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

篇1

[关键词]微广告 新媒体 自媒体 自迭代

21世纪10年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广告面临严峻挑战,广告产业面临着自印刷技术普及以来最大的变化。互联网最有用的营销手段集合为:微博营销、SNS营销、视频营销、新闻营销、论坛营销、问答营销、微信营销……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载体的变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称,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发展到393.1亿元,同比增长97.5%。同时,移动互联网在多网多制式共存的外部环境上,改善了核心处理网元的稳定性,优化了速度。此外,迅速增长的智能手机用户扩大了使用规模与应用范围,使“无线城市”逐渐崛起。2012年,增长率达到148.3%,移动互联网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速81.2%,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速111.8%,如此迅速的发展与变化,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同时也衍生出许多生机勃勃的创新领域。2015年移动广告市场进入成熟化发展阶段,市场占行业结构比为13.4%,移动互联网整体结构趋近稳定,各细分领域加速商业化进程,微广告①等形式兴起。1.微信朋友圈广告大幅提升微信商业化进程根据中商情报网资讯,2015年1月,微信朋友圈第一批广告—宝马汽车、VIVO智能手机、可口可乐饮料,这三项看来毫无关联的产品针对朋友圈阶级分层(土豪或屌丝),分别投放了各自的广告,由此引发全民狂热刷屏,以及关于阶级矛盾的舆论热议。可见,好的广告营销,无论是“投机取巧”,还是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引发广泛关注而自发传播才是硬道理。近两年,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广告系统。其中,联盟广告、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同时服务于品牌广告主和效果广告主,深度开发了微信不同模块的媒体价值,此趋势对于同类行业媒体甚至其他类别的媒体来说亦是一种冲击与启发,势将进一步带动其他移动媒体的商业化进程。2.手机移动端广告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商业化进程2015年,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硬件的更新换代,传媒广告在移动端不断延伸的创新应用,将推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近30年来,从电视传媒到电视传媒与互联网并存,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此进化过程,互联网的技术驱动作用越来越凸显。当下,“互联网+”的新理念又为电视广告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互联网对电视广告的颠覆不仅是在内容生成上,还是传输上的拓展和延伸,更在于传播对象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过程中,广告产品服务意识的建立。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笔者以为,研究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设计与创新的起点与根本在于其内容的时代化、品质化、专业化。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的创意设计

1.原创与集成配置

喻国明在《“渠道霸权”时代的结束》中提到:在广告传播渠道规模扩张和爆炸式的增长后,传统传媒产业对于传播渠道的拥有和掌控能力越来越小,由此形成传媒竞争力的关键转化为传播内容的原创能力以及内容的集成配置能力。如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白酒广告设计包括: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原创背景音乐;特效文字配图片;附加的“推广”标志;可点击进入的“查看详情”的H5链接……拟泸州老窖微信广告内容:以“向生活致敬”为创意主题,放上李白的将进酒诗词、百年老窖、地方戏剧、青绿山水等创意画面,分别对应“自由”“经典”“极致”“天人合一”四大主题,契合的是泸州川剧一贯主打的音乐,数十支不同的锣鼓牌子和唢呐曲牌,张弛有度,抑扬得体,朝王鼓—摧军鼓—更鼓—升摧卷鼓—杀场鼓,快如万马奔腾,细似雨打芭蕉……至于泸州老窖的H5页面就显得非常简洁,点击进去之后是一张由青绿山水素材勾勒出的“国窖1573”的剪影,青绿山水和酒瓶的交错试图传达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感觉。

2.时效传播

移动互联网资讯的强大性和及时性,手机的便携性为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需重视内容的时效性,例如在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之际,通过李白《将进酒》诗词、百年老窖、地方戏剧、青绿山水四张图片拼出“国窖1573”,而国窖1573包装上的紫赤金色与中国红色也和这种氛围有天然的契合度,在其广告文案中直接打出了“窖香浓郁,年年有—泸州老窖”的字样,走“时效情境配置”路线。从这些广告细节可以看出,资讯的强大性和及时性在每一次广告传播中表现得出色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3.动态表情植入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推广将继续沿用传统媒体,拓展应用新媒体②。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品牌效应都是没有边界限制的,这个时代玩的就是跨界。如果能够使不太了解移动互联网或是手机电视的人根据品牌效应也能尝试这个品牌,成为其用户,那么这个产品就在市场上获得了50%的成功。在针对泸州老窖的移动互联网微信广告设计中,H5页面上拟加入品牌推广动态图形—泸州老窖专属的微信表情,在这套专属的微信表情里巧妙地包含了泸州老窖商标或产品的植入。产品元素与整体广告形式叠加得巧妙紧凑,通过字意图形、字画图形、Q版吉祥人小白与小月与特定的节日联系起来,并在以后不断推出各个节气的泸州老窖专属的微信表情(见图)。整个泸州老窖品牌推广方案之一—微表情设计思路是:硬植入的平面商标或产品的植入会使消费者产生反感,而用微信表情,作为品牌推广图形,既具有动态特效,又具有亲和力,男女老少都会喜欢,看到微信表情与传统节气的契合,更体现了每个时节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微信表情与受众的互动接触,使人们像是听到吉祥的祝福,贴上辟邪的门神一样,产生被关注、被祈福的满意感。这种情感的层面沟通,没有直接提及产品本身,只是隐含在表情包里,而且和时节祈福相关,所以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会很强。

4.互动平台

此外,移动互联网“微广告”互动平台,实现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成为产品体验的另一重要渠道。例如,通过广告产品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细节革新,微调广告方向和内容,体现广告服务的细致关怀,用户因其体验的新鲜感,不断地将每一次良好的感受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递到亲友圈里。在这里,移动互联网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了“N对N点”的互动。泸州老窖微信广告拟利用移动互联网点对点的传输特性,建立用户自己的运营模式,为用户提供一个主题为“窖香浓郁,年年有—泸州老窖”互动平台,用户可自己拍摄饮食聚会视频,记录有关白酒体验的真实经历、想法、趣事等,然后上传到手机上与全世界一起分享。移动广告主根据视频点击量对该用户进行积分奖励,在购买泸州老窖时会即时产生货币抵扣。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的实现途径

20世纪80年代,在物质匮乏的经济条件下,基于食物性需要,白酒广告更重视情感沟通与价格大战;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传统广告媒体时期,电视传媒与互联网并存,此时期的白酒广告业界已经完成品牌白酒文化定位与市场细分;21世纪10年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是改变还是墨守成规,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选择。目前,4G平台给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的4G生活将加速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发展;无限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互联网白酒广告的推广途径更为宽广,多种个性化白酒广告实施功能成为可能;传统广告业的发展遭遇瓶颈,白酒广告商急于找到新的更有效率的投放平台;移动运营商有推广增值业务的热情。同时,存在的现实诟病是:央视标王的白酒行业,作为传统营销的代名词,必须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白酒行业营销的多重打击。其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市场价格趋于透明。电商的价格战更使白酒行业的利润大减,由此影响了广告费的投入。其二,品牌塑造的方式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如小米没有类似四大名酒的耀眼头衔,却凭借海量粉丝在消费者中有口皆碑。而泸州老窖塑造的像1573这样的高端品牌,由于不确定的消费者层(高端品牌多用于送礼,非实际购买),很难得到实际的消费反馈。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化媒体传播,受众多是年轻人,白酒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对于他们并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营销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每个用户通常会形成一个辐射一百至一千人不等的小型自媒体③。依附这些小而美的自媒体,广告营销通过提供有趣的内容,提供一定的利益(送红包、送优惠券、送小礼品等),将原先的广告费转变为吸引用户的诱饵,在人群中产生共鸣,可逐步实现移动互联网无限发散的传播效力,快速而直接地获取真实用户。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设计与创新,应该在原有白酒广告的多年积淀中,顺应新媒体的强大效应,进行跨媒体整合广告投放;开发白酒广告创意,以提升白酒广告的品质化、专业化特长;利用新媒体广告的“自迭代④特性”精准投放广告;不局限于移动互联网广告的传统模式(底部的文字链、Banner广告点击等),利用移动平台互动活动释放网络这个社交媒体的想象力,打造品牌白酒的良好口碑。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白酒专项项目“互联网时代白酒广告设计与创新研究”(编号:SC14BJ0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微广告,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上看,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面向大数据的、即时交互的、智能的广告,即数字交互广告。它是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多维逻辑智能广告,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移动化、互动化、分众化、多维化及迭代性。

②新媒体,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③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④自迭代,新媒体广告的自适应特征,体现用户点击浏览、反馈数据回送、广告内容智能调整三部分组成的“自迭代”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极冰.孙妍彦.刘蕊.“微广告”—广告产业的革命.传媒,2014.2

2.刘忠.中国移动商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7

3.张成良.多媒体融合—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传媒,2010.7

4.黄升民.广告的巫师时代.传媒,2014.4

篇2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在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传统媒体已经出现逐渐败落的趋势。比如,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被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新闻周刊》也正式告别了纸质时代。我们已经可以预见未来的报纸终将摆脱纸质时代,最终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给受众。我国的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纸媒的衰落越来越明显且迅速,许多传统媒体除了运营自身的专业媒体平台以外,还开辟了网络媒体平台,寻求其他的生存道路。比如我国一些纸媒都开辟了自己的微博号、微信公众号,利用本身已有的受众新闻信息或广告信息,谋得生存之路。

但传统媒体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高质量的新闻仍然要依靠专业的媒体人员,就新闻的专业性来说,传统媒体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传统媒体应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更新信息传播方式,抓住时代变革的契机,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新方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重视的是内容的丰富性和信息的时效性,重视以多种形式展现信息,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增加了社交要素,重视与网民的沟通,更受受众的欢迎。互联网时代突显并强化了情境的意义,将内容、形式、社交和情境要素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传播方面,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优势都被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与情境时代为基础的服务,重视感知环境和适配信息。移动互联网基于空间和情境,以满足用户个体偏好为目的,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盈利可以利用大数据,创造更加个性化、互动性和可选择性的营销策略,发展更多的盈利手段,顺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在创新方面,新闻传播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拓展互动空间,丰富资讯内容,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不仅可以对内容进行创新诠释,还可以创新信息服务方式。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新闻的优势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在组网上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移动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使用的便捷性、传输的即时性、定位的精准性和数据的移动性和其他层面的独特性,这些优势都是传统互联网不可比拟的。并且,基于移动终端和移动智能产品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势更加明显了。

(1)传播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有两大特点,方便和快捷。在信息传输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便利性,特别是移动网络和智能产品的普及,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2)信息的实时性。受众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资讯,这是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同样的,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信息,实时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

(3)信息传播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不仅可以综合各类信息,还可以组合各类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移动终端和各类通讯产品,比如微博、微信等实时传递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

(4)信息传播的私密性。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一般为一对一定向传播,具有很强的私密性,能更加精准、高效地传递信息,更好地保密个人信息。

四、移动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

目前,科技发展和革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范围日益扩大,再加上各种通讯工具的产生,自媒体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目前存在新闻传播的五大媒体依次是纸媒、无线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自媒体的发展非常依赖各类型的媒体,它无法单独存在,但同时又具有传播范围广、精准高效、互动性强等等优势。目前自媒体的发展还不是很强盛,但鉴于手机等移动工具的普及和受众对信息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自媒体必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3

雷军在前几天的一次采访中说:“互联网是一种思维,是一种考虑问题的方法。用这种思维武装传统产业将获得的成绩可能也是颠覆性的,因而“互联网+传统产业”会极大的推进中国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会巨大的提高整个运作效率,会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全球化竞争力。”

然而,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选择一个怎样的切入口,并如何避开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坑,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互联网创业已经红海一片,但我们可以从传统产业寻求一个突破点,再利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的营销手段让这个点不断放大,这样的创业就有章有法了。

接下来,笔者将论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几大痛点”,希望这些痛点也能够帮助刚踏入互联网创业的朋友们。

痛点一:做好产品

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样的产品,产品在互联网上又是怎样的定位。具体点说,就是它要让用户知道你的产品相较于传统产业的产品有什么不同?其次,是产品质量,互联网产品不同于传统产业的产品,只有做极致的产品才有可能在互联网中制胜,就像现在的小米,不要忘了,它再怎么怎么牛逼,也是基于他过硬的产品质量。试想如果有一天,小米手机做的和国内三流手机一样的时候,还会有这么多米粉继续追随小米吗?在产品的生产上,我们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考虑让用户提供建议和参与产品的设计,将大大提高用户对传统产业转变成互联网产品的一种亲切感。

除了这一款产品还有一款产品你不要忘了,就是你的网站,它也是一款至关重要的产品,一定要做出一个高质量的网站,无论是在网站运行速度、页面设计、产品展示上都要下足功夫,要让用户一用这个网站就知道你的产品对他是有意义,有帮助的。

痛点二:做好品牌

怎么让这么多人记住你?我们想一想,人们是怎么记住魅族的、是怎么记住乐视超级电视的?答案就只有一个,做互联网品牌,传统产业转型做互联网首先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而且是做互联网品牌。我们来看,传统产业的品牌路径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是维护忠诚度。互联网是产品即品牌,它的路径是先做美誉度,然后再做知名度,而忠诚度往往却很难建立。所以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去做产品的忠诚度,让产品走进用户的内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再去做知名度,做品牌,这样才能在用户心中形成很强的品牌印象。最终要的一点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让别人记住你的话,那就是做储你自己的互联网品牌。

痛点三:做好自媒体

互联网产品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用互联网与用户保持交流,所以一定要利用好社会化媒体,为自己的产品在互联网上做好营销。下面我们来看一张社会化媒体图,看我们做互联网产品时可以利用哪些社会化媒体,而这些,在传统产业一般是不使用的。

笔者认为,在众多社会化媒体中,最重要的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做好自媒体,我们可以依托微博、微信、QQ空间、论坛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建立起自己产品的自媒体矩阵,微博和QQ空间都有很强的媒体属性,传播是一对多,很适合做事件传播;微信是基于通讯录的好友关系,是一对一的传播,适合做客服平台。但是建立起来后的自媒体,切记不要广告,一定要切记,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用户关注你的自媒体,是为了看你广告的,我们要做内容,可以做产品的内容,做自媒体运营的内容,同样,也可以让用户产生内容。久而久之,自媒体的建立可以让产品口碑得到扩散。

我们来看国内一家将传统产业转型成互联网产品的公司,在其产品在互联网首发的前一个月时间,借助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进行营销,在上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个时代最好的卫生巾”、“一万盒午后卫生巾即将开抢”、“国内最贵的卫生巾是怎么诞生的”等消息在其官网和这些新媒体上频频出现,不断造势,并成功借助社交网络实现病毒式口碑传播。在其首发当天,一万盒午后卫生巾便在3分17秒之内宣告售罄,可见社会化媒体所带来的传播力量之大。

痛点四:做好口碑

互联网产品口碑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好的口碑可以成就一个品牌,而不好的口碑则无法让一个产品形成品牌。传统产业的产品如果在互联网上形成口碑后,其口碑的传播速度不亚于朝廷台广告的传播速度。我们知道,口碑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而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在传统商业时期,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的,买的没有卖的精。以前你只要把东西忽悠出去,让客户购买就行了,但在互联网时代,环境变了,规则变了,再用原来跟客户打交道这套方法搬到互联网上,发现已经没用了。所以,一定要形成用户的概念,当传统产业进军互联网的时候,要想想谁是你的用户,因为你的口碑永远是你的用户在帮你传播,只有抓住你的用户,才能做好你的口碑。现在更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做用户更要做粉丝,让用户做你产品的粉丝,他们对于你产品的传播效果将会更好。

痛点五:做好服务

篇4

【关键词】WEB2.0;自媒体;微博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35-3

一、WEB2.0时代的媒介生态

(一)WEB2.0时代的信息变革

“WEB2.0”最早是由著名计算机图书出版公司O''Reilly Media的Dale Dougherty在2004年与Media 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一次头脑风暴中首次提出的。《中国WEB2.0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中指出:“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①WEB2.0时代相较于WEB1.0时代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反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即从原来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流方式。在WEB1.0时代,用户通过浏览器单向获取信息,用户只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而在WEB2.0时代,更注重的是与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在互联网发展的头十年里,行业内的发展重心被放在了互联网的后端基础架构上,即编程人员开发出的用来生成网页的HTTP协议和多种代码语言。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对于互联网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和内容简单搜索,即当时流行的“冲浪”。网页HTTP协议和代码语言的专业性造就了编程人员及其背后的互联网站,甚至相关文化部门的权威性及“把关人”角色,他们制造并层层监控着网站的输出信息,决定着互联网这个供网民冲浪的大海每天的浪高、水温、洋流等各项信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方式中,普通用户所接收到的信息必定经过主流媒体的层层过滤,普通大众被动地生活在由传统媒介营造的媒介镜像中,而事件真实往往也“被把关”而消失于公众视野之外。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自身创新应用和创新思考的积累以及互联网用户强劲的个性独立和社会化需求共同促成了互联网质的变化,互联网升级换代势在必行,WEB2.0时代就此拉开帷幕。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在这信息变革的第二个十年中,产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前端,人们使用网页作为创建其他应用的平台。WEB1.0时代的单纯浏览器已经不能满足这时具有强劲个性的网民对于信息多源化的要求,各类浏览器,可以让任何人修改、的RSS阅读器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几何级数增长态势,主流传统媒体开始从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中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变革性的“自下而上”的新特点。在这种新兴信息传播方式下,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变革。WEB1.0时代仅仅作为“读者”而存在的广大普通网民,如今也是“作者”,他们不仅“冲浪”,也制造“波浪”,互联网传播模式呈现由“读”到“写”再到“共同建设”的发展趋势。

从WEB1.0到WEB2.0之间所产生的信息变革,WEB1.0就好比是图书馆,你可以把它当做信息来源来使用,但是无法以任何方式来添加或改动信息;WEB2.0则像是一个庞大的朋友和熟人圈子,虽然你仍可以用它来获得信息,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参与到由信息所构成的“会话”中,让“会话”变成一种更丰富的体验。

(二)媒体生态系统变迁,社会化媒体蔚然成风

邵培仁在《传播学》中指出:“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它的培养与形成……是媒介与社会在过去长期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互动中逐步形成的。”②分为积极的媒介环境和消极的媒介环境。在积极的媒介环境中,物质、能量、信息三种基本资源能够有序流动、互动互助、功能衔接、共进共演,构成具有连锁性、流动性和衰减性的良性循环的媒介生态系统。

篇5

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信息更加碎片化,实时化,个人化。社会化媒体与电商的奇妙结合,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让营销更实效更精准。对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数字营销电子商务探究基础上,大胆提出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对未来的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营销;移动互联;自媒体;数字营销

1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1.1 社会化媒体营销基本含义

社会化媒体营销(Social Media),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的交互和提炼实现信息的分享和广泛而深远的传播。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商业平台,利用时下最流行的互动沟通工具,使生意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企业直接跟客户互动交流,将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营销工具一般包括论坛、微博、微信、SNS社区、twitter、博客、facebook和youtube等,通过自媒体平台或者组织媒体平台进行和传播。

1.2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1.2.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53.1亿,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数据显示,美国有80%的企业参与社会化营销,facebook正准备把5亿用户转变为在线购物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应该把关系当作一笔重要的生意来做,越来越重视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搭建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化营销。

1.2.2社会化媒体营销主要特征

(1)移动性与及时性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媒体的综合性平台,企业社交、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崛起,而附身于手机媒体上的移动社交工具便有了移动性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及时提醒服务,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及时接收,具有及时性特点。

(2)服务性与个性化

社会化媒体带给用户是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用户可以转发、评论、随意@,并且以社交关系为基础,消息开放,社会化营销是一种对话式的营销,它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就是:互动。所以要结合具体用户的行为特点,有个性化针对性开展。

(3)自媒体化与整合性

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即个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向他人传播。社会化媒体可以广泛分享用户体验,做到以个人为起点的传播。社会化媒体整合了各种社交工具的应用,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移动互联数字营销

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是数字营销趋势,在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移动互联也相应推动商业价值变现以及许多新生事物的发展等。

2.1 推动数字化“超媒体”出现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则是以社区为中心。每隔一百年,媒体就会发生一次变革,上一百年被定义为大众媒体的百年,而在下一百年里,信息将不仅是被推销给人们,而且是在人们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被分享,所以基于关系的“信任推荐”将是未来网络营销的圣杯。社会化媒体、社区网络建立的是关系搜索引擎,而移动互联则推动数字化“超媒体”的出现。它不仅解构了传统媒体,还重构了当代的媒体环境。

2.2 催生O2O商业模式

O2O就是生活消费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即Offline to Online的离线商务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AlexRampell在2010年首次提出O2O概念时指出: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O2O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未来的十年,无论是线下的零售企业,还是线上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虚实互动的O2O新商业模式”引领下,将出现新商业时代的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革命。

2.3 变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

在终端、应用、平台、管道等要素的轮番驱动下,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根据Gartner的报告,到2015年,企业的网络销售有一半是通过社会化网络和移动产生,预计到2015年,人们通过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花费将达300亿美金。企业应该明白,移动互联和社会化媒体提供了一个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的渠道,可以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潜在或现有客户,直接跟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聆听他们的声音,把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在社会化媒体主流化的时代,需要把传播力转化为营销力,将虚拟的ID过滤为真实的个体,以实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

3 未来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过去的十年是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十年,而未来则将属于移动互联网,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00个亿。网民从个人电脑到移动端的迁移带动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人与媒体、信息的创造传播模式,社会化的变革正在改变着营销环境。自媒体时代正在降临,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平台,通过人际传播的社会化营销逐渐瓦解旧有的营销格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足以改变每一个人和世界各行各业的行为方式。数字营销已经成为整个营销传播领域的主要趋势,未来营销和传播显现出数字化趋势。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让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打造全新数字营销平台,无疑将在数字营销的市场中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2013.02.05

[2]社会化媒体营销,网络营销,企博网.2012.10.26.

[3]李高广.吕廷杰: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国广播网2013.10.20.

[5]胡世良、钮钢、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篇6

在当今互联网世界中,多种新兴的网络产业此起彼落、风起云涌,带动了整个互联网发展与改变,在不断前进和创新的道路上,互联网不再停留于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多路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WEB1.0带动了互联网群众的热情,催生的WEB2.0加速了网络作为媒介传播的力度,打破了传统媒体平面和单途径的简单方式,传播的方式从“广而告之”的一对多转变为“人人皆记者”多对多,直接影响了整个互联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没有特定的主客体之分的情况下,“受”者皆为“授”者,而这样的时代也被称之为“自媒体时代”。

在自媒体时代中,信息的更替让原本的受者主动成为授众,微博、SNS、论坛等各种多元化信息交互平台均衡地推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一点一击中,信息变成充满活力的新鲜事物,更多的人在感知自媒体时代的分享和速度。互联网群众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现在,自媒体时代也将引领整个互联网世界充满“活的信息”的未来。这不仅是正向推动传播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从传播者的角度还是新闻参与者的角度,群体的力量逐渐显现。青年群体也将在互联网激流中涌进,而这股年轻的力量将伴随互联网一同成长。

互联网自组织群体现象定义及网络中大学生群体自组织的意识和价值定位

互联网背后支撑的群体力量,让“自组织”的概念再一次走上舞台。早在1959年由Yovits M. C 和Cameron S写的《Self-Organizing Systems》中就有提出“自组织系统”的定义。之后更有多位学者提出自组织系统概念和特征,其中有经典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系统自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过程。”如今互联网的潜在群体力量让信息从无序的分享走向有序的聚合,互联网个体行为也从无序的形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群体。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的学说——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中,也对今天这样的群体现象做出了概念性解释。混沌理论说明了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系统 ,而这正贴合了如今的互联网群体,他们在无形中组成了虚拟世界中的组织体,他们是复杂且不断变化的。

网络群体中,散布着大量的年轻人。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研究揭示,国内两大主流微博平台——新浪和腾讯,他们的用户多集中于20 ~29岁,均占据各自用户年龄构成的60%左右。特别是作为中坚力量的多是大学青年,在社会大环境中,信息洪流冲击着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学青年们往往怀有满腔热情,对于互联网应用较为熟悉,善于利用互联网寻找到现实生活中无法诉求的渠道,获取有用信息,寻找共性同伴,自发形成自组织群体。他们大都广泛开展线上交流,部分还结合线下互动的形式。他们在现实中组织意识较为淡薄,却往往寻求在虚拟世界中的倾述,价值取向较现实世界中更为自由。

自媒体时代打破了原有的静水传播模式。互联网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各种文化的冲击,迅速扩散到虚拟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同样也影响着网络中的各种自组织群体。网络中的自组织群体团结在相似的情感环境中,有着较为类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表达自我,倾述自我,这无形中加大了舆情问题产生的几率。

大学生自组织群体及舆情问题产生的成因、影响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需要面临整个互联网以及社会文化传播格局的转变。同时,网络舆情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已有很多典型网络舆情案例,特别是其影响常常被不可控地扩大,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符合幂律分布模式,当一个信息传递一次的概率是k时,传递后的再次传递通道是m的话,那其所可能第三次传递的概率就已经从原本的1变为km,而这决定于信息的被关注度和有效性,也更取决于被转发后传递通道数量。六度分隔理论4也印证了互联网传递无边界的特点,它打开交流互动的空间,不仅将更多的信息带给使用者,还提供了一种无序无责的复杂的虚拟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形成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思维的波动和行动的冲动多见于这个年龄层次。在互联网中,青年大学生往往会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的拘谨,缺少面对面交流的互联网强化了青年大学生在线上自由表达自我的诉求。在互联网管理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的今天,互联网带给青年大学生一系列的错觉,无责感、多样性、随机性都会将任意的群体趋向于无限制的自由状态。而这恰恰忽视了舆论错误导向所产生的诸多问题。

“具有有序结构的消息即为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群体,通过从无序的消息集合,慢慢转变为传递有序的信息。“消息有序是信息,信息有序是知识,知识有序是智慧”5的说法中,不难看出到在传递信息和知识之间,尚未构成知识的无序信息最容易导致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郭美美事件、温州重大集资案、环境PM2.5检测、故宫文物被盗、世界末日说等一系列新闻事件都在互联网平台上引起网民的广泛热议。一方面促进了舆论监督力度,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夸大不实的虚假谣传。青年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事物的好恶分析多以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以偏概全。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鉴别能力,加强对谣言的抵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问题都是现今高校亟待思考和完善的。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行为及舆情问题管理的办法和建议

对于大学生网络群体自组织行为及舆情问题如何有效管理,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青年大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紧跟时代脚步,研究尝试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开设以社会热点为主题的课程,营造良好的自我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氛围。

2、加大互联网舆论管理力度,完善自组织管理办法。 互联网的纷繁复杂,不仅在于网络媒体错乱无序的形态,更在于对网络舆论管理的缺位。如何让无序的互联网舆论走向有序、规范,法治化将是可以维护互联网和谐环境的基本路径。例如采取网络实名制,这将进一步引导舆论参与者的言论规范化,约束谣言的散播;创设规范互联网舆论的法规办法,促进互联网络健康发展,用文字性法规健全网络言论及自组织行为。将混乱无序自由的组织建构从线上虚拟状态转向有序民主和谐的形态,这不仅有利于互联网的良好发展,更有利于网络民众的非组织行为得到保护。

3、发挥党团组织指导作用,促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在虚拟媒介中传递往往借助了自组织的群体活动的介入和推崇。在青年学生中,网络生活已经深入人心,贴近他们的生活,结合新时代的媒介特点,进行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的传播,将大大丰富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通过新媒体,建立良好的党团组织网络载体,传播党团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将培养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也创新了党团组织服务方式,贴近群体,走进生活,教育和提升了网络群众的精神文化。

篇7

482.7亿元,同比增长321.2%;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被大力拉动,达到 1200亿元,2013年有望突破 2000亿。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民继续高速向移动互联网集体迁移,充分彰显了移动互联时代的真正到来。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趋势

第一,“自媒体”应运而生。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2012年 Q3数据显示 ,新型移动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达 3.5亿,环比增长 16.7%,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信息、传播信息,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媒体,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应运而生。客户从社交、购物、移动支付等等行为都在产生巨大的改变。

第二,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凭借着用户之间重重叠叠的关系嵌套,形成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而这种强大的传播效应对于传统传播范式的一个重大改写就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凡是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体”的格局,由新媒体形成了超大的“圈子化”、“部落化”。社会化关系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

第三,实时互动成为现实。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特征,正好能适用现代用户日常生活时间呈现碎片化的趋势,满足用户使用的简单、便捷、最小化需求。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极大丰富,“用户寻找信息”的被动服务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模式,因此,以用户为中心,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性主动与用户群体进行互动,传播个性化业务和服务信息,较其他大众媒介更需要整合、运营。

第四,互联网业务竞争更加激烈。移动互联业务逐渐形成四大细分市场:移动增值、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根据 2012年 Q3数据显示,移动增值以 76.3亿,同比增长65.3%,占比

51.6%的份额,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第一大细分市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依靠完善的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和收费系统等优势,着力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在很多业务上展开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

二、移动互联新时代我们如何面对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要整合多种移动自媒体为我所用。20世纪末,唐・舒尔茨教授就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如果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比喻为一场战役,那么整合营销传播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一系列战斗中有效的武器以及运用他们的时机,同时对战果进行定量评估,以不断挑战武器组合,提高战斗效率。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关系,尤其是建立顾客品牌关系;设法使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每位员工都参与传播;使传播媒体多元化。

很多公司在移动互联自媒体方面的传播存在信息分散、互动不及时、传播内容与媒介特性结合度不高、与群体特征不匹配、监管缺乏、后台业务服务咨询支撑不足等问题。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如何提高传播效率,确保传播效果? 2012年中国移动深圳公司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发扬光大,走出了一条整合营销传播创新之路。

三、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新模式

第一,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中国移动深圳公司拥有优惠中心、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安卓客户端、无线城市、139邮箱、服务厅网吧自助终端等多种多样的移动互联自媒体,为整合这些自媒体建立了新的组织架构。“移动互联自媒体”的组织架构由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网络公司、在线客服、品牌 /项目负责人四部分构成。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负责统筹自媒体运作管理、计划安排和管理;网络公司负责活动策划、内容编辑、 /维护 /监测管理;在线客服负责协助公司解答网民提出的相关活动 /业务问题;品牌/项目负责人负责内容的审核。组建“移动互联自媒体”管理团队,实施从需求整合、内容审核、分析管理的扁平化管理,告别过去多头并立,管理混乱的局面,有效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内容管理实时监控。搭建“品质管理平台”,助力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运营达到传播信息的严谨性,内容管理的一致性,实现了内容管理的电子化。各方通过平台规范操作,使审核流程透明化,效率提升。“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客户服务流程分为专人渠道和数据库渠道。专人渠道由公司将网民问题告诉客服团队,客服团队将答案反馈给公司后,由公司进行针对性回答。数据库渠道由公司和客户团队将检测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库,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了实时监测互联网平台,一是对核心互联网平台优惠中心、深圳门户、网上商城进行实时数据记录,由调研公司及自媒体公司综合评估营销效果;二是通过其他自媒体渠道管理后台,例如企业微博后台,由自媒体公司搜集、监控传播数据,综合评估个性化传播及互动效果。

第三,个性化精准传播。从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偏好出发,结合不同渠道的优势与特性,做出移动互联自媒体个性化传播策略。根据各传播渠道的不同特性,制定符合该渠道特性的传播形式,结合资讯传播、活动传播手段,强化消费者在接收资讯时的感知,提升用户体验。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一级核心进行优惠活动信息的整合,以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企业微博、服务厅终端、139邮箱等为二级传播渠道,对优惠中心的优惠活动信息进行个性化的传播。根据不同项目的传播需求与传播目标,针对性定制传播排期与资源组合,进而使项目、策略与资源实现相关匹配,推高整合传播的总体效能。消费者在各平台经过良好的体验后,最终被引导至在线渠道,通过在线服务、在线销售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

第四,联动传播。将各传播平台纳入“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之后,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中心,对其他传播平台的信息内容和媒介排期实现统筹规划,构建自媒体传播体系,将公司各品牌 /产品的优惠信息整合传播,实现自媒体体系中各类媒介的联动传播。使今后的优惠活动信息能转达到媒介接触习惯不同的用户群中,扩大传播覆盖面。网上商城、优惠中心、微博平台、深圳移动客户端等实现公司地域活动联动,使传播活动最大化,实现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全联动。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内容包括深圳公司的大众传播重点、公司开展的区域落地营销活动以及合作商家的优惠信息。客户可以全面、高效、有选择地接收深圳移动的全方位信息,自媒体平台也是在官方与客户不断的良性互动中,愈具黏性、愈具影响力。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所具有的双向性、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传播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性,通过深圳移动官方微博,聚集移动品牌活动的忠实粉丝,形成庞大的自媒体互动传播网络。公司开展地域性的线下营销活动,可以实时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实现传播,与客户进行相应互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的效能最大化。

第五,“传播、销售、服务”一体化。以互动信息传播为主,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互动服务,并进行在线服务销售的一体化运作,将传播效益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平台及时最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模式,充分体现客户至上的品牌文化 ,在传播中贯彻、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的互动,鼓励消费人群和客户体验新产品与新服务,制造、并促发购买需求;与网上商城联动,实现在线订制、在线推荐销售、在线缴费和在线开通等实现一体化销售购买模式;实现在线资讯和问答、在线通知、在线评奖、在线报名等一体化服务模式。

四、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效果显著

通过建立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管理体系,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强大的中国移动门户,通过全面的优惠资讯传达、及时的互动服务受理,全面提升用户黏性,并拉动电子渠道销售。除了节省市场传播成本,电子渠道对服务厅的分流也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用户对电子渠道的黏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

第一,传播效率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不仅整合网页、掌上、微博、终端和数据业务等渠道,最大化信息传播范围,更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合理安排信息的展示、互动的形式以及资源,使信息传播达到更精准效果。“移动互联自媒体”平台还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偏好对内容进行过滤和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使用户体验得到最大优化。2012年 1月到 10月,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单价(CPC:0.05),是传统互联网广告成本(CPC:2.6)的1/200,传播效果是传统互联网的 50倍,广告转化率达 52%,比传统互联网提升17%。

第二,传播效能倍增。深圳移动互联网(门户网 +网上商城)优惠信息:2012年优惠信息点击量平均达 128万 /月,较2011年提升六倍(643%)。深圳移动无线城市移动频道:自 2011年 7月上线至12月总访问量达 1333万次,2012年月均点击量达 1605万次,较 2011年月均点击量增长 12.7倍。深圳移动频道手机客户端:客户端全部查询及办理总计达 1161万条,其中“最新优惠”的点击量位于客户端九大功能之首。深圳移动新浪官方微博:从2011年 10月至 2012年 10月整整一年时间,粉丝从 0.6万人增长至 16.3万人,增长 27倍,其中广东粉丝比例人数占 42%左右。现月均微博次数达 500条,较2011年增长 67%;转发量达 1.76万次 /月,较 2011年增长 16倍。

第三,带动消费显著。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联合推广,2012年移动互联各渠道销售增长显著,综合业务受理总体增长 4577万单,较 2011年增长48.6%。手机客户端及无线城市移动频道 2012年成功办理订单量总计 5049单。重点产品2012年情况如下:G3终端 2012年总体增长 6228单,较 2011年增长269%,主要源自网站增长;中高端合约增长 1.88万单,较 2011年增长188%,主要源自短信办理增长;网站充值缴费金额较2011年增长 13.6倍;数据业务办理量较2011年增长107%;短号家庭网较 2011年增长103%。

第四,用户体验完美。优惠活动是吸引用户的主要促销方式,“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中拥有多渠道、及时互动等特色服务,使用户接受优惠信息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心,切实体会到深圳移动带来的通讯优惠,促进整个城市通讯服务质量的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覆盖多个传播媒介,用户可以选择自身熟悉的媒介接触深圳移动的优惠信息,更符合个性化需求。同时,经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监管力度得到加强,信息的互动性更高、专业性更强,能有效提高用户黏性,能使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得到提升,带动整个社会信息接触方式的进步。

篇8

管制,制定政府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厂商的价格、销售或生产等决策。经济管制:对价格、市场进入和推出条件、服务标准等进行的控制。

管制的放松,并非是政府单方面放松管制,而是互联网的力量撬动了管制放松。

对电视、报纸等这样的传统媒体而言,媒体的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

一个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台)的成立,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让人望而生畏,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美丽风景、就可以欣赏到最新的流行视听、就可以品读到各大名家的激扬文字……互联网似乎让“一切皆有可能”,让平民大众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也成为可能。

在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你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你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让自媒体大受欢迎,发展迅速。自媒体,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

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传统的新闻媒体“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自媒体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格局,新媒体不再有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每个人都是传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

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技术层面,自媒体具有非线性传播、零门槛、低成本等优势,传统媒体的竞争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同互联网自媒体VS传统媒体,无数淘宝商家VS燕莎、友谊阿波罗、奥特劳斯一样,余额宝VS银行,微信VS中国移动,各类产业的进入门槛显著降低,出版、电信、银行、媒体,没有一个行业出现例外。

长期存在的、垄断的、规模化壁垒的局面逐步打破,自由竞争成为主流。

商业模式或将重新构建

曾几何时,一体化地位是传统企业傲视群雄的资本,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模式和一体化地位或许会土崩瓦解,新的价值网络逐步形成,生态体系逐渐构建。

《利润区》一书首次提出了价值网络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将传统的供应链转变为价值网,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定义为:价值网络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和灵活性与有效率、低成本的制造相连接,采用数字信息快速配送产品,避开了费高昂的分销层,将合作的提供商连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的解决方案,将运营提升到战略水平,以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使得客户、供应商及其合作伙伴、信息、资金都在价值网络这个动态的网络中流动,其动力正是客户的实际需求。

未来的“互联网+”传统企业或许会融入新的“价值网络”,或新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个聚焦于核心能力的存在。这时候,传统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是依赖产品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更大的体现在于整个生态环境中与其他节点的协同能力。

那么,随着互联网促进信息的流动,传统企业与整个商业生态融合,合作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开放性创新更加深入,节点的联系更多,产业联盟增多,产业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不断降低,更多的外包涌现,这时候,传统企业难道还奢望更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价值网络和产业格局。

我们曾经认为,生鲜的蓝海与神话好像摆在大家的面前——“轻点鼠标,新鲜健康的肉菜水果就能按时送上门”,这一直是白领主妇最大的心愿,对于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她来说,新鲜蔬菜送到家解决了消费者的生活之忧。

在传统渠道特别是超市中,生鲜产品是聚客的法宝,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0%~5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上网购市场中农副产品的渗透率仅为1%左右,巨大的市场等待着开发。PC互联网时代生鲜大战的“圈地运动”的当局者依然记忆犹新。中粮电商、亚马逊、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淘宝、京东等等杀入了生鲜领域。

但是,因为冷链成本和损耗成本居高不下,客单价如果低于200元,扣除产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损耗后,基本没利润。但是,新型的生鲜电商O2O化,将这些传统电商模式用柔道策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移动互联网完胜互联网。

新的价值网络于是产生:宅配的模式会让物流成本随客单量的提升而直线上升,所以,青年菜君选择的是配送成本更低的自提模式——即用户提前一天下好订单,在第二天下班的时候便可以到地铁站边的青年菜君实体店自提,而未下订单的用户,也可以直接在下班时到青年菜君实体店购买半成品生鲜,只是可选种类会和网上预订的有差异。

这样一来青年菜君便只需负责每天的进货处理,以及从中央厨房到门店的一站式配送即可。如此一来,便大大节约了物流的配送成本以及产品的流通损耗,解开了生鲜电商的死穴。

太极、柔道的核心,就是避其锋芒,发挥长处,逐渐找到自己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从商业层面上来说,就是利用传统企业的长处,“互联网+”重新定义市场格局,避开竞争短处,实现柔道式攻破。

百事可乐的确是柔道中的高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争历史表明,可口可乐以可乐的发明者以及7+X配方,定位于正宗的可乐。但是百事可乐却把正宗重新定位——所谓正宗=老年,把竞争格局裂变为老年人的可乐和年轻人的可乐。让可口可乐不能逃离其正宗的定位,活生生被套上了老年人可乐的枷锁。为了迎合年轻人喜欢运动的喜好,百事可乐采取大包装,把可口可乐的百十家灌装厂和瓶子制造商打得措手不及。

对于青年菜君来说,生鲜电商的市场很大,但过去很多都死在模式上,比如说采用宅配物流、库存积压等等。生鲜最大的问题就是配送和损耗,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才会有出路。

无需葵花宝典,无需高大上的发明专利,无需很多大型App,无需N多冷链车。需要的仅仅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把传统电商的送货上门,改成在地铁自提,就成功的实现了互联网化的成功转型。

产销边界或将相互突破

移动互联网造就了无限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消费者赋权将打破产销的边界——你的消费者或将成为生产者,市场主动权出现转移,消费者占领话语权。

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信息对称;在过去,消费者由于找到“成本底价”的信息有限、“货比三家”的搜索成本过高,不得不忠诚于一些企业。但是因为互联网这一奇怪东西的出现,消费者掌握了充足的信息,可以时时刻刻货比三家、随时随地用脚投票,让二流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没有生存的空间;

个性化的需求和细分市场不断出现,让什么都想满足的品牌被抛弃;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前切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消费者成为生产者。

因为市场主动权从生产商转移到消费者手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将主动权交给了用户,如同群众路线,就是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因为有了互联网,现在能够网上发动数百万网友跟着一起做产品,能够参与到设计、参与到功能,推动了把原有封闭的研发模式变成一个完全开放式的模式;因为移动终端的丰富、接入成本的降低、社交软件的发达,社群组织相当的方便,人与人的交流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可以跨越时空;因为主动权的转移,传统企业不得不下了很大功夫来维持跟用户群的直接沟通和交流。

于是,“互联网+”时代,“生产型消费者”出现——多数人既不是商业拥有者,也不是消费者,既买也卖,在生产的同时也在消费,人人共同分享,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更民主化的生产和消费的模式,产销的边界被突破。

模式领先或许迅速迭代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对称,使得交易成本无底线的降低。各种利用市场进行委托的机构,如经销商、经纪人、商将会逐步消失,这些职业的利润和企业的数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同时,传统产业所基于的管制壁垒、专利保护、分配垄断、没有权利的消费者、标准制定者,资金壁垒等等都在消失——通过阿里巴巴可以找到海外的客户;没有营业执照,可以在淘宝上开一个店;没有报纸刊号,自媒体比一些报纸阅读的用户还多。

信息的对称、壁垒的消除、消费者权利的高涨,在未来几年内,许多产业、职位、岗位即将消失,是转型、是创新、还是成为未来的囚徒,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于是,传统企业的模式逐一被打破,而且因为快速的变化,模式领先或将来去匆匆——企业生命周期缩短,商业模式迭代加速。

人有生命,企业同样。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

热衷于或者参加过EMBA的,当老板或总裁或者以及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有所介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延续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使得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方面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具有不同表述。

美国人伊查克爱迪斯曾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老化和衰亡。他写了《企业生命周期》,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

互联网时代,网络全球可达,云服务日益发达,资金和人才可以众筹,创业的成本日益降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商业模式发展起来的速度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更快速度、更快迭代,促进了产业的迭代速度,产业发展越快,商业模式就越快损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硅谷创业之父史蒂夫布兰克也认为一切计划都是瞎猜。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三五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都是自己骗自己。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诺基亚在昨天的创新教程上,还作为优秀的案例,今天却被收购了;DELL的商业模式热度尚未褪去,今天已经略显过时。电信、移动、联通,这些强大的国有企业被腾讯用一个简单的微信,不到3年的时间,基本上把运营商颠覆了。

互联网时代的速度本身就推动企业战略和策略不停创新,并非你所能决定的,而是互联网的属性决定了整个战略周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真的把速度看的非常重要,怎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有时候,快就是一种力量,你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风险往往是最小的,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有时候,明明看到一些池塘里的浮萍并不多,可是不久之后,那个池塘里竟然开满了浮萍,这是因为浮萍具有裂变性。正是因为这种裂变,可以让浮萍由一变二,由二变四,由四变八地进行扩展,最后自然越变越多。

“假如一个池塘里最先只有一株浮萍,根据浮萍的裂变原理,需要100天才能将整个池塘开满,那么,浮萍开满半个池塘,需要多长时间?”。互联网催化企业裂变的速度就是如此,在第99天时,浮萍刚好开满半个池塘,仅仅再需要一天时间,也就是第100天时,浮萍便会开满整个池塘。

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周期越来越短、“互联网+”创新就需要迭代越来越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变革,就会快快的死在沙滩上。

成本优势或将丧失壁垒

工业规模经济以单一组织为基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增加价值参与到竞争。领先公司所具备的专利技术、优势都属于自己;

互联网中增大回报的效应都是整个互联网创造的,同时也由整个互联网进行分享。生产商、商、用户和竞争者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一起创造了整个价值。尽管回报递增的利益会由生态中的各个组成分走一部分,但是整个利益价值存在更大范围的关系网之上。

工业规模经济是逐渐的、线性的增加价值。意味着小投入获得小收益,大投入产生大结果;如同存钱罐,塞进一点获得一点点;然而,互联网经济却是以指数级增加价值——小投入互相加强,效益像雪球一样迅速加大,甚至形成雪崩。如同驴打滚,利滚利一样。

互联网信息对称的机理就是低成本,使用互联网思维的新进入者不断侵蚀已有企业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断用创新的方法,将核心竞争力置于产业成本的低端,让传统企业叫苦不迭。

篇9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品牌设计以及传播渠道正在受到严重的打击,比如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的品牌传播渠道已经开始逐渐退出市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非常猛进,对品牌的设计与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这种新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在品牌设计以及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产品价值,帮助企业更够更好的推广产品。 

二、互联网对品牌设计与传播的影响 

(一)对品牌设计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品牌设计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对于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品牌所进行的设计方案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在早期的品牌設计中主要是以平面设计为主并且大多是静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只是文字以及图片,人们在只能通过视觉来感受到品牌的新颖。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阶段品牌设计由简单的平面化逐渐向立体化相转变,并且融入了动听的感受,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品牌所体现的内涵。视觉是信息传播最高速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载体,同时视觉所感受到的信息与媒介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品牌设计的主要大体方向也是依靠媒介的选择来具体划分的。新品牌的设计特点要能够与传播媒介相适应,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媒介与品牌设计的互动更加统一,关系更加紧密。 

(二)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传播的方式、内容方面的改变。首先在传播方式上,由于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传统媒介的局限性慢慢体现出来。传统的传播媒介与客户的互动性不强,客户只能从视觉上看到品牌,是品牌形象显的单一不能凸显个性化,并且为了达到加高的品牌识别效果,导致传统传播方式的成本现阶段也比较高。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改变品牌传播现状,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先对品牌信息进行分类,使客户在选择时更有针对性,同时又能对客户类型进行分类,使消费的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因为对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消费由被动的接受品牌变为主动的去接触品牌,这种效果更加能够塑造品牌的形象。其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播的内容也有所改变。互联网模式下的品牌传播为消费者提供了公开的发言权,可以及时的对品牌提出意见,以此打造了一个更加透明公开化的传播平台。企业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不再是单向的对客户表达品牌,而是建立了一个互相交流的传播模式,以此还能进一步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使公众能够对品牌作出直观的评价,并且能够及时为企业提供反馈信息,能够帮助品牌提升形象。 

三、互联网时代下品牌设计与传播的特征 

(一)品牌设计的特征 

1、通过沟通方式的改变,实现品牌功能的提升 

品牌是一个企业运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市场中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现阶段,民众对于品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专业人士需要思考怎么更好的将品牌设计融入到互联网模式中国,在现阶段要想使品牌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必须为品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通过互联网的传播途径,深化民众对于品牌的印象。简单来说品牌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一个品牌主要是通过加深客户印象来实现品牌价值。由于互联网便捷的沟通模式多种多样,使的品牌的功能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实现了品牌功能与美感的融合。在此方面交通银行做到就比较成功,作为一家传统的商业性银行,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运用互联网途径,提升品牌的亲和力。交通银行在网民聚集众多的微博上企业最新的动态信息,为网民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也一些银行产品信息,同时还一些社会焦点话题。另外还通过互联网一些主体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还准备了丰厚实用的礼物作为奖品,进一步增进了与民众的距离,提升了大众对于品牌的认识,为此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设计创意更加符合品牌的传播特性 

传播载体是进行信息交流的核心。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的运用对于品牌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往往通过五官的感受来获得信息,对信息进行识别筛选,获取信息最普遍的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所以在进行品牌创意设计,主要体现在听觉和视觉感受上。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视觉信息和媒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的视觉设计都需要依靠媒体的形式来表现品牌信息。所以在进行品牌设计时,设计者应该紧密联系传播媒介的形式,在设计的思维、创新以及表达手法上都需要考虑到所应用的媒介,必须能够相互配套进行。不同的媒体,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发展,相应的品牌形式也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及时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设计创意,提升人们对品牌的喜爱感,加深品牌印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二)品牌传播的特征 

1、借助多渠道树立良好口碑 

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运用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企业在一些社交、信息交流软件上,只需注册信息就可以品牌信息,让广大的用户来了解品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主动的品牌接触,不再倾向于传统的品牌介绍被动的接受品牌信息,所以在新时代下,企业运用自媒体渠道能够为企业品牌树立更良好的形象,使传播的效果更好。近几年企业普遍使用微信和微博的媒体形式将企业信息以及创新产品推向大众,这种营销方式越来越受青睐,在推广的过程中还能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更加能体现品牌的亲和力,以此达到营销的目的。 

2、实现社会化的媒体双向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运用为品牌的传播进一步拓展了渠道和空间,一些更加公开性社会化的媒体形式也随之产生,为品牌的传播带来了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充斥着一定程度的挑战。在这个方面企业充分运用了搜索的资源,能够使消费者在想要了解企业品牌时能够更加方便的找到,同时也能够体现企业的正规化。同时在消费者进行线上选购时,企业要及时能够对信息进收集,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产品进行改良,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优势互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结语: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对互联网的与运用,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做好品牌设计,实现与客户之间的良好沟通。 

参考文献: 

[1]徐雪松,余毅. 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J]. 美术教育研究,2015,06:32-34. 

篇10

 

一、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刊网融合以2010年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000年到2010 年这十年,刊网融合呈现为稳定发展且模式比较单一的时期,有实力的刊社自建网站,没实力的依专业期刊网站,也实现了网络传播。2010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iPad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登场,改变了传媒业的格局,也使刊网融合进入了刊网互动的全新阶段。”不仅期刊业是这样的情况,报业、广电等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也基本呈现这样明显的两个时期。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革新之路,在2010年以前主要是和网络的融合,然而从2010年开始,就开始转变为和微媒体融合。

 

二、消费者行为变化

 

鉴于互联网发展不同阶段用户消费模式呈现出不同样态。按照前互联网时代、传统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三个阶段,对过往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一)传统消费者行为模式

 

消费行为模式研究中,最为经典的是AlDMA模式,是由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于1898年提出的。他将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做出购买行动的过程归纳为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产生兴趣)—Desire(激发欲望)—Memory(强化记忆)—Action(促使行动)。

 

2005年,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基于互联网的特色,提出了AISAS模式。其含义为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产生兴趣)—Search(主动搜索)—Action(购买行动)—Share(分享体验)。在AISAS模式中,具备网络特质的Search(搜索)和Share(分享)的出现,体现出互联网时代已不能一味地向用户单向地理念灌输,充分反映了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和改变。

 

2009年,台湾佛光大学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彭延喜和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新闻学系助理教授陶圣屏,以彩妆博客资讯搜寻者为特定对象,研究了该群体在生活形态、媒体使用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该群体的新行为模式AIDSAES,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感兴趣)—Desire(欲望)—Search(搜寻)—Action(行动)—Experience(体验)—Share(分享)。AlDMA与AlSAS模式是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领域公认的经典模式,分别对应着前互联网时代和与桌面互联网时代。其他后人的研究,多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和组合,提出的各类模式在本质上只是对AIDMA和AISAS的衍生与修正。

 

(二)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消费信息甚至不再是主动搜索的过程,而是“行为关系匹配—兴趣偏好契合—随需求而变化—智能接收”的过程。根据移动互联网下媒介使用与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全新消费行为模式IERAS模式被提出。Interest&Interact(基于兴趣,形成互动)—Express&Expose(表达、暴露消费需求)—Receive Response(接受响应)—Action(行动)—Share&Spread(分享、扩散)。

 

三、互联网技术变化

 

(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促进媒介为受众定制个性化信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空间性,使得互联网时代成为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与广播、电视年代不同,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变多,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大数据时代只有让受众快速有效地获得他们想要的个性化定制信息,才能真正赢得受众与市场。

 

(二)技术变迁改变用户习惯,媒体产品质量面临挑战

 

互联网技术生态的变迁改变了用户的阅读等信息获取习惯,电脑、移动端的普及,使得用户的信息获取速度加快,形成追求快消费、碎片化信息、浅阅读等习惯。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推动媒体融合向更广大空间发展

 

在新时期下,互联网与手机的联接,让互联网资源与通信联接的更加紧密,让用户体验更快、更高效的服务。近来客户端又有取代浏览器的势头,推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从网站走向移动终端,而从更长远来看,客户端受到未知载体的冲击也是有可能的,也许来自开放性、兼容性更强的网络应用。

 

结 论

 

新媒体时代,有人说是互联网的时代,有人说是微通讯的时代。众说纷纭,没有统一定论,也正预示着互联网时代和媒体融合趋势下一切皆有可能,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也在为我们探索更多媒介发展的空间和更多新的传播方式,带来的必定是媒介体验和媒体市场的巨大变化。究竟新媒体时代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它又会对传媒行业以及文化产业有怎样的影响?由于内外部媒介环境不断变更,我们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善于研究新问题和新现象,接受新事物。我们还有许多领域可以开发探索,也有许多改变应该勇敢实践,才能更好适应时展和技术变迁。

篇11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互联网时代;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32-02

一、互联网思维――新闻传播学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

1.媒介融合――无法避免的传媒业发展趋势。自1978年,麻省理工大学的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教授(Nicholas Negroponte)绘制了三个分别代表广播电影产业(Broadcast and Motion Picture Industry)、计算机产业(Computer Industry)、印刷出版产业(Print and Publishing Industry)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并提出了“这三个产业正在走向融合这一聚合过程”起,关于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研究就逐渐走进以西方学者为开拓者的全世界相关领域学者视角中。我国关于媒介融合这一议题的研究于本世纪初就有学者触及,并在近几年被更多的学界与业界人士所关注。不仅在学术界,传媒业界也因技术、政策与资本三个主要因素的推动,在现实中进行着媒介融合的行为。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生存受到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的严重挑战。

在Web1.0时代,互联网新闻的内容提供方式主要是依靠平移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构成,以编辑和信息为中心。这一时期,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栏目、报纸电子版对传统媒体发展带来了新的平台。新兴媒体在此时无论从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渠道还是受众数量来说,都无法对传统媒体构成威胁。因此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意愿并不是十分强烈,此时的媒介融合仅表现在内容形态与传播渠道上的初级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快速普及,Web2.0时代来临,交互传播是其最基本特征。以微博、微信、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以个人为中心,用户创造内容成为这一时代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新元素。新兴媒体的传播对象身份由“受众”变成“用户”,它自身带有的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等特性使其快速被广大互联网用户接受。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从受众数量、广告收入上都受到严重冲击。在美国,自2009年起就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六家主流报纸出版公司申请破产;在欧洲,多家报业巨头遭遇倒闭、重组、裁员等噩运;在中国同样,全国报业零售总量2014年与2013年相比下滑30.5%。不仅仅是报业,全球范围内,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份额都被数字媒体迅速压缩,传统媒体生存受到严重挑战,媒介融合成为无法避免的传媒业发展趋势。

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中,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在传媒机构改革中应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意见》要求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意见》特别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的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意见》提出融合的最终目标:

(1)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2)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3)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并要求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在《意见》通过后,特别是在会上专门就此发表讲话后,无论对于传媒业界还是学界而言,“媒介融合”这一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2.新兴媒体――新闻传播学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面对新闻传播业界媒介融合的现实,以及新兴媒体的发展与逐渐成熟,新闻传播学教育同样面对着不小的挑战。

从学生就业选择来看,由于传统媒体的经营活动,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传统新闻编辑部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而新兴媒体从机构数量、机构规模、营业收入等方面发展迅速。因此,新兴媒体是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较好的就业选择方向。而在传统媒体内部,由于媒介融合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成立了独立的新兴媒体部门或全媒体部门,它们同样是学生就业的一大选择。因此,对新兴媒体的熟悉,对新传播手段的掌握,甚至对新传播技术的运用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须攻克的新难题。

从新闻传播教学来看,上文已提到新闻传播业无法避免的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新兴媒体机构和部门是学生就业的一个良好选择,因此为了配合这一新现状,新闻传播教学从教学方式、学科知识结构建构等方面都应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培养能融入新一轮传播革命中的优秀新闻传播从业人员。

二、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新兴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做出的变革、媒介融合正在进行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样的现实下,怎样才能实现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创新与突破。从调整后的新闻传播学科设定看来,新闻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增设为四个,它们分别是: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从这一设定也可看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面对这些现实,在教学中能有些怎么样的创新与突破呢?笔者认为主要从教学方式和学科知识结构建设这两个主要维度出发,以求有所收获。

1.搭建“自媒体”平台,将新兴媒体带进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从本学校现有的新闻专业开设课程中可看到,除了专门开设的《网络新闻传播》课程外,新闻专业的许多课程内容亦都与时俱进进行了修改,其中都涉及到了关于新兴媒体、互联网等内容。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接触专业课开始,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问题贯穿了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

以笔者的教学为例。笔者在对本科二年级学生进行《媒介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对本科三年级学生进行《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时就提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搭建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平台的运行情况将与期末成绩挂钩。根据平台的内容组成、内容、机构设置、影响力等因素作为评分依据。笔者认为这样一个“自媒体”平台的搭建和运行,非常有利于学生生动、深刻地了解与掌握新兴媒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掌握新兴媒体的特殊性,并且可将所学到的所有专业知识在这一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平台的运行贯穿学生的本科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能随时使用的实践场所。在平台运行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与专业老师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学生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验。

在笔者对学生提出这一建议后,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快速搭建了数个自媒体平台,也有学生将自己已在运行的自媒体平台作为项目提供给笔者。学生与笔者在课后就平台构建、专业知识运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增强了学生传媒技术的综合使用能力。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渗透与扩展。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除了对新闻传播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外,学生还应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经济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最好能实现实际运用。

而综合性高等学府,无疑给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庞大的人才资源与实验室资源。如现在最为人们所关注,并被传媒业界十分重视的大数据技术。对大数据技术的了解、思考大数据技术与新闻传播业的结合,甚至对大数据相关工具的运用都是现在的新闻传播业者应掌握的问题。而笔者所在高校也于2014年成立了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因此,在新闻学课程设置中,除了核心部分的新闻传播业务、新闻理论的设置外,可利用这一资源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同样经济科学的渗透对学生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传媒现状也十分必要。

篇12

【关键词】web2.0 自媒体 媒介素养

麦克卢汉的一句“媒介即讯息”道出了媒介与社会的全部密码。受不同时期特定社会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媒介共生的媒介素养的内涵也不断的变化。与印刷时代、电子媒介(也可以说是电视媒介)时代、以及互联网初生的时代等相比,传播科技发展到web2.0时代,媒介素养的要求和内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甚至于媒介素养的培训实施也都因依赖传播科技的进步而拥有更大的实施空间。

一、web2.0的特征与影响

web2.0是相对于web1.0而言的新一代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比web1.0更先进的地方在于它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网民在web1.0时代只能单纯的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信息,在web2.0时代网民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读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创建信息,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建者和者。web2.0是一种技术理念或者是一种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技术理念指导下的互联网应用和技术革新,它自身的独特特性更多的是对传播和社会形态的影响。

1、web2.0的特征

web2.0的特性也是针对web1.0而言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用户参与和分享。在web2.0时代,用户不再是单纯的阅读者,用户可以自己得到的信息,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创建者。

第二,更加强调交互性。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点评信息的方式和网站进行互动,还可以和同一站点内的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甚至跨越站点的相互交流都可以发生。相互的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成为web2.0时代互联网最大的亮点和特色。

第三,以人为本。在web2.0时代更加凸显用户的地位,用户的喜好与需求全都淋漓尽致地被互联网利用并放大。

2、web2.0的影响

第一,web2.0的时代颠覆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分界线。在web2.0时代之前,信息的生产和都统一集中在大众传媒手中,受众只有看的份;当web2.0把受众拉到和大众传媒同一地位的时候,尤其是当受众的内容被传统大众传媒所引用的时候,你很难明确地界定谁是传播者谁又应该是接受者。

第二,打破了之前社会的媒体构成环境形态。模糊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分水岭,媒体构成环境当然也会发生变化。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信息,更何况越来越多的爆炸性新闻不是出自专业媒介记者之手,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你很难再说舆论的监督权归大众传媒所有,这个社会已然成为一个“楚门的世界”。

第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争议性社会问题。当受众得到全面的释放之后,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喧嚣热闹的集市。人人都在大声喧哗,但是你想听的声音却听不到。人人都是麦克风,随时随地都可以上传和转发,个体无论是在网络中还是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你如何隐姓埋名甚至绝迹江湖,你都将有可能因为某个用户对你的关心而无所遁形。

web2.0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新体验,在这种网络模式下,互联网全面渗透我们的生活,线上和线下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体验着新的技术理念带给我们的和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我们自己制造的痛苦与迷茫。

二、web2.0中的自媒体与大学生相互契合

在web2.0的世界里,互联网应用产品被用得最多,最体现web2.0特色的就是自媒体了。比如博客、播客、维基百科、SNS社区、微博、个人门户网站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刚刚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中,三分之一的网民是20-29岁的年轻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网民是学生。不仅如此,中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上网超过电脑上网,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72.2%的比例。在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统计当中可以看到,排在前十位的将近有一半都属于自媒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微博和博客的使用率都有大幅增加。

以上数据说明,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是网民的主力,而且是新媒体的主力。加之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主要是通过手机上网,而现在千元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网络套餐的推广,手机上网不仅越来越便捷,而且作为应用平台来说,利用手机玩博客、微博、社交网站也越来越便利。总而言之,大学生们是最有条件也是最愿意积极主动地拥抱自媒体的。

三、web2.0时代媒介素养的变化

社会传播技术每进步到一个阶段,社会对该阶段的受众媒介素养要求就会跟着提高,web2.0时代也不例外。在探讨如何提高本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之前,我们先看看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在培育媒介素养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1、媒介素养的所指发生变化

不同的传媒阶段,媒介素养中的“媒介”所对应的传播媒介也都有所不同。web2.0时代,媒介素养中的“媒介”应该指涉互联网,媒介素养也主要指的是网络媒介素养。

2、媒介素养的概念变化

从传播技术与素养的交互关系上来看,不同的传播技术时代,素养的概念也发生相应的转变。印刷时代所对应的素养是传统的读写能力素养;电子时代尤其是电视时代对应的素养是传统大众传媒素养;计算机数字时代对应的素养是信息素养;web2.0时代的素养是参与式媒介素养。

3、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变化

Web2.0理念中所包含的自主、开放、分享的思想观念促使媒介素养教育从过去的“接受范式”转向“反思参与范式”。在新的范式框架中,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培育目标和培育内容都将发生变化。具体来说,旧范式与新范式中所面临的媒体环境一个是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和单向接收的传统受众组成的媒体环境,一个是开放互动的新媒体和人人都是记者的用户组成的媒体环境;前者环境单纯后者环境复杂多变。对于培育目标而言,一个是要培育出具有批判自主意识的媒介消费者,一个是要培育出具有批判反思参与能力的负责人的媒介使用者,前者重视的是受众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信息,后者重视的是如何培育出对社会民主有推动作用的,具有担当意识的媒介创建者。旧范式的教育内容重在教授受众如何认知媒介、理解媒介内容并批判使用媒介内容,新范式下的教育内容就更加注重引导教授用户积极主动参与媒介创建、树立正确的媒介道德和伦理观念。

4、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模式变化

既然媒介素养的所指、概念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均发生了变化,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模式也要有所变化才行。“接受范式”下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探究引导模式,“反思参与范式”下的教育模式应该以行动思考为主。前者重在理论认知和理解,后者重在行动表达和行为互动关系的思考。

四、web2.0时代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前所述,在web2.0时代,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认为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老师要积极接触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

要想了解学生与新媒体的关系,老师就必须积极主动接受这些新事物,这样在媒介素养教育中才能有发言权,也才有实施的空间。

2、建立媒介素养互动教学平台

web2.0的交互技术为设立教学平台提供了可能性。这种互动教学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也可以以博客的形式体现,总之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要能互相交流和沟通,教师在互动中起提问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平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信息或者音视频文件供大家分享或者讨论;另外管理者在平台中可以聚集各类信息供用户浏览或者转载等;学生可以把作业放到平台上,教师可以在平台中批改作业,所有的作业和批改意见都可以共享。这里要推荐闾丘露薇和她的学生创建的“一五一十部落”。

3、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

Web2.0中的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创建,因此为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征文比赛、竞赛等方式将博客、微博等纳入到校园活动中。学生在参加活动中会更加全面认识新媒体,并学会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事务。

4、加强与媒介之间的合作

比如英国BBC就通过“BBC在线”开展了“首次触网”工程、“校园报道”工程及“BBC链接”等媒介素养培育行动。其中“校园报道”工程已经开展了5年,虽然是在中小学校园推广的,但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另外“BBC在线”近年来还实施了多项举措,向成人和儿童提供正规的在线学习内容,如“原料”、“我的故事”、“CBBC我与我的电影”、“BBC语言”、“技能智者”、“哎呦”等学习项目。在我国湖南卫视于2012年年初推出的《新闻公开课》具有同样的效用。该节目中大学生和媒体人作为嘉宾共同探讨某一新闻话题,其他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博或者短信来参与互动。虽然该节目是一档新闻话题节目,目的也是为了收视率,但还是从侧面起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功能。

Web2.0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播科技和媒介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媒介共存的其他社会系统(比如法律、道德、教育等)的改变比较滞后,于是就出现了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种种落差和问题。对于现今教育者而言,快速改进法律、道德、教育等社会子系统是不太可能,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改变媒介素养的目标、观念、内容和教育模式,以期通过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来应对这种落差和矛盾。

参考文献

①严静,《论自媒体视野下微博用户媒介素养》[D].西安:西北大学,2011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hlwfzyj/hl-

wxzbg/hlwtj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4.pdf

③李月莲,《web2.0与传媒教育新方向》[EB/OL].http://edb.gov.hk/

index.aspx?nodeid=6535&langno=2,2008

-6-23

④刘春燕,《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实践研究》,2011(2)

篇13

【关键词】互联网+;转型;升级;出版社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尤其是新媒体与自媒体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了文化传播途径,这让出版社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在当下时代的背景下,出版社的编辑应该掌握当前受众的心理,借助移动终端设备等实现创新与发展,创新工作方式,最大程度地符合时代需求。编辑人员应该认识到编辑工作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以及存在的挑战,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一、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

经过实际调查研究,从存储媒介来看,以电子版与纸质为载体的同样文字内容,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倾向于购买电子版本。从存储角度来看,电子版本内容存储方便、容量大,使用、复制过程都比较简单。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电子版本的读物和传统纸质版本读物相比潜力更大、市场更广泛,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出版社编辑作为图书的编辑与策划执行人员,必须立足当前时展的需要促进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转型与升级,如此才可以争取更广大的市场赢得更好发展空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数字刊物查询与制作也更加方便和快捷,而且阅读成本很低,加上网络平台存储方便,储量更大。编辑在制作内容的时候信息获取也更加方便,扩展编辑内容与范围也比较方便。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面临新媒体的巨大挑战,数字刊物的出版和发行、互联网为媒体的数字信息发展已经形成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出版社需要创新发展途径才可以更好赢得生存空间。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来进行,强化转型升级实现发展,保持与时俱进赋予出版社发展的动力才是主要途径。因此传统的出版社编辑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利用多元化的措施积极应对当前时展过程中出版社面临的挑战,找到创新途径,为出版社行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服务[1]。

二、新媒体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的编辑工作越来越重要,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让信息传输范围越来越广,这也让当前的受众群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新闻传播当中。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这也对大学出版社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无疑是对出版社编辑造成巨大影响的一部分,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其一,出版社编辑工作空间越来越广泛。出版社编辑工作主要是根据出版内容选题策划、加工、排版、营销等出版内容,编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微观上的调整与微观上的策划。“互联网+”时代下出版内容逐渐丰富与多样化,在受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编辑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揭示了“互联网+”背景下出版社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编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编辑内容、营销途径的多样化,重视创新出版社文字刊物的传播途径。其二,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成为必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无疑会带动信息传播速度的发展。而且当前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趋势,而且数字化阅览方式已经被人们接受,出版社传播媒介已经不符合当前时展需要,信息传播反而朝着多媒体方向不断发展,当前时代真正迎来了数字化模式。其三,工作更加便捷。互联网技术能够为编辑工作提供更全面内容信息,让编辑工作更加快速有效,通过创建专门网站平台实现受众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受众想法的同时做好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数字化出版趋势下编辑内容存储量更大,查询更方便,这也让编辑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三、“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一)“互联网+”编辑方式的转型升级

在传统的出版社编辑工作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完成大部分工作。比如编辑、校对是人力一字一句完成,编辑亲力亲为校对核对,很少依靠外力,主要原因是当时科技发展无法取代人力达到更良好的效果;编辑开展策划的时候也是依靠市场调研,现代科技无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也需要打破传统,实现突破与发展,创新工作方式,甚至是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实现变革。编辑人员要学会主动而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在具体工作内容当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比如在负责校对方面编辑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对稿件内容的初步审阅,这样编辑能够在正式校审的时候对稿件有整体上的把握,编辑也能够对稿件进行细节上的处理。编辑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权衡利弊,做好高质量的稿件校对,完成稿件工作的处理。一方面能够初步了解作者的大体情况,快速检索作者的写作风格与笔法和文风等等,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习惯,也可以保证编辑的工作效率,而且编辑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作者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另一方面编辑也方便对稿件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审阅过程中参考与之类似的图书内容、表达方式,在审阅和校对过程中做参考,也方便后期调整框架结构和纠正错误。编辑选题策划工作也需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来确定选题方向、范围、内容、类型等多个方面,其中方方面面的内容都需要兼顾互联网资源,满足线上需求和线下影响等。在选择选题策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现实生活当中的数据,比如实体书店图书销售情况、实体书店购书情况、实体书店购书人群的选择偏好等。“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做选题策划的时候不能仅仅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展图书策划工作,而是要了解线上资源、线上流行趋势,分清楚与线下图书市场的关联性,从而做好图书调查与评审,在此基础上做好科学合理的选题策划[2]。

(二)工作范畴

出版社编辑工作主要是纸质书籍范畴,工作内容限制在现有工作内容、类别当中,负责校对的编辑基本上就是进行校对工作;而负责选题策划的编辑也只会选题,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不影响对方,销售部门编辑工作往往也只是负责销售。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编辑工作与时俱进,工作内容也不断拓展、加深。比如负责校对的编辑出于对校对素养的需求,常常浏览网页获取资源,了解校对稿件的具体情况。而为了了解图书结构和内容,也会同策划编辑协商、与销售部门进行分析等,通过了解具体情况优化编辑内容。在新时期出版社编辑工作范围不断拓展,而且实现转型和升级,为满足这些需求,编辑之间彼此应该加强交流,打造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出版社工作的转型赢得市场需求,以及奠定更好的工作基础。出版社编辑工作往往是围绕纸质书籍开展,新时期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书籍、电子书籍、科技书籍等均是热点。而选题、策划、校编等工作能够让人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出高质量的书籍。在互联网联络的背景下重视物联网、书连心等活动,让大众关注图书本身,利用图书来抓住大众的心,从而推动图书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三)策划宣传工作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习惯互联网技术之后运用其来创新生活。出版社策划宣传工作的加强实现了平台的和谐共处。传统的营销活动主要是依靠书店与推荐,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实现宣传达到了更高效的效果。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来看人们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人们借助互联网技术购物、阅读,这个过程中催生了很多新媒体与网络营销团队,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编辑宣传工作也要打破传统的模式,更改现有的固定模式,依托互联网实现有力度的创新与发展,根据本职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实现转型升级[3]。比如部分自媒体就实现了销售和购买人的准确对接,营销模式与经营模式都非常成熟,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营销人员更需要和媒体人加强联系,达成新的合作。因此当前自媒体营销模式已经成熟,但是范围有限,深度和力度也有限,出版社的转型与升级需要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编辑应该积极转变思维,拓展模式实现创新,让编辑工作真正“更上一层楼”。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张网,兼容并包促进发展,甚至也可以说如果离开互联网就无法实现发展。出版社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寻求与互联网联合的途径,做好互联网联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为出版社赢得更好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肖杉.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v.4;No.138(30):127-129.

[2]宗静.“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J].传媒论坛,2020,000(006):96-96.

篇14

[关键词]校园自媒体;治理理论;传统媒体;自媒体运营

1前言自媒体是一种普泛化的传播媒介,其发展壮大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升级和普遍应用的大背景之下。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5 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2小时。

图1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资料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12。

自媒体是以现代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自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图22015年中国网民职业结构统计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12。

2校园里的传统媒体与现代自媒体

传统的高校宣传教育工作在特定的条件下开展。据《光明日报》资料,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校报是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直隶农务学堂创办于1902 年的《农务官报》。校报曾作为学校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为教育创新改革办学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行业。

图32015 年中国网民媒体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12。

伴随时代形势的迅猛发展,现在的高校校报基本都已经采用了高科技技术,大部分校报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专用网站以及和纸质并期发行的网络电子版。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广为普及已形成校园内认知和交流的重要纽带。这几者既有区分,又各有侧重。重要信息及时又相互补充,极大方便了具有不同阅读习惯的师生群体。

从内容上看,校园传统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信息,而校园现代自媒体在信息功能之余拓展出了更多的延伸服务功能。

图4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号菜单服务项目示例

从情感倾向上看,校园报道的内容是容易产生共鸣的身边人、身边事。校园现代自媒体的互动功能可以使关注者累积的倾诉要求得到释放。从这个层面上,体现了校园现代自媒体柔性治理的一面。

互联网突破了校园传统媒体制作环节上所需要的时间成本迅速进入校园传播领域,校内新型自媒体的发展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也影响了读者对思想政治载体形式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数据容易搜集反馈阅读量,更方便统计和总结。

校报送出之后想得到反馈只能通过再调查的方式,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失真。传统纸质校报采取的是区域派送或整体发送的方式,在有效甄别受众群体方面存在不足。校园现代自媒体采取自愿关注,自由浏览的方式,是读者主动去接近、去面对、去阅读、去接受,更容易产生价值上的共鸣。

此外,校园现代自媒体对于不同时段的信息阅读数量的统计有助于判断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从而合理安排之后的时间,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图52015.09.1―2016.01.15华中科技大学校园论坛GAST版学期发文统计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BBS白云黄鹤。

从时间轴上看,9月和1月因处于临近开学和放假的时间点而信息较少,而11月处在学期考试较为集中的期中位置,发文数量较10月和12月也有所下降。

3治理理论视角看校园现代自媒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小标题下用了1000字左右的一段话阐述了一个新的执政理念――社会治理。此前,经常使用的一个类似概念是“社会管理”。从治理的角度看待校园自媒体的运营问题,可以重点研究以下几个特征。

3.1多元性

3.1.1主体的多元传统媒体诸如纸质校报的专业编辑人员比较固定,而校报权威性和资料性的属性,决定了这一状况不会被轻易变更。青春活泼、思想活跃校园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公号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知识固化的不足。同时,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及时、交互性强的优势可以弥补校报版面有限、信息量较小、互动性不强、速度较慢等缺点。

3.1.2参与者的多元校园自媒体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辐射范围,拓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空间,扩大了受众的参与范围。

3.2调和性

现代自媒体改变了以往教育者的单向主导过程,促进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良性发展。

3.2.1者与参与者的互动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根本的“育人”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价值,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2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在交往中表现了出强烈的自由意识。而自媒体便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

3.3过程性

校园自媒体在实现突破性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增加了对编辑等主创人员的需求,客观上降低了同学们进入主创团队的门槛,将学生干部和思想政治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记者、通信员等吸引到自媒体运营队伍中的过程起到了扩大教育队伍的作用,优化了教育者的结构。

4校园现代自媒体的优势

4.1改变了宣传形式

4.1.1由台向多平台的转变

多平台渠道在客观上对受众进行了分流,营造了更为宽松的舆论环境。注意力的分散使得同学们既能在自媒体上平等表达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又能较好地避开多数意见带来的群体压力。

4.1.2外在表达由显性向隐性的转变

校园自媒体微博微信公号的运营理应区别于社会上成功运营的商业公号,因为传播正确的思想教育理念和人生价值观是校内媒体的一个重要工作。校园自媒体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硬性宣传容易引起反感的情况下,“蠢萌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法则对于校园自媒体的运营特别适用。

4.2改变了宣传模式

从定期宣传到不定期宣传。如从校园简报到QQ群、微博等。

由特定场合的目标人群向特定价值观的目标人群转变。校报因具有的连续性而能达到持续教育的作用,微信的定时推送是对此特点的继承和发展。即使受众群体不在学校,也可以达到对其教育的目的。

图6网民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场所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5.12。

总之,线上是手段,线下才是目的。在校园自媒体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多注重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