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灾害防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村公路 问题 管理 技术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猛,路网建设不断完善,路网通行能力、抗灾保通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雨季多发洪水是公路损坏、影响公路畅通的主要灾害之一。在抵抗各种自然灾害中,公路交通起“生命线”的重要作用,防止或减轻公路自然灾害,对公路正常通行及防灾减灾都十分重要。然而,洪水冲毁路基、路面和桥梁、涵洞及其防护设施,轻者造成交通受阻、舒适性降低,规模较大时会造成公路交通中断,给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抢险救灾和边防巩固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沿河公路洪水灾害是公路洪水灾害的一种类型,其形式多样,影响因素复杂,由其造成的损失也很大,沿河防洪古往今来都是关系人民安危和国家兴衰的大事。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首先是了解灾害,了解各种灾害的发生条件,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防灾减灾对策的确定来进行制灾、减灾和抗灾。本文通过对沿河公路洪水灾害含义、形式、成因的分析,探讨一下该类灾害的防洪减灾对策。
1.沿河公路洪水灾害
公路洪水灾害(也称为公路洪水水毁灾害)是指在洪水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公路沿线所发生的一系列工程损毁现象及过程,是在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作用下的公路工程破坏现象,致使交通中断,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水是公路洪水灾害的关键致灾因子。沿河公路水毁是公路洪水灾害的一种类型,易发路段一般为水流可能冲刷路基的路段、路基压缩或侵占河道路段、河岸坡度较为平缓的沿河路段及曾经发生过水毁的路段。沿河公路由于地形限制,不少路段为沿溪线半填半挖路基,或在山区河流的开阔河谷地段沿河路堤修筑路基,使路基的一侧成为河岸。填方压缩了本来就很狭窄的峡谷河床,使得河流局部河段的流速变化较大。沿河公路水毁的承灾体是沿河公路路基,受灾部位主要是下边坡。可见,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灾害的致灾过程是洪水破坏力与山区公路承灾体承灾能力这一对矛盾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2.沿河公路水毁形式及成因
沿河公路水毁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具体表现如下。
(1)河湾路基凹岸冲刷、局部地形变化引起的顶冲或斜冲。在沿河流弯道凹岸的路段,路基受弯道凹岸冲刷和对岸挑流的顶冲:山区河流的河床受地形控制,水流湍急,弯道较多。在水流冲刷作用下,这些路段路基边坡的坡脚淘空造成路基坍塌。
(2)河道压缩引起的冲刷。在修建沿河公路时,由于人为地侵占洪水河槽,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堆积的废土压缩河床,河谷生态环境改变较大,从而造成沿河公路的水毁。
(3)防护工程冲刷破坏,导致沿河公路水毁。人们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往往采用护坡和挡土墙、丁坝、护坦及其组合形式对沿河公路进行冲刷防护。但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导致防护结构物自身抗冲能力和基础埋置深度不足,从而发生水毁,对路基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4)洪水淹没路面,造成路基路面冲刷。路基设计高程不足或因公路压缩河道导致壅水高度过大,引起洪水漫溢路面,水流沿路线纵向冲刷,冲毁路面、路基或急速退水后,易造成路肩冲出缺口,路面沉陷开裂。
(5)洪水长时间浸泡产生水毁。在平原地区、水库库区及低洼地区,汛期持续高水位造成公路路基长时间浸润而发生水毁。
此外,沿河公路洪水灾害要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植被因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
3.对沿河公路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对策的探讨
3.1对防洪减灾对策概论探讨
防洪减灾对策是指预防或减轻洪水灾害的对策,要在了解洪水灾害产生原因和成灾过程的基础上制定出防洪减灾的原则上,建立一个健全的、具有防洪减灾功能的部门和灾害防御统一管理部门以及网络体系,形成一个既有分工负责,又有协调配合的综合防洪减灾管理机制。一般来说,减灾可以概括为“测、报、防、抗、救、援”六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自然与社会、技术与经济的系统工程。
3.2对沿河公路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对策的探讨
各种防洪措施要因地制宜地兼施并用,主要的防洪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下面就工程防洪措施进行探讨。
在洪水灾害严重的重点地段,应认真做好公路沿线水文勘测及防护工程、排水系统的调查与设计,实施或完善包括桥涵、丁坝、护岸、疏通河道等在内的各种工程措施。
沿河公路冲刷防护工程型式大致又可分为:
(1)作为路基直接组成部分的石砌护坡和挡土墙(沿河的浸水挡土墙)以及边坡植物防护等,主要从提高坡面抗冲刷能力入手。
(2)路基边坡、挡土墙的坡脚、基础的护脚工程。沿河路基的护坡和挡土墙水毁,通常是由于洪水淘刷其基脚引起的,各种护脚工程着重于提高坡脚的抗冲刷能力,改变水流结构减轻不利冲刷。防护措施有沿水流方向布设的浸水挡土墙、护坦、抛石或堆石、石笼、排桩、防水林等。
(3)各种类型的水流导治构造物。常用的有丁坝、顺坝、格坝等,通过引导调整或改变水流方向,调整水流结构,使水流偏离被防护的河岸线或将被冲刷的河岸段变为淤积河岸段,加固河床,改善河道环境。
随着公路网的迅速发展,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受到了国家的日益重视.农村公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三是实现交通新的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农村公路发展的滞后,就不可能实现交通新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加快发展农村公路的进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只要我们从实际国情出发,正视问题,提高政府对农村公路的重视程度,系统地抓好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在实践中建立一套长效而稳定的建养机制,就可实现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公路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华.公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181-183.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为480亿元, 70年代为590亿元, 90年代以后,年均已经超过1000亿元(王国敏,2005)。21世纪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急剧上升(如表1所示),2001至2010年十年平均高达2861亿元,2008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1752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
为了增强自然灾害抵抗能力,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拦洪蓄水等,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农业抗灾体系。 一是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到2010年底全国有大型水库422座,蓄水总量2091亿立方米,对水资源季节、区域分布不均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二是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新建、维护小型水源工程17.2万处,改善灌溉面积1360.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885.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96.4平方公里,有效地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三是建立了农作物植保体系,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起到了一定防治作用。四是逐渐完善了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报体系。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使得农业自然灾害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大灾次数增加,小灾次数减少;面积和强度加大;发生周期缩短。从表1可知,从2001到2010年十年间,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为3564.3万公顷。与受灾面积扩张、强度加大相对应,自然灾害发生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财税政策在农业自然灾害防御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财政在农业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导致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由于大江大河、农田水利改造等抗灾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它们的治理、改造需要巨额财政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总量处于增长的趋势,由1990年的307亿元上升到2008年5955亿元,增长了17倍,但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却没有多大的变化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9.4%下降到2005年的7.9%,近几年稍有回升(2008年为9.5%)。显然,微薄的财政投入,对于庞大的农业设施抗灾体系的改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 财政农业投入的短缺,产生以下方面的负效应: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带病运行,二是排灌设施逐年弱化。从而导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二)中央财政支持下的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巨灾风险转移制度不健全 农业保险的原理是大数法则,如果要有效地分散风险,则需要有足够多的风险单位投保,反之则会由于风险过分集中,导致保险公司无利可盈,农业保险无法经营下去。我国农业保险是从1982年正式恢复的,但由于缺乏财政的有利支持,基本上处于一种明存实亡的状态。2004年我国在部分地区如江苏、新疆、四川等试点,实施以省级财政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后,农业保险得到一定发展;2007年中央财政第一次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承担的农险保费补贴比例为25%,选择6省(区)的玉米、水稻、大豆、棉花、小麦等5种主要农作物开展补贴试点;2010年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的粮油棉产区和畜禽主产省,试点险种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中央政策性险种扩大到了9个。但从总体来看,农业保险的供给与其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能满足,且灾后保险补偿占农业灾害经济损失的比重仍微乎其微。如在2008年雪灾中造成经济损失1516亿元,保险赔付仅为16亿元,占损失比例的1%,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同类灾害中保险赔付超过30%。这说明我国保险赔付比率低、覆盖面窄及巨灾风险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非常突出。
由于农业保险的发展存在市场失灵,需政府来弥补,但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却存在缺位现象,即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和扶持较少,这也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举步维艰重要原因之一。全球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政府支持下农业保险体系,如实行强制性农业保险;对承保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和投保农民给予补贴;实施再保险;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专项基金等。日本财政给予农业保险15%的补贴,在特大灾害发生时财政负担80%~100%的保险补偿。但我国目前除了对经营农业保险公司减免营业税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专门支持农业保险的财政政策。
(三)政府在农业灾害损失中直接补偿的作用非常有限 农业自然灾害管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且农业灾害损失是一种突发的意外损失。因此当自然灾害发生后,在灾害损失的补偿中,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政府在补偿金额方面却相当有限,只占灾害损失的很小一部分,且财政补偿还是以传统灾害救济方式为主。从表1可知:一是财政救灾支出占灾害损失的比重非常低。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年均损失2851亿元),但财政救灾支出占灾害损失的比却非常低,2001至2010年平均比例仅为3.09%,最高为2009年的5.5%;二是财政救灾支出占GDP比重不稳定。2001年为2.02%,之后又出现下降,2009年仅为0.75%,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达到3.92%。虽然救灾支出的多少与当年的受灾损失程度有直接关系,但也反映出我国救灾支出缺乏稳定性,同时救灾支出的增长速度在某些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这足以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已难以继续成为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主体,其在农业自然灾害损失中的分担作用和地位已经非常有限了。
(四)当前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税收政策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在减轻农业自然灾害方面,税收优惠措施在各个税种中有一定体现。但是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不成体系,比较零散、不明确,而且在防灾、抗灾、减灾方面的总体支持力度还不够。具体如下:
(1)没有形成完整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税收政策体系。现行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税收政策主要分散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等单个税种中,如在《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纳税人在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重大损失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酌情予以资源税减免;又如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如水灾、地震等造成的损失可在税前扣除;企业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等。这些税收优惠措施对自然灾害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的作用,但自然灾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情况,应当制定一套较完整的针对自然灾害的税收政策体系,以便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有效执行。
(2)应对自然灾害的税收优惠方式较少。目前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损失所实行的税收优惠方式主要有冲减应税收入(所得)、直接减免税和捐赠扣除,除些之外,其他方式很少,但在我国的税法规定中,税收优惠的方式却非常多,如退税、投资抵免、亏损弥补等。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税收优惠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另外现行对于先进的防灾救灾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的使用,国家也没有颁布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且税收政策对防灾救灾先进技术和物资设备的支持力度也不大,这非常不利于灾前的预防。
三、建立与完善应对农业自然灾害财税政策的措施
(一)加大财政抗灾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防灾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做到有备才能无患。当前应加大财政在小流域水利防洪能力建设、骨干排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等方面的投入,以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使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在出现灾害时调动多方力量,力求使灾害的损失最小。在抗灾方案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力争化大灾为小灾,化小灾为无灾,把自然灾害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二)建立与完善政府、市场共同作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政府作为众多公共资源的拥有者,在农业灾害发生后,对救灾物资的调动较为迅速和集中,有利于优先扶持和保证社会的弱势群体,较好地满足灾害补偿的公平目标,因此政府理应成为救助的主力军。现行政府灾害救助主要有财政补贴、民政救助、贴息贷款三种方式。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些救助方式仅仅是“临时性”和“紧急性”的特殊救助,尚未形成长效机制。针对灾害发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特性,为克服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给经济和社会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因此应急需对这些救助方案进行细化,提出长久可行的可操作性救助方案,进而以文件的形势固定,上升为农业发展政策体系。以增强政府在灾害管理投入方面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完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除了发挥政府的兜底作用,还应引入企业、市场化的救助方式。首先要进一步健全 “龙头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农业生产者与企业灾害损失共担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作用,分担财政救助压力。其次可考虑农产品生产风险基金的建立,这样既可以起到遭遇自然灾害后的救助作用,也可在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时、农业生产者出现亏损时给予一定补偿。第三,进一步推广并完善农村金融支撑体系,引导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农业灾害救助专项贷款业务,从而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
(三)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保险政策 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其保险水平和标准离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赔偿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需要继续加以完善。现行中央财政支持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有明显的不足:一是补贴范围窄,补贴品种少。虽然在2010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的粮油棉产区和畜禽主产省,试点险种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中央政策性险种扩大到了9个。但区域性特色农业的保费补贴相对来说范围窄、覆盖面不全。如云南的烤烟、广西的甘蔗等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支柱作用的特色农业仍未纳入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中。二是地方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缺乏长效机制。2005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虽然对参保农户的保险费给予了一部分财政补贴(有的补贴50%,有的补贴35%),但是试点如果全面铺开以后,财政补贴的压力必然增加,而中央的财政扶持手段和力度仍不明确,没有任何有关的政策期许和支持承诺,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巨灾补偿基金和农业再保险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巨大灾害,需要巨额赔偿时,地方财政的力量也是非常有限。因此,虽然中央要求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但由于缺乏中央的支持,许多地方政府坐等观望,这也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要尽可能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农业品种和更多的农民受益,这样对于政府在一个更大的范围里平抑风险,提高财政补贴资金效率起到一定作用。另外,现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仅仅是保成本,以后在逐步过渡到保产量和保收入的成熟阶段。同时下一步要对农业承保机构的进行财政补贴,包括业务费补贴、巨灾风险补贴等。
(四)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与其他国家不同,具有分散巨灾风险体系的再保险机制目前在我国仍没建立。如果巨灾一旦发生,承担农险业务的经营机构将受到严重打击,有些公司可能会一夜间倒闭,而农业保险业务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设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它是全国巨灾风险基金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方式建立专项基金;二是政策性保险机构发行巨灾风险基金债券,以提高巨灾风险基金储备能力;三是地方政府每年拿出部分支农资金和救灾款,专款专用,充实后备;四是从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保费结余中,拿出部分充实到巨灾风险基金。巨灾风险基金的使用:此基金是用以应付特大农业灾害发生而积累的专项基金,用于发生巨灾时的大额保险赔付。首先支付农业保险公司超赔部分,这是主体。除此之外,此基金的一小部分还可用于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过兴修水利设施来预防洪涝和干旱的发生;支持研究机构分析我国农业灾害发生规律,为建立农业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以及通过疫苗注射来预防禽畜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等。
(五)完善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税收政策 首先,要扩大应对自然灾害税收优惠范围。从税种上看,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绝大部分税种的收入如所得税、财产税、流转税等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建议有关应对自然灾害的税收优惠范围应尽量扩大到所有税种。另外还可适当下放有关农业保险业务税收减免权限,扩大农业保险免征范围,对农业保险机构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
其次,增加应对自然灾害税收优惠形式。可考虑根据自然灾害种类、级别等,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即将现行的捐赠、直接减免两种方式扩大到延期纳税、亏损弥补等;另外对捐赠、金融机构贷款等适当放宽税收政策。如应允许捐赠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对金融机构给予自然灾害地区的贷款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这样一方面灵活应对自然灾害影响,另一方面将资金和技术较快吸引到受灾严重的地区,可尽快消除灾害影响,恢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三,应实施对应用防灾救灾新产品、技术的税收优惠措施。我国现行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已颁布了相关的税收政策优惠,但是对防灾救灾产品、技术的应用还没有给予税收支持政策,应尽快实施对应用防灾救灾新产品、技术的税收优惠措施,以通过这方面的税收优惠的实施,使企业广泛采取防灾救灾的新技术、新产品,这样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大大降低其破坏程度。
第四,建立专门防灾、救灾税收制度。如果每次自然灾害发生后,都由财政预算负担,导致财政压力加大,从而影响财政收支的稳定性。遇到巨灾时,还会有国际借贷,这会对整个国家的财政支付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建议构建一套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便于实行的税收政策体系。另外从民本思想出发和民生财政考虑,国家应与时俱进,开征灾害税,为平衡税收、减轻纳税成本以及便于税收征管等,建议灾害税作为附加税种,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中进行附加征税,专款专用。同时要加强对灾害税的宣传和纳税征管,从而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防灾、救灾财税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崔佳:《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研究》,《农村经济》2006年第12期。
[2]杨京钟:《让税“走在自然灾害前面》,《中国财经报》2008年第7期。
[3]祁毓:《财政支出视角下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构建的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24期。
[4]苗崇刚、侯建盛:《建立我国地震灾害资金补偿机制的思考》,《中国地震动态》2007年第2期。
[5]聂峰:《探索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救助的新模式》,《农业经济》2008年第5期。
[6]朱晓冲:《建立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财税政策》,《经济纵横 2008年第7期。
【关键词】矿井水 预测预报防治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是地下开采井下作业,煤矿井下工作场所客观条件制约很多,水、瓦斯、顶板、煤尘问题提出的改火,以及运输、机电等都可能成为矿井事故的原因,如果预进方法防和处理不及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大矿集失。特别是煤炭整合之后,一系列的小煤矿生产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涌入矿井, 不仅造成生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导致多种环境负效应, 而且还威胁着大量煤炭资源不能开采。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防治水技术必然会向新的高度迈进。
一、矿井水的来源
1、采空区积水。在井田内如果有大面积的采空区,或者周边有其它煤矿的大面积采空区及古空区,可能存蓄地下水。在矿井顶板岩石冒落导水裂隙带或地质构造等不同沟通渠道的作用下,可对下方的煤层矿井产生不同程度的突水。矿井开采中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对全井田进行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情况,补充完善采空区、老窑及其周边小窑积水情况,有无越界开采的情况,以便准确地指导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
2、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堆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突水的间接,且重要的补充来源。矿井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且有延后特征。
3、含水层地下水。井田矿井顶板冒裂带将沟通其影响高度范围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中也不排除在特殊构造部位( 如隐伏断裂构造) 的越层补给。
二、矿井水的防治措施
1、矿井地下水灾害的防治
(1)灾害性水源的防治:对于渗漏严重的水库、河流等,应进行铺底或河流改道,在矿区建库蓄洪。调节控制雨季区域性的洪水流入矿区的洪峰水量,减少洪流入渗晕。
(2)灾害性通道的防治:地表防治,采用塌陷的回填,或围堤筑坝;地下防治,采用浅部截流或帷幕注浆;井下防治,是避开岩溶发育地带,控制大出水点的流量,修水闸墙或水闸门,井下注浆等。
(3)人类采矿活动:人类采矿如在浅部采用长壁全冒落法进行开采,地表形成大的积水坑而使涌水量激增,此时采用其它采矿方法则有可能减少或避免涌水量增加。采矿方法不当破坏原有阻水构造,隔水层,冒落连通其它含水层及地表水体,引起灾害,故应正确规划人类自身的采矿活动。
2、构筑防水闸门和水闸墙:为了使井下局部地区的涌水不致波及其它地区或拦截水源,将开采区与水源隔离,避免矿井受突然涌水的袭击,此时应在井下适当地点构筑水闸门或水闸墙。水闸门一般设置在可能发生涌水需要堵截而平时仍需运输或行人的巷道内,如井底车场、井下水泵房和变电所的出入口等。对于大水矿井必须设计密封式泵房,以保证矿井全部淹没而泵房与变电所安然无恙,仍可照常运转、排水,以至恢复矿井的正常生产。
3、注浆堵水:注浆前期应该用物探方法查明下伏含水层顶部的岩溶、裂隙的分布情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注浆工艺使其封闭,并充当隔水层的作用,进而加大了隔水底板的厚度至大于临界厚度值。对于断层较多、裂隙发育完全的碎裂底板,必须采取超前探测水,之后实施注浆,从而封闭了导水裂隙,加大了底板岩层的强度。当掘进或回采过程中遇到个别断层或陷落柱突水时,可在查明具体情况后进行局部注浆堵水,从而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
4、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提高矿井抗灾能力。所属整合矿井应该按照技术改造设计完成排水系统施工工作,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矿井排水系统。加强防治水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防治重大突水事故发生。为了确保各矿技改安全,坚持“预测预报、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搞好采掘工作面水害管理。要求整合矿井必须采用“有掘必探、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进行掘进钻探相步结合,有效防治重大突水事故发生。
三、几种预防预测技术
1、采煤工作面底、顶板突、溃(淋)水预测预报技术
(1)底板突水预测预报:底板突水预测预报一直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工作基本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底板突水机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二是研制和开发用于底板突水的预测预报技术,包括用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及信息解译的仪器、设备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2)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基于突水机理研究形成的各种理论大多都有各自的一套突水预测预报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般都认为含水层的水压和保护层强度是确定能否突水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重点放在了矿压、水压的变化及在它们联合作用下断层、裂隙等的力学性质及形变方面,即采动应力场和渗流场藕合分析。
(3)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底板突水机理研究是预测预报技术重要的基础工作。该研究可分为3类,即现场写实分析法(经验法)、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法(相似材料模拟法)。近年来,较有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为: 突水灾害发生的力学机理研究、采矿对断层的扰动机理及力学模型、矿井突水的自然水力压裂效应、煤层底板突水形成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力与裂隙网络渗流藕合模型、高压水流沙层突水机理研究等。
(4)顶板溃水溃沙分析及预报:顶板溃水溃沙是与底板突水不同的另一类灾害类型。它主要是指沿一些强导水通道, 或因采矿扰动而使地表、第四系水、沙或充填于岩溶洞穴等中的水、沙同时溃人矿坑而造成灾害事故。
2、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
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是包括矿床水文地质在内的一切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常规的、传统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工作是在相应的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阶段或普查、详查及精查阶段进行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工作较以往不同的是出现了两个较大的转变: 一是研究对象从大到小,即从区域、矿区到采区、工作面的转变;另一是研究工作从地面到井下的转变。
3、带水压安全开采技术
带水压安全开采技术简称为带压开采技术。它是指当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较高水压时,在不进行或很少进行降低水压的情况下确定能否安全采煤的技术。该技术的重大进展在于:对突水系数进行改进,建立了带压安全开采的安全水压预测模式,并已经实践检验,投人使用。形成了带压开采工作面评价技术,即“五图、双系数、三级判别法”。
4、矿井水“排供结合”及净化处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可贵性认识的不断深人,煤矿防治水技术由单纯的防排水向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即从单纯的破坏水资源来换取煤炭资源向两种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发展, 由此而形成的主要技术有:矿区排水与供水相结合技术(排供结合技术);矿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合理调配技术;矿井污水净化处理及再利用技术;截流与疏供结合配套技术;矿区地下水优化管理技术。
四、结束语
矿井水灾害作为矿井常见灾害中最为危险的一种,不能掉以轻心,要通过积极完善制度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标准作业化规范施工;通过成立专业的处理机构来强化基础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统筹协调机制,确保防范措施落在实处。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储备,才能够较为显著的降低资源整合后矿井的水灾害风险。
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2]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关键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培育壮秧的措施分析
对于优质水稻栽培项目来说,首先就是要集中力度进行壮秧的挑选,要保证种苗根部旺盛,整体秧龄和叶龄适中,并且基本品相均匀整齐。在选秧操作之后,相关种植人员要针对种子进行优化处理,选择天气晴暖的日子集中晒种1—2天,从而提高整个种子的吸水力,强化基础种皮的透性。在选种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操作,以避免杂质或者是病虫粒[1]。另外,相关人员也要进行集中的消毒处理,使用含量在1%左右的生石灰水浸泡种子,或者是选取浸种剂、壮秧剂等药剂浸泡,保证基本的壮秧效果。
2栽插技术的要点分析
在基础的栽插过程中,要保证尽量提早栽种,有效的运行中小苗移栽操作,从而延长种苗的基础生长期,并且强化分蘖效果。另外,要在实际栽插过程中,一方面进行优化的扯秧操作,力道要轻,要紧靠着泥土扯秧,以减少弱苗和病苗的数量。另一方面要进行优化的栽秧操作,保证位置浅,整体布局均匀,从而实现秧苗的挺直和平稳[2]。
3田间管理的措施分析
针对水稻的田间管理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追肥操作。一是在返青分蘖期的基础管理。相关操作人员要及时的施加分蘖肥,利用尿素8—10千克,KCl溶液6—9.5千克。并且要进行必要的水分管理,保证浅水栽秧、寸水返青的操作工艺,利用薄水分蘖,辅以适当时间的晒种,及时的从水稻种植区域内除去杂草,适当的使用化学除草技术。二是在拔节期的基础管理。相关管理人员要是发现前期肥料不足,可以根据基础长势进行集中的肥料追加,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5千克,基础水分管理要保证寸水孕穗。三是在抽穗结实期的基础管理。这部分工作主要针对的就是前期生长状况不佳的田地,可以在抽穗前使用尿素进行集中的叶面喷洒。另外,对于贪青徒长的田间,要使用1%—2%的普钙或者是0.5%左右的KH2PO4,而基础的水分管理要保证润湿灌溉[3]。
4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纹枯病、粘虫以及水稻螟虫。(1)稻瘟病的成因和应对策略。由于基础光照不足、阴雨天气持续、基础水肥比例不恰当以及氮肥使用数量和时间不对等,都会引起水稻的稻瘟病,相关管理人员要在水稻播种前进行集中的处理,利用1g强氯精兑水1斤,保证基础的比例适中,要集中浸泡12小时,待捞出后清水冲洗,然后进行相应的催芽操作,可以有效的预防苗稻瘟病的发生,并且在水稻移栽前一周,用50克20%—2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勾兑30千克水进行集中的喷洒可以有效的预防苗叶瘟。另外,还有对叶瘟以及穗颈瘟进行集中的防治处理。(2)稻飞虱防治。稻飞虱又称“浮尘子”“簸箕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的抽穗扬花期,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20%扑虱灵的集中喷洒,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另外,也可以利用10克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兑水45千克,向水稻植物的底部进行集中的喷射。(3)白叶枯病防治。相关人员要针对水稻的白叶枯病进行集中的处理,利用25呖/Ⅱ化018可湿性粉剂100g—120g左右,兑水45千克,然后调兑为喷雾集中喷洒。或者是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农用链霉素,200g兑45千克水,然后集中喷洒[4]。(4)纹枯病防治。水稻的纹枯病又称“水稻花脚杆”,这种病害十分常见,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重视。集中在水稻的抽穗期,用25g井岗霉素精粉配以30千克水,形成基本喷雾,然后进行集中的喷洒。或者是利用40g75%的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配以45千克水,制成喷剂,集中的喷洒。(5)粘虫的防治。在实际水稻种植中,由于粘虫会以幼页为食,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集中的灭杀。利用约40ml左右25%的敌杀死乳油,兑水后进行集中的喷洒。(6)水稻螟虫的防治。又称“钻心虫”“旋心虫”,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分蘖期以及抽穗期,相关管理人员要利用35g90%的杀虫单原粉,要配以10千克细土进行集中的施撒,或者是兑水30千克,制成喷雾,集中喷洒。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农业种植者要集中关注相应的种植操作,并且利用相应的防治手段,集中处理相应的病虫害问题,真正实现整体优质水稻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军.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与栽培技术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3,14(04):34-34.
[2]张荣华.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大科技,2015,22(08):240-241.
[3]罗有志,井力.浅议水稻烂秧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3,41(24):109.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0.前言
水稻的种植需要根据自然气候选择合适的稻种,同时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掌握好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孽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
1.高产栽培技术
1.1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抓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环节。
1.1.1晒种。
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d,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势。
1.1.2选种。
浸种前将晒过的种子进行清水清选,选除空批粒和杂物,提高种子净度。
1.1.3消毒。
水稻的某些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染的,如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胡麻斑病等是通过种子传染的,通过种子消毒后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种子消毒可用:强氯精1:600溶液浸种10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即可。
1.1.4浸种。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人清水中浸泡24h左右,让种子充分吸涨水分。
1.1.5催芽。
用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1.2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壮秆的基础。壮秧的基部粗扁,直硬朗,光合作用强,含营养物质高,抗逆性强。
1.2.1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定安县早稻播种时间较早,一般于1月底2初进行,晚稻安排在6月下旬。在播种时应做到稀播、匀播,过稀则浪费秧地, 过密则会形成弱苗或徒长苗。一般早造常规种播种量500kg/hm2。杂交稻种播量为187.5kg/hm2。
1.2.2合理密植
要培育壮秆必须合理密植:即密度决定有效穗数,密度过大,禾苗长势弱或徒长,茎秆细小,分蘖也少,如果密度过小,禾苗长势虽然好,但是基本苗数少,最后也导致产量不高。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
1.3加强田间管理
1.3.1科学除草
当插秧5-7日后,进行首次施肥,选用60%丁草胺,用量为1500g/hm2,将其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施肥,然后,保水约4-5日。
1.3.2合理施肥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定安县早稻生产期间,气温变化是由低到高,降雨量由少到多, 土壤中的肥料分解由慢到快。前期水稻根系不够发达,对养分的吸收缓慢,后期生长较快,但病虫害也较容易发生,根据这些特点对早稻的施肥必须按照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进行。
(1)前重。
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肥量多,一般占施肥总量的70%~80%,早稻从栽后返青到分蘖时期,要求有足够的养分才能早生快发,促早分蘖、多分蘖,以达到增加有效穗的目的。犁田时每公顷施猪牛栏粪15000~22500kg/hm2,移栽时施复合肥375kg作面肥,移栽后5-7d施尿素225kg,氯化钾75kg。如发现稻苗生长不平衡,可在插后20d左右看苗补肥,施尿素45kg/hm2以促稻苗生长平衡。
(2)中控。
早稻从幼穗分化到孕穗期间,一般不施氮肥,因为这个时期水稻已经从营养生长阶段过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可视生长情况补充磷、钾肥。这个时期主要通过节水控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深扎,叶片挺直,茎秆粗壮,以利于通风透光,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防止倒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后补。
早稻生长后期,根据水稻长势情况,巧施穗粒肥,以达到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保持青枝蜡秆.提高结实率,促粒多、粒重,从而达到夺高产的目的。一般是在齐穗期施用尿素1kg/hm2。
1.3.3科学调控有效分蘖
水稻的分蘖在主茎拔节时向两极分化,较大的分蘖继续生长,抽穗结实,这些分蘖叫有效分蘖。较小的分蘖生长缓慢,甚至停顿,最后死亡,这些分蘖叫无效分蘖。当有效穗达到要求时结合晒田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通常晒田的程度以现“鸡爪”根为宜,然后复水。
2.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措施
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稻曲病、矮缩病和胡麻斑病等,其中以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较为普遍。定安县早稻生产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秧苗枯心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害虫有:稻纵卷叶虫、三化螟等。
防治措施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2.1合理施肥
合理补充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多施农家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早造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2.2科学灌水
本田插植期应深水返青(3cm左右),浅水分蘖。分蘖够苗后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杜绝慢灌、串灌,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2.3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选用不同药剂防治。
2.3.1根据三化螟为害水稻的规律,对三化螟的防治要注意三个结合,综合防治,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具体措施为:
(1)调节水稻播种期,避开螟害,一般危害在分蘖期和孕穗至抽穗期,根据三化螟发生规律,调节水稻播种期,把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与三化螟孵化盛期错开,这样可有效地防治螟害。
(2)采用药剂防治,防治药剂有甲胺磷、杀虫双,每亩用100~125克(杀虫双用250克),兑水60~75千克,在螟虫孵化盛期、高峰期进行喷雾。
2.3.2防治稻纵卷叶螟
(1)消除杂草,消灭虫源。稻纵卷叶螟主要在塘边,沟边及低洼地的杂草上越冬,因此冬季铲除杂草,烧成灰,可减少大量虫源。
(2)调查虫情,适时用药,用药时,要认真调查虫情,掌握此虫发生情况,在幼虫孵化盛期突击用药。
2.3.3防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每公顷可用25%可湿性的叶青双粉剂1500g,对水1125kg喷施,每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
2.3.4防治纹枯病
每公顷可用井冈霉素1500g,对水1200kg喷施。
2.3.5防治稻瘟病
(1)选用抗病品种:切忌种植易感稻瘟病品种。
(2)做好种子消毒:稻瘟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稻草,谷粒上越冬,因此,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3)合理施肥管水: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防止氮肥过多导致病害发生,水的管理要浅水勤灌,中期排水晒田。
(4)药剂防治:用三环唑,多菌灵加稀释液喷雾。
水稻种植技术是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关键,而水稻的品种是影响种植技术选择的基础,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结合该种类的生长习性,其产量,并结合种植环境、温度及土壤等条件,选择最为适合的品种。在选择新品种时,可以先在小面积的试验田中种植,通过理论和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进而推广具体的选择特征方面应该包括:抗倒伏、抗冻、抗旱及抗盐碱化、秆强不倒、活秆成熟、不早衰、抗病性强、分蘖率高、大穗型,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能全部成熟的中晚熟品种;米质方面要求透明有光泽、米粒整齐碎米少、垩白米率少、食味适口性好。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收获的时间来确定需要种植几季稻,如早、中和晚稻。
由于北方温差较大,光照时间较短,植物的活动积温有限,同时地质、土壤等条件的制约,从而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因此,必须提高水稻种植的技术措施,才能够保障北方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栽培技术
1、选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90~110cm、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
2、浸种
水稻种子发芽吸水达到自身质量40%时,对发芽最为适宜。吸水所用时间与当时温度有关,水温10℃时需10-15天,15℃时需6-8天,20℃时需4-5天。在浸种催芽过程中,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养分容易溶解损失,时间过短又不利于充分吸水。一般浸种水温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包括当时气温、本田整地情况)而定。浸种的同时用咪鲜胺杀菌消毒,用芸苔素调节种子活力。浸好种子的标准是: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
3、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去种子间的水分,浸好种子堆放在一起,以高温32℃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当芽长到1-2mm时温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
4、科学播种与施肥,合理灌溉
在播种方面,为了使幼苗更容易吸收营养、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播种要均匀以及插秧深度的适中;在施肥方面,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不是只要施肥就能促进水稻生长,水稻每个阶段的肥料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测土配方技术,即检测土壤成分,了解土壤的肥力供给情况,决定具体生长发育期的施肥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肥料,又能够减少肥料的浪费;在灌溉方面,要分不同时期进行水量的控制,如在苗期水稻植株耐旱怕涝,应少浇水或者不浇水,将土壤水分控制在60%左右。在拔期后需增加水量,应浇适量的小水。在大喇叭口期,水量的缺失直接影响小花的存活率,会造成水稻产量的减少,应该大大增加灌溉频率和水量。抽穗期是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水分供应。
5、做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田间管理主要围绕补苗、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进行。补苗方面,要适时进行排查,减少土壤荒废率,发现缺苗现象及时补种或者补苗。田间杂草极大的影响水稻的生长,除草剂的使用要慎重,避免除草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尽量使用喷雾式施药,这样土壤残留药物较少。除以上管理措施外,还应该适时地对稻田放水和蓄水,以提升水稻产量;对倒伏水稻进行处理,以防腐烂而影响了产量;考虑水的循环利用,保持水稻田的通风等。最后要适度把握水稻成熟的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水稻的实际产量与品质,一般全田90%出现黄籽粒变硬且色泽光亮时是最佳收获时期,部分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缓收获期。
二、病虫害防治
1、稻恶苗病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2、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一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3、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涫灵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三、收获
关键词:水旱灾害,成因,防治措施
洛川县位于东径109°-110°,北纬38°-39°之间。属渭北高塬沟壑区,塬大沟深,沟谷与塬面高差达百米以上。土壤以垆土、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在1000-1200m,年平均温度9.2℃,昼夜温差大,且紫外线照射强烈,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苹果生产的良好基地。全县水资源总量6633.8万m3(地下水可采量1533.7万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26.8 m3,亩均占有水资源24.5 m3,多年平均降水量623.2mm,蒸发量860.3mm,降雨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十年九旱,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干旱缺水是制约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矛盾。论文参考网。水旱灾害是洛川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旱灾与水灾相比,其发生的频次范围、危害程度更为严重,因此旱灾是主要灾害。现就洛川水旱灾害的成因、特征、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作以浅析。
1.水旱灾害成因特征
1.旱灾
1.1.1特征
(1)、据省自然灾害记载:从公元1759年到1940年的182年中,洛川大旱38次。频率为5年一遇。光绪三年“秦晋历冬经春及夏不雨。地千里,秦晋连、人相食、道堇相望,卖女弃婴,指不胜屈”。论文参考网。1931年“洛川、旱、黄连镇与吴庄镇等九镇无收”。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2)、洛川气象站1955-1980年气象资料记录,26年间出现大小干旱40次,其中春旱和伏旱各占25%,秋旱占23%。大旱,旱期在100天以上,降水比正常年景偏少60%以上;中旱,旱期50天至99天之间,降水偏少50%;小旱,旱期30天至49天,降水偏少40%。
洛川县干旱分类频次调查表
1.1.2成因
旱灾的形成,因素很多,是自然和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自然或气候因素作主要分析。
(1)、洛川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受东南亚季风影响较弱,降水偏少,是本区域多干旱灾害的基本原因。
(2)、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所需,多年平均降水量627.7mm,季节分布不均,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出现,降水形成径流流走,造成了本区域旱灾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洛川以苹果为主导产业,其品质独特,品味享愈全国。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发展苹果种植面积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左右,年仅苹果一项人均纯收入53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0%。就苹果需水规律而言,每生产1g干物质需水146-233g,果树吸取的水量95%以上都消耗于蒸腾。据资料计算,1株3年生长的果树,平均每天大约蒸腾失水110kg,年每株折合17T,或每亩100-110T,相当于降雨量150-170mm,即是在分布均匀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果树吸收的水分也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论文参考网。且降雨量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而苹果树需水高峰期的三至五月为幼果膨大期如遇干旱,新梢和叶片生长受阴,落果严重,直接影响当年品质、产量和下年产量。而此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1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果树生长需要,这个差额必须要以灌溉补充。
(4)、旱地面积多抗旱难度大,全洛川总面积180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60 km2,占70%。统计资料表明,全县耕地5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旱地农业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丰欠与否,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繁荣。
1.2水灾
1.2.1特征
(1)、洛川水灾多以暴雨形式同现,据洛川气象站1955-1980年26年的统计资料,洛川暴雨大多集中发生在7-9月,共出现19次,频率为95%。据《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记载,洛川1933年6月山洪暴发,冲没良田无数。厢西堡、菩堤等十余村7月2、3日恶风暴雨,雹大如拳,山洪暴发,继以大水,深约数尺,冲没禾苗,摧毁房屋,灾情奇重。
洛川县历年暴雨出现情况
(2)、水灾频率
一般洪水(10-20年一遇)平均出现3次;大洪水(20-50年一遇)约2年出一次,特大洪水(大于50年)约10年出现一次。
(3)、自然灾害中还有冰雹、连阴雨、霜冻、大风等。
1.2.2成因
(1)、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受东南亚环流季风变化影响,气候多变,夏季多阵雨暴雨,秋季雨连绵。阵雨或暴雨至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造成洪水灾害。
(2)、人类活动。随着各行各业的建设和人类活动,造成区域下垫面的变化,植被破坏,基本建设中忽视自然规律等。
2.防治措施
多年来,本区域人民饱受了水旱灾害之苦,在同灾害的斗争中,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
2.1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措施,减轻旱灾频率和影响。
(1)工程措施:节水灌溉措施种类很多,渠道防渗措施,低压管道输水管灌、渗灌、喷灌、微喷灌、脉冲灌等,其它节灌措施如膜上灌、膜下灌、沟畦改造等。
(2)农业综合节水措施:耕作保墒、覆盖保墒、水肥耦合措施等。
2.2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水保措施、生物措施,整好一块田,建造一片园,蓄起一池水,做到拦、蓄、管、节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的拦蓄了地面径流和泥沙。
2.3增强水患意识,抗御洪涝灾害。修建水利骨干工程,提高抗洪减灾能力,树立长期抗灾思想,加强工程管护与洪水预报,制定防、抢险预案,提高抵抗洪涝灾害的综合能力。
2.4 要重建重管,制定严格的工程管理和使用办法,改变过去重建轻管,猴子搬包谷式的建设水利工程,确保工程能可持续长久的发挥作用;
3.结语
洛川县是一个农业县,水旱灾害是县域内所有灾害中最严重、影响最大的灾害,水旱灾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乃至社会稳定,分析了水旱灾害的特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叶守泽,夏军.水文科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02,13(1):95-961.
[2]邓铭江,郭春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问题.
[3]洛川县志.
[4]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属于重庆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2年,本市水稻种植面积达X万hm2,年产量为X吨。重庆地区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有明显的层次性。由于生产技术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本地区水稻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如何提高重庆地区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从水稻栽培技术层面探讨如何实现水稻的高产栽培。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1 品种选择
挑选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同时,成熟期好,较强的抗性,适合在重庆地区种植的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确保纯度与净度均≥98%,芽率 ≥85%,含水量≤13.5%。
1.2 种子处理
1.2.1 晒种 先选在晴天晒种1-2d,翻动3-4次/d。
1.2.2 选种 首先筛选,除去杂质及草籽,确保种子净度;然后利用比例为1:13的盐水进行选种,筛除不饱满的种子。为保证盐水密度,可利用鲜鸡蛋来测定,标准为鸡蛋倾斜于水面,大约露出5分硬币大小面积。其中,每选一次必须调整盐水比例,才能保证选种的质量,将选出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几遍。
1.2.3 浸种消毒 利用25%咪鲜胺浸种,大约3000-4000倍液,根据1:1.25的比例将种子浸入药液中,即25斤药液,种子20斤,保证每天翻动一次,水温维持在11-12℃左右,持续5-7d。当手捻种子无硬心时,表明浸种完成。
1.2.4 催芽 把浸泡后的种子放置于30-32℃环境下进行高温破胸,等到约有80%的种子破胸后,把温度调至25℃左右,使其长芽,并常翻动,等到芽长约1mm时,将温度调至15-20℃晾芽。
2 播种
适时播种属于培育壮秧的关键环节。应结合重庆地区的气候条件、天气情况及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来确定,通常当地温高于6℃时便可播种。
3 旱床育秧
旱床育秧苗比较粗壮,根系发达,分蘖早,移栽后返青快。对于早稻旱床育秧应选在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的地方,并于当年冬季翻耕晒坯。播种之前应先耕平作畦,畦宽约1.2m,沟宽约0.2m,在畦面施粪水30担,用25kg磷肥作基肥。将畦面整平、做细、压实,并浇透水,然后均匀播种,最后,盖上细土,再盖膜。
秧苗期肥水管理:(1)在一叶一心期,应施断奶肥,以尿素为主,4-5kg/亩;(2)在三叶期施接力肥,以尿素或复合肥为主,10kg/亩;(3)在移栽前的5-7日内,应施送嫁肥,以尿素为主,4-5kg/亩;(4)水分管理:根据畦面表土是否显白或心叶卷,浇跑马水。
4 合理密植
通常杂交稻常用单、双苗插植,而常规稻采用2-3苗插植的方法;插植的标准有下列3种:20cm×20cm,20cm×16.7cm,16.7cm×16.7cm等。
5 田间管理
5.1 科学除草
当插秧5-7日后,进行首次施肥,选用60%丁草胺,用量为1500g/hm2,将其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施肥,然后,保水约4-5日。
5.2 合理施肥
根据“前攻中稳后补”的原则施肥。(1)基肥:整地前主要施农家肥,用量7500kg/hm2,过磷酸钙,用量375kg/hm2;(2)第一次追肥:当插秧后5-7日进行,以复合肥与尿素为主,用量分别为75kg/hmn2,150kg/hm2;(3)第二次追肥:以复合肥75kg/h+尿素112.5kg/h。通常在插秧35-40天后还应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4)穗粒肥:当水稻抽穗杨花时,视水稻长势而定,追施尿素,用量60-75kg/hm2。
5.3 科学灌溉
当水稻出穗扬花时,田间依然应有一定水层,起到调节水温、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也有助于开花授粉。在灌浆期内,按照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原则,即当灌水一次后,等到自然落干1-2日,然后进行灌水。在蜡熟期内,按照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原则,即灌水一次后,等到自然落干3-4日,然后进行灌水。等到后期,收割之前约7-10日将水排干。
5.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重视病虫害田间管理及测报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5.4.1 稻曲病出穗前7-10日 应喷施6%多菌铜,用量2.0-2.5kg/亩;选用25%络氨铜粉剂,用量为350-400g/亩,加水250-300倍喷雾;再用50%DT粉剂,用量50-100g/亩,加水50kg,对水稻叶面喷雾。
5.4.2 纹枯病当病株超过15%时 分别于分蘖末期与抽穗期喷施一次药,选用5%井岗霉素,用量100g/亩,加水50kg喷雾;在出穗前7-10日时,选用稻丰灵防治稻曲病与二化螟等病虫害,用量200g/亩,加水50-60kg,喷雾。
5.4.3 主要害虫对于二化螟、粘虫、稻蝗等 应选用25%杀虫霜水剂,用量为200-250g/亩,或选用速灭杀丁,用量15-20g/亩,加水50kg喷雾。对于稻飞虱,选用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用量50-60kg/亩;此外,还可选用扑虱粉防治。
2020年上半年水旱灾害防御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全县水库、河道、泵站、水电站、骨干水工建筑物、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等进行汛前检查,对检查出的防汛安全隐患督促相关单位立即进行整改。2、督促乡镇编制2020年度小水库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小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圩区重要河道堤防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其中小水库应急抢险预案、小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圩区重要河道堤防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已报县防指并批复;3、淠史杭灌区杭北干渠0+000~9+272渠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验收等建设管理工作;4、防汛值班值守工作;6、淠史杭灌区现代化改造规划设计基础资料调查部分资料补报工作;7、2018年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准备工作;8、治理工程至二期项目建设管理工作;9、交通运输局2020年危桥改造项目朱槽沟河桥、杭北干渠沙岗园艺场桥工程防洪影响评价、县合纵高速施工4标段部分跨河临时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书审批工作;10、灌区灌溉及生态用水调度工作;11、环巢湖流域(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杭北灌区、舒庐灌区部分支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一期)项目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工作;12、完成了小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招投标等建设管理工作;13、2020年水价改革项目相关工作、14、水利扶贫项目相关管理工作;15、局扶贫、民生工程日常管理工作。
二、2020年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1、2018年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进度不理想;2、治理工程至二期施工进度有待提高。
关键词:城市水涝;预防;雨水排放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1.1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居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内城市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果断的开始了城市的升级改造,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老城区也尽可能的进行整改,全国上下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城市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由于其事关人民群众及子孙后代生活,更要做到尽可能的完善。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不仅北京,近年来,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2010年,住建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个城市的调研,发现在2008-2010年的3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逢大雨必涝,现在已成为很多大城市的通病。面对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出现的暴雨,一些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国大中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怎样预防城内水涝灾害以及新型雨水排放系统的采纳便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城市水涝原因分析
1.1排水设施建设老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城市经济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城市中来,城市的规模也在这种变化中变得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很多城市都是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所建,当时的排水设施是按照当年的标准和要求建设的,已经远远达不到现在的要求。而且,很多新建城市所使用的排水标准依然是几十年前的,这也为城市内涝埋下了隐患。在国内,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2排水系统落后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城建过程中大多数开发商为了更多地谋取利益,只做表面工程的例子比比皆是。雨水污水排放系统建在地下,关注的人较少,所以开发商在建设的时候也是能省则省,能不建就不建,排水系统严重落后于城市发展。这也造成了包括杭州等在内的一些近年来发展快速的城市却屡屡出现城市内涝的根本原因。
1.3雨水调蓄能力小
雨水需要疏导排放,也需要适当蓄积,一方面,利用河流、水库、湖泊等可以对高强度降水进行蓄积,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或者延缓洪峰的到来,另一方面,对于当前大规模发展的城市来说,过量抽取地下水已经在导致城市地陷,如果不及时的回补地下水也会造成未来城市的安全隐患,而通过河流湖泊等是地下水回流的重要方式。雨水的蓄积目前主要是通过河流,水库,湖泊等系统实现,不过大规模的道路土地硬化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水路系统,湖泊、池塘等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这也把压力直接推向了城市的排水系统。快速扩张的城市又延长了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增大了排水时间,这就使得大强度降水无法及时排除。最终只能全部淤积在街道,形成内涝。
1.4森林绿地面积的减少
森林绿地等绿色植物覆盖的地区往往透水性、保水性较好,在降雨过程中,可以对雨水进行保存和利用,蓄积作用明显。但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温已经让人们忽视了绿地的重要性,原有的植被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高楼大厦,宽阔的沥青马路,生态系统越发脆弱,能够吸纳雨水的东西几乎没有。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只能在地表流动,增加排水系统的压力。
2城市水涝的预防对策
2.1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城市排水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加以重视。我们不仅要看到地上的高楼大厦,更要看到地下的城市交通线。排水系统建设虽然不能出政绩,树形象,也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却是城市长久健康发展的保证,所以政府应该通过法律、行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调配等不同方面鼓励人们去做好这项工程。国外像是美国、日本、德国等都有相关法律用于保护和完善排水系统建设。同时也要注意适当提高排水管沟建设标准。
2.2改造旧排水管沟,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管理
改造老旧的排水管沟,加强排水设施日常管理,特别是旧城中的排水管沟,使这些排水管沟具备应有的排水能力,是城区防涝治涝的重要举措。改造老旧的排水管沟最好结合旧城改造系统地开展,通过市政专项规划按照系统性原则,统筹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设计建设符合相应地区要求标准的排水设施,落实排水工程项目,形成较完善的排水系统。而在未改造之前,应做好现有排水管沟的疏通清理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排水设施的作用。
3国内外新的雨水排放系统
英国开发了一个新的雨水系统—蓄水地面,该系统把局部地域内收集到的雨水径流,用人工方式贮存起来,成为城市中水道的重要水源,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部分杂用水,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给排水系统。在英国诺丁汉有一个Edwinstowe青年旅行社,人们在建筑物附近地面采用“蓄水地面”,利用人行道、车道、停车场的地下空间,贮存、滞留雨水,即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可渗的路面下依次铺设砾石层、土工织物,下面以干净的碎石作为基底蓄水层,并用土工膜将该结构包围起来,贮水量可达100L/m2,收集的地面雨水与屋面雨水一起成为建筑物内中水道的水源,用于大量的厕所冲洗水。
此外,1989年德国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又如一些瑞典的社区已经很规范地在新的小区中建设了一些局部的系统来回收与再利用雨水。
我国在新型的给水排水系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也在一些示范工程中采用了雨水就地处理的方法。如北京北潞春小区,从消防水池溢流的多余的中水,连同从全小区汇集的雨水,都流入漏斗式的具有渗透结构的人工湖,以及目前有些城市提出的“下凹式绿地”,都可以归类于简单的就地处理系统。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得因地制宜,以城市现有的河流和地形为基础,根据水文生态系统的问题状况及不同地域的土壤地基条件与技术条件等进行必要的规划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茂川,张兴奇.南京市内涝灾害成因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关键词:防汛抗旱 水旱灾害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防汛抗旱问题日趋严重,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减弱水旱灾害的影响,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却不足以改善全国的整体水旱灾害现状。因此,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努力的改进。争取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防汛抗旱能力存在的问题
1、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洪涝灾害监测站点不足,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警不够及时。此外,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比较滞后。
2、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3、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洪水干旱保险还停留在研究层面。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偏弱偏少,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4、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防汛抗旱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
二、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出现了,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些年的事情。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其发展历程。
1、古代人适应水的阶段,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古代的人们适应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属于冷兵器时代,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不能构建坚固的水利设施,致使当汛期和旱期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对于这个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我国古人有许多论述,大多数的论述内容都是,水是一种变化无常的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它,我们只有了解它的习性,然后去适应它生存,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在古代也有著名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案例,那就是大禹治水。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人类主动并力图将其暴露程度降低为零,回避水旱灾害,从而减小风险。
2、近现代人逐渐控制水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机械,可以建设一些水利工程,来防治水旱灾害了。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意愿和能力在增强,特别是人口增加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对水进行控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发展灌溉和供水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野心开始不断变大。人类在这个阶段认为大自然是可以战胜的,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无限度地改造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此时是人类在降低自己易损性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种强有力的工程措施,将水旱灾害的危害性减小到零,从而减小水旱灾害风险。
3、现代人和水和谐共存的阶段,人们经过上一个阶段与水的接触,人们开始发现水是不能够征服的,真正的生存之道就是与水共存,一起和谐发展。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不可能将水旱灾害风险“危害性”、“暴露程度”、“易损性”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减小到零。相反地,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水旱灾害风险,实现水早灾害管理的最大效益。于是我国人们开始从各国学习先进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工作,争取早日走上,人水和谐、水旱灾害综合管理的道路。
三、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
所有工作都有自己固定的流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目前主流的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评估,这里所谓的风险评估,指的就是根据某种灾害所导致的损失的历史资料的记载,然后再根据上一步的风险文档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这一工作中,主要利用的工具有概率统计、洪水风险图、资产评估法、水文水力学法、历史洪水类比法、地貌学法、专家调查法等。
2、风险识别,水旱风险管理就是风险识别工作,该工作主要是对潜在的各种威胁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归纳整理,并分析产生不利事件原因的过程。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出风险的来源、范围以及特性,然后形成文档报告,以便后面工作的开展。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中间步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作期间,会对上面的俩个工作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然后把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该地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程度,并与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该地区的风险等级,由此确定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某种不利事件进行科学的预防,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该步骤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风险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佳效益的总目标。当面临风险时,主要思路为采取转移、接受、化解、规避和分担等各种风险处理手段,从这些手段中,选择适当内容,形成最优处理方案。
5.风险管理结果评价,风险管理结果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该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对以上每个步骤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每一步骤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档案记录,以便于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地说,对于某一地区或流域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以上工作流程是逐步进行的,但每一步工作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结束语
近年来,在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实践中,各地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建设,完善非工程措施,防汛、抗旱、防台风等各项工作取得不少新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施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实现人水和谐,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2]刘宁.进一步提高科学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J].求是,2010(08)。
[3]刘宁.堰塞湖应急处置实践与认识[J].水科学进展,2010,21(04)。
[4]刘宁.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01)。
[5]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关键词】 海水浴疗法;疗养院;保健养生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ea bath therapy in the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MethodsThe flotage, the pressure, the massage effect and the trace elements of the sea into the human body through skin were investigated.The effects on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sea bath in coast sanitariums could increase the health of the recuperators. Conclusion The sea bath can increase the health and the double benefits of the sanitariums.
【Key words】 Sea bath;Sanitarium;Health care
海水是海滨疗养地的主要疗养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疗养康复资源。海水浴疗法是利用海水锻炼身体和防治疾病的方法[1]。海水浴疗法科学舒适,在疗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海水疗法的由来与发展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近乎于陆地的2.5倍,尽管海陆分布极不均衡,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日益重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积极利用海洋环境来发展疗养事业。
在人类历史上,水之用于医疗由来已久。公元前500年欧洲就有文献记载,海水可以治疗人类一切疾病。古希腊人相信海水具有清洗恶性肿瘤组织与刺激神经的效力。罗马帝国时期,寻常百姓便以水疗法医治疾病;当时,奥古斯都大帝也浸泡海水来医治热病。16世纪,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利用海水来治疗皮肤病。
自行车赛世界冠军路易松・博贝发生车祸后,康复阶段住在布列塔尼半岛拉芒什海峡沿岸的罗斯科夫海水疗养中心。这位运动员发现海水疗养对他受损的肌体有“惊人的效果”,于是于1964年在基伯龙半岛开设了一家海水疗养院。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如兴城、大连、秦皇岛、北戴河、青岛、烟台、鼓浪屿等地疗养院均已实施海水浴疗法,并对海水浴疗法保健养生防治疾病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戴蓉等[2]对患有Ⅱ型糖尿病(DM)的军队疗养员实施海水浴疗法,使用超声心动图仪观察患者海水浴前后LAD、EF、FS、E/A指标变化,使用常规心电图描记并观察海水浴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并与健康疗养员对照,得出海水浴疗法对DM患者心脏康复有较好效果。刘秀珍等[3]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疗养康复期中,海水浴疗法对其左室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应用超声心动房室平面位移法AVPD记录二尖瓣环各位点均值AVPDmean和左房射血所致各位点均值(AVPDa),改良Sinpsa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疗养前、后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海水浴疗法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的左室功能。郑芳等[4]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海水浴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左房收缩功能的康复作用,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高血压患者被分为左室正常构型和左室肥厚型,经过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被观察者疗养前、后的左房收缩功能各指标,并进行比较,得出海水浴疗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全身有氧运动,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左房收缩功能。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海水浴疗法对人体有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2海水浴疗法使疗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疗养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获得发展。海水疗养不仅具有医疗的效果,也是休闲生活中的明珠项目,疗养院不再属退休老人和病人康复专用,在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重视休闲生活的今天,从事海水疗养的观念越来越深入普及,现代疗养院吸引着重视保健和爱好运动的顾客。健身与减肥游泳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青睐,给疗养院带来生机和社会经济效益。
3海水浴疗法医疗保健作用的科学依据
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5],一般情况下,机体浸入海水中,在20 min 内,机体表面就会形成一层黏膜,使人体有“滑腻”的感觉。这层黏膜主要是由生物、化学元素组成的,附着在体表面上,形成离子层。海水中的元素离子不断通过该层膜扩散,渗透到皮肤表面。有的可附着于体表,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发挥作用;有的元素,如氯化钠、重碳酸盐和铁、铜、锌、钙、镁、锰、钡、钴、碘、砷等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或病理活动。
海水能影响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激发酶促反应,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交换,并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的微循环及周围血液循环、血管扩张,从而大大增强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进行海水浴时,由于人体受到机械性的静水压力作用,促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回心血流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大;并压迫胸廓、腹壁,使胸内压增高,从而增强呼吸深度,促进气体交换和代谢,增强了肺的通气功能;水流的压力或冲击力的作用还能刺激神经系统兴奋,这将对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
由于受到海水的浮力作用,使得人体运动器官负荷变轻,肌张力降低,肌糖元和肌红蛋白储存量明显增多,可以改善肌肉、关节、骨骼组织代谢及营养供给,有利于运动系统疾患的功能康复。
大海广阔,海水碧蓝,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对人心理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与状态,称为海水的心理效应[5]。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作用。有害的心理因素可以损害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有害作用过分强烈可导致疾病发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因素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有利于心身健康。独具特色的海滨疗养地的景观,可使大脑皮质出现一个新的、外来的刺激活动,如气势磅礴的大海,周期性的涛声,不断地刺激大脑皮质,产生兴奋灶的转移,从而消除精神紧张和心理矛盾,使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睡眠改善。在观赏海滨景观时,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有益于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的协调平衡。
4海水浴疗法在烟台疗养院的应用
烟台疗养院处于渤、黄海连接之处,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自建院以来,疗养院的医务人员一直对自然疗养因子进行探讨、挖掘。海水浴疗法作为疗养的重要内容在疗养院中实施了20多年,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度。烟台适宜的海水浴时间是每年的7~10月份,进行海水浴的疗养员必须经过全面体检,经治医师要严格掌握海水浴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对适合海水浴的疗养人员发给准浴证。浴前在体疗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的肢体活动,浴中有海上救护队巡逻,有医务人员跟队保健,浴后要用淡水冲洗身体。每次20~60 min,以不感觉疲劳为宜。实践证明,应用海水疗法的疗养员,疗养期结束时的健康状况经心电图、化验等辅助检查有明显改善,且自我感觉良好,对促进健康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疗养员的喜爱。
总之,海水浴疗法对促进身体健康、治疗疾病、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疗养技术常规.1999.134-135
2戴蓉,郑芳,林玲,等.海水浴体疗操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作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5): 413-415
3刘秀珍,韩峭青,黄景仁,等.海水浴体疗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左室功能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杂志,2002,24(12):719-720
4郑芳,甘素芬,戴蓉,等.海水浴体疗对高血压患者左房 收缩功能的康复作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3): 213-215
关键词:水曲柳;育苗栽培技术;虫害防治
Abstract: Water white wax is a deciduous tree, it is one of the three precious tree species of the northeast forest area. Fraxinus mandshurica wood has large mechanical strength, good elasticity, good texture and beautiful texture. Fraxinus mandshurica i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tree species, with ornamental value and resistance to ability. Because of the blind logging in recent years, the 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nearly exhausted. At pres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opularize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raxinus mandshurica seedlings.
Key words: Fraxinus mandshurica;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Pest control
1 水曲柳的生物学特性
水曲柳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等地区。水曲柳属中性喜光性强树种,适生于深厚的微酸性上,土壤肥沃且湿润。一般生长在溪流、山谷沿岸或山坡林间。水曲柳根系非常发达,萌蘖能力及强、树冠很茂盛,生长速度较快,且寿命较长;不仅耐盐碱、同时适应耐干旱性强,耐寒冷。
2 水曲柳的栽培技术要点
水曲柳不适合营造纯林。水曲柳可与落叶松混交。一般以带状混交为主。有利于解决水曲柳生长速度缓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干形不直的问题。利于虫害防治。
3 水曲柳实生苗木培育
3.1 种子处理
因水曲柳种子属于长休眠期种子,种子一般经过催芽处理才能确保出苗,常用方法有:(1)隔冬层积埋藏法。将储备的水曲柳种子在播种头一年的8月份开始进行选种工作,如伤的、空瘪粒、杂质、病虫害的一律去除掉,确保种子高纯度,之后开始进行对种子消毒、浸种,挖坑层积埋藏,等明年春播前取出种子,此时种胚约80%都已经变黄绿色,有的种子会少量发芽,这时最适宜适播种。(2)变温处理法。新采集种子时间是9月下旬,一般通过室内变温处理,根据种、沙1:3的比例均匀混合,处理两个月温度条件控制在20-24℃下。之后温度控制在0-5℃下在处理两个月。处理要按照顺序不可以颠倒,时间不能随意缩短。
3.2 播种:春播播种最适宜,翻地时可以施入适量基肥0.6-0.8千克/公顷,垄作每亩播种量大约40克,覆土厚度为1-2厘米,播种以后水需要充分灌满,在出苗前等用百草枯进行化学除草。
3.3 苗期管理:水曲柳出苗后,生长期开始很容易染立枯病,出苗后必须喷杀菌剂进行防治;间苗要及时,每米双行留苗20-25株;加强水肥管理,等苗高生长到20-30厘米。水曲柳应该在秋季掘苗,在气温稳定,地温降低到0℃以下假植越冬。
3.4 水曲柳造林及幼林管护
在东北林区,水曲柳苗木在春季4月下旬开始掘出上山,缓苗期在20天左右的,必须顶浆造林;同时应遵循“五不离水”的造林技术规程组织实施。根据水曲柳的生长习性,适宜与落叶松营造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的方式一般有三种,有株问、团块状、带状和混交,带状混交方式比较常用,利于造林施工,又便于抚育管理。在山上栽植前。要细致整地。可采取穴状整地法。整地规格50厘米×50厘米×30厘米,栽植时可按照3行落叶松、3行水曲柳的带状混交方式,造林行株距为2米×1.5米,栽植顺序为先水曲柳后落叶松,栽植时做到深埋、踩实,使根土密接,避免窝根。由于水曲柳是在灌丛、杂草极多的林地里造起来的,故要进行及时细致抚育。水曲柳抚育年限为4年,各年按2、2、1、1次进行,造林第一年及第二年抚育方法相同,第一次抚育方法为扩穴培土,踏实扶正。质量要求:扩穴直径60厘米,培土过苗木直径1~2厘米,倾斜20°以上的苗木要扶正,做到不漏抚、不伤根、不伤苗,干旱坡苗根际覆盖草皮。第一次抚育在造林后即可进行;第二次抚育方法为行状抚育。质量要求:在造林行内除草1米宽。不准伤苗。第二次抚育要求在7月末前结束。第三年抚育方法为除草割灌,修枝摘芽。质量要求:在造林行内割灌1米宽,减除徒长枝、丛状枝、副枝。第四年抚育方法主要是带状除草,即除去妨碍幼树生长的草木及灌木。在加强抚育管理的同时,看护也很重要,应注意牛羊、牲畜进入林地,对造林成果毁坏。在10年以下的幼林、容易遭霜害的立地上提前预防,叶面喷洒水杨酸或氨甲基纤维素可降低水曲柳霜害20%~30%。
4 水曲柳病虫害防治
水曲柳易发病主要有:水曲柳翘果斑点病、水曲柳梢头白腐、水曲柳叶斑病、水曲柳白粉病、水曲柳煤污病、水曲柳幼苗病。
4.1 水曲柳翘果斑点病:病因是棒球腔菌。发病规律不详,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病害一般发生在翘果和叶上面,叶上表面生褐色后变苍白色病斑,病斑中央生黑色小点斑下淡褐色。翘果上无明显病斑,只见小黑点集团灰褐色。病果瘦弱落地病果发病率高。处理种子过程中病菌继续繁殖生长,造成烂现象病果留在枝上,晚秋才落地。
防治方法:建立采种林、采种园。在没有病的树上采种,种子成熟期采。在还没有落地时期上树采种。如果落地种子有病菌不要采种。向幼果喷施波尔多液分几次进行。种子催芽前处理,病果剔除,遇到困y时先用水浸后,再用甲醇倍液浸泡,然后取出焖,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与混砂处理。
4.2 水曲柳在生长旺季易患立枯病,在粘重土壤或连作育苗地上尤为严重。通常于出苗后立即喷洒0.5%-1%的波尔多液。连续喷洒3-5次,每周1次。可以有限防治立枯病。
4.3 虫害部分:小地老虎俗称地蚕、切根虫,在东北主要对农业、林业幼苗危害很大的地下害虫。春节虫源有迁徙而来,在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昼夜取食,性情残暴、自相残杀。
防治方法:采用除草灭虫、人工扑捉、灯光诱杀、灌水浸田等物理防治。利于天敌乌鸦、蟾蜍、鼹鼠、步行虫、寄生蝇、寄生蜂。
防止应遵循“及时发现、积极防治。治小治了”的原则,在生长季节发现病虫害后,及时用药物进行防治。冬季树木要涂白或喷洒石硫合剂。消灭树干虫卵机蛹。
参考文献
[1]羿京京.水曲柳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64.
[2]高宇.水曲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384-1388.
关键词生育期;自然灾害;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突发,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1]。纵观水稻整个生育期,其中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低温冻害、内涝灾害、高温热害、台风冰雹灾害和雪灾等。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属南北冷暖气候交汇区,因而四季有时不太分明,会出现倒春寒现象;雨量充沛时可能一夜成涝灾;夏秋季交替不明显,秋后高温天气持续;亚热带台风虽不直接危害水稻生长,但其过境后的威力也很强大,为迁飞性害虫提供有利条件;冬季提早来临或下雪天提早,这些反常的季节表现都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早稻、单季稻和双晚稻生育期中所受自然灾害也有所不同[2]。现就芜湖地区水稻生育期和自然灾害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治措施。
1自然灾害类型
1早稻
芜湖县早稻播种一般在清明以后或谷雨前,7月中下旬收获,生育期中所受自然灾害有低温冻害和内涝灾害。
(1)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播种后的四叶期。由于低温、阴雨、冷害、深水灌溉,使秧苗呼吸受阻,缺氧窒息,营养物质失调,造成烂秧,并可能诱发病菌的侵染,使病害更严重。
(2)内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6月的黄梅雨季,此时正值早稻孕穗至抽穗灌浆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现在一夜成灾的现象时有发生,低洼稻田绝收现象也常有。另外,暴风雨可提早带来稻飞虱的危害。
1.2单季稻
芜湖县单季稻一般是在5月上旬播种,在6月中旬移栽。单季稻生育期所受自然灾害有内涝灾害和高温热害。
(1)内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6月的黄梅雨季,此时单季稻正处在分蘖期,是大田有效穗形成的关键期。若这时稻田淹水3~5 d,单位面积有效穗不足,难以达到高产。
(2)高温热害。发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正值单季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水稻在含苞、抽穗期对温度极为敏感(即抽穗前后各10 d),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日平均温度30 ℃以上就会对水稻生产产生不利影响[3-4]。孕穗期如遇35 ℃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35 ℃以上高温就会产生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粒,造成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偏低,甚至绝收。
(3)台风灾害。台风虽然不直接危害当地水稻生长,但一般从芜湖县过境时形成大风和强降雨,一般发生在8—9月,以9月上中旬台风危害重。此时单季稻处于灌浆成熟期。台风过后,造成水稻倒伏,损失一般3~5成,严重的达7成甚至绝收。另外,台风可带来迁飞性害虫的危害,也会引起病害的暴发,如细菌性条纹叶枯病和稻曲病。
1.3双季晚稻
芜湖县双季晚稻是6月上中旬播种,10月底至11月初收获。双季晚稻生育期所受自然灾害有台风灾害和低温雪灾。
(1)台风灾害。一般发生在8—9月,此时台风灾害会带来迁飞性害虫,也会引起病害的暴发,如细菌性条纹叶枯病、稻瘟病。
(2)低温雪灾。一般发生在10月底,双季晚稻进入收获期。低温雪灾造成双季晚稻倒伏,时间长引起烂谷,因而增产不增收。
以上所述是芜湖县水稻生育期中遇到的几类主要自然灾害。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有的可以避免,有的可根据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补偿机理采取补救措施,有的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切不可大意。面对自然灾害,首要的任务是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其次才是考虑如何减少自然灾害。
2防治方法
2.1预防措施
主要是通过加强水稻的栽培管理来达到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5]。首先,要适时选购优质种子,早稻要选用早熟抗寒耐涝的品种,单季稻选用抗倒耐高温抗病品种,双季晚稻选用早熟抗病品种。其次,培育壮苗,适时栽培,芜湖县早稻一般是在5月15—20日移栽,近年来早稻直播面积逐年增加,因此早稻直播应选择清明后气温相对平稳上升的时候抢播,避开低温冻害天气,另外,采取地膜旱育的技术培育早稻壮苗;单季稻应控制在立秋后抽穗,也应避免立秋后气温转变期的影响,通过水肥管理和适时收获也可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强水肥的管理可以提早成熟。如单季稻后期遇稻飞虱的暴发,可选择收割早熟的品种,在低温雪灾来临时,应选择收割早熟的双季晚稻。
2.2治理方法
首先,根据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补偿机理采取补救措施,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加强田间管理可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如单季稻遇到高温热害天气时,可以对稻田灌溉深水,改变田间小气候,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对发生内涝的稻田,除及时排水外,要清洗叶片上的泥土,适当的增施氮肥,加强养分以促进生长;另外,要适时烤田,控制好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对倒伏的水稻田块,可以用人工扶持的办法使水稻直立生长;对台风带来的迁飞性害虫和病害的暴发,可以提早用药防治。
总之,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搞好田间管理,以减小因天气变化对水稻生长进程的影响,发挥水稻的最大增产潜力。
3参考文献
[1] 邱新法,曾燕,黄翠银.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3):356-360.
[2] 龚绍先.粮食作物与气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 汪寿康,汪更文,汪又佳.2003年水稻高温热害情况的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1):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