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

提高农产品品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提高农产品品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提高农产品品质

篇1

[关键词]合理选择肥料 合理施肥方法

合理使用化肥既有安全问题,又有质量问题。所谓合理施肥,就是针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坚持缺素补素,平衡施肥;确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合理调配养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一、针对土壤特性选择肥料

中国南北土壤差异很大,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也逐步酸化,且钙镁缺乏,磷肥宜选用碱性钙镁磷肥、磷矿粉等,既可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供应钙镁元素;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尤其是滨海盐土,易施用磷石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二、针对植物营养特性选择肥料

按植物种类、品种不同对养分需求不同,同一植物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养分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对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选择化肥品种应根据作物营养特点来科学选择。据研究,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一般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氮肥宜选用硝酸铵、硝酸钙等;鳞茎类蔬菜对硫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硫较多的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钾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对硼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硼较多的硼酸、硼砂等;鲜食性的瓜菜如西瓜、甜瓜以及茶叶等对氯毒害敏感,不宜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大白菜、番茄等易出现缺钙症状(干烧心、蒂腐病),宜用含有效钙较多的过磷酸钙和硝酸钙;水果、茶叶需要大量的有机肥。

三、针对作物生育期选择肥料

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吸收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不同的肥料。

1 种肥选用中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拌种肥一般选择专用性强的肥料;

2 基肥可选用低浓度肥料,也可选用高浓度复合肥料;

3 追肥多选用高浓度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

4 灌溉施肥及叶面喷肥时,要选用高浓度、易溶解、残渣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及种类繁多的叶面肥等。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增施有机肥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显重要。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更新,激发原有腐植质的活性,提高土壤阳离子的代换量,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和作物的抗逆性能;有利于协调氮素均衡稳定、长效,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缓解施肥比例失调状况;有利于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减少蔬菜、水果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四、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种类、品种、不同部位有关,又与施肥技术和环境条件有关。在育种方面,把低硝酸盐含量作为育种目标之一是有意义的;在施肥技术与环境条件方面,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氮的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氮浓度越高,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越高,尤其在后期。所以,施用氮肥宜早,且不宜过多。

五、发展专用、复合、特种肥

由于优质农产品对土质、肥料要求不同,更需要专用肥。例如,生产大蒜需要含硫较高的肥料,生产啤酒大麦需要减少氮肥的比例,生产500公斤水稻与900公斤水稻的配比不同。

另外,针对人体营养需要可生产特种肥。据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地质部和国家环保局调查,中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和大部分地区缺硒,影响2.5亿人的健康。有研究表明,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可以提高食品硒的含量。在菜花上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菜花中硒含量可达0.149mg/kg,是普通菜花含硒0.002mg/kg的75倍。

篇2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产品品质;农作物;化学药剂

现代农业的发展虽然极为显著,但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也使得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对于农业持续性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突显,也使得农业目标发生了一定改变,我国农业开始朝向生态化、高质化方向发展,在这背景下,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农产品品质提升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首先应明确生态环境改善必要性。

1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模式的必要性

1.1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能实现农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同时还能便于打造绿色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创建绿色化农产品产业,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及市场认可度,切实提升农产品的需求量,为民众带来更多财富。

1.2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随着多起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国内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民众在选购时也会格外小心。在这种背景下,民众会更加倾向选购有机食品以及国外农业产品,这将对国内农产品造成直接冲击。而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改善农产品安全形象,提高民众对于国内食品安全的认可程度,为百姓提供更加高质的农产品。

1.3农业持续性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带动农业持续性发展,以往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农民通常会运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方式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却会影响农作物周边环境,且长期使用也会增强害虫与病菌抗药性水平,会增加病害、虫害种类与治理难度,而通过生态化手段,可以在解决病虫害影响的同时,真正实现农业持续性发展模式,意义较为深远[1]。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产品品质的方式方法

2.1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

正是因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各地区应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一优势,要科学控制化学药剂使用量。应大力倡导生物式病虫害整理方式,通过运用天敌扑杀以及灯光扑杀等方式,有效缓解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时要合理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浓度农药,要明确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以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

2.2提高研究成果转化效率

现代研究学者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方式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但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效率却相对较低,产品开发工作与研究工作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衔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研究人员对于市场的关注程度仍有待提高,部分研究成果只能在实验室内存放,其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对于农产品市场以及生物农药等市场缺乏准确判断力,市场驾驭能力仍有待提升[2]。因此,企业与科研人员应形成相互之间的有效配合模式,要及时了解与掌握市场动态,双方都应合理利用自身具有的优势,研究人员要从企业获得市场动态信息,而企业应合理开发研究成果,保证产品开发效果,进而获得市场主动权,进而为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2.3实施生态化农作物种植

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过程中,也应加大对生态化农业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要从基本入手,实现农业种植的可循环式发展。2.3.1拓展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范围一方面要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保护基础农田的同时,保证基础农田数量,并要优化农田基本质量;一方面,要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应通过农业机械补贴以及其他手段,让民众有能力、有意愿购买机械设备,确保机械化作业范围,促进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的落实,以便各项生态农业技术的顺利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农业信息平台,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科学监管农作物种植,有效降低生态破坏行为的发生概率。2.3.2建立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点各地区要按照经济循环性发展理念,实施资源节约与开发工作同时性发展。要以农业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建设集约型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做到对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有效降低外部物质的投入数量,形成资源节约式生产方式,以实现生态化农作物种植模式[3]。2.3.3优化种植栽培模式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气候、土质条件,调查各种作物种植环境以及病虫害发病情况等内容,并通过优化植物栽培模式的方式,以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切实提升。一是改变播种期,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对病虫害发病特点与时间的研究,适当调整植物种植时间,以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率的目的;二是要改善田间肥水管理方式,由于田间氮肥使用量、湿度以及温度等因素,都会对病虫害发病以及发病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应通过合理管理这些因素,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三是可以实施间作轮种,即轮作种植不同作物,例如可以轮作种植西瓜与小麦。2.3.4实施生防示范工程建立示范区域的目的,就是让农民通过实际种植示范,明确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种植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使他们可以真正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投入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之中[4]。在建设示范工程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科学检测当地土质以及水质,并划定保护区域,改良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要组织性、有规划性处理示范工程各项工作,并要定期组织当地民众参观,以保证该种农业种植模式的顺利推广。2.3.5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虽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但只要合理运用与回收,也能在环境改善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要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一是要科学开发沼气地区能源,合理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要对其进行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实现对资源价值的最大限度开发;二是要合理挑选农业种植用具,尤其要严格挑选农膜,要以易降解、易回收为选择标准,切实消除白色污染;三是应提倡秸秆还田模式,要对秸秆进行食用菌培植与过腹还田处理,从源头开始改良农村生态环境。2.3.6完善土壤污染治理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重视程度,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治理新模式。当地政府应出台各项环保政策与措施,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与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并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从源头控制土壤污染。同时要合理控制与监测农田污水水质,并要对农村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污染物对水源的影响。此外还要通过翻耕以及其他方式,清理污染土壤,要利用生物以及化学等工程,减轻土壤污染程度。

3结语

通过本文对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相关内容的介绍,明确了该项举措对于农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各地区应认识到这种种植模式的优势,要按照绿色化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土壤治理、妥善处理农业废弃物以及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等方式,真正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的优势发挥到农产品品质强化工作中,从而帮助当地民众建立起可循环式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保证当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秀兰.新常态下农业结构调整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5(9):86-93.

[2]黄国勤.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J].农学学报,2015(3):113-121.

[3]黄国勤,王淑彬,赵其国.广西生态农业:历程、成效、问题及对策[J].生态学报,2014(18):5153-5163.

篇3

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及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把土壤、农作物、肥料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比例,因此应该:

(1)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土壤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是农作物所需各种养分的主要供应者。在农业生产中由肥料、灌溉水、降雨、秸杆还田、根茬残留、生物固氮等提供的养分都存在在土壤,最终由土壤直接供给农作物吸收利用。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但是,由于田间土壤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化验分析的条件限制,有时没有办法根据土壤的分析结果来施肥。那该怎么办哪?在不能进行测土施肥时,可以根据以前的施肥状况和目前的土壤地力情况来考虑肥料用量。一般肥力高的土壤,可以适当降低肥料用量,而对肥力低的土壤,应该增加肥料用量。对土壤比较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一次肥料用量可以稍大一些,而对土壤较砂,保水、保肥能力弱的土壤,则一次肥料用量不能过多另外,由于土壤中的养分还包括灌溉水、降雨、秸杆还田、根茬残留、生物固氮等提供的养分,因此还要根据它们带入的养分状况,来考虑肥料用量。

(2)了解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特征.要做到科学合理施肥,要知道作物需要什么肥料?需要多少?什么时间需要?作物需要什么肥料?一般来说,所有作物都需要17种营养元素,也称为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它们是:碳(c)、氢(H)、氧(0)、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铜(Cu)、锌(zn)、硼(B)、铬(M0)、锰(Mn)、氯(cl)根据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农作物的需求状况,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像钙、镁、硫等,叫做中量元素。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的也很少,主要是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量较少;同时以根茬归还给土壤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是归还比例最小的元素,通常把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或肥料三要素。但是,由于作物种类不同,它们对这些营养元素的需求上也明显不同。如小麦、玉米对氮、磷、钾需求较多,而花生、大豆对、磷、钾需求较多,食用叶片的蔬菜、茶、桑等需要较多的氮,油菜需要较多的硼,地瓜需要较多的钾。这就要求在生产中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特点选择不同的肥料种类。

作物需要多少肥料,就相当于一个人一顿得吃多少饭一样,少了他没吃饱,但多了也不行。一般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取决于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和产量水平。一般在蔬菜、果树上的肥料用量要大于粮食作物,产量水平高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要大于产量水平低的作物。,那么,在施肥时就可以根据近两年的产量水平估算今年的产量状况,然后估算肥料用量。

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营养,但作物一生中对养分需求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就是施肥的最佳时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植物对养分浓度比较敏感的时期,多为植物生长的前期。这一时期对养分需要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多,但很迫切,如果此时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或元素间的不平衡,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且后期难以弥补和纠正的时期。如磷的营养临界期在苗期,玉米在出苗后1周,;小麦在分蘖始期。氮的临界期比磷稍晚一些,一般在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渡时期,小麦的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玉米在幼穗分化期;植物营养临界期的养分供应主要靠基肥或种肥供应。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往往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植物吸收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最多,如能及时满足此时期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如玉米的喇叭口期,小麦的拔节-孕穗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的施肥是以追肥的方式施入的。

(3)根据肥料种类和性质选择适宜的肥料。肥料依据不同的目的,肥料可分为不同类型、按肥料来源分:有机肥(农家肥)、化学肥料、绿肥、生物肥料。按营养成分:单质肥料 、复合肥料。按肥料的状态分为: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态肥、按肥料中养分的形态或溶解性可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按肥料施用后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可分为:生理酸性、生理中性、生理碱性肥料、肥料的施用方式施用方式:基肥(底肥)、追肥 、种肥 。施用方法:撒施、条施、沟施、冲施、叶面喷施、灌溉(滴灌、喷灌)施肥。肥料的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可归还由于作物收获所带走和其它原因而损失的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但是,如果肥料施用不当,还可以污染环境,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1)过量施用氮肥引起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引起农产品硝酸盐累积。2)磷肥加工过程中的氟污染,施用时的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引起水体富营养化。3)肥料施用不当,作物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抗干旱能力下降,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变差。

篇4

关键词:农机零配件;质量;问题;措施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24-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幅增加,特别是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旋耕机械以及各种粮食收获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带动了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很可能贻误了农时,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同时也给用户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因此提高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是非常重要的。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省内所使用的各种农业机械大多数是由外省购入的,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也加入到农机零配件产品的制造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农机零配件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凸现出来。

1 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检基本情况

由于我省每年农业机械和农机零配件的需求量很大,但农业机械和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却相当少,大多数均由外省销售到我省的。为了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农机及零配件产品质量,省农委和省工商局在全省联合组织了深入开展农机及零配件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为了落实此次专项整治工作,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间,我单位受长春市、白城市、辉南县、吉林市龙潭区、桦甸市等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委托对上述市县的农机零配件(四轮拖拉机变速箱轴、转向节、气门、旋耕刀、灭茬刀、锤片等)市场进行了抽样和检验工作。主要检验了农机零配件产品的热处理指标(淬火硬度、调质硬度等),检测结果不容乐观。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样合格率相对较低,农机零配件产品总体抽样合格率为29.2%,各地区抽样合格率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市县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50%以下,而且长春地区、白城市的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样合格率相对较高,而辉南县、吉林龙潭区、桦甸市相对较低。这表明了县级以下地区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问题较严重,而地市级地区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水平也不高。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使得农机整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将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给用户和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威胁着广大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本次抽检的农机零配件产品中,轴类件产品居多,轴类件产品总体抽样合格率为25.5%,各地区抽样合格率也不高,在50%以下,尤其是白城市、辉南县等市县抽样合格率不足20%,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见图2。轴类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中,它是机械传动的主要零件,尤其花键轴是拖拉机、三轮(四轮)农用车、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变速箱中主要零件之一。它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以及很高的耐磨性等综合性能。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甚至涉及影响人身和财产安全。

2 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

轴类件、转向节、灭茬刀等淬火硬度、调质硬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或根本就不进行热处理,产品就销往市场了。例如:

(1)轴类件淬火硬度只有30HRC左右(要求≥45HRC);调质硬度<20HRC(要求25HRC-32HRC);(2)转向节的立轴调质硬度<20HRC(要求25HRC-32HRC);(3)灭茬刀刀柄硬度32HRC左右(要求38HRC-45HRC);刀身硬度40HRC左右(要求48HRC-54HRC)。

2.2 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产生农机零配件产品淬火硬度、调质硬度等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使,重效益、轻管理,管理水平低,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质量控制的制度和规定;(2)为迎合市场需求,不按标准和技术要求执行,生产随意性大,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3)从观念上,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沿用老一套的营销和质量管理方式;(4)在市场价格竞争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工艺要求;(5)市场保障体系不健全,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6)消费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自我保护和质量意识差。

3 提高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宏观管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3.2 增强企业领导者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

3.3 加大对农机零配件销售集散地的整治力度

3.4 采取措施完善农机零配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篇5

“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工作的主要措施包括企业年度检查、产品抽样检查、市场监察等。企业年度检查是指各级管理机构对辖区内获得“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一个标志使用年度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质量及标志使用行为等实施监督、检查、考核、评定。

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促进法律法规条款的贯彻落实,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大力推进,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2 吉林省“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现状

吉林省自1990年开展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以来,吉林省相继于2003年、2007年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工作。目前,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785个,有机农产品271个,无公害农产品209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8个,环境监测面积3900万亩;2009年,全省“三品”产量达到3340万t,实现产值48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8亿元,带动农户278万户。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管理机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既是是长期性的工作,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性的工作。目前,“三品一标”工作机构覆盖了60个县(市、区),能够独立承担产品认证、生产监控、证后监督工作。但是,还有部分县(市、区)的管理机构和队伍不健全,职能职责不明确,监管长效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管实效性不强。应及早确立并理顺“三品一标”基层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激励机制,完善各项监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监管职能并落实工作职责。

3.2 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明确授权

在依法监管过程中,我们还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和细则,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不够显现。吉林省大多数管理机构还没有得到本级行政部门的明确授权,监督管理层面存在执法空白,监管实效和工作力度呈现较弱的态势。应尽快对各级管理机构明确法律委托授权,积极协调法制部门,指导监督“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形成“上下协调一致,对口统一监管”的工作格局,督导“三品一标”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详实记录生产档案,合法规范使用标志。

篇6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随着 的临近,市农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认真总结了 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认真分析我市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了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值班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一方面结合年底各类农业培训项目及送科技下乡、街头法制宣传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及科技知识宣传培训,如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训项目,一月份分别在我市云梯、胡乐等乡镇培训农户1000余户,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街头法制宣传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手册xx余份。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奖励验收,检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种养基地(标准化小区)37个,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及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完善生产档案,帮助提高认识,要求做到不加工、不转运、不储存、不销售、不食用病死畜禽和农残超标蔬菜等有害农产品,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妥善处理,有效控制疫病传播。再一方面,举全市之力,成功举办全省防治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产生了很好效果。

三、突出重点,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农资市场治理。 月份正值各种子经销商进货备货时期,为加强种子市场源头管理, 月9-10日,执法大队组织本市主要种子商参加了宣城市种子商培训会议; 月 日,大队又召开了宁国市 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启动会议,对今年种子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严把种子进货关,健全种子经营档案,并对每一品种、每一批次杂交水稻种子进行大田同步纯度鉴定,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抽样品种20份。同时发放宁国市农委《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两系杂交稻种子管理的紧急通知》等资料70份,签订《种子经营承诺书》20份。

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按照市政办《关于印发宁国市生猪肉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农委自 年 月25日开始,开展为期2个月的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非法投入品,严格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联合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了全市冷鲜肉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共计出动检疫执法人员166人次,检查屠宰场4个、养殖场11个、市场21个、214个肉案、冻库15个、肉案154个。查获并无害化处理不符合规定冷鲜肉70余公斤,查处1例私屠滥宰生猪行为,依法没收销毁未经检疫私宰猪肉42.5公斤、注水牛肉110公斤,市场销售状况良好。

篇7

1.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公主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利国惠民的民生大事,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2010年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全市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市农业局成立了以农业局长为组长,6个相关科室和相关站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农业局单独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制定并以局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药管理工作方案》,与各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2.强化“四基”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1抓法规宣传,打好群众参与基础 通过电视台、农业信息网、广播电台、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和宣传图片、举办宣传周活动、开展政策法规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安全知识、生产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0年9月,制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专题片,在市电视台连续播放了一周时间。农业局主要领导在电视上做了农资市场清理整顿讲话。同时,印制了《食用农产品安全消费》2000余册,订阅了农业部主办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有关刊物。一年来,共培训农民、基地、企业人员1.2万人,印发宣传图片和宣传资料5.1万份,举办电视宣传5次,开展政策法规和培训2期。2011年初,在政府宾馆培训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人员280人,营造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良好氛围。

2.2抓农产品认证,打好标准化生产基础 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建设,公主岭市在蔬菜、粮食作物、畜牧业发展上建立了10大基地。同时,认真组织申报和认证“三品一标”。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企业7家,绿色食品21个,种植基地36万亩;有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个,种植面积21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84个,种植面积15万亩。

2.3抓投入品质量,打好准出准入基础坚持常年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市场整治与监控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药管理年活动。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全面建立进销台账、标签标识、质量追溯管理等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销售五种禁用高度农药行为。2010年,全市共出动车辆37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680人次,检查农药、种子、肥料市场118个,检查经营企业44家,检查经营业户589家,清理整顿农产品市场12个,共立案审查各类案件4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

2.4抓体系建设,打好安全保障基础 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的《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项目》要求,2009年利用60天时间,新建实验室304平方米,改造办公室196平方米;利用3个月的时间,配置检测仪器设备52台(套),配置流动检测车一辆,办公电脑6台及多媒体系统四位一体机等。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都已到位。按照项目“四制”及“领导安全责任制”原则。到目前为止,项目的土建工程、实验室附属设备及52台(套)仪器设备都已到位并完成调试,并取得了项目的规划、土地、环保、消防、人防等手续。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实验室后续工作,对技术人员进一步培训,争取早日通过验收。该项目由于进展快、把关严,多次受到省农委领导的好评。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市农业局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等制度。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局属各执法单位做到执法公开、公正、透明,不办人情案。四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市农业局参加了第二期全国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培训班,组织检验技术人员参加了吉林省首届农产品质检体系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班,另外还选送三人(次)到省农检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队伍素质。

3.突出“五个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紧紧围绕生产过程,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突出问题能管住,关键措施能到位。

3.1突出重点农时 在农时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行动。2010年,在备春耕生产期间,公主岭市农业局相关执法单位联合行动,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种子市场、农药市场、肥料市场专项治理,共出动检查车辆45车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300多家,农产品批市场10个。2011年,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3.2突出重点区域和品种 加强投入品批发门店和较大的零售经营店,如铁北农资市场、客运站农资市场、50家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种子经营企业和八达、瑞野等大型农药生产企业,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包装标识、质量标志等执法监管,确保全市肥料、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00%监管。

3.3突出重点环节 从使用投入品到收获,各个环节都纳入监测范围。抽出10人对全市10个蔬菜生产基地、5个蔬菜棚膜园区、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实行了监管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头。

3.4 突出重点检测项目 对市场上销售有代表性的以及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或企业品种进行重点抽检,每个季节对蔬菜等重点产品抽检一次,每次不少于20个样品,每次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及时上报。在3个蔬菜棚膜园区设置了3个常态化监测点,为实现市场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

3.5突出重点节日 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执法人员对区域农贸市场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进行执法检查,确保重要节日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4.注重“三个检查”,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4.1查主体资格 从规范农资经营主体入手,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企业以及农资经营企业的资质、基地、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实施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严把农资产品准入关,并建立黑名单制度,有违法行为的永远不得经营。一年来,对全市298家种子和210家农药经营业户进行彻底清理,从严查处不具备资格的违法行为,会同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无证照经营15家,对25家经营资质不全的进行了限期整改。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监管目标

(一)种植业初级产品源头监管

1、制定和完善主导产业主要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这些主要农作物有:柑桔、葡萄、西瓜、西红柿、空心菜、小白菜、真姬菇、竹荪、姬松茸、茶树等。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转化编印成栽培历张贴于各主产村。

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抓2~3个作物连片(或相对集中)5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乡镇具体任务见附表1)。

3、加强生产基地源头巡查与抽检

一要加强余坊等城区、城郊蔬菜基地巡查,督促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自查自检活动,同时不定期抽检12批次,每次6~10个有代表性样品,全年抽检100个样品以上。

二要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产季上市前检测,特别是夏秋季节叶菜类、豆类产品,如空心菜、小白菜等要加密检测次数,每10天抽检1次,每批次不少于3个样品)。

三要加强地标产品上市前检测,每个产品抽检3个基地,每个基地抽5个样品,其中申请用标企业的生产基地全部为必检单位。

四要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柑桔)基地上市前检测,对蜜桔、芦柑、甜橙、柚类等四个品类,分鲜果和保鲜果,在上市前进行抽检,每个品类抽检5个果园或5户,每个果园或农户抽5个样品,确保抽检覆盖面大,抽检样品有较高代表性。

(二)农产品市场监管

1、督促并指导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好农产品准入关,建立农残检测制度。

2、督促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残检测室,并开展日常的检测工作。

3、每月对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顺心菜市场巡查1次以上,了解市场销售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同时随机抽检当季主要上市品种,每次不少于6个样品,全年抽检72个以上样品,每次选择蔬菜、水果等摊位3户以上。

(三)农资市场监管

1、在全县范围内,杜绝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确保无重大农残事件发生。

2、将县境内农药经营店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全年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10批次以上,严厉打击假劣违禁农资产品流入市场,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3、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构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络。

4、加强农药监督管理,重点抽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药产品质量、农药标签是否符合要求。

四、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营造社会氛围。农业局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各相关牵头站、办、大队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提高工作人员认识,增强服务的责任意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细化监管方案,及时反馈信息。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细化监管方案,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年3月开始,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每月10日和25日前向局、绿办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再由绿办综合汇总报送市农业局和县政府食安办。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篇9

关键词:现代企业;国有农场;安全生产;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4.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8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我国各地农场在最近几年纷纷提高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总结出了与自身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当地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农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农场的安全生产质量直接决定了粮食等农产品的安全性,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受限于农场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各种原因,使得农场安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个别农场生产者仍存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体系,对农机安全的管理也存在很多缺陷,为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还有部分农场生产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削减了很多必要的成本投入,大量使用高残留、高毒素的速效农药(膨大剂、催熟剂等铺助产品)。为了尽早销售,在施药后还没过间隔期就仓促上市,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对于大部分国有农场而言,虽然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其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时往往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另外,由于农场现在管理的双重性(企业承担许多的社会职能如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医疗等),无任何行政执法权力和财政资金。很多国有农场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缺失或者更新换代较慢,安全生产和安全检测技术都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要求。农产品监督体制尚不健全,对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检测不严格,使得很多未达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

2 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对于国有农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工作的落实情况,还取决于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决策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场安全管理质量。为此,国有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深化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引起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使农场领导班子真正领会和贯彻农垦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安全生产精神,严格遵循农垦总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责任。

2.2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从源头预防和避免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有农场必须要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安全责任书来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农场的安全生产。农场要做好农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农机操作手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认真落实年检审查工作,对于不合要求的农机,要勒令生产者及时调整,消除农机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外籍作业拖拉机,要落实好登记、造册工作,实现日常监督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减少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农场要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可以通过与公安、安检等部门配合执法来加强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和自身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

2.3 加强与各部门协作配合

建立完善的农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仅要靠农场内部的重视和努力,还需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监督部门、土管部门、司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共监、共管、共治的管理体系。这种综合而全面的管理体系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巨大推力,对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国有农场可以得到更多财政、设备上的支持,能够有效解决国有农场无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或者更新较慢、技术落后的问题,从源头避免和减少了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帮助农场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

2.4 加强安全生产整治工作

为了消除日常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农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整治工作,从广、实、细三方面落实好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其中,“广”是指安全监督的氛围要广,做好农机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确保农场安全监督没有出现遗漏,全方位消除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实”是指在安全整治中,要真实的记录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认真的梳理总结,并如实的建档记录,然后再逐依要求整顿。“细”则是指农场根据日常安全整治情况和相关整治方案的要求,对各项相关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将各项工作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便于日后的验收和追查。

2.5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质量,农场要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完善农产品及粮食安全监督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农场要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使生产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农场要积极引入和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普及有机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安全生产知识,引导生产者以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者整体安全意识和生产能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对农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检测,以确保所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是安全可靠的。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and points out that by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team,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高职;教学;质量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76-02

0 引言

《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农产品分类、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等一系列物流基础知识,熟悉现代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物流技术,为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输送农产品物流方面的操作型、管理型人才。

1 当前《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具有涉及基础面宽、政策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起步晚,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突出

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和规范 针对该课程的许多实质性技术和最新技术,由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局限,讲授得不够深入,如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仓储技术、加工保鲜技术、绿色包装技术、检验检疫技术等前沿性技术的讲授往往是纸上谈兵,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而不能深入下去。此外,教学内容的不尽规范也影响了学生全面掌握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

1.2 综合性和前沿性教材严重缺乏 目前公开发行的教材有2007年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的由赵编的《农产品物流》,该书结合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从农产品对物流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了农产品物流的相关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该书关于农产品物流的一些前沿性技术介绍较少。总之,深入反映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标志性教材严重

缺乏。

1.3 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 经济管理类涉农专业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很低,在这种背景下,任课教师在知识更新、业务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缺陷和差距相当明显,教师也难以适应当前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要求。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显得死板而不活跃,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 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2.1 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出发,该课程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线高素质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应用人才这条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素质的培养。首先,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可从物流实用技术、物流运作、物流管理等角度入手组织教学内容,随时更新充实农产品物流的前沿知识于课堂教学中。例如,针对农产品物流动态过程中生命、品质和地理位置的易变性所采用的农产品物流实时跟踪技术,鲜活农产品的绿色加工、绿色保鲜、绿色包装等绿色物流技术,不同国家转基因农产品物流的贸易政策等等。再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前后联系不够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如可划分成“农产品物流类别、农产品物流技术、农产品物流运作、农产品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政策”五个模块进行,使教学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理论内容,应与实际应用实例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

2.2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该课程应紧跟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趋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可采取:

2.2.1 比较法教学。农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能,从而其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等物流操作手段也不尽相同。在讲授时,多采取比较法,可将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物流特点系统地联系起来,如与粮食作物等农产品物流相比,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而需开展绿色物流。

2.2.2 多媒体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比如通过播放视频《蒙牛零距离》,可以将收奶、杀菌、包装、装箱码垛、出库等各个物流流程及先进的物流技术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设疑式、任务驱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 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适应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内培”即通过校企合作,把现有的任课教师送到农产品物流一线顶岗实践锻炼,或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要求他们定期去企业“充电”,及时进行技术、观念的更新;“外引”即从企业直接引进具有现场实践操作经验的专家来充实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即长年或短期从企业中聘请现场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保持学校合理的专兼教师比例,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从而形成数量足够,活力充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2.4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实践实用型人才,将课堂知识实践化,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冷藏保鲜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或者观摩,提高实训过程的岗位针对性,加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2.5 注重该课程教学的基础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 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与其配套的基础建设也不可缺少。诸如:与教学相关的教案、讲稿、教学日历要齐全并且应该是教师之间共同备课的结果;与实践相关的实纲、指导书等要规范,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与考试、章节复习相关的试题库要完整,内容要全面,难度要适中;与教材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要随农产品物流新的知识的增加而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基础性教学文件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实施的依据和纲领,既不可缺少也不可随便应付。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学生素质教育,要想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紧跟时代的步伐,尽快适应现代农产品物流管理发展的需要,使其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灌输科学技术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3 结语

总之,农产品物流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的基础课程,要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和教学基础建设,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才能为我国物流业的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优秀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海.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

[2]吕玉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22).

篇11

关键词:气象影视节目;服务;三农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59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距离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对气象的依赖程度还是相当大的。农业的防灾、减灾目前仍是薄弱环节,因此,我省气象部门的为农服务显得非常重要,而作为气象影视则是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因此,怎样利用气象影视节目把气象信息及时快捷的传达给农民朋友,并且有效的指导他们预防灾害性天气、气候带来的影响,使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更加顺利,真正达到让气象服务走进农民的心里,提高他们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气象影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为农服务气象影视节目的现状和不足

我省吉视乡村频道自2001年7月开播以来,先后有许多档非常丰富的、深受广大观众认可喜爱的农业类节目,如《乡村导视》、《乡村大戏台》、《乡村聚焦》、《乡村四季》等。《乡村气象站》则是该频道一档气象影视服务节目。对于我省唯一的一档为农服务的气象影视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和电视媒体的充分肯定和重视。但对于气象为农服务节目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1农事播报不够专业

目前吉视乡村频道《乡村气象站》是我省唯一一档农业气象服务类节目,制作这档节目的工作人员少,且其他农业、气象专业人员更少,不能深入了解我省各个地区农牧业的实际情况。所以造成了农业气象节目的农时农事提醒的专业性不够。

1.2表现形式单一

目前《乡村气象站》天气预报节目,由于栏目组人员不足,只能是单纯依靠主持人播报表现形式完成每天的节目,缺少与其相配合农事活动视频画面、图表、动画等,只有在互联网下载的图片及滚屏提示语和后面每个广告版面的10个地级市的72小时天气预报。缺少季节性、地域性及有针对性的农牧业专业为农气象服务,如灾害预警、土壤干湿度监测、春播秋收气象服务、病虫害防治等气象服务。这样造成农业气象节目表现形式单一,预报及主持人播报内容不够精细,不能提高收视率,降低经济效益的后果。

2提高为农服务节目质量,更好服务“三农”

2.1加强对农时农事的气象服务

节目编导针对我省气象服务中心提供不同地域气象数据的应用分析,对每天的天气变化对农事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让主持人有针对性进行播报,如有突发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给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例如在春播时期,对于吉林省各地区的农作物来说,无论是温度、湿度、土壤解冻、土壤墒情等条件下,主持人与气象农业专家进行分析沟通后,给广大的农民朋友提出指导建议,使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2加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气象服务

在一年四季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也有不同的变化。《乡村气象站》节目可以根据农作物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专门制作有关农作物在不同时期可能遇到的灾害及预防,如灾害性天气、病虫害等。

2.3加强对农业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自身素质及修养也不断提高,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许多农民已经从重体力的农活解放出来,用上了电脑,手机客户端,开网店卖自家生产的农产品,而《乡村气象站》节目也应与时俱进,让农民朋友了解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主持人对电视观众讲述农业气象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从而达到增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气候及病虫害等的应急处理能力。

2.4创新气象为农服务节目的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农业类气象节目分三种:一是每天播天气预报节目;二是农业气象专题节目;三是气象频道农业气象服务节目。我们要拓宽视野创新为农节目的表现形式,可取其所长,避己所短,把其它节目的优点借鉴过来,丰富我省的农业气象节目。如四川省的《气象乐活帮》节目中将气象专家卡通形象借鉴过来,进行专家与主持人的互动;黑龙江的《农气帮女郎》节目中用了快板书的形式解说病虫害的口诀等。

2.5加强对气象为农节目人员的培养

打造一档优秀的为农服务气象节目需要有一个优秀的节目创作团队,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有打造王牌主持人的意识,主持人不仅具有主持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农业、气象专业知识;二是节目的编导必须有编导专业技能,而且加强对气象知识、农业知识学习,努力做一个综合性复合人才;三是要有制作技术水平高的制作人才,编导要求制作什么动画,就能按照其意图完成。

3结语

篇12

关键词:粮食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15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以广西“毒白菜”、海南“毒豇豆”为代表的食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从现状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食品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公众健康,还会影响国家对外贸易。有研究结果显示,农药残留、色素、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不合格、食品中含有杂质等均是我国出口农产品被退回的原因,农产品退回不但会增加农产品损失,还会丧失其它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信任度。本研究将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产品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食物必须无毒、无公害才算的上是安全食品,我国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农产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农产品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农产品投入不合理,收获不科学,市场监督不善,农产品餐桌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市场上流通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可引发中毒事件,危害公众健康。有学者指出,农产品的化学投入数量较多,每年应用的农药中,有30%的农药含有有机磷。有机磷农药对消费者健康影响重大,应合理控制其应用比例。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8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环境因素中,因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占8%,农药引起的食物污染可直接增加疾病发生率,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病死率日益增高,并出现了诸多怪病、奇病。

1.2化学添加剂滥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可增加食品种植时间。为促使瓜果蔬菜早日上市,多数农民不顾农产品质量滥用化学剂、激素、催生剂,以上举动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食用口感,还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有研究显示,每年卫生部均会接受大量因农药污染引发的中毒报告。此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性要求、营养性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农业有着集约化发展趋势,集约化农业环境下,一旦发生病虫灾害,就会导致大片农业面积受损。为应付病虫灾害,种植者必然会大面积施肥,大量应用农药产品,而农产品的大量应用不但会增加种植者种植成本,还会降低农产品安全性。

1.3食品污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燃烧煤中的氟,重金属铅、砷、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可长期在机体体内蓄积,严重时可引起急性中毒,影响机体生命健康。具体而言,铅中毒可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氟污染食物可导致氟骨症;有机汞污染可引发肝、肾器脏损伤,增加胎儿畸形发生率。

2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关键点分析

2.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控制点

2.1.1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

新的科技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强地区科技建设,鼓励农民选用良种播种,合理控制农产品栽培密度,做好农作物保护工作,此外,政府还应适当进行资金投入加强农产品科技建设,不断引入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鼓励。农户应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融入新技术,比如农业航化作业技术、大农业机械化栽培技术、抗寒良种繁育技术等,不断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2.1.2 改造低产农田

部分农业生产地块因低洼、干旱、交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发生病虫灾害,致使农作物不能健康成长,单产水平较低。为提高农作物生产量,应对低洼、干旱、交通不畅地块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

2.2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点

2.2.1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若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应向农产品种植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可借助电视媒体、村委会讲座、农产品安全生产传单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趣味性语言,并通过实例分析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公众认知水平。

2.2.2 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

为保证农产品安全,促使我国农业朝着高效、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提高公众对农业安全生产法规的关注度,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2.3 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行政主管部门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准备,建立农产品质量专家评审体系、质检机构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对知名农产品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适当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安全监测和管理。

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公民的生命健康,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从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改造低产农田、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波,赵清政,王春江.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0(06):67.

[2]钟真,孔祥智.产业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来自奶业的例证[J].管理世界,2012(01):79-92.

篇13

4个方面的消费问题

最严重

对于“目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的调查显示,45%的被访者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16.4%的被访者认为是“虚假广告/宣传问题”,15.4%的被访者认为是“价格问题”,13.4%的被访者认为是“冒牌商品问题”,分别列第一位至第四位。

两成多农民对 看病情况表示不满意

本次调查将农村医疗问题纳入了调查范围。调查显示,42.1%的被访者对本地看病情况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31.7%的被访者表示“满意”,1.8%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满意”,21.4%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2.9%的被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

农民对医疗问题都存在哪些不满呢?调查显示,药品价格贵、医疗收费不合理、医疗水平差是被访者看病“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3个主要原因。其中,37.3%的被访者不满意“药品价格贵”,排第一位;24.1%的被访者不满意“医疗收费不合理”,19.7%的被访者不满意“医疗水平差”。还有一些消费者因为“服务态度差”、“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不清”、“看病离家远,不方便”表示不满。

七成以上农民知道 5种剧毒农药已禁用

在对农药的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显示,有27.5%的被访者认为当前农药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价格高、药效差”,14.4%的被访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假农药多”,14.2%的被访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高残留”,其他问题还包括“对人畜有毒”,“使用说明不清”等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农民知道5种剧毒农药已经不能使用(国家已禁用),其中,72.9%的被访者知道多灭灵不能使用,82.6%的被访者知道对硫磷不能使用,79.8%的被访者知道甲基对硫磷不能使用,78.7%的被访者知道久效磷不能使用,71.6%的被访者知道磷胺不能使用。中消协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国家有关规定和有关知识的宣传,争取让每个农民都知道这5种农药不能再使用,以确保城乡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部分农民认为 种子化肥价格高

在对种子进行的专项调查中,数据显示,44.3%的农民对本地种子购买和使用情况评价“一般”,40%的被访者对本地种子购买和使用情况表示“满意”,只有1.8%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满意”,11.1%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2.8%的被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

消费者对种子都有哪些不满意呢?调查显示,23.3%的被访者因为“价格高”对种子购买使用情况表示“不满”,排在第一位;21.7%的被访者因为“假种子多”对种子购买使用情况表示“不满”,排在第二位;21.4%的被访者因为“品质差”对种子购买使用情况表示“不满”,排在第三位。以下分别是,“销售渠道混乱”(13.2%)、“售后服务差”(8.8%)、“品种少”(4.4%)、“分量不足”(3.6%)、“使用说明不清”(3.3%)。

中消协对农村化肥购买使用情况调查后发现,44.5%的农民对本地购买和使用化肥情况评价“一般”,39.2%的被访者对本地化肥购买和使用情况表示“满意”,1.8%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满意”,12.9%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1.6%的被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

导致农民不满的原因包括价格高、肥效差、假化肥多、好品牌难买等。其中,47.9%的被访者因为“价格高”对化肥购买使用情况表示“不满”,排在第一位;22.9%的被访者因为“肥效差”对化肥购买使用情况表示“不满”,排在第二位;10.7%的被访者因为“假化肥多”对化肥购买使用情况表示“不满”,排在第三位。以下分别是,“好品牌难买”(9.8%)、“使用说明不清”(4.8%)、“分量不足”(3.8%)。

多数农民认可农机购买使用情况

在对农机的调查中,中消协发现,49.6%的农民对本地购买和使用农机情况评价“一般”,32.7%的被访者表示“满意”,1.5%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满意”,14.7%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1.5%的被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

篇14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洮南市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相关基层单位和乡镇站为成员的洮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该项工作列入了年度综合考核内容。领导小组在洮南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汇总、传递、上报和工作协调等日常工作。同时,相关基层单位也都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全局上下形成了责权明晰、管理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为顺利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标准,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标准为基础,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以黑水镇、安定镇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二是以城郊洮府乡为主产区的大棚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三是以福顺、蛟流河等乡镇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四是以吉林省金塔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中心的辣椒生产加工基地;五是以安定镇为主产区的名特优大棚瓜果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全市建成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西瓜生产基地5万亩,辣椒生产基地20万亩。

3.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源头治理,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加强上市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市农业局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加大对上市蔬菜的例行监测及抽检力度,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有效监管,强化从源头进行治理。

3.1突出重点农时 在农时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在备春耕生产期间,洮南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农药、种子和化肥等农资市场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农资商店销售禁用农药情况,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执法车辆35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00多家,农产品市场及超市5个。

3.2突出重点区域 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市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始终坚持把农资市场整治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拉网式排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市区和乡、村96家农资销售商店的检查力度,加强禁用、限用农药管理,特别是对农业部明令禁止在农业领域使用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加大了查处力度。对农民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逐一进行排查,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2012年,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10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00人(次),处罚农药违法经营案件12起,结案12起,限期责令整改3起。通过检查未发现有生产、经营和使用5种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全市农资市场秩序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3.3突出重点环节 为坚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组织检测人员对市区内的关东农贸商城、骆驼岭、物尔美、华辰超市的蔬菜进行了不定期的随机抽检,对洮府乡的蔬菜生产基地随时进行快速检测。特别是对进入采收期的蔬菜,增加检测频次,扩大检测范围,以保证基地蔬菜安全上市。在地产蔬菜监管中,工作人员深入到洮府乡蔬菜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督促农户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督检查种植户农业投入品情况,告知他们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及违法行为。2012年,全市检测蔬菜和水果18个品种、1900多个样品,使地产果菜的检测结果合格率达到了100%,让广大市民都如愿地吃上了放心菜。

3.4突出重点节日 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重点围绕大型超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增加抽检样品数量,突出对芹菜、韭菜、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的检测,确保重要节日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4.加强品牌创建,强化“三品”认证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为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洮南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在“三品一标”认证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深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根据使用时效性到期及时组织复查换证。同时协助企业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监督企业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要求,改进生产方式,推选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品种纯正、品质优良,提高洮南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2012年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研究探索。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对“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各生产企业能够认真按照生产规程操作,填写生产记录,对个别企业记录不够规范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然后进行跟踪检查。通过督促检查和管理,各认证企业均符合要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