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

休闲渔业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休闲渔业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休闲渔业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休闲渔业 必要性 现状 建议

一、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是一种与现代人们的休闲生活、行为、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相联系的,依托渔业设备与空间、生产场地、渔业产品以及经营活动、渔业环境、人文等众多因素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结合起来的新型交叉产业。发展渔业休闲产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能降低捕捞强度,有利于环境恢复,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也能带动二三产业的一项重要的产业形式。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于拉丁美洲。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等经济和渔业都比较发达的国家级地区盛行。我国休闲渔业得到迅猛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为带动渔民增收的新亮点,提出的休闲渔业发展潜力需要充分发挥,在产业规模和产业贡献有限的前提下,加快休闲渔业的发展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总而言之,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致的,并且沿海地区发展优于内陆地区。

二、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

(一)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三渔”相关问题。休闲渔业可增加关联产业的就业机会。发展休闲渔业有优化美化、提高知名度的作用。也能切实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区稳定,为渔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锐减,效益降低。休闲渔业是将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融入到渔业生产的新兴产业,休闲渔业不仅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增加旅游收益,也能解决休渔期间或转产渔民的生活问题。

(三)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人们能在休闲渔业中观赏到的自然、生物、人文旅游景观的同时又能享受休闲渔业场所提供环境与空间服务,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情,也能舒缓压抑心情,放松身体和精神,有助于身心健康。

(四)完善经济服务功能。休闲渔业能够美化环境,增添旅游项目,使休闲旅游增值;也能带动带动交通、通讯、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依托海洋资源也能带动水产品加工业、市场流通业、海洋文化开发、房地产业等。

(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传统的捕捞渔业生产基地,大都是依山临水的江河湖海之滨,利用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渔文化,来发展旅游业、休闲渔业,能够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有效的转移安置转产的捕捞渔民,改善渔村环境,繁荣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区稳定。

三、我国休闲渔业现状与优势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水质肥沃,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能够发展休闲渔业以及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适合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海洋文化是适宜开发和发展休闲渔业。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对外开放的脚步加快,也吸引着各国游客,所以说休闲渔业游者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可总结出,我国发展休闲渔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商机。

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各具地方特色。如北京、卜海、大连、福建漳州等沿海地区结合,发展具有特色的休闲渔业。各地寻找地方特点与特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建立集郊游、垂钓、健身、竞技、文化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景区,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参与。

四、发展休闲渔业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搭建各方平台,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经济效益好,能弘扬海洋文化休闲产业,制定政策,严格执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协调平衡产业之间关系,促进休闲渔业产业升级,政府要提供相应的项目资金补助、创新科技的税费减免等。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制定信贷支相关持政策,规范渔村的融资环境,协调好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为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创造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渔民入股等,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渔业转型相关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平台公司效率,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从事休闲渔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较高水平,然而,在现阶段从事休闲渔业的人员,多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渔民,且老龄化高,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满足休闲渔业发展要求。由此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是将加强宣传教育,大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性,能够提供给游客好的服务和指导。

(四)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创新

开发海洋文化,为休闲渔业创造多元化发展平台,加强海洋文化文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理论依据和专业科学的系统指导,从而提高休闲渔业的服务水平与层次。

(五)完善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

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可行方案,落实监督管理。发挥积极性,共同发展,以保证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发展休闲渔业涉及多方管理工作,如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等。

综上所述,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文化产业,是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和推动的作用。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提供较高层次的视听享受,也弘扬千百年来的渔文化。良好的海洋经济、文化等氛围,创造了一个幸福、娱乐的社会环境,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平瑛.完善管理体制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1.

[2]苏勇军.宁波市休闲渔业发展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7.

[3]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4]包特力根白乙: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

[5]柴寿升.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

[6]闵宽洪.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6.

篇2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休闲农业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和人民经济收入较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意义是,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休闲农业的功能特征

1、观赏性

是指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品种繁多,特别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农作物、林草和花木,对城市居民是奇趣无穷。这种观奇活动,使游人获得绿色植物形、色、味等多种美感。

2、休闲性

指依某些作物或养殖动物,构成多种具有观光、休闲和娱乐性产品,供人们欣赏和休闲。在不同类型观光农业区设计修建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在树林中设吊床、秋千;在海滨滩涂区踩文蛤、跳迪斯科舞;在水塘垂钓、抓鱼、套鸭子、;在草原区设跑马场,开展骑马、赛马等娱乐活动。

3、参与性

让游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比如对其有趣的观光农业项目,让游人模仿和学习,如嫁接、割胶、挖薯、摘果、捕捞、挤奶、放牧、植稻、种菜等,还可以开展当一天农民的活动,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从而了解农业生产,增长农业生产技术知识。

4、文化性

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因此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观光休闲农业经营者必须认识这种市场定位的特点,研究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及其对观光休闲农业功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休闲旅游项目。

三、休闲农业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分重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1980-1990年是萌芽和兴起阶段,在少数改革开放较早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首先发展观光采摘农业;二是1991-2000年是初步发展和成长阶段,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三是2001-至今是较快发展和规范经营阶段,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均发展起来,而且制定评定标准,走向规范化经营。回顾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休闲农业已从初期自发发展,进入有组织的规范性发展;2、休闲农业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3、休闲农业产品从最早的采摘、农家乐发展到现在的休闲农庄、生态农园、休验农园;4、休闲农业功能从单纯观光,扩展到观光、休闲、体验、健身等多功能;5经营理念从单纯的生产经营,扩展到休闲与体验,增加了文化和生态内涵。

四、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休闲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区位交通、市场需要、农业基础、投资实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

(一)按区位可分为4种类型:

1、城市郊区型。一般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好,农业特色突出,市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发展休闲农业条件优越。

2、景区周边型。一般靠近旅游景区,农业产品丰富,农村环境好,农民经营意识强,有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3、风情村寨型。一般具有民族民俗风情,地域特色鲜明,农村土特产品丰富,可吸引游客体验民俗文化,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4、基地带动型。农业种养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可以让游客采摘、品尝农产品,参与农业活动,购买农产品。

5、资源带动型。农业资源有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可以发展森林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生态休闲等休闲旅游业。

(二)、按产业可分为7种类型:

1、观光农园。利用花园、果园、茶园、药园和菜园等,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拔菜、赏花、购物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2、休闲农园。利用农业优美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为游客提供欣赏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及文化等活动。

3、科技农园。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耕栽培、农技博物馆等项目,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学习、体验等活动。

4、生态农园。以农业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绿色农园等,为游客提生态休闲、生态教育、生态餐饮等活动。

5、休闲渔园。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为游客提供垂钓、观赏、餐饮等活动。

6、市民农园。农民将土地分成若干小块(一般以一分地为宜),将这些小块地出租给城里市民,根据市民要求,由农业园人员负责经营管理,节假日城里人去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7、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环境和主导农业,营造农业景观,设立农业功能区,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

五、发展休闲农业效益、问题与措施

1、发展效益。发展休闲农业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立了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2、带动了运输、餐饮、旅馆、商业及相关服务业,有利于农民的转移和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3、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和交流,推动了城乡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4、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5、提高了农民的生态观念,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6、有利挖掘、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7、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观念,提高了农村资源和农产品的价值;8、加深了城市人对“三农”的认识,开辟了城市支援农村的新途径。

2、问题与措施。几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由于缺乏经验,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产品雷同,特色不明显;2、规划滞后,业态单一;3、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健全;4、经营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不高;5、功能单一,文化内涵和生态内涵不强;4、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7、农民缺乏资金,发展受到限制;8、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客源不足。为此,建议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主要措施:1、提高认识,积极引导和扶持;2、做好规划,突出特色;3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防止城市化和商业化;4、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5、调整产品结构,树立品牌;6、加强营销,扩大市场客源;7、制定法规,完善行业标准。

六、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1、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良好的时代背景和有利时机,这要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希望在假日里到郊区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改变环境,放松自己,恢复精力和体力。2、广大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3、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以后,就会产生精神生活的追求,外出休闲旅游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城市在岗人员有了双休日,又有私人汽车,这也为外出旅游提供了可能条件。4、广大农村一般远离繁华的城市,具有优良的农业自然环境,美好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的农家生活,这些都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前景广阔

篇3

关键词:井冈山;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建议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2012年,井冈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达132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成为井冈山市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村致富的多元化,对于加快井冈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1 井冈山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

1.1 政府高度重视 井冈山市出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优惠政策,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首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5年规划,确定了年接待游客总数达200万人次以上,年增长25%以上,重点建设了旅游农业5个观光采摘园,6个主题休闲农庄,8个特色景观性农业观光园,60个乡村农家乐,实现了休闲农业产业年总收入3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

1.2 有扎实的基础 从2001年开始,井冈山市的旅游开始向农村外延扩张,逐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以及乡村旅游,到2006年,已初具规模,现在有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企业15家,260多家“农家乐”餐饮,种养基地85家,旅游产品加工基地23家。投入巨资,开展了“三清六改”,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行了“吃农家饭、住农户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活动,将泰井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寓教、品尝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如井冈山市金葡萄园休闲农业园,以采摘葡萄为主;新盛种养观光农业园,以畜禽养殖为主。

1.3 游客资源丰富 井冈山具有辉煌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还有绮丽的自然风光,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一个集绿色风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身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依托丰富的“红、绿”特色旅游资源,每年来井冈山的旅客达450多万人次,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潜力无限。

2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2.1 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要切实加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把政策、规划、措施和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2.2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井冈山市农业发展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井冈山旅游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和发展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2.3 以农为本,强农兴旅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它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新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是旅游业拓展的新领域。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放在首位,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的发展思路,重视耕地的保护,鼓励通过科学合理开发低洼地、沉降地和废弃鱼塘,通过美化沿河沿路环境和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民风等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2.4 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把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一是资金扶持。制定井冈山“农家乐”、“观光园”示范点扶持标准,达到验收标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了鼓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还要从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休闲农业企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技术扶持。邀请旅游专家老师,为“农家乐”、“观光园”授课,加强服务礼仪礼节、餐饮客房服务、井冈风情等知识培训,提高旅游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宣传扶持。将井冈山优秀的“农家乐”、“观光园”向社会推介,力争把井冈山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另外,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井冈山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关注和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我井冈山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2.5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 积极鼓励客商投资井冈山休闲农业的发展。聘请规划设计机构对重点发展的休闲农业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包装,以争取上级对项目的支持。引进大项目,把现有小规模农业旅游企业实施兼并,增大规模,完备实施,提升档次,提高接侍能力。

篇4

关键词: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分析;建议

1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概述

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以生态休闲观光园为依托,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和园林景观,以体验生活与观光休闲相结合,将园林艺术、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形成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形成具有园林景观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它主要向社会提供各具特色的风情感受、观光度假、科普教育、体育锻炼、生活体验、林农产品,以达到消除疲劳,营造美好心境的目的。

1.1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多,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这是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同时,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发展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城在林中、道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园在画中、绿在心中”的意境,使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场所。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美国家庭收入的1/8,用于生态的游憩,每年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参加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人次突破20亿人。因此,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1.2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瑞安各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业,加大生态休闲观光园建设力度,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据调查统计,2012年度瑞安已有健身型生态休闲主题公园10多个,特色经营型休闲观光园(特色村)29个,农家乐形式休闲观光园经营户110家,直接从业人员2300多人,年接待量超过213.7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估计超1.2亿元,全年总投入1.7亿元。2013年瑞安的雅林现代农业园入选温州市十大最美农庄,福泉农家入选温州市十大最美客栈。湖岭镇东坑村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雅林农业生态园、富豪绿化生态观光园、集云富景农业观光生态园等3家评为省级旅游特色经营户。同时,在2013年10月份世界温州人大会上,就有瑞安市神州观光休闲园等3个政府招商项目,投资额6亿多元。[1]

2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2.1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特点分析

2.1.1资源依托特色化

各地在开发生态休闲观光项目时,依托于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和淳朴自然风光,挖掘当地的生态、人文、民俗、历史内涵,涌现出诸如湖岭新滩、永安山溪等休闲度假型,高楼杨梅园、陶山金潮港观光果园等果园观光型,马屿石湖等农家体验型,寨寮溪、桐溪等特色旅游餐饮型,万松山、大罗山等体育休闲型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场地[2]。

2.1.2组建方式多样化

一是农民自发型。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个别农民敏锐地把握市场机遇,在景区景点周围和城乡结合部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开设餐饮、游泳、休憩、住宿等项目,或是开展登山、锻炼等体育活动。二是政府驱动型。各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引导农民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涌现了一批由政府带动的生态休闲专业村。如芳庄乡直坑村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合作互助型。一些地方农民自发组建了互助合作组织或公司企业,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在组织协调、策划指导、规范管理、培训教育和宣传促销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如湖岭新滩生态休闲旅游点通过成立新滩旅游有限公司来运作。

2.1.3投资主体多元化

一是政府财政投入。这类牵涉投入较大,公益性强的特点。如瑞安万松山、高楼绿道、桐溪等大型的生态休闲场所。二是农民合股投入。实行共同、合作经营,一般经营规模和投资金额较大。如马屿石湖神洲休闲点、湖岭新滩生态休闲点等规模较大的,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村集体参股投入。把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源折算成股份,参股休闲场地的经营,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芳庄乡直坑村以溪寨飞流,村集体就占到1/3的股份。四是吸纳社会投入。一些工商企业主看到较好地发展前景,以参股等形式,涉足生态休闲观光园的建设与经营。

2.1.4经营效益显著化

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是一种集三大效益为一身的新兴产业,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它具有投资少、风险小、经营灵活、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观等特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林业项目更是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2.2瑞安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主要类型模式分析

(1)健身型休闲观光模式。以健身、休憩、观光的方式,享受生态乐趣。如万松山休闲公园、大罗山生态园、高楼绿道休闲度假区等。

(2)采摘型休闲观光模式。如华星农场休闲园、金潮港观光园、上泽村杨梅观光园等,以亲身体验果园采摘等乐趣。

(3)农家乐型休闲观光模式。如瑞安市巾仙溪农家乐旅游有限公司、瑞安市神州农家乐园、湖岭镇新滩农家乐休闲旅游有限公司等。

(4)度假型休闲观光模式。构建人们回归自然、度假、避暑、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如河岙绿谷休闲养生园、桐溪户外野营基地。

(5)民俗文化型休闲观光模式。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如中国木活字文化印刷村――平阳坑镇东源村、高楼上泽村、湖岭永安均路村等。

(6)体验型休闲观光模式。如门溪、双溪寨、巾仙溪。游客可体验漂流、垂钓、撑木伐等等。

2.3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分区建设内容分析

观光林业项目建设内容一般有:生态林区、水果采摘园、园林花卉、垂钓池、儿童乐园、设施农业、田园风光区、生态养殖、骑自行车、野营烧烤等项目。在休闲活动安排上,生态休闲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项目安排有采摘、走迷宫、酿酒、编织、垂钓、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体味乡村生活乐趣的理想休闲场所,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一般有生态林区、园林观光区、垂钓嘻水区、水果采摘区、餐饮美食区、生活体验区、附属建设等分区组成。

2.4存在的问题分析

2.4.1规划编制滞后,导致其盲目开发和无序发展

一是规划滞后。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缺乏一个具可操作性的专项规划和长远规划。二是盲目发展。一些农户看到这个行业生意火爆,就盲目跟风、重复建设;项目定位不明确,缺乏互补性,导致恶性竞争、经营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1]。

2.4.2片面追求量的提升,造成其单调性和同质性

经营还比较原始单一,品位不高,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利用;经营模式简单,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园林艺术等内涵的深度开发。造成功能雷同,项目单一[2]。

2.4.3设施与政策尚未配套,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通往相关项目所在地的道路、园区公厕、生态停车场建设滞后。还存在卫生设施、接待设施、环保设施、安全设施尚未达标,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体检和专业培训等现象。政府在信贷、税收、市场促销、公益宣传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2.4.4行业监管和协作机制缺失,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休闲观光林业还没有产业标准和完善的发展制度,造成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时有发生,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整体接待水平偏低等。经营者缺乏自律意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影响了效益。此外,政府投入不足,融资困难,也严重影响了生态休闲观光产业的健康发展。

3对策与建议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人们增加了一种新的休闲载体。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大投入,整合规范,乘势而上,促进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宣传,强化服务,为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整体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强化服务,要利用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特点和优势,造就一种新的休闲理念,营造一种良好的休闲文化氛围;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态休闲方式,鼓励热心群众参与活动,这样才能使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得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和重点支持对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打响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的品牌。

(2)统筹规划,科学引导,为推进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前谋划。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要遵从科学发展,按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生态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具体规划,突出各自的特色。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市场容量、投入能力和环境承载力,实行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避免盲目跟风。要统筹规划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发展,做到布局合理、功能清晰、配套有力、联动发展。

(3)彰显特色,打造精品,为提升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整体品位夯实基础。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必须借助本地优势,创特色、出品牌。一是立足优势、力创特色。要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展现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独特魅力,走“园林化、特色化”的道路。二是找准市场、打造品牌。要明确项目的发展定位和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细分市场,开发个性化的项目。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供面向不同需求层次、具有不同需求内容的生态休闲产品,逐步形成各类项目既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4)加强培训,完善配套,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提供良好的后盾保障。一是加强人员的培训。要注重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规范、民俗文化、产品加工技术、风土人情、接待礼节、诚信经营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文化品位、服务档次。二是加大配套设施的投入。除花大力气抓好场地、交通、通迅、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要完善公共图形标志、信息网络建设、游客咨询、接待中心建设;特别要改善卫生条件、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好基础配套等,真正做到“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玩有题材、看有内容”。三是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政府要出台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建立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发展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财政部门要设立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特色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的建设补助,以及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公益宣传、生态建设、品牌塑造、行业组织建设的补助。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政策倾斜,努力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5)建立组织,规范管理,为建立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发展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一要尽快出台标准化的规程和管理办法。如《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评定办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特色项目认定标准》、《食宿经营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价办法》等,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二要规范行业竞争、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组建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的行业协会或生态休闲观光林业服务中心、林业休闲观光旅游公司,引导经营户联合起来,对内加强统一服务与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三要做好服务质量的认定工作。政府要组建服务管理认定小组,具体负责生态休闲观光林业特色项目的评审和认定工作。通过自愿申报、专家论证、联合认定的方式,培育一大批符合标准要求的、对验收达标的特色项目,奖励一定数额的以奖代补资金。

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对生态休闲观光的需求越加强烈。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就是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生态休闲观光林业项目作为新兴的休闲载体,在瑞安还属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规范,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加强宣传,完善配套,提高品位,彰显特色,建立组织,规范管理,把瑞安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态休闲观光的不断需求,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场所。

参考文献:

[1] 瑞安市风景旅游局.瑞安市2012年度旅游工作总结及2013年度旅游工作思路[R].瑞安:瑞安市风景旅游局,2012.

[2] 浙江省农业厅产业信息处.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的借鉴[R].杭州:浙江省农业厅产业信息处,2007.

篇5

关键词:休闲体育;社会体育;培养模式;就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039-07 文献标志码:A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2017版培养方案修订在即,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究竟区别在哪里?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就业趋势等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如何将《意见》融于修订之中?本研究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后,进而对新版培养方案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2013版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项设定等内容进行对比,再结合对2012届至2015届的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就业角度对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对策和建议。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2结果与分析

2.1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2.1.1培养目标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够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职工健身、商业俱乐部,从事运动健身、指导、经营和管理活动等工作。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休闲业、休闲体育服务业和休闲、娱乐、健身指导等工作,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管理与指导、体育旅游与开发、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划分过细的现状_2],体育学院也不例外。在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面,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

2.1.2课程设置

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2大部分(见表1、表2、表3和表4)。在选修课部分设计采用了比较流行的模块理念,共4大模块,分别为:模块一,通识理论;模块二,运动技术;模块三和四为2个专业方向,休闲体育专业方向是体育旅游和高尔夫球,社会体育专业方向是社区体育指导和健身房运动。

1)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部分全国高校几乎都一致,首都体育学院在该部分加入了“体育概论”这一课程以体现体育专业院校特征。在公共必修课程部分,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上没有差别。

2)专业必修课。比较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部分发现,二者区别依然不明显。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19门专业必修课,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了20门专业必修课,其中有17门课程在内容和学时上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体育社会学”“社区体育”,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了“休闲学”“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可以看出,上述不同课程也就是这2个专业的主干课程,由此分出了2个不同的专业。

3)专业选修课模块一(通识理论)

在这一部分的课程设置中可见,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分别开设了10门课程,其中只有一门不同,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康乐体育服务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休闲社会学”。这2门课的设置原本是希望2个专业的学生通过选修了解一下对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因为是选修部分,所以每名学生可在共计1分的课程中选修至少13学分完成学业;若是2个专业的学生都没有选上述这2门课程的话,则这一模块恐怕会再次出现课程、学时完全一样的局面。

4)专业选修课模块(运动技术)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2个专业的运动技术模块选修课设置完全一样。在通识理论模块差别不大的前提下,运动技术模块又完全一样。在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对于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是一致的。此外,可供选择的运动专项过少(羽毛球、网球、健美、瑜伽、游泳),导致学生不得不学毫无兴趣的项目。

5)专业选修课模块三、四(专业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模块三、四的设计初衷是与将来的就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的。社会体育专业规划出了2个就业方向:社区体育指导和健身房指导;休闲体育专业规划出了2个就业方向:体育旅游和高尔夫球运动。

①社区体育指导。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一岗位。目前虽然学生在读期间可以申请获得国家一级体育社会指导员证书,但目前参加这一培训的主体普遍是进修的公职人员。若想从事这一领域工作,首先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获得社区工作的岗位。

②健身房指导。这一岗位要求较高,中国唯一的健身教练认证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国健美协会。“中国专业健身教练证书”由国家体育总局官方认可、中国健美f会颁发的关于健身教练从业上岗的专业证书。“国际私人健身教练证书”是世界健美健身联合会对私人教练水平进行认证考核后颁发的专业证书。专业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中国专业健身教练(初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中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高级)、中国专业健身教练(国家级)、国际私人健身教练(IFBB)。目前,课程培养方案中没有相关培训和输送渠道。

③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各种体育需求,借助于体育组织或其他中介机构进行的旅游活动。显然,我们培养的是导游、中介组织者或参与其中的管理者。这个专业与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课程的内容以领队、导游为主。导游必须持证上岗,目前对于户外领队还没有特别资质要求。结合目前我国加大体育产业的开发力度,全民进入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这一专业方向前景较好,但需要从业者抛弃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和收入,这样在一线城市有一定的生存风险。

④高尔夫球。高尔夫教练,同健身教练、导游一样都必须持证上岗。通过中国高尔夫协会相关资质考试获得CGA认证,即可成为职业教练。学生仅仅依靠简陋的挥杆练习场,几乎是不可能从事这一领域教练工作的。除此外,高尔夫俱乐部的前台接待、球童、场地养护等工作似乎又不需要大学本科学历,且收入与学生的期望落差较大。此前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北京体育大学高尔夫方向班,其毕业生真正在高尔夫领域工作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1.3专业实习

目前2个专业的实习安排在第6个学期实施,共计18周。在具体实习的单位上,2个专业并未进行严格区分,主要实习基地有健身俱乐部、街道社区、区体育局、区体育科研所、高尔夫俱乐部、网球培训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的实习岗位有前台接待、会籍销售、幼儿健身、场区维护。街道社区的实习工作以协助办事人员日常工作、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高尔夫俱乐部实习工作以前台接待、球童、场地维护等为主。网球培训俱乐部实习点以协助俱乐部日常运行、协助主教练进行青少年启蒙训练为主。实习基地围绕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领域经营管理场所选择和设置。在经营性场所实习,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

存在问题:健身房实习生无法进入健身指导领域,只能做服务性工作。社区实习与将来就业无法挂钩。体育局、体科所实习领域与本专业比较接近,但目前这些单位招聘人员要求最低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尔夫俱乐部实习工作也是让学生做些服务性工作,对于技术、指导能力帮助有限。网球俱乐部实习有一定针对性,对于专项学生技术指导能力有提高。街道社区和留在本校各科室实习基本与专业无关。

2.2近4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

2.2.1就业现状

本研究通过首都体育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获得近4年(2012届至2015届)社会体育专业与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其中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共计149人,社会体育专业192人,涵盖这2个专业的近4年的所有毕业生。

根据对就业数据统计,每年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都高达96%以上。其中就业去向包括:升学、出国、学校体育教育、国企、文化体育、部队、公司、村官、行政机关、待业和灵活就业。升学是指考取研究生,休闲体育专业有3人考研,社会体育专业有7人考研。部队主要是考取特警和警备局武警,2个专业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共有13人入警。社会体育专业4年累计有7人选拔任北京村官。入职体育文化公司的人数则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行政机关主要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合格者,入职公务员系统。当然,数据中不乏个别学生为完成学院就业指标任务,临时找公司接收了事,实现一次就业,但是数据中,被教育系统、特警、警备局、考研升学、村官、文化体育公司及行政机关这些接收单位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2.2.2就业岗位分析

2.2.2.1教师岗位

尽管与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悖,但无论是社会体育专业还是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中,有半数在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占到53.7%,休闲体育专业占49%,并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为小学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占少数。主要原因:1)北京地区由于户籍限制,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需求较大。2)部分中小学对于应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要求比较宽松,有些毕业生先入职工作,补考教师资格证后再转正获得教师岗位编制。3)教师工作收入相对稳定,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4)社会大众对于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了解不多,体育考生身份加上教师资格证就可以获得认可,尽管这2个专业与学校体育教育无关。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入职体育教师岗位的数量在2014届就业情况中发生了断崖式下滑(如图1所示)。其主要原因是从2014届毕业生开始扩大招生范,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受到户籍限制,京外生源毕业生在北京入职中小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统计就业数据仅发现3名京外生源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而北京籍毕业生入职中小学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例如:2014届社会体育专业28名北京籍毕业生中有23人是体育教师;2015届休闲体育专业18名北京籍毕业生中有16人应聘到体育教师岗位。

统计发现,在所有体育教师岗位中,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以小学体育教师为主(如图2所示),并非毕业生不想选择初、高中,而是初、高中的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与小学相比,初高中的教师待遇更高、作息时间更灵活。就教师岗位而言,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面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外,还要面对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相关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此外,近几年体育专业研究生群体也加入到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应聘竞争中。

2.2.2.2体育文化公司

体育文化公司的岗位与这2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问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是高度吻合。体育文化公司主要包括健身俱乐部、体育文化推广公司、体育顾问公司。从统计数据来看,就业签约单位为体育文化公司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规模上仍然不大。个别京外生源的毕业生标注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回到户籍所在地进行二次就业也无外乎是学校和体育文化公司2种。京外生源的毕业生在北京就业只能选择体制外的岗位,这样在扩大招生范围之后的2014届毕业生中,这一数据也发生了急剧的增加(如图3所示)。

2.2.2.3升学

累计2个专业的4届毕业生中,有10名毕业生考研升学。个别入职中小学的毕业生通常会在工作后考取在职研究生。这个数值比例不到3%,同其他综合大学相比较,少之又少。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满分为500分,其中:英语、政治全国各专业统一命题,各100分;各院校单独出专业试题,专业课一150分、专业课二150分。不同专业根据报考热度有所差异,热门专业录取在360分左右,冷门专业则需要280分左右。虽然,考研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就业渠道,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尽早准备,继续深造,为就业拓宽方向和门路。

2.2.2.4特警、武警

北京市特警总队和北京市警备局在2012年和2013年进行了2次招收应届生测试,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共有13人通过测试入选。应该说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在体能测试上有一定优势;但是这种岗位的招录有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2014年、2015年北京市没有进行招录,2016年招募测试又重新启动,这种不确定性让学生无法提前进行测试准备。

2.2.2.5其他(公司、待业、灵活)

这一部分的数据比例相对较高,主要包括保险公司、金融公司、租赁信托公司、园林绿化等。主要特征是与我们的毕业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不排除学生为完成就业任务指标,而采取临时应付的可能性。

2.2.3矛盾所在

目前,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际就业情况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非常少。反观中小学体育教学却占有绝对比重。

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加倾向于收入稳定、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岗位。因此,体制内的工作成为首选,其次是与本专业相关的体制外工作。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二者比例趋于平均。受京籍户口限制,京外生源毕业生被迫选择体制外的企业、公司等工作岗位。

2.3培养方案修订对策与建议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发展目耍强调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这些无疑为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2个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2.3.1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修订中要注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2.3.2专业模块设置

根据目前毕业生就业情况建议将专业模块设置为以下几种。

2.3.2.1学校体育(体育教师)

相应课程: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青少年心理发展、运动损伤防治与急救。与体育教育专业区别是,体育专业以田径、体操、足、篮、排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方向则以羽毛球、网球、游泳、户外拓展等新兴时尚运动为主,满足日益增加的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对这些专项教师的需求。

2.3.2.2职业体育(陪练、私教、导游、领队)

相应课程:市场营销学、体育管理学、户外运动领队、体育旅游、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与运动训练专业区别是,培训目标定位在初级或是启蒙级别的市场培训,更加贴近大众健身领域。

2.3.2.3升学、公务员(考研、出国、村官、行政、武警、特警)

其相应课程为,大学英语(四级)、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公共基础知识。这些考试课程内容全国统一要求,个别地方政府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

2.3.2.4经营管理(公司、企业)

相应课程: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经济法、管理定量分析、财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与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区别是,其具备专业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体育市场一线培训、俱乐部经营、业余赛事策划等。

2.3.3运动专项

设立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4种泳姿、救生、潜水)、健身健美(限男生)、健美操(限女生,健美操、瑜伽、普拉提)、搏击(散打、跆拳道、摔跤)、户外运动(攀岩、拓展、徒步、露营、山地自行车),每个项目设定不超过20人,学生初选,任课教师复选,第二学期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可进行调整。

2.3.4专业实习

依据学生运动专项与就业需求来选择专业实习单位,去除高尔夫俱乐部、居委会、本校科室,减少健身俱乐部数量,增设中、小学校、体育文化产业公司。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通过对现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发现,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2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习等方面差别不大。

2)现有专业选修模块设置方向比较狭窄,培养过程难以满足社会岗位实际需求条件。运动技术专项种类可供选择太少。专业实习岗位对学生锻炼不够。

3)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加倾向于收入稳定、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岗位。北京生源毕业生入职体育教师岗位比例较高,且以小学为主。京外生源毕业生则就业岗位最为接近专业的培养目标。

3.2建议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篇6

1.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就是削减自身福利,这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因而在改革上必然存在自上而下的阻力。

2.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并不应仅仅是向企业养老保险模式对接.而是应与公务员群体、企业职工养老机制三种类型改革形成联动、对接。改革与并轨,并不只是制度革新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处理不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容易引起更大的矛盾。当前人社部对于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就引起了职员与公务员之间的矛盾,也造成了民众对于政府满意度的下降。

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以及其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现在才处于初期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与并轨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也是从一部分先改革先动手做起,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导致公平的缺失,改革和并轨中遇到的阻力,也可能导致新旧政策的连续和过渡中产生新的问题。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对策

1.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首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就要做到一体联动,不可分割改革。否则,可能造成事业单位职员与公务员之间的矛盾,引起较之现行双轨制更为剧烈的矛盾。所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变时,应当是一体联动的,这是一个总的大前提,也是必要的条件。

2.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缴费义务,同样实行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一样的统账结合财务机制,退休金也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采用双层结构代替单一层次,分别对应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和企业年金。适当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接近,逐步实现大范围的全国统筹,辅之以职业年金,力争做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退休待遇不降低,在公平的同时,也兼顾效率。在可行性上,以2012年深圳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进人员的养老制度改革方案为例,深圳市人社局局长王敏表示,经测算,在几个参数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职员养老金和现行的退休待遇大致相当。与此同时,还应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减少两者差距,促进制度并轨。

3.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纳入公务员群体,逐步推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依法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2008年3月,国务院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人社部于2009年1月公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但近年来改革进程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看来,“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并不该仅仅是向企业养老保险模式对接,而是应与公务员群体、企业职工养老机制三种类型改革形成联动、对接。在对事业单位实行改革的同时,《社会保险法》等对公务员体系的养老保险改革语焉不详,这正是山西等5个试点省市多年来难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条文,因此,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将公务员群体纳入进来,以法律为依托,严抓落实,必然能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篇7

关键词:休闲体育 经济 产业 关系

中图分类号:F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14-03

休闲体育产业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所提供的体育服务性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快乐的消费意识越来越浓,庞大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限的商机,休闲体育产业也空前繁荣,和发达国家休闲体育规模相比,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还不够大,属于朝阳产业,其经济的效应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一、休闲体育的价值分析

1.休闲体育的消费参与价值。休闲的主旨是自由自在,是一种本体感受,体育以人为本的回归,将充分发挥体育的休闲参与价值,现代人为了消除工作快节奏带来的心理紧张和身体上的疲劳,大多数人选择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如野外旅行、骑自行车等,通过自身活动感受到一种明快、乐观的精神体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健身娱乐项目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体育的普及与体育消费的出现几乎同步,体育消费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且也是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费的过程。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绝大多数是增进健康,以提高再生产能力。

2.休闲体育的产业发展价值。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需求也随着体育运动的生活化、市场化和商品化大幅度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休闲体育价值认识程度提高,大众的消费现在都在提升,休闲体育消费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经济效应,休闲体育的绝对值和占消费总值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休闲体育产业将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3.休闲体育的健身健心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基础越来越丰富,使得人们有能力去进行各种消费,人们对休闲体育的消费却往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有些人认为,对高尔夫球、网球等休闲体育进行高消费的投入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能把自己提升到上层人群中去。现在网球、羽毛球等运动休闲体育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物质保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政府和个人对休闲体育的投资越来越多。

4.休闲体育提升国民素质的价值。现代国民的体质问题日益严重,从大众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身体机能在退化。现代休闲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丰富了大众的体育活动内容,使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产业化相对的提升了大众进行休闲活动内容多样性、空间的延伸性、时间的自主性。同时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了,便会更有充足的精力去投身于工作和科研等其他方面,为国家的发展同样作出贡献。休闲体育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国人民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的文明的进步。

二、休闲体育产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休闲体育促进社会和人和谐发展。休闲体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谐社会需要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交往必然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休闲体育是一种亲身体验的身心活动,人们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追求身心放松、身心合体育休闲产业是以劳动密集为主的行业,不仅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间接为其他相关产业增加了就业机会。

2.拉动体育用品的需求与消费。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高,中国部分居民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已经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如何提高休闲体育的消费,为人们提供更多更适合人们口味的休闲体育产品和所需服务,对于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休闲体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不但对体育用品需求量有大幅度的增加。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要不断提高体育用品的专业性和舒适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上精益求精,提升产品价值和消费者使用价值感,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运动产品的需求。

3.休闲体育推动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体育旅游正在以其集观赏性与参与性、娱乐性与健身性、专业性与高品位、教育性与互动性融为一体的特征,逐渐成为国人旅游的新时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充分反映了旅游活动综合效益和旅游产业的关联作用,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并促进其向高品位发展,带动了区域旅游产业向自然、健康以及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转化,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然而,体育旅游对整个经济社会引发重要影响。一方面,它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刺激国内需求、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增加国家外汇、平稳国际收支、促进国际经济的合作交流,而且,有助于增进国民身心健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等。另一方面,也会对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只有在体育旅游开发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体育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以促进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与保护。

4.休闲体育推动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业是为满足消费者在闲暇时间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需要而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技术指导等服务的体育健身行业。目前中国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迅速,休闲体育服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休闲体育经营理念管理,要树立“以生态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休闲体育服务理念管理,要树立“员工是客人,顾客是中心,质量是第一”的理念。休闲体育资源管理,按照资源比较优势,要管理好如下三个核心资源:健康概念资源、休闲文化资源和地域环境资源。休闲体育服务业应建立稳固、诚信、畅通、互利双赢的供应商或供应渠道联系网络,供应商和渠道包含旅行社、单位、俱乐部、休闲体育产品制造企业、经销商等,休闲体育服务业应与这些企业捆绑经营,建立一个健全的与旅行社、俱乐部、休闲体育产品制造企业等供应商或渠道的价值链对接网络,形成休闲体育服务业经营价值链。带动休闲体育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促进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

5.休闲体育强身健体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缓解焦虑,压抑等心理疾病,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工作实践中去,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消费结构来说,尽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体育的投资和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的竞争性不强,体育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消费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期,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呈现持续的、逐步加快的增长态势。

三、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休闲是体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越来越走向专业化,而大众体育越来越走向社会化和普及化,这种社会大趋势将大众体育推向休闲化,休闲最终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最佳状态。

1.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使广大群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体育娱乐健身活动。同时,我们应该在学校中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锻炼方式和锻炼技能,为以后更加积极地参与休闲体育打好基础。

2.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和阶层,除加强供给、培养和引导需求外,还需要整个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科学的管理是快速、高效地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从国家到省、市、县要专门设立分管群体工作的部门,再由这些部门组建群众体育协会、体育指导中心、俱乐部,形成广泛的大众体育社会管理网络。

3.体育用品业应不断提高体育用品的专业性和舒适性,提升产品价值和消费者使用价值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运动产品的需求。有商业专家认为,与体育品牌相比,休闲类商品的利润率低,无论是户外休闲,如NORTH FACE、哥伦比亚,或者是时尚休闲品牌VANS,其在国内市场的规模和知名度都同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存在明显差距。要想通过这些品牌从而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运营能力的不断完善,还要看品牌商在国内市场关于广告、研发等环节的投入力度。

4.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业,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挖掘与拓宽休闲体育文化资源,营造和创新休闲体育文化氛围,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服务品味和文化竞争力。加快休闲体育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加强对社区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的开发建设和改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以休闲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休闲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等发展对策。

5.在体育旅游开发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与环保结合起来,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与保护。在经营上,树立“以生态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丰富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又要保持其原来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建立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专门机构。在各部门的统一运作之下,尤其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业从业者的协同配合下,把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兰.论休闲与体育休闲[J].体育与科学,2003,(3).

[2]胡小明.游戏的美与美的游戏――再论SPORT文化属性的皈依[J].体育与科学,2002,(5).

[3]卢锋.现代人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4).

篇8

一、环京津客源市场基本情况

(一)地域构成特点

1、以京津及河北省内客源为主、以外省客源为辅

为了调研“环京津”客源市场情况,特取样白洋淀、野三坡和承德景区进行问卷调查,三者均为旅游胜地,有较强代表性,其客源区域构成主要以京津和河北省的客源为主 (三地平均分别为30.0%、14.7%和36.6%),外省客源为辅(平均16.3%)。该部分市场最大特点为与河北地理距离较近,交通费用较低,以利用周末闲暇时间为主,京津客源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

2、地理集中度较高

对于客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可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公式为:

其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接近100;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对于任一旅游目的地,客源地越分散,其经营就越稳定,如果客源太集中,经营风险将变大,客源地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变化将很容易冲击旅游者的数量。

三地客源市场区域构成比例即为xi/T,白洋淀来自京、津、河北、外省和国外的客源分别为29%、13%、37%、21%和0%,野三坡景区为38%、13%、45%、2%和2%,承德为23%、18%、28%、26%和5%,代入公式即得三个取样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G白=53,G野=60,G承=48。如将京津市场看作整体,各地G值将会更高,如白洋淀景区的G白’将达60(此时xi/T=42)。由此可看出“环京津”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偏高,在经营上有较大风险。因此在“环京津”建设同时,应防范风险、注意客源市场的多元化。

(二)消费结构及水平分析

取样景区客源市场的消费结构及水平的调研结果基本相似,在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消费水平都偏低,调研结果呈正态分布,以白洋淀为例,游客食、住、购和娱的费用均值都集中于50元以下(游客食、住、购和娱的费用在5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8.06%、55.56%、58.82%和49.41%),而行和游的费用均值集中在50-100元(游客行和游的费用在50―100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9.76%和46.43%)。但是主要客源(京津和省内)的地理距离较近,交通费用比例本来应该较低,调查结果却显示较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省短期内仍以观光旅游市场为主,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对客源市场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二、河北省客源市场满意度分析

(一)满意度分析

三个取样点的游客满意度调研结果呈正态分布,游客对环京津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评价大多为“满意”和“一般”,平均值偏向于“满意”,说明游客对环京津的满意度较高。

(二)吸引动因分析

游客来“环京津”的显著动因是风景优美(三地平均27.6%),因此在主体形象塑造上可选择“环渤海生态前沿”;承德由于满文化的开发成功,使得文化成为主要动因之一(三地平均24.2%),因此结合河北省其他特色文化可选择“特色民俗文化遗产”作为主体形象;而由于娱乐性较低,因此在“度假休闲胜地”形象的建设中要注重提高娱乐性和参与度。

(三)改进需求分析

1、景区改进需求分析

游客的景区改进需求普遍集中在清洁卫生、导游服务、可看性、可玩性和地方文化的“前台化”上,例如承德游客选择需要改进“清洁度”、“讲解”、“可看性”、“可玩性”和文化性的比例分别为15.0%、15.1%、13.0%、26.0%和20.5%,而白洋淀景区分别为16.3%、15.6%、14.1%、22.2%和15.6%。但野三坡的结果具有差异性,分别为38.9%、11.6%、3.5%、5.2%和11.1%,在清洁卫生上有明显的改进需求,对其他因素的改进需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当“环境卫生”亟待改进时,其他因素受到忽视,而不一定是对可看性和可玩性已满意,主要是因为骑马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尤其动物的排泄物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同时野三坡景区游客选择改进道路指示的比例为19.8%,高于其他景区,说明野三坡景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景区规划。

2、餐饮和住宿改进需求分析

餐饮的改进需求点主要集中在清洁度、增加地方特色、改善服务态度和食物口感上(三地平均为23.84%、22.61%、17.75%、17.63%),服务态度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其余三点可以通过提高餐饮设施和产品档次实现。由此虽然会造成价格提升,但从游客消费情况和主要客源地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考虑,并不会对需求造成影响,反而有利于整体形象的提升。同理,由于住宿的改进点主要集中于整洁度(承23.4%,白39.0%,野45.7%)和服务态度(承28.9%,白28.1%,野12.1%)上,我们可以得出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住宿设施档次的建议。

三、基于客源市场分析的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一)目标市场定位

从区域上细分客源市场,要注意在“环京津”的开发中不能只以京津和省内客源为目标市场,否则会因为集中度过高而经营风险过大。在开发中还应分析河北省与外省客源地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与东南沿海地区客源市场的文化差异,以此来增强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分散风险。在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时,河北省内及京津客源适合作为一级目标市场,而辽宁、河南、山东等河北省临近省份、东南沿海省份以及国外客源市场适合作为二级目标市场,而其他省份适合作为三级目标市场。

从类型上细分客源市场时,可以看到目前“环京津”景区仍以观光旅游市场为主,但是这部分客源不仅消费水平较低,而且对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压力比较大,因此长期来看并不适合做主要目标市场。前景看好,但有很大潜在风险的是度假旅游市场和会展旅游市场(包括节庆、商务、会议和展会旅游市场),目前可开发的市场为周末旅游市场和第二套住房度假市场。

在以上目标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在开发中要以塑造“环京津”度假区的形象为主要目标,在没有建立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之前,不宜过快地扩大规模,应尽量吸引有管理经验和信誉的开发商进行项目开发,增强“环京津”的市场号召力。

(二)号召力的增长模式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号召力增长模式理念包括生态、文化和休闲三方面,特色形象定位为环渤海生态前沿、特色民俗文化遗产和度假休闲胜地,具体途径需结合河北省特色,结合其他开发建设工作(例如交通条件的改善)的成效,为增长模式的循环提供动力。

(三)在旅游发展中重视社区参与

调研发现“环京津”的社区参与度并不高,如白洋淀在景区和当地的村庄间竖起了铁栅栏,并控制游客进入村庄食宿,只允许景区码头经营游船游艇项目,禁止村民私营。这在优化了景区管理的同时,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会造成游客对景区文化感知度的显著降低,因此需注重社区的参与。在改善初期可选择景区与社区共同受益项目为切入点。如目前白洋淀正规化渔家乐接待和水乡风俗深度休闲体验游,但这些只是属于商业化的“前台化”地方文化,难免有表演的痕迹,虽然能提高经济效益,却在提高白洋淀整体吸引力上作用有限。因此可以在绿化景观规划中设置当地居民的游憩空间,在这些公共绿地中,居民除了因为新增的公共基础设施受益外,还将自发地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和民俗活动,这些非商业化的“前台化”地方文化对游客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虽然表面上没有经济效益,却因提高了目的地吸引力,能够给白洋淀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收益。而在改善后期,应该注意逐步增强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决策参与度。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针对游客对生态环境改进的需求,以及环渤海生态前沿的定位,“环京津”在建设当中应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前白洋淀已有成效值得借鉴。如安新市政府已投资1亿多元进行污水处理、清淤及主航道护坡工程,对码头、游客中心、停车场及景点进行了整修美化,并进行了生态补水。另外还加大了环境治理和督察力度,设立生态监护站,并加强对水区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对社区居民进行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结合湿地景观布局,设计生态旅游栈道体系。在规划生态观鸟基地时,规定除必要的观鸟台、喂食区外,严禁建设其他人工景观,限定日旅游人数等。

(五)基于客源分析的旅游房地产定位

从客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环京津”地区的核心吸引力之一是优质的风景,所以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中,应该注意和资源环境的结合,加大度假者与景观的接触度,以加强度假区旅游房地产的吸引力,例如海南三亚华宇皇冠、天福源、天泽海韵三处产权酒店的销售率分析可以说明:是否临接一海景观对于项目销售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以白洋淀高档度假酒店为例,具体措施可以包括缩小酒店与景区的距离,增大度假者的景观视野,设置临水客房等。同时还可以规划环湿地步行道,这可以弥补已建成酒店的距离弱势,增强整个淀区度假酒店的吸引力。

篇9

【关键词】休闲渔业 品牌战略 旅游管理

一、引言

休闲渔业最初出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加勒比海地区,此后欧洲、美洲和亚洲地区也相继出现。伴随着我国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休闲渔业也正在一步一步进入到我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也逐渐开始发展为我国渔业中的一个崭新的产业。不过,我国的休闲渔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属性不明确,各个地方往往各自为政,没有特点,缺少回头客。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抓住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同时结合各地不同的渔业资源,建设绿色品牌,实现休闲渔业品牌战略。

二、休闲渔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淡薄,缺乏核心竞争力

当下,全国许多有条件的地区大都开始发展休闲渔业。不过,经营者缺少品牌意识,推出的休闲渔业产品也往往没有核心竞争力。拿江苏省为例,2006年江苏省与休闲渔业相关的企业团体就有500多家,其中多为合伙制经营的小企业。合伙人员缺少专业素质,没有长远目标,也缺少品牌意识,提供的休闲渔业项目也往往是垂钓、观光等传统的休闲渔业形式。这样很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得整个行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二)整体规划不足,形象定位个性模糊

我国休闲渔业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往往没有理性的规划,从而盲目发展。这种盲目的恶性循环发展方式往往会破坏当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大多休闲渔业地区在开发休闲渔业时很不注重整体的谋划休闲渔业项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休闲渔业品牌定位个性十分不明显,形象十分模糊,这使得很难与其他休闲渔业提供的项目互相区别。

(三)宣传力度不够,绿色营销概念不强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有目的的推广休闲渔业,不过尚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休闲渔业提供的产品宣传方面是非常不充分的。消费者通常只能通过极少数的渠道对休闲渔业进行了解,导致好多发展良好的休闲渔业地区缺少游客。同时,很多地区在拓展休闲渔业时缺少绿色经营的概念,往往只依靠自然资源,而不考虑生态平衡,结果使得渔业资源被人为破坏。此外,还有一些乡村地区过分重视“商业化”建设,结果导致当地独有的渔村气息完全抹杀,使得消费者对“三渔”体验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这就与休闲渔业发展初衷相背离。

三、休闲渔业品牌建设对策

(一)培养休闲渔业参与者的品牌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

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休闲渔业经营者增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有品牌的产生、成长与壮大,实际上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休闲渔业经营者不能奢求所经营的品牌迅速就能变成世界知名品牌。如果经营者不重视品牌本身的积累,则可能会对技术、资金、规模堆积产生不理的影响。休闲渔业参与者应当尽力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努力突出休闲渔业当地特点,努力加强经营者所在地区的品牌建设,以增强该地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整体规划,建立地域品牌

加强整体的规划实际上是凭借对当前文化、历史、地域、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刻分析研究,系统性地、整体地、跨不同地区地发展休闲渔业品牌产品。同时,不同地区还需要协调发展休闲渔业,以增强整个区域整体的竞争能力。在整理组织休闲渔业当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现有休闲渔业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新产品,力求能够发展出新式休闲渔业产品组合。在整理组织完现有的休闲渔业产品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地域品牌进行建设。地域品牌指的是某个地区全部经营者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在某一地区内,许多休闲渔业经营者凭借收购、内部扩张、联合等手段,对当前的渔业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建设具有自我特点休闲渔业品牌,各品牌之间协调发展,同时与别的地区品牌相对抗,以确保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休闲渔业市场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强化休闲渔业产品的绿色营销

在休闲渔业产品品牌建立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实现绿色营销。实现绿色营销,必须在绿色营销概念的指引下,培养绿色的休闲渔业文化,开展休闲渔业绿色项目设计,拟定休闲渔业绿色计划,同时还要坚决按照相关环境管理标准开展休闲渔业的相关业务。在设计规划休闲渔业相关产品时,必须尊重生态法则,必要时,要进行有关环境影响的评定,估计环境容量,尽全力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两者的完整性。在进行休闲渔业项目整合过程当中,必须首先进行单个产品的绿色评价,首先考虑那些能够对生态系统负责任的供应商。同时,通过实用恰当的沟通手段和管理方法对休闲渔业参与者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使其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以确保休闲渔业绿色营销得以实现。

四、总结

我国休闲渔业产品品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休闲渔业品牌战略与我过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紧密相关,同时还与休闲渔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实力紧密相关,可以说,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必要选择。不过,在建设休闲渔业品牌战略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把维护渔业资源和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为目的,努力建设休闲渔业生态品牌,以使我过生态渔业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笑源.生态旅游市场营销内涵及其产品策略[J].旅游学刊,2004,1(91):72-76.

[2]吴金林.浅谈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J].发展研究,2006(01):61-62.

篇10

    为了保障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2001年2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8号令),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应当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互助,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二、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累计缴费年限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应当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由个人一次性补足应缴费用后方可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因企业破产而提前退休的人员,累计缴费年限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补缴费用时提前退休年限对应的企业缴费部分,由破产企业补缴。

    三、为了减轻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按以下办法为其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一)预提补充医疗保险资金。以企业破产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为基数,按破产企业实有退休人员数以及全部退休人员实际年龄距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年限进行预提。企业预提的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应当一次性足额缴纳到所在区、县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区县按照规定时间上缴到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并纳入市社保财政专户管理。

    补充医疗保险资金从企业破产财产变现收入或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预提。国有破产企业,预提资金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足。

    (二)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不含起付标准以下的部分)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支付50%;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范围内(不含门诊1500元以下的部分)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支付60%.四、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在移交社会化管理前由单位办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手续,移交后由户口所在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汇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并到区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审核结算手续等。

    五、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除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互助待遇外,享受本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外商投资企业也可参照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的标准预提费用并一次性足额缴纳到所在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后,对其退休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实行社会化管理。

    六、已经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应按市里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到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办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手续,并从次月开始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相关待遇。

    七、本文件自2002年5月1日起执行,以往与本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文件规定为准。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财政局

篇11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客源的游钓业。中国的休闲渔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先行。现阶段,休闲渔业旅游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多为渔业经济专家。而对休闲渔业从旅游业角度、也即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研究者极少。本文第一次就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而对于渔业旅游,目前旅游业专家涉略的还不多,尚没有对渔业旅游进行定义。笔者认为,休闲渔业是个人或团体从事经营的一种关于渔业方面的旅游产品,是渔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即是由一种以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合,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装,通常也指关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线路或者游程。 

 

二、休闲渔业旅游类型 

 

对于休闲渔业,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种形态:一是运动形态,主要指以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二是体验形态,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如采集贝壳等。三是食鱼形态,表现为旅游购买,品尝海鲜等方式。四是游览形态,指游玩,观赏渔业劳作的观光形式。五是教育文化形态,主要是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 

根据以上五种分类,国内一些休闲渔业研究专家将现代休闲渔业分类为:生产经营型,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休闲垂钓型,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观光疗养型,指一些公园、山区及沿海地区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展示教育型,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馆。 

除此,对于休闲渔业分类还有多种。2004年12月,在浙江省休闲渔业之乡舟山市举行的休闲渔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休闲渔业类型进行了多种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养殖垂钓型、涉渔运动观光型、旅游综合配套型;二是分为海陆养殖垂钓型、渔业生产体验型、领略渔村风俗型、海岛观光游览型和休闲综合配套型。三是分为体验型、品尝型、观赏型和综合型。四是分为以海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品尝型。五是分为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生活体验型和综合配套型。 

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旅游目的标准,可分为观光、休闲、度假、探亲、宗教、修学以及参与性专题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渔业作为旅游活动,应该根据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旅游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类别划分。类别的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以浙江舟山为例可分为四类:一是单纯性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单纯让旅游者乘上渔船,绕岛屿或者附近海(湖)域,欣赏和领略海岛风光,或岸上驻足欣赏观光海(湖)景,同时感受渔民捕鱼的经历。如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乌石塘、嵊泗县菜园镇的休闲渔业旅游便是。二是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即旅游者或是乘上渔船参与捕鱼、或是在圈定的深水网箱内凭杠垂钓、或是在小岛(湖)边上垂钓,也可在海边赶海。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如舟山市定海区的半岛娱乐园、普陀区蚂蚁岛的渔家乐项目、岱山县秀山岛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以及嵊泗县的田岙村渔家乐项目等均是。三是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就是说,旅游者既参与休闲渔业旅游活动,又可以休闲娱乐。如舟山市嵊泗县位于中心渔港的“海上人家”旅游项目即是。旅游者既可以乘船捕鱼,又可以享用丰硕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或高歌一曲,达到充分的休闲效果。四是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以教育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包括各种渔业博物馆、海底隧道、水族馆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1]。

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 

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二)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三)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 

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在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地缘广阔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地区一般多位于沿海以及内陆具有淡水湖泊之地;与具有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旅游业历史相比,休闲渔业旅游才是近几年刚起步的旅游。但是,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洋旅游、休闲旅游的日益成熟,休闲渔业旅游必将受到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休闲渔业旅游中来。 

 

篇12

(1.长海渔港监督处,辽宁 长海 116500;2.大连渔港监督局,辽宁 大连 116015)

休闲渔业是以自然地理条件、人文风俗资源为基础,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参与渔业生产活动、体验渔民生活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渔业发展的趋势和有关调查的结果表明,以观光环保为主题的休闲渔业取代以破坏渔业资源为代价的捕捞渔业是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对于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提高渔民收入、加快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渔业产业从以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第一产业升级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高附加值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1休闲渔业的建设意义

1.1休闲渔业建设现状

休闲渔业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仅为解决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出路问题和为渔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形成渔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城镇越来越多的休闲旅游人群提供了新的项目,同时也是渔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目前,全国各地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先后出台了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和船舶检验规定,对休闲渔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鼓励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

以长海县为例,2010年,长海县根据海岛旅游实际,对休闲渔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县海洋与渔业局、安监局、旅游局联合起草制定了《长海县休闲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办法》,对休闲渔船的船舶尺寸、船体质量、抗风等级、安全设施配备、乘员数量、驾驶人员资质、经营单位条件、证件申办流程、船只活动范围、人员保险、管理部门职责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细化,为休闲渔船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提供了指导性依据。当年,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为符合条件的55艘渔船办理了休闲渔业船舶证件。近年来长海县以建设国际旅游避暑胜地和现代海洋牧场为目标,以休闲度假、自然和渔业观光为主攻方向,突出海岛生态和休闲渔业两大特色,不断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渔家风情村、民俗文化村和“海上人家”水上餐厅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做大做强了以渔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海岛特色旅游项目,丰富了海岛旅游功能,增强了长海旅游的对外吸引力。据统计,2009年、2010年上岛游客分别为90、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4.5亿和5.25亿元,休闲渔业在长海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长海县在实践中探索出新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休闲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

1.2发展休闲渔业的现实意义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对解决渔业、渔区面临的问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带动交通、旅游、餐饮、渔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剩余渔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生活中的矛盾,有利社会安定;二是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渔民转产提供出路,有利于保护近岸渔业资源;三是有利于促进海岛开发建设;四是有利于促进渔港、码头、渔村建设,发展渔村经济;五是有利于促进渔区对外开放、城乡交流,繁荣渔区经济,加快渔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2产业发展的问题及思路

2.1目前休闲渔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休闲渔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和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休闲渔船的安全管理尤为突出和重要。目前,休闲渔船的管理多为分散、自发的经营方式,形成不了规模,没有固定的经营单位和法人代表,生产经营随意性大,安全责任制无法落实;休闲渔船大部分是沿海捕捞、养殖船改造而来的,船体小、安全导航救生设备差,部分船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未经培训私自从事休闲渔船经营活动,安全生产技能和海上经验差,导致安全生产隐患众多,并且由于游客来往频繁的不确定性,休闲渔船大多未参加保险,游客自身权益难以保障,产业风险性极大,对休闲渔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2休闲渔业发展思路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障休闲渔业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各级政府部门在发展休闲渔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切实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督促指导休闲渔业企业和渔船船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从业行为。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和监管部门职责,全面掌握休闲渔船生产情况和活动区域范围,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格事故追究制度,确保渔船、游客安全。要加强休闲渔业海上救助队伍建设,在旅游季节重点时间、重要区域、重点航线上要设立指挥救助船艇,配备安全救生员,建立并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做好各项防范准备。要认真研究解决休闲渔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扶持渔民生财致富,实现发展有路、经营有序、管理有力、游客满意、渔民得利的目标。

二是加强休闲渔船检验,保证船舶适航性能。严格执行休闲渔船准入制度,对申请新建或改造的休闲渔船,要依据渔业船舶管理规定进行严格检验,核定船舶抗风等级、乘员数量,配备必要的安全救生及通讯设备。船上驾驶人员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旅游经营单位或休闲渔船船主必须签订安全生产保证书,为驾驶人员参加保险并统一为游客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团体保险。所有条件合格后方能颁发证书。同时休闲渔船应统一配备色彩鲜明的标志。

三是加强海上动态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要求从高不从低,安全监督管理从严不从松”的原则,在旅游季节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开展海上安全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休闲渔船的适航性能和安全救生设备配备情况,凡是不符合规定的必须立即停航整改,整改结束后经渔业部门检验合格方能出海作业。要严禁休闲渔船超载、超航区和恶劣天气下出海作业,一经发现立即扣港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取消休闲船舶许可作业证件。对无证载客、非法载客的渔船要坚决取缔,严厉查处,确保游客生命安全和海上正常管理秩序,维护休闲渔船合法权益。

篇13

【论文摘要】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既能为旅游服务,又能显示渔业自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魅力。对于引导产业转向,促进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分析了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经济也出现了腾飞的新局面,成为第三产业的“大哥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我国对部分江河湖海实行休渔、禁渔期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对于引导产业转向,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6]。因为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既能为旅游服务,又能显示渔业自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魅力。本文试就如何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问题,谈几点设想。 

1.生态渔业与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鱼类及特种水生动物养殖学为基础,应用渔业现代科学技术,吸取传统渔业精华,通过调整优化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挖掘渔业资源利用潜力,实现水域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渔业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生态渔业仍是属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体系。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 

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为旅游服务的物质产品,是一种充分展示渔业自身魅力的复合式渔业,是旅游家庭中的“新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能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旅游业和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主要是在“美、险、奇、特”四个字上下功夫。而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因此,在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中,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科技渔业和庭院渔业,便是这“三字曲”的乐谱。 

2.1 游钓、休闲渔业 

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近年来,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拉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生产者看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和新加坡是游钓渔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旅游城市兴建了人工湖或水上乐园,繁殖增殖优质经济鱼类,专供旅游者和城市市民垂钓。美国每年游钓渔业收入占其渔业总收入17%以上,游钓者每年消费300多亿美元。 

在我国,钓鱼业有悠久历史,其中“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伴随着“农家乐”(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旅游的发展,“渔家乐”(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旅游也开始发展起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据统计,我国垂钓爱好者共有9000万人。就北京而言,全市拥有大规模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4月28日,广西北海爱浪休闲渔业旅游有限公司在北海银滩隆重举行了首航庆典仪式,1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首航体验之旅。“休闲渔业”作为北海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北海旅游和沿海渔民托起了新的希望。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4]。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活动内容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风情。对于这种旅游方式,感触最多的还是咸田镇的居民,由于北部湾渔业资源已日渐萎缩,沿海渔民在近海已较难捕到鱼,“休闲渔业”旅游,为渔民解决了转产转业问题,同时也为北海增加了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正如一位渔家大姐所说,这个项目给渔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而北海碧雅度假村也正努力向客人推荐这个新颖的旅游项目,以赢得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洞庭湖畔,湘江之滨,也兴起游钓渔业。但在发展旅游业中,将游钓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供游人垂钓、野炊,以享口福;供市民垂钓,消除工作后的劳累,在绝大多数旅游城市,尚未进行有效开发。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更富渔家风情的节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随着国内外旅游者与日俱增,垂钓、野炊爱好者兴起,游钓渔业将会日益兴旺发达,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2.2 观赏渔业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仅是出口金鱼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我国观赏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既有适宜家庭养殖的品种,又有适宜池养的品种。在我国历代宫殿式、园林式建筑群中,都建有观赏鱼饲养池,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类,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也是观赏鱼出口大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是世界各国观赏金鱼的“娘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之门,不少家庭利用水族箱养殖了观赏鱼,以美化家庭生活,陶冶情操。据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家庭养殖观赏鱼类,已形成一种时尚。因此,当前是发展观赏渔业的有利时机,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兴建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游客趋之若鹜。我国大连、成都、长沙等地兴建的海底世界,也是门庭若市。游客置身其中,与鱼同乐,其乐无穷。每到黄金假日,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我国拥有水族馆38个,年销售金鱼5亿尾。北京市去年共生产观赏鱼1.85亿尾,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483万美元。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徐州较早地发展观赏鱼,品种有锦鲤、热带鱼、金鱼,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外销。江苏铜山县2005年观赏渔业创产值6500万元,户均盈利2500多元。 

2.3 科技渔业 

发展科技渔业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对野生资源的滥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创汇渔业,赚洋人的钱,肥中国人的腰包[3]。发展科技渔业主要是养殖名、优、特、珍、稀有的鱼类品种和水生动物。据有关资料报道:泥鳅、鳝鱼、鳜鱼、河蟹、南方鲶、乌鳢、龟、鳖、虾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出口一吨泥鳅或黄鳝、河蟹等鲜活产品,可赚取外汇2—8万美元以上,或换取优质钢材20—100吨以上。江苏盱眙县依靠本地旅游资源,兴建大型龙虾城,每天消费龙虾1000多公斤,全县年消费龙虾5000吨以上;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当地就有着“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7]。 

“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洞庭蟹不逊阳澄湖。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开发大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其余面积进行芡食种植,预计今年芡食产值可达400万元,河蟹产值100万元以上。鹤龙湖大湖养殖基地的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目前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打响了“洞庭湖螃蟹”或“鹤龙湖螃蟹”的名号,夯实了湘菜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基础。湖南浏阳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全市拥有各类渔业水域近10,000平方公顷,其中适宜开发成休闲渔业基地的水而有3000平方公顷,休闲渔业利润率是传统养殖渔业的3倍以上[2]。 

我们再以福建东山岛为例来欣赏科技渔业的无穷魅力。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着一座美丽富饶的东山岛:曲折的海岸线、漫长的金沙滩、星罗棋布的岛礁、多姿多彩的珊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和现代化鲍养殖基地……这些独特的“素材”使观光型渔业成为东山岛旅游的新亮点。碧波万倾,碧光普照,在鱼跃人欢的“海上田园”上,若你有幸乘水上“的士”,灵巧地穿梭于连绵数十里的“大街小巷”,或看海鸥飞翔,观碧波荡漾,听涛声阵阵;或登上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浮筑木屋,体验“耕海牧渔”生活;或品尝“闽南功夫茶”,聆听优美渔歌,那份轻松与惬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留给如织的游人去遐想。绵延在银滩外、掩映在绿林中,万亩虾池实行“蟹、虾、鱼、藻”生态混养模式后,重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亲驾扁舟,划行于生态虾池上,采收龙须菜,网起鱼蟹虾,劳动的伟大尽在不言中。现代化的陆上鲍鱼养殖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亦园亦场两相宜。游人在尽享养鲍、赏鲍、抓鲍的乐趣之后,再品尝一道道鲍鱼佳肴,那番情趣自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时间与空间的巧妙配合,造就了东山岛奇特的海底世界,锯齿刺星、盾形陀螺、澄黄滨等8种珊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东山岛人立足于此开设了潜水观光游,让你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珊瑚的同时,与海草共舞,与鱼虾同乐,实现海底揭秘、龙宫探宝的梦想。此外,利用岛礁众多、鱼虾繁多、海岸曲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海钓大赛,让你迎海风,伴涛声,尽享悠然垂钓之乐……十足的海韵,独特的风光,无穷的乐趣,每年都有10多万五湖四海嘉宾来到东山岛与“鱼”同游。 

可见,发展科技渔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2.4 庭院渔业 

庭院渔业是一项立足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态渔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农户庭院的空坪隙地、河溪边荒间地和低产稻田,建标准化小鱼池,发展养鱼生产。它既可养殖观赏鱼类,又可养殖经济鱼类,供家庭食用或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若每户家庭兴建面积100m2的水池,以饲养泥鳅或鳝鱼为例,按每m2产鱼1公斤,则每户可产鱼100公斤。若每个村发展庭院养鱼50户,则年产鱼5吨。通过外贸部门建立长期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每年可赚取外汇10万美元以上[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庭院渔业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3.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课题。如何将生态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美雅共赏,独领的文化艺术品牌,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规划布局问题 

要根据各地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建立旅游渔业景观、休闲娱乐、鱼肴美味品尝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与格局,充分展示“渔文化”的精华[1]。 

以休闲、观赏渔业为例,它们是作为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应与旅游景点的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化渔业、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与三产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1]。游钓休闲渔业应在风景旅游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展开。在各大中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集游览、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景区;在水库、湖泊地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可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近郊以钓为主,以养为辅;远郊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观赏渔业应以观赏鱼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温室余热水养殖和市郊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金鱼、热带鱼、锦鲤等观赏性鱼类。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在城市中现有花鸟虫鱼市场基础上建设观赏鱼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带动与观赏鱼相关的产业,如水族器皿、饲料、药品、水草等 。 

3.2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源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鱼儿离不开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是命根子。其解决水源途径: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完善现有设施的维修配套;二是从大型湖库引水,修建引水渠道;三是选择水源充足场地,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渔业用水无污染,排灌自如。 

3.3 科技渔业基地开发建设问题 

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本问题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渔业基地。突出重点,一地一品。可采取“股份”制,“民办公助”制和引进外贸等多种形式建设开发科技渔业基地[5]。 

3.4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 

鱼苗鱼种是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物质基础。要根据渔业生产规模,抓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繁育中档优质鱼类鳜、鲶、青、鳅、鳝、蟹、虾等品种为主,同时加速繁育观赏鱼和特种水生动物龟、鳖、蛙、鲵等品种,满足科技渔业基地及庭院渔业养殖的需要。 

3.5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景区景点,一是观赏鱼类与游钓渔业公园,其建筑风格为古风古色、以园林式、宫殿式建筑艺术来表现“美、静、舒、雅”的情趣。配套建设工程水土乐园、水下龙宫,则应采取现代建筑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旅游渔业景区,成为人们怡神养性,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3.6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品牌建设问题 

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 

[2]刘宗庆.浏阳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陆水产,2004,10. 

[3]平瑛.休闲渔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用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9. 

[4]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 

[5]江明芳.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 

篇14

关键词:大连 休闲渔业 优势 政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97-02

一、引言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地球上大陆资源的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把目光投向海洋,对海洋资源有了重新认识,再加上相关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逐步兴盛起来。适度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决策。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六大产业。{1}

大连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有着特有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基础较好,目前大连海洋经济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休闲渔业作为旅游业和渔业的交叉产业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2}

二、大连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

1.大连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大连三面环海,黄渤海两海岸线总长度长约1989公里,其中大陆岸线约1371公里,岛屿岸线约618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共拥有2.9万余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其中浅海海域面积2.85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520平方公里。有岛屿226个,面积409平方公里,其中500平方米以上岛屿146个。海洋生物172科、414种,鱼、虾、贝、藻等经济生物及海洋、滨岸、岛屿珍惜生物种类繁多,资源量大,特别是海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长海、三山岛、长山列岛等已被列为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3}。

2.大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连有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还有中国近代历史遗迹,有国家4A级景区10个,国家5A级景区1个。目前大连已成为辽宁旅游业支柱,东北三省旅游重镇。旅游配套建设完善,旅客人数逐年攀升。2011年度接待游客4377.6万人次,旅游收入650.2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3.大连有发达的交通资源。大连是海陆空交通枢纽,海港大,客运发达,空港四通八达,已开通多条国内国际航线;铁路发达,连接全国。特别是高铁建成,辐射东北三省,大大缩短了地区间距离,把长途游变成了短途游、周边游。

4.大连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文化资源。渔民有着丰富的海洋捕鱼经验,对海洋潮汐、鱼群活动习性掌握,海水养殖经验丰富。大连有着特有的海岛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饮食文化、养生文化,游客可以通过渔家生活体验老一代渔民的新奇、冒险与艰辛的生活,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吸引力。

三、大连发展休闲渔业的现实意义

1.实现农业向服务业转型。农业向服务业转型,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符合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要求。渔业一直以来都是大连主要的传统产业,但渔业同时也是夕阳产业。由于多种原因,渔业产量已经不能逐年大幅度攀升,在未来也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渔业产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连水产品的产量增速放缓,近年来渔业资源呈现减少、下降趋势,产业需要转型,作为交叉产业的休闲渔业是一个必要的过渡。

2.大连旅游季节性和休渔期存在。大连旅游业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第二、三季度,大连的夏季休渔期是每年的6月1日至每年的9月1日,即第3季度,这个时间与休渔期有很大的重合。表1是2009—2012年的按季度统计的大连旅游总收入,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没有因为休渔期而降低。相反,渔民正好可以利用休渔期的闲暇时间,发展休闲渔业,这样有三大好处:首先,提高就业,增加渔民收入;其次,减少因赋闲在家引起的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第三,大大提高了出海违禁捕鱼的机会成本,在家中同样可以挣到数目可观的钱,减少违禁捕鱼的事件发生,减少政府执法成本。

3.促进大连新农村建设。通过休闲渔业的发展,有了第一桶金的保障,可以选择开展资金投入要求较大的海洋渔业深加工企业,提高海洋渔业利润率,从而达到推动村、镇经济发展的目的,使得沿海农村建设有较快的提高,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富裕村镇、形成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4.增强大连滨海旅游特色。通过休闲渔业发展,增强大连滨海旅游特色,提升大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从而达到促进大连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四、大连发展休闲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经济不够。规模经济问题是所有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那种家庭式的休闲渔业,往往没有竞争力,服务也不到位,不能给游客应有的服务,成本也相对较高。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规模经济不够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市场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垄断的存在和市场反应时滞。

3.污染问题严重。游客过多的季节和地区环境负担过重。此外,环渤海化工厂过多,排放严重超标,危及到旅游业和渔业。这个问题不解决,休闲渔业根本无法发展。

4.缺少企业家才能。休闲渔业起源于组织规模较小的渔业和旅游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培训少;同时,它又是个新兴的产业,所以缺乏类似工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

五、政府对休闲渔业发展的支持

1.政府要引导资金投向休闲渔业。政府首先要引导资金投向休闲渔业,市场引导有时失灵,尤其是现阶断垄断产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型垄断企业不愿放弃现有的垄断利润而去从事新兴产业,政府的政策和舆论导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政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向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协调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来保障休闲渔业的发展。

2.政府做好整体规划。大连市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地理资源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区,这样不但可以对休闲渔业市场进行细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也避免了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减少浪费。

政府要对旅游资源规模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日接待游客的标准,并对其进行监管,这样既保证旅游资源不被过度利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也保证了每一名旅客得到较好的服务。总之,政府要协调好规模、结构与环境问题。

3.推进股份合作式经营模式。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经营体系。”经营模式创新可以弥补休闲渔业发展初期的组织规模较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政府要做好休闲渔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海洋饮食文化,分三部分:第一,游客来当地品尝由特色的海鲜美食;第二,加工可带走的海鲜礼品;第三,举行培训介绍一些简单但带有大连特色的海鲜烹饪技法,使游客回家后可以品尝到大连的美味饮食。聘请高级厨师研发新的菜式,举办厨艺大赛促进大连海鲜饮食文化的发展,这样还可以促进大连水产在内地打开销路,发展渔业加工工业。既吸引了游客,又为大连渔业销售作了免费的推广。

其次,要组织人力、物力对海洋水产品、艺术品深加工研究,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发展大连海洋经济的目的。

5.政府要做好休闲渔业发展所需的制度建设。首先,经营者要尽快实现服务标准化,政府要统一标识,制定标准,统一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服务质量。主要原因是渔民文化程度相对低,服务意识差,因此要有标准约束,保证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培养一批经验丰富、擅长休闲渔业的企业家,来保证制度的正确运行。

六、结论

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是相似的,首先是资金不足带来规模经济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后,随着市场的细分又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相关产业(包括污染治理企业)的协调及金融业的支持,使新兴产业形成体系,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规划、制度和人员的供给,只靠市场调节,速度往往很慢。休闲渔业是个新兴的交叉产业,大连发展休闲渔业有着特有优势和重大现实意义。大连市政府应在促进这个产业发展、解决这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wiki/%E6%B5%B7%E6%B4%8B%E7%BB%8F%E6%B5%8E

2.http:///wiki/%E4%BC%91%E9%97%B2%E6%B8%94%E4%B8%9A?prd=so_1_doc

3.大连年鉴.2010年度

4.田言付,付业勤.三亚市旅游服务标准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5)

5.曾玉荣,周琼.台湾休闲渔业发展特色及其借鉴.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5卷

6.鲍建平.舟山市休闲渔业发展与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