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用工管理范文

加强用工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强用工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加强用工管理

篇1

举世注目的奥运盛会将在我国举办,奥运圣火传递工作也将于近期在我市进行。为了确保迎接奥运圣火传递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状况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一些用人单位依然存在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使用童工、拖欠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不参加社会保险等劳动违法行为。对此,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类用人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用工长效管理机制,使我市劳动用工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依法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

(一)规范用工渠道,严禁使用童工

用人单位在自主招工时,应当通过合法的劳动力市场或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招聘,认真核查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明,并及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不得从非法职业中介或通过其他非法途径招用人员,杜绝使用童工、扣押证件、收取风险抵押金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现劳动用工动态管理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统一领导、指定机构、配备人员,负责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劳动工资、就业、失业、统计和劳动保障监察等相关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搞好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各项涉及劳动用工备案、登记工作的相互衔接。要在组织力量,搞好调查摸底,掌握本辖区用人单位户数及现有劳动用工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字信息全面、准确、规范、统一的要求,为每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用工台帐,实现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及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动态管理。

(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劳动用工制度的需要。用人单位只有以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本,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展。各类用人单位要结合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全面推动和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各类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及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劳动合同签订后,劳资双方应依法履行合同内容,建立权利义务明确的劳动用工关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相适合的劳动合同范本,督促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维护正常劳动秩序。严禁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

(四)加强劳动工资支付管理,确保职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定期公布劳动力市场的指导价位,妥善解决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综合工时制、计件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在协商规定的时间内要公布工价,明确每月发放工资的日期,并以法定货币形式足额发放。逾期或者未足额发放工资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补发,坚决制止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行为。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肃处理。

(五)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探索将民营企业纳入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办法,继续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使劳动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有效地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高危行业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全市各类高危行业(如煤炭、化工、建筑、冶炼等)应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用人单位具备培训条件的,由用人单位自行组织培训;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可委托有培训能力的机构代为培训。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各类用人单位尤其是高温行业要严格按照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女职工保护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及时主动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不卫生因素,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时大力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在职工较集中的地区,用人单位要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交通和环境卫生条件。

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统一组织,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公安、工商、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密切配合,从文件下发之日起至9月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已招用人员的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参加社会保险、非法使用童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无营业执照、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以及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使用童工或者介绍童工就业的,依法加倍处罚,并由有关部门予以取缔。

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打击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侮辱、体罚、殴打、拘禁劳动者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协助处理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对涉嫌强迫劳动、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特别是拐骗和强迫童工劳动的业主、包工头等违法犯罪分子,由公、检、法机关快侦、快捕、快诉、快判,依法从重打击,绝不姑息迁就。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并取缔无合法证照各类经营组织,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安监、国土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切实做好各类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篇2

关键字:企业 劳动用工 管理 策略

前言:为了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和维护劳动用工的切身利益,自2008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这些管理条例的分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法的逐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劳动合同以及作息休假等问题的劳动纠纷。

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开始探索多样化的用工方式,例如固有员工、劳务派遣专员、临时工、外借员工等等,多样化的用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与此同时,关于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工伤补偿等一系列的劳动关系管理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我国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员工不仅包括企业长期聘用的员工,临时工和劳务分包人员都属于企业的员工。目前,我国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及风险:

1.劳动关系管理风险

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二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2.工资管理的风险

工资管理风险包括工资总额管理风险和工资支付的风险。一般企业工资总额是采用的是与工效挂钩、多劳多得的方式,近几年,随着劳动用工基本工资的上调以及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加,企业的工资总额增长不断加快,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工资支付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拖欠员工工资或延缓发放工资的日期。拖欠农民工工资在建筑施工企业比较常见,特别是工程总包企业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延缓发放工资日期在一些私人小企业也比较常见。

3.社会保险的风险

一方面,新的劳动法规定农民工等其他从业人员也必须享有社会保险的福利待遇,企业应为这类劳动用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这样一来,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此外,《社会保险法》将我国所有单位的员工都纳入了社会保险的统筹范围。另一方面,企业如果不按照规定依法为所有员工缴纳足额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将责任其限期缴纳或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二、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策略

1.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共同做好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劳动用工管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管理工程,仅仅依靠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力量难以将该工作做得尽如人意。做好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内部的稳定团结以及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还有社会劳动用工管理部门,要加强联动,互相监督,明确职责,共同做好劳动管理工作。

2.加强临时工的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的选拔。临时工目前也是企业重要的劳动用工关系之一,企业要重视临时、辅用工的管理,可以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但是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上岗协议。虽然是临时工,但是不能放松对他们的工作要求,在管理上要同正式员工无异。

3.定期对劳动用工进行考核

对劳动用工进行考核是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按季度的方式,与公司各部门一起进行联动考察,考核劳动用工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对于劳动用工反映的问题,企业领导要重视并及时给与反馈意见。

4.完善配套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公司总体的管理制度对劳动用工管理会产生影响,公司必须采取科学的用工管理模式,鼓励员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相应提高,但是这样会导致工资总额的增长,因此企业应加强与工资总额管理政策的衔接,促进员工工资与企业受益共同增长的良性循环。此外,企业应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依法向职工缴纳足额的社会保险费,切实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杜绝无序用工模式,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劳动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总结

企业要正确处理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企业应通过正当的途径充实劳动保障力量,正确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规范用工登记、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用工程序,杜绝无故克扣员工工资、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无职业资格证上岗、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杨河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的重要平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若干考察[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12期

[2]张凤林;实行就业体制改革应注重发展和完善内部劳动力市场[N];协商新报;2005年

篇3

我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的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历时一个月,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1、齐装满员率低。我县共有纺织企业(含印染企业)14家,可提供就业岗位3686个,根据调查的资料统计,现有员工3074人,其中女性员工2455人,占员工总数的79.86%。在岗的员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的高达883人,占员工总数的28.73%,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年内终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员工总数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个岗位无人上岗。

2、工资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严重。14家企业年度应支付工资总额为3810.8万元,实际支付3123.4万元,年度累计拖欠工资687.4万元。14家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033元,从绝对值来看,不算太低,但这是员工在延长劳动时间后的报酬,如果按每月劳动29天、每天8.5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为4.19元,换算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167.36小时),员工的月工资仅为702元。挡车工的平均工资约800元,换算后仅543元。企业、依据土政策罚款、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3、违法延长工作时间和取消法定节假日较为普遍。从14家企业正常劳动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普通员工月工作日一般为26—30天,大部分为28天以上。日工作时间为8—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个别企业甚至达14小时。员工在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后,还基本上得不到法定标准的工作报酬。

4、工作环境欠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纺织行业的劳动条件一般较为恶劣,特别是在技术含量不高、设备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尤为突出。我县的纺织企业,在噪音、粉尘超标和不符合规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的比例很大,少数企业甚至高达80%。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年内工伤高达2617人次,平均每三个多小时就有一个人发生工伤。

5、社会保障福利情况令人担忧。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全县纺织企业员工的各种社会保险(包括国家规定的强制保险)甚至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收取押金和扣压证件的事情时有发生。

6、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调查资料统计,2007年三季度我县有剩余劳动力15295人,其中女性劳动力7470人,这些劳动力恰恰是纺织企业所急需的。但根据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人不愿到本地就业,特别不愿到纺织企业就业。这样,就形成了一边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边又找不到合适劳动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对于我县来说,熟练纺织工可能欠缺,但决不会招不到一般员工。造成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1、企业先天不足。自古就有“男不进矿、女不进纺”的说法,说明纺织行业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行业。我县的大部分纺织企业技术含量不高,技术装备较差,资金不足导致劳动保护的措施跟不上,个别企业甚至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采取措施,使得劳动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年轻女性,在劳动力流动频繁的今天,到哪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纺织行业。

2、行业竞争无序。随着本地纺织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对市场和熟练工人等的竞争越发激烈。比抬工价、争夺熟练工的行为不断升温,员工在企业间无序流动,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由于企业用工本身缺口大,加之熟练工的攀比心态,经常出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的局面,老板无所适从,也使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安排生产。

3、报酬水平过低。由于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且利润率不高,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物化成本受市场制约,企业只能从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想办法。纺织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往往是企业的首选对象。一旦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形成“待遇过低—开工不足—效益低下—降低工资水平”的恶性循环。

4、劳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就企业而言,企业对劳动力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员工而言,由于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雇佣思想十分明显,做一天算一天,和企业总是离心离德,难以和企业捆在一起。从而,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5、管理机制欠缺。纺织加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员工的作息时间难以把握。因此,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奖励机制,是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对如何应对加班和空闲,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办法简单,吸引力不够。另外,一些企业在后勤和安全保障方面缺乏考虑,员工的食宿难以统一管理。而从事纺织工作的员工又多是一些年轻女性,安全保障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她们安心工作。

6、劳动力的心理原因。由于我县的工业起步较迟,剩余劳动力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到广东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已较为适应外面的环境,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乡务工;而新增劳动力受此影响,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本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引导企业经营者从依法办企业的高度,认识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依法办企业,就必须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是违法经营。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把企业当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第三,要通过基层党政组织和群团组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县域经济的大局和长远考虑,投身纺织行业,以解企业用工不足的燃眉之急。

2、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活动。真正的企业家,是不会在法律法规上玩火的。要加大劳动执法的力度,促进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企业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通过严格执法,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劳务用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能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7 年的相关数据,2007 年底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达到 19823 万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被建筑业吸纳,建筑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建筑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因此建筑工程企业的劳务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子课题。

目前建筑工程企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企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因克扣拖欠工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导致农民工消极怠工、集体上访甚至发生其它恶性事件,建筑工程企业的不和谐影响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要构建和谐建筑工程企业,必须科学分析影响建筑工程企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敢于正视这些“不和谐”因素,尽力去化解。

一、建筑工程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存在问题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劳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引发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劳动合同签订问题,易引发各种纠纷

很多用人单位在使用农民工时不签订劳动合同,据统计,农民工签订合同的不到50%,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动合同不规范,有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只有口头约定,还有小部分连口头约定都没有就干活了。合同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用工企业用协议或口头约定的方式规避正式合同的约束,也因此不缴社会保险,逃避应负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农民工不知道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以为签了合同就不能走了,往往也会拒绝签合同。由于不签订合同或合同不规范,一旦发生侵权事件时,农民工维权困难,以致有的农民工采取极端的手段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影响了企业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二)薪酬管理不到位引发矛盾

目前我国建筑劳务工的 82%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已经成为城市中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一些劳务带头人和能工巧匠的收人甚至达到社会中等水平。有的劳务企业经营者或劳务带头人的收人甚至已达到富裕水平,但蓝领技术工人的收人较低,《北京建筑业 2007 年薪酬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管理人员中薪酬水平最低的行政管理人员平均年薪为 31284 元,蓝领技术工人中薪酬水平最高的水暖工平均年薪为 26253,蓝领薪酬最高水平与白领薪酬最低水平倒挂 5031 元。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建筑工人、特别是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临时工的工资较低,有的刚达到当地最低工资要求,有的甚至还要低些。

建筑行业企业一般采取的工资发放模式为: 平时只发生活费,年终结清工资。这种工资发放模式为拖欠工资留下可能,拖欠建筑工人工资、克扣工人工资、侵害其合法权益时有发生,使劳资关系恶化,产生劳资冲突。另外,农民工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来城市打工,是家庭经济的支柱,一旦工资被拖欠,意味着一个家庭陷入经济困境,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及家庭的和谐,严重者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三)劳务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忽视对劳务工的激励,忽视激励方面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劳务工以工地为家,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风险大。据统计,仅2007 年我国共发生领域安全事故 200 起,死亡 1195 人。劳务工生活环境恶劣,生活设施、卫生条件差,几个人甚至几十人住在临时建筑或简陋的房子里,学习、娱乐设施不足,工人下班后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村外出务工者中,已婚比例为 81.7%,农民工夫妻分居成为一种常态。农民工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栖身和休息等的基本需求)、安全(即防止危险的需求)等低层次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

目前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尚不足 20%。提供给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少,农民工作为非城市居民,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义务教育、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使农民工难以融人所在企业甚至所在城市的生活中,缺少安全感、归属感,对企业难以产生忠诚感。

二、加强建筑工程企业劳务用工管理的对策

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凝聚力,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堵住劳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构建起适合企业发展的劳务管理体系。

(一)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加强农民工的归属感

为了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必须与工人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明确工资支付的时间与方式、意外伤害赔偿以及违约的责任。规定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意外伤害赔偿、违约责任等,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劳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目前由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农民工在从事各种脏苦险累工作并接受低收人待遇的同时,却极少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住房、教育等相关福利现象,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政府建立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险,有条件的企业可为农民工购买商业保险。总之,应根据实际,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采取一些调节和变通的措施,使他们利益切实得到保障。

(二)改善薪酬管理与支付方式的完善

薪酬管理是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的关键,薪酬不公、拖欠薪酬是引发劳资矛盾.导致劳资关系恶化、影响企业和谐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完善薪酬管理。首先必须改善工资发放模式,确保按时足额给劳务工发放劳动报酬。为了保障劳务工工资的准时发放,可实行劳务工工资定期支付制度(如按月支付)和劳务人员工资预储帐户制度,建议每拨付一次工程款,施工单位应将一定比例的款项存人预储帐户。其次要缩少薪酬差距,确定最高收人者与最低收人者收入合理比例,减少劳务工的不公平感,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外来务工者和有本地户籍的当地人享受同样的最低工资保障待遇。健全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人水平,有效降低高收人者的比重,增加中收人者的比例,企业通过给予劳务工应得的利益、提高劳务工的生活质量,使经营者与劳务工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康和睦的关系。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劳务队伍合同负责人与民工之间的劳务合同进行审核,对严重超出市场价格的劳务合同要引起重视,并确定一个民工工资支付的程序、方案和时间,与民工达成协议。协议中可以明确对民工日常生活费的支付金额,余额待验收合格后分几次完成全部民工工资的支付等。如果建筑施工企业与民工达成工资支付的约定并能按约定进行支付,就能较好地履行国务院有关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和义务,民工若超越约定要求的超前支付就不会得到劳动部门的支持。

(三)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加强劳动保护,为工人提供齐全的劳保用品、安全生产设施。降低建筑施工的风险性、危险性,狠抓安全生产,加强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安全执法与监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妥善解决工人的居住问题,使农民工居有其屋,安居乐业。设立夫妻房,使来探亲的夫妻得以团聚,促进家庭和睦。改善工人的住宿条件,使其通风良好、干净卫生,不断改善饮食和用餐环境。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关系。为了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可设置电视室,有条件的工地可设置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定期播放流动电影,组织丰富多彩而又经济实惠的文娱活动。营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四)完善劳务资源培训制度

作为培训责任主体之一的建筑企业应自寻解决方法,增加培训资金的投入,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能。用工企业、建筑劳务部门(企业)或劳务输出基地都是培训的责任主体,应该履行各自的培训责任,互相合作培训外来务工人员,这样既可以分担培训费用,减轻企业负担,也可以有的放矢,提高培训的效能。在提高劳务工素质方面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敦促工人自觉学习,通过拜师学艺、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文化补习班、自学考试等提高自己的技能。创造有利条件,对建筑业有关工种进行全面培训,并要其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建设(部)系统的职业技能岗位合格证书。只有坚持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特别是安全培训,才能让劳务工们学会如何在劳动中保护自己,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语

建筑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与劳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有关,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薪酬管理、劳务人员的使用、培训及激励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应从公司全局利益与建设和谐企业出发调控、配置、管理、培训劳务资源,加强劳务工的归属感,发挥激励作用,建立工伤事故处理、劳务工工资保证供给支付的长效机制,改善薪酬管理,保证准时足额发放工资,减少工资,明确培训责任主体,保证培训经费,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国林. 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的劳动法律思考 [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 03)

篇5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强化措施

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进步迅速,各类施工企业采纳了市场定价的模式,改善对于造价的控制措施,确立了政府调控与竞争相互结合的新型机制。工程量方面的清单,指的是在招标和投标的阶段内,招标详情中写明有关待建项目、施工措施、工程名称、项目实际数量的清单。这种清单是由招标方提供的,它的出现,标志着工程计价措施的重要转变,促进了造价监管从合一模式向着分离模式的转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工程竞争的市场,工程单位有必要研究这种清单的优势,并将它运用到现实的造价控制活动中。

一、新型管理方式的价值

工程造价,构成了各种工程的关键性内容,是工程市场正常运转的中心环节。随着市场化措施在建筑行业的推广,传统模式下“工程量与计价合一”的计算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新的市场形势。这是因为传统模式具有较强的指令化色彩,同时,法定的工程消耗量只能反映出平均化的消耗程度,无法表示不同种类企业的工程成本大小,也无法客观体现企业在施工设施、员工素质、监管水平和生产效率方面的差异。

因此,合一的计算方式,不能确保企业的竞标反映出真实的实力状态,企业需要探索有利于公平竞价的新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改造传统的计价方式,规范招标和投标的实际运行,具有强化管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引入新式计价方式,是强化造价监管改革、提高企业对于建筑市场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建筑市场自主定价原则的指引下,各类工程企业开展良性的竞争,创造一个开放和公正的招标环境,确立合理的竞争顺序。这是工程市场逐步实现国际化的必然措施。

其次,引入新式计价方式,是发挥市场规律主导作用的关键。在推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价值规律应当调节工程竞争行为,确保这种竞争的有序和公正。价值规律能够起到规范承包人、建筑业主和施工单位价格行为的作用,整顿工程市场的竞争秩序,并防止企业之间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

再次,引入新式计价方式,可以限制发包行为。通过公布规范透明的工程清单,杜绝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发包人意志控制价格的现象;防止建筑行业出现虚假报价、不良操作等行为。这样能够确立起企业之间分担风险的机制,有利于提升招标企业监管工程的水平。

最后,引入新式计价方式,能够完善工程企业的内部制度。这种清单计价的方法,督促施工企业在竞争中,确定一个科学的工程报价。这样的制度能够为企业带来改进管理、改善操作、提升人员素质、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如果工程企业的总体服务能力增加,那么行业的发展就有了保障。造价监控的职能部门,应当转变惯常的角色,减少对于企业自主行为的干涉,将监督的重点放在协调市场运行上面。

二、新模式下的监管对策

(一)关注培训

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方式进行计价,客观上要求员工的综合性素质较强。造价监管的负责人员,不仅需要了解工程图纸、工程总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定额规则等,还需要熟练掌握施工的基本技术手段,学习必要的管理常识、计价法规和计价经验。企业应当将培养技术与监管结合的综合人才作为培训目标,为造价工作人员创造参与培训、提升素质的机会。

企业应当着手组织各类专业性的培训和施工现场培训,帮助造价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构造,提高他们对于新计价模式的适应能力,完善他们的综合性素质。应当重点强化造价人员在参与决策、招标和投标价格确定、参与合同拟定、实际监管施工进程方面的能力,发挥出造价人员的最大化专业价值。新型清单计价方式的推广,应当是以企业观念的革新为条件的。因此,企业要把握高素质的造价人才,拓展所拥有的市场范围,推动企业本身的健康有序进步。

(二)规范程序

在工程进行招标和投标的环节中,应当侧重对于造价程序的规范。在这个环节中,所积累的工程材料,应当包含公告文书、招标专用的文件、解答疑问的文书、工程量形成的清单、标底材料、投标和中标的相关通知文件,以及工程合同书等。在种类繁多的书面材料中,许多条款都与造价数额的确定相关。它们构成了监管造价的重要依据,负责人员要详细分析这些资料,才能做出适宜的决定。

(三)管理信息

工程中包含的与造价相关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出造价的现实特点、实际状态和变化的规律。企业只有及时了解这部分信息,才能在工程市场上占有主动的位置,才能科学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提高企业控制造价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与造价相关的信息,正在逐步成为开展动态化监管工作的主要依据。在引进了新的计价方法之后,对于造价信息的运用也要与计价制度相协调,这就要求企业加大获取和分析信息的力度:

首先,要收集基本性的报价信息,包括工程的原料、机械设施需求量和价格;企业开展现场监管所用的费用;施工前的筹备费用;其他类型的财务支出。

其次,要收集与企业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信息,包括其他企业的总体规模、经营现状、管理模式和实际水平、市场优势、信誉等级、在类似项目中的报价措施等。

再次,要调查与招标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招标方的自然情况、工程开展的实际条件、市场状态、项目的进展信息等。企业应当着手建设一个专门用于储存报价信息的资料库,为造价措施的制定和监管活动提供参照。这样可以指引企业的定价工作,通过竞争确定合适的价格;有助于提升工程企业在价格方面的服务水准,增强报价的竞争优势。

(四)完善合同

工程量的清单,在整个项目进程中都会起作用。因此,项目单位要强化对于合同的过程监管。用于计价的清单,主要被应用在招标和投标环节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当招标结束之后,清单计价就失去了意义。工程量清单上标明的价格,构成了项目合同订立和价格确定的基本依据。因此,在合同的实际履行中,清单上面的报价可以作为给付款项的根据;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后,双方还需要依据合同标明的价格,综合考量工程量的实际变化情况,经过协商一致之后,再确立一个新的造价数额。

由此可见,工程单位既应当关注招标和投标环节中清单上面计价的意义,又应当顾及到清单价格在整个项目进展中的价值。要参考合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改变,来比对事先确定的报价与实际数额的差值。要做好在整个流程中的合同动态控制,确保双方能够信守约定,完成工程任务。

结语:

利用工程量的清单来计算工程价格,是一种科学可行的做法,在工程建设领域具有较强的普及趋势。在工程建设中引入这种科学的方式,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参与者以及管理部门的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然而,工程量清单的新模式,也给造价控制和常规化的市场运行带来了一定挑战。工程企业要抓住完善自身机制的机会,进行详细的研究,贯彻清单计价方面的规定,逐步强化对于造价的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徐卫成.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J].中国科技信息,2006(02).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外委单位;管理模式

一、前言

在电力供电企业不断高速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电力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在劳工雇佣需求上的数量。在国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供电以及电网建设单位下发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之中,有关劳动用工的雇佣和管理方面也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的加强电力企业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的管理水平,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二、电力企业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管理的发展现状

所谓劳动用工,指的就是用人单位或者企业与相应雇佣对象以及劳动者在双方自愿且符合国家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签订一定形式的劳动合同。劳动雇佣对象只有成为该用人单位或者企业的在职员工,才能在劳动合同相关规定内容以及用人单位的管理下进行有偿的工作劳动。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国家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的管理主要可以根据其雇佣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用工、劳务派遣以及劳动用工外委三种主要的管理方式。

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传统劳动用工管理模式中的直接用工以及劳务派遣因其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步骤繁琐等固有缺陷,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外委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方式逐渐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重视。但由于我国电力企业代用外委单位对劳动用工进行管理的时间较短、经验尚浅,在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现象。外包核心业务的界定较为模糊、劳动用工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大幅度提升以及外委单位的管理资质认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三、加强电力企业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降低外包商选择的风险

我国电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想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就要将劳动用工进行外包委托管理之前做好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由于我国劳动用工外委的管理模式发展时间较短,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存在的外委单位工作经验尚浅、管理资质有限。这一现实的社会发展背景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在选择相应的外包委托管理单位时,能够在节约雇佣成本的同时有效兼顾外委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进行劳动用工管理外委单位的考量和筛选。相应外委单位能够提供的劳动用工管理服务要最大限度的适应电力企业在劳动雇佣和管理工作方面的实际需求。

必要时,电力企业负责筛选劳动用工管理外委单位的过程中还可以要求相关单位负责人提供必要的材料证明。指定工商管理部门下发的法人营业执照、承包业务范围以及工作资质证明、财务周转状况和良好的商业信誉证明等,都是可以供企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用来在作为参照依据的主要资质内容。

2.转变劳工用工管理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管理理念一直以来都是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电力企业外委单位劳工用工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劳动用工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现今社会变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此,电力企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想要更好的改善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就必须根据现今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时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提升对劳动用工外委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必要时,电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展开以外委工程劳动用工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活动。还可以通过适当提升安全宣讲培训活动开展的频率,加强企业内部在职员工对劳动用工外委管理工作流程以及管理理念的认知程度,促进电力企业外委单位劳工用工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3.提升审查力度,促进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的规范化管理

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促进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的规范化管理,来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的管理秩序和管理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电力企业外委劳动用工管理的各个环节着手,全面确保各个管理步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必要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以我国劳动雇佣法的相关规定作为最终管理依据,对外委劳动用工管理单位的业务承办资质进行严格的排查、对相应的外委管理合同进行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进一步加强外委劳动用工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将外委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业务最大限度的规划到企业经营发展规划的内容之中,最终实现外委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四、结论

电力企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三大基础性产业之一。电力企业的发展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采用外委单位的管理模式对电力企业的劳动用工进行管理,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负责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最终才能实现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路书军,关守仲. 供电企业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J].中电力教育,2013,15:49-55.

篇7

一、政策保障

1.成立县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实行“统一领导,科室协调,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互相推动”的运行模式。教育技术的管理和深化应用工作不是技术装备部门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各科室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才能将应用工作推向深入。因此,在教育技术管理和应用工作中,我们明确了各相关科室的职责,落实工作,齐抓共管。教育科主要负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教培中心主要负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挖掘应用的潜力,深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及与课程整合,提高应用实效,总结提炼和推广应用经验,建立教育技术名师工作室;政教科主要负责教育技术在思品、艺体、科创、读书、社会实践等课外兴趣活动中的应用和研究,挖掘应用的潜力,总结提炼和推广应用经验;教仪电教站主要负责教育技术设备环境的建设与优化、管理人员培训、操作技术培训以及功能室和设备设施管理、维护等技术服务,参与组织、应用与研究;计财科主要负责教育技术建设、运行、维护、培训、研究等活动的经费保障及资产管理;人事科主要负责组织评定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评职、评优挂钩;督导室主要负责组织专项评价标准的制定、考评、表彰。

2.成立学校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小组

各校建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任副组长,有关学科骨干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任成员的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全校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数学、地理、图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和计算机、多媒体、校园网、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摄录编系统、网站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装备的配置、管理、培训、应用、研究等工作,并负责学校各项教育技术工作的规划、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和考评。

3.经费保障

(1)财政投入保障。县财政按一定比例将改善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的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严格执行,以保证装备后的正常运行及易损易耗品的及时补充。

(2)学校公用经费投入保障。按照成办发[2006]55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成都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学校须保障经费投入,学校部分公用经费中的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费,用于学校各项设备设施运行开支,确保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完好,工作正常开展。

4.学校队伍建设保障

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程度高的管理队伍和综合素质高的应用队伍,充分提高应用效益。

(1)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组建设。县教育局任命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享受学校中层干部待遇,全面负责该校教育技术工作。

(2)各功能室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各功能室都要落实懂业务、身体健康、有责任心的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经过各级培训,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3)应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和中高级教师要发挥教育技术开发、应用的带头引领作用,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途径、技能等方面开展交流、培训,组织开展各种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学校教师均按要求达到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合格标准。

5.考核激励机制

(1)开展教育技术管理、应用特色学校评定。县教育局制定对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考核方案。按考核方案每年对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应用进行考评,连续三年获考评优秀的由县教育局授予“教育技术管理、应用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2)建立榜样激励机制。县教育局每年对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应用考评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实行专项表彰、奖励。

(3)各校教育技术中心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以“用”为核心。各校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要对各功能室的管理和应用进行经常性检查、考评和记录,注重平时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指导。

(4)管理人员工作量及待遇。各校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工作开展情况等合理计算各功能室管理员的工作量,在评优、晋级、评先上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各功能室运行正常,使用方便,使管理真正上一个新的台阶,充分发挥装备效益。

6.分片包干制

指导促发展,检查促效益。技装部门的管理人员根据实际一一对应学校,实行包干指导制度,坚持勤跑学校,耐心指导,定期回访。技装部门的管理人员与其坐在办公室打十个电话不如亲自到学校跑一趟。一方面学校功能室管理员看到上级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学校,第一次没做好,第二次再没做好自己都没面子;另一方面亲自到校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场培训,更有利于快速提高管理员的管理水平。每一次检查后及时指出功能室在管理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校在近期整改,整改完成后坚持回访。因此坚持勤跑学校,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管理、应用和效益发挥

在推进实验教学有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实验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是学校功能室用房紧张;二是功能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三是功能室管理应用较混乱;四是功能室记录本册繁多;五是管理员岗位更换频繁;六是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工作量认定不合理;七是学校分管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不稳定,随意性较大;八是学校对功能室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九是学校领导重装备,管理员轻应用。因此,如何让功能室的设备设施走进日常教学,借此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目前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实施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装备效益。

1.功能室基本管理工作

(1)将各功能室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学校、教导处、各功能室管理员将功能室的管理、培训、应用、研究纳入工作计划,各级做到期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记录,期末有总结考评。

(2)各功能室的管理必须按“功能室规范管理基本要求一览表”要求,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做到清洁、整齐、美观、科学、规范,有门牌标识、规章制度,营造文化氛围;各项记录本册填写规范、翔实;学校财务要做好各功能室的器材账,各功能室也要有相应的器材账本,做到账账对应,账物相符,报损、遗失、移交按有关程序和手续办;完善安全设施,落实安全责任,并按要求检查、记录。

2.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1)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根据目前教育发展和工作实际,摸清学校情况,制订全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规划和计划。(2)根据本县教师和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积极组织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3)与县教培中心、人事科配合,加强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教育教学理论、观念、方法、应用、研究、操作等方面的培训。(4)县技装部门开展管理人员在管理、技术服务、安全操作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3.应用与研究工作

(1)成立县级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组。县教育局成立以教仪电教站牵头,教育科、教培中心、政教科参与,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为成员的蒲江县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组,定期对全县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工作进行汇集、分析、研究、改进、深化。

(2)成立学校学科教研组、课题组。各学校学科教研组、课题组,针对学校现有各功能室设备设施,有效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应用、交流、研究、创新、总结,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并充分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组建学生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各科实践类课程的同时,成立各种学生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教育技术资源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环保、科创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4)开展教育技术成果展评活动。不定期开展全县学校功能室效益发挥成果展评活动,内容有:全面展示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展板;反映学校教育技术全面工作总结的视频资料;各功能室活动的专题光盘;优秀课件;优质电子教案(教学设计);优质课光盘;学生优秀电脑作品;学校网站建设;学生读书活动征文;学生书画作品;师生自制教具;学生创造发明作品;学校实验教学工作档案、论文;学校实验教学特色工作;近年学校获得的荣誉集;对亮点工作等项目进行集中展评,将评选出的优秀成果上传到蒲江教育资源库,供全县学校师生共享。

(5)学校创新和特色工作。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和特色工作。学年初根据各校自身特色项目进行特色工作研究,如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教育技术工作方面的课题研究、课外兴趣特色活动等。学校要将这些特色活动的做法和成果形成工作专报,在全县乃至全市推广。

篇8

关键字: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 我国市政公用工程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先引用一下市政公用工程的定义“市政公用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单位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或无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建物、设备等。”随着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人们对基础设施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规范制度不健全、安全质检不过关、施工和建设单位不负责任、偷工减料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就造成了我们所谓的“豆腐渣工程”。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通常这些事故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不仅是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还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健康。但是近几年,我国不断地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增加一些社会上的舆论监督和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我国需要建立有效地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这样的话,不仅能够提高这个建筑行业的质量和推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还可以提高我们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竞争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措施

众所周知,评定一个工程的好坏不是看装饰装修的外部设施 ,而是要看这个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否达标,所以说质量问题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现在整个建筑工程行业都在抓紧时间赶工期,但是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经济成本问题,这就体现出工程质量在整个工程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又快又好的建设好整个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阶段建立健全好质量管理措施。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总的来说的话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所处的环境(environment)。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规范和制度、建立好一个有效率的项目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规范和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的工程事件都要建立健全有效地管理制度。以前我国由于我国在市政建设制度方面不健全才会导致一些工程事故。在今后的市政公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完善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对于出现这些工程事故,我们要依照相关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的话就有效的提高每个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保证市政公用工程建设顺利的进行,才能建设出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建筑物。

2.2建立好一个有效率的项目部

每个工程都会有一个团结、有技术的施工管理团队。在一个项目工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人就是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就要看有没有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力一般都得到高层领导的授予,这就有效地维护项目经理的权威和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项目经理的职责有先预先制定好项目的相关内容,选择需要的施工和技术人员,组织出一个工作班子,制定总进度计划和项目预算,在一些有变更或事故时做出决断的只能。总的来说就是指挥整个项目的每个成员,应该怎么干。然而每个项目的相关人员都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对于一些特殊的个人,我们还要求必须持证上岗或事先做些培训。在什么岗位,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不仅如此,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组建成整体,个人工作的质量有了保证,整体工程就会是个完美的工程。

2.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所有项目施工前都要进行事前质量控制,首先的话我们要分析项目所处的地形地貌,自然状况,并应核实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电线,别的建筑物或者绿化情况;然后我们各个专业的相关人员要熟悉和审查项目的相关资料和图纸,有一些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案,制定出实施方案及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最后我们要检查好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还有进行测量放线的复核工作,保证给个材料都是合格的,每台机器都能正常运行,每个测量点都在许可的误差范围内,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4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严肃认真的对待。施工中质量管理的要点是:全面控制实施过程,重点控制工序和工作质量。其具体的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项目实施有方案;质量保证有交底;动态控制有方法;配制材料有实验;配制材料项目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质量文件有档案。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的保证工程质量。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施工时的主要材料的质量问题。凡是进入工程的所需材料都必须有合格证或者厂家出示的化验报告,决不能偷工减料或者用劣质、不合格的产品。相关施工员和技术员要不定期不定时的随机检查产品的质量,一旦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立即返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如果图纸有变更,一样要及时的改正,按照新的图纸施工。如果发现有的地方不同,需要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并找到解决措施。正常情况下,每个工程的尽力人员每天都要去施工现场进行对每道完成的工序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发现不合格,立即返工,不能拖延,直到检查合格为止。这些问题都是“豆腐渣工程”来源,我们一定要严格的把握好每一道工序,防微杜渐,才能建设出让人们放心的市政公用建筑。

2.5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接近尾声。在这一阶段相关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质量的检查、工程的验收及评定工作。每个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评定,判断项目是否达到其质量要求,组织竣工验收。这些工作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和负责人,根据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进行最后的验收。在验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图纸和变更图纸,一步一步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所有的文件整理好档案并记录存档。

3 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市政公用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问题才是人们所担心的。在今后,我们要建立健全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提高每个施工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负责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每一个细节着手,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和受益。

参考文献:

[1]邓人月.浅谈市政公用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3).

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投标;管理

在公路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中,投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如何提高项目的中标率,以获取更多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重视投标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工作经验和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强化公路工程投标管理的水平,不断规范投标秩序,使公路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化。

1 公路工程投标管理的重要性

1.1 可以缩短工程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

建设工期是通过招标文件以合同形式固定出来,若中标者延误建设工期,就要负责赔偿相应的损失。若中标者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提前完成工作,缩短了工程的工期,可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做能够使承包商提前完工或按期完工。

在投标管理过程中,实行投标承包制后,施工企业应尽量控制施工成本。通过采取降低报价的方式,争取中标,或是提前编制预算,将投标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建设单位来说,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报价。

1.2 促使建设单位按照建设程序进行办理

招标单位在具备招标条件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招标活动,使建设单位按照相关的建设程序进行办事,做好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促进工程按期完工。

1.3 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

在投标管理中,若招投标的文件明确提出各项工程要达到的验收方法和质量标准,中标者就应尽量满足要求。有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掌握投标的主动权,赢取投标的胜利。投标者中标后,应尽可能的避免质量不合格而遭到返工,给工程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中标者在建立信誉的同时,重视工程的质量问题,为以后的投标竞争奠定基础。因此,在投标过程中实行投标制,能够减少工程因质量而引发的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

2 公路工程投标管理的投标技巧

2.1 获取工程的招标信息

在投标过程中,投标人获取工程招标的信息途径很广,最常见的是媒体招标公告来得到招标信息。投标人一旦获得相关的招标信息后,应立即核对招标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对信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工程项目本身的中标条件进行分析,如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审批情况等。

2.2 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在建设工程投标中使较为关键的部分,是整个投标活动的核心,投标单位报价的高低决定着中标后的效益,因此,建设工程应重视整个投标报价的过程。按照合同并结合本单位的习惯和经验,确定算标的程序、报价策略,反复计算工程量,因为工程的用工量、施工方法、机械设备使用量、模板、材料用量、脚手架、设施数量等是根据工程量来确定的。在计算人工费时,应按照企业的各项开支标准来计算工日的基价,而材料基价,应结合市场调查的结果,考虑材料、设备的运输条件等。

另外,对于同一工程的项目,各标段最终的报价不要在同一个标准上,应有阶梯度,这样可以保证其中的一个标段报价与最优报价接近。分析竞争对手投标报价时,尽量把对手报价分析透,避免竞标者过多而压低报价。总之,测算和确定投标的最终报价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到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需要投标者用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判断,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3 公路工程投标管理的运用

3.1 建立公路工程项目的投标制度

公路工程项目投标应有规范的制度保障,以确保工程投标的公正性。由于现在的招投标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公路工程的招投标过程缺乏公正性,而受到损失。有些企业利用非法手段进行围标,严重影响到工程投标的公正性,因而建立相关的招投标制度,能够使招投标管理更加规范化。相关管理部门还要严格审批制度,严格审查投标的企业,认真仔细的核对各省公路工程信息平台上的项目信息,以确保工程招投标的正确性与公正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落实保障制度实施的措施,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使工程的投标建设顺利进行,以提高公路工程招投标的工作水平。

招投标制的实行,投标者与建设单位均能够按照签定的合同协议书、投标文件规定执行,使工程款的支付方法更加规范化,从而减少了双方的争议,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效率。投标通常要经过获取招标信息、领取资格预审文件、投标评审、竞标成功,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因而,投标者合理的运用投标技巧在公路工程的投标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3.2 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监管力度

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投标权,采用了非法手段,严重影响到投标的秩序和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因此,公路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严格控制招投标秩序,使投标企业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投标。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招标企业,应有相应的限制条件,公路招标管理人员应严格筛选参加投标的企业,不符合投标标准的企业,不可以参加投标竞争。通过规范招投标秩序,拒绝不符合投标资格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促使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现在,加强对招投标企业的管理后,管理人员严格资格审查参加投标的企业信息,造假、扰乱秩序等行为逐步减少,使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能够正常进行。

3.3 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标价的管理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投标过程中,标价管理是投标工作的关键。由于投标的工程量很大,过程中会对招投标单价进行适当调整,审核建设单位和公路施工单位的报价后,才能确定最终的报价。通过采取加强标价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投标企业恶意参与投标的不合理现象,确保投标企业公平竞争。另外,工程量结算应与合同规定的内容相符,这就给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工程造价人员需要掌握工程计算的相关知识和对工程现场的各施工工序非常熟悉,避免投标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3.4 公路工程投标管理的注意事项

编制资格预审是投标的关键部分,投标者应注意准时递交相关的预审文件,并保证文件的完整性,避免预审时出现文件盖章或签字不全的情况,授权书、资信等级、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应当齐全有效。所投工程项目规模及标准应与资质、资信适应,如填报工作项目表,资料要真实有效,选择难度大、评价高、结构形式多样、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业绩,有利于中标项目。拟投入设备列表、人员要满足工程的需要,所附证件要真实、齐全,还要附带历年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保证资料合格有效。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时,注意文字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按照规定进行各种编制,尽量编制有效、详细的证明材料,使评审专家了解招标的条件,保证资格预审通过。

招标人获得招标文件后,应细致研究招标文件得相关内容,掌握项目的复杂程度、工程规模、设计图纸、专用条款限制、投标人思路、技术规范的标准及要求。合同方面,如工期要求、工程质量等级、物资供应与分工中的双方责任、付款条件等。施工技术、材料、设备方面应注意,如施工与验收规范、设计要求及规定、施工方法、材料设备等,一定要切实可行、科学合理。投标报价方面,按照合同确定算标的程序、方法、报价策略,复核或计算工程量。编制标书方面,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严格编制标书,反复核对数字部分,杜绝出现计算错误,防止漏页、漏项和丢项,确保标书的内容准确有效。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的投标管理是招投标工作的关键部分,受到投标企业的重视。在投标过程中,投标者合理的运用投标技巧在公路工程的投标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采取建立公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标价的管理等措施,不断规范招投标工作的秩序,避免投标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使公路工程的投标管理更加规范化,以保障公路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睿.浅谈公路工程投标管理[J].价值工程,2013(6).

[2]陈凤月.浅谈公路工程投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3]黄桂国,宋义朋,岳德全.浅述公路工程投标策略和技巧[J].科技信息,2009(22).

[4]于海英.公路工程投标策略[J].世界家苑,2011(7).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临时用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工序的完成都与临时用电密切相关,但是建筑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排在所有事故的前列,触电因素隐蔽性很强,不同于其他的安全隐患具有直观性,所以加强临时用电的施工管理非常重要。我国于2011年颁布了最新的行业检查标准JGJ59-2011作为检查整改指南,但是在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用电安全问题,触电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搞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对安全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从广义上讲,每个施工现场就是一个工厂,它的产品是一个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但是它又与一般的工业产品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临时集中性:不管是工业厂房还是住宅楼或是公用建筑,基本上所有的临时用电都集中在这个施工现场内,建筑施工工期较短,长的有几年,短的只有几个月,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施就要拆除,因此施工现场用电明显带有临时集中性。

2、分散性:临时用电不同于居民小区用电,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施工用电设备具有相当大的周转性、移动性,伴随着施工的进行和工序的进展,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等遍布于整个施工现场,因此在集中的同时又具有分散性,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3、隐蔽性:电看不见摸不着,隐蔽性很强,不同于其他的安全隐患具有直观性,因此也给临时用电管理带来难度。

4、复杂性:施工现场环境较恶劣,点多、面广,大多又是多工种交叉作业,加上建筑工人综合素质偏低,也造成了临时用电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这几个特征,使得施工现场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施工工期较短,造成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思想误区,总以为,“反正是临时的,不用弄得太规范”,“反正用的时间不长,不用编制方案,不用整理资料”,正是这种临时性的思想误区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2、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滞后或不按其施工。随着主管部门检查力度的增大,临电方案缺项现象明显减少,但是方案滞后性很强,严重影响了“策划为先导,方案指导施工”的理念。某些施工企业为了应付主管部门检查,按要求编审完方案,但是往往方案是方案,现场是现场,现场不按方案施工,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埋下了安全隐患。

3、现场项目经理重视不足,不配备专职电工,或是电工证件非建设行业主管部门颁发,即使配备了电工,有些电工临时性思想太强,而责任心不强,不按规范或标准施工布置,不定期进行三电测试,巡视,造成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问题不合规范标准的项目太多。

4、建筑施工一般工期较紧,现场各工种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乱吊设备、乱拉电线,造成私接乱拉现象严重,而且用电点的增加,使电工巡视得不到全面覆盖,给电工的统一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5、正因为施工用电的隐蔽性,国家要求,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使得电老虎规规矩矩的为大家服务,但是有些建筑施工现场非要逆其道而为之,不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使得电老虎毫无约束,给施工现场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

6、施工现场工人素质偏低,赶时间抢进度促使他们私拉乱接,因为他们对用电知识掌握甚少,加上没有专用工具,也加大了触电发生的概率。

针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出现的主要问题,安全管理与措施列举如下:

一要加大临时用电安全宣传力度,制定各级安全用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完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各级管理要高度重视用电安全,不能马虎凑合,去掉反正是临时用电,用不了几天就拆了的想法。

二要认真及时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的要求,严格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结合工地特征做好专项的用电组织设计,作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

三是现场电工均需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证书,且证件年审有效,杜绝无证电工上岗操作,电工应做好施工现场各用电设备机具的安装、巡检、维修、拆除等工作,定期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进行测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按规范标准施工布置现场用电,项目部要对电工的工作加强监督与检查,项目经理应定期对“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进行审核,加强电工责任心教育,真正将安全用电管理落到实处。

四要设置集中钢筋加工区,材料加工制作区,尽量缩小用电范围,使所有的用电操作都在专职安全员和电工的监控下,而且相关区域要悬挂相关工种的操作规程,必要的安全标语,使工人在一个每时每刻都有安全提醒和提示的氛围下工作,固定的设备电工要将电箱及设备按规范、标准布置就位,操作者只需按章操作就好,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临时用电得到统一规范的管理。

五是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施工布置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执行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方式,保证总箱进线是五芯电缆或是四芯电缆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每处重复接地的电阻值不大于10Ω,用电设备必须使用带有PE线的电缆,设备外壳及箱体都要连接PE线,严格按照总箱-分箱-开关箱的模式配电,严格检查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等电器装置的电气特性,要根据用电设备的性能,选配合理的参数,进行取舍,正确使用,材料要根据规范标准配备,不得偷工减料,不少单位对临时用电工作抱有临时观念,对采购电气设备时贪图便宜,没有到购买备案的导线和电箱,对企业、对业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六是临时用电的管理措施搞好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不留死角。非电工不能随便接线,电箱上张贴电工的电话号码,需要接线给电工打电话,使电工能尽快赶到需要接线的地点;通过文化长廊、职工夜校进行宣传,制作一些小册子、张贴临时用电宣传画,结合实地情况,不定期对临时用电触电事故进行宣传,以案例说法,强化临时用电意识;加大处罚力度,对违章操作且不听劝阻者进行必要的处罚。

七是加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监管力度,切实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在监督过程中,对违犯相关条款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必要时可暂停工程施工,待所有安全隐患整改消除,并经监理复查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施工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要定期进行检查,项目部一周由项目经理带队检查,分公司半月一次对工地检查,总公司一月一次对工地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要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

篇11

关键词:基层档案;工作;问题;措施

一、档案利用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一)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诸环节中的关键环节。档案利用工作与广大利用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档案工作贴近社会、服务群众的纽带。一方面通过提供利用把收藏的大量档案资料提供给利用者,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有效的宣传,能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实践反复证明,哪个档案馆(室)提供利用工作搞的好,哪里的档案工作就能受到领导重视和群众支持,档案事业就会顺利发展。

(二)档案利用工作对档案基础工作有着助推作用。档案提供利用能够比较客观地发现和了解档案工作其它环节的问题与不足,如收集档案是否齐全、整理是否科学,鉴定是否准确,保管是否安全等,促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档案馆(室)业务基础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利用服务工作的展开,必然向档案工作其它业务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丰富馆(室)藏,加强收集整理,提高检索速度,完善检索工具,采用先进技术等,促进这些工作环节加强科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互补,不断提升档案业务水平,从而推动档案馆(室)基础工作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三)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馆功能展示的基本体现。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馆(室)对外的“窗口”,为推动档案事业的进步、满足时展对档案的需求和维护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必须建设好这个“窗口”。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时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探索适应时代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服务方式、手段和途径,千方百计地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领导决策和人民群众利益服务。

(四)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直接手段。档案利用服务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利用工作是运用各种渠道、方式把档案资料提供给社会和人民利用,代表整个档案工作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服务性和政治性。它植根于社会各行各业,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只有通过档案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才能使档案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实现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否则档案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乃至存在意义。

二、当前档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门类、种类收集不齐全、不及时。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不全。一些单位只重视红头文件的收集,忽视其他文件材料、实物的收集。二是载体单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档案不再仅仅是单一的纸质档案,以磁、电、光等介质为信息载体的文件资料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而一些单位这些档案表现往往忽视上述档案的收集。三是被动收集。“坐、等、靠”的收集方式仍不同程度存在着。

(二)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再加上一些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在档案工作上仍有资金来源、装备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不足问题,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利用开发的发展。

(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主动超前服务意识。目前,一些单位和档案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档案信息仍存在重管轻用的问题,档案利用仍处于被动状态。

三、加强基层档案利用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为了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笔者认为应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档案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加强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目前,基层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转变四个观念,改变两方面角色”,不断提高档案服务水平。转变四个观念:一是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到同时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的转变;二是从注重文书档案管理到同时注重其他门类档案管理的转变;三是从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到重视所有涉及人档案价值的转变;四是从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到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转变。两方面改变角色:从思想上转变角色,树立以民为本的“民本位”思想,从“特权的保护人”角色向公民民利的捍卫者、社会生活的服务者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角色转变;从技术上转变角色,以新技术为依托,开发档案信息技术,向“一索即得”的智能型角色转变。基层档案部门必须改变衙门作风,摒弃档案私有的观念,树立服务至上的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明确服务方向,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有什么需要,档案服务就满足人民群众什么需要。端正服务态度,以市场中“把顾客当作上帝”的口号当作服务理念,用优质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

(二)推进档案队伍建设。要全面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政治素质。坚持党的十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树立档案利用服务新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档案利用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热爱档案工作,奉献档案事业。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甘当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摒弃名利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为人民服务。尊重档案的真实性,维护档案的历史原貌。二是提高文化素质。要加强时事政治、历史、文学、经济、信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化、理论和科学技术,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三是提高专业素质。档案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履行专业职责的能力。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系统掌握档案事业史、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专业知识,熟知档案业务工作各个环节、步骤和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管理方法,还应娴熟应用计算机检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业务功底和管理能力,确保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跟上时展节拍。同时,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加快档案人才培养步伐,改善工作环境,为档案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

(三)提高档案服务水平。档案编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档案馆(室)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工作中,编研人员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编研前认真研读史料,掌握确凿事实,正确反映历史,不溢美,不隐恶。注意内容的充实和完整,写明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终结的全过程。注意体例,分清章节,有条有理,合乎逻辑,结构严谨,自成体系,为利用者提供较为完整的档案资料。编研人员要创新工作思路,打破单一“闭门造车”式的独立编研方式,走独立编研和联合编研相结合之路,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合作,联合开发档案信息和其它社会信息,多出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在编研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大力创新,编写出选题好、材料丰富、价值大、有市场的编研“精品”,促进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取得丰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健全微机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如复制技术、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等复制档案,提高档案数字化程度。加快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建立,使现有档案资源尽快转化为可以支持计算机检索的电子数据,方便查询利用。最终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向电子化、网络化逐步发展。通过加强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逐步冲破档案利用在时间上、地域上的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以此使档案利用的便利性、时效性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篇12

摘 要 目前烟草行业已由快速发展期转入平稳发展期,对处于较为贫穷地区的小公司来说,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内涵指标质量不高。通过调研发现制约企业内涵指标良性发展的费用尚在快速增长,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费用管理办法和措施,控制费用开支,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从费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借助预算管理方法,有效控制、降低企业开支,以最小的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预算管理 费用管理 效益

一、 费用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获取经营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特殊行业中,年销量基本由上级核定,销售结构受地理环境、消费习惯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上升空间有限,单价也由上级核定,要使利润最大化,只能使费用降到最低。因此,费用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发挥预算管理功效,厉行节约、降本压费已成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费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费用管理意识淡薄

烟草行业在国有独资、高度垄断的光环下,基本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获得高毛利的同时产生高费用,以往考核的偏向导致了对成本管理的忽略。长期以往,在干部职工心中形成“烟草有的是钱,随便花”的假象。部分单位甚至在上年“做大”费用后,在次年会获得更高或等同的费用预算总额,尝到“甜头”后就会形成成花钱大手大脚、缺乏节约意识、开支无计划的习惯,这种管理粗放,开支随意,成本意识淡薄的现象,直接导致企业利润不实,也成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拦路虎”。

(二)制定的费用预算控制指标缺乏合理性、实际性和针对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预算是进行费用控制的前提。但目前预算大多是就费用论费用,缺乏对同行特别是竞争对手状况的了解,也缺乏对内部各单位的了解,未对业务流程再造和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研究,仅在上年费用实际开支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而形成,因而所制订的预算缺乏合理性,在费用控制上缺乏针对性、先进性和竞争力。

(三)预算控制滞后

对费用控制而言,如何选择控制点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企业虽然制定了费用预算,但未能发挥事前控制作用,只是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算进行对比,以此确定是否超预算。由于未加控制的经济业务已发生,难免地造成超预算开支。这种预算控制是滞后、被动的,甚至形同虚设。

(四)预算考核措施不力

费用预算考核还停留在基层领导班子层面,未涉及稽查中队以及各科室人员。所以,应尽快将费用的预算考核机制延伸到基层业务部门人员身上,形成促使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努力压缩费用的良好氛围。目前费用考核结果往往“不痛不痒”,扣减绩效的幅度大多在几十元间波动,助长了部分人的“博弈”心理,且考核指标大多属于预算额度内的自由支出,结果费用支出总是倾向于最大预算限额,变成了一种限额控制而不是额度内以节约为导向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三、如何发挥预算管理功效

要真正加强费用管理,应全面发挥预算管理功效,我们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已有一年多时间,管理制度也日趋健全、规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还没有真正发挥其预期作用,有时费用未严格按预算执行,导致严重超预算,制约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功效是目前加强费用控制的首要手段。

1、应编制合理的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应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结合工作事项研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同时结合销售预算,充分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式,以目标费用率、单箱费用为起点,将销售预算作为已知数,从而得出全年费用预算数。这比简单地将上年费用通过加减得出本年预算数更科学合理。为实现目标利润,费用须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切实做好预算指标的分解工作。预算目标的分解和落实,是实现预算目标的重要前提。将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按成本费用中心进行划分,确定相应预算指标,并要求按序时使用。同时切实加强现金流预算管理,将所有收支纳入预算,将全年的现金流量预算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分解为月度预算,用现金流量的控制确保预算的全面执行。

3、要严格按照预算开支各项费用。坚决做到“无预算不开支”,严禁擅自超预算开支费用。对预算未安排但急需开支的费用,应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才能开支。

4、要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

要严格落实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特别是要做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每个费用中心都要进行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及时知悉本部门费用开支情况,以便能事先控制开支,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四、费用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费用管理应遵循“成本效益、统一管理、监督制约、依法合规”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各费用中心都应强化成本意识,在设备采购、基本建设、行政管理、后勤服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平衡,避免盲目投入,重复建设、不重效益的行为。

2、统一管理原则。要按照归口属性的不同,本着对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归口管理。

3、监督制约原则。通过预算分解、执行定额、适度奖惩、财务监控等手段,达到监督制约的效果。各单位班子成员应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管理。

4、依法合规的原则。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和行为必须依据和遵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依法理财,照章办事。

篇1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确保施工进度,提高整体施工效率,有效解决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还存在着较多的施工技术管理问题,之所以为出现众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工序复杂。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土方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土方石工程是其主要施工内容,在这一施工环节中主要涉及的施工技术包括土方石的开挖技术、对基坑采用的支护技术、排水技术、基坑封顶技术以及铺设垫层技术等。在对土方石进行开挖时,很多施工单位都不重视对开挖量的限制,因此,施工人员对开挖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弱,基本上都是凭借主观意识进行开挖;基坑的支护技术和防排水技术也由于施工单位的忽视,而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基坑封顶的基本高度无法进行准确确认,对垫层的铺设也无法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我国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材料和资金,在模板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是木模板,这种木模板本身就缺乏固定性和稳定性,加上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更多的成本,获取所谓的利益,将一块模板调用多次,甚至有些单位的模板已经变形还在使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出现封存不严实和大幅度变形的状况,同时也会导致混凝土成型构建的质量损坏现象发生。

(三)钢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钢筋施工过程中,主要在三个环节出现技术问题,分别是选材料进场、钢筋加工工艺和现场钢筋作业。采购部门在选材过程中由于对材料的认识不够,往往会被许多再生材料蒙蔽,而再生材料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与新钢材料一样,但是由于这种钢材料的抗压强度低,应用在建筑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钢筋加工也是一项工序十分复杂的作业,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加工人员没有掌握熟悉的技术,加工出来的材料或产品不合格,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施工进度变慢。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土方石工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

对于土方石工程中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在土方石开挖之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探,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确定开挖量;为了保证基坑的开挖防水系统完好无损,应该在开挖之前对防排水系统进行严格检查,并对土方石的土质进行鉴定,并且尽量保证鉴定的结果与设计中的一致;基坑施工的保护支架是否合理,应该根据科学计算进行确认;对于铺设垫层的方法和过程也应该与设计中的一致。对这些必要工序进行严格把关之后,才能进行工程实工,而在具体实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对一些施工细节方面的管理与监督。

(二)加强建筑框架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对于建筑框架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主要就是建筑框架中梁、板和柱的施工技术问题,对这些方面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在拼装现浇混凝土构件模板之前应对模板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已经损坏或者变形的模板应该禁止使用;在模板装订好之后,还应对混凝土构件模板的结实程度和封闭性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牢固现象或者封闭性较差的情况,则应该重新拼装或者根据问题进行修改;其次,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一次性成功,应该在浇筑之前对拼装模板内部进行彻底清查;浇筑混凝土构件后,还应对建筑结构的梁、板、柱的定位轴线和标高进行反复检查,只有当混凝土达到所需强度之后才能按规定的时间将模板拆除,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的合理有序,还应遵循“先侧模,后底模”的原则,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性。

(三)加强钢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钢筋作为现代建筑结构的筋骨,在任何建筑施工中都必须加强对钢筋的选购、使用和保存的管理。首先,对于钢筋的选购,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于的重视,若想采购到正规的钢筋,还应在采购过程中加强采购的监督与管理,加强采购人员对钢筋的识别能力,并加强对钢筋进入施工现场的质量把关,确定产品规格的同时,加强把关制度建设。其次,对于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对其进行力学实验检测,对于没有通过实验检测的钢筋坚决不予以使用,在贮存钢筋的过程中,还应注重钢筋存放的周围环境,并定期对钢筋进行质量检测,以防止钢筋在贮存过程中出现的安全和质量隐患。

(四)加强钢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钢筋作为现代建筑结构的筋骨,在任何建筑施工中都必须加强对钢筋的选购、使用和保存的管理。首先,对于钢筋的选购,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于的重视,若想采购到正规的钢筋,还应在采购过程中加强采购的监督与管理,加强采购人员对钢筋的识别能力,并加强对钢筋进入施工现场的质量把关,确定产品规格的同时,加强把关制度建设。其次,对于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对其进行力学实验检测,对于没有通过实验检测的钢筋坚决不予以使用,在贮存钢筋的过程中,还应注重钢筋存放的周围环境,并定期对钢筋进行质量检测,以防止钢筋在贮存过程中出现的安全和质量隐患。

(五) 加强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

任何建筑在施工之前都会对施工过程进行设计和规划,而设计图纸就是施工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技术实施和质量控制的保障,只有保证拥有完整和良好的设计成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因此,在施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与图纸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人员进行全面交流,对于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标准。制度规范、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此,保证设计人员能够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进行推测,并将这些推测录入设计图纸和计划中,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错误。

在安装梁柱时,应首先检查底板下部的垫铁是否平整,螺栓的牢固程度和摩擦面的清洁程度等是否符合标准,如果这些工序都符合规定要求,验收合格后便可起吊梁柱。安装完成钢结构之后,必然会形成固定单元,这时候应该用膨胀混凝土对基础顶面和柱底板进行第二次浇筑,以保证其密实程度。一般情况下,普通螺栓的连接地方使用的垫片都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下,如果在特别情况下,需要扩孔,一定不能够使用气割,并且拧紧后的外露螺纹不得少于两个。在使用高强度螺栓之前,必须对其按照出厂合格证和复检单进行验收,安装过程中应该保持板叠基础面的平衡度,使得整个安装过程自由穿入。

篇14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质量

1主要存在问题

1.1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控一些绿化工程

如住宅小区内的绿化陷入尴尬境地,房地产开发商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一方面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更为了提高其房价,只得绿化,同时又从节约资金,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就请一些个体户,胡乱种上几棵树,铺点草皮,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景观效果差,品位低下。另外,还有一些绿化建设单位根本不懂得植物生长习性,盲目为了景观效果,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种植,结果造成大片树木死亡。非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反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1.2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

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只知道机械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

1.3缺乏专业的绿化监理公司

绿化施工监理很多都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往往出现:不管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不管树坑大不大,栽下就行;不管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放样、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从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2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重点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现场管理。

2.1建立科学规范的绿化管理模式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劳动竞赛及进度等投控各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2.1.1建设单位要从自身抓起,做好工程建设的管理模范

建设单位作为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总管”,其管理层的结构、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人员的素质、思路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好坏。因此,建设单位在绿化项目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摆正管理者的位置,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理顺管理者的思路,统一管理者的思想,树立管理者的威信。项目的管理实际是一种对人的管理。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只有从自身着手,形成规矩,方可形成模范榜样,使管理得到进一步落实。

(2)明确规范工程,建立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据可依。

①实施绿化工程施工的报批手续

我们可以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任何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需向绿化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施工许可证。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其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全面考查。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辖区内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宏观调控。

②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

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施工单位退出园林绿化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3)分清职责,逐级考核,为各级管理者创造发挥的空间。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应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避免越级代为现象,从而调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管理者的积极性。

(4)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应有的绿化工程的基本知识。使绿化工程能够在建设单位的精心指导下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

2.1.2设计者要充分发挥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

一份好的设计图纸是一个优质工程的先决条件,设计是否有新意、绿化配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败。

2.1.3监理要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现场监管工作

监理单位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监理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投控等诸多方面,因此,监理的管理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后者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便可。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非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从施工图纸上如何也反映不出的。

(2)加强现场旁站监管,严格把关施工工序及质量。

2.2 以园林绿化职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园林绿化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增强质量观和责任感,牢牢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作为绿化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者,一定要努力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及施工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施工管理的有关制度:

(1)组织各班组培训。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一,特别是各班组长的层次差异较大,施工单位通过培训的方式,如业内资料培训、施工技术培训等使施工人员素质得以提高。

(2)明确施工要求和计划。通过交底、例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明确建设方的要求和计划,做到施工按时按质完成。

(3)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和办法。通过制定对人员、设备、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肥料管理、中耕除草、修剪工作、植保工作、防台防汛、成活率、景观效果、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等要求,使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科学规范。

(4)建立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做到奖优罚劣,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促动。

2.3 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入材料的质量,如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

2.4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此,必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在苗木最适宜时间内栽植,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2.5 全面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2.6 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园林绿化工程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不符合标准,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评为合格,而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7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预防为主就是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对投入品质量的控制,做好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2.8围绕创新,提升绿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

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绿化项目的管理模式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2.8.1设计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前提

任何优质的项目,首先要在设计上下功夫,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前期工作之一,设计方案的确立需通过设计方、建设方以及专家和领导的修改和论证,而一旦方案主题确立后,施工图的设计更应根据现场情况,因地制宜地落实设计意图,设计是否能夺人眼目是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2.8.2管理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基础

建设单位负责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移交直至审计的全过程,其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至关重要。首先应从管理的思路上进行创新。实践证明拘泥于一种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时代在变,对管理的要求也不断在变。思路创新则来源于多年的管理总结,来源于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学习和提炼。

2.8.3技术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保障

绿化项目的实施不是简单的“种地种菜”,应多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手段来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如针对种植土中出现淤泥、深层土垃圾土、强酸性土、强碱土、盐土、重粘土、沙土等普遍现象,在绿化工程建设管理中,积极推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设计规定和不同植物的生长要求进行开沟、土壤改良、采用客土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根系周边的土壤环境。又如在大树移植方面,可根据不同的现场特点、土质情况、苗源地情况、苗木特性等诸多因素制订不同的实施细则,使之更加科学、规范,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尽早达到要求的景观效果。同时,还通过组织培训、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增加各方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推广好的经验,吸取差的教训,提高大家对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