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5s管理基本概念范文

5s管理基本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5s管理基本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5s管理基本概念

篇1

一.目的:提高高层、中层、低层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各层人员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个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最终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生产管理培训项目

1.生产主管实践训练

课程目标:掌握系统、科学的现场管理方法,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成为一流的生产主管

课程受益:

让您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起一支高效融洽的团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杜绝安全事故;成为一流的生产现场管理者。

课程特点:

内容:注重实战性。

互动:采用了现场学员积极参与的互动培训方式,包括:游戏启发,案例分析,问卷测试,小组讨论等等,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程对象:企业管理者、生产现场主管、生产现场员工

课程长度:2天

课程目录

第一讲现场管理者的角色与作用

客户的要求

五个基本问题

管理五大职能

任务-员工平衡

一流现场的员工

现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现场管理者禁忌的行为

成功的现场管理者

第二讲OJT培训职责

经常出现的问题

员工为何不去做

何时需要培训

培训职责研讨

训练计划表

第三讲OJT指导技巧

指导方法研讨

OJT方法

OJT流程

四阶段指导法

指导演练

第四讲SOP标准化作业

在岗培训流程

对象与职责

培训资源

操作培训手册

可视化管理

第五讲现场5s管理

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

5S是什么?

实施5S的好处

实施5S的阻力

第六讲现场5S实施

定义

关键

可以避免的问题

如何实施1S

区别“需要和不需要”

易聚集“不需要”物品的地方

红单运动

第七讲现场改善的方法

浪费的概念

寻找浪费的4M方法

改善的概念

改善的七大指标

改善的基本原则

改善的流程

改善实施案例

第八讲快速解决问题

问题讨论

问题在哪里

PDCA问题解决的流程

头脑风暴法实务演练

简单问题处理方法

第九讲现场目试管理

目视管理概念

目视管理目的

目视管理项目

目视管理的效果

目视管理的工具

现场看板的内容

看板放置的位置

目视管理案例

第十讲现场团队管理

案例研讨

团队协作的障碍

雁的启示

第十一讲人际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引发团队冲突的原因

冲突的过程

五种冲突处理模式

冲突处理的五大步骤

冲突处理技巧

人际关系处理原则

第十二讲现场安全管理

事故等级金字塔

安全之河

始终坚持以安全责任为重

为什么会发生事故?

安全的标准化

安全培训和实践

2.生产主管职业化训练

内容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产部门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生产部门领导者的生产主管只有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讲究领导艺术,才能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改善工作环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套课程系统讲授了生产主管应具备的各项技能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包括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目标管理法、5S管理法以及生产主管在工作中必备的组织与授权、传达与沟通、质量与品质控制、生产控制、采购及物料控制、安全管理与劳动管理等技能,是生产主管职业化训练的必备教程

课程目标:

了解生产主管应具备的管理能力与技能

掌握目标管理的生产管理中的运用方法

熟悉生产主管的七大管理职能

掌握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与5S管理法

掌握生产管理的七大管理方法

掌握质量与品质的控制方法

课程对象:企业高层管理者、生产厂长、生产主管、人力资源部经理及员工

课程长度:3天

课程目录

第一讲管理的基本概念

1.企业需要优秀管理者

2.理想管理者的特点

3.管理者的特质和内涵

第二讲主管的基本要求

1.主管的角色与功能

2.主管具备的能力条件

3.主管具备的涵养职责

第三讲目标设定的能力

1.目标管理的作用

2.设定目标的理由

3.推动目标管理

4.目标管理的原则和运用

第四讲问题分析与改善管理的能力

1.突破困境

2.处理方法

3.改善手法

4.作业改善

第五讲组织与授权的能力

1.组织管理

2.授权管理

第六讲传达与沟通的能力

1.沟通的重要性

2.做好沟通管理

3.沟通的要领

第七讲激励部属的行动能力

1.激励的构成因素

2.如何激发部属的积极性

3.申斥部属的正确方法

4.如何处置表现不良的部属

5.激励理论

第八讲培育部属的能力

1.如何做好训练

2.如何做好工作教导

3.如何培养新进人员

4.如何储备和训练基层干部

第九讲自我革新的能力

1.经常保持九条危机意识

2.在工作方面做自我评鉴

3.主管须拥有的五种勇气

4.做好主管应具备的素质

第十讲日常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

1.早晚会制度的建立

2.组织结构的内容与意义

3.组织运用原则

4.制度与绩效

第十一讲安全管理与劳动管理

1.工业安全

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劳动定额

4.劳动组织与定员

第十二讲5S活动--现场管理的法宝

1.5s的沿革与重要性

2.5s的目的与作用

3.5s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第十三讲生产计划、生产准备管理

1.生产管理认识

2.产能负荷分析

3.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

4.生产计划的准备工作

第十四讲生产控制、采购及物料控制

1.生产进度的管制

2.生产管理组织

3.采购的时机、计划及原则

4.物料的分类与管理

第十五讲质量与品质控制

1.品质管制概述

2.如何管理品质

3.品质变异来源

4.防止变异要诀

第十六讲全员改善活动的展开

1.全员参与改善

2.目视管理

3.改善建议制度

4.设备管理方法

5.成本管理

6.文件管理

3.问题的解决和预防

课程目标:

理解团队解决问题的益处和方法

增强对工作安全性的认识

更有效、更合理、更规范的快速解决问题

学会使用8-D工具

掌握七个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

课程特色:通过角色的扮演,小组讨论和分析实例,使学院掌握快速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课程的对象:企业管理者、生产现场主管、生产现场员工、

课程长度:2天

课程目录:

1.团队解决问题的益处

2.问题的定义和类型:

问题的定义

问题的四种类型:广义,具体,决定性和计划性

广义问题的解决方法---情景分析

3.8—D的八个步骤:

组建团队

确定测量和趋势图

遏制问题

寻找根本原因

挑选纠正措施

实施和验证措施

预防

关闭

4.七个辅助工具

检查表

直方图

分布图

鱼骨图

趋势图

PARETO图

X—BAR

4.5S实施和应用技巧

课程目标:

1。理解5s的定义以及企业中推行5S的重要性

2.掌握每一个S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有效的工具

3.掌握在企业内系统化推行5S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

4.提高产品品质,获得更高的生产力与安全保障

5.获得更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课程对象:部门经理、生产管理人员、生产领班、一线管理者

课程长度:2天

课程目录:

1.破冰船:通过一个热身运动使学员和讲师互相熟悉,消除紧张。

2.5S的概述:5S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过程

生产过程与浪费的概念

七大浪费的定义和识别

3.1S—整顿

整顿的三要素

目视管理、整顿的步骤

确定物品摆放地点的方法

标志物品的地点的方法

5S的地图

现场图片分析

5.3S---清扫

清扫的定义与功用

污染源的概念与预防措施

清扫的具体方法

现场图片分析

6.4S---标准化

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化

如何实施标准化

预防的标准化

标准5S平分表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实例讲解

7.5S---系统化

如何通过5S提高人的素质

把5S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实施系统化的方法

8.5S推行运动

如何推行5S

5S推行工具

5S的利益

9.现场改善活动

10.5S参观活动

5.班组长领导艺术

课程简介:

班组长是企业中最基层的领导者,是直接与企业的产品制造者接触的,班组长的素质及其管理技巧对企业来说相当重要。一个合格的班组长必须掌握三项技能:自我管理、管理团队、现场生产管理。

课程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清楚作为一线班组长在领导小组活动时有哪些必备的管理能力和技巧并能将理论用于实践。

课程特点:每种理论都有实例和练习,能让学员充分掌握

课程对象:一线主管、班组长

课程长度:1天

课程目录:

一.自我管理

1.时间管理2.以身作则3.学习无止尽

二.情境领导

情境领导者应掌握以下三项技能:诊断、弹性、配合

1.诊断2.弹性3.配合

诊断练习

三.管理技巧

1.人际关系与冲突管理2.激励艺术3.难缠的员工

6.一线主管管理技能培训

课程目标:

了解一线主管人员的职责和角色

了解领导工作的基本框架

掌握主管人员必备的领导技能

熟悉现场管理的基本概念

掌握提升现场管理效率的方法

课程对象:生产一线主管

课程长度:2天

课程目录:

1.一线主管的角色与职责

一线主管的作用

一线主管的作用

一线主管的角色

一线主管的职责

一线主管的素质要求

2.领导力与领导风格

领导的定义

领导力与领导风格

领导过程的基本模式

3.一线主管领导过程

决策过程

评价

授权

4.一线主管必备的能力

了解下属的成熟度

激励理论及其实践

有效的沟通方法

5.现场管理概论

生产流程分析

QSP策略

现场管理之屋

6.现场现状分析

现场管理其大指标

浪费的定义和类型

寻找浪费的方法

如何消除浪费

7.现场改善

现场改善的思想方法

CIP-不断改善流程

改善的5大方法

7.如何当好班组长

课程意义

两军对垒,将军们运筹帷幄,谁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士兵。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制定的宏伟战略,最终由谁来实现?员工。号称“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正是一线战斗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班组这个企业细胞的生命质量,是企业肌体是否健康的标志。

本课程针对班组的重要地位和班组长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班组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答了班组长工作中的种种困惑,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课程目标

1.了解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怎样提升班组长领导和管理水平

3.掌握作为班组长适宜的领导风格

4.了解班组长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工作压力的应对办法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者、现场员工

课程长度:2天

课程目录

第一讲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引言

2.班组长的地位和使命

3.班组长的重要作用

第二讲班组长的现状和基本标准

1.班组长的管理水平现状

2.角色认知——对自己和环境的分析

3.成就动机

4.技能要求

第三讲如何做计划

1.如何做计划

2.计划的实施

第四讲如何组织生产(上)

1.岗位之间的“接口”处理

2.如何执行规章制度

3.再造生产流程

第五讲如何组织生产(中)

1.如何决断

2.如何用人

第六讲如何组织生产(下)

1.如何协调

2.监督与控制

3.如何对待非正式组织

第七讲班组长的权力和管理原则

1.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面

2.班组长的管理原则

3.班组长的权力类型

第八讲权变管理理论(上)

1.学会权变管理的意义

2.领导方式和环境的关系

3.领导方式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一)

第九讲权变管理理论(下)

1.领导方式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二)

2.管理方格图

第十讲激励理论的运用

1.激励理论的类型

2.满意理论

3.双因素理论

4.期望理论

第十一讲管理者的挫折管理

1.挫折的涵义和原因

2.决定抗挫折能力的因素

3.一般人受挫之后的反应

4.人的性格的类型和特点

第十二讲班组长的心理素质

1.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压力的反应

2.心理疾病的危害

3.自我心理调整的步骤

8.精益生产之JIT实务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市场竞争的加剧迫切要求企业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变,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JIT生产方式是精益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采用JIT生产方式的跨国公司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实践证明,JIT是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课程目标:

1.了解JIT的要点、特点和用途

2.掌握推行JIT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生产柔性化、同步化和均衡化的推行方式

4.了解JIT采购、JIT品质控制方法

5.了解国内企业推行JIT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课程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生产车间经理、主任、技术主管

课程长度:2天

课程目录:

第一讲推行JIT的必要性

1.厂里最常见的浪费

2.JIT简介

第二讲JIT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1.进式控制系统与拉动式控制系统

2.JIT生产计划

第三讲实现JIT生产的重要手段-看板管理

1.看板的机能和使用规则

2.看板的种类

3.看板组织生产过程

第四讲JIT的要点(一)

1.“一个流”生产概述

2.“一个流”生产的要素

3.缩短作业切换时间

第五讲JIT的要点(二)

1.实施柔性化生产所采取的措施

2.弹性的作业人数

第六讲JIT的要点(三)

1.进行生产均衡化的原因

2.生产均衡化的好处

3.生产均衡化在企业里的运用

第七讲JIT生产之准时采购

1.准时制采购的目的

2.准时制采购的特点

3.供应商的选择与评鉴

第八讲JIT生产之品质保证

1.传统品质管理与JIT的品质管理

2.JIT生产的要求

3.关于设备的保养

第九讲国内企业推行JIT实务

1.适合推行JIT生产方式的国内企业

2.推行JIT生产方式的要点

第十讲国内企业推行JIT案例

1.嘉陵股份有限公司JIT生产方式

2.东莞某外资企业推行JIT案例

3.广东某家具企业JIT不完全推行案例

三.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时间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篇2

关键词: 5S管理 企业管理 治理方法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篇3

[关键词]5S管理企业管理

一、5S治理的基本概念

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它在我国企业运用广泛,很多企业甚至在5S基础上创新了6S,7S,8S等。所谓5S治理是日本丰田式的治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目,进行有效的标识。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素养:要努力进步职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5S治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二、我国企业在5S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S治理是各类产业和贸易企业进步生产率和改进质量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当前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题目,为此着重讨论5S治理的目内涵和实施分析,旨在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有所鉴戒。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很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未几”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

2.对5S的熟悉存在误区。有些职员包括治理职员在内把5S等同于大扫除。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假如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治理者就以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题目。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责备,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往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往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视、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治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治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治理职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夸大5S,却很少往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职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穷。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我国企业推行5S治理的几点建议

结合我国企业5S治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治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题目,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在我国的发展:

1.完善5S日常治理的组织模式

推行5S治理工作如同进行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事先就要进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模式。企业各部分也应成立推行组织机构。根据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部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等。因此,在组织构架里,5S治理刚开始时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分来推动。这个部分应该有几个职责,如设定5S的方针和目标,制定5S活动的推行工作计划并监视实施?配合工作计划制定5S治理的文件体系等。

2.积极宣传5S治理的实质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员工彻底理解“5S”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明推进“5S”治理工作的精神要点,让每个员工都毫无疑问的往执行,并在实行过程中,让大家参与,参观学习效果明显的“5S”治理工作的样板场所,大家相互观摩或给予指导。

3.推行5S治理的标准化

5S治理推进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要进进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治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夸大系统治理,即夸大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目多少。另外,标准化的目的就是做好品质治理,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留意过程控制和治理。

4.培养5S治理的良好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人都不会放弃在一个好环境中生存,但面对压抑、杂乱的生产环境必定造成压力增加和离心力加重。5S治理要从环境入手,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员工“软件”,比如环境认同、企业认同、制度认同、团队认同及增效。从而培养出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惯性思维,能够自觉自律达到标准

5.持续进行5S治理的监视检查

监视检查目的是通过监视,使企业的“5S”执行文件终极形成员工个人做事的习惯;从提升基本要求,达到素养及治理的良性进步。在监视检查中,企业可通过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进现场治理工作的改进。还可成立5S检查小组,在5S推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进行检查督导,保证5S治理推行达到要求和按时完成。

篇4

关键词:6S管理模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147-02

生产管理是基于现场管理而进行的,若现场管理不能顺利进行,那么生产管理自然也就不存在。针对生产企业而言,对于生产现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当中难以控制的一个环节;对于客户来说,一个企业的生产现场是否干净、规范是企业给客户的最初印象;而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生产现场是员工工作的主要场所,其是否安全、整洁会直接影响员工情绪,一个优秀的工作环境会激发员工发挥其主动性及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6S管理模式。

1 6S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

6S管理模式是基于5S管理再加上现场安全管理这一点而形成的。5S管理模式来自于日本,其是指在进行生产时对生产现场的人、机器设备、生产材料及方法等必要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是新时代的一种先进且科学的管理方式。6S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由于每个管理程序的开头字母都为“S”,故称为“6S”,6S管理模式是对现场进行管理的方式及工具之一。

“整理”是指针对于工作场所当中的物品区按有必要和没必要进行区分,对于有必要的区域要进行保留,将没必要的区域腾空以使空间能够活用、避免误用,从而营造出一个清爽的工作氛围。

“整顿”是指针对必须使用的物品,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其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并要保持其整齐,另外还要贴上相应的标识,使整个工作场所当中的物品一目了然,以免增加寻找物品的时间,同时也能将很多积压物品清除。

“清扫”是指要打扫干净整个工作场所,对于检修设备要进行定期保养及点检,以使工作环境能够干净、明朗,保障工作的质量,避免因工作而产生工业伤害。

“清洁”是指把整理、整顿、清扫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化,以使环境能够保持美观的外在状态,创造一个清爽明朗的工作场所,其主要是为了维持进行整理、整顿以及清扫之后的成果。

“素养”是指在平时的生产过程当中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遵守相关规则。最重要的是培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这样员工才能有良好的习惯,才能遵守公司的相关生产制度及其他制度,最终打造团队精神以提高企业凝聚力。

“安全”是指要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以使员工能够明白安全第一,要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所有的检修及生产工作才能顺利

开展。

2 6S管理模式的应用

将6S管理模式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当中,其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注要有以下六点:第一,生产现场不存在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第二,物件的标识清晰明了,摆放位置合理,横平竖直;第三,生产现场保持清洁干净,无垃圾、烟头、灰尘等,暖气片及其他工具箱无卫生死角;第四,机械设备干净无灰尘、无油污,机械设备上无任何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第五,员工服装整齐,佩有相应防护用品,不在生产现场吸烟;第六,员工在进行操作时严格按照相应指导书来进行。

然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应用及实施6S管理模式时,企业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想在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当中顺利实施6S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员工的配合,因此必须要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平时可对员工进行有关于6S管理模式的培训,将6S管理模式的相关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可适当考虑成立专门的推行6S管理活动的工作组并设置相关人员以推进活动的进行,但要注意明确分工,实施责任制,以使每个细节在出现问题时都能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解决,最好是让员工与相关负责人的利益挂钩,以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要及时反馈并检验在进行整理整顿时所出现的问题,以使6S管理工作能顺利实施,并且保证每项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拍照、摄影等对比问题得到解决前后的不同,通过对结果进行展示及学习,使员工及相关负责人能够认识到6S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并从中吸收经验及教训。另外还可开展问卷调查,以了解在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或是已探索的好的解决方法,针对问题要进行详细分析,而好的解决办法则要大力推广,嘉奖提出解决措施人员,以调动员工情绪。

第三,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6S管理模式的推广。企业的生产现场必不可少地会有很多标示及看板,充分利用标示及看板的作用,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过程当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易让人接受的文字标识在案,引起员工注意,同时也是对员工的警醒,做到随时管理,以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四,要注意宣传的作用。宣传包括对企业工作环境、工作质量、企业文化及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宣传。6S管理的实施是否得到有效开展其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企业是否有对相关管理活动进行宣传,而宣传是否成功又直接影响活动实施的效果。通过培训可使6S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员工参与的主动性。同时要对相关奖惩制度进行调整,及时了解员工的学习情况及执行力度。另外还可通过表彰会或是推广活动等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促进6S管理活动的深入发展。

3 结语

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除了生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管理了,而管理水平要得以提升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只有先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企业才能平稳、顺利地向前发展。在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当中推行6S管理模式,主要是想通过进行6S管理来培养并帮助员工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员工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及制度,保持现场的清洁,物件按有关规定进行摆放,另外其也是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工作环境的主要手段。这样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员工也可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敏.6S管理在生产现场中的应用与实施[J].中国质量,2009,(5).

[2] 杨心翰,黄泊,安景文.6S现场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2).

[3] 钱明伟.基于6S的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改善方法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0.

[4] 李永平.推行“6S”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J].科技信息,2009,(11).

篇5

为此,我想通过我个人对公司整体的发展情况提出三点推进性建议,希望能给公司在基础管理和经营发展战略上有一定促进作用。从目前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我们没有市场发展能力,也不是用户在抛弃我们,更不是我们的员工没有智慧,而是我们的上下层的思维衔接出了问题。

为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公司发展的推动力,这三个方面就是:一、思维;二、速度;三、服务。

首先,我先从思维开始谈起。在公司领导层可能人人都知道,21世纪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主题是"思维"。从管理的角度看,思维指导一个人的思想,思想受一个人的社会阅历、政治、家庭、文化、教育程度、自然环境和生理反应因素来支配,思想产生触动,由于产生了触动,触动反应人的生理需求,需求转变一种欲望,欲望驱使人做出动机,动机产生结果。实际上就是思维决定了一个企业领导层的管理理念,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术的方法和方式,当一个正确的方法配合一个正确的决策,就会产生很大的。同样,思维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工作方法、方式和效果。为整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拥有创新思维。

通过一系列的动机反应,最终结果归结在人的生理需求和欲望上。所以,要改变企业的创新和人的思想,就必须改造人的思维模式。

目前,公司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上下层思维断接,管理层部署的工作或者任务,传达到下面后就会发生扭曲,用哲学思想就是抽象。由于变成一个抽象的东西,就让大多数人的信息编码出现偏差,或者是错误判断。导致具体完成任务的人无法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是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样的偏差思维和错误判断,就会使执行任务的人消耗掉大量的工作精力和工作时间,也影响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成性。

那么,怎样才能衔接上下层的思维,打开领导层与基层的思维通道呢?

大体来说,就是改变旧的思维模式,推行新的管理思维,树立人人都是企业的管理着,只是管理的职、权、责和管理的范围不同而已,而领导层逐步转变成企业的培训师或者是协调员的角色,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管理的角色。只有人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自然企业也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个人认为:第一是,保持领导层与基层一线员工的亲密接触,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这也是人在接触事物时的第一心理反应。很多心理学大师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发现人比较喜欢和谐和安全的环境,对任何陌生的东西都有一种强烈的防范意识,当一个陌生的事物出现时,处于人的本能反应,一种无意识的防御体系就会立即形成,在防御意识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表现不很明显的对抗心理,只要这样的心理已形成,我们就会得不到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就不会达到收集信息的最佳效果。

第二是,不断地给员工进行思维方面的培训,培训应该是由上而下,因为上层管理者在员工的心目中有很大的引导和表率作用,只要自己的上司在改变,员工自然也随着在不断地改变。要不断地鼓励管理层和一线员工树立一种变革的思想,体现"变革思维就是创新,创新就是生存"的思想。只有企业内的每个人都能树立变革的思想,企业才能进步,企业才能发展。光有培训还不够,还应该把这种思想,变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变革的意义。

第三是,培训是灌输思想的一种途径,在培训后,就是如何实施思维变革计划。把企业的思维变革应用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和企业市场开拓中去,对于个人就是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在完成这三点的基础上,还需要企业要不断地总结变革经验,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扩大影响面积,带动少数观望的人,从而推动企业变革向前进。

其次,就是速度。最近很多企业管理的资料中显示,速度将决定一个企业运作的规模和市场效果。我们知道,在兵法上有"兵贵神速"之谈,意思是我们只要锁定目标就要以最短的时间实施,这叫抢先一步。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被打或者是出于被动地位。

速度用于企业主要体现在,管理决策,战略规划,战略思想,战略实施,战术应用;市场定位,市场分析,市场响应,市场研究;服务响应,服务水平,服务素质等方面。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在每个员工思想里已经形成,但是如何对付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却显得束手无策,无以应对。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这个因素?回答是人和速度。

既然速度在企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一定的瓶颈,如何化解这个瓶颈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解决瓶颈,企业发展之路才能畅通。通过学习世界有名企业的很多做法,我个人结合本企业发展情况认为,公司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一、提高企业管理运作速度,是企业提速的第一步。不知道你是否有深刻的体会,在我们企业管理中,互相设障现象愈演愈烈,一个普通员工在管理部门没有认识人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一项任务。更不用说客户在我们企业办理业务或者提出一些合理要求。

再比如,当一线员工在跟客户谈好合作合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给客户实施,客观原因很多,例如没有建设计划、没有资源和没有时间等原因,没有人会提出我以最快的速度给你想办法解决,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由于上述原因,给公司在运营成本上造成很大的消耗,公司的成本将会不断地增大,然而这个问题正好是每一个人都感觉不到的。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量化,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是非常可怕的。量化的原理很简单,从客户和公司正式签订合同算起,到客户正式使用我们的产品至,客户每月产生的评估费用乘以上月份加上建设因素,就是实际成本。据世界管理学家们分析显示,这个成本是企业实际成本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而也导致客户无法及时体验我们产品带来的享受和幸福。这些例子说明了一点,就是我们企业内部在打内部消耗战,也使企业在管理上传达信息速度变慢,严重时停止不前。所以说,企业要想提速,管理提速必须首当其冲。

二、后台支撑体系速度提升。

后台支撑体系大致包括,设备故障响应速度、设备故障排除速度和业务响应速度以及产品质量和产品品质响应速度。这些内容都会限制企业正常发展的速度,也会形成企业发展的间接瓶颈。主要表现在,客户在进行产品使用中,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是错误使用,造成产品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客户会找到一线员工联系解决,但由于一线员工局限于业务处理对技术不是很懂,需要后台支撑,但后台在支撑时会出现拖延时间或者闻而不理的现象。另外还有,客户反映一些小的问题,由于后台长期支撑工作的麻痹性,会马虎处理,但是由于马虎处理,却会引起客户的强烈不满。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后台是前台人员的乐队,前台是后台人员的演员,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所以,这里又把后台支撑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公司管理必须综合治理,平衡管理、支撑和一线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后台提速的效果。

三、服务响应提速。

服务是我们公司的本质,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体,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企业文化,也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和员工的素质。服务提速主要包括,服务响应速度,服务水平,服务品味,服务技术能力。在这里提到服务技术能力,主要是因为服务技术能力直接贯穿了服务的整体,透过哲学思想看,也就是体现了服务的全部。为什么说,服务技术能力会贯穿服务的全部,主要是因为服务的好坏除了人的因素外,很大的程度上还取决技术能力。当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利用先进的测试仪器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判断,并以最快的速度处理问题,让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这样就会让客户体验到企业服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再加上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让客户在心理上有一种敬仰的感觉,用普通语言表达就是佩服。

再有,就是我的一次亲身体验,那次是我在给一个营业室处理网络故障,与一个线务员在进行交流,讨论维修客户电话线路问题,因为我原来也干过线务员,所以对线路维护比较熟悉,我看到他手上拿着一张故障问题派修单,我就问他,你知道派修单上的测试数据是干什么用的吗?他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他的答案是"不知道"。我就问他,那你每天修电话怎么修,他说师傅也没有教什么,主要是靠自己摸索。我又问他,分公司没有培训过吗?他说没有。我说这样你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而且也会影响你工作的效果,他露出无赖的脸色对我说,没有办法。从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服务技术能力是服务体系的核心,用它去贯穿整个服务活动,会带动服务质量和品质的整体提升。

最后,就是企业的整体服务。我所谈的服务,简单的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服务,另一个是企业外部服务。我们常谈的服务大多都是企业对外部的服务,很少重视企业的内部服务。首先说企业的内部服务,从服务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层为下层服务,管理为生产服务,生产为客户服务。服务的动机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就像你在调研的过程中所讲的,管理层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基层工作,了解困难解决问题,不要把问题转换到企业的外部去,这样就能达到上下层的一个和谐,只要企业的内部服务提升了,自然企业的外部服务就有了相应的提升。其次是,企业的外部服务,外部服务主要表现在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技能,服务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环境的舒适程度。但服务环境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硬件方面,其二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指的是环境装饰,配套设施,测试工具等,用来方便客户和服务人员的工具。这个方面是企业可以改变的,是人可以看得到和感受到的。软件方面指的是人的因素,人是有思维的,有智慧的。同时也是不可控的,是不断变化的,人可以改变环境,可以熟练的使用工具。那么,对于外部服务的质量和品位如何,主要是由人来控制的,人决定了服务的本质。只有解决人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服务问题。

从全局角度出发,不难看出,思维由上到下贯穿了企业的整体,反过来看,服务由下向上也贯穿了企业的整体。所以说,思维,速度,服务再企业发展过程起到了相当大的决定性作用,而且三个因素之间相互贯穿,相互作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也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战术实施的有效方法。由此可以推断,这三个因素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和实施企业的推动动力,我个人根据世界500强企业的做法,建议公司在全公司大力推行5S计划。

5S计划主要发源于日本,为日本的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企业基础管理的有效工具。据一家经济资料显示,世界上500强企业当中,有80%的企业在实行5S管理计划。5S计划在公司推行后,将会给公司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企业发展秩序化,合理化,系统化,有效化,把公司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基。

5s计划实施起来非常的方便、简单,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实施,而且对公司的管理会有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对企业的生产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S的基本概念,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这五个单词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字母"S"开头,故简称为5S。5S管理是其它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程。实行优质化管理,创造最大利润和社会效益是一个企业永远的目标,全面落实5S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基础工程。

5S的定义与目的。整理,将物品区分为有用的与无用的,并将无用的物品清除掉。将"空间"腾出来活用。整顿,合理安排物品放置的位置和方法。不浪费"时间"找东西。清扫,彻底清除工作场所的垃圾、灰尘和污迹。消除"脏污",保持作业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清洁,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使之规范、制度化。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素养,要求工作人员建立自律和养成从事5S工作的习惯,使5S的要求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提升"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人。

5S的效用,大致可以归纳为:

1、5S是最佳推销员(Sales)--被顾客称赞为干净整洁的工厂,对这样的工厂有信心,乐于光顾。口碑相传,会有很多人来公司参观学习。整洁明朗的环境,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工厂工作。

2、5S是节约家(Saving)--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材料以及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的浪费,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l能降低工时,提高效率。

3、5S对安全有保障(Safety)--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职场,物流一目了然。遵守堆积限制规定,危险处一目了然。走道明确,不会造成杂乱情形而影响工作的顺畅。

4、5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Standardization)--"3定"、"3要素"原则规范现场作业。大家都正确地按照规定执行任务。程序稳定,带来品质稳定,质量也稳定。3定即,定位、定容、定量。定点:放在哪里合适;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3要素即,场所、方法、标识。

5、5S形成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Satisfaction)l--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员工动手做改善、有成就感。能造就现场全体人员进行改善的气氛。

篇6

要有效的对手术室的感染进行严格而又有效地控制,就必须队能够产生感染的来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有基于全面的感染来源分析基础上,手术室感染的控制才能够做得更加全面。

1.1感染知识的缺乏

在医院中,感染性病原体传播的最主要媒介就是受到污染的手。一些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医务人员和实习护士)由于对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认识模糊,对于洗手欠缺规范性,也就造成手术的消毒没有达到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新进人员在医院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些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可以进入手术室内进行参观,由于自身感染知识的缺乏,也会造成手术室感染几率的增加。

1.2空气以及手术仪器表面

由于手术室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手术间的空气、物表环境细菌学检测不达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能携带病原菌,带菌微粒可直接进入切口,或先落到器械、敷料等而后污染切口,这些因素都会直接的阴险到无菌切口的愈合。与此同时,一些科室还会存在设备配置不齐全的现象,当发生急诊时,由于设备消毒时间、清洗程度不够,就会导致设手术前或手术后器械消毒达不到要求。

1.3工作人员

因手术需要,整个手术需要手术实施者、麻醉人员、护士等多个工作人员的参与。在手术中,其一,手术者的手就会与患者的切口进行接触,术中一旦出现手套刺破,工作人员的手就会成为重要菌源;其二,麻醉人员由于误用未消毒或是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敷料,或者是由于在各项麻醉中操作的不规范,都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其三,抢救大出血患者术中因血液、汗液浸湿手术衣时细菌易穿透,均可导致感染;其四,手术后有关污染物、患者的血、脓、分泌物的冲洗液处理不彻底,也同样会引起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染。

2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对策

2.1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实现手术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由于医院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手术室感染的监管中,在业务上可以由医务科以及护理部实施直接的领导,并由上述科室的专职人员组成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定期(如每月、每周)对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液质量、消毒效果与质量以及无菌物品的保存等进行及时的检测与检查,以强化整个手术实感染的监管力度;同时,对于每一科室的手术室,还应组成由手术室护士长以及两名检测员组成的感染控制小组,主要针对科室内的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感染控制工作的督促等,以实现各科室内有关感染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补救。

2.2严格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措施

为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产生,应积极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手术室环境措施的管理。首先,抓好出入室制度的落实。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手术室所有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其次,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除手术室人员和参加当日手术者外,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第三,手术室需每日晨间进行清洁卫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是高强度紫外线灯加过滤系统和静电吸附加过滤系统,可用其每周1次彻底大扫除后实施再次的消毒。第四,确保无菌与有菌手术严格分开,若在同一手术间内接台,则先按排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或感染手术。

2.3引进新的管手术室理方法,提升感染控制效果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的部门,它是医院的哨点科室,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为实现对工作场地的有效管理,5S管理法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F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故称5S。这一管理方法强调的是一种观景的管理,通过正规的规范现物,以培养处于这一工作环境中的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5S管理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程序主要是定期整理与整理后整顿两步:其一,定期整理。每季度针对手术部手术室区域、辅助用房区域及办公区域各个房间进行整理,将各个工作场所的所有物品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分类放置,对于不必要物品就可以按照废弃物处理方法处理;其二,清理后整顿:对整理之后留在各个现场的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放置,严格设定物品的放置场所,将办公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区分开放置,排列整齐,明确数量,进行有效标识。

2.4手术设备的合理配置,确保手术中的无菌管理

对于手术中要使用到的手术设备,应进行合理的配置与使用。尤其是一次性无菌物品在手术中的使用:在使用前,对于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有效期以及包装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一次性无菌物品在使用期限内、密封完好、无潮湿、破裂及污染等问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防止手术是感染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确保手术的成功,就应严格患者手术区皮肤的消毒范围,同时还应注意切口的保护,以降低有可能发生感染的机会。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响汗液蒸发,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遭受污染,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

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没有完全认清课程的重要性

虽然我校近几年专门开设了专业认识实践等课程,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深入,对专业使用场合、适用深度与广度不清楚,对本课程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

1.2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

目前,课程教材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介绍,且教学中的案例趋于陈旧,再加上课时有限,在案例教学时缺乏对案例背景、案例因果关系、发展过程、应用效果的深入剖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1.3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性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如何去学”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在被动学完课程后仍不能熟练地综合应用课程的内容、原理和方法。学生主动性不足,必然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2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建设理念

2.1从传授理论知识向培养实践能力转变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学生指出在学习课程后,虽然掌握了方法研究、作业测定和现场管理的基本知识,但每个人在实践中应用相关知识的侧重点和深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在实践时,要不断更新自己所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2.2从现场实际案例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据调查发现,学生已学会了各个知识点,但他们对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缺乏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企业现场收集的现实案例入手,要求学生以改善项目组的形式,选择一个现实问题,并综合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

2.3从教学大纲向教学专题的过渡

在教学中对基础工业工程的课程内容加以重组与凝练,提出了六大教学专题内容,从而形成基础工业工程的教学体系。第一,基本概念部分。介绍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第二,生产系统简介部分。介绍机械制造系统的组成和工艺过程等。第三,分析技术与方法部分。介绍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第四,作业测定技术与方法部分。介绍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法等作业测定技术以及工时定额的理论与方法。第五,现场管理技术与方法部分。介绍现场管理的基本概念、5S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异常管理与防错法等。第六,现代工业工程方法部分。介绍价值流图、精益生产方式、看板管理等。

3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索

3.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在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时,要从培养现场工业工程师的角度出发,坚持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优化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理论、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和集中专业实习是所有学生的必修环节。

3.2强化应用能力,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3.2.1实验教学

主要教学内容: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电气元件装配过程来完成方法研究及作业测定实验,初步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地点:实验室;教学课时:6学时。

3.2.2课程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针对某一具体装配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完成装配流程设计、视频采集、达宝易软件分析、标准作业指导书制订等,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地点:实验室;教学课时:1周。

3.2.3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

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参加工业工程专业的相关竞赛或完成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从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地点:实验室和企业实习基地等;教学课时:3~12个月。

3.2.4专业实习

主要教学内容:在自主专业实习的过程中,运用课程知识来解决在各行业遇到的相关问题,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集中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将课程知识点应用于制造业现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地点:自主寻找实习场所;教学课时:3周以上。

3.2.5毕业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企业,运用课程知识,系统解决在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地点:实习基地或就业单位。教学课时:14周。

4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4.1借助网络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并借助蓝墨云班课App构建了基础工业工程云课,实现了在移动环境下的教与学。在云课中设置一些问题以供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探索与实践“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先行预习,教师再通过提问来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从而根据考察结果对重点、难点进行教授。借助蓝墨云班课App解决了学生的个性问题,创造了一个师生进行良好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可通过奖励经验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3开展启发式案例教学

在讲解每个知识模块前,应导入企业现场案例,结合案例来讲解知识点,并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

以学生参加工业工程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提升自身能力时,还能获得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创新学分。

5教学条件建设和改革探索

5.1成立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

根据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需要,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建立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先后购买了视频采集系统、小型装配流水线和一些分析软件。装配流水线为课程提供了仿真的实验环境。以灯泡追逐器和继电器的装配为背景,开发了程序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等实验。

5.2收集和制作视频库

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网上收集以及到实习基地现场拍摄的大量视频制成视频库,用于实践教学。同时,建立视频库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和更新。

5.3建设案例库和习题库

为拓展学生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们收集了基础工业工程的案例库和习题库,并制作了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和更新,目前教学效果良好。

篇8

关键词GIS网络Web GIS历程趋势

1 GIS的概念

(1)GIS的定义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的概念并非指地理学,而是广义地指地理坐标参照系统中的坐标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演义出来的知识。

(2)GIS的特点

为了满足GIS对地球表面、空中和地下若干要素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研究,GIS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①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②标准化和数字化

将多信息源的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级、分类、规格化和标准化,使其适应于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要求,便于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对比和相关分析。

③多维结构

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并按时间序列延续,从而使它具有信息存贮、更新和转换能力,为决策部门提供实时显示和多层次分析的方便。这显然是常规二维或二维半的地形图所不具备的。

④具有丰富的信息

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纽约市曾经对其数据库进行了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信息为地理信息或与地理信息有关。

(3)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的应用

GIS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其应用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形成诸如资源与环境GIS,灾害监测与防治GIS,农林牧副渔GIS,工商经营管理GIS,国民经济运营、交通管理和规划GIS,城市管理、运行和规划GIS,工矿生产管理GIS及各部门办公GIS等。据调查统计,美国有84%的联邦政府机构在办公室中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GIS技术,有7万个以上的地方和州政府部门使用GIS技术。是否具备和使用先进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沙市、常州、海口、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信息系统,一些GIS技术开发公司在一些城市的大街上设置了旅游线路查询信息系统,并己成为市政建设的一个内容。

进入90年代,随着GIS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将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

2 GIS发展历程

(1)GIS的产生

国外不少人认为,19世纪以来普遍应用的地图和专题图就是一种模拟式的地理信息系统。照此定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可追溯到宋代的地理图碑,它刻绘了山脉、长江、黄河、长城以及全国各级行政机构,是宋代的中国地图。

到本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它在航空摄影测量学与地图制图学中的应用以及政府部门对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管理的要求,使人们开始有可能用电子计算机来收集、存贮、处理各种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图形和有属性的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来直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这才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地理信息系统的问世。

1956年,奥地利测绘部门首先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地籍数据库,随后各国的土地测绘和管理部门都逐步发展土地信息系统(LIS)用于地籍管理。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这一术语,并于197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稍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出SYMAP系统软件。由于当时计算机水平的限制,使得GIS带有更多的机助制图色彩,地学分析功能极为简单。与此同时,国外许多与GIS有关的组织和机构纷纷建立。例如,美国1966年成立了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ISA),1969年又建立起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NASIS):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于1968年设立了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CGDSP)。这些组织和机构的建立为传播GIS知识、发展GIS技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GIS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例如,从1970年至197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就建成50多个GIS,加拿大、联邦德国、瑞典和日本等国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GIS。与此同时,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活跃起来,软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重视GIS软件设计及应用的研究。

80年代,由于计算机行业推出了图形工作站和PC机等性能价格比大为提高的新一代计算机,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Genamap、MGE、Cicad、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核扩散及核废料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的倡议。进入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一些有远见的地方政府也开始投资建立本地的G1S,在GIS应用日益活跃的今天,诸如沙市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由于GIS起步早而誉冠全国。80年代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使我国GIS基本人才的培养纳入了正轨。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3 GIS的发展趋势

GIS正朝着一个可运行的、分布式的、开放的、网络化的全球GIS发展。

(1)GIS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更加广泛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环保规划、公安侦破、车船自动驾驶、大田农作物因地施肥、科学耕种和海上捕鱼等。不管是在3S还是5S的集成概念中,“3”和“5”己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概念,它们是泛指多个系统。3S和5S强调的是“l+l>2”,有了这个观念,我们就可以将GIS与其它可以结合的任何学科进行集成研究,输出方式更直观,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使人们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性发展。事实上,GIS己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因此,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巨型软科学。

(2)基于因特网的WebGIS是下阶段GIS发展的一个主流

从GIS发展的历程来看,GIS每一次大的发展都与计算机发展水平有关,今后仍将是这样。如今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GIS的新发展铺设了通行无阻的金光大道。由于地理信息和大量的空间数据都是以文字、数字、图形和影像方式表示的,将它们数字化,送入电子计算机,便可方便、快速和及时地将地理信息传送到需要的地方去,以发挥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教育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而GIS工作者则需研制一个万维网上的GIS和GIS浏览器(即视窗GIS),使亿万网民随时根据需要来查询GIS。

(3)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地球”一词已在世界广为提及,但很多人并不理 解它的真正含义,仅仅把它理解成全球各零散的数字信息在因特网上的流通。按照美国副总统戈尔在阐述“数字地球”概念时所举的例子不难理解,它实际上就是一个GIS。要实现地球数字化必须有数据基础,数字地球的基础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空间数据服务体系、空间数据交换网站、数字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和空间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要在今后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做到网上“逛商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搞好。

(4)组件式GIS的研究

建立一个小型的GIS己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数字地球的建立更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需要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因此,把庞大的GIS软件系统分解成可按应用需要组装成“定做系统”的GIS “元件”,怎样将这些GIS“元件”通过标准的系统环境(如OLE和OpenDOC)与其它非GIS的“元件”嵌接,有效地实现系统合成,自然就成了GIS的研究方向。一旦实现了这一步,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GIS的建设,完善数据库,建立丰富的元件库,用户可根据需要拼装调用。这种组件式的GIS的各元件或数据应该是分布式的存贮,通过分布式对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5)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

4 GIS面临的问题

(1)认识问题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GIS建设的基础投资太少,没有从战略上提出一个GIS发展构想,没有把GIS建设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而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却是总统、副总统提出,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达。科索沃战争给我们一个警示,必须高度重视GIS的作用。

(2)人才问题

GIS产业对人才不仅有一个量的要求,还要有一个质的要求,这种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懂得相当的社会科学、软科学知识。政府部门要拥有高素质的GIS人才,才能有效地利用GIS进行管理和决策。

(3)数据质量问题

影响GIS数据质量的因素千头万绪,名目繁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导致数据质量不好控制,给建库带来很多不便。进入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过高,则是浪费;反之,质量偏低,则达不到要求,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把握适度质量有一定难度。

(4)安全问题

特别是基于因特网的GIS,要非常注意数据的保密性。而GIS中庞大的数据要逐一核实其对外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旦出了问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篇9

[关键词]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060-01

测量工程(Measurement Engineering)在测绘行业之中,相关专业人员将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都称之为测量工程。测量工程在在工程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包括了工程建设的勘测、工程建设的设计、工程建设的施工、工程建设的管理、工程建设的布局、工程建设的养护等一些列与测量有关的工作项目。测量工程的工作范围,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工程勘测、工程施工、工程安装、工程竣工、工程监测以及工程运作等所有工程工序服务。因此,对于测量工程的基本概念,可以理解成为没有测量工作,工程建设就没有数据可依,工程建设的图纸就无法进行设计,相关工作就无法进行开展,所以说测量工作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开展与完成。

测量工程种类划分如下表:

1.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平面控制

为了能够使工程施工的质量达到相关的建设要求,在测量工程进行之中,质量控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将测量工程之中质量问题形成的过程、处理的过程表现出来,从而消除质量环节上的所有不合格的因素,最终达到质量的要求,使测量工程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

1.1控制网的建立

在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要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平面控制网,控制网的建立是有效的对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通常情况下控制网三角形的较多,但是总体来说主要由建筑的形状决定。

1.2水平角的测设

在对水平角进行测量时,一定要在左边和右边都进行一次测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误差。在通常情况下,半测回限差不超过5s,一测回限差不超过18s,进对90°的直角测量过程中,限差不超过5s,180°的平角测量中,限差不超过10s。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测量,起始的读数都要进行记录,防止出现误认为起始读书为0000‘00‘’。

1.3框架柱的控制

框架柱进行边线放线的过程中,一般都要延长10厘米到20厘米,如果框架柱的横截面积尺寸相对较大,而且还要在框架柱的中间对穿螺杆,那么就要能够保证框架柱中间的横截面积具有足够的空间,防止对穿螺杆拧的过紧,造成框架柱中间出现凹陷。

1.4电梯井的控制

电梯是当前高层楼房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关系到人们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电梯轨道的安装过程中,要从顶部到底部都进行严格的审查,在布置楼层平面控制网的过程中,必须有一条控制线靠近电梯井,并在电梯井的侧面重新安装一条附加的控制线。

2.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方法中的高程控制

2.1高程控制网建立

在建设工程开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施工图纸,再将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水准点高程设为合理的依据,布置不少于三个半永久性水准点,并且水准点的位置要离基坑的边不少于30米的距离,但是在最远的点位不能大于100米,水准点埋设的深度不能够小于1米,将所有高程水准点进行定位设定,并且要有较好的观察位置,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高程水准点高程控制的方法,都会采用建立两个水准点,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只要再设立一个水准点,就能够应用相关技术准确的进行测量。

2.2地下室高程引测

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中高层较多,所以都会进行地下室的建设,在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地下室均埋地较深,因此,就需要采用高程的引测方式进行测量。通常情况下,都会在坑基边沿上悬挂靠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的钢卷尺,并且在钢卷尺的顶端要距离坑基的上边沿1米到2米,便于观测钢卷尺上的刻度;然后在钢卷尺的底端悬挂上1千克到2千克的钓锤,钓锤离坑基底部的距离为25厘米到30厘米左右;最后将钢卷尺悬挂好,将钢尺的身体下滑,知道钢尺的身体不会因为下坠的钓锤重力拉扯下滑之后,开始井下测量。

2.3楼层高程进行传递

地下室施工完成之后,要将水准高程引测转移到建筑物之内。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物的自然沉降进行更充分的考虑,要使水准高程同其一起沉降,这样才能够使标高不受到沉降的影响。在楼层施工的过程中,要以+1.00m标高线为起点向上拉通尺,从而引量到施工层相应的钢筋或者模板、地坪上,并做好准确的标志。

4.结语

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让测量工作更好的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为业主、为社会建造出优质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龙剑敏,王增发,洪小康.如何在检测实验室中有效实施与运用质量控制方法[J].大众标准化,2008, (S1).

[2]张玉铭,吴永富.石油勘探地震资料处理质量控制Oil exploratio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J].甘肃科技,2007, (02).

[3]李小英,黎明生,黄奕.关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实行外部质量控制的讨论[J]. 四川地质学报,2006, (01).

[4]游泳,王小兰,余海蓉,邵远坤.四川省自动气象站质量控制技术简介[J].四川气象,2007, (02).

篇10

年下降40%-50%。其中,物流行业对于绿色经济,以及节能环保的基础建设作用更为重要。物流环节中的运输,仓储,包装,以及废料处理都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省由传统汽车所消耗的每年50%以上的石油产量;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将可大量减少废旧包装对于土地,环境,水源地的污染。欧美国家对于出口到其产品的外包装也提出了更为环保,更为绿色的要求。并且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施乐,惠普,霍尼韦尔石油等能源巨头在对物流以及供应商的选择上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考核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绿色物流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和铺路石。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都可以为资源,环境带来巨大贡献。因此,在我国推动绿色物流是一种必然选择,并且也存在着大量商机。

关键词:物色物流,可持续房展,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2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以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物流业的发展,却略晚于欧洲,以及西方国家。“物流”(LOGISTICS)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军队中,主要用于负责保障军队的物资运输,以及后勤保障。良好的物流系统对于整个军队的作战体系,乃至于左右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逐步进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物流”的概念最早从80年代传入中国。20世纪以来,高速的经济发展,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更为频繁的国际贸易,都加速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加深,已经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动脉。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物流业的依赖,变得前所未有的加剧。各企业也都努力尝试自主成立自己下属的物流公司,以提高服务质量。截至2009年,我国统计参与物流工作的人员达1676万,预计至2020年将达到2630万。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国民经济正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物流,不仅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命脉。

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属于“小而多,鱼龙混杂”的局面。据统计,物流企业的数量正以每年16%――25%的数量增长。目前,在全国有70万家的企业机构与物流业务相关。但是,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以占到2%以上。同时,目前中国的物流业又处在一个高污染,高能耗,低环保的水平。无论是,国外法律法规,经济团体对于行业的要求,又或者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都需要对现阶段粗放型的物流模式做出改变。“绿色物流”的概念,也正顺应时代的需要,水到渠成的被适时提出。曾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瓶颈,主要来自于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绿色物流理念的引入从思想上促使我国开始重视物流过程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环保物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

20世纪,人类社会工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激进,其产量几乎超过之前所有人类历史的产品总和。人类大肆的利用自然资源,任意挖掘,砍伐捕捞都对自然资源产生了极具的消耗;同时,经由工业生产产生的化学污染,尾气排放等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海啸,恶劣气候的频发使人们逐渐品尝到自身对环境破坏造成的苦果。人类普遍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依托,必须形成:人,经济,环境的和谐同步发展,这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初衷。

其中,物流业的发展又是对环境高污染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球超过50%的石油资源用来供应物流业的运输(海运,空运,公路运输等),大量的森林资源用作物流业的仓储,以及货物外包装。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的同时,运输工具尾气的排放以及废弃包装的丢弃又对环境产生了大量影响。

在中国,物流业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正处于发展的期。随紧随而来的,坏境,资源问题变得更加醒目。以2008年为例,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86%,其中运输业中的汽,柴油的消耗量更是占全国消耗总量的54.6%。在当今中国经济处于焦灼的转型时期,绿色物流的提出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曾于2009年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发展计划》,确定了物流业节能减排,技术革新,提高效率,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任务。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作为对外贸易联系的窗口,同时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在我国,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绿色物流的基本概念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概念,目前各国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概念。以美国为例,美国物流协会的定义是: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观其大意,绿色物流的本质就是,旨在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最大化的,更高效的,更科学的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三、绿色物流的内涵

1.绿色物流是一个交叉性,多层次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交叉学科。绿色物流是同时处理日益增长的物流配送要求以及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相结合的综合问题。如何处理好,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态相协调,平衡多目标之间的制约与发展是绿色物流的关键问题。

绿色物流又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绿色物流从管理和控制的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大致三个层面。需要从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员工和群众普遍的认识和支持。这一点邻国的日本,新加坡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自然资源,气候环境远低于中国。但是日本企业积极探索绿色工艺,

其产品不仅外观小巧,并且做工精细,节约资源。同时,日本人也积极将绿色概念投入到物流业中,新能源货车,新型环保运输模式,“5S”管理理论,产品包装的循环利用等,无不体现出日本人对于绿色物流的重视。

2.绿色物流涵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绿色物流包括了从原材料的获得,生产,包装,运输,配送至终端客户的多个环节,现代物流的定义还包括了,对退货,和废物,废料回收等逆向物流过程的生态管理和规划。其活动按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可分为:绿色生产物流,物色供应链物流,绿色分销物流,绿色逆向物流等,涵盖生产运作的方方面面。

3.3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是统筹与兼顾,企业的盈利,客户需求以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有序利用等方面共同发展。从长远的宏观角度来看,追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目标是一致的。短期内,我们可能需要做出暂时的牺牲,暂缓自然资源开放的脚步,为新能源投入大量资金,为环境保护投入固定建设,但从长期来看,这些都是值得的,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四、绿色物流的构成

绿色物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绿色物流涵盖了产品生命的全周期,不同的功能要素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企业,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按照不同的功能要素和不同的行为主体可以将绿色物流分成以下要素构成。

1.绿色包装

物流环节中的运输,配送,再加工,会产生大量的包装材料。现阶段物流外包装的包装材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泡沫塑料,乙烯聚脂,以及木条,纸板,金属容器等形形的包装材料都被用于物流包装中。许多非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被使用后随意丢弃,造成了环境以及对资料的污染和浪费。中国人也往往更注重包装的“面子工程”。据新闻调查,仅“申通快递”一家快递公司一天就会产生万余件包装盒,很多包装在被打开后,就被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绿色物流下的包装,涵盖了包装材质和包装逆回收事项,并鼓励企业对于销售产品的包装进行回收,并给予补贴,做到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以白色家电行业为例,企业在安排货物运送给顾客后,将拆下的外包装及时回收,并清洁后用于再包装。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已经比较成熟的海洋运输中的集装箱运输模式,做到制定箱型标准,并且循环利用。绿色包装的普及将会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并对环境保护带来重要贡献。

2.绿色运输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中的40%-50%。同时,运输也是物流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重要的因素。物流运输中消耗的汽油,占全球石油资源超过50%。同时,大量的汽油燃烧后带来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化学物质被排放到了空气中,加剧了温室效应以及环境恶化。绿色物流下的运输,将进一步大力发展新能源货车运输,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货车给予强力的支持,并鼓励相关企业加强研发更新,并加快配套设施(充电站,充电桩)的完善。通过,不断地努力,逐步从混合动力,慢慢过渡到以电能,太阳能为动力的绿色运输。另外,绿色物流下还可以积极开拓其他模式的运输,比如德国最新探索的管道运输。从市中心的货物集散地,直接由地下管道运输到各港口码头,取消了以往箱式货车的提货,运输。这样既节省了运输费用,又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污染。

3.绿色仓储

仓储过程本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保管,操作不当引起货品损坏,变质甚至危险品泄露等。另外,仓库布局不合理也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的迂回,同时绿色仓储也注重仓库对自身的环境,以及设备,货物的合理堆放。我们可以借鉴著名的日本“5S管理理论”。其强调仓库管理的安全,效率,环境清洁,同时加强对仓储管理人员的素养培训。并在日常的实际操作中,逐步探索适合自身仓储企业的操作流程,运作模式。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仓储的利用效率。合理的仓储布局,科学化的仓储管理,将为绿色物流给予更好的支持。

五、绿色物流的应用

绿色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概念,不仅需要由企业,员工的参与,更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扶持。

2014年7月的政府报告中,中国将2016年的公车采购中新能源车的比例标准设定为:1比1。也就是今后,政府采购的公车中的50%及以上必须是新能源汽车。并且,这一比例在2016后,将逐步上升。同时,政府对于新能源货车也给予税收优惠和牌照费豁免。这些实质性举措都将大大刺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能源车的最终普及作出贡献,也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篇11

【关键词】设备管理公路养护;TPM;规划

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是现代设备管理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随着TPM在丰田、三星、理光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应用,这些公司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提高80%以上,显示出了TPM在设备管理领域的巨大管理效能。TPM的目标就是要不断追求企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使公路养护机械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公路养护企业中实施TPM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养护机械的故障停机时间,满足公路养护的机动性和连续性要求。同时通过提高机械的技术性能,保证了养护作用质量,还可以缩短大中小修的施工工期,很好的满足了公路养护企业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

一、公路养护企业中推广TPM的总体规划

四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作用是:

1.推广准备阶段:根据养户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本公司引进TPM的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为顺利推行TPM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2.推广开始阶段:郑重举行公司全员参加的TPM活动的开始仪式,通过内、外部的广告宣传造出声势。

3.实施推进阶段:制定公司整体、各部门、各小组乃至个人的TPM活动目标,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督导和促进TPM活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4.巩固提高阶段:对照TPM推进计划,检查评估推行TPM的结果,奖优罚劣,总结经验,制定TPM活动的新目标和新计划。

二、公路养护企业中推广TPM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

1.宣布公司决定,全面引进TPM。企业领导是推行TPM的先导力量,企业领导在充分学习理解TPM的前提下,应对推进TPM充满信心,下决心全面推进TPM,在全体员工大会上郑重宣布TPM活动的开始。

2.发动各层级的TPM教育和培训战役。只有各层级的员工充分学习和理解TPM,认识到实施TPM给企业和自身带来的好处,才能真心实意的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参与开展TPM的各项活动。这就需要公司对各级人员开展TPM的专项培训,首先应该让职工认识推进TPM的好处,预期可以创造的效益。教育职工要冲破传统观念的影响,开始体验新的管理思想和做法,如打破机械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习惯。另外,要从遵守制度、操作规范、5S清理活动、操作维修技能的提高等多方面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3.建立TPM推进委员会和专职推进机构,负责领导和管理TPM的推进和实施。TPM的专职组织机构包括:企业最高层的TPM推进委员,各养护段、车间推进委员会,和专业养护班组PM小组,这些机构要层层指定负责人,赋予权利和责任。TPM推进委员会必须是专职机构,各层级的负责人可以是本单位的负责人。专职机构和人员对TPM推行进行技术指导、培训、解决现场推行困难问题。

4.根据公路养护企业生产实际建立基本的TPM策略和目标。TPM的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目的是什么,量达到多少和时间表。换句话说就是要明确:什么时间在哪些指标上达到什么水平?公路养护企业在制定TPM的基本策略和总目标时要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和设备管理现状,细化总目标,考核指标里应该包括生产率、养护质量、机械完好率、机械利用率、故障率停机、辅助操作时间、节能、安全及合理化建议等。

5.建立公司推行TPM的主计划。按照公路养护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合理制定主计划的内容,包括建立和规定机械操作人员的自主维修程序等。

6.重视启动举行TPM的“誓师会”,营造有利于TPM推进的良好氛围。在正式开始推进TPM阶段,要举行推行TPM誓师会,这虽然是一个形式,但可以起到鼓舞人心,宣传广告的作用。在誓师会上,企业总经理要作报告,介绍TPM的准备情况、主计划、组织机构、目标和策略。在会上还应有部门负责人特别是工人表决心。这个大会还应邀请业主、监理、材料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相关协作公司甚至有关媒。

在推进TPM的过程中,应该以提高养护机械的运行效率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注重发挥专业项目小组的基础作用。专业的TPM项目小组,应该由机械管理员、施工员、机械操人员和机械维修人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在TPM实施的初期,这种攻关小组的作用尤其明显。这种项目小组要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种类的关键设备和关键设备,帮助机械操作小组制定设备点检方法、确定清理部位、解决维修难点,进而提高操作工人的自主维修信心,促进自主维修制的建立。这样就可以抓住典型,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8.建立机械操作者的自主、自动维修程序。机械操作者自主、自动维修机械是TPM开展的基石。在TPM的推进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管用不管修或官修不管用的分工。从培训教育到专业项目小组的,要帮助操作工人树立起自主维修的信心和思想,建立自主维修的程序,提高自主维修的技能。

9.维修部门的定期点检。专职维修部门的定期点检或设备生产商提供的售后检修,必须与养护施工班组的自主维修小组活动协同配合。当维修部门组织的设备总检查作工人日常习惯性自主维修所替代后,维修部门的定期点检就可以作为一项技术上指导和督促来开展。

10.建立改进维修与操作技能的培训机制。TPM通过教育与培训,可以引导员工从无知转为出色,可以使员工由不自觉的无能力达到不自觉的有能力。改进维修与操作技能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对实施TPM的企业至关重要。TPM的培训与教育是从基本概念的开发,直到设备维修技术的培训,不但应对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进行培训,而且要使他们的操作技能更加完善。

11.通过向养护机械制造商反馈信息来发展设备前期管理。养护机械设备在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由于其设计、研制、制造、安装等环节的问题造成的。养护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机械设备制造商的沟通与反馈,使设备制造商应充分集中生产和维修工程师的丰富经验,尽可能考虑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助益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12.全面推进TPM,向更高目标前进。最后一个步骤是通过总结前期好的做法和经验,修改和弥补TPM实施方案中的不足,使TPM活动更加完善,建立更高的目标。

随着公路养护企业TPM管理的不断推进,养护机械管理将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TPM带来的好处不断显现,工作场所赏心悦目,工作环境安全舒畅,员工上下齐心协力,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不断提高,故障等不良损耗不断下降,机械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精神面貌和经营状况不断改善,最终会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机械设备管理目标。

作者简介

篇12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意义 制作事项 实践应用

1 微课教学的内涵

1.1 微课的基本概念

这里说的微课是指微型视频课程,别名“微课程”,是一种网络课程资源,主要通过短小精华的视频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并且还可以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具有可视化、情景化的特点。微课制作通常分为摄制型微课、录屏式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和混合式微课,不同的微课类型具有不同的授课特点和授课方式,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所学内容来确定科学的微课类型,最常用的便是录制式微课。录制式微课是运用录屏软件来进行课程录制,通过使用PPT、画图工具等软件来设计内容,教师则负责演示过程和具体操作分析过程,有时也可以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来实现录制效果。

1.2 微课的特点

(1)具有清晰的教学过程,操作真实流利

微课的微视频主要是录制实际操作内容来让学生掌握学习要点和难点,因此,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仿佛就和教师亲自在身边辅导,有利于让学生领会要领。另外,微课视频上的操作过程清晰流畅,微视频会记录下屏幕上的每个学习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整个学习流程。

(2)制作技巧简单便利

一般来说,微视频在录制的时候采用录屏软件、PPT和手写板工具即可,最后再利用剪辑软件对录制的内容进行筛选、处理和加工。另外网络上都有录屏软件,进行下载就可以了,整个录制过程方便快捷,其技巧简单易懂。

2 微课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积极影响

2.1 改变了落后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安排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进度,微课比较适合现代教学方法,能够简单地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并且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总而言之,微课创新了教育工作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促进了网络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微课教学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操作技巧

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种是教师讲完后,学生自己练习;另外一种是边讲边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能讲授一次,学生很难全部掌握,记忆内容不全面,导致没有办法完成所要求的练习[1]。而微课教学可以把教师讲授的内容录制下来,可以让学生无限制地使用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学生肯定能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成绩。

2.3 把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微视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从而实现辅助教学;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自学,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高中信息技术录屏式微课的微视频制作的注意事项

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要经过以下五个环节,分别是前期预备工作、教学过程规划、录制屏幕、后期处理加工以及网络资源。笔者根据多年制作微课视频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录制的注意事项,以供大家交流、分析。

3.1 明确的主题

微视频要显示制作的主题,最好把时间控制在5S左右,接着要把学习目标投置于视频上,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学习效果,用来检测自己学习的成果[2]。

3.2 增加必要的字幕

当讲授内容涉及到难度内容和重点内容时,我们有必要增加一些必要的字幕,给学生做一个小小的提示,让学生明白这是重难点知识。另外,在制作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地点,让学生在声音限制的地方也能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采用鼠标单双击来实现声音的控制和管理。同时,教师要掌握时间问题,要让这些字幕充分展现在学生眼前,不能短促即逝,发挥设计字幕的效果。

3.3 操作技巧要熟练,整个过程要流畅

教师在演示动手操作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视频录制工作不能中断,不能发生操作错误的状况,也不能遗漏内容。整个录制过程应当保持合理的速度,防止速度太快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操作细节,即使教师特别熟练也要考虑初学者的水平,使微课视屏更加人性化。同时教师操作速度也不能太慢,如果速度过于缓慢就会使学生心急如焚,常常出现学习中断的后果。

3.4 微课视屏要做到清晰明了、动静适宜

清晰明了、简明扼要是微视频制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不要在视频上添加不相关的修饰词语或者其他修饰内容,保证画面简单清楚即可,不然这些庞杂的内容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出现分心的学习现象[3]。除此之外,教师要采用一些动态效果,活跃一下学生的思维,防止学生学习疲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篇13

关键词:高职;线路工程课程;综合改革;能力

《线路工程》课程是通信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通信专业的学生有着重大影响。笔者对该课程提出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原因

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困难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局限在教室里,教学手段主要使用板书或者采用图片、器材展示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经常似懂非懂,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也就没有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了。因此,学生往往感觉《线路工程》课程“抽象、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

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单一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教师往往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中又侧重于单方面的灌输,授课往往过分讲究完整,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习惯于把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直接讲授过程代替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致使学生单方面地被动听讲,难以发挥主观能动则直接参与其中,课程结束时则采用以笔试为主、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小实训项目报告为辅的传统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办学成本高,实践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线路工程》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方式。通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即通过大量的操作、训练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院内实训环境几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而且,《线路工程》课程在操作、训练上一般都使用熔接机和otdr等比较昂贵、精密的器材,办学成本高,而学院投入较低,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改革措施与手段

(一)实践环境改善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联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和南京吉隆有限公司等工程单位参与课程的实践环境建设。采取购买、捐赠和技术支持(合作)的方式,解决课程办学成本高、系统性强和专业性强的特点。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邮电建设工程公司等企业合作,以线路工程为主体,开发了一套以通信行业真实岗位为建设“节点”、模块化、工学结合的高职通信类专业“f-block”模式综合实训系统,并积极完成课程项目式和工学结合的教材。

随着我国由学历型社会向资格型社会逐渐转型,通信企业岗位准入制度逐步推行,以及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共同投资成立线务工程实训基地。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纳入《线路工程》教学大纲中,使其涵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要求。根据通信专业对应的工种,学生考取电信线务员和机务员等职业技能证书。

(二)教学手段更新

提高认知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对“f-block”模式综合实训系统的参观,了解odf、ddf、mdf设备、桥架、进出局管道、架空和墙壁线缆等,学生很容易建立起通信线路全程全网的整体概念,学生对以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这样也便于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提早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也就有了目标和动力。如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人孔,带上皮尺,打开一个人孔铁盖,参照施工图,从人孔各方面的尺寸、管道的尺寸和位置,甚至电缆的固定、绑扎、标志等各方面的规范一一分析透彻,学生在熟悉人孔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读图,现场教学完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板书”向“实物”转变,以其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从基本概念出发,提高学生技能“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学观,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应用才是关键。如我们在介绍odf章节的时候,首先在教室简明扼要地介绍odf的概念、组成,然后将学生带到机房,将理论和实物odf“对号入座”,进一步让学生观察成端光纤光缆、编号、接续以及走线,思考各个部分的作用。这种直观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odf也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此外,通过参观现场线缆的敷设规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设备及理论的理解,而学生的现场操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有效地利用贴近实际应用的实训系统,将抽象的记忆转化成直观的理解,对准确、透彻地理解基本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能加深记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增强职业素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大部分通信企业既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工程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要求学生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进行转移(第二岗位),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的目的。《线路工程》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与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相统一。在职业证书的推动下,通过教师对职业道德(5s)和职业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探索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引入

“f-block”模式综合实训和线路工程实训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工作情境法等教学法。

“教、学、做”一体化在每个任务模块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法作为教学的具体形式,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教授,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环境下,迅速理解通信线路的整体概念及具体的标准、规范,掌握光缆、电缆及相关设备、仪器仪表的相关操作技能,熟悉光电缆工程的敷设、设备安装、测试等线路工程知识,并通过综合性任务将各项工作连接起来,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法otdr测试中,根据中美海底光缆的抢修案例,总结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及参数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训系统,人为地在实训系统的光缆线路上制造故障,让学生利用otdr查寻并排除故障。通过案例分析并在“f-block”模式综合实训系统中求证,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克服从众心理,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

工作情境法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过程,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按照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授课流程,进行主体式学习。而教师就完成了从主体到客体的转变,从演员转变为导演,从事必躬亲的执行者转变为运筹帷幄的指挥者。学生在不断的操作情境再现中可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培养学生关键核心能力,与企业单位的工作场景无缝对接。

考核方案优化

整个考评体系改革将过程考核与评价纳入课程总成绩,改变用试卷考核为主的成绩评价,成绩将主要体现在平时考勤、职业素质和态度、职业能力、项目报告、理论和实践知识等方面,如表1所示。

在新的考核方式中,考核内容面向职业岗位,依据工作样本,制定考核内容;促使学生注重学习工程,将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挂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激发学生上进心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无论基础好坏,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增加智慧开启的经历。

改革成效

课程改革增进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之间协作互助、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做人,提高了个人素养。

教学质量比较课题组成员开拓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了一套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课题组成员紧跟当前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先进的工程技术理论贯穿课堂之中,开拓了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多种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教师课程评价由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学生评教三部分组成,学生成绩优秀率和教师评教分数逐年上升。

家长与学生满意度对几届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课改的满意度由80%升到90%。教师的授课方式能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内容以实际工作岗位为主线,结合教材和专业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家长认为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条件很好,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学生还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等。

企业满意度通信企业和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对通信专业毕业生评价很高,认为课程改革很成功,课程改革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内容涉及通信线路施工中的各环节,毕业生获得电信线务员资格证书,理论基础扎实,学生动手能力强,仪器操作熟练。

问题与建议

本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本课程是职业能力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开设,对于如何形成相应的特色以满足不同的专业的需求,课题组成员将深入企业调研岗位的差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各专业的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教师教学方法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同时教师获取通信职业技能证书的种类不全、层次不高。课题组将深入企业实习,与工程师讨论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考取相应的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同时教师将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教育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线路工程》课程改革落实了以“胜任通信工程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给学生提供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的原则,满足了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快速顶岗的愿望,满足了学生和家长要求继续发展的愿望,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性。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4

让我们的学生倍感欣慰,从而练就了过硬的技能,给学生带来了一缕缕的春风。而我们的项目教学更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对于高考内容分析,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手段的设置,对学法的指导等都有独具匠心的一面。

江苏省对口单招的化工技能考试,安排在每年的3月中旬,所考实验一共四个,包括0.2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和水硬度测定、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粗食盐的提纯。一年前我们的做法是,每次开设两个实验,等四个实验基本学会后轮流做,这样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进入状态慢,几个实验相互之间混淆,操作不够细化,而最大的问题是仪器损坏非常严重。往往一届学生做下来,仪器会损坏将近一半。而损坏的主要是移液管管尖、滴定管管尖等比较脆弱的地方。这些地方之所以会坏的如此密集,分析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操作细节和实验步骤两方面都不熟悉所带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化工教研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经验,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项目教学法,将所需要学习的几个实验按照项目化、模块化整合,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优化教学,提高了实效,还可以避免仪器的大面积损坏。具体做法如下:

项目优化一:目标分解,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项目教学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现实的具体生活,它既是师生掌握化学实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状态的前提,实现项目教学课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功能,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现项目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知识目标:

(1)通晓一般溶液和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步骤;能由学生自己查出常用指示剂和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2)能理解滴定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能清楚滴定分析的特点,能说出四大滴定分析法的滴定原理;

(3)能清楚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方式;能运用滴定分析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能清楚对基准物质的要求和四大滴定常用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方法;

(5)能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

(6)能了解实验室5S管理的要求。

其次能力目标:

(1)能用减量法在15分钟内使用TG328型半自动电光分析天平规范、熟练称出规定范围内的固体样品并能正确及时的记录数据;

(2)能按照正确洗涤流程洗涤玻璃仪器;能正确操作滴定管(检查、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零和读数)并能熟练地控制临近终点时的一滴和半滴操作,进而正确判断终点;能正确操作容量瓶(液体样品稀释定容)、移液管(检查、洗涤、润洗、移取、调液面、放液)并能熟练、准确地移取所需体积的溶液;

(3)能按照操作规程配制指定浓度的试液和试剂;能运用直接法或间接法配制和标定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的标准溶液;并能做到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用同一测定方法,对同一滴定液,标定结果个人相对误差不超过0.5%;

(4)能运用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进行化学分析测试;能按照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操作规程,对滴定终点的颜色作出正确判断;

(5)能准确读取、真实、直接和规范记录原始数据;能对各种数据进行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能运用物质的量(nB)、物质的摩尔质量(MB)、物质的质量(mB)、物质的量浓度(CB)和体积(VB)间关系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和待测组分含量;

(6)能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单子。

最后是素质目标:

(1)通过方案讨论、评价和结果归纳、总结这二个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素养,养成他们谦虚严谨,尊重他人,不随意插嘴的习惯。

(2)通过确定检测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环保意识。

(3)通过实施检测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职业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对问题能正确地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他们尽力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通过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要干什么,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项目优化二: 实施方案,实习训练有条不紊

由于我们的学生完全是新手,对实验所需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半自动分析天平等都空有书上的理论知识,而对仪器的操作方法、注意要点知之甚少,所以我们就化整为零,采用总项目、分项目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完成教学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以工业醋酸含量测定的教学工作为例来说明。

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承担相应工作。第一组主要负责查阅资料,确定物质检验方案。他们借助教科书及网络资源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并把内容整理后与大家分享,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资料搜寻能力,还锻炼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养成了做事严谨的风格。第二组负责选择、准备玻璃器皿和设备,基本确定所需溶液的配置方案,并着手配置。他们及时记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做了相应的记载,这就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实施任务的能力。第三的工作最为直接具体,他们所做的就是结合考纲,在实验过程中将操作细节标准化。本组成员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探讨,咨询教师和网络来解决,细致、全面的进行操作和记录工作,把所有可能的得分点分析罗列出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第三组成员完成任务后,他们不仅自己学的比较到位,还能作为教师的助手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一举两得。第四组主要是研究数据处理的方法,并且总结整个项目,构思考核方式。这组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数据处理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总结项目更是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总结能力。

整个醋酸项目做下来,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对实验的目的、标准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四个小组的所有资料进行整合,将醋酸这个总项目又进一步分成移液管操作、容量瓶操作、滴定管操作三个子项目进行集训。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规范操作是怎样的,等学生将三个子项目完成的非常熟练后,再将这三个子项目结合起来就是工业醋酸含量测定实验。

项目优化三:评价方法,特色创新引领教学

技能能否得到高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进行准确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两个班级共有学生86人,可真正带技能的老师只有2人,而化工技能的特点就是过程性操作与最终结果都要算入总分中,这样一来师资明显不足。我们尝试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比如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再如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师资不够这个难题。经过两周左右的特训,学生的成绩已经普遍能达到270以上(总分300),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项目优化四:项目总结,研究学习思考实践

项目的总结就是把项目的经验进行拓展和延伸,从思路来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方法,找到理论上的不足之处,并予以补充。从技巧来看,要重视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方法。通过最后的项目总结,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操作应用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过程的要点。同时教师试着让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的经验进行解决。比如在完成工业醋酸测定含量测定这个项目后,就可以由此推展开,将子项目的重新组合,就能很顺利的完成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和水硬度测定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