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6: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数学课堂训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数学课堂;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59-01
“说”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目标要求:“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数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与他人交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体现。结合教学实践,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说”的训练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说
当前,农村儿童以留守者居多,他们受隔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表现为胆小羞怯,不愿表述,不善交流,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的学生人数亦占相当比例。《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才会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亲切的语言,慈和的面容,富于亲近感的肢体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没有怕说错的心理负担。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好胜心强,急于表现自己,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开始。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要求其他孩子认真听,可从不同角度评价激励学生,如“声音真响亮”“说得好”“真勇敢”“你的声音真好听,不用急,慢慢说”“再想想”等等,充分肯定每个孩子敢于发言的勇气,激励学生有信心、有胆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尤其要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发现自己说话也有亮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自信,敢于和其他孩子一样去说,进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一次听语文课时,我无意间发现一向不爱发言的邓怡朗读课文声音甜美,很有感情,课后我与她交谈,特意表扬了她,后来数学课上开始主动发言,而且说得越来越好。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想说
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在教师精心组织、安排的活动中,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故事化、情节化、具体化的实例,诱发学生说的欲望,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活动,提供大量的信息刺激,引发学生对身边数学有关的事物的好奇心。学生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促使大脑在情感的驱动下去想象,去思考,并急切地想说出来。
1、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时,教学活动从调查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入手,如何快速地知道喜欢某种活动的人数,让学生想办法并说出来。他们对课外活动十分感兴趣,听说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喜爱情况建立兴趣小组,都想着早点报上名参加,积极举起小手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情绪被极大调动,所以接下来的课堂异常活跃,他们一个接一个说出自己的调查办法,真可谓精彩纷呈。
2、加强合作交流,鼓励求异思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的异同,从而产生好奇,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巧妙引导,恰当点拨,让学生会说
学生敢说是前提,想说是基础,会说才是落脚点。只有学生会说,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说。学生只有目的明确,表述才会清楚,才能减少心理压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以观察、操作、调查等实践活动为依据,抓住问题的关键,说到“点子上”。如教学《平均分》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6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都有哪些分法”,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分最合适?为什么要这样分?当学生说出“分得一样多最合适,这样分最公平”时,导出“平均分”的概念,轻松自然。
2、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较差,农村孩子更是如此,往往说不完整、不具体,甚至前后矛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做到使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分析,做到思路清晰,从而形成新思维。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就得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他们想说、要说。
1.营造说的氛围 激励想说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尽可能减少统一要求,吸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给予充分肯定,激励学生想“说”,有信心“说”,喜欢“说”。
2.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但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他们编成口诀、童谣、歌曲、故事等用于数学,这样不仅使学生便于掌握,而且能感受其中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索的兴趣。例如:学生初学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我教学生唱四舍五入法儿歌:“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宝。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是‘5’大‘5’向前进,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让学生通俗易懂,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并很快地跟老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说”
数学的三大特点之一是逻辑的严密性,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语言,让学生会“说”。
1.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注意语言的规范化,用词要准确。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也学会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我教给学生一种算理: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相乘,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先把两数相乘得整数,再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出结果。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出更多的解题方法,如灵活运用乘法分配率。通过几道类似题目的强化训练,让学生以自说和同坐互说等形式进行训练,在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2.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提高数学语言
在数学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参与并进行引导。指导学生了解说的内容,说的形式,认识说的环节步骤,让学生学会说。教师在倾听学生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点、适时补充,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提高听说能力和说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拼图得出结果。同时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过程和结果。学生掌握方法后,再要求学生叙述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领会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训练过程 ,让学生“善说”
我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说的过程,做到三个“鼓励”
1.鼓励学生说算理
数学课中计算的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如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老师不要仅仅满足答案,而应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被除数和余数的,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思维的优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2.鼓励学生讲思路
精练的数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训练学生从条件出发可以怎样想,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关键要说清楚思路,如从条件出发可以运用:根据什么和什么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什么和什么 又可以求出什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通过反复训练,逐渐提高表达的要求,学生就会将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同学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3.鼓励学生说操作过程
一、教前先学,明确学习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下按照教师的授课思路和内容来被动听讲,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低,很难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从而限制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而如果可以在数学课程开展之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现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充分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和生活阅历来提前了解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帮助学生明确该节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以便学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听自主学习过程中所不理解的疑难点知识。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先学”,以使学生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并且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此时数学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设置一些有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方面比较简单的练习题,接着直接为学生出示两道两位数的除法计算题来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自主尝试求解。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新会被有效地激发,并且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掌握相关问题的正确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二、学后再教,针对疑难讲解
“先学”是“后教”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学生的“先学”,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该部分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从而可以使数学教师有计划地教授,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授课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先学后教”的合理运用,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会明显增强,只需要三言两语即可道破数学授课的“天机”,这远比数学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来得好,同时学生在教师这种简洁、易懂的讲解下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及其相关类型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算定律”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授课之前先为学生设置如下所述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计算,25×25=?学生在计算该道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在“先学”的过程中掌握分配率的合理运用,接着即可掌握25×28=25×(20+8)=25×20+25×8=500+200=700。此时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该种乘法运算定律,但是在“后教”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比如针对该道数学问题,除了借助乘法分配率外,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中一个乘数分成两个简单的乘数,即25×28=25×4×7=700。这种计算方法要远优于上种计算方法。如此一来,引导学生跳出既定思维模式,换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当堂训练,巩固已学知识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很多小学生一放学就将作业抛之脑后,尽情玩耍之后忽然发现作业还没有做,此时他们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已学的数学知识,或者也都是胡乱应付一下,而没有经历过系统性的复习和学习,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巩固学习。而如果教师可以采用“当堂训练”的授课模式,趁热打铁,使学生在尚未忘记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当堂练习,以及时巩固学生已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扎实学生数学基础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除了答疑解难之外,还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巩固练习,同时这也有助于减轻小学生课下的学习负担,切实做到“减负增效。”此外,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的时候,必须要紧扣授课所用的数学教材,并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保所设置数学习题的难度、题量也要适中。例如,在讲解完“圆周率”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下述数学问题:“大圆和小圆的圆周率大小?”和“圆周率就是3.14?”等,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圆周率”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 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 合作学习要激励学生“彰显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根据需要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所以,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迎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特意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好小组长,组长对每个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教师也会低下身子走到学生中去。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组长一言堂,或者只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则袖手旁观、坐享其成。看似热闹,其实毫无“个性”可言,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低效的。合作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互学习,但这种互学习一定是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每个人随时准备发言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学习,勇于围绕学习任务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对他人的思维、做法进行评价,即“彰显个性”。
案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片断。
师:如果是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列式?
生(齐):3÷4。
师:每人还能分到整块数吗?
生(齐):不能。
师:每人分不到一整块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3÷4的商呢? 请每个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张圆形纸片和剪刀拿出来,动手分分看。
生1(把纸片拿出来数一数发现有6张):怎么有这么多纸片?我们只需要3张就可以了。(其他学生也愣住了。)
生2:可能有不同思路。
生3:我已经有一种分法了,你们听听看。拿出3张纸片代表3块饼,每次就分一块饼(边说边用剪刀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以得到1/4块,这样分三次,每人就一共得到3/4块,也就是3÷4=3/4(块)。
生(大多数成员):有道理!有道理!
生4: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出另外一种简单的分法。只要把3块饼放在一起分一次就行了(说着就把3张纸片重叠放在一起,用剪刀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分得1份,摆开来就是3/4块。
生:这种方法好,很快捷。
……
(小组学习汇报,该小组推选生4汇报。)
生4:我们组看到老师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张纸片,我们就思考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同学是把3块饼一块一块都平均分成4份,然后得到每个小朋友分得3/4块。我受他的启发,把3块饼放在一起一次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也得到了3/4块。我们组的同学都认为我的方法比较简单。
师:你们这个小组真爱动脑筋,个个都是好样的。
案例分析:这个合作小组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分工,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序的、积极的、愉快的,人人都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代表小组汇报的那个学生还能简明扼要地把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汇报,再加上教师的简短评价,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就是要引导并激发学生将各自独特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形成智慧的火花,最终实现“彰显个性”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二、课堂教学要力求“内省外思”
“完美”是我们许多教师尤其是进行公开课教学教师的一种理想追求。但这种追求有的教师却走入了误区,认为一堂数学课只要能很“顺当”、学生“全明白了”就是“完美”的。其实,一节“完美”的数学课堂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的掌握,还应该留给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自主探究的空间,即要激发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去探究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空白”。也就是说,一堂有效的数学课要做到“内省外思”,其中,“内省”是前提,“外思”是发展。只有课内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外思”才能成为可能;同时,此时的“外思”也显得非常必要,它是一节数学课的延续,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外思”可体现在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但一节课的结尾常常是激发学生进行课后探索与实践的“温床”。在练习的设计上一定要有层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去探索,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回忆、联想、再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去再思考、再创造。
案例:“找规律”教学片断。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路线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
2.衣服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
3.游戏中的搭配现象。
师:生活中,不光是吃早餐、走路、穿衣服有搭配问题,我们平时玩的游戏也有搭配的问题。
师:同学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吧?玩这个游戏我们关注的都是输赢问题,现在我们如果从搭配的角度去看,两个人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共有多少种搭配情况呢?
生:6种。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方法在纸上画一画吗?看看谁画得简单、明了、快捷。
生1:9种,不是6种。
生2,不错,是9种。
……
【关键词】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直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不断的尝试,想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课堂教学手段,使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比较符合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很枯燥、很累,让学生主动求新知,化知识为能力,从而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是目前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虽然担任了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可以说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回顾这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历,发现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老旧的教学理念,比如:上课还是应该老师多讲,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主动的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我觉得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充分利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粹,就一定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先学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好习惯,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会预习课本的好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施步骤
【1】“先学”:每节课刚一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告诉学生,同时提出2-6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问题可以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去自学课本。这段时间里,数学老师就要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比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老师首先就把重点列出来: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2.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3. 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老师也可以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自己来认识这些图形。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2】“后教”:自学的时间到了,老师应该通过分组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比较后,再让学生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然后老师进行提问,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老师应该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老师就应该表示肯定,不必重复;如果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进行补充;如果讲错了的,教师也不要一味的批评,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更正错误。这样一来,老师讲的时间就不多了,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但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补充、更正的方式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比如数学课上“面积和周长的换算”,学生自己先看课本例题,然后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后,老师发现学生只在面积和周长的定义上比较模糊,那么就只重点讲这个方面,其余的就不用多讲了。
【3】“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完成作业,学生当堂练习后由老师进行点拨和纠正。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当堂学习的知识,基本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完成率达到95以上,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当堂就完成了作业,老师也比较能够对学生今天的学习效果有直观的了解,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也真正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也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二、今后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 要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们的指导方向。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那些表现积极主动的同学,老师要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更加自信。
2. 教师在思想观念上积极转变
要根据实际情况放开手脚大胆施教,不要患得患失。在学生管理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
3. 周期短,加强反思,能够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实施“日清、周清、月清”,及时总结、归纳、反思,从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在很多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不少的成功的例子,但是真正操作起来也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要根据自己教学中实际的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不要生搬硬套,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