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防范雷电灾害范文

防范雷电灾害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防范雷电灾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防范雷电灾害

篇1

我市是雷电灾害多发地区,今年以来,接连发生多起雷电灾害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当前正值雷暴天气高发期,为切实做好雷电灾害事故防范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雷避灾工作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8月中下旬由于降水及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增多,预计雷暴天气有偏多趋势。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强化防雷意识,把防雷安全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人员,确保各项防雷避灾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二、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一)加强预警监测,科学防范雷电灾害事故发生。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天气监测,努力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广泛通过电视、广播、电子屏幕等媒体及时播报雷电灾害天气信息。雷电灾害易发区域、重点企业、有关单位等要高度关注雷电天气信息,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做好防雷减灾的准备工作,有效防范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二)开展隐患排查,进一步完善防雷设施设备。要认真执行防雷设施设备定期检测制度,气象、安监、商业、消防、教育、交通、卫生等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能职责,重点针对学校、医院、酒店、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油库、加油站、炸药库、化工产品生产和存储等爆炸危险、有毒有害场所以及高层建筑物等雷电灾害敏感区域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防雷重点单位要主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切实将各项灾害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三)实施工程防雷,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防雷设施设备建设。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航空、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学校、宾馆等人口聚集场所,以及其他易遭雷击的建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有关专业防雷设计规范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要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建设领域防雷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要做好建设项目选址前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雷工程设计评价、施工监审以及防雷安全检测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建设项目的防雷安全隐患。

(四)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制。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防雷安全责任目标,明确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气象、科技等部门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指导,切实做好防雷资质认定、雷电科研项目研究等工作。建设、规划等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大防雷设施投入力度,重点倾斜农村地区及中小学校,切实解决农村地区及中小学校防雷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雷电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肃依法查处违反防雷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对不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拒不接受审核监督、拒不接受检测导致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行为,要按照事故查处“四不放过”原则,严厉追究有关领导及责任人的责任。

三、妥善处置各类雷电灾害事故

雷电灾害突发性强,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增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雷电灾害发生后,受灾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灾害事故调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各项保障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气象、安监、公安、卫生等应急救援力量要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开展工作,及时、妥善地处置雷电灾害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篇2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电磁脉冲、静电、雷电波侵入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所称雷电防护产品,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以及其他用于雷电灾害防御的产品;雷电防护装置是指由雷电防护产品和其他连接导体组成的雷电防护设施的总称。

第四条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方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第六条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区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工作。州、市(地)、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其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雷电灾害防御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组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进行雷电灾害防御技术的研发、应用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防御原则和基本要求、灾害状况分析、重点防御区、防御措施、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等内容。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雷电及其相应灾害性天气的监测。

第八条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范围: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设施和场所;

(三)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和其他重要社会公共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九条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由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的机构依据国家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与施工,应当按照评估确定的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开展。

雷电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雷电防护装置专业设计、施工、检测,执行国家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条从事雷电防护装置专业设计、施工、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家或者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根据管理权限和程序颁发的资质证书,在相应的资质范围内从事设计、施工、检测。

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可以在核准的资质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

气象主管机构或者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的单位重复领取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组织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审查的部门,应当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听取气象主管机构意见;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通知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第十二条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第十三条雷电防护装置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通过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雷电防护装置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对雷电防护装置的隐蔽工程应当进行逐项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雷电防护装置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雷电防护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委托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对雷电防护装置进行安全检测。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雷电防护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雷电防护装置的使用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雷电防护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向使用单位提出限期整改的书面意见。

第十五条雷电防护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进口的雷电防护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合格的雷电防护产品。

第十六条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涂改、伪造或者使用涂改、伪造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书以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等;

(二)在雷电灾害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提供虚假信息、故意使用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信息等。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未经气象主管机构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

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文件未听取气象主管机构意见,擅自交付使用,或者气象主管机构未参加竣工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合格的雷电防护产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气象主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核发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书,审核雷电防护装置设计,进行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等活动中,、、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防雷技术;要点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Qinghai Kunlun secondary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from the site investig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summary, draw the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basic method and must adopt measur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ural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provide basis for making decision.

Key words: 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1、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况:西宁市农村中小学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西宁市13所中小学雷电防护装置设计与施工)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批复下达,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管理,青海安居防雷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1.2 地理环境:项目在西宁市区内实施,西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低山环抱的拗陷盆地。盆地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3~6km,东西长约50km,海拔高程为2200-2600m,地形南高北低,地貌上属湟水河南岸一级阶地。

1.3 水文地质:西宁市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于自然地面下4.5-8.4m,水位变化幅度±1.0m,含水层为卵石,地下水属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泥岩强风化层顶板为相对的隔水底板,地下水流向总趋势由南西向北东迳流,最终排泄和补给湟水河。

①地下水的腐蚀性:a.地下水对砼结构具有中等腐蚀;b.地下水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长期浸水时无腐蚀,干湿交替时具有中等腐蚀。

②地基土的腐蚀性:a.地基土对砼结构具微-弱腐蚀性,以弱腐蚀为主;b.地基土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c.地基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1.4 气象条件:西宁地区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特点为干燥、多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夏爽。

根据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6.2℃,年平均降水量为366.8mm,蒸发量为1683.1mm。西宁气象站年平均雷暴日数40.3天,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雷暴初日为5月3日,终日为10月5日,初终间日数为156.3天。最小相对湿度为0%。雷电的基本特点是夏季雷暴多、属雷暴多发地区。

2、防雷现状

西宁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处于空旷地带,人员集中,防雷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每年雷雨季节,学校的电子设备(如:监控系统、计算机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等弱电设备)、燃气锅炉、金属旗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击损坏。土质干燥,土壤电阻率约在210-65Ω·m之间。为保证校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子设备的正常良好运行,必须要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来保证,应采用热镀锌角钢和热镀锌扁钢增设人工辅助接地网,接地电阻值要求≤10Ω,各系统的交流地、直流地、保护地、防静电地、防雷地均可接到新增设人工辅助地网上形成等电位连接系统。

调查表明:教学楼和办公楼无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占91%,电源和信号系统无防雷电波侵入设施的占100%,中心机房无防雷击电磁脉冲设施的占100%,燃气锅炉房无直击雷防护装置、电源系统无防雷电波侵入设施的占100%,金属旗杆、足球门、篮球架、主席台金属罩棚无良好接地的占100%。

3、采取的主要防雷技术措施

3.1 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的第2.0.3条的规定,西宁市农村中小学校区内的建筑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需在建筑物天面设置避雷针或避雷带(网格),以起到抑制强雷电的作用。

安装位置:在教学楼或办公楼的屋面上架设避雷带,垂直方向通过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安装材料:避雷带采用¢12镀锌圆钢;避雷带支撑杆采用¢12镀锌圆钢。

接地引下线及接地电阻要求:引下线优先利用建筑物立柱主钢筋,引下线平均间距要求≤25m,否则宜利用40×4镀锌扁钢或¢35㎜2铜缆。接地电阻要求≤10Ω。

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天线需做避雷针加以保护,经计算,针高为4m,接地电阻≤4Ω。

燃气锅炉房的屋面应加装避雷带,接地电阻≤10Ω。

3.2 校内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第4.3.1条规定,西宁市农村中小学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D级。

①供电线路防雷电过压保护:雷击事例表明,从供电线路入侵的雷电过电压占雷击事故的大部分,可直接损害计算机、电子设备及火灾报警等控制系统,而变压器、UPS等设施不能消除雷电过电压,因此按IEC62305的原则,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和各类电子控制系统)的供电线路上应设置多级防雷保护措施(一般为三级、重要设备为四级配置),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

另外,雷电流主要是由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所组成。因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必须考虑到如何抑制(或分流)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在设计供电线路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须采取多级防护措施)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防护器件各级之间的能量配合及设备所能承受的SPD的残压。

电源防护示意图

西宁市农村中小学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TN-S),供电系统应采用二级的过电压防护装置,本方案设计防护措施如下:

第一级SPD安装在学校低压配电室市电输入端;第二级SPD安装在中心机房配电输出端。

篇4

我市是省内雷电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近年来雷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呈上升趋势,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灾害的气象灾害。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既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是有效保护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客观要求。相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度,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建立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凡因管理和防护措施不到位,部门配合不力,应急处置不及时等造成重大责任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明确责任,进一步强化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一)气象部门作为全市防雷减灾工作的主管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依法严格做好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等行政许可工作。

(二)建设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切实把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纳入当地基本建设项目的前置审批流程,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办理开工手续,把防雷装置竣工验收作为建设工程验收备案的必要条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将防雷安全纳入安全许可范围,把雷电灾害防御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评价和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要定期组织防雷安全联合检查,及时消除雷灾隐患。

(四)工商、质监、气象等部门要加大防雷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防雷产品质量和防雷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突出重点,切实把防雷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防雷设备、设施建设。各相关部门和行业要积极主动接受防雷主管部门的管理,特别是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运、销售场所及粮食储运部门、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设施、自动控制和监控设施等。学校、宾馆等人口聚集场所及其他易遭受雷击的场所和设施必须按照相关专业防雷设计规范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尤其是架空输电线等电力设施,通信基站、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设施要严格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二)认真执行防雷装置年度安全检测制度。各单位要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装置,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同时,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不得拒绝接受检测,对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要及时进行整改。

(三)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防雷设计图纸要按规定进行设计技术评价,防雷工程施工要按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检测。大型工程、重点工程、危爆物品生产和储存场所、重要物资仓库等建设项目的论证、规划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提供评估报告,确保公共安全。

(四)高度重视农村雷击灾害多发区域防雷设施建设。加强林区雷击火灾防范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全面落实雷击森林火灾防范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灾。

(五)认真落实雷电灾害调查与报告制度。受灾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雷击事故,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严禁隐瞒不报。

四、强化预警,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市政府高度重视雷电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气象部门要加强以闪电定位、大气电场仪为主的雷电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电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监测分析和预报,做好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话手机和其他通讯手段,及时雷电灾害信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针对雷电灾害突发性强的特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要制定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切实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雷电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组织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

篇5

关键词 气象灾害预警;防御;气象短信服务

中图分类号 S1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53-02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不断加重。防御气象灾害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1]。据统计,截至2010年8月1日,我国已有8.05亿户手机用户,利用这个庞大的网络资源,可以快速、主动并广泛地传递气象灾害预警及防御信息。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短信使气象短信为政府防灾减灾做好服务,使防灾减灾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任务。

1 防灾短信服务思路

目前,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异常及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天气预报不仅承担指导公众日常生活生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灾害性天气时为政府和公众防灾减灾及合理安排生活生产争取主动。在天气预报有灾害性天气或有紧急异常天气发生时,利用气象短信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可以最快、最便捷、最大范围地传播灾害预警,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和普通群众做好防范。另外,不能仅仅简单地告知预报情况,应该利用服务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在短信中添加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1.1 采编人员平常要加强学习

一条短信不能超过70个字,既要把天气表达清楚,通俗易懂,又要增加气象灾害预警及防御措施,是对短信编写人员临场发挥水平的考验。采编人员平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素养,通过经常阅读文学、散文等书籍,提高短信的组织编写水平;要阅读气象科普、农业等书籍扩大知识面,了解气象灾害与农林业及群众生活的关系;更要多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预报有天气灾害可能发生时,及时做好灾害预警及防范知识的宣传,否则不能真正达到指导防灾减灾的功能[2]。采编人员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善感悟,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气象短信。

1.2 平时多收集各行各业的灾情信息

只有了解了气象灾害对各行各业及百姓生活生产所造成的危害,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服务。因此,在当地每次出现灾害性天气后,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收集灾情信息。一般与气象相关度较高的行业如农林水电、交通运输等,可以电话咨询这些部门,了解第一手的灾情信息,更要关注重要时段里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尽可能全面了解气象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可以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防灾减灾短信服务做好准备。

1.3 提高气象灾害的敏感度及社会责任感

只有对气象灾害性天气高度敏感,才能充分利用气象短信这个受众面最广的媒介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使短信在最佳的服务有效期内发挥作用,使服务效果引起相关部门和老百姓的足够重视,将各方面的防范措施及时准备到位,从而提高防灾减灾效果。当然,这种敏感性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前提,只有充分认识给百姓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才不会让每次的天气预报预警随便发送;才会充分利用资源,使气象短信为民众提高防范和应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能力做出贡献。

2 几种常见灾害的防御短信服务

2.1 暴雨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我国气象上规定,连续12 h降雨量30 mm以上,或24 h降水量50 mm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如果10 mm的降水在1 min或几分钟内降低,如果降雨很快减弱,那么从气象标准来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暴雨,但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等气象灾害。作为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有短时和局地强降水发生可能时,气象短信一定要特别强调,不能生搬硬套预报术语,被传统预报评分标准禁锢。由于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水平和效果评价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预报评分体系,评价结果对发展预报服务工作的指导作用比较狭窄。随着“公共气象”发展理念的提出,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气象服务的评价必须围绕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来开展。当预报有暴雨或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气象短信用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一些防范暴雨灾害的提示:如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请特别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请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2.2 雷电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 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可见雷电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及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巨大,利用气象短信普及雷电防范常识是气象短信服务应尽的责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雷电多发季节,短信服务人员要经常在短信中增加有关雷电的危害警示、雷电常识、雷雨天气安全防范措施等。例如,提醒大家遇到强雷电天气,在空旷田野上时,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切记不能在大树下躲雷雨等。

2.3 台风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会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台风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以上,如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台风预报、台风警报等,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手机短信所具备的“随时随地”的特性在防台抗台的前线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象短信服务可以在台风动向开始并可能会产生影响时首先提起关注,让短信用户享受先知权,然后随着台风的发展,及时告知台风的最新动向直至最后台风减弱消亡。要充分利用气象短信这个资源做好服务,让包括普通群众在内的用户明白地知晓台风动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让沿海渔船及时避风回港,让群众做好防台准备。

2.4 低温冷冻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冻灾害包括低温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对于农民来说,防御及减少低温冷害的关键,首先要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近年的气候特点,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根据气象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在预报或者已经出现低温冷冻天气时,要注意调节农田小气候,既克服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3]。目前,在低温冷害的预报方面,气象研究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低温气候规律,制作了长、中、短期预报,并加强了低温冷害的预报。短信采编时应该从各类天气趋势预报及农业气象专家制作的农事预报中发现相关的灾害预报信息,根据长期趋势预报,提醒农民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根据中、短期预报提醒农民及时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4]。低温冷冻天气还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心脑血管疾病(脑中风、冠心病等)患者,在低温天气比较容易患病,要特别予以关注。当气象预报将有明显的降温和低温阴雨天气出现时,在气象短信中给予贴心的生活指导和关怀,才能真正体现气象短信的价值和魅力。

3 结语

公共气象服务的核心是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服务的能力;重点是强化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和气象信息的分发;基于气象短信自身迅速广泛传播的特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公共气象服务在服务面上的转变和拓展。利用气象短信进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科普宣传,努力提高气象预警产品的精细化、可用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提升公众防灾自救技能。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产品——气象短信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能提高民众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用和防范应急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卢丽萍,程丛兰,刘伟东,等.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573-1578.

[2] 朱红,朱菊忠,孙佳怡.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探索[J].浙江气象,2009,30(4):25-33.

篇6

[关键词]瑞昌市 苏山村 雷击灾害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1-0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瑞昌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西省的多雷暴地区之一,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5.7天。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背景,导致该市雷电频率高,强度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雷击灾害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2011年7月17日18时左右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发生的一起雷击事故就造成该村一村民死亡。

1、基本情况

1.1 码头镇苏山村地理位置

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雷击建筑物附近树木高大,根系发达,树下土壤较潮湿,土壤电阻率低,在雷雨天气发生时容易被雷击。雷击地点的经纬度为:n29°49′05″、e115°37′52″,拔海高度为44m。

1.2 雷击现场情况

(1)事故地点为位于山坡上的新建建筑物(全村最高点),建筑物高三层,三层楼面已浇注完毕,处于拆除模板准备进行装修期。

(2)建筑物无安装金属门窗,楼面混凝土内钢筋处于悬空状态,无任何防雷措施。

(3)事故发生时,受害人柯美玲(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第8组村民、女、1974年生)在三楼客厅取模板上的钉子。

(4)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全身衣服被烧黑,肚子和脚板分别有一洞且带血,洞径约30mm、头发烧焦、全身紫色、地上有两个黑脚印;三层顶的圈梁两侧分别被打掉一块混泥土,且有钢筋露出;屋面有一屋角被击破,雷击发生后被害人当场死亡。

2、雷击分析

2.1 雷击过程的理论分析

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事故点为三层高建筑物的第三层内,该建筑物在建设时无设计立柱,即立柱内无钢筋,各楼层的楼面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如(图1)所示:

2.3 雷击成因分析

(1)由于瑞昌市码头镇苏山村被湖面环抱,四周空旷、较平坦,属典型的雷电多发区;

(2)闪电的频数大,电流强度非常高;

(3)建筑物没有采取雷电防护措施,使得建筑物遭雷击后强大雷电流无处下泄毁坏建筑物、伤害处于建筑物内的人;

(4)缺乏雷电灾害防御知识、防雷意识不够。

3、防护建议和措施

3.1 对该地区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1)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2)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3)电源、通信、电视线路采取穿钢管埋地引入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4)电源、通信、电视线路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spd)进行保护。

3.2 加强对村民的防雷意识、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1)要求村民学会自我保护,不要乱拉扯电线、电话线、电视线。有雷电发生时坐在无金属的木制凳子上,脚不沾地。不要靠近、不要使用任何可导电的金属物体。发现有雷电来临时先将门窗关闭。

(2)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研究及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工作,严格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响应业务规范和流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12121等多种渠道,提醒公众加强防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雷电灾害;现状;防御对策;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59-02

雷电灾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性灾害,它危害着人类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山东是我国重大雷电灾害发生频率较多的省份之一,受其影响更为显著。雷电带来的灾害范围大,势力广,波及通信、电力、仓储、农业等行业。其中通信业和仓储业最具有代表性,通信业是雷电灾害影响最明显的行业,其次仓储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损失严重。因此,加强雷电及其如何防御的研究,对于现今受灾害最为严重的城市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1 雷电灾害现状

1.1 自然条件

山东省潍坊市地处山东中部,南靠沂山,北临渤海,东连青岛,西接淄博。由北向南海拔逐渐增高。由潍北滨海低地区,潍中洪积、冲积平原区,潍南低山丘陵区3个地貌区的18个地貌类型组成。从地理位置来看,位于我国黄河的下游地区,尤其是黄河入海口地区,更是雷暴多发。其次地形较为复杂,鲁中山区地势更为复杂。再加之气候多变,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气温高、雨多,炎热、湿气重;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使得灾害性天气突发频率高,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更高。

1.2 非自然条件

对农村来说,不仅雷电灾害非常频繁,并且相对于城市的防御也非常薄弱。由于农村的地理位置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雷电预防管理较为松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当地农民的雷电防范意识仍较为薄弱,仍仅限于传统的简单粗暴的做法,防范措施没有进步,导致其所受的损失越来越大,越来越备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在原因。

1.2.1 自然常识缺乏。农村人民大多以种植为主业,而雷电灾害对其经济影响也较为显著。在传统认识里,一般人会根据自己的意识呆在树荫或是田地里的亭子,或是将其他突出的临时性避难处作为据点,但这些往往是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下意识的行为是缺乏科学依据和违背科学常识的,没有科学指导的盲目行动不仅不会达到想要的目的,还会带来不可预计的灾难。

1.2.2 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村很多地方由于地形条件局限,一些防御设备很难达到这些地方,还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基础设备薄弱,导致预警防范不足。而且,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住宅区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搭建房屋,未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或是介于繁琐或美观等原因,没有安装基本的避雷针之类的防雷措施。此外,房屋构造不合理,无法引雷下地,未安装接地网。这些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之处都导致灾难的发生。

1.2.3 通讯设备落后。农村地区较为封闭,信息的传播也相对滞后,通讯设施也较为落后,家家户户相对比较独立,居住区也较为分散,对于雷电的检测设备也较为落后,这些都给信息的及时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时间上的滞后也使得群众无法及时做好准备,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 雷电的危害

2.1 雷电对农作物的消极影响

当出现雷雨天气时,在积雨云层中由于电荷不断累积,形成强大的高压电场。积云携带的是正电荷,大地则携带的是负电荷,当正负电荷在空气中不断摩擦碰撞,就会形成瞬间的中和反应,这就是雷电。而形成的雷电如果直接击中农作物时,瞬间的高压电流则会直接烧焦作物,颗粒无收。另外雷雨天气通常会出现强降水并伴随着大风天气。大风天气会使农作物出现成片的倒伏现象,而大量的降水还可能引发内涝、洪水、泥石流等其他灾害。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都是致命的危害。

2.2 雷电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雷电灾害对农民的生活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多是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比如房屋建筑、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

雷击发生的时候,虽然可以利用建筑物表面的防雷装置防止雷击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灾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但是它仅防护建筑物的表面,难以避免雷电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系统的伤害。主要是因为当雷电出现并接触到地面的时候,在空中引起磁场变化。这个磁场可以将所有处于磁场范围内的电子设备和系统进行磁场切割,被切割了磁场的磁力线会感应放出相应的电涌和电流,导致设备、系统的损坏或紊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雷击发生之时有可能会直接击中电线或者网线,或者因为击中金属线导致的电涌电流进入电子设备引起的设备和系统的损坏。

雷电对电力系统的伤害包括直击、反击、感应、侵入等多类,据研究发现,雷击对于类似变压器等绝缘薄弱的设备的威胁是最大的。并且由于雷击波幅较大、波峰陡,导致雷击对于户外架空线还有闸刀互感器的绝缘瓷瓶都有伤害,包括室内和电有关的所有设备。除雷击造成的设备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更严重,例如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停电导致的生活、工作经济损失。

2.3 雷电灾害新形势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也随之精进,雷电灾害也呈现出更多的特点。一是因为各个行业使用电子技术越来越多,导致雷电受灾面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建筑和电力扩展到了和高新电子技术相关的每行每业,比如航空、计算机、金融、石油等。二是在入侵方面,从二维转换到了三维空间。从雷电直接击中的方式到闪电脉冲磁场并入侵到每一个角落,造成大面积、大范围的伤害。不仅雷电灾害的行业扩大了,而且雷电灾害的范围也扩大了。三是雷电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相比从前变大了,比如现今雷电击中对象的间接损失往往都大于直接损失,甚至很多都是无法估计的损失。而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吸引雷电的对象已经产生了变化。虽然雷电本身并没有变化,但是由于科技不断的发展,雷电的主要电击对象已经渐渐集中在了电子设备、设施之上。当电子设施设备大范围的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时候,就会使得人们对电子设备具有依赖性。但电子器件是非常脆弱的,它的灵敏度表现为只要出现一点微小的偏差和干扰都会导致电子器件的失效或损坏。因此,也大大增加了当今防雷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这方面,应该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上对防雷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现代防雷的综合能力。

3 雷电防御对策

3.1 加强群众教育,普及科学常识

目前,农村地区依然是防雷工作的短板,只有采取针对的工作举措才能真正提高村民的防雷意识。绝大多数村民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加之农村地区大多较为偏远,交通、通信都不发达,很难自发学习防雷。首先要从根本抓起,加强雷电预防宣传。防雷宣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效果,重点在于政府各部门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乡镇等政府各部门要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如村广播、科技下乡等。加大相关管理办法,禁止村民私搭乱建。向村民宣传雷电防护,紧急自救等相关宣传教育,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增强自身的自救处理,把工作做到村民心里,让其自觉成为雷电灾害的防御主体,才能提高防雷减灾意识[1-2]。

3.2 完善防雷设施,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农村防雷工作需要被重视,现今,防雷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首先应该加大对基础防雷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可以开展社会众筹、申请拨款等多渠道的筹资。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止实现让每村每户通信覆盖、网络覆盖,还要将防雷工作中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与新农村建设相同步。保障农民群众生活,也保障农民群众的安全。另外,在农村中小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防雷装置的资金投入,儿童是社会的根本和未来,其安全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着重改善农村学校防雷薄弱、常遭雷击的危险境况,保障农村中小学生生命安全。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对于人多、密集、特殊的地方更应该加大雷电防御建设,如学校、宾馆等人口聚集场所、石油厂等易燃易爆场所以及主要运用电子有关技术的场所。这些场所如果没有适当的避雷装置的话,非常易遭雷击,因此安装避雷装置后还应该按期开展防雷检测工作。灾害频发区的防雷、避雷工作最为需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灾区的防雷、避雷工作指导。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地区最合适的防雷措施[3]。

3.3 加强农田防雷设施建设

加强对农田防雷设施的建设在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可以在雷电多发区域建立避雷针或其他避雷设备。在提高该区域的雷电防御的同时,还需要在农民常活动的农田周围建设关于高压线或电视塔之类设施设备的防雷工作[4-6]。对农民进行科普和教育,在雷雨天气禁止在危险区域进行劳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高压线的设置时,假如高压线需要经过农田,一定要在安装过程中注意监测和安全。对该区域布置好了防雷工作之后,假如仍有雷电落下,也不要慌张,应该及时种上在该生长期适合耕种的其他农产品,降低损失,秉着科学的态度农作。

3.4 加强雷电灾害预警,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首先需要加强针对雷击环境和灾害形成情形的研究工作,对雷电监测网进行建立和完善。同时还应该对恶劣天气的预警以及雷电预警的服务工作进行完善,为当地农民带来好的产品服务的同时不忽略雷电的预警和防害工作。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与各部门、各地区的协调、沟通工作。为解决农村雷电灾害而努力,建设新型、安全农村。

相关部门应该秉持着分工协作、统一规划、分别管理的工作原则,认识和明确相关雷电灾害防御部门和应急机构的职责和分工。按照现实情况,建立起应急预案并进行完善。让灾害发生时能够有应急方法和应急保障。在平日应该对雷电灾害鉴定做相应的调查,了解农民对自然灾害和对雷电的了解,提高农民防雷减灾以及自救互助的意识和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结语

在山东省每年发生的最大规模、频率最高的雷击事故都是发生在每年初,大多在下午的时间段;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于农村地区以人畜和财产安全的雷击事故为主,给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应该加强防雷施工管理与监督,加强防雷装置跟踪检测及维护。同时,还应该大力普及农民对科学知识了解,为建设科学、安全的新型和谐农村而努力。

5 参考文献

[1] 朱明.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1):90-92.

[2] 吴忠平,蒋运志.农村雷电灾害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2(4):67-69.

[3] 董明,任学民.农村雷电防御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1(1):80-81.

[4] 宁菲菲,郑宇洋,彭浴.株洲市农村雷击灾害情况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24):226-227.

篇8

关键词: 防雷减灾管理 理论 技术

Abstract: lightn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serious kind, the annual Leizai will bring a lot to the country's property loss and casualties. Lightning disaster-prone residents around the mine first, because the lack of resilience, coupled with the security risks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the corresponding level of technology has not kept pace, which is directly to the actual work to bring mine obstacles. This article will lightning theoretical basis to analyze the form and damaging effects and mitigation techniques for mine commenced further explored.

Keywords: mine disaster reduc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雷电的基础理论

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雷电的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放电现象,能够促使无机物合称为各种氨基酸,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科学家认为雷电促进了生命的起源。在地球上空有一层电离层,其中分布着很多正电荷,正是这层电离层隔绝了很多来自宇宙中有伤害的射线,让地球上的生命受到保护。这些电荷以平均1800A的电流强度向大地放电,而雷电的产生及时对于流失的电荷进行补充,使得电离层的电荷基本趋于平衡,从而维持了其保护地球的作用。

二、雷电的形式及破坏作用

雷害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输电线遭遇雷击所致,事故的形成大致经历如下四个阶段:首先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的作用,紧接着由于电压作用导致线路发生闪路,然后输电线会从冲击闪路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随之会发生线路跳闸,供电也就被终断了。

近年来由于各地雷击事故而导致的输电线故障履见发生,这对线路的正常输电造成很大障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雷击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自然现象,是难以消除的,因此有效的防雷技术及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

三、现代防雷减灾技术概论

雷电灾害一直以来都是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每年的雷灾都会给各地带来大量的财物损失及人员伤亡。雷击灾害事件频发,究其原因,首先是各地区的人民在防雷意识上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雷害事故的防患及防护措施,很多居民完全不了解,在很多地方的教育体系内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也不受重视。这不仅造成各地居民的防雷意识极其薄弱,其次,当雷击灾害发生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识,事故现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也是雷害频发的一大成因。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各个家庭中越来越普及,然而,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地区在架设相应的线路及设备时极不科学,线路分布随意,挂拉现象处处可见,这是雷害事故发生的一个很大隐患,也是其直接的促成原因。

想要对于雷电灾害有有效的防范,制定好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是很有必要的。规划在制定前各个地区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有了解,雷灾发生的频率、时段、特点和每个地方的自然状况是有直接联系的,只有以区域气候环境为参照,才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规划。同时,每个地区可以统计一定时段内的地闪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地闪密度,这可以作为雷电分布的参考指标。此外,对于雷电高发地区的防范措施要做好进一步规划,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统计数据归纳出每个地方的雷电灾害风险度,这样,也能针对每个地方的不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四、防雷减灾防护技术探讨

1.直击雷防护

当带电的云层与地球上特定的一点发生迅速而猛烈的放点现象时,这时产生的就是直击雷。对于直击雷可以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同时还能起到如下作用:首先可以一定程度分流,减少流经输电线的雷击电流,降低输电线上的电位;然后由于产生的耦合作用从而降低线路绝缘子的电压;第三输电线对于导线能够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用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电压。直击雷中另一种常见的类型是球星雷,在强雷暴时空中普遍闪电最频繁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橙色或红色的类似火焰的发光球体,这种通常称为球星雷。笼式避雷网对于球型雷的防护是有很好的抵御作用的。

2.感应雷防护

感应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脉冲所致,架设避雷网将能有效的抵御直击雷,从而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建筑物内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金属材质,这给避雷网的架设提供了很多便利,避雷网不仅能够有效防雷,还能够对于建筑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屏蔽。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防雷方式是将雷电的“路”断掉,通过将分开的导电装置与相应的电子信息设备以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从而能够减少相互间产生的电位差,进而达到避雷的目的。

4.现代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

接闪杆是现代建筑物防雷接地最常用的一种装置。通过接闪杆的安装,当有雷击发生时,雷电会迅速被吸引到接闪杆上,强大的雷电流沿着接闪杆而流入大地,从而避免了对于线路的雷击。在雷电经由接闪杆流入地下的过程中,雷电流周围会形成强大的磁场。而一般的自然屏蔽装置由于对于强大的电磁效应的屏蔽作用不能达到屏蔽效果,通常容易使保护区的弱电设备由此造成损坏。

五、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的管理首先需要制定防雷技术的实施细则,这是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以准确实施的保证。防雷是一项系统而又琐碎的工作,想要提高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对于雷电的发生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对于各种房屋的搭建要强制加入雷电防护设备,这样才能很好的防患于未然。其次,居民在使用各种电路设备时要严格参照相关的技术细则,不能让各种线路随意挂拉,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要马上拆除。此外,除了要加强居民的雷电防护意识外,一旦有雷电发生后要让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居民中普及,这不仅能很好的避免雷击的损害,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最好是有相关的监督部门定期到居民家里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违章的房屋搭建,是否有和不规范的线路挂拉,一旦有这样的情况要立刻让进行相应处理。

结 语:雷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于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很可能还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及人员伤亡。想要提升各地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明确政府对于雷灾的管理职责及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防雷意识。其次,要制定有效的防雷技术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这才能从技术层面提高各相关区域的防雷水平。只有从多方面共同进行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减灾避害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第二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又称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是指根据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其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估或者预测,并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各镇政府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防雷减灾的能力。

第五条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管理、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发改、建设、规划、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机制。

第六条以下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油库、气库,加油、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火灾危险环境设施;

(三)交通运输、文化教育、体育、旅游、游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通讯、电力、金融证劵、信息系统等重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四)大型建设工程、县以上重点工程以及其它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场所和设施。

第七条凡属第六条所列工程项目,发展和改革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当通知相关建设单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前向县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核准申请;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后,告知建设单位是否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

第九条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应同步委托有资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第十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实行资质认定制度。从事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证书后,方可在其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并接受当地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资质管理,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第十二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和地理、地质、土壤、环境等状况;

(二)雷电灾害可能造成危害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三)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对策和措施;

(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应当作为建设工程的防雷技术依据。

第十三条对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许可时,应当同时提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出具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建设单位对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程项目拒不进行评估的;

(二)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未使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擅自设计、施工的;

(三)涂改、伪造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

(四)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资质证书的;

(五)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擅自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

(六)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的;

(七)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八)违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

篇10

一、把握灾害趋势。根据气象分析预测,**年我市风雹雷电灾害较常年偏重,4月份发生的频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一)大风灾害。发生强度和范围偏大,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其次集中在5、6月份。4月份大风天气频率高于常年,有1—2次区域性大风天气过程出现,渝东北、渝东南部分地区将出现破坏性较大强风。

(二)冰雹灾害。主要出现在4、5月份。4月份局部地区将发生冰雹,出现在4月下旬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区域主要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

(三)雷电灾害。4月上旬中期、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后期分别有一次明显的雷阵雨天气发生,渝东北、渝东南部分地区将出现破坏性较大的强雷暴天气。5月、6月上中旬,雷电天气一般,但强度较大。7—8月雷电天气较多,雷电强度较大。9月雷电天气次数略有减少。10月以后发生雷电天气较少。

二、统一思想认识。从全球范围看,气候变暖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从去年发生的风雹雷电灾害看,全市发生了三次较大范围的风雹灾害和两次雷电灾害,337.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0人、伤病1.4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6.6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34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28亿元,分别占全年各类灾害损失总数的9%和8.5%。从会商结果看,今年风雹雷电灾害发生趋势不容乐观,防灾救灾任务较为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切实落实防雷防雹的各项应对措施,抓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做好监测预警。要加快风雹雷电监测预警工程建设,配齐配强监测预警技术力量,建立健全气象监测预警网络;要加强科技研究力度,着力分析和研究风雹雷电灾害长期的变化规律,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要积极开发灾害影响评估的技术方法,对可能发生的风雹雷电灾害进行预评估。

四、加强联动协作。气象、救灾、农业、烟草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沟通与联系,使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资源共享。市气象部门要及时将风雹雷电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向市政府救灾办、市农业局、市烟草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以便充分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市气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物资、技术的调配,对分析预测可能发生风雹雷电的区域要重点防范。对风雹重点地区(尤其是烟叶主产区县)可适当增加高炮布点密度,购置高炮的费用由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和市烟草公司共同承担。

篇11

关键词:气象防雷检测 常见问题及措施 技术落后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49-02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所面对的气象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气象灾害当中,雷电灾害可谓是当别严重的灾害之一,每年都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力物力以及人身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雷电的检测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1 在M行气象防雷监测工作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

1.1 针对防雷检测的技术比较落后

如何实现气象防雷安全检测,是关乎一个国家民生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防雷检测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规范要求进行。但是,因为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防雷技术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落后水平和阶段。并且,对于气象监测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匮乏与欠缺,致使针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不能够在技术上有所发展和提升,使得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工作不能够得到高能、高效地顺利开展。

1.2 有待完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当中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在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导致有关气象防雷检测的制度法规建设的不是很完善。由于该种制度与法规的欠缺,致使气象防雷检测方面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具有良好的执法意识,以至于企业单位和普通居民在防雷工作上缺乏一定的认识,并且缺乏对依法办事原则的认识。甚至有的单位,根本就不懂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有关的执法人员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处于一种比较基础的程度,因此,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执法过程当中,这些不足都会对防雷检测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

1.3 在气象防雷检测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雷电灾害的认识上存在着普遍的不足。由此带来了人们对雷电的防范不足。检测防雷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在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属于一般的工作,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会使得工作人员存在认为防雷检测装置只包括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的认识。但是从国家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来看,上述所说的防雷装置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其中的各种防雷配套设备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就需要防雷检测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诊断以及正确的评估。然后根据这两部分结论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意见。

1.4 不具有明确的气象防雷检测性质

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利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服务的性质,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其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不一样,所以在收费问题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一些工作人员将收费作为检测的标准,由收费来决定检测力度。当收费过低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滞后、推诿检测,进而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为严重的威胁。

2 怎样解决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化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技术

要想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可以对员工实行定期的培训,以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加强对业务技术的学习,加强跟业内同行的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互相学习。对防雷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加入到实践工作当中,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将其应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同时,要想达到防雷检测工作的完善,还需要对SPD智能防雷系统实行一定的技术升级同时进行更完善的安装防护,以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免受威胁。

2.2 健全气象防雷检测管理制度

在当今,我国对于气象防雷还存在着专业不精、制度不全的问题,所以应该双管齐下。首先由政府进行牵头,加大对气象防雷检测的资金投入,重视有关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建设现代化的防雷检测队伍,加大对防雷检测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地方政府能够对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支持和理解防雷检测工作的开展。同时,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的储备,保证防雷检测工作能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以及精准性,进而提高在社会上的公信力。

2.3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知识宣传

需要对雷电灾害的破坏性具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宣传有关雷电防护方面的知识,提高防雷的效果。可以通过广播、报纸、手机微信以及电视等方式来对防雷知识进行宣传科普,使得人们清楚地认识雷电的危害。使其了解雷电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气象灾害,从而提高其观看、收听天气预报的积极性,了解有关的防雷常识,进而降低在雷电灾害当中的人身财产损失。要及时的公布雷电监测结果,并且使用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等,来对防雷检测进行普及,提高群众对雷电天气的掌握程度,进而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雷电天气。

2.4 增强群众防雷减灾意识

目前,人民群众对于雷电灾害的认识程度并不够,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意识。因此,当在发生雷电灾害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地避免其所造成的损失。这就对人们的防雷意识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求人们提高对有关防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得自身的防范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比如,不能够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打电话,撑打铁头雨伞等,这样很容易发生雷电的伤亡现象。如果具备一些常识,就会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雷电这一气象灾害,不但会损害到人民的财产安全,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大对雷电监测控制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人们对雷电预防常识的宣传以及普及对于减少雷电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润润.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南方农业,2015,9(21):218.

篇12

一、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确保防雷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因此,组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是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基本的科学依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各级气象和安全监管部门应把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雷击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依法履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安全监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评估结果。评估范围内的业主单位、项目设计单位应主动配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三、规范实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危险易燃易爆环境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同步做好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设计单位应当把雷电风险评估报告作为施工图的设计依据,根据报告要求、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切实从源头把好防雷安全关,以确保社会公共安全。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包括:

1、城市桥梁、燃气、轨道、供水、供热等公共设施;

2、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电力设施、电气装置;

3、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和剧毒物质生产车间与仓储设施等爆炸危险环境;

4、医院、商场、学校、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

5、城市火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体工程;

6、重点建设项目及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米的建(构)筑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

7、高速公路的高架桥、Ⅱ类以上的机场;

8、其他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重大建设工程。

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对评估结论负责。

(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基础资料来源及其代表性、可靠性说明,通过现场探测所取得的资料,还应当对探测仪器、探测方法和探测环境进行说明;

3、评估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方法;

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分析;

5、雷击风险性的评估,极端雷电事件出现概率;

6、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7、评估结论和适用性说明;

8、其他有关内容。

四、切实抓好防御雷电灾害安全责任制落实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督促各单位完善和落实防雷电灾害安全措施,监督有关单位主动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认真落实防雷设施安全检测的有关规定,及时排查治理雷击安全隐患。

篇13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复杂多变,各类气象灾害频发。切实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加快我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继续加强气象综合监测系统的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综合监测体系的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开展能见度自动监测和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快移动气象应急系统建设。组织跨部门联合监测,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实现对重要水库、重点江河流域、气象灾害防御脆弱区、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气象灾害监测。

(二)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部门要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逐步建立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雨、洪涝、干旱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测预报。

(三)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依托气象部门气象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和扩充气象影视、气象手机短信预警系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气象信息的与传播,建立畅通、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普及乡镇、街道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逐步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立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等设施接收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在已完成乡镇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村级、社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畅通农村和山区预警信息渠道。

三、努力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武政办〔20*〕89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气象部门要根据天气气候变化情况及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及时向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提供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各减灾协调机构要认真履行气象灾害防御的综合协调职责,加强灾害应对工作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部门联络员的作用,切实形成防灾减灾工作的合力。

(二)切实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建设、安监、消防等部门要配合做好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雷电灾害防御设施建设管理,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列为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验收、房产权证等的前置条件,加强危化物品生产存储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以及通信、金融、学校等重点防雷单位年检工作,逐步开展对重点工程、危化物品生产存储场所及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等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加强农村民居建设的防雷工作,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危害。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商业中心、各类商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及时准确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乡、村两级要充分发挥气象协理员、水库堤防安全巡查员等队伍的作用,扎实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和帮助群众转移等防灾避险工作。

四、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特别是对容易发生气象灾害的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场所等进行隐患排查,全面调查收集本行政区域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因素,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同时,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人员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二)完善落实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气象灾害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认真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三)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的内容,切实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指挥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

五、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

(一)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篇14

一、积极科学构建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

我省属雷电灾害多发区,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雷电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雷减灾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防雷减灾综合治理,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业和企业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责任的督促检查;建设、规划、消防、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工商、质监、气象、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生产、流通和质量的监管,确保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落实防雷安全制度

严格执行防雷安全制度,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拟建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易燃易爆环境建设工程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学校、宾馆、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广播、电视、计算机系统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防雷装置;输电线、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电力和通信设施要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要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对失效或性能不足以及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应及时更换或完善。在雷电灾害高发期间,要认真组织防雷安全检查,做到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雷电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雷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逃避防雷安全监管等违法行为,维护防雷减灾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切实提高雷电预警预报和防御能力

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科技防雷,依法减灾”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强雷电发生和成灾机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国家雷电野外试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雷电防御、防雷装置检验和防雷标准的技术研究;构建雷电监测预警体系,组建全省闪电定位网,推进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的预警预报工作;抓好林区雷击火灾预警预报防范技术研究,为林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