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的营销范文

农产品的营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的营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产品的营销

篇1

【关键词】农产品 营销 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工业、农业的产业改革和升级,从而为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十分良好的环境。例如,国家对农民的农作物生产环节免征税,对国家有关工业产品减少征增值税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了我国对有关行业的重视和保护。因此,为了充分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促进我国这些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我们就应当充分的把握机遇,利用环境,对我国现有农产品的销售进行深化和改革。因此,作者结合作者从事农产品推广、销售多年的经验,对我国现有农产品和企业农产品的销售给予研究,提出有益于增长销售的几种参考模式和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二、基于农产品营销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企业销售管理水平,运用多种营销策略

我国现有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所具备的销售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这一水平较低主要反映在企业现有销售部门结构和规章条例方面存在不足。对于企业销售部门的结构而言,我国大多数从事农产品销售的企业他们的销售部门采取的地区事业部或者产品事业部的形式,即依据某一产品或者是某一地区将产品的顾客资源进行分类,通过单独设置工作组、组织的形式对每个地区或者是每个产品开展销售活动。这种组织结构的方式看起来十分的完善,能够促进对企业某种产品的开发,或能够提升一个产品在某一地区的推广。但是采用这种组织结构的方式将会导致企业现有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各事业部之间对资源的争抢,各事业部日常交流不足等等的缺陷,从而导致企业现有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够对整个市场有较好、较全面的覆盖,引发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缓慢的结果。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缺乏有效的销售管理战略。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他们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各种环境、资源等信息的变化都是十分快速的,市场也是如此。因此,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企业就将面临严重的营销挑战。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作者认为我国农作物销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1)提升企业销售管理水平。对于现有的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来增加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各事业部之间的矛盾和沟通困难。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系统,对某项资源的使用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从而使企业每一个事项都能够被企业各个成员所了解、所熟知,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利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审批系统,建立加强企业日常业务交流的访问部门。在日常当中,经常拍领导或者员工到企业事业部进行交流、学习,增加各个部门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促进他们能够更好的相互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奉献一份力量。(2)我国企业应当增加现有营销的策略方式。例如:由于农产品主要是用于人们的餐饮。因此,企业就可以采用促销、营销、推销等多种方式,与我国大型购物商场、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建立联系。通过对现有企业的农产品进行合理的搭配,例如买一送一,组合捆绑营销的方式,促进企业销售量的提高。另外,我国企业还可以与上述作者所提及的各个农产品需求行业建立起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促进企业农产品的销售能够趋于稳定。

(二)大力培养销售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作者对我国企业农产品现有销售状况的观察,可以发现,我国现有从事农产品销售的人才的素质依旧是较低的。主要是反映在这些从事农产品销售人员的知识水平层次和综合素质的偏低,从而就导致了我国现有销售团队综合实力欠缺,对顾客的服务质量偏低。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产品的销售。不仅仅要提升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对我国各企业、政府部门所用的营销策略、营销管理的更新,还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其销售技巧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销售人员的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并且经常要让这些销售人员了解到企业产品的变化信息、市场的变化信息等,从而有利于其开展营销工作。另外,还需要对销售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培训,从而使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企业形象的改善、品牌的建设提供支持。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农业产品的销售其实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方法和方式的。这些方法和方式的采用将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现有农作物销售的范围和数量,从而带来我国各农产品的销售企业的稳步利润增长,和企业价值的增长。作者认为通过提高企业销售的战略管理水平,能够为企业提供销售的良好管理基础,并且有益于开发多种营销的策略,从而实现企业销售业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炼平.安乡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治理[J].作物研究, 2014(06).

篇2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6801

农贸市场的早晨,异常地热闹与拥挤,奔着“新鲜”起着大早的人们,前来赶早市,只要多来几次,细心观察,会发现农贸市场上的营销小窍门―恰当营销。

自2008年到今6年的时间,笔者观察了丽水市人民路菜市场的两个卖菜摊位,都是男老板,其中一个是个个子不高、黑黑的、脖子上戴着个金链子的男人,他经营的大而全,只要是菜场上有的家常菜,他家都有,占地面积是别人的4倍,而且,每一种菜,他都不标价,也不整理,凌乱地摊在地面上,只要有人问价,他都及时随口答出,而且接顾客钱的时候找钱也大方,在两角钱以内的零钱,都会抹掉,接到顾客说正好的钱款,连看都不看,直接扔到钱盒子里,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

而另一家的老板,是个个子高高的、长得白白净净、儒雅的男人,其摊位面积是前者的1/4,摆着几种家常菜,种类虽不多,但蔬菜整理的清清爽爽、整整齐齐,冲洗得干干净净。玉米都是剥好皮、玉米须摘得干干净净,豆角都按长短排得整整齐齐……不但明码标价,而且价格随行就市。老板在称菜时从不缺斤短两,一是一、二是二。

但有趣的是,前者摊前总是挤满了人,老板忙碌着,不停地称菜、找钱。而后者的摊前就像他的菜一样清清凉凉。

细思量,农产品营销看似简单,这其中包含着“恰当”营销原则。

1销售人员一定要“大方”

首先,在称重环节要善于添加。根据人们普遍的“得到比失去舒服”的心理,虽然菜还不是他的,但是,你频繁往下拿,他会很难过,所以要善于凑整,不要往下拿。或者事先问清他要买多少钱的,先拿少量放到称上,再慢慢添加。

其次,在收钱环节要善于抹零。能起早去市场卖菜的,多是在时间上比较富裕,喜欢精打细算的顾客,虽然节省的是几分钱,但会给他们好心情。

最后,把钱放到盒子里时要显得无所谓。这样给顾客的感觉是老板不计较,在这里买菜不吃亏。

2在同等价格下,货品一定要全而多

在农贸市场上,销售商品价格是个比较敏感的因素,往往被一群顾客围住的都是既新鲜又便宜的商品,如果你的商品比人家的新鲜、全面,你定价与别人可以相同,如果你的商品不新鲜、品种又不够多,那高定价一定是无人问津了。

另外,在各类商品的数量上一定要充足,这样可以给顾客自由挑选的余地,让挑选的人有一种“我买的一定是最好的”感觉。千万不能给顾客造成一种“是别人挑剩下的”感觉。

3货品不要理干净、不要放整齐

货品不要理干净,即土豆要带泥、胡萝卜要带叶子、玉米要有皮……货物不要理的整整齐齐,要自然放置,这样给顾客的感觉是没有经人工过多处理,新鲜、自然、原生态,这样卖的更快。如果有需要,可以现场提供剥皮、处理等服务,由此,给顾客的感觉是在这里能买到放心、新鲜、原汁原味。

篇3

一、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竞争仍处于较低水平,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仍聚焦于价格竞争,农产品的品牌竞争仍处于劣势,这对我国农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实为不利,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1.缺乏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建设,品牌传播渠道单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区域文化和农产品产地的区域差异较大,这为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差异化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未能有效地与本地文化相融合,从而忽视了农产品品牌内涵的挖掘和研究,不利于尽快形成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同时,由于受到农产品传统的运销方式的影响,农产品经营主体还没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形成整体的品牌意识,单一的品牌传播渠道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要求。2.产业分布零散,农产品龙头企业少,不利于树立区域品牌。农产品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的品牌营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即承担着农产品资源的整合,又肩负着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的龙头企业较少,特别是实力较强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就更少。造成我国农产品龙头企业较少的原因,首先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传统习惯是分散化生产,这就造成了农产品经营效率低、生产企业规模小、总产量低,并缺乏规模效益,由此导致农产品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故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是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流通专业化水平低,导致农产品企业整合农产品产业的成本过高。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形成区域品牌,进而强化区域品牌,形成市场上的知名品牌。3.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结构差异化优势不明显。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较低,故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都是粗加工,产业链短,较难形成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农产品链。同时,我国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区域差异化特点不明显,自然就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在品牌营销中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欲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付出较高的投入和更大的努力。4.农产品品牌营销差异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相比于其它市场而言较为稳定,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较少,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不明显。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农产品经营主体要把握住消费者未来新的消费需求,强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品牌的差异化经营。5.政府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缺乏实质性的引导措施。近年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虽然不断出台各项农业政策来扶持我国农产品的发展,但是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却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例如品牌策划、品牌推广等,政府却因为职能的缺位而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农产品能否得到有效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否能落实,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积极扶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和环境上的支持。

二、提升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对策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力和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的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应努力做好几方面的工作:1.提高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市场意识,即让农产品经营主体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呢?就是要让农产品经营主体意识到品牌的附加价值。品牌对于一个产品而言,它不单单是产品的商标,更是区别于其它竞争者的产品和构建消费者对产品忠诚度的核心,因此,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品牌作为一种竞争方式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认可度。2.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构建农产品品牌营销主体。农产品的经营者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主体。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经营者规模普遍较小、效益普遍较低,普遍缺乏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为了能够推动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建设,占领农产品的营销市场,需要培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一般规模效益较大、整合效益明显等,它们都承担着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任务。3.健全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是农产品企业开展品牌营销的基础。为了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查,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到消费,需要层层把关。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经营主体也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自身产品的信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我国地域辽阔,这就为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差异化营销奠定了基础。为了发挥这种特有的区域特色和推进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我国农产品发展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的农业特色优势,并努力将区域性农产品发展成为特色农产品。同时可以将当地的文化融入到农产品的品牌当中,深化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和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发展需要调整农产品的结构,优化农产品的组合,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要优化和整合农产品产业链,将农产品品牌的经营与其它产业相结合,发挥其它产业对农产品发展的连带作用,将农产品的发展与生态旅游等新型业态融合在一起,以综合力量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这会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5.加强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渠道建设,营造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良好环境。农产品的品牌传播离不开营销渠道的发展。过去,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单一,无法发挥营销渠道对农产品品牌的支撑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不断兴起,这些营销渠道为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我国农产品的发展需求相比,营销渠道建设仍然较弱,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构建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首先,从农产品市场建设的角度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努力加大对农产品信息基础的设施建设,以此来整合农业、农村和农产品信息,实现信息的贡献和交换,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其次,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即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为农产品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以此支撑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渠道的拓展。

本文作者:倪震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篇4

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流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

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营销方式有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两种。农产品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有效的农产品营销能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指导结构调整、扩大就业。

二、农产品营销的策略

1.开发策略

农产品和任何事物一样,有出生、成长、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业不能只顾经营现有的产品,而必须防患于未然,采取适当步骤和措施开发新产品。这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任务。

农产品开发过程一般包括农产品构想的形成、农产品构想的筛选、概念产品的形成与检验、经营分析、制出样品、市场拭销、正式生产投放市场。农产品开发成功以后,还需上市成功,这意味着农产品被消费者采用并不断扩散。

农产品开发是从营销观念出发所采取的行动,因此首先必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拭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市场的产品,再新也没有意义。消费者因人而异的农产品需求,使一个新产品多种式样,成了新的消费动向。如乌鸡、黑小麦等农产品,虽分别属于鸡、麦类,但因其颜色特别,药用价值较高,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因此,农产品要有自己的特色,能够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

2.加工策略

农产品加工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和实现产品增值的必要过程,是每一个经济体不可缺少的环节。

3.价格策略

农产品价格的制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定价。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所出售的农产品价格没有决策权,如我国曾长期实行过粮棉油国家统购统销价。另一类是市场价。依据农产品质量、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决定其价格。在市鼍济条件下,为了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常要对基本价格作适当调整,如打折让利等,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促销。

4.促销策略

农产品促销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传递产品信息,帮助和说服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任,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的行为。农产品促销有广告推广、人员推销、关系推销、营业推广四种形式。在进行农产品营销时,要灵活运用促销策略,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培养一批忠诚的顾客群。

5.营销渠道策略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代水平、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营销渠道效率也较低,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蔬菜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鲜包装措施,容易腐烂变质,损耗严重,这使得蔬菜的采购量和实际销售量之间存在较大缺口。有资料显示,蔬菜从毛菜到净菜一般有10%~20%的损耗,加大了农产品营销成本。物流成本过高,导致农产品价格抬高,势必影响向外地市场的扩散。农产品是否能及时售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营销渠道是否畅通。营销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因此,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选择,不仅要保证产品及时到达目标市场,而且要求销售效率高,销售费用少,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6.绿色策略

篇5

关键词:绿色食品;营销模式;农业化;战略目标;云营销

在追求绿色环保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改变着,尤其是在饮食安全方面。绿色食品作为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的食品,它的出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甚至是形成了一种潮流。在所有绿色食品中,农业产品涉及到了人们普通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受到众多人的关注。绿色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市场前景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如何利用方便、快捷、高效的营销模式推广绿色农产品,是每位从事绿色农产品行业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经过一些年的探索,“云营销”概念的出现及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效果,充分证明了“云营销”的先进理念对于推广绿色食品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农产品的概念特性及销售市场的定位

(一) 传统农产品的概念特性

传统农产品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农业产品,它的生长环境不受地域的太大限制,只要是适合相关农作物的生长,都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这些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普遍决定了它们在食物安全方面无法得到太多的保证,其中的营养价值经过长时间的改良,也有了相当程度的下降。传统农产品主要是经过农药的杀菌、工业化肥的辅助生长以及一些化学原料的特效功能,使得农产品的自身成本费用较低,产量快、收入回报率的快,受到普通居民的热烈追捧,有着一定的市场前景。这些农产品一直是人们日常的必备事物,它自身的质量问题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身体疾病的发生。随着这些年人们对于农产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传统农产品慢慢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原先的市场也有了一定的缩小。

(二)传统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定位

由于传统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没有太多的限制,市场上随处都能找到这些农产品的身影。同时,传统的农产品来源范围广,产品的来源植物生长发育比较快,结果率比较高,经常能获得大丰收。这就客观地决定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局限性:只追求一定的经济回报,不走价格路线。同时,传统农产品面对的销售对象也没有任何限制,社会各阶层都是它的常见客户和潜在客户。它的销售市场显然有着很强的随意性,价格方面也一直维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受到日常人们经常的青睐。

二、绿色农产品的概念特性及销售市场的定位

(一)绿色农产品的基本概念特性

绿色农产品主要是指在农产品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气候环境要求普遍较高,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完全与传统农产品背离。它的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工业化肥,也不需要危害性较大的农药等化学物品,相对传统的农产品生长周期漫长你,回报率较慢。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它对人体的危害基本没有,自身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一般的绿色农产品都是经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委员会认证的,说明了它的各方面都有着较好的质量。绿色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基本做到了天然无污染,它在营养价值方面也远远地超过了传统的农产品。由于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可靠,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这也为它未来打开市场奠定了一定优势。由于绿色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特殊,也就客观决定了它在市场中的价格地位。绿色农产品带给人们更多的营养,为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丰富的人体必备元素。在未来的市场方面,绿色农产品也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由于绿色农产品本身的来源产地优势突出,它的培育过程也比较漫长,期间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对于市场主体对象的定位中,绿色农产品主要走的是价格路线,针对的是社会的中、高档消费群体。这样的市场定位也就客观地决定了绿色农产品在未来的销售渠道上,必将带来更大的成本费用。由于它消费主体的特殊性,绿色农产品能否做好广泛的宣传,也是其未来能否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

三、 绿色农产品营销与“云营销”理念的综述

(一) 绿色农产品营销成本高的原因分析

绿色农产品的品质都是上乘的,口感也较好,相对市场中同类产品,绿色农产品对于水源、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其他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它的市场成本非常高。在其它国家,普通的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之间价格差距一般维持在10%-50%。不同国家的环境不同、地理位置差异性,决定了绿色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价格有着一定的差异。气候寒冷的地方,绿色水平培育过程相对复杂,价格也比普通农产品高出好多倍,比如芬兰。伦敦的气候相对潮湿,但人口密集,它的绿色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高出30%-50%。相对国外绿色农产品价格的偏高,我国在这方面的价格差异更加明显。这主要因为我国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研发的企业,在技术的应用上,必须将生产过程中的所需的环境成本考虑进去,还需要支付生产所需改善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成本费用,即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购买所需要清洁的原材料,并配备相应的清洁设备。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所在国家的绿色农产品认证以及防止他人假冒伪劣绿色商标、盗用企业的专利标志,这些费用都给企业带来了成本负担。

在具体的销售过程中,普通的农产品价格实惠,绿色农产品显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尽管在保鲜方面,绿色农产品的效果非常明显,有着很高的档次,但也需要相应的价格匹配。假如将绿色食品放到市场上宣传推销,对于那些每天习惯了市场农产品的普通群众,绿色农产品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销路。这些客观原因使得企业不得不转变营销思路,寻找其它高效的推广方式,从而加大绿色农产品的销量。

(二)“云营销”的基本概念的阐述

通过对众多“云营销”概念的整合,可以大体得出:

“云营销”就是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工具,利用相关软件的特殊功能以及一些常见社交媒体的整合,利用一些压缩技术将低成本的实体,通过“云处理器”强大的功能将相关的营销方案到网络上。通过“云”的自动检索和覆盖功能,将所有的营销产品自动推销给优质客户。只要客户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看到企业的营销产品,企业便达到了“云营销”的最终目的。这样的过程就称为“云营销”。相对传统的营销方式,“云营销”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缩短了企业营销想要达到最终目的所需花费的时间。“云营销”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现了技术方面的智能化,通过不同技术的相互结合,发挥出它们各自的功能特点,利用相关的平台将企业首要的营销方案快速地传达给优质的客户。通过这种“云营销”,可以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完美对接,达到双方合作的最终目的。“云营销”的出现,已经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种技术将会被更加大力的推广。

(三)“云营销”为企业营销绿色农产品带来的优势

由于目前的市场定位决定了企业在绿色农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寻找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高端客户,这就使得企业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必须确定最佳的营销方案。即如何快速地寻找到那些优质的中、高端客户,即使找到,又如何使客户能够浏览到自己的产品。这对绿色农产品销售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云处理器”和“云计算”是当今软件行业的焦点,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将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社交媒体三者融合的强大功能。企业通过“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方式开展有效活动,不仅降低了有效成本,同时还能将自己特色产品的最新信息及时送达消费者,提高了产品销售成功的几率。利用“云营销”软件,销售者需要关注的仅仅是软件本身的安全问题和自己的产品特点,而软件会通过自身的特殊功能将产品信息以最短的时间、最全面的描述及时地发生给客户,这样就有助于客户频繁地选择该企业的绿色农产品。这就提高了企业的销售量,获得了相应的利润。而传统的营销模式下,企业基本只能获得一次的销售利润,而且消费者也很难长时间记住该产品的与众不同。但通过“云营销”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可以看到其他客户对于该产品的客观评价。同时,消费者对于保鲜效果好、,种类繁多的绿色农产品更加青睐。这就增加了企业绿色农产品销售成功的更多机会。在利用“云营销”手段的过程中,软件也会将客户的反馈信息、产品的销售状况快速地传达给企业,便于企业及时地调整营销策略。“云营销”实质就是自动的智能营销专家,可以为企业或商家带来丰硕的战略成果。

四、商家利用“云营销”实现绿色农产品营销的方法

(一)搭建与“云营销”相连的主平台

利用主平台的桥梁作用,实现绿色农产品与“云营销”相互联系的功能。平台的创建实质是取代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广大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主平台找到无数企业的产品,在所有的产品中通过相互对比选择出自己满意的绿色农产品。同时,众多的企业可以通过这种主平台,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发送给无数的消费者,实现自己销售的最终目的。而平台的创建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只有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主平台的实际运营者。而这种平台的出现,是我国新型经济模式的代表。掌控主平台的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技术能力;创新的战略眼光;独特的发展模式。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主平台的操作者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出主平台的强大功效。通过这些特点也可以看出,主平台实际的作用相当于是实现了消费者和企业这两个“双边市场”的互通,从而达到了绿色农产品的流通。

(二) 线上线下的完美对接

线下优质的产品为线上的营销工作做好支持。对于企业,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与销售中心是完全独立的。线上对于绿色农产品图片的宣传也是与线下实物的参照各有不同。因此,只有将当前形势下线下和线上的信息完全吻合、对接起来,实现商品价格的统一、商品质量的统一以及商品预算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创建一条独特的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出自己的绿色品牌。在商品的实体店面设计上,颜色、色调尽量搭配均匀,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田园化的景象。这样消费者通过线上的观看,可以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拉近双方间的距离。在自己产品外观的设计上,也尽量简单个性化,这样容易使消费者记住,增加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认可度。

一般大型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区域选择上,都是比较突出或意义巨大的地方。同时,也会以开放的态度与国外的知名企业开展各种交流合作,依靠国外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及自己生产基地的独特区域,将自己的绿色农产品很好地宣传出去。同时,利用国外企业的最新信息,也可以建立自己绿色农产品的专用渠道,用于特殊时期的销售和储存。为了节约成本,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大型企业一般选择供给地建立生产基地,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这种经营模式解决了一定的费用,但是也损失了一些大客户。由于目前长途绿色农产品的运输和保鲜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经营模式还无法进行推广。

结束语: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绿色农产品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大。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和宣传费用较高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在市场中将自己的绿色农产品进行广泛推广。而“云营销”技术工具的出现,使得企业在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上,有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云营销”结合的是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它的出现使得企业在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方面节约了大量成本,而且还为企业未来的营销之路拓宽了渠道,扩大了信息的范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这种“云营销”模式值得大力推广,绿色农产品也会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销售的更好。(作者单位:国网黄山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于浩淼.“云营销”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27).

[2] .吉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 刘艺卓.浅析绿色营销在农产品中的应用[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3(01).

篇6

农产品本身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受气候影响重、区域限制、难集中的一些致命性的缺点,所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优势难以形成。而农产品本身又存在鲜活的要求,产出及销售要求时间短,相当一部分农产品极易变质,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能力有限,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难以满足。农产品本身的局限性成为农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一个瓶颈。

二、农产品无规矩难成方圆

进行网络营销的产品都必须具有品牌编码化、标准规格化、品质等级化等要求。我国的农产品具有范围广、种类多、散而乱的特性,所以很难进行规模化管理和经营,标准化也就无从谈起。在现今农村小到自然户、大到村与村之间无论是耕种的种类、技术、方法、甚至连收获的时间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加上组织化程度和销售管理程度不高,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成为一个难题。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化很难形成品牌化。农产品无法形成品牌化,就使得农产品发展网络营销严重受阻。

三、目前我国网络的法律规范不健全,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由于农产品通过网络市场进行交易,交易双方互不相识互不见面,因此同样存在着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纠纷问题,如网络安全性无法保障、账号被盗用、交易信息泄露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来裁决,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

四、促进农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网络建设,降低农村联网成本目前政府虽然已将网络的基础建设进行到县级、乡级等地区,但对农村基础网络配套设备还应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配套设备。首先,应该加快建设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就现有的情况来看,农村上网的条件要远远落后城市。无论是学校的公用机房还是街面网吧,无一不是环境简陋、安全存在隐患、设备落后、上网速度极慢。其次,降低农村电脑的购买成本。随着“电脑下乡”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改善了农村上网的终端设备严重不足的现状,但目前农村地区个人电脑持有率仍然较低,电脑应用普及率和城镇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应将“电脑下乡”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户,提高农民电脑持有率,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比例。

(二)普及电脑知识与网络技能、深度开发专业型人才由于农民普遍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所以对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差。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先解放农民封闭保守的思想,充分加深农民对网络营销方式的认知,利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一个“口口相传、一帮一带、共同学习”的帮扶局面。这样才能加快普及教育的脚步。政府应以群众为基础,开设电脑培训班、职业技术学校、网络技能夜校的等相关的培训机构。改变农民的营销理念,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普及农民的基本电脑知识和网络技能,深度开发专业型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为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奠定基础。

(三)引入第三方物流,增加原助力物流是整个营销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的成败。我国农村大多交通不发达,有的甚至是闭塞状态。所以有很多地区缺少物流配送,这也是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遇到的一个困境。如何能将这个困境突破呢?还需要交易双方协商一致,引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的物流公司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经济实力,具有成熟的信息设备、管理经验和配送技术。在成熟的信息设备和管理经验调配下可以更快更准地将货物配送成功,降低运送成本。而专业的配送技术又可以克服农产品的不易保存、易损耗的特点,将农产品保质保量、保鲜保速配送成功。这样完全破除了农产品物流难、配送难的困境。为农产品发展网络营销增加了原助力。

(四)树立标准,打造品牌首先,政府应与国际农产品网络营销标准接轨制定出相应的农产品产销的标准体系。其次,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对农产品标准化基础建设的步伐。再者,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分级、管理、包装、营销,形成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形成农产品标准化。最后,农产品清晰定位,打造品牌形象,使品牌深入人心。

篇7

关键词:品牌营销;农业产业化;营销网络;品牌形象

中图分类号:F7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015-04

一、农副产品品牌营销的现状分析

相对工业产品而言,我国农产品开展品牌营销起步较晚,尽管在市场上有少部分农副产品开始以品牌面市,也开拓出一定的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尚未形成气势,基本上处于“四多四少”的状态:即市场上的农产品,无品牌的多,有品牌的少;已有品牌的农产品,有品牌的多,有商标的少;品牌设计命名上,以地名、品名命名的多,有寓意、有创意的少;农产品促销宣传中,宣传产品本身特点的多,树品牌形象的少。由于农产品品牌营销步伐落后,不适应当前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对农产品消费的需要,致使我国农副产品营销形势面临严峻挑战。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经营观念落后,品牌意识不强。目前,农产品市场已告别短缺时代,对消费者而言,可供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加入WTO后,消费者选购余地进一步扩大。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解决温饱问题后,其对农副产品的消费必然会由追求数量转为追求质量,由追求物质上的需要转为精神上的满足,开始追求品牌。这说明,在今后的市场上,只有那些具有稳定品质和较高品牌知名度以及市场形象的农产品,才能执市场之牛耳。面对市场变化,我国许多地方的政府、企业和农户的经营观念跟不上时展步伐,只注重生产,而忽视市场需要,认为有了好的产品,就会有市场,无人关注农产品品牌,没有形成强烈的品牌运作意识,导致大量优质农产品“有名无牌”或品牌知名度低,众多农副产品“养在深山人未识”,售价低廉,卖难现象日益突出。

二是大多数农副产品以初级形态面市,产品档次低,品牌形象差。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包装落后,运销条件不尽人意。直到现在,由于机制的困扰、资金匮乏和观念陈旧,我国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大多数农副产品以初级形态面市,加之缺乏正规化的营销网络,产品分销乱、散,很不规范,导致农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不了档次,品牌形象极差。反观发达国家,他们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从出口初级原料到创出自己品牌上大做文章,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三是经营机制陈旧,未能形成正规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只有极少数农产品刚刚形成产业化雏形。这种分散化的经营很难形成规模优势,造成品牌运作者缺乏,没有人去注册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从总体上没有形成品牌经营机制。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困难,产品品种退化,产品质量差。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之农业科技推广困难,产品品种退化严重,致使农副产品低质低价,整体形象不高。比如,湖南省的水果生产一直是3个90%:水果中90%是柑桔、柑桔中90%是蜜桔、蜜桔中90%是一种叫“尾张”的低劣品种。以前湖南省出口到香港的鲜橙,就因质量欠佳,而被美国优质鲜橙所取代。不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低劣的产品质量难以支撑湖南农产品市场的整体品牌形象,造成市场销售的被动。

二、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与工业品、服务业相比,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牵涉面广,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户共同努力,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一)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加快农产品品牌化进程

我国农产品开展品牌营销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观念陈旧、品牌意识不强。这其中不仅要转变农户观念,而且要转变农业生产企业和政府的观念。

就农民来说,要强化市场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变销售能生产的农产品为生产能销售的农产品,解决生产中的盲从现象;树立质量观念,加大科技成果应用,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开发特色产品,引入生态农业模式,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顺应消费者追逐自然、保健、优质、新鲜的消费潮流;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其与企业合作的兴趣,促进生产专业化,使其认识到只有突破目前分散经营的状况,才能创造名牌,产品才会有销路。

就企业来说,要强化科技意识、品牌意识、包装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投入力量,加强对农户的信息引导、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保证企业有稳定、优质的原材料来源;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积极培植品牌、保护品牌,明确现代社会中企业没有品牌或品牌没有知名度、美誉度,就没有市场的道理,保证企业具有较大的品牌投入力度。

就政府来说,要树立服务意识、开放意识,明确在现代社会开展品牌营销是发展龙头企业、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问题,是“入世”后农产品争夺国内外市场的最有效武器。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确实需要地方政府做好服务工作,为农户、企业牵线搭桥,整合多方力量。在本土企业实力不够、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加大外引内联的工作力度,促使有潜力、有前途的农业题材企业上市,加强企业改制。同时,积极推动地方名优产品进行品牌注册,做好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及保护工作,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以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延伸和优化,进行市场扩张,提高品牌营运能力。

(二)整合力量,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

当前,我国进行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乏品牌营运的主持者。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但分散的农户一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注册和营运一个农产品品牌;地方政府虽然在实施农产品品牌化上有重要作用,但其不可能去充当品牌的营运主持者和所有者。一个品牌要想维持长久的生命力,进而成为名牌,就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以龙头企业为主,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近年来国外脱颖而出的农产品品牌运作的实践来看,推行农业产业化几乎是这些品牌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产业化运作使农产品品牌有了稳定的投资者和保护者,使农产品按销、种养加、农工技贸等不同形式,将公司、农户、科研机构、市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工有序,既有生产规模,又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的多元化组织体系。这是传统的分散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所无法匹配的,对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进而创出农产品名牌形成了强有力的机制保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搞活土地经营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民和农业企业开展品牌营销的积极性。一是搞活土地经营机制,在稳定的基础上,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流转机制,允许农户依法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鼓励用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办法,兴办股份合作农业组织,实现土地的集中化、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建立农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保证农民从名牌产品的生产经营中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激发其生产名牌优质农产品的热情,引导其珍惜土地,增加投入,逐步提高产出率,使农产品品牌营销建立在稳定可靠的生产基础上;二是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只有乡镇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拥有经营自后,才会有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目前,许多乡镇企业存在产权不明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它们不会真正走向市场。只有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它们才会有主体行为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学会品牌经营,实现品牌的市场扩张和价值升值,增加其创名牌的行为能力。

第二,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创品牌的主力作用。我国农产品营销缺少大型龙头企业领航是不争的事实,不少农业企业因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在市场风浪中步履维艰、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其品牌在市场上毫无影响,难以同农户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无法起到“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效果。例如,湖南省年出栏生猪达6000万头,约占全国产量的1/8,然而大不等于强,湖南省生猪有一半是靠活猪廉价销到外地,还有一半严重存栏压库,卖难情况突出。原因是该省没有几家大型龙头企业来加工消化它们,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强势品牌。龙头企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企业――农户的合作,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为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脱节,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相矛盾的状况,实施品牌营销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目前,我国龙头企业发展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需要政府、银行和税务部门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尤其是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上市等办法鼓励更多社会资源流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方向,使这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品牌竞争力。同时,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一是重点扶植现有的、已有一定规模的名牌企业,规范运作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向国内外辐射,并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改造一批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和引导它们进行合并改造,也可加强与国内外名牌企业的合营合资,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努力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和产品档次;三是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包装企业,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包装行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多方投资,促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包装能力的提高,改善产品整体形象。

(三)加快科技兴农,依靠科技创品牌

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必须借助科技作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这样才能适应当代消费者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品牌形象。我国虽有一定的农业科技资源,但推广不力,并未得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的广泛利用。要依靠科技创品牌,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进程。一是增加科研资金和人才投入,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科技投入要改变过去由政府投入的单一办法,依靠市场募集资金,依靠科研机构企业化运作来获得社会资源,提高其科技开发能力,如湖南省“隆平高科”的成功上市便是很好的范例。二是建立农业科技市场,发展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有效利用的中介机构,为买卖双方提供市场信息和中介服务,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机构、推广单位和科技成果使用单位由国家投资、免费使用的模式。三是加强农民科技信息意识,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与农民的合作机制,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向农民开展科普教育和传输市场观念、经营方法,依托企业买断技术免费提供农民使用,让企业承担新技术使用的市场风险,改变过去农民因势单力薄、面对市场风险,对采用农业新技术必需承担的风险感到畏惧、举棋不定的状况,提高广大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为保证农产品品牌提供优质的质量保证。

第二,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调整农业科研方向。随着农产品短缺时代的结束,消费者消费需求开始向高品质、环保化发展。市场的变化需要农业科研方向由过去研究产量转变到研究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结合各地特点,开发特色品种。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要追赶国外先进科技水平,面向市场变化,开发高质量的农产品;另一方面,要迎接21世纪生物科技革命的到来,开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品。依靠科技创品牌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业环保问题。目前,农作物受污染以及畜禽类产品某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品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及出口创汇,而且极大地损害了这些农产品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持久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仅占食品总量的0.8%左右,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今后市场上真正的名牌农产品必须是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这是我国农业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完善农产品整体,实现生产标准化,品种优化、包装特色化

第一,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稳定农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前提。名牌从来都是以优质为后盾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分散,农民凭经验生产,靠天吃饭,根本没有形成生产标准,长此以往,不仅农产品产量上不去,更主要的是其品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品牌形象。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不仅大大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保证了农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还可以稳定和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在农产品生产推行标准化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当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这是“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2000年欧盟开始对农产品进口执行更加严格的检疫和检验标准,如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农药及有毒物的残留量、动植物病虫害等开始执行新标准,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目前我国大部分水果和蔬菜遭到了部分国家的禁入,这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农产品品牌形象。

第二,优化农产品品种、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基础。像工业品品牌一样,要想维护和提高某一农产品品牌形象,就要不断开发出质量更好、形象更佳的新品种、新面孔,推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品种改良及调整,一方面,要注意科技投入,广泛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造新产品;另一方面,要根据消费者对无公害产品的渴求,推出“绿色产品”,以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品牌亲和力。另外,要根据各地资源优势以及传统优势推出特色产品,增强品牌的市场吸引力,巩固品牌地位。

第三,搞好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是改善农产品品牌形象的重要保证。过去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以未经加工、未经包装的初级形态面市,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上不去、损耗十分严重。至今,许多国内外经销商和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这种印象还难以改变,这大大损害了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要改变这种形象,创出农产品品牌,就必须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水平,使农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转变,包装向分级化、方便化、环保化、特色化发展。这不仅顺应了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需求变化的趋势,提高产品身价、提升品牌形象,还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实现农产品营销的网络化、组织化,促使农产品品牌营销有较为正规的组织保证

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与工业品不同,其产销两端都是分散的客户,需要一张两端均非常发达的收购、分销网络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过去,编织这张网的主要国有农产品购销企业和农产品运销户。前者往往受政策、地域、行业限制及机制的困扰而分销效率有限;后者往往规模太小、组织无序而造成分销效率低下。两者均不能为农产品创品牌提供市场影响力和扩张力。

营销网络的构建要有利于品牌的塑造与扩张,这张网络势必是与农产品生产者有较密切联系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品牌拥有者能对其施加影响力的高效率的分销网络,以便于品牌的宣传、推广和管理。在目前条件下,农产品分销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委托专业销售公司分销,与它们签订较长期的经销或代销协议。这些专业销售公司应有丰富的农产品销售经验及相关设施,有较好的信誉及实力,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某些专业销售公司甚至就是品牌的经营者或拥有者。二是由企业组建销售公司,负责产品的分销和品牌的宣传、推广。当前尤其要重点打破地区、部门及所有制的限制,按照产供销、农工贸、种养加一体化的原则,以品牌为合力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辐射广、影响大的龙头企业,使其“龙头”直面广大消费者,“龙尾”摆向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者,从而形成强势的农产品品牌。

除了组建正规化、网络化的销售渠道外,结合农副产品的产销分散的特点,还应重视利用地域优势,举办一些定期的、上档次的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通过这些窗口,吸引国内外客商,扩大分销路径,展示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其整体影响力。1999年以来,湖南省开始举办“农博会”,对扩充该省以至其他省市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经销商的联系,树立农产品整体形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

(六)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宣传、推广和保护工作,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

农副产品品牌营销的落脚点,应归结在对农副产品品牌的培育、宣传、推广和保护工作上。让消费者认识品牌,认可与接纳品牌,进而去追逐品牌,形成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要做好此项工作,第一,企业要积极注册品牌,投入资金宣传品牌,改变过去只注重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的状况,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企业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品牌运营机制,如建立品牌经理制等,保证品牌运作有专人、专门部门去筹划和管理;第三,企业要科学地进行品牌定位,保证品牌形象与产品特色、地方特色、产品质量、宣传风格相一致,从而在市场上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形象;第四,恰当地制定品牌策略,通过品牌延伸、品牌扩张等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品牌增值;第五,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评估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品牌评估体系,杜绝各部门、各行业自行滥评“名牌”的现象,加大力度打击假冒名牌产品,保证农产品品牌运营环境良好,使真正的优质名牌农产品能顺利推介出去。

参考文献:

[1] 顾春梅.农产品开拓市场需要系统营销[J].农业经济,2000,(03).

篇8

[关键词] 农产品品牌研究

品牌营销(Brandmarketing),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是企业要想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构建高品位的营销理念。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时认这个产品,投资商选择合作时认这个企业。这就是品牌营销。

一、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概述

1.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识不强

在我国农村实施是以为主的千家万户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分散、生产规模小、随意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差异大,缺乏生产过程的监控,乱使用化肥农药,生产者自律意识淡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部门才介入调查。

2.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者品牌意识淡薄,无论是从管理还是到消费者上都是如此。从国内市场来说,我国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在长期的经营意识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存在,加之传统的单个家庭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农产品的生产者来说,缺少“工厂”观念熏陶,品牌意识很淡薄。这种落后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销售,形成“卖难”的局面,而且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外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

3.在农产品的宣传上做法老套,只突出地域特色,而不突出品牌形象

现在农业产品生产商只注重产品的一个地域特色,只突出产品的一个绿色,只做出了一大类农产品的共性,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农产品的个性特色。至使消费者无品牌可寻。

4.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是品牌意识淡薄,没有高的品牌要求

无论是在自由市场还是超级市场,顾客只注意蔬菜、水果等产品的新鲜度,很少去对品牌有什么特殊的注意,而对一些农产品的再加工、深加工品却表现出强烈的品牌意识,如饮料、烧烤食品、肉类制品、乳制品等。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1)建设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以省为基础,根据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划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基地等,按照不同的生产要求抓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个关键环节,坚持从源头入手,推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2)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

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投入品大市场,整顿取消分散的小市场。对所有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进行环评和资格确认,对经营农业投入品的人员根据我国农业部和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进行职业资格技能培训,考试考核合格获得技能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严格界定经营范围,在全国蔬菜水果等生产区域内不准销售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对农药、兽药、鱼药、化肥、种子、饲料及添加剂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打假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整顿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

(3)健全和完善农产品产地质量检测体系

按照农产品基地的划分,尽快建立全国农产品质量检测基地网络,加强农产品产地检测力度,充分运用基地检测、市场速测、定点抽检的手段,抓基地,抓源头,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使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的建设

进一步摸索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储存、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据库,及时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个人或企业和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从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进程。

(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当前农村经济体制下,培育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引导和带头作用,是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的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组织,能够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进行标准化生产,将农产品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精,并通过多种营销方式,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真正解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问题,真正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降低市场风险,有效抵御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和对外贸易的技术壁垒。

(6)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积极组织实施重点品种与一般品种相结合,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自检与依法抽检相结合的例行监测制度,切实加强基地待上市农畜禽产品的检验检测力度,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快速应急能力,并建立农产品的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发现有问题的农畜禽鱼产品应立即销毁,并同时追究责任单位和个人,采取重罚的措施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树立构建农产品品牌,让品牌深入人心

(1)打破以前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

只有“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从生产经营者思想上消除,重视质量做好产品,养成良好的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是上帝,他们有自己的偏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而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品质的最重要标志。只有生产经营者重视品牌,才能赢得市场。

(2)要全力以赴做第一

人们对第一或第一次经历的事情,印象最深刻,记忆最清楚,例如,绝大多数人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却少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绝大多数人对初恋都是刻骨铭心,一生难忘,随后的经历则多是过眼烟云,随风而逝。做农产品牌,“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第一”,亦即,要想法设法,让地方的农产品牌成为某一农产类别的“第一”。例如,当你一到生日时就想唱生日歌,一喝咖啡你就想到雀巢。我们也应该做的一提农产品就能想到我们。

3.做农产品广告业的领跑者

(1)巧妙的应用新闻事件

新闻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让消费者知道一个品牌的同时,多角度了解品牌,从而一步步喜欢品牌,而广告缺乏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作用主要是“提示”或“告知”,能够让消费者知道一个品牌或记住一个品牌,却很难让消费者喜欢一个品牌。例如,声名鹊起的云南普洱茶组织100余匹骡马组成的马帮,历时五个月,重走300多年的“进京古茶道”将普洱茶送到北京,引起轰动,当年即热销五千余吨。一年后,针对北京普洱茶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马帮再次进京,联手抵制不良现象,以捍卫普洱茶的品牌荣誉。从而在此赢得消费者的亲睐。

(2)给消费者好的视觉冲击

在产品外观设计上坚持符号理论,无论什么品牌,首先要谈符号,符号是你与别的品牌最多的区别。比如三精制药的蓝瓶钙,蓝瓶原来就是为了防伪,但经营者把它进行提炼,现在你一说钙,马上就想到蓝瓶,想到他的广告语“蓝瓶的钙,充足的钙”。

研究表明消费者与比其他相关信息相比,更看中与品牌的互动。如体验营销就是运用这一方式让消费者接近、参与来加强与品牌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丁华:高档大米市场营销品牌[J/OL].品牌中国网, 省略 2010.9.26

[2]游云飞:国外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2009.11.18

[3]唐亮:读客狂读庸俗[J].商界,2010.07

[4]谢付亮:打造茶叶品牌地方政府需11问[J].中国茶叶品牌网

[5]毛勇:旅游市场营销的研究[D] 2001.11

[6]旺:品牌定位的8020法则[R].2010.10.4

篇9

[关键词]皖北农产品;地理品牌;营销战略;符离集烧鸡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70-03

1引言

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六市,土地面积39214平方千米,占全省的28.1%,其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由以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怀远石榴、涡阳苔干、太和香椿、阜南黄岗柳编、符离集烧鸡、亳州中药材、淮南麻鸡、八公山豆腐等最为知名。这些由于受产地环境限制或生产者在特定区域集中而形成的“地名+产品名”的称谓模式被界定为“地理品牌”(牛永革和李蔚,2006)。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地理品牌资源,但是其产业化发展水平却是相邻区域的低洼地带。虽然一些地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以地理品牌为基础的区域性支柱产业,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较为落后,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名优产品少等(程宏志,2011)。地理品牌战略营销思路的滞后是制约皖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戴维(2006)认为战略是实现长期目标的方法。营销战略作为企业的职能战略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业务层战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科特勒和凯勒(2006)指出营销工作过程是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市场目标,开发供应品的价值定位,其公式是“细分(segmentation)、目标(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STP”,它是战略营销的精粹。因此,本文以符离集烧鸡为例,研究皖北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如何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并进而为其突破区域限制提供策略指引,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2符离集烧鸡及其产业发展

符离集烧鸡是宿州市北符离镇的特产。符离集烧鸡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精制而成的烧鸡,香气扑鼻、色佳味美、肉质雪白、肥而不腻,肉烂有丝连,嚼骨有余香,1956年就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行销海内外。历史上,符离集烧鸡一直是以手工作坊制作。直到1998年,符离集烧鸡软包装保鲜技术试验成功,烧鸡当天生产当天销售、不能外运和易过期变质的局面得到改变。从此,符离集烧鸡的手工作坊加工逐渐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代替。资料显示,符离集烧鸡发展至今已有烧鸡食品有限公司20多家,个体烧鸡加工户30多个,外出经营符离集烧鸡的人员达200多人,年生产销售符离集烧鸡2000多万只,年销售额过亿元。已有两家龙头符离集烧鸡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两个商标成为省著名商标。与此同时,“符离集烧鸡”已经进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3符离集烧鸡的市场细分

3.1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人员怎样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营销反应等方面,群体内的消费者相似,群体之间则存在显著的差异(格雷厄姆·胡利等,2007)。基于对符离集烧鸡产业及市场需求的分析,我们选择地理、产品用途与收入作为市场细分变量。

首先,采用地理因素将符离集烧鸡市场分为核心市场、传统市场和其他市场。由于符离集烧鸡是地方特产,其地理品牌的知名度由原产地向周边呈现出阶梯减弱的差序格局。因此消费者对其有没有认知,认知的程度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而对符离集烧鸡的不同认知、认知的程度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符离集烧鸡核心市场是其原产地市场宿州市,核心市场对符离集烧鸡的认知程度最高,对其具有独特的感情和偏好。传统市场是指合肥以及宿州周边的徐州、阜阳、蚌埠、淮北等城市,传统市场对符离集烧鸡的认知程度比核心市场次之,仅为知道或听过。其他市场是指全国其他有待拓展的城市市场,基本不知道符离集烧鸡。

其次,根据对消费者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消费者购买符离集烧鸡的用途主要有自食和作为礼品赠送两种,这进而又会引起购买时对产品属性侧重点的细微差别,用于自食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因素,而用于赠礼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产品的包装、价格、企业品牌知名度等“面子”因素,因此将产品用途作为细分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新鲜和礼盒包装的符离集烧鸡都可用于自食或礼品赠送,但用于自食的购买主要是新鲜符离集烧鸡,用于礼品赠送的购买多是礼盒包装的符离集烧鸡。

最后,收入水平很显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烧鸡与否,购买什么品牌、价位的符离集烧鸡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应在细分时有所考虑。

3.2符离集烧鸡的市场细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综合地理因素、消费者收入和产品用途作为符离集烧鸡市场进行细分的依据,同时考虑到其他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特征。具体市场细分如表1所示。

4符离集烧鸡的目标市场选择

吴健安和郭国庆(2007)指出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一需求的顾客群体。综合考虑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的传播现状、产业资源匹配以及对各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其应选择M11、M12、M21、M22、M31、M32、M41、M42、M61和M62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其中,M11、M12、M21、M22细分市场是符离集烧鸡的核心市场,消费者不仅对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有较高认知而且对其有天然的情感联系,同时市场快速成长。虽然竞争激烈,但却是产品口碑向外传播的发源地,因此必须进入并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市场份额,形成绝对优势地位。不选择M13、M23细分市场原因在于,首先从自食角度看,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低价位卤制肉食产品会形成对符离集烧鸡的直接替代,其次低端赠礼需求更趋于务实和更高的价格敏感性,不利于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溢价空间的获取。M41、M42细分市场是符离集烧鸡的传统市场,市场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因此选为目标市场。M31、M32细分市场因新鲜符离集烧鸡更能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过去由于物流技术和交通运输的限制基本处于空白,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向其覆盖的可能性,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以进入这两个细分市场。短时期来看,向M51、M52细分市场提供新鲜符离集烧鸡产品的成本过高,因此暂时放弃。根据具体情况,符离集烧鸡可以有选择地开发和进入M61和M62细分市场中的若干城市市场(见表2)。

5符离集烧鸡的市场定位

定位(positioning)一词,是由艾尔·里斯(Al Rei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菲利普·科特勒指出: 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供应品和形象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的行动。根据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资源禀赋与认知现状,其定位可以从产品利益点、地理形象、情感三个角度进行。

5.1产品利益点定位

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可以从产品利益点的角度进行定位。某一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往往是依托区域的特色资源而形成的,与区域内的特定自然环境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其产品往往在某一属性上,比如各种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可以利用其产品属性的突出利益进行定位。就符离集烧鸡而言,可以从其使用的本地特有鸡种“淮北麻鸡”、长时间积淀而成的“制作工艺”以及制作过程所用辅料“中药材”作为独特的产品利益点进行定位。定位思路一:“特有鸡种,绝佳美味”。《地理标志产品符离集烧鸡》国家标准(GB/T 20558—2006)指出淮北麻鸡产于中国淮北平原,鸡体健壮、肉质细嫩。李雷等(2007)研究指出,淮北麻鸡胫长、善飞翔,且数量少,加工而成的符离集烧鸡光亮美观,骨酥、味美,口感佳。因此,稀缺的鸡种与绝佳的口感可以成为符离集烧鸡的市场定位。定位思路二:“传奇工艺,回酥留香”。符离集烧鸡生产工艺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其中“回酥”技艺不仅特点鲜明,也成就了符离集烧鸡“肉烂有丝联,脱骨有余香”的产品特点。传奇性的工艺形成极具冲击力的产品特点,易于获取消费者的通感与共鸣,从而易于实现对消费者认知的塑造。定位思路三:“地道药膳,养生佳品”。鸡肉对身体有益具备广泛的消费者认知基础,本草纲目上记载鸡肉“甘、温,补中益气 ”,在此基础上,符离集烧鸡制作过程中所加入的十多种中药材更强化了其“温”、“补”利益点。因此,塑造与传播符离集烧鸡“温中益气、养生佳品”的差异化定位不仅具备现实的价值支撑点,也符合当今大众消费的趋势与潮流。

5.2地理形象地位

“地名+产品名”的构成模式本身就赋予了地理品牌以区域地理形象作为定位点的优势。王海忠和赵平(2004)通过1005个样本测量出消费者对欧、美、日、中的原产地评价,实证结果支持原产地对消费者品牌信念和品牌购买意向的显著性作用。许基南和李建军(2010)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区域形象维度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认知价值最高的部分,其差异性是区域特色农产品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因此强调原产地域的独特魅力并以此形成差异化可以作为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思路之一。符离集烧鸡的原产地符离镇位于黄淮平原,多丘陵地带。古符离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水草丰盛,有考古证据显示其养鸡烹鸡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千年烹鸡历史及技艺传承的文化小镇。鉴于此,符离集烧鸡可定位为中国烹鸡历史最悠久、技艺传承最绵长小镇的文化智慧结晶,其差异性与价值感知不言而喻。

5.3情感定位

定位是一场位于消费者心智中的战争,于春玲和赵平(2005)研究指出赋予品牌独特的情感内核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体验,更容易被记忆,品牌的溢价能力更强,也具有更大的延伸空间。与此同时,大量的地理品牌购买行为是以赠礼为目的的,Belk(1979)研究指出赠礼者的自我形象包括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影响着礼物的选择。Belk 和Coon(1993)进一步研究指出赠礼者选择的礼物象征着其延伸自我。因此,赋予地理品牌以情感内涵,诉求建立其与目标消费者更多的情感联系是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路径之一。符离集烧鸡的情感定位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拟人化,符离集烧鸡拥有悠久的烹鸡历史传承,以西汉著名学者韩婴在《韩诗外传》提到的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为基础发展品牌的个性内涵;二是增强消费者感知到的自我关联,举例来说,“千年传承、徽菜经典”的诉求就可以增强安徽消费者对符离集烧鸡的感知关联度,“中国四大名鸡之一”的诉求就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增强消费者的感知关联度,从而形成较强的情感认知。

6结论与研究展望

皖北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塑造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以及农业增效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符离集烧鸡为例,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的经典理论分析探讨了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市场定位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通过“地理”、“用途”、“收入”细分变量将农产品地理品牌市场分为18个细分市场,进而对选择其中10细分市场作为目标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最终提出产品利益点、地理形象和情感三个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定位思路。但是,符离集烧鸡作为一种加工农产品,由于产品的异质性使得研究结论对其他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借鉴意义降低。与此同时,不是每一个生产企业都能够拥有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完全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单个企业发展和塑造地理品牌的行为就有可能面临成本过大和其他企业“搭便车”的风险。单个企业如何规避这种风险,企业品牌在地理品牌的背景下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理解和协调企业品牌与地理品牌定位的关系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牛永革,李蔚.基于共享地理品牌形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06(2).

[2]程宏志.科技推动皖北农业产业化的成效、问题及思路[J].安徽科技,2011(6):20-22.

[3]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M].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格雷厄姆·胡利,等.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吴健安,郭国庆,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李雷,王厚朴,等.淮北麻鸡(符离鸡)品种资源的现状与保护[J].中国家禽,2007,29(16).

[7]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4(1):78-86.

[8]许基南,李建军.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结构分析[J].当代财经,2010(7):71-77.

[9]于春玲,赵平.谈品牌的情感定位[J].商业时代,2005(17):46-47.

篇10

关键词:营销渠道;建设;研究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在实际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营销渠道缺失,营销渠道落后等现象,造成了农产品营销交易效率降低的现象,不利于农产品市场化的发展,也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应当加强对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营销效率和质量。

一、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现状分析

1.营销渠道组织涣散

在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立运行的农户,这些农户既要负责生产又要负责销售,增加了他们营销的难度,导致农户在进入市场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一些农户也不愿意参与合作营销。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建设过程中,农户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和销售渠道。例如农户对于市场的敏感度不强,在农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先根据个人的判断来生产产品,然后再去寻找市场。这种生产、销售过于分散的情况,导致农户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竞争力比较低。许多农产品生产者的经营规模比较小,缺少足够的市场营销信息,参与市场交易的农产品不多,难以形成批量交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也比较弱。由于农产品的商品率比较低,农产品的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最终导致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组织比较涣散,难以形成固定的、可靠的营销渠道和网络,也影响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

2.营销渠道不成熟

对于大部分农产品营销来说,其交易活动是在产区自发形成的市场,而且批量比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比较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大部分从事农产品交易的中间商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类型单一,在面对最终营销终端时,主要是采用农贸市场贸易和直销的方式,农产品的营销能力不足。农产品在市场价格发现、物流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产品品质保障方面存在缺陷,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形成完善的营销网络。近年来农产品在超市、连锁店等营销终端建设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农产品的产出相比,其营销数量仍然相当有限。我国的农产品在营销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比较强烈的地域限制,例如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主要在生产产地附近销售,在外销等比例方面有限,这种不成熟的营销渠道,严重地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导致经常出现农产品在产地过剩、营销地短缺的现象。营销渠道的不成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不利于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

3.营销渠道效率低下

农产品在保质期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效率低下的现象。例如在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多,而且缺少足够有效的保鲜技术,造成了农产品营销渠道效率低下。农产品在营销渠道建设的过程中技术含量比较低,保鲜作为农产品价值的体现,农产品的特殊性对于保鲜和交易时间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我国传统农产品的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生产,对于营销渠道的建设不够重视。例如在营销过程中缺少保鲜储备,在营销的过程中农产品的保鲜能力不足,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从而对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部分农户参与营销渠道的热情不够高。技术的落后增加了营销渠道建设的难度,也增加了营销渠道建设的成本,最终影响了营销渠道的一体化建设等。

二、推进营销渠道建设的措施

1.加强营销主体的建设

我国在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在渠道建设方面比较混乱,西方国家在农产品营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有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是要加强营销主体建设,改变传统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主体,培养多种农产品营销主体,提高农户的组织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效率。单个营销主体在面对市场风险时资源有限,通过将大量的农户团结和集中在一起,能够有效解决农户在农产品营销渠道过程中规模过小的问题,也降低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实现了营销的规模化效应。政府可以积极地鼓励农户参与到农业合作组织中,引导农户将土地、产品等作为股份来进行合作。对于参与组织的农户应当提供统一的服务,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同时还应当建立农村合作组织,引导农户集中生产和销售农产品,及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并且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工作,积极地开拓外部市场,提高合作组织的营销能力。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龙头企业,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促进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应当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产品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加强企业和农户在农产品营销渠道方面的黏度。通过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能够结合多个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从而组织农户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农产品。企业能够实现对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等,企业还能够引导农户实现经营的规模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农产品的营销能力。

2.加强原有渠道的建设

传统的批发市场功能单一,可以将其发展成为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组织。例如在批发市场中完善配套设施,建立保鲜储存设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完善批发市场的信息和反馈功能,掌握农产品的供需信息,从而提高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打造新的营销终端,积极发展超市经营和连锁经营,拓宽原有的营销渠道。在国外,农产品零售主要是通过超市、连锁商店等进行;零售商通过合作社进行共同采购,从产地市场直接购买或者从批发市场批发。其中超市经营逐渐成为了农产品终端营销的主要渠道,在西方先进国家,绝大部分的农产品都通过超市渠道进行营销。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是通过集贸市场进行,通过超市的比例比较低。因此通过大力发展连锁商店和超市,能够有效增添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对于农产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

物流对于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相关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对于丰富农产品营销渠道具有重要的帮助。可以对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新型终端,缩短物流时间。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以超市为终端的现代化营销渠道,从而促进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存在着组织程度低、组织涣散的情况,对于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当改变原有营销渠道低效率的局面,不断地丰富营销渠道的功能和价值,提高营销渠道的服务功能,实现营销渠道的升级,促进农产品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作者单位:石家庄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成成,任晓亚.陕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问题与完善[J].现代企业,2015,06:48-49.

篇11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指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需求、价格等电子信息的与收集,利用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并最终扩大销售。由于网络营销离不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商务技术的支持,因此建设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agri.省略/)为中心的农产品“网上展厅”信息体系,并且在农业部的统一规划与支持下,全国30多个省、市、区也建立起了地市级的农业信息网站,县一级的农产品网上信息体系也正在加紧建设。农业信息网络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如中国农贸网在2008国际农展会上成果丰硕,网上与网下参展企业共达到1300家,国内外采购商达到15000多家,贸易成交金额达380亿元,网络销售区累计实现销售额6800万元(中国农贸网2008年10月20日报告)。但是,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国现行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产品营销网站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

虽然我国建立了以农业部的农产品信息网为中心的营销网络,但是各地方政府建立的农产品的营销网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各级农业网站与农产品的生产部门、物流企业等机构的联系紧密度不够,造成了商品交易信息往往有滞后性,或者网上交易后的网下物流配送不及时;各级农业网站的建设进度不一,如全国现在绝大多数的省份建立了省级农业信息网,但少数边远地区尚未开通农业信息网;各级农业网站的名称不统一,如“农贸网”、“农业网”等,影响了农业信息网体系的严肃性和整体形象。

(二)农业营销网站功能不齐全

现在的农业信息网中,其主要功能还停留还仅提供农产品的信息服务上,不能在网上提供完全交易的功能。那么加强农业网站与银行、物流公司的合作,建设保障网上支付安全、提供快捷物流服务的农产品交易网站也是农产品网络营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农业网站信息时效性有待提高

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易腐性等特点,如果农产品交易网站的信息更新不及时,将会使农产品信息失出其经济价值。

(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配套措施、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约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开展

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离不开产品、技术、资金、人才、农产品销售机构、农产品物流机构的支持与保障。但现在大多数的市、县一级的农业信息网站也仅是政府农业信息的一个窗口,与商业银行、销售单位、物流机构等其他市场主体的联系相当少。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模式

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是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技术保证。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由支撑体系(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保障体系和配套措施组成,其中支撑体系的3个层次是框架体系的主体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建设

(一)支撑体系的建设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网络层是指网络基础设施,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最底层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远程通信网(Telecom)、有线电视网(CableTV)、无线通信网(Wireless)和互联网(Internet)。以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和农业信息的综合网站为基础,让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上网,通过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等把市场、生产者、客户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和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2、建全农产品信息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是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系统和进行客户化服务的基础。在网络层的建设基础上,要拓宽信息资源渠道,建立农业网站的信息资源库。农业产品的信息数据库以市场信息库为主,辅以科技信息库和资源信息库;同时,要建立忠诚客户的数据库,记录和保存客户的相关资料,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维持稳定的供应关系。

3、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的建设。建设涉及范围广、信息时效性强、页面新颖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网站,是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的必要条件,主要从3个方面开展应用体系的建设:第一,建立农产品市场调研系统。首先通过网络调研系统了解相关农产品的各地市场信息、供需情况、价格走势;其次深入了解需求群体的需求特征、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方式,辨识潜在需求群体;最后通过顾客反馈信息了解其对农产品的满意程度、消费偏好、对新产品的反应等,与顾客建立起“一对一”的亲密关系。第二,建全农产品信息系统。农产品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全面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信息不仅包括农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规格、品质、产地等信息,还应包括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农事企业和广大种养殖大户等的详细信息,而且保持实时更新,从而便于需求者获得农产品的供应和订购信息。第三,加强农业贸易网站的建设规划,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与服务系统。农产品的网络销售系统是应用体系的核心,也是体现农业贸易网站的市场竞争能力地方,要求能保障网络交易中的支付安全、信息安全和为顾客提供方便的各项售后服务。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实现途径很多,既可以在自建的农业网站上直接销售,也可以通过农业贸易网站的贸易平台进行销售。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保障体系的建设

1、加强网络营销法制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法律的不完善是制约我国网络营销的一大瓶颈,在信息系统安全、隐私权、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进出口关税、税收等方面的立法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建立完整的保障网络营销安全的法律体系,对于互联网域名保护、网上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信息数据的保护、网络交易纠纷的解决等都有重大的意义。同时,积极建立一种农民合作组织制度,设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协会,提高农民从事网络营销的组织化程度,让其成为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真正主体。

2、加强资金保障。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商务技术的新兴营销方式,就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政府要利用当地信息化专项资金,建设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健全农业信息网络,提高硬件配备水平;其次,制订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共同推进网络营销体系建设;最后,各地区政府还应及时地向农业生产者传递农业政策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给予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产品市场经营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让他们参与农产品网络营销系统的建设。

3、培养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网络营销是在传统营销基础发展而来的,具有高技术性,全过程服务性,离不开网络营销人才的支持。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培训制度,把农产品营销主体作为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简单网络维修知识、网络常用工具的使用、网络交易流程、网络安全知识等。并可以农产品销售的集中区域,由主管部门设立专职的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信息员,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网络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配套措施建设

1、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标准化程度。为了便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农产品的生产应制定生产经营技术规范,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管理,按照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农产品的加工标准、检测技术标准、包装规格标准以及品质等级标准等,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使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在标准监控下,以优良外观形象适应市场竞争,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2、实施农产品的品牌战略。通过创建和宣传农产品品牌,可以向需求者传递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信息,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需求者对这一品牌的忠诚度,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增强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农产品的品牌战略,首先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其次要重视品牌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面;最后要重视商标注册的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3、建立安全的网络支付体系。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最基本的活动是建立农产品的宣传网站,但经过一段时间必然发展到农产品实现直接在网上交易,即在线交易。因此对银行账户管理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银行建立了值得人们信赖的网络支付系统,人们才敢利用网络进行资金支付,这样才能让农产品的网络交易完全在线进行,真正体现出网络营销的方便性,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4、提高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能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一般通过互联网完成农产品的订购与支付过程,再利用现代物流网络把农产品配送到购买者手中,因此,加强物流建设是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标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平衡发展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物流管理,加强物流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等手段,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规划和建设,建立大规模基础物流体系系统。针对农产品易腐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特点,在物流系统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建设,而且还需考虑农产品销售的物流合理化问题,确保农产品新鲜上市。

参考文献:

1、胡开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12).

2、查金祥,黎东升.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3).

3、蒲海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3).

篇12

    关键词:营销渠道;农产品;国外经验

    所谓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指农产品及相关服务通过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或个人)从提供者转移到消费者的途径、过程以及相互关系。

    一、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现实状况

    (一)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状态

    2002-2007 年,短短五年内,我国农产品市场数量从1 189个发展到201 562 个,摊位数量从68 725 个发展到939 699个,营业面积从22 426 611 平方米发展到4 7765 947 平方米,交易金额从433 395 196 万元到111 943 480 万元,农产品市场交易环境有效改善,由露天式改进为顶棚式,再到楼层式、商场型高档次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二)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类型

    以农产品运销为主的营销渠道,即农户或者农产品生产者自己运输,主要通过地县、乡镇一级农产品农贸市场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易;多层中间商分销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即通过中间商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完成农产品在营销渠道中所有权的转移;“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即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渠道主导,农户无法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和流通环节的商业利润。

    (三)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化程度低,表现为农户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比率很低;农产品营销渠道单一,辐射能力较弱;农产品营销渠道内部关系不稳定,即农产品营销渠道内部关系合作化和一体化水平低,流通混乱无序,不能形成稳定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农产品营销渠道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农产品集中上市期,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加上设卡收费、路况不良、自然灾害等有形、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在营销渠道中的经营风险和成本;农产品营销渠道中交易方式落后,主要表现为现货交易,人货同行,商品堆放在市场;农产品营销渠道技术落后,如保鲜技术的不健全,造成农产品质量出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滞后,表现在单个市场规模小,交易频率低,配套设施落后,农产品质量保障不到位;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管理滞后。

    二、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本特征

    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农产品流通形成了两种比较典型的流通渠道模式: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尽管这两种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表现出如下共同特征:

    (一)组织化、规模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以及农户联合起来的协同组织(如农协、合作社),而非个人;同时,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程度较高。例如,美国的农场规模大,但农户仍按协同联合方式进入市场。在美国的果蔬营销中,主要是农场主与生产合作社、产地中间商和大型超市或批发企业签约进行销售(占销售量的98%)。全国有150 多万农场主参加了“全国农场主联盟”和“美国农业联合会”,还有众多农户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在日本,约有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8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农协采购。在发达国家,单独的农户在农产品营销组织体系中不占有重要地位。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日益缩短,但批发市场的作用依然突出

    农产品流通渠道日益缩短的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异地交易提供了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美国78.5%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为“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与连锁店——消费者”。经由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相对数量在不断下降。美国销往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交易量只占交易总量的20%。尽管如此,批发市场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它为供求双方提供交易场所、交易信息、交易方式和过程管理,从而实现交易和集散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价格形成、发现和结算功能。

    (三)远期、远程、拍卖交易成为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主体内容

    期货交易最早是从农产品开始的。1840 年美国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成立,被看作是现代期货市场诞生的标志。在当今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期货交易应用广泛,85%的世界农产品价格是由期货价格决定的。在现货交易市场中,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凡需经过批发环节的大都以拍卖方式实现,如日本农产品拍卖交易就较为普及。

    (四)连锁超市经营成为农产品零售终端的主要形式

    发达国家很少有我国居民所熟悉的“农贸市场”这种零售形式,而主要是经营生鲜食品的小型专业店,自20 世纪60 年代以后,这种商店逐渐被连锁店和超市所取代。连锁经营的超市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日益突出。

    (五)物流配送系统和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美国农产品78.5%从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农产品流通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营销效率高。日本农产品流通的公共设施以及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服务体系十分完备。如日本的批发市场实现了与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联网,批发市场能够发挥信息中心的功能,不必进行现场看货、实物交易,而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市筹配中心运送,做到商物分离。

    三、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渠道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一)农产品营销渠道需要统一归口管理

    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渠道多采用一元化管理方式,使农业生产、销售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而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管理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农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由供销部门负责,农产品产后的收购、销售由商业部门负责,农产品出口由外贸部门负责,农业部门仅仅负责农产品的生产。这种多头、分散管理造成部门之间的内耗,宏观上很难形成农产品生产与营销管理的统一性。加入WTO 后,面对发达国家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统一性的农业和农产品营销管理体制,我国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农产品营销体制将难以应对,迫切需要农产品营销与营销渠道统一归口管理的体制转变。

    (二)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

    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主体的培育是克服我国“小农户,大市场”现实弊端的唯一出路,发展行业协会可以促进同行业生产、加工、贸易各个环节的企业和农民联合起来,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形成农产品营销渠道组织主体;我国的农民合作组织或者行业协会,缺乏营销渠道主体地位和功能,管理松散,缺乏国家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严重损害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名存实亡。因此,我国应该在营销渠道领域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的作用,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协作方式,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三)推进农产品营销渠道交易方式的创新

    在我国农产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现货交易方式存在着价格信息不公开等缺陷,交易方式创新势在必行。拍卖交易是国际上规范的批发市场普遍运用的交易方式,拍卖交易采取强制拍卖的做法,同时,交易主体进入市场需经严格资质审查,如此可减少传统现货交易中的“暗箱”操作及欺诈行为,有效保证交易双方的利益。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新型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交易虚拟化、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化等特点,利用其可有效解决时空矛盾,充分发挥营销渠道的地点和时间效用,克服农产品易腐、储藏周期短、损耗大等自身特点所引起的流通问题。同时,因其信息获取成本较低,亦可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化解交易风险。

    (四)努力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批发商

    市场竞争趋势(实力与规模效应的角逐)决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应为规模化、公司化,绝非个体摊位集合。我国必须意识到新时期批发市场建设的战略要点是培育现代批发商,尽快提升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的组织化水平。一方面,政府和批发市场管理者要引导现有经营主体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大商入场经营,尤其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通过他们的规范化经营带动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完善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配套服务设施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配套服务包括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加工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其中,尤以物流配送体系更为重要。商品流通的高效率需要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实现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必须把传统的物流途径简化为由生产者经配送中心到达零售终端。建构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观点有二:其一,主张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建立一个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具备一定组织化程度的农产品经营者为主体,以规范化的集贸市场和超市为末端的较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其二,则主张大力发展以物流配送为枢纽,以连锁公司为经营主体,以超市为末端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并取代批发市场体系。

篇13

一、农产品营销现状

(一)农产品市场初步建立

近二十年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并且规模也逐渐壮大。当前,农产品企业总体数量在4500家左右,年交易额达到37800亿人民币,并且其中上亿元的已经有600 多家。在我国大城市中,百分之八十五的鲜活农产品都是由农产品批发市场所提供,所以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农产品主要流通渠道。我国农产品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展,现已经逐渐从数量向质量方面进行转换。这促使我国市场硬件设施的改善,使得商品档次逐渐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也趋于良好。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当前农产品最主要的流通渠道,并且大、中、小城市生鲜农产品基本是由批发市场所提供的。

(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较快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农改超发展十分迅速,农改超已经成为主要潮流。许多农产品交易市场对传统的经营形态进行改良,比如大型农产品超市已经逐渐成为当下主要的流通形态,这就使传统的销售模式受到冲击。

(三)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在农产品主要供应商中,个体户、联系户、专业户不断发展壮大,这些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实现农民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摆脱过去销售时出现脱产的尴尬局面,缓解农产品难卖问题。

二、当前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主体发展不健全

在农产品行业中,代表行业特点的销售主体尚未发展成熟。在面对千变万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弱小、分散的农户未能主动克服自身弱点,这就导致他们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暴露出“功能性缺陷”问题。虽然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作为销售主体,能够发挥主要作用,但是无法解决生产与销售环境中的小矛盾以及他们与市场之间的大矛盾。

(二)营销观念薄弱

为树立大市场的营销观念,就应当具备信息、技术、资金等多项条件,但这些硬件条件是当前制约我国农民的主要因素。农民个人主观判断造成营运水平较低,导致国内产品营销存在问题。

(三)合作化程度的

我国各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品种过于单一、优质产品比例低;产品难以就地加工、缺少精加工等。与此同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质检、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缺乏一套统一规定与市场准入制度,使得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并且对空气、水资源等造成严重污染。还有一些地区为了建立品牌形象,大力进行推广,但是却对品牌的维护与管理缺乏重视,导致假冒产品较多,降低品牌价值。

(四)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

首先,农产品作为食品,而不是工业原料,其安全指标与质量十分重要。关于如何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体系非常重要,只有具备完善的检测体系,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市场。其次,营销信息过于闭塞。我国农村信息工作基础与城市相比较为薄弱,缺乏发达的交流工具,所以农业生产无法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目标性销售,在生产上会出现盲目性。最后,缺乏规范的交易法则。由于我国农产品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规范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农产品营销方面没有保障。

三、农产品营销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建立完善的服务配套措施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为更多投资者提供了机会。在投资过程中,为不断追求高额回报,许多投资者不愿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具有高风险、长回收期、大投资额的农业产业中,导致农业投资存在不足,产品经营缺乏资金,这就需要政府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善。第一,完善农村管理体制,提高信贷能力,保证农业资金快速落实到位。第二,建立完善的农业保护机制,对当前的不利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管制,吸引更多农业投资人,为发展农业投资做出保障。第三,用立法的手段进行硬性约束,立法能够保证投资的及时性与使用的合理性,可知农业投资的随意性。

2.加强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技术、高投入的收益项目。在信息化?l展初期,如果缺乏政府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仅靠服务难以继续维持。所以可以由国家和政府为农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部门,使得专款能够专用,有利于我国农业建设。

3.加强科研投入

当下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两种技术获得优质产品。随后在对农产品加工与包装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技术不断翻新与发展,使得品质不断增多,以此实现产品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成为各行各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政府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整合国内外资源,对我国当前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使得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二)农业生产者

1.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很多农产品生产者过于重视产品生产而忽略销售,并且在生产时偏重方向更多是数量而不是质量,导致我国农产品营销意识薄弱。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人们开始摒弃传统观念,注重产品质量,希望以此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虽然与之前相比有一定进步,但是却未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导致消费者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所以,农产品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想要取得满意效果,就应当不断树立起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2.采用合适的营销策略

有效的营销策略能够带动农产品继续发展,所以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十分重要。这主要包括两点,分别是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包括产品组合、新产品策划、产品包装等。在开发新品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产品进行开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绿色产品开发,以此满足多元化需求。在价格策略方面,我国尚未对产品进行细分,为实现产品实际价值,应当根据不同产品设定不同价格。

篇14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营销;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F713.5-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64

1《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重要性

1.1《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的必要性

营销不同于销售。营销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销售赚钱,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毫无实质性的意义,就好似生活的目的就是吃饭一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从事经营的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产品市场,也慢慢地把营销和销售区分开来。以往的销售就是一次性地把交易完成,而营销则是经营销售,跟消费者建立的是一种长期的客户关系。2014年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而且具有将规模经营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中的主导,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力量源泉。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农产品市场营销》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知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2 《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

通过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学习,能够认识、了解、分析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现状,掌握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中的变化,结合新型职业农民自身所经营的农产品特点,组织农产品营销队伍,完成商品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实现社会目标。

1.3 《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的重点

通过《农产品市场营销》教学,使新型职业农民认识到以市场为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本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生产适当的农产品,推出劳务计划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 《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

2.1本课程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教材学习、教师引导、视频播放、模拟训练、多媒体课件讲解,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充分认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现状,掌握农产品营销队伍的管理,针对市场多变的状况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

2.2 《农产品市场营销》教材

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型人才培训教材,刘宏印、曹寅如编著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一书。本书共八个单元二十八小节,共分三个主要板块。第一个板块第一至第四单元,主要了解农产品市场及营销策略,是本教材的重点。第二个板块第五、六单元,通过事例主要从两大类介绍农产品市场,巩固第一个板块,引出下一个板块。第三板块第七、八单元,农产品营销队伍的管理及国际营销组织运营,是本教材的难点。

2.3 教材的特点

本书的编著是新型农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的教材,对于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大多数文化底子薄弱的农民学员,还是感觉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干燥乏味,从心里抵触排斥。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情境,增强授课效果。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本地语言或者方言,来帮助学员理解学术用语,在玩笑声中消化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另外,由于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凑,学员难于一下消化,往往左耳听右耳冒,提笔忘字,跟不上教师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课外实践,引入学员感兴趣的案例,诱导学员身临其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探讨。

3提升《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3.1注重教学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于为农民提供长效性教育培训服务,借鉴日、韩的法人经营组织培育经验,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与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本课程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质经营型专业人才,面对市场灵活多变性,要及时地改变传统销售理念,改变思维方式,不断地学习营销知识。从而使经营者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得到较高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享受通过营销后建立的长久经营机制所带来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将理论知识化繁为简,把理论较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力求做到让农民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学到技术。更要把营销知识融合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从根本上改变学员的小农思想,引导他们有理想,树立远大目标,把农产品做大做强,因此,必须学好《农产品市场营销》这门课程。

3.2教学方法与手段

3.2.1利用多媒体课件 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农产品供求曲线、农产品交易市场动感图片,从感官上激发学员探知欲望,引入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

3.2.2采用互动式模拟教学方式 让学员进入角色扮演,参与表演学员模拟事例,其他人观摩思考问题,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创新思维理念,推销自己,从而运用营销理念把产品成功导入市场。

3.2.3案例分析 收集大量农民身边随处可见的事例,旁征博引,通过案例让学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分析案例中的营销方法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而说明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3.2.4情景模式 通过播放地头式农产品市场营销视频,轻松愉快地把学员思维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员感觉到自己也正在从事着营销,然后用启发式提问,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