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范文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篇1

【关键词】路基灾害防治工程 ; 施工; 浅谈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概况

1.1工程地质与水文

S107线K29+200-K39+600段灾害防治工程位于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境内的失陷性黄土苔原河谷地带,该处路段左临河道,右侧为坡度较大的坡地,多数路段属半挖半填路段,该区域内地下水丰富,地表有地下水浸出,河道常年流水。

1.2路基灾害类型

S107线K29+200-K39+600段灾害防治工程,公路路基存在的病害主要为:

1.2.1滑坡:在路基左侧,因路堤以外多为坡度较大的坡地,且受到地下水影响,导致路基边坡稳定性差,出现滑坡,使路面左侧产生纵向了裂缝,雨水沿纵向裂缝浸入,进一步加剧了路基病害的发展;在路基右侧,挖方形成路堑,路堑上方又为坡度较陡的坡地,在地下水共同作用下,部分路段路基右侧的挖方边坡不断向路面内侧缓慢滑移,在路面边缘形成堆土,影响道路通畅。

1.2.2塌落:在路基右侧,因挖方形成路堑,路堑上方多为坡度较陡的坡地,且边坡土质松软并含有砂类土夹层,导致边坡经常出现塌落,影响路面通畅。

1.3路基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类型

S107线K29+200-K39+600段灾害防治工程主要施工类型有:抗滑桩工程、桩基础抗滑挡墙工程、抗滑桩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工程、桩石笼挡墙工程、石笼挡墙工程、护面墙及砌体挡土墙工程,另外,滑坡治理段还附属有桩间钢筋混凝土挡板、支撑渗盲沟、排水沟等。

公路路基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方法简介

2.1抗滑桩施工方法(以K33+240-K33+310段路基右侧滑坡治理段抗滑桩施工为例):

2.1.1锁口施工:先对抗滑桩施工作业点进行整平,形成作业面,然后进行测量放样,放出每个抗滑桩的基坑开挖尺寸,再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开挖到位经修整后再绑扎锁口钢筋,然后支模加固、 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作业。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机在料场集中拌料,由小型农用翻斗车运至现场通过溜槽溜至浇筑工作面,混凝土的振捣采用震动棒振捣。

2.1.2护壁施工:抗滑桩挖孔采用人工配合风镐挖孔、小型卷扬机提吊土方的方式进行。抗滑桩挖孔时错开两个桩孔开挖,以确保桩孔周围的土质稳定。挖孔出现渗水时,采用小型泥浆泵排水。挖孔每挖够1m深即进行护壁钢筋的绑扎、护壁支摸及护壁混凝土浇筑作业。护壁钢筋绑扎时,先将钢筋通过卷扬机提吊至孔底,然后人员通过钢丝绳软梯并系好保险带、安全绳下至孔底,进行钢筋绑扎作业。护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时,拌合好的混凝土在地面由溜槽溜至漏斗盘,再沿节节相连的圆筒型输料管节输送至孔底作业面,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振捣。

2.1.3抗滑桩桩身施工:抗滑桩护壁成孔后,因抗滑桩桩身达三十余米,故抗滑桩钢筋先由卷扬机分批下至作业面,然后再绑扎、焊接成桩身钢筋笼。主受力钢筋采用钢套筒连接,其他钢筋按规范要求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桩身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溜槽、漏斗盘、圆筒型输料管节输送至作业面。

2.2桩基础抗滑挡墙施工方法:

桩基础抗滑挡墙施工时,先采用挖掘机分段错开开挖基坑,再进行地面以下桩体及混凝土基础的施工,随后完成地面以上砌体工程作业。

2.3抗滑桩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及桩石笼挡墙施工方法:

抗滑桩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及桩石笼挡墙工程施工时,先采用挖掘机错开开挖抗滑桩基坑,待地面以下桩基基坑成孔后,再将焊接、绑扎牢的桩身笼用吊车吊至桩孔中,并加以校正固定,然后先浇筑地面以下抗滑桩桩身,再进行地面以上桩身的支摸和加固,浇筑地面以上混凝土桩身。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输罐车拉运至现场进行浇筑,并采用振动棒振捣。

桩间干码片石及石笼挡墙施工时,先采用挖掘机分段错开开挖基坑,然后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片石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振捣采用震动棒振捣。随后进行桩间干码片石或石笼挡墙施工。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及石笼挡墙采用装载机运料、人工堆码的方式施工,完成一段,再错开完成另一段。

2.4护面墙及砌体挡土墙施工方法:

护面墙及砌体挡土墙施工时,先采用挖掘机分段错开开挖基坑,然后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片石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振捣采用震动棒振捣。随后进行护面墙及砌体挡土墙砌筑。砌筑砂浆在料场用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由农用翻斗车运达现场,石料采用装载机装运。砌筑过程中,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运料,进行护面墙及挡土墙砌筑。

3、公路路基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后的效果浅析

3.1抗滑桩工程:以K33+240-K33+310段路基右侧滑坡治理工程为例,该段滑坡治理工程除抗滑桩外,附属有桩间钢筋混凝土挡板、支撑渗盲沟、排水沟等。此段工程完工一年后,路面纵向裂缝得到有效控制,路基状况良好。另外两处路基左侧的滑坡治理工程(K38+030-K38+090段左侧、K38+940-K39+000段左侧)完工一年后,路面也未出现纵向裂缝,路基状况同样良好。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抗滑桩的抗滑作用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当是支撑渗盲沟有效疏导了地下水,降低了土壤中的含水量,使路基的稳定性增强。

3.2桩基础抗滑挡墙工程:以K35+654-K35+700段路基左侧桩基础抗滑挡墙工程为例,此段工程完工一年后,现有砌体挡土墙结构完好,说明桩基础抗滑挡墙抗侧向土的侧向压力得到发挥,路基的边坡稳定得到改善。

3.3抗滑桩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工程及桩石笼挡墙工程:S107线K29+200-K39+600段灾害防治工程中含抗滑桩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工程1处、桩石笼挡墙工程3处,此四处工程均位于挖方段路基的右侧,完工一年后路基边坡稳定,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及石笼挡墙整体完好,但局部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及石笼挡墙出现变形现象,此与桩间干码片石挡墙及石笼挡墙本身抗侧向土的压力弱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路基边坡侧向土的压力不均所致。

3.4石笼挡墙工程::S107线K29+200-K39+600段灾害防治工程中,石笼挡墙防护工程共10处。此项工程均位于挖方段路基的右侧,完工一年后,路基边坡整体稳定,石笼挡墙整体完好,但局部石笼挡墙出现变形、垮塌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石笼挡墙抗侧向土的压力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路基边坡侧向土的压力不均。

3.5 护面墙及砌体挡土墙工程:S107线K29+200-K39+600段灾害防治工程中含护面墙工程1处、砌体挡土墙工程3处,均位于挖方路基右侧边坡剥落不稳地段,此4处工程完工一年后,护面墙及砌体挡土墙结构稳定,挖方路基坡剥落跨塌的现象得以消除。

结论:在失陷性黄土地区,对挖方路基边坡出现剥落跨塌的地段,采用护面墙及砌体挡土墙防护效果较理想;当挖方路基边坡不稳且边坡土存在侧向压力时,应谨慎采用石笼挡墙及干码片块石防护;在失陷性黄土地区,当路堤边坡不稳且地下水对路基浸蚀形成滑坡时,采用抗滑桩附带桩间钢筋混凝土挡板、支撑渗盲沟、排水沟等,可对滑坡段起到明显的治理效果;在失陷性黄土地区,当地下水对挖方路基边坡浸蚀严重导致挖方边坡侧向压力较大,且造成边坡不断滑塌时,可考虑采用桩基础抗滑挡墙防护及抗滑桩桩间砌体挡墙防护。

篇2

2、崩塌:发生在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其实是很难处理的,会造成人员伤亡。

3、地面塌陷是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主要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减轻其对公路造成的伤害,而且其伤害较大。

4、泥石流在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主要在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也是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二、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 公路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影响也较大,在公路工程中长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埋桩法。埋桩法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最适合进行对地质的观测。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此方法便于测试地质灾害的来临。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常用以上方法来进行测试,来预防地质灾害的来临。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因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应建立危险性评估: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根据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根据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根据以上的活动来进行预测,降低其危险性。

三、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施工材料不规范、进度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在我国公路建设存在施工材料不规范等许多问题,在很多高速公路使用的碎石仍然是(特别在赶工期时)从多个不同的小沙石场收集来的,很不规范。需多公路的建设因质量问题高速公路出现路基路面的早期损坏,使高速公路达不到其应有使用性能。那些碎石往往是适应房屋及其他建筑方面的需要或一般等级公路需要,用在高速公路上会产生潜在质量隐患。因为其偷工减料,质量根本没法保证。赶进度,搞献礼,粗制滥造;或是层层承包,克扣经费,偷工减料,没有合理工期。导致工期进度缓慢,质量不能保证等一些原因的出现。

篇3

关键词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139-01

公路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公路的修建由于遇到复杂的地质环境而进行的工程开挖、土石回填却引发了一些地质灾害,给生态坏境与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治,切实保护生态坏境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1 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根据我国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质地貌特色以及多年来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公路修建工程在复杂崎岖的地形地段下,会经常遭遇到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灾害。

1.1 岩石滑坡

滑坡是由于处在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整体在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地带向下滑动的一种现象。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其地质所造成的,及其容易在公路修建工程中发生。我国的公路大多数都修建在丘陵地带,这种地带由其特有的地质地貌经常在修建工程诱发滑坡,尤其是在雨季时发生概率之高。

1.2 岩体崩塌

岩体崩塌也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岩土体崩塌、滚落、堆积在坡脚的一种地质现象。它与滑坡的形成原因在性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在周给力的作用下,表现为岩土体脱离母体,从而崩塌、滚落、堆积在工程施工处。一旦这种现象产生,就会很难进行处理,并且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于公路工程修建的地段地面。它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又或是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陷落,在地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地面塌陷是由外在原因形成的,在地震时,极易诱发地面坍塌灾害。在发生之后,其对公路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长时间内使路段不能通行。

1.4 泥石流

作为山区所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泥石流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在公路修建工程施工的两边较为疏松的斜坡土质下,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向坡下流动的一种自然灾害。诱发原因是不规范的矿产资源采掘,造成预留矿柱的减少,形成采空坍塌、山体裂缝,继而造成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多数发生在山沟身的不对称地段,中游沟身参差不齐、极不对称,沟槽中形成跌水,演变为多级阶地段。作为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公路施工的进程。

2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检测

公路工程中的地质灾害不仅公路自身的建设带来了影响,而且也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要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检测。在公路工程中经常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和仪器装置,运用量测方法对房屋、灾害体、构筑物裂缝进行位移情况变化的监测。一般公路工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四种--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埋桩法是最为直接、简单的一种检测方法。在所预测可能存在危险的地带下埋下规格一致数量不定的木桩,进而对木桩之间的距离随时进行观察,观测其距离间的变化,由此来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埋钉法主要对临灾前兆进行判断,通过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所钉的钉子间的距离变化的观测来判断滑坡的发生。上漆法与埋钉法有一曲成功之处,也是在在建筑物裂缝进行标记,只不过不同于埋钉法,它是用油漆在两侧画上标记,来测量两侧标记间的距离。贴片法对建筑物裂间所缝粘的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进行检测,若是被拉断,说明会发生滑坡。

3 公路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对地质灾害本身的防治

针对公路工程中常发生的岩体崩塌、泥石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现象,要切实做好工程的加固工作。运用固化、支档等方法,减少地质灾害危险部位的发生概率。在公路灾害多发生的地段实施安全保障工程,用钢筋水泥巩固危险部位,从而彻底地预防各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并且在施工时进行配套的排水工程,及时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疏导,防止水流的集聚。用粘土沾粘滑坡体上的裂缝和地表排水渠,对已存在的塌陷坑的及时进行土层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雨水的注入。

3.2 对公路自身所存问题的整治

地质灾害的发生离不开人为因素,因此对其的防治工作离不开对公路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政治。目前公路工程的修建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无秩序、混乱现象,安全意识薄弱,监督机构监管不力等问题,要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2.1 建立健全完善公路工程监管机制

建立全方位完善的监管机制,设立监管机构,对公路工程的修建的各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工作,健全其对工程的监管模式,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能,并将责任具体化,以确保公路工程的健康、高效、有序的进行。

3.2.2 加强安全培训

许多地质灾害来源于对安全缺乏相应的意识。在公路修建过程中,员工的安全生产缺乏,其相关工程安全的教育较少,方式也较单一,并且没有形成工程安全系统。因此,要强化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授、知识竞赛、安全演习等活动,以此形式来提高员工在公路建设中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减少安全隐患。

3.2.3 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

针对当前施工企业的不合理管理,要进行严格管理与规划。对于公路建设所需的材料要注重质量,加强其规范性,严格按照建设公路所需材料的标准来进行材料的选购,严防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路面的平整,使公路达到其应有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徐伟,张兵,李翠玲.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学术交流.

[2]张育森.刍议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J].青海交通科技,2008(3).

[3]王勇.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学术论坛,2013(2).

[4]魏强,刘飞.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

[5]刘振京.公路工程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J].路基工程,2008(4).

[6]李广,冀超华.山区公路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是为了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并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公路的修建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如果修建路段地质条件恶劣,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

一 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地质问题

当公路修建工程在地形崎岖的地段时,就容易遇到滑坡。由于这种斜坡地形,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的影响下,岩体就会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向下活动。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容易出现,并经常发生。坍塌现象也容易在公路工程中常见,这主要发生在比较陡的斜坡上。它产生的原因与滑坡性质一样,都是由于重力的原因造成,主要表现为岩石体突然脱离山体,从而崩落、滚动,堆积在施工处。如果这种现象产生就会很难处理,并且伤亡还会很严重。地面塌陷主要产生在公路修建地段的地面。它主要是因为表面的岩石体由于本身地质条件比较脆弱,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地面向下陷落,并在地表形成塌陷坑。这种地质灾害一旦产生对公路的施工产生极大影响,并妨碍路段长时间不能通行,损失比较严重。在山区公路施工时,还容易产生泥石流现象。它主要是因为施工两边的斜坡土质比较疏松,并在大量降水的影响下,而形成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向下流动的自然灾害。

二 公路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分析

公路的地质灾害是各种各样的,对公路施工与公路畅通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就应该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做好防治工作就应该首先认识清楚公路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影响,再对症下药,多好防治工作与解救措施。

地质灾害的产生常常会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也是如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现象产生,必定会延误工期,对施工路段堵塞,严重的,会毁坏各种施工设施,造成停水、停电、停工。对于以修建好的公路,滑坡现象产生肯定会阻碍公路通行,不仅会造成社会问题,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滑坡灾害防治可以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科学的设计办法进行合理的防治工程和规划。一般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埋桩法。埋桩法当地质灾害来临的时,通过最适合方式进行对地质的观测。埋桩法是通过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埋钉法也是预防滑坡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的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情况,这种方法对判断滑坡来临是十分有效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上漆法。上漆法的运用原料和埋钉法一样。它是通过在建筑物的两侧进行油漆标记,以油漆作为记号,通过测量两油漆点的变化来判断两侧的变化。贴片法也是一种防治方式,它通过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并进行观察,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从而对此进行防范。对于坍塌、滑坡的防治工作主要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加固。一般的加固工程主要是通过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在加固工作进行的同时还要进行排水工作。在防治工作中,最简单的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者通过在地表修建排水渠。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设计良好的排水系统,它主要是针对泥石流的产生原因而修建的,修建排水渠是为了防治地表水注入,这样就可以减轻或者消除因为过多积水而产生泥石流现象,不仅是泥石流,滑坡的产生也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通过排水渠的修建,能够降低空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从而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达到消除或者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建立危险评估项目也是预防灾害的重要方式。危险评估项目首先要明白灾害危险性,所谓灾害危险性就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程度,它根据灾害的活动强度、规模或者灾害爆发频次、灾害分布密度以及强度等哥哥综合因素来考虑。通过危险评估项目,了解造成危险的因素,从而把危险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对于历史灾害危险性的分类是通过历史经验与历史记载来判断。对于潜在危险性,是通过各种测量、观察等行为来判断。从而结合各个因素,建立有效的危险评估项目。

三 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1.施工材料不合规、监督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原材料问题,我国公路建设存在着许多施工材料不合规的问题,在很多高速公路使用的碎石是从小沙石厂购买的,数量有效、质量不达标,并不符合规范。许多公路使用早期就会出现路基、路面损坏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建设过程中忽视了质量问题,这就使高速公路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性能,并留下质量隐患。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偷工减料,使质量根本没法保证。某些施工企业为了赶进度,节省成本,就克扣经费,粗制滥造,进一步造成高速公路质量不得保证。

2.缺乏安全施工意识。缺乏安全意识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前提条件,并且许多灾害都来自于安全意识的欠缺。而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教育方式及其单一,没有形成立体交叉的安全教育体系。从而导致许多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下降,高速公路质量低.

3.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健全的生产机构制度已成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一个弱点,没有形成全面的省、市、县分层安全监管体系,也就无法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组织保障,最终不能有效保障安全生产。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

要想把公路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首先,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或者完工后,就应该加强对公路边坡及后山斜坡的巡查和检测。并采取悬挂“警示牌”、布置监控等措施,从而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其次,采取措施,有效防治灾害。对灾害的治理应该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当灾害之前,就通过有效方式进行预防。而一旦灾害发生,就应该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对于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就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禁乱砍滥伐、禁止乱采乱挖等手段来进行防治,从而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最后,做好公路施工前期预防工作。做好公路施工的前期预防工作也就是要建立有效系统,防止灾害。在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施工地形、地貌,科学估量它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为了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就可以建设相应的灾害防治工程,从而有秩有序的完成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公路的修建不仅能够改善全国的交通结构,还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为了使公路发挥更好的效用,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任重道远。所以,就应该全力推进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以公路为“引擎”,促使经济、社会共同步上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凤明.地质灾害及工程治理实践[J].科学技术,2001(3).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1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概述

①滑坡:主要在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中容易出现,比较容易产生,主要是因为其地质原因形成的。②崩塌:发生在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其实是很难处理的,会造成人员伤亡。③地面塌陷是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主要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减轻其对公路造成的伤害,而且其伤害较大。④泥石流在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主要在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也是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 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

公路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影响也较大,在公路工程中长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埋桩法。埋桩法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最适合进行对地质的观测。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此方法便于测试地质灾害的来临。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常用以上方法来进行测试,来预防地质灾害的来临。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因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应建立危险性评估: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根据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根据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根据以上的活动来进行预测,降低其危险性。

3 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①施工材料不规范、进度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在我国公路建设存在施工材料不规范等许多问题,在很多高速公路使用的碎石仍然是(特别在赶工期时)从多个不同的小沙石场收集来的,很不规范。需多公路的建设因质量问题高速公路出现路基路面的早期损坏,使高速公路达不到其应有使用性能。那些碎石往往是适应房屋及其他建筑方面的需要或一般等级公路需要,用在高速公路上会产生潜在质量隐患。因为其偷工减料,质量根本没法保证。赶进度,搞献礼,粗制滥造;或是层层承包,克扣经费,偷工减料,没有合理工期。导致工期进度缓慢,质量不能保证等一些原因的出现。②缺乏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意识是安全隐患的关键,许多灾害都来自于安全意识的缺乏。而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教育方式非常单一,并没有形成立体交叉的安全生产教育渠道。导致许多人的生产意识下降,生产能力低。③监督机构落实不完善。全生产机构制度不健全已成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一个弱点,许多地方无法形成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也无法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导致安全生产降低。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是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主要是将公路的地质灾害的几率降到最低。首先,先要将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应加强对公路边坡及后山斜坡的巡查和监测。可采取悬挂“警示牌”、布置监控等措施,作一定程度的预警预报。对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完善的措施,对待即将到来的灾害。其次,对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天气以及即将到来的强对流天气的规律和活动强度,应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多种植树木,降低地质灾害的侵袭。最后,对即将实施的公路,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系统,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地形,充分的考虑其施工地形中愿意出现的地质灾害,最大可能的降低其危害性。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以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凤明.地质灾害及工程治理实践[J].科学技术,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