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自媒体的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自媒体随着网络技术日益发达而得到了空前的推广和应用,是社会公开、全民的重要产物,与传统传媒相比,其本身具有诸多特点,更加重视传播者的主动性以及内容的个性化、自主性。
一、自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一)信息传播者与受众者的变化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改变了目标,逐渐的由传统有目标引导转变为被动设想,受众逐渐的掌握了主动权,进而能够将自身的满足与媒介之间进行联系,从而恢复了信息传播人员与受众人员之间的平等关系。自媒体网民年主要由信息主动解读新闻信息逐渐的转变为创造新闻,改变了传统的地位。大众媒体与受众者之间的关系逐渐的成为双重交流演变,人们在信息接受过程中能够将信息主动的释放出来,并且参与到信息的创造过程中,最终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混合。
(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的传播主要由传统的商业化报纸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转变为当今时代的大众传媒,二次售卖理论逐渐的成为传媒集团经济圆圈。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者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参与人员,网络为全球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人们能够及时的发现新知识,并且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等传播方式,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及时的传达自身的看法,所以,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逐渐由教堂传播转变为集市传播。
(三)信息传播控制方式的变化
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主要依赖于信息需要经济成本以及传播媒介资源的稀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成本日益降低,信息资源逐渐的更加开放与广泛,个人能够及时的实现信息,自媒体信息往往都是由人们群众产生,其更加重视对话和平等。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措施
(一)加强大众传媒素养
为了能够保障我国新媒体环境的良好,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大众传媒的素养,其主要就是指传媒信息以及传媒专业人员本质特征的基本认识、解读以及利用传媒信息的实际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造成人们能够及时的进行信息传播,人们都可以成为媒体人,进而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在新媒体时代,大众不仅是受者,同时还是信息的传播者,必须要加强大众传媒的素养,才能够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对信息的把关
由于网络时代的来临,导致信息传播的源头十分复杂,传播群体逐渐的扩大,传播信息的数量与日俱增,信息在网络上呈现为自由的状态,人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喜好随意的进行信息的和传播。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促使信息的控制越来越难,为了能够保障我国舆论良好的氛围,必须要严格的控制信息,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导致网络传播中的非理性信息众多,新闻工作人员不仅要对事件进行公正的报道,保障人们群众的知情权,还必须要积极的削弱负面影响。媒体必须要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才能够缓解过激的群众,避免出现过激行为的发生。另外,议程设置往往会引导争取舆论导向,疏导负面情绪,促使新闻逐渐的朝着理性化发展。新闻媒体能够通过自身的公信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对议程进行设置,从而将群众们的判断加以引导,最终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反思
新闻专业主义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能够满足社会和受众们的需求,自媒体发展促使新闻专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寻找全新的出路成为当今新闻行业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新闻报道的主要要务需要与时俱进,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世界,所以,媒体传播的时间对于受众来讲已经逐渐的失去意义,人们更加重视新闻的深入性和真实性,所以,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媒介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深挖新闻事实。自媒体时代能够促使受众单独的进行信息传播,进而对记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网络平台从理论上来讲主要就是为民众提供信息的渠道和技术平台,并不是指民众就能够取代专业的记者,所以,记者本身的全能型以及思想型依然十分的重要。自媒体时代对于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媒体信息的人员往往会掺杂自身的情绪,进而对民众们的情绪起到了一定的引导,进而影响到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会通过自媒体的渠道损害他人的利益,进而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信息监督和筛查工作,从根本上控制信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自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十分重要的产物,进而对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新闻专业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闻工作人员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初心,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够促进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盖伊・塔奇曼 著,麻争旗 等译:《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56.
关键词:自媒体;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63-02
“自媒体”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思想观点、个人经历等信息能够通过“自媒体”渠道进行表达。快速发展的“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形式,同时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通过利用“自媒体”手段能够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以及“自媒体”优势
1.教学现状。实践性强、系统性强以及复杂程度高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显著特征,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其理论教学结构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教学方法及途径等通过广大教育者的研究已经提出大量有效对策。然而,在其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还不够充盈,实践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土木工程的实践教育水平较低,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更加注重人才的适用性以及其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当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以及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成为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符合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的要求。
2.“自媒体”的优势。“媒介即信息”理论的提出,使得“自媒体”在作为传播手段的基础上延伸出组织知识的方式这一功能,并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利用“自媒体”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访问网络的形式获取所需的知识,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土木工程R到萄е杏τ谩白悦教濉辈唤瞿芄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场所选择不当。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在选择教学实践场地时往往以经费低、方便等因素作为选择的条件,使得实践场所的选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选择实践场所时没有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未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知识相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中师生的积极性降低。此外,由于部分教师对实践场地土木工程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结构及相关资料不够了解,导致在实践教学中无法与工程实际进行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未能体现出来。
在选择实践教学场所时,由于未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得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毕业实践以及认识实践场所经常重复,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各类土木工程建筑物不能全面地认识和学习。因此,在选择实践教学场所时不能涵盖每一类工程建筑物,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相关负责人积极沟通,在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场所。
2.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即教师在实践现场,以土木工程建筑物及周围环境为教学背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述。实际上由于约束性较差,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只能通过个人威信以及工作经验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教学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学生及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作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实践教学的地点与管理方式与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实际建筑物的情况不完全相符,实习地点相关土木单位技术人员在向学生进行讲解时的针对性及目的性也不强,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主动思考和提问。
三、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自媒体”的对策
1.微博改变教学方式。“自媒体”平台中的微博相信广大师生已不再陌生,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也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微博的功能对克服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交流环境,促使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将个人观点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见解表达出来,利用微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1)利用微博大屏幕提高课堂互动性。在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博的大屏幕功能,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看法同步发到微博中,通过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观点后,应及时进行肯定或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在了解他人看法后,也可以积极进行补充和提问,促使问题最终被全面地解决。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屏幕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不再是“一对多”,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在“多对多”的模式下为每位学生创造参与、发言的机会。
(2)建立微话题进行讨论。教师或学生可以利用微博的微话题功能,以相关的土木工程教学内容作为讨论话题,共同参与。在微话题的环境下,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学习内容,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可以就他人的看法进行再讨论,把问题研究彻底。同时教师还可以就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通过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想法解决其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2.通过网络调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自媒体”中的网络调查,即在线调查,指在互联网及其他调查软件系统的应用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及研究需要进行网络在线调查。网络调查使得传统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在线化、智能化。
(1)利用微博投票展开调查。在课余时间利用微博的投票功能,组织微调查,在学生的零散时间完成一些有关专业知识的小型研究课题。微调查的方式简单便捷,并且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还可以及时更新调查结果,让学生查看。“自媒体”所宣传的小态度、大力量精神,在微调查这种形式下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
(2)利用网络调查平台展开综合调查。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主流调查平台,如第一调查网、问卷星、知己知彼网以及数据100等调查网站,同时这些网站的免费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群体的调查需求,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在网络调查环境下进行综合性的调查,下面以知己知彼网为例进行简析。知己知彼网作为一个具有专业性、免费性特征的网络调查平台,其设置的问卷题型有12种,用户若需要对问卷进行设计,其创建功能也十分简洁方便,问卷结果可以以图表、图形等多种形式在线显示。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问卷,在本班或小范围内调查,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在调查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调查数据信息,配合文字描述、表格总结以及示意图等形式形成具有研究性的报告,将整个探究过程及结果综合w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学习内容组织问卷,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调查、分析等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资源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融合,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加强,转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快速发展的“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的形式,同时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再处于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是同时具有了知识搜寻者、研究者、咨询者以及反馈者等多种角色。
参考文献:
[1]杨B.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影响及融合策略[J].编辑之友,2014,(5).
[2]宛新林,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06).
[3]邓宗伟,唐葭,郭尤林,曾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We-Media" Teach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Applied Research
YU Ben-fu
(Linyi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Linyi,ShanDong 276000,China)
【关键词】自媒体节目;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项目教学;实践
前言
自媒体节目制作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平民化。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网络报纸”(博客)。这为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播出平台,在喜马拉雅播客、优酷网、土豆网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音频、视频、音乐、图片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
一、自媒体节目制作背景
1、训练课上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的项目教学是一种仿真项目,“教学做一体”当中的“做”,也只是一种仿真意义上的做,没有播出任务,没有面向受众的压力,当然也就缺少了与一线的真实接轨。自媒体节目制作将弥补这个缺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
2、在自媒体节目制作过程中,将对学生的前瞻意识、节目意识、创新意识、推广意识、形象意识、团队意识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对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传媒素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3、自媒体节目制作完成后,除了上传网络,还在山东经济广播手机客户端播出,这为本专业师生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4、自媒体节目的制作使专业教师的执教水平、实践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节省经费、节省时间、同时又见效较快的方式。
二、自媒体节目制作的过程
1、前期准备:
2013年寒假期间,指导教师获知山东经济广播要制作手机客户端,就与频道联系,希望我们的学生制作节目上传经广客户端。开学后,指导老师在《节目主持即兴语言表达》大课上给学生讲述了自媒体节目制作的相关观念,征集了愿意参加自媒体节目制作的教师与学生。
2013年4月2号晚,召集同学着手建QQ群,布置了清明假期写栏目策划案的任务,讲了做策划要注意的问题。
2013年4月4号至7号,大家上交了70余份策划案,指导老师在假期完成了修改,初选出12份。
自2013年4月8号起,每周有一个固定的晚上,指导老师会召开自媒体节目制作例会。在例会上完成了以下内容:召集教师初选栏目,定指导教师,确定栏目组成员;带领大家完成栏目的微博加V认证;听评第上传的栏目作品,提出修改建议;在自媒体节目制作例会上开微博讲堂,一共完成五讲;带着学生观看相关节目,分析节目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音频剪辑、视频剪辑技术;教给学生视频拍摄技术。
2013年5月31日,节目正式上传山东经济广播客户端,并上传土豆网。
2014年,40名2013级新生加入到自媒体节目制作的队伍中,我们又有四档节目开始录制,并上传网络。一大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策划、文稿编辑、摄像、录音、音频视频剪辑、推广、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锻炼,使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真正落到了实处。
2、节目推广
2013年6月26日,山东广播经济频道总监张新刚带领三位主持人李琳、大壮、于宁来到山传,为三档节目的工作人员颁发山东经济广播校园主持人证书。
2013年7月12号,山东经济广播《微信动起来》节目在直播中连线2011级学生李甲甲,推介他主持的自媒体节目《我是未来歌手》,本节目点击收听率进入前三。15号、16号,推介《梓曰》《小童话大不同》,连线节目主持人朱梓林、肖亚敏同学。
2013年6月,《小童话大不同》节目的主持人肖亚敏、刘健翔走进山师附小的孩子们中间,主持人与孩子们在教室里展开亲切的互动;2014年6月12日下午,《小童话大不同》栏目组主持人李潇、狄炳文、张超群与学院“青协”组织的同学一起来到鹅庄小学支教,同时推广自媒体节目《小童话大不同》。
2014年9月4日迎接新生报到,我们与山东经济广播合作,在迎新地点做了节目推广和微信平台推广。
3、节目完成情况
目前节目完成情况是:2013年,固定在山东经济广播上传的音频节目有《我是未来歌手》《梓曰》《小童话大不同》。2014年,固定上传山东经济广播的音频节目有《我是未来歌手》《小童话大不同》《媒体人自己的故事》《十分爱科学》《书香绕梁》。与此同时,节目上传土豆网。截至目前,我们一共制作了70多期节目,110多名学生直接受益,带动了全系学习专业、关注媒体发展前沿的良好风气。
三、成果
1、科研成果
自媒体节目制作作为校媒融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学院教学成果奖报送,并获奖。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构建“校媒融合”模式 深化传媒类专业教学改革》这一教学成果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打造一个中心、一张报、一张网、两个台、三个站及学生自媒体,构建校园“准媒体”平台,大力构建以师生为主体,社会媒体广泛参与的“媒体化校园”,除不承担宣传任务外,按照社会媒体标准进行运营工作。自媒体节目制作是这一成果六个组成部分当中的一部分,有力地支持了学院总体教学改革的发展。
2、比赛成果
2014年5月15日,参加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发起,山东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等单位承办的“广播梦想秀”活动,省内16所高校参加,我们推荐的《我是未来歌手》荣获十佳栏目第二名;李新宇老师、邓凯元老师被评为“广播梦想秀优秀指导教师”;有六所院校获得组织奖,我们名列榜首。
3、建立了5个微信公众平台
为了更好地推广节目、为了让学生学会在新媒体发展中更好地工作生存,我们建立了五个微信公众平台,分别是为四个栏目组建立的山传播音书香绕梁、山传播音我是未来星、山传播音小童话大不同、山传播音青春齐步走四个平台,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总平台――山传播音自媒体平台。每个平台有专门的学生负责内容制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建设初期的一系列工作,进入正常运转。
四、主要创新点
1、课程建设的创新
自媒体节目制作是依托专业核心课程《节目主持即兴语言表达》展开的,其创新点就在于课程有了自己的实际播出作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学院的实训中心,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的项目教学是一种仿真项目,只是假定自己做一档什么样的节目。“教学做一体”当中的“做”,也只是一种仿真意义上的做,没有播出任务,没有面向受众的压力,当然也就缺少了与一线的真实接轨。自媒体节目制作将弥补这个缺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
3、全媒体观念实施在教学中的创新
本项目对全媒体时代如何借助网络实现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自媒体节目制作过程中,将对学生的传媒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和研究。
五、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1、调动青年教师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在意识上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意识到参与自媒体节目制作的重要性。在发展迅速的今天,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将难以很好地教授给学生最新最富有创新性的内容。可以采取讲座、成果展示、经验推广等方式使青年教师看到参与的意义。
2、发展多家广播电视媒体成为下一步的合作伙伴
我们准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联系两家新的广播电视媒体合作伙伴,给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
3、研发新节目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开阔视野,进一步更新观念,争取推出有一定网络影响力的节目。可以联系外系讲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老师为我们的节目出谋划策,现场指导,开办讲座。
4、进一步提升制作技术
邀请实训中心的教师为我们的学生讲授电视摄像与编辑的课程,进一步提升制作技术水平。
5、丰富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面向社会推广
我们目前完成的是平台的初建工作,在经过了一段建设时间之后,我们准备进行微信平台的推广工作。在积累经验、取得成效之后,面向社会推广。
6、联系外系师生力量,实现跨专业合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一所专业传媒类院校,开设近20个与媒体相关的专业。我们准备挖掘这个珍贵的资源,实现跨专业合作。既有利于多专业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多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结语:
关键词:案例教学 连环考核 教学模式 游戏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34-02
数字媒体专业是随着近几年数字时展而诞生的专业,是艺术表现和技术展示的结合,而游戏专业属于该专业,游戏需要有绚丽的画面表现,又需要有灵活精悍的技能,是数字媒体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当今市场的宠儿。无论从行业市场、知识体系,还是从将来的发展来看,游戏专业方向的教育都十分重要且必要。
1 数字媒体专业游戏方向的教育定位
数字媒体专业下的游戏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主,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数据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应用软件,特别是游戏、虚拟仿真类软件的策划、开发、设计、制作,毕业后可以在不同领域从事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信息服务及媒体管理等工作。
2 游戏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游戏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迅猛发展的现状,游戏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采用项目化案例教学,结合专业体系课程连环阶段考核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1,2]
3 项目化案例教学
游戏专业是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技能专业,包含多门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程都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目标,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知识点都是连贯的,前期课程为后继课程做铺垫;后继课程是前期课程的延伸,是前期课程的深入应用。学习各门课程时以整套项目为依据,逐步细化项目,将项目分解成多个小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能从实际案例的演练中明白各知识点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直接面对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轻松掌握应用技巧。整套项目案例化分解教学,能让学生清楚知道每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以及课程之间是如何贯彻衔接的,从而完整地掌握整个专业课程组的知识体系。
以《游戏策划》《游戏引擎》《游戏开发综合实训》和《数字媒体专业实训》4门专业课程组为例。首先,学生在《游戏策划》课程中通过学习经典案例的策划设计流程和方法掌握游戏策划的方法,在课程中分阶段进行分析学习,完成游戏作品的阶段性策划方案,并及时汇报讲演,在讲演交流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游戏作品策划方案及Demo;然后在《游戏引擎》课程中项目化分解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同学逐步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游戏,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游戏设计制作中的每个知识点及应用方法;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完善和总结,进一步团队合作完成游戏策划课程中策划出的游戏作品,此时游戏专业的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游戏项目设计开发的流程及方法;最后在《数字媒体专业实训》课程中引导游戏专业的学生和动漫专业的学生共同合作,从作品的构思策划,到作品的设计制作,再到作品的测试,完成一款完全原创的作品。既巩固了整个专业的课程知识,又进一步掌握了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方法,培养了团队意识和能力。
以整套项目为主线,细化项目,形成融合每门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的案例,以项目案例为依据进行讲演授课,让学生边学边实践,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明白实际项目的设计制作流程和方法。此种项目化案例教学让学生能轻松学习,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去设计、去尝试、去实践,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积极,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试验,效果显著。
4 游戏专业课程的连环考核模式
游戏专业课程以教授实操技能的知识为主,对于课程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技能,能否很好地应用专业技能完成好的作品,所以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专业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知识技能是贯通应用的,所以采用多门专业课程的连环考核模式非常合适。[3]
以《游戏策划》《游戏引擎》《游戏开发综合实训》和《数字媒体专业实训》4门专业课程组为例,分4个阶段进行连环考核。
第一阶段,团队合作完成一份完整的游戏作品策划方案及Demo,分4部分4次进行汇报讲演,逐步完善改进,最后整组综合演讲展示,并记录第一阶段的总成绩100%=策划方案30%+第一次汇报讲演10%+第二次汇报讲演10%第三次汇报讲演10%+第四次汇报讲演10%+综合演讲展示20%+平时考勤10%。
第二阶段,独立完成一款完整的案例游戏,并答辩展示作品。
第三阶段,团队完成第一阶段中策划的游戏作品,并展示作品。
第四阶段,游戏专业与动漫专业团队合作完成一款原创作品,并答辩展示。
其中,第一阶段的总成绩作为《游戏策划》课程的成绩;《游戏引擎》课程的成绩100%=第二阶段成绩40%和第三阶段成绩40%+平时成绩20%;《游戏开发综合实训》课程的成绩100%=第三阶段成绩40%+第四阶段成绩40%+平时成绩20%;《数字媒体专业实训》的成绩100%=第四阶段作品答辩成绩50%+报告成绩30%+20%平时成绩。
每个阶段的考核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分,学生也可以去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分数,互相交流,多维度地考核,促进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更能体现公平公正。
通过多门关联课程的连环考核来检测学生对整个专业方向知识的学习情况,不仅仅是对独立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而且与多门课程有直接的关联,是对学生融会贯通的应用能力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
5 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中游戏专业课程的教学依托数字媒体的艺术表现能力,结合计算机技能的应用能力,将项目化案例教学逐步细化融入各知识点,进行连环学习考核,学生从实践操作技能中学习领悟,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也有很好的提升,效果显著。
从学生角度看,项目化案例和连环考核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教师角度看,项目化案例教学和连环考核模式使教学更加灵活,能更好地将最新技术和信息融入课堂。从专业领域的需求来看,项目化案例教学能为行业培养更专业、技能更强的人才。[4,5]
参考文献
[1] 赵竞.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16(10):169.
[2] 李园园.游戏开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与实施[J].软件导刊,2014(3):33-35.
[3] 芦明明.高项目化实践教学在游戏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65-167.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273-01
1 存在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一些基础课程时容易上手,兴趣很浓,可是一到学习专业的课程时,大家就非常茫然,无从下手, 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觉得学的知识没有用,不想学也不愿意学的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以下问题:
1)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院为基本教学单位。由于沟通障碍的存在,缺乏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目前高校有限的开放的软件工程领导大多数,在工学领域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或在艺术领域开设动画,数字媒体专业。由此产生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生缺乏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培训,而开设在工学领域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则缺乏艺术修养。
2)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员工,希望大学生能迅速投入工作,但是大学里仍然有大量的理论型,研究型的人才,缺乏大量的实践,在训练过程中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的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 教学改革
结合数字媒体专业实际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提出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设计项目实践情景,围绕完成该项实际工作展开教学过程,将教学、研究和开发设计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此笔者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一系列改革,其特点如下:
1)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数字媒体专业需要融合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领域。它需要教师,不仅有深刻的文化和艺术修养,而且也能熟练的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因此,笔者提出了跨学科的互补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一方面,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数字媒体教育更加先进的国家学习,或到科技企业加强实践培养,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另一方面,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苏州在数字媒体方面的专业优势,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公开招聘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聘请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从名师、技术专家的身上,学生们不但能学到技术知识和实际经验,还有名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名师们身上体现的品格意志、研究风格和创新精神,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提升职业素养。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工程项目实训基地。在企业中,需要灵活运用更多的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努力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定向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观察,学习,让学生与企业尽早接触,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建立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参与到实际项目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将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团体项目中,每个学员可以通过专业知识指导、技术交流、产品设计开发等活动获得适合的角色和真实的任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完成从门外汉—边缘性参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学习渐变上升过程。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主要依托是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媒体产业是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数字媒体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势力,归属于文化产业大范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全球整体经济依然发展乏力,而中国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和规模则呈现高速发展势头,特别是数字动漫、数字影音、展览展示、数字出版等领域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一跃成长为“支柱产业”。
2、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市场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一大环境下数字媒体专业先后在我国各大院校开设,有些是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有些是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前者注重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和创作,以原创为核心,后者注重数字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实现,主要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的表现形式和新媒体的开发。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20余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媒体专业也是目前毕业生求大于供的几个稀缺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每年15万人左右[1]。
3、专业发展目标
数字媒体专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发展必然不断向前推进,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的培养的摇篮,为企业提供能适应传媒业所需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人才与技术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求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原理,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数字影视广告和数字动画的设计和制作,并能对全球媒体设计、动画、游戏制作流行趋势进行洞察和分析,有能力在全球各地的传媒和影视广告、动漫、网络行业施展研究、设计、策划、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4、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4.1 教学相对落后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教育领域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在数字影视和数字动画方面,随着三维技术和视频后期技术的发展,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层出不穷,而这些技术大多集中在国外或国内大型企业中,在教学资源方面十分匮乏,要紧跟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并转换到教学上来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2 设备设施不足
符合数字媒体产业标准的最新设备设施不足,大部分院校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最新的设备和建设大型的实训场地,现有设备除满足现有的教学、培训之外,为数字媒体产业、文化创意等提供相应的技术推广服务、数字产品制作等方面的设备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3 校企合作有待提升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建设的融资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企业追逐利润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不可避免,怎么把二者的利益结合起来,把矛盾转换成契机,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和院校需要共同研讨的命题。再者企业产品单一与学校教学多样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多企业业务范围比较固定,制作的产品现对单一,而数字媒体专业涉及艺术和多种技术的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需要和多类企业合作弥补单一化问题,与其他专业相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建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4.4 师资团队薄弱
数字媒体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科,这导致专业教学团队大部分是其它专业转换而来,很多老师都没有接收过全面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教学经验,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更为薄弱。主要体现在既能运用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职业教育规律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教育专家,又能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和前沿技术的技术专家,还能结合专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的实训指导老师数量偏少、层次偏低、人员不够稳定。
5、需要着力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的领域
5.1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跟踪和转化
紧跟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构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市场对数字产品,技术人才需求变化,构建校企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跟踪,结合真实生产项目,剖析生产工作流程,提炼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有效的将其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同时将企业制作引进课堂项目教学法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主张在教学中将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课堂教学[2],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制作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
5.2 加强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加强政府、学校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采用灵活多样的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机制,围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加强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企业生产产值等目标,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
企业需做大做强,需要有长远的目标,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在技术方面需要不断更新,人才队伍方面需要不断壮大和提升。学校要办好专业,需要在教学资源和技术方面不断提升,培养的学生要达到高素质高技能,需要符合企业的标准。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合作力度,推进基地建设和发展,实现持续投入,持续产出,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5.3 加强资源共享,提升设备、技术及人力资源的价值
面临数字媒体技术行业的“三高”:新技术开发成本高、新设备建设成本高,技术能手培养成本高的难题,需加强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力度,形成技术互通,设备共用,人才互聘的创新型合作机制。
学校购买大量先进的数字媒体设备设施,构建实训基地,成本过高,利用率太低,很多院校难以承受,而与企业合作在学校或企业建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有效的减低成本,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同时在技术共享,人才交流方面在数字媒体专业体现的尤为重要,这为技术更新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5.4 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十分丰富,理论方面主要有影视语言、色彩构成、动画原理、数字媒体概论等,实践技能方面主要有数字图形图像制作、数字动画制作、摄影摄像、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剪辑与后期特效制作等。制作的软件平台也非常多,怎么选取课程和教学软件,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专业方向来制定,总体上需要将工学结合体现在专业教学体系设计上。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与岗位要求融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体系,确定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按照技术复杂程度,从简单到复杂进行任务分析、归纳,将工作任务嵌入具体的教学课程之中,以项目、技术服务为载体,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形成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5.5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文化品牌
专业要办出特色,需要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加大社会服务力度,融入经济建设,搞活专业教学和技术研发的氛围,学校应当和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工作室,进行产学研开发,利用自身和企业的优势依托数字媒体技术,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保持创新精神,在数字影视、数字图书、网络出版及衍生产品、数字信息传媒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
6、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除了以上提到的需要着力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的领域外,还很很多方面需不断改革和完善,例如在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师生的考评考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等。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艰巨,但是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我们需要扎实基础,不断进取,要以服务经济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核心,围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为目标,与企业共同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解决企业驱利、学校育人的矛盾,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增强专业特色,定能将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马炅.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年第80期.
关键词: 中职电子专业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电子教学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教育媒介,利用它的逻辑、信息储存等功能为教育服务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集中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一、多媒体教学对中职电子专业课堂教学的影响
1.有助于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电子课程按40学时设置,理论教学20学时,实验教学20学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仪器不断拓新,新的方法也不断出现,在电子课教学中,老师在学生掌握仪器使用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后,还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学科新的前沿的相关知识。但在传统的教学中,系统讲授仪器使用基本内容的学时已显紧张,因此,教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拓展教学内容。
电子实验教学具有内容多学时少,使用仪器多,并且在使用仪器时,贵重仪器不能让学生随意使用的特点。而该课的仪器原理理论又较为抽象,很多涉及仪器原理图、内部构造图等问题,老师只能通过“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想象,学生感到枯燥和抽象,难以理解。这种日益显现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它会极大地改善电子实验课教与学的现状,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如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最终被归结为是一种“技术”。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电子课的理论与实验教学,需要将所讲的内容章节、题目、重要定义、公式、重要结论都全部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将平时讲课中难以或无法在黑板上完成的实验装置、电路图、图表、或仪器外观形状等的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解决。这样,课堂上就不必大量板书,可以利用节约时间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课件内容可随时根据需要调出,编排组合,由于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三维动画图像的可视性,对于电子课程的教学辅助作用尤为突出。
如何有效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的授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建立,有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需要对自己的课程讲授内容深刻理解和精通,不断积累大量学科前沿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尽快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熟悉课件的所有内容,认真备课。这种备课过程要比传统的备课方式复杂,需要的知识广、博、杂,只有教师掌握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才能在课堂上合理编排讲课内容,把握讲课进程,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思想,所以我们应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引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并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有极好的作用,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板书、口授形式),教师只是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通过书面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对重点的突出、对难点的突破、对热点的联系,往往费时费力,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则不受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多种视听材料进行调度,插入大量传统教学中所无法调用的录像、图片、动画等,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生动地展现出来,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扩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使抽象的理论化深为浅、化难为易,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任务,我们应在明确鲜明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应用好现代化电教手段,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学应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家继等.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专业课;应用;探索
多媒体是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实践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调整讲授内容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多媒体在电子专业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论述。
一、多媒体在电子专业课中的作用
职高教育的电子专业课程教学需要面向社会进行,因此,需要增强其知识化和信息化,因此在多媒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有利于帮助电子专业课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一般情况下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而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对于学习没有热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电子专业课的相关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和原理性的知识比较多且复杂,因此,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检索和学习,并且这些内容比较形象和详细,还可以利用图像和影音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和真实。
(2)多媒体有利于电子专业课教学创设更加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在引起职高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中,需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利用图、影、声、色的有机组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娱乐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娱乐。同时,教师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在电子专业课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为电子专业课增添大量的内容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电子专业教学经验得出,电子专业的学生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学补充,还需要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专业实践案例,但是由于职业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上实习时间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并没过多涉猎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多讲解一些教学案例和与本专业有关知识和内容。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内容量,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相关的视频、书籍内容等。通过这一点,不仅可以促进电子专业的学生了解其他知识,积累丰富的、间接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最近的电子专业的新信息和新内容。例如在讲解电视机“场输出电力故障检修”一课中,可以引用张建国撰写的《菲利普场输出块损坏引起黑屏》和王绍华撰写的《菲利普机芯彩电黑屏故障的检修思路》书中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电子专业的视频、新闻、资料等,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原理具体化、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形象化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具体原理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演示,将其用声、形、色进行表现,使同学们能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原理的发展和应用过程,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在讲授晶体管的特性时,要让学生了解晶体管的内部构造特性,但是其内部构造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微观世界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而且讲述起来会非常抽象,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中的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或者运用特殊的多媒体技巧,可以模拟晶体管内部变化,既生动且容易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样就可以让同学看到三基色在不同比例下形成不同彩带图像的过程,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学生可以在这样有趣的过程中喜欢上电子专业的课程。
综上所述,多媒体对电子专业课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的素质,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的素质,发展职业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现代教育事业,提高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实践;课堂教学;全景漫游
中图分类号:TP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512-0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传媒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先进传媒理念[1-2],具有较强策划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数字影视艺术、数字互动艺术、数字图像、数字音视频,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网络媒体、虚拟空间、游戏、广告策划与设计等课程,具有艺术和技术综合创作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3-4]。它是解决我国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内容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问题而设置的专业[5]。以面向教育领域和实践应用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以理论和实训教育为核心[6-7]。但目前大多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以灌输基本理论知识为教育方针,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实践运用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9],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需要一定时间的实习才能独立进行相关工作。
改进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建立“面向应用型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体系”,加大创新实践培养,通过教与学、学与用的结合模式完成媒体技术的本科教学[9]。并通过参加全国传媒专业相关比赛,增强专业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 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通过实践课堂、参加数字内容设计创作大赛、文化创意作品展等活动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整合学院在艺术内容创新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在媒体艺术创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特色的符合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的内容创作新平台[10]。为此,学校提出开门办学、实践为用的指导思想,提倡跨专业联合创作,发挥综合艺术优势的发展战略。
创新实践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并实现数字内容制作流程和制作技术[11]。通过把二维图像处理、全景漫游、三维重建、动作捕捉、表情捕捉、实时预演、交互式渲染、视频游戏等技术,与传统的数字内容设计和制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高效数字内容设计系统,并将其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广,储备专业素质基础。
2 创新实践课程实施
以实践课题“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例,设计完成整个创新实践课堂的教学任务。
2.1 结合《数字媒体技术概论》课程完成选题与方案
方法:课堂教学与文献阅读、文献踪述。
目标:项目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方案。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将二维的平面图模拟成真实的三维空间,其强烈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呈现给观赏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又由于其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文件小,形式多样等优点,将使其成为今后展示领域的趋势。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有许多胡同名称如果不翻看老地图,已根本看不见它们的踪影。基于序列图片的数字三维全景技术,把静态的图片缝合在一起形成360度全景影像,能真实再现现实景象。这些新功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给浏览者带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这给了北京老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与传承,整个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与实现有四个组成部分:拍摄照片、生成全景JPG格式、生成SWF格式、展示全景图。
2.2 结合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完成实践项目
基于媒体专业前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二维动画应用技术PHOTOSHOP》、《FLASH网络多媒体开发》和结合目前主流的功能开发包编程。
方法:前期代码移植式学习、按功能模块组建协作模式。
目标:完成创新实践课堂任务。
2.2.1北京老胡同全景漫游系统制作流程与总体结构
1)全景图像的制作流程
关键词:煤炭资源税 增值税 煤炭企业 税负转嫁
煤炭资源税和增值税转型后,我国煤炭企业的税负转嫁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资源税和增值税改革的内容以及它们对煤炭企业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煤炭企业的税负转嫁问题,从而帮助煤炭企业适应改革,寻求发展机遇,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发展低碳经济。
一、资源税改革的内容及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所谓资源税就是对进行资源开采工作的主体(企业或者个人)所征收的税费。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资源税的征收方法比较落后,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真正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体现税收的根本目的。而新的改革不但提高了资源税的税率,征税方式也从“按量征税”转变为“按价征税”,这两种方式都会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源开采成本,使得煤炭企业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一来就真正体现了环境成本的概念,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
从长期来看,资源税改革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可以为长期的开采工作提供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煤炭产业开采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产业效率。考虑到煤炭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能源,为了长远的发展,务必要落实资源税的改革工作。2014年12月,国家实施的煤炭资源税改革,一方面是通过清费立税,切实帮助煤炭企业脱困,为煤炭行业的复苏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减少价格波动对下游产业的影响,这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增值税转型的内容及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就是改变原有的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新的制度由于降低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十分受到煤炭企业的欢迎,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消费型增值税。比如,企业购买了一些固定资产,产生了增值税金,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这部分增值税金是不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而在消费型制度下,这部分增值税金是可以进行税前扣除的。
增值税的转型对煤炭企业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从经济角度来说,增值税的转型大大减轻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煤炭企业可以将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技术的研究、设备的更新,这显然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竞争力。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说,增值税的转型也促进了煤炭企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的煤炭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劳动来获取煤炭资源、谋取利益,因此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型之后,煤炭产业开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有利于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煤炭企业的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内涵
税负转嫁就是指将税收负担以其他的形式转嫁到消费者、其他行业或者其他消费品上去,但是这种转嫁并不是任何产业都可以顺利进行的。煤炭产业在我国属于一种存在轻微垄断现象的产业,因此有机会进行税负转嫁,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价格,获取更高利润。
(二)煤炭资源税和增值税转型后煤炭企业的税负转嫁问题研究
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还是“按量征税”,假如对资源税进行改革,对其税收比率和税收方式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那么资源税的税额就会大幅度升高,从而导致煤炭企业很难像改革之前一样,稍微提高了一点煤炭的税收价格就可以抵消赋税。这样一来,煤炭企业就很难进行税负的完全转嫁,利润也会被压低,煤炭企业就会被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资源税改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对于一些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来说,他们很可能通过某种特殊手段将税负向周边行业或者消费者转嫁,因此增值税的转型也是十分必要的。增值税的转型使得企业主动降低设备成本,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在有限的成本里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费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其他的税负转嫁问题而言,由于煤炭企业提高了煤炭的价格,消费者就会调整自身的消费行为,主动降低对煤炭的购买数量。从而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从根本上讲也有利于降低资源的开采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煤炭资源税和增值税转型是顺应时展潮流的转型,它不仅有利于煤炭企业的长期发展,促进煤炭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高其产业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税收的目的,有益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的过度开采。煤炭企业在新的税收制度下,一定要正确审视调节税负转嫁问题,在顺应经济形势、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转变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新安,张力多.煤炭企业所得税税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4)
[2]赵福保.煤炭企业税收制度整体改革问题研究[J].商情,2013(40)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46-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码照片、数字电视、电子杂志、数字网络、移动互联网、CG动漫、网络游戏等一系列与数字媒体有关的新型事物侵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全国各个高校也在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建立建设数字媒体专业。而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独立院校,如何做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成为专业发展必然思考的核心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成为专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下面就谈一谈目前独立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一、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因为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相对于欧美其他国家开设较晚,在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才首次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媒体专业。所以数字媒体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的设计学专业要少得多,高层次的硕士、博士人才则更少。而随着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各个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大。面对如此形势,很多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就不得不用设计学其他专业的教师担当数字媒体的教学。因此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是不强的。
解决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快速见效的方法。一是努力培养帮助已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岗位的老师快速转型。有着硕士、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本身的设计专业又与数字媒体有着密集的联系,因而学校可以多委派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岗位的非专业教师参加数字媒体的多种培训,并进入行业中进行实践练习。这样,可以迅速帮助教师完成专业转型。当然,这里有必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的专业转型必须以他原专业为基础。如:原专业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师,那么在转型过程中偏向数字媒体专业多媒体网页方向则游刃有余;原专业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那么在转型过程中偏向数字媒体专业虚拟现实建筑漫游方向则游刃有余。另一是吸纳引进行业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教学中。在数字媒体各个行业中的专业人才可谓是最直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老师。他们有这个行业最新的信息和技术,让他们担当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授,以项目化教学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是解决师资匮乏的有效方法。
二、学生盲目入学,无专业学习规划
就目前来说,数字媒体专业一般开设在高校的计算机系或者设计系。计算机系的数字媒体专业叫数字媒体技术,强调的是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网站、编写CG游戏程序等的能力,注重技术;而设计系数字媒体专业叫数字媒体艺术,强调的是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发挥创意思维制作数字媒体作品的能力,注重艺术。计算机系的学生为理科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设计系的学生为艺术生,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这一点区别是很多学生无法辨识清楚的,甚至有学生入学时对自己所学专业一无所知,更无从谈起专业学习的规划。
解决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自身的思考。在入学之初,老师就应该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学习的内容,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工作。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完成后,也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行业中的职业岗位设置及该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学习的方向和思考专业学习规划。
三、课程体系设置无系统性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复杂的交叉性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非常丰富,因而如何在有限的课程体系设置的课时内,完成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保障。目前,各个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相径庭,杂乱无章,毫无系统性而言。
解决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具体的理论教学体系。这里所指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具体根据职业岗位设置所确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影视后期特效设计师、网页设计师,这就是具体的职业岗位设置,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来构建具体的理论教学体系,特别是高年级的实践性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使得课程体系设置更加职业化、规范化,又可以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毕业工作的无缝衔接,使人才培养符合行业要求。另一方面是在有限的学时里,做好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做好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并尽量将其提前至大三之前上完,以便学生对专业的必备知识有较早的接触和比较牢固的掌握。而对于数字媒体专业各个方向的主干课程则做强化,以系列化的形式对主干课程做整合。如数字媒体专业影视方向,将AE后期特效设计、非线性编辑、摄影与摄像、短片制作这些主干课程就可以整合为一个系列,并可以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来做实践学习。让学生从素材的采集到非线性的编辑,再到后期特效的制作,最后完成整个短片制作,并在短片制作的过程中将各种理论运用到时间中。这样做不但课程体系有了完整科学的系统性,而且学生很清楚了解体会到各个课程的作用。
面对信息时代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高要求,过去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将数字媒体这个新型且复杂的学科做得更好,是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才能完成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高校育人的职责。
关键词: 资源共享平台; 云存储; vSphere; 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2-24-03
0 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创办的新兴本科专业。我院作为山西省第一所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在该专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现有学习资源还无法满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充分整合学习资源也就成为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云存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许多高校已成功搭建了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旨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辅助学习环境,并对课程资源进行综合归类管理。
1 资源共享平台现状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源共享概念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方法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iCloud、DropBox、Google Drive和微软的Windows Live SkyDrive等优秀的资源共享平台孕育而生。国内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已取得了大量成果,如:百度云、阿里云、360网盘、乐视云。而这些资源共享平台是针对全球用户,资源数量巨大且含大量重复和无效资源,并不能对特定专业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支持。除了大众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各大高校也相继创建了各自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但是针对特定专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1]。分析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现状,绝大多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 学科分类不明确
高校现有资源共享平台都属于开源性平台,各专业都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因此资源没有办法有效组织,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学习资源无法真正整合到一起,造成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⑵ 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滞后
现有资源共享平台往往搭建在传统单一服务器架构之上。随着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单位时间内用户检索资源次数的增多,传统的服务器技术使得系统运行风险大幅度提高,同时增加了系统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
⑶ 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但是由于管理上的权责不清、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资源共享不规范,许多资源的建设流于形式[2]。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前网络共享资源的质量,成为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2 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是在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核心是通过整合网络中不同类型的设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云存储平台整体架构可划分为四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存储层、数据管理层、数据服务层以及用户访问层[3]。与传统的存储系统相比,云存储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并节约了存储空间。早在2006年谷歌、亚马逊、微软、IBM、VMware等公司就开始了云计算和云存储方面的研究,云存储、云安全等相关的云概念随之诞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各大IT巨头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云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VMware公司推出的vSphere虚拟化解决方案。
VMware vSphere是一款业界领先且最可靠的虚拟化平台,它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从底层硬件分离出来,以实现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硬件的全面虚拟化,从而简化了系统管理员的操作[4]。使用vSphere可以创建功能强大的多核虚拟机和跨多台物理服务器的虚拟机集群,以支持要求最严苛的应用程序。vSphere是一款成套产品,它有多个组件构成,其中重要的组件包括:物理服务器的虚拟化组件ESXi;集中管理ESXi及其上虚拟机的vCenter;用于直接连接ESXi主机实现基本任务管理的Client;浏览器管理界面Web Access。与同类产品相比,vSphere的功能更加全面,使用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基于以上优点,本研究在vSphere基础上,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3 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架构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资源共享平台中海量的学习资源对服务器来说是一个负担,很大程度增加了硬件设备的投入,早期的单一服务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资源共享的需求。以vSphere这个业界最可靠的虚拟化平台为基础整合现有服务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户在使用资源共享平台的过程中工作负载能够以最低的总体成本履行最高级别的服务。基于vSphere的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应用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50-0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已有十余载。近年来,国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就目前专业本科教育现状而言,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此,高校有必要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的快速转变和过渡,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虽然成为独立学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不成熟之处,可能阻碍教育发展进程。首先,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相对较低,高校专业未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导致教育存在缺失。其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水平,导致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难以为学生营造美好的未来。最后,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对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较少,对应用型教学改革带来消极影响[1]。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的必要性
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具有必要性。首先,伴随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才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其次,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育转变,可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充分激发人才潜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好发展指明方向。由此可见,加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是必要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所以,在促进该专业教学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对该专业教师的要求。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参与各工程项目。其次,学校聘请资深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莅临学校指导,针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问题加以指正[2]。
(二)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确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深入开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培养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三年级时,在校内学习既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大四年级时,深入企业或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而参与实习,跟进相关项目,既积累经验,又能提高应用能力,为专业教育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根据该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应用型专业教育需求。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计算机和艺术的结合,因而在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应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首先,在创设理论教学体系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以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并力求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性。其次,创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相关人员应增设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满足社会岗位需求[3]。
新时期,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标准,既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又能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的转变中,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鲍枫,王以宁.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2:44-49.
[2]苗苹,程显峰,吴乃群,等.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产学一体化的多维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147.
[3]杨祥民,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培养模式探析[J].创意与设计,2016,01:79-84.
关键词:高职 数字媒体技术 专业 课程
Researching in Course Setting of Digital Media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
He Haiyan Wang J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of Anhui Occup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Hefei 230011
Abstract: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of vocational college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end skille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s as the goal, the curriculum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setting of the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 Digital media Major Course
高职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由于在国内设立比较晚,与国外较成熟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以及较为成熟的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可选择的教材资源较少,这些阻碍了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高职专业,如何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
1、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加工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应用领域涵盖了影视动画、移动娱乐、平面设计、网络游戏、多媒体设计开发、网站设计开发等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叉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领域为广播电视、广告设计制作企业、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数字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音视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由于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必需、够用”,人才培养上注重“技术性”或“职业性”,因此定位是否明确是决定人才培养方向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技术操作与艺术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高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的设置
2.1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多门类、技艺融合的新专业,内容涉及计算机、艺术和人文社科等学科(图l所示),多门学科互相交叉、渗透与融合。其中,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的使用以及软件的设计和应用,包括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NET的计算机编程、动态和静态网页设计等;艺术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开设课程包括美术基础、色彩与构成、数字图像处理、音乐鉴赏、视觉文化和传达设计等;人文社科主要从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角度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认知,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学鉴赏、管理学、法律、体育等。
2.2 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为体现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的结构性、层次性和综合性,课程体系分别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角度进行构建,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又分为专业通识技能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通识技能课程是学习和培养数字媒体技术素养的基础和铺垫,为进一步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
2.2.1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原则。根据高职教育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以及国内专家、学者对通识教育模式下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情况的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基础性原则: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有别于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原则,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常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全面性原则: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高职公共课程中通识部分的设置应体现全面性的原则,基本学科都应有所涉及;
时代性原则:高职教育满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开设的课程首先应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根据基础性、全面性和时代性等课程设计原则,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大致应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管理学、外语、体育等5个方面(如表一)。
表一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2.2.2 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原则。根据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征和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前沿性原则: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要紧随时展前沿;
实践性原则: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性课程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技艺结合性原则:数字媒体时代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技、艺”结合。课程设置上,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相关艺术理论,还要将相关的理论指导实践。
(2)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尽管课程较为基础,却极为重要,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起到辅助和铺垫的作用。
表二 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由于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动漫制作、影视技术、网络多媒体、游戏制作等多个用人方向,所以依据相关产业方向确定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相应专业核心课程,构建科学的课程模块。
表三 高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要特别注重上机实践课程的安排,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注重产学研结合
从知识的学习到技能的应用,学校可以尝试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建实训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派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对实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提高实习的针对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对数字媒体产业更直观的认识,有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弥补实训基地之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从业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定位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6(5):47-49.
[2]向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8-30.
[3]陆涵燕,李淑梅.校企携手共同培育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6.
作者简介:
贺海艳,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
王健,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与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