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市场前景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生产情况;需求;上游原料;前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聚丙烯生产和消费驶入快车道。需求的急剧上升,带来了产能力的爆炸式增长,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的生产格局。特别是煤化工路线生产聚丙烯,使得聚丙烯的原料成本大幅下降,给目前聚丙烯市场带来很大冲击,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国际经济的低迷,聚丙烯粉料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一批工艺落后生产厂家的停产。
1聚丙烯粉料生产情况
国内生产情况:2015年国内聚丙烯粉料关停/增产情况(表1):2015年,聚丙烯粉料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利润有限。而本年内由于上游原料丙烯出现了价格大幅下滑,且长期在低位徘徊,9-12月份粉料企业利润空间打开,部分企业装置开始增产或重启。但仍有大部分企业考虑到开工成本及市场前景并不看好等因素,粉料装置长期关停企业仍较多。(表2)2015年,聚丙烯粉料商家采购积极性不高,厂家多数让利出货。由于三季度末,原料丙烯价格较低,给企业带来足够利润空间,企业出货积极性大幅提高。其中本年内企业新增产能58.5万吨,其中河北冀河鑫、辛集世腾化工粉料装置再次重启,宁夏聚力达工贸公司计划分两期投产12万吨装置,山东东方宏业新增产能27万吨,成为国内粉料企业的巨头。但是,2015年市场整体交投气氛疲软,致使企业全年整体开工率较低。
2需求分析
对比近三年国内塑料制品产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需求方面,虽然需求增速放缓是行业共识,但绝对量缓慢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需求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聚丙烯新料对再生料的继续替代效应。目前聚丙烯价格与再生料价差不断收窄,有利于新旧替代,促进消费需求增加。预计2016年回收料的替代效益还是存在的,但是挤出幅度会明显收窄,聚丙烯结构性过剩会成为常态。
3原油方面及上游原料方面
从当前情况来看,全球原油依然会处于过剩之中,但是过剩最大的时间已经过去,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原油市场份额之争仍将打压油价,未来将是需求逐步消耗过剩量的过程。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将是持续平缓的一年,价格的波动区间及周期仍将保持在狭窄的范围内,每轮行情的波动区间被锁定在5美元/桶以内,每轮行情的运行周期约为1个月,每3个月将是持仓量的换手周期。根据箱体反转理论及国际原油投机规律分析:2016年国际油价整体处于阶段性复苏的时期,预计2016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主流运行空间为40-50美元/桶,下半年的主流运行空间为50-60美元/桶。结合以上分析,原油价格的走势会影响到大宗产品,PP粉料也不例外。如果原油有利好因素支撑反弹,将会导致原料丙烯价格上行,粉料企业的利润空间遭到挤压,这会抑制粉料企业的开工率。
4未来前景展望
在当今提倡环保、健康、时尚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绿色环保服装的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并提倡使用绿色环保服装。由于纸质服装的材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同时纸艺的艺术处理手段使其形成特有的风格,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后现代服装进入了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新型环保纤维开发的面料已经成为提高服装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此外,信息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意识的变化,影响着国内的服装产业和服装市场的发展。纸质服装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2纸材料的特点分析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人员、设计师的不懈努力,纸材料在服用性、环保性、艺术性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在服用性方面,国际市场上目前被普遍运用的纸材料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杜邦特卫强纸材料和韩国的服装用韩纸、日本的服装用和纸。由这些服装用纸材料制作而成的纸质成衣[2]具有穿着舒适、可洗涤、可重复穿着的特点。且它们各自又具有独特的材料特性。特卫强具有不易变形、柔软平滑、轻巧坚韧、防潮湿、抗水渍、不含黏著剂等优点,比传统布料在应用上更加灵活。服装用韩纸中混纺了丝或棉材料,使面料触觉舒适、可洗涤,甚至部分性能更优于棉织物和羊毛织物。服装用和纸布料轻巧、透气,具有吸收灰尘和气味的作用,手感近似亚麻织物,见图1。
(2)在环保性方面,这些经过特殊加工工艺处理的服装用纸材料仍具有传统纸材料的基本特性———可降解性、毒性危害小、废纸回收再生产率高。纸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符合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而且造纸的原料资源丰富,目前纸的原料大力倡导选择废弃的麻秆或香蕉秆来代替木材,节省了木材资源的消耗,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开发了新的可再生资源。
(3)在艺术性方面,纸质服装的设计制作方法具有普通服装的一般属性,即普通服装的设计制作方法几乎都可以在纸质服装上运用。另外,纸质服装又因材料的属性而具有自身独特的设计制作方法。在造型上可以采用折叠、曲纸、纸浆重塑的特殊方法,在装饰手段上可以通过折、卷、刻、撕、揉、镭射等手法,使纸材料变得生动有趣。这为纸质服装的设计制作方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因而纸质服装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舒适、美观、健康、环保的时尚需求。
3纸质服装的类型分析
3.1纸质成衣
目前,纸质服装已在各种国际服装展会、市场上出现。韩国的韩纸开发院、全州时装协会等机构,美国杜邦、日本“KTKnit”、韩国“P&S”等企业在纸材料的设计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国际服装市场上成功地推出了由各类服装用纸材料制成的成衣。纸质成衣种类非常丰富,包括西服、夹克、T恤、毛衫、裙装、裤子以及内衣等等。由于日本、韩国掌握着服装用纸的开发技术,所以在成衣发展方面也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如日本公司“KTKnit”经过10年的技术研究,成功地开发出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日本和纸成衣。该公司旗下“ComoComo”品牌采用百分之百原始、天然和纸材料制成可以水洗的和纸内衣。因为和纸比普通的纤维制品更能有效地预防紫外线,并且玉米纤维的加入使得材料更加坚韧、平滑。“ComoComo”品牌纸质内衣触觉柔和、舒适,充分维护了人体皮肤的健康,深受日本及海外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患有皮肤病的消费者对产品非常满意。另外,“KTKnit”公司旗下的“JeBelle”品牌推出纸质毛衫外衣、裙子等;旗下“Lono”品牌推出纸质Polo衫等。目前纸质成衣(图2)陆续在商场上出现。由于日本、韩国纸质成衣定位于高档服装并且处于起步阶段,故售价偏高,但社会评价很高[3]。
3.2纸质婚礼服
在纸质婚礼服领域,国际上陆续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纸质婚礼服设计师,比如EtienneBrunel、TaoKurihara、AnnetteMeyer、RachelSleight、MariaDuncker、YumiKatsura等。他们通常选用特卫强纸材料或服装用韩纸、服装用和纸来设计制作婚礼服。服装用纸材料的艺术性为他们的设计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使纸质婚礼服区别于传统婚礼服具有了自身独特的设计感。同时婚礼服的短暂使用寿命、传统婚礼服的昂贵造价和租赁婚礼服的卫生问题等,都为纸质婚礼服的推广推波助澜。因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喜欢、甚至选择在婚礼上穿着具有特殊意义的纸质婚礼服。目前,国际市场上开始对纸质婚礼服采用小批量生产的模式,为更多提倡环保、提倡简约消费的新人提供优质的纸质婚礼服。
3.3概念纸质服装
一些文化研究机构,如雅典文化研究机构、韩国服饰学会、韩国全州时装协会、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美术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等,及自由艺术家、设计师们也参与了纸质服装的研究设计工作。他们所创作的概念纸质服装通过各种展会、媒体进行宣传、交流。这些概念纸质服装的实验为纸质服装的进一步发展铺垫了道路[4]。
3.4国内市场的发展状况
纸质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纸质服装的发展。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纸质面料的开发非常重视,如韩国将韩纸面料作为“新材料开发”的国家课题进行研究。中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也开始研制开发纸质面料来发展中国的纸质服装。高科技纸质服装的研制与开发有利于我国服装制造业参与国际纸质服装市场的竞争。目前,我国的技术人员引进国外先进的纸线原纸,分析其纤维形态、组成及配比;测定原纸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研究在针叶木浆中配加棉浆、细菌纤维以及水溶性PVA纤维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等。这些研究有利于中国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来研制中国的纸质面料。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中国服装企业自行成功开发了纸羊毛休闲花呢等服装用纸材料。与此同时,中国还大力引进、生产国外研发的纸质面料,运用于羽绒服、滑雪服、运动服、登山服、皮革服装、内衣、鞋及手套上。而在婚礼服领域,中国消费者也在国际趋势的影响下大胆尝试纸质婚礼服,为纸质婚礼服的推广营造了氛围。
4国内消费者对纸质服装的态度分析
中国消费者对纸质服装的看法与接受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纸质服装在中国的发展。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调研,主要选择了200位青年消费者(18~35岁)和100位中年消费者(35~55岁)为本次调查的消费群体。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笔者以简洁客观的方式提出问题,尽量做到不引导被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消费者完全根据他们自身对纸质服装的了解做出回答,使本次的调查结果趋于真实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1消费者对纸质服装的接受态度
中年消费者中,多数持传统、保守观念,他们对纸质服装完全不了解,故愿意尝试的人数只有17%,40%的人拒绝穿着,43%的人不确定是否穿着。中年消费者表示当纸质服装满足舒适、可洗涤、价格低廉、采用普通服装款式时,他们会考虑穿着纸质服装。同时,大多数中年消费者对于儿女如果选择穿着纸质婚纱的这一行为表示支持。
青年消费者中,60%为大学生,40%为上班族,93%的消费者大力支持、关注全球环保事业,并且绝大多数以身作则将环保付诸行动。他们中有71%听说过纸质服装,但他们对于纸质服装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了解现今纸质服装的发展情况。在他们的概念中,纸质服装是十分脆弱的,不安全的、不舒适的。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仍然有59%的青年消费者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穿着纸质成衣(图3),61%的青年消费者愿意在化妆舞会上尝试穿着概念性纸质服装。同时33%左右的青年消费者都表示不确定是否会穿着但会考虑,这表示愿意尝试穿着纸质服装的百分比有上浮的可能性。笔者对消费者的性格特点进行了调查,他们以追求新鲜事物、独立、不拘小节等性格居多,而顺从、传统等性格则占少数。中国青年人追求新鲜事物的偏好使得他们愿意尝试没有亲身接触过的纸质服装,从而为纸质服装敞开了通向中国市场的大门。在另一项纸质婚礼服的调查中,青年消费者对这个问题表现得十分谨慎,毕竟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仪式。其中52%的青年消费者不能在几分钟之间决定是否在婚礼上穿着纸质婚礼服,28%的青年消费者认为纸质婚礼服非常具有吸引力,愿意尝试。同时也有20%的青年消费者表示不愿意尝试(图4)。从调查结果来看,80%的青年消费者不排斥纸质婚礼服。在人们逐渐对纸质婚礼服有更多认识的情况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支持纸质婚礼服的应用。
目前,韩国、日本推出的纸质成衣采取了保守的做法,在款式方面几乎完全借鉴普通成衣的款式。概念纸质服装所探究的纸质服装造型和细节表现方法并没有运用到纸质成衣中。因为纸质服装需要时间让人们逐渐改变原有的观念来接受它。在人们普遍接受纸质服装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推出纸质服装特有的造型和表现方法,才能有更高的机率获得成功。而调查问卷中,青年消费者中以较高的比例希望纸质服装采取特殊的款式,纸材料的外观既有布的质感又有纸的质感。青年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为纸质服装在款式造型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2消费者对纸质服装的前景预期
纸质服装在中国服装市场是否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能否流行开来是中国服装业比较关心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服装企业的投资方向。通过对青年消费者和中年消费者的调查问卷,可以得出目前中国纸质服装的主要消费对象为青年消费者。青年消费者的心声能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调查结果中56%的青年消费者对纸质服装的未来市场难以做出自己的判断,30%的青年消费者看好纸质服装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会有更多的人认可纸质服装(图5),也有14%的青年消费者并不看好这一市场。但绝大多数的青年消费者十分支持纸质服装在中国的发展(图6),他们期待纸质服装能够带给他们新的着衣体验,同时也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关键词:光通信;光电子器件;市场前景;技术;安全性能;使用寿命
一、光通信光电子器件的技术发展
作为光通信的核心部件,光器件与光电子器件的安全性能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在这方面我国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排在国际主流位置。我国企业生产的各种发光器件、光检测器件的芯片、组件和模块,各种光放大器,各种无源器件包括光衰减器、光可变衰减器(VOA)、光分支器件、DWDM/去复用器件、连接器、隔离器、滤光器、准直器、环形器、起偏器、色度色散补偿器、偏正模色散(PMD)补偿器、光分插复用器等,不仅提供给国内的设备制造企业,还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光电子器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传统光电器件主要以气体激光器、反射镜等元件为主要代表。其中的光电系统主要是通过性能可靠地光电器件固定在大型的底盘上组成的。第二代主要是指微光电子器件,主要包括激光二极管、多模光纤等,通过对脉冲光电子器件体积的缩小,促使不同的微光电子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装,形成可靠的系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组装难度大。第三代光电子器件主要是指波分复用器、单模光纤、各种光纤放大器等。这些器件构成的光通信系统主要的特点是:(1)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平面光波导,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磁光、热效应等对光信号进行有效地调制;(2)主要的加工工艺为集成化晶圆;(3)体积小、集成化程度高;(4)节能效果好,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1]。
二、光通信光电子器件的市场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领域中,由各种光电子器件组成的光通信网络,包含着长距离干线网、各种环形区域网及终端接入网,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行业的网络建设中。像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卫星通信网等专有网络,都对光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概况,合理地构建光通信网络,为社会各行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早期的光通信发展过程中,市场份额占据比例较大的是光缆,成本价格相对较高。在未来光通信光电子器件发展的过程中,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与全光交互网络的支持下,光缆的市场占有率将会逐渐地降低,电信业务与其它互联网业务在各种光电子器件的作用下将会逐渐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住宅小区的宽带业务也将不断地扩大。结合目前光通信光电子器件的发展现状,可知西方的一些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正在加快光纤到户的建设步伐。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光电子器件,为这些器件广泛地推广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现阶段很多质量可靠的光电子集成正在不断地渗入相关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像常见的集成光分路器、密集波分复用器、光电收发一体化模块等。这些集成器件业务范围的扩大,将会给光电子器件生产制造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会推动光通信技术及光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网络通信市场,实际的光传输网络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各种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光通信光电子器件的生产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在未来的发展领域中,这些光电子器件将会广泛地应用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城市环形城域网的配套升级工程建设过程中。在现代光通信网络的应用过程中,集成光电子器件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说明了光通信光电子器件良好的市场前景[2]。
结束语
做好光通信光电子器件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的研究工作,可以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光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客观地体现了这种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因此,需要对光电子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从不同的方面对这种技术的市场前景进行必要地探讨,以便为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莉丹.新时期光电子器件及其技术发展史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06:12-25.
【关键词】煤炭;市场营销;前景分析
全面权衡煤炭行业的营销市场前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资源分析与了解。从煤炭资源的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国家的相关能源政策要有必要的了解,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市场预测。
一、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煤炭市场的基本发展趋势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从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出现的“石涅”到河南六河沟、登封、洛阳等地出现的采煤记载,再到汉朝以后的“石墨”或“石炭”,我国与煤炭资源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较早掌握了一定的采煤技术。根据有效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步上升,特别是在近现代,上升的趋势更加迅速。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煤炭的产量仅3240万吨,而在计划经济实施以来,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煤炭年产量达到6600万吨,1957产煤1.31亿吨;1962年,全国产煤2.2亿吨,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调整,煤产量达到2.32亿吨。计划经济中,煤炭行业有所发展、采煤量也不断提高,但是煤炭市场真正迅速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施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为煤炭市场营销开拓了宽阔的发展前景。数据表明:“1978年全国产煤6.18亿吨,1985年产煤8.72亿吨,1987年产煤9.28亿吨,1989年产煤10.54亿吨,突破了十亿大关。进入90年代,煤产量年年递增,1992年产煤11.16吨。1993年产煤11.50亿吨。1994年产煤12.40亿吨。1995年产煤13.61亿吨。1996年产煤13.74亿吨。1997年产煤13.73亿吨。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大发展,到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26.1亿吨。”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市场经济对煤炭行业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煤炭的开采量大量提高、煤炭市场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但是市场的迅速扩张往往伴随这一定的市场风险。要全面稳健的促进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从科学勘测市场行情,了解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出发。
(1)从煤炭的需求量来看,近几年依然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煤炭消费以4~4.5%的速度迅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当前,人们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依旧在不断上升,加之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降耗的政策实施,预计接下来的几年内,煤炭市场依然会稳步前进。(2)从煤炭价格上看,煤炭的价格将继续抱持上升的趋势。从价格上进行市场分析是市场前景预测的基本方式,目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炭市场价格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推动了煤炭价格的平稳上扬。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集中调控的政策愈加明显,政策的扶持是煤炭价格稳健的坚实基础。另外,必要的市场价格提升有利于刺激煤炭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煤炭技术的进步。(3)从市场平衡来看,煤炭的供需将保持平衡态势,不断加快优质煤炭的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煤炭需求量也抱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因此,政府逐步减少了煤炭的出口量,加大进口,保持煤炭供求平衡。同时,加大对优质煤炭的开采力度和技术更新,保证国民正常的生活水平和日常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4)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煤炭行业将进一步集中。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安排,“从2006年开始,未来三年我国将每年关闭4000个小煤矿,考虑到优先关闭的煤矿单产较小(预计平均1.5万吨/年),预计每年减少煤炭产能6000万吨,从而有利于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产能增长,提高行业集中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了关闭不合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的矿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扩大优质煤炭的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相关政策扶持与煤炭行业的主要目标
(1)煤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十二五”期间,有关专家表示,“东部煤炭产量或将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将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将占52%,延续“十一五”期间产地西移的态势。”(2)技术更新是煤炭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十一五的技术更新目标是,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80%以上、小型达到40%,并且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达到380个,25个千万吨级煤矿,虽然十一五规划有一定的落差,但是基本完成了既定的计划。在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国家十三部门联合发出《进一步规范煤矿资源整合技改工作》的通知:“提出针对目前各地整合技改矿井存在的提前开工、拖延工期,以及非法组织生产的现象提出明确规范要求。”(3)在安全生产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加强,“煤矿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5938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下降56%;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65%;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0.892,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并且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狠抓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4)实现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路子,促进煤炭市场的稳步前行。促进以煤炭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说:“神华宁煤集团就是在2002年底将太西、宁州、亘元、宁煤四家企业重组为宁夏煤业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神华集团对其进行闪电式重组之后,完成了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强强联合。”
三、煤炭行业营销市场的前景预测
2011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改进、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将要实现经济翻两番。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在我国,煤炭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1)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促进市场稳健发展。我国煤炭市场的的供求关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煤炭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等需求增长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地利用国的宏观政策的调控,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2)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炭市场营销过程中,科学技术也是市场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并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矿井将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将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在以后的今年中,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依然是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究。”科学技术不仅使煤炭在开采技术上得到较大进步,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提高煤质,减少污染,开拓了煤炭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煤炭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S].51行业报告网.2010(4)
①《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标志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崭新的产业化发展阶段。《规划》为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是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签订,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加。随着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签订,将有大量果蔬产品、水产品及肉类产品从东南亚和东盟地区引入到国内。以大连口岸为着陆点,以沈阳为分拨中心的功能模式,将会大大吸引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进口,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链。同时,通过加强南北果蔬的流通,带动国内农产品出口。
③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的最佳时机。目前沈阳市冷链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得一直处于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下的国外农产品止步沈阳及东北地区。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冷链断链现象,吸引一部分潜在的国外客户将其农产品出口市场延伸到沈阳及东北地区,另一方面也促进企业自身全程冷链服务体系的快速形成。
2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1满足冷链市场外部环境发展趋势的需要①加强国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吸引更多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高档的生鲜及冷冻农产品大量引入国内市场。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稳定,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物流设施陈旧、落后。国外农产品生产商十分看好需求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冷链物流在我国国内延伸的需求十分强烈。②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农产品物流热潮。目前广州最大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积极拓展农产品业务,陆续(将)在沈阳、上海、郑州建设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同时与营口港积极洽谈在营口建设南北水果及进出口水果的集散地。普菲斯亿达分别在上海临港物流园区和外高桥物流园区有两座冷库在建,北京首农也在与其他物流商一起进行建设6万吨冷库的前期调研。
2.2区位优势,服务辐射东三省选择在沈阳建设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可以实现大连港口岸、大连保税冷库与沈阳冷库的物流对接及优势互补。借力连接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延伸物流链,充分发挥沈阳对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作用,是完善国内冷链物流网络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冷链物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3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①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产能落后:冷库设施陈旧老化、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造成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浪费。
③竞争对手不成体系:目前沈阳的冷链物流企业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不能提供专业、全程配套的冷链物流服务。
2.4开展港口与腹地之间全程高端冷链物流业务拓展的有益尝试充分发挥大连港的口岸优势和沈阳对东北地区的辐射优势,为国外客户在沈阳及东北地区开展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一个平台,吸引国外客户将本项目作为其货物在中国国内的物流中心,辐射其在中国的整个市场分拨配送网络。项目建设使得大连口岸保税功能得以延伸,有保税存储需求、并意在东北地区进行分拨的冷冻农产品,抵达大连口岸后,可以保税监管运输至沈阳冷库,在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拨配送。
2.5通过全程冷链物流业务吸引进口业务扩大货源量的需要发展冷链物流不是做某一个物流节点的控制,而是将各个物流节点高效链接,形成一个不可替代的物流链条,才能越多货量、越广范围的吸引货源,进而形成不可复制的优势。项目以进口大连口岸为冷链物流的起点,开展以冷藏冷冻农产品存储为主的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存储、加工配送、分拨等,同时提供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为高端客户提供库存货物信息管理和物流解决方案,以全程冷链服务将吸引更多货源。
3农产品冷藏物流市场需求及市场前景分析
3.1沈阳地区冷库现状冷库是冷链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沈阳现有冷库30.86万吨,其中公用冷库约20万吨。冷库软硬件设施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早期建设公共冷库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不能对货物的质量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②新建的一些冷库主要为生产商自建型冷库,规模较小,而且分散,耗能不经济。
③现有冷库主要用于冷冻仓储和中转流通,在冷库服务中提供的附加值少。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并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队伍,也不能提供整套、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
3.2货源分析目前沈阳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量约400万吨,沈阳的公共冷库存储容量仅为20万吨。冷库资源的短缺造成大量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流通过程中的浪费。项目建设将为更多的农产品提供冷藏存储的空间,最大限度的防止生鲜农产品腐烂变质,保证质量安全,实现不分四季、不分空间的供应时鲜果蔬和反季节农产品。初步分析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货源支持:
3.2.1冷藏库储存业务
①进出口(含保税)农产品及肉类存储。a、目标客户:国内外农产品贸易商。b、现状:目前由于沈阳冷库短缺的现状,国内外贸易商只能根据销售情况分批次的买进、卖出,对于没有确定目标市场的货物,更是难于找到合适的冷库存储。c、项目建设填补了沈阳地区没有高标准(保税)冷库的空白,农产品贸易商可以根据生产情况和市场价格的变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增加利润空间。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5万吨。
②农产品果蔬即时采摘保鲜存储。a、目标客户:省内及东北三省的果蔬生产商。b、现状:辽宁是水果生产大国,每年在贮藏、运输当中变质的水果占总产量的30%(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产后投入,水果损失不到5%)。一方面是由于采摘地冷库设施不达标,另一方面是储存技术落后。c、项目建成后将对即将上市的水果进行精选、清洗、打蜡、防腐保鲜、精细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并采用气调贮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③高端肉类、鱼类等消费品储藏及配送。a、目标客户:各大高档酒店及餐饮企业b、现状:目前沈阳及东北三省的高级酒店的所供应的鲜活农产品及冷冻产品都是由其供应商送货,虽然产品在存储、采购、配送过程中货物质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到餐桌上的营养和口感已经大打折扣。c、项目建设将为高端冷冻农产品的存储提供最优的温控条件,最大程度的保留产品的原有的质量、营养和口感,帮助沈阳餐饮企业从餐饮质量层面提高档次。d、货量预估:沈阳拥有万豪、喜来登、凯宾斯基、万鑫、香格里拉、瑞宝和君悦等一大批五星级酒店,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3.2.2冷链市场对配送中心的需求情况
①目标客户:沈阳及东北地区各大超市及其连锁店。
②业务现状:沈阳市没有专业的冷链配送中心,大多是以冷库为依托形成的交易市场,目前超市各门店提前一天将供货信息下订单给不同的供应商,由供应商到不同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采购,再通过配货站送到各门店。交易市场环境脏乱,交通瘫痪,现场采购不能保证货物质量,当天供货也可能造成供货不及时。
③配送中心的建设将在供应商和超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供应商只须把商品送到配送中心,无须直接供给门店,各门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订单到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a、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与其上下游客户的信息兼容,使得连锁超市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b、超市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超市从缺货到补货的时间成本,减少因供货不及时给超市带来的损失。
④货量预估:截止2008年,沈阳市5000平以上综合超市达27家,其中家乐福、乐购、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等万平以上的超市达16家,加上东北地区的部分连锁分店,此部分货量需求为5万吨。
3.2.3农产品和冻品的交易中心情况
①目标客户:农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
②现状:沈阳没有统一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是以冷库为中心形成的交易市场。生鲜水产品、冷冻水产品、肉类产品、果蔬产品的批发市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交易市场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收入主要来源于摊位租金、装卸服务费和停车费,使得交易中心不能充分享受市场繁荣带来的收益,即使交易量出现大幅增长,但却由于交易面积不变,租金收入难以随之大幅增长。
③项目建设将整合市场资源,实施“经营+管理+服务”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含电子结算系统),收取交易佣金、摊位租金、配套服务费(管理费、物流管理费)。通过增加交易市场和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成交量、乃至成交金额的增长。此外,交易中心还提供网络虚拟交易和拍卖交易功能。
④货量预估:无论是原交易市场分流的货量,还是新增货量,都需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公司的市场开发共同完成。
一、洞悉市场发展趋势是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企业在宏观上没有长期甚至是短期的战略部署和规划,那么它就无从谈发展,更无法长久的存在下去。在现今这个快速发展,风云变幻,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只要洞悉市场发展规律,从中抓住市场走向,谁都可能创造奇迹。要想不被淘汰,就要有敏锐的嗅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和魄力。那么如何预测市场需求走向,就需要在市场需求处于潜在状态时,开发和引导市场,最终能够为企业获得切实利益的现时需求。
(一)顺向延伸寻找潜在需求
企业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到用户真实的使用体验,得到有关于产品的不足之处和可以进一步完善升级的地方。如同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产品,不可能有一种产品满足一个用户的所有需求,更别说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了。用户在使用现有商品时,其现实需要并未完全满足,但又没有更合适的商品可供选择,这种在购买前、购买时或使用后出现的对产品新功能的展望,就是一种潜在需求,可以以此为研究方向,找出潜在市场,作为企业未来战略部署的依据[2]。
(二)横向扩展改进产品
其实每个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有其准确的定位,都是针对具有某些共性和特点的特定消费群体设计的,生产出来的商品符合这类人群的需要和喜好,那么这个产品就有市场。据此,我们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找出相类似的需求,然后根据这些并不是很大的差别来进行产品的改造,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开拓出一个或多个新的产品和市场。就像各大手机厂家,无论是学生、白领、游戏迷、商务人士还是老人,总能找出适合他们的一款手机。
(三)更新技术、诱发需求、引导消费
很多时候,一项产品的问世都是由于人们对其有需求,加之人类的智慧、科学技术和经济在时代的发展中得以进步,具备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和升级的需求的能力。在如此多元化、凡事追求新意的今天,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够顺应市场需求适时进行调整和升级;或者没有创新意识和领先一步的胆识,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主动研发出新的具备更高端品质的产品,进而将人们还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诱发出来,引领用户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拉动消费,占领市场。那么,你已然失去了主动权。(四)逆向出新市场需求在多元化的同时又变幻难测,这其中就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已经不复流行,在很久以前盛行过或者说存在过的一种产品,突然又以新的形式出现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也就是所谓的复古。当然不是把以前的东西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新的创新和设计。虽然现代人追求现行的流行和时尚,但可以看到,这种流行和时尚是有相对时间性的,不会持续很久,因为追求时尚和新意的人们会审美疲劳,会因熟悉和掌握而觉得索然无味,使得他们想要追求不同于他人的和更新奇的体验。这时,因为古老而很少有人关注,甚至带有些许神秘,此时包含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复古风潮就出现了,当然这种复古要符合时代的意义,毕竟是给现代人使用和欣赏的,要“古”出新意。
二、正确经营决策是关键
所谓经营决策,就是企业等经济组织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达到生产经营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即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过程。及时而准确的捕捉到市场未来变化趋势以及预知市场潜在需求只是第一步,其决定了企业要做什么,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那么如何去做,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制定出一套合理而有力的战术决策,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包括对市场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在需求的精准把握;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一系列深入分析和研究,增加准确性;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对的决策;适时投放新产品和新的营销策略。整个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可行性,在做经营决策的重大决定时,除了要照顾外部的大环境,还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力,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能够达成预期目标的经营策略,否则再好的经营策略,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客观情况,只会要而不得,就会适得其反。正确的经营决策,包括很多:满足市场潜在需求的产品决策;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利益的同时又能被用户接受,还要比竞争对手有优势的价格决策;对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合作伙伴、成本渠道、销售渠道等全面进行评估的渠道策略;能够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营销决策。每一步都必不可少,不容忽视。决策本身是具有风险性的,所以在做决策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调研、考察、分析、预测,明智的决策需要智慧的脑袋和独到的眼光,更需决策人的胆识与气魄。
三、强有力的营销手段
在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永远不要自以为是,要相信你能想到和看到的,别人肯定也能。做对决策的同时,还要及时、适时的推出强有力的营销手段,才能抢占市场,市场的竞争有时可以归结为争夺消费者的竞争,顾客的数量往往代表市场的大小。想要有人买,得先让人注意到你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的大力宣传推广,先吸引人们对你的产品注意;然后通过介绍实际而有说服力的产品让顾客了解,从而对产品产生兴趣,在实际营销中,可以采用试用的方法,指导顾客使用,让顾客体验产品的实际使用感受和价值,最终促成购买,逐渐打开市场。
四、结束语
一、注重有限公平,构建税收公平评价体系
税收的绝对普遍公平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公平必须是考虑到投入和收入之间合理关系,在机会均等基础上对人(含法人)的能力和努力起促进作用的收入均等,这就是有限公平,它将有利于效率。我国税制的公平目标应该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公平,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分析公平问题,探讨适合我国税制改革方向的税收公平评价体系。
(一)经济公平
税收的经济公平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课税机制建立起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通过有效的途径将税负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不至于使不同社会成员有负担沉重或负担很轻的感觉,主要运用纳税能力负担原则。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在所得税方面内外资企业应当一视同仁。目前外资企业享受的1 5%优惠税率,实际上是享受了超国民待遇,这对国内企业显然有失公平。一直以来,我们对外商实行1到2年免税、3到5年减半,据统计,从1983年到1992年期间,仅这一项税收优惠,税基就损失了1500亿,税款流失了500亿,并对内资企业带来严重歧视。从实际效果来看,税收的优惠并非外商投资中国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首先,应该进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把《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所得税法》和对内资企业征收的《内资企业所得税条例》合并,制定一个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税率问题。我们过去的法定税率是33%,因为对外资企业有很多的优惠,实际税率可能只到12%~15%.内资企业在扣除优惠以后实际税率在25%左右。税率高,优惠多,就为逃税漏税创造了机会。税率降为25%~30%比较合适。三是税收优惠问题。除了减少优惠以外,税收优惠应该体现鼓励高科技产业的精神,对特定的行业、项目应给予更多的优惠。最后,应该对西部开发给予地区性优惠。
(二)社会公平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税收公平要考虑如何利用课税机制达到社会有序发展的目标,应从两个方面来贯彻税收的社会公平。一方面通过征收社会保险税用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社会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另一方面,具有相同负担能力的人应缴纳同样数量的税。社会公平的实现不仅需要好的税收制度,还要求在实行过程中能普遍征税。一个税种对纳税人征税应尽量普遍地触及征税环节的每一次交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免税减税,并防止偷漏税。整体税法是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惟有个人所得税相反,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种考虑是因为国家在个人所得税的立法过程中不是先考虑怎么把居民的钱都收上来,而是考虑将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器,平衡贫富差距。首先,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只有800元,这个起征点是以20年前的收入标准和物价水平来确定的,而现在800元在一些大城市仅仅可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但却要交税。另外由于我国税收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个人所得税60%以上是由工薪阶层所缴纳的,高收入者根本触及不到。为了保护居民消费热情、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应尽快将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由800元提高为1500元或2000元,扩大扣除额,并按一年的总收入征收所得税。同时税收减免应考虑家庭负担的不同,根据纳税人抚养、赡养的人数不同,扣除额也应不同。目前我国80%的收入集中在20%的人手中,必须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力度,税收所得可用于补贴低收入者、用于建立社保基金。其次应抓紧制定遗产税法。遗产税的好处是鼓励人们勤劳,也能够使贫富差距缩小,同时也是国家收入的来源,遗产税也存在起征点的问题,在我国将起征点定到100万比较合适。
(三)生态公平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经济发展只有在不仅维护了生态平衡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由于外部效应的作用,一部分企业的利润获取以牺牲其他企业和居民赖以生存、享受的条件为代价,或这一代人的资源享用以牺牲下一代人甚至以后各代人的资源享用或生存条件为代价,都是不公平的。生态外部效应破坏了帕累托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不经济的。税收的生态公平,就是要通过课税机制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形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防止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将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转嫁给社会和未来,消除企业因资源环境占用条件不同而形成生态层次上的机会不平等环境,克服市场机制只注意“最近、最直接的有益效果”的短期行为,引导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组合——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建议加快对污染征税立法,以污染税代替罚款措施。
二、强调收入适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效率优先、有限公平的税收制度是通过收入原则体现的。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实现财政预算平衡,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收入目标的实现是效率、公平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税收收入规模的大小,税率的高低,征收方法的选择,都应力争减少对效率和公平的损害。税收的收入适度,就是要尽量减少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扭曲。从大背景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资本和劳动力都会向税率低的地方流动,其他国家税率下降而我国税率保持不动,无疑将削弱我国的竞争力。据了解,2001年我国的税赋水平大致在1 5%左右,但这并不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各种收费,如果按“大口径”(包括财政收入和各种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计算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的税赋水平估计在30%左右。从这个现实看,中国有减税的空间。因为我国政府收入的构成比较复杂,所以减税可通过税制改革的方式变相进行。具体而言,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后,可以对买进的设备进行抵扣,估计这一项可以减收300亿元。停征投资方向调节税一项可以减收100多亿元。统一内外资所得税后,内资企业的税前抵扣将大大增加,其实际税率将明显降低。当然税制改革也会带来部分税收的提高,但从总体看,是在减少。对于消费者则应通过减轻直至取消消费税、减少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减少利息税征收等方式,间接促使居民收入增加以扩大消费需求。我国连续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1995年的10.7%提高到2000年的1 5%,国家财力增强,也使实行结构性减税具备了经济基础。
虽然目前我国不具备全面减税的条件,但可以实行有针对性的减税:(1)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实行全额退税结合增值税的转型,对出口商品实行彻底退税的办法,即实行完全的零税率,逐步取消退税指标的分配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扩大出口。(2)取消汽车、化妆品等商品的消费税。对个别商品征收消费税,不利于消费增加,如目前购买汽车要收10%的消费税,消费税和汽车牌照费、泊位费、保险费等各种费用加起来要支出几万元,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居民的汽车消费。此外一辆汽车每年大约需要3000元的各种杂费,“买得起车,养不起车”的现象也严重扼制了汽车成为消费热点的进程。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国家应及时取消汽车、部分化妆品和家电等商品的消费税,给国内外产品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消费选择范围,使消费者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消费税应该扩大征收范围。例如在商店、饭店的消费,可以考虑除了正常的消费外,再征收消费税。征收可以采取由消费提供者代扣代缴的方式,但也要达到一个起征点才可以征收。(3)鼓励高档商品的消费。国家对购买住房、汽车、通信、家用电脑等商品的消费,可采取免征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政策。(4)减轻农民的税负。3年内减免农民的部分农业税,继续进行农村费改税的试点,并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在全国推广和实施。目前农民在全国的收入水平是最低的,但农民的个人储蓄存款仍要征收20%的利息税,这无疑等于减少了农民的收入。鉴于农民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农民的存款大多数要用于生产性经营,建议对农民个人储蓄存款5000元以内的部分免征储蓄存款利息税。(5)营业税也应对税率及征收范围进行调整。国内金融保险机构的营业税3年内应从8%降到5%左右。
「参考文献
[1] 刘溶沧。关于“减税”的几个问题与判断[n].光明日报,2002-04-02.
[2]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处。明年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调整支出结构与减税并举[n].中国证券报,2001-12-11.
关键词:核电厂;动态经济模式;研究
核电厂是将核能转换成为热能,用热能来生产供气轮机用的蒸汽,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这样就构成了产生商用电力和电厂。随着我国核电建设项目地逐渐增加,核电厂的经济也愈发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核电经济性评价以及目前我国的核电现状来分析核电厂的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效益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并将核电厂和水电、煤电以及天然气发电相比较,从而来研究核电厂中的动态模式。
一、核电经济性评价
核电厂的经济性评价主要从两个层次来进行评价,一个是宏观方面,另一个是微观方面。从宏观方面来讲,核电经济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评价:(1)核电厂对国家能源结构化调整、保障能源的安全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等作用,即核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核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不会释放出SO1,CO2、CO等污染性气体,即核电厂对环境的影响;从微观方面讲,核电厂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发电的成本和电价方面,核电厂的发电成本低,这样就会使电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核电厂的项目也能顺利地实施。核电厂的经济性主要集中在微观方面的评价,也就是说主要从发电的成本和电价等方面对核电厂的经济进行分析,核电厂的经济指标主要包括项目投资、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及上网电价等指标。
很多核电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的周转,科学分配劳动力以及对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来实现的。以我市为例,“1996年、2001年、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5.4%、51%、55.3%”,由此可见对于一个电厂做好经济型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二、核电厂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核电厂有秦山二期、岭澳核电站、秦山三期、合肥二电厂、九江三期、广东沙角等,其中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岭澳二期等都属于M310堆型系列。核电厂是各种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的发电方式,核电厂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明显小于风力、太阳能以及水电。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发散性需要很多建筑材料,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会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水电站除了水库中的植物腐烂会分解大量的甲烷外,水电站的建筑材料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以凌傲核电站为例,经过测算统计,最终结果显示,凌傲核电站和其他燃煤电站相比,单是大亚湾基地每年就能节省1530万吨的没资源消耗,对于废气的排放起到了很大的降低,减排CO2气体4400万吨,SO2气体23万吨,这就是科学的经济模式带来的综合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使用的能源资源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的比例要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两倍左右。核电与煤电的经济性相比较,具有建成价比投资高和燃料成本低的特点,煤炭发电一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发电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用于发电的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对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发展核电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的经济、环境以及能源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发达国家因为环境的问题对我国施加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的碳化物、硫化物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量已经很高,而且排放量一直有增长的趋势。因此,发展核电事业对于环境方面有很重要的影响,另外,从核电厂的发电效益可以看出核电厂对社会的能源方面、经济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核电厂项目的经济指标
1.核电站的全寿期平准化贴现发电成本
对于发电成本的分析,我国一般采用平均成本,但是事实上平均成本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这是经济分析中的核心因素,导致很难真实地反映核电的经济性水平。而国际通用的全寿期平准化贴现发电成本这一核电经济性指标就能准确地反映出核电的经济性水平。全寿期平准化贴现发电水平一般被用在拟建的发电项目上面,通过估算预期的平准化发电成本。因此,这一指标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或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发电成本的比较。
2.核电厂的经济评价期
核电厂的经济评价期指标也叫项目计算期指标,是项目经济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核电厂的经济性。采用核电厂的经济评价期这一指标的主要目的是选取核电站的寿命周期内的一段能够代表核电站全寿期状况的时间来研究其经济性。
3.核电厂的其他属性
核电厂的经济性和核电厂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等有密切的关系。核电厂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小是核电厂经济性的本质体现,如果能充分认识核电厂的本质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促进对核电厂经济性的进一步了解。
综上可知,核电厂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都很重要,核电厂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从而优化了我国的能源结构和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在核电厂动态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又安全的要求之下,还要重视核电厂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核电经济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定生:核电的经济性与标准化【J】.中国核工业.2004(6)
【2】史向军:中国核电的经济性现状与前景【R】.中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报告论文集.2000
【关键词】功能枕 市场分析 PEST分析 SWOT分析
一、背景介绍
枕头,通常是指人睡觉时垫在头下并具有一定柔软度的物品。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们睡眠时必须采用枕头。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在一方面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体力上的轻松和方便,但是在另一方面,甚至是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给我们大多数人更强的心理压力。而且,据相关健康测试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或是那样、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其中,失眠人数所占比重很大,甚至,还有逐年增加的情况。因此,拥有一个具有特定功能适合自己的枕头,享受一场舒适的睡眠尤为重要。
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给,针对现代人们睡眠质量差等各种情况,功能枕头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步变化,随着我国家纺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功能枕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将被释放出来,另外,目前国内家用纺织品有50%集中在大城市,30%在县级市,而人口占全国70%的农民,消费量只有20%。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及与城市间交流的频繁,使其对床上用品也会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而潜在的农村市场的启动将为家纺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深远的影响。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产品及效果却过于单一的市场缺陷以及空白,现代生活的很多不很合理的生活作息和方式,给我们的枕头进一步扩大了消费群。但以下群众应该尤其需要自己的枕头选择:
(1)颈椎劳损上班族、长期伏案工作、保持固定姿势,颈椎酸疼僵、肩背疼痛、头晕手麻、恶心、或者颈椎已发生病变者,老师、司机等职业者。
(2)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者,入睡难、多梦、早醒、起夜多、睡眠浅,睡完不解乏等各种低质量睡眠者。
(3)打呼噜人群,因为睡觉姿势异样,长期有打呼噜习惯,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人群男性。
(4)皮肤问题的女性,皮肤粗糙、暗黄、皱纹增多、黑眼圈严重、心情抑郁、更年期提前、早衰的女性。
(5)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和意识的中老年人。
(二)市场细分
国内消费已经出现阶层化趋势,中高端消费群越来越注重品位与健康,枕头市场是行业细分的处女地。养生保健枕是二十一世纪一种全新的健康环保产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已受到广泛的青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国内枕头市场细分包括:新人市场,每年新婚人群市场;儿童的枕头市场;健康品和礼品市场;其它家庭枕头更新市场;酒店及个性定做市场。目前国内市场来看,第3类也就是健康品和礼品市场份额略微突出。
另外的人群细分方式:细分目标人群:生活层次较高,渴求健康舒适的人群;喜欢新鲜事物,追求变化的年轻人群;身体患有疾患,渴望健康理疗的人群;身体虚弱,需要健康理疗的老年人群;新婚燕尔,渴求浪漫舒心的新婚人群 ;学习期间,需要更多体贴的学生人群;成长期间,需要更多呵护的儿童人群;走亲访友,需要新颖健康礼品的人群。
然而功能枕的市场细分与整体枕头市场有所不同,功能枕的细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精神压力最大的人――学生
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使得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名目繁多的考试,接连不断的模拟,使得学生苦不堪言。有,补课、交费、好差班、文理科、做不完的作业,或高或低的名次。
2.社会压力最大的人――教师
既要响应上面的号召实施素质教育,又要考虑家长的期望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有较好成绩;既要教育管理好学生,让学生成才,又要掌握好惩诫的尺度,避免负面影响;既要吃饭穿衣做有血有肉的人,又要按社会舆论要求当精神上的“神”。
3.生活压力最大的人――下岗工人
吃饭要钱,穿衣要钱,孩子上学也要钱,可是,到哪儿弄钱呢?政府虽有不少照顾政策,但能落到实处的甚少。
4.健康压力最大的人――网民
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眼睛难受,颈椎难受,头难受,腰难受,赶上热天,屁股捂得也难受,白天要上班,只好牺牲睡觉时间,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5.家庭压力最大的人――中年人
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即使不是领导,也是“老革命”,事情不会少,难得有个双休日,孩子的爷爷要“常回家看看”,孩子的姥姥也要“常回家看看”
6.学习压力最大的人――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提高学历,为了晋升职称,放弃休息时间,放弃娱乐活动,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参加继续教育,参加外语考试,写论文,写总结,费用基本自理,工作不能耽搁。
经过市场调研,得出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市场价格:100元以下能接受的消费者占约有33%,100-200元能接受的消费者占约有50%,200-300元能接受的消费者占约有17%。
(三)市场目标
开拓功能枕的特殊功效枕具,需要适宜不同的人群。现将市场目标定位在儿童、青少年学生、中年人、老年人、女性、病人、残疾人七类群体,注重功能枕的生态性和治疗性。
1.功能枕的生态性。枕头的高度要与使用者的体格状况相适应;枕头不同部位的感知硬度要与使用者睡眠状态下不同部位需要的感知硬度相适应;枕头不同部位的感知温度要与使用者睡眠状态下不同部位需要的感知温度相适应;枕头的几何形状要与人体在正睡和侧睡状态下的头、颈、肩、耳部的生理形状特征相适应;枕头的枕套。枕芯和填充物必须是100%天然环保材料;枕头散发的气味必须是有益与健康和有助于良好睡眠的。
2.功能枕的治性。一个理想颈椎的枕头,最基本的要使枕头能够紧密适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使工作学习生活一天的人们, 在睡眠之中解除颈椎肌肉、韧带的疲劳。颈椎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就从长期使用的角度来看,颈椎枕是能够被患者长期坚持和使用的治疗方式。所以选择合适的颈椎枕,长期坚持,一定会帮助我们的颈椎获得康复。颈椎枕的品种现在就有很多,大多数都有一定作用,但是没有很好的结合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往往是只能仰卧,而侧卧就不太理想。我们的记忆枕, 通过独特的设计,患者不但能够仰卧,就是侧卧也非常的舒服,而且也对睡眠质量起到了改善的作用,更有助于消除疲劳, 放松身体。
三、战略分析
(一)Pest分析
1.政治要素(Political Factors)。家纺行业政府的质量要求。
2.经济要素(Economic Factors)。家纺行业需要注入新型经济,带动家纺行业对国家GDP贡献;产业经济与最新科技成果相结合。
3.社会与文化要素(Sociocultural Factors)。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助于环保科技产品的崛起与发展;“低碳”生活方式的传播与深入人心;家居新文化的兴起。
4.科技要素(Technological Factors)。将科研成果与产品结合,使产品带有震动,报警等特殊功能;电子商务B2B营销模式,以阿里巴巴等网站作为主要网络广告投放媒体。
(二)Swot分析
优势:我们的产品受众群体庞大,上至老人,下至儿童,市场较为广泛。我们企业主营功能枕,专业性强,可以做得更精。我们公司的产品科研创新性质浓厚,独一无二。采用多种销售渠道,销量有保证。
劣势:由于我们是新企业,没有市场份额,没有知名度,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较难开拓。新兴企业,企业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和系统。资金流通不够顺畅,仍有很多资金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机会: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中国消费者普遍追求健康舒适生活,家纺行业进入新阶段。功能枕需求量上升。
威胁:市场上做功能枕商家不在少数,其中,一些已形成品牌的家纺商家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其中采用的主要战略类型如下:
SO(优势+机会)增长型战略,利用企业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
WT(劣势+威胁)防御型战略,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避免外部威胁;
ST(优势+威胁)多种经营战略,利用企业的优势去避免外部的威胁;
WO(劣势+机会)扭转型战略,利用外部机会改变内部劣势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胡守忠,王黎明.功能性床上用品的上海市场预测与开发[J].上海管理科学,2004(03).
关键词:外汇市场;改革;汇率外汇市场是指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者说是各种不同货币相互之间进行交换的场所。外汇市场是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产物是联系国内外经济的纽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国内经济发展的平稳性,特别是涉及外币交易的外汇市场。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保护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成为了时代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外汇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而诞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的外汇市场也逐步的进步和完善。根据我国外汇市场的管理形态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和全国统一外汇市场。
外汇调剂市场阶段——1979年8月至1988年8月,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外汇管理体制,所有的外汇收入的企业和机构必须卖给国家,官方汇率缴纳营业税,所有外汇支出按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实际上没有外汇市场。为了调动创汇通过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决定实施保留外汇配额制度。该系统客观导致我们需要调整他们的外汇。1980十月,在与中国银行联合国务院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中国6的银行开始在12个大中型城市调整暂行办法的外汇,包括北京和上海经营外汇掉期业务,到1985年底在深圳设立第一个外国外汇调剂中心,这一阶段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起步。
外汇调剂公开市场——1988年9月至1993年12月。随着改革开放程度加深,我国对外汇需求越来越强烈,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外汇要求,因此外汇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终于在1988年9月,上海率先成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引起其它省市效仿,深圳等地也相继成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这种模式的开创较好地体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的交易原则。促进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从1994一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基于原有的外汇调剂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取消储备货币,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银行书面保证体系,实现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汇率制度,要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建立一个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外汇储备和支付,银行被迫退出,允许人民币在经常帐户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是中国外交外汇交易中心。
二、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低
外汇市场的供求结构在2005年外汇形成机制改革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扩大了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促进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但从那以后,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缓慢升值的态势,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双向资本流动的机制在资本项目自由化程度提高的影响下将形成,但是资本流出仍然处于严格控制下,居民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格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建立对称的“双向资本流动”的格局是一个渐进的实践过程。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国际收支一直持续“双顺差”格局,中国外汇供给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外汇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对称的状态,人民币汇率面临继续升值的压力,“双向变动”预期的形成较难,这意味着必须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2.外汇市场交易过于集中,缺乏流动性
提高外汇市场的竞争性,有利于均衡外汇价格的形成,同时有利于规避风险,较多不同质的外汇交易主体,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预期,有利于促进有效外汇市场的形成。自2005年5月18日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办了9个外币对交易,但是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统计,EUR/USD、GBP/USD、USD/CHF占据了交易量的主导地位,其他货币相对缺乏流动性,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外汇市场的发展。交易主体的集中性虽然有利于监管机构的直接监管,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交易行为的趋同性,不利于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和弹性的提高。
三、促进我国外汇交易市场发展的建议
1.改进人民币汇率管理制度
随着中国大国经济特点的形成,中国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是中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实现内外经济平衡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合理的汇率制度是平稳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关键。
2.完善即期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市场在中国外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期外汇市场也是外汇远期交易工具的基础,外汇远期合约的定价需要即期汇率,因此,即期外汇市场的发展关系到外汇远期交易工具的运行情况。提高即期汇率的市场化水平,应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因此,进一步扩大指定银行外汇持有额度,有利于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
3.加强外汇市场监管
在外汇市场加速改革下,银行的自也在增加,因此应该完善外汇市场的监管法规,提高外汇市场参与者的自律管理能力和水平,中央银行允许银行有较大的自由度以保证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使银行能够根据外汇市场变化识别和规避本身面临的外汇风险。监管的分散影响了外汇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因此,应该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减少可能的市场波动和系统性风险,提高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庆平.外汇管理调查与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9.79-86
[2]胡晨.去杠杆化在美国外汇市场的体现及其影响[J].才智,2010.12.44-45
[3]王信“:中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际经济评论》,2003 年第 5~6 期,第 2 页
论文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马克思以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劳动价值论以及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当时所面对的情况有本质不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直接解释和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部经济问题。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劳动价值论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生产新增价值的劳动,界定好了“生产劳动”,也就界定好了新增价值的源泉。所以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是研究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劳动时,从两个角度界定了两对概念。一是从是否生产出物质产品的角度将劳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一类是不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前一种劳动称为物质生产劳动,后一种劳动称为非物质生产劳动。二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认为只有与资本相联系、能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定无疑是科学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于马克思时生了很
大变化,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有本质上的差别,加上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换代,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改变了生产劳动方式。在这些情况下,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界定已不能反映现阶段生产关系的新特征。因而有必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加以发展。
首先,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我国理论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等同于物质生产劳动,这种界定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又撇开了特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这样的所谓“生产劳动”可以套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从而失去了界定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意义。马克思在界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时,不是从劳动成果的物质规定性来界定,而是从劳动过程能否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来界定。只要劳动过程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不管该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还是非物质生产劳动,它们都是生产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四章说过:“如果可以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举一个例子,那么,一个教员只有当他不仅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还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时,他才是生产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资本投人香肠工厂,而投入教育工厂,这并不使事情有任何改变。”马克思还说:“例如一个演员,哪怕是丑角,只要他被资本家(剧院老板)雇佣,他偿还给资本家的劳动,多于他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取得的劳动,那么他就是生产劳动者。”可见,马克思把不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教员和演员的劳动也算作是生产劳动,这说明,马克思已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明确区分开来了。我们在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时,虽然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范畴的具体界定,但可以运用马克思的界定方法。对应马克思在界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时是从劳动过程能否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来界定,我们在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时,就应当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也能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也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在“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加以扩大。
其次,必须使“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四章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马克思还说:”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但同一个歌女,如果她是由一个企业家雇佣,在企业家的指挥下卖唱,而以赚钱为目的的她便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因为她生产资本。”这两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马克思把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者才算作生产劳动者,这就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了。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也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这样才能使前后两个“生产”一致起来。就是说,进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来达到。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里有两种需要,一种是物质生活需要,一种是文化生活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只能由物质生产劳动来满足,文化生活需要只能由精神生产劳动来满足。所以,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来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必须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两个部分,如果把生产劳动仅仅说成是物质生产劳动,那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只能说成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了,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反过来说,如果你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算作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一个方面,那么你就必须把精神生产劳动也算作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因为仅仅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是不能满足文化生活需要的。虽然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行业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其劳动成果也能满足人们一部分文化生活需要,但这并不是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产品本身直接满足的,而是由文学艺术工作者、各种理论工作者生产的精神产品满足的,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等产品不过是人们消费精神产品的工具或媒介。总之,如果仅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说成是物资生产劳动,就无法回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由什么劳动来满足。
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定义如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就是能直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中工人、农民及管理者的劳动;商业部门中的包装、保管劳动;运输部门的货运劳动;教育部门教员的劳动;科学家、文学家、各种理论工作者、各种艺术工作者的劳动;旅游、医疗卫生、美容美发、与生活或生产有关的修理服务等部门劳动。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对商品范畴的外延加以扩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考察的商品属于物质产品,考察的价值是凝结在物质产品中的价值,考察的价值创造也就是物质产品生产部门(马克思区分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包含三次产业中的第一、二产业)的价值创造,而将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获得的价值归结为价值让渡和再分配。这在马克思生活时代,第三产业不发达且所占比重不大的情况下做这样的处理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当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越过40%,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一、二产业总和的情况下,再不承认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已无法解释现代社会价值的来源,也会使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失去理论依据。
承认了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就需要从理论上将第三产业的成果纳人商品的范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商品区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也可以在将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区分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将商品区分为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
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商品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属于有形商品,商业部门中的包装、保管和运输部门的货运劳动生产的商品是一部分有可能被损坏而因为商业部门的包装、保管和运输部门的及时运输而没有被损坏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如果失去了包装、保管和运输劳动,其使用价值就会消失,从而其价值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这部分产品应当算作包装、保管和运输劳动生产的商品。教师、科学家、文学家、各种理论工作者、各种艺术工作者生产的商品属于无形商品或精神商品。旅游、医疗卫生、美容美发、与生活或生产有关的修理服务等部门生产的商品属于无形商品。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就意味着进人交换领域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非劳动产品进人交换领域成了商品,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里遇到了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如农贸市场的野生动植物、旅游市场的自然风光、矿产开发市场的各类矿产资源等等,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自然资源都不是劳动产品(将这些自然资源变成商品需要付出的开采、运输等劳动相对于其实际应有的价值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都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可见,大量非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事实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对“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两个判断的一个做出修改,要么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要么认为商品可以只具有使用价值一个因素。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否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判断又会遇到矛盾:如果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那么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在交换中事实上获得的巨大的交换价值又是什么的表现形式呢?
不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除了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产生上述矛盾,还会在实践上促使人们不加约束地掠夺自然资源,破坏水生态环境,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超级秘书网
要承认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就必须对价值的源泉做出新的说明。本文认为,可将特定时期社会总商品的价值区分为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的价值、物化劳动的价值、活劳动创造的新增价值三部分,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改为“劳动是新增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的价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假定人类活劳动生产与进人交换领域的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等量的相同使用价值所需消耗的一般人类劳动来换算。于是,我们在这里得出一个新的判断:劳动始终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依据。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已经有了几年的时间,我国市场经济法受到国际经济法的影响较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主要就当前市场经济下,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进行解读,希望为我国市场经济法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如何运动法律进行市场调节,合理干预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当前市场经济下经济法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1.促进对外经济联系,发展国际经济合作
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当代科学的进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日益发展,促使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不断加强,任何一国,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在考虑发展本国经济时,都必须着眼于国际关系的总体。我国经济法是正确体现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法律规范,它调整我国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过程中与外国政府、外商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
2.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活力
企业管理是搞好微观经济活动的根本措施,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经济法规定的经济核算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它要求企业必须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规定了必须合理安排和科学地组织生产,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在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对于企业不计成本、不计消耗、浪费严重,造成损失的现象,以及在履行经济合同中的违法情况,还规定了经济制裁。总之,经济法要求企业一切经济工作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和健全各种生产经营责任制和一整套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认真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二、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法制建设速度和成就是不能否认的。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法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法律责任这块短板的存在及长期得不到弥补,公权力滥用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还继续呈现发酵、膨胀状态。公权力滥用方面,选择性执法是其著例。选择性执法的本质是为了获取部门、地方、行业,甚至个人非法利益,将本应履行、不能放弃的职责、公权力视同可以行使、可以放弃、甚至可以交换的私权利,随意、恣意执法,权力商品化,造成法律适用的不公,增加了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期,降低了违法的成本,减损了法律的实效,破坏了法律的权威,使法律失信于民。
三、完善经济法的策略
1.完善经济行政立法
经济行政立法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中具有重要作用。经济行政法就是规范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目前,我国颁布了许多经济行政立法,在实践中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但有一些立法和规范性文件质量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经济立法是由行政部门起草的,而某些部门在起草中注重争权,导致不少立法中同一事情有诸多部门参与管理或有权处罚,以致于某种违法行为发生后,多个部门相互扯皮或均不予管理,造成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一些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出多门,造成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中任意解释的余地很大,执法的标准尺度也极不统一,甚至有的规定之间发生冲突。还有一些规范性文件没有做到透明、公开、客观、公正、合理。这些都表明我们的立法质量需要尽快得到提高。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要求,各成员国的法律必须透明、公开、客观、公正、合理;凡可能影响商业环境贸易条件的规定及措施均要求公布,法律不能与公认的公平贸易条件相抵触。按照这一标准,我们现有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
2.制定和完善加强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
市场经济并不是自发的无序的,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任何国家都要颁布一些经济立法,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计划体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而新的市场法治秩序尚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宏观调控更显得必要。我国刚刚制定了十五规划,其中许多内容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例如,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市场和扩大内需的方针等等,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确定。
四、小结
经济法对于实现经济体制调整,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对经济法进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荣.论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的完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2]陶广峰.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看经济法的国家观[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01).
[3]钱玉文.论转型时期中国经济法的演进与发展趋势[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技术;推广;运用;
Abstract: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work in China started late, has not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China'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In view of this, the state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economic incentiv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work. Along with the national building energy-saving attention degree increase, make it become a hot social and public concern,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for research worker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energy point explain profound theories in simple language analysis of effect of building structure o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saving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 in the market.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aterial; technology; promotion; application;
S210.4
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涉及到许多技术领域, 主要有: 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建筑护结构节能内容主要有: 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节能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 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内容主要有: 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热回收技术;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内容主要有: 太阳能( 包括光热、光电) 利用技术、浅层地源热泵( 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海水源、淡水源、污水源) 和太阳能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一、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运用
目前,建筑行业已经广泛地采用了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它所具有的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目前已经受到广大开发商和社会各界用户的关注并重视。当前,这其中普遍运用的节能材料主要有如下几类: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硅酸盐复合绝热砂装、水泥聚苯板等。
新型的墙体材料应该具有强度高、比重轻、绝热保温、隔声降噪等功能。传统的墙体材料是通过将粘土烧结生产而成的粘土砖。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全国共有9万家粘土砖生产制造企业每年就消耗掉大约50万亩的良田,每年约消耗掉7000万吨的标准煤。要发展社会经济、实现能源节约,就必须将以往不计后果的挖地卖砖的传统产业模式改造成为大规模、高档次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模式。
节能型建筑的基础是运用节能型材料来制作门窗、屋面以及墙体,并采用新型的墙体材料来施工成外墙墙体(其主要是用加气混泥土等砌块来复合各种新型保温节能墙板如GRC等墙板构成)。单砌筑墙体结构的导热体系达不到节能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外墙外保温、夹心保温和外墙内保温等复合型节能墙体。此类墙体其主要是以现绕混泥土墙板或砌块为承重材料和高效能保温聚苯板、岩棉板或玻璃面板组成复合墙体。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如粉煤灰、一煤研石、尾矿、炉渣、磷石膏、脱硫石膏等都可作为新型墙体材料原料,生产砖、砌块、板、加气混凝土制品等各种非粘土砖的新型墙材制品,利用工业废渣制作新型墙材产品,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是绿色建材带动建材产业的发展。而且建筑节能会从根本上推动在数量上占了压倒性优势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在北方采暖地区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目前,集中采暖地区未按节能标准建造的城镇居住建筑4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都远大子现行节能设计标准扒都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10年时间对其进行节能改造计算,每年改造面积4亿平方米,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外墙窗户和屋顶是改造重点,年产值为200亿~320亿元,再加上室内外供热管网和采暖设备的改造,还要增加约150亿元,可见其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开展节能工作,这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所以节能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
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
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建筑以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混合结构体系为主, 由于这些结构的自身特点, 在实施建筑节能时通常采用外墙附贴保温隔热系统构造的方式。我国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建筑外墙保温技术, 进行工程试点。国内的企业、研究单位将改良的窑炉、管道工业保温技术用于建筑物的节能, 这方面的技术有珍珠岩、复合硅酸盐、海泡石或与有机硅复合的各种外墙内保温浆体材料。这些技术自 90 年代初期应用于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节能建筑, 后因为生产工艺简陋、生产控制不严格、性能指标不易达到要求、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比较多而逐渐退出北方建筑节能市场, 现在主要在南方应用。
与此同时, 部分国内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或对其进行改造后, 应用于建筑物的节能。这方面的技术有: 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EPS) 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还有国内独立研发的技术: 如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这些技术系统的应用工程已达上千万平方米, 有些应用已超过上亿平方米, 代表了我国当今外墙保温隔热技术主潮流, 是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部分先进地区开始执行节能 65%的建筑节能标准, 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 最近几年, 国内还研发了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XPS)外保温技术、胶粉聚苯颗粒( EPS) 复合型外保温技术以及聚氨酯( PU) 高效外保温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日益成熟, 为许多高效节能示范建筑所采用。值得注意的是: 在工程中应用 XPS 系统时不能使用普通板和再生板, 应使用改进工艺后生产的墙体专用板; 而软、硬泡聚氨酯( PU) 技术目前仅以现场喷涂技术和专用板或复合专用板形式的薄抹灰粘贴板技术比较成熟。
目前, 部分技术系统正在进行提高系统防火性能研究和进行系统装配化做法的研究, 有些已经完成了系统研究或完成了工程试点示范, 完善后的新系统将在公共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节能门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建筑外窗由材质不同的多种材料组装而成, 其热工性能也各不相同。由于窗户的生产及应用、密封、遮阳和安装等技术水平不同, 受窗框型材材性、断面设计、玻璃的选用、两玻间空气层厚度及窗框比等因素的影响, 建筑外窗的保温性能差别很大。根据选用型材的不同, 建筑外窗分为木窗、钢窗, 铝合金窗、PVC塑料窗、玻璃钢窗、彩色钢板窗、不锈钢窗和钢塑复合窗、木塑复合窗、铝塑复合窗等; 根据选用玻璃的不同, 有单玻窗、单框双玻窗、中空玻璃窗和 Low- E 中空玻璃窗等。
3、遮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在保温隔热并重的夏热冬冷和以隔热为主的夏热冬暖地区, 遮阳技术是夏季空调节能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窗户愈开愈大的今天, 有必要大力发展和应用遮阳技术。遮阳技术按安装部位分为外遮阳和内遮阳技术, 按开启和使用方式分为固定与可调节遮阳技术。按遮阳效果, 即表征对太阳热辐射遮避效果的遮阳系数来分析, 外遮阳比内遮阳效果要好, 可调节遮阳技术综合效果要比固定遮阳技术好。
4、屋面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屋面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有: 结合进行屋面防水处理的 EPS、XPS 的倒置屋面保温隔热技术、PU 屋面防水保温隔热技术、干铺加气混凝土块屋面保温隔热技术以及若干种既有建筑屋面节能改造的技术。由于这些技术产品比较适合屋面部位的受力状态, 技术相对成熟, 应用后工程反映保温隔热效果比较好, 处于稳定发展之中。
5、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四川 高尔夫旅游 市场 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00-03
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极为文明、礼貌、优雅、浪漫的高尚娱乐休闲运动,它以一种独特的风格和特性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爱好者。人们通过高尔夫运动感受阳光、空气和绿地,享受愉悦和满足。目前,高尔夫旅游已风靡全球,作为高尔夫运动与特色旅游的结合,它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文化概念。高尔夫旅游(Golf Tourism)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这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和,它属于高端运动旅游形态,即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国家),前往异地(异国)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参会、交友以及从事相关的旅游活动等。中国的高尔夫休闲产业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拓宽高尔夫旅游市场、如何创新高尔夫旅游品牌等,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高尔夫旅游的发展现状
1.国内外高尔夫旅游发展背景
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使得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而以休闲活动为基础的新型体育形式,则迅速赢得人们的喜爱,而且迅速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新的体育产业发展动力。中国的高尔夫运动从1984年有了第一家高尔夫球场至今已有二十五个年头,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强烈产业和经营特征的社会产业。高尔夫不单属于体育产业,同时兼具娱乐休闲产业,是仅有的老少皆宜、男女长幼都可参加的一项特殊运动和娱乐活动。高尔夫既带有运动性质,还带有财富和商务交际特征。
据美国一家休闲杂志报道,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美国高尔夫旅游总收入就已经达到了24亿美元。目前,韩国、日本来中国进行高尔夫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有数据表明,一年有60多万人次来华进行高尔夫旅游,且逐年在增加,高尔夫旅游业已引领传统的观光型旅游经济向健身休闲型调整发展。国际旅游组织早已把高尔夫旅游界定为专项旅游产品。
2004年,世界高尔夫旅游界把中国评为最值得前往的高尔夫旅游待开发国家。可以看出,在中国,高尔夫与旅游的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作为一个资源大国,中国也具备成为高尔夫旅游市场的优势和潜力。中国高尔夫旅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但同国外数十亿美元产值的高尔夫旅游市场相比,中国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中国高尔夫旅游市场蕴含着较大的商机,应该不断的开发和挖掘,真正实现高尔夫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
2.四川省高尔夫现状与市场
截至2009年,中国营业中的高尔夫球设施共有348家,分布于全国29个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不断上升,今后一段时间内,高尔夫球场数量和人口都会急剧增长。四川省每2 225万人才拥有一个高尔夫球场。按照行内测算,未来每年打球人数可能按20%~30%递增。人数增加,自然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也就递增。例如四川、重庆这些重点投资热土,如果球场数量不变,供不应求的状态将继续加剧。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商务城市来说,适度增加高尔夫项目是好事,也是实事。供需不平衡之中蕴藏着商机,也是一个商务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好开始。
3. 高尔夫旅游市场潜力
高尔夫旅游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十分显著,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中国高尔夫国际游的重要输入地区。有数据表明,一年有60多万人次来华进行高尔夫旅游,且逐年在增加,高尔夫旅游业已引领传统的观光型旅游经济向健身休闲型调整发展。根据亚洲职业高尔夫协会的统计,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将有500~1 000家球场开业,高尔夫人口至少在100万,且每年还在以20%~3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中国高尔夫俱乐部入会消费人群以每年10% 的速度增长,各类高尔夫的消费人群已突破1 000万,中国潜在的高尔夫消费者现在是2 000万,2020年可能是5 000万。
二、高尔夫旅游的作用
高尔夫休闲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潜力十分广阔。高尔夫休闲产业的发展形势很好,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它既可丰富人们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而且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增长。
1.高尔夫旅游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高尔夫是一种时尚文化,是一种生活观念,是一种休闲娱乐,已逐渐为中国社会所认可。创造和谐社会,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这为中国高尔夫旅游这个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人们从事高尔夫休闲已逐步成为一种时尚,体验的是一种高尔夫文化生活,所以,高尔夫休闲产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2.高尔夫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高尔夫旅游的兴起不仅带动了与高尔夫相关的球具、服饰、球场养护、机械、传媒(电视、图书和报纸杂志)、教育等产业的发展。以健身休闲业、用品制造业、竞赛表演业、传媒广告业为代表的高尔夫产业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不但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还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高尔夫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的餐饮业、商贸、娱乐等行业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高尔夫休闲产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它是以高尔夫球运动的相关项目为主要支撑点形成的综合产业,如高尔夫球俱乐部、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练习场、高尔夫竞赛、高尔夫用品、高尔夫旅游、高尔夫保险、高尔夫服装、高尔夫服务、高尔夫俱乐部内进行的体育休闲项目竞赛及广告等。
三、中国高尔夫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全面、管理不规范
从高尔夫球运动进入中国开始,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项贵族运动,这无形就把高尔夫球运动看作是少数人的休闲项目。由于政府调控管理,高尔夫球运动又被人认为是浪费土地资源的项目,加上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高和高尔夫文化的传播不足,导致了人们对高尔夫球运动的曲解,众多的障碍使得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举步维艰。高尔夫休闲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市政公用事业等的发展紧密相连,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和产业的协作。如果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混乱局面,从而影响其正常发展。
2.高尔夫休闲产业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 中国急需高尔夫专业人才10万人以上。目前,高尔夫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文化程度偏低,与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形成强烈反差。他们都需要既了解高尔夫球会相关知识,又需要旅游规划与市场方面的知识。这样两方面知识的综合利用才有利于高尔夫休闲度假市场的开发与发展。现在, 全国有深圳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高校开设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的相关专业,但目前学生毕业人数不超过1 000人,专业人才的缺乏将严重影响高尔夫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在四川有烹专和阿坝师专有高尔夫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
3.同质化现象严重功能单一
现阶段,中国高尔夫休闲产业的主要活动大多以高尔夫比赛、练习和交友为主,具体表现在吃、住、赛、练、游等方面,而以高尔夫为主的文化艺术休闲、健康疗养休闲、高尔夫经济论坛等还处于原生状态。另外,中国高尔夫休闲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等产业的横向联合不够。
4.旅行社与球会开发主体的问题
高尔夫休闲度假游逐步在发展,但始终有个问题横在高尔夫旅游的面前,那就是由谁来开发比较有利。可以从两个常规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旅行社,一个是球会自身。高尔夫旅游,关键是在服务的质量与线路的搭配,而不在价钱的定位。现在很多旅行社想做高尔夫旅游这个高端旅游市场,但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入手。高尔夫与一般的游客团体相比,存在特殊性,客户的特殊性决定着服务的特殊性。与此同时,旅行社这边还存在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与球会的沟通。如何从球会拿到比球会门市价格要低的果岭、球童、球车以及酒店住宿餐饮费用,让旅行社有钱可赚,这个是旅行社愿意向这个方向发展和投入的关键。另一个方面,球会也可以做这样的开发。但是从球会角度出发的这个开发比旅行社的开发要来得困难。
四、四川高尔夫旅游发展思路
1.要加大宏观管理力度与组织建设
规范高尔夫休闲产业的竞争秩序和经营行为,督促其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环境,加快球场建设,完善交通、住宿接待设施,制订高尔夫旅游的收费标准和税收政策,尽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治安环境。同时,球会可以利用一些高尔夫的国际组织,如国际高尔夫旅游经理人组织、世界高尔夫作家协会以及一些推进公共关系合作的协会等国际渠道来推动国外高球人士对国内高球设施的认识。如在策划高尔夫旅游活动时,注意到改善工作上的细节,那就是人性化的服务。因为在旅客去球会打球住宿方面,旅行社和预订网站是起一个中间商的角色。维系中间商的利益对球会和旅行社来是合作的关键。
2. 联合高尔夫旅游与四川优质旅游资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特别是利用四川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旅游设施等内容, 来提高四川省的高尔夫旅游品牌形象。高尔夫休闲产业必须与优质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同时要设计独特风格的球场,做到标准要高,规模适中,球场服务要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这样才能拓宽中国高尔旅游市场,提升高尔夫旅游的档次和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增加高尔夫休闲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成为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参与者,提高高尔夫旅游的知名度,为推动高尔夫休闲产业快速发展,创建和谐的市场环境。
3.加强对高尔夫旅游人才的培养
他们都需要既了解高尔夫球会相关知识,又需要旅游规划与市场方面的知识。这样两方面知识的综合利用才有利于高尔夫休闲度假市场的开发与发展。所以,高等院校应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与高尔夫休闲产业相关的专业,还可利用高校资源互补、联合办学的方法,跨学校跨专业学习、培训。可以开设培训班,在短时期内培养出适应高尔夫休闲产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中国未来的高尔夫旅游发展十分需要高尔夫与旅游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有了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很多旅行社和球会遇到的问题其实何以迎刃而解。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前景就十分可观了。
4.加强对开发高尔夫旅游资金的扶持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拓宽高尔夫休闲产业建设的投资融资渠道,制订切实可行的投融资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投资商进行高尔夫旅游项目特别是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促进高尔夫与金融市场的结合,实现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本流动,公平高效地配置资本和资源。进一步争取国家对高尔夫休闲产业在税收政策上的支持,还利于民,使高尔夫球运动和球场真正成为大众能消费得起的体育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陈才发.发展中国高尔夫休闲产业的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
[2]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程磊.对发展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的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5,(4).
[4]贺小荣.积极开拓市场,推进中国体育旅游业发展[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