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安全质量范文

农产品安全质量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产品安全质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产品安全质量

篇1

[关键词] 农业环境 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31-01

农业环境的质量高低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大力优化农业环境质量,积极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要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提高与优化当前农业环境的质量。

一、农业环境质量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的污染以及有机物污染。这些污染大部分来自于工厂污水、废水的排放,以及有机肥料、磷肥、农药等大量的使用,此外还有空气污染各种颗粒之沉降等。这些污染对蔬菜、粮食、

茶叶等生产以及收获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农产品污染的现状

1.生物污染严重

国内农产品遭受生物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些生物包括真菌与细菌,以及病毒和其他的各类低等的生物。这些生物一旦生存环境适宜,则会不断繁殖。据调查,对农产品安全威胁最严重的是沙门氏杆菌。同时,甲肝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曾经引发食物污染中毒等事件。真菌类生物对农产品的贮存也会构成很大的威胁。这些生物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类与青霉菌类等。

2.化学污染严重

当前国内农产品受到很严重的化学污染,这些化学污染一方面来自于工业“三废”,另一方面来自农用化学品(杀虫剂与除草剂等)大量的、不科学的使用。据有关报道,国内土壤系统严重受到多环芳香烃类物质的污染,农产品对此类污染的检出率超过80%。同时,有机染料与多氯联苯等对农田的污染也日益严峻。此类化学污染物既对农田退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又对农产品之食用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3.水污染严重

我国水资源比较欠缺,尤其是农业缺水比较严重。这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业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现在污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多,远远超过了400亿吨/年。据报道,长江三角洲等水域的饮用水超过60%不达标;珠江三角洲等水域受到有机污染也十分严重。对广州市民的饮水进行了检测,有24种有机物榜上有名,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可以说,水污染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农产品生产的最大杀手。

4.大气污染加重

国内许多地区已经受到很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是NOX物,并且浓度现在日益持续上升。据报道,在深圳与广州等地区汽车排放出来的NOX物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这些污染物导致酸雨的类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硫酸型逐渐向硝酸型进行转化,且酸雨的强度越来越大。同时,这些酸雨对广东、江苏与浙江等多个省份的粮食作物已经受到酸雨极大的危害,直接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在一些大城市及中城市,人们已经发现臭氧、挥发性有机物与铅等多种污染物已经严重超标。比如,广州城市,苯并(a)芘的含量就严重超标,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三、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1.建立与健全农用化学品安全施用与管理的技术体系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这决定了我国农业还是需要依靠化肥以及农药等农用的化学品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此外,农药的利用率仅有30%、化肥的利用率仅有目前我国氮肥利用率不足40%,农药利用率只有30%,跟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农药与化肥的利用率低20%。因此,提升农药与化肥的利用率迫在眉睫。在今后应该加大投入,积极改变施肥、农药对我国农业环境以及农产品的污染影响之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建立与健全符合我国环境生态和农产品安全性要求之精确施肥与喷洒农药的技术与咨询系统,规范施肥与规范使用农药,建立与健全施肥对环境影响之监督和评价的系统。

2.建立提高土壤安全生产能力的生物学调控理论与技术

针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郊高度集约化农区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问题,应尽快开展提高土壤安全生产能力的生物学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利用不同作物对污染物积累能力的差异特性和作物-微生物-土壤相互作用关系,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从土壤向农产品迁移积累,提高轻度污染土壤的安全生产能力。对污染较严重的土壤,利用特异植物-微生物体系,辅以物理化学调控,修复污染土壤、降低污染物浓度及生物有效性,提高土壤安全生产能力。建立农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与已有技术进行组装和集成,建立起一套适合国情,能全面协调生产者利益、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安全性等诸方面相互关系的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为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为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3.建立产地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的监测、预警体系

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安全调控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我国重点污染区农业生态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硝酸盐污染长期定位监测点与全国农业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立起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监测、评价与预警系统、市场准入制度等农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

总之,农业环境质量跟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需要大力优化与提升农业环境的质量,加强农产品安全意识,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消除各种污染源,为保障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产品的安全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粘新 刘尊哲.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开创全新局面[N]. 中国食品报. 2012 (003)

[2] 周开宁,郑少锋.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5)

篇2

一、建立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体系

(一)根据本市农业生产和市民消费的实际情况,选择粮食、食用油、蔬菜、水果、食用菌、猪肉、牛肉、鸡肉、鲜蛋、鲜牛奶、养殖水产等农产品,先行制订安全卫生质量标准。

(二)按适合不同生产水平、消费层次、销售市场的需要,对农产品制订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具体包括:

1、准入性安全卫生农产品,即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许可进入市场的农产品。

2、专卖性优质农产品,即经专门机构确认,有许可使用标志,供专卖经营的农产品。

3、推荐出口性农产品,即根据国际市场现状,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以适应不同进口国家的需求。

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制订后,由市标准化主管部门正式颁布。

二、建立和健全农产品监测管理体系

(一)建立和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

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的各类检测机构,并经过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格认可,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以及农用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环境等进行检测。

(二)建立农产品认可体系。

根据生产者的申报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经认可机构组织专家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情况进行评审,确认其符合安全卫生等标准的,提供有效凭据(标志)。被认可的优质农产品,可进入专卖市场销售。

(三)建立和健全安全卫生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并向广大生产单位和农户示范推广。

三、积极稳妥推进有关工作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业生产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过程中,提高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

(二)明确具体部门和人员,确保组织落实。

篇3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的颁布,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呈现“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1.1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曝光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关注农产品的质量,由吃饱到吃的健康转变,手机、iPad等移动媒体的出现,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如何鉴定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意识的提高,使生产者开始注重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每年农业部门都对各省市的农产品进行抽查,在去年,农业部对蔬菜、水果都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合格率都达到了标准以上,以此得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1.3监测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加大了对农产品的监测监管力度。国家对各省抽查几个市,监测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的农药残留风险,之后在各省市内,省级部门对市级部门进行监测,市级部门对县、城镇进行监测,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查,提高监测力度。

1.4宣传、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宣传上,我国农业部要求各省市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在各市范围内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日”、“食品安全问题解答”等活动,现场向市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接受广大市民的咨询,同时对农产品现场进行监测;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动态、新闻进行实时报道。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任务,在取得一系列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禁限用农药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方面,一些农药企业,为了增加农药的效果,在农药中增加了高毒农药,非法生产国家禁止的高毒农药,并把这些农药销售到农村等偏远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对于国家颁布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在当地监管不严,大肆使用农药增加生产效益。

2.2基层监管力度薄弱

我国加大了对市级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但对县、镇、农村的监管力度存在欠缺,缺乏监管机构以及监管人员,即使存在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相关的监测仪器欠缺,监管部门成为了摆设,有些村根本没有部门进行监管与指导,农民生产农产品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

2.3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在农产品的比重较少

我国鼓励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但是由于技术、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公害生产基地数量有限,绿色产品的比重较少。

2.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从生产到市场再到做成产品,这个过程中环节比较长,涉及工商、食品药品、农业、质监等部门,各监管部门在某些职能上存在交叉,发生问题容易相互扯皮,在有些方面没有部门进行监管,造成了监管的空缺。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关系着我国的长远发展。各部门应贯彻执行农产品的法律、法规,在国家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形式下,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以下对策:

3.1加大宣传意识,提高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首先,加大对农药企业的监管,一旦发生违法企业,撤销其资格证,关厂整顿。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在村里,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对农民进行讲解,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向农民介绍价格低廉、高效的农药。最后,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在相关网站上定期更新违法厂家,为其他企业提供警告;利用电视节目,向农民介绍关于农药方面的知识,逐渐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

3.2加大对基层的监管力度

基层由于监管力度薄弱,存在农产品安全质量的隐患。首先,地方政府在镇、村等偏远地区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检测机器,为加大监管力度提供条件上的支持。其次,相关的监管部门定期进行监测。确保每一家的产品能够到监测。监测结果出现后,对农民现场公布,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促进农产品生产效益的提高。

3.3加大对无公害绿色产品的支持

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产品示范基地。地方政府为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定期派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指导,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实践中增加绿色产品的生产经验。由点及面,一个示范基地成功后,相应地扩大到周围地区,逐渐增加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数量。

3.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各监管部门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合作,分工与合作并举。细化监管职责,详细列出各部门的职责,问题发生后针对事件的情节,确定各部门的职责,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小结

篇4

一、争取局党委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农产品质量,局党委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二是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检测的投入;三是健全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干网络,22个乡镇都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四是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的建设期为2008年,建设投资304.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00万元,地方配套104.48万元。五是派出人员赴省学习检测技术和赴外地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该法,并列入局机关学习的重点内容,及时印发资料2000多份;利用科普集市进行宣传,让广大干群了解该法的具体内容。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全县共开展了200多期培训,大力推广水稻、湘莲、蔬菜、茶叶、水果等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认真扎实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县城范围内步步高、万客源、易俗河农贸市场、裕丰、长江等宾馆及响水、谭家山、京竹等蔬菜基地蔬菜进行重点抽检710批次,其中合格的693批次,合格率97.61%,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全年未出现中毒事件。同时在全县选定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抽取稻谷样40个,送国家稻米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面了解稻米质量状况,促进粮食生产安全。

四、继续抓好了示范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好了*、*、*、*等6个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其中中路铺绿色大米基地面积2万亩,青山桥3万亩。有5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即响水乡红莱苔基地,面积15000亩;*、*、*、*等乡镇的湘莲基地,面积5000亩;羊鹿茶场的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000亩;白石乡优质西瓜基地,面积2000亩。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进一步加强

围绕我县优势土导产业,做到下基地、进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以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认真搞好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扎实做好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如质如期完成6个企业8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完成了宏大公司的湘莲绿色食品认证相关材料的组织,并对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已报省绿办审查。对2家申报无公害认证企业,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完成了认证相关材料组织工作并已交省农业厅绿办。

六、认真开展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在重点季节、重要节假日加大对重点市场、超市的检查力度。全年开展两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了对农业投入的监管工作,严格了种子、农药、化肥、生物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打击制造、销售假劣农资和违禁使用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积极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维护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环境。

七、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工作

我局牵头,协调畜牧、工商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意见》(潭政办发(*]21号文件)和湘潭县蔬菜市场准入实施细则(草案)。协助金鹏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验检测室,购RP-420速测仪及药品等,费用2.2万元。选派了一名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参加县农产品检测站跟班实习和赴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培训学习。同时,我局派人到常德专题学习了市场准入工作经验。

八、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整治工作为确保“两节”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8月30日召开的全县农产品

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动员会,参会对象是农技站长、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潭农发[*)36号文件)。同时,采用现场检测、宣传法律、指导帮助、限期整改等方法进行了认真督查。重点督查了易俗河、河口、谭家山、中路铺、青山、花石、姜畲、响水、石潭、杨嘉桥10个乡镇。共对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4家超市、1个生产大米加工企业和9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现场抽检蔬菜样品59个;同时针对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6份,责令限期整改。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各乡镇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做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宣传到位。农资经营户、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等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落实有明显好转。二是市农业局的《关于查禁甲胺磷等农药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张贴到位,限用农药台帐都发到了经营点(店)。每个乡镇都现场检查了1—3个经营点(店),均未发现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台帐登记较好的有青山、花石、杨家桥。三是谭家山蔬菜基地(李海珍)生产档案较为齐全,整个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均有记录。四是获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包装标识较规范,没有发现冒用绿色食品等质量标志的现象。五是金鹏农贸市场有农残检验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并按检测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步步高超市有配送中心提供的检测单,但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六是有不少乡镇典型。如河口镇针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有新招,由镇政府出钱出力,在农贸市场内设立固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栏,为常年经营蔬菜户统一照相发证并建立档案,实行牌公示。姜畲镇政府组织召开全乡范围内的农资经营点(店)、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生产基地、超市等单位共30多人的会议,会议邀请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工商部门的同志作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青山桥镇政府拨工作经费3000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篇5

1.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1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然延续的是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管理模式,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在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生产上,由于基础设施简陋、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条件较差,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如在养殖方面,大多属传统式经营,养殖规模小、圈舍简陋、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粗放,容易导致畜禽疫病、疾病的发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性不高。

1.2动植物疫病安全防控的制约因素较多 大多数农户传统观念较强,在种养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靠天吃饭的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意识不高。特别是在养殖方面,一些零散户不积极主动地接受动物疫病的免疫,不能很好地配合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一旦爆发传染病,随意抛弃病死畜禽,法律观念不强的养殖户甚至宰杀、出售或食用病死畜禽。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也不严格实行免疫制度和消毒制度,进而导致动物疫病免疫密度与免疫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实现清净无疫或出现疫病后及时有效控制。

1.3不当选择或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种养业的投入品包括种子、肥料、饲料、各类添加剂以及兽药农药等。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以及使用各种投入品。一方面普遍存在着生产投肥超量的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而且导致土地质量阶梯性下降并长远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品质;另一方面是存在着超量使用添加剂、兽药和农药的问题,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上,大部分农户都采取过量投放药品的方式进行防控,进而导致农产品药品残留超标。

1.4农用药品生产销售管理还存在一定疏漏 尽管国家和地方不断强化农用物资行业的管理力度,但一些地下黑窝点、小作坊和不法企业仍然存在,为了满足特殊市场需求并谋取私利,非法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农用药品和禁限使用的各类添加剂。更有甚者生产加工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剧毒、高毒农用药品,如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呋喃丹、氟乙酰胺、氰化物、401、磷化锌、磷化铝、毒鼠强、三聚氰胺、“瘦肉精”、孔雀石绿及硝基呋喃等。这些违禁药品、添加剂一经流入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环节,不可避免造成农产品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成分,形成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群体性安全事件。

1.5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不够健全 从田间、农户到市场、餐桌,由农产品转变为食品,周期长、环节多,整个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构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的最关键一道“防火墙”。但就目前来说,县级农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技术队伍、设施设备等体系建设方面还很薄弱,大多数县没有综合性化验室,缺少先进配套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行政执法人员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阻碍,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不能实现及时科学的检疫检验,不可避免造成不安全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很难保证广大消费者真正买到放心农产品。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与对策

2.1强化动植物重大疫情的防控 加强对动物疫情和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施植物保护工程。要落实安全养殖措施,加强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强化对新补栏、散养和养殖密集区的动物免疫;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动物要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及时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不断加强生猪养殖密集区、屠宰场、交易市场和种畜禽场疫情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对病原学监测阳性动物要按规定及时、果断处置,及时消除疫情隐患。要落实植物安全生产措施,切实加强常见病虫草鼠害的防治,重点搞好玉米霜霉病、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等危害大、传播快、难控制疫情的监测、预报、防控工作。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及时如实上报疫情,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的科学防控。

2.2加大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 重点加强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市场监管,强化农资经营业户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行严格的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制度。每个农用药品经营业户必须持证经营,在采购、销售方面进行详细登记备案,做好从购入、销售到使用的全程跟踪。加强农资销售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经营素质。安委会、工商、质监、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要搞好密切协作,严格落实定期检查制度,形成监管合力。对关键部位、重点环节和农资产品实行严格管理,重点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销售禁用药物和化学物质行为,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用药品的打击力度,依法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2.3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县级行政区域既是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也是农产品的供应集散地,加强县一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能够促进生产者更加重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更加直接便捷地落实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因此,建议国家更加重视县一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加强行政执法和服务能力建设。要加强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以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指导地方农业生产为目的,配备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以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对一些农、牧、渔业发达、经济发达、农产品生产基地较多的县级行政管理机构,还需考虑农药等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定量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实际需要,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2.4严格实行农产品检验监测的规范化管理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实行严格的检验监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常态化管理,重点抓好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一是抓好产地检验监测。定期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水质、土壤和污染源等环境进行监测;定期对菜篮子产品开展违禁药品残留快速检测,扩大检测范围、频次;定期深入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对畜禽进行检测;定期对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对发现生产记录中不当使用农业投入品或检验监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采取限制措施,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制;二是抓好市场检验监测。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随时进行抽样检查,按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对菜篮子产品重点进行药品残留检测;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条例有关规定,实行畜禽定点屠宰,严格控制私屠乱宰。严格按照程序实行宰前检验、宰后检疫。对通过检验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采取无害化处理,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