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

医学英语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学英语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英语教育

篇1

医学英语教学是医学专科类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随着医学科学国际间交流的逐年增加,掌握好医学英语对于医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英语教学工作,本文就医学专科类院校的医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医学英语;医学专科类院校;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与国际的交往日趋频繁,各领域与世界接轨,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这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在与国外接轨的国际化层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在人才需求方面特别需要在医学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同时又能熟练掌握国际化的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人才。本文针对医学英语在医学专科类院校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培养出适合国际化要求的医学英语人才做出贡献。

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医学英语(MedicalEnglish)是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进行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与笔译的专业交流。由此可知,医学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医学知识为根本目的。而是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如今在医科院校兴起的医学英语教学属于医学科目,而不是英语科目。总之,医学英语是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语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的知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英语。

(一)偏重公共英语,忽视医学英语教学对于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相当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采用每周两到三次的大班授课的英语公共课的授课方式;所选用的教材也以服务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教材为主,缺乏学科针对性。以笔者所在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英语课每周4个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所针对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是学生在基础英语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非针对医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对医学英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英语教学与医学特色不相符的情况,进而使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医疗卫生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化英语水平。

(二)医学英语教育师资配备缺乏专业针对性在医学英语教育方面有两个侧重点,即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医疗卫生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就要求医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熟练掌握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将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实现无缝连接。目前从事医学英语教育的师资组成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师是具有高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背景知识的医学专业毕业,而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大。这两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各有利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口语进行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对医学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在医学的专业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无法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在英语大背景下将医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医学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但是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充分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而容易出现汉语化的英语教学。对于大多数的医学英语教师来说,无论其原有的专业是医学还是英语,重新掌握一门学科并使其与自己所学专业达到融汇的地步都并非易事,既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又费时费力且收效不一定明显,故热情不高。而以上这些情况对于医学英语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与医学相关的语境,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目前的医学院校由于学制,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语课程多受到压缩,且多为大班授课。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多采用的是满堂讲,甚至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这对提高英语分析应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为公共英语的视听说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缺乏有针对性的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教材教具,更缺乏与医学场景相关的情景教学环境,这导致教师和学生只能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利用没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教具进行语言学习,这很难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的交际使用能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弱化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而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对于提高未来临床医学研究和诊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来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限制其更好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现阶段医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毅,楚长彪.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和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

[2]刘伟荣,杨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医学综述,2008,14(16)

[3]文成,彭莉莎.浅析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下旬),2014,7

篇2

医学英语专业在中国算是一个新专业,换言之,便是一个冷门专业。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去尝试一个如此偏门的专业。由此可得医学英语的第一个局限性——后备力量不足。没人学,就没人教。不管是英语专业出身还是医学相关专业出身,单方面的知识不足以撑起整个系统的医学英语教学。但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太少,报考医学英语专业的人太少,这两个“少”足以阻碍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医学英语本身的局限性相当大,因为医学英语只需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推广与改革。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有很多国家已将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在其他语言的国家中,已开展医学英语推广与改革的国家少之又少,因此,如果想要借鉴其他国家在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上得到经验教训,可能会四处碰壁。第三个局限性是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太少。医学英语是一项新兴的教育项目,因前两个局限性,医学英语在未来短期内的投入将会呈现一个入不敷出的情况。但中国已经意识到医学英语发展的重要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将会增加,相关扶持政策也会相继出台。

二、医学英语教育改革策略

公共英语四六级不再作为医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衡量标准,应开设相应的医学英语四六级来促使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有40%的同学认为口语是英语学习方面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同时也要设立一个权威性、关乎学生将来就业的口语测试考试,这可以迫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英语上。另外,作为医学生的第一年,英语学习的重点还应放在公共英语上,在大一继续巩固公共英语基础,然后再在大二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医学英语,阶段式的医学英语学习可以让医学生更能接受。38%的医学生认为阅读英语小说有助于他们学习英语,还有30%的医学生认为开设英语角能让他们对学习英语更有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阅读和交流方面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两方面的内容加到平时的课堂中。医学英语的改革其实更应放在大局的改革上。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医学英语教育观念上的改变。要做到中国医学事业上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医学英语人才不可缺少。因此,在各大院校开设医学英语教育专业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很多人对医学英语抱着费时费力又不赚钱的态度,所以不想从事这项工作。对这个问题,国家政策必须进行一定的干预与扶持。有40%的同学认为医学论文及著作的编写在医学英语的学习中不太重要,这对中国医学论文及著作在世界性重要刊物中的刊登极为不利,所以部分思想干预也极为重要。中国在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方面做出的努力还很不够。既没有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没有有力的相关政策。在球一体化而使国际合作更为突出的当下,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已极为迫切。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双创”;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民办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在“双创”教育的指引下,蓬勃发展,各项医学专业都发展良好,生源充足,学院对于考研率以及对外交流也十分重视,医学专业的各项学习都离不开英语教学。作为一所成功的民办医学类院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极其严格,特别要加强学生医学英语专业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并且掌握阅读英文的学习技能,以便能够参加各种医学类的国际交流与学术交流。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积极进行各项教育教学的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医学英语的教学地位有待改善

医学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存在导致了学院对课程设置的偏差,基础英语在大一大二一直起着主导的作用,一直为学生考全国英语四六级而服务,拥有合格的四六级英语证书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就业上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大门。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考研、考试和证书服务的,考过之后不再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学院在大三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

(二)医学英语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由于三全学院处于发展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的教研室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任务重,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会书本知识,而不能提高自身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设立了导师制,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模式。在三全学院,由于医学英语不是一项专业,导师制确实无法实行,因此,医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医学英语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三全学院作为一所普通的医学院校,起步晚,发展快,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师并不多,其中大多数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少数教师是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既能够对医学内容驾轻就熟也能够熟练地讲解英语,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出现“偏车”现象,出现一些汉化的课程讲解,尽管教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法、读音、拼写、阅读等各种技巧,但是学生不具备运用医学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技能,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因此,医学英语的教师在上岗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尽量做到专人专职,至少在上岗前要学习一年的医学英语课程,熟悉教材。

(四)医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模式亟待更新

由于学院的制度正在完善之中,各项教学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目前是以大班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大多都是以满堂灌和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与实践性的双重人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当中得到检验的教学模式,值得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参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建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培养自主能动性非常重要。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院还购买了网上教学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资源与教师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五)医学英语课程教材的选择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工具,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由于医学英语的发展晚,体系不够成熟,医学英语方面的教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市场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挑选教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院的外语系为了挑选教材,组织了专业的人员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甄选,注重教材的体系化与整体化,在教材的内容、编排和体例等方面加以斟酌,注重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民办高校的医学英语发展构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英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当前高等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的英语人才,创新型的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创新型的医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1]作为新建的民办高校,三全学院医学英语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明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

创新型的教学理念要以人为本,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应用能力弱、创新能力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人才培养状况。创新型的课堂教学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一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都要以学生为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指导,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的理论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加强。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体系化课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民主、激励创新的校园氛围才能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现代复合型的人才模式,努力扫除或改变可能影响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摸索一条符合医学生特点且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由于受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影响,学院的教学重点放在公共英语,医学英语教学不能够适应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因此,学院首先要重视医学英语在医学类院校中的地位,建立合理的课程衔接与考核体系,课程要有专业特色,强调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课程体系。

(三)开拓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本科导师制

实现创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医学英语由于起步晚,体系发展不完善,缺少统一的全国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大多数的院校都采取传统的大班授课,教学方式仍然采取翻译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课堂无法展开师生互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考评体系,以便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效率

医学英语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院校不论在教材还是师资方面都远远不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从现有的教师队伍入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培训和教育,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尽快胜任教学任务。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医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学院要不断地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引进医学英语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五)坚持教学监督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的管理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资源状况等多方面展开,而不是照搬规章制度。教学的管理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2]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督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青年教师,督导都是教学专家或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治学态度上十分严谨,作风良好,大公无私。督导可以给予教师充分的指导和意见,不定时地抽查教师上课和教学资料,对教师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在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督导可以给予中肯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春容,夏宏钟.谈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J].人民教育,2010(21):3-5.

篇4

临床等医学专业的学科最新发展多以英文论文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或在国际会议上交流。要想掌握医学最近知识及其科研动态,需查看最新医学英文文献,参加医学学术交流等。这些都需要医药人员熟练地掌握专业英语。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日趋国际化,这也鞭策我们重视英语交流,尤其医患之间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查房英语及病例英语等一系列的英语实际能力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运用ESP的教学模式能把英语和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更好的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使其为专业的研究更好的服务。

二、教学模式的研讨

2.1ESP课程安排与设置

语言学习有着循序渐进的自身特点,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语言首先为通用语言(EGP),日常基本交流的语言,然后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用语。我们培养的是专业人员,但必须具有基本的社会交流能力,其次才是专门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在学生入校之初,我们要引入大学公共英语的内容。由于医学院校的特点,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是精英教育,以培养高端人才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是经过选拔的,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之上,通过一年的公共英语提高,可以过渡到ESP的层面上来。在第三学期的英语课程设置中,首先引入医学英语常识性质的内容作为辅助。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对医学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总能不断摸索,循序渐进地向ESP专业英语的方向发展。

2.2ESP教师教育

ESP教学设计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需要ESP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搜索、筛选、编辑和加工。许多医学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他们基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并未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对医学英语知之甚少,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单词和课文分析,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遵循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由于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和ESP教学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难以胜任。如何为ESP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ESP教学设计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很多医学院校为英语老师开设医学课程的培训,并积极鼓励英语老师跨专业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并加大扩充国外访问学者的力度和名额,创造条件为医学院校英语老师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各种医学英语研讨会也逐渐走入各个医学高校的外语部。

三、结语

篇5

近年来,模块教学在大学英语基础英语教学中已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但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涉猎较少。模块式英语教学能够完善英语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过渡性。本研究以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背景,在明确社会对人才培养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对应的英语技能培养方向,结合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岗位职业技能三方面的需求,进行教学分析和课程设置,形成教学模块,其研究目的旨在建构一套适合我国医学院校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推动全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二、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与探讨

通过对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已经从学以应试型转变为学以致用型。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提高英语的日常交流和综合应用能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医学科研及学科国际交流的能力。然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障碍。结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本课题组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理论,以帮助学生从听说,读写,翻译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来实现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医学院校的本科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调查,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继而开设合理的英语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并利用这门语言深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实现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1]。首先,该研究将模块式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设定了在各个年级分别侧重“听说,读写,翻译和综合能力”等培养目标的四个教学模块,在保证各模块自身相对完整性的同时又实现了模块间的有效衔接和合理过渡。听说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础,听说训练跟上了可以有效地带动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听说技能训练是使本科生阶段英语学习继续深化的必要措施之一[2]。根据对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显示,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不但加强了学生运用英语和应试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起到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同时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作用。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正确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英语学习作为工具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医学院校学生的需求分析,本研究构建了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设想。这一研究初步设立了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公共医学英语教学阶段,即教学重点为读写能力培养兼并医学人文英语教育,专门用途英语阶段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阶段,即分别重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其目的是探索并建立医学院校科学,立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而推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展开和发展。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主要侧重学生听说等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并把这一阶段的教学分为语音强化教学,听说强化教学,读写强化教学三个小模块。在这一板块中,同时建设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完善网络自主学习教务管理系统,优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体系。采用教师课堂面授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大学二年级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开设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即医学人文英语教育。本阶段教学目标定位为读写强化,兼顾听说,同时将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到教学中,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基础英语到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为学生进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选取的教材主要侧重医学人文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结合医学小论文等写作方面的输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方面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也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切实的将医学专业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在兴趣和需求的引领下,完成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平稳过渡,同时学生可以坦然面对专业英语,教师也可以放心增加教学难度,为最终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大学三年级主要侧重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英语语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医学文化知识三方面,对于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小模块:医学词汇强化教学,医学英语翻译强化教学以及医学英语写作强化教学。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辅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三年级之后为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阶段,通过多元化选修课的开设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英语交流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本阶段选修课的开设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两个方向,其中公共英语选修课开设方向为英语专项技能训练,如英语报刊阅读,实用翻译技巧以及考研英语,托福等培训课程,专业医学英语选修课开设方向主要包括医学英语听说,写作,阅读,翻译等课程,旨在为其就业后利用英语进行相关领域医学研究铺平道路[3]。

作者:吴微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