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范文

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6: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

篇1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监理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深基坑施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等。此外,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往往有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桩的施工和基坑监测、桩的试验检测等多家单位同时作业,存在大量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协调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如流砂、管涌、渗漏、支护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管网等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监理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理费偏低,监理人员待遇不高,抑制了高水平人才的进入。除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且注重专业配置的监理公司外,大多数监理公司很少配备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监理中,现场监理人员对专业技术问题了解不深或缺少实践经验,对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做出判断和处理,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就难以到位。

1.2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1.3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致使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单项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基坑事故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4其它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与开挖阶段存在的其它主要问题还有:①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②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2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1)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用于指导项目监理的工作。

(2)重视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审查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岩性以及水位、水头等。

(3)重视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基坑降水与止水帷幕选取的形式(方法)是否可靠、合理,基坑平面尺寸能否满足地下室施工的空间要求等。有的工程就是因为基坑预留尺寸过小,而对地下室外墙的支模、防水、回填等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检查止水帷幕墙体是否达到含水层底板以下l~2m,这也是很重要的。

(4)重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只有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5)重视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及基坑监测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方面有:基坑开挖是否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对称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监测的项目、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及反馈等是否符合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要求和现场的具体特点。

2.2施工阶段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繁多,监理应当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灌注混凝土、深层搅拌、高压旋喷注浆等重要的施工工序要实施旁站监理。这里根据该大厦施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锚支护形式为例叙述监理要点如下: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支护桩不同于基础桩,主要承受侧向压力,所以重点应控制支护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及钢筋笼的制安施工。主要步骤有:开孔前检查孔位及钻杆垂直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终孔后设立停止点,检查孔深、孔径、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前,要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配筋、箍筋间距及焊接质量情况,特别要注意每次混凝土注浆导管的起拔高度,严防桩夹泥形成断桩。

2.2.2锚杆施工质量监理

开孔前检查锚杆的孔位及锚杆钻孔机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终孔后检查孔深,丈量拟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检查注浆导管的安放是否合格;对锚孔注浆实行旁站监理。检查注浆水灰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要求采取二次注浆法来保证注浆量:同时,还要对水泥进行总量控制,即进场水泥量等于施工方上报的注浆水泥用量。当锚固体的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张拉试验,检查锚杆的施工质量。

2.2.3基坑坡面混凝土喷射施工质量的监理

基坑坡面土体采用土钉挂网喷射厚70~100mmC10素混凝土,以防土体崩解。在施工前重点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挂网土钉的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控制喷浆厚度,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坑壁上布上钢筋标高棒。

2.2.4降水井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降水井要重点控制井深、井径及井管滤料、粘土球的质量,过滤钢丝网、过滤布要绑扎紧后才能下井。成井后要进行试抽水,出水量及含砂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2.2.5对降水运行的控制

降水的目的是降低承压水位和水压力,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承台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防止降水过大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对降水流量及时间要严格掌握。该大厦基坑东、南、西侧紧邻建筑物15m左右,特别是南侧的三层购物商场为天然基础,距基坑边仅10m,一旦降水过大必然会引起该楼的沉降。为了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又不影响建筑物过大沉降(设计容许值3cm),建议控制水量适当,允许在弱水压条件下施工,维持水位在承台底以下不涌砂灌水即可,同时加大位移的监测密度,减短监测周期,用沉降位移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抽水井启动的数量。

2.2.6基坑开挖监理

开挖前要认真审核土方开挖方案中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以及材料堆放位置、基坑排水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软土地区的土方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宜超过1m。对于边坡脚的基础承台开挖应采取跳挖的方式,土方开挖的进度要与支护施工同步,支护好一层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开挖前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必须布置好并完成初始读数。土方开挖一定要遵循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要善于利用监测成果随时调整支护手段和土方开挖的进程。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为了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破坏,坑底要留30cm以上的土采用人工开挖,对于超灌或桩顶超过设计标高的桩间土宜用小铲机开挖,避免机铲碰桩头。土方开挖必须要有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抢险预备材料,并24h有人值班巡视,一旦有险情发生能够立即处理排除。

2.2.7重视基坑监测的监管工作

一般在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因此,督促基坑监测单位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就基坑(变形)位移、沉降过大、地下水位异常等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基坑重大事故的发生。

2.3施工监理协调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阶段,监理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支护(支撑)、挖土、监测、降水、凿桩头(工程桩)、桩检测、地下室土建等多家施工(检测)单位的多项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家施工(检测)单位的进场时间、施工进度与节奏,做好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对保证基坑工程及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止水帷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体系应安排尽早施工。为保证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不被运土重载车辆压坏,凡通过支撑处的临时道路可用型钢与钢板搭设临时栈桥架空通过。

(2)遇到支撑梁下方有废桩(属旧建筑物)的情况时,一定要事先将废桩顶自梁底向下凿200~30Omm,以防止在支护梁浇注混凝土时,废桩与支护梁结在一起,到挖土时可能导致处理困难,影响安全施工。

(3)在挖土施工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除去支撑梁下悬空的粘挂物(石块、混凝土等),及时清理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以确保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施工的收尾阶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挖掘机近坑边作业以及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坑外时,极易发生倾覆事故,施工单位事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5)在进行塔吊安装、钢材进场等作业时,由于基坑边要承受较大堆载,监理要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进行基坑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2.4有关施工监理的对策

(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合理投资与盲目冒险之间的巨大利害关系。

(2)在重要的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时,为弥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建议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确保风险降低到最小。

(3)建议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标时,对带有深基坑支护开挖的工程尽量减少单独发包工程的数量,最好采用总承包的工程管理模式,让支护、止水、降水、挖土、监测等由总承包统一管理,以便减少施工协调的难度,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优秀的导入方法来将教师想要教学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知识或者资料,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因此,课堂导入的策略好坏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一、借助“温故导入法”导入

“温故导入法”,顾名思义,其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加强对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大多数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温故导入法非常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因此,温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中国台湾宝岛的发展与收复历史》这一历史史实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时,秉承温故导入法的基本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教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教学的,台湾宝岛与大陆之间千百年来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进而引申出新的历史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和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两个知识点,并向初中学生详细地解析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个领土,绝对不容任何外国侵略者的侵犯。通过这种温故导入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学生的脑海当中,帮助其建立一个完整的台湾历史发展知识链条,加深初中对生对于台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采用“谈话导入法”导入

“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方法相比,谈话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因此,通过与初中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辅助初中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比如,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刚开始上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同学们都知道,咱们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中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然而,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导入法”导入

“多媒体导入法”主要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工具,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然后以多媒体技术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功能为展现平台,来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相比,多媒体导入法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种,强化记忆。多项教学实验数据表明,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以及变化性较大的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很好地炼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使初中学生能够在无形当中加强对于教学工具所展现的知识点记忆,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正好满足这一功能,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工具,能够极大地给予初中学生形象生动的刺激性教学效果,加深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第二,形象生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历史知识点很多都是关于千百年之前的历史,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遥远,仅仅通过书面文字的叙述,很难从思想上激发初中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展示功能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有效地强化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文字叙述的理解,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的引子,是初中历史教师迅速创造出一个精彩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效果的强化,并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影视作品欣赏;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教学方式

随着新教改的开始,很多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上,传统观的教学方式只是死板的将知识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达不到预设的要求,为此教师让那个影视作品欣赏进入到了教学模式中。其模式及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影响。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其学习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一、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引导学生

影视作品加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经过。因为历史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法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觉得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而且知识点非常的难懂,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耗费了很多的精力也没有获得很好的成效。自信息时代来临之后,网络和电脑已经进入了学校的主要辅助设备中,而历史教学则有效的利用的电脑网络的资源,将相关的影视资料分类给学生继续播放,以此达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目的。所以,不难看出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引导作用。

2.突破难点

初中历史教师在针对课程中的难点进行讲解的时候,都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反复的强调,并让学生继续反复的背诵,以此达到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压力非常的大,因为初中生学习中集中精神反复的对知识点继续背诵,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里,是成绩不断的下降。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影视作品借鉴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展开吸引了学生学习的目光,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历史课程。而影视作品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影响和语音的方式突破知识的难点,让学生更加快速的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

二、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所谓的准确性就是影视作品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现在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真正的史书记载和资源有很多的出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历史的一种翻写,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为了能够让影视作品更加的吸引人,导演都会掺杂一些现代人的思想到影视作品中。相对真实性比较高的是历史纪录片,其还原的程度非常的高,但是观赏性却不能够吸引初中生。在以准确性为基础进行选择影视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对作品的鉴定,再者在学习的过成中也应该将不可靠的影视资料进行剔除,避免让学生误解,最后,对于历史展现比较模糊的影视作品,可以寻找专家帮助鉴定,确定影视资料的准确性。

2.适量性原则

所谓的适量性就是在资料方面应该注意影片的精髓,画面不应该太多,避免占用过多的观看时间,所以在精选的影像中需要精确。

3.针对性原则

所谓的针对性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想要做到有针对性需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应该让影视作品与课本的内容相对,内容不能够偏离教材;再者,影视作品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理解的范围,能够起到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正确的认识。

三、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影视作品提高教学水平

历史教学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主要就是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发教材的知识点,并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让学生能够轻松的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初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历史教师通常会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程,其中影视作品的辅助教学就是历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将影视作品融合到教学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首先这样的方式能够扩展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利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能够开拓教学的思路,让学生扩大知识量;再者,利用影视作品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改变古板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综上所述,合适的利用影视作品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影视作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影视作品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知识点,这样也呼应了新教改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在新教改的方案中提出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加强学生的自我探究力,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影视作品教学方式,将课程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让学生欣赏影视资料让学生从中主动的去探究历史事件的发展,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而且,在利用影视作品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是其能够与课程的知识联系到一起,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还能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求知欲望。

3.利用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

历史教学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对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并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了解自身的价值。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到对历史形象的认知,这些认知不仅限于书面文字,而且在精神上的了解。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教师应该选择更加适合教材的影视资料,这样就会摒除传统单纯的文字性教学方式,使用影像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知。

结语

影视作品的使用是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表现,其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能够通过影响资料更加了解历史的真谛。但是,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师应该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引用的题材需要更加接近课程和知识点,让学生自行的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以此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和学习的效率,真实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26:98

[2]石振宇.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1(21):198

篇4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创新

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切合初中生的学习认知模式,初中生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快速集中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差,情境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弱点,激发学习兴趣,发散学习思维。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

一、联系实际,教学相长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直接感知的,关系相关性高的事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要想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把历史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历史,在历史中感悟生活。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中,历史教材上并没有直接给出六国统一的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并且紧密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思考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班级上创设六个贸易市场,每个贸易市场都采用不同货币,然后让贸易市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学生纷纷表示,货币不同,语言不同,以及文字不同让“国际贸易”无法进行,学生逐渐开始认识到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所在,包括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这个活动看似很小,却把历史知识点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乏味的历史知识点添加了一剂催化剂,活化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应当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历史教学,指引学生关心了解当下国内国外发展的大事态。将历史与实际糅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实问题,发散历史思维,赋予历史时代气息。

二、设置情境,灵活教学

要想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初步成功,首先应当让学生发现和感知不能理解的东西,让他们直面问题所在。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设置创新批判现实的历史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历史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假设设问法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假设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没有发生,或假设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对将会发生的历史结果作出批判性评价或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比如,如果没有秦始皇,那么六国是否能够得到统一。如果没有,那么中国的革命形势又将如何发展。

(二)直接设问法

直接设问法是历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课堂上,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评价。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会直接设问:“为什么中,中国会失败?”“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直接设问法就其发问方式具有许多优点,比如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情境,快速帮助学生吸收历史知识点。

(三)辩论设问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阐述理由,并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进行争辩,最后教师进行观点总结,这种方法直接有效,教师可适当采取措施,深化教学。

(四)现实设问法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或接受的历史观点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台湾海峡在何时形成,历史上台湾海峡与大陆的联系,引导学生感知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和平交往的意义所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视野将会越来越宽阔,历史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三、角色扮演,深化教学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上一味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老师讲历史教材知识点,让学生记下来。由于知识点乏味无聊,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课,学生开小差的情况,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我在课堂上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给学生编排历史小品,争取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融入历史世界中。

四、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能够将历史情境直观反映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工具,它具有由远而近、循序渐进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多媒体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地图认知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图、挂图方式,比较抽象。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动态地图,生动形象。

五、实物展示,转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贯彻历史情境教学,实物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直观的历史照片、历史视频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正确看待历史,这极其重要。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访问附近的革命前辈,询问历史事迹,并了解人们生活、思想的变化。

以上历史情境教学措施的目的是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境界。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贯彻情境教学措施,根据教学实际经验,灵活变化教学方法,不仅要准确切合新课程教学标准,而且要紧扣历史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深化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已经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完善多媒体,通过发展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这一教学改革工作还缺少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制约了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提高课件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对教材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讲述。同样,学生面对的是教师、黑板和教材。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大量的文字性描述并不具有吸引力,而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资源的限制,不但制约了教师的发挥,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初中历史教材中文字性的描述转变为图片、视频,也可以搭配合适的音乐对教学氛围和学生的情绪进行渲染。教师利用课件将“单媒体”的教学转变为视觉、听觉等共有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二维、三维的强烈冲击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感受历史学科的生动趣味性。

以《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中一段重要的历史,记载了战国时代纷飞的战争和璀璨的文明。但是学生无法从教材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述中感受历史厚重的气息,无法感受春秋战国的璀璨。此时,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在其中穿插相应的图片及短小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进行感悟,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厚重与灿烂,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历史产生足够的兴趣和好奇。

基于此,学生才会带着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参与初中历史教学,才会主动地配合教学工作,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被划分为文科,其拥有自身的特点,文字繁多、知识点繁杂是主要特点之一。这就决定了学生要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背记大量的知识点,而这是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学习难度的主要原因。

通过多媒体,教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通过对比、参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发挥课件的功能,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生动和形象。

例如在研究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时,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次、第二次、、。经过实践调查显示,部分学生甚至分不清楚四个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更无法区别对待不同战争对我国造成的巨大影响。学生表示大量的时间节点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需要掌握,而自己却只能面对大量的文字,不但难以记忆,而且懒于记忆。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四项战争进行归类,将其时间、背景、发生的原因及影响罗列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进行对比和参照,利用比较法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战争中的珍贵史料,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具体的记忆。

(三)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制作课件,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在课件的支撑下,教师将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让学生进行更有价值的交流与讨论。

例如在《》的教学中,教师在课件中安排了相应的图片,给学生展示了中中国人民的疾苦,向学生展示了战争的苦难。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对对于我国的重要影响有更多的认识,才能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更多的观点和看法。

基于此,教师就能引导学生探究与讨论,进而对的起因、经过、背景和影响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获得的触动更大,能让学生明白战争的残酷,让学生知晓和平的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

三、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课件的质量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从本质上说,教学课件是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计划所制作的教学工具。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学课件的质量。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随着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更好的教学计划,并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

(二)善于利用网络寻找资源

教师应学会善于利用网络寻找资源进行多媒体。这就需要教师去粗取精,选择具有价值的资源将其应用于教学课件中。同时,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计划有针对有选择地挑选网络资源,以此丰富自己的教学课件,使课件的质量得到提升。

四、结语

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能够极大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提高重视改变认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会使用教学课件增强教学的生动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制作更有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历史教学提供强有力支撑。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相互交流与学习,使教学课件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历史学科不仅有着强大的人文、社会功能,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并促进他们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然而目前,随着我国对各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这门课程无论是在教材内容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在正确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笔者以当前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的特点

1.语言丰富、精练

新推行的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具有语言丰富、表达精练的特点,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举几个例子,新教材中对于“寻访丝绸之路”“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等知识点设置了许多场景和悬疑,这样就巧妙地抓住了初中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欲望。

2.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新推行的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呈现上变得多样化。比如,新教材用“走进美国黑奴的生存空间”等文学名著来引导学生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进行审视,从文学的角度来呈现历史内容。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如上所述,在明确教材的这些特点后,初中历史教学者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状况来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三种:其一是建立在“整合性”“层次性”“适应性”等三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用学科结构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的“结构教学”模式。其二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其三是建立在提倡开放化、多样化的环境上以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协作为目的的“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仅以现行的北师大版本的七年级历史教材中《秦的统一》这一知识点为例子,阐述“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和功效。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譬如秦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文字和货币统一的政策,以及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等等,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适时地提出“秦始皇建立的这些制度、政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最后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这样逐步构建起来的“问题式”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熟练地掌握,还能够让他们学会运用知识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不错的成效。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学者,首先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然后选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合理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美丽.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9).

[2]胡拥军.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7).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是依据教师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现状,并且结合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从而确保教学方案落实到实处上。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主要是依据学生考试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删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具备完善的历史知识链,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深层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历史知识没有深入了解,以此促使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果并不显著。本文主要是对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初中有很多的历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的方案太过单一,大都选择单方面的灌输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科技技术并不相符,促使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知识产生厌倦,难以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对初中历史学科进行有效的改革,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发展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依据传统教学方式的分析,发现学生很少会对背熟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还缺少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导致初中历史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促使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产生厌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背诵的方式,缺少自身对于知识的分析和研究,阻碍了历史在学生学习中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编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初中的历史课本书是由国家教育局统一进行定制的,导致每一位进行排版的作者都会融入一些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各个作者的历史体系不同,导致编排出现混乱,而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材书,作者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导致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出现差异。在实际编写的过程中,历史书的各个性质很难得到统一,同时学生又很难抓住学习的重点,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多为零散的部分,不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历史知识。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设置恰当的历史教学目标,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例如,在讲解清朝历史时,清朝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等,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你穿越到那个年代你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

(二)优化教学方法,使课堂讲授生动有趣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要注重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思考以及深入研究的学习能力,促使初中历史课堂可以有效的发展下去。教师可以依据现阶段的高新技术有段,如多媒体、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到改革过程的艰难,从到国共两党共同对外,再到,这些都是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的知识。

(三)系统整合初中历史教材

在实施编写的过程中,所有作者应该进行统一的交流,将历史发展的时间进行整体的规划,从而促使整本历史教科书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图,以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更具特色的建设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初中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知识接受能力,从而建设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历史教材。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当政的历史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暴君,你同意哪种说法?或者还有你的第三种看法,请说出来。注意说明理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深层的秦朝历史,而不是表面了解秦始皇的昏庸和无道,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探讨的学习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的历史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研究和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喜爱历史的学生而言,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促使我国历史得到更好的发展。历史一方面指的是事件,也可以称为人类事件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还指历史的事实报道,也是当前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需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依据事实和时间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分析,促使人物与事件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历史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李红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8

一、目前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功能和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课堂实效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效,有的教师对教学思路没有理顺,只顾教师讲评,轻视学生接受,洋洋洒洒有千言,学生收获较少。二是无效,有的教师把教学任务当成负担,只顾应付课堂,忽视学生感受,只对问题正误,不言出错原因。试卷讲评过程草草了事,对学生知识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的效果。如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过于单一,只是单纯依据课本评价和定位,不能有效挖掘其他材料来拓展和深化。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能客观的做出分析和评价。三是负效,有的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出现表述前后不一致,互相干扰,只顾随心所欲,无视对知识迁移的影响,虽然“八方联系”,却非“浑然一体”。如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混淆知识层次,专用术语表达模棱两可,对历史知识点的细节要求过多过滥,导致学生在建构知识时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二、相关教学策略在提高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中的运用

(1)自主学习策略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主要用于课前纠错和讲评课后学生目标的制定。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纠错的方式可以对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印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另外,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考试以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单元考试讲评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制定出短期的目标,在考后反馈测试中评选“奋斗标兵”,让学生体会超越自己的愉悦;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坚决防止“形式”上的自主,教师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它会让优秀的学生更加游刃有余,脱颖而出。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找准自己学习的切入点,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迎头赶上。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主要运用于课堂的试卷讲评时疑难问题的解决。在个人纠错遇到难题以后,组内纠错就显示出巨大的力量,组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提醒,很快就会让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在彼此的交流中,知识得以巩固,成员之间增加了信任,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氛围。在组内纠错中,当对方提出难题向另一方求助时,集体的力量得以彰显,他们心中的集体责任感会油然而生。因此,真正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将学生置于小组中,更重要的是促进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

(3)问题教学策略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问题教学的积极倡导者波利亚对“好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思维起于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更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者的一种模式。在初中历史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分析试卷时,适当地拓展和知识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一种问题教学的策略,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已学的技能和知识,大胆设想,开拓思路,把支离破碎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设问形成知识体系。

篇9

故事都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历史则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及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历史放事 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引言

在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于对一切知识允满求知欲望的阶段,在学习方式上,形象思维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在快速发展中。初中生对于生动的故事天生就有强烈的兴趣,而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能对初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力。事实上,中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可能不喜欢某一门功课,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但没有几个不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讲故事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借鉴历史、联系当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等。这就凸显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学致就是由历史课程的筋骨历史线索,历史课程的灵魂历史规律,历史课程的血与肉历史史实,历史课程的细胞历史概念,历史过程的还原都是靠这些过程规律统一结合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联系这些过程规律,让学生做到有效记忆学习。可是,这些规律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构成。大量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非常吃力,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会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强行记忆教学,这就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烦躁情绪,加上历史中考的分值较低,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些不良现象,给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展开增加了很多障碍。

二、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

历史故事就是以历史图籍和历史文献为素材,借助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对曾经的历史通过历史书籍和故事给予重现。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时间,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更加直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故事通常都有跌宕起伏的情感和悬疑的故事情节,能调动人们的热情,如果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必然会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个课堂都保持高度专注,学习效果也会出人意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对新课引入历史故事,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情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标志着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部分准备得好,一定能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为此,在新课引入部分,授课老师可以抽出上课时间的一少部分给学生们讲一个有关的历史故事,当做本节历史课开始的“小热身”,使学生通过倾听故事进入到历史学习的最佳状态,根据一定的步骤将历史故事的相关史实进行研究。学生在认识相关的史实过程中精力是集中而且充沛的,能够将引导中听到的故事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史实的印象,从而提高听讲的效率。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故事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作品中提到的历史故事,还可以是古代诗词中提及的历史典故等。比如,在讲授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会提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唐玄宗在后期的统治是腐败的,由于沉迷酒色,还涉及到了杨玉环这个人物。然后,就可以将杨玉环的故事引入新课。古诗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便是杨玉环非常喜欢吃荔枝,于是唐玄宗就派人将荔枝不断的运到宫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对于杨玉环是非常宠爱的。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出主题,使学生在听故事中的状态进入“安史之乱”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2.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将历史内容由抽象化转具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世界历史,另一部分是中国历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有效的简化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更加方便,使历史的知识点得到有效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经济危机”这一章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美国进行讲述,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当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来说明这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民的影响有严重。这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其中讲述的是美国在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同样也是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时期,有一位年轻姑娘历尽艰辛终于得到了金店销售员这一职务,可以负担她和母亲在生活上的支出。然后,有一天,一名满脸憔悴的男人来到了金店,一枚一枚的看着戒指,随后就离开了,这位姑娘的服务态度特别好,心里想着好不容易来了一位顾客,但是这个男人什么都没买,就离开了;姑娘在下班后清点戒指时,忽然发现戒子缺了一枚,然后意识到男人趁机拿走了,但是如果找不回这枚戒旨,她就会失去这份工作,而且需要进行赔偿。姑娘后来进了男人的家门,和他说了一些话之后,男人抓着姑娘的手表示十分感谢,那枚戒旨就这样的失而复得了。听完这个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工人失业的现象在经济危机中非常严重,工人消费水平低下,难以满足正常居民的生活。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进行相关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由于学生刚听完历史故事,都会很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就是进一步的认识“经济危机”这个概念的过程。通过故事可以将经济危机由抽象观念转化为具体事例,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授课老师需要精心的选择历史素材,并且掌握好讲故事的具体时间,在讲述时需要生情并茂,以便学生可以融入故事当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被激发,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的重要性

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新颖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应该格外的重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同时让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不断地更新。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对于这一点就能够进行充分的加强,让学生自身的观点能够得以表达,教师的引导作用会变得更加明显,教学氛围也能够进行更好地烘托。这是传统教学并不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我们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所在,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

二、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提高成绩的阻碍

(1)学生自身的知识点的贯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历史学科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这种心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的,学生会将心理排斥逐渐发展成厌烦或抵触心理,使得教学过程并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学生自身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受到抑制。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间接接受历史知识为主,学生自身的动脑思考过程并不多,自身的思维方式很难得到拓宽。这样发展所引起的必然后果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很难进行相互联系,使得思考问题过于片面,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3)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难以提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硬性掌握,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过于强调按部就班,问题处理并不能做到灵活多变,学生解决问题还是以依靠教师为主,依赖性过强,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自主性并不能够发挥主要作用。

三、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的优势所在

(1)学生自身知识点的连贯性能够得到不断的培养。在进行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过程能够做到更加充分,同时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够做到将以往所学知识进行不断联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将知识点逐渐进行完善并加以充分的注意。这样学生的学习气氛就会不断得到优化,同时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愈加提升,对于知识点的相互串联也能够更加完整,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我们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在,同时也是该学习方式的优势所在。

(2)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考虑问题。在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能够做到进一步的优化,学生对于关键的知识点能够进行牢牢地把握,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高速运转,在此中对于学生的考虑问题的过程就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逐渐变得全面,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将学生的观点也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受到积极的鼓励,让考虑问题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这也是我们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优势之一。

(3)学生自主考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通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积极性能够起到极大的提高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通过该学习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不断地练习,使其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考虑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举一反三”的真正作用所在,在进行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清晰化,使问题解决过程更加简单。我们从这一方面也能看出该学习方法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希望能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提高的阻碍进行的相关研究与分析过程,在此之中对于优越性进行了着重的论述。在研究与探索过程中观点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师以及学者们的意见与建议,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素红.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J].甘肃教育,2006(5).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因其历史知识本身就具有故事性、时间跨度性、偶然性与必然性,造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关注的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进程与影响,降低了学生探究历史可能性的学习兴趣,使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模式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学生为了学而学,减弱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活性,形成了初中历史教育的主要教学困境,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整体

发展。

一、坚持做好历史教学的准备工作,重点做好初中历史教学辅助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1.做好初中历史知识的梳理,强化对初中教学辅助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老师应该做好初中历史知识的梳理,尤其是应该重点强化对初中教学辅助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其中老师需要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知识点与历史故事、传说、轶事等,同时收集相关的图片、文献、视频等资源,让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受。同时保证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的质量,保障教学辅助资源可以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避免出现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情况。

2.强化对学生学习需求地统计,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优化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

老师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的统计,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困难,一方面整理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境,统计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从兴趣点与辅助点出发,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化感受与准确认知,让历史知识不再是单纯的课本上的文字,而是与学生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多样化教学。

二、采用多样化的历史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中来

1.利用学生讲课的形式进行历史教学形式创新,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逻辑的理解与认知

老师应该主动利用学生讲课的形式进行历史教学形式创新,尤其是可以将历史重点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教学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组织课堂演讲或是课堂展示,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语言,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历史逻辑、历史事件脉络、历史评价、历史思维转换等方面的深刻感悟与精准掌握,并在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

2.使用网络视频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历史视角作解读与扩展

老师还可以使用网络视频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形象化、立体化、直观化掌握,让学生在画面中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专注度与投入度,并以视频资源出现的错误历史常识为切入点,提高学生活用历史、活记历史的综合能力。比如老师在进行秦朝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可以截取如《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视频资源来进行教学扩展与阶段,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大秦帝国的整个国家意识、君主意识、组织结构、历史人物等有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枯燥历史知识的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等形式的历史分析与猜想,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来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等形式的历史分析与猜想,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历史课本以及历史常识的辩证思考与延伸,增强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多元化认识与立体化掌握,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的历史意义时,老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性与消极性的辩论。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基本知识点的阐释,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的语言组织能力,优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4.强化对学生历史辩证思维教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与方法论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老师应该强化对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教学,尤其是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自己思维能力以及思维习惯的历史价值观与方法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细致、系统的历史知识脉络,还应该将内在的历史关联以及历史逻辑教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自学历史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以及文化脉络的领悟能力以及扩展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从历史教学设计、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教与学融合这三个方面进行切入,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地融入初中历史课堂,让学生学得懂、有的学、愿意学、主动学,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重要性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一、引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到了重要阶段。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掌握好历史这门学科,不管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初中生只有学好历史,才能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若干问题,严重影响历史学科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改进初中历史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初中生学好历史的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明确指出:“告诸往而知来者。”当代历史学家白寿彝说:“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从微观角度讲,可以开阔视野、增益智慧。从宏观角度讲,可以帮助人们在历史经验中得到有效借鉴,以此更好地认识现在,认清未来,为人们更好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是极其重要的。初中历史学科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比起其他学科,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服务、为现实服务。初中生要明白,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历史事实,也是通过这些史实得出人生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学科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答案是不尽如人意。

1.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从目前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控制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拼命地记笔记,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了历史知识的“接收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这种情况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历史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的做法虽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会造成课堂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2.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学科都被当做“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很多学校就不重视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很多历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课程培训,对于一些历史知识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逼着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学生完全丧失了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3.教学手段还有待改进。

初中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知识点较多,比较繁琐,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历史知识统统传输给学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一面黑板和一支粉笔就成了他们的“法器”。殊不知,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如果只顾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不会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提起历史,学生就会有毫无头绪。

四、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

1.改变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三维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也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这一目标,教学将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如果没有“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将无法贯彻落实。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兼顾三维目标,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还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将它们看做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而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学生讨论、合作三至五分钟。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要单独花费一些时间做贴标签式的讲授,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建构起正确的、清晰的、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2.改革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如二战时的纪录片,这种直观式的方法可以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为历史深深着迷。在学生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谈谈对战争的感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活跃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理解力和创造力。

3.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持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师都是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所以教师必须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历史专业素养。一方面,历史教师要主动多读书,多做科研。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历史教师进行集中学习,让历史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才可能提高。

五、结语

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历史学科,明白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学生要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发现乐趣。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历史教学才能收到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海忠.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6.

篇13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中,不仅包含了中国的古今历史,也囊括了世界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纷繁错杂的内容相互交织,覆盖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多个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教材目录是整部历史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条完整脉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教材目录能够有效指导学生们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初中历史的实际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教材目录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下文将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促进教材目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材目录 教学 策略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籍时,最先看见的便是这本书的目录,从目录中我们能够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主旨,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从层层叠叠的知识点中找到其根源,从目录中找到重点,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还未能意识到教材目录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且无法将教材目录应用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材目录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教材目录对于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材目录的作用

1.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

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循着一条完整的历史脉络,将初中历史内容分割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并且又从中细分了经济、政治、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以及世界史的发展历程,还叙述了几个主要国家的历史。例如,在介绍奴隶社会这一内容时,编者不仅讲解了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还介绍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奴隶制状况,为学生描绘出奴隶制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奴隶制的各种形成原因,以及奴隶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进或阻碍作用。

2.蕴含教材内容的主旨。

教材目录中还往往包含着该教学内容的主题和意义,避免被人们忽视。比如在学习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发明,以及灿烂的文化,学生不仅能通过对中国千年文化的了解来拓展历史知识面,更能从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章时,从打破中国的和平宁静,再经历第二次,到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种种列强主义对中国的暴行中认识到华夏子女在艰苦的状态下是怎样顽强反抗的,意识到今日中国的和平与独立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并从对“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几句话的具体感悟中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美好的明天而奋起。

3.导读和检索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学生需要查找某些知识时提供方便的检索功能是教材目录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为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二、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1.理解教材目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有多本教材,其中包含了成千上百的知识点以及众多需要记忆的年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容易混淆所学知识,更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结果。而教材目录便是对于教材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将教材目录比作是树干和树枝,而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则是树枝上的果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历史目录,为学生在今后使用目录给自己创造便利提供基础。

2.利用教材目录。

学会理解教材目录对于与学生来说或许并不难,但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目录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使用教材目录,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来掌握历史知识,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历史,根据教材内容从具体的小细节来丰富目录,从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比如每当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后,教师能够教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目录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章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根据“统一国家的建立”这句话回忆出中国历史上率先完成统一的国家有哪一些?接着回忆秦朝又是怎样完成国家统一的?“秦王扫六合”具体是指秦王扫除了哪几个国家?秦朝完成统一之后又继续颁布了哪些措施来维持国家的发展?而“伐无道,诛暴秦”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又是谁来伐?怎么伐?顺着这条线索我们来到了“大一统的汉朝”,学生只需要跟随目录的指引继续回忆汉朝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便能够顺利完成对该单元的复习,并从对知识的回顾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遗漏和不足。此种复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是对于教材内容的高度总结,体现了历史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主要脉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初中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教材目录的应用,为学生绘出一条贯穿于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教导学生怎样利用教材目录来学习和复习,不用再面对庞大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教材目录来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教会学生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武美丽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什么?按照历史学的观点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历史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广义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狭义指人类史,即人类以往全部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简单的概括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是一门涵盖范围极其广的一门课程,但是否就真的很难去学习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历史,你将会沉浸于历史的美妙中。初中阶段学习历史是比较基础的,学习主要是以记忆理解为主,拓展应用为辅。以下是本人归纳的一些学习初中历史的方法:

一、熟读教材 掌握教材重难点

在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学习集中点就是考察在教材上的熟练度。对于初中历史的考察属于比较简单的阶段,但是想要学好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就现阶段来说,初中历史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并不算大,并且主要是按照通史的角度加以讲述。因此,在教材上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最简单的了解就是查看目录,教材的目录是整本书内容的一个缩写,从目录中可以了解到该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按照一般教材的编写来说,在每一课通常也会分为几部分的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同学们应该对大字部分进行精读,掌握该课的主要知识点。小字部分一般来说是对一些历史时间的描写或者对相关人物的介绍,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对大字部分的以及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因此对于小字部分的内容可以采取略读的模式。对于教材的熟练是初中阶段获得历史高分的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向上面说的那样,毕竟初中对历史的考察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课本的考察。

二、加强记忆 掌握背诵巧方法

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历史最吃力的就是背诵了,也有很多同学在最初学习历史的时候兴趣满满,但由于各种需要背诵的条条框框使得同学们心力交瘁,也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其实对于历史条条框框的记忆并不难,掌握一些背诵巧方法总能使记忆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个人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点的一些方法:

1.晨读记忆法:早上是背诵的黄金时间,是背诵历史这类文科性知识最适合不过了。如果所在学校是已经安排了早自习,那么可以在课前就给自己定下一些背诵目标,根据老师总结归纳好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可以拿好老师归纳的笔记进行背诵,背诵完毕后,可以盖上笔记或者课本,闭眼重新回忆所背知识点,若有不熟悉的可以重新加深记忆。

2.关键词记忆法: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表示记忆起来格外吃力。每一个点有长长的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需要背诵很多知识点,这无疑给同学们背诵加大了难度。因此,背诵时往往可以选择抓住关键词,先记住关键词,然后不断拓展。比如在记忆为什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时就可以先抓住文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私人讲学这些关键词,再不断加以扩充,记忆起来也就更加简单了。

3.提纲记忆法:初中历史对于事件时间的考察可以说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同一时间,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可能同时发生着一些大变革大事件,在笔者看来,建立时间轴是个不错的选择,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综合起来记忆比较,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好法子。毕竟在考试中,出题者往往利用学生事件时间发生情况记忆模糊而设下陷阱,但如果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也就可以减少丢分了。

三、巩固知识 掌握答题小技巧

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记过的知识点再次忘记的现象,这便是巩固不到位的结果。那么,应该要如何巩固知识呢?课后的练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练习容易造成对所学所背知识理解不深入的情况,理解不深入则答题无法达到要点,得分也必然会不尽如人意。历史这门课程,答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客观题给出的史料材料等,在问题的设定上也必然存在联系。比如,很多设问往往会说材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等等之类。像这样的问题,若材料中提到了买什么,花了钱等等就是涉及济方面;若是材料中提到了制度的革新等方面则是政治方面;传教士之类的方面则是涉及文化方面;关于军队等则是军事方面诸如此类。但有些材料表达得较为隐晦,可能无法找此类关键词之类的,那么,笔者的建议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写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分点作答,并且尽量使得所写答案与所学教材有所关联,尽量使用术语,避免使用日常用语,还要注意的是,答题尽量使得卷面整洁。掌握一定的考试作答技巧会产生意想不到效果,往往可以使自己在同类答题中得到更多分,成为佼佼者。

以上是工作中总结而来的一些小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重新树立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在历史学科中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