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渔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鱼类及特种水生动物养殖学为基础,应用渔业现代科学技术,吸取传统渔业精华,通过调整优化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挖掘渔业资源利用潜力,实现水域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渔业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生态渔业仍是属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体系。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
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为旅游服务的物质产品,是一种充分展示渔业自身魅力的复合式渔业,是旅游家庭中的“新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能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旅游业和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主要是在“美、险、奇、特”四个字上下功夫。而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因此,在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中,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科技渔业和庭院渔业,便是这“三字曲”的乐谱。
2.1游钓、休闲渔业
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近年来,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拉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生产者看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和新加坡是游钓渔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旅游城市兴建了人工湖或水上乐园,繁殖增殖优质经济鱼类,专供旅游者和城市市民垂钓。美国每年游钓渔业收入占其渔业总收入17%以上,游钓者每年消费300多亿美元。
在我国,钓鱼业有悠久历史,其中“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伴随着“农家乐”(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旅游的发展,“渔家乐”(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旅游也开始发展起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据统计,我国垂钓爱好者共有9000万人。就北京而言,全市拥有大规模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4月28日,广西北海爱浪休闲渔业旅游有限公司在北海银滩隆重举行了首航庆典仪式,1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首航体验之旅。“休闲渔业”作为北海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北海旅游和沿海渔民托起了新的希望。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4]。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活动内容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风情。对于这种旅游方式,感触最多的还是咸田镇的居民,由于北部湾渔业资源已日渐萎缩,沿海渔民在近海已较难捕到鱼,“休闲渔业”旅游,为渔民解决了转产转业问题,同时也为北海增加了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正如一位渔家大姐所说,这个项目给渔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而北海碧雅度假村也正努力向客人推荐这个新颖的旅游项目,以赢得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洞庭湖畔,湘江之滨,也兴起游钓渔业。但在发展旅游业中,将游钓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供游人垂钓、野炊,以享口福;供市民垂钓,消除工作后的劳累,在绝大多数旅游城市,尚未进行有效开发。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更富渔家风情的节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随着国内外旅游者与日俱增,垂钓、野炊爱好者兴起,游钓渔业将会日益兴旺发达,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2.2观赏渔业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仅是出口金鱼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我国观赏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既有适宜家庭养殖的品种,又有适宜池养的品种。在我国历代宫殿式、园林式建筑群中,都建有观赏鱼饲养池,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类,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也是观赏鱼出口大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是世界各国观赏金鱼的“娘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之门,不少家庭利用水族箱养殖了观赏鱼,以美化家庭生活,陶冶情操。据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家庭养殖观赏鱼类,已形成一种时尚。因此,当前是发展观赏渔业的有利时机,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兴建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游客趋之若鹜。我国大连、成都、长沙等地兴建的海底世界,也是门庭若市。游客置身其中,与鱼同乐,其乐无穷。每到黄金假日,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我国拥有水族馆38个,年销售金鱼5亿尾。北京市去年共生产观赏鱼1.85亿尾,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483万美元。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徐州较早地发展观赏鱼,品种有锦鲤、热带鱼、金鱼,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外销。江苏铜山县2005年观赏渔业创产值6500万元,户均盈利2500多元。
2.3科技渔业
发展科技渔业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对野生资源的滥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创汇渔业,赚洋人的钱,肥中国人的腰包[3]。发展科技渔业主要是养殖名、优、特、珍、稀有的鱼类品种和水生动物。据有关资料报道:泥鳅、鳝鱼、鳜鱼、河蟹、南方鲶、乌鳢、龟、鳖、虾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出口一吨泥鳅或黄鳝、河蟹等鲜活产品,可赚取外汇2—8万美元以上,或换取优质钢材20—100吨以上。江苏盱眙县依靠本地旅游资源,兴建大型龙虾城,每天消费龙虾1000多公斤,全县年消费龙虾5000吨以上;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当地就有着“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7]。
“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洞庭蟹不逊阳澄湖。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开发大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其余面积进行芡食种植,预计今年芡食产值可达400万元,河蟹产值100万元以上。鹤龙湖大湖养殖基地的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目前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打响了“洞庭湖螃蟹”或“鹤龙湖螃蟹”的名号,夯实了湘菜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基础。湖南浏阳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全市拥有各类渔业水域近10,000平方公顷,其中适宜开发成休闲渔业基地的水而有3000平方公顷,休闲渔业利润率是传统养殖渔业的3倍以上[2]。
我们再以福建东山岛为例来欣赏科技渔业的无穷魅力。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着一座美丽富饶的东山岛:曲折的海岸线、漫长的金沙滩、星罗棋布的岛礁、多姿多彩的珊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和现代化鲍养殖基地……这些独特的“素材”使观光型渔业成为东山岛旅游的新亮点。碧波万倾,碧光普照,在鱼跃人欢的“海上田园”上,若你有幸乘水上“的士”,灵巧地穿梭于连绵数十里的“大街小巷”,或看海鸥飞翔,观碧波荡漾,听涛声阵阵;或登上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浮筑木屋,体验“耕海牧渔”生活;或品尝“闽南功夫茶”,聆听优美渔歌,那份轻松与惬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留给如织的游人去遐想。绵延在银滩外、掩映在绿林中,万亩虾池实行“蟹、虾、鱼、藻”生态混养模式后,重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亲驾扁舟,划行于生态虾池上,采收龙须菜,网起鱼蟹虾,劳动的伟大尽在不言中。现代化的陆上鲍鱼养殖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亦园亦场两相宜。游人在尽享养鲍、赏鲍、抓鲍的乐趣之后,再品尝一道道鲍鱼佳肴,那番情趣自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时间与空间的巧妙配合,造就了东山岛奇特的海底世界,锯齿刺星、盾形陀螺、澄黄滨等8种珊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东山岛人立足于此开设了潜水观光游,让你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珊瑚的同时,与海草共舞,与鱼虾同乐,实现海底揭秘、龙宫探宝的梦想。此外,利用岛礁众多、鱼虾繁多、海岸曲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海钓大赛,让你迎海风,伴涛声,尽享悠然垂钓之乐……十足的海韵,独特的风光,无穷的乐趣,每年都有10多万五湖四海嘉宾来到东山岛与“鱼”同游。
可见,发展科技渔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2.4庭院渔业
庭院渔业是一项立足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态渔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农户庭院的空坪隙地、河溪边荒间地和低产稻田,建标准化小鱼池,发展养鱼生产。它既可养殖观赏鱼类,又可养殖经济鱼类,供家庭食用或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若每户家庭兴建面积100M2的水池,以饲养泥鳅或鳝鱼为例,按每M2产鱼1公斤,则每户可产鱼100公斤。若每个村发展庭院养鱼50户,则年产鱼5吨。通过外贸部门建立长期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每年可赚取外汇10万美元以上[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庭院渔业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3.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课题。如何将生态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美雅共赏,独领的文化艺术品牌,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规划布局问题
要根据各地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建立旅游渔业景观、休闲娱乐、鱼肴美味品尝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与格局,充分展示“渔文化”的精华[1]。
以休闲、观赏渔业为例,它们是作为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应与旅游景点的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化渔业、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与三产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1]。游钓休闲渔业应在风景旅游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展开。在各大中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集游览、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景区;在水库、湖泊地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可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近郊以钓为主,以养为辅;远郊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观赏渔业应以观赏鱼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温室余热水养殖和市郊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金鱼、热带鱼、锦鲤等观赏性鱼类。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在城市中现有花鸟虫鱼市场基础上建设观赏鱼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带动与观赏鱼相关的产业,如水族器皿、饲料、药品、水草等。
3.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源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鱼儿离不开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是命根子。其解决水源途径: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完善现有设施的维修配套;二是从大型湖库引水,修建引水渠道;三是选择水源充足场地,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渔业用水无污染,排灌自如。
3.3科技渔业基地开发建设问题
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本问题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渔业基地。突出重点,一地一品。可采取“股份”制,“民办公助”制和引进外贸等多种形式建设开发科技渔业基地[5]。
3.4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
鱼苗鱼种是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物质基础。要根据渔业生产规模,抓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繁育中档优质鱼类鳜、鲶、青、鳅、鳝、蟹、虾等品种为主,同时加速繁育观赏鱼和特种水生动物龟、鳖、蛙、鲵等品种,满足科技渔业基地及庭院渔业养殖的需要。
3.5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景区景点,一是观赏鱼类与游钓渔业公园,其建筑风格为古风古色、以园林式、宫殿式建筑艺术来表现“美、静、舒、雅”的情趣。配套建设工程水土乐园、水下龙宫,则应采取现代建筑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旅游渔业景区,成为人们怡神养性,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3.6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品牌建设问题
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
[2]刘宗庆.浏阳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陆水产,2004,10.
[3]平瑛.休闲渔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用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9.
[4]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
[5]江明芳.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
[6]顾树信.浅析科技创新在推进沿江特色渔业产业带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水产,2007,5.
[7]薛菁.休闲渔业: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中的新兴产业[J].福州党校学报,2007,3.
楠溪江位于浙江温州永嘉县境内,水域面积3733公顷,可利用渔业水域面积2333公顷,长度250余千米,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从1999开始,楠溪江渔业资源又迎来了整体承包阶段。通过公开招标,4人以518万元获得12年渔业经营权,成立了楠溪江渔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但保护已获得的产权非常困难,公司根本无法阻止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村民继续捕捞楠溪江里的鱼,由此和当地居民引发的冲突已经不可计数,村民出于报复导致的毒鱼电鱼等恶性捕鱼事件更是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生态损失。2001年渔业公司以永嘉县农业局没有积极保护其产权为由,拒绝支付应交的渔业资源费,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整体承包至此基本上宣告失败。
二、楠溪江渔业资源管理30年来的变迁分析
(一)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的自由捕捞阶段
这是一种对进入没有限制的极端开放状况。由于没有明晰产权,人们在使用渔业资源时不会考虑其行为的全部成本,以致个人生产决策的私人净收益和社会净收益发生了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公地的悲剧”极易发生。资源的使用者只有掠夺资源的激励,而没有保护资源的动力。于是,总产出超出了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出,捕鱼手段也日益恶劣化,这严重破坏了鱼类自身的繁衍。
从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公共资源,完全的开放状态必然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从而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我们可以做的有两种选择:(1)依靠政府严格地限制私人对公共资源的开发,唯一合法的开发者只能是政府;(2)通过政府出面将产权明晰化,把个人的收益和社会收益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解决“公地悲剧”问题。在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选择通过让获得产权的私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结合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二)第二阶段:1984-1998年的分段承包(按自然水域划分,通过招标承包给当地村民)
据统计,实行分段承包使得楠溪江水域面积的一半左右有了明确的“产权主人”。这种方法也许对于森林、草原等一类的可再生公共资源而言是一个优良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楠溪江渔业资源流动性强的特点,这种方法最终也以“竭泽而渔”的后果宣告失败。原因何在?其一,渔业资源流动性所带来的难以隔离各家各户承包区的问题无法解决。渔民如果为了涵养资源,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对自己承包段的鱼暂不捕捞的话,由此增加的鱼也不一定会留在自己的承包段里。一场大水、一次异常的天气变化,都会使非定居的鱼流到他人的承包水域。对各承包者来讲,理性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地把自己承包水域的鱼捕光,以免“便宜”了他人。这样甚至导致了对亲鱼、幼鱼也进行掠夺性捕捞,严重影响了楠溪江渔业的繁殖。其二,在楠溪江里,有一些地段因为资源条件较差而无人承包;还有一些地段由于牵涉多个乡镇而难以承包。这些约占楠溪江一半流域的尚未承包的水域就成为管理的薄弱地段,村民们纷纷强占掠夺,资源破坏严重。在这种资源利用方式下,尽管比自由进入状态稍有改善,但楠溪江的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阻止。
(三)第三阶段:1999开始:整体承包阶段
这一阶段中,产权完全归单一主体所有,预期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是现实状况却远远出乎公司领导者的意料之外。虽然公司拥有法律上的产权,拥有事实产权的却是世世代代在楠溪江边生活的村民们。而公司在没有获得任何执法权利的基础上,为捍卫自己的产权权利付出了极度高昂的成本。即便如此,成效依然甚微。因为公司所面对的不是一个个人,而是团结起来的村民集体。集体对抗中,公司的两位高层领导因此获罪,大大打击了公司主要股东对于公司前景的信心。而村民也在这样的集体对抗中萌生出报复的心态,恶性捕鱼便是最佳证明。
整体承包行动的失败,不仅在于投资者没有对产权保护难度和成本做出正确的估计,以致投标时的理性化程度不够,也在于当地的政府、村委会没有为保护楠溪江的生态资源做出应有的配合工作。当地村民的捕鱼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侵权,但这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因素,毕竟祖祖辈辈都在楠溪江自由捕鱼的经历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想当然的事情。因此,楠溪江三十年来的渔业资源管理变迁总体上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仍然是产权问题。
三、楠溪江渔业资源的出路
(一)整体承包依然是最优选择;
基于渔业资源特有的流动性特点决定了只有整体承包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楠溪江渔业资源三个阶段的管理变迁证实了放任自由的方式和分段承包方式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而整体承包尽管失败,根源不在于整体承包的缺陷,而在于政府、企业和村民没有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采用整体承包的方式,可以考虑通过重新投标确定产权分配;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筹集新企业运作所需资金。在村民成为股东后,楠溪江就成为企业和全体村民的共同财产。在股金分红的激励下,楠溪江渔业资源会得到更好的保护。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要规定村民的持股上限。最好按照人人均等的方式入股,这样才能避免部分持股量较少的村民依旧存在的私自捕鱼行为。还有一种可以纳入考虑的方法是由企业同意在每年的捕鱼盈利中固定拿出一定比例补偿给沿江村民,这样的话村民也会为了获得更高的补偿金额而减少恶性捕鱼行为。但后一种方法应该没有前一种好。
十年间,渔业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休闲渔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推动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快于第二产业,日益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传统捕捞业历经调整和改造
从2002年开始,各地稳步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十年累计淘汰报废老旧渔船近3万艘。船网工具指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研发建设了全国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系统,整合了渔政、渔港监督和渔船船检管理数据,初步实现了船网工具指标、渔船检验、渔船登记、捕捞许可证发放等管理环节的相互衔接,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渔船管理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严格实施海洋捕捞渔船双控制度,有效控制了捕捞渔船盲目增长的势头。渔船装备得到改善,2011年生产机动渔船平均单船功率数为29.50千瓦,是2002年的2.06倍。海洋捕捞生产结构不断调整,拖网、帆张网等对资源影响较大的作业方式不断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合理有序进行。捕捞业执法监督力度加大,组织开展打击非法生产、非法造船、清理整顿“三无”船舶和船名船号整治等执法行动,维护了捕捞生产和渔船渔港管理秩序。十年来,我国国内捕捞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
水产健康养殖全面推进
十年来,我国坚持“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促进了水产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目前已经形成湖泊水库、稻田河沟、浅海滩涂等多种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大水面养殖、集约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底,创建了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1700多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方式迅速发展;以“两带一区”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水产养殖面积实现了大幅增加,养捕比例由2002年63∶37提高到2011年的72∶28,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均达到了70%。
远洋渔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远洋渔业实现了从单一拖网到拖、钓、围等多种形式转变,从小型渔船向大型现代化船队转变;大洋性渔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所占比重增加到58%。积极引进金枪鱼围网等渔船,大型渔船数量迅速增加,船舶类型更加齐全。公海作业海域进一步拓展,东南太平洋渔场得到了开发,南极磷虾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捕捞对象从传统底层鱼类资源拓展到鲣鱼、竹荚鱼等三大洋10多个重要远洋渔业种类。作业海域分布进一步扩展,分布在37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和南极海域。2011年,获得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共116家,经批准作业渔船2227艘,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114.80万吨、125.9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0.86%和一倍,对公海渔业资源的占有份额提高到了10%。
水产加工业快速发展
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尤其是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依靠引进生产线和技术,造就了一大批集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产龙头企业,大幅提升了水产加工能力,增强了渔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渔民收入。我国水产品加工呈现出综合性、高值化、多品种的态势,形成了以小包装、便利化、冷冻冷藏为主,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和工艺品等十多个门类为辅的水产品加工生产体系。现有各类水产加工企业近960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400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率比200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形成了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1钱塘江渔业资源现状
据1983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调查资料和1986年上海水产大学陈马康教授编写的《钱塘江鱼类资源》记载,钱塘江鱼类共202种,分隶于19目55科,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到2001年,据杭州市水产局不完全统计,“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共采集到鱼类109种,鲤科鱼类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鮠科、鮨科鱼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有25种,其中鲥鱼、子陵栉鰕虎鱼等一些钱塘江土著性名特优鱼类都已基本消失或难以成汛。
2钱塘江渔业资源增殖概况
渔业资源增殖分自然增殖和人工增殖两种。钱塘江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始于1965年,曾间断过两次。从1983年开始,杭州市对钱塘江渔业资源实行统一增殖保护,从未间断,且增殖的力度逐步加大,为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丰富杭州市水产品市场,提高渔民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1渔业资源的自然增殖
在新安江和七里泷两座大坝建成前,钱塘江鱼类基本能够自繁,大坝建成后,阻断了多种鱼类洄游产卵,加上近年来水域污染、采沙、过度捕捞和造桥等影响,使钱塘江的水温、径流、潮流、饵料生物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鱼类的产卵繁殖条件,直接导致钱塘江鱼类自繁能力的下降,有的甚至完全丧失繁殖能力。
2.2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
人工增殖渔业资源是开发利用钱塘江、提高渔
业产量、增加渔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恢复钱
塘江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水域环境
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渔业资源人工增殖工作更是关
系到钱塘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1人工增殖资金投入情况
为了保护发展钱塘江的渔业资源,从1983年起,杭州市和沿江七区、县(市)政府对其实行统一增殖保护,即增殖保护资金采取杭州市和沿江七区、县(市)按照1∶1比例配套投入。1983~2000年共计投入资金1128.33万元。“十五”期间,杭州市和沿江七区、县(市)每年投入增殖保护资金为80万元,其中80%用于增殖放流鱼种,20%用于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十五”期间共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为320万元。“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及沿江七区、县(市)政府又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每年投入增殖保护资金120万元(图1),基本上保证了钱塘江渔业资源人工增殖工作的正常开展。2.2.2苗种放流情况据统计,1983年到2008年,在富春江库区放流夏花鱼种4957.96万尾,冬片鱼种1554.92万尾;钱塘江七里泷大坝以下放流夏花鱼种2931.99万尾,冬片鱼种3813.71万尾(图2)。
3钱塘江(七里泷大坝以下江段)渔业资源增殖效果
3.1有效补充和恢复了钱塘江渔业资源,丰富了钱塘江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了自然种群的形成增殖放流直接增加了水域鱼类品种和数量,使因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导致鱼类急剧减少的状况得以改善,渔产量也稳步回升。以钱塘江七里泷大坝以下江段为例,从“十五”期间起,年捕捞量基本稳定在1000t左右“,十一五”期间,随着放流资金的大幅增加,年均渔产量较“十五”期间增长25.4%,2006~2008年,年均渔产量达1393(t图3)。特种鱼类增殖效果相当显著,以前渔民已很少在钱塘江捕获长吻鮠,从2005年开始连续放流长吻鮠后,长吻鮠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达8.7t,其他如花、三角鲂等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增殖放流丰富了钱塘江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自然种群的形成。
3.2人工增殖的鱼类已成为钱塘江捕捞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对钱塘江七里泷大坝以下段渔民的捕捞产量统计,增殖放流品种在渔获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十五”期间,主要放流品种四大家鱼、鲤鱼、三角鲂、花鲤、鲴类和鲌类,其年均产量为474t,占总渔获量的45%。而到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放流品种四大家鱼、鲤鱼、三角鲂、花、鲴类、鲌类、长吻鮠和河蟹,其年均产量为669t,占总渔获量的50.7%,人工增殖放流品种已经是钱塘江捕捞的重要组成部分。
3.3人工增殖名特优品种,培育了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五”期间,杭州市开始探索花、细鳞斜颌鲴、三角鲂等土著名特优夏花鱼种的增殖,“十一五”期间随着放流资金的增加,名特优增殖品种放流量大幅增加。至2006年,共投放名特优夏花鱼种232.34万尾,其中:三角鲂115.86万尾、花88.96万尾、细鳞斜颌鲴27.52万尾。从近几年产量统计来看,人工增殖的名特优鱼类产量在钱塘江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如三角鲂和花年产量也从“十五”期间的10.49t和41.3t分别增加到2006~2008年间的47.86t和116.55t。由于三角鲂、花、鲴鱼等名特优鱼类价格相对较高,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土著名特优图21983~2008年杭州市钱塘江、富春江鱼种放流情况鱼类的增殖放流,不但优化了鱼类种群的结构,充分利用了水域的自然生产力,而且促进了渔业产值快速增长,已成为钱塘江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4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水产品
由于钱塘江特定的生态环境,其鱼类肉质鲜美、色味纯正,虽市场价格比同类养殖产品高40%,甚至几倍,但仍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1996~2008年,钱塘江七里泷大坝以下江段共为市民提供优质鱼产品14722t,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青鱼、团头鲂、鲫鱼等常规品种外,还有三角鲂、翘嘴红鲌、花、鲴鱼等名特优品种,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3.5提高了沿江渔民收入
据近几年对钱塘江渔产量统计和沿江渔民座谈会调查,渔产量较“九五”、“十五”期间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三角鲂、花、鲴鱼、翘嘴红鲌等名特优品种产量上升明显,桐庐、富阳、萧山、西湖、滨江等地渔民收入普遍较好,平均单船年收入可达4万多元。这不仅解决了渔民的温饱问题,还使渔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维护了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4存在的问题
4.1环境污染影响渔业资源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钱塘江整个江段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增加,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特别是富阳江段,渔民对污染问题反应强烈,渔业资源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4.2渔业资源基础性调研不够
渔业资源基础性调研包括水文状况、饵料生物、产卵场、索饵场、鱼类品种、种群结构等,直接关系到渔业资源增殖策略。杭州市曾在1983年对钱塘江渔业资源进行过比较系统全面的调查,2002也对钱塘江杭州段渔业资源有过摸底调查,尔后,一直没有开展过相关的调研。由于环境污染、水利建设、挖沙、捕捞及渔业资源增殖等多种因素影响,渔业资源现状已发生较大变化,相关调研工作远远跟不上增殖管理的需要,已影响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科学性。
4.3非法捕捞现象依然存在
近几年,渔政部门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等,非法捕捞现象已得到一定遏止,违法捕捞案件逐年下降。但由于钱塘江鱼类经济价值高,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钱塘江从事无证捕捞、电毒炸鱼、禁渔区捕捞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打击各类非法捕捞任重道远。
4.4水利工程、挖沙等影响突出
随着江上水利工程建设日益增多,挖沙有增无减,对渔业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挖沙,致使钱塘江水草资源大面积减少,以水草为食的草鱼等鱼类资源受到严重威胁,虽然连年人工增殖,但增殖效果不甚理想。挖沙还造成江底到处深坑,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栖息场所等遭受破坏,对渔业资源影响较大。
5钱塘江渔业资源的管理对策
恢复和发展钱塘江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仅靠人工增殖还不够,还要加大保护与管理的力度。笔者认为,只有增殖、保护与管理多管齐下,才能促进钱塘江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发展。
5.1理清增殖放流思路、实施科学增殖放流
在制定放流计划时,必须选择好放流的品种、放流的时间及放流的地点,以达到科学增殖放流之目的。放流品种的选择:根据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精神,人工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技术可行,兼顾效益”等原则,因此,放流品种在选择钱塘江土著鱼类的同时,还要考虑该水域鱼类的种群结构。放流时间的选择:可分两个阶段,4~7月,放流夏花鱼种;12月至次年的1月,主要放流冬片鱼种。放流地点的选择:选择水质条件好,污染少,饵料生物丰富的江段实施放流。
5.2加强对钱塘江渔业资源的科学研究
钱塘江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对钱塘江渔业资源的研调查研究,为增殖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钱塘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重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主要经济鱼类变动规律的调查研究;二是开展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的调查研究;三是开展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定性、定量测定工作;四是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五是开展放流后鱼类的生长情况研究;六是开展增殖技术研究。
5.3严格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
根据幼鱼的生长规律和渔汛情况,杭州市已在钱塘江设立了钱江一桥东西各1000米、萧山闻堰高架铁塔至轮船码头、富阳镇南门至富春江第一大桥、桐庐分水江大桥至分水江口、新安江大坝至白沙大桥等5个常年禁渔区。并规定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禁止捕捞河蟹;5月1日至翌年的1月31日禁止捕捞鳗鲡苗;2月1日至7月15日禁止使用大牵网作业。设立禁渔区、禁渔期是为了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越冬、索饵和自然繁殖,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为钱塘江渔业自然资源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5.4加大渔政管理的力度
1.1基本概况
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均属淮河水系的山谷型水库,两库形成梯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两库常年平均水位相应库容7.9亿立方米(其中佛子岭水库为4.83亿立方米,磨子潭水库为3.07亿立方米),两库共有来水面积18.4万公顷。
佛子岭水库始建于1954年,可养面积1200hm2,1956年投放鱼种,1957年捕捞成鱼;磨子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可养面积466.7hm2,1960年投放鱼种,1961年捕捞成鱼,渔业利用50余年。由于两库地理位置同处于一个山区,同处一个类型的地带,所以水库的生态和理化因子基本相同,其气温、水温、溶解氧、各饲料生物含量和各营养盐类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水库渔产量有过高产的记录,也经历过低产的波动。
1.2渔业发展现状
两大水库的渔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初期10年,由于大量的投放和捕捞,渔产量逐年上升。第二阶段为第二个10年。由于放养品种、规格的不适应,敌害种群的危害和防逃设备的不完善,致使产量下滑入低谷。第三阶段为第三个10年。针对上述出现的矛盾,不断完善苗种体系,完善拦鱼防逃设施,调整放养结构和积极发展网箱养鱼,使两水库渔业产量逐步恢复。1986年,佛子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达327.5t,均产达273kg/hm2;1987年磨子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的最高产量,达到140t,均产达300kg/hm2。第四个阶段为近20年。由于水面的全面放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原有的水上派出所不存在,渔政管理因缺乏人员、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山区、库区、贫困地区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原处于主导地位的国营渔场因而处于破产倒闭状态。因此,水面处于抛荒状态,无人投入,只有索取。目前,两库库区群众和渔场职工仅靠养殖网箱和捕捞少量存鱼和库里的野杂鱼来维持生产、生活。尽管如此,在水库的合理放养、合理捕捞、防逃技术、控制敌害鱼类种群、发展网箱养鱼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大体可归纳为:①投放适应水库生长的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完善苗种生产体系,保证和满足水库鱼种投放的需要,并不断改善放养结构;②密切注意水库鱼类种群的变化,行之有效地控制敌害种群的发展和危害,使人工放养的种群始终占据优势,危害种群控制在最低限度;③两库都有防洪的任务。因此,完善拦鱼措施,做好防逃工作是水库渔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④拟定合理的捕捞强度,充分利用水体和鱼类最佳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自然经济鱼类的增殖和保护工作。
2可持续性发展探讨
2.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库渔业生产机制
应本着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改变只向水库索取、不向水库投入的原则,改变一家投入多家索取、不断产生利益矛盾的状况,既要能统又要能调。
2.2两库渔业发展潜力
2.2.1市场需求潜力大。我县目前人均占有水产品量不到10kg,远低于全省25kg、全国34.6kg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因此,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优质水产品仍然会长期畅销市场。
2.2.2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面大。两库可养殖水面1666.7hm2,可用来进行天然投放、库湾养鱼和网箱养鱼。如果按天然鱼产量300kg/hm2计算,两水库每年的天然生产力至少在500t以上。
2.2.3引进和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水库开发的新课题。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开发大水面一项新的工作,是提高水库生产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利用水库的自然优势,适当在水库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走高效渔业的一条可行之路,如佛子岭水库利用网箱养殖鳜鱼和斑点叉尾鮰,利用流出的库水开展鳗鱼养殖,每年可产优质鱼700t,产值近5000万元。
2.3两水库渔业发展对策
2.3.1切实保护两水库水域生态环境。目前,水库两边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两库上游无任何工业污染,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我省当前少量存有的无污染养殖区域。因此,必须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水域不受污染。一要在制定其他发展规划或兴建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把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大事来研究;二要禁止在水库上游兴建工业厂矿,保护清洁水源,同时也要防止渔类自身污染,如网箱养鱼密度不可过大;三要强化渔政管理,严禁毒、炸、电等违法行为,对特种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场、索饵场,应建立水域生态自然保护区。
2.3.2合理放养主导品种。青、草、连、鳙、鲤、鲫、鳊鱼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也是两库养殖的主要鱼类,在目前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镇,这些品种与目前的消费水平相适应,而且还有相当的消费时效,消费既不会过剩,也不会过时。在对大型水库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应以这些鱼类的养殖为主,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鲤、鲫、鳊等优质鱼种的自然增殖与保护工作,使水库生物饵料得到充分利用。
2.3.3调整渔业经营模式,合理开发水体资源。当前,水产界面临着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要实现从追求单一产品(鱼)到复合产品的转变;二要实现从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质和量的统一;三要实现从只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统一。在产品的开发方面,要努力适应生态条件的要求,从单一层次、单一产品的经济方式转向多层次、多方位、复合产品的开发。在养殖生产方面,要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实行生态养殖,提供绿色产品。在经营方式上,要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推行水面多种形式经营,包括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实现水面商品化,充分利用水体的交通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观光,休闲、游钓业。
2.3.4加大科技投入。大水面的开发,不是简单的投放和管理,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科学的决策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这就要求水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和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同时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普及养殖新技术,依靠科技来提高开发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美国休闲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最初发展方式以垂钓俱乐部等为主,后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休闲时间延长,休闲渔业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休闲渔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产值约为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同时还带动了旅游、餐饮、宾馆、娱乐、车船、交通、渔具、运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
(一)美国休闲渔业规模大美国是一个滨临三大洋的国家,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部阿拉斯加州临北冰洋,海岸线总长22680km。内陆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等庞大的水系,发展休闲渔业条件得天独厚。在美国,由于商业渔业的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远不如休闲渔业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休闲渔业特别重视,休闲渔业发展快、规模大,现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产业,在美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约有3520万成年(16岁以上)钓客,在休闲渔业上的花费达378亿美元。若把休闲渔业当成一个企业,其创造的收入比一些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如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还高,可在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中排名第13位。
(二)美国休闲渔业参与人数多20世纪初,美国休闲渔业的形式单一,主要有一些当地的垂钓爱好者或垂钓俱乐部组织的垂钓活动。至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富足,劳动周时缩短,休闲假日时间延长,催生了休闲渔业发展。美国人素有度假休闲的习惯,休假日一般都会外出旅游或到郊外度假,休闲渔业成为美国人普遍选择。随着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私家船艇大量涌现,加快了美国休闲渔业的高速发展。据估计,美国全国专供游钓的游艇(船)已达1800多万艘,年收入超过380亿美元,其中私家船艇数量为1700万艘,成为水上垂钓等休闲渔业活动的主力军。
(三)联邦政府对休闲渔业十分重视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休闲渔业发展。前总统克林顿于1995年6月7日签署了第12962号行政命令(ExecutiveOrder12962)。该行政命令声明休闲渔业对国家社会、文化与经济方面的重要,要求联邦政府改善美国水产资源的数量、机能、可持续产量及分配,以增加休闲渔业的机会。政府对休闲渔业的实际资助也很大。联邦政府对各州用于恢复和增进休闲渔业的资助曾达1.8亿美元。政府海洋渔业局(NMFS)设有海洋休闲渔业统计计划小组,向政府、科学家和社会大众提供重要的海洋休闲渔业资料。政府每年开展全国海洋休闲渔业统计调查(MRFSS)工作,以评估休闲渔业对海洋资源的冲击。(四)形成了休闲渔业的产业链休闲渔业发展,促进了上下游的产业延伸,带动了美国休闲渔业产业链的发展。在美国,与休闲渔业相关产业主要有渔具、饵料、车船、旅游、食宿、养殖、租赁、修理、水上体育、办理钓鱼执照、许可证等,成为特色经济的品牌之一。2001年,美国休闲渔业的总消费已达415亿美元,远高于渔获物价值,是常规渔业产值的3倍。近几年来,由于美国汽车、卡车、公共汽车的全年销售量增长了40%,用于钓鱼用船的贷款也增加了39%,休闲渔业呈不断扩展之势。
(五)休闲渔业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美国沿海地区风景优美,又以盛产各种名贵鱼种而闻名,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墨西哥湾沿岸的德克萨斯州,拥有丰富的高级鲈鱼资源,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钓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阿拉斯加州大鳞大麻哈鱼闻名世界,佛罗里达州的红鹳科鱼也深得钓客的喜爱,都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据美国休闲渔业协会资料显示,2001年休闲渔业吸引外地游客(非本州居民)人数超过1000万,其总支出达到72.6亿美元,主要休闲垂钓旅行目的地是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纽约州,成为特色旅游的重头戏。
二、美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经验
战后,美国休闲渔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协调的运作体系,为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留下了有益的思考。(一)完善休闲渔业法规体系美国建立有完善的法规用于休闲渔业的管理。管理法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持渔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态相互协调,确保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保护渔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法规内容广泛,包括游钓许可证制度、渔具总可捕量限制、休闲渔业配额、特殊鱼类配额和渔获物的规定等。另外,联邦政府渔业局及五大区域办公室、州政府、海岸防卫队、地方法院构成了严格的执法体系,确保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由于从联邦到各州都制定了各种强制性的渔业法律法规,在休闲渔业的管理和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约束与指导作用,实现了休闲渔业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美国对休闲渔业的管理分为两类:一是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行政管理,二是包括专门从事休闲渔业事务的行业管理,两者互为支撑,相辅相成。行政管理包括联邦管理与各州的管理。联邦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家海洋渔业局和内政部鱼类与野生生物局,分别管理海洋休闲渔业和淡水游钓业,主要负责全国休闲渔业的管理、研究和规划等。而各州的休闲渔业管理机构则负责本州管辖水域内的休闲渔业。行业管理即由美国各种行业协会自发地参与休闲渔业的管理,如美国钓鱼协会(SFI)等,其主要职能是为科研机构组织专门调查、制定鱼类资源保护计划并促进其实施、推动游钓活动发展、为游钓爱好者服务等。
(三)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美国极为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海洋资源,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规定,在公共水域垂钓的人,每年都要向政府渔业管理部门申请购买钓鱼许可证,渔警不定期检查钓鱼证,如发现无证,罚款金额可高达2.5万美元。在美国,受法律保护的鱼种,一律禁止捕捞和垂钓。美国在全国还设置有海洋补助金的大学及有关咨询机构,开展对鱼类资源生物学、生态学及休闲渔业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美国对一些优质品种鱼类资源进行增殖研究,成效显著。如美国长期在西海岸进行鲑鱼人工孵化放流,在内陆则以人工繁殖条鲈和虹鳟鱼苗向湖内放流,以适应内陆休闲渔业的发展。
(四)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良好合作互动为了加强对休闲渔业的管理,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保持休闲渔业良性发展,美国重视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合作。例如,为增加休闲渔业机会及建立共同支付的计划,政府与民间组织进行长期双边和多边合作,实行双轮互动管理。在执行合作计划上,美国海洋渔业局支持不同阶层和不同属性组织开展钓鱼锦标赛,与州际海洋渔业委员会合作,建立、使用和增加共同支付的教育计划,参加与其他联邦政府机构及州政府的综合努力,致力于恢复与增加历史上重要的休闲溯河产卵鱼种路线等,实现了休闲渔业的协同发展。
三、美国经验对长三角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沿江临海,具有发展休闲渔业优越的条件及广阔的前景。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健康发展,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结合长三角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休闲渔业发展策略。
(一)高起点做好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规划长三角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拥有我国最大的舟山渔场及吕四渔场等重要渔场,有长江、钱塘江、太湖等陆上淡水水系,渔业资源丰富,海岸与海岛风光绮丽,区域经济发达,发展休闲渔业得天独厚。应借鉴美国经验,高起点制定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的发展规划,并要与所属省、市发展规划协调起来,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规划要结合长三角区域资源特色和可进入性等因素,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调节功能,进行多元性、选择性、有序性开发,避免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休闲渔业发展规划要与区域旅游规划相接轨,结合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形成集聚效应,实现规模开发;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既要适应当前实际,也要考虑未来发展,努力使休闲渔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发展休闲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为休闲渔业的发展与管理提供法律支撑,也是保护渔业资源、制止野蛮开发的有力保障。美国休闲渔业法规体系完善性值得我们学习,应加强建立健全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法律法规体系,使休闲渔业发展与管理法制化。首先,要与国际接轨,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渔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休闲渔业法制法规,构建全方位的法制保障平台。法律条文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增加诸如休闲渔业配额、个人渔获配额(ICQ)、机动游船数量、入渔人数等量化指标,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休闲渔业法制法规宣传,强化全社会资源保护意识,遏制非法猎获资源,污染水域环境等各种违法活动,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休闲渔业法律法规环境。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休闲渔业管理体系长三角地区现有休闲渔业发展多停留在地方政府各显神通,地方企业加盟,管理职责不明确的层次,缺少像美国休闲渔业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协调机制。为改变休闲渔业管理混乱的局面,长三角地区省、市政府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明确其权责,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狠抓监督落实。政府在制定政策与宏观指导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休闲渔业的投资方式、税收、征地、饮食卫生管理、审批手续和安全管理、优惠政策等各个方面提供科学有效服务,激发地方发展休闲渔业的积极性,引导当地休闲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实现农业向服务业转型。农业向服务业转型,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符合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要求。渔业一直以来都是大连主要的传统产业,但渔业同时也是夕阳产业。由于多种原因,渔业产量已经不能逐年大幅度攀升,在未来也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渔业产量。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连水产品的产量增速放缓,近年来渔业资源呈现减少、下降趋势,产业需要转型,作为交叉产业的休闲渔业是一个必要的过渡。2.大连旅游季节性和休渔期存在。大连旅游业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第二、三季度,大连的夏季休渔期是每年的6月1日至每年的9月1日,即第3季度,这个时间与休渔期有很大的重合。表1是2009—2012年的按季度统计的大连旅游总收入,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没有因为休渔期而降低。相反,渔民正好可以利用休渔期的闲暇时间,发展休闲渔业,这样有三大好处:首先,提高就业,增加渔民收入;其次,减少因赋闲在家引起的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第三,大大提高了出海违禁捕鱼的机会成本,在家中同样可以挣到数目可观的钱,减少违禁捕鱼的事件发生,减少政府执法成本。3.促进大连新农村建设。通过休闲渔业的发展,有了第一桶金的保障,可以选择开展资金投入要求较大的海洋渔业深加工企业,提高海洋渔业利润率,从而达到推动村、镇经济发展的目的,使得沿海农村建设有较快的提高,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富裕村镇、形成产业起到推动作用。4.增强大连滨海旅游特色。通过休闲渔业发展,增强大连滨海旅游特色,提升大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从而达到促进大连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大连发展休闲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经济不够。规模经济问题是所有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那种家庭式的休闲渔业,往往没有竞争力,服务也不到位,不能给游客应有的服务,成本也相对较高。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规模经济不够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市场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垄断的存在和市场反应时滞。3.污染问题严重。游客过多的季节和地区环境负担过重。此外,环渤海化工厂过多,排放严重超标,危及到旅游业和渔业。这个问题不解决,休闲渔业根本无法发展。4.缺少企业家才能。休闲渔业起源于组织规模较小的渔业和旅游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培训少;同时,它又是个新兴的产业,所以缺乏类似工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
政府对休闲渔业发展的支持
1.政府要引导资金投向休闲渔业。政府首先要引导资金投向休闲渔业,市场引导有时失灵,尤其是现阶断垄断产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型垄断企业不愿放弃现有的垄断利润而去从事新兴产业,政府的政策和舆论导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政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向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协调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来保障休闲渔业的发展。2.政府做好整体规划。大连市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地理资源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区,这样不但可以对休闲渔业市场进行细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也避免了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减少浪费。政府要对旅游资源规模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日接待游客的标准,并对其进行监管,这样既保证旅游资源不被过度利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也保证了每一名旅客得到较好的服务。总之,政府要协调好规模、结构与环境问题。3.推进股份合作式经营模式。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经营体系。”经营模式创新可以弥补休闲渔业发展初期的组织规模较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4.政府要做好休闲渔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海洋饮食文化,分三部分:第一,游客来当地品尝由特色的海鲜美食;第二,加工可带走的海鲜礼品;第三,举行培训介绍一些简单但带有大连特色的海鲜烹饪技法,使游客回家后可以品尝到大连的美味饮食。聘请高级厨师研发新的菜式,举办厨艺大赛促进大连海鲜饮食文化的发展,这样还可以促进大连水产在内地打开销路,发展渔业加工工业。既吸引了游客,又为大连渔业销售作了免费的推广。其次,要组织人力、物力对海洋水产品、艺术品深加工研究,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发展大连海洋经济的目的。5.政府要做好休闲渔业发展所需的制度建设。首先,经营者要尽快实现服务标准化,政府要统一标识,制定标准,统一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服务质量。主要原因是渔民文化程度相对低,服务意识差,因此要有标准约束,保证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培养一批经验丰富、擅长休闲渔业的企业家,来保证制度的正确运行。
结论
关键词 渔业;发展措施;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 S9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322-01
宣城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强化渔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现代渔业发展狠抓五项注重,突显五大发展。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首次突破10万t,达10.72万t,同比增长1.9%;渔业经济总产值22亿元,增长3.4%。
1 宣城市渔业发展措施
1.1 注重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突显现代渔业建设新进展
一是以水产大县创建等项目为抓手,规范养殖监管制度,水产养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以池塘标准化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设施渔业;三是以渔业结构调整为引导,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四是以扶持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推动特色渔业发展。
1.2 注重生态环保理念,突显渔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一是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强养殖业执法,督促养殖户做好“三项记录”,确保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养护渔业资源。各县市区认真部署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出台了管理办法,调动乡镇、村和社会力量参与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1-2]。
1.3 注重休闲渔业发展和水产专业合作社建设,突显渔业产业融合
一是在做好传统渔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大观光休闲渔业和观赏渔业开发力度,全市建成观光休闲渔业基地290家,规模3 333.3 hm2,年产值9 400万元,较上年增加15%。二是大力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社,全市现有水产专业合作社125个,较上年新增17个。渔业新兴经营主体活跃了市场,促进了产销对接,带动了渔业生产发展。
1.4 注重渔业科技研发,突显渔业科技创新发展
一是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全市共举办渔业科技培训班95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 600余份,培训人数4 250人次。组织水产科技人员330人次深入各养殖重点大户开展水产技术服务660余次,指导农户5 520余人次。二是深入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沙塘鳢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规程(DB34/T1886-2013)》。
1.5 注重渔业安全,突显渔政渔船管理新成绩
一是严格落实渔业生产管理责任制,推进平安渔业建设。与各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签订《宣城市渔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修改完善了《宣城市渔业船舶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宣城市(南漪湖)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宣城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3个渔业安全应急预案。二是加强渔船检验工作,完善渔船档案数据库建设,做到一船一档管理规范化。三是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渔业互保事业发展。全年渔民参保达2 340人,风险保障突破亿元;受理渔业事故3起,理赔8.25万元。四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电、毒、炸”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出动渔业执法人员980人次,处理各类渔事案件206起,收缴电捕器312台套,没收销毁违法丝网745余条、地笼310余条、拖网153余条,有效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
2 宣城市渔业发展思路
2.1 以致富渔民为优先,进一步推进渔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是宣城市渔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未来仍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高效渔业,推广先进适用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渔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3]。
2.2 走生态健康养殖道路,进一步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继续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降低资源消耗,推行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渔业,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实施科教兴渔,进一步增强渔业创新能力
改进传统养殖方式中不科学的生产操作习惯,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环保型饲料和无公害标准化操作规范,全面提高宣城市渔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强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持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以科技攻关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渔业产业化。加快促进科技成果有效集成和广泛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
2.4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渔业科研推广工作
以提高渔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渔业生产标准化程度、提高渔业生产质量控制水平、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组织实施好省、市2级的各类渔业科技项目,如高效设施渔业建设、水产三项工程、太湖流域水产清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水产良种场改扩建、亲本更新等项目。重点推广微孔管道增氧、生态共生养殖、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大水面生态修复渔业、池塘水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
3 参考文献
[1] 黄秀珍.坚持科学发展 提升渔业水平[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3(12):22-23.
养殖基地发展模式:
一、能人带动
鱼子孔养鱼的发展,不得不提到一位领头人,现年61岁的地道农民黄跃明,他在25年前利用自家2亩地的水田改建为池塘尝试养鱼,由于肯钻肯学,在逐步壮大自家养殖规模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展池塘养鱼,并引进了养鱼大户朱永强、个体老板涂开华先后投资到该地从事渔业生产。
二、协会成立,发展思路基本形成
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于2006年4月1日,由水产养殖户李和明、黄耀明、朱永强等成立了绥阳县风华镇特色渔业协会。协会有会员30人,水产养殖户25户。协会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该协会会员池塘的改造、扩建需通知协会,鱼类品种的引进、饲料渔药的购进、池塘养殖鱼类品种的搭配等事项需报协会,由协会理事成员(技术骨干)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养殖品种、饲料渔药名称,严格控制禁用药物的使用,结合开办旅游休闲垂钓农庄,在池塘养鱼结构搭配上进行调整,增加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比例。
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通过努力于2007年、2013年分别获得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称号,县畜牧水产局和风华镇人民政府经过协商后在鱼子孔公路进口处做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醒目标牌。在风华镇政府的支持下,对鱼子孔周边涉及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争取扶贫资金新建了篮球场1个,游泳池1个,对60亩的垂钓池塘进行了维修,对大水井进行了维修和改造,鱼子孔的农户黄明凯、黄明福、杨小毛相继开办了垂钓休闲农庄,新建了4道休闲长廊,黄明凯以协会的名誉多方收集养殖书籍承办了图书馆。
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品位,走特色渔业发展的新路子
鱼子孔发展渔业生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交通方便,二是处于后水河水库灌区,养鱼季节,用水有充分保障。三是有以鱼子孔为主的泉眼10余处,总流量达50升/s以上,常年恒温在170C。2年来,绥阳县人民政府在风华镇承办了工业园区,引进外资20余家,工业的发展,促使地方经济的繁荣,也是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性吃鱼已向优质、名优的方向发展。城市居民逐渐走向农村消费,根据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绥阳县风华镇特色渔业协会于2010年4月到重庆江津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鱼子孔实际,达成了必须走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发展优质鱼生产之路的共识,他们对小区内的池塘进行了合理规划,哪一口池塘发展成鱼养殖,哪一口池塘发展苗种生产,哪一口池塘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哪一口池塘作为休闲垂钓池,并具体落实到户。他们自筹资金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进行罗非鱼、淡水白鲳、云斑鱼回的引进养殖试验,和常规鱼进行配套养殖,农庄消费的鱼由鱼子孔的养殖户提供,由养殖户和农庄经营法人签订协议,生产的成鱼必须保证鱼子孔农庄的消费,不能外调成鱼来充数量,成鱼的价格可高出当时市价2~5元/斤,保证了游客能真正的品尝正中鱼子孔的优质鱼。农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高中低档的鱼类,自2010年起,每年均可提供消费名特优水产品6000公斤左右,草、鲤鱼、鲢鳙鱼等常规成鱼50000公斤。池塘年亩均获得8000元的纯利润。垂钓有包时间和过称两种方式,包时间为50元/小时,过称为30~200元/公斤。每年通过垂钓销售的鱼30000公斤左右,垂钓池塘每年均钓鱼纯收入1~2万元。在全县养鱼户中独占鳌头。
五、依靠技术推广部门,走科学养鱼之路
2007年5月,贵阳综合试验站在绥阳县推广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绥阳县风华镇银鱼村鱼子孔养殖基地列为体系建设的重点实施基地之一。6年来,通过大宗体系建设,对鱼子孔养殖基地的鲤鱼、鲫鱼养殖品种进行了改良,引进松浦镜鲤、福瑞鲤代替了老化的建鲤,引进中科3号鲫鱼代替了长势较差的本地鲫鱼。每年的4~5月份通过贵阳综合站在湖南省水科所、珠江水科所等国家正规繁殖场引进草鱼、鲢鳙鱼水花进行培育饲养,淘汰了劣质的草鱼、鲢鳙鱼品种,提高了养殖效益。于2012年度农业部授予鱼子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称号。
六、依靠协会,统筹发展
关键词 休闲渔业;发展优势;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宁国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14-01
休闲渔业是将渔业、旅游等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使旅游观光、特色餐饮、科普宣传、强身健体与渔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休闲渔业不仅可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1-2]。宁国市利用湖泊、水库、池塘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渔业,户均利润8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宁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优势
宁国市地处皖东南,东邻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2省7个县市,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之一,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近年来,该市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收入明显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健康消费的欲望日益增强,旅游消费成为多数居民的首选。
宁国因21世纪初港口湾水库的建成,形成一个面积32.8 km2、库容9.41亿m3的人工湖,群山环抱湖水浩淼,被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为长三角独一无二的山水相融一体的峰岭地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苏、浙、沪主要城市的后花园,年接待各地游客数万人,随着景区开发的深入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游客数量定会大大增加。
2 宁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2.1 湖泊休闲旅游特色鲜明
青龙湖面积32.8 km2,38个岛屿星罗棋布,上游有板桥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所。在游览自然山水时品尝青龙湖有机鱼,也可自驾游艇抛竿野钓,让人完全融入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之中,留恋忘返。
2.2 水库休闲旅游效益显著
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大量中小型水库不再承担农田灌溉任务,结合果树种植发展田园旅游项目,每逢周末,大量游客前来进行采摘、垂钓,休闲度假。目前,开发利用的中小型水库超过133.33 hm2,带动渔家乐30多家。
2.3 池塘休闲渔业的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进行大规模池塘改造,池塘休闲渔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养殖、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养殖户20余户,产值数百万元。
3 宁国市休闲渔业发展特点
3.1 拓宽经营领域,调整产业结构
宁国市是典型的山区县市,渔业水域有限,除了新建的港口湾水库,很难发展规模化渔业养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农户利用大塘、小库发展农家乐休闲渔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
3.2 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宁国市现有家庭式休闲渔业农家乐20余家,解决就业近百人,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大大激发了渔民发展休闲渔业的热情。
3.3 带动旅游业发展
宁国市交通便利,苏、浙、沪大量垂钓爱好者每逢周末、节假日结伴来此垂钓、旅游,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 宁国市休闲渔业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多为家庭个人投资经营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服务设施、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养殖、垂钓区安全设施简陋甚至缺乏,休闲旅游安全防范措施有待加强。
5 发展对策
5.1 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基础建设
政府要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使休闲渔业规范化、法制化,以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惠政策或以奖代补,鼓励经营者按要求自行改造提高。同时,对外不断吸引资金进村入户,调动农户开展新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积极性[3]。
5.2 发挥资源优势,注重品牌建设
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市场[4]。此外,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好青龙湖优质有机鱼,开发鱼类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发展鱼类旅游产品、冷冻链、物流等。
5.3 加强培训,强化监督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规范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休闲渔业涉及到渔业、旅游、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因此,要妥善处理好各部门的利益关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5]。
6 参考文献
[1] 李尽梅,苏树敏.新疆休闲渔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水产,2008(10):76-77.
[2] 罗筱福,张晓慧.对九江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初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0(4):207-211,214.
[3]乐家华.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2):50-53.
一、做好“特色”文章,进一步拓展休闲渔业的内涵和外延
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当前尽管存在同质竞争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在做好休闲渔业特色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拓展其内涵与外延,尚可以寻求发展的生机。前几年我们许多休闲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综合性不强,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这相应也为休闲渔业的拓展创新找到了突破口。各地应以彰显当地特色为切入点,以协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地制定出本地特色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以指导休闲渔业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种独具特色的类型中寻求发展方向:一是养殖垂钓型。就是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鱼类为主,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二是休闲垂钓型。就是利用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开展以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三是生态观光型。就是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的休闲渔业,这是目前休闲渔业各种类型中功能最强、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的一种。四是观赏娱乐型。就是以观赏鱼的引进、养殖、经营为主的休闲渔业,其市场方兴未艾。五是节庆旅游型。就是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活动而形成特有的休闲渔业类型。
二、做好“绿色”文章,全面提升消费者消费信心和欲望
休闲渔业是从渔业衍生出来的新兴产业,势必与水产品息息相关,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素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因素,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当前,“绿色”、环保是所有农产品的王牌,是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一致选择。勿庸置疑,那些天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也是最受垂钓者欢迎的垂钓品。垂钓品最终要供食用,当然必须注意食用的安全性,所以,休闲渔业发展必须抓好“绿色“这一大卖点,顺应消费者食用安全这个需求,使自己的经营品种达到无公害化。这就要求经营者再也不能抱有“以低价购进劣质水产品以供垂钓,从而获得暴利”这样一种心态。为此,对属于自养的品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无公害标准进行养殖经营,做到从池塘到餐桌全程监控,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对属于外购暂养的品种,必须选择好进鱼渠道,确保购入的水产品绿色无污染。从目前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呼声不断高涨的大势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绿色”这一卖点是必须紧紧抓在手中的市场制胜法宝。
三、做好“品牌”文章,进一步提高休闲渔业的品位和效益
发展休闲渔业一定要培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一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按国际惯例提供配套服务;二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推介意识,开展广泛宣传;三要实行品牌经营战略,唱响休闲渔业品牌,积极开展资源重组,鼓励资源向品牌企业集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当地渔业品牌,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这里谈到的品牌,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渔业品牌,就是养殖品种的品牌建设。当前,多数休闲渔业场所观赏的品种多以常规鱼为主,名贵的金鱼、色彩斑斓的锦鲤和形状优美的热带鱼却很少;而垂钓多限于鳊、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等品种的需求。就拿垂钓来说,垂钓品种是垂钓的核心,按照垂钓者的喜好,同一品种,规格越大越受欢迎;不同品种,品种愈优愈讨人喜爱;不同地点,特色独具方可引人入胜。对于垂钓者,除了尽情享受垂钓之乐外,还要将垂钓品食用或送人。当然,食名贵鱼、送名贵鱼与食常规鱼、送常规鱼,其营养、品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像优质鲫鱼、黄颡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和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不仅体色鲜艳,体形优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易于垂钓,当然会深受垂钓者喜爱。作为经营者来说,只要你放养的品种优良,价格公道,并做好品牌的发展,你的品牌名声就会不胫而走,这样何愁没有消费者,何愁没有市场。所以,休闲渔业经营者应顺应垂钓者需求,抓好“名特优品牌”这一卖点,不断提升自身垂钓品种的品质,逐渐形成品牌优势,从而争取在垂钓行业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二是经营品牌,就是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结合当地的各项特色品牌资源,发展独具自身特色品牌的休闲渔业。
四、做好“休闲”文章,大力推进休闲渔业的提档升级和创新
像垂钓、旅游、观光等休闲渔业,既可让人们享受休闲的愉悦,又可满足人们运动的需求。如何通过垂钓与游乐的结合,全面提高垂钓业的品位,拓宽垂钓业发展的空间,从而实现垂钓业的提档升级呢?在具体的实践中,各地应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灵活抓好“休闲”游乐这一卖点,带动垂钓业向提档升级方向发展。如:将垂钓业与当地特色旅游业相结合,让游客既可饱览灵山秀水,踏遍古迹名胜,又可移舟把竿,垂钓碧溪,在游览中尽情享受把竿垂钓,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也可将垂钓业与水上运动相结合,任游客移舟把桨,扬钩于万顷碧波之中,享受休闲垂钓的超凡意境和无限情趣。另外,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垂钓比赛,以赛会钓友,以赛促钓业,或开办多种形式的“住渔村、钓渔村”特色旅游项目,以提高与休闲垂钓业相关服务业的效益。如有的水产养殖场利用自身优势兼办钓场;有的地方开办钓鱼旅游饭店;有的地方创办水上钓筏和钓台;有的渔民将渔船改装成游钓船,这些都是休闲渔业开发的典范。总之,要逐渐形成以休闲渔业带各行各业,以各行各业促休闲渔业的综合发展态势。这一切,关键在于要抓住“休闲”卖点,打出游乐特色,方可显露休闲渔业的无限生机。
五、做好“服务”文章,确保休闲渔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与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隔黄海相望,自古以来交往密切。黄海和东海北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渔业场所,两国渔民长期在此海域从事渔业生产活动。清代前期,我国渔民经常到朝鲜半岛境内海域渔猎,彼此习以为常。到了近代,随着传统的宗藩体制解体,韩国政府致力于敦促双方签订渔业条约来规范双方渔业秩序。2001年《中韩渔业协定》生效,此后中国渔民和韩国涉外渔业纠纷和冲突事故频发。本文拟通过对此三个阶段中韩渔业关系发展的探讨,反映中韩外交关系转变的大过程,并对解决现代中韩渔业纠纷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韩关系;渔业关系;中韩渔业协定
韩国地处朝鲜半岛南部,并东北亚中心,与我国隔海相望,海岸相向,在地理上拥有同一片海域,共有海洋资源,在历史上也深受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地缘战略特征独特而显著。渔业是沿海地区人民的主要生计,自古以来中国渔民习惯于到朝鲜半岛附近海域从事渔猎活动。随着传统宗藩关系走入近代外交体制,渔业往来也受到了官方的关注,双方逐步加强了对渔业秩序管理和规范,并站在国家立场之上就渔业活动进行协商和谈判。渔业关系也从最初的自由和谐转变成了现今的冲突纠纷频发,这种转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家权益的角力。
一、清代中前期和谐的渔业关系
近代以前,朝鲜半岛被纳入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之中。尤其是明清时期,朝鲜①向中国称臣纳贡,成为中国事实上的一个藩属地,宗藩体制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交通往来的根本依据。由于朝鲜半岛与我国海陆相连,拥有共同的海域,相隔较近,中国渔民到朝鲜半岛附近海域进行捕鱼非常普遍,彼此习以为常。
清兵入关后,为打击郑氏政权,从1661年开始,行迁海之令。②“今海禁既严,片板不许下海”,但山东沿海渔民惟以打鱼为生,朝廷也就放宽政策允许此地渔民出海捕鱼。1665年,康熙谕令兵部:“山东青登莱等处沿海居民,向赖捕鱼为生,因禁海多有失业,……令其捕鱼,以兹民生。”③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到朝鲜半岛附近海域捕捞鱼虾的中国渔民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其中尤以山东渔民为最。“山东海岸绵亘,自直隶界屈曲而南以达江苏,其间大小海口二百余处。东北境之登、莱、青三府,地形突出,三面临海。威海、烟台岛屿环罗,与朝鲜海峡对峙”④,地理上的便利以及政治上的宗藩关系,为中国渔民越境去朝鲜半岛附近海域从事渔猎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直至清末,在朝鲜半岛境内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中国渔民规模已经非常可观。“每年春季二三月份,正值渔汛时期,山东、奉天等省滨海渔民纷纷来朝鲜半岛捕捞,捕捞物有两种:鱼和虾。捕鱼渔船每年约来二百只,大船六名渔户,小船三名渔户,共约有一千余人以上。活动范围主要在朝鲜半岛的京畿道仁川港外的十八岛、白仁岛、台湾城,全罗忠清南道群山港外的初谷岛,以及黄海道的长渊、长连、金浦、延平岛等处,主要渔获物为曹白鱼、刀鱼、响鱼等。捕虾渔船户每年约来有三四十户左右,最多六七十户,每户带船二三只到六七只左右,每船载有四人,每年船约来二百只,渔民约有九百余名。活动范围主要在平安道安州的薪五江、艾岛、鹩岛,以及嘉山郡的云雾岛,龙川郡的洪岛、新岛一带。三月出洋,六月回国。由于黄海道地区海面广大,鱼类资源丰富,中国渔船来此捕捞鱼虾,并未触犯当地渔户利益,而且由于中国船户的到来,沿海地区朝鲜半岛人民能够将柴米等物销售出去,获得额外收入,所以也深愿中国渔船来此捕鱼。至于渔业纳税事项,两国对此均未有专章规定,渔户每年到朝鲜半岛时须提前向各道郡守请领许可状,并在各局所缴纳费用,之后才能进入海域捕捞鱼虾。”⑤这是1908年驻韩总领事马廷亮所呈的报告,由于渔业活动有持续的规律性,大致可以窥见清代中韩两国的渔业关系情况。
朝鲜半岛境内海域宽广,渔业资源丰富,中国渔民到朝鲜海域内从事渔猎活动不会触及当地渔户利益,反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事实上是得到朝鲜政府的认可的,当地人民对此也很欢迎。由于朝鲜半岛经济落后,渔民仅能在当地从事渔猎活动,无力成规模的到中国海域境内捕鱼,中国渔民到朝鲜半岛境内从事渔业活动自古就有,双方渔民相处融洽,所以两国政府对此一直未作正式规定和管理。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国家间关系的重大转变,两国的渔业往来也受到了官方的关注,双方开始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对渔业活动进行规范和交涉。传统的以民间往来为主的渔业关系开始转向政府间的谈判与协商,政府在此间扮演的角色重要性不断加强。
二、清代晚期渔业关系的重大转折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对亚洲的侵略和掠夺,东亚国家全面向近代社会转型。为了争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和强化其影响力,列强和日本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对中韩之间原有的宗藩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日韩签订通渔章程对双方渔业活动进行规范后,中韩两国政府也开始关注双方的渔业往来,并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对渔业活动进行规范和交涉,一波三折的签订通渔章程的交涉过程具体的展现了晚清中韩外交面貌。
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发生后,清政府加强了对朝鲜事务的干预。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朝鲜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代表签订了《中国朝鲜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其中第三条:“惟朝鲜平安、黄海道与山东、奉天等省滨海地方,听两国渔船往来捕鱼,并就岸购买食物甜水,不得私以货物贸易。”⑥《章程》从政府角度承认了中国渔民到朝鲜境内捕鱼的现状,预示着这一情形不再是单纯的民间生产活动,而是要纳入到双方贸易体系中进行管理。但对渔业范围、渔业税等事项并未进行详细和明确的规定,这也是此后双方交涉签订《通渔章程》的重要原因。《章程》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黄渤海地区中朝渔业往来的限制,前往朝鲜全罗道等地海域内的中国渔民越来越多,与当地居民渐生摩擦。渔业摩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来此间捕鱼的渔船过多,使当地渔民利益受损,朝鲜当地政府官员进行驱赶,中国渔民“少无畏忌”,依旧照常捕鱼。更有甚者,发生武力冲突。对于此情形,从宗主国绥服属国的原则出发,于1887年告示严禁无证渔民在各口岸骚扰滋事,并晓谕中国沿海各省认真严禁,但效果并不理想。1889年,《日韩通渔章程》签订后,朝鲜外署督办闵种默同商议续订中韩通渔章程。认识到《日韩渔业章程》签订给韩国渔业带来的种种弊端,并从本国利益考虑明确拒绝了此提议。所以一直到调任回国,之前,对于此章程双方没有进一步协商。
期间,中国在朝鲜的事务由英国总领事。1897年,朝鲜改称大韩帝国。1899年,清政府与韩国政府签订《中韩通商条约》。此条约的签订,彻底结束了中朝间的宗藩关系,标志中朝两国平等外交关系正式建立,对中朝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⑦中韩两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后,两国之间贸易往来进一步增多,中国渔民到韩国捕鱼者有增无减。1904年,韩方同中国驻韩公使许台身基本上议定好通渔界限等关键性问题。据3月份香港《华字日报》报道:中国与韩国所订沿海捕鱼之约行将划押,故连日与韩国外部往返磋商,大约捕鱼之利权可以至平安道及黄海道沿海岸一带⑧。双方就各自利权范围基本达成了协议,之后又暂时搁置。过程中,双方站在各自国家立场上平等协商,说明在宗藩体制废除后双方的平等外交关系发展比较顺利。
1905年,日本与韩国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韩国成为了日本的保护国。日本疯狂掠夺朝鲜半岛的资源,攫取韩国的各种利权,对渔业也毫不放过,放纵本国渔民大量进入韩国海域内捕鱼。日本疯狂掠夺韩国的渔业权,不容许中国渔民染指韩国渔场,但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其前来,于是采取严查罚款的方式,中国渔民经济损失很大。山东巡抚在答复驻韩公使马廷亮的报告中提到:“至东省渔船赴韩国海界内捕鱼者往年为数尚多,近年因常被韩国税关苛罚,加以彼处捐项甚多,因而愿往者渐少。今岁东府赴韩之渔船不满百支,到韩后获利甚微,率皆徒手而归,此后赴韩捕鱼之船更形稀少。”⑨从中可以得出,中国渔民自由地去韩国境内海域打鱼并获得丰厚渔利的情景基本不复存在。
1910年,韩国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清政府也疲于应付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中韩断交,《中韩通渔章程》再无签订必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渔业发展逐渐受到了政府重视,渔业与海权紧密相连的观念已经得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认同。由于日本对中韩两国渔利的掠夺,《中韩通渔章程》的签订与否在此时与海权紧密相连。清政府面对这种形势,综合考虑了各省的意见,对日韩方面签订条约的催促,在外交上始终不采取主动态势,而以拖延方式处理,同时在国内严禁渔民再往朝鲜半岛捕鱼,一直到清政府灭亡,《中韩通渔章程》也没有得以签订,从最大限度维护我国海权的角度来看,这种外交是成功的。但是,中国渔民已不再到旧有的渔场打鱼,渔民利益受损,中国同韩国传统的渔业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三、现代渔业纠纷频发
上个世纪以来,各国普遍注重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和加大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近年来,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锐减和远洋捕捞业的发展以及韩国国家海洋权益的增强,中韩两国渔民的海上安全和纠纷冲突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韩两国安全和外交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颁布,各国进入海洋资源权属管理和利用的新时代。中韩两国依据《海洋法公约》主张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划界,但在黄海中南部以及东海北部海域存在重叠区,致使中韩双方在海洋划界原则主张上一直存在分歧。由于短时间内难以达成海洋划界协议,为协调专属经济区制度下中韩海洋渔业关系,共同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中韩两国于2000年签订《中韩渔业协定》,于2001年6月30日生效⑩。中韩两国划分的水域主要有4个部分,分别是“暂定措施水域”、“过渡水域”、“各自专属经济区海域”和“维持现有渔业活动水域”B11。《中韩渔业协定》实施以来,我国渔场范围缩小,大批渔船从传统渔场撤出,加大了渔民的生存压力。由于大部分产渔区都被划分到中韩两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我国渔民出外捕鱼的主要作业地点便不可避免地也位于韩国的专属经济区,在这些专属经济区内从事捕鱼作业,需要遵守韩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交纳相应的费用。由于很多渔民法律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情况时有发生。韩国渔业部门对于进入其海域的中国渔船粗暴执法,也是破坏良好渔业关系,引发渔业纠纷的重要原因。
2002年5月18日,韩国海警对在其境内捕鱼的中国渔民强行驱逐,致使中国渔民以刀斧棍棒反抗,造成了6名韩国海警受伤并被迫跳海的恶性事件。这是自中韩《渔业协定》生效以来,双方首次较为严重的渔业冲突,此后我国渔民和韩国海警经常发生纠纷。针对中国渔民的所谓“非法作业”活动,韩国海警不断加强监视力度,甚至要“果断使用武力”,中国渔民经常遭遇韩国方面扣押、罚款,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严重影响我国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活动的进行。韩国海警厅资料显示,2004-2007年的4年间,被捕中国船员达20896人,仅保释金就交了213.55亿韩元B12。这与2005年“暂定措施”水域划归各自专属经济区后,中国渔民作业空间进一步压缩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中国渔民有意或无意“打球”和“越界捕鱼”的情况越来越多B13。
2008年9月25日,韩国海警与中国渔民发生冲突,导致一名韩国海警溺水死亡。韩国海洋警察厅迫于国内舆论的压力,加大了对中国渔民“越洋捕捞”的执法强度和惩罚力度,包括组建特殊机动队、增加部署舰艇等,韩国海警带枪执法也是从那时开始的,这些措施使渔业纠纷更加激化。仅2010年韩国西部地方海洋警察厅就扣留了170多艘中国渔船,同年12月,中国渔船“辽营渔35403”遭到韩国海警执法艇冲撞翻船,造成一名渔民身亡,一名失踪。2011年3月,韩国海警首次在盘查时开枪,打伤一名中国渔民。2011年12月,中国渔船“鲁文渔15001”号与韩国海警发生武力冲突,韩国海警李清好在扣押该船时被船长刺死,另有一名海警受伤,对此韩国从民间到官方普遍反应比较激烈。2012年5月,四名韩国执法人员被中国船员打伤。2012年10月,一名中国船员被韩国海警用橡皮子弹射杀死亡。诸如此类报道,近两年来常见报端。
2014年10月10日,韩国海警在对中国渔船“鲁荣渔50987”号渔船执法时,向中国渔民开枪,导致船长宋厚模死亡。再次引发中韩两国舆论关注。从近几年的中韩渔业冲突来看,中国渔民频频“越界捕鱼”有自己难言的苦衷,韩国海警加大执法力度也有自己的理由。问题在于,韩国越是提高打击强度和罚款额度,违规的中国渔船就越是担心被捕,所以在遭到盘查时就设法逃跑,跑不了就拼命抵抗韩国执法人员上船,结果导致暴力事件频发,陷入了恶性循环B14。导致冲突的频率越来越高,烈度越来越强。
中韩之间日益频繁、激烈的渔业纠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中国渔民为了生计进行“非法捕捞”的原因,也存在韩国执法部门粗暴执法的问题,甚至与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纠纷相联系。渔业纠纷的实质是两国海洋权益存在争议,韩国加大在黄海相关领域的渔业执法力度,目的不仅仅在于保护渔业资源,而是想通过强化争议区的执法,影响未来专属经济区的划定。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处理日益频繁的渔业纠纷和冲突,协调好两国的渔业关系,建立对应的长效合作机制,成为当今中韩两国间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四、结语
自清代以来,中韩两国的渔业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是由清代自由融洽的渔业关系演变成现当代渔业纠纷和冲突频发。渔业关系的发展过程,真实的反映了中韩关系从传统的宗藩体制向近现代平等的外交体制转变的曲折过程。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政治地位以及外交政策的转变。回顾清代以来中韩两国的渔业关系发展历程,以史鉴今,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海洋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从全球范围来看,海洋资源与战略价值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权益意识不断增强,极力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中韩两国的渔业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海洋问题。中韩两国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所采取的针对渔业纠纷管理的行动手段和形式,不仅会影响到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中韩双方应高度重视和努力削减中韩关系中的渔民冲突问题,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确保渔民在符合规定的渔业作业区内从事生产活动,切实保护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由此才能保障中韩渔业关系的良性发展,保证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使黄海海域更加和平、和谐。(作者单位:包头市第九中学)
注解:
① 韩国和朝鲜这个称呼,现今专指朝鲜半岛南北两侧的国家。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称王,向明太祖请得国号“朝鲜”。直至1897年,朝鲜半岛一直处于李氏朝鲜王朝统治下,通称为“朝鲜”。1897年,高宗称帝,改称朝鲜为大韩帝国,简称韩国。1910年,日本占领韩国,重新改称朝鲜。1945年,朝鲜半岛解放,按三八线分成了南北两侧国家,即现在的韩国和朝鲜。本文以朝鲜半岛南侧国家,即韩国,为研究对象,表述时尽量遵照当时人的称呼,因而文中偶尔会有韩、朝混杂的情况。
② 李玉尚:《海有丰歉―黄渤海的鱼类和环境变迁(1368-195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0页。
③ 《清实录・圣宗实录》,中华书局,1987年,第218页。
④ (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志一一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08页。
⑤ 郭廷以、李毓澍等:《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1972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6806-6807页。
⑥ 李鸿章:《李文忠公奏稿》卷四十四《妥议朝鲜通商章程折(光绪八年八月十九日)》。
⑦ 黄湛:《略论签订前后清与朝鲜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⑧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6785页。
⑨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6828页。
⑩ 辛圆,黄硕琳:《中韩海洋权益问题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B11 丘昌情:《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韩关系―以中韩渔业纠纷和冲突为例》,《中国韩国学研究博士生论坛》,2012年5月。
B12 江淮:《韩国海洋警察厅―周边邻国海上执法队伍扫描之二》,《世界知识》2011年第3期。
B13 雷志华:《渔业之殇―中韩之痛》,《南风窗》,2012年第1期。
B14 詹德斌:《海洋权益角力下的中韩渔业纠纷分析》,《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 李玉尚:《海有丰歉―黄渤海的鱼类和环境变迁(1368-195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0页。
[2] 《清实录・圣宗实录》,中华书局,1987年,第218页。
[3] (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志一一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01页。
[4] 郭廷以、李毓澍等:《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1972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6806-6807页。
[5] 李鸿章:《李文忠公奏稿》卷四十四《妥议朝鲜通商章程折(光绪八年八月十九日)》。
[6] 黄湛:《略论签订前后清与朝鲜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7]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6785页。
[8] 辛圆,黄硕琳:《中韩海洋权益问题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9] 丘昌情:《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韩关系―以中韩渔业纠纷和冲突为例》,《中国韩国学研究博士生论坛》,2012年5月。
[10] 江淮:《韩国海洋警察厅―周边邻国海上执法队伍扫描之二》,《世界知识》2011年第3期。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抓住各种时机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相关要求,5月份,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在主要渔村、码头张贴渔业安全生产标语,发放《致渔民的一封信》20份。6月份,结合“渔业安全生百日督查”和“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活动年”活动的开展,悬挂横幅4条,张贴宣传画30张,向广大渔民、养殖户发放宣传资料200份,7月份,结合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深入渔村、库区对渔业安全生产具体法规进行宣讲,旨在提高广大渔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体系。一是成立了我局渔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组织领导全市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下发了《*市20*年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见》,将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列入局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并制订考核办法、落实奖罚措施。二是建立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体系,确立了由市水利局—市渔政站—乡镇水利员—水库管理单位—渔船船主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工作网。市水利局与三个水库管理单位、市渔政站直接与从事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的渔民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65份),有关乡镇和水库管理单位能结合实际与辖区的渔船船主签订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机制。建立渔船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全市60名船主手机全部录入短信服务平台,在汛期和台风迫近前,及时灾害天气的气象信息、汛情通报等预警信息,提醒渔民注意防范作业安全,促进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
3、加强渔船检验,提高适航性能。今年3-4月份对全市捕捞渔船逐一进行检验,对渔船规格、型号等参数实地检验后,统一编号和登记造册。对检验出不合格的渔船该修补的修补、该报废的报废,消除渔船不安全因素,确保捕捞渔船登记率、检验率达到100%,严把检验关,强化渔船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抓安全查隐患,从源头抓起。
4、开展专项行动,排除事故隐患。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印发《*市水利局关于20*年水利(渔业)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相关乡镇和水库管理单位对本辖区内渔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自查摸底,对渔船基本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完善(乡镇一级)渔船管理档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7月份,结合“全省内陆渔船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和“水利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开展执法检查活动30次,走访10多个乡镇和水库管理单位,重点对小(一)型以上的水库进行实地检验。通过自查、督查,全市登记在册的渔业船舶有65艘,签订渔船安全检查生产责任书65份;年度检验渔船8艘;有1艘钢质渔船侧甲板渗水存有隐患责令整改;乡镇养殖渔船有10艘渔船救生衣不符合要求,被强制配备,一些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对违规载货行为及时给予教育制止,解决了影响渔业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养殖户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对安全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2、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行为难规范。管理对象觉悟又低、纪律松散,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不穿救生衣冒险、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
3、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难到位。小型渔船多且分散,管理面广、工作量大,靠临时突击的检查很难凑效,对小型渔船管理相对滞后,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2009年渔业安全管理工作思路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渔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继续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切实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
2、针对新情况,适时修改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各类工作预案,全面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渔业信息产业(fisheries information industry)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发展的,在近二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渔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渔业持续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渔业信息产业一般包括渔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这些技术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information application)。主要研究渔业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技术、渔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建立渔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网,提供渔业经济、科技和管理信息服务。
一、渔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渔业信息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l.j.bledsoe(l.j.贝尔德森)设计了北太平洋渔业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出不少运行结果,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到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北美有关的渔业研究所和渔业学院中广泛使用,但是这个时期计算机技术尚未过关,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大部分是软件编制人员,和渔业专业人员相分离,使用的编程语言是basic和pascal语言,具有内存小、运行速度慢、人机对话能力差和可应用的软件少的缺点,致使计算机在渔业上的应用仍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到20世纪90年代,像字处理软件包、lotus、dbase这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大量应用软件的开发成功,为渔业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达国家通过计算机网络、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传递、处理渔业信息,特别是在渔业资源的评估和预测方面进入了实用阶段。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渔业信息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我国渔业快速发展极不相称,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在渔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技术方面的起步和国际上其它渔业大国基本同步,相差也就在几年之内,都是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并得到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的结果。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主要集中在编制了大量的渔业应用软件,像饲料配方的优化选择、放养密度模型、渔政管理软件、财务办公软件、水质管理软件、渔业资源模型等等,在数据的处理速度、科学性、数据库的智能化和数据资源共享方面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国渔业信息产业努力的方向。
二、渔业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上应用的现状
渔业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渔业生产的自动化、高效远洋捕捞、渔业数据库、互联网及渔业智能化专家系统等,这些方面构成渔业信息产业的主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渔业信息技术逐步在渔业生产上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对渔业生产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渔业生产自动化(fisheries automation)
传统渔业的特点是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因此减轻渔业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渔民多年来的梦想也是新时期对渔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自动化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措施之一。以工厂化养鱼为代表的现代渔业,其核心内容就是养殖的自动化。通过把智能化的专家系统和相关的仪器、仪表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加水、控温、增氧、投饵、捕捞等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误差而造成的损失。
国际上渔业自动化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我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的一些渔场建立了不少工厂化养鱼车间,这些工厂化养鱼车间都是以自动化为核心建立的。
2、高效远洋捕捞(far-ocean fishing)
远洋捕捞的成本和效率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鱼群。把卫星定位系统(gps)、飞机拍照和海岸声纳探鱼技术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对信号滤波和图象加以分辨和模拟,实现鱼群的跟踪和分辨,从而实现海洋捕捞的高效化。我国对此项技术只有个别捕捞船加以应用,而在发达国家已广泛运用在捕捞上。例如日本水产厅和海洋资源研究所建立的海洋鱼情卫星监测网,利用美国在太平洋上空的7号气象卫星对各海域进行红外扫描,再将接收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心 ,从而迅速、准确地在海图上绘出鱼群的分布位置,然后由设在千叶县的中央渔业专用电台播发,分布在各海域的渔船通过接收相关信息就可以准确地判断何处有鱼及鱼的种类和鱼群大小,然后再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鱼群跟踪,从而提高了捕鱼量。
3、渔业数据库(fisheries data base)的建立
建立数据库是实现渔业信息共享的基础。国际上最著名的渔业数据库是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quatic science fisheries abstract)数据库,覆盖了全世界海淡水资源、水环境科学、养殖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文摘。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全世界的渔业工作者分享渔业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查阅和检索渔业文献及课题立项和成果鉴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权威性强的特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国水产文献数据库》,收集了我国国内主要水产刊物的文献,是我国水产领域最大的专业数据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还陆续建立了一些其他渔业数据库,如鱼病防治、工厂化养殖、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渔业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更好地为渔业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等部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渔业互联网(fisheries netwowk)
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技术,历史也很短,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1995年6月起我国通过邮电部正式向民间开放,此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1999年被称为中国政府上网年。
与之相呼应的是与渔业有关的网站也迅速涌现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像农业部的中国农业网涵盖了渔业部分,其他与渔业有关的网站有中国水产网、中国水产资讯网、国家水产网、中国海洋信息网等等。
渔业互联网和渔业数据库相结合,为渔业信息的快速传播、了解国内外渔业发展动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渔业政策法律法规、查阅文献资料及行为决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智能化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把数据库技术和模拟人类活动规律相结合,构造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专家系统。这样的专家系统通过友好的人机对话对于渔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技术咨询、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质管理等等。在我国,这样的智能化专家系统正在不断开发,已经建成的专家系统主要有病害防治系统、养殖工程系统、工厂化养殖系统等。
三、渔业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尽管我国渔业信息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经费短缺和体制、机制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渔业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技术创新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对一个产业的发展犹为重要,渔业信息产业的技术大都借鉴信息产业的技术,有渔业产业特点的创新技术不多,而渔业产业又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产业,由于渔业环境复杂、鱼类活动不易监测、经验在生产中占重要位置导致行业而导致行业规范性差、劳动者素质较差等等,这样的特点要求在开发和使用渔业信息技术时要具有简单易操作、又有很强的针对性的特点。
第二,人才缺乏。我国每年培养了大量的渔业专业人才,但是既懂渔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少,特别是还要具有一定的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是少之又少;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技术落后和创新能力下降,渔业信息产业基本上引用和套用信息产业的技术,制约了渔业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而持续快速的发展。
第三,机构设置重叠和经费短缺。各省渔业信息机构设置重复,布局不合理,渔业信息工作大多为看摊和重复无效率的工作,有限的经费又被撒胡椒面了,经费短缺可以表述为“惨淡经营,苦苦支撑”。经费不足制约了渔业信息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一方面,等靠要的思想仍很严重,向市场要效益既缺乏手段,也缺乏思路,现有的体制也难以消灭等靠要的观念。
四、发展渔业信息产业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我国渔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管理创新、开拓思路、多方面筹集资金。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认清了渔业信息产业关系到渔业的现代化、关系到渔民和渔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之后,就应该把人力、物力和财力向渔业信息产业倾斜,增加政府对渔业信息产业的投入;同时主动出击,一方面申报项目,通过项目获得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向市场要效益,发挥渔业信息部门的比较优势。渔业信息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渔业生产经营的空间不仅有水域,还有陆地,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产业和渔业文化等,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拓展思路,开辟财源。例如信息咨询,充分发挥它的占有信息多、信息反馈快的优点,为中国渔业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咨询,包括当地的渔业资源、市场情况、政治经济社会风险状况等;为国外渔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咨询,提供包括中国市场环境、消费习惯、自然条件和养殖品种选择、养殖地区选择、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等。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报酬;为相关政府和企业提供渔业园区规划,包括园区布局、养殖品种选择、养殖工艺设计、工厂化养鱼设计等等;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供可行性论证,在论证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报酬。
渔业信息部门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创办文化产业,主编信息类杂志,我国有这么多的渔民、这么多的养殖单位,如果把相关的渔需物资如养殖大棚、苗种、饲料、药品、设备等信息加以汇总和不断更新,通过广告和杂志销售,一定能获得不小的收益;主编养殖用渔业书籍,自编发行,也会有不小的收益。
2、树立人本思想,培养复合型人才。再好的思路,再好的管理,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是人。现代渔业信息产业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综合,其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人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渔业信息产业主要的任务是跟踪、收集、开发、传播和利用新的知识信息,尤其强调知识化、智能化,这就要求信息人才向多元化发展,掌握一些渔业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技术,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快速掌握国内外渔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实现信息处理的有序化、矢量化,达到信息产业的最大增值和最优服务,因此,渔业信息产业能否快速持续发展,关键是看能不能培养一批既懂渔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一定要树立人本思想,在分配住房、奖金、培训、出国、项目等向复合型人才倾斜,加快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3、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要针对渔业的特点,多上一些项目,购置和研制开发适合我国渔业特点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培训专业人员、建立模拟系统等。在当前渔业信息技术创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引进一些国外成熟的渔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