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教育现状范文

医学教育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教育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教育现状

篇1

1.1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我国的医学课程设置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取医学院校,经历5年的医学教育可以拿到本科的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本科的基础上2~3年,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博士教育一般在硕士的基础上3~4年不等,相对比国外的医学教育年限要长。尽管我国现有几十所学校已经开始培养七年制医学硕士生,但是我们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导仍是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我们所学的课程门数要多于国外,我们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基础教学,课程分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课基本上都是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第三年、第四年为临床教学课,临床教学课也设置了见习课,第五年为临床实习,各科轮转。要求按照实纲完成实习任务

1.2我国现阶段的一些医疗体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但是由于我国的医疗体制还需进一步的健全,加上部分媒体的舆论导向,导致了医患纠纷的增多,医患矛盾的激化,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临床上实践机会极大减少,实习生和患者的交流互动机会也极大地减少,还有部分患者甚至拒绝实习生的问诊及体格检查,这就降低了实习生的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及对疾病的诊断能力。这对学生的医生生涯无疑是不利的。而且如果学生在实习阶段与患者发生一些不愉快,这对以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也是不利的,容易把医患关系弄到对立面。

2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2.1在教学中尝试打破旧的模式,用新的模式提升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加强知识的掌握

国外强调了医疗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极力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年我们也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新的体制改革,没有在全国范围广泛的推广说明这些模式立足于我国现在的医学教学方式,或立足于个别院校的具体情况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2.2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国外医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实习学生要求严格,大部分理论知识需要自学,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增多课堂讨论,减少授课的学时增加学生自学能力。在实习上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临床实践,注重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发展,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态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医学知识的普及,加快了医学知识的更新,增加了医学技术的交流,极大程度的解决了学生包括临床医生的遇到的问题,资源的共享快速的发展了医疗水平。作为学生,未来的医生,我们在平时更要多创造一些机会去学习使用和利用这些资源。美国医学院主动地改变一些教学策略,以适应这种变化。如减少了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小组学习、团队合作的机会,要求学生相互讲授学到的知识。医学实验也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动物和尸体外,仿真实验、虚拟现实都开始普遍起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加团队意识

篇2

1.1医患关系的定义

狭义的层面认为,医患关系中的医方就是直接接触患者并对其询问、诊断和治疗的医生,而患方就是与医生对应的,正处于患病状态、求医和接受治疗的社会人群。但从广义的层面上看,医患关系中的“医方”还包括整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如国家针对不同人群建立的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保障制度、医疗药品、器械流通制度、新药审批制度等)、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如卫生局、药监局、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等)等更加宏观层面上的内容。“患方”则不仅包含一般意义上的患者本人[1-2],还包括在患者的就诊治疗过程中一路陪伴、付出关心和提供帮助的患者家属、亲朋好友、同事、所在单位等一系列社会关系。

1.2医患关系与社会背景

医患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是社会转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医患关系的演变是沿着医改市场化主线进行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医疗卫生现状并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供求不平衡,医患关系紧张。而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因两种体制的并存,也暴露出各种问题,一方面通过医院的半市场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半市场化、以及药品和器械产业的完全市场化,形成了医院运行机制的两种逻辑:不仅有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下的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第一行动准则,同时还具有市场体制下医院应对市场竞争和追求利润的利益考量;另一方面这种半市场化也重塑了医患关系,形成了医患关系的物化、异化,医患信任弱化以及医患关系紧张化的趋势[3-4]。医改的不成功导致医患矛盾突显。

1.3患者医疗素质、媒体引导等

医患的矛盾可能是由医生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患者造成的,这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不要盲目地片面地去指责医生。患者的医疗素质也需提高,患方对医方产生强烈的不满,并采取请媒体报道、聚众围堵医院、拉横幅、设灵堂、逼医院领导及当事医生下跪、索要高额赔偿金、对当事医生实施人身伤害、伤医杀医等等过激手段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媒体通过对我国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不合理的现象、不规范的操作手段、黑幕等进行揭发,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力量。一旦这种监督方向确实可信,就会在舆论上形成强大的压力,促使当事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反省诊疗行为和管理漏洞,从而改进管理和服务;但是我们发现部分媒体为引起关注,出现调查不细致、措辞不严谨、态度不公正的报道,甚至热衷于炒作医院黑幕、医疗纠纷等负面新闻,使医生的形象大打折扣,严重误导了民众对医患问题的认知,促使了医患双方信任危机的产生以及营造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氛围。

2医学教育

篇3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

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人,因此,医生不仅要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而且要了解疾病的主体-患者,更要了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医学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为医学学科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1]。人们日益增加的人文关怀的需求与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对患者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之间的矛盾,也使我国医患矛盾越加突出,甚至出现一些极端事件。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使其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1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与科学素质相对应的人的基本素质。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在教育过程中,个体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理性意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2]。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2我国目前临床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师的人文素质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析大体原因如下。

2.1历史的原因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现在科技的发展以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使得疾病的治愈效果大幅提高,这促使医学生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使医生对医学技术和疾病本身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对疾病的主体——人的关注。导致医学院校缺乏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了医生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目前医患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人文课程,但选修课比重在增加,课程设置向“小课程”方向发展,各校课程设置标准不一、结构不一、学时多少不一、课程门类不一,需要完善课程设置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4]。时间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安排在医学院校的低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未接触到临床实践,缺乏对病患的理解,无法很好的理解医学人文素质核心,更不可能将所学的人文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人文素质精神在临床中的作用体验不深。

2.3师资力量不足

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施教者主要是医学院校的教师和临床医生,任天波、张焜等[5]的研究发现临床医师医学人文素质薄弱,缺乏医者仁心的人文理念、哲学辨证思维、综合医学人文素养、心理沟通艺术、法律意识等。因此,在临床医师教授临床知识时不能很好的对医学生灌以医学人文教育,不足以引起学生注意。

3如何提高医生的人文素质

(1)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医疗团队的人文素质水平。目前,针对我国医疗事故高发的现状及我国医学院校及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和缺失情况,国家应该设立严格的医疗法规,不仅对提高临床医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可,还有利于对医学生的培养,从本质上重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2)调整对医学生的培养计划,合理设置文理课程、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使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与临床执业过程中。当前,教育界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医学院校也在探索医学教育的可行之路。针对临床上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应该着眼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既要有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医学史及医学法律等的基本课程,并渗透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课程要求上,不能只作为考查课程,还应增加课时,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要求。而在教学方法上,应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各种教学改革中,将对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启发和思考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甚至可以让学生以患者的身份走入临床,深刻体验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遭受的种种不易。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文关怀精神引起医学生的重视,使他们在学习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并形成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2)重构临床医师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培训教师。任天波、张焜等[5]指出建立临床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基地,重视临床医师的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对医师的上岗应该提出一些新要求,把“双证制”(医师资格证和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合格证)作为医疗机构行业就业的必备要求,将是提升医学人文素质的一个把关口。对医师进行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和考核,是提高医师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从业以后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育,时刻不断的提醒临床医师的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质提升,有利于强化医师医学人文执业的理念。提高临床医师的医学人文素质水平,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只有加强对临床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老师才能确实有效的提升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4展望

随着以人为本的医疗模式的建立,随着医疗改革地不断深化,以及医学教育改革地推动,医学教育全面发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的必经之路。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有利于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事实证明只有“仁心”才有“仁术”。

参考文献

[1]马存根.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8(6):31-33.

[2]王瑛.当代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沈湘平.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9-121.

[4]崔明辰,刘国良,王福青,等.42所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中医教育,2014,33(5):67-69.

[5]任天波,张焜.临床医师医学人文认知缺失与教育重构[J].医学与哲学,2016(37):76-78.

篇4

1.CME现状分析

1.1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现状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医院当中的CME教育目标为:改善医护人员目前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医疗服务。因此,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实践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CME的教育对象为医院当中的卫生技术以及医务人员,如教育对象的级别或职称不同,则教育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2]。目前教育对象参与CME的积极性不强,是影响到教育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存在专业与教育内容不对口,医疗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造成了部分人员对于继续教育存在抵触情绪,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CME当中,以上提到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以保证教育质量。

1.2教育形式以及效果评估现状

当前CME教育形式主要包括进修教育、集中培训教育、举办研讨会以及学术讲座等,辅助的教育形式包括做读书笔记、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以及自主学习医学领域专业知识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远程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且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在评估教育效果方面,医院CME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检验考试分数,以及考核学术讲座当中的具体内容。采用以上评估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育对象的学习情况,但是无法量化、全面以及有效评估CME整体效果。此外,采用以上评估方式还容易导致虚假学分问题的出现,如请人代替刷卡积分等。

1.3教育管理现状

教育管理工作是影响CME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目前医院当中的CME教育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学分以及学时进行审核,当学分以及学时达到规定标准时,才能够参与医师注册以及职称晋升等。以上管理手段将教育对象的个人利益与教育任务结合在一起,能够较好地保证教育对象在规定的时间中完成教育任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前的教育管理方法忽视了职业发展以及专业技能提升的规划,这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教育资源进行平均、有效分配也是CME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师资力量分布不均以及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各级医院拥有的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基层医院医护人员难以获得继续教育机会。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完善对策分析

2.1完善教育内容及形式,确保CME与医院实际需要相契合

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任务较重,为了能够有效协调继续教育与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则应在进行继续教育之前征求教育对象的意见,从而了解医院当中的医务人员真正需要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以便能够使医学教育内容变得实用、新颖以及丰富。实践证明,只有明确教育对象对于医学教育的真正需求,并根据调研结果对教育内容进行调整,才能够使医务人员参与CME的热情以及兴趣得到有效增强。另一方面,要确保继续教育形式与医院实际需要相契合,前提是必须保证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以及灵活性的特征。除了常规教育形式之外,也可以在医院当中适当引入一些新型教育形式,如与医疗器械、药物生产公司进行沟通,同行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及时医疗通告以及定期举行科学会谈等,从而让临床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以及掌握更多的医学信息[3]。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新型教育形式之前,相关负责人应做好申报工作,并争取得到批准,从而保证教育对象能够认可新的教育形式,并参与到医学教育活动当中,通过继续教育提升问题处理能力。

2.2强化实践教学,使医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确保医务人员原有的工作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是医院实施CME的主要目的。因此,为了提升当前的继续教育水平,则应对其中的实践教学部分进行强化。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参与CME的大部分学员均能够了解以及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理论知识并不匮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多数学员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因此在继续教育中提升实践能力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要保证医学专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并确保医学知识能够被真正地掌握,则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4]。对此,应当在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例如可以适当增加临床实践课程,邀请权威专家对临床操作方法进行指导,并进行实际操作等。

2.3拓展网络教育,提升CME教育质量

远程教育具有内容丰富、教授方便以及时间灵活的优点,目前已经受到了许多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对此,应当积极拓展网络教育,以便可以确保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在闲暇的时间当中随时了解医学最新发展动态,并及时获取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实践证明,将网络教育融入到CME当中,不但可以有效满足教育对象对于学习内容以及时间的不同要求,同时远程教育当中的教学资料容易保存,可以方便学员反复学习与了解医学知识,避免了纸质教学资料遗失所造成的困扰。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当中的在线答题功能可以有效评估教育效果,提高了教育效果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此外,由于网络教育的实施不会被地理空间、时间以及参加人数所限制,所以能够有效弥补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保证了基层医院当中的学员能够顺利完成CME。

2.4强化CME管理,改善教育效果

为了能够有效强化CME管理,则可在医院中成立CME管理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管理以及考核继续教育的质量。此外,还应在医院中的各个临床科室成立CME实施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落实各项继续教育活动。除了成立管理小组之外,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奖惩措施,如无法完成CME以及获得相应的学分,则重新考虑执业资格。对于在继续教育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及其所在的科室,要进行奖励,从而激励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到继续医学教育当中。

篇5

1.教学模式照搬普通高等教育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再次带动教育需求总量的发展,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在校生数量迅速增长,导致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成人高等教育难以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执行的教学计划大多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使用普通高等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与普通高等教育差别不大,教学方法简单,摆不脱教师满堂灌、学生拼命记的旧招数;教学手段落后,多是书本加笔记、黑板加粉笔的老传统。而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在职人员,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与学历教育的内容和标准存在矛盾。

2.管理模式滞后,目标要求不明

生搬硬套普通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多而不精,缺乏针对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导致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传统的学历教育定式制约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封闭式考核方式拘泥于课程内容,缺乏开放性和社会互认性,考核流于形式,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学改革没有与时俱进,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大体上没有脱离普通医学高等教育的套路;教材内容没有体现成人教育的职业性、自学性和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比如课程设置没有顾及学生渴求的实用性,往往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课程考核既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又过分强调成人教育的特点;为了降低教学成本,没有严格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足教学时数。

3.社会上对成人教育存在偏见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近年来各级各类考试的考风考纪严重滑坡,更由于医学类各专业开课门数多,教材内容多,学习负担重和成教学生的自身因素,学生考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试题,考试时个人作弊或串通舞弊,考后托人情、找关系或自己到任课老师处求情等不正常现象日益严重,考试方式开卷为主,即使闭卷考试,考纪也不好,作弊成风。

(2)成人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成人医学生基本上是在职人员,不存在就业压力,只希望迅速拿到文凭,以利于职务的升迁、待遇的提高,因而直接导致质量意识淡化,校方与学员“一拍即合”,各得其利,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效益退居“二线”,教育质量滑坡那是不可避免的了。还有部分学生已成家,处理不好学习与家务、工作的关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习精力有限,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3)国家政策规定影响。从2002年10月31日起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相关医学类专业及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许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从业人员,故接受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尤其是国家2004年出台的有关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其所获成人医学本专科学历证书,不能作为执业医师考试的学历凭据。以上原因更使一些人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产生偏见,乃至歧视。认为非普通教育是不正规的教育,质量不高,一些用人单位也不予认可。

(4)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由于学生专业基础和临床经验不在同一水平上,加之所在岗位不同,有的学生希望讲课起点高一些,内容新一些;而有的学生则希望讲课简单一些、最好贴近考试。教师不愿承担成教教学工作,因为成教学生不仅构成复杂、缺勤较多,而且要求多,意见大。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多为年资较低、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

二、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教学管理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是在职教育,应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不能因为社会需求盲目增加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适合成人的特点和学校的客观环境,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高制度规范的适应性,要保证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机构,设计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质量检测指标体系;规范临床实习内容及考核标准;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

2.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师队伍除有敬业精神,渊博学识,高尚师德等素质以外,必须首先具备创新素质,要有强烈的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倡导创新意识,还要熟悉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要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学生创新人才的“摇篮”。但是,教师水平的发挥也受到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材的制约,因此,面对新形势,国家应该把组织编著适合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教材摆上议事日程,有条件、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单独或联合编写医学试用教材和介绍新理论新知识的参考教材。

3.优化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知识结构逐渐老化、陈旧。一部分学生来自基层医疗单位,他们平时获取的新信息较少,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因此,成人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内容上要设置符合教育的目的、时代和医学科学发展要求的内容,增加医学前沿知识,强调新趋势、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介绍,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有“新”的收获。这就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成人高等医学院校要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构建“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讨论,使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进程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4.严格考风考纪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是确保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成人高等医学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对考试的管理。对于学生考试靠作弊过关的侥幸心理,要防患于未然。针对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记忆力相对弱的特点,考试考核内容可以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方式采取适合成人特点的闭卷加开卷以及闭卷或开卷加临床技能操作等形式,增加平时测验及作业综合评分。将考试的重点定位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尽量避免为考试而考试。

5.合理运用现代远程技术,丰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手段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在职医务人员,且分散在各地工作,并且多数在基层工作,使得面授学生到课率低,从而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即使考虑在基层设立教学点,也无法有效解决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在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技术,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和其他学习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与教师交流,克服成人教育的学生学习时间、空间不一致的困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家里或单位自主参加学习,可以反复学习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以及课程的重点、难点。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学习时间灵活宽松,学习方式方便快捷,学习更有针对性,既可以进一步缓解在职人员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小结

篇6

[关键词]中等医学教育;专业结构;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70-02

中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学校,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对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的学生需求量减少,中等医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直接影响着中等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中等医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中等医学院校的生存、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1 中等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1.1 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过快

1950年全国有中等医学院校121所,在校生2万人,1998年全国有中等医学教育办学点2028个,1998年的招生数为33.9万人。由于宏观管理上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导致中等医学教育办学规模过大,进一步加剧了中等医学教育与社会对医药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1.2 办学条件不足

由于中等医学教育发展过快,其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不足,使得相当多学校的师资、经费、建筑面积、设备、图书、教学基地等都未能达到国家标准,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3 生源的多层次化

现在中等医学院校人学已没有“门槛”,学生来源层次多样,有初、高中毕业生,有社会闲散人员,有开诊所的成年人等等,他们的年龄从15岁到50岁均有,接受知识的能力不等。

1.4 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差距

1.4.1 实验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目前,市级医院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设备更新较快,高档仪器已在临床上应用,从而使学校的实验设备与医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仪器教师从未见过,但临床上早已应用,学校的常规仪器教学显然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

1.4.2 教学与临床应用脱钩 教材上的常规方法与临床上的应用存在差距,现行学校教材大多5~10年更新一次,在此期间,教材上很多常规方法在医院临床上早已淘汰。因而造成教学与临床应用脱钩,产生断层现象。

1.4.3 现行教材存在的弊端 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偏多、偏难,教材与部颁的教学计划及大纲不相吻合,课时大幅度削减,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不协调,注重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医疗卫生队伍的状况分析

2.1 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现状

我国卫生技术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失衡,中专学历的卫技人员和无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过大;队伍不稳定,新毕业的大专生不愿到基层农村工作;专业结构不合理,县以上综合医院医护比例为1:1.1,县医院医护比例为1:1.08(国外综合医院医护比1:4),医疗专业占的比例过大,护理、医学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医护比例、医技比例不合理,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我国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

医疗卫生单位引进人才时。更多地是需要大专学历以上的毕业生,甚至连农村基层卫生医疗单位也是如此,而实际农村卫生技术队伍中。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大专以上的医学人才很少,无学历人员的比重也相当大。这就更显得中等医学教育与就业越来越不相适应。

3 对中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讨

3.1 拓宽渠道,走多种形式的办学之路

中等医学教育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调整办学方向,转移办学重心,明确办学层次,控制办学规模,开设适宜专业,使得培养人才与行业的需求、社会的需要相协调。开设的新专业必须具有社会的需要性、专业的特色性和专业的超前性,使新专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2 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就业空间。中等医学教育应结合自身特点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从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转向与医学相关领域的多种人才培养,办出特色,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3 增加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成本较其他学科为高,各级政府必须增加对医学教育的投入,拓宽医学教育筹资渠道,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收取学生的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对教育成本分担的机制,以此改善办学条件。要采取有力措施,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的组织、内容和方法。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有足够的临床教师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争取人人都能获得双师证,做“双师型”教师,同时积极聘请各大医院的专家任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以适应专业结构变化的要求。

3.5 加快教材建设进度,更新教学容

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3.6 大力发展高专、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

根据卫技人员学历高移趋势,加强卫生中专与高职的沟通与衔接,为卫生中专的毕业生搭好“立交桥”。中等卫校的毕业生可以经过考试直接升入医学院校或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3.7 严把学生来源关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严把学生人学关,不能单纯为增加学校经济效益而什么样的学生都收。可通过人学考试,把一些成绩相对较好的、素质较高的学生招到学校,也有利于将来的教学和管理。

3.8 树立名牌意识,努力办出特色

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3.9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活动

篇7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03-1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国人重视物质生活的同时,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也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的重要论断。可见,全民健康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求的重要目标。为达到全民健康这一伟大目标,加强医疗水平建设只是其中一方面,加强医学教育、提高医疗从业人员水平和普及医疗机构建设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医学教育方面的加强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突破,并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伴随高等医学教育的几次成功变革,医学教育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在医学各个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层次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前期,医学类院系大多隶属于综合性的院校。这样不仅对于医学院系的硬件配套设施的配备难以达到最优化,而且对于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自1976年10月开始,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变革,逐渐向着医学教育的完善化和学科多样化方面迈进一大步。近年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层次进一步扩大。据1994年统计,普通高等医药院校已达140所。近年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提高,产生了适应我国当时形式的多种层次、多种专业、多种形式的高等医学和药学教育体系[1]。

2专业结构的合理化

根据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医学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并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医学本科专业设置。应协调发展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法医学、药学的比例,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注重临床医学的同时,在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加强生命科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广泛开展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实验。使医学各个学科之间能够良好的互相渗透,使得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专业体系的调整,促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使我国的医疗事业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3教学法规和制度的完善

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医学院校的管理制度正向着不断完善,自主性逐渐增强的方向发展。

4医学教育思想的突破

医学教育思想的变革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提高,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方法及手段的改进和提高。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应更为注意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关心关怀病人更多与疾病本身的治疗,使患者和医生间良好的沟通。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教学中教育思想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注重医学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掌握创新学习的技能和方法等。鼓励学生自发的探索生命科学,独立思考,培养对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卫生服务的学生。

5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相比较20世纪80年代在办学层次、专业结构、教学制度和医学教育思想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然而,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的医学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在临床医学技能水平、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分配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就以上几个较为重要和普遍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简要提出改进对策。

5.1临床医学技能水平的改革

目前,不少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欠缺。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医师甚至对书写病历以及简单的外科处理难以胜任,这对我们高校的医学教育对卫生事业输送高水平的医疗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医学技能是医学类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高等医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全面培养,使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紧密结合,适当加强学生的实习工作强度,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5.2加强医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师资建设的加强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根本。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教授及副教授的比例明显增大。同时年轻教师的学历也普遍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显而易见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然而在国际医疗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和理论层出不穷,医学的师资是远远不够的。

5.3医学人才分配的合理化改进

在我国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局限性,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部分地区医学人才趋于集中,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等的医疗人才比较匮乏。在这样的环境中,医学院校更应该秉承医疗事业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疗人文精神教育。结合当前的一些政策体制,当地政府和医学院校联合对学生实行一系列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到医疗水平相对较差,更需要医疗人才的地方去。

我国医学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全民健康和高水平医疗的使命,培养医学人才是重中之重。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全民健康背景下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社会对我们的期盼。

参考文献

[1] 陈传林.综合化融合化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大发展趋势[J].医学教育,2001(1).

篇8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1.中医药学天生就有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日本汉方医学更多地选择、体现了中医药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明治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主要以开业医师与药剂师为支撑,受“废医存药”思想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理论重视不够,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轻视“辨证”。与此同时,汉方教育也存在只偏重汉方药与针灸的学习,相当于中国中医药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的“东洋医学概论”经常被很多学校学生轻视。从明治国际医疗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针灸方面。宫崎大学则只开设了“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的研究”。

2.汉方医药在日本属于补充、替代医学,日本汉方医学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很多院校采取先西后中的“高起点”教育,重视汉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运用,且与理论知识相比,更多地采用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加强东、西方医学的比较,体现了汉方实用性,但很容易使汉医学被当做是西方医学的替代与补充。纵观日本各医学类院校汉方教育模式,发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临床见习与实习时间过短等问题。

篇9

康复在我国大陆地区译为康复,香港地区则译为复康,台湾地区译为复健。内容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康复不但针对疾病本身,更重视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1]。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迅速,与海外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王清华等[2]研究了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练艺影等[3]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总体来讲康复医学在大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台湾地区的康复专业位于世界前列,经历了启蒙期、奠基期、发展期和稳固期4个阶段[1]。综观台湾地区复健治疗的发展,从启蒙期的小儿麻痹后遗症为主的复健医疗,到奠基期的骨科、神经、呼吸循环、小儿等4大专科的复健治疗,再到发展期机构式、小区式、居家式3种不同服务形态的复健治疗,复健治疗的服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台湾大学医学院、中山医学大学、高雄医学院等高校的复健医学系为期2个月的交流及对台大医院、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中和高雄的荣民总医院的复健医学科的参访,我校教师在康复教学临床康复医疗方面收获颇丰,对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思考,归纳总结出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式

1.1学历学制

入学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入学、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甄选入学。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路线,一类是学术型教育体系,一类是技职教育体系,分别需参加不同类型高考入学。学术体系分为3个阶段,大学本科4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及以上。技职教育体系包括科技大学和科技学院,其中科技大学为本科教育,学制4年,科技学院包括五专和二专,五专招收国中毕业生,即内地所指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二专是指职业中学学生考入科技学院后再学习2年获得专科毕业证。

1.2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的复健医学专业分科比大陆要细,通常主要分为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有些高校还设置言语治疗和呼吸治疗。物理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物理治疗导论、物理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公共卫生、肌动学、发展学、物理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骨科物理治疗、心肺物理治疗、儿童物理治疗、神经物理治疗;大学四年级,临床实习。职能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职能治疗导论、职能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职能治疗活动学、肌动学、发展学、职能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职能治疗评估学、职能治疗技术学、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小儿职能治疗、感觉统合、日常生活机能再教育、职业复健、社区职能治疗等;大学四年级即进行临床实习。

1.3教学实践

①完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训练习统一在实训室进行。尽管大陆很多院校康复专业目前也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但与其相比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台湾地区在教授复健专业时,实训室屋顶上装有摄像监控传输设备,可将记录教师示范动作并转发到大屏幕上,以使学生在不同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前方装有两个屏幕,一个转录老师现场操作,另一个播放同步PPT课件,这样可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更好地结合,值得借鉴。②学生课后练习的管理制度。晚间及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供学生自行练习操作。实训课程全程无授课教师参加,全部聘请临床康复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学室值班,这样既可以管理自学室,又可以指导学生操作。自主练习室旁设置一间小教室,学生可以在练习前,通过观看教室电脑里老师的规范操作教学视频,以纠正自己的不足。③人性化的操作考试制度。操作考试形式和大陆院校基本相同,均为自主抽题、角色模拟等。角色模拟为一位同学扮演康复治疗师,另一位模拟患者,老师在监考的同时提出若干与本操作相关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情况。这种考试更加人性化的地方体现在,学生需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评定分数。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学实训设备。学校实训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由学生制作的简单的自助具陈列在柜橱里,其中包括康复专业中帮助残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自助器具,如加长、加粗手柄的勺子,挎在手腕上的梳子等,制作这些自助具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节约了实训设备资金的开支。⑤合理安排学生见习时间。学生大三之后,基本上全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每周五下午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由临床老师带教讲解,见习内容基本与本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同步。⑥复健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物理治疗和职能治疗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均为一年,实习单位主要为在台湾地区具有带教资质的各大医院。临床实习目标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目标包括专业技巧、专业特质、行政管理等。专业目标包括能熟悉复健治疗相关的基本临床医学知识;能对相关的临床检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独立执行并完成常见复健治疗病患之治疗评估;能整合评估结果,列出病患的问题;过程中应具备与相关专业人员、病患及病患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制定长、短程治疗目标与计划;并能评估疗效;能执行各项治疗技术,操作基本仪器与设备;依据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协助拟定有关的后续照护计划。

1.4师资力量

①本专业教师讲授全部课程。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均是由康复专业老师讲授,这样可以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障碍。在欧美等康复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②情景教学模拟———实训室打造模拟医院。实训室设计成医院病区的格局,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做好铺垫和衔接。

1.5就业形势

①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是很高,全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师证书总人数的69%,治疗生的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生证书总人数的41%,有些学生即使取得证书,也不一定会从事本专业,有些则是主动选择转行,还有部分则是因为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转行,所以台湾地区复健专业学生的目前就业情况也并不是特别乐观。②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证照考试情况。考试中心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呼吸治疗等各专业设置各自考试,证书亦不相同,通过率约40%。参考教材均为英文原版教材,无专门的统一考试用书。总共考6门科目,考试如有一门不及格,次年成绩不能累计。每6年取得特定继续教育学分(30h/年),才得换照[4]。物理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物理治疗学概论、骨科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治疗学、儿童康复治疗学、心肺康复治疗学。职能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职能治疗学概论、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小儿职能治疗学、职能治疗技术学。

2启示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院校应创造条件,参照这种模式安排学生同步见习,早期紧密联系临床。我国目前的康复发展现状为学校合格的师资投入不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各自教师分别教授,造成课程衔接困难,为此,学校应加大合格师资投入力度,建立合格的实训室,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参照台湾地区的教学模式,发展由同一位教师讲授本专业课程。通过开放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也值得借鉴。多元化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值得推崇,为避免部分学生因临场紧张而影响操作考试中的发挥,学生可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大陆院校在考核制度中也可考虑融入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大陆目前的康复教育多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人才为主,而台湾地区的康复医学教育因其起步较早已发展成为分科较细的专业教学,随着大陆康复医学的逐步发展,临床康复医学科对于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科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增高,大陆院校培养的治疗师也会向台湾地区一样,逐步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未来将出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专业,而不是现在笼统的康复治疗专业。

3小结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理念倡导下,让医学教师走向海外、走向港澳台是开展学术交流,提升视野的有利方式。通过分析台湾地区康复专业教育,让我们找到了提升的空间,我们坚信在新医改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下、在卫生部对康复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体一线康复教师不懈的努力下,我们也会将中国大陆的康复医学教育打造成一朵绽放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吴英黛,廖华芳,徐阿田,等.二十一世纪物理治疗教育之期许[J].医学教育,2000,4(4):443-453.

[2]王清华,倪朝民,许业松,等.“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4):362-363.

[3]练艺影,于涛,赵立平,等.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J].中国康复,29(4):366-367.

篇10

一、国际现状

在临床基本教学问题上,国际现状呈现良好状态。它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过程里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对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合力培养。为此,国际组织还就这一教学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品质都有要求。而且,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许多国家就临床基本技能这一块的完善力度走在国际前沿。像美国在很多年前就把技能培训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日本更是就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大的创新,让学生更早接触临床具体实践活动使“教”和“学”同时进行。此外,还增加了很多考察项目,对学生的技能进行随时检验。

二、国内现状

我国对实践教学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度。而且还将其过程中的要点归入到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外加新型人才辈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模式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新颖化。如利用网络等先进设备,对临床治疗进行模拟,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本身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危害到真实患者。由于都是模拟型的,治疗对象完全可以长时间接受实验,不存在不配合等实际问题。真实化的同时保证了一些客观问题的困扰。而且,对电子科技的灵活使用,可以直接给学生的临床基本能力给予评判分数,及时地为学生讲解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2]。在对医学教育教材的编订上,不再遵循枯燥的灌输模式,而是有效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加大了教材的趣味性。然而,在临床基本技能改进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全球医学教育的竞争力大是其中一个原因,在对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很多细节化操作里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中国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困难

1.传统的教育模式较难改变。俗语有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跟性格相类似地,一个模式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改变也需要很长时间。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一直都存在着“以课本知识为主,实践能力为辅”的教育模式。即使是一直都在强调变革的今天,还是有很多医学院校、医学机构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材内容上缺乏创新,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出现失衡。这些都是实际过程里面临的困难。

2.实践操作中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具体表现。临床基本技能的最终评定也一定是由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构成的。然而,由于学医的师生数量呈现越来大的差距即学生增多,教师减少,使得教学资源相对薄弱,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就相对降低了。还有,随着医院相关制度更加完善,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相对增强。对临床教学的接受度就相对下降。间接导致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实践机会减少。能力降低。

3.忽视医德教育问题。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教学只是教学,而忽视了整体医学领域里的思想提高。在临床基本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输送,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去做好一个医学领域里的人。当今社会,常有因为医生的职业价值倾向出现偏差的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医院乱收费现象的问题发生。也有因为医生的行为不规范,出现与患者发生口角争吵等问题。这些都是归根结底是因为总体医德不高。医德教育者应该牢抓学生思想,规范他们的正确意识,注重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四、我国就面临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1.敢于打破常规,健全教学思想。加大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新思想宣传力度。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理念。要敢于直面原有传统模式的弊端,从而进行改进。可以与国外的先进模式进行完美的融合,借鉴其优点,避开其缺点。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以理论为核心,技能提升为目标来开展教育。不能厚此薄彼,出现失衡。

2.注重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在教学体系里,教育者起着榜样作用。而且学生都是处于一个学习和模仿的阶段,作为老师更要注重言传身教。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有明确的行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教学思维应该寻求创新化[3],是的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个人也要注重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讲座竞赛等形式,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教育程度。采取必要的奖惩制度,提高思想对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度。

篇11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趋势

21世纪是一个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战胜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也愈加重视,因此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医学教育又是医学发展的源泉和基石,良好医学教育体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将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医疗技术资源的拓宽和整个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医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和继续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为医学生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更多的医学知识、专业技术和医学新理论、新进展的学习来源于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长期的医学实践。继续医学教育是保持教育连续性的需求,也是医学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缩写“CME”):是大学毕业后终身性的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它对于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掌握有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述。

1 国外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进展

继续医学教育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等国[1,2]。起步早,理论研究成熟,法规制度完善,质量效果较好,社会认同度高,是西方发达国家CME的共同特点。

1.1 明确的培训目标 美国把保持、发展和增进医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作为CME的目的,培训目标是知识获取、技术发展、临床验证与决策的施行、卫生保健产品的开发。

在法国,CME通常指完成高等医学院的正规教育,获得“医学博士”或“专科医学博士”的国家文凭,目前正在从事医疗工作的通科医生和专科医生。CME的目的是使医生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医疗质量,跟踪医学科学技术的进展。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继续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全球标准”中明确指出:CME的目的是保持、更新、发展和提高医生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满足病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2 健全的管理机构 美国的CME机构最健全,是由教育机构和认定机构两部分组成。美国的认定机构即美国CME认定委员会(ACCME)是为那些认为达到了ACCME所规定的CME提供者进行自愿认定的机构。美国的认定工作非常严格,其认定结果直接关系到医生的职业生涯。

法国设立了国家继续教育委员会、CME协会全国联合会、CME协会等机构,各个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能和任务,并分工不同,各有侧重。法国CME是由不同的团体组织的,没有国家或地区层次上的统一目标,CME仍然是一种自愿性行为。

1.3 完备思想的政策法规 美国CME认可委员会(ACCME)进行培训场所和培训项目的认定,并且为CME制定标准和一些相关政策。美国医学会要求每年50学分,3年中Ⅰ类学分占60分,只有医院具备学分授予权的资格。美国的CME承办单位是否有学分授予权,由学分资格审定委员会决定。取得CME学分是参加再次资格认定考试的必要条件之一。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将继续教育形成制度化的国家。1971年通过了继续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确定了“职工享有继续教育权利”,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协会。1985年,法令正式规定了法国医学接受医学教员的义务、教育计划、教育假期、教育资金及办学模式[3]。

1.4 灵活的培训方式 美国大学都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努力开展各种专题课程来丰富CME内容,如哈佛医学院每年开设300多种课程,CME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书面的CME,也有语言的CME,参加学术会议、专项技术训练、讨论会、听专题课程讲座、自学等都属CME活动,供参加者选择。很多医学院校把讲座、幻灯片和一些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医生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上网学习,获取CME学分[4]。

法国的CME由国家CME委员会直接领导,CME协会全国联合会统一规划管理,CME协会具体组织实施。组织机构健全,各级机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2 我国和我军继续医学教育的历史更沿与进展

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5,6]。即第一阶段:为“萌发阶段”(50~70年代),采取短期进修,在职培训等形式,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但尚未形成MCE制度;第二阶段:为“探索试点阶段”(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1987年国家颁发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医学教育的暂行规定》,1991年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1993年《90年代医学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第三阶段:为“积极发展阶段”,继续医学教育在全国广泛开展,发展迅速。我国于1996年成立了卫生部CME委员会,2003年更名为全国CME委员会,各地医学院校、医学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等都积极参与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2000年卫生部、人事部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要求CME对象每年都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CME活动,学分数不低于25分。目前,多数地区将CME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任职、晋升、聘任、考核等相结合,并已成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职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7,8]。

军队继续医学教育与国家的继续医学教育是同步发展的。1997年和1998年相继颁布了《全国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军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试行办法》、《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试行》、《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2001年颁布了《部队卫生技术干部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试行)》,对CME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予以细化,每年全军十余万卫生技术干部分别参加国家级和全军一、二、三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培训。项目培训始终坚持“在岗为主、脱产为辅、本地为主,异地为辅”的原则,力求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培训形式灵活多样,以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目的,以获得相应学分为最终“成果”。各单位将卫生技术干部所获学分与各自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挂钩,使军队的继续医学教育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

3 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3.1 继续医学教育国际化[4] 从美国、加拿大的互惠协议以及欧盟EACCME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出,CME正在朝着国际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3.2 网络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 互联网上的CME过去几年在美国得到了稳定的发展。网络和远程特征是:便利,适时,个性化,自我评估,独立性,系统性。通过互联网进行CME比传统的方式更便捷。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9,10]。

3.3 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教学 未来继续医学教育应该强调实践教育,只有实践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医生们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协助教育家们为医生提供最好的教育。

3.4 循证继续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的出现为CME组织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循证医学为设计和执行试验以及试验后分析提供了重要方法。医生期望获得那些他们需要用来支持临床决定的信息,促进质量和教育及改革。

3.5 继续医学教育教学新方法 教学方案由三要素:教育方式、教学技巧和教育设施组成。随着CME的深入开展,CME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不断创新。

3.6 以教育者为导向的模式将向自我导向模式转变 CME的模式包括:(1)以教育者为导向的模式。(2)自我导向模式。自我导向方法包括:浏览期刊、视听或音像制品、CD-ROM媒体和互联网。自我导向CME递送系统的使用对提高医生业绩和病人治疗结果最为有益,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将会给CME递送系统带来不同一般的变化。随着自我导向学习递送系统的使用,医生将提高时间效率,发展更好的技能。

3.7 继续医学教育评估趋势 第一种趋势是对于有效的医学实践所需能力呈现出一致意见。第二种趋势利用了一种模式,该模式将成就的不同级别描述为从“知”到“行”。第三种趋势是“时间点”检验和持续评估。第四种趋势是技术转变和方法转变。第五种趋势是用于评估的规则、证书需求和CPD基础实践将影响如何及何时评估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许文博.美国医学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1989,(1):7~11.

[2] 高境桂.法国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展望[J].继续医学教育,1992,3:34~37.

[3] 蒯强.法国继续医学教育中的教学与管理特色[J].继续医学教育,1992,6:29~33.

[4] 梅人朗.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化的国际趋势[J].继续医学教育,1991,4:188~190.

[5] 聂英坤.浅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3):18~20.

[6] 杨文秀.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1),2006,20(31):1~5.

[7] 杨文秀.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2006,20(32):1~3.

[8] 梁 华.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J].内科,2006,1(1):75~76.

篇12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中职医学;优化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最早发起于德国,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将操作技能融于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工作过程导向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将工作过程教育直接引入课程教学目标,因此是目前最能提高学生工作认识的教学新方法。

一、工作过程导向下中职医学教育现状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职业过程教育教学在学校课程教育过程中的引入和应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职业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为职业生产性活动服务。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模式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工作程序的教育。任何一个工作都包含一定的工作程序、内容、方式、方法,因此,在工作过程导向下教育活动更加符合职业设定的需求。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工作过程导向法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尤其是我国的中职医学教育,还是普遍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对中职类医学理论知识的教育。一些学校虽然引入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但是还是注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对医学实践的要求比较少,缺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计划性与目的性。

面对我国的中职医学教育现状,我们需要运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改善中职医学的职业教育现状,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从而逐步建立专业的学科体系。

二、中职医学教育现状的反思和优化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中职医学教育普遍重知识理论轻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程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医学教育的内容条目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局限化。

1.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普遍要求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也是基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职医学教育还不是很重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认为实践是实习的一部分,在课程教学中还比较偏重视对医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

2.职业医学教育的内容条目化

在我国目前的职业医学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医学职业技能的理论知识上,将医学几大方面的体系明确划分开来,通过抽象的理论教育来完成职业教育的目标及任务。因此,中职医学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条目化明显。

3.教学模式局限化

我国目前的职业医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很多教学主要是依照书本中的医学体系进行,不能很好地贴近我国的医学职业实践。

三、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下中职医学教育的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优化中职医学教育,不断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法,通过改善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能力。由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按照工作的过程及顺序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基础医学课时总数,提高对基础医学新知识的教学。

同时,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大医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工作实践结合。重视综合基础实验及训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医学护理教育。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真正从实践出发,以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的教育更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加中职医学院的实践医学教学课时数,让医学实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课时比例达到1∶2,让学生能够从实践医学课堂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不断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删除以往重复且陈旧的医学验证实践课程,让位给实践探索项目,增强中职医学课程的探索性、综合性及实践性。真正从工作过程的导向出发,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以及我国中职医学教育现状的反思,我们要改变医院教育中不合理的部分,更好地将操作技能融于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工作过程导向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将工作过程教育直接引入课程教学目标,是一种提高学生工作认识的教学新方法。我们要改善教学的模式,突出实践课程的学习,加强实践探索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工作过程出发,紧密结合工作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3

1988年至今随着国家整体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国内形势变化,医学教育培养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虽然5年制依然是主流,不过,临床医学的长学制开始进入发展行列之中,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原来的教育部曾在国内相当一些有着较高医学教育水准的高校试行7年制临床医学本硕连读,而更有极少数教学水平更好的大学实行了8年制本硕博连读培育体系。截止目前,全国实行7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超过50所(实际达到54所),而试行8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的高校也达到12所之多。可见,我国的医学教育学制正在逐步向国际主流方向发展。这也符合当前国内的现实发展及国际医学培养教育需求。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随着国家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以及国民对于卫生医疗的需求增加,3年以下学制的医学人才培养体制会日益走进历史。国内相应的学制将会向高端医学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二、先进国家高等医学教育制度的参考与启示

5年以上的医学教育学制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理论。毕竟对于医学而言,属于高精尖科技领域,而且其所包含的学术内容众多,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学生很难学到更多更实用的医学知识,这对于学生本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利,对于国家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而言也没有好处。纵观当今诸如美国、德国、英国等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它们对于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极为重视,所以,他们的高等教育对于医疗人才的培养历史至为悠久,也正因此,这些国家的医疗水平才与其政治、经济保持了某种程度上的相适应。而且,这些国家的国内医学教育培养在学制方面在全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美国目前国内有医学院校141所,该国高等医学教育必需在4年本科获取学士学位后才可以进行。且其医学学位只有博士一级。在这个国家,如果想成为一名执业医生,以下过程是必需的经历:文理学院(4年)+医学院(4年)+专科医师和住院医师培训(3-8年),也就是说,最少必需要有11年,才能从事这个行业,最多则达到16年。其之所以实行如此严格的行业准入,意在强化技术能力及职业素养。因为,人的健康是根本,作为公众健康的守护神的一名医疗从业人员,不具备过硬的职业技术与职业素养,是很难完成行业要求及公众健康需求期待的。事实上,有些国家对于医生的准入门槛相当的高,比如法国,没有博士学历,根本不可能从事医生这个行业,而且,法国根本就不设医学学士或者医学硕士这些学位,目的很明确,想当医生必需是博士。

篇14

【关键词】翻转课堂;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5..02

当前环境下,国内外的一些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实践“翻译教室”要素和实施框架下,提供了可用的平台和资源,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和过程来验证模型的实际效果。而我国护理教育领域的“翻译教室”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且缺乏信息平台建设,且教师有限,学生积极学习不强。因此,中国护理教育应该通过分析,为发展中国国情为前提的“翻译教室”教学模式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发挥模范的优势和作用,促进护理学的全面发展。

1“翻转课堂”的概念

“转课堂”是学生在家里自己完成一部分的家庭作业,而对于在课堂上的作业则由老师一起帮助完成。“翻转课堂”是指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的,或者因为有事错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去实现这一劣势,很多家庭都需要另外请家教来补课或是跟上节奏,而翻转课堂可以帮助你对于不懂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并且安排考试,从而看出学生的强项与薄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反馈和再跟踪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各种形式的学习也让别人对学习产生兴趣[1]。

“翻转课堂”的内涵是基于它的概念和意义的,这对学生来说可以鼓励他们更加有探索的想法与研究的精神。教育学者专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概要和总结,其中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经过专业学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加上结合自给本身的经验和学习,发现现在学习仍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就是依然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根本问题,要让学生自主的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从而喜欢学习。但最终这一问题的解决和实现还要等专家的研究和探讨。

2“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还可以应用于研究生的公共教育事业,使这一内容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事业和教育当中,将理论付诸于实际,补充了网络知识只存在于虚拟世界这一大缺陷,而可以将其化成实践[2]。很多科学家都对于这一理论提供了支持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在课堂外通过独立获取知识完成低水平的认知工作,而且通过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完成对知识应用、分析及综合等高水平的认知工作,实现认知领域多层次的培养和提高。

另外一方面远程教育也可以称之为交互性的距离接触。在远程教育中,可以减少生理上的接触,除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减少学生在接触上的心里障碍,可以更直观,更直接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3],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心里最真实的想法,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也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都是网络学习所能做到的好处。

3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

从上文对“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解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一定功能的网络平台是对这教学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利而无害[4]。但是仅仅通过网络平台去获取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老师在教育知识活动这一方面充当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也可以师生互动讨论,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现在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赶上时代的脚步和充分利用当今社会的进步,使得网络平台的开展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而对于这一活动的实行,现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地方条件有限,无法上网,像宿舍和图书馆使用条件有限,学生很难再通过网络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还有一些偏远山区,资源的缺乏和物资的有限,实行网络平台学习基本是不太可能了。而且对于网络的更新,一些学校无法及时更新网络,使得教育和学习变得落后,学生无法跟上社会的脚步,使得学习变得平庸。所以“翻转课堂”需要打下这一基础才能得以开展和继续实施下去。

4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传统教室在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已经开始转变方向。因此,随着世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翻转移室”教学模式的普及等,让学生在学习前完成理论内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而且可以实现高水平的学生意识、情感、技能的充分发展。

作者:伍清廉

    参考文献 

[1] 王 林.护理学的应用和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发展,2009,(34): 23-25. 

[2] 于沛琪.医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及方式[J].医学与科技,2015,(27):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