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森林灾害防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提出如何运用科技技术治理病虫害进行探讨。
关键词:有害生物;存在问题;防治措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漫长的生长周期内,它会遭到火灾、病虫害、雪压、冻害、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以及多年乱砍滥伐、肆意毁林开荒等人为因素的破坏,使森林资源蓄积大幅度消减,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后备资源持续稳定地增长,并使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在这些重大的森林资源灾害之中,森林病虫害这种频发性的生物灾害,一直都是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影响林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一旦病虫害形成规模,那会给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林区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结合亚布力林业局森林病虫害发生,提出有效防治和治理方法,针对正对如何运用科技技术治理病虫害进行研究。因此,要以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森林健康理念为指导,培育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生长健康、生物多样的健康森林。
1 有害生物现状
全局对森林有害生物高度重视,对有害特别是病虫鼠害,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本经理期总投资95.5万元。其中设备设施投资63.0万元,基础建设投入33.7万元。防治工作量47万亩,其中病虫害3.2万亩、虫害2.8万亩,鼠害41万亩。坚持以预防为基础,科学有效地推广以无公害防治为主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要科学用药,合理先择低毒生物农药,降低污染,积极推进工程治理,以生物招引、灯光诱杀等技术为主,限量使用化学药剂,控制防治区不发生灾害。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生物防治克服上述缺点,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缺陷,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网络的关系,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发展。提高森林病虫害管理的效率及科学决策的水平,为全面控制森林病虫害奠定信息管理基础。
2 森林有害生物种类用存在问题
森林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林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鼠害等有害生物。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森林炎灾,如发生病虫害常大于森林火灾。主要森林病虫害有:落叶松早落病、松流脂病、杨树烂皮病等;主要森林虫病害有;落叶松球蚜、落叶检录鞘蛾、银杏大蛾、杨扇舟蛾等;主要森林鼠害有:棕背平、红背平等到;主要有害杂草有:狗尾草、灰绿藜、车前草、黄花蒿等。
2.1 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环境受到人为破坏,部分资源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病虫害发生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防治任务越来越艰巨,影响了防治质量。原因是:一是个别突发性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病虫害得不到控制;二是资金爱到影响,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测报防治工作和科学化程度不高;三是基层测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报表数据传输落后。
2.2 取得成效
该局对近几年防治面积总计67万亩之间,其中病害3万亩、虫害2万亩左右、鼠害60万亩左右,加上灯光诱杀和性诱引捕粘,预防面积每年最高可达20万亩。初步取得了成绩,保护了森林资源,实现生长量稳步提高。
3 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改进措施
现林业局常用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一是病害防治以百俊清烟剂灵和多菌灵等到喷雾;二是虫害防治则采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用,化学防治采用烟剂,生物防治采用挂鸟巢;三是鼠害防治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放生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分析,应今后从营林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三个方面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的措施,以及高度重视林业已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防治机制。
3.1 预防为主,加大宣传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无烟火灾,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通过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广大群众进行防治意识理念和义务的教育,预防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
3.2 建立健全专业防治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防治质量
建议把林业局专业病防队伍和林政防火队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优势,节约资金的投入。平时组织培训班学习,进行时战演练,有火扑火、有虫治虫。做到一人多兼职能、一队组织多胜任,节约了资金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森防队伍整体素质,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质量。充分发挥管护责任人的作用,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进一步提高控灾御灾能力。
3.3 建立检测预警、防治减灾等应急控灾体系
完善病虫害网络体系,提高报表数据传输水平,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及责任制,推广使用先进的测报工具,强化预报工作和防治手段。害防治总站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技术,共同开发了《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包括了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森林病虫害检疫信息系统两个子系统,与院校合作研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系统的全面推广使用,实现森林病虫害信息处理、传输的电子化,数据处理的可视化,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林业病虫害管理信息化进程。
3.4 规范化专业法及条例
贯彻《森林病虫害保护法》和《病虫害检疫条例》,严格种苗检疫工作,选择优良抗病虫害的树种,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3.5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综合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采取必要的营林抚育措施,加强防控,直接营造经济混交林,杜绝大面积营造纯人工林,增强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清理林地卫生,破坏害鼠生存环境,抑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扩展。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现代林业 可持续发展 效益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业植物及产品产生危害的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动物和植物。而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一、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提升、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前,采用“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彻底消灭病虫为目的,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措施。1990年我国正式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观念也有所改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我国林业开始大步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现了新趋势。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我国病虫害中常年造成暴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造成暴发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应准确地掌握害虫生活史实防治的关键,只有掌握害虫种群的消长规律,才能准确进行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或暴发性病虫害都要以预测预报为主,它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捍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
1、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危害所造成的灾害,是我省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多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一旦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将会蔓延成灾,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省的机会不断增加。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了重视,林业六大工程快速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化林业蓬勃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但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建设和林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曾享有“绿色长城”的美誉,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护林网带断网破。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将失去绿色。减轻有害生物损失,促进林业建设发展,是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灾害不仅直接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类文明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和现代林业的建设
1、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继续开展工程治理和无公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w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促进森林健康成长,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2、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现代林业: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实现科技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要针对威胁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生产、科研和高等院校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项目要全面推广应用生物、仿生和植物药剂,加强有害生物天敌的繁育利用,普及推广信息素、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对局部化学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科学施药,避免环境污染。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兼任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林业院校校长会议机制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是林木钻蛀性害虫防治领域的资深专家,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研究推广的三北防护林蛀干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对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虫,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隐蔽性、潜伏性、连续性和反复性,防控任务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从长远来看,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在短期内将会有增加,因为人工林面积持续增加,但新的宜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将更为低下。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与交流将不断加强和频繁,而我国的木材需求对外依存度很高,但目前的进口原木并未能在口岸得到全部、及时、有效的检疫处理,因而外来入侵生物将会加剧。此外,经济林和荒漠灌木林生物灾害,因全球气候等生态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生物灾害将更受关注。
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策略与主要技术
综合防治是较早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主要策略,其理论基础是“消灭哲学”;其次是以二战时DDT的合成与广为应用的化学防治,这种策略显现出了抗药性、残留和再猖狂的弊端;再者是上世纪70 年代后的综合治理,引入了经济阈值的概念,理论基础是 “容忍哲学”;随后是以“协调共存”为理论基础的可持续控制,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原则指导下的一种“调控”。以上的防治策略基本上借鉴于农业,很少考虑或体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特色与优势,直致森林健康理念出现。健康森林是美国近10 多年来在森林经营管理实践中践行的一种新理念,它指出健康森林是总体经营目标,影响健康森林的主要威胁有有害生物、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湿地退化和其它生态环境变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完全等同于健康森林,但有害生物防控是维持森林健康的主导因素。
森林生态体系在生物灾害的调控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时空稳定,及水平和垂直方向类型的多样化,和对生物灾害具有独特的自我调控和补偿能力,特别是延时补偿机制,都赋予了森林自身调控生物灾害的诸多优势。当然,树种配置不合理的人工林分结构一旦构建较难改变,也限制了森林自身生物灾害调控的能力。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要充分结合森林自身的特性,扬长避短以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所谓“林业有害生物”,除外来入侵生物外,本身就是时空稳定性较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天然林中,有可能是可有效控制其种群增长的主要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环节失控导致有害生物成灾;在种群单一的人工林中,有可能是人为无意识提供了极有利于其种群增长的条件导致有害生物成灾。不论是在天然林中,还是在人工林中,都有可能因人为无意识地将外来有害生物引入而使原生境自然抑制种群增长的因子缺失继而致使有害生物成灾。不管是哪种情况,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本质原因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失衡。因而,生态调控应当成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重要控制策略。
生态调控是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辨析生物灾害的成因,针对人为可控的成灾主因,以持续有效的生态措施控制灾害的发生。其核心是从“点状调控”上升为“网状调控”,即从单纯有害生物到综合考虑有害生物、目标树种、有益生物、生存环境几者之间关系的“四位一体调控”。生态调控以监测与预警为基础,从林木—害虫—天敌—其它环境因子相互关系出发,综合辨析灾害成因,从而解析成灾主因,明确人为可调控的成灾主因及所属层次(如生态系统/群落/ 种群);继而从技术和成本两个方面比较人为可控措施之时效性、持效性和可行性,采取不同层次的主导措施与辅助措施。
生态调控的监测分为大尺度的遥感、中尺度的信息素和小尺度的人工三种。其中,航天和航空遥感主要运用于生态系统监控评价,生物灾害等级与损失评估,灾害发生规律;信息素包括昆虫源信息素(如性外激素,聚集激素)和植物源引诱剂;人工指固定标准地调查、种群生命表分析。预警建立在这三种不同尺度信息的耦合分析之上。
生态调控的技术层次分为生态系统层次、群落层次和种群层次。生态系统层次的关键技术是辨析成灾主因、确定调控途径、入侵生物防控等;群落层次的关键技术是构建具备抵御生物灾害功能的人工林、应用抗性林木品种、引进外来天敌等;种群层次的关键技术是本土天敌的应用、昆虫信息素调控、植物源信息素调控、环境协调性化防等。要依据不同调控措施的持效性、可行性比较分析,来确定不同调控层次的主导与辅助措施。
生态调控是一种策略或理念,必须明确在不同实际情况下的切入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实践中生态调控的切入应当遵循“百病百态,对症施策”的原则。从林分起源类型看,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决定了其脆弱性。人工林因树种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可分别从生态系统、群落和有害生物种群三个层次入手。天然(次生)林则从有害生物种群入手、辅以群落层次。从调控的主要途径看,植被结构调控为主多适合人工林,以有害生物为中心的群落功能调控为主则适合天然(次生)林。从成灾主导性看,针对次期性害虫、弱寄生或隔生病菌的寄主植物主导性,主要从生态系统入手,以提高树势为主;针对初期害虫、(绝对)寄生病菌的有害生物主导性,主要从有害生物种群、群落层次入手。从有害生物起源看,土著有害生物应综合考虑林分起源类型、调控类型和成灾主导性;外来入侵生物更为复杂,有时不能简单的讲道理,应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
加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几点建议
从行业外部来看,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其它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较完备的法规与标准体系。我国现在已有检疫、监测预警、防治三个体系,应当建立起“依法治害”的第四个体系,要加快修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争取新制定《外来入侵种法》等法规。另外,要建立新的特殊管理机制,适应林权体制改革之需,如探索重大林业疫情应急除治的补偿机制(类似禽流感 )等政策,特别是疫情和疫木的应急清除。同时,要积极推进森林综合保险的试点。
从行业内部来看,一要珍视林业的特色与优势,实施生态调控策略,以促进森林健康为核心,切实将有害生物防控纳入林业生产全过程,特别是造林、营林环节;二要快速提升以“3S 技术”和昆虫信息素技术为核心的监测预警体系与技术水平;三要重点加强无公害防治技术,特别是在涉及食品的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在强化生物防治的同时,要客观地评估其持续控灾效果;四要依据入侵生物不同种类的风险等级和控制难度,完善分级管理机制;五要大力探索和推进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如重塑森防体系的功能定位与运行体系、按生态地理和重大有害生物的相似性完善与提高区域协同防控和交流机制、探索横向(同一区域内省区间)互评互考机制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防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机制、遵循“求准勿粗”的原则摸清家底。
关键词:生态文明;森林;有害生物;防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生态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方面所包括的有森林保护、土地利用、改善农耕、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保护、大气保护和人口控制等8个方面基本内容,它们无不与森林保护直接或间接相关。
林业一直是一个国民经济部门、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林业已经“由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转变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森林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贮碳库、能源库,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因子,一片森林同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或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某些方面的问题,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生态运行,从而使得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成为联系生态和经济的纽带和关键。林业承担着培育、管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森林文化遗产和提供多种森林产品的根本任务,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通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沙漠化、抵御水旱灾害和调节气候等功能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主体作用和间接作用。
1.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要求我们。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在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加快生态恢复的同时,切实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好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当前,江宁区的森林资源受到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的破坏和威胁,这种状况不仅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也影响国土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保护管理好现有的森林并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产品、生态产品,才能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重任,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
林业生物灾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大敌。南京市江宁区林业有害年均发生面积2000hm2左右,各种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松材线虫病、竹蝗虫、杨树食叶害虫影响着占江宁区近1/3面积的松林安全;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杨树食叶害虫及病害等破坏着杨树及其它阔叶林;经济林病虫害蚕食着山核桃、板栗、竹林等林分。特别是随着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和全球气候变暖,林业有害生物适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期提前,世代数增加,发生周期缩短,危害程度加剧,制约了生态建设步伐,成为影响生态建设的障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遏制林业生物灾害严重发生的局面,是林检系统的重要使命。
1.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
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对山野菜、竹笋、食用菌、木本食用油、林果、林下养殖动物等森林食品的供给提出更高要求。现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式、手段、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传统的农药防治还很普遍,无公害防治应用尚未被全面接受,与农药残留、水体污染等有关的森林食品安全及对周边农产品安全影响问题不可轻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防治理念,改进防治技术,提高无公害防治率,从源头上消除森林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森林食品绿色、安全、无污染。
1.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促进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目前,各国普遍采取了利用有害生物的传播危害特性设置贸易壁垒手段,一些涉及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产品进出口受到严格限制,江宁区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木质包装材料、人造板、木地板、木制家具、木制工艺品等林产品广泛应用,产量持续增长,物流迅速扩大,为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提供了载体,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已成为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木制品流通,保障国际国内贸易持续增长,维护经济贸易安全,提高林农收入的迫切需要。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①要强化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来预防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保护森林资源。②要强化防治,将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③要强化检疫,严防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蔓延。④要强化监测,林业有害生物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预警。⑤要强化科技推广,大力推广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防治检疫的技术水平。⑥要强化建设,建设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和防治检疫基础设施。⑦要强化管理,不断探索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机制,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为保护森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1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历史责任
面对无烟的“森林火灾”,必须警钟长鸣,果断行动,及时监测预警,加强检疫执法,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森林资源健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3.2承担起保护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
必须以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成果为重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障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3.3承担起提供绿色森林食品的历史责任
大力发展绿色林业产业,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安全的森林食品是林业的重要任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转变防治方式,更新防治技术,大力推进科学防治、生物防治、无公害防治,从源头上保证森林食品安全,有效保障广大公民的健康。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营林技术的重要性
林业生产包括培育树种、造林、抚育管理以及周期性的砍伐等。树苗从种下到长成大树的过程中都受到有害生物的威胁,并且有可能因为林业有害生物死亡。而营林技术则是林业有害生物防空的基础,其通过利用生物间的生态辩证关系,并结合生物、物理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不会造成林业灾害的范围内,从而对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进行预防,例如增加害虫的天敌,改变昆虫的发育、繁殖,培育抗病虫树种等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逐渐由原来的治理向预防方面转变,由治标转为治标治本相结合,而营林技术则是可以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防控方法,是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应用营林技术
2.1选育抗病虫树种
同一树种因为不同品系所以其抗病虫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优良的树种抗病虫能力自然更强。在林业生产的培育期,提高树种的抗病虫能力自然能够让森林中林木的免疫力提高,降低受到病虫侵害的几率。在培育抗病虫树种时应结合树种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科学的培育方法,培育并选育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适合种植地栽种的优良树种。
2.2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是将不同树种种植在一起,使林业中的树种多样化,形成生物平衡,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最受欢迎的营林技术。混交林的营造中树种的选用:①两种以上乔木树种混交;②乔灌木混合种植;③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种植。混交林营造中的配置方式包括:株间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营造混交林并不是什么树种均适用的,营造出不良的混交类型反而会抑制树木的生长。因此,混交林的营造中一定要注意树种的选择,并且需要考虑种植地的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在种植地能够更好生长的树种。相较于纯林而言,其营造难度较大,但是混交林因为树种更多样化而具有更多的优点。混交林因为树种多样化,生物的生存条件更为复杂,不仅使大量的害虫、病菌失去了繁殖条件,无法繁殖,还增加了生物的天敌,使森林处于一个生态平衡的状态,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另外,混交林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中间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的进行关和作用,树木生长更为旺盛。
2.3建立隔离带,预防虫害扩散
隔离带是用于防止虫害在森林中扩散、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多数林业有害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会迁飞、转移,特别是单一食性的害虫,这也是林业病虫害扩散的重要原因。通常害虫在幼虫时期的食量较大,而当他们在原来的寄主处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时就会选择转移、迁飞到新的寄主身上。而幼虫因为不能进行长距离的迁移,所以它们会选择附近的寄主。因此,在营造林时可以设立隔离带,用于防止这类幼虫的迁移。
2.4对林区进行清理
若是树木已经遭虫害不能治理或是已经枯死、被自然灾害等毁灭,那么一定要将这些树木进行清理,避免它们影响健康树木的生长。其中,特别需要注意虫害树木的清理工作,清理虫害木是治理害虫,改善林木条件,确保林业生产力、绿化效益的基本工作。假如林区大面积遭到害虫侵害时,首先根据相应的技术规格对遭受危害的立木进行清理,然后选择对病虫害有抗性的树种对林区进行更新。
三、结语
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使得林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现代林业在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会对林业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几年,因为森林面积不断的增加,外来生物也在增多,这也使有害生物物种在逐渐的攀升。因此,造林过程中引进外来物种时务必注意生态平衡。而在日益增加的森林受损面积面前,进行有效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管理的重点。笔者今天对部分营林技术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有效防控措施来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吴慧兰 单位:信州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
[1]刘建林.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效果[J].林业勘查设计,2015,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