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疗卫生资源状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资料来源
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年“河南省卫生人力资源普查报告”;2006年河南省新农合运行状况调查数据;200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2009年2月课题组调查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全省城乡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卫生人力数,重点关注人员与床位数据;按照社会人口和经济水平的不同,选取具代表性的舞钢、临颍、平桥、尉氏、泌阳等五个样本县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数据。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查询学术期刊和报刊、杂志、图以及国内专家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及资源配置的观点;部分地区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实践介绍及评价。
2.2问卷调查按照社会经济和卫生发展状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舞钢市、临颍县、信阳市平桥区、尉氏县、泌阳县五地作为样本,对其农村医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
2.3专家访谈以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和河南省医院管理协会为平台,对省内外部分卫生事业管理和医院管理专家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看法和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过大我省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平衡,呈向城市集中状态。2007年,我省城市拥有卫生人员总数为210171人,县以下为164753人,城市是农村的1.28倍;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是4.82人,县以下1.99人,城市是农村的2.42倍。城市人口拥有总床位数为12732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69张,而县以下人口拥有床位总数为84915张,每千农业人口卫生院床位数只有1.26张,城市人口拥有床位总数是农村的1.5倍,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是农村的2.93倍。城市人均卫生费用是1136.40元,农村是352.80元,城市是农村的3.45倍。同时,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医疗机构床位数均低于全国2.17、1.49的平均水平。由表1可知,河南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人员学历构成悬殊,其中高学历人员构成比由省级到乡村逐级递减,中专及无学历人员构成比随级别降低逐级升高。省级医疗机构拥有本科以上人员比例最高为38.39%,村卫生室最低仅为0.11%;拥有中专及无学历人员构成比最低仅为30.15%,村卫生室最高为96.17%。
3.2农村三级医疗网内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1)床位方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除舞钢外普遍超编;乡镇卫生院除泌阳县、平桥区实际开放床位略超出编制床位外,其余三地乡镇卫生院开放床位总数均未达到编制床位数,城镇拥有床位数远高于农村。(2)人员方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实际职工人数均超出核定编制人数,其中泌阳县最为严重,实际职工人数是核定编制数的1.87倍。乡镇卫生院除泌阳县外,其余四县的实际职工数均未达到编制数,人员总数较为缺乏。(3)业务收入与设备方面:五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工人均毛收入远高于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数量远高于乡镇卫生院。(4)人员学历方面:五县农村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学历分布也不平衡。①本科学历:县级除临颍外,均高于2006年全省9.87%的平均水平。而乡镇卫生院除平桥区外均低于2006年河南省1.42%的平均水平。乡村医生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平桥区1人。②专科学历:县级只有舞钢、尉氏与2006年全省36.42%平均水平接近,其余三地均与省均水平相差较大。乡镇卫生院平桥区为23.46%,高于2006年全省19.58%的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乡村医生均低于2006年全省3.72%的平均水平。③中专及无学历情况:县级比例最高者泌阳县为62.97%,与2006年全省53.91%的平均水平相比,仅舞钢、尉氏两地较好。乡镇卫生院仅平桥区低于2006年全省79.02%的平均水平。乡村医生五县均高于2006年全省96.17%的平均水平(见表3)。(5)卫生经费投入情况:五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008年共得到人员经费财政投入1377.92万元,81家乡镇卫生院共得到人员经费投入803.3万元,县级医疗机构人均投入0.35万元,乡镇卫生院人均投入0.21万元,其中临颍县与尉氏县乡镇卫生院2008年未得到财政人员经费投入。专项经费投入方面,仅舞钢、平桥、尉氏获得资金,资金缺额较大。
3.3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内部有限的医疗资源过于分散受现行体制条块分割的影响,我省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分散于各个行业、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中,既有横向的不同部门分散,也有纵向不同层级的部门分散。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首先是纵向医疗资源分散: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名义上是三级医疗网,应互相协作,分级收治病人;实际上各自独立,既不存在医务人员的双向流动,也没有病人的双向转诊,且均收治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形成三级医疗机构市场竞争的局面,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重复购买医疗设备,造成资源浪费。
3.4农村县乡医疗机构不能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2008年我省有7249.07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在90%以上,按照政策设计,新农合报销比例由乡镇往上逐级递减以引导农民利用基层卫生医疗资源。但是,根据田庆丰等[2]调查发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与实施前及未实施县医疗机构相比,门诊病人由村卫生室和县医院流向乡镇卫生院,部分住院病人流向市级以上医院;农村三级医疗网中高级别医疗机构收益比低级别医疗机构收益大,新农合促使较大部分住院病人流出三级医疗网,农村现有三级医疗网资源缺乏与分散的现状影响新农合制度效用的发挥。
4讨论与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按照2009年3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的要求,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尤其是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把农村卫生事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府在政策上、财政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健全农村三级医疗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环境[3],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可及、有效、价廉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村居民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4.2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规划和调整如何使农村现有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比单纯强调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更加重要和实际。政府应站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高度,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重新规划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对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和无序竞争。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从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服务农村居民健康的落脚点出发,引导农民形成健康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观念,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避免城市资源过度利用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农村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4.3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基础,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河南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高学历人才的缺乏,应配合河南省卫生厅“51111”工程和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政策机遇,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三级医院和医学院校为乡镇卫生院培训人才,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争取城市医师服务基层,尽可能吸纳部分城市医师到各乡镇卫生院进行支农服务,以解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短缺的问题。同时,严把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关,严格执行医师、护士准入制度,严格控制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4]。
关键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讨综述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城乡二元发展特征,农村发展非常缓慢,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上与城市差距非常悬殊。本文主要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产出阶段和收益阶段两个方面对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
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产出阶段
1.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主要通过城乡居民到最近医疗点时间和距离两个指标进行衡量。根据我国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到最近医疗点所需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占比分别为99%和93.2%;城乡居民到最近医疗点距离不超过5公里的分别为99.6%和95.2%。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程度上差距明显,城市居民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2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对比
在研究过程中,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主要通过医师日均担负诊治人数进行分析。据统计,城乡医师日均担负诊治人数存在着较大差距,2003年城市医师日均担负诊治人数为5人,2015年达到了7.6人,而同期农村医师日均担负诊治人数变化不大,仅从3.17人上升至3.52人。这说明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直接导致很多患者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缺乏信心,城乡居民在患病后大多会选择城市大医院就诊。因此,政府应当加大乡镇卫生院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
1.3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物力资源使用效率对比
通过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物力资源使用效率对比可反映我国医疗硬件设备是否得到了有效地利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都集中在中大城市的大医院,城市居民在患病后前往医院就诊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据统计,2015年地级市(地区属)的病床使用率超过了103.2%,而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仅为62.1%左右。这说明城乡居民在患病后大多会都选择前往大医院就诊,这种选择一方面造成城市医疗机构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人问津,业务量减少,长期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影响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空间。此外,城市医院平均住院床日均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地级市(地区属)医院平均住院日在10.9天以上,而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日为5.7天。总体来说,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用效率差距很大。
2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收益阶段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受益阶段均等化主要通过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来进行比较分析。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是衡量一国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每个公民都有权享有健康的权利。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人口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不同指标来考察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一方面,从人均预期寿命来看。由于2000年以后我国少有官方公布城乡人均预期寿命对比资料,采用杨翼(2013)所提出的方法,经推算可知2000年至2015年城乡居民预期寿命。其中,2000年城市人口预期寿命为76.79岁,而农民预期寿命仅为70.69岁,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差为6.1岁;到了2015年城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2.34岁,而农民预期寿命仅为76.62岁,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差为5.86岁,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差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从城乡居民死亡状况统计数据来看,2003年城市婴幼儿死亡率为11.3,明显低于农村的28.7,到了2015年,城市数据下降达到了5.2,而农村还是维持在10.3的高死亡率之上。而我国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3年到2015年,城市5岁儿童以下死亡率从14.8下降达到了5.9,而同期农村5岁儿童以下死亡率从33.4下降至16.2;最后,我们比较的是城乡孕产妇死亡率,2003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0万 分 之27.6,而 农 村 为10万 分 之65.4,到 了2015年城乡间差距在逐渐缩小,其中城市数据为10万分之22.2,农村数据为10万分之25.6。综上所述,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3优化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能够极大地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确保城市居民现有水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财政部门应当将城乡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使用,通过城市的拉动和辐射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城乡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一方面,加大财政卫生支出。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属于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如果由市场来提供必然会产生搭便车现象,最终会导致供给不足。既然市场在供给过程中存在着失灵,那么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来源则应当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中,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而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不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府资金在医疗卫生服务支出中的比重。此外,政府还应当参考《教育法》相关规定,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政府卫生支出占GDP具体占比和增长幅度。而为了提高财政卫生支出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在投入力度上应当有必要的区分,实现财政卫生支出资金边际投入效用最大化。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非常重要的资金,财政应当尽全力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重要的资金,财政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 重 要 的 资 金,财 政 则 应 当 暂 缓 其 资 金 上 的安排。
参考文献
[1]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中国农村卫生服务领域中供、需双方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4).
[2]和立道.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及均等化路径[J].财经科学,2011,(12).
关键词城镇化;老龄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医疗保障
1江苏老龄化与城镇化交织迅猛发展
江苏省自“十一五”以来,开始了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预计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与此同时,江苏农村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截至2015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户籍总人口的22%,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老年抚养比已高出城市6.4%。农村老年人受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有效通过人口流动实现个人城镇化,只有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原居住地的城镇化才更现实[1]。然而,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际规划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老人对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的需求[2],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养老支持弱化与养老需求剧增的矛盾。
2江苏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面临严峻考验
2014年5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指出:要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前,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依然存在,江苏城乡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政府财政支出比、卫生资源占有率、硬件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3]。江苏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状况长时间处于边缘化地位,城乡割裂的“碎片化”社会保障格局,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2.1城乡卫生资源共享不够,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江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割裂的状况从未改变,无序化的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一直阻碍着城乡卫生资源的融合和共享,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滞后,制约了农村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限制了农村卫生服务的供给需求[4]。虽然政府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医疗卫生的投入,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投入和完善的长效机制,导致低水平医疗服务与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剧烈。
2.2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化
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归根到底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故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水平与当地经济水平直接相关,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同时,城市迅速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也导致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遭受重创[5]。这种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均衡化的现状导致城乡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二元化局面持续恶化。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直接到县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选择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就诊,却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2.3健全的科学诊疗卫生服务体系严重缺失
城市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在于具备完善科学的诊疗制度,而目前江苏农村大多缺乏健全的科学诊疗卫生服务体系,没有有效开展与更高级医院及医生的有序对接,无法有效完成病患的合理疏导和安置。这必将导致农村小病确诊与治疗的不彻底、大病预诊与诊断的不到位、大病转移与治疗的不顺利、与更高级医院二次确诊的不对接、异地就诊无法进行等一系列严重后果[6]。
2.4农村优质卫生人才匮乏
同样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大医院凭借其资金、科研、技术等优势不断吸收优质的卫生人才,而农村医疗机构却由于居住条件、个人收入及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不断流失现有的卫生人才。据统计调查,江苏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医疗卫生知识有限、专业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数据表明苏南农村对卫生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高于苏中和苏北(表1、表2)。
3江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
传统农村社会中,老年人处于家庭管理的主导地位,拥有家庭资源配置的处置权,故能获得较充足的养老资源和较满意的生活照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窄化了农村老人获取养老资源的途径,加上家庭伦理观念和尊老养老社会道德约束力的减弱,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7]。与此同时,老年人寿命在不断延长,“421、422、8421、8422”家庭大量涌现,“空巢家庭”和“亲子分居家庭”已是常态,进一步削弱了子女可供养老资源。相比于城镇居民,农村老人深受多子多福与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影响,多将毕生积蓄用于子女上学、嫁娶及购房,对自身养老问题却没有长远规划。此外,当前江苏农村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仅仅满足了农村老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二是,资金筹集以个人为主,政府和村集体补助只是补充,且补助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三是,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法律强制效力,仅仅只是一项惠民政策,居民是否参保还要依赖宣传教育和个人思想认识[8]。
4江苏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对策
4.1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目前,作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新农合”,覆盖面虽广,但保障水平并不高,表现出筹资总量偏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与城镇居民的医保差距较大。浙江省近年来建立了“捆绑式”老年合作医疗保险,即个人和家庭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在现有的新农合医疗制度体系内,专门建立老年医疗保险基金账户。当“新农合”不能报销医疗费用时,可在老年医疗保险基金账户中按规定比例报销。同时,可借鉴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将江苏所有城乡老年人都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老年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政府可通过立法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强制实施老年医疗保险,强制征收保险基金[9]。
4.2促进城乡医疗纵向合作
目前,城市中大量优质的卫生资源并未被有效利用,而农村地区严重不足的卫生资源却出现利用不充分的奇怪现象。若能通过建立县、乡、村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促进城乡医疗的纵向合作,可有效地整合闲置的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互补[10]。联合体内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秩序,这将有利于缓解“小医院看病治愈难”、“大医院看病经济难”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吸引更多的病患就诊,减轻综合性医院的负担。
4.3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均衡性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7-0029-03
A Study on 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downtown of Nanjing
YANG Lu, XU Huai-fu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schoo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ain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downtown of Nanjin,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Methods: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was analyze in 6 areas of Nanjing in 2009 by means of Lorenz curve and Gini coefficient. Results:Gini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beds, doctors, registered nurses and pharmacists by loc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as 0.07,0.25,0.20,0.25,0.19, respectively. In the aspect of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Gini coefficient was 0.42,0.58,0.54,0.58,0.5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allocation for the main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according to local population in downtown has arrived at a perfect status, but it is not quite reasonable by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the balance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KEY WORDS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balance; Lorenz curve; Gini coefficient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是医改的难点所在。政府加大医药卫生投入对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医药卫生投入增加的幅度有限,因此,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这成为研究和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法来评价2009年南京市主要医疗卫生资源在6个城区内配置的均衡性,为提高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的行政区县划分为3大区域:城区、郊区和县(溧水县、高淳县),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南京市的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这6个城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0南京卫生年鉴》的南京市各区县有关数据与指标统计。以南京市的6个城区为研究单位,数据指标包括2009年各城区的人口数、土地面积、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药师数。
1.3 研究方法
将上述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分别按照累计人口或地理面积百分比绘制出各种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并计算相应的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统计学家洛伦兹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提出的收入分配公式绘制成的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的曲线。洛伦兹曲线离对角线越远,表示收入分配公平性越差。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Gini=A/(A+B)
式中A+B为45°对角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A为洛伦兹曲线与45°对角线(绝对平等线)围成的面积,计算时用“直角三角形面积-B”表示;B为洛伦兹曲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面积,计算时用该面积分割成的若干梯形面积的总和代替[1]。
卫生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与均衡性之间的关系参照经济学中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标准:基尼系数在0~1之间,0.2以下表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为相对合理的正常状态; 0.4为警戒线,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不均衡,0.6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属于高度不均衡的危险状态[2]。
2 实证分析与结果
2.1 南京市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表1和表2显示了2009年南京市6城区主要医疗卫生资源分别按人口配置和地理面积配置的平均数量。
2.2 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2.2.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均衡性分析
将各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量从小到大排序,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医疗卫生资源量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2009年南京市6城区医疗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1),并计算得相应的基尼系数(表3)。
2.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均衡性分析
将各区平均每平方公里配置的医疗卫生资源量从小到大排序,以地理面积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医疗卫生资源量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医疗卫生资源按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2),并计算得出相应的基尼系数(表4)。
2.3 分析结果
表3显示,医疗卫生机构数、药师数在区域人口配置方面基尼系数在0.2以下,其均衡状态为最佳;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2~0.3之间,处于比较平均的均衡状态。
表4显示,医疗卫生机构数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4~0.5之间,表示地理配置差距较大,处于不均衡状态;其他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超过0.5,其中床位数、注册护士数的基尼系数接近0.6,已经接近高度不均衡的危险状态。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所有医疗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都比较大,说明地理分布高度不均衡,从图2可看出,每种医疗卫生资源的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都有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床位数和注册护士数的洛伦兹曲线的偏差最大,均衡性最低。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地理面积最小而经济水平最高的鼓楼区和白下区。以上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可能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关,鼓楼区和白下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多,其他几个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少。
按人口配置与按地理面积配置相比,各城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数相差不大,分布比较均衡,人口分布的均衡性明显优于地理分布的均衡性。这与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以每千人口拥有资源数量为标准进行分配,较少考虑地理因素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影响有关。
3.2 建议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有限,资源均衡配置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能够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因此,在进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时政府应同时考虑人口分布均衡性和地理分布均衡性,统一规划各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强政府财政的导向作用,对各城区均衡投入。
不论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均衡性还是地理均衡性的分析,均显示医疗卫生机构配置的均衡性相对最优,医生数和药师配置均衡性次之,床位和注册护士配置均衡性最差,因此在进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时,应更多考虑床位和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 饶卫振.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新思考[J]. 统计与决策, 2007, 23(7): 28-29.
[2] 张晓燕, 梁倩君.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综合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2): 69-71.
[3] 罗娟, 汪泓, 崔开昌. 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09, 26(5): 466-469.
[4] 王悦, 刘莉云. 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3): 29-32.
1.1基层医疗“以药养医”的模式依旧存在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营状况依旧不佳,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严重亏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药品出售得相对较好,其他医疗服务性收入几乎没有,机构运营成本结果只能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但依旧远远不够。
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运营情况不佳
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良好的财务运营管理,还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获得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后却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财务运营不佳则就无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扩大。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更快,导致每年的运营结余不足以维持当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1.3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巨额负债
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基本建设等各种原因存在着负债,但是又因为财务运营能力不佳,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进行偿债。这样就经过长年积累,产生了巨额的负债。
1.4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地区的相同级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同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年份发展不平衡,同地区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机构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加上绝大部分患者都有“重优质、重高级”思想观念,这就导致了好的医疗机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在超负荷运转,差的医疗机构则发展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得出:村级卫生服务站发展情况不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村卫生服务站稍好,县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发展最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则无法同步进步,相互之间还会有所制约,甚至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无法拓展。
1.5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各地政府
虽然每年都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资金,但投入资金的比例和数额几乎维持原样,导致分配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相对来说就是逐年降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缺乏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政府投入不足最后制约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2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现状的建议
2.1政府性投入资金需合理
应将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情况加入政府每年考核中,使得当地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状况以及机构的发展情况与问题。政府应能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年投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彻底地落实,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资分配计划,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平衡的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2.2任用培训相关经济类管理
人才拥有充足资金后更需要加强合理的运营管理,不能让非专业管理人员盲目进行管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挑选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得其能够对机构营运支出和收入进行综合协调,能够将机构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除了以上所述,在资产管理以及机构设施合理配置上也应进行长远规划,使得投入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因自身不了解而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相关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完善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适用的配套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广大居民能够合理地被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从制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对于看病求医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不是一拥而上过度集中到其中某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或是自己盲目买药胡乱治病。
2.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不同的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进行推进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优化分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减少因为系统内部上下游竞争而互相抑制发展。
2.5系统的成本核算及适度收支平衡
为了避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药养医”的现象,需要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进行规划调整,不仅能做到将人群进行分流就诊,还能进行系统的就医成本核算,使得在业务拓展的同时,能够使得收支适度平衡。
2.6对固定资产及各种物资进行适用管理
就当前各地区存在的同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多,实际效用并不高的现象,相关部门应统一对其进行盘点与管理,同时也可相互调剂,将自身不需要的设备通过折旧采购或者赠送的方式,移交给急需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今后应以地区为单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规划,在对应的规划管理措施论证后,再决定是否采购;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和流程,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