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论医疗市场中法律意识及医患纠纷的防范 池逊,洪灵
浙江省中医医院2001年经济活动情况分析 陈瑜,倪淑红
遂宁市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运行情况及现状 马敬龙,张耀辉
浅谈医院绩效考核 段华汛,胡毅,李志明,杜国兵
中医医院经济补偿机制探讨 张晓玲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医院工作全面发展 王意诚,程永进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医院发展 李瑞银,王保友
浅论满意度调查在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吴红卫
『先进的量化考核方法与实践 王珂月,赵雨珠,王小才,袁汉丽
适应市场需求拓宽竞争思路促进医院发展 高文庆
浅谈医院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 黄少瑜
主要诊断的选择对单病种费用统计的影响 韦云,章蕴,穆芳洁
收支平衡点分析在医疗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王萍桂,胡文俊,杨春霞
浅议医疗质量 聂天义
《中医内科学》课堂拟临床教学法的探讨 罗月中,李思宁,黄衍寿,陈亚发
我院中医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赵国梁,程剑影
医院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靳子明,杨锡仓
远程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与效果 洪灵,李穗华,黄志萍
浅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王晓英,衣晓燕,初成刚,毕晓文
发挥"龙头作用"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建设 宋明丽
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努力突出中医特色 姜华琦
奉化市中医院开展ISO9001:2000质量认证工作的体会 王建康,唐明彪
适应新形势重塑新形象 李淑欣,曹林
拓宽办院思路创建"三个优势" 张辉华,周兴强,王亚平
改革促发展服务出效益 尹国佑
基层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迟金云
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加强护理管理 谢肖桃,汤雪英,林燕玲
加大医院宣传力度推动医疗改革进程 刘卫红
病人选择医生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有力措施 史明华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和运作 王小才
以病人为中心,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高翔
"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中医医院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赵丽娟,王志伟,宋代莹
浙江省农村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俞志新,李水根
中医院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及评价 侯会周,朱天林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潘智明,周继刚
规范医护协作减少医疗纠纷 夏清轻
树立法律观念积极适应《条例》——谈《条例》和举证责任中的医疗文件 楚延春,刘素娥,卢桂珍
确立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医院持续发展 张治祥,杨培君
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刘海波,张晓静
抓学科建设,促医院整体水平提高 俞兴祥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王学军,孙伟义,冯凯,刘晓滨
关于中药复方产业化发展探讨 刘亚明,牛欣
关于构建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平台的几点思考 周英豪
建立中医药水平等级考试的建议与初步构想 刘友章,刘安平,王茵萍,邓铁涛
"能力本位"培养21世纪中医高素质创新人才 吕志平,李鲲
中西医结合人才资源分析 卢传坚
中小医院预防人才流失的对策 高军,李朝霞
"医院诚信、医生诚信"——从另一个角度看医药费用 黄少瑜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与展望 王炼
推进新疆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路 冯国俊,王北疆,才万
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走入社区大有可为 金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医院发展 马洁敏,张辉华,马晓静
浅谈医院的分配制度改革 王亚文
区(县)级中医医院调整发展思路的探讨 张文兰,林培顺
加强立体化宣传,树立中医院品牌 方宁,张伟程,麦东行
重庆市中医院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方明金
医院建立"病人生活服务中心"的探索和思考 潘整中
安阳市中医院在医保改革中的两点体会 郭爱荣
浅谈医院的民族医药管理 彭芳胜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孔凡利,颜景琏
巩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建设成果的做法、问题及对策 郇宜进,尚宪和,刘玉明
新世纪农村中医药(全科医生)人才需求培养模式探讨 黄永东
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生处理医患关系技能的培养 赵鹏图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效与体会 刘迪谦,田润萍
浅谈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 段长春,唐日晶
加强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管理 汪秀琴
"本、量、利分析法"在医疗设备投资中的应用 赖春梅
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模式浅议 王利军
高校科研设备管理之我见 倪荷芳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杨振华,居文俊
护理管理中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王雪文
浅谈『慎独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赵凤梅,魏静辉,王慧平
中医院急诊科留观病房三种护理模式调查 邓秋迎,陈惠超,黄见平,黄丽,骆金英,李彦丽
基层医院护理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 柳春青
医院后勤管理改革方式的思考 王向松
浅议医院档案基础工作改革 曲卫华,王海英,柳兴蓬,衣晓燕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学术团体 李俊德,Li Junde
关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SARS事件引发的启示 桑滨生,Sang Binsheng
我国中医医疗、教育、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分析研究 李宗友,李琳
传统中医秘方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水清,Huang Shuiqing
江苏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章亚成,梁宁生,胡钢
加强人文精神建设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李志明,王小才,段华汛
医院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后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谢晓辉,李秀瑛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周宜强,仝选甫
中医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探讨 洪景远,许松,刘松苎,王文霞
中医医院改革运行机制的思考 黎建,Li Jian
医院开展ISO9001:2000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丁世幸
遵循《条例》挖掘内涵规范管理促进中医医院发展 王阶,Wang Jie
实施人才战略是加速改革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陈立新,Chen Lixin
论入世后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柴可夫,钱俊文
提高中药国际市场份额的策略分析 汤少梁,王高玲
中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 劳汉生,Lao Hansheng
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加强中医医学教育 马堃,王阶
医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任后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卢广州
PBL教学法在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徐利仙,赵秋月,张晓梅
浅谈医院文化与医院管理 姚红
公立医院如何应对民营医院的人才竞争 唐明彪,王建康
『非典病房和隔离区后勤保障的两个问题 王迪,阎桐,于佳辉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 邹伟
提高期刊编辑质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 闫志安
认真学习贯彻《中医药条例》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周雷,Zhou Lei
内蒙古中蒙医药防治SARS工作情况、问题及对策 于连云
以非典防治为契机,加快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刘靖,黄少瑜,Liu Jing,Huang Shaoyu
我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岗前培训的措施与体会 许耀芳
入世后中医药发展策略浅议 杨卫彬,王阶,Yang Weibin,Wang Jie
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农村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褚秀军
浙江省中医医院ICU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倪淑红,张庚,Ni Shuhong,Zhang Geng
加强门诊管理提高患者"信任度" 李穗华,梁建玲,周燕萍,Li Suihua,Liang Jianling,Zhou Yanping
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的几点思考 仝选甫,王海东
中医药科研要重视专利文献的利用 刘子志,陈朝晖,Liu Zizhi,Chen Zhaohui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践与思考 王贞,曹林
规范服务树立形象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 孙来齐
学条例抓管理促规范严自律 唐建君
加强医疗欠费管理的几点探讨 夏文彬,游晓红
对医院改革的几点认识 王向松,吉斌,才万
我院中医科发展之浅见 师宾
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 李健,Li Jian
护理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标准的意义与方法 刘香弟
关于中医临床国际交流实行统一考试的探讨 葛蓓芬,Ge Beifen
论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必要性与措施 王晓冰,吴小婉,卢咏梅,Wang Xiaobing,Wu Xiaowan,Lu Yongmei
我院医德建设的措施与体会 陈秀丽,宋云萍,周兴强
加强医德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周云霞
浅议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 曲卫华,王海英,衣晓燕,王钦璞,柳兴蓬
护士长管理艺术浅谈 张碧莲,符东辉
当前医院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分析 苏庆民
著名医家施今墨先生教育思想的初步研究 高益民
威海市中医事业五年回顾分析 刘新波,鞠立民
中医临床路径构建思路与方法 张敏州,程康林,乔志强,曾影红
浅谈医院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兼论CI、CS、CL战略的导入 曲堂清,臧力学
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实现医院快速跨越 纵亚雯
浅议医疗营销与售后医疗服务 李朝霞,高军
《中医药管理杂志》征订启事
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竞争力 戴谷音,江琦
试论提高中医医院在中医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陕黎明,章先斌
重点学科建设和评估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高琳,刘迪谦,孙明瑜,王欣
创新临床医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方熙茹,冼绍祥,张勇,陈茂珍
《中医药通报》杂志2005年征订、征稿启事
医院新管理体制下的医疗人才资源管理初探 任小巧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团队建设 黄晓兰
浅谈医疗成本核算与控制 李志明,杜国兵
信息时代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陆大忠
发展"回药"生产壮大区域财源--兼谈政策税收支持 姚巨才
欢迎订阅《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谈医院管理中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王,许桢惠
基层中医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 陈小萍
中医处方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魏豪
加强药源性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是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周国彬,于洁,田瑶
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级别:浙江省核心期刊 ) issn:1007-9203 cn:11-3070/r 邮发代号:80-585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简介 《中医药管理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学术类:论著、综述、临床报道、经验交流、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热点、护理教育、护理研究、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教育、医学人文学、中医药文献医史研究、问题探讨、病例报告、个案分析、医案医话、针灸临床等栏目。
医药管理与经营类:中医药法规、中医药论坛、热点探讨、各地中医药学会动态、新药中药介绍、中药药事管理、中医院管理、中药企业管理、中药营销、中医院服务、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卫生管理、中药监督、中医院文化、科室建设、药事法规、病案管理、器械设备管理、门诊管理、名医风采、院长访谈录、厅局长访谈、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事故与纠纷管理、科教管理、医院改制、医院后勤管理、医保论坛、医疗改革热点、院长论坛、中医药信息化等。
过去在工业社会的经济体制下,企业主要是利用原材料的有形资产来创造价值。根据1982年Brookings机构的研究显示,当时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约占工业组织市场价值的62%,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这个比率已经降到38%,而更近的研究则指出,20世纪末有形资产仅占市场价值的15%。很显然,企业的价值已经从有形资产转变为无形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需求
我国经济增长长期由物质资本驱动的,或者说是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使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十分迫切。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有以下几个劣势:(1)投资重复性高、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作为新兴产业的第三产业无论是比重还是水平都偏低。(2)创新能力不够,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应用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无法把适合的科学和技术创新转化到产品中去。(3)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的比重偏高,又使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而这些很大部分可以归结为企业的智力资本的缺失以及不足。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智力资本的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两类:一是要素投入,二是综合要素生产率。投入应该包括物质资本投入和智力资本投入,过去我国只在实物资本上投入很多,而忽视了智力资本,现在要充分认识到实物资本和智力资本的有机性,不能忽视通过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的内在效应带来的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贡献。
其次,经济投资过程中包含着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跟不上新技术的应用,那么投资就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同时,新技术也很难实现增长。而我们知道,国家经济增长转型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创新推动”的集约型增长阶段,这就需要对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高附加值的生产方式成为现实,社会产品和财富的增值更多的被智力资本所体现。在许多企业,尤其是美国的大型企业,其市场价值比其账面价值要高出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9倍,这些都是智力资本所带来的价值。大多数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中,在各种要素水平相当的条件下,仍有很大的余差,代表着无法用账面数据给予解释的收益,这部分显示的主要就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收益。
医药企业管理研究新兴的方向———智力资本研究展望
笔者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企业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或者效用的能力,也是智力和知识相互融合给企业带来利益的资本。这个时代企业生存的关键技能已经成为了管理以知识为基础的智力资本的能力。Quinn(1992)指出,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和部署,而不依靠物质资产管理:“当一个公司越来越关心它自身以及供应商的内部知识和服务技能时,它会发现其管理中心在偏离对财务和物质资产的监督和部署,而倾向于对人的技能和知识基础的管理,倾向对公司内和供应商的智力的管理。”
首先,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与界定应加强研究。国外学者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与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但仍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而国内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还处于翻译国外研究文献、借鉴外国的阶段,大都是对于国外研究成果的照搬,论其实质并没有考虑到我国企业与国家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匮乏迫切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智力资本定义以及结构的研究和探索。
其次,对国外智力资本进行验证,提出适合于中国文化的智力资本相关理论。国外智力资本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欧美文化背景来开展的,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与欧美相差许多,不能直接把国外理论直接运用于国内,要对其理论与相关因素关系进行验证后才能进行改善和应用。同时,也有必要对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重复检验,因其会因文化背景、具体情境或被试公司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更应积极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关键词】医药渠道 营销管理 物流体系
一、药营销渠道概述
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药品较为特殊,其销售渠道具有以下特点:(1)不存在零阶渠道。我国医药管理法有明确规定,药厂不能将药品直接销售给患者,必须通过医药商业企业才能进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销售成本,抬高了药价。(2)药品销售渠道行业门槛较高。任何药品销售企业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获取GSP认证后才能进行药品销售。(3)药品销售限制较多。处方药需经过医师处方才可获取,特别是麻醉类、精神类药物。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销售渠道范围。
二、当前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发展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为医药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医药营销渠道管理过程中依然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如下:(1)营销渠道结构存在缺陷。从医药营销渠道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商,三者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是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主要构成。在医药营销过程中,商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能力的不足,让销售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充,增加了药品生产企业所获得利润。但商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商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竞争,造成整体效益受到压缩,导致销售渠道过长。很多大型商下面还有次级。换句话说,药品到达患者手中时,需经过层层。这不仅让渠道成本有所增加,也加大了渠道管理难度。部分渠道成本费用变相为药价升高,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2)医药渠道范围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医药渠道整体规模较小,覆盖能力有所不足,导致营销深度不够。上述情况给医药渠道建设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降低了医药营销渠道的运行效率。(3)商品名混乱。部分医药企业过度强化产品商品名,导致药品通用名弱化,造成了“一药多名”现象日趋严重。这给医药市场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4)医药招标采购风气不正。实际招标过程中,部分医药营销企业会相互压价,造成低价投标,给市场规范运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部分招标采取“暗箱操作”,收取高额投标费,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完善医药营销渠道管理相关策略分析
(一)实施渠道战略设计
随着我国新医疗制度的出台,让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渠道建设是医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未来成长。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可让医药企业营销渠道保持长期稳定性,为企业带来稳定盈利。渠道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企业能够应对市场未来变化,尽可能发挥医药企业自身优势,使得企业本身始终保持竞争力。同时,渠道战略设计可赋予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特征性,使其不易被模仿,避免药品同质化问题。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将能够创造出一个高效率、高管理水平的营销渠道,让医药企业的核心力得以增强。
(二)加强渠道人员管理
首先,要对营销渠道成员进行合理筛选,通过综合考查,包括财务及偿付能力、公司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产品情况及企业文化等要素,来筛选出理想的合作对象,以降低渠道运营成本,提升渠道利润。其次,要对渠道成员管理进行强化。建立专门的渠道成员档案,结合渠道成员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及销售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以促进医药企业相关资源合理配置。对经销商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进销存管理,保持合理的供货频率;通过定期销售分析,对产品流向、价格定位等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回款管理,促进回款速度,以降低贷款风险。此外,要加强渠道成员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可有效反映出渠道成员的销售能力,将实绩与定额进行对比,并实施奖惩制度,若实绩与定额差距较大,则要考虑是否更换渠道成员。
(三)完善物流体系
对医药物流体系进行完善,可促进渠道建设,对于降低渠道成本及提升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可联合构建物流配送中心,并建立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共享,达成共赢。渠道成员对流通环节进行整合,以降低渠道内耗,共同来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渠道运行效率提升。同时,可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借助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构建出一个良性的物流平台,以促进物流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将传统物流也与医药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得到新的商业途径,以提升合作成员的综合效益。
(四)提升管理技术
医药企业需提升管理技术,善于应用现代经营理念。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渠道运作效率提升。同时,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专属内部网络、零售网路,对门店计算机网络进行完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扩充渠道覆盖范围,将医药渠道打造成一个信息化平台。
四、结语
加强医药营销渠道管理是促进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很多医药企业都面临着市场及同行竞争对手的考验。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医药市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并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通过实施渠道战略设计、加强渠道人员管理、完善物流体系并提升管理技术,以促进医药销售渠道高效率运行,让渠道管理更为规范化。基于营销渠道的升级,让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以提升,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忠康,迟桂华.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物流科技,2012,06.
[2]王健.医药营销渠道的构筑与管理[J].铜陵学院学报,2012,04.
第一条为加强*市医药储备资金的管理,确保医药储备资金的安全和保值,按照《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根据财政性资金财政、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医药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储备应对较大和一般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所需的医药物资。储备资金必须严格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承担*市医药储备任务并占用医药储备资金的单位,以及与医药储备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
第四条医药储备资金来源:
⑴政拨款(包括以前年度拨入的医药储备资金);
⑵药储备资金存款利息收入;
⑶社会捐款及其他来源。
第二章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五条为了管好用好医药储备资金,有利于医药储备的调动,市级医药储备工作原则上委托符合《*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京药监办[*]98号)规定条件的市属国有医药控股企业(简称“承储单位”)承担。经联系小组研究,并报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可以由非国有企业承担部分储备任务。
第六条储备资金的拨付。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市医药储备工作联席小组确定的医药储备计划,结合医药储备资金结存情况,商市财政局同意后,向承储单位下达拨付医药储备资金的正式通知,并由市财政局按规定的程序下拨医药储备资金。
第七条储备资金的调整。因医药储备计划调整或其它因素影响,对承储单位的医药储备量进行调整时,承储单位占用的储备资金也要做相应调整,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调整后的储备计划,向储备单位书面下达资金调整通知,由市财政局增拨或调回医药储备资金。
第八条为确保医药储备资金有效使用,在没有发生较大和一般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轮转保值的产品库存量不得低于储备计划的70%,定期核销的储备品种按照储备计划足量储备。
第九条医药储备物资实行“承储单位轮转运行,使用单位有偿使用”的原则。医药储备物资按规定动用后,承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销售价格与接收单位进行结算,及时收回货款,并迅速按储备计划补充储备药品。调出的药品物资不属于国家定价品种时,按市场价格确定结算价格,但市场价格低于储备商品的成本价格时,一般应按保本原则核定,确保医药储备资金完整保值。
第三章财务管理
第十条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监督承储单位建立健全医药储备资金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报表,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储备计划调整储备资金,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承储单位要指定专门财务人员负责储备资金的管理工作,企业要保持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和连续性。
第十二条承储单位应对拨入的医药储备资金及储备的药品物资的品种、数量单独设帐,准确反映储备资金来源、使用和结存情况。
第十三条为保证储备药品物资质量,药品物资要轮转运行,轮转时要做好记录。遇突发事件调用医药储备时,要按照《*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京药监办[*]98号)规定的相关批准文件,调出药品要有详细的调出记录。
第十四条医药储备资金在承储单位内形成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相应增加医药储备资金,纳入储备计划,用于医药储备,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五条储备医药物资的轮换、调拨等收入计入承储单位的产品销售收入下设的“特种医药储备收入”科目,并按先进先出法结转销售成本。储备资金在承储单位发生的利息冲抵承储单位因承担储备任务发生的医药储备物资常规损耗。
承储单位因承担储备任务而发生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轮换等费用,列入承储有关费用科目,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消化。其中专门用于解毒杀毒、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紧急救治等的药品、疫苗、检测试剂、医疗物资,确因轮换困难,导致储备品种过期失效或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引起的医药资金损失,储备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分品种、规格、数量、金额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后上报市财政局审查处理。
第十六条承储单位要建立健全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制度,每半年将储备资金的增减变化和有关财务报表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终了,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备查。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关键词】 SQL Server 2012 C# 医药 管理系统
一、引言
医药作为民生的基本保障之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已然成为人们热烈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医疗制度按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药品在国家规定的指导价格范围内实现价格放开,药品的采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各类药店越来越多,故而要加强对医药销售的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科学化、自动化以方面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都有过去医院看病或去药房买药的经历,从过去所经历的跟随医护人员凭单取药到如今用自己使用医疗卡刷卡取药的变化,让我们明显地体会到科学化管理的便利性,我们明显感受到,过去对药品的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更高效的管理方式来解决这种境况。
二、系统需求
蚌埠市医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对在传统医药销售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医药销售工作采用自动化系统化管理,从而节省人力物力,便于人们日常生活服务。本系统的主要目标和效果是将购药客户分个人和医院两种,若是个人购药,则凡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药品不予购买;同时在客户进行购药时,会根据客户购买的药品提示客户该药品的剂量与注意事项;当药品库存不足时会向操作员提示库存不足,请立即添加采购订单的信息;且对于退货药品,如果所退药品超过三次同来自同一供应商,则中断与该供应商的买卖往来等实现功能。
三、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3.1信息管理模块的功能有:
管理药品基本信息、供货商基本信息和客户基本信息:
购药客户分个人和医院两种,若是个人购药,则凡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药品不予购买;
购药客户分新客户和老客户,老客户持有会员卡,积分在满一定大小后可以抵用部分金额;
购药客户可以使用现金或购物卡购药,其中购药客户使用的购物卡分医保卡,信用卡和店铺礼品卡三种;
管理职员(操作员、采买员、库存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其中操作员作为系统使用者;
3.2进货管理模块的功能有:
采购订单的管理,即记录医院采购的药品清单;
进货入库信息的管理,即记录采购的药品登记入库;
3.3库存管理模块的功能有:
库存信息管理,即药品库存不足时会向操作员提示库存不足的信息;
库存退货信息的管理,即对于库存退货药品,如果所退药品超过三次同来自同一供应商,则中断与该供应商的买卖往来;
3.4销售管理模块的功能有:
销售信息管理,即会根据客户购买的药品提示客户该药品的剂量与注意事项;
销售退货信息管理,即记录客户退货信息;
3.5财务管理模块的功能有:
统计当日,当月的财务报表;
管理每条财务相关记录信息;
查询各年各月各日报表;
3.6 帮助模块
即引导用户使用,对系统各个模块划分进行说明
四、系统数据分析
根据对本系统中涉及到的各类型数据的分析,确定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得出如下数据信息:
1.药品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规格、剂型、包装规格、用法用量、发药单位、药房单价、库房单价、供货商编号、注意事项、备注)
2.操作员信息:(操作员ID、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登录密码、工作电话、个人手机)
3.采买员信息:(采买员ID、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联系电话)
4.库存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联系电话)
5.供货商信息:(供货商编号、供货商名称、供货联系人、供货电话、供货商地址、供货方开户行、供货方账户)
6.财务项目信息:(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
7.采购登记:(采购单编号、采购明细编号、合计、供货商编号、交易时间、采买员ID)
8.采购明细:(序号、采购明细编号、药品编号、药品名称、药品单价、规格、采买数量)
9.入库登记:(入库单编号、入库明细编号、入库日期、采买员ID、管理员编号)
10.入库明细:(序号、入库明细编号、药品编号、药品名称、药品单价、规格、数量)
11.库存退货:(退货单编号、退货明细编号、退款金额、退货理由、交易日期、管理员编号、采购单编号、供货商编号)
12.库存退货明细:(序号、退货明细编号、药品编号、药品名称、退货单价、退货数量)
13.销售登记:(销售单号、销售明细编号、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合计、支付方式、支付卡号、会员卡号、积分抵用、实付款、找零、交易时间、操作员ID)
14.销售明细:(序号、销售明细编号、客户编号、客户名称、药品编号、药品名称、出货单位、数量、药品单价)
15.销售退货登记:(销售退货编号、销售退货明细编号、客户编号、客户名称、销售单号、退款金额、退货理由、操作员ID、交易时间)
16.销售退货明细:(序号、销售退货明细编号、客户编号、客户名称、药品编号、药品名称、退货数量、退货单价、销售单号)
17.财务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
18.财务统计:(财务账单编号、财务明细编号、支出金额、收入金额、利润、日期、操作员ID)
19.财务明细:(序号、财务明细编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采购单编号、库存退货编号、销售单号、销售退货单号、交易时间、支出金额、收入金额、操作员ID)
五、系统界面设计
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在对整个医药管理系统进行初步调查之后,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对系统进行规划分析,提出系统总体方案,在整体方案的指导下,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在基于Web网络的C/S结构和SQL Server 2012的数据库开发技术之上,开发出蚌埠市医药管理系统,本系统的部分界面如图2所示。
六、结束语
该医药管理系统是基于C/S模式,充分发挥了Visual studio 2013和SQL Server 2012的数据开发技术,页面友好,操作简单,给操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此类管理系统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功能也会越来越强大。
参 考 文 献
[1]George Shepherd著.张大威译 4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2]陈志泊,李冬梅,王春玲著.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郑耀东等编著从入门到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4]王珊,萨师煊等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程序化、系统化的立项审批体系
首先要对项目进行合理的事先评估。项目的目标应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而且企业可以用于项目的资金是有限的,企业应选择那些有发展潜力且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
接下来,对于初步选定的项目应编制一份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中应详细描述项目的立项依据、实施方案、投入预算以及预期收益,提请高层管理者审批。
在可行性分析报告通过审批以后,应编制一份详尽的项目实施计划书,列出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项目所做的支持、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将达到的目标、具体的支出预算,详细的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对企业的意义、检验项目是否成功完成的具体方法和指标,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经过立项审批程序被确定下来以后,应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始着手进行项目的实施。医药企业要成功地对项目进行管理,还应建立一套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的程序,以保证项目的实施始终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信息”与“人”:项目管理两要素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项目的实施进度应每月进行回顾总结,每年应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项目健康、有序地发展,始终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要实施一个项目,应明确该项目的带头人(项目经理),由他来全面负责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他应该成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信息传递的枢纽,全面掌握项目的进程,在组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中医药立法称谓产生争议的缘由
就当前情况看,相关专家对中医药的立法称谓选择存在很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学者对我国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从部分专家的角度,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确定为《传统医药法》是恰当的。但这种立法称谓的确定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讲却是不合适的,这些“民族派”学者认为,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与民间医药法》较为恰当。就目前情况看,持有这种看法的学者占据多数。虽然中医药和以往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业内人士所认可,但被人们所熟知的还局限于狭义上的中医药。人们熟知的中医药指的就是汉族中医药。对于其他民族的中医药,还处于懵懂状态,对其了解也知之甚少。根据上述观点,这些“民族派”的学者赞成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拟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法》是较为合适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民族之间医药的发展。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比较贴切。“中医药”三个字言简意赅,既可以是中国医药,也可以是中华医药,同时,这种立法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包括了中国其他民族的医药文化。根据上述理由,相关专家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笔者经过权衡利弊,赞同这一种说法。
二、中医药的立法名确定为《中医药法》的必然性
(一)“传统医药”的称谓不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发展历程
现如今“传统医药”的称谓在全世界的药学代名词中广泛流行。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并不能将整个中医药发展历程进行充分展现。“传统医药”这个名称本身并无歧义,但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如果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体现在当今我国中医药名称立法当中,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的。因为这个名称从根本上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否定态度。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关于中医药研究的相关守则中,将“传统医学”进行了如下定义:传统医学利用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用现代医学理论不能解释的方式对人类的健康进行治疗诊断。基于世贸组织对其相关定义,我国有专家认为,将传统医学作为我国中医药立法名称是不全面、不恰当的。传统医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指的是一种技术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名称。从上述观点可以发现,将“传统医药”作为我国中医药的立法称谓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时展的相关要求。
(二)“民族医药”和“中医药”名称并列的弊端
“中医药”这三个字虽然非常简单,却蕴含了非常广泛的含义,将中华民族各族医药的智慧结晶加以全面性的概括。用“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立法的名称显然比其他冗长复杂的称谓要恰当得多。另外,我国各民族的医药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汉族医学推崇“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苗族医学讲究的是按照致病“六因”展开具体治疗;蒙医学中的“三邪”学说中都是相互联系的。将中国中医学看成整个有机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就能够让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更加繁荣。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医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把中医药进行细分处理,必然会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包含关系,两者层次不同。如果将两者进行并列处理,从民族团结上来讲是起到反作用的。
三、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
(一)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1.相对于国家政策而言,法律的本质更加具有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律应当是国家政策的一种稳定性表现。所以,中医药立法称谓的确定就是对我国中医药管理相关法规进行巩固。
2.将中医药称谓进行立法处理,也就是说该名称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中医药的立法名称进行准确的定义是为了确保中医药管理的发展。将我国各民族医药的名称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为我国中医药在管理上提供极大地方便。
(二)中医药立法名称的确定对其管理方面的影响
香港在1997年制定的中医药条例中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施行。”为了民族团结,经过综合考虑我国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最终确定为《中医药法》。这样制定的并不是相关管理者工作疏忽,而是中医药立法名称与中医药管理结合了我国国情进行综合考虑所制定的。从目前情况看,中医药的地位远远不及西药的地位。中国各个民族的医药文化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对于中医药的相关管理应该将各民族医药文化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力量加以集中。
(三)我国中医药管理的前景
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传统医药和对医药事业的创新改革都是属于当今我国中医药管理范围之中。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分析,各民族医药和民间传统医药都是在中医药管辖内。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台《中医药法》之后我国在相关古代文献研究、中医药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都有着崭新的前景。出台《中医药法》也充分地将我国中医药的前沿向世界范围内进行展现。中医药管理要向西医管理看齐,也要制定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规范,以便于相互借鉴经验。到了各民族医药都拥有完善体系一天,我国的中医药管理也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梯。
结束语
归纳众多的管理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事管理人和以人管理人。虽然两种管理方式的目的相同,都是要把公司的销售业绩做上去,但是在管理方法上却有着相矛盾之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又称为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展开来阐述。
1、结果管理。结果管理是指以业绩管理销售队伍,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业绩说话。
现在在诸多的企业中销售队伍的人员背景最复杂,也是人员流动性最大的部门,同样也是最让企业管理人员最头痛的部门,很多企业反复尝试着“有情管理”和“无情管理”,最终仍然是一头雾水。于是,多数企业便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实施了结果管理。也就是给业务人员制定销售任务,如何达到任务却很少关注。然后再根据销售任务分解为半年任务和季度任务,后又分解为月任务。期待着目标管理式的层层分解来实现最终的销售计划。这种管理方式,完全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人也曾经尝试过此类的管理方式。然而,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由于待遇、薪水、人际等等原因,这个业务人员在没有走完整个循环便流失了。从个体角度上说,这个管理方式彻底失败了。
这种管理方式为什么会失败呢?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有惰性的。人能靠着就不会站着;人能坐着就不会靠着;人能躺着就不会坐着。往往听人说战胜自我是如何如何的艰难。个人认为,正是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失败的结果。
所以说,单纯的结果管理是很不可取的。
2、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指销售人员的销售过程的管理。
企业向过程要效益,向过程要发展。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是“强生”。“强生”要求每个业务人员要做到业务有日记、周记、月记,从而带动了整个销售业绩的不断提升。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样的销售管理就最优秀的吗?我看不然,“强生”之所以有个今天的业绩,不仅仅是依靠过程管理,很主要的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品牌效应。
还有,保险行业的过程管理可谓是将此道发挥到了及至。每天要例会,还要有业绩好的同事做早会的分享演说,更要众人信誓旦旦的作出发宣言。应该说是件好事,我曾经参加过保险行业的业务培训,这种培训从客观上大大地推动了人的行为。但是,体会很深的是自己还是个孩子,来自多个方面的拐杖太多,甚至没有时间自己去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严重的说是精神控制之嫌。
现在的企业管理都讲放权,培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过程管理也是有很多弊病的,甚至,可以使人员产生抵触心理。
3、中庸管理。这里所说的中庸管理是指将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中庸管理要汲取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的优势特点,以人员管理制度为本以业务指导为题去充分体现。试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人员管理制度的框架内多给业务人员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呢?
一、由大客户到关键客户的管理
作为医药制药企业的我们,每天都要管理产业链中的客户,有大有小,而我们更多的时间是用于大客户的管理。然而对于大客户的理解上每个企业都不一样,有些企业是根据销售排名进行分类,20%的客户完成了企业的80%的销售,这样的客户似乎理所当然的入选大客户了。
然而深圳市金活医药有限公司对大客户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客户是隶属于关键客户范畴。事实上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医药市场,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的寻找蓝海,然而我们更应该立足于现有的红海,在红海中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扎实,才能保证通过红海领域获得更大的利润,为蓝海的开辟贮备更多的资源。
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对客户进行分类筛选,如按销售贡献比例划分的大客户,按是否配合企业市场品牌推广划分的友好终端客户和跳蚤终端客户,也有按稳定价格态度划分的价格忠诚客户和价格跳蚤客户,经常拿制药企业的品牌产品价格、形象开涮的跳蚤客户就应该成为企业的关键客户之一,因为他们对产品品牌和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干扰作用,通过合理的管理,往往能够将他们争取为友好配合客户,产品可以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客户的部分评选标准:
评选标准 关键客户 非关键客户
制药企业利润贡献率 大 小
客户业务成长速度 高 低
与制药企业合作时间 长 短
配合制药企业品牌形象传播 配合 不配合
扰乱价格严重程度 大 小
二、医药关键客户的管理
1、制药企业与商业互为大客户
医药营销者都知道“二八规则”,即20%的客户可以带来80%的收入。从“二八法则”出发,我们会想方设法扩大对这20%的客户的影响力。
大客户容忍产品品质一般、供价高以及没有服务的时代已经过去,制药企业要拓展工商关系、建立工商信任、提高客户认可、为客户创造价值、参与大客户的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客户盈利企业才会盈利,和大客户共同建设和管理大市场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的重中之重。
激烈的医药红海领域,争夺大客户是各制药企业的战略工作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抢夺大客户本身就是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抓住大客户即抓住了资金流,没有大客户的支持制药企业的资金流将会出现断层。同时抢夺大客户的资金也是拦截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在产品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后,制药企业也自然成为商业的大客户,双方达到一定的平衡。高效的大客户管理会给制药企业带来不同层次的回报、有充足的资金流、良性的产品价格流、更加广泛的产品覆盖以及更加强大的渠道竞争优势等。
2、微利时代的利润转移
然而随着博弈双方的壮大,大客户与制药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中国医药界的商业或者大型连锁药店的利润来源通常有正常的产品价差利润、制药企业的销售奖励、赞助、赠品、季度或年度返利。随着中国医药市场进入微利时代,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都为利润苦思冥想,千方百计的赚取最大利润。
作为品牌药或者二线品牌或者新产品的制药企业与商业通常互为各自公司的大客户、中性客户、小客户,笔者恰恰管理着三种类型的产品,品牌药、二线品牌药、新产品,在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接受了不同的礼遇。
山西太原一家老牌药品批发配送商业在与笔者沟通中频频诉苦,你们的产品卖了十几年,前几年还好,这几年平进平出,不赚钱,已经成了你们的搬运工了,不过不卖还不行。笔者在年初就一个高血压用药二线品牌与各商业签署年度合作协议时,北京的两个大型流通商业提出你们的产品不太好卖啊,任务太重了吧,完不成任务就没有返利的,还是少签点任务。前段时间笔者去江苏,为了一个有着极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上市做准备,拜访商业,提出75扣供货,被商业婉言推辞了。
事实上,企业的各种市场行为都是利润导向。大客户频繁的向厂家提出这个赞助那个赞助,连下属某员工结婚都要搞一个赞助!不给点好处就是不进货或者少进货。海王星辰凭借着全国1000多家终端门店的实力向各品牌产品要更低的供货价格,对新产品要更多的进场费,向形象陈列要更多的费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利润转移的过程,然而中国医药市场真的到了需要利润重组的时代吗?好像未必!海王星辰与多家品牌企业叫板,感康在海王下柜了,但不久又悄然的上柜了;葵花胃康灵和护肝片在海王下柜了,但不久又悄然的上柜了;看来这场抢夺利润的大战役以海王失败而告终。
然而,海王却向整个中国医药界了一个信息,医药产业链的利润需要转移、需要重组。
3、价格跳蚤客户
价格稳定永远是一个产品常盛不衰的基石。广州白云山和黄药业采取亮剑行动,与各地区的重点终端签署价格稳定协议;葵花药业有专门价格维护的基金;所有这些都说明产品需要价格稳定才能渠道通畅!
但商业永远都在和工业博弈,商业通过最低级的降价战术吸引消费者,而工业却会因为价格混乱而导致渠道阻塞。对于那些喜欢玩价格游戏的跳蚤客户,制药企业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同样跳蚤客户就是这只蝴蝶,它们的价格将会引起产品的整体价格滑落。海王星辰虽然凭借着整体品牌优势吸引消费者,然而在某些平价药店旁边的海王星辰门店却必须与平价药店的价格持平,将价格拉低,以便消费者的流失。
因此,对于跳蚤客户必须进入制药企业的视野,我们应该重视他,管理他,避免蝴蝶效应的发生。
1逐渐推进医与药职能的分离
很多医院中的药剂科与临床治疗相比,设备相对的落后,药剂师的队伍结构也不够完善、不合理,药剂科开展的科研工作也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医院并没有开展药剂科的科研工作,如临床药学等;这样就严重的阻碍了医院药学的发展。若是将医与药分开进行独立的核算,让医院不办药房那是不可能,因为医与药是息息相关的,医院内的药房在以后的工作中其主要的功能并不完全是进行处方调配那么间单,更重要的是要为临床上的用药进行指导;同时在医院内还要设置相关的药房。这里所说的医药职能分开其实质上是将核算分开:从经济上分开,但是要与技术服务密切的联系起来。药剂科不仅仅要做好供应药品的保障和经济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技术、设备、人力投向临床用药和科研、信息管理等方面。
2要加强对临床药学的相关工作
药剂科在医院中多是从事调剂工作、药品的采购供应、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但是严重的缺乏临床药学以及相关的临床知识。伴随着医院体制逐渐的改变,药剂科主动的转变理念,在临床方面积极的开展医药学的研究和探索,在部分有条件的大医院内积极的推进药学监护。根据近几年来的临床用药来看,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量在逐渐的加大,加之部分药品的价格下调等相关的因素,促使抗生素的使用量大幅度的上升,甚至还出现了药物滥用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医院要将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首要的任务来监督与管理,同时,药剂科还要及时的向医院通报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进展,针对临床上的一线医生要及时的宣传抗生素科学使用、功能作用以及相关的配伍使用等知识,以便临床医生能及时的了解药效,并纠正自己的用药错误等。除此之外,在临床上部分中成药的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部分以西医为主的医生或者是医院,很多时候将中成药作为营养药、辅助药,从而开出大量的药方,针对这点药剂科的监管应该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管理。
3要加重对特殊药品的监管
在医院内,通常特殊药品包括和一类。在监管这类药品的时候,首先,要严格把守入院前的验收;药品的质量作为临床疗效的保证,对于特殊药品要并入专用的特殊库房,同时还要在计算机想做好记录。其次,要严格请领登记制度;将临床用药入微机请领,并且还要求医师和请领护士签字,经过审核之后在能将特殊药品发放到他们手上。针对特殊药品当天使用的情况进行汇总,要做到特殊药品的日清日结,并由专人保管、专柜储存,同时还要将特殊药品的专用处方以及请领表、引用表完整统一的保存起来,通常时间为三年,以便平时的备查。接着,特殊药品的储存;一般由专人专锁,具有随时可查性,微机与手账要相符合,同时,专用的账册登记记录与微机请领、销毁表要想符合。在院内还要建立阴凉库,将药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针对部分有效期较短的生物制剂,不仅要设立警示标志,还要做好两个沟通:与购入的单位和临床及时的沟通,以便及时的周转,药库中无过期药和失效药,不允许药库内出现三个月内的效期药品,临床特需药除外。
4严格的审查制度
关键词:医药分销企业;运营资金;管理
一、引言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资金被比喻为企业的血液,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程度上说,资金流被认为比单纯的账面利润更为重要。对医药分销企业来说,近年来,由于一些大型医药分销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并购扩张,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迈入千亿销售大关,另外一些区域性龙头医药分销企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也较快,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商业分销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产生资金沉淀,这给企业筹融资、有效管理资金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能否有效筹集和使用资金,对医药分销企业将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其次,可以控制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再次,虽然资金的直接管理部门是财务部门,但资金流转涉及到企业多个部门,只有多部门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和使用资金,从这一点来说,这将促进各部门的协同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长期以来,企业的财务部门被赋予了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筹资,筹集足额资金以保证公司购销业务正常开展。但实际上,企业的背景、实力、经营状况等对企业能否筹资、以何种方式筹资以及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财务部门的筹资能力是受限于企业整体情况的,财务部门更重要的职能是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医药分销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现状
对于医药分销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制订的战略就是快速扩张发展,那么应收账款的增加以及资金的大量沉淀不可避免,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应全力配合做好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目前医药分销企业普遍存在着应收账款周期较长、余额较大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大型医药分销企业,巨额资金沉淀在应收账款的情况较为突出。
(一)资金筹集方式与成本
企业的筹资方式多种多样,其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有些企业外部筹资能力较弱,可能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加上合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保持一定的销售规模或较小的增长规模,对下游客户进行选择,只选择与回款账期较短的优质医疗机构或其他商业客户开展业务,等等,也可以保持正常运营;规模大一些的能从银行筹资,从抵押借款到信用借款条件不一而同,甚至还可以通过保理、商票保贴等方式向银行筹资;大的集团公司则可以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筹资成本主要是根据企业情况、筹资方式和当时的市场行情来决定的,因此,在不同企业、不同银行,或筹资方式不同、时间不同,差别较大。
(二)资金预算及预算准确性
长期以来企业更为关注的是筹资能力和规模,因此对于资金预算及预算的准确性要求相对较低,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资金预算。一般来说,财务部门根据存量资金和预计回款作为可用资金,然后结合预计的采购付款情况,来判断资金的盈余或短缺,进而做出相应资金安排,这个预测周期可以按年、按季度、按月度以及按周。但销售回款的估计和采购付款的估计需要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作出,其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整个资金预算的准确性。从实际情况来看,销售部门的回款和采购的付款预计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涉及到考核,销售部门倾向保守估计,常常导致实际回款金额大于预计回款金额,而采购部门恰恰相反,倾向于激进的估计,又导致实际付款额小于预计付款额。这样一来常常造成资金预算不准,通常的结果是筹集了比实际需求更多的资金。
(三)资金管控及资金管理效率
资金管控是财务管控的一项基本内容,从岗位设置、不相容岗位分离、印章使用乃至资金收付的监控等都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定,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并严格遵照执行即可。但实际上,由于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组织架构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执行,因此容易出现漏洞,一旦出现薄弱点,就可能会造成损失的发生。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效率主要体现在控制财务费用,虽然筹资方式和筹资成本基本由公司整体情况而定,但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在一定范围内仍然能够对资金成本产生影响,比如对于企业暂时盈余资金如何处理、不同银行资金如何归集、如何处理归集成本差异(不同银行手续费差异)等,这些在资金量不大情况下可能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资金收付频繁、资金量较大时,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未仔细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订一个最优的资金操作方式。
(四)对业务部门的资金管控
资金管控实际上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一般来说,销售部门因为有较大的销售指标压力,因此一般重销售,轻回款。对于回款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和估计,造成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回款预算往往不准;而采购部门为了保证采购,同时,也为了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有可能会应供应商要求提前回款,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如果根据业务部门的回款和付款计划筹集资金,往往会造成筹集过量资金的情况发生,不利于企业降低财务成本。
三、运营资金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医药分销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如果融资方式非常有限,只能通过合理控制自身发展规模以及选择优质下游客户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对于较大的医药分销企业来说,一般是优先选择成本低的筹资方式,当然,这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如向银行筹资,也因为不同银行之间要求提供的担保方式、资金成本、服务品种不同而不同,企业需综合比较后,选择合适的方式筹资。而大型的集团医药公司因为能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这样成本会更低。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涉及企业多个部门,尤其是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其预算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资金预算的调度使用。首先需要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提高对资金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将认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比如销售人员应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沟通,在综合了解客户的采购、使用情况以及一些突发的特殊因素之后,根据当月实际情况,与客户确认当月应回款金额,并应及时将客户回款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确认核实;采购人员原则上应坚持按协议约定编制付款计划,如因供应商原因需变动付款计划,应严格按审批流程,不得擅自决定。
(三)加强资金管控
医药分销企业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依据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合理设置相关岗位,并严格依照制度执行资金的收付操作,确保资金安全。同时财务部门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暂时闲置资金作出相应的安排,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短期资金都有多种期限和额度的理财产品以及类似产品,其收益率远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率。而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现金池方式归集资金,每日末子公司层层集中上存闲置资金,既满足了集团集中管理的要求,又降低了整个集团的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不同银行之间各种产品项目的收费标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财务部门应进行详细比较,选择手续费最低的银行进行长期合作,如果必须与某一银行开展合作,而其手续费用又相对较高,可以与其协商,要求其降低相关费用。
(四)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管控
在加强资金管控的同时,应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管控。首先,财务部门应协助销售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由于在销售之前,销售部门都向公司申请了客户资信,核定了其资信额度和资信账期,财务部门可据此每月编制相关报表,按销售部门和客户分类,全面反映各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应收余额账龄分布情况、资信内账期余额、超资信账期余额等情况,使销售部门清楚了解各客户的回款情况,督促相关销售部门负责人、销售业务员加强清收;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应收账款对账的管理,协助销售部门准确了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发生的退货、破损、过期等情况。其次,针对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依照采购协议复核其资金付款申请,根据采购协议约定的付款条件、方式、期间及返利支付方式进行复核,是否已满足约定的付款条件、是否是协议约定的付款方式,是否在约定期间内最后一天付款,等等。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按照协议约定付款要进行审核,采购部门是否已经申请特殊付款审批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挤掉付款预算中的水分,做实做准付款预算。从而编制出较为准确的资金预算,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
四、结束语
医药分销企业加强运营资金管理需要整个企业管理层重视,并层层分解落实,各负职责,同时也需要改变运营资金管理责任仅在财务部门、运营资金管理主要是筹资的观念。只有如此,通过财务部门执行和协调,企业多部门积极协助配合,才能真正实现运营资金的优化管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嫦娇.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运营资金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4,(2).
【关键词】医药销售企业 运营资金 管理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愈加剧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位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运营资金的有效管理将会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在我国,运营资金管理无论是从观念还是理论方法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家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营就必须有适量的运营资金,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现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营运能力较差、缺乏资金,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是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运营资金管理概述
理解营运资金管理首先需要理解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常用二者的差额来反映一家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资金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好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筹措。其中,资金的运用指的是企业该投多少资金在流动资产上,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的管理。资金筹措指的是企业该用什么方式来进行流动资产融资,包括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的管理。企业持有运营资金的风险与收益是成反比的关系,因此,企业要严格控制好运营资金的持有量,既要保证日常需求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又要注意不能过多持有降低收益,即通常所说的稳健型或激进型运营资金管理。
三、我国医药销售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存货资金占用的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其购销并未真正的完全实现现代化,也就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科学合理的安排相关药品的存储购销。在医药企业这个特殊行业中,销售的好坏与相关政策、季节及产品特点有效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采购前不能详细掌握库存市场状况,加之企业缺少必要的宏微观调节,导致无效的采购存货不必要的占用了过多的运营资金,同时部分药品又未及时采购而失去销售机会。存货资金过多不合理的占用是目前我国医药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应该重视并有效避免其发生。
(二)信用政策的不合理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医药竞争市场,大多数企业为巩固现有的市场,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户都会不约而同的采取放宽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的措施,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不断吞噬着企业的运营资金持有量。呆账坏账的风险不断加大,这只是会带来短期表面上企业的盈收和繁荣,长久下去必将成为其失败的导火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的运营资金有限,急于销售以换取市场占有率以及期望快速将产品转化为现金,缺乏对赊购方基本的信用调查,给予信用不达标的企业赊销权;一是企业的收账政策不积极,对赊销方即便是到期了也不敢过于频繁催促。同时,部分赊销方已无力还款。
(三)费用无预算或其执行不力
基于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实际,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还未拥有完善的费用预算系统。所以,医药销售企业现普遍存在着无费用预算或预算执行不严的情况。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对进货的费用缺乏应有的预算。事前没有对相关产品的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比较和有效的控制;二是对日常费用支出缺乏应有的预算。医药销售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许多无效费用支出的情况,如采购中的舍近求远、采购价格较高的产品等。目前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并未将这些无效的费用支出进行有效地预算,长久发展必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三是对重大支出缺乏应有的预算。通常所说的事前科学预测、事中有效控制执行、事后严格监督评价,这整套的体系在医药销售企业的重大支出的并未看到,由此造成了企业资金不必要的严重浪费;四是资金管理机制的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力,目前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普遍缺乏。
(四)缺乏融资渠道
医药销售企业在采购产品和开拓市场等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股本是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就是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国家的宏观政策发生调整,企业的资金就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企业过分依赖于单一的银行贷款承担高额的利息费用。同时,企业过分利用了应付账款进行融资也是问题之一。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越短,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大,应付账款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利息增加收益,但增加企业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会降低企业的信用度。因此,应该适当地运用此方法提高收益。
(五)现金管理比较混乱
最强的流动性、最低的获利能力是现金的最大特点。过多或是不足的现金储备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其财务管理机构及措施不健全,没有指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意愿和能力,缺乏有效地现金持有量的预算和现金收支的管理。这种随意性的现金管理机制,导致企业较常出现现金过剩或不足,无法达到最优的成本效益。这也是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之一。
四、运营资金有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库存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竞争加剧,库存管理已经得到了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零库存的理念及适时管理机制正得到迅速的推广,被认为是现有的节约存货流动资金较有效的方法。但在我国现有的环境条件下,还较难实现零库存的管理目标。但可以吸取其中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应用于企业实际中,企业的存货流动资金也将会得到有效地利用,资金紧张情况也将得到较大地缓解。因此,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应是加强对产品采购的预测性和计划性,充分考虑市场、政策等相关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注意采购的数量和时机,尽可能的缩短其中的时间差,节约存货的资金占用,实现库存的有效管理。
(二)合理利用商业信用
赊销作为企业应对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得不采取的营销手段之一,其在销售总额中的比例也是不断的上升。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做法,尽快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将应收账款的控制重心由财务方面转向商务方面。具体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理清管理责任。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货款的催收,无销售部门的责任。但事实上,若是由销售部门负责账款的收回工作,且将其列为考核指标之一的话,那么销售部门在面对赊销问题时,就会更加谨慎认真地对待,这样就可以避免为业绩而随意赊销的情况发生,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有着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作用。二是权衡比较因赊销带来的收益及成本费用,科学合理地预测赊销的最佳规模,控制应收账款的金额。三是科学的确定赊销的对象。企业应实时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在提供赊销方案之前,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评估相应的风险等级。通过实时收集的信用资料,对客户进行等级设置,相应地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实施不同的信用政策,以减少呆账坏账的损失风险,有效回收账款。四是对信用期严格控制。以合同的形式来严格规定信用期限。五是充分利用信用折扣吸引客户及时还款。六是尽量减少挂账现象,加大票据的使用,以便获取索债凭证。七是科学建立坏账准备制度,减轻企业呆账坏账负担。
(三)加强预算管理
及时掌握企业的现实状况,加强预算的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控及考评。整个预算的过程要按控制流程严格办事,以事实为依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政策。做到大小事务了然于心,对各种状况都有较好的应对措施。
(四)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有限的融资渠道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阻碍之一。因此,要努力建立企业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例如加大吸引国外资本的投入、建立有偿使用资金的多种形式等。
(五)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我国传统的运营资金管理模式属于内向型的管理,强调节约资金的占用,强化管理责任制。而西方的管理模式是内外结合型的管理,强调优化资金的结构,进行定量控制。因此,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任务是注意开展对运营资金的定量分析,注意内外结合优化资金结构。
五、结论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受企业日常财务控制水平高低的影响程度较大,特别是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运营资金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分析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建立有效的运营资金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郭丽珍.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J].现代商业.2008(6)
关键词:医药代表;职业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24 -02
一、 医药代表概述
(一) 医药代表定义
医药代表(Medical Representative)起源于20世纪初瑞士汽巴(CIBA)公司。当时的医生对新的药品了解很少,需要医药公司派专业人员指导医生使用,称之医药代表(Medical Representative)[1]。国外的制药企业按照《“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盟”医药代表》的定义为:医药代表(Medical Representative)是隶属医药品生产或经营公司,以正确使用和普及医药品为目的,代表公司同医疗人员接触,提供有关医药品的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等信息服务并负责信息收集、传递等工作的业务人员[1][2]。
(二)医药代表的职能
在国外,医药代表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临床医生的新药知识73%来源于医药代表的讲解[1]。医药代表要对药品使用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处理,把医生用药的临床状况,如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等反映给药厂,然后组织一些学术会议,让医药专家对药品进行审评,并提出建议。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90%以上是通过医药代表收集来的[1]。因此,医药代表是医生正确使用药物的医药顾问,是医生的医药助手。
二、国外医药代表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一)美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制药企业有近30家。1966年,美国就设置了医药代表资格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相关机构已经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制药企业和医药代表的营销行为 。例如美国医药协会(AMA)[1]制定的指南就规定所有的礼品都应该对患者有帮助,并且价值不能太高。如果要送给医生,那么只允许赠送小价值的个人礼物。当医生参加会议时,医药公司不能支付他们的旅行,住宿以及其他的个人费用。当礼物和处方有联系时,医生要拒绝接受。
(二)欧洲
德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实施医药代表资格认证制度,迄今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备和成熟的法规和制度。法国1993年设立医药代表认证体系,并且法国的卫生产品经济委员会(CEPS)和法国制药企业联盟(LEEM),于2004年12月22日在政府的支持下又出台了新的医药代表来规范医药代表的拜访。该从医药代表的使命,提供信息的质量要求,医药代表的道德规范和医药代表的行为控制等几个方面对医药代表的工作进行了规范。具体的要求包括拜访时不能分发样品,提供的资料要注明日期,医药代表要进行足够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来确保提供信息的质量,禁止向医生提供任何礼品等。医药代表上岗前必须持有特定学校的毕业证书,并且在每年两次的产品和相关知识检查中,不合格的员工将被停职。在英国,英国制药工业协会(ABPI)举办的医药代表测试已经实行多年。英国目前有8000名医药代表,在从业的前两年就被要求通过此项测试[1]。
(三)亚洲
日本政府1997年建立统一的医药代表资格证书评定体系并且通过药事法来规定医药代表的在职教育制度,课程内容包括介绍性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2个部分,不接受教育的医药代表将受到一定的处罚。
三、国内医药代表的发展过程
(一)医药代表的出现
国内医药代表的出现是伴随着外资制药公司的出现而出现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比利时的杨森制药公司和美国的强生制药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制药企业西安杨森。公司为了把新药介绍给医生而设立了医药代表这一职位。医药代表这一新兴职业正式出现在我国。
(二)健康发展期
九十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医药代表的人数迅速增加。国外企业在招聘代表时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并且对其进行完善的培训,因此代表的专业素质很高,大都是由医生,药剂师和医学院校的老师组成。那时候的医药代表非常受医生的欢迎。这一时期,医药代表推动了很多特效药和新药在临床上的使用,为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灰暗期
从1996年起,国内的一些制药公司也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仿效国外公司招聘医药代表进行学术推广。由于我国制药公司比较多,因此医药代表的数量积聚增加,个人素质良莠不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有些公司和个人为了达成目标,开始向有些医生给回扣,行业风气日益败坏,医药代表的职能也渐渐发生了转变。
(四) 整顿期
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对医药市场进行整顿,先后出台了药品管理、医保政策、政府采购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对规范医药代表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后,中国外商投资制药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ased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of China,简称RDPAC)[2]38家会员公司,借鉴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医药代表认证项目情况,自2006年开始在中国推行医药代表行业规范,进行医药代表资格认证项目,推动规范行业行为。2007年起全面推行代表资格认证项目[2]。这一项目的推行,使得外资制药公司的医药代表的行为更加规范,但是由于国内公司不是RDPAC的会员,因此,他们的代表不参加MRC。整个医药市场由于国外制药公司自我监管的加强,医药代表的一些不良行为得到了控制。
四、国内医药代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