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现状范文

农产品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产品现状

篇1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贸易;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174-03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1978年,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三十二年来,农业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914亿美元,增长15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可以从贸易总量、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考察。

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情况

从绝对数量上看,近五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上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相对数量上看,进、出口额的增幅波动较大,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加入WTO九年中,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五年呈现净进口局面,中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出口创汇的贡献逐年减小。虽然从2005年开始,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是并未改变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局面。而且这种趋势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从2007年开始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又迅速上升。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了-180.9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贸易逆差下降为-129.6亿美元(见表1)。

2.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状况

近四年来,从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仍然以亚洲为主,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洲。在出口方面,日本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日出口份额在20%左右,但有下降趋势。日本、美国、香港、韩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前四位市场,在出口总额中占较大的比重,2006年为56.6%,此后逐年下降,说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但有分散的趋势(见表2)。

在进口方面,美国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进口市场,中国农产品进口前四位市场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和马来西亚(2006年第四位市场是澳大利亚,2007年及以后被马来西亚所取代,澳大利亚成为第五位进口市场)。前五位进口市场的集中度有所提高趋势(见表3)。

从具体国家和地区来看,在中国出口市场中份额持续上升(不考虑2009年)的有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在进口市场中,份额持续上升(不考虑2009年)的有美国、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中不难发现,导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出口增长缓慢,而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结构和农产品竞争力。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特别是出口分布格局日趋合理,对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的依赖度降低,对欧美市场增势强劲,出口市场的分布状况对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开始发挥良性促进作用,因此目前更重要的是提高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贸易竞争力一般用贸易竞争指数( TC) 来衡量。TC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与该类产品贸易总额的比率。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 1 和+1 之间。

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Ci=(Ei - Ii )/(Ei + Ii),其中,Ei 为产品i 的出口总额,Ii 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一般来说将TCi ≥ 0.8 的产品列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商品; 将0.5 ≤ TCi < 0.8 的产品列为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将0 ≤ TCi < 0.5 的产品列为竞争力低的产品; 将-0.5 ≤ TC

表4显示了中国农产品2006―2009年四年中分类别贸易竞争力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特征:(1)四年来一直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肉类制品,水产品制品,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这四类农产品的TC指数大于0.8,国际竞争力强。食用蔬菜、其他动物产品、植物液汁、活动物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植物液汁的竞争力近两年明显提高。(2)四年来一直具有较高比较劣势的农产品有: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这两类农产品的TC指数小于-0.8,国际竞争力极差。其他农产品,乳品、蛋品、蜂蜜、及其他食用动物产品,禽肉及杂碎的国际竞争力较差。(3)四年来国际竞争力比较明下降的有六类:谷物、糖食粉、淀粉制品、糕点,饮料、酒及醋,谷物,畜肉及杂碎,禽类产品,畜类产品;四年来国际竞争力比较明显提高的农产品类别有:植物液汁、杂项食品、活植物及花卉、糖及糖食、制粉工业产品。其他农产品竞争力波动幅度不明显。

三、结论

尽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近些年来,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有扩大的趋势,说明中国农产品总体上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但是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其竞争力是有差别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制成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制品等,显示出中国农产品深加工具有一定的潜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如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谷物等。可见,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目前的要素禀赋状况是一致的。在农业生产、加工、农业技术研究等方面,应充分发挥中国劳动丰富的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网站统计信息,zhs.mofcom.省略/tongji.shtml.

篇2

关键词: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现状分析 未来展望

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基础

(一)比较优势下的世界农产品贸易

根据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以进行交换,可以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即存在着国际分业的利益。一国可以通过农产品贸易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农产品。

(二)要素禀赋理论下的世界农产品贸易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并出口该种要素密集型的农产品,获得一定的竞争性。由于每种差异性产品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不同,这就决定了没有贸易时,农产品的产量就会受到市场的限制,不能取得规模经济的利益。

(三)产品周期理论下的农产品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变化过程,以及贸易国之间比较优势的转移趋势,着重研究了技术创新、模仿、扩散在贸易格局中的决定作用。发展中国家应该模仿发达国际的技术,利用本国土地、劳动力或者技术等要素相对丰裕的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制成品贸易。

(四)规模经济下的农产品贸易

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即使两个国家在其他各方面都完全相同,互利贸易也同样会发生。农产品贸易扩大了市场销售量,进而扩大农业生产以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得各国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产品种类的增加中都可以获得福利收益。

二、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特点

世界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的一些特点,比如,总量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农产品贸易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产品贸易的商品构成日益多样化;粮食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呈下降趋势;跨国公司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动植物检疫国际公约日益完善 。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1995-2009)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呈稳定增长趋势。2004年以来进口量增长尤其迅速,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但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占有绝对优势。(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无序,低价竞争;对他国的需要和要求缺乏了解和重视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主观原因 : 首先,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传统封建文化影响太深,这对迅速适应当今日益发展变更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阻碍。其次,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较短,对国际贸易的认知不够,这也在很大程度是造成了一些贸易的不良状况。最后,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无形中对我国的出口对象进行了约束。

客观原因 :在客观方面,主要是外国农业保护主义者大肆泛用WTO规则造成的。为了维护国际市场自由公平贸易,WTO制定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三个协议,各国家与地区以此作为保护自己产业不受进口实质性损害的有力武器。这又客观上给进口方泛用这些条款提供了借口。进口方为了保护本国农民利益,泛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协定》来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这对我国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形成障碍。

五、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展望

我们可以展望中国农产品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未来可能都会有所增长。

第二,从长远看,中国的土地密集型产品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我国不可能大量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

第三,随着国内供求情况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变化,中国对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将会有所增加。

第四,由于大国效应的作用,我国市场和贸易情况对世界市场有显著的影响。

第五,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尤其是水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将可能持续增长

第六,受收入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中国居民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对肉类和其他副食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

第七,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双边、多边、地区和区域的经济合作。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们要更好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当今的世界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好的把中国农产品贸易所特有的自身优势与科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最终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亦华. 应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战升级的对策[J]. 江南论坛. 2002(08)

【2】李中. 韩国农产品贸易面面观[J]. 广东社会科学. 1995(03)

【3】韩勇,虞斌.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 学术交流. 2003(07)

【4】龚新蜀,李坤.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5】聂亚珍. 经济全球化与农产品贸易[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篇3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生鲜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生鲜农产品多采用传统的流通模式,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降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采用提高物流效率,能缩短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减少产品流通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资金。由于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性,可以增加产品价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价低质高的产品,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增强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生鲜农产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外产品在质量、包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关税普遍降低,使得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在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和改造国内生鲜农产品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标准低下的物流状况,增加生鲜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质量监控,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即便有农户生产出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农产品,由于其规模过小,也难以保证其能在市场上被消费者甄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补偿。因而使得产品农药、兽药、重金属超标,产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饲料,造成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和超标农药等问题频频出现。使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生产者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即使出现了问题,也难以进行问题追溯,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就更加困难。

2.生鲜农产品加工能力低,流通中损失率高

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 加工比例不到10%,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 而我国是1:1.8,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度低。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中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物流,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生鲜产品的物流受阻和资源浪费。

3.基础设施装备落后,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等级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以及车况较差,路网联通度低。据统计, 我国公路运输的七成是敞篷卡车, 三成是密封式箱式汽车。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只占25%, 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55%左右,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增加了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气调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占5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1.采取定单生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散,使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难以有效实施,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而且越来越严。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便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的生产方式,从生鲜农产品物流源头上提高品质,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公司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订大宗生鲜农产品的采购计划时,就会按有关产品标准提出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鲜度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这样就使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自觉地按照生鲜农产品的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采取统一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的方式,实施品牌经营和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2.采用冷链物流物流方式

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不同于工业品物流。生鲜农产品的物理特性,首先是易腐易损性;其次是单位产品价值低,体积大;再次是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性规定了物流时间的上限,从而也限制了物流半径,并要求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特别是一些鲜活的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要求非常苛刻。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配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以及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原料及合理包装以简化家庭内操作,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务。

3.进入超市进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初步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蔬菜零售市场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因为超市经营比较规范,产品的可追溯性强,信誉度高,在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进行销售。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规格、包装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生鲜农产品就无法进人超市。此外,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使得超市成为现代流通的终端组织,由于其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同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相比,销售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还可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蔬菜的净菜加工、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和速食食品的制作等。这些经过加工的生鲜食品、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收人。

4.运用各种先进物流技术

首先要实行生鲜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和包装环节,也要对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产品原料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包装者/进货商使用,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其次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在我国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保鲜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传统窖藏保鲜技术以及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等,与先进的保鲜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应逐步采用更先进的低温高湿保鲜、臭氧气调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高压保鲜、高温处理保鲜、生物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纳米保鲜等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等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光跃李毅贺绪军: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8 57-59

[2]许亚:农产品物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改善[J].物流科技,2006.2 64-66

[3]刘卫柏: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6.9.291-292

篇4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鲜食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因此,发展好冷链物流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的分析了西安市的冷链物流现状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更好的整合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高,我国的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却比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巨大的农副产品冷链运输市场,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商机无限。但为什么已有的物流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冷链运输市场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

1.2研究内容

本文在重点介绍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上,找出了西安市农产品产业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分析了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原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因为这样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所以,农产品冷链的运作主要是重视能耗低成本,有效地对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进行控制。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2.2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这里人口众多,每天在这座城市卖出的农产品数目数不胜数,但是,在西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对整个的冷藏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2.2.1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配送中心增多,农产品物流技术增强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所以许多的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认准这这个商机,积极的开始投资并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随着各个农产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2.2.2西安市已初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西安市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在各个区域都建设一定的低成本运输网络。西安市政府已经允许在各大高速公路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车辆实施一定的监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收费项目,以此来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

3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行业标准是由相关的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了公正公平以及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但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

3.2专业人才缺乏

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大行业中相对来讲是属于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懂得运输技术,管理冷链物流系统的专业人才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起来。

3.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少之又少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也是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使农产品行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增加了许多问题。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导致农产品企业监管不全面,农产品冷链市场比较混乱。能够满足农产品行业要求的提供综合的第三方物流的正规企业比较少,而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3.4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

陈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来看,西安市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并且现有的设施也比较陈旧老化,不能够对新时期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对西安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行冷链物流相关制度的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基础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制冷装备,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增强冷链物流的服务,并积极提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化

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说,有了统一的一个行业标准,才能对冷链运输的质量实施监控,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西安市的农产品运输行业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技术的统一规范,执行一个规范化的标准。

4.3对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养

西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缺少的是懂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西安的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长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因此,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大力的支持各高校设立与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相关的专业,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学校和企业也要深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5结论和展望

为推动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各项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西安市未来的一项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冷链物流运输产业链;在科学技术方面对冷链物流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区域投资、引导外资投资的战略重点;适当考虑减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各项税。在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区域的灵冷链物流进行合理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的冷链物流产业方面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友兰,张锐,杨烨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4):77-83.

[2]李婷,宋志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7-20.

[3]李忠诚,郄海拓.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62-4064.

[4]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73-75.

[5]杜冉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76.

[6]刘宸,陈天恩,张瑞瑞,等.WSN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4):48-54.

篇5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拉美主要国家;贸易现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6902

农业在中国以及拉丁美洲主要国家均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是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商品贸易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秉承和平、合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始终致力于提高或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水平,高度重视农业国际合作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农产品贸易额总体态势不断上涨,于2010年达到1407.12亿美元;加入WTO以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中国对拉丁美洲农产品的进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大规模进口大豆、大豆油的形势下,拉丁美洲在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地位持续上升。中国和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拉丁美洲向中国出口自然资源,尤其是金属、矿藏和农产品;中国向拉美大规模出口中高技术制成品。两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不断加强。

1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从出口来看,1996年以来,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占中国对外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96年的0.51%增加到2.78%;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其对外农产品贸易总额比重远大于中国,近10年来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2008年以来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10年达12.74%,中国是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从商品贸易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的农产品占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出口全部商品总额的比重较低并呈现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比例由4.79%下降至2.7%;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占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全部商品总额的比重较高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997年达到58.17%,2000年以前,拉美出口中国主要以农产品为主;2000年以来,拉美国家出口中国农产品占出口全部产品比重不断下降,2010年已经下降至2107%。

总体上看,1996年以来,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量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18.8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7.0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7.5%,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拉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量增加主要来自于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大幅度增加。

双边贸易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Uncomtrade Database,经作者计算所得,下文除特殊说明之外,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此。图1显示,中拉之间农产品贸易自1996年以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至1999年,在此阶段,中拉之间农产品贸易总额基本保持贸易平衡或呈现局部减少趋势,贸易总额由1996年的18.85亿美元下降到12.26亿美元;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06年,在这个阶段,中拉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稳步增加,自2000年20.67亿美元增加至2008年203.21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增长幅度达到70%;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后,2009年期间中-拉农产品贸易大幅度下降,由203.21亿美元下降到147.41亿美元,2010年,中拉农产品贸易状况好转,贸易额上涨至197.04亿美元。

尽管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却不断增大,由1996年的16.91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60.62亿美元,其中2008年到达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峰值174.73亿美元。

2 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出口结构变化

根据1996年至2010年贸易数据,除第三类农产品基本保持平稳外,其余类别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均呈现波动增长状态,这些类别在2001年以前保持较为平稳状态,2001年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其中其他类农产品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按照大类分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出口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为:其他类所占比重最高,其次分别为第二类植物产品,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第三类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如图2)。

农产品分类别变化趋势按照HS两位编码划分,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前十农产品贸易量差别较大,以2010年为例,52章(棉花)高达667.41百万美元,而排第二的0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仅为358.30百万美元;考察1996-2010各章农产品均值,棉花达205.24百万美元,而食用蔬菜仅有92.41百万美元。中国对拉美七国出口的前十大章农产品是:棉花(HS52);食用蔬菜、根及块茎(HS07);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HS03);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HS16);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HS20);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HS23);杂项食品(HS21);其他动物产品(HS05);糖及糖食(HS17);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HS09)。其中棉花所占比例最大,年均值比例为41%,是我国对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其次是蔬菜,占18%。

3 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结构变化

按照大类划分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为:第二类所占贸易比重最大,且自2002年以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他的四类变化不大,总体而言差别不明显。从波动状况来看,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农产品总额在2002年之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农产品贸易额总量增加主要来源于第二类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从不同的类别来看,第二类农产品出口明显呈现增长趋势,第三类农产品出口在近年来有局部下降的趋势,其他三类农产品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见图3)。

按照HS两位编码划分,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前十农产品贸易量同样出现差别较大现象,以2010年为例,12章(含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高达13209.5百万美元,而排第二的23章(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配制的动物饲料)仅为1240.3百万美元;考察1996-2010年各章农产品均值,含油子仁及果实等达4244.4百万美元,而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等仅有763.4百万美元。中国对拉美七国出口的前十大章农产品是:HS12,HS23,HS 15,HS17,HS24, HS08,HS02,HS52,HS03,HS20。其中含油子仁及果实等所占比例最大,年均值比例为64.69%,其次是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所占比重是15.14%,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等排名第三,所占比重是11.64%,其他章节农产品所占比重在0.5%至2%之间波动。

农产品分类别变化趋势4 中国对拉美七国净出口农产品结构变化

通过分析1996-2010年中国与拉美七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状况,在28章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有14章农产品实现了农产品净出口,它们包括:HS52,HS07,HS16,HS09,HS05,HS13,HS04,HS50,HS11,HS18,HS21,HS19,HS53,HS06。其中,HS52棉花的净出口值最大,2010年为430.3百万美元。总体上看,中国对拉美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净出口类别较多,但是净出口额并不大,远小于其他农产品的净进口额,中国目前处于较为明显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阶段。

由于拉美主要国家中资源禀赋和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互补竞争关系也各不相同,从农产品贸易整体上来看,中国对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农产品贸易处于顺差地位,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在整体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其中,中国对委内瑞拉实现顺差的农产品主要是HS07,HS04,和HS52,这三类农产品顺差额分别是1589百万美元,998百万美元和843.7百万美元;中国对墨西哥实现顺差的农产品主要是HS16,HS52,和HS03,这三类农产品顺差额分别是6075百万美元,5465.1百万美元和1691.1百万美元;中国对哥伦比亚实现顺差的农产品主要是HS52,HS07,和HS23,这三类农产品顺差额分别是2219.4百万美元,1217.9百万美元和320百万美元;从贸易逆差来看,HS12,HS15,HS02以及HS24是中国与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中处于竞争劣势的产品,这主要是受到资源禀赋差异影响。整体而言,中国农产品与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实现贸易顺差额远小于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实现贸易逆差额。

5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征

通过前文的分析,本文得出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特征如下:

(1)中国向拉美主要国家出口农产品总额不断上升,增长速度较大,从2000年的1.34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18.21亿美元;而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农产品总额远大于前者,但增长速度较前者慢,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农产品总额约为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总额的10倍。

(2)拉美主要国家对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在其对外贸易结构中较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而言显得更为重要。从商品结构而言,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占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全部商品总额比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均衡,并呈现着波动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79%下降至2010年的2.7%;而拉美主要国家出口拉美农产品占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全部商品总额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农产品出口是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的重要商品。

(3)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市场依附程度较低,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对中国农产品市场依附程度较高,并表现出上升趋势。从出口市场结构来看,在2001年前,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占中国出口全部农产品的比重一直低于1%,2001之后逐步上升,至2010年已升至2.78%;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主要农产品占拉美国家出口全部农产品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于2008年达到13.81%。

(4)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之间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农产品贸易结构呈现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现象。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上升,但是贸易逆差却逐年增大,于2000年的18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60亿美元;考察中拉之间贸易结构,中国出口拉美主要国家前十大农产品基本与拉美主要国家出口中国前十大农产品不一致,中拉之间农产品贸易存在明显产业间贸易现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问题;分析

0引言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农业投入,但是大部分投入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生产阶段,而忽略了农产品物流环节中运输、储存、包装加工及信息收集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卖果蔬难的现象。

1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浙江省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和诸多问题。

1.1农产品物流规模小、水平低

农产品受其自身特性影响(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物流过程的要求远高于工业品。目前浙江省的农产品物流多由一些小型物流企业承担,相关物流技术大多十分落后,导致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极大。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损耗一般控制在5%以下,浙江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远高于这一数值,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物流损耗甚至达到25%-30%。使得优质农产品常常因为物流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1.2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配套设施和设备落后

随着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大多物流企业主要从事商贸储运活动,农产品领域很少涉及。导致商贸领域大量物流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仓库、车辆、铁路专用线等利用率低;农产品物流却极度缺乏。

农产品储运设施简陋,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少,缺乏专业储存、冷藏、保鲜和运输设备,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严重短缺,农民散藏、混藏甚至露天堆放现象相当突出。另外虽然公路“村村通”工程已开展多年,但是农村公路还是存在着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等突出问题。

1.3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落后

农产品在供需两方面都存在着信息瓶颈问题,由于农村整体信息服务水平比较低,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工作严重滞后,市场信息难以快速地被采集与传递,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 造成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1.4物流环节多、成本高

农产品物流环节多,一般要经过生产者、经销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增加了农产品运输路线、装卸搬运和包装次数,加大了物流损耗和物流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益。农产品价格因过多的程序环节,逐步转手抬价,往往会翻两三番,严重损害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1.5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各大专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是针对商贸和工业品物流行业,全面掌握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技能的人才少之又少。缺乏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农产品物流从业者,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运作和管理,这已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发展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2.1完善市场机制,发展第三方物流

应该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的扶持,大力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改变现有农产品物流规模小、服务单一的现状,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和规划,大力发展城市郊区、市县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集中检验、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作业,由物流中心直接将农产品分送到城市各个集贸市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术开发

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各种形式,鼓励政府、企业、个人投资。发展专用农产品运输、冷藏车(船)、集装箱;改造和完善现有农产品储备库,扩大储存能力,全面实现农产品运输和仓储作业机械化;改进农产品包装,采用分级分类包装,减少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损耗。鼓励建设农产品流通加工中心,对地区农产品进行统一分类、包装和加工等作业,使农产品更加新鲜、卫生、美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方便物流,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

2.3提高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方面鼓励建设农产品信息采集机构,收集农户供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市场,实现农业内部、城乡之间信息资源的传输、交互与共享;另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无线通讯网络将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农产品区域需求等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构筑全方位的信息网络,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2.4加大专业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

鼓励各大高校培养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加快培养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产品专业物流人才,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农产品物流专业,或者在物流专业中开设农产品物流课程,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农产品物流知识。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更多毕业生愿意从事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工作。

3小结

农产品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对激活和拓展农产品市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胡翠红.基于农村信息化的农村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5-5936.

[2] 涂扬晟,吴高华,饶波,徐毅,汪建敏,龚荣景.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研究——关于构建湖北省十堰山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526-527.

篇7

据统计,美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高达90%以上,同时也拥有大量实力强劲的冷库企业。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较完善的体系,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或许美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从采收、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均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原料品质和耐藏性,保证保险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条件优和清洁卫生好,保证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最终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美国冷链物流行业的现状与特点

运输网络健全

冷链物流对温度和时间都是有特殊要求的,而美国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是美国冷链物流发达的重要原因。由于汽车产业在美国的发展相当早,美国许多城市的发展都提前考虑到了将城市和住宅区搭配道路网络的设计。美国很早便设计并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其中主要是洲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依靠这些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美国国内冷链运输主要由集装箱卡车来完成,1OOOkm以内24小时可以送达。除了公路,美国还建造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用以在48个州之间运载货物。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也是基于考虑铁路网络的优势。美国与运输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约占经济总量的3%,吸纳了国内1/8的就业。

职责分工明细

美国的冷链分工非常清楚,运输方只负责确定运输卡车与司机,仓储方只负责对确定时间在卸货码头出现的卡车进行卸货,卡车出租公司只负责提供卡车,维修公司只负责根据求救电话进行抢修。整个链条最忙碌的环节就是客户,客户需要确定以上几家公司,客户作为中间人完成整个冷链业务上的建设。由于分工不同,各个分工的专业性较强、职责较明确,这样整个冷链运行起来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的可操作性。

技术与资源优化配置程度高

美国的冷链物流公司都装有先进的安全控制及自动化喷淋系统,装有可视屏(电脑终端)的叉车,配备有涉温区域广的冷藏集装箱,与仓库进货口实现无缝对接。通过采用高端牵引车及冷藏箱、GPRS系统、进口车载温控仪、POS机等一批高端的冷藏运输设备,为客户提供全程可控的冷链服务。通过先进的设备组合及人员调配,可以实现GPRS远程温度监控,对各冷藏车的位置和车箱温度实施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车内货物按时、保质地送达客户;还可充分发挥现有的冷藏车和冷库等资源,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冷链物流服务。例如,CR -England Logistics公司为每个车辆配备全球定位系统、网络跟踪设备和网络账单功能,可以按照客人指定的准确时间送抵,为食品公司规避了因不能按时送递货物而承担的赔偿风险。

美国冷藏公司USCS已建立起完善的仓库、运输及资讯系统,不仅能加强日常运作,还可为顾客提供节约成本的服务。

RFID(射频识别)技术广泛运用

美国很早就将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射频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中,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数据存储量大、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在30 - lOOm内远距离读写。通过RFID标签,可以监控到一个集装箱内不同包装单位的不同温度,可连续记录温度变化的数据和相应的时间记录,可以准确掌握冷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运输途中的温度变化。RFID还可扩展为由企业或者联盟建立覆盖全冷链流程的冷链检测中心平台。利用RFID技术的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利用实时监控可以确定流通产品环境温度是否超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创造了条件。

将RFID温度监测器放人物品包装或货箱中,监控器按照系统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记录测量到的温度并定时写入RFID标签的芯片中。当RFID标签接收到读写器信号时,将温度数据传送给安装在仓库、配送中心等各节点的读写器,各个温度监测点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最终汇总至中心数据平台,实现高效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

加工包装环节实行高资质检验

据了解,美国最大的综合冷链运输服务商之一Able Freight在仓库现场有美国海关授权进行进出口货物的安检设备,以及FDA专员对货物进行现场检查的工作岗,双重保险以确保保鲜食品的安全。对食品的检验检疫放在物流配送企业来做,是美国冷链物流的一个特色,但不是全部运输出口食品都放在该企业,每个类似企业都有擅长检验检疫的种类,根据这些特长申请到某些种类食品的检验权,在该类物流配送中心检验过后的食品,可以“免检”出关。而对于出口,政府则在该企业安排了FDA监测点,不定期监控分析。这样的设计,不仅减少了海关的工作量,而且能够避免食品在海关排队检测中的变质,同时增加了食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我国与美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差距

冷链运输率

美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高达90%以上,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成熟。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冷链的完整系统,致使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kg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服务模式

美国的冷链物流已从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向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改进价值链的解决方案,与客户结成风险、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尤其是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

运输设备

美国冷链物流非常现代化,设备运用非常先进,各环节基本实现了无缝衔接。与之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不高。公路货运车辆只有约30%是密封式或厢式设计,其余大多是敞篷式设计,而有制冷机及具备保温的冷藏车辆数量更少。铁路冷藏运输设备大多是冷冻产品运输车厢,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管理体系

美国农产品流通中,负责质量安全管理的有美国农业部(USDA),生产环境的监管有美国环保署( EPA),消费环节的监管有FDA;美国农产品生产中,国家有生产环境标准EPA,各州都有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FDA,出代价。中国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有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大多是标准,只具有指导性,不具有强一些冷链物流商受利益驱使,不关标准,致使冷链终端产品质量障。除此之外,大多数农产品的道都没有严格的冷链控制要求80%的生鲜农产品在运输中没有控,超过60%的零售商在接收到不进行温度测量,各环节冷链发必要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

篇8

随着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加强,在农产品贸易中引发的争端也日益增多。这些争端严重影响了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摩擦不仅是由于极高的关税征收所导致,更多的是来自那些隐形的非关税壁垒。首先是对农产品的高额贸易补贴,2002年美国《农业法》修改,使得政府补贴巨幅增加至1900亿美元,范围包括棉花,大豆,小麦等大宗商品外的其他如花生,羊毛,蜂蜜等。

其次是强制性技术标准,这里面主要又包括转基因作物问题、绿色壁垒与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壁垒。2002年我国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利用了世贸组织允许的技术壁垒,限制了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出口,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同时由于中国水果的品质差,安全性低,常常受到美国的绿色壁垒阻碍,使得中国水果竞争力不断减弱。对于环境壁垒,例如美国对许多食品的包装要求可降解包装,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害,这也使得贸易的成本增加,实现了美国的贸易保护。

最后就是关于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我国频频遭受农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困扰,涉及反倾销的商品有蜂蜜,大蒜,小龙虾,浓缩果汁等,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得中国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许多商品失去了竞争能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贸易争端,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农产品走向美国市场受到了阻碍,不断引发的贸易争端也使得两国在农产品领域的贸易交往受到损害,最终不能最大化的获得国际贸易的利益。

2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贸易自由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贸易产生摩擦在所难免。其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中美经济实力差异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贸易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实力强,其政府就能通过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上的政策提升其农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WTO规则和许多贸易协定都是建立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之上的,特别是关于技术性壁垒的设置,由于发达国家技术优势明显,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达不到其技术标准而经常发生摩擦。

2.2国家利益的左右

一方面,农产品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国家加以保护,维护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农产品的竞争在于一国扩大了某些农产品市场,另一些国家就会失去一些市场。每个国家都想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开发国外市场,就会提供各种各样的鼓励出口的措施,如补贴,并且推行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高关税,技术壁垒等。贸易争端的出现实际就是国家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2.3农产品贸易协定WTO协议约束有限

由于不同的国家对于WTO协议和其他贸易协议的条款理解有着差异,任何国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样以来必定造成各国的纠纷。另一方面贸易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由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制定的标准相应高,这些都说明国际贸易的体系尚不完善。WTO以及各种谈判的协议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约束力是有限的。

2.4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问题

由于国家不合理出口补贴的政策,使得很多企业为了那道出口补贴,甚至亏本出口造成不规范的价格,致使美国对中国产品提出倾销,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致使出口的农产品质量不过关,远远达不到美国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从而多次出现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被禁止进口通关,而且还屡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2.5我国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我国企业的自我保护,预警机制都不完善,也没有强有力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措施。出口企业缺乏敏锐通畅的信息机制,传导分析信息系统,致使竞争手段单一,国际营销能力不足。出口企业之间的混乱竞争,也导致了本国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而且国家,商会等组织机构,对于企业的约束管理能力不强,使得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不够,这也从一个方面增加了农产品贸易的摩擦可能性。

3小结

中美两国在农产品领域的摩擦争端接连不断,但是从整体上看,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的特点,而且国际分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前景仍然是十分看好的。当然中美之间的摩擦可能会继续成为阻碍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问题,中国应该从政府,企业,商业协会等多方位考虑解决措施,形成完善的解决机制。为中美农产品贸易扫清障碍,获得双赢机会。

参考文献:

[1]戴强.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贸易观察2007年第10期.

[2]向锦.透视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竞争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莉.李阳,绿色壁垒对农产品的冲击以及对策农业经济2008年12月.

[4]王星丽,农产品出口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对策宏观经济2008年9月.

篇9

[关键词]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城乡一体化;品牌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25

1 前 言

民以食为天,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国民经济产值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农业逐渐由第一产业变得地位微弱,这也就导致了以务农为主的农民,面对着辛苦经营的农产品而找不到市场销路。使得在整个农产品产销供应链中,因农户和消费者本身具有的分散性的特点,导致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农户面临着农产品卖不出高价的困局,消费者面临着购买价高的尴尬,如何使得民间地头的农作物快速、安全、放心地进入百姓生活中,使得城乡间的农产品流通衔接顺畅,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苏州农产品的产销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介于此,本文将对苏州农产品产销模式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2 苏州农产品产销模式现状分析

苏州农产品种类繁多,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既有太湖蟹、阳澄湖大闸蟹、水蜜桃、碧螺春茶、枇杷等特色农产品,也有粮食、蔬菜、鱼虾等普通农产品。根据调查,现有的产销对接模式主要有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消对接等,除此之外为了增加销售渠道,拓展市场,还出现了农产品与高校、医院的食堂对接,农产品与饭店、酒店的餐桌对接。各种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的产销模式

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产销模式是目前苏州市农产品产销模式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苏州市目前一共有29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7家是综合市场;8家水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1家是大闸蟹专营市场);2家畜禽批发市场;4家蔬菜、花卉批发市场,由此可见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的产销模式所占比重较大,农产品供应也比较多样化。

农产品批发市场产销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参与对象有农产品生产者、批发以及加工商、最终零售者,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结算、信息技术的中介机构。基于不同批发市场也有不同的运行模式。有农户个人自行将农产品运送到批发市场租门面的自产自销型;有以批发商自行或者外包给专业运输企业到农产品产地购进农产品的收购自销型。就苏州市而言一些小型二级批发市场以第一种形式为主;大规模的批发市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兼具的模式,既有农户自营也有批发商通过产地批发经营。

以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为例(见图1),上连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等供应商,下接二级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直销店,以及机关、学校、饭店等消费大户。南环桥批发市场设置了信息显示屏,各类产品信息、招商信息、企业文化以及其他交易信息,促进消费者及零售商对全市范围产品信息进行了解。但类似的批发市场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位置偏远、卫生环境差、受季节因素影响导致}储设备忙闲不均等。

22 连锁超市主导的产销模式

连锁超市主导的农产品产销模式(见图2)也是目前苏州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由生产农户、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共同组成的以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为核心的产销模式。连锁超市掌握的一手市场需求信息以及库存状况一起传递给上游配送中心,上游配送中心将信息传递给流通企业,流通企业直接与农业生产基地或农户达成合作,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各种农产品,并由配送中心将农产品配送到连锁超市各分店,需求与供给信息在建立的信息平台相互传递,最终实现产品在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流通。连锁超市数量与质量的不断增加,也进一步推进了连锁超市主导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发展。目前苏州市场上连锁超市的品牌主要有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乐购、好又多等,因连锁超市中的农产品整洁干净、包装精美、品质有保证、安全可靠,促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去超市购买农产品。但这种产销模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价格相对较贵、配送中心投入成本高、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23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导的产销模式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导的产销模式是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等构成。以加工配送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纽带,建立起直接面向市场消费大户,联系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模式。据调查,截至2015年,苏州市拥有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省级企业和108家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一批市(区)级农业规模型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创造利税43亿元。由此可见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对苏州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

24 农村专业合作社主导的产销模式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农村市场连接外界的另一条纽带,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工商农业等部门批准备案,在村民自愿加入的前提下,将一定范围内的优势资源――土地集中起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每亩地以800~1000元的承包价格进行基本价承包,年底再以分红的形式回馈农户,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这种大规模大范围的经营方式,管理起来更方便,且容易与外界沟通合作,种、养殖方式更加科学化,拓宽了一定的销售渠道。

25 农户零散出售的产销模式

农户以直接零卖的方式,将自家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走街串巷或在集市上进行销售,这种产销模式依然存在。走进苏州部分居民小区的门口,以及一些狭长的街道,经常会看到苏州一些乡下农户挑着自家的瓜果蔬菜、禽蛋鱼蟹,铺在道路两边的地上,不停吆喝甚至讨价还价,以老年人售卖居多。

这种农户直接参与的零售模式,多是生产规模较小,以各家各户为单位,将剩余产品出售出去。农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层层提价,使“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现象得到缓解,但是这种产销模式布局分散,耗时费力,由于农民种、养殖技术的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做到集约经营,农民的经济收入受到束缚,很难再提高。另外这种分散经营的行为不能保证农产品全部及时卖出去,而农户家庭储存条件有限,容易造成积压腐烂。

3 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买贵卖难现象日益凸显,组织化程度较低

虽然苏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看,农产品买贵卖难现象仍旧日益突出,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苏州西山的杨梅,保鲜期短,农户往往因为卖不掉导致腐烂而被迫扔掉,但消费者购买时价格往往在30元/斤以上,面对高价望而却步。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水蜜桃、橘子、白菜等。对于这种看天吃饭的农业,农民们往往面临着大丰收了但价格低,价格高了但产量又低了的情况,产量与价格的不对称困扰着农户。

另外苏州农产品的组织化程度也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农户各自为营,依据自有经验,自主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经济组织管理水平较低,生产品种单一、生产规模较小。应用技术的能力较低,生产标准不一,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不能与需求者现代化的经营要求相配套。

32 农产品种类繁多,缺乏品牌优势

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上,走品牌化经营的农产品不胜枚举,枣类市场有新疆大枣,沧州金丝小枣,新郑的好想你枣;梨有库尔勒香梨,皇冠梨,水晶梨;桃有北京的平谷大桃,无锡水蜜桃;大米有稻花香,五常大米,东北大米,盘锦大米等。但是在苏州农产品领域,走品牌化经营的产品相对较少,除了我们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吴江香青菜及部分加工企业所拥有的独立品牌外,一般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很淡,没有品牌就不能达到一种品牌效应,在价格方面占不到优势,也很难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33 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过长,产品腐损率过高

我们餐桌上吃到的可口饭菜,经历了从田间到厨房的太多环节。就如前文提到的农产品产销模式所述,农产品要进入市场销售至少要经历四个环节,农户负责生产农产品并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中卖给农产品收购商,农产品收购商将收购上来的农产品批发给商贩,商贩再批销给农贸市场或超市,最终由农贸市场或超市卖给居民消费。这种复杂的流通模式延长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再加上人工、运费、车损、利润等,导致每个环节又至少加价10%~20%,例如菜农将大白菜以03元/公斤的价格出售给合作社,经过批发市场和菜贩环节后,零售价可能超过2元/公斤。过长的供应链,过多的流通环节,导致农产品损耗增加,流通成本增加,进而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苏州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另外因运输条件有限,冷链运输还没有全面普及,一些水产、生鲜产品、水果蔬菜类的物品在经过长途运输及不当储存后,流通腐损率达到20%~30%,因物流环节不当导致大量资金损耗,变相增加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销售终端的市场价格。

34 农产品供给压力大,培育新型农民任务艰难

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增地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不足05亩,而农产品的产量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较陈旧,机械化耕作有待提高,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全市粮食供给只有30%来自本地区,本地猪肉类供给也只占20%左右,蔬菜类供给也只能达到60%左右,且来源不稳定,导致物价时常变化。

另外,苏州务农人口呈连年下降的趋势,大部分劳动力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留乡务农的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老化,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高,这就使培育新型农民成为难题,也对农业的生产形成了制约,农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5 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健康和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而屡屡曝出淼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人民在吃的问题上胆战心惊。如瘦肉精,有毒大米,染色香蕉,注射西瓜,鸡蛋造假,鼠肉变羊肉,白菜刷甲醛,蔬菜农药残留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我们越来越不放心自己的一日三餐,生怕吃出毛病来,“良心”成为考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大尺码。

除了以上提到的苏州农产品面临的问题,苏州农产品市场还面临着劳动力逐年匮乏,科技服务水平不高,种植规模及效益都较低,品种结构相对单一,产销对接信息不畅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4 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的路径优化选择

苏州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展农业,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富有江苏特色,苏南域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基本定位和路径要从空间布局和发展功能入手,在“四个百万亩”的农业布局规划背景下,积极引导生态林业、高效园艺、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发展功能方面,要在农产品的源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农产品观光园、农家乐等,发展循环农业,赋予农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意,不定期举办特色农产品展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使农民增收获得新途径。

根据苏州现有特点,制定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的路径选择如下。

41 走集约式生产之路

苏州人多地少的资源现状,需要苏州的农业从设施、技术、资本方面下功夫,高效利用土地,增加农业设施,除了培育种植当前的农产品外,也适当增加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增加种植花卉、树苗、大棚、茶叶等产品的比例,使农产品的生产从原来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42 走科技创新之路

苏州农产品的种养殖,必须跳出传统的“靠天、靠经验、靠补贴”的发展理念,转向靠科技兴农、信息兴农、服务兴农,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使研发、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的现代农业新群体逐渐形成规模,实现与信息化、服务化和品牌化的成功嫁接,加快形成具有苏州特色、地方优势、功能多元、业态新型、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苏州在发展农产品生产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走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之路,将更有利于苏州农产品的绿色化经营。

43 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针对苏州农产品产供销脱节问题,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融合,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信息中心,农产品投资中心,逐步形成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也可以通过直营对接的形式,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手机App,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该平台上选购自己所需农产品,节省了去菜场或超市选购的时间,简单方便,为产销提供另一条便捷之路。

44 走品牌化之路

培养人们的品牌意识,建立更多苏州市生鲜农产品品牌,将品牌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可以利用生产基地产品的特征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既能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又可以解决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学习山东寿光、安徽三元肉等地区生产基地创立品牌的经验。渐渐扭转现在苏州市场需要进购山东、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的品牌生鲜农产品局面。开发出具有苏州农产品本土特色的品牌,并宣传扩大其知名度,使其畅销国内外。

45 走机制创新之路

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格局。开发农产品生活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开发示范功能,发展科技农业;开发文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农产品产销市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举办新商机、新市场和消费的新时尚。如苏州可以建立农产品生态产业园、农家乐或者举办草莓、水蜜桃等的采摘活动,举办采摘节吸引顾客。由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不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推出一些创意性农产品及农产品包装,如茶壶南瓜、迷你西瓜、连体橘子、带字寿桃、精美石榴等的展示,吸引外界投资商及商家厂家消费者。另外通过姑苏文化、诗词歌赋、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引领消费者在观光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在欣赏农产品的同时,推广姑苏文化。

5 结 论

通^对苏州农产品产销现有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推动苏州农产品的发展,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的优化改变,也在探索中进行,而发展过程中,走好品牌化战略,借力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是关键,走出苏州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共同推进本土农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伴,郭延娜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及优化[J].科教创新,2011(6):132.

[2]李建平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创新与发展[J].农产品加工,2014(10):14-15.

[3]刘洋农产品主销区如何强生产保供给:以苏州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

篇10

关键词:镇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36-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比例高,粮食产量大。“民以食为天”,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的民生的重要问题,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紧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三鹿奶粉”、“海南毒豇豆”、“上海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镇赉县是吉林省农业大县、商品粮基地县,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措施。

1 镇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在省、市级政府的关注下,在镇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镇赉县初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农产品认证关注和检测工作初具雏形,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06年镇赉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现共有农残检测人员5人,已有农残速测仪2台,冰箱,恒温箱和大型操作台等检验设施,2008年又申请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并获通过,今年又通过镇赉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成立,农业安全执法人员17人,全县农资生产企业21个,农资销售企业200个,农民合作组织316家。

1.2 “三品”认证和基地生产

至2010年底镇赉县无公害产地面积20万亩,无公害品种21个;绿色食品产地面积30万亩,品种6个;有机食品产地面积10万亩,22个品种,初级加工企业8个。蔬菜生产示范基地3个。

2 镇赉县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而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知度不足,高价消费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降低。而过度追求农产品产量,农产品残留农药毒量过高,忽视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以牺牲农产品的质量换取农产品的高产量。

2.2 标准化生产和传统经营的矛盾

标准化生产要求从选种、种植到采收运输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而目前单家独户的生产形式很难进行统一管理,要求的物质登记、生产记录和生产中技术管理物质销售,相对制约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步伐。

2.3 农产品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资金不足农产品检查设备相对落后,检测技术不高,各种生产资料的质量存在问题,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薄弱。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及病虫害和生态环境检测不到位、不及时,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3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监管检测队伍建设;落实例行监测经费;完善和提高检测手段加大农产品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基础设施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国家对于农产品安全生产设施的财政补助比例,增强人们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减少有毒有残留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绿色种田,科学种田,加大补助,给予价格补助

3.2 从源头抓好农产品安全

进一部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支持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实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杜绝农产品的污染源头,防止和治理农产品用地的污染,加强对农产品有残留毒害的生产资料的监管,确保农产品基地建设进行。

3.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完善农产品农残检测,加大农产品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农产品定期不定期的监测;建立完善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督监管制度,对生产、销售和使用农业投入品有详细台账;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市场加大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3.4 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提高

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这就间接的造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引进农产品大省以及外国的先进技术。这样就从技术方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的安全关系到我国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产品安全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创新思路,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们食用优质、安全、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 范志刚,黄新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0,(01).

[2] 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01).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J].农业科技通讯,2004,

篇11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特性;物流;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66-01

鲜活农产品是我国消费者除粮食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鲜活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易腐烂,保鲜难度大,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在物流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农产品有所不同[1]。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落后,使农产品物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效益大大降低。一般性农产品的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30%,而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产品总成本的50%。与世界发达国家(日本)10%左右的物流成本相比,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所占比例已达60%,甚至更多,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2]。因此,分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完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鲜活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这对提升鲜活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鲜活农产品的界定及其物流特性

1.1鲜活农产品简介

鲜活农产品是指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农产品。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等5类农产品”[3]。由此可知,属于鲜活农产品的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生鲜茉莉花、生鲜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生鲜蛋和鲜奶。

1.2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特性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对鲜活农产品生产数据的采购和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分销、配送等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控制与管理。由此可以总结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主要集中于2个方面[4]:一是基于“鲜”而提出的物流时间及环节上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具有“鲜”的特点,决定了产品只有较短的保质期限,易腐烂、易变质,因而要求尽可能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环节。同时,这也对各物流子系统之间的沟通、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新鲜果蔬的损耗大多发生在装卸搬运作业环节,因而应努力减少新鲜果蔬的装卸搬运次数。二是基于“活”而提出的物流空间及设备上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具有“活”的特点,决定了产品可能具有某种生命体征和生物特性,其规格、质量、活跃程度以及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价值不一,因而需要不同的物流空间及设备与之相适应。例如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及储存对于温度有严格要求,因而必须配备专用的运输车辆。

2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明显,南北东西各地的产品各有不同。例如:南方香蕉、北方苹果、东部大米、西部山货等,这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创造了一个先天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对如何建立有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2建立了绿色通道

在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以方便鲜活农产品运输为目的的“绿色通道”,很好地促进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发展。“绿色通道”是指为了保证鲜活农产品快捷、顺畅地从生产地向销售地运输而划定的公路线路,对在这些线路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优先通行或减免通行费用等特殊运输政策,保证运输车辆快捷、低成本运行,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5-6]。从1995年开始,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山东寿光至北京、寿光至哈尔滨、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等4条蔬菜公路运输“绿色通道”,总里程约1.1万km,穿越18个省(市、区)[7]。通过对整车运输蔬菜的车辆实行不随意拦车、不罚款、不扣车等特殊政策,保证蔬菜的运销顺畅。为了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保证其快捷、顺畅、高效率地运输,2005年初,由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联合了《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以现有公路国道网为基础,规划了布局为“五纵二横”的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网络,总里程约2.7万km,直接连通全国29个省会城市,71个地市级城市,基本可以实现重要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与大部分中心城市之间的便捷连通。

3对策

3.1改进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改进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物流技术。政府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给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和质量检测设备,加强冷藏设备的建设,以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带动鲜活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3.2加强批发市场建设

加强批发市场建设,构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体系。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积极探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具有物质集散、价格生成、信息、标准化建设、服务引导、产品促销、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的规范化的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

3.3构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构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要求在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作用,构建物流信息网络资源,有目的、有系统地筛选、归类,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农民直接应用。

3.4培育物流人才

政府要提供资金和政策培育物流人才,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加快物流业人才的培养,介绍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操作方法,实现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3.5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可更好地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扶助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形成,吸引、推动农民入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联结农户与批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4参考文献

[1] 吴峰.江西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111-114,118.

[2] 施海霞.浅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J].商业经济,2008,31(9):27-28.

[3] 胡定寰,俞海峰,T Reardon.中国超市生鲜农副产品经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2003(8):12-17.

[4] 俞菊生.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J].上海农村经济,2003(4):43-44.

[5] 贾会棉,曹印革,路剑.美日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5(7):12.

篇12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物流现状;对策

1鲜活农产品的界定

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生鲜茉莉花、生鲜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生鲜蛋和奶。

2鲜活农产品物流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指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鲜活农产品的储存、配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搬运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的综合。

基于鲜活农产品本身的生物特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流通应遵循流通环节简单、交易效率高、流通时间短、损失效率小等原则。

3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3.1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距离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较远,鲜活农产品破损率大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路线是生产者—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配送—消费者,此路线中包装加工环节在运输以后,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包装环节较靠近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按消费者意愿,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包装,但是此模式的不足在于,包装环节放在运输、装卸搬运以及仓储以后,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出发开始,由于完全处在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状态,没有经过包装、保鲜、冷藏处理的农产品已经受到了自然潮湿、装卸搬运中折损、风干等自然和人为原因的破坏。

3.2农村路面状况恶劣,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开展了村村通工程,保证了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周边的县市级城市,以满足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村通的道路路面状况却非常恶劣。很多道路颠簸,很多都是一些土路,还没有柏油路,这些对于一些易碎的像鲜蛋的运输,从养鸡场运出以后,由于农村路面状况的恶劣,鲜蛋的破损率很大,损失很大。

而鲜活农产品运输工具的改善也是迫在眉睫。在农村,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工具主要以敞篷卡车为主,密封式厢式汽车并不多见,具备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的车辆就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公路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通过普通敞篷式卡车运输,而发达国家的冷藏运输在食品运输总量中占到90%以上。

3.3鲜活农产品物流交易过程中,电子信息化利用率不高

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多采取地摊交易、集贸市场交易、批发市场交易等传统方式,传统的交易方式存在着运输成本大的问题,它既包括农民的运输成本还包括批发商或零售商的运输成本,双份的运输成本。传统的交易方式,鲜活农产品的多次装卸、搬运对脆弱的鲜活农产品破坏较大,农产品的损失就是农民利益的损失。交易不能一次性完成,农民要租用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仓库,仓库的租金费用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传统交易的结算手段还多停留在现金支付这种方式上,如果是大型交易,现金交易的方式不方便、不灵活,也不安全。所以说,传统的交易方式对农民来说,成本会比较大。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这种方式还未得到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利用率不高,网上银行、网上支付这种电子交易的手段更是难以加以利用与实现。

3.4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缺少农产品的准入机制,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只是一个大的鲜活农产品集散地,附近的农民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就可以自驾货车,在缴纳了一定占地费或租金费后,把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拉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放置在露天空场或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租用的简易仓库里,进行叫卖或等待与大的批发商进行交易。以往多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织松散,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所以进入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经常发生,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3.5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山东章丘大葱、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4斤多重的绿仕香梨、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等,但笔者仍认为我国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4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改善对策

4.1在生产基地附近建立鲜活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

改变传统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顺序,提倡从生产者出发后,首先进入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环节,中间经过物流信息处理,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流通模式,即生产者—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物流信息系统处理—配送—消费者模式。

鲜活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新”、“鲜”,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针对鲜活农产品特殊的生物特点,考虑在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建立大型的鲜活农产品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在我国山东省潍坊、山东省安丘县等山东省许多县,在生姜生产基地附近,就建有大型的洗姜厂、生姜加工厂,从生产基地运来的生姜经过洗姜厂的处理,再经过生姜加工处理,加工成姜粉、姜汁、姜丝、姜片等20多种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得外汇,给当地农民创收。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使鲜活农产品一出生产基地,就对其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最小限度地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它的破坏。

(2)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些富余的劳动力,也是生产者中的一部分,由他们来对自己生产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还有一个好处是他们更熟悉这些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更清楚一些细节的东西,所以在此环节中对减少不必要损失也是有益的。中国编辑。

(3)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以常温物流、自然物流或是散装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交易中,农产品的附加值难以得到实现,而经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这一过程后,农产品一走出生产基地,其本身就已经增加了自身的价值。

4.2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对农产品针对部分农村路面状况恶劣的现状,国家应该真正从农民最关心的细节着手,帮助农民解决关系到他们最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公路通畅,公路网建设覆盖面更大,真正深入到更广大的农村。

对于现今农村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运输工具资金的投入,帮助农民及早地改善传统的运输工具,帮助农民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风险。对购买农产品运输工具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

4.3开展鲜活农产品网上直销和电子交易

通过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向农户普及宽带业务,把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到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中,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又与县市一级大中型企业、大型超市以及当地农产品需求大户如大型餐饮、学校食堂等联网,客户在网上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购买的农产品,然后在网上下订单,注明自己的购买数量、种类、规格,以及客户的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说明等。

这种网上直销的交易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鲜活农产品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研究的是通过越过批发市场这一环节,通过农户与零售商、大型超市、餐饮、学校食堂、大户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直接把鲜活农产品销售到间接或直接的消费者手中。避开批发市场主要是站在农民自身利益考虑,如果农民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运到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就要经历中间批发商的盘剥,批发商会把产品的价格压得很低,低于均衡价格。

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还需要考虑3个有力保障。首先,要有相应的专门运输公司,能负责订单下达以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其次,对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才能使交易长期的进行。鲜活农产品在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一定要做好质量检测的工作。因为网上交易不是实体交易,客户对产品的品质、质量是看不见的,质量问题就是网上交易过程中客户最关注的。

同时要配有适合的交易手段,使交易手段电子化。电子化交易的手段之一就是网上银行的交付手段。客户与农民都可以持自己的银行卡到银行申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在客户与农民进行交易时,在客户选定了产品种类、数目、规格大小后,客户就可以在网上支付交易额,银行把交易金转到农民的账户上,农民查到货款到账后,专业的运输工即可前往生产地把订购的农产品运送到客户那里。

4.4加强鲜活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

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也要引入鲜活农产品准入制度,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对进入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在规格、质量、包装、安全品牌上有严格的规定,凡是不符合规定、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鲜活农产品必须禁止进入批发市场。另外,鲜活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疫人员也要定期到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已经进入的鲜活农产品进行食品检疫工作。在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应建有鲜活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心内应设有农药快速检测仪,农药及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分析仪,对运输到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方可准入进入,对那些农药超标,农药残留物过多及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鲜活农产品,一律禁止进入批发市场。

4.5开发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大力发展品牌鲜活农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的大众的鲜活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诸如普通的西瓜、辣椒、梨、鸡蛋、玉米等,由于这些产品品种的同化程度高,极易被复制、代替、模仿,而大大降低了其竞争力。由此可见,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消费者更青睐于鲜活农产品新品种,青睐于那些具有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所以,鲜活农产品应该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品牌之路,开发那些难以复制、模仿、替代,而又具有吸引力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提高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户应该走一条自己创造品牌的鲜活农产品发展之路。例如,山东章丘的1米高的大葱,已经远近闻名了,享誉海内外,出口创汇9亿元,每年创税超过2亿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章丘大葱不同于普通大葱,它一般高都能在1.5米以上,最高的能达到2.18米,这种葱白根长直且晶莹剔透,一般在50~60厘米,最长1米左右,章丘大葱质地脆嫩爽口,无筋无渣,葱白甘芳甜口,很少辛辣,而且这种葱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富含磷、铁、硒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这种葱在市场上的价格可卖到7块钱1斤。

鲜活农产品的开发还有好多,如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营养也是非常丰富,富含锌、碘、硒、铁、钙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它与普通鸡蛋相比,维生素A、D、E、B族和锌、铁、钙、碘、硒等均较高,而蛋内胆固醇却远远低于普通鸡蛋,也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有“药蛋”的美誉,是“鸡蛋中的人参”,可以卖到一枚0.8元,是普通鸡蛋价钱的2倍。除此之外,还有重4斤多的绿仕香梨,还有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它的含糖量是一般水果含糖量的1倍左右,比西瓜的含糖量还要高出30%,富含维生素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有延年、增强记忆的作用。这样一根玉米能卖到5元,是普通玉米的10倍。

参考文献:

[1]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国内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比较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2):11-13.

[2]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对比日本:探寻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J].商品市场,2008(7):44-46.

[3]施海霞.浅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J].商品经济,2008(9):27-28.

篇13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物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10-03

1 鲜活农产品的界定

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生鲜茉莉花、生鲜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生鲜蛋和奶。

2 鲜活农产品物流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指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鲜活农产品的储存、配送、运输、流通加工、包装、搬运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的综合。

基于鲜活农产品本身的生物特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流通应遵循流通环节简单、交易效率高、流通时间短、损失效率小等原则。

3 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3.1 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距离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较远,鲜活农产品破损率大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路线是生产者―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配送―消费者,此路线中包装加工环节在运输以后,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包装环节较靠近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按消费者意愿,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包装,但是此模式的不足在于,包装环节放在运输、装卸搬运以及仓储以后,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出发开始,由于完全处在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状态,没有经过包装、保鲜、冷藏处理的农产品已经受到了自然潮湿、装卸搬运中折损、风干等自然和人为原因的破坏。

3.2 农村路面状况恶劣,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开展了村村通工程,保证了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周边的县市级城市,以满足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村通的道路路面状况却非常恶劣。很多道路颠簸,很多都是一些土路,还没有柏油路,这些对于一些易碎的像鲜蛋的运输,从养鸡场运出以后,由于农村路面状况的恶劣,鲜蛋的破损率很大,损失很大。

而鲜活农产品运输工具的改善也是迫在眉睫。在农村,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工具主要以敞篷卡车为主,密封式厢式汽车并不多见,具备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的车辆就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公路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通过普通敞篷式卡车运输,而发达国家的冷藏运输在食品运输总量中占到90%以上。

3.3 鲜活农产品物流交易过程中,电子信息化利用率不高

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多采取地摊交易、集贸市场交易、批发市场交易等传统方式,传统的交易方式存在着运输成本大的问题,它既包括农民的运输成本还包括批发商或零售商的运输成本,双份的运输成本。传统的交易方式,鲜活农产品的多次装卸、搬运对脆弱的鲜活农产品破坏较大,农产品的损失就是农民利益的损失。交易不能一次性完成,农民要租用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仓库,仓库的租金费用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传统交易的结算手段还多停留在现金支付这种方式上,如果是大型交易,现金交易的方式不方便、不灵活,也不安全。所以说,传统的交易方式对农民来说,成本会比较大。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这种方式还未得到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利用率不高,网上银行、网上支付这种电子交易的手段更是难以加以利用与实现。

3.4 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缺少农产品的准入机制,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只是一个大的鲜活农产品集散地,附近的农民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就可以自驾货车,在缴纳了一定占地费或租金费后,把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拉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放置在露天空场或批发交易市场提供的租用的简易仓库里,进行叫卖或等待与大的批发商进行交易。以往多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组织松散,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所以进入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经常发生,进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3.5 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山东章丘大葱、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4斤多重的绿仕香梨、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等,但笔者仍认为我国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品牌鲜活农产品数量有限。

4 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改善对策

4.1 在生产基地附近建立鲜活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

改变传统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顺序,提倡从生产者出发后,首先进入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环节,中间经过物流信息处理,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流通模式,即生产者―加工、保鲜、冷藏、包装―物流信息系统处理―配送―消费者模式。

鲜活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新”、“鲜”,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针对鲜活农产品特殊的生物特点,考虑在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建立大型的鲜活农产品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在我国山东省潍坊、山东省安丘县等山东省许多县,在生姜生产基地附近,就建有大型的洗姜厂、生姜加工厂,从生产基地运来的生姜经过洗姜厂的处理,再经过生姜加工处理,加工成姜粉、姜汁、姜丝、姜片等20多种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得外汇,给当地农民创收。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使鲜活农产品一出生产基地,就对其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最小限度地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它的破坏。

(2)加工、保鲜、冷藏、包装基地建在生产基地附近,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些富余的劳动力,也是生产者中的一部分,由他们来对自己生产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还有一个好处是他们更熟悉这些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更清楚一些细节的东西,所以在此环节中对减少不必要损失也是有益的。

(3)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以常温物流、自然物流或是散装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交易中,农产品的附加值难以得到实现,而经加工、保鲜、冷藏、包装这一过程后,农产品一走出生产基地,其本身就已经增加了自身的价值。

4.2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对农产品运输工具补贴的资金投入

针对部分农村路面状况恶劣的现状,国家应该真正从农民最关心的细节着手,帮助农民解决关系到他们最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公路通畅,公路网建设覆盖面更大,真正深入到更广大的农村。

对于现今农村专用运输车、冷藏车、密封式厢式汽车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运输工具资金的投入,帮助农民及早地改善传统的运输工具,帮助农民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风险。对购买农产品运输工具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

4.3 开展鲜活农产品网上直销和电子交易

通过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向农户普及宽带业务,把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到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中,农产品物流服务信息网又与县市一级大中型企业、大型超市以及当地农产品需求大户如大型餐饮、学校食堂等联网,客户在网上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购买的农产品,然后在网上下订单,注明自己的购买数量、种类、规格,以及客户的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说明等。

这种网上直销的交易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即鲜活农产品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研究的是通过越过批发市场这一环节,通过农户与零售商、大型超市、餐饮、学校食堂、大户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直接把鲜活农产品销售到间接或直接的消费者手中。避开批发市场主要是站在农民自身利益考虑,如果农民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运到批发市场上进行交易,就要经历中间批发商的盘剥,批发商会把产品的价格压得很低,低于均衡价格。

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还需要考虑3个有力保障。首先,要有相应的专门运输公司,能负责订单下达以后,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其次,对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才能使交易长期的进行。鲜活农产品在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一定要做好质量检测的工作。因为网上交易不是实体交易,客户对产品的品质、质量是看不见的,质量问题就是网上交易过程中客户最关注的。

同时要配有适合的交易手段,使交易手段电子化。电子化交易的手段之一就是网上银行的交付手段。客户与农民都可以持自己的银行卡到银行申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在客户与农民进行交易时,在客户选定了产品种类、数目、规格大小后,客户就可以在网上支付交易额,银行把交易金转到农民的账户上,农民查到货款到账后,专业的运输工即可前往生产地把订购的农产品运送到客户那里。

4.4 加强鲜活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

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也要引入鲜活农产品准入制度,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对进入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在规格、质量、包装、安全、品牌上有严格的规定,凡是不符合规定、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鲜活农产品必须禁止进入批发市场。另外,鲜活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检疫人员也要定期到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已经进入的鲜活农产品进行食品检疫工作。在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应建有鲜活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心内应设有农药快速检测仪,农药及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分析仪,对运输到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方可准入进入,对那些农药超标,农药残留物过多及土壤、肥料及硝酸盐、重金属、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鲜活农产品,一律禁止进入批发市场。

4.5 开发新奇异鲜活农产品,大力发展品牌鲜活农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的大众的鲜活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新奇异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诸如普通的西瓜、辣椒、梨、鸡蛋、玉米等,由于这些产品品种的同化程度高,极易被复制、代替、模仿,而大大降低了其竞争力。由此可见,普通的鲜活农产品对居民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消费者更青睐于鲜活农产品新品种,青睐于那些具有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所以,鲜活农产品应该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品牌之路,开发那些难以复制、模仿、替代,而又具有吸引力的鲜活农产品新品种,提高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户应该走一条自己创造品牌的鲜活农产品发展之路。例如,山东章丘的1米高的大葱,已经远近闻名了,享誉海内外,出口创汇9亿元,每年创税超过2亿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章丘大葱不同于普通大葱,它一般高都能在1.5米以上,最高的能达到2.18米,这种葱白根长直且晶莹剔透,一般在50~60厘米,最长1米左右,章丘大葱质地脆嫩爽口,无筋无渣,葱白甘芳甜口,很少辛辣,而且这种葱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富含磷、铁、硒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这种葱在市场上的价格可卖到7块钱1斤。

鲜活农产品的开发还有好多,如绿壳草鸡蛋、虫子鸡蛋,营养也是非常丰富,富含锌、碘、硒、铁、钙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它与普通鸡蛋相比,维生素A、D、E、B族和锌、铁、钙、碘、硒等均较高,而蛋内胆固醇却远远低于普通鸡蛋,也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有“药蛋”的美誉,是“鸡蛋中的人参”,可以卖到一枚0.8元,是普通鸡蛋价钱的2倍。除此之外,还有重4斤多的绿仕香梨,还有可以当水果吃的玉米,它的含糖量是一般水果含糖量的1倍左右,比西瓜的含糖量还要高出30%,富含维生素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有延年、增强记忆的作用。这样一根玉米能卖到5元,是普通玉米的10倍。

参考文献:

[1]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国内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比较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2):11-13.

[2]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对比日本:探寻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J].商品市场,2008(7):44-46.

[3]施海霞.浅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J].商品经济,2008(9):27-28.

[4]彭东华,张春霞,宫磊.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5):105-106.

篇14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惠州梅菜;SWOT;品牌发展

一.梅菜的生产销售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惠州经济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惠州梅菜的崛起带来了契机,使惠州梅菜的市场日益扩大,营销方式也与时俱进。据统计,2003年,全市共销售梅菜25764吨,销售收入达11507万元,创汇590万美元。而到了“十一五”期间,惠州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农村经济由单一传统农业经济逐步朝多元化综合发展的现代农村经济转变,其中表现为特色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梅菜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33.8%,年均增约6.0%(详见下表)。尽管惠州梅菜产量逐年提升,但销售情况却堪忧,存在着滞销现象,且发展前景暗淡。农户与加工企业的矛盾也由于梅菜滞销而不断扩大,生产和收购问题引发了农户的不满。而且,种植梅菜是没有政府补贴的,再加上企业销售不出去(于是其压低收购梅菜价格),产量过剩,政府又没有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本地有些年轻的农户已经不愿意种植没有利润的梅菜,只有老一辈的农户在坚持这一传统。当作为梅菜种植主体的农户都已经没有动力种植梅菜时,惠州梅菜这一特色农产品似乎也走入了困境。且惠州梅菜加工企业过多(至2003年为止,全惠州市的梅菜加工企业达35家),品牌多,但知名大品牌少,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间相互竞争,无法有效地整合当地基础设施、原产地效应、知名品牌资源。所以在中国整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宏观背景下,梅菜企业普遍受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SWOT方法厘清惠州梅菜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以提供发展建议。

二.惠州梅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1)梅菜为惠州市的的知名特产与文化名片之一。提起梅菜,喜爱梅菜的人士大多首先想到的是惠州横沥镇出产的梅菜。在当地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底蕴中,梅菜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出产的梅菜能远销海内外,海外顾客主要为东南亚华侨,年消费量巨大,经常被作为礼物赠与亲朋好友。梅菜并非一种稀缺资源,但打着横沥镇标签的梅菜则是一种稀缺资源,这是源于中华文化中对于正宗这一特性的独特追求。惠州梅菜企业的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2)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含量不高,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惠州当地的梅菜加工业技术相对成熟,从业人员规模较大,发展该行业为惠州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3)惠州市政府为了做强做大梅菜产业,建设梅菜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推进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对梅菜的生产的也进行了的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指导,促进了梅菜的销售。实施标准化种植使得惠州市梅菜种植迅速扩展,单产生产成本降低至少50%。同时通过对惠州旅游业的扶持,带动惠州梅菜的销售。(二)劣势Weaknesses(1)近年来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形势均不乐观,打击了中国的出口与消费,农产品特产行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梅菜的销售量逐年下降,农民和加工厂的生产意愿降低。农民反映种植梅菜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不让地荒着,还能有一点经济收益以增加经济收入。可见,梅菜的价值地位大不如前。据受访问的企业梅菜加工厂反应,他们这两年来的梅菜收购量减少了三成,利润减少了近两成。需求影响供给,因为市场对梅菜需求少了。另外,现市场销售的梅菜口味单一,若不发展新口味的梅菜吸引顾客的话,梅菜的销售也会受到限制。包装粗略简陋,难以吸引人眼球。梅菜主要销往珠三角和东南亚地方,较少销往中国北方地区,有固定的客源,企业基本不发展新客源,也不拓展新市场,导致了梅菜的销量未能得到提高(2)政府没有对梅菜种植户实行相应的扶持政策。稻谷的产量高了,政府会以市场价对多余的稻谷予以收购;但梅菜不同,政府不会进行收购,滞销的梅菜就要靠农民自身解决。此外,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农民种植梅菜大多靠经验积累,梅菜的品种、种植方法、加工工艺、销售方式等没有创新就难以适应新发展。(3)梅菜的加工主要靠人工,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加工效率低下,梅菜也难以达到大批次生产。同时梅菜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梅菜的种植规模不大,很难适应产业化经营。梅菜的腌制仍以家庭为主,比较零散、规模小、效率不高,加工粗放、规模小,精加工少,标准化生产力度不够,质量得不到保证。(4)与其他特色农产品如品牌化榨菜相比,惠州梅菜与其还有一大段差距。梅菜的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链间链接不够紧密,梅菜文化建设滞后,影响了梅菜市场的占有率。“惠州梅菜”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产地的特色产品梅菜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在一定程度也阻碍了成为国际品牌的进程。且梅菜的销售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并没有有效的借助互联网。(三)机会Opportunities(1)电商的发展为惠州梅菜产业的复兴带来了机会,部分加工厂主开始借助移动互联网销售惠州梅菜。但由于没有系统性借力互联网,大多数生产商仅仅处于低程度的使用这种新的销售手段,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形式向惠州梅菜生产商传授网络销售的科学方法。(2)政府将以组织梅菜协会的形式解决梅菜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共同打造“惠州梅菜”这一品牌。同时借助多种方式打响惠州梅菜的名声,譬如通过互联网推广;建立梅菜度假村,在梅菜种植的月份开放给旅客进行梅菜种植观看、采摘、食用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将梅菜产业做活;为梅菜“正名”,可以申报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等,彻底将“惠州梅菜”打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3)可以对梅菜进行精加工,如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将梅菜制作成可快捷食用的即食菜芯、酱菜、罐头等。“橄榄油梅菜鲮鱼罐头”、“惠州梅菜肉饼”等特制梅菜食品,开盖即食或作为配菜,不需要再进行蒸煮,打破了以往食用梅菜要花大工夫的概念。在销售渠道上,市区特产店,大超市都有销售。这为横沥镇的企业做好了榜样,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即食即用梅菜配套产品,或者开发更多口味、更多食用方式的产品,可以帮助惠州梅菜打开销量,打响名声。(四)风险Threats(1)经济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放缓,出口与消费形势均不乐观。未来市场的潜力与风险难以预测,若投资不当,经营亏损,对本来以及不乐观的梅菜产业将又是一个大打击。(2)自然与环境的风险。主要有自然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前者主要包括火灾,干旱,洪水,台风等。后者为害虫与其他生物入侵。这均会对梅菜种植造成打击。(3)行业竞争。中国各个地区均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如涪陵榨菜,天津冬菜等。如何在数量众多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产品中打出一片天地,是惠州梅菜生产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应该参考借鉴成功者的经验。

三、惠州梅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前文所述的惠州横沥镇梅菜的农户和加工企业的生产销售现状以及问题,惠州梅菜亟需从政府、加工企业、农户三方面进行改变,推动梅菜产业的发展。(一)政府:(1)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批发销售市场和市场准入制度,惠州梅菜目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而“惠州梅菜”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种产地的特色产品。因此,在加快惠州梅菜产业发展时,打造大一统的名牌产品能夺得更大市场份额。目前横沥镇政府正在组织的梅菜协会对于解决梅菜企业各自为政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梅菜的整体发展。(2)政府应建立一个较为规范的梅菜加工销售起源点,建立关于梅菜加工销售的各项行业基本标准。同时对于种植梅菜的农户应该有一定的扶持,以专门建立一个梅菜种植基地中心,聘请专家对梅菜种植进行指导,发放优良种子;鼓励梅菜种植的标准化、集约化,即鼓励乡镇企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制作,扩大生产,形成了一个将农、工、商、产、供销融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生产系统。(3)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打响惠州梅菜的名声,譬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推广推销;建立梅菜度假村,在梅菜种植的月份开放给旅客进行梅菜种植观看、采摘、食用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将梅菜产业做活;为梅菜“正名”,可以申报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等,彻底将“惠州梅菜”打响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二)梅菜加工企业:(1)在加工销售方面,企业应做到:研究改进梅菜产品腌制加工技术;增加梅菜产品附加值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保证产品高质量加速推进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方式,与阿里巴巴、大买家、中国供应商等网上贸易市场平台建立联系,销售自己的产品;(2)对于收购农户的梅菜,企业应该制定准确的标准进行收购工作,在支持了农户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收益,不宜过度压低或抬高价格,形成良好的收购市场。(三)农户:(1)积极种植梅菜,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按照科学标准的方法种植,保证梅菜的质量与产量;(2)农户应与政府、企业积极沟通,做好彼此间的协调工作,同时积极向政府反映梅菜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寻求帮助和解决;在企业与农户的交易中充当公证的责任,维护好梅菜收购市场的稳定;鼓励农户互相帮助,学习新知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种植梅菜。

四、结束语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越来越多的当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开始意识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营销策略,打响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事实上,农产品营销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梅菜,作为惠州一大土特产,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应齐心一致,做好做大品牌,既有千年种植历史,便应将此发扬光大。做好梅菜营销,有利于加快当地梅菜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有利于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惠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