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市场研究范文

市场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市场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市场研究

篇1

英文名称:Marketing Research

主管单位:河南省统计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4216

国内刊号:41-1348/C

邮发代号:36-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海参酒 市场分析 竞争者 消费者 渠道 SWOT分析

一、海参酒简介:海参酒是近年来新开发出的产品,属于白酒也属于药酒的一种,问市不久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特别是在青岛的中高档餐饮业一度畅销,成为酒水消费的新宠儿。目前主要的品牌有:非得海参酒、松鹤年海参酒,等等。

二、海参酒的市场竞争分析目前,中国保健酒业处在垄断竞争的阶段。出现了数十家知名品牌,但这几家企业尚不足以构成行业垄断,保健酒市场一度弥漫竞争硝烟。海参酒在充斥着众多知名保健酒的市场中生存得并不容易。海参酒在保健概念的诉求上,经常会出现与其他保健品的雷同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参酒的销售造成冲击,目前的保健品领域中,虽然海参酒的市场在不断的扩大,但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小的。然而,海参酒向餐饮方向发展,又面临着健康白酒,果露酒以及功能性饮料的堵截。

三、海参酒的渠道资源为了抢占市场,加强促销、重视渠道资源已成为各保健酒厂家的共识。而目前,广大消费者主要通过百货商店购买海参酒产品,其次是超级市场,这两种渠道共占总渠道超过60%的比率。对保健酒来说,产品可信度很重要,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进货渠道正规、可信度强,消费者购买产品放心。因此,海参酒厂家应该把销售渠道的重点放在大商场和超市上。占据第三位的购买渠道为药店,这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心理上还是把保健酒当作药酒来消费;另外也说明相当多消费者信赖药店的进货以及品质保证。目前在餐饮市场上海参酒的消费比率也有所上升,许多用户购买海参酒往往受他人推荐,自己并不了解。这部分消费者一般是海参酒的初级用户,厂家应该重视这一消费群体。

四、海参酒的SWOT分析1、S(优势)(1)具有先天优势。国内保健酒市场在不断的成熟,顾客需求量不断增加,消费行为更趋理性。“饮酒饮健康、送酒送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对于配方科学、工艺先进,原料可靠的海参酒而言先天优势明显。 (2)目标顾客群体庞大,客源广。南方人养生,北方人喜饮,而结合了白酒和保健功效的海参酒恰好都能满足这两类人群的需要。内陆地区对海参有新鲜感,而沿海地区居民又喜爱海参的口味,使得无论各地地区都能挖掘出海参酒的客源。从目前的保健需求人群来看,除了老年人外,中年人和青年人也需要保健。此外海参酒还可作为礼品酒,适用于过节送礼、走亲访友、术后辅助食疗、营养滋补等,目标受众广。2、W(劣势)(1)诉求大而全,针对性不强。海参酒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细分不足,消费者需求导向不够理想。其概念诉求单一,功能定位模糊,与其他保健品冲突严重,加剧了竞争的残酷程度。(2)整体品牌知名度差强人意。在潜在目标消费群体当中,只有“非得海参酒”、“松鹤年海参酒”等寥寥几个品牌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程度不高,持续购买不强。(3)拓宽市场份额的难度大。海参酒一出生就沦落到市场补缺者的位置,市场面狭窄。作为保健酒中的新生儿,中小企业如果不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即便产品物美价廉,也很难赢得市场。产品的口味也是阻碍海参酒市场推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一部分消费者不太适应酒的口味。此外口味不太适合聚饮,很难营造饮用的气氛,(4)作为礼品酒同样存在局限。很多消费者认为,直接食用海参比饮用海参酒更具疗效,且海参酒的保健功能难以与某些保健品相媲美。3、O(机会)(1)保健品的需求正在不断加大。紧张高速的生活大了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复兴也将带动保健酒的热销。青壮年的保健品市场目前尚未饱和,海参酒有增加记忆力促进生长发育的功效,可通过个性化新品引领营销变革,挖掘年轻市场的潜在需求。(2)进军婚庆用酒。2010年,以松鹤年牌为首的海参酒正式向婚庆用酒市场进军,推出了包装精美的海参酒婚庆系列产品。婚庆用酒市场竞争水平不高、同质化严重。有望以营养为卖点,通过差异化品质和营销优势占领一席之地。4、T(威胁)(1)深受保健品行业信誉危机的影响。在概念苟延残喘和信誉透支的保健品行业,消费者已是谈虎色变。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加强对于海参酒产品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只有品质优良的产品才能顶住市场竞争压力(2)品牌竞争威胁大。海参酒似乎没有从品牌定位、传播定位、概念诉求上体现与其他保健品功能的差异性。功能与卖点相似使其在与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众保健品进行竞争时难逃落败的厄运。(3)礼品市场的困境。消费者基本都知道单论保健疗效海参酒难以与保健品相媲美也许海参酒作为一种营养性的补酒,应更注重健康营养的价值观念的传播,引导消费者日常饮用,其送礼消费只能反映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或非长久之路。

五、总结海参酒是一个尚未形成规模的新兴产品,近10年来一些白酒厂纷纷进行产业调整,其中向保健酒转型就是一个方向。海参酒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理性的对待。其发展要重视品质的提高,在稳健中求发展。 这就要求厂家加强产品的研制,将中国的传统中医学和现代的生物技术完美结合,沿着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明确目标消费者,研制出适合不同年龄段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资产重组概念在保健酒业愈演愈烈,海参酒企业应格外重视品牌的塑造和培养,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品牌策划。

参考文献:

[1]吕仁宝.浅谈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及对策

[J].中国药事,2011,(06).

[2]王媛媛.我国中小型保健品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4).

篇3

标 题: 你了解宝洁的市场研究部嘛--回一个网友的信

首先我不是大牛,但现在却是在享受着工作。我老板一句话说,如果你不能享受工作,干吗还做这份工作呢?

先讲一下CMK整体上在公司的地位。如果把宝洁一个部队,CMK就是这个部队的军师。我们更多的做着一些战略层面的思考,在公司中起到一个内部咨询的作用。我们会更了解公司的全局,根据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

篇4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一些企业的BD经理和产品(项目)经理,得以感受到他们对产品创新的困惑。困惑的原因在于,产品创新这枚硬币的两面使他们很难取舍,我们来看:

硬币的正面:产品创新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财富》杂志在说:“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营销管理专家在说,产品创新能够避免价格竞争、通过产品差异化实现高额利润、扩大市场份额、利用过剩的生产能力、提高顾客忠诚度、满足用户千差万别的和不断提高的需求、提升品牌形象等等。

没有创新的企业会怎样?众所周知,不少“知名”品牌,它们的管理者在早期抓住商机一夜暴富,可最终难免过度竞争Ò卷入价格战Ò走下坡路的结局。归根结底,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硬币的反面:产品创新固然重要,创新的风险却很难避免。环顾四周,不难看到,技术的更新换代可谓一日三秋,市场机会可能稍纵即逝;而用户需求也许就是炒作出来的。看看 “宽带年”过后那些被“圈地运动”套牢的公司,看看尚未收回投资却面临ADSL/以太网/Cable Modem/无线等宽带接入方式挑战的ISDN,还有几年前倍受推崇如今却正在让位给IP over DWDM光网的ATM网、遭到互联网大潮的冲击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呢?……产品的生命越来越短了,过去电信设备产品的生命可以长达5-8年,而现在平均只有1-2年。如果你是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而你在决策时恰恰没有办法做到足够的前瞻,等待新产品的也许就是短命而无利的结局。

没错,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中的不少管理者失去创新的信心:有的公司在减少新产品开发的项目和费用;还有则回避创新,把“不做第一人”当作经商的座右铭。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笑话:“不上ERP是在等死,上ERP是在找死”,套用在产品创新上就叫做:“产品不创新是在等死,创新是在找死”。 产品创新两面性的现实体验

举一个亲身经历过的案例吧。

我的一个朋友参加了一个产品的项目小组,当我见到他时,样品已经开发完成了。我没有问他们是怎么想到要开发这个产品的,既然这个产品在国外也算是个很新很热门的东西,在中国又很少有人在用它,个中原因也就猜出个八九。听说,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由某个高校的技术人员封闭式开发的。于是朋友跑来问我:你不是作市场研究的吗,快快帮我参谋参谋,这个东西如果卖2000多块钱(根据成本计算的),定位在机构客户,会好卖吗?什么样的机构会购买呢?

我想了想说,如果现在去做一个市场研究,那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我不能保证需要这种产品的潜在用户会占多大比例、有多少数量;他们更偏爱你们的产品呢,还是竞争对手产品;如果他们希望对这种的产品进行改进,你们还有多大的改动余地?等等。

如果调研结果不利于你们,那时会有三个方案给你选:

方案一:考虑到已经没有更多的研发费用,(假设)上市时机又不能错过,那么只好硬着头皮卖;

方案二:继续开发、生产、上市。可能要推翻前面的一些设计,甚至相当于重新研发一次,必须追加研发费用,上市也需延期;

方案三:立刻下马。

上面三种方案中,风险最大的是第一种方案。这是因为,很多产品尽管前期的研发费用很高,但与后期生产阶段和上市阶段的花费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弄不好会陷进“一步错,步步错”的泥沼里。一份国外的研究资料透露,从创意、到设计和样品制作,再到正式生产和营销,粗略的估计是每一个阶段的花销都将是前一个阶段的10倍(仅供参考,不保证每个行业都适用):

创意阶段

1

原型(样品)开发阶段

10

生产准备阶段

100

上市和营销阶段

1000

如果排除第一个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案究竟哪一种好呢?最终还要看调研结果而定。假设调研结果表明市场机会确实存在,同时这家公司的资源足够开发和营销该产品,并且对未来的竞争有前瞻和应对策略的话,那么采取第二种方案较好;否则,只有第三种方案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又告诉他,据一份国外调研资料显示,新产品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

1.目标用户界定不清

2.产品定位模糊

3.与竞争产品没有明显差异

4.上市时机过早或过晚

5.产品设计或性能差

6.公司资源不能支持

朋友面临的尴尬与上面六个原因多少都有些关系。据了解,他咨询我时,不止一个竞争对手已经或正准备推出同类产品,他们在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产品设计、价格、技术、品牌、配套服务等方面各具优势。而朋友在开发产品之前,对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很可能会尝到上市失败的苦果。

难道,产品创新就走进死胡同了吗?事实上,当产品管理者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开发程序后,创新风险本可大大降低。比如我接触的很多公司因采用市场研究作为决策的辅助工具,使新产品成功地被市场接受。

不妨再讲一个PDA产品的开发案例。

1999年后,中国个人PDA市场曾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膨胀;然而好景不长,2000年风云突变,巨额利润吸引众多新加入者参与竞争,终于在2000年底上演了价格大战;2001年以后,个人PDA市场开始呈现颓势。一方面,竞争迫使厂家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用户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往日的促销手段难以提起他们的兴趣。在这种状况下,厂家不得不在新产品开发上投入更多精力。

行业应用市场作为最后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尽管不如个人市场肥沃),为正在寻找突破点的厂家所看重。

顾名思义,行业PDA产品,是专门为特定行业或专业人士设计的PDA产品。开发行业PDA产品的难度较大:既要考虑利用现有的PDA软硬件平台,又要尽量少投入,还要考虑这个特殊市场是否足够大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最重要的是产品必须符合这些专业人士特殊需要。

厂家带着产品的初步设想找到我们。这是一款专为一个特殊工作群体设计的PDA产品。考虑到该行业特殊,现成的统计数据很少,更没有专门研究其工作特点的资料可寻,为慎重起见,研究人员在前期项目设计上不仅查询了大量相关资料,而且亲自走访了一些潜在用户。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先定性、后定量的研究思路;将研究流程分为概念收集、概念测试和样品测试三个阶段;为缩短产品开发时间,研究人员将三个阶段的研究工作设计为与厂家的软硬件开发工作伴随进行,为此制定出day-by-day的项目计划。

随着项目截止日期的临近,研究人员逐步完成了锁定目标用户、规划产品功能特点、精准的定价研究和销售预测等工作,终于协助厂家开发出满意的PDA产品。该项目的成功运作,使厂家在开发行业PDA产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为后续的其它产品开发提供了科学指导。 新产品开发中的市场研究

尽管各行各业对新产品开发的流程、甚至对新产品概念的理解各式各样,但从个性到共性的归纳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这里所说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服务类产品。两类产品的开发流程相似,但开发周期和开发的复杂程度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电信业务等服务类产品的开发周期相对短些,复杂程度较低,而汽车等有形产品往往需要更长的开发周期,经过更复杂的开发过程。

表1是对IT/电信/汽车等行业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总结。各环节在整体流程中的权重因企业所在行业、产品以及组织结构而有不同,有时也可能跳过某个环节。

表1:产品的开发流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产品开发的环节中有一些know how(诀窍)的东西,新上任的产品管理者们如果没有经历过规范的开发过程,全靠自己摸索的效果是不会理想的。要是再加上领导大包大揽,事事都要自己人干,可就更糟了。这些领导未必不知专人做专事的道理吧。我常听说某领导指派自己企业员工做新产品设计或测试的事,不能说这些员工不敬业,但他们往往对一些细节问题考虑得不周到:比如访问员的选择条件、访问员的培训、被访者的征集条件、样本比例、访问场所、出示的是产品本身还是图片或动画/录像、需要被访者操作到什么程度、操作时需要提示还是不提示、询问的问题是开放性为主还是封闭性为主、用什么统计方法分析等等。

在我和我的同事的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活的案例。科学而严谨的市场研究,正在帮助案例中企业在机会和风险的夹缝中游刃有余——

有的新产品在立项前经过慎重的考察,在大量可能性中找到了适合本企业的市场机会;

有的新产品在创意阶段发现不适合市场需要,及时终止研发;

有的新产品在原型测试阶段发现存在弊病而请研发人员修正;

有的新产品幸运地走过市场分析和立项决策Ò产品定位Ò研发Ò测试,直到成功上市。

尽管每一种新产品遇到的商业环境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永远是相同的:产品只有被用户接受,才可能有生命力。相信随着营销观念的成熟,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在产品创新中使用市场研究这种决策工具。

背景知识

1. 什么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行业研究?

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市场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行业研究、零售研究和媒体监测等。以下简要介绍常用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行业研究。

定性研究指通过使用开放问题的问卷,对少量人群进行的深度访问。定性研究的结果回答“为什么”、“如何”、“可能的答案有哪些”这样研究问题。定性研究常用的访问方式有焦点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深访(In-depth interview)和暗访(Mystery shopper)等。

定量研究能够通过对更具代表性的大样本的访问和分析,得到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定量研究能够回答“多少?”、“比例?”、“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等形式的问题。定量研究常用的访问方法有:电话访问、入户(或入机构)访问、拦问、邮寄问卷访问、网上调查等。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行业研究带有更多的咨询色彩,主要用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和制定市场准入战略。行业研究的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专家访问、用户访问、竞争对手暗访、有偿资讯、互联网、各种出版物等。在有些方面——如样本量和得到结论的方式——行业研究近似于定性研究。

2. 新产品根据创新程度不同可分为几类?

美国市场学学者托马斯·罗宾逊(Tomas Robinson)建议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程度作为标准来划分新产品的新度,并以此进行新产品分类。

(1)连续性革新产品。

在产品组成中仅产生次要变化,对于已经形成的消费形态为特征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小的新产品。

消费者在接受这类新产品时,基本上是沿用类似老产品时的消费行为,需要新学习的消费方式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开发这类新产品的企业无需进行大量的消费指导服务。对这类新产品促销的重点在于使顾客和潜在顾客了解所开发的新产品,了解给他们带去哪些新的消费利益。   (2)间断性革新产品。

在产品组成中产生了某些突变性的变化,包括产品功能和用途方面的重要变化的新产品。如这类新产品要求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部分地改变已经形成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开发间断性革新产品的企业,要认真研究新产品的性能究竟给消费者增加什么消费利益,应在新产品促销活动中增加指导消费的服务内容,使顾客和用户更快适应部分改变消费行为的要求。努力缩短顾客从试用到最后接受一项新产品的过程,加速该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扩散。

篇5

关键词:民间融资;绍兴市;调查分析

一、概述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资本游离于投机炒作与非法集资的边缘地带,即便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民间融资领域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无法为该领域民事及利益纠纷的调解和处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如备受人们关注的浙江吴英融资案,因缺少充分法律依据而增加了判决的难度,难以裁定是金融诈骗,还是民间借贷行为失控。2012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郭振家提出了关于民间融资的提案,建议赋予民间融资以公平发展的政策空间,创新民间融资组织发展模式,强化对民间融资的规范化管理。2013年7月份,绍兴市民间融资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为民间金融服务的有益平台。2014年3月1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在金融创新良好形势下,绍兴市民间融资市场更为活跃,但也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规范绍兴市民间融资市场的积极举措,从而对优化中国民间融资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二、当前绍兴市民间融资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的民间融资市场日渐活跃,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日渐增大,但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绍兴市民间融资市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1.民间融资不在金融制度涵盖范围之内。针对民间融资,中国金融在政策或制度层面缺少限制性的条款,需要注重清理和整顿一些特殊现象。绍兴市非法民间集资现象反复出现,相关部门对该种金融现象的处理不够规范,民间融资资金链条断裂时,缺少完善的事先预防机制与善后处理机制。

2.民间融资贷款利率偏高,存贷利率不对称。调研表明,绍兴市民间融资贷款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为一期,月贷款利率为2%,年贷款利率则高达10%,这要远远超过银行存款利率,存贷款利率极为不相称。

2013年中国六大银行的利率表(活期、定期及通知存款利率)

银行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利率(零存整取) 零存整取、整存领取、存本取息 通知村款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一年 三年 五年 一天 七天

央行 0.35 2.6 2.8 3 3.75 4.25 4.75 2.85 2.9 3 0.8 1.4

工商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2.85 2.9 3 0.8 1.35

农业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2.85 2.9 3 0.8 1.35

建设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2.85 2.9 3 0.8 1.35

中国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2.85 2.9 3 0.8 1.35

交通银行 0.35 2.85 3,05 3.25 3.75 4.25 4.75 2.85 2.9 3 0.8 1.35

表1.2013年中国五大银行的利率表(活期、定期、通知存款利率)

总体而言,民间融资市场存贷利率不对称,主要源于以下四个原因:一是民营企业需要生存发展资金,但又缺少正规的融资渠道,存在资金需求强劲与资金供给短缺间的矛盾;二是民间融资行为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及利益保障,需要风险回报;三是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最高利率可是基准利率的4倍,这使得很多民间资金被用于贷款;四是近年来,投资品及投机品价格大幅提高,使得很多借用民间资金的人承诺给予高额贷款利率。因此,很多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民间资本的存贷利率不对称,却只能利用贷款利率较高的民间资本。

3.民间融资缺少保障、保险及审核机制。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用是民间融资形成的基础,但却缺少如正规金融体系般的机制和保险保障。具体而言,民间融资缺少诸如担保、抵押和质押等类型的保障机制,缺少预防坏账的拨备资金,缺少对贷款人信用及偿还能力的审核。在上述情形下,存在巨大的借贷资金回收风险,容易出现损失利益、资金链条断裂及资金无法收回的现象,民间往往采用非常规手段处理信用滥用问题。

4.往往因过度追求利润导致借贷行为混乱。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出资人和集资人都期望用小额投入在短期内获得巨额回报,但对于贷款人或贷款企业而言,若将这种贷款用于实体经济,年回报率大多低于30%,不能承受如此高的利率;若投资投机品,在面临大幅波动风险的同时,也只能在某个周期内承受如此高的利率,因此,民间融资易于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现象。即便如此,很多集资人为了追求利润,往往承诺给出资人高利率,再以更高的利率借出去,借东补西,容易导致信用虚假或缺失,形成民间借贷混乱局面,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不利于经济发展。

三、绍兴市规范民间融资市场的积极举措

绍兴市民间融资市场所存问题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针对这种状况,绍兴市踏上了一条规范民间融资市场的道路,实施了一系列有效举措。

1.强化民间融资法律法规

金融经济运行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与制约,民间融资也是如此。绍兴市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视为规范民间融资的必要举措,从两个层面做出努力:一是确立民间融资法律地位,将民间融资纳入合法渠道,为绍兴民间融资创设良好的活动平台,用以约束、规范及保护正常的民间融资行为;二是协调民间融资相关立法,如《贷款通则》、《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运用法律手段使民间融资趋于契约化和规范化,使民间融资更具可操作性,为绍兴民营企业、微小企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强化民间融资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举措,绍兴通过完善民间融资监管体系,推动民间金融的规范化。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明确监管主体,绍兴的民间金融监管参照正规金融监管模式,明确民间金融监管主体,地方政府肩负起监管责任,防范民间金融风险同时,也维护绍兴地方金融稳定;二是善用监管网络,在综合我国民间融资特点的基础上,做到政府监管、社会监管、行业自律及自我约束,从而构建起上述环环相扣的监管网络;三是优化监管方式,民间融资主体及其活动在不同地区和领域起到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绍兴民间融资监管的方式灵活多样,实行分类监管与区别对待,面对民间融资的复杂现状,做到事前防范与事后惩罚并重。

3.搭建民间金融服务平台

2013年7月,绍兴市实施金融创新举措,成立了绍兴市民间融资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以“融通民间资金,服务微小企业”为宗旨,是绍兴市首家专业的民间融资服务机构,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搭建起交流沟通的桥梁,提供借贷对接、风险管理及配套服务。通过公司专业规范的服务,在为出资人赢得安全稳健的资金回报,实现财富增值的同时,也为贷款人开拓了正规的融资渠道,使民间资金平稳进入实体经济,为绍兴市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推动了绍兴民间融资的规范化、法制化和阳光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激发地方市场发展活力。

4.拓宽民间融资正规渠道

面对巨额民间资本,绍兴市认真贯彻2010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打破了银行的垄断体制,逐步放开金融市场,拓宽民间融资的正规渠道,联合多部门推行《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主要从五个方面拓宽民间融资渠道:一是打破规范投资的准入门槛,明确债权人及债务人的条件与要求,规范民间融资协议标准合同,推行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登记合同编号及内容;二是设定最高融资金额及比例,设立融资风险责任及风险预防措施;三是规范民间担保、抵押和质押行为;四是在制度上禁止高利贷,最大限度地抵制民间金融风险;五是成立民间融资监管机构,将地方政府设为处理地方金融风险的主体。因为有了各部门的协调努力,绍兴市民间资本融入到公平竞争与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中,民间资本各要素得以自由配置。

5.完善民间融资金融体系

为了推动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绍兴市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业,为民间金融由“地下”引入“地上”,将民间融资带入正规发展之路,推行制度创新与金融机构创新,完善绍兴民间融资的金融体系。创新民间融资组织的发展模式,实现民间融资组织的季节化、商业化和阳光化,从而将民间资本进入融资市场,真正发挥出融资速度快、资金流通方便和融资门槛低等诸多优势。

四、结语

调研结果表明,民间融资是一种资金市场配置行为,也是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形式,对金融经济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面对金融创新大背景及自身民间融资市场存在的问题,绍兴市拓宽思路,响应号召,实施了一系列优化民间融资市场的举措,促使该市民间融资市场更为规范化、制度化和阳光化,推动了绍兴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对中国整体民间融资市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陶俊.民间融资风险防范研究[J].商情,2012(52):32-33

篇6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查目的

我国“xx”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经确定,据国家旅游局的公布的信息,就是: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增就业50万人,到20xx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xx年,中国就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占世界旅游总额的8。6%,超过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中国就接待东亚三分之一的国际旅游者。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十大客源国之一,出境旅游达一亿人次,居世界第四位。到20xx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可望达30亿人次。海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协调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二、调查内容

针对该处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宣传活动,该地周围的环境以及旅游团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态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风貌、都要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与之相结合,所以这些也要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

第一、我采用取样拍照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环境,景色和人流进行了拍照。

第二、我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各个景点给游客发放200份问卷。旅游市场调查报告优秀范文。问卷调查题目有10道题目,分别如下:

1、您对此地的了解程度。A比较清楚。B大致了解C、印象模糊D、很不清楚

2、您在景点会选择什么样的住宿地点A、回家睡B、民居C、便宜的旅店D、宾馆酒店

3、您觉得这的旅游消费是否合理A合理B偏低C偏高

4、您最近一次在此地旅游花费为多少?A50—100B、100—200C、200—500D、500以上

5。、您已经或计划去那些景点?(自写)

6、您这次旅游采用何种交通方式?A。步行B、包车C、自驾车D、路边找车

7、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如何?A、丰富B、中等C、一般

8、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A、山水自然风光B、少数民族特色C、气候条件

9、您对这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管理的认可程度A、开发充分,管理到位B、开发不足,管理到位C、开发充分,管理缺陷D、开发不足,管理缺陷。

10、您认为这的景点缺乏的是哪些方面?A导游服务B景点整体规划及安排C、基础配套设施D、地方特色购物E、文化背景挖掘F其他。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近5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在1000人次左右,其中多为台湾及港澳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很滞后。旅游者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不过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1夜的旅游者占38%,过境观光游的特征十分明显。旅游者在景点的消费少,景区门票、餐饮和住宿占了绝大部分(76%),这表明该地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旅游消费导向,如购物、娱乐等比例过小。旅游者感受的一致性很高,即:对旅游景区质量及导游等景区服务感到满意,对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印象一般,对长途交通(外部交通)条件感到失望。

通过调查还得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该市共有2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所以应该综合分析兴此地旅游产品特性和旅游市场这两个因素,确定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作为长期营销的方向。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部分景区无意中造成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如过多的停车场和日益宽敞的景区道路及游步道公园化现象严重等,同时在风景区的乱搭乱建现象日趋#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显现,正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景区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堪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水源面临威胁。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能仅局限于内部的精耕细作,部分园区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应该设计自己的旅游精品,推出的为我独有的特色产品,使我们的产品成为面向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这些应该由精选的旅游景点、合理的旅游线路和出色的服务“六要素”构成。旅游精品应该成为是旅游业形象的集中体现和王牌产品。

五、调查的意义

旅游产业政策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旅游景点建设开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各景点规划没有形成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历史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力度较小,开发体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当前焦作旅游机遇大于挑战,景点硬件设施已能满足需求,亟需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标准,加大在吃、住、行、娱、购这五个方面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打造出焦作的山水品牌、太极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还要借此契机全面提升焦作市旅游文化品位。

篇7

母婴市场研究报告其中,孕妇产品具体包括孕妇食品(如孕期奶粉等)、孕妇衣物(如孕妇装等)和孕妇易耗品(如孕期护理用品等);婴童产品包括婴童食品(如奶粉、辅食等)、婴童衣物(如衣服、鞋袜等)、婴童耐用品(如手推车、家具、玩具等)和婴童易耗品(如纸尿布等);孕妇服务包括生育相关服务(如产后护理等)和非生育相关服务(如孕妇写真等);婴童服务具体包括婴童教育(如早教等)、婴童娱乐及出行(如室内娱乐、亲子游等)、婴童医疗保健(如体检等)、婴童丽人(如儿童美容美发、儿童摄影灯)和婴童金融服务(如儿童保险等)。 (如图A)

中国母婴童市场概况

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

中国母婴童市场于20XX年前发展起步,20XX年以来一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整体市场规模由20XX年的8千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1.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其中,婴童产品及服务占据了整体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二者之和占比超过90%。罗兰贝格预计,受出生人口增长和消费能力升级的推动,未来五年,中国母婴童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处于上升态势,预计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xx年的整体市场规模接近3.6万亿元。其中,婴童产品虽然绝对体量占比仍然较高,但由于经历了20xx-20xx年的井喷期,其市场渗透率高于其余子市场,因此20xx-20xx年期间的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其余三大品类,即婴童服务、孕妇产品和孕妇服务的增速都将有所提高。(如图B)

人口增长促使适龄消费者增多

受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20xx年出生的人口数量预计将比20xx年增加约250万人。由于抚养婴童成本较低,且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低,生育一胎以上的意愿越强),三四线城市家庭生育二胎的意愿更强。加之人口基数大,因此,三四线城市出生人口数量增势将尤为明显,预计占总增长的80%以上。同时,鉴于中国人对部分生肖的偏好,结合历史规律,预计在20xx年(鼠年)和20xx(鼠年)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将较上一年增长3%左右。(如图C)

消费升级推动人均消费升高当前,母婴童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专业化及个性化。罗兰贝格调研显示,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母婴童产品消费者所关注的最主要因素是产品品质,其次是服务 3) ,对价格的敏感性较低。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高安全性和高附加值的母婴童产品支付更高溢价;同时,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十三五”(20xx-20xx年)期间年均GDP增长预计高于6.5%;在这些因素驱动之下,消费者将不断增加在母婴童领域的消费。 (如图D E)

食品和服装在整体婴童产品市场中占比较高,教育则是婴童服务中规模最大的子品类

未来五年,婴童产品市场的发展将逐渐由爆发期过渡到平稳增长期,市场增速将有所趋缓,由17%下降至12%左右。具体到各个产品品类,食品和服装将长期占据产品市场超过70%的市场份额,但考虑到二者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增速将逐步降低,分别降至约11%和9%,预计到20xx年,二者将共占整体产品市场的67%。 (如图F)

婴童服务市场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对于服务的诉求逐渐提高,至20xx年,婴童服务市场增速将维持在17%左右。在服务的各项子品类中,由于国内消费者对于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较高,教育长期以来占据婴童服务市场较大份额,且预计短期内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到20xx年约占服务市场份额的35%。其他服务子品类方面,医疗保健、丽人服务目前普及程度较低,未来增长潜力同样较大。 (如图G)

婴童年龄、家庭收入以及市场层级的不同均会带来消费差异

总体而言,当前全国母婴童市场年人均消费约为7,748元,其中母婴童产品年人均消费约为4,299元,服务的年人均消费约为3,449元。对调研结果深入分析发现,对城镇人口而言,随着婴童年龄的增加,服务的消费支出将逐渐增长;而在产品方面,除服装消费基本稳定外,其余产品品类的消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图H)

-婴童食品、易耗品、耐用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0-3岁,其中的主要品类(如奶粉、纸尿布及童车童床)的目标客户群是0-3岁的婴童;

服装作为各年龄婴童的必需品,其销售额会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 教育服务和金融服务占母婴童市场的比重会随着婴童年龄的增长持续上升。婴童消费与家庭收入同样密切相关,即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服务消费占比越大,其中教育消费占最大比例。20xx年,每个城镇婴童的消费达11,197元,其中约39%为服务类消费,而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达21,258元,其中服务类消费的比重高达49%。 I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层级城市间的市场需求及供给两端成熟度均有所不同,高层级市场中的服务占比高于低层级市场;同时,由于人口政策对不同层级城市的影响有所差异,且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程度不同,预计低层级市场的增速将高于高层级城市市场。(如图J)

线上渠道占比继续升高,线下渠道仍为主导

调研结果显示,从母婴童市场销售渠道来看,到20xx年,线上渠道占比预计将由20xx年的32%增至40%,虽然增长迅速,但整体份额仍不敌线下渠道。

- 线下渠道仍将是母婴童产品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消费者购买母婴童产品时,对于渠道可信度的要求较高,同时更加关注产品质量,这使得线上难以在短期内取代线下成为主流渠道;另一方面,线下专业母婴零售渠道,如母婴专卖店,凭借在专业化的产品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占比不断上升;

- 受易耗品、服装、食品等线上消费增加的驱动,未来整体线上渠道占比将有所提高:易耗品、服装及食品等产品品类的部分细分类别标品化程度较高,且多为重复购买,使得线上渠道在价格配送等方面的优势凸显。(如图K)

线下渠道方面,购物中心将继续保持高速发

展,并逐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未来五年,中国购物中心总量将从4,200家增至约6,000家20xx-20xx年,购物中心建设仍将高速扩张,开发商依然偏好区域及以上地标性中心。随着城市购物中心逐渐饱和,其规划建设将于20xx年起趋于理性,合理规划的次区域型购物中心将成为主流。

从购物中心城市布局角度来看,开发热点正在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 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总量趋于饱和,未来会以社区型、主题式购物中心为发展主力;

- 二线城市:仍有大量土地储备与大型项目规划,但饱和度已超过一线城市,预计未来建设规模逐渐放缓,并向卫星城迁移;

- 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尚未完全开发,成为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新战场,未来购物中心数量将持续增加,区域和次区域型购物中心将逐渐成为新开店铺主力。 (如图L)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同质化等问题,购物中心当前正在向着业态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丰富的业态有利于实现快速旺场,引领并改变当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能带来整体租金收益的稳定增长。婴童业态种类丰富,涵盖零售、教育和餐饮等大类,因此尤其受到购物中心的青睐。(如图M)

线下渠道的各种业态中,母婴专卖店未来市场占有率将有所增长

母婴童市场线下渠道主要包括母婴专卖店的(包括购物中心/百货中心的母婴店)、购物中心/百货中心的非母婴渠道、超市及其他渠道。由于服装和大童(6岁以上)产品主要在母婴专卖店渠道以外销售,20xx年各线下渠道中,购物中心/百货中心的非母婴渠道份额占比最高,约占整体市场的40%,母婴专卖店位居第二,约占31%;而基于调研结果的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到20xx年,母婴专卖店将跃升为第一渠道,占据40%的市场份额,而购物中心/百货中心-非母婴的占比将下降至36%。母婴专卖店未来市场占有率的上涨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 母婴专卖店凭借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体验式和社交化的消费场景,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 作为母婴专卖店的主要渠道选址之一,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如前文所述)也将推动母婴店的积极扩张,尤其将推动大型母婴店不断向低层级城市市场下沉。(如图N)

线上渠道方面呈现模式多样化趋势,综合性平台占据相对优势,移动端的占比也将进一步上升母婴童市场线上渠道主要包括综合性网购平台、海淘、垂直类母婴网站、品牌/零售官方商城和社交平台。消费者调研显示,综合性网购平台以40.5%的份额占据线上渠道份额第一位,其后依次为海淘、垂直类母婴网站、品牌零售商网商城和社交平台。(如图0)

同时,在线上终端方面,移动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母婴产品零售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将占20xx年网购市场约一半份额。 (如图P)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一直以来,国内线下母婴童市场的集合零售商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格局极其分散。过去几年,市场中逐渐涌现出如孩子王、乐友、爱婴岛、爱婴室、贝贝熊、丽家宝贝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合零售商。这些品牌虽然占整体市场比重仍然较低,但相对于其他品牌而言已经逐渐脱颖而出。由于定位、发展模式、资源掌控等方面的差异,这几家大型母婴童集合零售商在收入规模、同店增速、省份覆盖以及店均面积方面的表现各有不同。社交互动与交易间的联系愈发紧密随着消费者成熟度的提高,以及对母婴童产品/服务的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轻信包括电视、报纸、电台、户外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或者厂家、销售商的社区递推,他们转而通过专业媒体、网上评论等渠道获取海量信息,再经过互动体验,最终做出购买决策。这使得社交互动与交易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这种现象在年轻及中高收入母亲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Q

母婴童市场相关政策解读

国家鼓励母婴童市场 健康化 发展受消费群体特殊性的影响,母婴童市场产品及服务的安全健康性等方面一直备受关注。曾经,由于国内相关领域政策体系尚未完善,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行业乱象丛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母婴童产品及服务的信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母婴童市场的发展。有鉴于此,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该市场各个销售渠道、环节,以及各个品牌生产商的监管及抽查力度,同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规范行业。

- 针对奶粉、辅食、奶瓶、安全座椅等多个产品类别,政府已加大抽查及处罚力度,不论国内或国际品牌,一旦发现问题都会受到严厉惩处;

- 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等文件,对产品原材料、产品加工环境加以限制,并制定产品认证策略,以控制产品质量;同时对从业人员资质设立严格标准,控制市场服务质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鼓励母婴童市场本地化。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国际市场进口商品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随着近年来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快速提升,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则相对下降,因此大量消费者选择海淘等方式购买其认为在质量、安全等方面更有保障的国际品牌。大量进口商品借机涌入国内市场,打乱了国内母婴童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也抑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引导企业积极适应监管要求,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此举规范了进口商品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跨境商品成本,也会间接鼓励和促进本土企业、母婴童行业的平衡健康发展。国家鼓励母婴童市场 高速可持续 发展长期以来,母婴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发展促进国内母婴童市场对经济和民生都具有促进作用。

-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国家近年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20xx年年底更出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以鼓励生育;

- 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母婴童市场主要产品及服务品类快速发展:

> 服务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多项文件,明确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支持母婴童市场服务领域中早教、医疗保健等多个主要领域的发展;

> 产品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制定针对婴幼儿食品、奶粉品类等婴童市场中最重要产品品类的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母婴童零售渠道发展趋势

母婴童零售领域,按照渠道提供品类可划分为有限产品品类、多/全产品品类以及多/全产品品类加服务三类;而按照终端渠道类型划分,可分为品牌店、线下集合零售、垂直电商和平台电商四类。基于以上两个维度,传统的国内主流母婴童零售商可以按照其核心业务被大致分为九类渠道布局模式。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和服务的品牌商,如金宝贝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品牌商,如好孩子等;

- 提供有限产品品类,不提供服务的品牌商,如Balabala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和服务的线下集合零售商,如孩子王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线下集合零售商,如玩具反斗城等;

- 提供有限产品品类,不提供服务的线下集合零售商,如ROOKIE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和服务的垂直电商,如辣妈帮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垂直电商,如蜜芽宝贝等;

- 提供多/全产品品类但不提供服务的平台电商,如天猫等。 R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例如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部分品类日趋依赖网购等,原有渠道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母婴童零售商逐渐向模式外拓展,原有渠道布局边界逐渐模糊化,产品与服务融合、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大趋势日益显现。

产品与服务融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母婴童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时间成本的控制,倾向于一次性购买多种产品。同时,体验式消费凭借能够提供亲子社交环境等优势,获得了更高的渠道信任度和客户粘性。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渠道商正在不断向着提供全品类产品及服务的方向迈进。

出于母婴童消费习惯,无论在产品与产品之间,还是产品与服务之间,都存在着大量的连带售场景,推动了服务和产品的融合。 S一站式购买与体验式消费成为母婴童消费群体日益重要的渠道选择影响因素。 T

线上与线下融合

母婴童市场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加自主和精明,他们日益会根据不同产品/服务品类来选择不同的消费渠道,而非仅依赖于单一渠道。在整个购买流程的任何阶段,消费者都可能基于自身需求在各种渠道和触点间转换,选择最方便、最优惠、最舒适的方式购物,例如在门店试穿、网络比价、线上下单、送货到家。对于消费者而言,线上线下渠道都必不可少。另一方面,线下零售商的会员也更有可能成为线上零售商的客户,推动线下零售全渠道的发展。

篇8

20xx上半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动态腾讯战略入股西山居、掌趣科技

20xx年4月21日,金山软件宣布,将与腾讯加强游戏业务合作,腾讯战略入股西山居,交易完成后,腾讯将总共持有90,896,795股西山居股份,占西山居已发行股份总数的9.9%。6月20日,掌趣科技公告引入腾讯战略入股,本次交易完成后,腾讯将持有55,417,497股掌趣科技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0%。

新布局新视野,三七互娱20xx大战略

20xx年3月7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互动娱乐大会上,三七互娱了20xx年手游、海外、页游等主要业务线的全新战略。三七互娱将延续“产品+流量”的模式,发挥产品研发与发行优势,推出更多精品游戏;沿着立体化和本地化战略,促进手游产业快速发展,精准迈进海外重点业务地区,继续发挥页游产业领跑优势,深化产业链战略合作。

20xx上半年企业收购热度不减

20xx年4月份,三七互娱公告称拟通过现金和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墨鹍科技68.43%股权和智铭网络49%股权;20xx年7月26日,恺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为促进产业链纵深布局,加快游戏主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出资16.07亿元收购浙江盛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厂商纷纷布局独立游戏

中手游为独立游戏研发商提供高达亿元的独立游戏专项扶持资金,并将全程支持开发商所需服务器及技术指导;乐逗游戏的母公司创梦天地推出2亿独立游戏专项扶持基金,全方位支持全球精品独立游戏及App开发者;巨人公布人才招募计划“赢在巨人20xx”,致力于长期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持续打造丰沃的研发土壤。

20xx年中国手游市场规模或将突破千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 20xx年中国手游用户规模达5.23亿人,市场规模783.2亿元,预计到20xx年底,中国手游市场将突破千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王者荣耀的火热再度激发中国手游市场活力,但赛道竞赛门槛已大幅度提高,传统手游厂商在行业资源实力上已占据明显优势。同时,手游厂商应重点提高游戏品质,构建泛娱乐化生态体系,开拓海外市场,从中寻找突破。

20xx上半年中国手机游戏发行市场份额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20xx上半年中国手游发行商市场份额占比中,腾讯占比最大,达到41.2%,其次网易达到28.5%,第二梯队领先者三七互娱位于腾讯和网易之后,占比5.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腾讯拥有渠道优势,不仅发行自研产品,还与众多研发商合作,发行;网易凭借研发与流量优势,占比接近三成。腾讯和网易两者总的发行商市场份额接近七成,其他手游发行商应在重点提高手游品质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手游渠道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0xx上半年玩家手机游戏时间和频率比例分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 20xx上半年玩家手机游戏频率比例分布中,每周3-6次的玩家占41.8%,每周3次以下的玩家占比33.0%;20xx上半年手游玩家日平均游戏时间比例分布中,30-60分钟的玩家占比39.4%,30分钟以下的玩家占比31.7%,重度玩家(两小时以上)比例占7.8%。

20xx上半年重度手机游戏玩家分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在重度玩家(日平均游戏时间两个小时以上)的人物画像中,26-33岁的玩家占比最大,达到42.6%,职业为上班族的玩家占比达到45.4%,男性玩家占比63.8%。而角色扮演、休闲益智和动作射击是最受重度玩家青睐的三类手游。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虽然切割用户游戏时间,但如角色扮演和动作类手游仍然消耗玩家大量时间,而轻竞技类休闲游戏如球球大作战等则同样成为部分重度游戏玩家的选择。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情况严重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66.3%的网民认为身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过长,69.4%的网民认为对未成年人的游戏监管不到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智能手机普及度越来越高,加上未成年人自律能力较差,对未成年人的游戏监管需要家庭、学校和游戏厂商共同发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机游戏。

未成年人游戏监管需适度 沉迷解决靠多方共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47.6%的网民认为需要严格监管未成年人玩手游,有46.4%的网民认为需要适度监管,57.7%的网民认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应该怪罪游戏本身。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多方因素造成,除了游戏因素外,家庭、学校、未成年人自制能力及交际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社会不能单纯指望游戏公司推出相关制度或技术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多方共促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网民对IP手游相关产品消费意愿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52.4%的网民玩过IP手游,55.7%的网民选择IP手游时考虑游戏可玩度,43.8%的网民因对游戏原型感兴趣,另有36.4%的网民因游戏口碑选择某款IP手游;83.5%的网民愿意为IP手游改编电影或周边产品消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手游厂商应通过提高游戏品质、加大手游原型宣传力度来吸引用户。

应用商店为用户获取手游资讯的主流渠道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69.0%的网民从应用商店获取手游资讯,微信或QQ等社交平台占比45.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厂商游戏推广渠道趋于多元化,用户获取游戏资讯难度减弱,但游戏频繁推广对用户干扰性较大,各大渠道在宣发时提高精准性或是提高用户粘性的重要策略。

手游付费用户增加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75.6%的网民体验过手游,其中53.2%的玩家为手游付过费,另外,44.8%的网民能接受50元以下的付费额度,另有29.6%的网民接受51-100元的付费额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手游玩家收入水平提高,付费意识提升,以及手游重度化精品化有效提高用户粘性,手游付费用户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精品游戏是吸引玩家的关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在20xx年上半年用户放弃某款玩过的手游因素分布中,近半数的玩家是因为对游戏丧失兴趣,另外,有37.2%的玩家因为游戏占用了太多时间而放弃某款手游。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为了吸引用户,手游厂商需着力提升游戏品质,丰富游戏内容,加快更新速度,开发精品手游是吸引玩家的关键。

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趋势预测手游呈现精品化与重度化趋势,棋的牌类手游热度将延续

中国手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行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用户数量大突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手游厂商需重点提升产品品质,往精品化、重度化方向进化发展,打造更多现象级品牌吸引用户关注,引领行业良性发展。棋的牌类手游作为一款休闲益智的游戏,一直深受中老年用户的青睐,随着中国的网民数量的持续攀升,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棋的牌类手游热度将延续。

行业有望调整手游渠道垄断现状

目前,中国手游渠道被腾讯、百度和360垄断,尤其是腾讯集游戏发行与渠道分发于一身。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渠道垄断抬高了手游发行商成本,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阿里巴巴入局手游行业,各大厂商尝试自身官方渠道下载手游的方式有望打破渠道垄断,再加上中国精品手游的缺乏将降低渠道商话语权。长期而言,手游渠道垄断的现状将得到调整。

泛娱乐或将成为手游厂商营收的重要增长点

泛娱乐以IP为核心,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手游厂商的泛娱乐化不仅指将影视、小说和动漫等版材制作成手机游戏,同时也包括将游戏改编成影视,围绕IP手游生产周边产品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的网民数量庞大,而且还在继续增长,有调查显示网民对IP手游周边类产品消费意愿较强,随着手游厂商的泛娱乐化布局逐渐完善,泛娱乐或将成为手游厂商营收的重要增长点。

篇9

“安全陷阱”与欧元区长期增长停滞

期权创新催生中国衍生品市场新生态

中国股权众筹现状与未来发展

私募市场监管制度发展的评析与借鉴

完善相关税收制度推动境外机构投资

创新建立交易平台助推多层次债务资本市场建设

第三方支付未来之路:颠覆从支付开始

中国众筹行业:回顾与展望

从LendingClub看国内P2P借贷平台

资产担保债券的历史与发展

资产担保债券国内实践初探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

禀赋与路径: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

危机与契机: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回顾

破解小贷公司债券市场融资难题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现状及思考

监管部门与私有部门间的双向人事流动

美国固定收益市场的流动性之殇

资海弄潮:不稳定资本流与亚洲生存之道

我国私募债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中美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比较及借鉴

金融危机遗产——我们的知与不知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之进与退

国内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实务及借鉴

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回购交易比较分析

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出路在深化市场化改革

走出底部,温和复苏: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展望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职业教育制度对降低青年失业率的作用

抵押贷款融资改革:方案及预算影响分析

美欧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模式探究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策利率体系演变

银行间市场并购债券融资的探索实践

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影响因素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

经济周期视角下不同品种债券的表现

金融监管改革背景下的企业融资变革

沉重的分母——解析中国的贴现率问题

民营企业中期票据发行利率溢价探究

金融危机后的美国市政债券市场

美国市政债监管体系及市政主体破产保护

美联储百年——目标、框架和公共责任

中国资产证券化迎拐点市场配套需跟进

三中全会后中国金融改革战略与趋势展望

非正规企业的金融包容性——现状及相关因素

走向歧途的美联储——过度模型化的风险监管

篇10

中国需要一个健全的DV节目市场;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朦胧的DV市场;

中国的DV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期;

中国的DV成长靠全社会的努力!

国内的确有一批主流媒体的专业人员在使用DV拍摄纪录片。而且成功率、获奖率很高,节目的质量也没有问题。这些节目在DV纪录片的营销中毫无疑问地成为“主力”。但是由于这类节目毕竟较少,所以在营销中常常出现如下问题:

一片多卖相互压价

目前在国内所知道的能够营销DV节目的有十几家较大的影视公司,笔者在2008年一月份的营销节目目录中看到《柳菲的夏天》、《印马渡》、《躁动》、《摩梭人》、《咱们的运动会》、《蜘蛛人》等等DV纪录片,在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和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的营销目录中都能看到。“传媒一线”,“零频道”等等公司也有这些节目的价格提示,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价格。以“零频道”公司为例(这是一个做的非常成功的影视公司),他们先是以100元一分钟买下在《东方卫视》的播映权,然后再进行节目营销,一般都是在总价格的基础上,扣35%~45%左右,作为费。中国纪录片委员会的营销部也是35%的费,但是如果一次买52个(一年)节目,价格还能打10%的折扣。

出现一片多卖的情况,除了作者委托了2个以上的公司同时作为人之外,还有价格利益的关系。比如笔者在2004年拍摄完成并参加营销的一部52分钟的纪录片,在当时某公司给的价格是一分钟35元,2005年中国纪录片委员会给的是一分钟50元,2006年“传媒一线”给的是一分钟85元。这样,笔者只好不断地委托新公司……而上面3个公司在营销时,当然35元一分钟的公司在价格上占得了先机,但是笔者得到的就要少得多。正是因为DV市场的非常不成熟,所以就带来了“后介入的公司”与前面的公司产生竞争,到2007年底,3个公司的价格基本维持在一分钟45元左右。2008年这个价格不会有变化!相互层层

DV节目营销市场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制”不健全。这里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卖方可以随意找几个公司自己的节目外,还表现在DV纪录片的相互和层层上。笔者2007年9月在广东某县级电视台看到了自己2004年的一部作品被播出了,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在签协议的时候,双方规定只卖给地市级以上的电视台。经过了解是广东一家商买断了广东地区的3。。部纪录片营销权,我的DV节目恰恰也在这里,而卖家正是我在北京委托的一家公司。显然这个公司专了法律的空子,笔者也忽略了“层层”的问题。

DV市场混乱问题多,还表现在节目的大量重复上。比如52分钟的DV纪录片《蜘蛛人》,在国内16家电视台播出(不完全统计),可是笔者只委托过2个公司,这2个公司的回款纪录是5个电视台播出。那么那些电视台的节目是从那里来的呢7因为都是电视节的朋友,营销DV节目不但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所以这里笔者就不说出那些公司或电视机构买卖了《蜘蛛人》,但在节目营销单上,我就看到7家公司有《蜘蛛人》的价格表。

节目重复内容趋同

在传媒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明显的今天,DV市场营销也没有逃出这个“怪圈”。笔者由于工作上的便利,加上被多个影视公司聘为“总监”,“顾问”等等,所以能够接触到部分“机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节目的买卖,打开目录,你会发现:《苗寨》、《苗族服饰》、《长角苗》、《长老苗》、《苗家建筑》、《苗家女》等等,真正打开节目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纪录片的内容是重复的,《苗寨》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苗族建筑、服饰、风俗等等;而其他节目里面也都有相互重复的内容。DV纪录片更不例外,如《俄亚》、《俄亚人》,《俄亚大寨》都是30分钟以上的DV纪实作品,也都是不同的DV人拍摄的。可是打开一看,主人公和里面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这还不包括其它没有看到的版本。

在一个专门收集和营销DV节目的小公司里,我看到了同名的节目在5%以上。《情》有9个学院的大学生拍摄了同名DV作品,《梦》有长短不一的版本6个,叫《邻居》片名的节目有11部,《同学》竟然有17部……这么多的重复DV节目,当然与学生作品有关,但是如果把这些节目进行营销的话,不但内容重复,而且创作形式也趋同。这样的节目是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买卖营销的。

舒浩仑从影侧观

初识舒浩仑是在2003年的首届“国际DV论坛暨展映”活动中,作为当年该项目的总策划人,笔者十分感念他对国际DV电影的交流的努力和支持――由他主持的“美国madstone全球导演培训计划:数字院线营运模式,数字影像作品的市场化经营及其在美国从立项制作到数字院线播出的范例介绍”,特意从美国请到了madstone的CEOTomGruenberg到现场座谈演示,起到了重要传播作用。

2008年3月15日下午15:30点,在上海影城6楼第3放映厅,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等高校,及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共同推出“上海青年导演电影作品巡回展映研讨”活动,舒浩仑的新作《乡愁》和《少年血》被推荐为此次活动上海站的开幕电影。

《乡愁》获得第三届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的最佳纪录片奖,并在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上作正式展映,得到了《南方周末》、《艺术世界》,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国内外重要媒体报道和赞誉。NPR更是称其为一首关于逝去上海的电影诗,英国著名中国电影研究学者ChrisBerry教授之为“中国第一部个人纪录电影,开创了中国纪录电影的新语言”。

在电影《乡愁》中,舒浩仑导演用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内心独白,真实地反映了居民们为大规模的城市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从和奶奶聊天,游走于迂回的弄堂里中,到重拾他儿时生活的片段,纯朴温暖的石库门生活点滴活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捕捉将会失去的影像的同时,影片揭示的主题同样令人深省:有谁真的会为城市发展而着急?拆迁又对城市、居民、社会有何真实意义?

篇11

选择一家优秀的市场研究公司如同寻找一个战略联盟,是件十分细致的工作。一般来讲,企业可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来遴选市场研究公司。

首先,企业可从现有的名录中选出几家重点对象,以备进一步接触。但就目前而言,市场上还没有一份完整的市场研究公司名录。因此,企业应注重日常的收集。有不少市场研究公司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刊登调查报告。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企业还可从中看出各市场研究公司的水平及专长。此外,朋友推荐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企业在收集到一定数量的备选对象后,便可根据自己的要求与标准来缩小选择范围。

在遴选结束后,企业就要与这些市场研究公司开始进一步的接触。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联系,另一种就是登门拜访。前者对那些常做市场调研的企业较为适宜,他们有固定的,互为了解、彼此熟悉,运作起来较省时有效。那么,对于那些不经常做市场调查或正在寻找新的市场研究的企业来说,登门拜访则是必要的。通过拜访,企业可以了解到这家市场研究公司的规模(包括人员多少、办公环境、设施等),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对其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种感性认识将对企业选择理想的市场研究公司有所帮助。

企业要想全面地了解一家市场研究公司,文字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资料会成为企业举措的依据。这些资料包括:公司简介、人员简介、项目运作流程、收费标准、客户名单等。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还应为客户提供所做过的一些范本,如策划书、调查问卷、执行手册、访问工作记录、抽样图、抽样记录表、编码原则、调查报告等。如果想或得更具针对性的资料,企业就应该提供市场研究公司一些委托要求及项目背景介绍,这样市场研究公司在准备资料时会有侧重点,资料则更具参考价值。

企业与市场研究公司之间的沟通是项目实施中的第一步。有些企业对市场研究很熟悉,知道其目的是什么,甚至对调查方法和一些具体的操作都了如指掌,只要提供市场研究公司一份"调查纲要"(ResearchBrief),再为其介绍一下此次调查的背景、目的、所需数据和数据的应用就可以了。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并不清楚调研项目的目的,他们可能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想法,这时就需要与市场研究公司进行面谈。面谈时,企业提供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利于市场研究公司了解和定义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即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要获得哪些数据以及这些数据有哪些用途。有时企业不愿为市场研究公司提供过多的信息,因为有些信息会涉及到企业的机密。企业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为保护其利益不受损害,在调研项目开始之前,市场研究公司应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为企业保密是市场研究公司的一项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有必要,企业可在向调研公司提供资料之前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市场调研公司通常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有:

充分的背景资料

调查目的是什么

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调研结果的作用

项目预算

时间要求

市场研究公司正确定义企业的问题是调研项目成功的基础。当双方就问题的定义达成一致后,企业就可以要求市场研究公司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拟定"调研计划书"(ResearchProposal)。市场研究公司所提交的计划书的内容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可能采用的调研方法

完成整个调研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篇12

作为浩华全球酒店市场景气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酒店市场景气调查旨在为中国酒店行业提供对未来的前景判断和预测。本次调查涵盖的四个问题意在了解市场对住宿率、平均房价和总收入水平未来业绩发展的预期。在此次年中调查中,各受访酒店以20XX年同期业绩作为基准,与本年度下半年的市场预期进行比较,并就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是否持续对整体酒店市场的房晚需求产生影响做出了评价。

本次报告汇总了20XX年下半年景气调查的研究成果,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34家酒店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42%的受访酒店来自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及山东),22%的参与酒店来自华北地区(北京、天津和河北),18%的受访者来自华中/华南地区(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和海南),另有10%来自西南地区(重庆、贵州、四川和云南),东北地区(辽宁和吉林)和西北地区(包括宁夏、青海、陕西和甘肃)的参与调查酒店各占4%。

就酒店星级构成而言,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酒店为五星级酒店(占72%),其次是四星级酒店(占20%)。三星级和经济型酒店分别占受访酒店总数的3%和5%。

与过去五年调查结果相同,在经历了年初时较为乐观的展望后,年度中期的市场预期再次趋于消极,景气指数降至-12,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减缓以及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对酒店业产生的巨大影响。

此次调查是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实施的第十二次中国酒店市场景气调查。我们在对以往景气指数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详尽地分析了此次调查统计出的各项景气指数。我们希望以下研究结果能够有助于您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酒店业者对市场的预期展望。

二、景气指数排名

为了更好地对中国各地区及城市的酒店市场进行分析和比较,浩华制定了一系列指数,用以对调查问卷中后两个问题所反映的景气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应每项问题回复的指数都反映了市场对整体业绩表现的期望值。该指数范围从-150至+150,“-150”表示受访者对未来业绩表现持极为悲观之态度,“0”表示业绩预期将与上年持平,“+150”则表示市场的预期值十分乐观。这些景气指数和排名旨在实时追踪市场景气的变化。

进入本年度下半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持续紧缩的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和城市的酒店市场的景气指数依旧为负值。调查显示,中国整体酒店市场景气预期指数为-12,远远低于全球酒店市场平均值(9)。

与上半年调查结果一样,此次调查中仅有华东地区表现出积极态势,实现了中国最高的景气指数1;得益于重庆市场的乐观展望,西南地区实现的景气指数(-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景气指数滞后,均低于-25;与上半年相比,华北地区景气指数降幅最大。

在中国主要城市中,景气指数排名前三位的城市是重庆(34)、上海(11)和深圳(5);北京(-26)和天津(-44)居于市场后两位。

三、上半年酒店市场业绩

问题1:20XX年上半年实际的业绩表现与您在年初时所做的预测有何差异,更好还是更差?

住宿率

就整体市场的住宿率预期而言,超过40%的酒店业者表示20XX年上半年市场的实际住宿率水平要好于预期或是大大超出预期值;约24%的受访酒店表示实际住宿率与年初预期相仿;另有近30%和6%的受访酒店业者则认为住宿率业绩差强于预期甚至是非常糟糕。

平均房价

与其他两项指标相比,上半年平均房价实际业绩表现更为疲软,大多数酒店业者对平均房价业绩表现均持悲观情绪。56%的受访酒店指出,实际平均房价业绩比预期差甚至非常差;约26%的受访酒店表示实际平均房价业绩与预期大体持平;在剩余持乐观态度的受访者中,也仅有2%的酒店表示上半年实际平均房价要好于预期或是大大超出预期。

总收入

与其他两项指标相比,上半年平均房价实际业绩表现更为疲软,大多数酒店业者对平均房价业绩表现均持悲观情绪。56%的受访酒店指出,实际平均房价业绩比预期差甚至非常差;约26%的受访酒店表示实际平均房价业绩与预期大体持平;在剩余持乐观态度的受访者中,也仅有2%的酒店表示上半年实际平均房价要好于预期或是大大超出预期。

景气指数

我们使用业绩平均景气指数以反映受访酒店上半年实际业绩表现与年初预期值的对比结果。调查显示,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该项指标表现为负值,只有华东地区实现的业绩平均景气指数为1,也是唯一实现正值的地区。

在问卷回复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和直辖市中,仅有上海(17)、广东(8)、和江苏(5)的业绩平均景气指数为正值,反映出市场的实际业绩表现要高于预期。四川(-60),天津(-32),北京(-29)和浙江(-21)得分最低,居于市场后四位。

在中国主要城市中,苏州(33),深圳(25)和广州(23)位列前三;成都排名最末,业绩平均景气指数为-68。

四星级酒店对上半年实际业绩表现评价更显积极,业绩平均景气指数为-7,高于五星级酒店(-15)和三星级酒店(-46)。

金融危机的影响

问题2:全球经济的持续不确定性对酒店需求的影响是否如您预期般严重?

当被问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酒店的持续影响是否如预期一般时,约46%的受访酒店表示其对酒店需求市场的影响程度与预期基本一致;近2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超出甚至大大超出预期;余下30%的酒店则表示其对酒店需求的影响程度低于甚至远远低于预期。

“76%的绝大多数受访酒店业者表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对其酒店需求的影响未超出预期。”

中国国内经济的增长有效抵御了全球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除西南地区外,中国其他地区在应对全球经济持续不确定对酒店需求的影响时更显积极,全国景气指数为7。比较而言,包括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竞争市场新增酒店供给在内的其他因素对某些城市带来的影响远远高于金融危机。

在有较多受访酒店参与的城市中,合肥(32)、深圳(25)和青岛(19)表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远低于预期。与此同时,广州(-7)、成都(-15)、杭州(-17)和天津(-21)则认为其对市场的影响比预期的更为糟糕,西安就此反应出的景气指数甚至为-38。

在各酒店星级市场中,五星级酒店受访者表示金融危机对市场的影响与预期基本一致;四星级和三星及以下酒店业者对此反应则相对乐观。

四、下半年酒店市场前景

问题3:与20XX年下半年相比,您对20XX年同期整体酒店市场的业绩表现做何预期?

至少有31%的受访酒店表示,20XX年下半年的市场住宿率、平均房价和总收入这三项业绩指标相较去年同期可能会更差甚至非常糟糕。

住宿率

超过31%的中国受访酒店业者认为,与20XX年下半年相比,20XX年同期的住宿率业绩可能会更差甚至非常糟糕;近35%的受访酒店预计住宿率业绩将高于去年同期甚至更为出色;另有约34%的受访者预测住宿率业绩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

平均房价

与20XX年8月的景气调查结果类似,中国酒店市场在预测20XX年下半年平均房价时普遍流露出悲观情绪。52%的酒店业者预测平均房价可能会更差甚至大幅下滑;约29%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将与去年同期持平;仅有19%的酒店表示平均房价较20XX同期将有所提高。

总收入

相比住宿率,市场对总收入的预期更显悲观。近39%的受访者预测20XX年下半年总收入相比20XX年同期将有所下降、甚至是显著下降;约30%的酒店业者认为总收入业绩将与去年同期持平,另有31%的参与酒店则期待着总收入将实现增长。

“近27%的受访酒店认为,与20XX年同期相比,本年度下半年总收入的降幅将超过5%。”

景气指数

除华东地区抱有积极预期外,中国其他地区反映出的总收入景气指数均为负值。同时,56%的华东地区酒店业者相信20XX年下半年住宿率业绩将有所增长。

在问卷回复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和直辖市中,四川(-45)、天津(-43)、福建(-24)和北京(-21)位于市场后四位。这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述市场对所在酒店下半年的业绩预期更显消极。相比而言,山东(17)和上海(15)此项预期值得分最高 。

在全国重点城市中,重庆(40)、苏州(19)、无锡(15)和上海(15)的酒店业者对其所在酒店下半年的业绩前景预期最为乐观。成都(-46)、天津(-43)和昆明(-29)则排名靠后。

与去年同期相比,五星级酒店受访者在本题反映出的平均业绩景气指数最高,为-7,体现了其对所在酒店下半年相对乐观的业绩预期。

五、结论

国内经济增长减缓、部分城市新增酒店供给的大幅增长、以及中央政府遏制会议/宴会公款消费支出规定的出台,都限制了全国酒店市场的业绩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尽管全国整体景气指数仍为负值,但仍能够看出酒店业者对市场和所在酒店的业绩表现预期已有所提升。

总体而言,本年度下半年中国整体市场的景气指数为-12,略低于上半年的-9。局部来看,华东地区(1)则是唯一一个景气指数为正值的区域。

篇13

关键词:公共品;市场

在传统的经济学里,市场一般指私人品交易的市场。公共品由政府供给,政府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供给公共品不存在交易问题,因而不存在公共品“市场”。本文研究指出,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样由一个特别的“市场”来决定,同样有其本身的运行规则和秩序。

一、公共品的涵义

公共品的英文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译法容易给人以Publicgoods是有形物品的误解,而事实上Pubicgoods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劳务(服务),是无形态的产品,较少的情况才表现为实物形态。故“公共品”的译法较合乎其本身的经济含义。

公共品是与私人品(privategoods)相对应的概念,其严格定义首先由萨谬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用数学语言可表达为:

n

X=Xi=∑Xi(i=1,2,3,…,n)

i=1

X为某一公共品的消费量,Xi为某人i消费这一公共品的消费量,即任意消费者i的消费量与所有消费者(包括消费者i)加总的消费量相等。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公共品的边际消费成本等于零。

而对私人品来说,消费是具有竞争性的,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消费量具有累加性。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X=∑Xi≠Xi或X=∑XiЭXi(i=1,2,3,…,n)

i=1

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

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它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私人品也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存在这种特征的私人品常称为“准公共品”(quasi-publicgoods)或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品(见下分析)。

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效用的不变使得公共品的所有者成员缺乏排除外来者的激励。“消费的非竞争性”主要来自消费品自身因素,即本身的消费容量。消费容量的决定来自消费品的规模和特性,一般物质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如国防设施;能量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和特性,如广播、电视决定于其覆盖面(特性),而电力决定于其规模;信息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特性,如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其消费容量趋于无限大。

公共品的“消费非竞争性”特性来自其消费容量对共同消费群体来说充分大,以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即使再增加部分的外来消费者,每个人消费效用水平仍然不变。理论上,具有这种足够大消费容量的产品称为纯公共品。现实中,纯公共品常见于信息类产品,如法规、政策、推广技术、新闻等,物质、能量类的纯公共品较少见,仅有国防、航灯、广播、电视等少数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品,如果一个产品的消费容量有限,并仅供一个人消费时其效用水平才最大和不变,则该物品为纯私人品。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消费容量处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这部分产品随着消费者的增多,容量会满载而出现拥挤,消费者的效用将出现递减。这类产品常称为拥挤性公共品或俱乐部产品(clubgoods),如高速公路、公园、学校、社区游泳池等。

公共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既来自自身的因素,也来自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方面,是产品主体(个体或集体)无法控制产品的消费流量或范围,原因是产品在消费时呈现效用外散效应,而这种效用又不可分割。如航灯,当其闪亮时,其灯光照便布满了所服务的海域,使得航灯的所有者很难把没交费的船只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效用散发型的外部性导致的“消费非排他性”。此外,还有一种毗邻效应的外部性导致的“生产消费非排他性”,即某一产品在生产或消费时,会引发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效用,这种效用可正可负,却又无法避免。如某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果树,目的是收获果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无形中贡献出一份绿化;又如某人喷自感良好的香水,却引起周围人的恶心。对效用散发型外部效应,不仅公共品有这一特性,部分私人品也有这种特性,如某人在自家门口栽花,其“美化”却无偿与周围的邻居分享。同样,对效用毗邻型的外部效应,公共品和私人品都存在,只是私人品存在的情况较多。无论哪种外部性,如果其外部性覆盖面是全局的,并且具有以外溢效用为主、外溢效用不可分割的特征,便为纯公共品,反之,则称为准公共品或纯私人品(外溢效用忽略不计)。

俱乐部产品和外部性产品虽然在性质上有相异之处,但两者都具备‘稍费效用不可分割“的公共品共同特征,都可称为准公共品。准公共品按消费人群可分为地方公共品、城市公共品、社区公共品、公司(集体)公共品、家庭公共品等类。纯公共品的提供者是政府,准公共品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场里的经营法人、自然人。公共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品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出发定义公共品,广义的公共品从提高公共福利的高度上定义公共品。”按广义公共品定义,政府的所有服务均列入广义公共品的范畴,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社会基础条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条件、提供社会发展条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

二、公共品市场

公共品供求理论属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范畴,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其核心。在公共选择理论里,布次南通过研究政治投票与公共收支的关系,推出公共选择所依据的“政治市场”理论。公共品市场在国内外文献中是个空白的概念,因为一般认为,公共品是政府或集体团体供给的产品,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因而就无所谓市场的存在。对此观点,国内理论主流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认识,如吴俊培1994年提出Publicgoods应译为公共商品,刘心一1999年提出“公共商品满足公欲,私人商品满足私欲,市场是两类商品的综合体”的见解,倡导公共品存在市场的学术观。

公共品是否存在市场,应从市场的构成、运行规则、产权特征等方面来考察。何谓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泛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通过多种交易形式达到交易的市场。现代市场随着交易形式的扩展,已形成多样化的市场体系,对市场的理解应上升到交易总和的高度上来理解,只要存在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便会形成一个市场。当然,市场有规范市场、残缺市场,公开市场、地下市场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应指完善规范的市场,这种市场的构造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有完全产权的市场主体。这里的完全产权,指产权主体具有独立排他的所有权,能自由交换所有权派生权能和获得产权交易的剩余;(2)有合法的交易对象,即有产权被社会保护的可交换的商品;(3)交易遵守市场一般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自由原则、自愿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4)违反市场规则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即进入市场的主体的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产权角度,市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产权主体在法律保护和市场运行规则框架下能够自由地交换产权。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商品的交易首先要完成产权的交易,然后才有商品的完全交换或部分交换。如农户甲用一只羊交换农户乙一袋米,这种交换过程首先发生在两者同意完全交换各自的所有权;如果农户甲把一只羊租给农户乙,每月收取1公斤米的租金,则这种交换是部分交换,即所有权派生权能束中的使用权交换。这两种交换都是交易双方先订立契约(产权交易),后才付诸交易行动,实行实物交换或使用权租借。

市场里的产权主体,既有独立的自然人,又有各种形式的组织(法人),如家庭、企业、各种赢利和非赢利机构。应注意的是,各种组织是通过独立自然人的产权市场交易,才以共同产权主体的形式“法人”进入市场的。如企业便是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契约代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瞬间契约而形成产权共同体(企业法人)。市场里产权共同体存在的原因是通过较固定的产权交易形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或是共同产权增加的收益大于组织的交易费用。

对私人品来说,由于有着明确的产权边界,即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明确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能通过私人生产和市场交换来生产和消费。而对公共品来说,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使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使消费者容易搭便车,不愿意生产或购买)。因此,公共品必须由公共产权主体去提供,这个产权共同体便为政府。

按市场形成的四个基本要素及市场的产权特征,公共品的供求是否存在市场决定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政府是否是社会公众通过公平的契约交易而形成的产权共同体;二是政府生产和供给公共品是否遵循市场原则。如果这两个条件具备,公共品的产权契约交易与私人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政府就象一个特殊的企业组织,私有产权的主人——社会公众谋取福利,以公共产权主体形式参与市场运作,生产和供给公共品,弥补私人产权单独交易基础上的“私人品市场”所固有的缺陷。

篇14

关键词:零售市场零售企业

零售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造成一国零售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规模经济和店址资源的垄断。

规模经济

零售企业规模扩大,将带来两方面的优势。首先,采购规模扩大,采购成本相比规模小的企业降低;其次,企业经营管理应用高科技技术。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费用巨大,但是在大规模的企业中应用可分摊成本,使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下降。现阶段,大型零售企业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收银系统、EDI条形码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补货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等。对外可加强与供应商和消费者的信息沟通,更好的进行供应链管理;对内可实现统一管理、核算和配送。高科技技术在大型零售企业中的应用,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经营效率。

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反之经营管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使零售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球零售额约80000亿美元,全球零售商250强实现零售额约26000亿美元,约占全球零售额的1/3。而同年美国零售总额(不合餐饮)为33995亿美元,而美国前十位零售商的营业总额为6430亿美元,占美国零售总额的18.9%。而排名第一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2003年的营业额为2586亿美元,占美国零售总额的7.6%。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

因此,随着一国零售业的发展,伴随零售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零售业的集中度也在增大。几家规模最大的零售企业在整个零售市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一定的垄断力。

店址资源的垄断

零售业经营的成败和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店址的选择。目前,国外有一种观点认为,零售业成功的关键是“Place-Place-Place”,即选址-选址-选址,因此,零售业又被称为“选址的产业”。店址确定了某店铺所处的社会环境、居民密度及其消费水平、交通便利性等因素,这些因素也就确定了零售店所在地区的顾客来源和特点以及经营店铺条件,根据顾客需求和经营条件来制定适合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在某一区域内,位置较佳的零售店址是有限的(通过和市政规划等因素确定),即店址资源稀缺。店址在零售业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店址资源是一种土地资源,且是一种要求更高的土地资源。店址确定多方面因素,但在实践中正好相反,只有通过考察某地段的购物环境、居民密度及其消费水平、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配套性以及适度的税收、地租等因素来确定此地段是否可以作为店址。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土地资源才是店址资源。这些因素的限制决定了店址资源供给的稀缺。因此,零售企业对店址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当店址资源被先进入的零售商垄断时,其他零售商进入这一地区就很困难,无法与在位者公平的竞争,在开店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失败。这在经济学中类似基于自然资源垄断的自然垄断。当生产某种产品的自然资源被某家企业垄断时,其他厂商就无法进入这一行业,也就无法与之竞争。店址资源垄断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他厂商并不是不能进入这一行业,而是进入后不能与在位者公平竞争。

零售市场的负外部性

零售渠道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一环节联结着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并在两者之间充当桥梁。也正因为零售业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中介位置,才可能给产品的供应商及其生产劳动者和消费者带来负外部性。

供应商

下压进货价格供应商要把自己的产品出售给消费者,需要借助流通渠道。生产制造商可以自建也可以通过专门的零售企业,但自己建设费用非常高,除了少数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可以负担之外,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专业的零售企业来销售其产品。零售企业凭借其控制的零售渠道压低供应商的产品价格,挤压供应商的利润。特别是具有一定垄断力的零售企业,凭借其独一无二的销售通道,加大打压供应商可获得更低的进货价格。长此以往,必然造成生产制造商的利润率降低,没有足够的资金培训工人,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设备,使企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从整体来看,这一趋势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占用拖欠货款供货商出于对零售商渠道的依赖,即使零售商违反相关的商业法规和惯例而随意占用拖欠供货商的货款,侵犯供货商的经济利益,供货商也得承担这部分成本。这势必造成供应商的资金周转紧张甚至断裂,严重影响供应商的正常生产活动。从整体来看,在缺少规制的情况下,供货商和零售商如果维持在这一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将对经济发展不利。

乱收费供货商利用零售商的销售渠道,应该交付一定的费用。但零售企业往往凭借其控制的渠道资源,对供应商任意收取各种费用,如促销服务费、装修装饰费、节庆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费、条码费和海报费等等,名目繁多。这些费用并不在双方的合同中写明,大多是零售商随意收取作为利润的来源。同样出于依赖零售商的渠道,供货商只能承担这部分费用。但是这些费用严重影响了供应商的利润和资金的流动,必然给供应商的正常生产制造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表1是家乐福(中国)部分进场费简况。但是在表1中,名目繁多的进场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还会年年增加。这对于大生产商来说是一笔不小开支,对于广大中小生产商来说,这些进场费可能就会使他们的利润所剩无几,甚至亏损、破产。

劳动者

在零售商打压生产制造商的产品价格、挤压其利润的同时,相互竞争的供应商为了能够进入零售企业的流通渠道同时保证自己的利润,必然会加重对工人的压榨,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克扣工人工资、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保持较差的工作环境、缺少合理的保险和保障等。国际劳工权益基金会(TheInternationalLaborRightsFund)就曾将世界500强企业之首沃尔玛公司诉至美国加州高等法院,原因是沃尔玛公司为了保持其竞争力,迫使供货商相互竞争,而供应商则迫使工人们(孟加拉国、印尼、尼加拉瓜、斯威士兰以及中国等地)每周工作7天,且不提供假期,并不允许工人组成工会。低价竞争导致这样的工厂被称为“血汗工厂”。

对工人的压榨将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使劳动者不能获得应有的培训,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生产制造企业的恶性循环。

消费者

零售企业特别是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零售企业,借助其持有的销售渠道资源,在上游打压供货商产品价格的同时,在下游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减少了消费者剩余,从而减少了消费者的经济福利。其中,有一部分消费者是这些商品供货商的生产者,他们因为零售企业打压供货商产品的价格而被迫减少了工资收入;而在零售企业购买商品时,又因为零售商提高价格而进一步降低了其福利。这部分价格体现在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无论哪种身份都受到零售企业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零售业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原则调控下并不能杜绝市场失灵现象。根据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公共利益理论可知,需要政府对零售业实施相应的监管。

我国零售市场规制的必要性

我国零售市场内外资现状

改革开放后,零售业作为竞争性经济领域,国家对国有零售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同时大力发展民营零售企业。零售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跨国大型零售业相比,国内零售产业集中度低,零售企业规模小。

表2是我国2004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按不同的投资主体在门店总数、从业人数、资产等方面的规模对比。从表2中可以看出,内资零售企业平均每店从业人员为17.45人,外资零售企业平均每店从业人员为41.09人,后者是前者的2.35倍;在资产总量上,外资零售企业平均每店资产是内资的2.72倍。若包括非限额在内,这一比例将更悬殊。由此可见,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从业人员上,内资零售企业同外资相比都偏小。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根据对WTO的承诺,我国已于2004年12月11日对外全面开放零售市场,且对外资零售企业采取国民待遇。国外零售企业进入我国不存在任何股权比例、地域和数量上的限制。

外资零售企业发展迅猛。从我国零售企业100强统计结果看,在数量方面:2001年百强企业中中资企业占据93席,外资企业7席;2002—2004年外资企业分别占到8家、9家、11家;2005年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增长迅速,有15家企业入围。经过四年的发展,百强中外资企业的数量翻了一倍。在销售额方面,外资企业增长迅猛。2001年7家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175.1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7.48%;2002年8家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313.9亿元,同比增长79.3%,占百强销售总额的10.84%;2003年9家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比2002年翻了一番,达到620.3亿元,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提高到15.02%;2004年11家销售额合计824.8亿元,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与2003年基本持平;而2005年15家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达到1485.2亿元,比2004年增了80%,占百强销售额的比重突破20%。外资零售企业在数量与销售额两方面都稳步增长,但在2005年,也就是我国零售业对外全面的第一年,15家外资企业销售额比2004年激增80%。可以预见今后外资增长将逐年扩大。

内外资零售企业潜在的垄断因素

现阶段,在我国零售市场上存在两支力量,内资与外资。作为历史现实,内外资零售企业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许多学者认为国内企业是本土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更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偏好,是国内企业的一大优势。但笔者认为不然。首先,大部分有实力的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经营了多年,部分跨国零售巨头已经达到十几年。虽然外资进入我国的规模不大,但这恰恰说明了其进入的目的就是了解、掌握和适应我国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经营,其已达到了目标。其次,外资零售企业大规模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绝大部分是本地人,中高层管理者的本地化使企业的决策能更好的考虑到本地因素,把企业的竞争管理经验与本地因素结合,顺利地发挥外资企业的固有优势而不受阻碍。因此,内外资零售企业在适应本地因素方面基本不会有大的差距,至少内资企业在这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还有的学者认为,内资企业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是一大优势。首先,且不说民营内资企业并不具备这一优势,就看国有零售企业,其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也是弊大于利。国有零售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清晰,经营管理受政府的干预太多,不能按照企业的目标经营管理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利用政府行政计划的手段来经营竞争性的零售企业是国有零售企业的劣势。其次,由于引进外资数量是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故政府积极引进外资,为其发展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甚至不惜违背相关法规。且不论到底是国有零售企业还是外资零售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好,就现在情况看,国有零售企业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体现在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而外资零售企业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体现在了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上。可见,国有零售企业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表现出本末倒置。

笔者认为,内资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占据了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优质店址资源,而外资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资金雄厚、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经验,可支撑其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扩张,相对于内资企业可在短时间内具备规模经济优势。双方的优势互为对方的劣势。就目前的现象看,内资企业会在店址资源上形成垄断,而外资企业更可能在规模经济方面形成垄断。但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从动态的角度看,外资零售企业更具有形成垄断的潜在威胁。

外资零售企业是垄断威胁的主体

内资零售企业虽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店址资源,但店址资源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各个方面变化的速度非常大。当决定店址的因素变化到一定程度,原来的店址也就不成其为店址资源了。

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较,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且远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但也正因如此,我国城市化潜力非常大。从1949年到199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提高18%,与之相比,这一时期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提高26%。除上世纪50年代末不正常的城市化进程外,1949年到1994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的差距在持续扩大。1949年、1959年、1969年、1979年、1989年、1994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差距分别是17%、12.6%、19.5%、21.0%、22.8%、23.4%。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从1952年到1992年,我国非农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42%增至70.8%,城市人口比重仅从12.5%增至27.6%。涌入城市的人口促使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各中小城市的数量也将大大增加;我国各大中城市都在大规模的进行城市扩建和改建,重新进行城市规划。这必然会改变城市的基础设施分布、交通的便利性、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因素。

其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部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这部分人口工作性质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其收入水平,使其购买力增大;而其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将改变其消费偏好。伴随着城市化增速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影响店址资源的各种因素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了现有店址资源的价值并且创造了新的店址资源。我国各城市部分现有的店址资源将由于其决定因素的变化而变得没有开店价值,而新的店址资源由于相应因素的具备而产生。

对新的店址资源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占有这些新的店址资源将取决于零售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资金实力。但在这两个方面,内资企业远不如外资企业。对现有的店址资源,外资企业可以凭借其雄厚资金实力进行购买。现有的店址资源多为国有零售企业拥有。但是由于条块分割,零售企业规模一般不大,且局限在某一个区域内。由于是竞争性的行业,国有零售企业一般竞争不过非国有企业,大多经营不善,效益较差。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是抓大放小,退出竞争性的领域。零售企业正好符合国家放弃的企业标准。此时,各级政府在引进外资的利益驱动下,正好将待售的国有零售企业出售给急于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商。这种政策的重大后果就是具有垄断性的零售业店址资源转移到了外资的控制中。另外,由于我国WTO承诺,外资零售业可以独资而不必与国有企业合资,彻底抛开了内资企业的束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拥有垄断性店址资源的内资零售企业正逐渐失去其具有潜在垄断性的因素,而这一资源的丢失将进一步加剧其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竞争中的劣势,形成恶性循环;而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外资零售企业,将在逐渐收购现有的店址资源和占据新的店址资源中更具有竞争力。从这两方面力量的动态对比以及外资在国外发展的现实来看,我国今后具有潜在垄断威胁的主体是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特别是跨国零售巨头。因此,其也应该成为政府对零售业进行监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朱成钢.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