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畜牧业市场发展范文

畜牧业市场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畜牧业市场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畜牧业市场发展

篇1

关键词:畜牧业市场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畜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综合性问题。受到传统饲养体制管理的约束,加上在诊疗、技术、环境、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大大限制和制约了畜牧业向着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推进,不利于促进畜牧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畜牧业发展现代化建设研究,制定有效的市场管理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国畜牧业在饲养总量、畜牧产品产量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牧业产值占国家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高。畜牧业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劳动力市场就业,增加了畜牧业劳动力收入,为促进畜牧产品供应,保障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并且随着各个地区对畜牧业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畜牧品牌不断被创造和提出,大大提升了畜牧业市场竞争能力。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畜牧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当前畜牧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加上畜牧产品质量、环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疏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畜牧业受到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的约束,在生产方式方面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往往都是专业畜牧业场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随意搭建场地,出现牲畜和人共居的现状,造成粪屎遍布、污水随意排放、畜舍条件简陋,饲养环境大打折扣,加上基层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完善,大大增加了防疫难度,不利于促进畜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提升。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发展要求。当前畜牧养殖业在不断进行规模化发展探索过程中,由于基础硬件设施配置不足,不完善,加上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不能进行及时更新和提升,培训和管理不规范等,导致畜牧业发展远远达不到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三是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管理体系,导致虽然养殖场不断增加养殖产出,但是在深层次全方位的体系建设方面与实际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在规划建厂、建设维护、饲养管理、防疫技术监督和粪便处理等方面没有形成规范化约束体制,大大影响了推进效果。四是畜牧产品安全质量有待加强。一方面资金投入有限,整体畜禽两种繁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到位等,导致当前畜牧产品安全质量难以保证,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很难有效管理,不利于畜牧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强化市场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为更好地促进畜牧业发展,推动畜牧业生产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转型升级,畜牧业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时机,针对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规范市场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生产效益和管理效能。具体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当前畜牧业还未全面脱离传统养殖模式,所以需要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政策机遇,进行政策研究并做好更多惠农政策支持,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提高养殖户的信心。二是转变饲养形式,进一步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探索主导畜牧产业,紧跟牛羊市场价格形势,减少散养农户,扩大单元性饲养规模,从而提升育肥出栏进度,实现畜牧产业进一步升级优化提升。三是健全畜牧业建场审批制度,尤其是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养殖场,完善相应的审批流程,对场址选取、规模、环保、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四是加强招商引资,探索与龙头企业合作机制,争取更多的发展支持。五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畜牧业与环保产业、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研发更多的实用新型技术,同时加强优质安全畜产品供给功能区规划建设,增强畜牧产品的安全防线。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动物疫情发生和蔓延。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动物疫情分析评价体系,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建立有效的动物疫情收集、报告、处置、整改和反馈机制,提高动物疫情信息化管理水平。重点建立和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现可疑现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调查、控制,同时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出现问题必须追责惩处。另一方面形成综合性防控机制,加强免疫程序管理,推行月度补免举措,严格按照农业部标准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加强政企技企联动,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畜牧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促进防疫措施的落地。

3.多措并举构建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保护防线。一是要重点监控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环节,避免出现违规药物添加等情形,同时严格按照检疫执法程序开展定期市场检查,对发现的病害动物及产品收购、加工和私藏等行为加强惩治处罚力度,确保畜牧产品安全监管到位,加强技术宣传和服务指导,提高畜牧产品质量。二是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对养殖户的监管力度,完善畜牧养殖档案,定期开展服务指导,确保养殖达标,用药规范。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门组织机构,争取更多的资金经费支持,重点针对可能引发安全风险事故的点源进行排查,形成风险排查长效机制,将例行检查和随时抽查方式相结合,定期通报监测情况,同时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和创新水平,进一步拓展抽检频率、范围等,从而为畜牧产品质量安全防护增加坚固的防线。

4.探索市场化合作机制,提高畜牧产业组织化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通过提高产业规模,构建线上线下畜产品销售双渠道。同时加强与上下供需企业联动,探索更加有利的合作机制,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而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和水平。二是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在规划、建设、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售后等方面探索一体化、高效化、多元化管理模式,形成强强联动,最终促进畜牧业市场化规模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三是加强畜牧产品品牌本土化建设,抢抓政策机遇和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点,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畜牧产品,结合资源优势等形成更多的畜牧产品品牌,进一步开拓市场,确保优质安全畜产品稳定持续供给。总之,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想要全面提高畜牧业市场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充分结合畜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督防控和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畜牧业科学化管理水平,进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凤喜.强化市场管理促进畜牧业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14,(03):22-23.

[2]夏爱国.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05):331-333.

[3]雷英,骆洪.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S1):276-277+279.

篇2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安徽天长

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目前天长市畜牧业面临着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机遇,如何推动天长市畜牧业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牧业之路,笔者认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和主渠道,让畜牧业挑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梁。

1效益在规模

传统的畜牧业是以家庭养殖为主,现代畜牧业则是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因养殖标准不一、技术管理参差不齐、疫病防控难以保障等原因,经不起市场风浪的冲击。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散养模式面临着生存挑战,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才能提升畜产品的竞争力,才能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是专业化布局。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合理布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天长市畜牧业基地建设。在天长市要建立5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5个年出栏鹅万只的种草养鹅生产基地、5个年饲养万只的蛋鸡养殖基地和5个年饲养万只的养鸭基地,使天长市的规模化养殖量达到60%以上。二是集约化养殖。要大力培育养殖大户,着力建设养殖小区,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要按法律有关规定,把养殖用地纳入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在资金支持方面,要建立奖励制度和贷款支持制度。同时着力解决规模养殖所需的地、路、水、电、沼气以及技术、饲料、销售等问题。三是标准化生产。要以全面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最大限度降低重点动物疫病发生为保证,在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中推行“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从源头上杜绝滥用药物以及各种饲料添加剂的行为,最终实现对畜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2]。

2成败在防疫

动物集中免疫是当前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生的关键。动物防疫这一关过不了,发展得越多,损失越大;发展得越快,损失越大。一是严把免疫关。要坚持“一个干部和一名防疫员管一片”的责任制,强化免疫工作,做到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家畜二维码佩带率“四个百分之百”和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头只“五个不漏”[3]。二是严把消毒关。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是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要重点对各类饲养场、屠宰场和交易市场进行消毒和综合整治,切断传播途径,确保重点环节不留隐患。三是严把监测关。要畅通信息渠道,着力打造四级监控网络,一旦出现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防止疫情扩散。四是严把检疫关。要强化产地、运输、屠宰和市场检疫监督,确保检疫率达到100%,对于检出病死畜禽及产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对畜禽屠宰、经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贩卖、转运、加工、贮藏、销售病死和死因不明畜禽的违法行为,确保“放心肉蛋奶”上市。五是严把入境关。城东动物卫生检查站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查证验物,严格消毒,强化对畜禽调运的监管,防止外疫传入。

3活力在机制

畜禽饲养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畜牧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从机制上实现现代化。一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养殖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分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企业之间要打造利益共同体,增强集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用社会化分工激活畜牧业。要着力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把由社会服务的全部交由社会管理,形成从生产、防疫到加工、销售产业各环节,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条。三是用公益化防疫保障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各级政府构筑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要把公共防疫抓到位,力所能及地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各种服务。

4关键在科技

畜牧养殖从品种选育、饲料配方、养殖方式、疫病防治等都需要较高的科技含量。畜牧科技贯穿于畜牧养殖的全过程,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一是推进健康养殖。要从养殖环节抓起,大力推广现代养殖技术,摸索规模化、集约化等新型养殖模式。二是推进高效养殖。要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畜禽品种,完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进一步促进畜禽良种化普及率。三是推进生态养殖。生态养殖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饲养畜禽以蓝天绿地、新鲜的空气和自由运动的空间,要把畜牧养殖与生态家园建设结合起来,与立体种养结合起来,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

5前景在品牌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农产品打入市场的“绿卡”,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走品牌化之路。一是自力更生创品牌。要进一步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采取通过提供贴息贷款、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措施,争创一批走向全国的知名品牌。二是借船出海引品牌。品牌是无形资产,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都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天长市有利条件,瞄准大型畜牧企业参与天长市畜牧开发,同时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联合,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实现双方的品牌共赢。三是强化认证育品牌。再好的品质不通过有关部门的认证,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要把无公害畜禽产品认定认证与畜禽养殖小区奖励、项目建设相结合,引导规模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培育出多领域的畜产品品牌。四是加强宣传推品牌。要广泛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商业活动,使天长市畜禽品牌产品走向全国。

6参考文献

[1] 徐宜国.制约若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80-181.

[2] 黄炳荣,查振国,王伟明,等.发展生态畜牧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临安市乐平乡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77-178.

篇3

近年来, 辽宁省铁岭市以省政府确定的生猪、肉鸡“一县一业”重点县和省生猪、肉鸡、蛋鸡、肉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抓住省继续扶持畜禽标准化小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全力组织规模化、标准化小区建设,加快标准化畜牧业建设步伐积极培植生产典型,将先进有效的生产经验及时向面上推广,为养殖业开拓了一片新领域。

《兽医导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养殖业也逐渐向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转变,铁岭市也跟紧了畜牧业发展的步伐,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铁岭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

张维范 铁岭市是畜牧产业大市,畜牧业已经实现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 畜牧业多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2014 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277 亿元,列全省第2 位,占全省畜牧业产值的15%。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7 万吨、16 万吨和21 万吨。除了上述的产业规模大的特点外,全市畜牧业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产业格局优势明显。市辖各涉农县区都根据本地实际,大力推进畜牧主导产业的发展,昌图生猪、肉牛,开原生猪、肉鸡,铁岭县奶牛已被省确定为全省畜牧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化牧场的建设使西丰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奶源和加工基地。可以说铁岭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比例适当,产业布局分布合理。二是龙头加工企业规模大。全市有年产值超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17 家,有5 家企业进入辽宁省畜产品加工企业20 强行列,国家级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列全省第2位。三是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高。近年来,全市新建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小区达到1 500 余个,总量在全省领先,全市有32 个畜牧小区通过国家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验收,引领了全省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水平。2014 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率已经达到了75%,在省内居领先水平。

《兽医导刊》:任何体系在改良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同样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阻力,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张维范 一是产业发展融资难。近年来,畜牧产业发展融资难、贷款难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畜牧企业、养殖户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铁岭市畜牧、金融等部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依托小额农户贷款,发挥带动效应。金融机构从支持养殖骨干户、示范户入手,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划的畜牧主导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帮助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二是扶持龙头企业配套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加大力度扶持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铁岭九星集团、开原嬴德肉禽有限公司、辽宁盛德集团等一批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并支持配套建设养殖基地,新上屠宰项目,扩大冷库容量,推动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快速形成。三是依托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畜牧业信贷服务体系。全市已成立各种类型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达800 余个,为了有效推进这些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在全市重点选取了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4 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35 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其提供信贷保障。

四是努力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助推企业发展。准确把握国家、省扶持畜牧业的政策信息,主动协调对接有关部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近年来共争取到畜禽养殖标准化小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畜禽良种补贴项目等国家、省各类政策资金5亿多元,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养殖污染整治难。养殖业污染已经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铁岭市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从增强规模养殖场环境意识、落实整治主体责任入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一是落实治理责任主体,让每一个规模养殖场都动起来。针对养殖户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环境,不愿承担治理责任的状况,在治理过程中首先从落实养殖场治理主体责任入手,推进治理实施。二是大力推行清洁养殖,减少粪污排放。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堆肥发酵或生产沼气后成为有机肥施入农田、果园,实现粪污的零排放。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的养殖场采用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鼓励建设有机肥厂。

利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有机肥厂建设。目前已完成19 家有机肥厂的选址和建设论证,部分已经建成投产。三是实施一场一策,打造粪污治理示范市,环保部门牵头畜牧部门参与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针对不同的规模养殖场,采取定向治理措施,目前已经完成全部规模养殖场治理方案,已全部进入实施阶段,通过实施一场一策治理,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水平,打造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示范市。四是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粪污整治过程中,推广畜禽养殖场粪污整治和养殖环境改善的典型,在全市介绍经验,组织各县(市)区规模养殖场参观学习,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和教育大家,提高养殖户对开展粪污整治的积极性。三是市场风险防控的难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国范围近年来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幅度大,造成众多养殖场户出现亏损,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铁岭市借鉴、创新,指导帮助养殖业者规避风险。一是全市建立了完善的畜禽养殖和市场价格监测体系,能够实时掌握全市生产情况,在产业行情出现波动时,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警,同时在各类媒体上监测预警信息,指导广大养殖户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增添应对措施,规避风险。二是组织合作社搭建交流、营销平台,抱团应对市场风险。

通过养殖合作社可以为养殖户的决策提供所需信息,还可以集中采购饲料和疫苗,优化销售环节,扩宽销售渠道,与大型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产销对接,稳定养殖收入,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培育畜禽品牌、提升品牌公信力。目前,全市推广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92 家,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优质优价,避免陷入低水平上的无序竞争。四是搭建信息平台传递服务信息。利用铁岭市农业专家热线电话、铁岭广播电台、铁岭市动物卫生监督网站及铁岭畜牧政务微博等载体及时市场行情分析和解答广大饲养户难题。

《兽医导刊》:针对畜牧养殖户和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是如何提高自身技能、开拓视野来适应畜牧业发展新形势的?

张维范 主要通过整合畜牧兽医科技推广资源,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等一系列手段来适应我市的畜牧业发展新形势。到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具备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生产技术指导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实力。全市现有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67 个,从事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410 名,全市1 175 个行政村,聘用村防疫员1 250 名。主要做法:一是提高队伍素质。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入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搞好现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在财政预算内保障用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三是改善工作机制。畜牧兽医部门与养殖专业户、畜牧专业合作社、畜牧龙头企业科技示范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速度和效益。

《兽医导刊》:铁岭市的畜牧业发展不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未来您有哪些新战略来推动铁岭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篇4

关键词:课程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95-02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何 静(1987-),女 ,新疆阿勒泰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防控。

1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适应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动物疫病名录的调整、有关疫病防治技术标准、规程的更新)的新要求。把传统学科体系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法律法规知识、生物安全处理知识为主线,构建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特点的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1]。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以及教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定位、设计。

1.2 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自2008年开始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企业、乡镇调研,切实落实毕业生回访工作,分析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洞察岗位需求变化,按照“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构建课程[2]。《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改革是在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大的框架下进行的,结合新疆畜牧业的特点,研发了实用的特色课程,课程开发思路见图1。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大型畜牧企业(如草原兴发、光明乳业、阿尔曼乳业、特色养殖企业福海金勃鹿业有限公司、全国首家驼奶生产企业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做清真肉制品加工的富阳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各级畜牧兽医站及牧民家中进行调研,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与目前专业岗位需求有偏差的课程内容,并进行调整。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2.1 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现状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畜产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及课程骨干教师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参照劳动部动物疫病防疫员、动物检疫员中级及高级工资格认证标准,结合阿勒泰地区畜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岗位能力需要,对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职业能力、素质分析情况见表1。

2.2 以地方畜牧业发展先现状为立足点,重组教学内容

利用地区畜牧业发展优势,做好工学结合教学

在工学结合课程的运行上,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实践上设置三个梯度、三种形式的渐进式教学。

2.2.1 单项技能 如单项传染病的预防、检测,屠宰动物单个器官的检疫操作等,这些单项技能大多操作简单、细致,能够在单个课时量、在学校实验室内即可完成。也可在进行理论讲授后即可开始实践操作,或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边讲授边操作。

2.2.2 以项目为单元的实训任务 这一层次的实训是放在学生的实训周里,学生会到实训场去做单项技能的综合实践,以一个个任务为引导,完成某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如能力模块三的兽医消毒技术,包含了消毒药物的配制、对畜禽圈舍进行的物理、化学等方式的一系列消毒程序。

2.2.3 综合实训 本课程的综合实训安排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让学生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的工作,在春季、秋季的防疫工作中,安排学生随同防疫工作人员一同进入养殖场、下乡进村,进行实践锻炼。

3 以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目的,建立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库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能够完成将来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上,围绕岗位工作任务收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资料,如屠宰检疫员岗位,要完成这个岗位的任务,那么就必须知道相关法规、认识检疫钩等工具,需要检疫票据单、检疫人员工作流程录像等,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视频,让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岗位能力有个初步认识。

4 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设计

改革了考核成绩的评定方法,从单纯的卷面成绩改为将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建立了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实验课占总成绩的30%,主要根据平时表现(10分)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分)进行给分。侧重平时实验要求,结合报告及各部分实验结果,每个实验独立评分,实验成绩为各实验成绩的平均分,实验课程独立评分,但计入该课教学课程分数。平时作业和小测验及表现(30%);实验操作技能(30%);理论部分期考(40%)。并分析考试成绩,制作各班成绩分布曲线,要求呈正态分布。通过分析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XX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XX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篇6

[关键词] 内蒙古现代畜牧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38-02

畜牧业作为的重要产业之一既是内蒙古的基础性产业又是该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当地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方。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乳制品、肉类、毛皮市场够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畜牧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比较高涨。再加之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以广阔的大草原作为其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干净的饲养环境保证了绿色食品的优秀品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然而即便是在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今天,依旧可以发现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明显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能短时间内对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如果不能妥善采取对策,最终也一定会阻碍到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

1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畜牧业发展总产值比重较低

即便在现在,畜牧业已经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内蒙古畜牧业的产值在第一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旧比较低,有关数据表明,知道2004年,内蒙古畜牧业的总产值比重才首次超过种植业的比重,达到了44.01%,但是在这之后,总产值基本没有其他更大的突破,一直只在45%左右徘徊,虽然这个比重不算太低,但是考虑到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牧区,这个畜牧业的总产值显然是不容乐观的,与农牧业发达国家甚至可以高达70%的比重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1.2 环境破坏问题严重

内蒙古畜牧业之所以在改个开放之后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今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草原也逐步的遭到破坏,草原退化、沙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如今内蒙古草原覆盖面积还在日益减少,土地沙化面积在逐步增大。虽然近年来通过适当限制放牧、退牧还草等保护措施,草原的生态环境有得到一定的恢复,但依旧无法遏制整体恶化的趋势。草原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它的生物多样性远远无法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因此一旦破坏严重便很难再恢复到原状。失去草原,最终影响最大的也是农民的利益。

1.3 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服务的支撑,无论是早期选种繁殖、疫病防控、饲料搭配还是后期的市场供应等工作都离不开科技服务技术的支撑。但是在目前的内蒙古地区,为畜牧业发展所提供的科学技术装备仍旧十分落后,例如选种繁殖的设施大都比较陈旧、老化,这些落后的设备早就不能适应如今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畜牧业选种繁殖工作的技术要求,自然无法选育出优良的牲畜品种。其次,疫病防控技术也比较落后,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是保障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内蒙古畜牧业的疫病防控工作却是处于一种极其薄弱的状态,一旦发生疫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是难以控制的。

1.4 市场化程度较低

所有产业的发展最终都将依赖于市场,较高的市场化水平,是推动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虽然势头良好,但是市场化程度却比较低,这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供求关系不适应,乳制品、肉制品等产品的质量和品种都和市场的需求情况不适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更大的实际上是精加工、高档次的畜产品,但是目前的市场上却到处是粗加工、低档次的大路产品。其次,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不健全,加工者往往“独树一帜”,我行我素,甚至全然不顾及目前国际上所普遍采用的标准。同时对畜产品的检测机制也不完善,尤其是食品的安全没有保障,这些都导致了内蒙古畜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2 内蒙古畜牧业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调控手段

针对畜牧业发展总产值比重较低优这一问题,应该要加强对内蒙古各个产业之间的调控,要加强调控,自然需要完善调控手段,这就要求对内蒙古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整合,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在完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实现调控目的。不同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配合工作,建立起互相协作的运行机制。其次,政府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2.2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这一对策主要是针对环境破坏严重这个问题提出的。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做好草场的维护工作,通过轮流放牧、限制放牧等等方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草场已经出现退化、沙化的区域,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例如进行牧草的种植、修牧等等。

2.3 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现在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畜牧业也是如此。对于那些陈旧、老化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那些新兴的技术要及时进行引进。虽然可能需要花费一些财力,但是对畜牧业带来的利益肯定会远远超多这些投资。

2.4 提高市场化程度

市场是产业的动力,内蒙古的畜牧要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应该要提高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化程度最主要的就是协调供求关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的调整生产,为市场提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完善市场的各种检测机制和准入标准,对畜产品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3 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目前仍旧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得内蒙古的畜牧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文宁.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

篇7

摘要:推动畜牧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全面自动化及数字化;有利于降低牧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效率;有利于畜牧业生产的集中管理,有利于降低传统牧业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有利于减少畜产品市场波动,提高牧业市场流通效率,从而增加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浅谈 畜牧 信息 问题 对策 述评

畜牧业信息就是对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器械设备、畜产品加工及其经济利用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畜禽遗传育种信息、饲料营养信息、畜禽经济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信息以及专家人才信息等内容。根据畜牧业结构和研究内容,畜牧业信息可以划分为畜牧业自然资源信息、畜牧业生产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经济信息、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畜产品加工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营养信息、器械设备信息和单位属性信息等类别。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在畜牧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畜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与智能化过程。畜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

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领域:一是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是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包括与畜牧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畜禽供求、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和物价变动等;三是畜牧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与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四是畜牧业市场流通信息化,指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动物产品流通(需求量)及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化和网络化;畜牧业生产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畜牧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畜牧业劳动者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等。

笔者认为,畜牧业信息化是指畜牧业饲养设施的操作自动化及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和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等,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精细饲喂、科学育种、饲养环境的监控、疫情监测、疾病防治以及产品溯源等。

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近年来,随这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般建立在城郊的养殖场就会因为环境污染以及用地等方面的问题而不得不面临搬迁。而为了稳定市场,保障畜牧产品的供给,地方政府又不得不通过土地的“调规”为畜牧业的发展划出一定的土地,这就造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概念。而适养区通常都会划定在离城镇较远、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的偏远农村,或地势较差的丘陵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基础条件差,交通不方便,不能满足养殖业主的要求,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养殖用地审批程序复杂目前,养殖用地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且审批的时间比较长,这其中如果涉及到了将基本农田转为养殖用地,则审批程序会更加的困难。养殖场的建设费用项目非常多,费用昂贵,一般一个养殖场的前期建设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如此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审批时间使不少有意从事养殖业的人都只有放弃。

二、龙头企业带动乏力

目前,农民与企业之间大多是单纯的供求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共同体,更没有企业能够带领畜牧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龙头企业。尤其缺少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畜禽主要以鲜活方式调运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散户养殖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仍居主要地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较少,规模化比重和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三、推动畜牧业发展

1.调整畜牧业的结构

要把握好市场的动向,加快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注重畜牧业优势的发挥。区域布局和畜禽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目前,要进一步做好畜牧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各种畜禽的优势区域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坚持分类指导,确定优先发展高效高质的畜禽品种,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畜牧业发展专业村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

2.扩大畜牧产品的产业链

以往的畜牧业产品缺乏企业的深加工,通常以鲜活方式调运。据有关资料表明,许多发达国家的畜牧产品都是经过深加工才摆上餐桌。要立足现有加工企业的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界引进和开发畜产品加工,扩大畜牧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3.政策制定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了行业利润,行业利润决定资本投向,资本投向决定产能,产能决定供求关系,如此循环。这一市场生态链条是由市场主动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对政策维持这一关系平衡状态。维持畜牧产品市场的稳定,促进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

4.改变现有的畜牧业模式

篇8

关键词 畜牧业;问题;对策;云南镇沅;振太镇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10-01

畜牧业是镇沅县振太镇继烤烟和林业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部分,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振太镇畜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由落后的传统养殖走向规模型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畜牧业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农户对畜牧业的发展研究不多,认识不深,力度不强。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畜牧业在经济中强有力的地位,常常把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辅业来对待,得不到重视。一些农户还处于“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传统饲养状态,不能从本质上认识畜牧业带来的效益。

1.2 饲料资源匮乏

畜牧业是以种植业的第一性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没有第一性生产为畜牧业提供饲草、饲料原粮,就不可能有畜牧业的生产。目前,振太镇的自然资源状况,尤其是农业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1.3 科学技术推广率低

畜牧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很多养殖户科学育肥、科学防病的基本技能很低,对“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和畜牧业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不能在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1-2]。由于扶持措施不完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导致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畜种改良工作进展慢,优良品种少,近亲繁殖严重。此外,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阻碍了畜牧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草地资源利用程度低

主要表现在放牧方式落后,传统的放牧方式,造成近处的草场放牧过度,远处原始的草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草场使用不当,只用不管;农、林、牧相互争地严重,不该开发的山坡开发种植农作物,盲目的毁坏草地、草场,造成草场减少;优良牧草被排挤,给草食畜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1.5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跟不上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得到较大改善,动物防疫的冷藏设施得到补充,免疫方式方法得到完善,但动物免疫模式单一,免疫效果没有明显改善。

2 发展对策

2.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打破保守思想,转变陈旧观念,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由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观念向开放型转变;由小而全分散经营向专业化规模经营转变;由传统饲养技术向现代化先进饲养技术转变;由靠政府投资为主向多渠道融资转变;由靠政府干预的计划经济向靠价值规律的市场经济转变。使干部、群众实打实地看到畜牧业发展的希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体验到用现代先进科技和设备所产生的巨大动力。启迪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市场的组织形式来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改造传统生产方法,以质取胜,提升产品竞争力[3]。

2.2 走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的情况下,种草养畜,以畜禽的粪便养地,走种养结合的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畜牧业之路[4]。开发优质饲草饲料,开发草食性畜禽,振太镇约有1 333.33 hm2草山,可以建成人工草场,天然草场产量低,草地经济效应未得到发挥,大力发展人工草场,种植青绿饲料,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振太镇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禽良种化,发展规模饲养提高集约化与专业化程度。在牛、羊、鸡3类畜禽中,均有大的发展资源依托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羊的营销及市场开拓局面已有重大突破,产品销售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形势。

2.3 加快信息产业建设,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市场信息在畜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市场信息是政府加强宏观决策、指导农户生产的重要依据,要具备准确的畜产品市场信息,根据供求关系价格,产品余缺等信息开拓市场,克服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以市场要求组织生产,为市场提供优良的名、特、优畜禽品种,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振太镇是多民族地区,全镇19个村委会,308个村民小组,400多个自然村,村组分散,交通闭塞,广大农民对市场信息获取有限。因此,必须建立信息预警系统,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定期分析畜禽及产品销售形势、市场动态和走势,提出畜牧业发展、生产经营应对策略;总结市场开拓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组织利用与推广,全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5]。

2.4 提高科技含量,强化畜牧业科技推广

政府职能部门要分工负责,为农民提供良种,传授科学饲养技术,解决资金、土地,培训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政府加大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科学养殖,推广应用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饲养效益。在原来“八改”的基础上,推行“三推、四有、一改造”的综合配套技术。“三推”,即推广良种、配套饲料、免疫综合防治;“四有”即有金属高床,有保温箱,有防护栏、漏粪板,有自动引水器;“一改造”,即对不合要求的猪舍进行改造。加强对饲养户的技术指导服务,健全饲养户的技术管理,坚持消毒制度,提高群众的科技水平。

2.5 建立“粮— 经 —饲”三元种植结构

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振太镇有农户9 920户,农业人口36 366人,可耕地面积4 746.07 hm2,每户可耕地0.48 hm2,每户可用0.2 hm2耕地种牧草。如:鲁梅克斯可产鲜叶150~225 t/hm2,产干物质22.5~30.0 t/hm2,粗蛋白含量37%,采用优质牧草与作物秸秆混合喂牛,种666.7 m2牧草可供育肥1头牛的饲料,每户农户1年种0.2 hm2,可出栏3头牛,全乡每年可多出栏1.8万头牛,今后在区域化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按照各地养殖业发展特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在总体布局上应走出振太“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路子。

2.6 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加强免疫注射工作,使“政府保密度,职能部门保质量”真正落到实处,要因地制宜,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唯一免疫模式;完善检疫工作,对场地检疫、进出境检疫、肉品检疫等严格把关,完善疫情监测网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对治疗用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施行,对违禁药品严厉禁止,执法必严,以确保牧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质量[6]。

3 参考文献

[1] 郑俊.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华北农学报,2005(S1):186-190.

[2] 李军,倪建平,张忠明.入世后我国畜牧业形势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4(1):111-115.

[3] 刘振江.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1):3416-3417.

[4] 黄海.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2):40-42.

篇9

一、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确保畜牧业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兵团各级虽然已经采取各项措施,抓紧发展畜牧业,但由于认识不深,力度不够,常常将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辅业和补充,使得兵团畜牧业档次不高,生产规模不够,影响了畜牧业的大发展。因此,各级要充分认识到畜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优势地位,抓紧提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统筹安排。同时要做好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禽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养殖、组织化生产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兵团应加快发展畜产品规模养殖,对其进行多方位的扶持和指导,降低养殖风险,规范市场,使规模养殖良性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密切产销关系,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畜禽产业化经营。通过推广畜牧业规模化、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以及舍饲半舍饲化养羊技术,做大做强畜牧业。

三、注重培育和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建立优质产业链。在畜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是最重要的三大要素。要做大做强畜牧业,重点在实行产业化经营,关键在龙头企业。兵团在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一方面要把引进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点来抓,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增加政策扶持,形成以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提高创汇能力。

四、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新品种、优育品种的更新力度。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畜牧业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兵团要高度重视现有牲畜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实施“良种工程”,通过人工授精、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畜牧业核心技术的推广,迅速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牲畜繁育率。加速畜牧新技术革命,使畜牧业科技在畜牧业产业化中大显身手。

五、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高产、优质、高效、无污染”是21世纪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兵团畜牧业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充分利用新疆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优势和畜产品天然、无污染、营养、保健的特色,实施生态畜牧业,打“绿色”和“无公害”的王牌,在现有“佳丽”“天康”“香巴拉”“花园”“天润”等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品牌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出一批在国内市场上具有高附加值、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兵团畜产品名牌。

六、开拓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建设营销网络体系。在培育和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和发展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形成“三位一体”、互补配套的营销网络体系,重点抓好以肉、毛、奶、蛋等为生产资料的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市场。鼓励农工、专业户、团场采取多种方式兴办生产、加工、销售、储运、技术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与养殖户联结的桥梁,扩大畜产品流通范围。大力培育畜产品流通中介合作组织、营销大户和运销专业户,加快畜产品的流通速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

七、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畜禽疫病防治事关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工切身利益。兵团各级要贯彻落实《兵团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方案,高度重视疫情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疫病控制体系,尽快建立起能够高效运转的疫病防治网络体系。

篇10

一、 莆田市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畜牧业生产在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近年来,莆田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增两保一提高”(增畜牧总量、增农民收入,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确保猪肉稳定供给,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工作目标,科学规划,促进了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2010年,全市肉蛋总产量19.18万吨,肉类产量12.89万吨,禽蛋产量4.45万吨,奶类产量1.74万吨。二是畜禽出栏平稳增长。全年全市猪出栏129.02万头;家禽出栏2528.53万只;羊出栏16.80万只。三是畜禽存栏有增有减。全年生猪存栏91.63万头;家禽存栏971.60万只;羊存栏10.72万只。

2.畜牧业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方式正由粗放型、单一型的传统畜牧业向品种良种化、饲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防疫程序化、排污标准化为特点的现代畜牧业迈进。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占总出栏量71.2%,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以上的猪场有74个,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以上的猪场有17个。

3.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莆田黑猪及白绒乌骨鸡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保种和开发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莆田市建有26家种畜禽场及畜禽繁育改良站点,初步形成了完善的良种繁育与改良网络体系,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4.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全市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网络,建成了1个市级和5个县级动物疫病化验室,大大增强了全市畜禽疫病预防监测能力,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全面实施了畜禽规模饲养场动态管理,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饲料、兽药等畜牧投入品的监管,为全市畜牧业安全发展及畜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莆田市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消费需求比较,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莆田市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除了猪肉和禽肉占有量较高,其余指标均较低。特别是牛奶,莆田市在2005年,人均占有量不足3公斤,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牛羊和羊肉约为3.6%左右。虽然最近的肉牛、肉羊在莆田市山区有较快发展,奶牛、奶羊也有较大发展,但要达到消费需求尚有很大差距。

2.发展空间挤压的压力。莆田市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较低,畜牧资源中的土地、饲料资源逐渐成为发展畜牧业的制约因素。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畜牧业发展受到资源的制约状况日益突出。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尚未建立,畜牧业因为土地问题难以实现规模化养殖,在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挤压下,畜牧业发展空间正在逐步缩小。

3.市场检测不力。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兽药、假劣饲料与添加剂、禁用药品以及伪劣畜禽种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之一是有关法律不健全,以及处罚太轻;二是检测手段落后,缺乏督查。如果不能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就会扰乱市场秩序,有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分销和加工环节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牲畜市场建设缓慢,主要是小规模的批发市场和农村市场,特别是生猪流通不顺,莆田市畜产品经营现状分散,不仅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也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失。畜产品深加工技术很薄弱,导致附加值低,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三、莆田市畜牧业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1.指导思想。莆田市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在应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下满足市场需要,将传统农业中的代表“数量农业”转化到以“优质、高产、高效”为要求的高效益畜牧业发展途径上,坚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并且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从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对自身进行调整。

2.发展原则。现代畜牧业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农牧草畜相结合,以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以“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为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加大对重大项目的争取力度,提高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用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经营生产方式,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不断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四、莆田市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与措施

莆田市畜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把莆田市建设成为畜牧业强市,变分散型、数量型、速度型为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生产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莆田市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

1.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支持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首先,各级领导应重视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想认识问题。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畜牧产品需求的必要措施。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在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仙游县可以设立相对独立的畜牧局。重视和加强畜牧业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并重视资金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突出政府在畜牧业资金运转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兴办畜牧业项目,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

2.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势。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势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全市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加速畜牧业区域化与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畜牧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以荔城区、城厢区、仙游县为重点发展家禽生产,完善家禽生产特别是水禽生产的产业化生产模式,积极发展规模化饲养,推行标准化生产,同时注重地方良种禽─莆田白绒乌骨鸡的保护和开发,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其次,山羊、肉奶牛等槽式畜禽重点布局在涵江区三江口、庄边、大洋,游洋郊尾等乡镇具有发展潜力的山区。

3.重点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是发展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资源和经济条件,选准优势产品或项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拥有畜产品原料基地、主导产品和商标、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与当地农民有稳定的生产合作关系且带动作用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壮大莆兴、优利可、鸿兴、鸿达种猪以及天怡现代化肉联制品加工、“莆田禽苗”、温氏家禽、中源、富宝、大老古蛋品、涵江蜂产品等一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形成以蛋品、种猪、禽苗产业生产为主导且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骨干龙头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型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

4.加强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突破点。畜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一方面是完善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完善肉蛋奶等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并进一步完善种畜禽生产标准、畜禽饲养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畜禽疫病防治标准、兽药生产标准等。在标准的制定中,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与国内实际生产水平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努力建设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级市场,专注于产地批发和专业市场的发展。完善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畜牧业信息传播的速度。通过增加对畜牧业的投资,建立一个对现代市场敏感的信息传输网络,以发现牲畜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生产和消费。

篇11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型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市场肉蛋奶类产品供应有种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显示了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畜牧业财务内控建立和健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畜牧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现代畜牧业内控制度的建立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畜牧业在全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深入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中肉类产量达到了8千万吨以上,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禽蛋类产量和奶类产量也取得大幅度的提升,现在分居世界第一位与第三位。畜牧业作为为人民的生活提供肉蛋奶类食品保障的经济产业,随着需求拉动的影响,其成长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同时,作为依托种植业发展的下游产业,畜牧业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和满足城乡市场供应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牧业一直采用的是松散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办法,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经济高速提升、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出现了管理上的脱节导致的行业发展缓慢的状况出现。内部控制的管理办法是现代管理理念中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之一,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引入到畜牧业的生产管理中有利于规范畜牧业的生产活动,促进畜牧业尽早实现产业转型,走向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畜牧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逐渐加快,由于畜牧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理念引入较晚,导致了畜牧业财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畜牧业内部控制没有形成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实践还比较短。由于畜牧业同一般生产性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一般企业的管理办法很难直接照搬进畜牧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因此,虽然在目前畜牧业的财务管理中已经逐渐开始形成初步的内部控制管理思想,但是目前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在管理实践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往往会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反而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畜牧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偏弱

由于缺乏必要内部控制体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畜牧业还保持着传统、松散的管理方式,导致了畜牧业的财务系统在应对市场风险时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因此,畜牧业在管理上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抵抗能力偏弱。随着市场供需影响和价格因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畜牧业的影响不断增加,畜牧业在经营和管理中面临的资金了财务决策上的风险也在慢慢扩大,因此,成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干预机制是当前畜牧业财务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内部控制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的效率偏低

目前,大量的畜牧业的养殖经营依旧是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分散性养殖经营状态。这种经营现状导致了经营环境的发展规模受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约束。在这种经营模式和规模的制约下,内部控制在资金管理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缺位现象,畜牧业产品在生产组织上往往受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双重挤压,导致了畜牧业本身的生产利润分配不均,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财务人员内控意识与专业能力较差

内部控制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由管理思想先进、组织能力强和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财会人员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然而,目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具有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财务及管理人员低于35%,给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现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目前畜牧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在职培训工作也不到位,造成了在岗财务人员学历主观能动性下降,对于畜牧业财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票据管理、资金出纳和结算等方面,不能够掌握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上的作用。

三、完善畜牧业财务内控的措施

(一)推广畜牧业财务全面内控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畜牧业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建设,首先确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的建立健全与稳定执行。只有加强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才能从组织结构的优化上完善畜牧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畜牧业要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就要依靠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出纳、预算、核算、审计等各个会计岗位上确立,明确权责,落实规定,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真正在畜牧业本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到实践。在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推广之下,畜牧业才财务政策和决策方案可以得到有效、全面的监督,从而在财务基础上保障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改变原始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新道路。

(二)加强畜牧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影响因素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中影响的加深,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盲目的市场跟风可能会导致同类型产品的大量产出造成的市场饱和。当市场过于饱和时,畜牧业产品的价格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就会大幅度下降,给畜牧业生产企业的财政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畜牧业在在管理中要突出内部控制在风险预警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加强畜牧业生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和销售经营管理,从而降低畜牧业生产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发生时的反映能力和抵御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在财务监管中的应用

当前,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还处在起步的过程中,对于生产企业内部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有效利用对于节约企业资本,加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制度是杜绝财务信息失真、舞弊现象出现的重要管理手段。内部控制的监管作用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中财务上松散粗放的管理体制,在幼苗和饲料采购、养殖、饲育、销售等多个方面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内控监管,保障会计业务和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保障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树立全面内控意识,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从管理思想水平来看,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经营在管理理念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传统养殖场在结构设置和岗位安排上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对于内部控制的能动作用就有着很大的不足。由于管理思想、制度和组织上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了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和专业能力偏低,其工作办法和专业技能同内控制度管理下的财务工作办法也不能相适应。因此,加强人才的管理对于畜牧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畜牧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树立起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在制度的保障之下,加大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工作和在岗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同时畜牧业的管理要依靠专业的财务技术型人才,再结合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将专业财务管理办法同养殖企业的现状相融合,以人才素质培养为保障,有效地突进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远兰如.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02

[2]何波.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187

篇12

1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成就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前,老百姓买肉、蛋得凭票。今天,肉蛋奶不但敞开供应,而且开始讲究安全放心。

据统计,2005 年中国畜牧业总产值为1.3 万亿元,至2008 年,已达到2 万亿元。全国共养殖有16亿头猪、4亿头牛和7亿只羊,鸡、鸭、鱼等其他畜禽类的数量就更多。2008 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 278 万t、2 701 万t和3 781 万t,比1980 年增长了4.7 倍、9.5 倍和26.7 倍,平均年递增6.4%、8.8%和12.6%。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8.9 kg、2.4 kg和1.0 kg,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2.0 kg、19.0 kg和27.5 kg,分别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中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1],畜牧业经济已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畜牧大国,但在当前的畜牧养殖产业体系中,存在着国家、集体、股份制、个人等多个生产业态。农业和牧业相结合的农牧业结构仍然还是目前畜牧养殖业的主体,工厂化畜牧企业依然只是凤毛麟角。据统计,91%的猪肉产品、99%的牛肉出自农牧方式,工厂化养殖方式仅为1% ;羊肉的散养方式占98% ;禽肉的农牧式占82% ,禽蛋的农牧方式占94%,其中专业户占36% ,散养户占58% ;牛奶农牧式占80% ;绵羊毛放牧式占70% ,农牧式占30% ,工厂化则为0。以农牧结合为主的畜牧业在中国的畜牧产业中仍占主导地位,而在农牧结合的畜牧业中又以非专业养殖户的传统式散养或小规模圈养为主[2]。如此一个大规模的行业产业,再加上上述生产模式,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行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市场价格的制约。据2009年上半年统计,四川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 596.3 元,同比增加了307 元,增长13.4%,但是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只有571 元,同比减少了60.56 元,减少了9.59%。农民人均出售猪肉26.57 kg,同比增长了5.25%,人均收入380.29 元,同比减少了21.73%。据对亳州、合肥等地部分养殖场(户)调查,每出栏1头肥猪平均亏损50元左右[1],可见,畜牧业是增产减收。对于上述诸多的问题,诚然有些问题属于政策、法规层面,需要各级政府配合有关部门解决。但是有很多的问题是与畜牧业经济信息及市场信息密切相关的,没有建立起有效、科学、快速的反应机制,使得产业容易出现价格上涨一哄而上,价格下跌生产收缩,这就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波动,这种冲击和波动不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有效的市场信息引导。由此看来,市场信息体系的滞后和不完善,直接影响到行业产业的发展与稳定。

3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组织

中国畜牧业市场信息和其它行业在大的格局上没有区别,也存在着市场、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做好了,畜牧业经济也将被带动起来。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供给日益丰富多彩,优质产品率不断上升,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与中国畜牧市场信息的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畜牧业市场信息主要来自以下服务组织[4]。

3.1政府性质部门

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他们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政策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

3.2准政府性质机构

各级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中心、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他们是政府部门直属单位,承担政府的部分信息服务任务。

3.3教学科研系统

各级各类畜牧教学、科研单位。他们产生和传播大量畜牧科技等方面的信息。

3.4 社团组织

畜牧行业协会和学会。他们发挥着协调、咨询、服务、桥梁纽带作用。

3.5其他信息服务组织

有关媒体、商业性机构、大型企业内部的信息服务机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他们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搭起了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弥补了政府信息服务功能的缺欠。

4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信息服务组织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很难满足农牧民对畜牧市场信息的需求。

(1)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现在人们已经在围绕市场情况考虑和安排生产、加工、经营、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但畜牧交易市场体制不完善,畜产品贸易市场建设滞后,仍属传统自由交易,交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息缺失,畜牧业生产信息、销售流通信息不畅,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把握不准,由此使畜牧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某些畜产品存在阶段性、结构性过剩[5],造成了畜产品价格的起伏不定,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畜产品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分别依靠各自独立、相对薄弱、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手段落后;信息的采集面相对较窄,采集、分析和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分析形式和窗口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固定性较差。

(3)现有的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不足,培训工作滞后等[5]。

这些因素影响了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效率,使得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在结构、质量、有效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难以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畜牧业和畜牧经济发展的需要。

5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应采取的措施

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质量与畜牧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灵通,就能解决农牧民的生产问题和“买难卖难”问题,可以致富。反之,农牧民就不知道养什么、怎样养、养多少、卖给谁。因此,要建立多元的畜牧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

5.1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改进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依托农业部和省级农业部门,强化建立和开发畜牧业市场综合数据库系统,如建立畜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信息、畜牧业生产区域性信息、畜牧业经营性信息、畜牧业产品结构信息、畜禽产品进出口信息、畜禽生产水平信息等数据库。强化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设,搞好批发市场价格采集、分析和。探索传感网、物联网技术在养殖场的应用,开发高质量畜牧市场信息技术软件研究,推广应用电子标签技术(rfid)。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建设公共数据平台,解

转贴于

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涉农信息共享。

5.2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主要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

在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市场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畜产品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开展主要畜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与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5.3加快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化进程,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关系

目前,农户的畜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农民经纪人。他们以市场为坐标,以本地产品为资源,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从事经营某一项畜产品的购销,不同程度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有的逃避检疫,存在一定的疫病传播风险,市场价格他们说了算。因此,农民们最信不过,而又最离不开,乡镇干部很怕他们,而又得靠他们。随着规模化养殖逐渐扩展,经纪人销售规模与数量有限,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养殖企业之间相互不能交流所掌握的市场供求信息,结果又影响了畜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7]。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生产者利益代言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吸纳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形成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利益关系[8]。

5.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信息化法律法规

畜牧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传播,政府部门是主体。维护信息主体的权威与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如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法国有关法规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中国应尽快制定涉农信息化法规,制定信息采集、分析和的统一标准,建立权威性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确立为常规、不为例外的工作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

5. 5促进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怎样解读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恰当地进行畜牧生产等各项经济活动,还取决于农牧民自身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学校式的传统教育和各种培训,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还可以通过各种畜牧项目示范区和典型示范户,帮助农牧民更新观念,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与分析能力。

6结束语

畜牧业市场信息的获取、存储及传播,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价值。为更好地满足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的需求,就必须完善畜牧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畜牧业市场信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服务内容上涵盖各个环节,包括国家宏观决策、生产者微观决策、政策、法规、市场、技术、疫情等信息。

篇13

现代农业中畜牧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由传统畜牧养殖模式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现阶段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及时、有效的方法及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1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养殖模式落后

现在我国很多区域的畜牧业发展还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以农户为主体进行个体养殖、小场养殖等,而农牧户受自身专业能力、文化水平的影响,其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普遍存在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等不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要求,从而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包括卫生条件差、公共环境的污染、人畜共患病传播、饲养管理水平差、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优化等等。并且畜牧业养殖优良品种率低、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效益低下等一系因素逐渐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2畜牧业生产缺乏

市场导向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处于特殊的转型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旧有养殖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市场导向作用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养殖场采用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养殖户没有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养殖生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甚至违背市场规律。生猪生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生猪养殖户缺乏市场意识,生产时未充分分析市场行情,发现生猪市场价格上涨就盲目增加生产量,导致市场需求饱和,市场价格自然又会大幅下跌,影响养殖效益。奶牛、肉牛、羊、家禽养殖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会影响养殖户的微观决策,而目前国家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养殖户养殖规模的指引起不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均衡发展。

1.3养殖户专业水平低下

畜牧业从业人员多为文化水平不高、专业能力差的农民,有些也未接受过专门的养殖技术培训,完全依靠口口相传或经验进行养殖生产,因此养殖户专业水平低下逐渐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唯利是图,有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添加剂,严重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是畜牧及相关部门对养殖生产环节监管不力所致,从而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养殖户的防疫观念薄弱,意识不到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养殖生产过程中重治疗轻预防,抱着侥幸心理,不按时按要求接种疫苗,日常管理松散。发现病畜禽类后多针对症状、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投药治疗,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产性能。此外,一些养殖户缺乏防疫意识,病死畜禽多由群内取出后随意处置,增加了病源的传播。

2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针对上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2.1制定科学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计划

市场经济环境下畜牧业生产最大的问题在于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品预警机制,寻找市场的均衡点,达到畜牧业产品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养殖户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挖掘自身的养殖潜力,提高产品的结构及质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综合竞争力。养殖户自身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养殖计划,在养殖生产中采用先进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政府部门、畜牧部门要将自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养殖户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其做出准确的市场行情分析,避免养殖户盲目生产,提高畜产品供给的合理化水平。

2.2扶持养殖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常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包括三种,一种是大型出口肉类加工企业设置专门的养殖公司,自给自足;另外一种就是大型肉类企业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向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并将农户的订单消化、吸收;第三种就是农户进行散养,再向市场、肉类加工企业等供应。虽然大型出口肉类加工企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可较好的控制药物残留,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但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是后两种生产模式,饲养规模小、点多面广,药物残留、疫病控制等干预效果差,因此后续要加强养殖龙头企业的扶持,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肉类加工企业、饲养农户等要转变饲养模式及经营方式,以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从饲料生产、养殖生产、产品加工及流通等所有环节均采用标准化生产操作,从每个环节保证畜牧业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保证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安全性。其次,完善产品标准化保障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畜禽类产品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使得畜牧业生产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大养殖户违规违法现象的惩处力度,促使其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再次,政府部门、法律组织、媒体、中介组织等组成一个全面、强大的监督体系,对农户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并在媒体上监测报告,曝光不合格产品。在畜牧业生产中积极有效推行“养殖档案”管理模式,将畜禽类产品生产中的原料、饲料、预混料、添加剂、品种、饲养过程等均准确的记录下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养殖档案,以便可追溯、监督,提高畜产品质量。

3结语

篇14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也对政治问题有影响。

一、畜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很多问题,农业发展空间被大大挤压,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中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像规模太小、品种烦杂,人畜混居、散放和散养、混放和混养、经营粗放。大多数乡镇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存在隐患、影响畜牧产品质量因素多种多样,长期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棘手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规划不科学,生活生产环境差

由于农村没有系统规划,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养殖环境较差,很多地方粪便满地,缺少蚊虫防治,污水没有集中处理,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也影响村容村貌。

2畜牧发展规模小,难集中发展

由于农民经济能力有限,导致规模发展受限,浪费很多资源,没有整合小资源,浪费很多公共资源,受计划经济体质影响比较深,畜牧业市场化程度太低。

3畜牧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在利益驱动下,很多养殖户会采取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来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牧产品。传统养殖办法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之养殖户比较分散,不好管理,更谈不上整体出售。

4畜牧产品生产力低下,市场需求量大

畜牧产品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缺陷,很多指标都达不到国际标准,更谈不上出口了。

5疫病防治意识淡薄

农民大多采用分散饲养,而且疫病防治意识淡薄,很难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如果出现疫情,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6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弱

传统畜牧养殖业容易跟风,很少有能够对市场做出科学研判,很容易出现价格大跌等风险,对于农牧民来说是毁灭性的。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切实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为畜牧业发展探新路

首先着眼于农村实际情况,摸清农业的具体规模,尤其是畜牧业的优势和问题,农业管理部门协调统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解决农民在畜牧养殖方面的问题,彻底从思想上重视,权衡利弊,制定出适合我们的发展规划,注意落实,从科技、内涵、市场、资源、环保等方面重点考虑,找出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2、工业反哺农业,农业向畜牧业倾斜

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基础上,鼓励大多工业参与到农业发展当中,用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为农业提供经济保障,利用政策鼓励工业参与农业,让畜牧业发展为农民创收,为全民奔小康奠定基础。

三、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创新经营

政府引导,通过实地考察引进名优品种,新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政府出资农民学习新技术,确保畜牧产品多样性,利用新技术增收增产,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畜牧产品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方式,尤其是引入“互联网+农业”,简化农业经营链条,实现资源整合,培养一批适应新型市场的新型农民。着力培育几个大型龙头畜牧业龙头企业,凸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给农民增强信心,树立一些农业发展典范,引导树立现代经营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政府帮忙开拓市场,对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畜牧产品全村推广。政府搭建交易平台,解决农牧民的后顾之忧。畜牧业做好了,就是绿色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好政策向导,着力推进现代绿色产业飞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

四、重视专业人才,提高畜牧服务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