,目前已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64个,其中努比亚专业合作社35个,存栏努比亚山羊16000只,覆盖贫困农户2600户,预计年人均增收5500元。

与此同时,务川、石阡等一批重点项目县肉羊产业加速发展;凤冈、安龙、黄平等县积极探索发展肉牛;黔西南州着力打造“西部草都”,牛羊并举……

在全省范围内,由贵州省扶贫办牵头指导的25个省级草地畜牧业扶贫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达到1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5家,从业农民27万人,今年以来实现产值约50亿元,销售收入30多亿元。

创新模式夯实发展基础

对于贵州而言,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时间短,传统而分散的小农户生产还大量存在,农户由于缺乏教育培训,经常会在与企业的相处中影响产业发展,融资难、标准化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土地制约、资本制约、环境制约是我们发展山地畜牧业最大的瓶颈。”贵州省农委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廖正录说。

要让山地生态畜牧业真正发展起来,就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实在在地走出一条新路。

用风险共担破解融资难、用科学布局破解用地难、用标准生产破解防疫难、用产业扶贫破解致富难,一个又一个的新模式,新做法,正在为贵州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夯实基础。

破解融资难与保障农户利益的温氏模式,由玉屏县的温氏公司提出,实行“政府+企业+农户”三位一体畜牧业集群发展,采取的主要做法是政府服务、企业搭台、农户出工,由龙头企业向农户统一提供仔猪禽苗、饲料、兽药和技术服务,出栏畜禽由企业统一回收、加工和销售。

农户成为企业的“生产车间”,生产的分散为企业减轻了集中管理的成本,避免了大量流转土地而带来的资本占用负担。企业对农户实行最低保护价回收,降低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使生产、市场、资金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打造风险共担的凤冈模式,发展“良种培育、基地建设、饲料加工、屠宰加工、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让全县肉牛产业如同一个大型企业,抱团发展,共同经营,利益共享。

篇5

近几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发展畜牧经济的新途径,结合本区实际,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在大力发展都市型畜牧业和加强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创品牌、树形象,定标准、重声誉,不断加大畜牧产品的开发力度,先后有“华珍”、“运河农家”、“珍宝”等品牌的产品投人市场。为促进我区畜牧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争创品牌效应,抢占市场先机

品牌决策是市场竞争、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它概括了产品的内涵和特色,体现了消费的认同性,反映了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创名牌应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

1.加强基地建设,挖掘品牌资源。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结合城郊特色,大力发展王鸽、野兔等污染少、土地利用率高、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明显的都市型畜牧业,是我区加快产业化进程、打品牌战略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扩大王鸽养殖规模。目前我区饲养王鸽2.6万对,由一家种鸽场(现为杭州中鑫鸽业有限公司)和29家王鸽养殖户组成的基地是杭州地区最大的王鸽养殖基地。事实证明,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20(X)年全区销售乳鸽22万羽,产值308万元,获净利5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向市场提供的乳鸽品牌统一、价位合理,仅在杭州市场就供不应求,通过市场反馈的种种信息表明,王鸽生产在本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区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以龙头企业(中鑫鸽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人,鼓励王鸽养殖场、户开拓市场,引进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扩大规模,力争年底王鸽饲养超过3万对,努力开发王鸽品牌资源,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大胆尝试,激励后进,逐步扩大比利时野兔的区域性养殖规模。比利时野兔养殖是我区200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益补充。目前,全区存栏比利时种兔3000只,公司加农户模式已初步形成,由一家种兔场(现为杭州珍宝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21家农户组成,为我区又一品牌资源的立足点。

2.转变观念,跳出量性概念,重视商品畜牧业。分析考虑城郊结合区人多地少及地产畜牧产品数量不占优势的事实现状,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培养生产向市场消费转变的理念,由量向质转变,把质与品牌有机结合。应看到,现代市场是商品的商场,包括畜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世的临近,这种观念的转变迫在眉睫。我区近几年来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强调基地建设和争创好品牌同步进行。我区“华珍”牌乳鸽已连续两届获市农展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突出了其自身价值,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00年,“华珍”牌乳鸽一度出现热销脱销的好势头,初步尝到了品牌效应的甜头。

3.以产促加,提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市场上的畜牧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少,而深加工高科技畜牧产品则更少。因此,充分利用自身的养殖资源,创办加工企业,合理市场定位,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促进初级品牌产品的增值,带动畜牧经济的市场良性化发展,是城郊结合区的必然途径。我区中鑫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华珍”牌乳鸽就属初级产品,而由本味畜禽加工厂生产的“运河农家”系列,如卤鸽、杀白真空包装乳鸽、虫草汤鸽等属加工产品,虽仍属初级加工范畴,但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另外,由杭州珍宝兔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珍宝”牌兔肉松、肉丝目前已上市,其定位于市场的休闲旅游食品,符合杭州国际旅游城市的特点。经过试产、销售和成本核算,每只乳鸽加工成产品后,可增值(净利)2一3元;每只比利时野兔加工成兔肉松后,可增值(产值)30元,在同等饲养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4.努力采取措施,树立企业形象。品牌的作用,除了与同类产品相区别外,更在于是产品质量的象征,不同品牌的畜牧产品代表着不同企业的工艺特点和产品质量水平,而名牌产品代表着品质优良,争创好的品牌,将大大有利于市场销售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保护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我区的“华珍”、“运河农家”、“珍宝”都是经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巩固保持产品质量是创名牌的基础,而产品的更新换代、包装设计、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本地畜牧企业的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5.完善和健全畜牧业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以往,畜牧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上脱节较为严重,三者利益关系不密切,有把畜牧企业归结为纯养殖业的倾向,导致前者经常处于被动局面,而后两者往往利润丰厚。我区在畜牧业组织结构、经营体制及利益分配等运作机制上做了尝试,改制种鸽场、种兔场,成立了杭州中鑫鸽业有限公司和珍宝兔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养户结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密切产、加、销三个环节的关系,在强调生产的同时,注重商品畜牧业和市场消费的全方位管理,初步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畜牧企业。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维护畜牧经济

秩序标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畜牧产品生产的依据,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是适应市场强化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只有政府部门具备制定和实施畜牧产品质量的标准和权威性,而不具备由行业协会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条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区在去年制定了(运河王鸽地方标准),对王鸽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了规范,是我区第一部农业产业化标准,分为种鸽、肉用乳鸽、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等四个部分,旨在推动王鸽养殖的健康发展,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生产依据,有利于养殖场、户对照比较和及时调整规范生产行为,维护王鸽养殖秩序。品牌决策和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畜牧经济的手段之一,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深化畜牧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现有畜牧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农业职能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把符合本地特色有开发前途的科研成果引进来,加以推广转化,提高本地畜牧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充分体现产品的品牌效应,有效地延长畜牧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篇6

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为鼓励、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步伐,作如下决定: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九、加强领导,保障畜牧业快速发展

篇7

关键词:佳木斯市;畜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03-1

基金项目:佳木斯市2011年度重点科研课题:佳木斯市畜牧业发展战略初探(项目编号:11047)

随着佳木斯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畜牧业发展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能否尽快地制定出切合我市目前实际的实用性畜牧业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我市畜牧业能否持续和平稳发展。为此,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研究佳木斯市畜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1 调整和完善畜牧业结构

首先将畜牧业摆在佳木斯市大农业结构中的突出位置,通过增加畜禽存栏、增加畜牧经济总量、提高养殖效益,调优扶壮畜牧业,带动我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要准确地把握我市畜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最终目的是发挥畜牧各行业的优势、挖掘潜力,实现局部突破、全面跟进的发展新局面。因此,佳木斯市要继续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大力发展优质家禽、奶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生产;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区两带一城”和“十项重点工程”战略部署,优化优势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畜牧业产业带和块状牧业经济,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最后调优畜禽结构布局,要因地制宜、农牧结合、发挥优势、各展其长、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构建培育畜禽基地,使其尽快形成产业和新的竞争力。

2 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公司化养殖企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鼓励和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化养殖方向转变。重点支持中小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特别是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养殖基地,推进绿色健康养殖。我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猪舍标准化改造、粪污处理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尤其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及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3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全程化监控原则,突出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构建法规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 (县、区)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完善检验监测手段、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成覆盖全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市重大畜禽疫病预防控制、畜禽检疫与监督、兽药质量安全检测、畜禽防疫物资的保障、畜禽防疫技术支撑等五个系统,加快佳木斯市重大畜禽疫情监控体系、畜禽疫病监控中心、畜禽检疫与监督设施、流通环节动物防疫监督屏障设施、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畜禽疫病防疫物资储备库、畜禽生物制品研发基地、畜禽防疫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项目建设,使畜禽疫病预警、防疫、检疫、监督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有效运行,总体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4 加强龙头养殖企业建设

养殖龙头企业不但连接着市场,而且还连着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和配套服务等职能,其自身的生产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畜牧业生产基地的规模与进一步发展。佳木斯市要以龙头企业来拉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并确保龙头企业所需要的原料供应。在畜禽生产和加工业上,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促进新纪元乳业、天野牧业、星海种猪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应当继续对畜牧业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和鼓励。首先是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尤其是要统一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的增值税税率,减轻畜牧业龙头企业的税收负担;其次是在畜牧业企业用地方面,要同工业用地享受同等待遇,可以用土地进行抵押贷款,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再次,是在畜牧业龙头企业用水、用电、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优惠。

5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教育、科技推广机构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畜禽养殖从业人员。尤其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成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把养殖技术培训和一些先进的养殖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及时有效地为广大养殖户传授最先进实用的新技术,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畜牧养殖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6 加强畜牧业机械设施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机械化政策和法规,落实畜牧机械购置等政策性补贴政策,深化畜牧机械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畜牧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畜牧机械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吸引农业和农机等上规模大企业集团及养殖企业向大型和科技含量高的畜牧业机械产业投资。

参考文献

[1] 韩雯雯,贾永全.黑龙江省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的研究[J].畜禽业,2009,(4):60-63.

[2] 王三立.促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措施探讨[J].中国牧业通讯,2008,(6):19-20,51.

[3] 谭云民.加快转换步伐把畜牧业做大做强——关于虎林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2:67-69.

[4] 刘武军,许斌,热孜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草食家畜,2003,9:21-23.

[5] 王永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山东农业,2002,5:21-22.

篇8

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九、加强领导,保障畜牧业快速发展

篇9

一、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近几年,各种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广大牧区不断涌现,成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并在广大牧区及草原畜牧业经营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实际了解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及其积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甚至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作为带头人、组织者成立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然而,那些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为虚架子,数量颇多,但组织工作的不多,产生效益的更是少之甚少。还有一些专业合作组织为争取项目资金而成立,拿到项目便散摊,项目资金流向不明。而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则为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如草原生态严重恶化、饲草料不足、养畜成本增加、畜产品销售受困、牲畜售价过低等等,在当地畜牧业生产经营能手、能人的带动下建立起来的。如果把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上述困难总结成一体,那就是草原畜牧业单户经营的各种弊端的综合。今天,我们站在草牧场严重退化、毫无市场竞争能力的牧民角度看,单户经营草原畜牧业的路子几乎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草牧场不同程度地退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对草原畜牧业及其产品几乎不提供任何保护措施,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于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基于牧民自身的发展需要,从牧民群众内部萧然走向历史的舞台。它凭借与草原畜牧业与生俱来的联系必将为草原牧民继续经营发展草原畜牧业找出一条可行之路。

二、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草原畜牧业之间存在与生俱来的联系

专业合作组织要求自愿、开放、民主、经济参与、自治、独立、教育、培训、提供信息、合作以及关心社区。而草原畜牧业与生俱来就有这些特点,它强调分散性居住的牧户在开放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经营各自独立的畜牧业生产,但他们又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畜牧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开放和合作是其天性。这种开放和合作是草原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规律所决定,绝非人为所至,是牧民在开放的草原生态系统上通过数千年来的生产经验总结出的,而且这种开放与合作精神在牧民间相互影响、世代相传。而恶劣的草原自然条件和牧民分散的居住决定牧民之间信息传递及相互关照的必要性。正是两者与生俱来的联系促使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牧区、在草原畜牧业内部有着长足的发展。如上文所述,牧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合作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已凝结成为草原畜牧业生产殊的生产方式和社区文化及生活习俗。我们在草原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经营者生活中,甚至在他们狩猎、打仗中无不发现这种合作精神(受篇幅之限,略去例举),而它已变成草原畜牧业生产国有的生产方式和牧民生活中的文化常态。而这种合作为宗旨的生产方式和社区文化及生活习俗为建立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基础,只要方法得当、制度完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必然成为草原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健康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

要健康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拓展其合作领域。畜牧业合作组织在草原畜牧业内部取得持续发展,必须从传统经济中劳动力、草牧场、畜群等生产领域的合作拓展至购置生产资料的合作、出栏牲畜与加工出售畜产品、社会保障等流通领域、加工领域、市场营销领域乃至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这样既传承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优势,也吸纳现代畜牧业的先进因素。二要保护与恢复草原生态为目标。草牧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始终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毋庸置疑,草原生态是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离开了草原,不存在草原畜牧业,因为草原生态与草原畜牧业从来不是对立关系;同样,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草原畜牧业内部得以发展,仍然离不开草原,仍然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为重任,何况很多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都为恢复与保护草原生态而开展工作。其实,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可以同实现,谁说熊掌与鱼不可能兼得?三要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在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向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服务;提出发展规划;保障牧民权益。当然,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坚持 “引导不领导,扶持不干预”的“适度”原则是政府部门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四要谨慎选择草原畜牧业饲草料的外部供应方式。在草原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从推广意义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可能存在弊端。在草原牧区开发饲草料基地一直存在争议,开与不开、开多少、在什么地方开等等都存在疑问。基于实地调查,从推广意义和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仍建议草原畜牧业的饲草料应选择外部供应,即饲草料基地在空间上应选择农牧交错带或农区。

篇10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必要性;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从畜牧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当前,畜牧业产业化已日益成为畜牧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对畜牧业科学发展发挥着与日俱增的作用。在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工业化、产业化的思路指导畜牧业科学发展,重点突破规模养殖、加工储运、市场营销,以利益互补的形式将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提高畜牧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1]。

从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角度来看,近年来,新疆畜牧业规模化推进迅速,但总体来看还是以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养殖户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能有效克服养殖户的小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帮助养殖户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从促进农户持续增收角度来看,虽然现阶段养殖比较效益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从长远看畜牧业比较效益较其他非农产业仍显偏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深加工使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通过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户除了可以获得养殖业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从而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角度看,新疆将有相当长的时期畜牧业仍将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不断加强畜牧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随着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逐步配套,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分流和就地转化。

2新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强大,带动能力弱

目前,大部分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有的地方龙头企业重复建设,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基地生产缺乏规模,资源优势发挥不够。有的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2.2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一是企业与农民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一些企业往往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在签订合同时故意损害农牧民利益,使所订立的合同条款尽量有利于企业[2]。二是利益主体双方不守信誉,当产品市场价高、产品畅销时,农牧民往往违背合同,不愿将产品卖给企业,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市场价低,产品滞销时,农民愿意把原料都卖给企业,但企业又不愿意按原定合同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经常压级压价,导致农牧民利益严重受损。

2.3产业化发展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新疆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占较大比重,市场开拓不足。从生产加工内部来看,由于注重短期效益,简单的产品分拣、包装等占较大比重,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方面不足。

2.4资金支持不力

金融支持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当前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力度比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畜产品加工业自身的弱质性和脆弱性。弱质性表现为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加之产品深加工力度不够,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脆弱性表现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科技含量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出于利益和资金安全角度考虑,金融机构要求财产抵押贷款,而种养产品无法抵押。

3加快新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3.1抓难点,解决融资难题

一是畜牧业相关政府部门和从业人士要充分认识现代畜牧业的本质特征,高度重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融资难问题。新疆要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和高效的投融资机制来保障。二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畜牧业,构建高效灵活的畜牧产业融资机制。建议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允许在农民自愿、集体认可、基层政府备案登记、切实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规范流转,为城镇非农民组织和个人投资畜牧业提权保障,同时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基础上的房屋所有权证,允许进行抵押、质押、担保融资。鼓励农民成立服务于畜牧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鼓励大中型农牧企业设立为畜牧业服务的担保公司,为养殖场解决流动资金问题。鼓励城镇零售企业集团公司与农村养殖场进行订单畜产品供应合作,既可以解决养殖户一部分流动资金问题,也为其生产的畜产品提供稳定销路[3-4]。三是鼓励畜牧企业联合、兼并,做大做强,创造更好的融资条件。要打破地方保护,利用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不同地域的畜牧企业合作,倡导公开、公平竞争,促成一批具有不同优势的畜牧企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核心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这些龙头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畜牧产业地域集聚,为畜牧企业融资提供良好氛围。

3.2抓重点,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突出发展重点区域。做大做强奶业产业带,以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平原、焉耆盆地为主,在天上北坡经济带加快奶业发展,率先实现奶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牛羊肉产业带发展,以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南北疆铁路沿线阿勒泰地区、巴里坤一带为主,建优质牛羊肉生产和加工基地。做强细毛羊产业带,以伊犁州直、博尔塔拉州、昌吉州、巴音郭楞州和塔城、阿克苏地区为主,建成全国最大的细羊毛生产基地。二是积极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将现有的龙头企业如瑞源乳液、泰昆、新蓉皮革等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业。规范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如长河、华凌、西域等要引导其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在支持天康、八口香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成为畜牧龙头企业。引进龙头企业,利用新疆自然资源,引进几个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新疆畜牧业的发展。

3.3重规划,狠抓基地建设

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必须注重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一系列的畜禽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畜禽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如以香巴拉、小巴朗、开司巴朗等品牌优势为龙头,培育牛羊肉产业基地,并通过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打出品牌拓展市场;以新疆麦趣尔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盖瑞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奶业产业基地。除建设完善10处为其配套的鲜奶收购站外,进一步制订优惠政策,加快麦趣尔、西域春、盖瑞等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带动场、户扩大奶牛养殖规模。

3.4重引导,壮大专业合作社

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重任。

3.5强服务,为畜牧业发展护航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新疆工作座谈会要求为畜牧产业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 阿迪力·吾甫尔.立足优势强力推进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C]∥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2008.

[2] 史韶武.我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C]∥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2008.

篇11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管理制度落后,竞争力不强。第二,大型龙头企业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大型企业仍然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严重忽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自己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及时采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产权不明晰、决策不科学的问题,仍然依靠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集团企业,使企业长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企业严重缺乏稳定的原料基地,有的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手段有待提高。

2.2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在利益分配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企业与农民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一些企业往往凭借其自身的强大经济优势,在与农民签订合同时故意损害农民利益,使所订立的合同条款尽量有利于企业。第二,利益主体双方不守信用。有些地方,当产品市场价高、产品畅销时,农民往往违背合同,不愿将产品卖给企业,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市场价低、产品滞销时,企业又不愿意按原定合同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经常压级压价,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第三,违约追索成本高。

2.3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

畜牧业产业化要求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要有机联合;但我国的畜牧业集团化却存在产中、产前发达,产后加工严重滞后的格局,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量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60%~70%,而我国肉类加工比重不到5%,且加工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还存在着加工深度不够、花色品种较少和优质高档品种比重低的问题。

2.4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

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继续增加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资金投入的支持。今后,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针。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中,确保投资及时到位。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应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逐步提高到15%以上。各级政府在税收政策上,要对产加销龙头企业视同开发性农业企业,实行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对区域性重点民营龙头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各级财政也要把畜牧业产业化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增设扶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基金;各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应从资金投向和资金结构上向畜牧业产业化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倾斜,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农业信用合作社也要在贷款方面向畜牧业产业化倾斜。

3.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篇12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2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18万吨、1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6亿元,饲料、兽药、畜牧装备等畜牧业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一)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草食畜禽产业,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优化肉禽产业,推进奶业生产,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各地要突出特色,选准重点,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加快推进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突出抓好以玉米秸秆青贮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力争到2012年全市秸秆青贮总量达到160万立方米以上。

(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区)要进行合理选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环保治理,对原有场(区)要加快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和集养殖、种植、沼气、太阳能于一体的“四位一体”等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012年全市累计新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1000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15000户;发展品牌村800个,专业乡镇达到30个。自然养猪法生态养殖覆盖率达到50%;无公害肉、蛋、奶比重达到50%。

(三)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10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着力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到2012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0家,通过各类质量认证的企业增加60个,“进京入沪”企业达到50家。

(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接、互利双赢的运营机制。引导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畜牧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至2012年,全市新建或规范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00家。

(五)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结合技术引进,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加强渤海黑牛、洼地绵羊、鲁北白山羊、德州驴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管理服务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种畜禽管理。深化种畜禽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联合育种。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合理布局和完善家畜改良点,建成以市为中心、以县为重点、以乡镇为基础的家畜改良网络。落实国家畜禽良种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力争到2012年全市猪、牛、羊的良种改良率达到90%以上,良种畜禽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二)进一步健全畜牧业投入品生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市、县畜产品检测机构和饲料、兽药质量安全检测及安全评价体系建设,提高检测检验水平。做强做优饲料、兽药工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兽药企业,重点支持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和蛋白质饲料原料以及安全、高效兽药的研发生产。强化饲料、兽药管理部门的职能,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实施全程监管,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有害物质,基本控制兽药残留超标现象。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大对畜产品市场和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防疫、检疫工作的执法监督,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滨政发〔*〕20号),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县、乡两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预防重大动物疫病所需的免疫、监测、扑灭等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充足的物资储备。不断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动物防疫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加强和规范执业兽医管理,规范动物诊疗行为,推进兽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四、进一步完善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增加财政对畜牧业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畜牧业的政策,并根据当地实际,及时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对畜牧业投资力度,重点用于落实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生猪、奶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优质后备母牛补贴等补贴政策、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及畜禽场粪污综合治理等。

(二)加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为养殖户提供银行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保险政策,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增加政策性保险的品种和范围,逐步完善政策性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落实养殖业用地、用电优惠政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20号),搞好畜禽养殖场用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所需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饲料储藏用房等设施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用地使用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规模养殖小区(场)用水免收水资源费,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

(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经营权、资本、产品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畜牧龙头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各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各级工商部门为申请者免费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手续,各级税务部门落实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推进畜牧龙头企业建设。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扶持畜牧产业化发展,并重点扶持新建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时,对发展畜牧业要给予大力支持。

五、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各级要进一步深化对畜牧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把畜牧业发展任务目标纳入各级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市政府每年对县(区)畜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篇13

1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对现代畜牧业的支撑作用,夯实了农民就近就业的企业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将发挥自身优势,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

1.1科技支撑作用

通过集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构建成果转化基地。

1.2人才支撑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是关键的因素。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坚持两个层面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立足职业教育的根本,实施高职层次的畜牧人才培训计划,依托示范基地进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畜牧人才;另一方面实施继续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计划,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数字化资源升级再造,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质智能化资源培训包”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难以集中统一学习的问题。农民依托云教学大数据可以在田间地头、养殖基地随时随地完成学习活动,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受时空限制,做到全覆盖,让更多农民受益。

1.3服务支撑作用

依托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大力推广“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2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扩大了农民就近就业的范围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业要围绕提高标准质量、提高养殖效益的目标,搞好产业规划,高层次布局。按照“以地定畜、总量控制、突出重点、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是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方向。探索多种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更多小农户与现代畜牧业的有机街接,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畜牧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畜牧业,加快发挥畜牧业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作用。

3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保障了农民就近就业的利益

农民最熟悉的生产方式就是种养殖业,农民最能依靠的资源也是种养殖业,只要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养殖模式,这无疑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发挥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的作用,通过开展校企、校校等深度合作,建立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农民深度融合的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疏通就业创业渠道,与政府和企业一起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订单养殖模式,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4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在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中的作用,拓展了农民就近就业的途径

依托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发展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畜牧业产业链条的生产组织,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加强职业院校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并扶大扶强,引导其从单一养殖向服务加工、市场营销、畜牧观光旅游、全程社会化服务方面转型,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和农民就近就业的途径。同时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宣传推介产品,引导畜牧业生产进入现代畜牧业发展轨道。

篇14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湖北省南漳县2007年生猪出栏71万头,比2006年增长14.5%;牛、羊、禽出栏(笼)分别为1.1万头、5.1万只和255万只,比2006年分别增长35.8%、24.4%和30.7%;禽蛋产量0.9万t,比2006年增长23.3%。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0%。县委县政府决定抓住畜牧业发展市场行情好、政策扶持力度大,养殖户积极性高的机遇,按照“科技引领,大场带动,大户支撑,散养配套、优质安全、高产高效”思路,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生产,力争用3年时间把南漳县建设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畜牧生产大县,力争到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量达100万头,山羊出栏达10万只以上,牛出栏2万头以上,家禽出笼400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年提供人均纯收入100元以上的奋斗目标。

1 突出板块建设,在养殖增量上抓突破

前一阶段,畜牧业价格一路攀升,猪肉价格一度超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供给偏紧,猪源紧张,市场供不应求,纵观生猪发展历程,猪价过高或偏低都不利于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保持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把产出总量作为首抓任务,确保总量与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针对南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调整”。

1.1 调整发展策略,坚持抓大不放小

按照“大户支撑,散养补充”思路,突出抓好两手:一手抓规模养殖,做到大户(大场、大村,养殖小区)切实壮大。规模养殖有利于科技推广,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防疫统一。对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区域着力推行规模养殖,培植一批大场、大村、大户,走规模化、集体化之路,发挥大场、大村、大户在整个畜牧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和规模效应。在大场大户建设上,要突出抓好现有养殖小区、生产大户、大村的巩固提高,引导农户抓好现有畜禽场舍改造升级,确保栏舍畜禽养满,饲料喂足,避免因价格好,盲目投资、盲目建场,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土地浪费。全县将突出抓好益农公司、中原牧业等5个养殖大场提升,确保达到产量和效益。计划用3年时间培植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户)3 000个,出栏生猪1万头的养殖重点村20个,规模养殖小区25个,出笼1000只鸡、鸭、鹅大户300户;出栏肉牛30头以上养殖户200户,出栏羊200只以上大户200户,实现规模养殖出栏总量占全县畜牧总出栏量的80%以上。一手抓千家万户散养,做到小户不小瞧。分散养殖是确保出栏总量的关键,也适合山区群众的生产习惯。要教育群众增强商品意识,在保证农户自给的同时,提高畜牧商品率。

1.2 调整区域布局,坚持因地制宜

按照“主攻生猪、突破牛羊,兼顾家禽、彰显特色”思路,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建设区域特色养殖板块。以城关、九集、武镇、清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三元猪板块,优质猪出栏80万头以上:以东巩、李庙、长坪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山羊养殖板块,年出栏山羊达到7万只以上;以蛮河、清凉河、黑河流域为重点,建立水禽养殖板块,年出笼肉鸭肉鹅50万只以上;以城关、清河、肖堰等乡镇为重点,建立果园、林地、草园绿色土鸡野养板块,年出笼优质土鸡20万只以上:以武镇、城关、清河、几集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蛋鸡养殖板块,蛋鸡存笼达到50万只以上:以武镇、九集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肉牛养殖板块,年出栏肉牛6000头以上,通过优势区域板块建设,示范带动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3 调整饲养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畜牧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产业,与种植业、加丁业和渔业等相关产业联系紧密,全县上下要广泛宣传,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和循环养殖。丘陵镇区大力推广“150”模式养猪,山区乡镇大力推广“1235”模式养羊。到2010年,全县“150”模式养猪户和“1235”模式养羊户分别达到1000户以上。一般农户推广种草养畜、园地(茶园、竹园、林地、果园、桑园)养鸡、稻田养鸭及“1511”(1个农户养5头猪,建1个沼气池,人均增加收入100元)等生态养殖模式。在规模养殖场中推广“猪―沼―鱼”、“猪―沼―菜”,“牧―沼―桑”、“牧―沼―果”等生态养殖。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全县科学养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2 突出标准化生产,在质量安全上抓突破

畜牧产品是农副产品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其质量关系人们生命安全,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饲养水平,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路。

2.1 抓品种改良,建立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

品种决定品质。畜牧业品种好坏决定畜牧业产品质量好坏,优良品种也是抢占市场份额重要因素。我们将把抓品改,实施良种工程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县以畜牧品改站为龙头,镇(区)以养殖小区为抓手,各村以养殖大户为载体,形成县、镇、村三级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努力把畜牧品改站、养殖小区、生产大户建设成集良种繁育推广、高新技术应用、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养殖基地。重点推广“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牛冻精配种生产杂交牛、波尔山羊二元杂交、蛋鸡经济杂交和肉禽规模养殖。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人工授精在巩固原有品改站(点)的基础上,以昌海畜牧良种场为主体,在城关、九集、武镇建立3个人工授精网点,覆盖生猪养殖主产区。山羊人工授精站以东巩镇为试点,逐渐在全县铺开。牛冻精配种站点每镇不少于1个。生猪品改率达到95%。牛达到50%,羊达到70%,禽达到60%。

2.2 抓疫病防控,建立防检一体化体系

防疫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防疫搞不好,养殖数量越多,农户的损失就会越大。要着力解决好4个问题。一要解决重治轻防的问题,做到防治并举。对春秋两季常规防疫,要按照不漏镇、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一畜的要求,进行普防普治。对猪蓝耳病、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的,要采用行政、法制手段保证免疫到位,教育群众增强超前防范意识,不搞“亡羊补牢”。二要解决重生产环节防疫,轻流通环节防疫问题,做到环环紧抓。要根据疫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化特点,在抓好生产环节防疫同时,突出抓好流通销售环节防疫,尤其对走村窜户收购生猪的营运车辆、人员要实现全面消毒,阻断传播途径,实现全过程防疫,全区域防疫。三要解决重疫情处置,轻后续处理问题。做到免疫与扑杀相结合。要认真落实生畜扑杀补助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损失。同时也要教育群众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做到病猪不出售、不宰杀。要加大对地下屠宰场、经营病死猪不法个体 户的打击力度,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解决重行政措施,轻队伍建设问题,做到行政业务一起抓。目前各级政府都建立了重大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疫情发生后,都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行政指挥,但受防疫人手不足、素质不高、经费不够等的制约,在重大疫病快速诊断、快速处置方面还很滞后,必须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等办法全面提高镇、村防疫员素质。此外,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强兽药、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严禁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要加强牲畜定点屠宰、市场准入、市场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3 抓绿色养殖,建立无害化生产体系

要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要求,在养殖小区规划建设上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对场址选择、栏舍设计、品种定向、饲料供应、粪污处理等方面科学设计和建设,实现人畜分离。要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秸秆利用,走“秸秆能源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之路,尤其要抓好畜禽粪便污染处理和循环利用,借鉴重庆永安经验,将牲畜干粪制成有机肥料,种植蔬菜和饲料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再喂牲畜的循环养殖模式。稀的污染物,通过沼气处理,变成能源提供生活燃料和照明。要抓住“一建三改”机遇,加快羊、猪、牛舍改造,实现人畜分离,无害化生产。

2.4 抓链条延伸,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

围绕提高畜牧产业比较效益,综合效益,着力搞好畜牧业前端产业开发和终端产品转化。加快饲草业开发项目的立项、申报,搞好种植规划,舍得拿好地种饲草,引导群众把饲草种植当作一大产业来抓,实行成片开发、连片种植、公司运作、订单销售。抓好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微贮、EM液生物发酵技术推广,实施“过腹还田”工程,搞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采取招商引资、挂大联大靠大办法,广泛与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搞好合作联营,实现加工转化,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发展路子,靠加工转化提高养殖户效益,靠加工转化抵御市场风险,逐步形成“生物链一产业链一经济链”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3 突出服务引导,在发展环境上抓突破

3.1 认真落实政策。保护好养殖户积极性

对中央、省、市出台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良种场扶持、良种猪补助、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以及各类发展畜牧生产扶持政策,坚持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环节公正,不折不扣兑现落实到镇、村、户。同时,依据县情制定好我县创建畜牧大县的意见,配套相关政策,引导和保护好养殖户的积极性。

3.2 突破发展瓶颈。营造发展环境

着力解决好制约畜牧业发展占地、用电、用材、资金、运输、投入等方面突出问题。在用地上,对规模化养殖小区,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一律视为农用地,涉及占用耕地的由养殖户自行落实占补平衡,经验收合格后,国土资源部门不再收取耕地开耕费。在用电上,畜牧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的电价标准,并在电力设施配套、故障排除上优先保证。在木材供给上,凡是养殖场、圈栏建设用材,优先审批供应,全部免征“两金”。在资金投入上,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扩大业务范围,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服务,解决畜牧生产“贷款难”的问题。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将“以钱养事”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对由县、镇财政负担的防疫费用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突出民资投入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农户、集体、内外资企业融资投人发展畜牧生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在技术培训上,对畜牧业养殖户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予以支持。在运输上,对畜牧产品运输销售,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减免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