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普通企业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激励机制;薪酬与奖励制度;柔性管理
在管理者从事的工作中,激励和奖赏员工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活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都知道只有将每一位员工团结起来,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快速发展。因此,作为有效的管理者,要想让所有员工付出最大的努力,必须了解如何合理借鉴激励理论,正确实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鼓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员工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员工自觉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1]激励机制包括对总经理的激励和对普通员工的激励,本文主要针对管理者应该如何正确激励普通员工进行小议。
一、激励的主要方法
1.设计一套合理的薪酬与奖励制度
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不管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自我价值的满足,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报酬,即使是高出一点,也会对他们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反之,如果员工认为报酬分配不公平,干多干少都一样,没有任何奖励机制,那么他们可能就会产生不满情绪,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企业产生损失,因此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情况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薪酬与奖励制度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制度包括的具体方案可以有很多,比如:对于易于衡量业绩的工作采用计件工资或按销售额提成;根据一套客观的考核标准支付奖金;让一些重要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把全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按企业经营状况决定员工收入;企业可以考虑付给员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这样可以吸引更好的员工,也能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并能有效减少员工的流动性;设置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干劲。
2.建立柔性管理的管理模式
所谓“柔性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2]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有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包括很多方面的,因此人的行为动机也是复杂的,经济动机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很多员工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除此之外,员工还有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和尊重;他们希望当他们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上司和同事的好评和赞扬;他们希望别人觉得他们干的工作很重要,这样能让他们感到很大的满足;他们认为工作的乐趣在于成果或成功,成功后的喜悦对他们来说要远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报酬都重要。因此,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研究员工的需要、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管理的高效益。为此,我认为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尝试建立一套员工认可方案。
员工认可方案包括关注个人并表达管理者对他们的关心,对完成得好的工作给予赞扬和感谢。与强化理论一致,如果行为之后紧接着以认可方式来奖励这一行为,则人们可能会受到鼓励重复该行为。认可有多种类型:你可以私下里为一名员工的出色工作进行庆祝;你可以发一封手写的或电子的邮件对员工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由于员工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认可需要,你可以在大家面前表达你的谢意;为了提高群体内聚力和动机水平,你可以庆贺团队的成功。例如,你可以举行一个聚会来庆祝团队的胜利,这些事情都很简单。虽然一些事情可能看上去简单,但是向员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很有帮助。[3]
二、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尽量避免陷入激励误区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认识到了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管理中,有些管理者并没有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没有发挥激励的有效性,反而由于对激励机制的运用不当使得企业的管理产生了混乱现象。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机制时,应当避免陷入激励的误区。比如:
1.过度强调就事论事的“客观”标准
很多管理者喜欢建立简单的、量化的标准,以此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对于可以量化的工作,可以借助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但如果过分强调就事论事,不顾全局与长远效果,把简单量化办法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选择,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2.过度强调对可见行为的奖励
一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并非都是可见的,但在有些管理者的眼中只注重员工是否成功地完成了工作的可见部分。例如,有些学校的领导只重视教授们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而不是教出了多少个好学生;有些教练只注重他们的队员投篮得了多少分而不是向队友传了多少个好球,等等。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见行为和可见行为同样重要,如果管理者片面地奖励可见行为而忽视不可见行为,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
3.过度强调公平而不追求效率
有些管理者过度强调公平而不追求效率,这往往是企业建立一套适宜的奖励制度的重要障碍。比如,很多单位的福利政策的客观效果其实是在鼓励低效率,在过年过节时给每位员工发相同的福利,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得到有效的调动呢?
总而言之,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管理者能否有效地调动员工的情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企业能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真正可以满足企业员工需求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01).
[2]孙永正.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I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并不像工科专业那样能有现成的工厂车间内完成,学校也不可能提供一笔资金给学生去创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如何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成为了众多院校极力探讨,以期改进和突破的一个问题。
一、学生岗位实训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高职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广泛性,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意愿是十分强烈的,但是企业的合作热情明显缺乏,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总的来说,企业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缺乏动力的。
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平台式”校外实训基地(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相关行业组织的合作,搭建“平台式”校外实训基地(群)。依托生产性的企业行业为主体,搭建“一校+多企”的平台,建立集群式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应主动与相关行业协会,如食品行业、电子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合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有不断推进产学合作内涵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真实的生产和管理体验。
(二)建设“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
在与本市、本省的大型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拓宽合作范围,加强与外省,甚至国外的企业建设“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大型企业实力相对雄厚,可由企业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提供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专业教学与培训团队,开展企业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并且在校内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参与产品营销或研发,与评优或补助挂钩。力争做到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在校内完成,其它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主要在生产现场进行;三是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习与就业结合,将“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向全面;四是大力支持合作企业发展,开设企业“定制式”培养人才的班级。
(三)建立“项目导向培训企业型”校外实训基地
与中小企业合作,建立“项目导向培训企业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融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培训型企业”合作,将企业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开展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多工种中高级技能训练,以及相关岗位人员的应知与应会培训。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机制建设和政策建议
(一)动力机制
学校方面,专业建设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并将其与国家财政拨款相挂钩,深化高职院校共建共享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能性,为学生搭建真实的生产性实践平台。
企业方面,应确保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较好的预期利益,包括:优先获得优秀毕业生的选择权;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对本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和员工竞争力,并把员工对学生的帮带教育与奖金等挂钩,落到实处;同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
学生方面,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应有相关法律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获得真实的管理工作体验,并能取得相应的工作报酬,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就业的可选择性。
(二)激励机制
针对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不高这一问题,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考虑,如何激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建立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或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相应利益补偿机制。如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加拿大通过退税政策来鼓励用人单位参与校企合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相关企业按一定比例减免相关税费。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参与职业教育既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同时又是一项能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好处的事情。
(三)约束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并加强政策的执行力,以此从法律形式上加强各行各业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力。
同时,政府应鼓励各行各业建立非政府非市场的公共性行业组织团体,在政府的引导下,让相关行业性组织、协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建立起连接企业、学校和政府的中介组织和机构,以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向企业和学校宣传等。
(四)利益分配与财务管理机制
在财务管理方式上,明晰相关的利益分配关系,让学校教师参与的实训课程指导报酬和教学课程建设的工资,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报酬,企业员工的帮带指导报酬等都有明确的财务支出明细,校方和企业方按协议进行利益分配。另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额资金、设备损耗等专款专用,统一核算,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和成本预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充分发挥多种模式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校企合作带来的真实场景或项目的学习体验,也让企业和政府在这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3]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疏血通注射液;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DN)属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0%~40%,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终需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治疗,为了延缓DN肾功能衰竭的进程,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DN,以期评价联合方案治疗早期DN的治疗效果。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80例全部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62.4±9.7)岁,病程4~12 a,平均(6.2±2.6)a。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76岁,平均(63.2±9.8)岁,病程5~11 a,平均(5.7±2.6) a。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1],并符合Mogensen对DN的分期[2],属早期DN,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 μg/min。全部病例均排除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感染、过敏、妊娠、肿瘤及其他肾脏疾患等,无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或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糖尿病健康教育、优质低蛋白质饮食(0.4~0.8 g/kg.d)、适量运动和降糖治疗,并控制血糖于良好水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疏血通8 mL(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 mL/支)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日静滴,连用8周;并同时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商品名: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0 mg/片),10~20 mg/d给药,根据血压个体化用药,疗程8周。对照组单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用法、用量、疗程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副作用。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t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UAER及BUN、SCR变化比较
两组经治疗后,UAER和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
两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
2.3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用药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检测指标均正常,用药期间未见过敏、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出血等。6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例)在用药过程中 出现轻度刺激性干咳,继续服用2周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DN的产生与肾小球内微血管病变、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3]。早期DN起病隐匿,易被临床忽视,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早期DN的重要定量指标,也是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志[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目前西医公认的改善DN肾功能的药物,而第三代ACEI贝那普利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其作用主要是抑制ACEI生成而扩张出球小动脉,松弛系膜细胞,改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重吸收功能增加,降低肾小球内高压,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和肾血流,达到减少尿蛋白排泄的目的[5]。
DN属于祖国医学消渴及水肿范畴,其主要病理基础是气阴两虚,迁延日久,致气虚血运无力而血行不畅,瘀阻肾络,肾失封藏,精微渗泄,终致气虚血瘀夹杂之证[6]。笔者针对其病理基础选用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早期DN,达到补气活血、通络降浊之功效。疏血通注射液是由中药水蛭和地龙经现代工艺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祖国医学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水蛭性寒味苦,破血逐瘀,地龙性寒味咸,活血化瘀通络、熄风疗痹,二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效。现代研究证明该药有效成分具有水蛭素样和蚓激酶样作用,均有抗凝、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改善局部及全身的微循环灌注、保护细胞、改善肾功能的多重作用[7]。通过抗凝、改善微循环障碍及纠正缺血缺氧状态,疏血通注射液缓解了肾脏局部炎症反应对肾组织的损伤作用,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细胞恢复,达到抑制肾脏病变的发展,减少蛋白尿的目的。
尽管疏血通和贝那普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显示,疏血通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能够显著改善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紊乱,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97.
[2] Mogensen C E, Schmitz A, Christensen C K. Comparative 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J]. Diabetes Metabol Rev, 1998,4(5):453483.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4] 丁学屏.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42260.
[5] 姚建, 陈名道. 糖尿病肾病及早期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4(18): 331.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老年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尿微量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管活性物质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血压常引起肾脏损害,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1],尿微量蛋白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同时也是全身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2]。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血浆肾素(PRA)、ET、AngⅡ、NO水平,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5月—2007年11月我院住院单纯高血压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8.36±6.22)岁;病程(8.43±6.09)年。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69.75±7.10)岁;病程(9.01±6.2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企业管理 支配力 经营要素 家电行业
企业管理者支配力内涵及基础模型构成
从本文研究的家电行业特殊性出发,结合以往学者对于企业管理者管理经营要素的分析,笔者将家电行业部门管理者的支配力定义为:在既定的家电企业发展环境下,管理者支配力是能够将工作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凡者进行区分的部门负责人深层次特征,具体可以包括管理者个人动机、价值观、专业领域知识储备、个人形象、工作态度以及技能水平等要素。企业管理者支配力模型是包括管理者既定任务角色在内的全部基础能力体系,需要突出注意两个部分:首先是研究环境不变,即管理者支配力研究以既定的家电企业文化、营销机制以及运行管理模式为依据;其次是对于研究标准的统一,利用家电行业普遍推行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区分管理者绩效,实行差异化组别条件下的差异研究。
对于企业经营要素与管理者支配力的模型构成,以往文献研究提出了两种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范本。McClelland(1980)提出了针对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的“通用支配特征模型”,分别从十一个支配力要素出发,对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的基础技术和知识水平进行规定;Spencer(1993)认为,企业管理者的支配力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部分,技术和知识构成显性支配力要素,而隐性支配力要素则包括动机、特征以及自我概念等,他据此而提出了著名的“支配力冰山模型”理论。本文建立的家电行业企业管理者支配力模型(见表1)综合了“McClelland通用支配特征模型”和“Spencer支配力冰山模型”的分析优势,不仅考虑了管理者支配力要素,而且还创新分析了要素的子项目构成。
模型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描述统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用于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对家电行业企业管理者支配力问卷调查的研究目的进行明确;其次,翻阅相关家电行业管理研究文献与管理者支配力研究文献,确定本文主题;最后,根据以上工作基础,设计家电行业企业管理者支配力调查问卷草稿。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开放式调查问卷,封闭式调查问卷具有答案规范、统计便利等优势,本文采用了封闭式调查问卷设计来对管理者支配力因素进行分析。
对于本次调查问卷的题目确定工作,笔者采用了两种方法,第一是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研究和我国家电行业特殊性的结合来进行编制,第二则是利用表1管理者支配力模型中的要素来用作题目编制的参考。经过反复筛选,共计50道题目选入调查问卷,其中包括个人资料相关的6个题目和管理者支配力模型相关的44个题目,后者分别设计为动机(甲1-甲11)、个人品质(乙1-乙11)、社会能力(丙1-丙11)以及行业知识能力(丁1-丁11),通过李克特五级分值法对被调查者进行打分评估,从1分至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重要、不重要、无所谓、重要、非常重要。
(二)样本描述统计
本次调查的样本数据主要来自家电行业中的客户经理人群,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70份,有效回收12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74.12%。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样本数据进行处理,被调查群体的学历、年龄、性别以及工作年限等没有缺失值。男性管理者100人,占比79.37%,女性管理者26人,占比20.63%;年龄阶层在21-31岁的共计30人,占比23.81%,32-41岁的共计70人,占比55.56%,42岁以上的26人,占比20.63%;初中、高中(含中专)以及大学(含大专)学历人数比例分别为3.5%、68.8%、27.7%。
(三)数据分析检验
SPSS置信度分析从稳定性和可靠性角度来测度样本数据,其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在很大程度上由量表编制的合理性所决定,即要求量表问题的内容完整、反映实际情况真实。本次调查问卷样本数据变量的置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置信度检验的基本要求来看,如果克隆巴赫系数小于0.65,则需要对原始调查问卷题目逐一剔除,直到出现克隆巴赫系数明显上升,删除导致系数上升的剔除题目。表2中的数据维度及样本总体克隆巴赫系数均大于0.65,因此可以判断调查问卷整体合理,具备统计分析基础;从效度检验要求来看,内容效度、相关效度以及结构效度是评价测评结果对调查人群真实素质反映程度的方法,三者分别以内容有效性、实证有效性以及相关性作为对应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后期访谈,收集反馈信息后发现,本次的调查结果与事实基本一致,无效调查的概率非常低。
调查结果及模型修正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家电行业管理者支配力及经营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笔者以45名优秀管理者和81名普通管理者调查数据分别进行差异性描述检验,其中“优秀”与“普通”的判断标准是过去一年管理者是否获得“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通过采用降序法来对家电行业企业管理者支配力要素重要性均值进行排列,凸显核心支配力要素,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优秀企业管理者和普通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点差异。家电行业企业管理者的“优秀-普通”分组支配力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优秀组管理者与普通组管理者的支配力要素对比结果差距较大,优秀组调查结果显示共计23项支配力要素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以个人品质和行业营销知识能力维度方面的因素占据较大比例,分别有8个支配力要素入选;普通组有共计18项要素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个人品质维度有11个支配力要素入选,占比达到61.11%。因此,相对于普通组企业管理者,优秀组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支配力要素在不同维度间的均衡发展,而普通组企业管理者过于注重个人品质对于支配力的贡献程度,这为普通管理者追求优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路径。
(二)模型修正
基于表3的调查结果,优秀企业管理者与普通企业管理者对于营销知识与能力对支配力的贡献具有不同观点,前者认为政策敏感性对家电行业管理最为重要,而后者则更加认同管理业务流程在企业管理支配中发挥的作用;在社会能力一栏,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注重公关沟通能力和个人影响力的作用,普通企业管理者将团队协作精神作为管理支配力突出影响要素;优秀企业管理者比普通企业管理者更加认同客户服务、营销知识以及计划组织能力对于增强企业管理水平的贡献;此外,笔者从动机和社会能力的维度差异研究出发,较为认同优秀企业管理者渴望成功、注重人际交往以及态度主动的管理思维模式。
从优秀企业管理者和普通企业管理者的支配力维度及重要性差异,得到修正后的企业管理者支配模型,如表4所示。将调查结果中显示的对优秀企业管理者支配力影响不重要的因素进行剔除。从表4可以看出,家电行业企业管理者支配力模型中的动机要素、个人品质要素、社会能力要素以及家电行业营销知识与能力要素分别包含了3个、9个、4个以及9个子项目,即共计25个支配力影响因子构成修正后的企业管理者支配力新模型,较为精炼和科学的对家电行业企业管理者支配力要素进行了归纳,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筛选方式得到的新模型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结论
管理者对于企业采购、生产、营销以及组织规划等方面的支配力决定因素是较为复杂的元素集合,本文基于家电行业进行的调查具有一定的行业适用局限性,社会各经济部门因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和商业文化而在企业管理者支配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值得进行行业细化基础上的研究。然而,这种行业差异性造成的企业管理者支配影响因素差异不应该阻碍我们发现行业间的管理支配共性,Mc Clelland的“通用支配特征模型”和Spencer的“支配力冰山模型”理论已经证明了这种管理支配力共性的存在,本文提出的支配力修正模型依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优化管理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浩.基于SPSS的聚类分析在行业统计数据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2.蒙黄林.基于SPSS软件对教育调查问卷分析中的相关分析[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3(2)
3.袁琳.中德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比较―基于Hofstede的文化价值理论框架[J].商业时代,2011(3)
4.焦璨.非正态分布测量数据对克隆巴赫信度α系数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8(9)
5.李伟阳.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10(1)
6.程倩.X家电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