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英语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英语教学是医学专科类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随着医学科学国际间交流的逐年增加,掌握好医学英语对于医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英语教学工作,本文就医学专科类院校的医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医学英语;医学专科类院校;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与国际的交往日趋频繁,各领域与世界接轨,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这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在与国外接轨的国际化层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在人才需求方面特别需要在医学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同时又能熟练掌握国际化的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人才。本文针对医学英语在医学专科类院校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培养出适合国际化要求的医学英语人才做出贡献。
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医学英语(MedicalEnglish)是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进行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与笔译的专业交流。由此可知,医学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医学知识为根本目的。而是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如今在医科院校兴起的医学英语教学属于医学科目,而不是英语科目。总之,医学英语是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语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的知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英语。
(一)偏重公共英语,忽视医学英语教学对于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相当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采用每周两到三次的大班授课的英语公共课的授课方式;所选用的教材也以服务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教材为主,缺乏学科针对性。以笔者所在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英语课每周4个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所针对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是学生在基础英语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非针对医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对医学英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英语教学与医学特色不相符的情况,进而使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医疗卫生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化英语水平。
(二)医学英语教育师资配备缺乏专业针对性在医学英语教育方面有两个侧重点,即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医疗卫生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就要求医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熟练掌握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将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实现无缝连接。目前从事医学英语教育的师资组成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师是具有高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背景知识的医学专业毕业,而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大。这两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各有利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口语进行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对医学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在医学的专业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无法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在英语大背景下将医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医学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但是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充分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而容易出现汉语化的英语教学。对于大多数的医学英语教师来说,无论其原有的专业是医学还是英语,重新掌握一门学科并使其与自己所学专业达到融汇的地步都并非易事,既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又费时费力且收效不一定明显,故热情不高。而以上这些情况对于医学英语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与医学相关的语境,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目前的医学院校由于学制,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语课程多受到压缩,且多为大班授课。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多采用的是满堂讲,甚至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这对提高英语分析应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为公共英语的视听说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缺乏有针对性的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教材教具,更缺乏与医学场景相关的情景教学环境,这导致教师和学生只能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利用没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教具进行语言学习,这很难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的交际使用能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弱化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而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对于提高未来临床医学研究和诊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来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限制其更好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现阶段医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毅,楚长彪.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和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
[2]刘伟荣,杨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医学综述,2008,14(16)
[3]文成,彭莉莎.浅析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下旬),2014,7
医学英语专业在中国算是一个新专业,换言之,便是一个冷门专业。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去尝试一个如此偏门的专业。由此可得医学英语的第一个局限性——后备力量不足。没人学,就没人教。不管是英语专业出身还是医学相关专业出身,单方面的知识不足以撑起整个系统的医学英语教学。但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太少,报考医学英语专业的人太少,这两个“少”足以阻碍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医学英语本身的局限性相当大,因为医学英语只需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推广与改革。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有很多国家已将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在其他语言的国家中,已开展医学英语推广与改革的国家少之又少,因此,如果想要借鉴其他国家在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上得到经验教训,可能会四处碰壁。第三个局限性是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太少。医学英语是一项新兴的教育项目,因前两个局限性,医学英语在未来短期内的投入将会呈现一个入不敷出的情况。但中国已经意识到医学英语发展的重要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将会增加,相关扶持政策也会相继出台。
二、医学英语教育改革策略
公共英语四六级不再作为医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衡量标准,应开设相应的医学英语四六级来促使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有40%的同学认为口语是英语学习方面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同时也要设立一个权威性、关乎学生将来就业的口语测试考试,这可以迫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英语上。另外,作为医学生的第一年,英语学习的重点还应放在公共英语上,在大一继续巩固公共英语基础,然后再在大二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医学英语,阶段式的医学英语学习可以让医学生更能接受。38%的医学生认为阅读英语小说有助于他们学习英语,还有30%的医学生认为开设英语角能让他们对学习英语更有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阅读和交流方面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两方面的内容加到平时的课堂中。医学英语的改革其实更应放在大局的改革上。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医学英语教育观念上的改变。要做到中国医学事业上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医学英语人才不可缺少。因此,在各大院校开设医学英语教育专业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很多人对医学英语抱着费时费力又不赚钱的态度,所以不想从事这项工作。对这个问题,国家政策必须进行一定的干预与扶持。有40%的同学认为医学论文及著作的编写在医学英语的学习中不太重要,这对中国医学论文及著作在世界性重要刊物中的刊登极为不利,所以部分思想干预也极为重要。中国在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方面做出的努力还很不够。既没有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没有有力的相关政策。在球一体化而使国际合作更为突出的当下,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已极为迫切。
三、结束语
[关键词]“双创”;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民办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在“双创”教育的指引下,蓬勃发展,各项医学专业都发展良好,生源充足,学院对于考研率以及对外交流也十分重视,医学专业的各项学习都离不开英语教学。作为一所成功的民办医学类院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极其严格,特别要加强学生医学英语专业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并且掌握阅读英文的学习技能,以便能够参加各种医学类的国际交流与学术交流。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积极进行各项教育教学的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医学英语的教学地位有待改善
医学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存在导致了学院对课程设置的偏差,基础英语在大一大二一直起着主导的作用,一直为学生考全国英语四六级而服务,拥有合格的四六级英语证书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就业上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大门。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考研、考试和证书服务的,考过之后不再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学院在大三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
(二)医学英语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由于三全学院处于发展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的教研室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任务重,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会书本知识,而不能提高自身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设立了导师制,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模式。在三全学院,由于医学英语不是一项专业,导师制确实无法实行,因此,医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医学英语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三全学院作为一所普通的医学院校,起步晚,发展快,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师并不多,其中大多数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少数教师是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既能够对医学内容驾轻就熟也能够熟练地讲解英语,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出现“偏车”现象,出现一些汉化的课程讲解,尽管教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法、读音、拼写、阅读等各种技巧,但是学生不具备运用医学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技能,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因此,医学英语的教师在上岗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尽量做到专人专职,至少在上岗前要学习一年的医学英语课程,熟悉教材。
(四)医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模式亟待更新
由于学院的制度正在完善之中,各项教学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目前是以大班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大多都是以满堂灌和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与实践性的双重人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当中得到检验的教学模式,值得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参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建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培养自主能动性非常重要。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院还购买了网上教学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资源与教师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五)医学英语课程教材的选择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工具,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由于医学英语的发展晚,体系不够成熟,医学英语方面的教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市场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挑选教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院的外语系为了挑选教材,组织了专业的人员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甄选,注重教材的体系化与整体化,在教材的内容、编排和体例等方面加以斟酌,注重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民办高校的医学英语发展构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英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当前高等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的英语人才,创新型的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创新型的医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1]作为新建的民办高校,三全学院医学英语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明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
创新型的教学理念要以人为本,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应用能力弱、创新能力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人才培养状况。创新型的课堂教学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一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都要以学生为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指导,自身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的理论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加强。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体系化课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民主、激励创新的校园氛围才能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现代复合型的人才模式,努力扫除或改变可能影响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摸索一条符合医学生特点且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由于受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影响,学院的教学重点放在公共英语,医学英语教学不能够适应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因此,学院首先要重视医学英语在医学类院校中的地位,建立合理的课程衔接与考核体系,课程要有专业特色,强调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课程体系。
(三)开拓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本科导师制
实现创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医学英语由于起步晚,体系发展不完善,缺少统一的全国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大多数的院校都采取传统的大班授课,教学方式仍然采取翻译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课堂无法展开师生互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考评体系,以便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效率
医学英语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院校不论在教材还是师资方面都远远不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从现有的教师队伍入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培训和教育,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尽快胜任教学任务。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医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学院要不断地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引进医学英语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五)坚持教学监督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的管理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资源状况等多方面展开,而不是照搬规章制度。教学的管理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2]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督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青年教师,督导都是教学专家或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治学态度上十分严谨,作风良好,大公无私。督导可以给予教师充分的指导和意见,不定时地抽查教师上课和教学资料,对教师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在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督导可以给予中肯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春容,夏宏钟.谈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J].人民教育,2010(21):3-5.
临床等医学专业的学科最新发展多以英文论文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或在国际会议上交流。要想掌握医学最近知识及其科研动态,需查看最新医学英文文献,参加医学学术交流等。这些都需要医药人员熟练地掌握专业英语。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日趋国际化,这也鞭策我们重视英语交流,尤其医患之间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查房英语及病例英语等一系列的英语实际能力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运用ESP的教学模式能把英语和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更好的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使其为专业的研究更好的服务。
二、教学模式的研讨
2.1ESP课程安排与设置
语言学习有着循序渐进的自身特点,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语言首先为通用语言(EGP),日常基本交流的语言,然后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用语。我们培养的是专业人员,但必须具有基本的社会交流能力,其次才是专门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在学生入校之初,我们要引入大学公共英语的内容。由于医学院校的特点,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是精英教育,以培养高端人才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是经过选拔的,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之上,通过一年的公共英语提高,可以过渡到ESP的层面上来。在第三学期的英语课程设置中,首先引入医学英语常识性质的内容作为辅助。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对医学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总能不断摸索,循序渐进地向ESP专业英语的方向发展。
2.2ESP教师教育
ESP教学设计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需要ESP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搜索、筛选、编辑和加工。许多医学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他们基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并未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对医学英语知之甚少,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单词和课文分析,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遵循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由于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和ESP教学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难以胜任。如何为ESP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ESP教学设计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很多医学院校为英语老师开设医学课程的培训,并积极鼓励英语老师跨专业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并加大扩充国外访问学者的力度和名额,创造条件为医学院校英语老师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各种医学英语研讨会也逐渐走入各个医学高校的外语部。
三、结语
近年来,模块教学在大学英语基础英语教学中已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但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涉猎较少。模块式英语教学能够完善英语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过渡性。本研究以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背景,在明确社会对人才培养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对应的英语技能培养方向,结合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岗位职业技能三方面的需求,进行教学分析和课程设置,形成教学模块,其研究目的旨在建构一套适合我国医学院校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推动全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二、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与探讨
通过对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已经从学以应试型转变为学以致用型。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提高英语的日常交流和综合应用能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医学科研及学科国际交流的能力。然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障碍。结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本课题组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理论,以帮助学生从听说,读写,翻译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来实现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医学院校的本科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调查,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继而开设合理的英语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并利用这门语言深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实现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1]。首先,该研究将模块式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设定了在各个年级分别侧重“听说,读写,翻译和综合能力”等培养目标的四个教学模块,在保证各模块自身相对完整性的同时又实现了模块间的有效衔接和合理过渡。听说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础,听说训练跟上了可以有效地带动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听说技能训练是使本科生阶段英语学习继续深化的必要措施之一[2]。根据对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显示,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不但加强了学生运用英语和应试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起到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同时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作用。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正确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英语学习作为工具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医学院校学生的需求分析,本研究构建了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设想。这一研究初步设立了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公共医学英语教学阶段,即教学重点为读写能力培养兼并医学人文英语教育,专门用途英语阶段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阶段,即分别重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其目的是探索并建立医学院校科学,立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而推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展开和发展。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主要侧重学生听说等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并把这一阶段的教学分为语音强化教学,听说强化教学,读写强化教学三个小模块。在这一板块中,同时建设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完善网络自主学习教务管理系统,优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体系。采用教师课堂面授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大学二年级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开设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即医学人文英语教育。本阶段教学目标定位为读写强化,兼顾听说,同时将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到教学中,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基础英语到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为学生进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选取的教材主要侧重医学人文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结合医学小论文等写作方面的输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方面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也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切实的将医学专业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在兴趣和需求的引领下,完成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平稳过渡,同时学生可以坦然面对专业英语,教师也可以放心增加教学难度,为最终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大学三年级主要侧重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英语语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医学文化知识三方面,对于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小模块:医学词汇强化教学,医学英语翻译强化教学以及医学英语写作强化教学。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辅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三年级之后为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阶段,通过多元化选修课的开设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英语交流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本阶段选修课的开设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两个方向,其中公共英语选修课开设方向为英语专项技能训练,如英语报刊阅读,实用翻译技巧以及考研英语,托福等培训课程,专业医学英语选修课开设方向主要包括医学英语听说,写作,阅读,翻译等课程,旨在为其就业后利用英语进行相关领域医学研究铺平道路[3]。
作者:吴微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6).
1人文教育与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门学科都渗透着人文教育,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医学院学生大多承担着毕业后治病救人的重任,因此利用语言课向他们传输传统的医学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医学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医学词汇较多、英语句型较难的课程,并且学生在进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直接进入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使部分学生感觉很吃力,为此在进入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之前开设大学公共医学英语的教学作为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是必要的。大学公共医学英语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不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狭隘的语言教学上,而是将这一阶段的教学转向以英语为载体,让学生充分了解医学的人文信息、科普信息及其他相关的医学社会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医学专业英语的相关术语及表达方式,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医学英语奠定好基础。这门课程由于涉及到了医学历史、医学道德、科技与医学等等内容,所以它不仅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也是注重培养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之一。人文教育是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这门课程教育的目标所在。
2怎样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
2.1树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耶鲁大学校长查德•莱文说:“学校成就当然应作为衡量耶鲁大学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但我们应该能做到更多———让青年学生们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工作”[1]。然而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追求最高效益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一些不良的倾向。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70.5%的人认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功利心强,只重视考试成绩和就业。”这种功利化表现为:很多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只注重学习影响其毕业和就业的专业课程,并花费大部分时间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认定证书;对人文教育类课程不重视,出勤率不高;容易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影响,只注重个体发展,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只强调做事,忽视做人等等。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功利化,会导致人生态度的功利化。当学习不再是追求有意义生活的最佳方式,沦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工具时,这种源于功利的学习,就难以造就具有丰富思想、高尚人格、强烈社会感的人。为此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追求完善品格的优秀大学生。具体为:培养出一个具有心胸开阔,对于他人、社会、自然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执着信念、独立判断、坚强意志、坚忍毅力的人;一个有历史的、多维的、批判的视野,看到事物规律、方向及全局意义的人;一个追求真善美,富有同情心、进取心、爱心、美感和情趣的人;一个大度、大器、大写的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和自然与环境。树立这样的观念和态度,需要靠启发、感染和熏陶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2.2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20世纪初兴于德国的“人文教育学”主张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所以教育应该是培养完整的人格,教育应该致力于生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人文教育的养育,绝不是通过具体的开设几门课程和采取某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就能轻松实现的,关键之一是在浓厚的人文教化氛围中,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与感染”[2]。在大学公共医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没有强有力的人文关爱的环境氛围,学生的人文精神养育是苍白的,学生的素质教育是脆弱的。只要在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和氛围里,学生才能具有良好的感觉和美好的体验,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重视,由此产生强烈的自我感和发展感,然后才有强大的精神内驱力。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去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比如建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感受团结合作的精神;组织一些关于爱的主题英语角,让学生懂得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在介绍一些西方文化的时候,多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品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首先做到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勤于钻研、不断创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识能力去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在医学院大学英语属于基础学科,很多教师会把自己定在边缘地位,“上课准点到、下课准点走,不借助点名册一学期下来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是对这些教师的描述。而实际上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冷淡甚至敌视的态度,他们连基本的语言技能都不愿意学习,何谈对人文精神的吸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靠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达到协调、融洽。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以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间相互合作,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改变自己属于从属地位的观念,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在尊重、关心、信任、提高、欣赏学生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确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以自身的思想、知识、技能、经验、品质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师生可以共同商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尊重,促进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4增强人文教育的知识拓展
任务型教学法将原来的以语言知识为重点调整为以语言使用能力为重点,学生不再是靠单词沟通,而是靠语言交流,更增加了英语的实用性。此外,任务型教学法将以往课堂中“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场景或是社会事件来进行教学活动,尽量保持语言环境的自然和谐,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然,沟通更加生活化。在任务型教学法中,老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组织者、协助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关键人物。
2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和特点分析
结合目前我国的教育情况来看,医学英语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其对我国医学界的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医学专业英语的要求一直以来就是能够识别专业的英语标示,能通过英文字典查到英语词义,这种落后的、不成熟的英语学习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医学学生不重视英语科目,导致了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整体滑坡,教育出了一批思维僵硬的医务人员,这样的学生离开学校后难以和社会接轨。医学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其普遍性不高,语言理解起来较为生涩和拗口,其独特的词汇体系和语法结构体现了其明显的专业性,这样一来,医学学生在学习时就要将其和普通英语加以区分,不能混为一谈。专门用途英语也不止医学英语一种,各专门用途的英语在学习时也有互通的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简单的记忆、理解手段,需要学生之间互相揣摩、学习,从而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就医学英语教学来看,有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是学生们在学习了数年的普通英语后,对英语的构成语法、单词读音等有了固定的思维,再接触专业英语难以投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专业英语中的专业性也难以重视。其次,医学英语的词汇量较大,学生难以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对于特有的语法和构词方式也难以接受,这就增加了学生们学习医学英语的难度。
3任务型教学法与医学英语课程的结合
任务型教学法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也就要求课堂教学情景要保证相对真实。教师要给学生安排切实可行的语言交际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从而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任务难度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在任务中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只要任务合理,课堂情境生动、真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学习的热情澎湃高涨,整个课堂氛围积极向上。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课堂的呆板和无趣,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也增进了友情,相处更加融洽,班级的管理更加简单,学生们在交际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喜悦和成就。任务型教学法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课前设计,其次是课堂具体展现,最后是课后总结反馈,这三个步骤完美呈现出新型的教学方式,营造灵活、和谐的课堂环境,缺一不可。在这里举一个第四单元“DiabetesMellitus”的教学案例。课前,教师设计该单元学生的学习要点和重点,学生需掌握的与糖尿病有关的词汇、重点内容的翻译等。临床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接触到一些医学文献,所以教师应组织学生搜集有关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文章,总结其科技意义。课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关于糖尿病特征、类型和治疗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以医学英语在教学中书写英文病例一事为例,来剖析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传统的文章书写不同,英文病例的书写有特定的结构和形式,要想使学生流利地进行书写,就要让学生掌握英文病例的书写结构和形式,并培养、锻炼学生收集英文病例模本的习惯,分析其中的特点和措辞,明确完整病例的构成部分和书写格式,从而掌握更加专业的术语表达形式。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在实践活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就有了目标,从点到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广度和深度。
4结语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育 科研 教学 改革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如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定位、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等。内容繁杂,必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而最具能动性的是英语教师。他们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实践者,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中国外语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对全国48所院校的900多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应在哪些方面提高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教师在谈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认为:教师严重缺编(31.5%)、教师水平亟待提高(30.5%)、统考压力过大(26.2%)、教材不理想(17.1%)、教师投入不足(16.1%)。在回答上好一堂英语课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时,教师所提出的条件按重要程度依次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6.1%)、学生有很大的动力(40.6%)、教师备课认真(24%)、教师英语水平高(12.6%)以及课文有意思(9%)。从教师角度看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答案依次为:为应试而学(60.2%)、语言基础差(38.2%)、没有学习方法(24.9%)、没有兴趣(20%)和课时少(16%)。由此可见,很多教师认识到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与其说是传授语言知识,不如说是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然而,当被问及在课堂活动中最经常布置给学生的活动是什么时,60%以上的教师是“讲解课文”和“做课文练习”,在课堂上最少进行的活动是“小组活动”。留的课外作业是“课本练习”和“预习课文”,只有3%的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口语练习。在课堂上,84.5%的教师认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浪费时间,66%以上的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口语错误。上述情况表明,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以经验为教学基础。缺乏现代教育理念、语言学习特点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问题分析
1.科研。科研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诸项素质中的弱项。为了具体说明大英教师目前在科研上的差距,笔者可以援引东北师大杨忠教授所作的对吉林省部分高校的统计结果与分析统计表略。该统计从科研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对英语专业课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从1997年至2000年的科研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大外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总体科研成果上差距较大,尤其在高水平学术研究。体现在学科级、核心级刊物上文章发表的数量和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内容层次上和领域中差距明显。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大外教师的专著数量极少,仅为专业课教师的十分之一,这也能说明同样性质的问题(杨忠,张绍杰,谢江巍2001:80)。上述统计结果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笔者平时阅读一些国内外语类的核心刊物所得到的印象是一致的。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文章,尤其是那些介绍各学科研究最新进展,理论性强,注重实证性、原创性的论文绝大多数出自专业课教师之手。
造成大学英语教师这种科研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欠缺。我们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因而在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难免先天不足。他们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花在诸如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语言学理论、英美文学与文化等课程课时少、教材内容陈旧,加上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这些课程所需要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缺乏科研条件。这方面的问题包括,从主观上讲,不少大英教师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精神与兴趣;从客观上来讲,缺乏科研时间及学术带头人。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原因,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平时缺乏科研意识。搞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由于平时缺乏积累,“临时抱佛脚”写出来的一些东西质量自然不高,难以得到承认和发表。另外,大学英语教师人数众多,外语期刊杂志相对较少,因而发表文章难度确实不小。大学英语教师长期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尤其是近年高校扩招后,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同时,近年来各高校陆续改用新教材,也使大英教师花在备课上面的时间大大增加。
3)缺乏危机感。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几乎都在超负荷工作,很少有学校不缺编的。这种暂时的供求不平衡现象使部分教师产生了错觉,因而缺乏应有的专业和生存危机感。
2.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成绩不小,问题不少。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这里只谈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基础英语水平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前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问题”的大讨论中,许多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大声疾呼,痛陈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但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情况仍未有很大的改变。虽然实施了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制度,但有资格参加口试的学生就不多,能达到合格以上成绩者在所有考生中所占的比例就更低。作为衡量大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呈下降趋势。实事求是地讲,造成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一方来说,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以及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宽广的知识:包括英美文化及各方面的背景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一定的表演能力;以及较高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学生一方来说,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现在外语教学界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各种教参也配有内容详尽的教案供课堂教学使用,但由于得不到学生很好的配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校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制、奖惩制度、课程安排等都有改进的余地。在一些工科院校,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课程安排太紧,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面。
3.英语基本功。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未能吸引一流的英语人才加盟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大学英语师资学历偏低。部分教师在读书期间未受到严格与系统的训练,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走上工作岗位后又未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认真补课。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缺少学习提高的动力。如果说早些年由于《教学大纲》要求较低,教材内容较简单可以靠吃老本勉强应付教学的话,现在恐怕很难再靠吃老本蒙混过关了。目前大学英语课使用较普遍的几套教材,如《大学英语》全新版、《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课文均选自近年英美报刊等出版物,其中不少文章未做任何删节,篇幅长、生词多、难度大,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挑战。这些教材教学理念先进,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极具思辨性。对课文的处理涉及现代语言学中的篇章理论、文体学、词汇学、修辞、写作、文学、翻译以及百科全书式的背景知识,而不仅仅是把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点讲清楚就万事大吉。另外,为了组织好课堂教学,包括学生的课堂讨论,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对一名英语教师而言,英语基本功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三、两点建议
1.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新的大学英语课程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教材。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够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与大学英语实践活动。大学英语教师要为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2.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大学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应及早认清未来大学英语教育中,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从而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彪.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变为初探.教书育人,2006年11月.
[2]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6月.
[3]杨忠,张邵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外语教学,2001年6月.
[4]王银泉.从国际学术刊物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000年3月.
[5]皱琼.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缺陷思辨.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5期.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医学英语 视听说
本质而言,医学英语仍属语言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医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英语听说能力。通过医学英语的教学,医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进行原文文献查阅和专业信息获取,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工作。然而,大多数医务人员用英语进行专业的听、说交流时,仍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做到自如表达。因此,如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医学生的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英语教学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勤为辅。这种考核方式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重结果轻过程。以一次性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也称“课堂评估”、“课堂评价”、“成绩档案评价”,是在整个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养成态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提出。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S.Bloom)在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1971)一书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获得反馈和信息的一种系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美国建构主义学家菲尔德(Von Glaserfield)提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运用个体学习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评价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调整学习策略,取得新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Dr.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各种基本智力,每一种智力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智力优势领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可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不是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发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根据这种动态发展的评价所提供的有关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情况的信息,教师既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又能帮助学生监控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
医学英语既强调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该领域的英语综合能力。将全面多元的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英语教学,不仅能了解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了解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
我国医学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学时不足。在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4∶1,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偏颇。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的院校,其教学较偏重阅读、语法和词汇训练,忽视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等实际语言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及应用性,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低下。第三,效率低下。多数学校采取大班授课制,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加上医学英语内容偏难、语言枯燥,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在未开发自主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之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大班制,教学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期末比试成绩占大比重,平时成绩占小比重,且大多是教师凭印象给分,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教学内容仅限于普通英语,综合课程与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为2∶1。2013年9月,我校自主开发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正式投入使用,大学英语教学做了相应的改革调整,视听说课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以普通英语视听说为课外辅助教学材料,综合课程与医学视听说课程的课时比例调整为1∶1,充分保证医学英语的教学课时。开设周期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四个学期。第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进行考核,即学生的考试成绩由期末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评价内容主要为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由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四个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完成两项构成,因此,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整体情况差距不大,大部分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机械背诵课后练习答案以求“命中率”,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培养方案的预期目的。第二个学期,在实验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仍以期末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但平时成绩不局限于考勤和作业,增加课堂表现、口语测试和英语活动参加情况等量化体系。期末成绩显示,实验班的学生英语水平整体高于对照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参与性有所提高。第三、第四学期,在两个班均引入形成性评价,改变教师单一的评价主体,加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从评价结果看,引入形成性评价后,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学习策略、习惯和态度均有明显变化,学习热情得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能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首先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语言知识的教授和考核,还增加了对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态度、策略、协作精神、创新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考核,学生不再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对医学英语学习望而却步,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人,增加了学生自评与互评,综合衡量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结果更客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再次,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考勤,增加了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提交录音材料、参加相关英语活动等多个项目,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ardner H.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1993.
[2]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3]刘方俐.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5).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关键词】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 特点 原则 医学英语教学
侵入式语言教学是现代医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部分医学院校尚未认识到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对医学英语教学影响及作用。侵入式语言教学实现了外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丰富了医学英语教学知识,对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医学院校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1.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的侵入式语言教学就是通过第二语言教授学科知识来进行语言学习,教师利用第二语言传授给学生第二语言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沉浸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第二语言是指学习的内容与工具,和传统第二语言教学不尽相同,它是由外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得到的,可以为学生学习以及应用第二语言提供良好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多种语言的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创新途径。现今,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开来,为各领域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能力与语言基础的双语人才。
2.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的特点
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其他学科知识与外语的相互交融,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第二语言学科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必要举措。
3.侵入式语言教学原则
在利用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一般需要遵循六个原则,一融合学习原则,也就是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有效融合在一起;二是习得性原则,即在教学中反复灌输,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语言环境,避免有意识的讲授语言;三听说领先原则,在侵入式语言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听说机会,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知识与语言容量;四是二语教学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以母语作为中介点,利用二语教学,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利用二语交流的习惯;五是活动性原则,在侵入式语言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应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第二语言知识;六是高浓度原则,在侵入式语言教学中,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浸泡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增强第二语言浓度。
二、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现今我国医学院校普遍缺乏英语专业交际人才,这是应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结果,目前医学院校中的英语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共英语教学,另一种则是医学英语教学。公共语言教学就是单纯性的语言教学,而医学英语教学则是在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习与医学专业相关的英语,培养其医学专业领域内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医学研究打下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导致我国医学英语教学水平低下,学生医学英语能力普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从英语课程设置上来看,我国医学院校的英语基本上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这种开设方式使学生没有认识到医学英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名义上是学习医学英语,实际上只是对医学英语词汇的简单学习,并没有对医学英语做出深刻研究与探讨。其次,从教学方式以及师资角度来看,我国医学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英语翻译法,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佳,没有将英语中的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在一起,只是教师一味讲解,缺乏英语实践活动,学生无法做到对英语词汇以及语句的应用自如。教师在英语健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英语教学未能达到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眼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知识与英语能力两者兼具的教师人才少之又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般都是医学教师英语水平有限,而英语教师对医学知识则了解甚少,从而导致医学知识与英语知识的相分离,教师所讲授的医学与英语知识缺乏深度。再者,从教材角度来说,医学英语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对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然而医学英语教材编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材易出现流于科普或者过于深奥的状况。
三、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在医学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合理选取医学英语教材
医学中分为多个不同专业,每个专业所涉及的英语词汇不同,对英语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为了保证医学英语教材的可利用性,应鼓励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专业要求,针对不同医学专业学生编写教材,在医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也就是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学习医学英语的必要性,使其走在医学英语研究的时代前沿。医学英语教材要涵盖主要医学学科,将其大致分为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科普与临床医学等三个领域,强调医学专业的英语文体结构,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译多项技能进行有效训练。侵入式语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共同学习,因此在选材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知识融合性与可理解性,还要对医学英语教学体裁进行选择,常见的体裁有原版经典教材、综述、瓶签、摘要、医用口语与函件等等,为了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水平,应辅之以音像材料,让医学英语教学更加生动。
2.合理调整学时数与教学内容
侵入式语言教学强调外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融性学习,旨在实现由传统英语教学向其他学科与英语学科相结合教学的模式转变,就现今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速度,医学英语已经逐渐成为医学院校的教学重点,因此要合理调整学时数与教学内容,学时数的不合理开设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短线,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等。那么要提高学生英语专业水平,应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专业英语比重,让学生尽早接触与医学相关的英语教学,全面拓展学生的外语能力。另外,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应采取分级教学,比如对于已经过四级的学生可以直接对其进行专业英语培训,而对于未过四级或者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应重点讲授英语基础知识,为后期更深层次的专业英语奠定扎实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综合能力,传授学生医学摘要、论文、医学应用文等方面的写作技巧,使学生能够轻松驾驭各类医疗活动对话,可以与外国专家进行医学相关学术交流。
3.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创建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灌输式教学会打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医学英语口语能力与应用能力,让其深刻了解医学知识与英语知识的关联性。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采取影像、图片、幻灯片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医学英语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兴趣。此外,还要医学院校要对医学英语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侵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合理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中,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综合水平,建立医学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相结合的英语师资队伍,向学生传达更多的英语信息。
四、总结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理念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没有认识到医学英语的重要性,面对这一状况,应强化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的重视力度,在此基础上合理编制医学英语教材,精心设计医学英语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采取课堂英语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充分发挥侵入式语言教学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云莉.高校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36(05):282-283.
[2]杨天资,邵明,秀.浸入式语言教学模式在救援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ll,5(11):l20-121.
[3]林玲.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23(08):49-51.
[关键词] 医学院校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最高目标就是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并能够读懂医学文献,获取医药学知识的信息。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以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的英语语言技能能够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即达到运用英语和医患之间进行交流的目的。
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只注重英语素质培养的通用性,而未涉及到医学生所需求的医学英语知识和对专业语境的具体运用。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的大方向。因此,总结多年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医学院校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英语知识,其目的是为学生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研究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讲授医护用语的常用词汇、询问病史、记录病情、用英语进行查房、书写病历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和药品使用等方面的医学英语知识,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日后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注重两种知识的衔接,使英语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教材的选用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一些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材和材料,介绍常见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常用的医学英语情景对话;医务人员和病人常用医学英语句子。医学英语教材以医院科室及常见疾病为模块,涵盖医院常见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部及住院处。教材要以医学口语和临床会话形式展开,介绍常用医学口语、临床会话以及临床实践中英语的运用。对话选材要新颖,趣味性强,针对性强,要注重内容的广度、科学性和教学适用性。例如,要有目前备受关注的儿童手足口病等热门话题及其他热门疾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及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能力。并要附有词汇表,为学生牢固快速学习医学英语提供指导。针对每篇对话要有词汇练习、翻译练习和口语练习,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医学英语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医学英语知识由于晦涩难懂而在课堂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既在课堂上引入录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视听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知识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判断、想象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医学词汇进行语言操练,正确的英文表达进行医患沟通,综合运用医学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医学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利用挂图、人体模型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视觉语言环境;通过放映幻灯、教学录像、投影仪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觉语言环境;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机会,提供更好的展现自我和发展的空间。
三、课外活动的深入开展
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还通过课外活动这种辅助形式继续和深入。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英语角,英语墙报,医学英语词汇、诵读、诊病、临床模拟演练大赛,职业情景训练等。这些形式的课外活动,向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输入的信息和多种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开设一个专门为同学们提供医学知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加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为学生深入学习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展现医学生的多才多艺和大学生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大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的医学英语实际学习和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使毕业生在工作中也增加了涉外业务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医学英语的职业特色。
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医学专业词汇和医学基本句型表达,达到即学即用的交流目的,为从事医学事业的学生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助一臂之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增加医学英语知识学习与实践,既重视英语教育与就业标准相兼容,培养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又增加了毕业生在工作中涉外业务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彭光飙.谈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1).
[2]赵贵山,刘泽权.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4).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高职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的选用不仅体现教学内容,而且还是教学方式的载体。目前市场上的许多高职英语教材都是几年前编写的,内容陈旧,题材老套,并不能符合时展的需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并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的内容涉及2008年奥运会的题材,或者是诺基亚手机的发展史,这些内容都过于陈旧,实践性应用性都较弱,不能与最新的理论、材料相结合,这些都导致了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脱离实际。
此外,高职医学院校的英语课大部分都是基础课,真正设置医学相关的英语课程安排还是为数很少,有的只是作为基础课程之后的选修课。所以学生真正对其学科专业的英语术语掌握微乎其微。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其毕业后工作方面的英语需求。
2.师资力量薄弱
从目前阶段调查来看,高职医学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他们的医学英语知识相对都比较薄弱,没有或者很少进行过医学英语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虽然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都能够从英语教育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但是对于医学英语专业术语却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这种医学专业英语教师匮乏的现象成为医学英语教学前进发展的“瓶颈”。
二.改革的几点思考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自编合适的教材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显然不及本科院校的学生,且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水平来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例如,我校学生就可以选择适合其职业发展需要的医学英语相关的,内容新颖与时俱进的英语教材。或者本校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写相应的英语教材,这样既锻炼的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又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
2.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构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水平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不断的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
由于医学院校英语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职业需求,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都都需要经过系统的岗前医学英语知识培训方可上岗。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职业培训,不断探索高职医学院校院校英语教学的最佳模式,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师们的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可以鼓励并推荐对医学感兴趣的教师修读医学类某一专业课程,进而成为真正的“双师”人才。
3.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为了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教学效果,体现学生的能力,高职医学院校应当结合高职英语的专业培养需求,建立科学的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现代化考试模式。高职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以“语言能力”为中心的考试模式。高职医学英语考试可采取考试形式多样化和评价形式多元化的原则。不能一味的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应当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侧重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其目标的,因此高职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也应当秉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增加师资力量和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实际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拓宽其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
关键词:实用性;情景式教学;医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43-01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医学英语已成为以医学生的必修课。尤其是对外护理专业,流利的口语交流能力、英语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考研等。用人单位已不只是将眼光发在学历上,而是强调能力[1]。即便如此,厌学、缺乏信心等等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医学英语词汇繁多,拼写发音困难,语法和句型都有特殊性[2],传统的教学方法培育的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等考试,仍然不能用英语交流,不能胜任对外医疗护理工作,缺乏实用性。如何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是适应新形势下英语教育的难点与重点。教育学家雅克搏维次(Jakobovits)曾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动机占33%,能力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我们从学习动机入手,强调学习的实用性[3],将实际工作场景引入课堂,在英语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方法
本校全日制英护本科120名四年级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以传统方法及创新方法分别讲授相同的5单元医学英语课,通过闭卷考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学生对讲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接受程度、学生满意率等。
1.1传统的医护英语教学方法:传统方法由资深教授讲课。是以篇章讲授为主,也使用多媒体。根据教材逐章讲授,教师备课,课堂上领读新单词,逐字、逐句、逐段地讲授课文内容,逐一讲授医学单词及用法,包括语法的讲授。领读课文。
1.2实用性,情景式的医护英语教学方法:由具有临床经验的带教教师,根据大纲要求,使学生明白要讲授的内容,如: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首先让学生真正的知道临床工作中,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Resuscitation(复苏),根据课文内容,掌握Cardiac Arrest的原因,实施Resuscitation的步骤。然后,结合临床工作,列举出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例子及场景,讲解复苏过程,分析成功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如病因、复苏流程等用英语进行表述。阐述过程中会遇到如胸骨:sternum,颈动脉:carotid artery等常用医学词汇,首先,看本单元提供的医学单词在哪里能够用到,由同学看音标读单词,教师协助矫正发音,讲解语音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帮助记忆,在需要时进行引导学习,大家记忆效果非常好。补充英语表述过程中需要的词汇,结合新学的医学单词大家共同完成用英语的表达练习。然后,返回到课文,同学按位置排序每名同学读一句,下一名同学对句子进行分析,较难的句子由教师总结讲评,并讲述实际工作中及新进展与教材的差异,更新同学的观念。课后总结,复习此项操作中用到的常用医学单词,并让同学脱离课本讲述学到的内容,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有用的、实际的临床知识,摒弃过期的、无用的东西。
2结果
2.1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不记名问卷调查,对两种授课方法进行调查。并发放考卷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表1120例,不同方法讲授情况对比项目 传统方法讲授 实用性,情景式讲授赞同教学方式 46 38.3% 116 96.6%能学到知识 91 75.8% 117 97.5%对讲课感兴趣 62 51.6% 120 100%考试合格率(>80分) 98 81.6% 112 93.3%3讨论
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医学英语已成为以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尤其是有意愿出国发展或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90%的医学网络信息都是英文[4]的然而,强烈的意愿还必须有好的引导。通过本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分析如下。
3.1传统性教学方法
第一,选用教材选择范围窄,授课内容偏离医院实际较远,涉及到的词汇术语偏窄,不能反映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词汇,实用性较差,因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而导致学生厌学,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传统教学法枯燥乏味,教师逐字、逐句、逐段地讲授课文内容,逐一讲授医学单词及用法[5]。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便学生想好好学习,也难以一直集中精力。这种一多三少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得多,对学生引导启发少,师生间交流、讨论少,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少,使学生成为一个简单的存储器,是学生对知识缺乏兴趣,学习效果差。
3.2实用性,情景式讲授:以临床带教老师为授课教师,强调所学的实用性、先进行,语言从实际(医院情境)中来,教学中反映(体现)出医院的真实情境。本研究首先让学生了解现状,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再有意识的去学有用的东西,目的性强。进一步去理解课文,在批判中学习,既有互动又有分析,调动整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单词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先教会自己拼读,再进行矫正,进行正确引导,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加上马上要用,记忆效果好。课后总结,加深印象,加以互动式提问、总结,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用英语进行表达,即牢固了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口语。医护英语情境式教学法,强调实用性,更新性,将实际场景搬进课堂,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踏踏实实的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3应用价值:有临床经验的教师,结合实际,结合实践工作,先让其知道在学什么,带着目的再去学英语,批判性的接受书本的知识,并锻炼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医学英语的听、说、读、写,做到现学先用,活学活用。教师有目的的为学生设计实用性的问题,即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活,创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这一方法推广,将有助于改变枯燥呆板的教学,为培养实用性的人才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
[1]张明亚,罗良平,赵辉.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反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46-647
[2]缪军.对医学英语教学影响因素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5):308-309
[3]张梅,吕卓人,马爱群,等.论留学生内科学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西北医学教育,2000,11(2):162-163
[关键字] 综合素质 人文素养 英语教育 实现途径
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和基本态度,是人合理处理其与自然、社会、他人关系,以及人自身富有的高尚的思想意识、理想情操、心理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它既是道德理想与知识智慧的统一,也是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更是理念和行为的统一。人文素质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如果不注意吸取新的人文知识强化自我修养,就可能退化,甚至变质。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种教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不仅使人获得人文知识,而且使人认识人的本质,逐步培养和完善正确的价值体系,塑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医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世纪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拥有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适应经济社会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杨叔子先生曾经指出:“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只有首先并主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将人文素质的内涵凝结为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对理科生加强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和科学素养。
医科学校过分强调专业特殊性,过多强化医学英语的市场性,更长时间安排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和在医疗单位见习实习,严重弱化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淡化了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虽然筑牢专业基础是医学生日后执业必备的,但是,过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只能解决医疗“是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一位仅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人,……,却无法保证他的每一项成功都能对社会真正有益;而一位同时拥有精神和人文自觉意识的人,所作出的一切才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具有真正的贡献。”[2]也只有解决了医疗“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才能在维护人生命和健康的神圣职业中,始终把握和坚持正确的理念,始终富有责任心、同情心和使命感,实现医技、医德和医风的完美统一。当前,少数医疗部门和个人医德医风滑坡,医疗事故频发,医患矛盾突出,这就更需从头抓起,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语言表面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却承载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和思想,总是和一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教育部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这本身就要求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人文知识、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深刻领悟和内化人文精神,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增强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
当前,为“考级”而教,将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割裂开来的情况依然存在,“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4]。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与宽容性,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英语教学责无旁贷的使命(郑越,2006)。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就是要求教学中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将传授知识、人文与个性化的创造统一起来,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主体精神的个体,激发师生双方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掘潜力。医科院校英语教学,应改变其仅仅作为职业技能式的教育模式,逐步从纯工具型向突出人文型的教育价值观转变,在英语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过程上都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
2.创设英语情景教学,培育人文知识底蕴
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大学英语》选材均是情文并茂的经文范作,它流露或再现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和痕迹,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渴求,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5]这些作品呈现在教学情境中,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化作用。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要深挖人文主题,设计情景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语言综合技能训练,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学习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更深刻地明白生活的意义,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实行情景教学,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询、观摩、跟踪思考直至升华,通过动态设计情景点,持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3.加强精品教材建设,融合人文道德精神
现在高校基础英语课本编写理念先进,选材科学,实用性强,人文知识涵盖面广,无论从道德、道义还是法律、尊严,都给学生以实例思考和分析借鉴。但编写特征突出、先进实用的专业教材和精品教材,还是医科院校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当今,医疗科研、生产、销售、服务诸环节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英文版医学科研资料、国际通用医学技术标准、有关计算机操作指令、提示信息、软件使用说明、互联网调用命令等等,这些尚未涉及的内容都可编入教材,纳入教学范畴,构建以培养医学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
在教材选取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教材应考虑专业特色,突出岗位特点,在教材设计上,可大量增加与医药、医疗有关的产品简介、服务说明、操作提示、维修指南等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其次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避免内容上与基础英语的重复。第三,教材必须新颖,思想性强,贴近生活,体现极强的人文性,为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实现自我夯实基础。
4.丰富教学形式,提高人文知识渗透力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坚持能动创新,合理发掘人文因素。授课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充分挖掘人文点,以点带面,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拓宽学生道德信念培养渠道。首先要求学生多浏览那些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著作、报刊读物等,了解文化信息,准确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神韵。其次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再次要广泛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插入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从不同角度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最后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竞赛、辩论、模拟对话等,让学生在语言阵地里发挥、锻炼、汲取,还可以在医学生实习期间组织他们到涉外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人文素质。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突出的重点,社会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大学英语教学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操守、人生观和世界观,真正培养出既懂专业、能熟练运用外语、知识面广,又具有人文知识底蕴、富有创造性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现代人才,这正是我们的目标和责任。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110(5):12.
[2]唐冬梅.大学英语教学与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11):7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杜瑞清.文化自学开拓创新[A].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