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供应商管理建议范文

供应商管理建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供应商管理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供应商管理建议

篇1

【关键词】医疗器械;采购;供应商管理

一、引言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医保和城镇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各级医疗机构病员量大幅增加,对医疗器械的使用量也呈井喷式增长。张颖东(2011),汤黎明(2011)认为医疗器械直接作用于人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性、有效性,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信誉和经济效益。关兵(2008)认为医院医疗器械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医院不断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因此,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尤其是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对于保障病人健康,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也对医院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对医疗器械采购方式的总结和研究。董明(2008),蒋红兵和马俊(2012)对几种采购方式进行了归类和总结;鞠宝华和王存放(2013)提议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丰富采购方式,并从竞争性谈判采购角度出发,对其在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进行有效性研究。二是对医院医疗器械的内部采购流程优化和改进的建议。曾立和陈小华(2008)从管理系统入手,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系统的设计优化给出了建议。高华敏(2010)提出要从改进内部管理着手,完善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刘福祥(201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管理机制的建议,并提及应加强供应商管理和评价。郑沁春(2011)鉴于现行医疗器械采购流程繁琐、周期长的弊端,提出优化采购流程的建议。三是医疗器械采购人员的管理和绩效评价。马俊,孙忠河和蒋红兵(2012)提出健全采购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并提出了相关考核指标。张颖东(2012)认为现阶段医院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韦勇(2009)从医疗器械采购风险的角度入手,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从上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医院内部入手,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外部的供应商。事实上,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很少注重供应商的管理,更不用说与供应商深层次的合作。而我国在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文献中,关于供应商管理的较少。少数的几篇中也只是有所提及,并没有详细论述。邱志斌(2010)认为医院采购涉及的供应商多且分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运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卢光泽和周丹(2004)倡导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医疗器械的供需策略。汤黎明(2011)认为为了不断提高采购供应的完善性和及时率,应该协调和优化供需双方在供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对于医疗器械采购的优化以及医院服务的提升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韦勇和张晓斌(2009)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包括采购过程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院采购时缺乏论证和深入研究等。王茜(2011)认为医疗器械采购的风险主要有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医院被夸大宣传所误导;科技革新造成器械过早被淘汰;医疗体制改革对医疗器械预算、收费标准等带来影响。可以看出,这些风险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和合作来加以控制、弱化。因此,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对于医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在医疗器械采购中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建议

我国医院的供应商数量多,质量良莠不齐,所提供的医疗器械在价格、质量、交付水平上都相差很大。因此,对现阶段的医院来说,供应商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于常用的医用耗材可以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采购,而对于一些医疗设备则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降低采购成本。

1.重视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供应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评估,进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秀的采购人员应当逐步开始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在采购之前就对供应商有详细的了解,而不是等到采购需求产生时才对其做出被动的反应。

首先,医院的采购部门应该能够识别市场上潜在的供应源。这些信息可以从现有供应商、采购部门保留的供应商信息档案、贸易期刊、贸易展销等途径获取。其次,应该对所识别的供应商进行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估。应该从质量指标、供应指标、经济指标和支持以及合作指标等入手进行评价。质量指标主要通过收到货物中不合格品的比例、使用中不合格品的比例来衡量。同时,应关注供应商所供应医疗器械是否通过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的认证,是否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等。这些可以作为供应商质量指标的加分项。供应指标可以从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以及订单变化接受率(即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占订单原定数量的比例)等来衡量。经济指标主要从价格水平、降低成本的态度和行动等来衡量。必要时也可将供应商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手段、财务状况纳入考核范围。支持及合作指标。该指标主要以定性方式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有对投诉的反应、沟通、合作态度、共同合作改进的意愿、售后服务等。

对这些指标分别给予相应的权重,并按照供应商实际表现予以打分,最后供应商所得分数作为参考。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于有一定的规模,经营方式、专业知识水平优势明显,综合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能够较好地降低医院采购环节的管理难度的供应商,应在采购活动中予以偏重;而对于企业规模小,经营产品单一,业务水平较低,物流转运能力水平一般,产品经营有一定的随意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应有意识的逐步剔除。

2.对于常用的医用耗材可以采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在不断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基础上,应注重与一些有合作潜力的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关系,共同合作降低总体成本。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VMI,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链上游企业根据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本质上,它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VMI主要适用于医院常用的医用耗材等,这些耗材一般消耗速度快,需求比较稳定,如针类、刀片类,一次性管类,低值易耗品类,检查类等。对于这类物品,可以将其库存交由供应商管理,其补货决策也由供应商做出,然后在某一固定周期后如每月或者每季度按照实际使用量结算。医院采购要实现VMI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要大幅减少供应商数量,从所有供应商中选择综合表现最好、合作意愿最强、合作潜力最大的一家。这样供应商得到一份大额、稳定的订单,有利于其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降低了其业务成本,这样他才有激励去承担为医院管理库存的成本,甚至愿意在医院附近建立仓库以快速为医院补货;二是要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VMI的实施需要双方信息共享,相互信任。只有掌握了医院对医用耗材的消费的信息,供应商才能主动调整库存,灵敏的响应医院的需求。同时这也可以弱化“牛鞭效应”的影响,降低供应链上的总成本。三是医院要有运作良好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并有强大的操作和查询功能,能够实时调用相关数据。

医院在实施VMI之前还应该意识到,一旦实施了VMI后,医院改变供应商的动力和意愿都会降低,而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则会升高。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一定要慎重,要全方位考量。

3.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现代医疗设备具有精密度高、配套性强、技术更新换代快、价格昂贵的特点,其在医院固定资产价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应摆脱传统的单纯买和卖的模式,而应该更加重视与供应商的交流。

医院应该重视与一些主要的医疗设备供应商应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交流。经常的走访交流是医院与供应商相互增进了解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一方面,医院可以获得供应商的一些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对医院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些医疗设备在使用、保养、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交流,供应商也可以从医院处获得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对于产品需求的情况以及相关评价,以便于供应商及时做出改进。尤其是当供应商准备开发一种新的医疗设备时,来自医护人员和专家的建议对于新产品可能非常有益。这样可以避免供应商盲目追求产品设备的高精度、高技术,而是更着眼于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实际需要。这样,通过与供应商的交流,供应商更了解了医院的需求。或通过改进原有设备,或通过新设备开发时考虑实际需要,极大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果,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加强与供应商的交流实际上降低了双方的成本,最终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医院在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中应注重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不断强化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本文对医院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进行了论述,给出了建议。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并没有考虑所有的医疗器械的情况,只是论述了常用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的采购;二是非盈利性国有医疗机构所采购的医疗器械中需要政府集中采购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对于这一部分的采购中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没有考虑到。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张颖东,马俊,孙忠河等.医疗设备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及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10)

[2]汤黎明.对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环节协调优化的探索[J].科学管理.2011(8)

[3]关兵.医院采购成本的控制[J].中国医院.2008(9)

[4]董明.医疗器械采购方式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8(8)

[5]蒋红兵,马俊等.医疗器械采购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2(10)

[6]鞠宝华,王存放.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2013(2)

篇2

[关键词]房地产;供应商;管理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42.195

1研究背景

在房地产市场格局发生翻天变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单靠一己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靠企业之间的相互依靠、资源优势的相互填补,才能增加整个竞争链条的竞争实力。很多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渐渐地摒弃了“大而求全”、“小而不精”的纵向一体化传统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经营模式――横向一体化,即为供应链企业协作运行。

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交易需要较长时间,并且需要很多管理流程并行,所以尤其对一个大中型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缩短建筑产品的建设周期和提高收益就成为所有企业的关注焦点。而其管理是关键环节,也是整个房地产链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1]。

2供应商管理现状

2.1房地产公司内部实施供应商管理软件ERP

房地产公司的ERP供应商管理系统录入的信息主要有两大方面: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在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详细记录着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税号、开户行、账号、联系人、联系电话、邮件等,很容易调用库中任何供应商的相关资料。

2.2供应商的原始资料的收集及入库

房地产公司供应商的原始资料的收集及入库囊括两大类工作,一是供应商的开发和对其初步考核,二是合格供应商资料的入库。房地产公司供应商开发与初步考核一般是由若干部门协同完成,首先是工程部按照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提出初步设想和下发初级要求;其次是设计部门按照图纸、规范要求提出所需建筑材料的采购、机械设备的租赁和建成产品性能的进一步要求;再次是由物业部提出建成品的服务和配套设施的细节要求;最后由成本合同部依据如上各部门的要求设定采购要求和标准,对供应商展开初步甄选。

2.3供应商的评测管理

对于进入房地产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的候选名单中的供应商,并不意味着是房地产公司最终的供应商,还需要这些供应商按照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建筑图纸和相关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或产成品大样,并给出相应批次建筑产品或设备的基础报价、优惠策略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应急预案。其次,再由公司的专家小组对这批候选供应商正式评测,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候选供应商的实际情况打分,并且对自己的评分负法律责任。最后,评分结束后,通过加权汇总,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最终合作供应商。

2.4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由各权责部门(采购部门)集中负责,针对供应商考核期内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安全环保、工厂规模加以考核,考核周期为每年一次。房地产公司每年由采购部门依据供应商交货实际情况打分并汇总填入《供应商考核实绩表》,并且采购部门的评测人员与被评测的供应商要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3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供应商指标体系、选择方法不够完善

从房地产公司现状可以看出,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开发和准入环节,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公司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包括通过ERP供应商管理集成软件录入、组织专家评审小组考察等,但是在对供应商的评估方面却不够完善。从对供应商的选择来看,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简单的线性权重法[2],该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对供应商的评价却过于单一,所以导致最终从候选名单中选择的供应商不具备综合的供应能力,维持短期的合作是可以的,但是无法与其进行长久、可持续性合作,针对其他项目产品的供应,企业还要重新选择,这样就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设置指标方面存在很大漏洞[3]。

3.2供应商绩效考核程序缺乏规范性

房地产公司对供应商的前期选拔做得十分到位,例如:开发、选拔和录用程序,但是却缺乏规范的供应商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目前是由采购部全权负责,凭借采购专员与供应商的合作情况做出决策,按照这种考核方式进行的供应商绩效考核如同供应商选择流程一样,存在很大地片面性,基本上由采购人员来决定,很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通过观察发现房地产公司很大一部分“不合格”供应商的产生都是出于重大的供应事故。

另外,各项考核指标在统计上也比较模糊[4]。对于不同情况下的供应商进行绩效考评时,应建立不同的考核办法或规则,否则将不能正确估量供应商的实际能力。

3.3供应商的关系管理不够完善

房地产公司经营理念虽然在持续改进,但是始终围绕在如何发展客户、如何获取最大经营利润上,而对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方面却投入了很少的精力和时间,与供应商建立的合作关系主要着眼于眼前利益。由于房地产公司在供应链条中处于核心位置,其对供应商的选择有严格的控制权,但是严格的准入制度任意剔除出价相对较高但综合供应能力较强的供应商企业,通过搭建与供应商之间的短期合作来谋求更大的利润。在房地产公司的三类供应商中,与一级供应商建立的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与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签署的是短期合同,建立的是临时合作关系[5]。这种明确的分类关系,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协同共享,利益纷争意识远大于合作共享意识,因此,虽然房地产公司在短期内可以攫取高额利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短期的合作方式会给公司带来高昂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效益。

3.4电子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房地产公司引入的集成化ERP供应商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开发、选择以及评价供应商,但是对整个链条的管理问题上却存在系统纰漏。

一方面,房地产公司采取策略是甲方供材,采购的清单是由各相关使用部门拟定,统一上报到房地产公司,由房地产公司集中采购。由于从采购清单到补给清单的拟定都是由总包和各个分包单位全权负责,这样容易出现虚报或者谎报库存量的问题,造成采购资源的浪费;或者采购部需要集中采购,导致有些分包单位原有的库存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建筑材料不能满足施工进度,势必造成进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转[6]。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房地产公司只是单纯侧重于对供应商信息的录入和保存,没有很好地利用该系统进行供应商管理,ERP软件管理系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4协同下的供应商管理策略

4.1树立与供应商“协同”的理念

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房地产公司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发挥良好的作用,才能使公司具有竞争优势,正确处理好与供应商企业的合作关系,首先要改变合作理念――从独立到协同,这就需要房地产公司不再把与其合作的供应商企业看作对立群体,而是要将其视为自己企业的一部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风险,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供应链的共同目标,使房地产链条的各个节点企业都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7]。房地产公司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平台,重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根据企业自身的长远规划、目标计划及其在生产中出现的变更情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各个相关部门都要予以充分重视,加强沟通、协作,将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遏制在摇篮中。综上,房地产公司只有具备与供应商“协同”的理念,才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4.2建立协同中的适度竞争策略

虽然房地产公司的规模过大,但是其采购的规模却是一定的,如果同类建筑材料、设备及服务的供应商数量过多,那么分配到每一位供应商上的采购量必然减少,除了房地产公司的一类战略型供应商会考虑到长期合作伙伴,会在价格、工期、服务上予以优惠外,针对二、三类数量之庞大的供应商来说,既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订单数量来判定,房地产公司对于他们来说也绝对不属于大客户,势必得不到这两大类供应商在价格和服务上最优的待遇。所以,房地产公司只有合理地缩减二、三类供应商的数量,通过系统共享采购信息,集中批次采购二、三类供应的建筑材料(设备),在集中采购中若发现建筑材料或设备的质量不能达到标准等级,或者由于建筑材料供应方原因而拖延进场,导致施工进度拖延、造成经济损失,房地产公司也应予以经济处罚,并且把该合作单位从此类供应商中除名,以保障二、三类供应商的质量[8]。

4.3加强供应商绩效管理力度

双方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仅仅是一个开端,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才是达成共赢的重要保障。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实质便是使企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有效地供应商管理机制能够使双方在“共赢”理念上保持一致,所以,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力度,规范各类供应商的管理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9]。

第一类供应商,通常为战略型供应商(总包单位),他们主要负责建设项目的主体结构,所以只有把第一类供应商管理好,工程的质量才能有所保障。第二、三类供应商,通常为普通供应商和短期合作供应商,主要聚焦在材料供应商和服务类供应商。对于服务类供应商,一般涉及勘察、设计单位和咨询单位,他们若能准确地提交工作结果(地质勘查结果、工程预算结果),将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4加强采购流程的协同电子化

房地产公司可以考虑在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设置安全库存,一旦出现库存量小于安全库存的时候,就会自动给公司的采购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另外,也可以对战略型供应商开放ERP供应商管理系统平台,使得这类供应商可以随时查看库存材料的变化情况,以做好货物的补给准备。

房地产公司还要随时更新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使得充分利用该系统,能够精准记录每条交易中出现的变更情况,比如:哪些订单是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的“合格订单”,哪些订单是让步接收的订单或者哪些是退货处理的[10]。另外,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增加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过程,要全面系统地对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系统考核。

参考文献:

[1]敖毅斌.HI公司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2]赵永全,董涛.制造业供应商选择――基于熵权与TOPSIS法的分析[J].经管研究,2012(12):78-80.

篇3

一、对盈余管理手段剖析

(一)盈余管理手段之一――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改变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主要包括折旧方法和使用年限的变更,折旧政策的变更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从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从年限平均法改为产量法或工作量法(在年产量或工作量降低的情况下)以及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延长,都会导致当期和以后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率的下降以及利润的相应上升。一般而言,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提升以后各期利润的影响较为持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对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改变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2、利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变动

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规定,凡是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其合并范围。一个公司是否是另一公司的子公司,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时点的问题。只有在12月31日这一编制合并报表的时点仍受控制的公司才是子公司。然而,子公司的变动超过一定程度会导致母公司这一会计主体的变动,而不同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基于这两点上市公司则通过年度之间收够或出售等手段,增加新的子公司或减少原有的子公司,从而改变合并会计报表年报编报的合并范围,操纵公司当年或以后年度的合并利润表,为实现盈余管理打开方便之门。

(二)盈余管理手段之二――利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1、利用收入确认进行盈余调节

(1)提前确认收入。按会计惯例,收入应在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才可以确认和记录,但企业管理当局纷纷在过程完成之前即确认和记录收入。如有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在未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时仍确认为收入;仍需提供进一步服务时确认收入等手段。这些手段的共同点就是提前确认了收入,虚增会计盈余。

(2)递延确认收入。与提前确认收入正好相反,它是将应在本期确认的收入推迟到未来期间确认。企业一般会在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下降时才会使用此种盈余管理手段。递延收入可以平滑企业的收益,使企业收益呈现一种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推迟确认收入会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高估本期收益。

(3)创造收入事项。是企业为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人为制造经济业务以增加收入行为。例如:有上市公司在年度时做一笔销售,再于第二年度退货,从而达到虚增当年利润,实现扭亏保盈目的。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一家子公司按市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家子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的做法,使合并会计报表收入和利润同时增加,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还会为达到盈利目标还可能放弃一贯采用的信用政策,突然放宽信用标准、延长信用期限,把风险教大的客户也作为赊销对象,把以后年份的销售提前到当年,不顾一切地创造没有现金收入的盈利。

2、利用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盈余调节

(1)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和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

借款费用资本化表现为利息资本化,上市公司通过利息费用资本化的方法有三种:(1)在新制度颁布前,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资本化。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上市公司就滥用利息资本化规定终止时间的弹性进行盈余管理。如在资产先支付使用,后办理竣工决算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利润,就以某项资产还处于试生产阶段为借口,把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时间作为资本化终止的时间,有些上市公司甚至拿出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在建工程”的定性,利息费用年年资本化,同时固定资产帐户也暂不提折旧,以此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分清其界线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对于研究开发费,我国至今还没有正式颁布有关的具体会计准则,一些上市公司就可以根据当地政府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的优惠税务规定,从销售收入中预提研发费用,自由度颇大。而无形资产准则中,对于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只能以中介费为准入帐,而这相对于研发费用微不足道,结果造成了要么公司研发费用过低,后继发展无力,要么采用盈余管理方法以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一些上市公司会将研发部门单独分离成其子公司,使研发费用资本化。

(2)费用的递延和提前确认。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规定要求当期的收入与其相关费用应相互配比,然而现实中费用的受益期很难确定。如很难确定广告费到底能使哪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增加及增加了多少。对这种费用如何在各个会计期间分配及分配多少需要一定的主观判断,上市公司管理层正是利用这一点,随意确定推销时期进行盈余管理。

(3)潜亏挂帐。是指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导致帐面资本价值的虚计和本期利润的虚增,从而达到管理盈余的目的。这种方式,盈余管理手法多样,归纳起来有:低转产品成本、高估存货、投资损失不冲销、不良债权长期挂帐、财产盘亏与损失挂帐、少提不提折旧、少计负债等手段,以此导致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

(三)盈余管理手段之三――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出售资产,转让股权,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税收减免,利息减免,政府补贴等。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批准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以关联方或当地政府有关,并从时间上看,一般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突击确认大额的非经常性损益。

1、利用计提减值准备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坏帐准备计提比例确定存在随意性,上市公司可根据自己需要高估或低估坏帐准备计提比例;(2)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使上市公司计提这四项资产减值准备时存在一定的投机行为;(3)对企业的某些滥用会计估计以多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难以规避。2001年以来,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在少数上市公司中,特别是面临着被“特别处理”或“退市”的上市公司,滥用资减值准备现象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另外,一些上市公司凭借财政补贴,投资收益及出售、转让与置换资产等方式取得的非经常性损益达到扭亏目的。特别是对于主营业务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重组成了其摆脱困境快速而有效的方法。靠一次性收益装点门面或躲过退市,戴帽的公司也常利用这些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二、结论与建议

由上可知,上市公司违背会计政策,滥用盈余管理已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会计报表上的反映的企业业绩同企业经营实际脱节,给投资者,债权人的投资决策造成误导,也给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盈余管理既损害了会计生命力所在――有用性,对会计职业和上市公司本身的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也造成不利。因此建议: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中,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盈余管理通常来说是公司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性的采用有利于自身规划的财务及非财务手段,改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随着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对市公司信息披露工规范性不断增强,以及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使用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时期,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是不同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 IPO上市的动机

在目前阶段下,公司融资活动偏好于股权性融资,为了满足自身发展所需资金的需要,大多数公司把IPO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第一选择。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中国证监会根据申请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公司规模及行业性质不同,对盈利性及成长性分别提出了要求。但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及募集资金规模的大小,获利能力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企业进行IPO申报时,需要提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基本财务资料。因此,为了获得上市资格,特别是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经过粉饰的盈余不仅有助于公司获得股票发行上市的资格,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以最大限度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二)避免被实行退市风险提示和暂停上市

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两年连续亏损(以当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依据)其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在股票名称之前加*ST符号。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暂停其股票上市,如在期限内未消除亏损状况,则终止其股票上市退出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被处以退市风险提示后,不仅会受到管理层更加严格的监管,还会加大筹资难度,增高筹资成本,同时影响其股票投资价值。为避免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被特别处理避免的情况发生,一些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就会采取调整对不同会计年度之间的盈余进行管理。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第一年巨亏第二年扭亏”避免被实行退市风险提示和“连续两年巨亏第三年扭亏第四第五年又亏”避免被终止上市的现象。这种操作带来的结果,是许多本该暂停上市或退市的公司能在证券市场长期存在。并且为实施盈余管理所采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及各种会计手段和处理,造成对公司基本面有重大改变,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在信息披露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盲目跟风,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

(三)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需要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手段包括: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和配股三种手段。按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开发行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并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非公开发行虽然对盈利性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审核结果来看,对公司业绩情况、行业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等也重点关注。并且参与非公开发行得投资者特定为不超过10名(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内),设定一或三年的锁定期。因此一般来说,敢于提出非公开发行计划、并且已经被特定投资者所接受的上市公司,通常会有较好的成长性,公司基本面、盈利能力及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在未来将会发生质的飞跃。通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

(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要求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较普遍使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股票进行估价,公司的盈利情况作为对公司基本面有重大利好事件,在二级市场上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这使得管理当局产生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表现的动机。当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限售股解禁与减持行为也在不断加速进行之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在大小非减持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基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实现其市值管理的需要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五)委托目标的实现及管理层股权激励的需要

篇5

关键词:监控技术;高速公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监控技术的发展

现代监控技术已不再局限于单调的图像采样和视频回放,它集采样数据接入、传输、交换、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由前端部分(采样设备及相关辅助设施);中端部分(有线及无线传输设备);后端部分(控制交互存储设备及相关处理软件)三大部分组成,并不断朝智能化、集成化、无线化、高清晰化、个性化、互动化方向发展。

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组成

高速公路监控管理不单是实时观看和录制视频的被动应变,而是针对交通事故事件的安全防范、交通流量数据的分析处置、人员安防环境控制监督的综合性主动管理,是事前管理。

道路路面监控、收费现场监控、环境安防监控均属于高速公路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监控范畴。

(1)道路路面监控。是针对道路交通的监控,是对高速公路现场环境最直接的反映,是实施准确调度的基本保障,对交通违章、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事件及其它突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相应调整各项系统控制参数与指挥调度的策略。

(2)收费现场监控。是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收费车道、内外广场、收费亭内的环境情况、收费车道通过的车辆类型、收费员的操作过程以及收费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特殊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实施监督管理。

(3)环境安防监控。应用于财务室、收费所金库、机房、楼道库房等环境。要求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同时通过布设防区、告警限位、数据阀值来设置报警系统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产生的报警信号进入报警主机,触发相关联动系统及网络。

三、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在高速公路上应用的优缺点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根据高速公路监控管理的特点需求应运而生。它是监控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综合型代表。一体化的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先进性系统、对监控管理能达到预期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以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的提升为前提,从接入层、交换层、传输层及管理层4个方面深入贴近管理实际,具备多业务模块化接入、分布式数字交换、灵活的多业务大容量传输、多级系统智能运用,实现多兼容性、多层次的监控服务控制目的,更具有多样化控制,多层次管理的优点,满足高速公路日常监控管理的特性要求。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可支持多种信号并行接入模式(远端光端机光纤综合数据类的接入、本地模拟视频及各类本地数据类的接入、编码器的网络接入等)。各种信号数据源的接入方式可满足高速公路的综合监控需求,给智能化分析,智慧化决策提供基本交通数据保障。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兼容H.264双码流及数字非压缩编码两种视频,根据具体需要实现压缩或非压缩的有机融合。H.264视频流压缩协议标准,比H.263+和MPEG-4(SP) 在相同的重建图像质量下能减小50%码率。对信道时延的适应性更强,满足低时延模式满足实时业务,如会议电视等;满足无时延限制要求,如视频存储等。其灵活的网络适应性,提高了解码器的差错恢复能力。而采用非压缩编码的视频信号能够满足视频智能分析、事件检测等功能对高清视频的要求。两种视频方式可灵活的配合高速公路监控的多元化管理,用户可根据实际监控需要任意组合,将各类视频、数据信号应用于大屏幕显示、网络浏览、视频智能分析、录入存储、报警联动、故障告警等。并结合灵活的拓扑结构进行组网,即可分布式控制又可集中管理。同时在网络搭建上与收费、通信网络物理隔绝,避免路网、路段之间视频级联共享时发生网络入侵,保证系统间的业务隔离和网络安全。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与高速公路监控管理软件相互配合,通过智能化分析和系统快速联动,减少了事件处置的应急反应时间;通过简化设备系统结构,减少了中间过渡环节和设备故障点;通过多层级的用户管理,更方便监控局域网络节点之间的级联;扩容方便,只需增加相应业务板卡即可;后台软件功能完备,轻松实现用户所需求的多种管理功能;以数字非压缩视频总线为传输基础,减少了视频资源共享时的网络安全隐患。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虽具有以上优点,却因其设备高集成、高密度的特性,一旦发生问题,其影响化程度远远超过分布式设备。并且目前市场上各类平台系统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技术性协议保护等原因,相互之间不具备更换的通用性,易造成技术垄断、维修难度大、维护成本高、升级有局限性等问题。

结束语

无论哪种设备、系统在初期都具有一些性能上的问题、硬件上的不完善,但通过其不断的升级优化、一步步的趋向完善,以适应用户的最终需求。从早期的模拟矩阵走到数字矩阵光平台、刀片服务器,综合管理平台,都是监控技术日益革新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随新技术的问世、协议的规范、市场化的要求而不再成为根本性问题,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在高速公路管理的应用前景也将更为宽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意见相关性

一、二者相关论

Ferdinand和Judy(1998)使用应计利润分离法来计量盈余管理的效果,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扭曲了会计信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被出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Chen等(2001)把盈余管理指标用“保牌”和“配股”表示,研究结果显示:盈余管理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1世纪以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章永奎和刘峰(2002)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以1998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128公司及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128家公司作为测试样本和控制样本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出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何红渠和张志红(2003)以2000年-2001年在沪市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中所有被出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测试样本,用琼斯模型对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程度的能力进行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徐浩萍(2004)对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了再修正,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这种鉴别能力与上市公司所采取的方式有所联系。张长海和吴顺祥(2010)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直接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二、二者无关论

Marty Butler和Michael Wallenberg(21004)选用可操纵应计利润来表示盈余管理的程度,重新验证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他们认为,并没有证据可以表明审计意见的类型和盈余管理水平的高低有任何联系。

我国有些学者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李东平、黄德华和王振林(2001)研究了1999年和2000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46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变动和审计意见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没有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夏立军和杨海斌(21002)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和监管政策诱导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到结论: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李补喜、王平新以2002年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费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位于微利区间的净资产收益率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而位于“保配”区间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意见不相关。

三、现有研究评论

国内的研究对审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相关论”说明了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发现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二者无关论”给注册会计师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以前学者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就国内学者举例而言,李东平和章永奎等许多学者的研究中,由于选定特定公司和相应对照组作为研究目标,其样本容量较之总体偏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结论的推广性;Chen等的研究样本都比较早,其后审计市场发生了脱钩改制等重大变化,因而,这样的研究虽然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徐浩萍的研究只做了简单的组间T检验;夏立军和杨海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计量和鉴别采用了边际ROE方法,而这种方法用于计量和鉴别盈余管理过于主观;何红渠和张志红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沪市制造业等等。

对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关系问题的研究,我国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外的研究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市场给研究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另外,国外的研究普遍是基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市公司有良好的信誉体系,以及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的审计市场环境,这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虽然近些年的合并浪潮使得规模有所扩大,但审计质量没有因规模的扩大而真正得到提升。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主义;

0 引言

在经济蓬勃发展和快速变革的今天,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社会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我国现有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失、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探讨新的理论基础上的工商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合乎时宜的。首先,这能够给各大高校提供一种工商管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开拓道路,在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其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能力的缺乏和市场的强势需求,突出地说明我们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要求,这也是我们需要寻找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要求的工商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原因。最后,寻找新的理论基础来构建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颠覆长期“灌输式”教学,“被动式”学习的单一模式,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1 建构主义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 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结果。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的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以往认知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交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2] (图1)。

图1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教师观四个方面[3]。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环境的情境性,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个体的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过程[4]。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助”、“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5]。

2 建构主义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在关联

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具有两大特性:应用性、无行业背景性。其中应用性是工商管理专业最根本的专业特性[5],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应用性问题也是现在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培养出的管理人才往往是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缺乏,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的学科特性,把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方式与其它学科教育方式等同起来,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无行业背景性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并没有特定的行业背景,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这给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更多样化的情景供学生来进行

学习、了解各行各业的运行模式,把握各行各业的行业动态,锻炼学生各种行业所需的行业素质与技能,使学生在工作中具有更强的行业适应性。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这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是十分契合的。建构主义的社会性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相适应,建构主义的情境性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无行业背景性相适应,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是知识的主动接纳者,这与建构主义强调的学习主动性也是契合的。所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能够很好的把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图2)。

图2 建构主义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在关联

3 建构主义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的保障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做后盾。保障体系由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3.1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新的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般教师支配学生思维的习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时虽然不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即不拘泥于课本,不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对知识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也要在情境教学中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不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偏差。其次,教师需要提高情境设计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是围绕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为核心展开的,情景教学需要教师去创造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具体化情境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服务。再次,教师需要较强沟通协调能力。这是因为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交流协作,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中提供指引与帮助,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学生之间提供协调。同时,对于教师介入的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教师需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估方式。教师应该在传统单一以卷面考试评估形式的基础上丰富教学评估,创建一种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个体评估和集体评估、学生批判性评估和教师批判性评估、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等多种评估手段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从全方位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使得教学监督更加的客观,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学习阶段与学习的方向[6]。

3.2 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除了需要过去的教材、课件、教具、基础设施等资源外,还需要信息资源和外部资源等。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要求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拥有顺畅的信息渠道,及时把握外部的信息,才能在教学中做出及时的更新与调整。情景教学方法,如企业家进课堂、企业实践等都需要学校和企业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实现。校企结合是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外部资源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才能够让教学顺利运行,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3.3 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

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的根本思想主要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为了体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要保证适时的一定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二是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重点,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积淀[7]。三是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既要保证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我学习。

3.4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还有赖于一系列保障措施,这样才能够规范教学秩序和监督教学质量。在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方面,需建立以下相关制度:如教学大纲制定与修改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学生职业发展培训制度;教师教学质量总结和评优制度;学生学习评估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模拟教学管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教学质量提供一个稳健良性的保证体系。

4 结论

建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地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合适的情境中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吻合。因此,将构建主义运用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运用建构主义,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中艳,,刘晓霞.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92-94.

[2] 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2.

[3] 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7-72.

[5] 马庆栋.学生主体性与工商管理教育中的素质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0(2):33-34.

[6] 高文.教育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弱电系统的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调试阶段以及验收阶段。按照相关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政府资金使用必须经过公开招标确定承包商,医院发出标书到确定中标单位的过程即为招标阶段。完成了招标之后,中标单位就要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设计工作,出具施工蓝图。设计完成后,在现场达到必要的条件后,中标单位就要采购物料、安装施工。等到施工完毕后,就要对安装的设备进行调试使其运行起来。调试完成后,就要由业主或者业主信任的第三方进行验收。在这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项目工程失败或延期,我们需要采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思想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项目招投标阶段,招标书是十分重要的文件。招标指的是招标人(业主)通过向社会公开发出工程(项目)邀请的过程。招标主要分为以下阶段:招标公告、发售标书、接收回标、开标、评标、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所有的投标人(想参与工程建设的公司)都是根据招标人(出资建设或使用的单位)发出的招标文件来编制投标文件的。而且,如果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有冲突,按照相关法律应该按照招标文件的描述执行。所以,招标文件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实施的好坏。按照本项目的经验,招标文件编写主要有以下风险:招标人对招标的工程建设不熟悉,无法准确掌握工程界面有利点与不利点;招标人对相关专业不熟悉,无法提出明确、有效的建设需求;招标人对相关法律、规定、规范不熟悉,无法有效利用这些保护自己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经验是要设法邀请工程建设专家、弱电系统专家、法律专家作为顾问,帮助业主写好招标文件。

在项目设计阶段,图纸是最为重要的文件。工程在施工阶段,最为重要的文件资料就是施工图纸,所有施工任务最终都要体现设计图纸设计的内容。总体来说,施工单位就不能比图纸多做也不能比图纸少做,否则都不能通过验收。图纸一般分为白图与蓝图。白图是设计单位直接打印出来供业主等各方预览并提出修改意见的,不具有法律效力。蓝图是设计经过修改定稿后,交设计公司内部、审图公司审图后印刷的,具有法律效力(施工与验收以蓝图为准)。按照本项目的经验,图纸设计主要有以下风险:设计图纸没有完全反映业主需求、没有完全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业主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审核图纸质量;设计公司没有拿到最新的平面图等基础资料,弱电设计不能和其他系统最佳适配。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业主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将设计图纸与招标文件主要内容进行对比,找出设计图纸中的遗漏并要求其补全;要求信任的第三方弱电专家对图纸进行审核,为业主提出专业的建议与解决方案;业主方协助设计公司从土建设计单位、水电风系统安装设计单位处取得最新的设计资料,争取弱电设计在最新基础上进行深化。

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监督是最为重要的任务。项目进入到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按图施工。但是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施工阶段,会碰到的主要的风险如下: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影响使用发业务需求的实现;现场环境改变(如房间重新分割),施工单位无法按图施工;施工单位已完成的任务被其他工种破坏无法使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对策:主要依靠施工监理,次要安排业主方人员对施工单位施工严格对照施工蓝图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与弱电以外的其他工种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旦相关工种出现设计变更,弱电系统也马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业主方帮助弱电施工单位与破坏方进行协调,根据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尽快解决。

在项目调试阶段,全面测试是核心要求。项目施工完成后就进入到了系统调试阶段,主要分为单体调试、子系统调试、系统调试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求对于系统调试要做到全面到位。即对每一个系统的每一个功能都进行测试、对每一种可能都进行测试,保证系统在今后的使用中不出问题而影响业务。在调试阶段,我们会碰到以下风险:调试中发现原来的施工有问题无法实现系统功能;调试中由于使用部门提出过多过复杂新需求,造成调试工作延误;调试中由于外部条件(摆放空间、强电未接通等),无法进行调试工作。对于这些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下列方法: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四方协调会尽快查清施工中的何种问题影响了调试并尽快排除问题;协调施工单位与使用部门,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处理新需求,如果影响工期则将新需求放到验收后处理;业主帮助施工单位与相关工种协调,尽快提供施工单位调试环境。

篇9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要性分析

1.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 1) 课程设置现状

各大高校课程设置的大致情况是大一、大二年级以英语、数学、政治、语文等基础课程为主,同时会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相关学科如财务、法律知识的辅助学习,以做好充分的理论知识的铺垫,有少数管理专业课程也开始进行; 大三、大四年级主要集中专业课的深入学习。从表面看,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合理的循环渐进的过程,但我们忽略了大学生们已经具备的能力和他们所缺少的能力。在经过了高考的考验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他们急需的是一个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大学。目前从全国一千多所本科院校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 2) 其他形式的竞赛活动影响情况

为了促进人才的多方面培养,全国性的高校竞赛和本校内的竞赛活动络绎不绝,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相关的也是数不胜数。比如: ERP沙盘模拟大赛,工商管理案例设计和分析大赛,品牌推广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我们首先对这些竞赛活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少数人员参加。参加这些竞赛的一般是有过参赛经验、学长带领、老师指导及少数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而大部分同学一方面由于对比赛的流程不熟悉、竞赛的内容有疑问,另一方面对自身的能力有所否定没有勇气参加。宣传形式较为简单。校内竞赛活动一般由学生组织和宣传,形式有展板、校园网、班内通知等,但对于学生疑问的解答和参赛的动员形式基本被忽略,使竞赛失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象。可见,其他形式的竞赛活动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力较弱。

2.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

( 1) 企业需求

管理人才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人才类型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产业、新兴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管理类型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企业管理人才可分为初级管理人才、中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根据他们在金字塔的不同分布,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企业任务,在企业需求上,初级管理人才拥有一定的需求量,位于金字塔中部和顶部位置的中级和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但由于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较高,相关人才还是比较匮乏。

( 2) 学校需求

学校的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最近,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各高校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和行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实践是形成创新源泉的基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现高校自身发展战略和国家人才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 3) 个人需求

单纯的理论性学习会影响大学生的投入和专注,甚至反感,而实践是提高学习兴趣最好的方式之一,使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深入理解和探索的程度; 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前途的忧虑、对自身适应社会能力的否定使同学们需要相应的实践来应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便于在以后工作中活学活用,快速适应。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及结构

1. 确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

以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为标准,以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为依据,依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确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业素质为前提,在学习管理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有一定具体的了解,加深知识的巩固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创造敢于提问,善于交流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知识应用、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实践,利用学校或自己主动寻找实践、实习机会,适应社会、企业的人才要求,促进就业; 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解答、提供大量相关资料、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的一站式平台。

2. 确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 1) 以体系性为基础

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安排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层次、顺序,保证其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促进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来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是管理、经济、法律、财务等学科构成的体系性学习;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需要从掌握理论知识到深入实践的循环渐进,遵循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 2) 以学生为主体

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具体体现在满足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大学生活的权利; 满足学生探索事物、实现创新的需求; 满足学生互动交流、寻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满足学生了解新科技、新方法的好奇心; 满足学生实践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 满足学生找到较好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

( 3) 以实践为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于其他教学体系的核心就在于实践。传统教学体系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重点,以完成培养计划为目标,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 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以改善教学体系为导向,实现就业为目的,以知识应用、思维拓展为内容,以实践为核心。需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来体现实践,如企业人员入课堂讲课探讨、项目设计等; 通过各种表现方式来体现实践,如活学活用、团队合作、企业参观等。强调实践,是我国教学体系创新发展,是应用意识提高的表现。

( 4) 以就业为目的

虽然构建教学体系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的结果,但必须明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就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能力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制定相适应的培养计划、集中各种优势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具有道德和文化素养、学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具有适应社会能力、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人才。

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1) 课程设置结构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课程的结构设置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课程的设置大致分为三部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实践课程又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和完全纯粹的实践环节.。

3) 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采用将实践融于课堂教学、将实践融于模拟演练和实际行动三种方式。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丰富了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不忽略教育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注重工商管理基础能力的培养。基础是否扎实是影响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分析,在使同学们了解各优秀企业的同时,对企业管理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倾听不同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各种培训中使用的思维训练方法也可以组织大家在课堂上进行,提高大家对管理兴趣的同时,开阔思维、转变传统思维定式,合作配合等要素也可以同时体现。

注重工商管理专业模拟的体验。要使大家不仅在文字上了解管理,还要使大家能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到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过程。管理软件实验课、管理类模拟竞赛和管理角色扮演可以更深的了解管理、以便于所学知识的准确运用。注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操作。这个环节的实现比较典型的就是企业参观和实习,学校要加强校企对接合作,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实践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原因在各方面实行较少,那就是创业资金创项实践,即给每个学生等额的自己,让同学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各种能力去寻找创业项目,如果能最终获利则创业成功。资金方面学校可以联合一些合作企业或社会资助团体来解决。

注重工商管理专业科研成果的总结论述。在经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之后,在本科阶段同学们要学会对科研成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科研论文写作指导和项目规划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此方面能力的逐渐提高,同时也为毕业论好铺垫。

三、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方法

构建专门实践教学研究组。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现,需要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研究组,这里边要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学生会部分高年级成员,老师主要负责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筹划,学长学姐带领学生具体实施。同时,要做好各代课老师和全体学生的思想宣传工作,提高实践意识。

篇10

一、供应商管理总体现状

目前XX单位供应商管理的制度和流程较健全,针对供应商的管理内容,都有相对应的管理办法。首先,供应商进入有一定的管理程序要求;其次,针对供应商评价,有相应的评价规定和相应的评价准则,每年两次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价,并签发相应的绩效评价报告给相关单位,并要求部分单位进行整改;编制合格供应商目录等目录,控制其采购供应商的选择等。虽然目前XX单位的供应商管理规定较完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有以下方面:

1.制度方面。①多部门管理供应商,导致不同的部门针对其业务制定不同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存在业务交叉和空白。②供应商管理制度体系化不足。

2.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①供应商管理部门较多,不同的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范围,存在着权限职责交叉。②供应商绩效评价程序存在其他未考虑的影响因素,需对其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优化。③目前XX单位的供应商数目众多,外购供应商(包括商)已有400多家,这些供应商配套能力参差不齐。④部分供应商,特别是一些成件供应商生产能力有限,在研制阶段配套较好,在生产阶段之后出现进度和质量等问题。

任何管理都是处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供应商管理也处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随着不断地改进完善,供应商管控能力将不断提高。针对制度、职责方面的供应商管理问题,本文此处不再赘述,建议通过流程优化等手段来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工作中的一些想法,提出以下建议。

二、供应商管控建议

按照供应商管理的时间顺序,供应商管理的内容可划分为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过程管理和供应商的绩效评价。要管好供应商,上面的三方面缺一不可。下面分别从这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1.供应商的源头管理。目前物资配套的重难点大多是一些重要的关键器件,这些关键器件因为技术难度和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等原因,严重制约着XX单位的产品装配进度。经过分析,本文发现导致类似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供应商的源头控制力度不够。供应商源头控制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内容,使用符合XX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提高供应商的源头控制能力。①供应商考察。供应商考察是供应商选择的初始阶段。从目前配套情况来看,供应商生产能力有限是配套的主要风险之一。建议在最初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时候,从严考察,加严供应商的进入门槛;其次,在考察时,采购部门要参与其中,厂家的生产能力需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之一。②双厂家配套。在严格批次管理的条件下,对于因为技术难度或者二次配套件停产断档等原因影响XX单位产品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关键器件,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产品最初方案阶段选择供应商时,就应考虑关键重要件的双厂家配套。另一方面,合理运用双厂家竞争关系,限制产品的涨价幅度。

2.供应商过程管理。首先,XX单位目前外购供应商有几百家,其中各个产品共用的厂家占了绝大部分,很多新产品配套器材的供应商都是其他产品的供应商,只有部分新研物资因为技术的难度和特殊性等原因,选择了新厂家。其次,XX单位目前的供应商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应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供应商实施不同的管理,以确保管理的重点性和层次性。①供应商的全面管理。目前采购部门接收到的需求计划有重要元器件,有过程辅助材料,对这些需求计划的供应商进行审核的时候,发现由于目录按照产品分类的方式问题,不能涵盖所有需供应的器材,使得审核合同的时候存在无法判断的情况;另外,如存在某产品所需的过程辅料是否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管理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建议产品合格供应商目录重点控制直接配套最终产品的配套物资,对于辅料等物资建议编制一个统一的辅料合格供应商目录进行控制,保证所有所需外购物资都处于可控状态。②供应商的层次管理。目前XX单位已有几百家供应商,能力参差不齐,且供应的物资对最终产品的重要性也存在差别。目前XX单位为了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商管理效率,了《供应商分类管理办法》。采购部门根据外购的类型、功能特性、设计成熟性、制造复杂性、采购数量等因素,将供应商分类了四类。如今XX单位关于分类管理已经实现了供应商的初步分类,且已经编制了初步的管理要求,今后应细化管理要求,实现分层后的差异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应加强Ⅰ类及Ⅱ类供应商的过程监控,对重点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后续供应能力进行监控。对出现质量或进度问题的Ⅰ类及Ⅱ类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确认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等措施。③产品生产前的配套能力确认。在采购过程中发现,部分器件,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元器(成)件,在产品研制阶段配套质量表现良好,但是在产品生产后,频繁出现进度严重拖延和质量问题。为了避免在以后的产品出现类似情况,采购部门可以和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在产品生产前对重要供应商的配套能力进行核查评价。配套能力确认应包含两方面,分别是配套产品的可生产性及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要核查评价供应商的配套能力,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a.建立供应商配套能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根据人、物、料、法、环、测等方面来制定,具体的标准请参考表1。b.建立相关的评价小组。采购部门、工艺部门、现场装配部门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针对配套供应商的清查结果进行判断,确认是否可基本保障批次物资需求。c.根据核查评价结果,评价小组应制定其相应的后续措施,以保障供应商在后续批次阶段物资供应的进度和质量。

3.供应商的绩效评价。供应商的绩效评价既是供应商管理的最后一步,又是供应商管理的新的开始。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根据已经发生的数据分析结果指导以后的管理。目前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正常运行,最终数据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应商的综合水平。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需完善改进的地方,主要在以下方面:a.完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建议按照器材上述分类来对器材进行绩效评价,细化评价原则;b.严肃数据收集,如实数据反映厂家供货情况;c.根据数据反映的情况,挖掘厂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后续潜在风险,制订措施。

三、结论

篇11

关键词:欧洲;供应链;管理;应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阿尔斯通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

阿尔斯通采购管理的口号“共同努力,共同节省”,即通过实际行动,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物资的品质,使公司产品在市场上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其重点在于成本管理和供应商管理。

1、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了管理成本和价格成本两方面。

阿尔斯通在管理成本的控制主要通过简化采购授权程序,精简采购的KPI指标,创建操作性更强和更强调绩效的KPI来实现,如其超过7万欧元的订单,仅需要3个层面的审批则可完成。

在价格成本控制上,阿尔斯通通过下面几点举措实现:

(1)每一种主要货物的采购都建立了包含商务团队在内的最高级别工作组,并制定战略规划。(2)按照货物原产地(或供应地)组织采购。(3)由专业的团队对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定期的月度预测体系以及财务保护措施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4)根据最新的市场价格分析结论对供应商重启价格谈判并重新签署合同。

2、供应商管理。阿尔斯通建立了一整完整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实行质量控制,确保最终采购物资的品质。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供应商品控管理原则为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2)供应商准入。(3)供应商评估。(4)供应商选择,阿尔斯通各级采购部门参考供应商的产品不合格报告的数量、频率、故障率、响应情况等历史表现,对通过评估的供应商进行择优选择。(5)供应商品控:根据项目要求,阿尔斯通通过对中标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进行全过程跟踪。(6)供应商处理:对供应商的处理分为3级:1级是供应商观察状态;2级是暂停新订单状态;3级是取消供应商资格状态。处理措施随供应商品控情况随时进行升级。

二、西门子公司供应链管理

在西门子公司,一个公司层面的强制性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正有效运转。

1、供应商管理。西门子公司的供应商管理贯穿于采购流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资质评定、供应商战略评估/制定倾向性供应商清单、采购决策、供应商评价(包括项目评定以及供应商分级)、供应商发展等五方面内容。

(1)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资质评定。供应商资质评定结果显示了供应商与西门子公司要求的匹配程度,供应商的状态以及改进措施都在“click 4 suppliers easy”平台中进行管理,并且面向全公司开放。

(2)供应商战略评估/制定倾向性供应商清单。在供应商资质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战略评估,关注具有战略意义的“最佳表现和高质量的供应商”,对最优供应商战略的界定以及对供应基地的有效管理,共同促成了倾向性供应商清单(FPL)的产生。

(3)采购决策。基于标准的供应商选择流程筛选最佳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4)供应商评价(包括项目评定以及供应商分级)。西门子公司的供应商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A、结合项目,强制性从采购、品质、物流、技术等4个方面对供应商的历史绩效评价;

B、从战略标准和风险标准两方面,选择兴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C、根据以上三项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

(5)供应商发展。通过供应商风险管理流程对供应商库内的供应商进行评定,基于评定结果,采取积极发展、自我优化、降低使用率、逐步淘汰等多种风险防范措施,并持续监控供应商的风险状态及进度,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供应商库。

2、质量管理。西门子公司质量管理的策略是:通过强制性质量元素的执行,实现产品/服务、流程及人员质量的管理及持续性改进。该公司的质量管理通过内部质量管理和供应商质量管理两方面实现。

三、对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对比学习,本人了解到阿尔斯通公司、西门子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特点,他们很多成功的经验很值得借鉴,为此,提出几点工作设想:

1、加强物资供应链管理知识培训。显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体现着整合与协调思想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议对物资管理人员,结合公司物资管理制度的宣贯工作,增加物资供应链、采购管理相关管理理论的培训,提高物资人员的理论水平。

2、加强信息化建设。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将客户所需的正确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而要实现这6R管理的载体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对照阿尔斯通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其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正是其管理和效率提升的有效举措。

3、加强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通过对阿尔斯通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经验借鉴,不难发现其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都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对供应商科学有效的管理为采购提供决策依据,而采购的情况反过来也为供应商管理提供评价依据。故建议公司应尽快开展供应商考评工作,对重要设备供应商还应强化现场评估,将供应商管理成果与评标工作相衔接并在评标系统中实现有效展示和应用。

4、构建物资品控管理体系。参考阿尔斯通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质量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品控管理体系,建立物资缺陷的信息的报送、响应、共享、分级等工作流程。加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的监督,每季度对物资缺陷进行总结,形成专题报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科学设定品控管理工作的KPI指标,开展品控工作的统计和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 上海 200000)

【摘 要】IPT组织模式是为了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而建立的跨职能团队。IPT的建立降低了供应商管理职能的协调难度,但是也带来了供应商管理人员隶属不清、职业规划受限等问题。建议IPT内的供应商管理人员加强同IPT及职能部门双方的联系;某些供应商管理职能集中由供应商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给IPT内供应商管理人员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关键词 IPT;供应商管理职能;优势及挑战;建议

1 什么是IPT

产品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如何对企业的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和协调不同组织及成员的各项活动,整合资源以促进更快完成共同的目标是建立IPT的目的。所谓IPT(Integrated production team),在实际工作中又常被称作“联合攻关团队”、“并行工作团队”、“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等,是以任务为导向,具有明确交付物,由跨单位、跨部门的不同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联合组成工作团队。IPT组织形式在民机主制造商行业中已广泛采用。比如波音(Boeing)公司在波音777上全面应用并行工程的理念,成立了238个集成产品开发团队(IPT),有关产品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都在IPT内部协商解决。由于制造提前介入设计过程,减少了制造返工和工程更改的数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该成功范例对于全球的航空制造企业都具有非常大的示范作用。

2 民机研发阶段供应商管理的职能

在民机主制造商研发实践中,供应商管理的职能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货源开发。主要内容是搜集建立潜在供应商信息并建立潜在供应商信息库,为供应商选择提供数据。二是供应商选择,包括信息征询书及招标书的编写、发放、回复评估,供应商商务评估及排序,合同谈判及签署等。三是供应商工程管理。是指在供应商选定之后,对其进行工程管理,具体涵盖计划管理、工程协调、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也包含信息管理、关系管理等。四是开发供应商,指的是对其能力的开发,是主制造商与供应商互相学习、彼此促进的过程,激发双方的创新能力,提升双方的合作层次。

3 供应商管理职能输入IPT团队的优势和挑战

每个IPT都对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负责,在主制造商研发阶段的环境中,通常指飞机的具体部位或具体系统。IPT中每个成员要保证把其所代表的职能部门的功能(专业技能)输入到集成产品中去,对团队负责。就IPT团队中供应商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在IPT团队负责人和职能单位负责人矩阵式领导管理下,将供应商管理的职能带入IPT团队中,具体来说把货源开发、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工程管理、供应商开发的标准、规范、流程和IPT团队中的具体任务相结合,在IPT团队中完成供应商管理的各项职能。

民机的研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专业各系统的关联度很高。在实践中,供应商管理职能和其它职能如工程、制造、客户服务、试飞、质量、计划等一起纳入IPT中,颠覆了传统的串行组织模式,减少了供应商管理人员同其他职能间因沟通不畅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拖延,也更利于领导者在合适的时间作出合适的决策。

然而,虽然从事供应商管理的人员有备而进入IPT,但他们的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造成IPT团队负责人对其管理困难,而且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供应商管理人员夹在中间,要为两个(或者更多)领导工作,可能在各方面引起冲突。职能部门会认为已经输送了人员进入IPT,部门与项目就可以划清界限了。比如在IPT运行发生关于供应商管理的问题时候,IPT成员一般向IPT负责人汇报,但IPT负责人由于专业限制无法指导解决,就需要供应商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流程、规范、办法等,然后这时如果职能部门的领导存在本位主义,就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疲于协调的现象。

对于IPT团队中的供应商管理人员来说,职能部门将其输送到IPT中,职能部门本身的人力资源及工作开展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可能会使职能部门的核心能力降低。同时,IPT成员在离开职能部门期间,可能无法学到职能部门的新知识,因此IPT成员的激励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较难处理。

另外,如果IPT的层级过多,数量过多,每个IPT中职能代表过多,这时供应商管理人员的接口既有IPT团队的其他人员,又有上级IPT的供应商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同时还有职能部门的供应商管理同事。工作界面反而增加了,协调及决策的难度加大,IPT运行的效率降低了。

4 建议

IPT团队中的供应商管理人员和自己所属的供应商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特别是行使货源开发、供应商选择等供应商职能时候,IPT团队的负责人(通常是研发工程人员)常常并不能给予专业上的支持和建议。很大程度上,这些职能都需要通过供应商管理部统一进行顶层规划、流程制定、计划分配才能完成。同时,供应商管理人员要融入IPT团队,处于团队中更了解项目的进展和实际,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工程协调等工作。总之,供应商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在项目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一种动态平衡。

关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问题,这可以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职能部门人员轮流进入IPT,评选先进个人贡献者,公开表扬优秀工作案例和成果,从职能部门和IPT团队内互相甄选职能部门或IPT负责人呢等方式来解决。

参考文献

[1]IPT团队的管理运行分析[Z].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情报档案馆,2014-11-11(35).

[2]李清,马宁宇,陈禹六.航空产品集成开发团队运行模式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

篇13

【关键词】运营商;供应商;服务商;交付;软调

一、运营商项目实施模式

目前国内通信运营商数据项目施工模式一般有两种:供应商(提品、设备和业务的公司)单独交付模式、服务商(提供施工、技术支持的服务公司)和供应商联合交付模式。

1.单独交付模式定义:供应商按照合同交付要求,独立完成软硬件安装、调试和指导、项目管理等工作。

2.联合交付模式定义:一般由供应商负责项目管理和指导工作,服务商负责软硬件安装和调试工作。

二、供应商单独交付模式

1.优势。能在技术上和售后得到有力的保障。

2.劣势分析。(1)一般而言供应商给出的工程服务价格会较高,不利于运营商控制成本;(2)供应商垄断项目的实施技术,包括工程和维护项目,不利于运营商控制成本;(3)供应商目前一般都采用外包项目给它的合作方,导致供应商单独交付模式变成了供应商和它的合作方联合交付模式,甚至演变成合作方代替供应商进行单独交付的模式。因成本原因供应商往往在外包管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影响项目服务质量的各种问题,导致运营商享受高价低质的服务。

3.供应商项目转包合作方存在问题列举

(1)供应商项目合作一般采用低价中标模式,直接导致合作方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不高,施工质量与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还导致合作方频繁切换,留下大量收尾问题;这些都给运营商造成实际性影响和埋下隐患;(2)供应商内部项目管理规定繁多,直接或间接反馈到对运营商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运营商在运营管理上的额外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4.供应商交付能力分析

(1)硬件施工方面:供应商一般没有本公司的硬件施工队伍,都是100%外包给合作方施工的;(2)软调施工方面:供应商技术人员资源有限,一般情况80%以上软调都外包给合作方。

5.解决供应商项目转包问题建议

供应商因成本和资源问题不得不外包项目出去,运营商在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也控制不了成本。因此建议运营商与其让供应商转包项目给合作方,不如直接委托给有实力的服务商进行实施,这样在质量和成本上都能兼顾。

三、供应商和服务商联合交付模式

1.服务商优势分析

(1)服务质量优于供应商:服务商与运营商一般有长久的合作服务历史,服务专业全面,经验丰富,对比供应商在服务专业性、人员稳定性和服务质量上都优于供应商;(2)服务价格优于供应商:服务商在服务价格上比供应商有优势,长期实施此模式,能持续有效防止供应商在项目和维护项目上的垄断,这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3)减少运营商管理成本:服务商文档规定遵守运营商规范,没有供应商的繁琐规定,在项目实施中能显著提高效率,减少运营商运营管理成本。

如果供应商和服务商联合交付,供应商技术优势和服务商服务优势将优势互补,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和质量。

2.供应商和服务商联合交付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并不是所有运营商项目都能使用联合交付模式,只有服务商具备相应项目实施技术能力才具有可行性。

第二:直接委托服务商交付项目需要有此项目工作量的定额取费标准。

3.解决联合交付问题建议

根据市场成熟度,对联合交付模式中的服务商和供应商分工界面可以如下划分:

要开展联合交付模式,首先要制作此类项目的取费标准,然后再培育市场。实质上具备供应商项目实施能力的服务商很多,因为这些服务商曾是或者一直都是供应商的合作方之一。对于新项目或者要采用暂无此类项目实施能力的服务商,可以用试点方式解决此问题。

四、运营商数据项目施工取费难点分析

参考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信部规【2008】75号关于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的编制方法定额文件(以下称定额标准文件),具体难点分析如下:

1.部分设备的硬件安装无标准。类似负载均衡器等特殊设备在定额标准文件中无标准。

2.数据设备调测定额难点-无准确标准规定,仅能勉强套用。数据项目设备主要是由服务器、小型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业务应用软件等构成,项目实施难度跟设备及组网的复杂程度、数据配置要求高低和具体数据应用业务有关。定额标准文件并没有名列所有工作量的定额和体现出难度的区别。因此,对于定额标准文件已有的设备和业务只能勉强套用定额标准,大部分的设备和调试工作量则无法套用,这是取费定准的最大难点。

五、运营商数据项目施工取费方案探讨

在这里只讨论数据项目软件调试工作量的标准概算定额,硬件安装工作量比较简单,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网元界定方案

按照统一和从简原则,可以对所有数据业务和网络设备进行网元界定,同时建议工日关联难度的“调整系数”,“调整系数”要根据实际需要工日来进行设计。

2.取费推荐方案一:定额。根据以上设计的网元界定和调整系数,我们可以对具体网元所需要的工作量进行直接定额取费,这种取费标准优势是:各网元工作量标准化,清晰明了,劣势是如果网元很多,计算将复杂化,增加一定的结算工作量。

3.取费推荐方案二:设备费百分比。供应商数据项目服务费采用“设备成交价(折扣价)*百分比”的模式已沿用了多年,此方案独特优势就是简单化,劣势是:非精细化取费,运营商成本评估没有标准参考,无法细化控制项目成本。

六、运营商数据项目施工取费方案实施思路

1.确定取费方案。讨论和确认数据项目施工取费方案。

2.组织资格考试。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数据项目施工技能资格认定试题库,对服务公司进行资质和技能认证。

篇14

关键词:供应链;B2B;电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整体构架。X公司的集团母公司是一家有着80年历史的跨国元器件制造型企业。X公司产品相对国内制造商有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但相对价格较高。X公司在部分产品线的市场份额上占有领先地位,但不可否认在部分产品线上也正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夹击而市场表现不佳。因此,X公司在提品差异化的同时,也始终强调严格控制成本结构,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标自然要和公司战略保持一致。

(二)现有信息流管理模式。X公司内部通过ERP系统的销售模块和财务模块分别管理内部销售相关信息,销售和客服模块的信息实时地自动流向财务管理模块。工厂另有MRP系统管理生产相关信息,X公司和各工厂间每晚进行数据交换来进行订单相关信息共享。因为商流是介于工厂和总部,总部和X公司之间的三方贸易,而这三方的财务管理是相互独立的,各自的财务系统均不与X公司进行数据交换。

(三)现有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在X公司多年经营发展历程之中,通过严密的择选过程和深入的考察,使得X公司与一级商之间的关系表现稳定,过去十年之中只有少数几个商退出合作。目前从X公司的业务流程看,已经构成了一个以X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完整供应链,其中上游企业是A集团公司作为X公司(上海)的产品供应商、而其下游企业是以商和各行业需求元器件的厂家企业为中心的销售终端。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整体构架问题。在未来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经X公司认证通过的客户数量至少达到一千五百家以上。在将来新增客户价值未知的情况下,建议先要考虑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避免因为客户数量的增加而带来成本的飙升和浪费的产生,要始终围绕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一一用最低的总成本来实现最优化的供应链绩效来开展工作。

(二)现有信息流管理模式问题。虽然X公司自身拥有ERP和CRM系统,X公司的客户也多半拥有自己企业的管理系统,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X公司的系统也没有开放全部或部分权限给客户访问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于商来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被定位在竞争关系上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强烈的竞争意识无形中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降低了彼此问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三)现有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公司现有的销售网络通过15个城市的分支机构和30多家商来覆盖全国,但是受到销售力量的地理分布和规模的限制,无法覆盖所有区域,特别是西部等新兴经济区域,也无法覆盖到为数众多的中小微型生产厂家。预计新的销售渠道将给目前的商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因为未来B2B电子商务平台将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为任何一位客户提供随时在线的各种服务。

X公司目前与内部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程度高,处于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与外部OEM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程度低,处于契约关系。这一水平的合作关系在未来B2B供应链中将要受到挑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构

(一)B2B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整体构建建议。(1)B2B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核心目标:用最低的总成本来实现最优化的供应链绩效。(2)B2B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策略: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为主要手段。采用VMI模式,将未来B2B供应链上的生产、销售、库存和配送等业务在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调整。(3)采购和库存:采用订货型生产和备货型生产,推拉结合的混合策略。

在X公司B2B供应链中,网上订单的引入,使得客户可随时在线下单。基于上述订单生产和备货型生产相结合的策略,允许客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现货交易或是订单交易。如图1所示。

图1 X公司B2B供应链管理推/拉式流程

(二)信息流管理模式的重构建议。(1)借助X公司未来B2B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使得集团内外部制造商、商和客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设置可以随时掌握整条供应链的相关部分信息,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保证链上各企业整体高效的协调运作,大大提高X公司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2)将X公司的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通过B2B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管理过程的电子商务化,有效集成并处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资源和海量数据,提高了物流的实时性和可跟踪性。(3)将X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纳入B2B供应链管理模式之中,使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化成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三)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构建议。相较于X公司的内部供应商,目前X公司对国内的4家外部OEM供应商实行了差异化管理。考虑到和这些外部供应商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绩效,也为了 VMI协同模式的顺利开展,建议X公司将这4家外部OEM供应商定位于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互信合作水平,达成X公司B2B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四、结束语

论文重构了X公司B2B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建议,包括运用VMI模式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协同策略,整合出面向未来B2B电子商务环境的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对X公司来说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例,希望能给有志于开拓电子商务的同类企业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桂学文.电子商务物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