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畜牧业市场营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1项目管理思想概论
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PM),即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系统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对项目涉及的所有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项目目标。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知道项目管理就是管理者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而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项目和运作活动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它利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来实现对企业全面运作的目的,是传统项目管理手段和技术在企业项目上的综合新运用,它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条件。
1.2市场营销管理思想概论
市场营销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预订目标,创建和保持与目标市场间的互利关系,而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管理的本质是需求管理。具体来讲,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在特定的经营观念指导下实施的。企业现代营销观念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从而引导销售者行为的哲学,它是兼顾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和社会利益协同发展的观念。企业经营者应该在掌握上述市场营销观念的理念上,切实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通过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
1.3项目化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优势
(1)将项目化管理运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利于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项目化管理注重全部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转变了在传统营销管理中仅由市场部承担全部营销工作的漏洞。如研发部、财务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也进行部分乃至整个项目管理的工作,有意或无意培养了企业的“全员营销”意识。
(2)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能够形成企业内部文化。实施整个项目化管理是一个长远的工程。企业中所有部门的员工,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工作层,在项目进行中都会加强沟通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因为项目化管理废除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等级思想,所有员工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创新,这一新的文化促使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项目化营销管理,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现在许多国内企业都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而在实施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种“职能型组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扁平高效的“矩阵型结构”。例如,由于所有职能部门的参与,市场部经理将转型为市场营销项目经理。具体表现为项目参与者不仅要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还必须向市场部经理负责,这样就减少了各部门间的矛盾,降低了管理成本,实现了公司资源的优化利用。另外,项目参与者在经过培训和工作实践后,转化升级为复合型人才,从而优化了企业的人力资源。
2项目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运作
2.1营销项目组织
很多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往往只注重营销要素或营销手段的运用,对整个营销活动流程没有从总体上进行分析、规划和管理,项目的实施如果缺乏整体思维必然漏洞百出。所以企业实施营销活动流程的项目化管理是为了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营销项目组织首先要搞清楚此次营销的目的和目标,同时详细分析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战略意图,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以及确定进入这个目标市场后的阶段性目标。
2.2营销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是正式授权实施项目或已存在项目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目标是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获取正式授权。营销项目启动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以下四个方面:①依照企业制定的营销目标,进行市场营销调研,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收集相关市场营销信息,通过调研的数据和信息必须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通过所收集到的资料,实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统计和量化处理各种信息,得出定量结果;②把所有重复的信息进行归纳处理,形成定性结论;③实行SWOT分析,制定正式的市场调查报告;④通过细分市场,综合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2.3营销项目实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实施通常从产品阶段开始运作。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报告,市场营销部门应该配合产品研发部门对现有产品组合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和重新定位。结合具体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有需要,还可以随着科技发展的新情况开发出新产品,从而快速占据竞争市场份额。生产部门和质量检测部门要根据产品尽快开发出新的生产流程,更好地满足新的生产要求。在制定了新的产品战略后,市场营销部门要按照市场需求状况,综合分析产品研发成本,制定合理的定价目标,同时对比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价格制定相应的定价模式,形成充满竞争力的价格体系。
2.4营销项目进度管理
针对营销项目的进度管理,许多企业都采用微软公司的Project2000工具软件。该软件的特点是采用里程碑图表对分解的工作任务的跟进实行标准的时间监控,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在具体实施中,因为各种不可控因素,所以要对项目进度经常进行调整,但调整一定要遵循不破坏项目周期和质量的原则。
2.5营销项目风险管理
由于市场情况千变万化,市场行为风险肯定存在,所以应该对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度应当按照合理的时间区间进行监控,对工作绩效按照项目预期进行对比,如果存在偏差,就要实施相应的调整对策。绩效评估通常由外部门人员实行,定期将评估结果呈报给企业管理层,如果风险发生,通过实施预定的风险管理计划,尽力将企业的损失减小至最低。
2.6营销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最终环节,它的顺利执行对项目的圆满结束意义重大。项目收尾是指管理收尾和合同收尾两部分:管理收尾包括项目结果文档制定,项目记录整理,对符合最终规范的保证,对项目的成功、效果及取得的教训进行分析总结以及存档;合同收尾相当于管理收尾工作,主要包括产品核实,即所有的工作是否正确、圆满地完成。
摘要: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声益。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而实践教学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具体的重要教学方式,以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矛盾提出了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观念,教学形成、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一些转变想法。
关键词:中专学校;就业导向;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然而当前实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予以一定的转变。
一、畜牧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因所学教材大都是2003年左右出版的,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却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发展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种植业再生产的畜牧业,既能促进种植业,又能带动加工业和服务业,形成农业内部产业和三次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为推进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我们对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____县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畜牧业发展的优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____县地处鄂西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畜牧业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大发展中体现出了诸多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可多得的优势。
(一)、资源基础优势
一是饲料资源广阔。我县土地辽阔,耕地面积31.83万亩,种植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全年粮食产量1.47亿公斤,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步变化,过去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现在60以上都作为饲养畜禽的饲料,即每年有0.9亿公斤粮食用作了饲料,另外每年还有0.3亿公斤饼粕、糠麸等可用于饲料的农副产品,这些可利用的精料可配制畜禽全价饲料1.4亿公斤,加上大量的青绿饲料,按照标准化的饲养方法和出栏重量计算,这些饲料可饲养出栏生猪50万头,而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只有23.5万头,发展空间很大。
二是饲草资源丰富。全县草山坡面积236万亩,可利用草山坡面积159万亩,草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程度较轻,土质肥沃,牧草丰富,草质优良,利用率高,加上每年1.87亿公斤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理论计算为15万个标准牛单位,折合养羊75万只。但目前全县饲养牛羊折合仅为2.3万牛单位,可再发展草食动物12.7万牛单位。
三是品种资源优良。____县位于秦巴山区,形成了郧巴黄牛、板角山羊、本地黑猪、土种鸡等具有优良特征特性和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的畜禽及经济动物地方品种,这些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虽然生产性能相对低一些,但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肉质好等优点,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培育优良品种的“基因库”,同时,也是开展杂交改良的优良亲本。
(二)、区位生态优势
____县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位于南北气候的分界带上,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16℃,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雨量900-1000mm,山地、川坝、丘陵相间,水土资源丰富,人畜饮水方便,适合广大农户饲养畜禽。同时林地广阔,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境内无污染工矿企业,沙尘少,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人力保障优势
我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28万余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3.6万个。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农业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步被解放出来,据20__年年报统计,有5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除很少一部分有技术专长可外出务工外,大多数人文化素质都不高,没有其他的专业技术特长,要实现再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他们有传统的养殖经验,如果对他们进行养殖新技术的培训,将是从事畜牧业养殖的行家能手,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当前不可多得的劳动力资源。
(四)、市场潜力优势
人均肉食品占有量是反应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均占有肉食品量也将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县按照人均年占有肉类100公斤计算,内需市场年可消费肉类食品3.6万吨。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虽然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但畜牧业产业化起步较晚,畜禽存栏出栏(笼)基数依然较低,20__年底生猪出栏23.5万头;牛出栏0.35万头;羊出栏1.2万只;禽出笼10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3万吨,要达到内部市场的供需平衡,尚有1.3万吨的内部消费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加上依托品牌优势大量外调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立,畜牧业发展数量再翻一番才能饱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这也和饲料、饲草资源的利用潜力相吻合。
二、壮大畜牧业的思路及措施
根据____县资源条件、现实基础、开发能力和发展前景,____县发展畜牧业应抓住当前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依托资源立牧,优化结构兴牧,强化服务稳牧,围绕市场活牧”的发展思路,制定惠牧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走产业化之路,整体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畜牧业由增产到增效。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畜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生产资料与畜种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要依托传统产业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在巩固生猪养殖基础上,依托饲草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家畜;通过引进良种开展杂交改良和提高草场载畜潜力。同时以庭院畜牧业的效益优势,稳步发展家禽,鼓励发展特种养殖,实行结构的多元化,充分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以推广三元杂交猪、郧巴黄牛、板角山羊、土杂鸡等优势畜禽产品为着力点,实行大宗畜禽产品的优质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应把城郊区列为发展生猪的优势产区,把牧草丰富的高山区列为发展草食家畜的优势产区,建立优势产业带。同时应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大力倡导绿色畜产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产区的合理布局,推动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变,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龙头企业在畜牧经济发展中具有技术含量高、管理规范、效益好、活力足、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竞争力强的优势,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在发展壮大畜牧产业时,首先应从抓龙头企业的培植入手,以产业化带动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要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的力度,优化生产发展环境,通过积极开展畜牧业 招商引资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民营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同时要发挥十堰市兴科牧业有限公司,辉煌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典型作用,利用他们在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和规模效益,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之路,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使畜牧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三)健全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稳定基层服务队伍,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激发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热情,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服务人员的职能作用,大力推广畜禽养、防、管、治新科技,推广普及杂交改良、人工授精、配合饲料、生料干喂、分段饲养、种草养畜、秸杆氨化以及畜禽疾病的综合防治等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技术,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畜禽疫病防疫,健全防控体系
重大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重要因素,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影响。首先要切实贯彻《动物防疫法》,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政府行为,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把动物疫病防疫作为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防疫质量,落实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配套的冷链体系,确保防疫密度。实现动物防疫疫苗从运输、保管到使用的规范化,另外要落实动物免疫反应死亡的补偿资金,争取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其次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构建重大疫病早期预警机制,落实疫病的普查报告制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化建设,适时掌握疫病的动态,利用新的监测手段,准确监测疫病,依法果断处理。通过规范畜禽防疫,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有效的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使畜禽的死亡率控制在行业标准以内,增强畜牧业抵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五)积极开发畜禽产品市场,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畜牧业发展最终要依靠市场才能实现由增产到增效。在积极推行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纽带,在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要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市场,创新订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不断开发新产品,争创自己的特色品牌,鼓励能人参入市场营销,发展外向市场。通过巩固现有市场、开辟潜在市场,为____畜牧业的大发展拓展外部空间。
9月17日至18日,2015贵州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暨产业化扶贫现场会在铜仁市召开,总结交流去年以来我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化扶贫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成两组交叉观摩了思南县、江口县、松桃县、玉屏县畜牧业及产业化扶贫现场点。贵州省农委主任刘福成、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分别通报了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以及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
蹄疾步稳推动产业壮大
贵州多山,气候良好,草量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有着巨大潜力,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物流成本降低,贵州拉近了与省外市场距离。曾经一度落后于全国的畜牧业转型,如今已日渐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200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全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决定。
2014年,贵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从规划、基地、良繁、饲草等方面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意见明确,我省要加快推进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组织化运行、品牌化营销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4%;肉类总产量达到230万吨,禽蛋产量23万吨,牛奶产量8万吨。
思路明晰,狠抓落实。我省生态畜牧业已经从小变大,由弱变强。2014年,全省畜牧业增加值为3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肉类总产量202万吨,比上年增长1.1%。禽肉产量14.84万吨,禽蛋产量16.2万吨,年末生猪出栏1845.27万头,生猪存栏1600.57万头。
在2015贵州全省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化扶贫现场会上,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提出,按照“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发展同向,行动同步,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
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
山地生态畜牧业在贵州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中,已成为覆盖贫困地区最广、贫困群体最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最好、促进贫困群体就业创业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既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挖穷根”之举,又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护生态”之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山地生态畜牧业,正在促成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长顺县着力发展绿壳蛋鸡产业,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县绿壳蛋鸡与鸡蛋的产值达10亿元,生态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45.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18元中来自畜牧业1465元。
平塘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以来,全县肉羊产业快速发展,从2007年的1600只发展到如今的15.4万只,养羊户从12户发展到3225户,销售收入1.7亿,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三穗县从2008年以来突出“鸭业强县,产业富民”的思路,三穗鸭养殖量逐年上涨,从2008年300万羽发展到2014年1100万羽,规模养殖不断增多,2014年年养殖5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就达65个。
松桃县引领农户发展“贵州努比亚山羊” 新品种,目前已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64个,其中努比亚专业合作社35个,存栏努比亚山羊16000只,覆盖贫困农户2600户,预计年人均增收5500元。
与此同时,务川、石阡等一批重点项目县肉羊产业加速发展;凤冈、安龙、黄平等县积极探索发展肉牛;黔西南州着力打造“西部草都”,牛羊并举……
在全省范围内,由贵州省扶贫办牵头指导的25个省级草地畜牧业扶贫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达到1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5家,从业农民27万人,今年以来实现产值约50亿元,销售收入30多亿元。
创新模式夯实发展基础
对于贵州而言,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时间短,传统而分散的小农户生产还大量存在,农户由于缺乏教育培训,经常会在与企业的相处中影响产业发展,融资难、标准化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土地制约、资本制约、环境制约是我们发展山地畜牧业最大的瓶颈。”贵州省农委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廖正录说。
要让山地生态畜牧业真正发展起来,就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实在在地走出一条新路。
用风险共担破解融资难、用科学布局破解用地难、用标准生产破解防疫难、用产业扶贫破解致富难,一个又一个的新模式,新做法,正在为贵州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夯实基础。
破解融资难与保障农户利益的温氏模式,由玉屏县的温氏公司提出,实行“政府+企业+农户”三位一体畜牧业集群发展,采取的主要做法是政府服务、企业搭台、农户出工,由龙头企业向农户统一提供仔猪禽苗、饲料、兽药和技术服务,出栏畜禽由企业统一回收、加工和销售。
农户成为企业的“生产车间”,生产的分散为企业减轻了集中管理的成本,避免了大量流转土地而带来的资本占用负担。企业对农户实行最低保护价回收,降低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使生产、市场、资金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打造风险共担的凤冈模式,发展“良种培育、基地建设、饲料加工、屠宰加工、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让全县肉牛产业如同一个大型企业,抱团发展,共同经营,利益共享。
近几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发展畜牧经济的新途径,结合本区实际,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在大力发展都市型畜牧业和加强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创品牌、树形象,定标准、重声誉,不断加大畜牧产品的开发力度,先后有“华珍”、“运河农家”、“珍宝”等品牌的产品投人市场。为促进我区畜牧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争创品牌效应,抢占市场先机
品牌决策是市场竞争、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它概括了产品的内涵和特色,体现了消费的认同性,反映了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创名牌应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
1.加强基地建设,挖掘品牌资源。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结合城郊特色,大力发展王鸽、野兔等污染少、土地利用率高、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明显的都市型畜牧业,是我区加快产业化进程、打品牌战略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扩大王鸽养殖规模。目前我区饲养王鸽2.6万对,由一家种鸽场(现为杭州中鑫鸽业有限公司)和29家王鸽养殖户组成的基地是杭州地区最大的王鸽养殖基地。事实证明,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20(X)年全区销售乳鸽22万羽,产值308万元,获净利5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向市场提供的乳鸽品牌统一、价位合理,仅在杭州市场就供不应求,通过市场反馈的种种信息表明,王鸽生产在本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区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以龙头企业(中鑫鸽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人,鼓励王鸽养殖场、户开拓市场,引进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扩大规模,力争年底王鸽饲养超过3万对,努力开发王鸽品牌资源,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大胆尝试,激励后进,逐步扩大比利时野兔的区域性养殖规模。比利时野兔养殖是我区200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益补充。目前,全区存栏比利时种兔3000只,公司加农户模式已初步形成,由一家种兔场(现为杭州珍宝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21家农户组成,为我区又一品牌资源的立足点。
2.转变观念,跳出量性概念,重视商品畜牧业。分析考虑城郊结合区人多地少及地产畜牧产品数量不占优势的事实现状,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培养生产向市场消费转变的理念,由量向质转变,把质与品牌有机结合。应看到,现代市场是商品的商场,包括畜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世的临近,这种观念的转变迫在眉睫。我区近几年来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强调基地建设和争创好品牌同步进行。我区“华珍”牌乳鸽已连续两届获市农展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突出了其自身价值,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00年,“华珍”牌乳鸽一度出现热销脱销的好势头,初步尝到了品牌效应的甜头。
3.以产促加,提高品牌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市场上的畜牧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少,而深加工高科技畜牧产品则更少。因此,充分利用自身的养殖资源,创办加工企业,合理市场定位,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促进初级品牌产品的增值,带动畜牧经济的市场良性化发展,是城郊结合区的必然途径。我区中鑫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华珍”牌乳鸽就属初级产品,而由本味畜禽加工厂生产的“运河农家”系列,如卤鸽、杀白真空包装乳鸽、虫草汤鸽等属加工产品,虽仍属初级加工范畴,但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另外,由杭州珍宝兔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珍宝”牌兔肉松、肉丝目前已上市,其定位于市场的休闲旅游食品,符合杭州国际旅游城市的特点。经过试产、销售和成本核算,每只乳鸽加工成产品后,可增值(净利)2一3元;每只比利时野兔加工成兔肉松后,可增值(产值)30元,在同等饲养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4.努力采取措施,树立企业形象。品牌的作用,除了与同类产品相区别外,更在于是产品质量的象征,不同品牌的畜牧产品代表着不同企业的工艺特点和产品质量水平,而名牌产品代表着品质优良,争创好的品牌,将大大有利于市场销售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保护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我区的“华珍”、“运河农家”、“珍宝”都是经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巩固保持产品质量是创名牌的基础,而产品的更新换代、包装设计、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本地畜牧企业的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5.完善和健全畜牧业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以往,畜牧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上脱节较为严重,三者利益关系不密切,有把畜牧企业归结为纯养殖业的倾向,导致前者经常处于被动局面,而后两者往往利润丰厚。我区在畜牧业组织结构、经营体制及利益分配等运作机制上做了尝试,改制种鸽场、种兔场,成立了杭州中鑫鸽业有限公司和珍宝兔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养户结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密切产、加、销三个环节的关系,在强调生产的同时,注重商品畜牧业和市场消费的全方位管理,初步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畜牧企业。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维护畜牧经济
秩序标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畜牧产品生产的依据,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是适应市场强化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只有政府部门具备制定和实施畜牧产品质量的标准和权威性,而不具备由行业协会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条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区在去年制定了(运河王鸽地方标准),对王鸽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了规范,是我区第一部农业产业化标准,分为种鸽、肉用乳鸽、饲养管理、常见疾病防治等四个部分,旨在推动王鸽养殖的健康发展,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生产依据,有利于养殖场、户对照比较和及时调整规范生产行为,维护王鸽养殖秩序。品牌决策和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畜牧经济的手段之一,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深化畜牧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现有畜牧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农业职能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把符合本地特色有开发前途的科研成果引进来,加以推广转化,提高本地畜牧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充分体现产品的品牌效应,有效地延长畜牧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