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教育范文

临床医学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临床医学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临床医学教育

篇1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完善中发展!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作为临床教师,应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甚至语言问题,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内容和技巧)、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并作严格要求,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

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篇2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区别;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这些国家及地区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患者的增多,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急切需要政府、社会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全科医学应运而生。全科医学主要面向社区与家庭,是融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等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1]。全科医学不仅是疾病诊治的研究,还是对疾病的病因预防、康复保健、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的研究。随着医学文化体系及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该模式不仅认识到病人因素,还考虑到病人的环境因素以及由社会因素带来的对疾病的影响。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入国内,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及三甲综合医院起步与发展[3]。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对全科医生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全科医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发展,我国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模式为“5+3”,即5年的临床医学教育+3年的全科规范化培训,还有基础医疗卫生人员通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后获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等培养模式[4]。想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的经验,总结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之间的区别,提出不同的看法,为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区别

(一)教学的目的和对象不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谁,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水平怎么样,我们将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等。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临床医学教育实用性强,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二级或三级的医院工作,这些医院的病人大多数从基层医院转诊而来,他们的病情有的危重,有的疑难,这要求临床医生的临床理论知识扎实深厚,学以致用,从容处理这些疑难危重病人。而全科医学的教学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全科医学生,无论是“5+3”教育模式,还是全科医学转岗培训方式,完成结业后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和家庭,主要的工作任务是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治疗的疾病多为一些常见病与慢性病。全科医学生要求掌握临床知识的广度,不要求其深度,整体上看全科医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度要求更高,对于一个全科医学教师来说,要求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更全、具备的教学能力更强,全科医学教师不仅要带动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员掌握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影响疾病的环境社会因素,才能全面地处置病人、合理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将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包括内外妇儿等各门学科的知识点。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主要通过面授。临床医学教学首先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学科的纵向知识,然后是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实习,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全科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内容上的不同。全科医生培养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主要内容为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争.浅谈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体会[J].青年时代,2016(21):173.

[2]汤志萍,黄婉霞,王富云.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4(32):153-155.

[3]徐静,周亚夫,葛运运,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训情况分析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3155-3158.

[4]王良君.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5-6.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2(4):84-89.

[6]齐殿君,张联红,王爽,等.“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18-420,424.

[7]陈英,赵磊.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基本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95-197.

[8]杨琳琳,谢军,王大明,等.全景式教学在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847-851.

[9]陈沁竹,徐王国,王燕.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0):1013-1017.

篇3

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开始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PBL教学法作为国际流行的教育模式引起广大医学院校的关注。本文就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在临床教学中的现状,指出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相比起到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改革。

关键词:

PBL教学法;临床医学教育;教育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和实用性医学教育。PBL教学法作为国际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医学教育中日益受到肯定。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帮助参与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的过程。是由BARROWS教授1969年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把知识置于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全世界医学教育应用日益广泛,并成为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

PBL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和讨论来学习到问题背后的知识点,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则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主要方式,采取大班全程填鸭式教学。相比之下,PBL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锻炼了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发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这符合了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陈丽仙[2]等在广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课程的教学中应用5年PBL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了PBL教学法的作用。结果显示:在PBL教学课程完成后,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训练;超过70%的认为查阅文献的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多项调查[3-4]显示在基础课程中应用PBL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PBL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适应了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PBL教学还强调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进行实用性学习,以临床病例为载体,承载相关基础课程及临床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课本和临床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带着问题去临床、在临床中解决基础问题的学习方式,能够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认知很好地结合,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项研究[5-6]表明PBL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加强。杨淑华[7]等对临床研究生应用PBL教学法后证明了PBL教学法的学生临床诊疗和实际操作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P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尽管有很多优点,但它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外教育体系,在国内实际应用过程存在一些困难:1.学生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早已适应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PBL教学法无法接受。另外PBL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结合病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反复讨论从而得出最佳结论,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国医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PBL重视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有较大挑战,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资源跟不上:PBL强调学生自学,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期刊等)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而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无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3.师资数量和质量不完善:理想的PBL课程由8~10个学生和一位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8]。这使得教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此外,大多数教师目前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甚了解,也存在争论和疑惑,从而影响PBL教学的质量。4.未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的考核方法没有改变,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教学与PBL之间的区别,PBL的优势很难体现,无法享受PBL带来的益处。

PBL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备了较多的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PBL存在的各种问题,各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培训重点教师等解决。同时仍要充分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如强调基础学科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利于临床PBL的开展,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临床高层次复合型临床实用性人才。

作者:孙文博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傅广华,李宏光,刘莉萍,等.PBL教学法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8-120.

[2]陈丽仙,黄燕,吴薇,等.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736-1738.

[3]许瑞,袁芳,雷冬玉,等.医学细胞生物学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新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34-135.

[4]李娜,王利民,栾海云.PBL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实验学中的实践与效果[J].2016.

[5]郝吉庆.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于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1):129-131.

[6]刘红,吴静,林香春.PBL教学法对消化科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价[J].2014,24(6):61-64.

篇4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论文百事通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

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完善中发展!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作为临床教师,应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甚至语言问题,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内容和技巧)、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并作严格要求,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要带教

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还必须负起责任,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新晨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篇5

[关键词] 专业认证;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b)-0156-03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教育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内部的自我质量保障是核心,外部的质量保障也必不可少。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20世纪末,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以及人才国际化的重要保障被引入我国[1-2]。

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开始于2006年。《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于2004年初步制定,2008年颁布,并于2006年首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截至2012年底,有7所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普遍认为,专业认证很好地促进了现代医学教育观念的传播与更新,促进了内外结合、多元主体参与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了医学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的发展[3-4]。鉴于此,本文对《标准》的有关内涵进行剖析,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进行探讨。

1 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标准》提出,“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对生物医学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应包括体现这些生物医学内容的整合课程等形式的课程”[5]。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少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教授时间相距较远,前期知识容易遗忘,需要重复讲授的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过多,教师、学生负担较重,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很少;前期教学不是以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和解决临床医疗问题为主要目的,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医疗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按照“形态功能疾病药物治疗(药理)”的认知规律,将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内容按系统重组为若干个模块,采用模块式教学,如心血管系统模块: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宏观和微观结构,包括解剖学和组织学)正常功能(生理)异常结构(病理)异常功能的形成(病理生理)治疗(药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按照系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授课学时,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需要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合适的优秀教材;需要打破现有以学科划分的教学单元—教研室,增加了教学准备和组织管理的难度;需要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6-10]。

2 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标准》要求,医学毕业生“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

现行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周学时为20~30,平均每天4~6学时,再加上学生的业余活动,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居于较次要地位。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力求涵盖书本的全部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很少留给学生自学时间。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显然,这与当前医疗行业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与《标准》的要求、与人才国际化的要求都是不适应的。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提是要给学生学习时间。因此,必须修改课程计划,减少讲授学习,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进行,减少不同学科间重复内容的讲授。修改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由教师讲授。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放任不管,而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和灵活的考核方式,教师做好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启发式教学

《标准》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于教学方法,鼓励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启发式教学模式[5]。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有一致的要求。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古到今,在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也不例外。然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只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医生也不只是凭经验、依赖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患者诊治疾病,还要具有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以及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良好的医患沟通在患者身心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当前,主要的教学改革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资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等[11-13]。这些模式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院校、不同学科可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 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认证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学是否满足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否符合该专业资格证书或执照的申请条件。《临床专业标准》教育计划要求具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课程计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对医学基础课的要求是“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量的生物医学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5]。

显然,基础医学主要是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打基础,一方面,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要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工作。而培养实践能力,满足工作要求的主要办法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在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中,通常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应该不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同时要注重基础学科之间以及基础与临床之间内容上的密切联系。因为一个实践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到多个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知识。近年来,打破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学科界限,设立机能实验学就是很好的尝试。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这三个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既要合理设置不同类型实验的比例,又要打破学科界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5 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准》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提倡教师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5]。这说明,《标准》要求学生多参加各种与医学有关的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除在教学实验中安排设计性实验外,还应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申请有关基础医学的学生科研项目,或参加基础医学教师的科研活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道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专业人才。但在参加科研活动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科研过程,关注科研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结果,毕竟学生的精力、基础有限,而且学习重点并不在于此。当然,对于学生的科研也应该有激励机制,否则,学生缺乏兴趣,培养目标难以实验。

总之,专业认证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经之路。现行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吸收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采用启发式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临床医学教育发展道路,通过常规化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国际化医疗人才[1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12]4号.

[2] 袁东敏.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发展之路径选择—基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 12(4):86-89.

[3] 吴云,付丽.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07-209,220.

[4] 陈敏,邱伟华.美英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92-96.

[5] 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S].教高[2008]9号.

[6] 杨诏旭,何伟,路程伊,等.器官系统融合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65-67.

[7] 冷圣伟.趣味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38,141.

[8] 周新文,曹福元,晏汉姣,等.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中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设置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52-253,272.

[9] 雍晓荣.多媒体教学法在五官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28.

[10] 何云,周晓帆,郝嘉.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浅谈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57-1059.

[11] 赵万红,龚应霞,蓝星莲,等.药理学PBL教学实践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97-1000.

[12] 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等.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7-29.

[13] 祝侠丽,贾永艳,田效志,等.《药剂学》案例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