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教育与研究范文

医学教育与研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教育与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教育与研究

篇1

关键词:医学模式;医学教育;转变;改革;医学人才

每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与教育思想,都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科学思想以及政治制度的影响,进而形成符合时展需要的教育模式。普通教育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高等专业教育同样如此。对于医学教育来讲,由于近几年医学模式开始从传统落后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化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因而医学教育也随之受到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与群体医学的整合,彰显出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与身体保健的有机统一思想。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不但要适应这种全新的医学模式转变,而且要积极促进改革的步伐。这就需要加强对医学教育模式,即医学教育方法、内容、观念等多方面的改革。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对医学教育的深刻影响

医学模式主要是指医学科学对疾病与人体的认识,是人类关于疾病与健康的基本观点,是临床医学实践活动与医学科研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指导思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对疾病、健康、治病因素等方面的认识不尽相同,存在与医学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主要是将诊断治疗与疾病的立足点放置在同生物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其强调每一种疾病都需要在细胞、生物大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寻找到可以测量的具体形态或者物理化学方面的改变,并确定生物理化的根本原因,进而制定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关健康的具体定义与范畴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不但要求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确保身心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良好的整体状态。与此同时,寄生虫病、传染病等也不再是造成死亡的重要病种,反之与社会性、心理性因素紧密联系的疾病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治病因素都与社会压力、情绪紧张、心理素质较差等息息相关。这种发展状况说明,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仅仅依靠传统诊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将社会、心理等因素纳入到诊疗方案之中,将人类的生命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并提高人类的身心健康。信贷医学模式从单纯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已成为新时代医学发展的主流与必然趋势。医学模式是医学的基本特征与整体框架,而人们对疾病、健康的根本观点与实践规范则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医学教育来实现,所以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医学教育也发生相对应的改革。新时代的医学教育已经从学科体系与专业结构、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发生了变化,表现出社会化、多样化、现代化、个性化以及国际化等的发展态势。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仅仅是生物的、自然的人,同时还是社会的人。因此,要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医生,就必须对人类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其中包括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以,医学教育不仅要高度重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育,而且要高度重视一系列交叉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实践技能的提升等。我国医学教育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必须加以解决的不足或问题,因而加快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比较滞后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观念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新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与较高的综合素养,即知识、能力与素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实施现代的、全面的、科学的素质教育。但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观念还比较滞后,根本无法适应与满足新时代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需求。另外,由于我国现行的医学模式已经行使多年,导致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养成了相对固化的教学思想与学习思想,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对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滞后于新世纪对医学人才的新标准与新要求。因此,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现代化的医学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部分教学内容不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离,而且无法适应发展迅速的医学科技水平,导致很多医学人才所掌握的医学知识都是已经过时的技能或概念,当然也就无法胜任现代医疗岗位的需求,因而不得不进行重新学习或进修。同时,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我国的医学教育还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讲授医学内容的过程中,都不重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相互结合,即“纸上教学”问题比较严重。加之医院医生在带领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时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致使很多临床知识无法更好地向学生讲授或传达,从而影响学生临床实践的质量与效果。这种“教”与“学”相互脱离的发展现状,一方面无法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无法让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与医学知识。

(三)科技人文教育的缺位

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医学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最好结合,但在当前的医学教育领域中,因教学思想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防范呆板单一等,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断增长,缺乏充足的科学探讨精神;同时,医学教育内容对人文社科知识的讲授过于淡化,忽视了理想、精神、到的以及情操等多方面的知识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精神,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进而影响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文精神做支撑,必然会造成医学人才对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进而影响其协调人系关系的能力提升等。

三、我国医学教育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改革路径

(一)确立预防为主的医学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与文化水平提升,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疾病出现后的治疗,而是希望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身心健康,做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这种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服务观念,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推进发病学、病因学等学科的设置,让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医疗服务意识,提高医学人才预防疾病的能力与水平。这是现代化医学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世纪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向。部分专家甚至预言,未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将会进一步提升,但这并不取决于治疗心脏病、癌症等病症的技术与医疗设备,而是依赖于不断提升人们改造与适应环境能力的医疗健康教育。

(二)积极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新的医学模式对未来医学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医学、人文、科技、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有较高的社会能力与较宽的专业口径。所以,医学界教育改革必须更为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与综合性,努力打破传统专业的限制,逐步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原有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化、融合与重组等方式进行再优化,科学合理的压缩必选课程、增设选修课程,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增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医学、身心医学等学科知识与专题讲座,促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等相互融合与贯通。

(三)大力优化医学教育手段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所服务的,对教学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手段的应用,即鼓励医学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逐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预留15%左右的学时供学生们自学。同时,还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以及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大力拓宽教育资源,促使教学过程更趋生动、有趣与活泼,提高医学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与知识性。[3]综上所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同时全新的医学模式存在本身也为医学教育的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为适应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时代全球性的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也为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参考经验。所以,我国应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实际情况,并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当前医学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等进行深入的改革,而且要提高思想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大改革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医学教育与医学模式的相适应,进而切实培养出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彬,刘念,冯小明.新医学模式与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06)

[2]杨伟吉.浅析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培养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

篇2

关键词:医学教育研究;文献分析;合作度;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是医学教育专业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交流平台和信息来源[1]。在1994年,作者曾对该刊(当时为《医学教育》)1986~1992年83期发表的全部论文的论文作者合作度、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2]。时隔25年(1986~2010),《医学教育》杂志已经更名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近年更是进入到中文核心期刊范畴[3]。为了反映期刊论文作者合作度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哪些变化,本文对《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010年3卷18期杂志的论文作者合作度再次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5年前资料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009,2010共3卷18期杂志全部论文。

1.2统计方法 对统计对象以篇为单位分别逐条统计,包括各期杂志论文篇数、每篇论文的作者数以及涉及的作者单位,最后求出论文作者合作度以及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再与既往资料对比分析。

2结果

参见表1、表2、表3。另统计了《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涉猎的学科以及分类,按照来源期刊可分为7个类别:医学教育、医学专业期刊、普通教育学、医学院校学报、普通大专院校学报、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科学经济文学类等。

3讨论

3.1论文作者署名人数构成以及论文作者单位数量构成均较25年前发生了明显变化:2008~2010年度《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署名人数主要集中在2~5位,单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由61.46%改变为11.29%;而论文作者单位数量构成也由单一单位占94.94%降低为61.09%,而由2~3个单位间合作的论文数量由4.83%大幅增加到34.16%。

3.2论文作者合作度与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明显提高,论文作者合作度由1.69改变为3.81;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也由1.06增加到1.61。

3.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合作度增加的意义 根据论文作者署名人数构成的变化(单一作者数量比例的大幅下降),论文作者单位数量构成发生的变化(多单位合作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结合论文作者合作度与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均较25年前明显提高的结果,反映了近年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广度在明显增加。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广度的增加,必然会有深度的体现。医学教育是教育学与医学两大体系的综合体,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与教育学的普遍性如何结合,是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去体会与努力地。

3.4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涉猎面要广 在提供参考文献的773种中文杂志中,共提供中文参考文献3596条,其中19种医学教育专业期刊共提供引文条数1476条,即2.46 9%(19/773)的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提供了41.05%(1476/3596)的中文参考文献。其次为医学专业期刊与普通教育学期刊,分别提供26.06%与16.18^%的中文参考文献,但两者涉及到的期刊种类分别达到270种与132种。由此可见,医学教育工作者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尚需掌握医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熟悉普通教育学知识,了解社会科学知识、科普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耿民建,甘业华,等.《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2年至2006年载文被引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126-128.

[2]张东海,田华.医学教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亟待增强--《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合作度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0-432.

[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853.

[4]李晓霞,耿民建,甘业华.《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不同时期状况的比较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5):59-62.

篇3

关键词: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一、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与中国高校、医院有着广泛、多层次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贵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项目。

雅克・布拉德温:首先,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双方的附属医院自2013年以来建立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多层次伙伴关系,这是因为两个学院都有着雄心勃勃和兼容并蓄的国际化战略,且都有意愿与国外伙伴一起投资创造可能影响世界的项目。建立起这种伙伴关系的基石是世界上第一所中加联合医学院――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Ottawa-Shanghai Joint School of Medicine)。联合医学院引进北美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等一流资源,采取全英语授课,改革原有的本科医学课程教学体系,形成独特的“1+4”本科临床医学项目。从2015年开始,最多已有60名学生在高考后被录取并展开了一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学习。如果他们达到了预科课程的学习要求并且通过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遴选,最多将有30名学生可以继续进入按照渥太华大学临床医学课程打造的四年制医学培训,包括两年临床前训练(Pre-clerkship)和两年临床习训练(Clerkship)。该项目不仅引入了北美医学研究的结构和内容,还介绍了如课堂学习、在小组中展开基于病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自我导向学习、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以及先进的医师技能发展(Physician Skills Development,PSD)等多元技术。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要满足加拿大医学院校认证委员会和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的标准。在北美,医学院校需要获得这些委员会的认证才有权颁发具有效力的文凭, 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在全科或专科项目继续进行毕业后教育。我们对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的最初定位是从治理方式(双方院长和执行团队联合治理)到结构,再到课程内容等其他方面,都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最高级别的认证。

其次,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将为中国和加拿大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课程――在学习期间提供双学位项目,渥太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以及各自的医学院在本次代表团访问期间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如果联合医学院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核要求,那么他们除了能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之外,还有望获得渥太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对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暑期班的加拿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在完成包括中医、中华文化和卫生保健等内容的中文预科课程之后,有机会拿到双学位认证。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医学培训项目,这个双学位课程将为来自两个国家的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同一联合项目以及获得两所不同大学学位认证的机会。他们将成为未来第一批真正面向世界的国际学生!

如今,加拿大与美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一样都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体制,其中社区的初级和二级医疗发展良好,相互联系,与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相互协调。这种医疗体制的基础是家庭医师,他们长期跟随同一病人及其家属,并能够依据病人需要获得由专家提供的结构化支持。在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家庭医生受到尊重且需求极大,虽然中国目前尚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贵国“十三五”计划的一个目标。

加拿大医学教育系统旨在支持这种综合医疗体制,这也是第一个医学临床本科教学计划诞生的原因,就像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实施的这一方案,在此期间,学生将简要了解家庭医学,然后完成两年的家庭医学培训或长达五年的专科培训。医师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培训,以支持如前所述的从初级到超级专业(super specialty)的综合医疗体制。

因此,基于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四年制学习课程的要求,结合中国医疗改革的背景以及对初级医疗的需求,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医学院在2016年创建了一项全科培训项目,该计划正在向中国的家庭医学领域引进加拿大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支持和促进中国的医疗改革。

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设立了与其教学配套的国际家庭医生诊所。它不仅具有提供本科课程和临床实践家庭医疗培训的功能,还具备全科(家庭)医师师资及继续教育的培训功能。教师还可以通过该项目到渥太华大学接受师资培训,体验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与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同仁医院和社区活动中心合作开展这个示范项目。虽然这只是上海的一个示范项目,但政府最终可以运用这些信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们培训的家庭医生不仅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学习,并且能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中国的示范项目中。中国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项目,但只在上海开展仍不足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我们一直探索在新疆等西北部地区设立远程培训场所的可能性,两所医学院可以通过尖端远程教育技术支持远程培训,进行师资培训。

此外,我们也努力通过协议促进渥太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两所大学附属医院建立联系。这些举措让我们能够使双方医院和部门相互合作,如仁济医院和渥太华医院,新华医院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瑞金医院和蒙特福尔医院以及第六人民医院和渥太华大学医学教育创新部门。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基础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这要归功于政府对实验研究的投入,但临床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协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一起在上海新华医院建立了联合临床研究中心(joint clinical research unit)。同时,为了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包括教学法、实验教学、医学教育技术等,我们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创建了模拟教学项目。

因此,我们广泛、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远远超过了大学与大学之间或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反映并符合加拿大和中国进一步的政府战略,以期扩大两国合作以及在文化、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院为什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合作伙伴?

雅克・布拉德温:这要从2006年我就任医学院院长说起。那时我希望制定学院的国际化战略,因为当时教授之间、系部之间有很多国际合作,但还没有学院层面的国际合作战略。因此,我们也需要找到高水平的医学院作橛畔群献骰锇椋我们共同投资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且只能由我们共同完成的联合项目。

我们的第一个优先合作伙伴是巴黎笛卡尔大学。我们互派医学交换生进行合作研究,经过五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们决定继续发展院校间的国际合作。此后,我们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建立了伙伴关系,这是考虑到以色列机构在医学研究和仿真研究领域都卓有成就。2010年,我们相信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接下来我们期待与金砖国家建立优先合作伙伴关系。

2011年,我们的第一个代表团来中国上海、南京、大连考察。我们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学参观,当时他们也正在寻找优先合作伙伴。两校的合作也得到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支持。之后,上海交通大学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也到我院访问。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计划投资100万美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致力于医疗研究和医学教育创新。2013年10月,我们在上海签署了第一份合作协议,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加拿大驻沪总领事里克・萨沃恩(Rick Savone)、渥太华市长吉姆・沃斯顿(Jim Watson)出席了签约仪式。2014年3月,第二项合作协议备忘录的签署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双方共同打造联合本科医学教育项目,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批准,这为2014年10月17日启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奠定了基础。

《世界教育信息》:在与中国院校、医院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合作开展得相当顺利,因为双方的意向是一致的,同时得到了多方的支持。若说挑战,应该说是在医疗观念方面。中国人生病大多会去医院,而不是咨询自己的健康顾问,这与加拿大人不同。家庭医生实际上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他们在社区或是综合医院工作,可以及时探访有需要的家庭。在经过他们的初步诊断之后,如果患者需要专科医生,他们就会协助患者联系专科医院。在患者接受完医院的诊治之后,家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情况,并在家中进行相应的护理。这种做法使得加拿大整个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国民更加健康,相比于生病就到大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制度也节省了家庭的医疗开支。其实,五六十年前,加拿大或者说北美地区人们对家庭医生的看法也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看法一样,是政府的推动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得家庭医疗蓬勃发展。现在的加拿大人愿意选择家庭医生进行初诊,超过50%的医学院学生愿意成为家庭医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医生在中国也会得到普遍认可,家庭医疗体制也会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具有研究、领导力培养、国际化三大优势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有何种对策?

雅克・布拉德温: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是加拿大一流的研究密集型医学院,国际排名第68位,其引用率在国内排名第3。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其研究影响力世界排名第54位。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研究,二是领导力培养,三是国际化。研究方面我刚才已经介绍了一些,此处不再赘述。领导力培养是指培养医学生成为医院、大学、国际组织中的未来领导者,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化战略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处在渥太华这样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讲着两种语言,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因此我们有能力也应该向世界敞开大门。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在信息化方面与时俱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一大优势是大模拟医学实验室的应用,如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学习应用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也投资教学技术研究,包括教学法、小组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现阶段很多大学共同面临的――财务挑战。在加拿大,各省在教育领域为大学提供财政拨款,因此当各省经济状况不佳时,大学就会面临财务困境。我们医学院还通过捐赠和商业途径获得资金支持,学院每年会获得1200万~1500万美元的捐赠,主要来自校友和在职的医生,这些捐赠大多有明确要支持的研究项目或者具体用途。我们还有可以营利的商业模式,比如医生专科培训。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由其国家资助,根据国家需求到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如培训放射科医生。

《世界教育信息》:在加拿大,贵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与医院进行合作的?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有5家附属医院:大型专科医院――渥太华医院、东安大略儿童医院、法语区的综合医院――蒙特福尔医院、为加拿大老年人和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服务的布鲁耶持续护理医院以及渥太华皇家精神护理医院。这些医院都承担着教学任务,医院的医生为学生讲课,也监督他们的临床实习。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并没有很多专职教授,大约只有100位教师进行生物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授,因此各医院的医生是我们很重要的临床教授。我们的课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以心脏的单元为例,学生会学习心脏生理学、心血管系统、心脏解剖、药理、临床、案例学习等。临床教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如何进行教师评估?量是否在评估教师的考量范围之内?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学生会进行“评教”,通过智能手机对教师做出评价;教师还会受到同行评议。我们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以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如果在经过培训之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达标,他们就不得不离开教师岗位。

在加拿大的职业体系中,教师和临床医生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路径。如果你向着教师职业路径发展,那么你可以在模拟教学、教学法上进行更多实践;如果你向着临床医生职业路径发展,你可以做临床研究。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中国若想成为教授,必须要做研究;而在加拿大,教师则可以专注于教学。

三、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积极推进中医和中医教育的国际化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评价传统中医?在中医教育国际化方面,您有何建议?

雅克・布拉德温:我认为中医不仅是中国的,而且对世界也很重要。一方面,在中国,中医专业学生得到完整的培训,获得学士学位,他们有能力并且非常适合做家庭医生,因为他们具有相关医学知识,可以帮助普通家庭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并和上海交大联手将中医融入家庭医疗。同时,我们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研究合作协议,致力于药理研究、研发化学药品和新的药物疗法。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中医博大精深,中药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值得好好研究。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对于加拿大来说也很重要,加拿大人喜欢中医,但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能接受中医治疗。我们的家庭医生大多不了解中医,因此不敢贸然尝试。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中,我们希望在加拿大开设一个诊所作为示范项目,在那里,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和加拿大的家庭医生组成小组,一起工作,共同商议出最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服务。同时,我们也共同研制认证方针和规范。加拿大拥有多元的文化,也有多种传统医疗方式,但是质量保证制度不健全,加拿大政府对此非常担忧。我们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尝试做中医与家庭医生诊所结合项目,分别在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提供中医教育培训,并共同开展质量保证项目和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研究和教育上都是领先的,又了解中国的环境,而我们了解北美医学认证的模式,可以将技术与其知识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在加拿大实施的认证方式。通过这些努力,中医更易融入家庭医疗。相信在我们的支持下,中医也将更加国际化,因为世界需要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西医教育应重视医学人文,

激发学生同理心与同情心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元素?

雅克・布拉德兀喝缃裎饕浇逃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学生要学习太多信息、太多技术,他们越发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回归医学人文,即医学文化、历史、哲学等。我们在渥太华大学设立了医学人文项目,很多其他大学也已经开设了类似的项目,因为医学院学生需要保持同理心和同情心。研究表明,经过人文项目的陶冶,学生会拥有较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因此,我们已经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里昂一大合作开设了“医学和人文”项目。我们还希望融入博物馆元素,正在与上海、渥太华、里昂的科技类博物馆沟通,希望开创一个“医学与文化”的联合项目。

五、医学教授要重视领导力方面的专业发展

篇4

关键词:医学教育;蛋白质;miRNA;疾病;相关性

医学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医务人员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类疾病种类比较多,甚至还有增长的趋势。对病人的治疗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关键还是在于预防。小小的miRNA结合到目标信使RNA副本的互补序列导致基因沉默,并从而有效地发挥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miRNA的异常表达同时也涉及一系列的疾病过程,这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医学教学不单纯仅仅只是注重教材或课本知识传授,还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技能和学术界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现阶段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因此,医学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研究成果。

一、miRNA的内涵

miRNA最早是在1993年被发现的,目前我们已经能够清楚的了解道,miRNA尽管并不编码蛋白质,但是它对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包括细胞生长与增值、发育、细胞凋亡、免疫功能及代谢等。这些小小的核糖核苷酸链(仅21到23个碱基)结合到目标信使RNA副本的互补序列上以暂停所转录的信息(即基因沉默),并从而有效地发挥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研究已经证明,miRNA的异常表达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的疾病过程。

百度百科里面对MicroRNAs(miRNAs)的解释是这样的,它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0-25个核苷酸。成熟的miRNAs是由较长的初级转录物经过一系列核酸酶的剪切加工而产生的,随后组装进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靶mRNA,并根据互补程度的不同指导沉默复合体降解靶mRNA或者阻遏靶mRNA的翻译。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参与各种各样的调节途径,包括发育、病毒防御、造血过程、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脂肪代谢等等。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非常小的,类似于siRNA的分子,由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miRNA通过和靶基因mRNA碱基配对引导沉默复合体(RISC)降解mRNA或阻碍其翻译。miRNAs在物种进化中相当保守,在植物、动物和真菌中发现的miRNAs只在特定的组织和发育阶段表达,miRNA的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决定组织和细胞的功能特异性,表明miRNA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多种调节作用。

二、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分析

医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医学教学的授课内容必须要有前瞻性,不能够是陈旧的过失的内容。这就要求医学专业教师要研究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知识。miRNA由于在疾病发生中所具有的令人吃惊的重要作用而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焦点。一系列的研究都证实,miRNA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掘疾病相关靶点的有效手段。

1、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的作用机理

学术界中相关研究的实验已经证明,绝大部分哺乳动物miRNA的基因都是通过RNA聚合酶II进行转录的,这些基因的长度可能达到数万个碱基,被多次剪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已知miRNAs嵌入在蛋白编码基因的内含子中,与宿主基因共转录,从而协同调控mi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某些情况下,内含子miRNAs与基因编码蛋白一起参与调控生物过程。例如miR-33家族成员可与其嵌入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基因协同作用减少胆固醇流出,促进胆固醇合成。

miRNA基因通常是在核内由RNA聚合酶II(pol II)转录的,最初产物为大的具有帽子结构(7MGpppG)和多聚腺苷酸尾巴(AAAAA)的pri-miRNA。pri-miRNA在核酸酶Drosha和其辅助因子Pasha的作用下被处理成70个核苷酸组成的pre-miRNA。RANCGTP和exportin 5将pre-miRNA输送到细胞质中。随后,另一个核酸酶Dicer将其剪切产生约为22个核苷酸长度的miRNA:miRNA*双链。这种双链很快被引导进入沉默复合体(RISC)复合体中,其中一条成熟的单链miRNA保留在这一复合体中。成熟的miRNA结合到与其互补的mRNA的位点通过碱基配对调控基因表达

2、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

miRNA由于在疾病发生中所具有的令人吃惊的重要作用而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最新焦点。鉴于当前对miRNA大量研究成果,医学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对向学生讲授其余疾病的关系。

miRNAs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miRNAs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线虫和果蝇当中的部分miRNA在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表达而且不分组织和细胞特性,而其他的miRNA则表现出更加严谨的时空表达模式(a more restricted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pattern)――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组织才会表达。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是miRNA的表达的主要特点,又如拟南芥中的miR-171仅在其花序中高水平表达,在某些组织低水平表达,在茎、叶等组织中却无任何表达的迹象;20-24h的果蝇胚胎提取物中可发现miR-12,却找不到miR3-miR6,在成年果蝇中表达的miR-1和let-7也无法在果蝇胚胎中表达,这同时体现了miRNA的又一特点――基因表达时序性。MiRNA表达的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提示人们miRNA的分布可能决定组织和细胞的功能特异性,也可能参与了复杂的基因调控,对组织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对相关疾病中也会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比如说在心血管疾病中,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Joshua T.Mendell和 Eric N.Olson学者指出,miRNAs也被证实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压力信号调控功能,例如miR-208a(图3B)。多种形式的心脏压力,包括心肌梗塞、高血压和化疗都可导致病理性心脏重塑,造成泵功能丧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死亡。从成体α-MHC亚型转变为表达胎儿β-MHC基因是心脏病的一个标志,其伴随着心脏功能衰弱。α-MHC基因的一个内含子编码的miR-208a,在心脏中同其宿主基因一起特异性表达。miR-208a基因敲除小鼠在慢性压力条件下可避免发生病理性心脏重塑,表明miR-208a是导致大量心脏疾病的压力应答的必要条件。

3.通过实验来检验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的相关性

医学教学的授课方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医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还需要教给学生们通过实验来检验先前的假设。虽然说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的相关性的相关实验,学术界已经有所研究,也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著作。但是,我们应当明白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只是听授,关键还在于需要学生们亲自来实践。医学的结论需要依靠数据和事实来说话。因此,医学教育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来检验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的相关性。同时需要教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方式和态度,实验不单纯仅仅只是检验假设和医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实验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医学的发展就是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信息的推动下逐步前进的,所以说医学教师不应该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实验室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三、结语

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类疾病种类比较多,甚至还有增长的趋势。对病人的治疗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关键还是在于预防。现阶段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一系列的研究都证实,miRNA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掘疾病相关靶点的有效手段。医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医学教学的授课内容必须要有前瞻性,医学教学中不单纯仅仅只是注重教材或课本知识传授,还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技能和学术界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随着对于miRNA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利用最新的例如miRNA芯片等高通量的技术手段对于miRNA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会使人们对于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网络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将可能会给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杜银苹,李东野.微小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07).

[2]孙吉,陈小平.microRN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03).

[3]Tokuo Sukata,Kayo Sumida,Masahiko Kushida,Keiko Ogata,Kaori Miyata,Setsuko Yabushita,Satoshi Uwagawa.Circulating microRNAs,possible indicators of progress of rat hepatocarcinogenesis from early stages[J].Toxicology Letters.2010,(1).

[4]Ramiro Garzon,Muller Fabbri,Amelia Cimmino,George A.Calin,Carlo M.Croce.MicroRNA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in cancer[J].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2006,(12).

[5]姚莉,孙艳,查何,彭惠民.miRNA-451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对人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凋亡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10).

[6]赵然,周鸣,王贺冉,熊炜,李小玲,李桂源.Micro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

篇5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保定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490X

国内刊号:13-1393/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6

1.1医学教育的整体观

21世纪,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竞争的挑战,面临着现阶段卫生事业发展与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矛盾,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渗透,整个医学目前呈现出4个特点:①基础医学已在微观及宏观双向深入发展,生物学研究已经从分子水平到了量子水平,并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阐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疾病的疗效和机制。②预防医学将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引导下,研制出高效安全的疫苗和新的预防药物,进行社会预防。③临床医学将充分应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和更新各种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和手段。④医学将向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课题教学-实验室教学-临床教学”模式,是先基础后临床的“三段”式教学,客观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使教育脱离于社区与社会。而医学教育应是一个完整的、对外开放的大系统,现代医学教育强调“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的连续统一,在校医学教育只是基础阶段,是为毕业后接受进一步的医学专业培训作准备的阶段,医学教育必须适应医学的新特点,全方位的开展教育,应同未来医学人才的智能结构趋于一致,并德、智、体、美多维结构整体发展。

1.2医学教育的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水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医学知识也在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疾病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医学教育也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医学教育必须紧跟医学发展,不仅要继续培养“学院式”、“个人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既具有医学知识,又具有科学家的创新气质与创新能力、工程师的工艺设计和试验水平,尤其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文素养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树立发展观。树立医学教育的发展观,尤其应注意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科学不仅需要理智,而且需要想像。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角度考察和认识医学创新中的灵感和想像,对于开发智能、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抓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探究问题,提倡广泛的学习和打破常规的思考,在尊重客观科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医学教育的平衡观

现行教育模式以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特定的岗位为目标,强化医学专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重专业知识,轻社会知识;重专业建设,轻个性发展;重身体素质,轻心理素质等,这就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办的是单一性院校,突出的是知识水平的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然而,世界的激烈竞争,决定了医学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医学教育和科技,谁就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争得了21世纪医学科学中制胜的关键。一位优秀的医生除了必须有精湛的医技外,还必须对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死学甚至宗教学有基本的认识,要有良好的医疗伦理判断水平,并尊重患者,以协调医患关系。因此,医学课程必须与自然、人文科学综合,以培养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人才,促进医学的发展。现代社会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命意识的转移,医学目的的深化,保健体系的改变,医学人际关系的变化,卫生制度的改变等等,要求拓宽基础和专业教育的界面,进行均衡的学科教育。因此,时代要求我们跨世纪的医学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能力素质、正确的思想观念、宽厚的理论基础、敏捷的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成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

2新形势下的医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门科学。它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医学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专门针对医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2.1医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还特别强调大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健全的心智”。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医学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医学教育。21世纪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已经从以往的以帮助心理疾病的学生消除障碍为主转向培养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医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如此,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一位医学生心理发展及整个学生群体的心理现象,切切实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将我们的医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又具有现代的医学技能,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合格的社会高级专门人才。更重要的是,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我们培养的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医学生以后的天职,他们不仅要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疾苦,还要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因此,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环节之一。

2.2医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要系统学习医学心理健康知识。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知识的学习,而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措施。医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还要通过专题讲座,让他们了解心理卫生知识、心理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等,逐渐掌握心理冲突化解、心理矛盾调节、心理平衡达成的方法,从而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去迎接现实的挑战。

2)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正确确立和评价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在成分发挥自己个性能力的同时,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融洽相处、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要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咨询,让心理咨询老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采取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新的适应方式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正确看待和解决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同时也为将来疏导病患的心理障碍打下基础。

篇7

[关键词]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本科临床医学属于一门医学的临床学科,它主要涉及处理以及研究临床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重症状患者的发病机理和抢救护理方案,这是一门实践意义深远的学科。截至目前,我国许多医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授课时依旧沿袭以往古板的教学方式,即采用“医师授课+示范”的方式,以为将所应学的内容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却忽视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趣味。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这样的落后观念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与想象力。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逐渐使得学生们对临床医学知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多知识。而关于其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改革。我国在2004年初定的试行版《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是我国相关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的条文标准之一。并在2012年时已经在国内七所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认证。一般来说,这种专业性的认证标准保证了现代医学教育中较好观念的传承与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教育质量的可靠性,该研究在总结历年的临床医学教学经验之后,结合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来提出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1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该《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提到,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应当积极地开展横向以及纵向的整体课程改革,将教材以及课程中应掌握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而对于医学的基础性课程,应当涵盖具有其特点的生物医学在内的许多内容。我国从古至今,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被动学习不能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医疗人才,也不能够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而所谓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较受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认知形态规律,将与临床医学有关联的多门学科的知识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进而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教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易接受,学生会对其感兴趣随之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板书+老师讲解+教师操演)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其系统优质的一面,临床医学这门学科涉及的方面很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法授课,同时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来适度适时的运用,从而达到课程讲解的最优化。切不可为盲目追求教学实践性而过度使用相关设备从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方面,使其最大效益化促进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法架设课堂与教学的桥梁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同时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运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中的教学改革要灵活地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起其医学素养及良好的品质。

3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新颖教学方式

按照《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要求,医学的院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而教学方法应当选取多种多样但适合学生的,例如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模式[1]。所谓问题式教学法,是指通过问题展示、自我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引导性学习等方式,并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资源向学生们用崭新的方式教授知识,问题式教学方式新颖,更具前沿性,也能较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将外科学中的知识整理得有秩序,而且比较前沿的医学(临床医学)资料也会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也就是说可以更加广泛的提供不同的教学问题情境,而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交互式教学法,是指利用教师与学生、设备交互教学的教学方式,这与以往截然不同,老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临床医学教学要灵活利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优化基础医学课程情景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对于基础医学情景化教学的课程的重视还处在较低的程度,教师授课方式也大多古板陈旧。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在没有实际教材教学为基础的时候都只是空架子,所以要及时督促教师安排好教学的实践与计划,在保证教学内容质量的同时,最大可能地构设一个学习的好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优质教学环境;再其次,医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熟稔于心,再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以简单的、清晰明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为主,如果教学的方式过于直白,而内容又相对来说较为艰深,学生很难去理解,更别说掌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而情景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感官的活动,而学习最需要的也就是积极性和好奇心相促使的结果。课堂的气氛将在较好的情境里得以调动,学生们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并在学习和演示中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2]。基础医学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其教学目的一方面来说在于让学生记忆并且理解、运用课程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带领同学们在情境中具体实践,以满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需要。

5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有要求,培养学生的医学以及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引领学生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所以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切实有效的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科研实验活动,体会并且领悟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另外,医学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学术性的论坛、讲座,让学生们有地方去展示、探索。《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其中也要求要让学生多参加科研活动,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除了上述创设情境去培养实践能力之外,应当支持并且大力发展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综上所述,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一直都在延续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注重学科的专业型知识,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课程大纲内容,但是很少注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这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而学生就会体现出“前期知识容易遗忘,后期知识没有巩固”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也比较小。所以应当采取新的方式,一方面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国家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实验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和科研。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方式来创建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进而能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医疗人才,也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上述《临床医学认证专业标准》中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莞,宋高臣,张海峰,等.基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13-14.

篇8

转化医学自提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医学、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转化医学已取得的成果使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国医学的发展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大力培养转化医学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科研型和临床型。这两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医学专科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究生素质的定向培养,尚不能满足转化医学理念的要求[5]。因此,转化医学理念对医学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1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实施转化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激发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究生经过了五年本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经过了本科临床实习期的观摩,已构建其知识体系,对各种疾病也有初步的认识。在研究生阶段,强化他们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倡导其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疗为目标。医学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请教研究生导师。避免单纯以为目的,科研创新性差,成果应用前景渺茫的研究方向。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能激发其继续深造的欲望,从而明确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工作中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1.2转化医学理念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一些重大疾病、多系统疾病从病因、机制、诊治到预防,涉及的因素众多,极其复杂,临床问题的解决靠单一专业学科医疗力量很难完成。这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基础、临床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联合会诊,共同完成疾病的诊治。转化医学即倡导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由临床研究者对疾病的进程和特性进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指导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用于疾病医疗的新工具,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另外,医学实验技能课和动物实验课,也需要研究生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研究生在接受转化医学教育的同时,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这种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

1.3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理念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在现今转化医学的时代,仅具有单方面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是远不够的,转化医学理念主张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既精于科学研究又精通临床技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敏锐发现临床中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能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教育,可使其自身专业素质更加全面、系统,厚积薄发。

1.4转化医学理念为交流合作提供平台转化医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基础教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频繁的交叉对话,使双方均能不断熟悉对方语言,进而促使转化医学变成双向通道———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依此形成良性循环。转化医学教育无疑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多学科介入机制以完成研究项目的跟踪、系列研究。藉此互动平台,医学研究生可以不断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科研领导、科研协调的能力,建立联系网络,形成积极、和谐、互助的团队合作的局面,这也将最终促进其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2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策略

对医学研究生加强转化医学理念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有利于提高我国当前整体医疗队伍的水平,有利于跟进国际医学发展的步伐。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需从政府、高校、医院、企业等各层面齐抓共管,打造出蔚然成风的蓬勃局面。宏观把握制定转化医学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联合医科、理科、工科等多方面的力量,组建跨学科多专业研究团队,搭建医学研究共用平台,建立促进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催生高层次研究成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6]。以转化医学理念加强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策略:

2.1强化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增选综合素质高、博学强识的授课教师,保证师资力量。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可以在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院之间定期举办学术沙龙、会议、讨论会等,让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们增进沟通,取长补短,更新研究理念,拓宽研究思路,这样才能为更深入、有效地开展转化医学教学奠定厚实的师资基础。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如科研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临床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临床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基础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主导师和副导师联合为研究生制定个体化的培养计划,这样可使研究生们在基础和临床领域中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指导和培养,有利于科研思维的拓展,有利于临床实际问题的科研化,能促进青年学子们的长足成长。

2.2优化课程体系转化医学的核心理念即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固有屏障,建立彼此间的紧密联合。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适当减少公共课学时,确立以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实验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有机融合,以疾病为基本元素讲授相关知识,围绕临床问题的各个方面(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展开启发式教学。重视综合性的系统生物学的教育,增进医学生对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之间的衔接融合的理解,在理论层面真正跟进转化医学的思维模式。实验课程应适当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另外,科研工具和方法学的教学亦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文献检索、文献综合能力,扎实的外语功底,医学统计学的熟练掌握和应用等,均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合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今后顺利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国内很多高校调整学科结构,目前增设了转化医学二级学科,这为医学成果的转化和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孵育基地。

2.3拓展实践应用目前医药行业在基础、临床、新药和器械研发等各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基础研究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临床医务人员不能跟进国内国际的前沿科学问题,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不能紧贴临床的实际需求,这样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转化医学理念,需要政府机构、医院、高校、高新科技企业等多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切实合作,才能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启发其获得科研灵感,培养自己独特的科研兴趣和方向,并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努力践行。

3结语

篇9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化学教学;导入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75-02

化学各科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预防、影像、麻醉、法医、护理等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以开设在临床等各本科专业的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有机化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的学科,该课程从分子水平研究与生命的物质基础有关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并从分子和分子集合体水平上解释生命现象,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为医学生后续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打好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是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起步。

一、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如今,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不仅应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1]。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教育存在“重专业重技能,轻道德轻人文”的缺陷,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已经使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医患关系纠纷个案中,27%与医学伦理问题有关,18%与法律问题有关,20%与情感问题有关。患者择医意向,47%以上与医务人员的情感、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与法律意识有关[2]。因此,在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学生也乐于接受[3]。

二、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内容

我们课题组分别在贵阳医学院本科2012级、2013级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2012级预防医学班,2013级临床定向甲班,2013级护理丙班,还有三本的2013级医学检验的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人文教育研究和初步实践。

1.研究思路。

2.具体内容。(1)组织课题组中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化学等多方面的专家,研究对医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2)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要求教师除了讲授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外,还分析该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对医学、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的影响。明确化学物质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3)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人文社会现实问题,要求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咨询专家后进行总结,并制作PPT在班级汇报。(4)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化学实验室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的考核。把《贵阳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及《贵阳医学院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执行情况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中,监督学生做好危险化学药品的取用记录。教导学生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精准、规范、合理、科学取用化学药品。(5)课题组的专家为任课教师和医学生提供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等多方面人文知识的辅导和咨询服务。

3.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学时有限,以我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为例: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但教学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资料查找、分析讨论,到制作PPT、班级汇报,很多工作需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由于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选题初期无从下手,选题进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加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有能力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同时还要抽出较多课外时间来指导,怀着平等、博爱的心去关注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三、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效果

在这两年的医学化学教学中,针对人文教育研究我们共进行了4次课题研讨;组织了4次人文教育专题讲座;收到了140份学生策划案和对应的PPT,学生们都进行了课堂讲解。针对这两年来的教学改革,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收回的459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在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和实践,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敬畏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的精神。初步建立了医学化学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为新型课程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青峰,朱红.人文精神培育与医学生成才――兼谈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3-1114.

[2]祝娇娇,卢建华.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6):152-153.

[3]张婉莹.高等药学教育与人文精神[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862-1871.

[4]鲁艺,禄颖,钟相根,等.药理教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2,20(10):24-25.

篇10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儿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

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研究生需要在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实习轮转,学习对重症患儿的抢救和诊治。儿童重症医学科是培养儿科医学生重症抢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危重患儿病情变化快,潜在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医学生短期内获得动手操作和参与诊疗的机会少,往往会降低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教育进步,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的应用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1]。在既往重症医学科实习教学中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患者为主要操作训练对象。而SBME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仿真模型模拟各种危重症的临床场景,以供临床教学;SBME贴近真实,具有内容丰富规范,重复性和安全性强等特性,对于医学教育有重要作用[2-3]。本文初步探讨对儿童重症医学科轮转医学生开展SBME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SBME是社会发展和伦理学的必然要求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医学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遭受损伤。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伦理学,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不伤害患者[4]。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医学生如果多地进行医疗操作,即使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也可能有违“不伤害原则”。SBME在培训医学生提高其医疗技术的同时规避对实际临床教学中对患者伤害的风险。因此,大力开展SBME符合伦理学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和疾病治疗越来越重视,较多人希望能在大医院进行诊治,使教学医院的医疗负荷不断上升。然而目前患方对疾病和医学认识不足,期望值和维权意识高,易造成医疗纠纷。儿科又是目前医患矛盾的高发区,儿科医闹现象和伤医案不时被报道。与以前相比,紧张的儿科医疗环境使儿科医学生无法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操作实践机会。在此社会环境下,SBME可以帮助医学生不断接受培训提升其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医疗风险。

2SBME是提高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

危重症抢救分秒必争,救治过程中有时可能无法向医学生讲解和示范,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有其困难之处。SBME能模拟休克、呼吸衰竭、室颤等各种危重症,结合急救设备,能给医学生提供相关临床场景和救治演练。SBME实践性、重复性强,不受时间限制,是提高医学生危重症抢救临床知识和技术的有效手段。受时间限制,医学生在重症医学科学习期间不一定有机会面对特定的危重症,比如室颤。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室颤发生率低,电除颤使用也少,室颤发生的时间不定,进行相关教学时学生往往感觉空洞,教学效果差。但是采用SBME就能很好地进行室颤急救教学。通过计算机软件使与仿真人相连接的心电监护上出现室颤心电波形,同时仿真人大动脉搏动消失,医学生通过心电波形和重要体征评估,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进行电除颤治疗或抢救药品推注。指导老师通过SBME完整地讲授室颤识别、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并作示范。再通过考核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并通过摄像回放来纠正错误和不规范之处,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传授和讲解知识为主,医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切身体会知识要点,并核实掌握程度。而SBME能帮助受培训者完成知识到实践运用这一转变,提高其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保障患者安全[5]。

3SBME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危重患儿的抢救既需要指挥者的决策,又必须依赖团队力量来完成。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知识单向灌输,各种考试考核也仅仅关注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培养医学生在危重病情下的诊治决策和应变等方面严重缺乏。而在SBME中可设定场景,并指定某位医学生带领团队,由其负责指挥,着重培养和锻炼其治疗决策和应变能力,利于全面培养医学生。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间的沟通、协调合作非常重要。但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指导教师无法有效地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去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SBME可以提供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机会。面对模拟的临床危重场景,参加培训的数名医学生需要群策群力短时间评估病情、抢救施治,整个环节都必须相互信任和协作,以达到成功救治患儿的目的。如在心跳呼吸骤停场景中,医学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各行其是势必引起抢救的紊乱和错误。经过SBME培训的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明显增强。

4SBME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仿真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儿童重症医学科开展模拟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它们并不能模拟危重患儿全部的症状、体征和情绪变化,如果医学生仅仅满足于SBME培训成果而脱离临床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SBME并不能完全替代重症医学科内危重患儿诊治的床旁教学和技术指导。另外,SBME抢救的主要情节步骤来源于临床,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临床抢救工作。因此指导教师在情节设计和考核评估中均应考虑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可能情况进行纠正和补充。医学是一门爱的科学。但是SBME在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医学生在面对仿真人时容易存在这是在面对“机器”,是在技术培训的思想认知,可能无法产生对待真实患儿的责任心、同情心和关爱,在培训室中也认为无需就患儿情况与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应医患沟通或病情告知,从而造成与实际临床工作的脱节,不利于医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因此,指导教师在SBME时需要进行医学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让医学生尊重仿真人,像对待真实患儿一样对待仿真人,牢记“不伤害原则”。综上,SBME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也必须正视SBME存在局限性,可以通过与临床工作结合、精心设计和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克服其不足。

参考文献

[1]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2015,24(3):266-269.

[2]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4-23.

[3]SchroedlCJ,CorbridgeTC,CohenER,etal.Useofsimulation-basededucationtoimproveresidentlearningandpatientcareinthemedicalintensivecareunit:arandomizedtrail[J].JCritCare.,2012,27(2):219.

[4]魏恒顺,李燕姿.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887-890.

篇11

关键词:医学英语;医学专科类院校;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与国际的交往日趋频繁,各领域与世界接轨,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这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在与国外接轨的国际化层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在人才需求方面特别需要在医学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同时又能熟练掌握国际化的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人才。本文针对医学英语在医学专科类院校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培养出适合国际化要求的医学英语人才做出贡献。

一、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医学英语(MedicalEnglish)是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进行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与笔译的专业交流。由此可知,医学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医学知识为根本目的。而是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如今在医科院校兴起的医学英语教学属于医学科目,而不是英语科目。总之,医学英语是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语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的知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英语。

(一)偏重公共英语,忽视医学英语教学

对于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相当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采用每周两到三次的大班授课的英语公共课的授课方式;所选用的教材也以服务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教材为主,缺乏学科针对性。以笔者所在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英语课每周4个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所针对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是学生在基础英语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非针对医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对医学英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英语教学与医学特色不相符的情况,进而使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医疗卫生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化英语水平。

(二)医学英语教育师资配备缺乏专业针对性

在医学英语教育方面有两个侧重点,即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医疗卫生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就要求医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熟练掌握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将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实现无缝连接。目前从事医学英语教育的师资组成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师是具有高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背景知识的医学专业毕业,而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大。这两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各有利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口语进行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对医学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在医学的专业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无法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在英语大背景下将医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医学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但是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充分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而容易出现汉语化的英语教学。对于大多数的医学英语教师来说,无论其原有的专业是医学还是英语,重新掌握一门学科并使其与自己所学专业达到融汇的地步都并非易事,既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又费时费力且收效不一定明显,故热情不高。而以上这些情况对于医学英语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与医学相关的语境

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目前的医学院校由于学制,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语课程多受到压缩,且多为大班授课。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多采用的是满堂讲,甚至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这对提高英语分析应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为公共英语的视听说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缺乏有针对性的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教材教具,更缺乏与医学场景相关的情景教学环境,这导致教师和学生只能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利用没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教具进行语言学习,这很难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的交际使用能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弱化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而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对于提高未来临床医学研究和诊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来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限制其更好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现阶段医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毅,楚长彪.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和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

[2]刘伟荣,杨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医学综述,2008,14(16)

[3]文成,彭莉莎.浅析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下旬),2014,7

篇12

关键词: 2010-2015年 医学教育 会议主题

每年举行的各级医学教育会议,其主题都是当年医学教育的热点,因此,分析近五年医学教育会议主题,研究其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医学教育的热点十分必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通过网络搜索近五年相关医学教育会议征文通知,查询到相关会议38场次。主要研究各类会议的主题,没有主题的,以会议征文主题为准(见表1)。

表1 选取会议名称一览表

二、研究结果

通过对近五年会议中出现过两次以上的主题进行统计得知,“卓越医生教育和医学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评价、医学教育认证”频数最高,成为各类会议研究热点。“医学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协调发展”出现频数最低,仅在2015年出现两次(见下图)。

图 各主题词频数一览表

表2 近五年热点主题一览表

从表2可得知,近五年会议的主题主要围绕卓越医生教育、医学教育评价、医学专业认证研究展开。2015年“医学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协调发展”、“医教协同”成为当年新增会议热点,这与国家2014年出台的《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有密切联系。

三、研究结论

1.伴随医学专业认证的继续推行,“医学专业认证”还将继续成为近期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2.随着《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医学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协调发展”、“医教协同”将继续成为近期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篇13

【关键词】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medical laboratory

WEI Wei, ZHAO Chun-yan, HUANG Xiao-hua,et al.College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116044,China

【Abstract】 To reform medical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o a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verall in operation, strengthen to grasp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based experimental skill,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ies in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actual work. Also, the reform can inspire students’ love of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ultivate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meettheneeds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Medical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和方法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宗旨。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检验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检验项目也日益增多;检验技术呈现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现代模式,检验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必须随之改革。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临床检验师,作者对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1]。部分教育学者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实验课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理论课所学的知识点。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实验课时设置较少,不能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较为薄弱,目前,资历较深的教师是理论课的“主力军”,而实验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自然而然就轻视实验课的学习;③实验的教学模式较为禁锢。基本为教师提前完成实验内容的设计,为学生准备好所需仪器、试剂等材料,并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临床意义等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形式。课上,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对实验本身的原理、临床应用意义及所添加试剂的用途基本上一知半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缺乏独立总结的思考过程及创新观点的提出;④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相脱节现象较为严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院检验科也正逐步发展为“智能化、机械化”取代传统手工操作模式,“速度快、精确高、信息大、易操控、操作易、参数多”六大特点已然成为临床仪器检验时代的新靶标[2]。然而,传统实验教学对这方面知识传授甚少,同时,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临床机会甚少,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2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办法

2.1 强化基本实验技能 为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熟练的掌握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本院在保证理论课程完整性及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在原有实验课时基础上将实验课课时增加20%,切实让每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认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将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硬理论”的教师,安排到实验课教学中,师资队伍得到保证。以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实验为例,在同学进行操作前,教师会亲自演示常规仪器、常规玻璃器皿、常规试剂量取的操作过程,着重强调需要特别注意之处,以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而影响实验的整体性。为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性,在有些实验项目中,如:血糖、肾功能及离子等的检测,为学生准备不同的实验样品,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性。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会逐一进行指点,及时纠正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一个小小实验操作疏忽,实验结果会差之千里,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本院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技能大赛,让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规定的实验题目的所有实验步骤,得到相应实验结果,评委老师会认真观察学生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结果的真实、准确性作出判断,最后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出大赛的一、二、三等奖。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医药卫生人才,已经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我们增设了小鼠肝损伤及高血糖模型的制备及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开设这样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疾病状态下各相关指标的改变。在这部分实验中,学生负责实验全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设计实验,绘制实验流程图,见图1。再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选择可行的方案实施,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该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一套较为系统的动物模型制备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图1 动物模型制备及相关指标检测流程图

2.2 同临床实验接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3] 医学检验技术正飞速发展,新的实验项目不断被研发,新的检测指标不断被应用于临床。为使学生在学校实验课上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接轨,采用了开设新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两种方式。根据学校现有条件,添置部分先进仪器、购买新项目试剂盒用于实验教学,比如载脂蛋白、肌钙蛋白的检测,给学生讲解其实验原理和临床中所接触到的病例分析,使学生在实验课上对这些实验项目有所了解,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到检验科见习机会,使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由检验科老师对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参数设置和仪器的操作流程向学生做以详细讲解及演示;并且,在检验科教师指导下,学生完全按照医院患者检测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问卷调查,95%以上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科研及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使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更趋合理,培养出了一批理论知识深厚、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瑞红,潘世扬,黄飒瑶,等.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02-1103.

篇14

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讲义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同时也是当前运用最为普遍的教育方法,在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多个学科广为运用[2]。LBL教学方法具有教材完整、理论完整、知识完备的优点,教师按照书本章节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对教师来讲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进程,对学生来讲能够全面了解一门学科的架构和逻辑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综合素质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都不高,因此,在许多学科的教学方法应用中,尤其是基础理论教育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今医学教育广泛提倡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尤其是医学前沿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因此,LBL教学方法在当今医学教育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LBL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削弱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3]。因此,国内外知名医科大学近年来都在开展针对LBL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

2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4]。PBL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寻求交流和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因此,PBL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模拟学生今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现实问题的过程,因而在国内外多个著名的医学院校被推广。美国近70%的医学院采用PBL模式教学,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课程改革的试验;中国的香港大学医学院PBL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中国内地包括北医大、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在内的多个“211”或“985”院校开展了PBL教学的试点和推广。PBL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整体要求比较高,对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都有一套严格的顶层设计。许多国内医学院校的PBL教学都在七年制或八年制学生中开展,通常以临床典型病例为问题引入,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和共同讨论,最终解决临床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临床、基础甚至医学前沿的相关知识广泛涉猎。进入21世纪以来,也有诸多学者开始对PBL教学法的运用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在PBL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的成本投入非常高,而小组讨论机制运作不良会影响PBL的实际效果。教育学家Wells等进一步指出,PBL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层次、学科领域和导师的要求都是非常挑剔的,需要师生双方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5]。虽然PBL在实际开展时具有一些难度,但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试点内容。

3CBL教学方法

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导向的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教师对特殊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原理,并进而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BL教学方法最早在欧美国家的一些高校经济学和法学的教学中采用,并逐渐拓展到商学院的管理教学实践中,当前在医学教育中也有一定应用。CBL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也一定相通之处,就是整个教学过程都以一个案例或临床病例入手,不同之处在于CBL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teacher-de-pendentapproach),而PBL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我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为主要形式,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引导和避免讨论的方向偏离主题[6]。因此,相比PBL教学方法,CBL教学方法可以避免因小组机制的功能不良而导致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但是CBL教学方法的案例选择、构建和叙述都可能影响学生进行讨论的兴趣和意愿,因为相比PBL教学,CBL缺乏实际情境体验的真实感。基于以上原因,CBL教学方法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常常在某些学科或某些典型知识讲解中应用。

4RBL教学模式

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接触各种资源或运用它们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有时也可以用“自主学习”来替代,是学生主动地利用学习资源主动学习的模式。RBL教学方法是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崭新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标本、模型、挂图、VCD、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对课程学习所需的学科材料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不断提高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RBL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高等教育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最新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肯定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电视、虚拟教室、视频会议等新的技术媒体形式已经成为e-Learning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eb支持的学习(web-supportedlearn-ing,WSL)[7]。e-Learning在内容传播、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程度的改变[8]。合作学习、高阶思维技巧的发展、自我评价、以真实任务作为学习起点的训练、自主学习、学习者个体责任和教与学应用是近年来e-Learning研究领域中的高频关键词[9]。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e-Learning的有效教学法方面,以及在有效的、基于新型数字资源的教学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基于资源的学习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RBL教学模式承载的教育理念是要求学生在面对信息时代知识激增挑战的时候,具备独立进行搜集、加工、处理、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将学科课程学习目标与信息文化素养整合起来,强化学生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但是,目前RBL的难题不是如何保护稀有的学习资源,而是如何确保用最适当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由此RBL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不同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运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