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灾害治理项目范文

灾害治理项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灾害治理项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灾害治理项目

篇1

关键词:地质灾害;特点;经济;审计

1工程管理

1.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工程的良好运转,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例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障等施工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责任制度,指定各种质量、安全等得奖罚制度,通过制度进而约束人,通过制度管理施工人员。通过制度使得组织管理的到位,责任与安全都到位。

1.2加强项目的管理

项目设立质量检查部门,不定期的检查施工队的质量,发现问题后就要及时调整或者返工,不能手软。项目部依据检查的情况,制定奖罚名单,定期对施工队伍进行总结与评比,使得施工队伍相互促进,工程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保证质量。项目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基本培训,施工人员要保持持证上岗。项目管理部门还要制定操作说明书,使得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在项目的施工前,要制定出一份工程的样板,然后使得施工与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以此为标准,再全面施工。定期召开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加的对于工程质量的分析会,仔细分析潜在质量问题,制定出相应预防措施,进而对工程质量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都要合格,要经过检验后方可使用。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从而保证质量。

1.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效益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安全能够保障效益的最大化。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摸,不可挽回的,对于安全问题不容疏忽。安全目标就是杜绝死亡与重伤事故的发生。第一,落实安全责任。项目经理及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都有一定的责任,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负责,项目部应该成立安全小组监管安全管理。第二,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企业要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安全基础知识与国家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人员经过安全培训后才能施工。第三,指定相关安全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要悬挂各种安全警示牌,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要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品,在施工场地设置安全防护栏、防护网等。加强消防等措施,严格查处爆炸物等管理。第四,检查制度。通过机械设备每天的安检,定期大规模检查,通过价差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施工的关键点进行安检,检查合格后才能够开工。对于每次检查结果都要通报,通过严格检查,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1.4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第一,制定进度计划。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的条件,制定相关的进度计划,确保项目的及时完成。计划要包括材料的供给,机械设备的配备等,还要确保制定的计划落实到实处。第二,制定加快工程进度的措施。通过增加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来加快工程的进度。多开一些作业面,并同时开工,使得施工人员的安排有效,经济最大化。用机械代替人力干活,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但要注意,施工场地较为狭窄的地方不宜放置太多的施工人员,以免发生安全事故。第三,控制成本。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就是成本的控制,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使工程的效益得到保障。项目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节约成本,养成理财的意识,施工时不浪费材料,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与保养,提高各种材料的利用率,加快工程速度等。

1.5加强工程的协调

第一,协调内部关系。工程管理人员应该与施工人员有着较好的关系,同心协力,避免矛盾,有问题及时沟通,一起为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益等出谋划策,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协调好外部的关系。项目管理部门还要协调好与业主、施工检测单位的关系,定时沟通,使得各个部门之间配合默契,一起为提高工程质量做贡献。还要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接触,说明地质灾害治理的必要性,让当地人民了解地质灾害治理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人民安全的工程,尽最大努力使得各方、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确保施工的顺利实施。

2地质灾害审计的重要性及审计依据

2.1地质灾害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地质灾害逐年增加,由于不断抽取地下水及大规模、大范围的开采资源,进而导致泥石流、地面的塌陷、沉降事件频频发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主要是对受损的地质进行保护和预防相关的灾害发生,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地质灾害的审计工作十分重要,审计人员应该肩负起责任。

2.2地质灾害审计的审计依据

地质灾害治理审计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国家规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这是地质灾害工程审计的重中之重,审计人员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执行。第二,制定计划分配资金。地质灾害治理的资金都是固定的,要按照实际的要求进行分配资金,使工程按照各方期许的方向进行。根据计划与资金的比较找到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然后按照此方法进行。这样不仅提高工程的实施性,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第三,前期的审计。主要是指审计的标准,这是相关人员的参考依据。使地质灾害工程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更好地分配资金,使得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第四,企业审计人员的水平。企业审计人员的水平也是审计项目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具有较高的水平不仅能够补充计划、预算的不足,还能够使审计的整体变得更加标准、全面。即使企业完成预定的计划,但也不见得经济效益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地发掘潜力然后调整方案。由于经济效益标准的时间跨度较大,还要考虑某些客观的因素。

3审计的系统性与审计效果

3.1审计系统性

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危险性评估是治理的基本,要通过地质灾害的广度与危害程度进行实地勘察、收集资料,结合实际环境考虑问题。积极勘测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预测建筑工程、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危险性,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并为审计提出合理的依据与建议。审计人员着重对于企业提供的观察点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检查地质灾害评估时的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地质灾害工程设计是灾害治理的关键环节,这会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虽然设计费对于建设费用来说不足一提,但是有时正是这一点的设计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因此设计的质量对工程的造价是很关键的。审计工程造价只是预算审计,不能够控制工程的总体造价,审计涉及的质量好坏不只是要求审计人员的对设计图的筛选,还要求审计人员审计与监督,审计设计企业的资质是否符合,企业的级别是否真实,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通过审计人员的审计进而约束企业的设计行为,使得企业的设计变得更加的规范,这样才能更从根本上保障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资金花销。地质灾害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着较大的联系。在审计经济效益的时候要注重工程量,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还要注意材料的使用,确保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图纸方案施工,确保施工企业没有偷工减料。要熟悉工程的层次与施工的技术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以及施工时可能会涉及的工程造价的情况。掌握施工设计的变化,按照工程变更的价格进而改变工程造价,根据工程的内容查找工程清单,检查工程的真实造价。

3.2审计效果

审计人员通过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掌握工程治理的管理效能进而进行评估,不断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不断挖掘出企业内部的实力,充分使用企业内部的资源,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使管理不断完善,提高经济效益,让人们都认识到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4总结

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程关键的一步,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是企业决策者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审计人员通过项目全过程的审计,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保证工程的质量,使得工程不会偷工减料。通过符合国家规定的审计标准,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好,实施好,质量好。从而减少环境的压力,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段林.道路风险投资分的模拟技术研究[M].山西出版社,2013.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项目管理;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引言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减灾目的而组织实施的一项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包括勘查、监测、评估、防治和科研等类型,项目管理贯穿于立项、实施至终结的全过程,而这里我们所讲的是地质灾害管理具体实施阶段的治理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该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现场人员管理、组织实施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资金控制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

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有效减灾工程,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粗浅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1 目前现状和研究的实际意义

以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模较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破坏山体平衡、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不良工程也越来越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引起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才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模式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而且在全国来讲,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能够节省治理资金,增加工程效益、社会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能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最大限度的受到保护。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专业招投标机构的不健全

招标投标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打破行业、地区的分部切割和垄断,保护竞争,清除惰性,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就需要有专门的、公正的地质灾害招标机构,使投标单位对招投标工作放心,从而选择真正有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整体素质和信誉比较好的施工单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行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相应的招投标机构和机构。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面,无论是工程勘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还是工程决算审计,全国各地实行的招投标制度都不一样,但也是借助于建设系统的一整套招投标平台,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协调问题:领导体制、图纸审查、质量监管、专家选取、方案优选、过程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在这个方面存在着多个系统规范和惯例相冲突和交错的地方,这也就是地质灾害治理没有相应的招投标机构所带来的弊端的充分反映。

2.2 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缺乏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得项目管理者在面对着项目复杂性地增加、项目设计范围地扩大化、地质变化因素多样化、治理措施结构复杂化等一系列挑战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特长,不能充分利用并节省有限资源,特别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缺乏综合性的管理软件: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特殊工作例如项目评估和设计、项目分析和成图分析等的IT系统软件,但它们一般都是单独应用的,而且是没有相互关连的独立软件包,比如Map―Gis、surfer、Autocad等相关软件之间没有一个可以使它们相互转换、相互嵌融的关联软件包或者是独立软件系统,所以,工程领域缺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系统,从而项目不同阶段信息流动的缺乏平滑性。

②缺乏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硬件和软件的不相容性导致了“技术”问题,它使得项目管理者不能轻松地获取和管理项目信息。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能使不相容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信息流动变得相容的项目信息标准。因此,现在我们能找到的IT系统都没能考虑到大型工程项目中分散很广的参与者的要求,也没有考虑到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业主方的主管要求,缺少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

③缺少项目管理的标准程序:一般来讲,管理项目依据的是被支派作这项工作的项目管理者的经验。每个项目管理人都有自己的相应经验,这就导致了管理工程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变化因素较大,因此也就给协调和控制项目信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具也只是属于单纯的、传统的管理工具,比如说手工操作、计算机管理和极个别的软件管理,而缺乏相应的治理项目现场管理的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现场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进而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场组织指挥协调难度加大。施工项目管理要从组织指挥、信息传输、高新技术、设备配置、物资供应、质量跟踪、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许多方面进行同步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系统既精干、高效,又灵活、畅通。

2.3 排除干扰因素困难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困难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排除干扰因素能力不足所造成,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

①排除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困难;②排除施工方干扰因素困难;③排除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困难。

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懂技术的现场乱点头、乱表态,造成不负责任的后果由现场管理人员来处理;②项目造价控制中其他部门不配合或者配合不积极,造成现场管理人员心理的压力增大。

施工方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②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进行交错咬合等。③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锚杆锚固段当作成自由段,端承桩按摩擦桩进行施工。④施工管理水平较差。

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居民干扰因素;②场地干扰因素;③相关部门干扰因素。

2.4 沟通体系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比较孤立,而且只注重项目的每个阶段的管理问题。重复性工作而造成的额外支出就是这个原因造成,而重复性工作问题的发生是由于信息的冲突和不及时造成的,也就是说工程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流动的连贯性。信息透明度不高,说明许多信息需要公开的而没有公开,比如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信息、施工进度与付款进度等,负责工程实施的部门与财务部门、纪律监察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沟通缺乏完善的体制,例如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

2.5 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缺乏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国际上较为前沿的问题。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仍处于早期阶段,国外在这一领域已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一套较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但是一般都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管理,包括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评估以及政府编制防治预案、应急方案等,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却涉及较少,一个治理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工程实施中各种风险的预测、控制和防范,项目业主对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决定了这个项目的质量水平、社会效益水平,对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动程度、节省有效的社会资源有很大的作用。而现行阶段,我们缺乏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尤其是针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对作为具体项目管理的人员来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指导性。笔者认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工程风险灾害评估、工程设计方案确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项目过程监理跟踪以及工程竣工维护保养等方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

3 管理方法

3.1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

为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的透明性,对所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应当建立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以及机构,制定招投标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完善招投标程序,确保各灾害点治理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确保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进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际运作,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节省费用,又能规范项目管理人员的廉政行为,使地质灾害治理秩序得到规范。

3.2 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平台的研究

应当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研究,研究开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包括工程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网络项目管理系统和组织人员设备管理系统等。解决地质灾害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Internet及时有效地针对当前发生并急于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处理意见和实施方案,通过电子邮件和无线应用协议可以及时通知工程的变动情况,减少文件传输的时间,使每个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决策领导能及时了解图纸工程的进度、工程的变更,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工期的延误。由于工程建设中复杂的特性,项目参与方要承担大量风险。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环境力量影响到项目管理体系,并将此类力量转化为风险信号,而我们也应当加强对项目管理系统(图1)中风险信号和各种反应行为的研究,结合技术和组织结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影响。

图1项目管理系统示意图

3.3 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

为了排除治理工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应当建立决策领导――项目业主代表――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领导、业主代表和工程监理的职责,并建立集体会商制度。属于工程协调因素的,由业主代表向决策领导汇报,决策领导进行协调或给定范围内的相关政策,集体商议与达成一致,共同解决相关因素的干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属于施工现场因素的,特别是工程技术有关的问题,由业主代表会同工程监理,必要时邀请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参加,实行现场会审,共同把关,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属于项目业主内部的因素,由决策领导主持,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种项目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益。

3.4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工程监督体系

建立内部流通性的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透明度,建立相关部门完善的沟通体制,完善工程监督体系,包括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公开性、廉洁性、及时性”。

3.5 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

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以及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地点,研究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收到有效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应从项目的源头着手,比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制、工程勘察设计风险评价机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风险评价机制等。

篇3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57-01

一、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整个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整个防治流程比较复杂,防治技术人员要做好前提的检测和项目评估工作,根据地质防治工程的管理要求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其他施工项目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风险系数相对较高,在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企业人生财产安全,技术人员要加大风险管理力度,从细节问题抓起,对不同的风险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探究,才能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灾害防治,将风险问题与政策环境及技术水平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类别

1、政策与环境风险

(1)风险管理的构成因素

政策与环境风险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不同化的风险问题,政策风险管理受国家规章制度的制约,主要是指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案出现更改作废等现象从而产生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环境风险管理受地形、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是由不同性质变化带来的风险问题。

(2)风险管理控制

政策风险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控制,在整个控制过程中需要制定缓冲期限。因此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核对信息,加强风险问题的管理与控制。而环境风险问题具有不可预测性,随时可以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加大信息数据的搜集渠道,全面了解完成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的信息因素,并展开探究分析工作,各部分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总而言之,面对政策与环境风险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管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而将风险问题降到最低。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风险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风险问题的产生于建筑企业单位的管理手段有着直接关系,经调查发现,除了实施单位外,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的管理策略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中受施工条件的影响,导致前期设计的勘察报告与地质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不然会停止生产,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立项重新开始。技术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技术方面的失误也会延长工期,当管理措施不合理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在选用新型材料时没有进行安全质量性能检测,就投诉使用,导致了不同细节问题的产生。组织管理部门管理不够到位,没有正确引导每一位施工技g人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工期进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管理,以此减少不良问题的出现,如果流水施工组织失误,没有及时调配更新机械设备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在整个施工流程操作中,意外事故随时可以产生,比如说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会导致企业单位破产,多种因素的出现,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进度风险管理控制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来说进度风险管理控制问题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大部分工程项目很难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程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管理流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方案编制,并留有足够的缓冲时间,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在编制进度计划表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其中主要包括活动时间估算、项目进度规划等内容。活动排序与时间估算对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当出现影响因素时,技术人员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维护,及时与项目相关方取得提前联系。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测分析,如果与实际要求的进度存在一定的偏离,则需要加大管理手段。

3.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财务风险问题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资金短缺、超支等问题,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护处理,就会带来更大的风险问题。从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大部分项目都会导致财务风险问题产生,因此,需要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编制成本报表进行费用估算和控制。其中,资源计划主要是指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进行计划编制利用,而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来项目来说根据自身的特征进行资源的利用和配置。费用估算要对项目中的资金成本紧张规划调整,掌握开支偏离计划的具体原因。

4.技术风险问题的管理控制

技术风险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施工基础上选用新点材料和技术进行管理控制,由于同类工程项目较为稀缺,因此参考经验也比较少,由此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问题。再加上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也会导致大量的风险问题产生,技术风险问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对工程项目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施工管理上要引起高度重视,明确风险管理控制的基本操作流程,做好风险问题分析,在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前提下,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风险问题调控。分析时应注意将不同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充分掌握项目风险存在的因素。编制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技术人员在全面掌握项目所存在的技术风险问题后,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的措施,同时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有利于促进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进行方案评估措施管理控制,要听取专家和现场人员的的重要意见,从而确定最佳监控与管理办法,注重项目利益的全面发展,进行方法审批核查,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来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项目施工风险问题管理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出发,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水平,为我国“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条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确保其真正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 邵生龙.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足点及改进[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3):53-54.

[2] 王大斌.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质量管理[J]. 中国集体经济,2016,(13):53-55.

[3] 朱忠荣,李新哲,杜颖.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 建筑经济,2013,(09):58-60.

篇4

[关键词]天然气 输气管道 地质灾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61-01

引言

辽宁省海城市天然气输气管道综合利用项目输气主干线线路起点为位于海城市感王镇马圈子村大沈线A18#分输阀室东侧的海城1#门站,管线向东敷设,穿越省道322、哈大高架铁路客运专线、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国道202、在毛祁镇商家台预留DN150 的分支阀门,为将来毛祁镇用气考虑,之后管线穿越京丹高速、沿毛祁―八里铁路线敷设,在八里镇建调压站一座,并沿铁路线继续敷设,穿过丹锡高速公路,并向东南敷设,至牌楼镇菱镁制品工业园处(代家沟口)再建牌楼调压站一座,线路全长30.2Km。

1 地质环境

1.1 气象水文

全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9.5℃,降雨量624.2mm,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区内沿线河流为毛祁河、八里河、杨柳河、王家坎水库分支河流。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

1.2 地形地貌

区内地貌以构造剥蚀低丘、丘间谷地、冲洪积平原为主,地势总体北低南高。地面标高为10.5~200.5m,高差为190m。

1.3 地层岩性

区内沿线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下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第四系上更新系统坡洪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侵入岩主要岩性为变辉绿岩,主要分布于HC30-HC35管道干线的北侧,岩体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多呈北东展布。评估区地层岩性复杂

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及《辽宁省构造体系图》,区内在大地构造处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营口-宽甸台拱(Ⅰ13)、凤城红凸(Ⅰ11-3)起之上。区域断裂为海城-草河口岩石圈断裂、海城析木城-岫岩断裂。

1.5 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地层、岩土体结构、类型、组合特征及其坚硬程度、稳定性等因素,将其分为岩体、土体两大类。

2 现状地质灾害

本次工程建设有遭受滑塌、岩溶塌陷、崩塌、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河岸坍塌、砂土液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2.1 滑塌

本次区内主要进行输气管线的建设,管线施工过程大开挖、顶管穿越基坑的边坡土质都较松散,工程建设有引发边坡滑塌的可能性,所以工程建设有遭受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对象为施工工人和设备,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

2.2 岩溶塌陷

区内部分区域有大理岩岩分布,主要分布在HCZ4-HCZ8管线支线东侧,HCZ9-HCZ14管线支线东侧,HCZ21-HCZ24管线支线两侧,HCZ17-HCZ21管线支线东侧。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根据参考区域资料,该岩性有残留的原生溶洞。根据区内可溶岩的化学组分、可溶岩的结构和构造,区内下伏的可溶岩会有小的岩溶发育。

所以工程建设有遭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危害对象是管线本身,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3 崩塌

根据现状调查,于管道支线HCZ11号拐点西侧80m有一王家坎水库,该水库兴利库容7.05×106 m3,防洪库容10.85×106 m3,死库容0.5×106 m3,总库容19.3×106 m3,养鱼水面2100亩,建小水电站两座。由于施工开挖及水库内水体的浸泡、冲刷破坏了地层原有的应力结构和坡面形态,成为岩体的不稳定因素,加剧了陡坡发生崩塌的危险性。管线于水库附近经过有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程度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4 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

根据现状调查,管道支线HCZ22拐点处,直接穿越普临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管线支线穿越距离为100m,而且管线穿越开采错动影响范围,穿越距离约140m,该公司开采的矿种为滑石、菱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但管线穿越范围内无矿山开采活动,工程建设有遭受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程度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5 河岸坍塌

根据现状调查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线穿越毛祁河2次,八里河1次,杨柳河3次,水库分支河流1次,其他河沟7次,河漫滩地表为中砂、卵石、砾岩覆盖,具有一定易冲蚀性,河床宽约20-30m,高差1-2m,未见强烈侧向或纵向侵蚀现象,遇雨季有受到冲蚀的危险。河岸垮塌会造成岸坡管线的暴露悬空,所以工程建设有遭受河岸坍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

2.6 砂土液化

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了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称为砂土液化。根据海城市砂土液化图,本项目经过的区域为非液化区。所以工程建设遭受砂土液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

3 地质灾害的防治

将综合分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的为适宜于建筑,综合分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的为基本适宜于建筑。

3.1 滑塌防治措施

(一)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适当放坡和必要支护措施。(二)施工过程中需采取降水措施,建议采用管井井点降水。

3.2 岩溶塌陷防治措施

(一)对可能发生岩溶的地区加强调查和勘探,查清岩溶的发育情况,尤其对管线分布的地段进行详细勘察。(二)对可能发生岩溶的区段,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对岩溶空洞进行灌砂注浆等加固处理措施。

3.3 崩塌防治措施

(一)对危险块体,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二)利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

3.4 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防治措施

(一)对可能发生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地区加强调查和勘探,查清浅部巷道、采空区分布情况,尤其对管线分布的地段进行详细勘察。(二)建议对管线通过的可能分布的浅部巷道、采空区进行回填。(三)建议与矿山达成协议,管线通过的区域不再进行开采。

3.5 冲蚀塌岸防治措施

可进行浆砌石护岸处理,加强防冲措施。

3.6 砂土液化防治措施

位于饱和砂土液化地基上的桥梁应采用桩基或沉井等深基础。当采用桩基时,桩端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结语

滑塌、岩溶塌陷、崩塌、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是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建设中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加强项目区地质环境管理,严格规划、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项目区发展建设协调统一起来,使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及人类工程活动三者达到动态平衡,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施工阶段,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建议管线采用抗变形设计。沿线中小型冲沟较为发育,应注意冲沟对管线的影响。建议穿越矿山沉陷影响区的管线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必要时避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海外工程;多项目;资源集中配置;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本人从2004年第一次赴海外工作至今已9个年头,大大小小参与了十几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海外工程由于中国人员签证受配额限制决定了不能派出过多的中国员工,并且中国员工的薪酬待遇要比当地劳工高很多,因此经济上也不宜于过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人力、设备等各类资源的重复配备,一种较好的做法是成立地区项目经理部,总体负责一个区域或类别的所有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经理部通过职能部门来管控和调配所在区域的全部项目部的人力、设备等资源,并通过成本责任制的方式对各项目团队进行考核并奖惩。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能够对各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有效的掌控和保障。

以尼日利亚阿布贾经理部为例,从最初的一、两个项目发展到十几个项目,人员由几个中国人壮大到100多人的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阿布贾经理部工程项目以阿布贾为中心,遍及三角州、卡齐纳州、贝努埃州、河流州等,施工性质以房建为主,同时涉及道路施工。下面结合我在阿布贾地区经理部工作的经验,谈一下多项目管理模式的几点认识。

一、经理部整体建设

1、原则:

(1)统一管理,有效利用资源

“人员的合理设置”:房建施工专业分类明晰,人员配备齐全,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经理部根据在施项目的规模和管辖区域,合理配置施工管理人员,确保满足管理需要,配足管理骨干,减少闲杂冗员,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物资的集中采购”:各项目水泥、钢材和装修材料集中采购,选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忠诚可靠的供货商,建立和国内、当地供货商的长期合作,一方面可以体现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一方面可以缓解单个项目采购的资金压力,确保经理部的效益最大化。

“设备的协调配置”:为了积极稳妥发展市场,有效支持施工生产,需要根据经理部的在施项目规模和发展需求,科学配置设备,确保设备有效利用和协调使用,减少资源不足带来的被动和设备闲置带来的浪费,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为此,必须加强设备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强化经理部设备管理能力,提高经理部项目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技术的综合管理”:经理部在施工程主要为房建和道路工程,为了更好地突出质量目标,配合公司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和专业化管理的进程,经理部应保证技术力量,选拔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做事严谨、踏实肯干的人员担任专家组成员,为经理部在施项目把好技术质量关。同时,为承接新项目,做好技术方案和技术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

“验工的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的验工计价和资金回收工作,必须是各项目经理亲自挂帅,亲自把关,及时办理验工计价和催收付款;一是经理部商务部门必须全力协助各项目加强对外关系,处理好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和验工计价和付款工作。

“资金的统一管理”:资金使用要全面考虑,经理部按照公司的承揽原则对项目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协调的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办法。

“分包的选择控制”:经理部根据在施项目的情况,建立分包商名录。确定合格分包商,确保各项目施工中选用管理好、质量优、价格廉、信誉高的分包进行合作;剔出信誉劣、实力弱、无信用的分包,并建立档案,杜绝再次使用不合格分包;建立分包合同评审制度,确保选择正确,各个环节监控正常,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

“市场的统一策划”:针对经理部以房建施工为主的特点,大力发展市政配套工程的承揽,在公司经营部门的帮助下,按公司统一部署自揽项目,落实好在建项目的施工管理,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千方百计拓展房建市场。

(2)贯标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经理部基于公司的贯标管理要求和程序文件,针对在尼施工要求和特点,编制适用、有效的管理文件,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3)专业管理,强化队伍建设

组建专业化队伍,加强施工一线管理,突出经理部的资源共享优势。

2、设置部门:

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组建,组织协调和监控项目的施工生产、分包、劳动力组织与管理、工程验工计价和催收付款;管理各专业施工队伍。配一名翻译、一名核算工程师、一名当地QS。

技术质量部:负责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核算、贯标和技术资料管理,承包项目的图纸审核、施工方案的审定和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核,推行标准化管理和监控项目的文明施工,负责经理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协助商务合同部门项目的投标报价,负责经理部在施项目的装修设计;配一名安全质量顾问。

物资设备部:负责物资采购计划编制、审核、实施采购、使用管理,设备使用计划编制、审核、采购和使用管理、维修保养,施工设备和车辆管理。

商务综合部:负责经营承揽、对外关系、合同管理、合同分包、公共关系应急处理、法律事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行政后勤、劳动力管理、企业形象、工会管理;配一名财务会计、一名行政助理,配当地QS两名。

3、组建专业队伍(归口为各职能部门管理)

(1)房建专业队伍:结构施工队、水电安装队、装修专业队。

(2)道路施工队伍:桥涵施工队、土石方施工队、路面施工队。

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成立专业化队伍,首先满足经理部在施项目的施工需要,全面实施专业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专业化管理程度,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其次,随着专业化队伍的管理成熟,全面服务于有限公司的在施工程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对外开展单项承包。

1、结构施工队

负责承包经理部在施项目的结构工程,工资、奖金等费用全部承包核算。经理部各项目根据工程量分析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负责提供设备、材料,采取工费平米包干和限额领料办法承包给结构施工队组织施工,结构施工队负责劳动力管理、工费包干、质量、安全和进度。结构施工队将根据项目的实施规模组建该项目的结构队,负责国内选聘工长、招聘当地劳动力,提出工期进展计划、工费包干计划、承包分配办法,经项目同意,经理部批准后和项目签订承包协议,开始实施。

2、房建装修队

房建装修队负责承包经理部在施项目的装修工程施工,工资、奖金等费用全部承包核算。模式同结构队。

3、水电安装队

水电安装队负责经理部所有在施工程项目的水、电安装,配套市政管网,设备安装工作,在施项目的临电安装与管理,钢结构构件的制作与安装,铁艺制品的制作与安装。工资、奖金等费用全部承包核算。

4、市政道路队

市政道路队负责承包经理部的市政道路项目、土石方工程以及在施房建项目的室外工程、配套路桥和市政管网施工,工资、奖金等费用全部承包核算。模式同结构队。

三、项目分级管理

经理部按项目的造价、建设规模和重要性不同,将项目分为三级管理,各级项目的资源配置和管理班子不同。

1、分级标准

一级项目:工程造价在3000万美元以上,建筑平米在20000平米以上,建筑结构为多、高层,工程性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另凡是公司确定的重点项目,或是有限公司确定的重点项目,均列为一级项目管理;

二级项目:工程造价在1000-3000万美元以上,建筑平米在10000-20000平米之间的多层建筑物;另建筑规模小,但工程性质复杂的项目或单独设点的项目,也归为二级项目;

三级项目:10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项目或是简单工程,由经理部大项目分管。

2、班子配备

(1)一级项目:

项目经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英语熟练,具有三年以上的国外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对外,从事过大型房建项目的技术和工程施工管理并有五年以上工程专业工作经历;

项目总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以上技术职称,英语熟练,能够独立阅读英文图纸、规范和文件,具有三年以上的国内同类规模的房建施工经验。

(2)二级项目:

项目经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技术职称,英语熟练,具有两年以上国外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对外,从事过大型房建项目的技术和施工管理工作,并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项目总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英语熟练,要求从事过大型房建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熟悉项目管理和房建施工技术。

(3)三级项目原则上不设项目经理,由代管项目的项目经理或工程经理兼,但需设工程主管,三级项目根据工程规模和性质来确定工程主管标准。

3、项目部中方人员机构编制:

四、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工作,成本管理的好坏与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关系,作为成本的控制中心,经理部建立各级成本组织,将管理意识融汇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全力落实公司各项利润指标。

1、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责任人-项目责任成本责任人-项目部门成本责任人

2、成本管理制度和责任分配

(1)制度:物资采购程序、材料计划管理制度、物资价格核定制度、物资验收规定、限额领料制度;

(2)管理台账:物资采购台账、物资材料入库台账、物资材料领用记录、物资材料价格台帐、物资材料定额价格、物资供应商名录、物资材料消耗统计、材料调拨情况统计;

(3)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采购实施单位为设备物资部,使用实施单位为工程部,主责人均为部长。

(3)限定指标:采购限定价格和进货数量;采购按照计划办理,无计划不能采购;使用限定数量(限额领料制度),无批准不能够超额领料。

3、设备订购和维修保养费用:

(1)制度:设备使用计划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租赁制度和调拨程序、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2)管理台账: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设备费用台账采购计划、设备调拨记录、设备维修保养和配件供应商名录、核定设备维修费用、当地租用设备台帐记录;

(3)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采购实施单位为设备物资部,使用实施单位为工程部,主责人均为部长。

(3)限定指标:设备使用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采购限定价格;当地租用降低成本要求;维修保养费用限定指标。

4、劳动力使用控制制度

(1)劳动力使用计划: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成本核算书确定的劳动力计划安排并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劳动力使用计划,不能临时无计划招用工人;项目总工根据每月的施工进度安排来确定具体的当月的劳动力使用计划;

(2)劳动力配置要求:各专业必须按照确定的劳动力使用计划招用工人,合理配置;

(3)劳动力工资标准:按照项目依据当地劳动法有关要求以及有限公司的相关规定确定的工资标准实行,加班工资必须稳定,考虑适当的工人福利;

(4)控制办法:按照成本核算书确定的人工费用总额以及班车费用来控制。由商务部门负责实施,主要内容是控制工费开支,审核每周的工费支出情况,反馈相关数据通知工程部,提供管理效率和工人功效,节约工费;

工费及班车费用责任单位为商务部,主责人为部长,具体实施是工程部,主责人是各工长。

5、管理费控制指标和要求

(1)制度:阿布贾经理部管理费用管理办法、工资标准和发放办法、后勤生活费用管理办法、行政办公费用办法、经营活动费用管理办法、电话和电脑使用管理办法;

(2)管理台账:管理费用使用台账、后勤采买费用台账、办公用品发放记录;

(3)限定指标:根据项目的管理需要,成本核算书中已经列出了项目管理费用的开支计划。为了节省开支,需要限定管理费用的开支,按照成本核算书中确定的管理费标准控制。

管理费用由商务部控制,主责人为部长。

6、成本考核

全面落实成本管理“算、干、管”的全面工作,根据公司下发的阿布贾经理部责任成本控制奖励办法,针对阿布贾经理部在施项目的特点,采取以下成本考核办法:

(1)内部承包责任书:按照分工和责任,经理部与不同的项目责任人签订各自项目的承包责任书,各项目责任人与自己项目各部门相关责任人员签订具体的分工和承包协议。

(2)责任人根据确定指标以及施工安排确定上报经理部费用计划和成本计划。确定每一时间段的成本、费用细化指标和使用计划,以便项目核算。

(3)项目成本管理兑现必须在项目完结后,具体的费用指标核算、审计完后,方能够进行兑现;对于项目部门领导实施内部定额承包,可以每三个月进行核算,阶段性兑现承包指标,另外就是奖金发放,只能暂时发放当前核定奖金的50%,其余部分项目结束时统一兑现;对于一般管理人员,每三个月进行核算,阶段性兑现承包指标,奖金发放只能暂时发放当前核定奖金的70%,其余部分30%项目结束时统一兑现;工长实施日工资,根据完成情况,当月结算。

五、分包管理

对于工程中必须进行专业分包的项目,比如弱电中的网络、有线电视以及消防专业分包的项目,我们采取招标的形式进行。招标过程为:

1、技术分析:根据合同要求,认真分析BOQ(工程量价格清单)和合同规定的施工规范,核对图纸,做出施工图(Shop Drawing),做出分包工程量和技术规范。

2、报价确认:分包使用的图纸和技术规范必须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咨询的确认,分包标底价格必须经过项目专业工程师、当地聘用的专业工程师和项目QS共同核算,经总工和项目经理确认。价格的确认必须经过市场调查、合同分析确定,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当前的实际价格,合同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扣除各项费用,反算分包价格(合同分项总价-两税-上交公司利润-经理部规定利润=分包综合价,或查看经理部下发项目的成本核算书中的价格,以最低为准),通过认真分析,确定分包基价。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项目合同价格高,必须以市场的实际低价为准,有些项目合同报价偏低,可适当考虑调整。

3、分包商收集:分包商必须是当地具有相关生产、安装资格的企业,所用产品必需是当地政府许可使用的产品;尤其对于专业项目的分包,原则上直接找到生产厂家,杜绝中介、皮包公司。

4、招标:正式招标必须在收集至少4家以上的分包商和供货商的资料和相关报价后,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相关工作内容,了解市场的报价,做出可控制的标底。

5、评审:严格调查分析分包商和供货商的生产、安装业绩,了解他们的信誉和服务质量,要实地考察,凡是规模较大、服务质量好、供货或安装及时,价格较低的择优选用;另外就是相同条件下,优先选用业主、咨询推荐以及企业熟知的分包商。参加评审人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商务经理、工程经理、设备物资经理以及专业工程师。

6、发包:通过评审确定分包商后,要及时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尤其是明确相关技术标准和工期质量要求,明确保修内容和金额,明确违约处理等规定,重要合同必须报有限公司有关部门审核。

六、当地化管理

1、广泛雇佣当地员工:大量聘用当地工程师、工长、技术工人等,施工力量必须以当地工人为主;

2、加强当地员工培训:开展公司企业文化教育,进行专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推行项目管理的标准程序培训,安全、质量教育等;

3、建立配套的当地雇员管理体系:根据经理部管理机构设置和项目编制,调整当地雇员的管理职务,提高工作重要性和积极性,改善雇员的任用制度和工资体系;

4、加强经理部当地工会管理:建立与工会组织的合作关系,了解当地工会组织法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工会组织对项目管理的辅助功能,深入了解当地工人,加强项目管理和工人、工人组织的融合,减少对立和矛盾;

篇6

一、梧州市地质灾害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XX年,广西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梧州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XX年,梧州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XX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并编制了《梧州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该治理方案于XX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广西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内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广西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梧州市内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XX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XX年2月出台了《梧州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梧州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一方面从市内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重庆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并委托广西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梧州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梧州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梧州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目前梧州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梧州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梧州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2020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2020年),梧州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篇7

同志们:

为强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地质灾害治理首批施工项目启动会。下面,我强调三个问题:

一、思想上务必高度重视

1、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迫切需要。**是全国地震重灾县,地质灾害治理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能否加快和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进度至关重要。同时,我们有许多项目建设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严重影响项目建设。

2、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地质结构复杂,山高坡陡,雨量充沛,是全国地质灾害重灾县,频发的各类地质灾害给全县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启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3、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省、市有明确的要求,人民群众有强烈的愿望。实施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利于进一步争取上级更大支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利于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

二、建设上务必突出重点

1、要突出重点乡镇。切实加大实施力度,尽快解决红四乡、**镇等重点乡镇地质灾害隐患,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安全的生活。要切实抓好避让搬迁工作,对隐患较大、边远偏僻、不宜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让搬迁,帮助群众逐步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要突出重点地段。要切实加强学校、医院、场镇等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地段地质灾害治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一时不能治理的要制定预案、落实领导、落实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监控,加强防范,做到定方案、定时限、定人员、定责任。

3、要突出重点项目。对投资大、时间紧的重点项目,县国土资源局要落实专门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强推猛促,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县国土资源局要切实加强与省、市国土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和衔接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按时到位,确保跟踪落实到位一批重大项目。

三、配合上务必密切有力

1、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希望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严格按照“保时间、保进度、保安全”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把每一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廉政工程。各乡镇和相关县级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服务,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确保“加快”和“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2、要精心组织,加快进度。施工方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施工,保证项目安全实施。国土资源局要认真履行业主职责,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继续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中争当模范、创造经验。

篇8

1、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迫切需要。**是全国地震重灾县,地质灾害治理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能否加快和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进度至关重要。同时,我们有许多项目建设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严重影响项目建设。

2、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地质结构复杂,山高坡陡,雨量充沛,是全国地质灾害重灾县,频发的各类地质灾害给全县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启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3、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省、市有明确的要求,人民群众有强烈的愿望。实施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有利于进一步争取上级更大支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利于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

二、建设上务必突出重点

1、要突出重点乡镇。切实加大实施力度,尽快解决红四乡、**镇等重点乡镇地质灾害隐患,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安全的生活。要切实抓好避让搬迁工作,对隐患较大、边远偏僻、不宜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让搬迁,帮助群众逐步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要突出重点地段。要切实加强学校、医院、场镇等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地段地质灾害治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一时不能治理的要制定预案、落实领导、落实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监控,加强防范,做到定方案、定时限、定人员、定责任。

3、要突出重点项目。对投资大、时间紧的重点项目,县国土资源局要落实专门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强推猛促,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县国土资源局要切实加强与省、市国土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和衔接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按时到位,确保跟踪落实到位一批重大项目。

三、配合上务必密切有力

1、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希望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严格按照“保时间、保进度、保安全”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把每一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和廉政工程。各乡镇和相关县级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服务,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确保“加快”和“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2、要精心组织,加快进度。施工方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施工,保证项目安全实施。国土资源局要认真履行业主职责,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继续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中争当模范、创造经验。

篇9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第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五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质等级与业务范围

第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第七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第八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六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第九条除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中申请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十条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二千万元以上,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五百人以上;

3.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千万元以上。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2.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

3.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

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属于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第三章申请和审批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机关为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申请的具体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确定并公告。

第十三条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在审批机关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限内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和设立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材料;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五)当年在职人员的统计表、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职称证明;

(六)承担过的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任务书、委托书或者合同,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意见;

(七)单位主要机械设备清单;

(八)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的有关材料;

(九)近五年内无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上述材料应当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资质申请表可以从国土资源部的门户网站上下载。

第十四条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资质单位在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资质证书自始无效。

第十五条申请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

申请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第十六条审批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十日。

第十七条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审批机关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批准,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八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第十九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延续的资质单位的从业活动进行审核。符合原资质条件的,换发新的资质证书,有效期从换发之日起计算。经审核,发现达不到原资质条件的,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符合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取得资质证书两年后或者在申请延续的同时,申请升级。经审核,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换发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资质证书遗失的,在媒体上声明后,方可向原审批机关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资质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及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重新申请。

资质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资质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后十五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资质单位的资质条件与其资质等级不符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手册,如实记载其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成果和资质图章管理制度。资质证书的类别和等级编号,应当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有关技术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事故责任单位应当停止从业活动,并由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条件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六条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应当参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培训。

第二十七条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资质单位,应当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到工程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跨行政区域的,资质单位应当向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篇10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今年汛期到目前为止,我市发生滑坡5起,灾害规模均为小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5月22日我市岗面乡突遇特大暴雨天气(降雨量高达131毫米,持续2个多小时),此次暴雨引发该乡82户村民屋前屋后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造成154间房屋倒塌受损(其中16户村民,52间房屋全部倒塌),道路塌方46处,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627人。暴雨发生后我局和气象局立即联合地质灾害预警。接到预警后,市领导非常重视,书记作出批示,市长立即组织矿管、水利、林业、交通、卫生、民政等部门前往一线指挥山洪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岗面乡政府立即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乡政府除值班人员外的全部工作人员和市驻该乡“三送”工作队员,紧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切坡建房户受威胁627村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由于及时预警和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得力,在房屋倒塌前,全部将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安置到了安全的地方,未造成一人伤亡,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灾造成的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早布置早落实。为切实做好201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在3月1日印发了《201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表》安排了汛期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并建立了值班登记。3月2日组织编制了《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并由市政府办公室以文件印发实施,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在2月份市地质灾害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度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5月21日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汛期矿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并分三组对我市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进行了排查。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对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今年来,我局对全市32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清理,进一步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表,对重点矿山和每个隐患点的监测员、责任人、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经纬度、变化情况等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村级地质灾害监测员制度,并在每个村聘请了2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共计456人),对新老隐患点实行联户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监测员和监测责任人,制订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干部联户责任表200多份。及时督促各乡镇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目前全市共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余份,全部都按要求在避险明白卡上详细地说明了隐患点监测、报警、人员疏散撤离路线及安置地点以及应急抢险措施,进一步增强了防灾的有效性。

三是落实各项制度,及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1、严格落实了地质灾害日报月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值班电话做到了24小时畅通,建立了值班登记制定,确保了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2、建立汛期值班查岗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查岗制度。3、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了领导呈阅件。我局联合市气象局制定了“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在预警级别达到三级以上时,我局与气象局会商形成一份呈阅件送有关市领导审阅,再以传真的方式发到各个乡镇。4、实行灾情雨情通报,及时预警。在每次降雨前我局跟气象局联合商定预警短信内容,在向领导汇报的同时及时将雨情灾情向地灾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各乡镇领导、协管员、监测员,提高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调查。根据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2年度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任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我市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领导,协调核工业赣南工程勘察院做好我市的地质调查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经市政府同意,成立了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应设立相应的机构协调相关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按照要求按时按质收集提供相关地质调查资料,配合核工业赣南工程勘察院协调好当地群众关系,为开展地质调查提供必要服务和保障。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落实责任,按照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并结合地灾调查工作对我市各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调查。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治理项目申报情况

一是认真抓好丁陂小学治理工程建设。2010年10月29日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0年省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任务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08号)文件批准市丁陂乡丁陂小学崩塌治理工程项目,工程造价34.0188万元,项目总资金60万元。该工程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后我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展,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我市云石山梅坑早子排滑坡治理项目已经被省国土资源厅立项,下达治理资金180万元,另外,借助国土资源部“振兴中央苏区经济”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直接向国土资源部申报和争取了泽覃乡永红村新村安置点山体滑坡治理项目,下达治理资金250万元。目前,这两个治理项目都已经和资质单位签订了勘察设计合同,正在加紧实施之中。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13年我局以市政府的名义向上申报了瑞林镇瑞林圩滑坡治理项目。还准备向上申报万田乡茶亭小学滑坡治理三部委项目。

四、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情况

自省地灾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任务下达以来,我局会同市扶贫办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避灾搬迁工作,2012年我市已落实搬迁对象168户,882人,签订合同168户,882人,占任务数70%。还剩30%不能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住户,我局已和扶贫办梳理汇总,并及时向市矿管局和市扶贫和移民办报告,同时提出能否调整地质灾害隐患点对象,一直等待上级批准。

经市扶贫办核实,现已有168户882人已建房,现已支付移民搬迁建房到户补助资金154.35万元,点到户资金50%。市配套资金54.36万元,市配套资金13.59万元已到位,移民配套资金项目正在实施。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手段滞后、没有相应的监测仪器,应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少,应急装备欠缺。

篇11

通过学校、人口聚集点、隐患点和在建工程、矿山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突发地质灾害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着力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5月18日—20日配合县防震减灾局组织了全县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了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培训。通过集中宣传教育,使受威胁群众明白了所处位置地质灾害类型、预警信号、撤离路线、临时安置场所等内容,做到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辖区管理,确保责任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了辖区负责制,与乡镇所签订了《县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要求各乡镇、在建工程、矿山企业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扎实推进我县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情况

今年汛前、汛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三次,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37处(滑坡218处,崩塌19处)。其中年至年7月以前的老地质灾害隐患点177处(滑坡164处,崩塌13处),已纳入动态调整项目,其中85处隐患点已纳入避让搬迁,42处隐患点已纳入应急排危工程治理,其余50处隐患点落实监测预警;年8月年至年3月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1处(滑坡37处,崩塌4处);7月以来,我县连降暴雨,排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9处(滑坡17处,崩塌2处)。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建立了监测防治档案,特别是对威胁人数较多、险情较大的灾害点纳入县级重点监测。对每个隐患点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设立地灾警示标志和警示线。7月7日上午县局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会,传达落实省“7.4”视频会议及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国土所干部协同乡镇人民政府对全县地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将在建工程和矿山企业(重点为砖厂)一并纳入排查范围。向在建项目、矿山企业业主及施工单位发送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图片,对在建项目、矿山企业的地灾害隐患点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在建项目、矿山企业业主及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并制定《突发地灾害隐患应急避险预案》。

四、加强监测,扎实开展灾害预警工作

每一个隐患点至少落实一名监测人员,并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人和重点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每遇灾害性天气,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到监测人员和群众中,今年共预警信息3000余条。

五、建立台账,加大治理工程项目和搬迁工程推进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工作台账》《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工作台账》、《地质灾害防灾避让搬迁安置工作台账》三本台账,定制张挂《县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管理体系图》和《县南、中、北片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服务采购已挂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共计42个,其中竞争性谈判20个,固定单价比选22个,已经进入招标程序。积极与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沟通,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县乡基础建设相结合,实验中学应急避难场所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8月底竣工;已将石龙乡政府后办公楼滑坡等三处列入治理项目。

根据江府办[]27号文件下达的避险搬迁任务,已将29个乡镇85个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24户群众纳入了避让搬迁,现已完成263户。地质灾害搬迁工程严格按照灾后重建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协同乡镇干部联系搬迁农户,协调解决其搬迁困难。建立了避让搬迁安置工作台账,确保地质灾害搬迁工程规范高效推进。

六、建立规范值班制度,加强值班监管

为全面了解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我局制定了详细的汛期值班制。要求值班人员每天按值班抽查制度抽查一定数量的隐患点,即平时,抽查不少于10%(20个隐患点);天气预报中雨时,抽查不少于20%(40个隐患点);天气预报大雨时,抽查不少于50%(100个隐患点);天气预报暴雨及以上时,抽查100%,详细了解各隐患点监测人员的到位情况、隐患点变化情况及巡查记录落实情况等。对发现监测人员未到位、电话不畅通的,查明原因并要求其整改;对发现隐患点险情发生变化的,迅速赶往现场查看,了解具体情况并联系地灾专家现场勘查,提出新的防治建议措施。

篇12

【关键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造价控制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is a common problem in our country, its impact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eopl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every country will increase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project investment. This involves the cost management of geologic disaster control engineering. My own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geologic disaster control project cost control box management analysis.

[keyword]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控制,不仅仅可以为工程施工企业节约造价,同时还能够以更加优化的施工组织和技术完成高标准和高质量的质量工程,其对施工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害治理工程为例进行分析。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造价管理认识上的片面性

造价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但目前不少地勘施工企业造价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流不能有效流转,导致技术与经济的脱节,整个造价管理缺乏系统观念。如技术人员提出的施工方案虽然能够完成设计要求,但从经济方面考量,却不是最优化的,大大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又如技术人员提出的有些技术方案表面上看局部可能会增加造价,但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看是可以节约造价的,这样的方案往往由于缺乏系统的经济比较而流产。这些都是技术与经济不相结合的结果。

2.项目造价预测上的滞后性

当前,许多地勘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仍是由公司经营部按照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跳过项目造价预测,直接计算项目投标价格。对完成投标项目所需造价只是一种平均的、粗略的估计,若项目中标,再由公司造价部重新对这个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详细地测算或直接简单地按照中标价确定一个降低比率,以此作为目标造价。这样做的结果一是造价粗糙;二是造价滞后,不利于执行。

3.考核机制上的不完善性

相当部分地勘施工企业考核机制落后,责权利并不真正对称。由于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力,或只奖不罚,或奖罚不到位,给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实施与造价管理脱节,项目部只知道花钱,只知道把项目按时、按质交出来,并不在乎花多大代价。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造价控制盒管理的对策

1.勘查阶段造价控制优化

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质灾害的成因、特征、稳定状况,并预测其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为治理工程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勘查手段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绘、钻探、物探、试验等,通过这些手段查明灾害体规模、形态、结构特征,计算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对灾害体发展趋势和危害性进行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灾害体工程治理方案,进行投资估算,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理论依据。勘查阶段主要通过合理地布置勘查手段、勘查工作量,来实现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按现行国土资源部于 2006 年6月5日颁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勘查、设计、施工行业标准,对灾害体测量比例尺精度,勘探线布置(间

距、孔深)等按不同勘查阶段都作了明确规定,如对滑坡复杂场地,可研阶段勘查不少于 1 纵1横剖面,主勘探线间距为40~80m,辅助勘探线间距为40~120m;设计阶段勘探纵向不少于3条剖面,勘探线间距为40~60m。按此设计阶段勘查技术要求,仅钻探工作量对于茂县德胜寨滑坡勘查来讲,共布置钻孔23个,总进尺965m,按计价格[2002]10 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算,钻探勘查费为119.44 万元。

但通过我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调查、测绘分析, 由按技术要求布置的23个孔减至15个孔,后通过省内专家经验打分评比,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钻孔12个,总设计进尺518m,经收费标准计算,钻孔勘探费为68.98 万元,仅此一项比按规范原勘查设计方案费用减少了53%。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优化

勘查工作后,根据灾害体的特征提出治理工程比选方案即可研方案,根据两方案比选或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进行优化后做为初步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再优化,进行分项工程设计、工程布置等,提出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等,完成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一)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明确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计创造精神,在可研阶段,提出各种实现治理目的的方案,经过价值分析,从中选取最合理的经济方案。建筑材料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50%-70%,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尽量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从而提高价值。该阶段控制造价的关键在于勘查报告结论的准确可靠性,如岩土力学参数选取的正确性,所计算稳定性与宏观表象判断是否一致,进而证明计算的下滑力、推力等的准确性。工程结构设计大多沿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弹塑性理论,该过程对造价控制所起作用不大。

另外,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决定工程结构和岩土力学安全系数的取值,因此,设计人员还应对拟建工程规划有所了解,如位于茂县回龙村2组的回龙滑坡在可研方案中,提出抗滑桩和锚索两种不同方案,从技术上都可行。从经济上比较,在取设计工况 1.15 安全系数下,方案一比方案二总投资少92.30 万元,推荐抗滑桩方案。考虑到该滑坡目前只威胁到前缘居民 5 户20 人和进沟 1 条机耕道,专家评审时提出,安全系数可按 1.05 防治,工程治理费用节约42.20 万元。采取同样的抗滑桩方案,在不同安全系数取值情况下,工程治理费用比原来减少了54%。

(二)优化使用功能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对分项工程每项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各项功能之间的比重,在达到防治地质灾害目的的同时,尽量达到美化、工程措施与自然景观和谐的效果,尤其是在风景名胜区。目前在震后灾区重点地质灾害治理设计中,除治理灾害本身外,还应兼顾城区、集中人口区生态环境的美化,提高灾区人民生活质量。

3.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对于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进行造价测算,以确定投标报价。造价测算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要根据施工现场踏勘,结合工程的特点,确定工艺流程、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进行机具的配置、工种结构和人员的选配;根据招标文件确定材料到场的实际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的远近,计算人员机械调遣和现场管理费用;根据项目工期要求计算工程总体施工费用;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类税金、计算投标费用、预计保修服务费,从而测出工程的直接支出,并以此作为投标的最低底价。

4.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优化

(一)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而又复杂的过程,要从根本上解决造价控制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项目管理组织,其次造价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最后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建筑项目的造价控制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组织措施是解决造价控制问题的关键。

(二)加强质量和工期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所造成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可通过制定详尽的节约增效的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工程造价;对材料操作损耗特别大的工作,由生产班组设专人负责造价监督。实行奖罚措施,调动节约积极性。结合施工方法,进行建筑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设计,确定最优化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严格控制建筑项目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定期进行造价核算,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实施有效控制,发现偏差则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从而实现造价目标。

5.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包括工程验收后的结算和工程款的回收工作。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与业主方联系,力争尽快回笼资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我国比较多,加强对治理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不仅可以保证治理工程的质量,还对施工企业的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国华; 周华 浅谈政府投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2011-11-26中国会议

[2]朱忠荣; 蔡启龙; 寇国祥 试论监理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控制作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06-30期刊

[3]张剑 镇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江苏地质2008-03-28期刊

篇13

2017年以来地矿岗根据省国土厅、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监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现对2017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分析论证,落实规划编制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要求,我局委托技术单位编制《XX县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对“十三五”期间矿产管理的各项目标指标、主要任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恢复治理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经专家评审通过,已上报给县人民政府审定,审定通过后将由县人民政府报给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

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

(一)开展矿业权人信息公示、固体资源统计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部署,地矿岗按要求开展了2017年度矿山固体资源统计和年度矿业权人信息公示工作。我县XX矿、XX矿、XX石场均按要求在时间节点前完成数据填报、公示。

(二)推进石料采矿权整合,严格规范保障性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综合回收利用资源

做好XXXXX矿出让前期准备工作,该采矿权设置出让由县政府批准,我局委托省矿业权交易中心实施采矿权招标活动。2017年3月底,XXXX采矿权在XXX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施出让。

按照局班子工作部署和矿山管理当前最新工作要求,地矿岗督促矿业权人编制XXX、XXX采矿权的矿山恢复治理、土地复垦、资源开发利用“三合一”方案,该“三合一”方案于2017年10月组织专家评审,经研讨论证,方案获通过。

(三)推进XXX矿、XXX矿投产

按县政府统一部署,协调发改、科信、安监、林业、环保等部门做好XXX矿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办理。目前该项目采矿用地已基本落实,并取得环评批复、林地占用手续,我局已核发采矿许可证给矿业权人。矿业权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待试运营后取得安全生产相关手续即可投产,预计项目2018年度可顺利动工开采。

XXX矿的项目用地由于涉及我县“多规合一”工作,我局已去函县规划部门,要求将矿区范围纳入XXX县总体规划,并督促矿业权人尽快办理环保、林业相关手续,组织编制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方案》,该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我岗已要求矿业权人尽快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协议书》,并按最新的政策要求设立矿山恢复治理基金。

(四)形成陆砂资源调查(详查)评价报告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最新工作部署,我局与相关技术单位及时沟通对接,将我县陆砂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纳入《XXX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并对《规划》进行补充完善。

三、加强地质环境治理

(一)加快推进XXXX治理项目

积极推动XXXX矿山治理工程项目,委托技术单位加快项目相关技术方案的编制,并于2017年2月召集相关部门、业主代表、铁路企业举行听证会和现场踏勘,充分征集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向县政府上报,请求县政府与XX部门协调,征求XX部门意见,加大力度推进工作开展。

2017年12月,我局牵头协调环保、林业、安监、公安、发改、镇政府等单位,与省自然资源厅、省地环总站、资环院、省爆破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在对XXX进行实地踏勘后,召开该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论证评审。经专家讨论,该《方案》基本通过评审,待技术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送交XXX,以获得XXX企业对项目的同意和支持。

(二)推进废弃矿山恢复治理

为做好历史遗留、闭坑废弃矿山的恢复治理,请示县政府制定印发《XX县裸露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生态专项整治,联系技术单位对9个废弃开展矿山现状调查,要求原矿山企业履行矿山治理义务。

四、牢记宗旨,维护群众权益,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矿岗认真、负责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XX潜在滑坡等7个隐患点进重点巡查和监控。根据省厅、局班子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地矿岗根据汛前、汛中、汛后等不同时段的具体工作要求,展开隐患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确保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全度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编制地灾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我县“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于2017年6月17日经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讨论通过,未来“十三五”期间将按该《规划》开展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

2017年,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呈请县人民政府,代拟《关于印发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请示》,《XX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编制7个重要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应急预案》,明确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相关责任,建立县、镇、村三级联防体系,将重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县、镇、农场、村委会、村民小组、农场连队、学校等层层分解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公布各隐患点负责人、监测人、预警人的姓名,联系电话,报警电话等。

(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动态管理

对县内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年度开展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更新有关监测人员信息。本年度,我局共调整更新3个隐患点的4名人员,分别是XX崩塌(更新2人)、XX不稳定斜坡(更新1人)、XX泥石流(更新1人),当前我局建立起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0名群测群防监测员体系,基本能够承担汛期期间的监测预警。

(三)落实汛期期间地灾“三查”工作制度

2017年汛期期间,我县先后遭受“XX”、“XX”、“XX”等台风侵扰。地矿岗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雨前排查、雨中巡查、灾后复查”的三查措施,做到汛前对各个重要地灾点加强检查,汛中对各个重要地灾点的险情进行巡查,汛后对各个重要地灾点进行核查,认真和预警人和监测人做好沟通,嘱咐他们在汛期对加强巡查监测,做好监测记录,一旦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做好地灾监测预警

地矿岗在接到气象预警后,主动率先对地灾隐患点进行汛期排查,向地灾点监测工作人员传达省、县工作要求以及可能面临的不利形势,要求监测人切实做好排查到位、巡查到位、检查到位,发生灾情立即报告。加强与气象、水务、交通、乡镇政府、供电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传达和共享气象信息,准确把握台风等气象灾害动向,及时监控降水量。

(五)落实应急值守,确保信息上传下达

地矿岗严格落实台风期间应急值守制度,坚决贯彻省厅的有关部署,建立应急值守和报告制度。根据局班子统一部署,实行24小时值班待岗制度,定时报告最新情况,出现险情随时报告。全力做好我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道路两旁、矿山其他存在地灾隐患点的防范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度我局累计排查、巡查隐患点77次,接待省厅工作组、专家组7个共24人/次,配合省厅技术单位开展基础调查2次,对隐患点开展调查复核21个/次,组织7名监测员代表和3名本系统人员参加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会议1次、观摩学习应急演练1次。经过一年来上下齐心的努力工作,我县2017年度未发生地质灾害,汛期期间也未发生因灾害而转移受威胁群众的情况,未发生应急突发事件,确保本年度人员零伤亡。

五、2018年的工作计划

1、深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清理整顿,全面清理我县境内特别是涉及生态红线范围内的矿业权

2、推进XX矿山治理工程项目取得铁路企业同意,加强部门协调,加快推动项目实施

3、推进XX砂岩矿、XX页岩矿尽快进场投产,积极推动XX采矿权、XX采矿权的登记发证工作

4、做好2018年度汛期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工作

篇14

一、工作成效

1、在争地质找矿项目方面:我局已通过市矿管局与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立达公司共同向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争取谢坊禾塘—会昌石地锂矿调查评价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获得评审通过。项目期限为一年,勘查资金130万元,勘查面积为49.7平方公里。主要进行地质测量、勘图、化探、槽探等基础地质工作,如发现勘查地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将加大对该项目的勘查资金投入。

2、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我局已制定了2012—2014三年争项争资计划。计划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罗汉岩丹霞地貌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等四大类。目前,泽覃乡永红村段笃下山体滑坡、瑞林镇政府后山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云石山乡梅坑村早子排山体滑坡治理项目已经申报省国土资源厅评审,三个治理项目资金合计为1169.86万元。今年6月8日,我局原已申报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项目计划已经省国土资源和财政厅批准下达。项目计划涉及8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234户居民,共1259人,移民搬迁经费达440余万元。

3、在积极申报地质找矿和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的同时,我局还利用省国土厅调研组来我市进行地质找矿督查调研的机会,提出了要求加大对我市稀土、地热和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在稀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我市争取稀土、地热和金属矿产勘查项目、资金和矿权设置计划以及在我市建立全国地质灾害应争培训中心等建议。

其他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二、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全力推动。局党组在年初就成立了局“五争”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支持赣南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制订了我局为“五争”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及今后3年的工作的目标。并规定各业务科室为争项目、争资金的工作机构和责任单位,其分管领导按分工为项目计划制订、申报跟踪和实施的责任领导。形成了分工、目标、责任明确的五争工和机制。

2、协调配合,狠抓落实。由于我局向上争取的项目业务性强,其基础工作按规定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或机构承担。因此,工作的进度往往不能按我们的要求来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三勤”的办法推动“五争”工作。一是“勤协调”,局领导特别是项目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经常与项目编制单位保持联系,了解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需要我局解决处理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勤汇报”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我局的项目准备工作,请示市局或省厅支持和帮助我局解决项目准备工作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我局的“五争”工作提供动力。三是“勤调度”。每半月召开一次局务会议,由各科室汇报项目准备和申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调度,确保我局的“五争”工作取得实效。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费困难。由于我局在矿政管理工作中所征收的国家规费都必须及时上缴中央金库和财政专户,每月财务实行“零余额”管理,局里支出的每一笔费用都必须做出支付计划报上级审批后才能由上级财务下拨执行。因此,没有专门的项目经费可以使用,要我局自筹资金解决争项目争资金工作经费,困难很大。

二是竞争激烈,各地矿管部门都在为争取地勘项目和地灾防治项目不遗余力,且项目评审越来严格,给我局的“五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四、下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