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渔业的重要性范文

渔业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渔业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渔业的重要性

篇1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学校体育价值目标的认识

担任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爱动,对体育课比较陌生,加上学生在初中时没有很好地上过体育课,以及学校场地器材有限,学校体育不可能满足个体的体制与健康水平的要求。

2.学生学习态度、习惯的认识

在所执教的班级中,我通过和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发现有的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也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课,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学得好不好无所谓。有80%的学生放弃体育活动,即使有活动也是随意性的。课堂教学的技术得不到复习与巩固,学生积极性无人调动,主动作用得不到发挥。学期结束后,通过考核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但经过一个假期,原来学会的动作又生疏了。

3.学生锻炼不足的认识

当前的教育体制迎合考选的功力心态,耗尽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精力。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加上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有些学生不敢或不愿涉足一些有困难有危险的运动项目。

二、体育课课后作业的重要性

1.家庭体育作业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到家庭、到社会、到学生个人生活中去,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展示机会,在参与中得到提高,对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2.家庭体育作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练习,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家庭体育作业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使刚学到的知识、动作技术及时得到复习巩固,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延长,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家庭体育作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家庭体育作业是家校协同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为孩子的健康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可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借助社会力量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6.家庭体育作业已被广大家长接受,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已从单纯的智力型向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观转变,它给家庭带来了和谐、健康和欢乐。

三、布置体育课课后作业的必要性

1.学生体育成绩下降引起的思考。一个学期结束了,教师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术和技能,通过考核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但是经过一个假期(寒暑假),新学期一开始,原来学会的技术动作非常生疏,个别学生甚至全部遗忘,再测试成绩与原测试成绩相比大幅度下降。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假期中只是休息,或是无目的尽兴地玩耍,原已学到的技术动作得不到巩固复习,动力定型逐渐退化,个别动作全部遗忘。这种反弹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2.体育教学必须得到延伸。人类已认识到“自我健身是在履行社会义务。自我健身是对个人、对家庭的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全民健身的思想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延伸到社会、家庭和每个人的生活中去。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教师正确地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后作业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通过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课堂上学习的技术、技能,提高熟练掌握技术、技能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弱点来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基本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如快速跑的练习可放在课后进行。

2.课后作业与“阳光体育”相结合。在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的今天,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每天不低于一小时,因此我们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同伴的陪同、教师的监督下完成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一样或多样体育运动,如滑跳绳、武术、游泳、踢毽子、球类运动等,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考虑季节性。由于各地气候的不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科学安排,考虑到当地气候特点,给学生布置适合本地气候的活动项目,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布置不同内容,如冬季布置耐力跑、踢毽子、掷沙包,春季可布置放风筝、远足、郊游等,夏季可布置游泳、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等。

4.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往往发现一些学生缩手缩脚,缺乏勇气,如学习跨越,爬越障碍、耐久跑时,女生和一些胆小的学生不敢上高、翻越,吓得脸发白,腿颤抖,甚至哭鼻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结合多种重大的国内外体育比赛,布置一些以体育时事为主要内容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途径及时了解比赛的战况及运动员那种敢打、敢拼,一身泥土满身汗水,无数次跌倒再爬起的动人事迹,为国争光的优秀事迹,使学生在体坛明星的精神感召下,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克服怯懦的信心,并决心以体坛明星为榜样,长大后也用自己的本领报效祖国,为国争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又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锻炼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孔春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2002.

[2]李祥,梁俊雄编著.学校健康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2004重印).

篇2

关键词 体育作业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123-02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其他文字学科一样,也应该留有适当的课外作业。如果一个学生单靠每周几节体育课,其余时间不参加体育活动,他的身体素质是难以得到提高的。为了有效衔接课内与课外教学,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更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现代社会体育理念的实施和贯彻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体育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设计体育作业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地区把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能力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高质量,重视智育,轻视艺术教育,整天要求学生在教室读书,写作业。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被挤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身体素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耐力、肺活量近十年趋于停滞,甚至有所下降,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而且是年级越高近视率越高,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例不断增加。专家分析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不够,体力劳动减少,缺乏营养知识。可见布置适量的体育作业非常必要。

二、设计体育作业的意义

体育作业是由体育老师在一节体育课后留给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体育作业,也就是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设计体育作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增进身心健康,并可使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的各种动作技术要求和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复习和巩固,进而熟练掌握,这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解决了学生在课余生活练什么、怎么练的难题,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因而,体育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既研究教材、学生,还要研究作业,做到有的放矢,并对作业进行跟踪了解,追求实效。

三、设计体育作业的内容

体育作业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精心选择适量的体育作业。

首先,体育作业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复习巩固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我在一年级上完一节跳绳的新授课后,多数学生还不能掌握跳绳的方法,不会连续跳,因此,我就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练习,争取在下次体育课时能连续跳。学生初学跳绳兴趣还比较浓厚,教师又布置了练习跳绳的作业。学生通过复习,就会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在下次课检查学生的作业时,效果就很明显,很多学生都能连续跳。

其次,体育作业与自觉锻炼身体相结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应该是每天一小时,在校由体育教师组织实施,但周末和节假日教师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或监督下完成一小时的锻炼。假期中的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掌握一样或多样体育运动,如滑旱冰、武术、游泳、跆拳道、球类运动等。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来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设计体育作业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布置体育作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育教师要科学安排,考虑到当地气候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可行性。如滑雪、单双杠的练习等就不适合。作业的内容练习次数和形式,这些都是可变的因素,既要防止运动量不足,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又要防止运动过度,应事先教会学生如何把握好尺度。

其次,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布置作业后不进行检查和适当的评价,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这也是体育作业能坚持下去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先天体质有差异,具体练习条件、家庭背景和个性心理发展都存在着差异,要注意区别对待,遵循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完成体育作业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们有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认同感。

篇3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科研 专业发展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善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德育最新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善于研究,积极应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将个人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

1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内涵

从研究主体上看,当前从事职业教育德育研究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通职业教育教师和德育科研机构(含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职业教育教师又可以分为班主任和没有担任班主任的一般教师两部分。普通职业教育教师的德育科研和专家学者的德育科研相比较,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但专家学者侧重于揭示普遍性的德育规律,形成系统的德育理论,以此来指导学校德育实践;而普通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多是源于自身工作中的困惑,意欲通过研究来解决具体问题,获得可供以后借鉴的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德育实践。因此,专家学者的德育研究理论性更强,学术性更强,而普通教师德育科研的实践性更强,学术性相对较低。

2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必要性

“班主任是职业教育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职业教育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虽然班主任需要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但考虑到学生管理的教育性,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为德育。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德育科研也是学校德育科研的主体部分。当前,“我国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教书’与‘育人’分离,德育工作部门化,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相互‘割裂’的现象”。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独特作用:第一,班主任既承担学科教学,又负责德育工作,可以很自然地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二,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研究如何协调各位教师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整合来自家庭、社会的德育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第三,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政策制订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可以研究和制订学校德育发展的方案和规划以及贯通学校上下德育管理过程的制度和措施,从而提升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3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内容

3.1诚信教育。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首先应讲诚信,进而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在班级里,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说一不二,说到做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都应该因材施教,但是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让学生愿意服从管理的关键,还在老师的为人。我常常教他们要诚信,只有这样,才能有情感的交流,才能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会成为诚信的人。

3.2信任教育

信任,用日常用语说就是放心。信任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孔子曾说:“亲其师,信其道。”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教育者,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信任会成为感化学生、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我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批评一个学习基础薄弱、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有一天,她实在太委屈了,对我说:“老师,我没有时间学习,我回家要做家务,还要给弟弟妹妹做饭。”什么?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12岁的孩子,在她正值无忧无虑学习和玩耍的时候,却要承受如此重负。我开始有些自责,但更多的是伤感和心痛。从此以后,我λ不再是批评,而更多的是聆听、鼓励和帮助。慢慢地,我们之间建立了相互的信任,她愿意为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努力。即使是绞尽脑汁,死记硬背,她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两年过去了,她从一个除了语文能及格的学生到了现在门门及格,英语还能上优。在她进步的道路上,她学会了信任!

3.3担当精神。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辞海》里,关于“责任”的解释是“一种职责或任务”。责任不是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正如学生犯错后,应该让他们知道犯错的后果,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让他们在自己的经历中,懂得什么是责任。我告诉学生,在遇到事情时,我们要勇于担当,也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将来,当我们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担当也会受到尊重;也许就因为担当,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也同样告诉学生,遇事要坚强,有责任要学会担当,而不是一味地推卸,哭喊不能解决问题。

3.4感恩之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我告诉学生,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谢所有对你有恩之人!学生也许没有丰富的阅历,也许他们不能做到学识渊博,但他们却拥有着最淳朴的心。只要我们用真诚施以教育,他们一定可以带着感恩之心和终身受用的人生道理,踏上走向未来的征程。

4结束语

班主任工作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它既有规律可循,又需灵活变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融责任、爱心和追求于一体,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农锦东.浅谈新时期中职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12(12)

篇4

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指出,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只有农业和农村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才不会落空,才能最终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高等农业教育作为农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对农村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责任。高等农业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导师”,能够加强深化农村人员文化教育程度,丰富农村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立志农村、安心农业、服务农民的高级人才。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有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阐述,提出要“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2]。高等农业教育在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社会发展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大量优秀的农村基层工作者由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出来,奠定了高等农业教育作为农村科技、文化传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的基础。高等农业教育是农村发展建设的动力源泉。

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为进一步发挥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建议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对福建省部分地市农村进行问卷调查。

从区域属性上看,福建省可以划分为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但从农村发展的角度上看,闽东、闽南地区属于沿海地区,渔业产业在其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闽西、闽北地区偏向内陆地区,传统的种植业在其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文章研究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支持农村发展这一主题更多地偏向于农村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鉴于此,在闽东、闽南地区只选取了泉州市作为样本对象,而在闽西、闽北地区则选取了龙岩市、南平市作为样本对象。文章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统一的问卷,并结合面访式方法进行调查。其调查的人员对象为: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乡镇企业、个体户、农业大户等农业产业从业人员。调查问卷回收情况:泉州市调查发放问卷30份,有效回收26份;南平市调查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20份;龙岩市调查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20份;总计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66份。文章针对受访对象的基本资料,选用分类型变量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对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支持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将各评估因素分别定义两个等级以分析其对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程度的影响。

调查显示(见表1),农业从业人员男性比例较高,接近2/3;女性约占1/3。被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周岁,人群主要属于青壮年,正处于人生事业的上升阶段。可以判断当前农村的发展建设,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是主力军。学历层次的构成是比较均匀的。被调查对象虽然处于农村,但由于主要是针对农村较高层次的从业人员,因此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历基本在大专以上,个别是高中(中专)学历;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的人员主要是高中学历,且呈正态分布。可以看出经过中央多年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农村的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所改善。被调查者的主要身份是一般办事人员,负责人(包括企业等单位的负责人)则较少。因此,主要被调查者从事的是一线的涉农工作。从在农村的工作时间来看,超过1/3的人员在农村工作10年以上,5年以下的也占1/3。因此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能够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而在近年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才来到农村就业,可以看出支农的人力资源引导有一定成效。1.模型的建立与变量的选择。为定量分析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调研数据,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是否有效的影响程度。令Y=1代表“认为高等农业教育可以支持农村发展”,令Y=0代表“认为高等农业教育不可以支持农村发展”,建立逻辑回归模型。

从样本回归函数可以看出,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X2,X4,X5,X6,即农业劳动者素质、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服务农村、高等农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建设、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其中工业基础和交通地理因素在对自变量筛选时被放弃,说明工业发展和地理因素在统计意义上对高等农业支持农村发展有效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与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有关,中国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地理条件已不再是限制农村发展的瓶颈;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结合并不紧密,二者也没有直接沟通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将工业基础和交通地理因素两个自变量在逻辑回归模型中被剔除掉,这似乎与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相背离的倾向,究其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总体而言,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福建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整体的工业化发展态势良好,或者可以认为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的工业化水平目前是具备的,而正是因为已经具备相应的工业基础,该变量在逻辑回归模型中类似于常量而被剔除出去;另一方面,“要致富,先修路”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农村致富名言,就福建省而言,整体的交通状况良好,从省会城市到各个地级市4个小时内均可以达到,特别是动车开通后,速度又有所改进,而就各个县(市)而言,交通状况也基本可以满足正常物资供应需求,因此,该变量在逻辑回归模型中也类似于常量而被剔除了。

高等农业教育支持农村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等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互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行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科技水平等,构建二者互动的平台,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高等农业院校与农业之间的信息、人力、科技、管理、生产等各个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现实条件。其次,政府政策决策行为可以在高等农业教育与农业生产的互动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这样的互动机制能够及时提供最新最先进的配套技术,直接推动农村发展建设。第四,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的发展路径。只有确保行政、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调整优化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结构,才能有实现农业大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体系保证,才能稳固农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p#分页标题#e#

目前中国农村农业相关产业从业者科技文化水平仍然偏低,高等农业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农业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其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培养新型农民的主渠道就是高等农业教育。通过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平稳运行,不断拓展高等农业教育多种渠道通向基层农村和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其培养和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职能,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实干型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农村发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多层次、高层次的农业人才,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要适应现代农村具体发展水平,要适应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办学规模。首先,要加大农业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只有掌握了农业核心的生产技术,才能逐步开展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结合科技发展课题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带动人才培养,逐步产生一批科研骨干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其次,加强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培训。通过进修班、培训班以及继续教育等方式,对农业学科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合格的农技推广员,在农村建设中,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与农民接触面广泛而深入,在推广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技能。第三,要对农业企业家进行教育培训。农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企业加工生产与农户种植、养殖生产紧密联系。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作为企业负责人,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企业家,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对普及新品种、改良新技术,提升农民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第四,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学生进入高等农业院校就学。当前中国实行高等院校入学全国统一考试,而中国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对培养农村籍高等农业人才存在较大障碍。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村学生报考高等农业院校。第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要针对不同的农业从业人员的具体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农民教育。例如开展农业骨干农户的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支持该类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接受新理念、新技能,进一步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发挥示范效应。整合社会力量,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民培训体系,建立高等农业院校及其科研单位培训农民的制度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培训事业,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第六,推进高等农业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农民,目前的高等农业教育成人考试入学门槛较高,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选拔农村的优秀农民,使他们在制度上和经济上都有机会参加高等农业教育。只有将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向广大农村拓展,才能真正为基层农村培养扎根农业、建设农村的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

农村条件恶劣、环境艰苦、农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许多地区仍然保持原始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调选聘生计划,引导广大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踊跃到农村的广阔天空去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势必对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大学生的许多新颖做法也为农村带来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势必促进福建省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缓解了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通过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会对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经济增长意义的领会和理解。进一步促使学生对人类行为方式、人与自然和人生意义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高等农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质上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农业接班人,只有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农村教育教学实践项目,完善创业指导,做好典型范例宣传工作,才能培育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献身“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基层政府、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建设,为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搭建奉献农业的完备舞台。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建设农业人才市场,成为农村工作中优化人才结构、沟通农业人才交流的重要枢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遵循市场引导、政府扶持的基本原则。要加快农业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人才交流网络体系,完善政府服务功能,拓展高校毕业生献身“三农”的服务领域。政府和高等农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服务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为农村带来知识、技术、设备、资金等等。有效拓宽人才通向广大农村的渠道,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农村发展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近几年各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表明,虽然不同的农业院校有不同的定位和发展道路,但高等农业院校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综合化既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体现,更是人全面发展的召唤,因而,综合化对于单科性的高等农业院校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3]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学校长M•PeterMcPherson在第二届全球高等农业教育与研究联合会上指出:“发达国家的农业大学已变为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学院,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学院。我们不仅应该鼓励选择这种模式,而且还要特别加强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天所赋予的使命,为了继续保持和获取公众的支持,高等农业教育必须拓展其学科、专业、角色和使命”[4]。高等农业院校要深入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定位,确立发展目标,例如建设综合性大学、建设科研教学型大学、建设专业性大学,综合发展思路,坚定发展方向。现代农业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协调发展的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界限模糊化的农业,是直接为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农业,是广泛运用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农业。[5]现代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中不断延伸,传统农业科技支持第一产业生产发展作为基础,加大引导农民转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就业范围和就业方式的大拓展。因此高等农业教育要及时调整农科专业布局,加强社会科学、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工科等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部分的建设,培养复合型农业经管人才。专业设置格局不但要坚持满足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人才需求,而且还要侧重向设施农业、新能源农业不断拓展。在专业拓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偏离发展方向,防控专业非农化,坚持培养面向农产品保鲜、深加工、贸易、销售、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农业机械研发、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涉农专业人才。学科安排和专业设置紧密围绕三大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需求,不断扩大高等农业教育的社会影响范围和影响层次。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树立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发展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结构,拓展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服务意识,强化主动性和适应性意识。高等农业院校作为独立法人,也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要以市场为导向,学校办学要以市场供求规律为基本出发点,紧密结合农业企业化进程和农业产供销过程。深入推进传统学科改革,构建多种类型的高等农业教育方式,促进高等农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更加贴近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更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p#分页标题#e#

政府农业部门要加强领导,省农业厅和各个县市农业局及其下属的推广中心,要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要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保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得到转化和推广,不断促进中国农业工作向前发展。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培训教育手段,把新思维、新信息、新技术灌输给农业劳动者,促进农民素质有效提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农业生产率得到提升。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要重视实验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科学研究要切实结合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以提高科研成果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进而保证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高等农业院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通过组建社会中介、兴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渠道,寻找科技成果与农民创业的最佳结合点,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创业企业,通过为农民创业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成果孵化和培训服务,使之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物质支持。同时通过创业企业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增强创业企业的竞争力。[6]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技术孵化基地,每年都形成大批的农业科研技术成果,要加快建设形成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主体,联系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有效合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教学、科研、推广、生产一脉相承,建立专家、学者直接下到田间的平台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科技下乡,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深入农业生产基地,把新技术、新成果及时应用到生产当中,尽快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真正实现农业科技的“无缝”推广,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村发展。

篇5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素养;职业院校;终身体育;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03-01

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走向社会这一压力,学生们忙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身体健康。职业技术教育中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僵化,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学生参与热情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紧随社会发展步伐,整合课改需求,强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构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体系。因此,如何把中职体育教学从忽视常识教育只注重特长训练转向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意识上来,开发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资源,就成为了体育教师研究的课题。

1.有助于保持良好心态,激励拼搏精神

体育锻炼是职业院校学生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形式,有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激发他们拼搏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培养体育运动习惯,缓解心理压力。比如讲中职体育“中长跑”过程中,可利用学校周边道路环境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包括定向越野、校园马拉松、接力跑等,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中长跑技能。教师要教会学生跑两三步呼吸一次的这种节奏,使学生动作协调、步伐轻盈,愉快的进行中长跑训练。还可以进行“拔大旗”的游戏,将学生自然分成几个组,以组别竞争的手段开展游戏,树立团队精神。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单调的事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中长跑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锻炼,能够学会积极进取,做事不半途而废,了解健康与生活的基本内涵。

2.有助于形成职业素养,明确发展方向

有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学习缺乏动力,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造成了学生恐惧进入社会。而体育课程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体力去学习和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比如讲中职体育“篮球”的相关知识,体育教师必须要摆脱追求命中率和力量的误区,更加关注科学的篮球训练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这项运动并从中受益。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让学生懂得“努力拼搏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讲到篮球的传球和接球时,教师一定要细化到教给学生传接球及运球的手法以及比赛时团结拼搏的品质,养成不怕困难的高尚情操。再讲到篮球的技术和战术时,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解篮球竞赛的规则,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掌握好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时机,使学生明确了训练方向自然就能做到重视全局,活动中充满激情。

3.有助于增强技能运用,锻炼协调能力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具有特殊性,要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到每个专业的学生,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工作岗位。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从而增强技能的运用能力。比如讲中职体育“素质训练”,包括力量与柔韧的练习、耐力与速度的练习等。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力量练习很重要,他们需要较强的上肢力量和腰部力量,体育教师可组织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拔河等活动,帮助学生拥有强壮的肌肉,改善心理健康。耐力练习对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还能培养学生自信力。体育教师可组织结队钻呼啦圈游戏、花样压腿,良好的柔韧性是提高舞蹈水平重要条件。耐力练习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好处,耐力素质也是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使学生在工作中更具责任心。

4.有助于提高思想品质,发挥院校优势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英语教育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70-02

在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国际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国际贸易日益增多,要求现代专业技术人才不仅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给予跨国交际以语言保证的素质。市场需要导向着中职学校办学的人才培塑技能目标,专业教育必须适应就业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和经济一体化国际大环境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其中,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对外英语交际与借鉴学习和使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任务,因此,突显着这一学科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一、影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主要因素的分析

(一)英语教学特色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具有职业综合能力,工作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水平专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与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观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衡量学生成才的标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着英语教学的特色,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沟通能力和具有专业英语知识,能够适应于职业跨文化交际需要和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人员需要的英语素养。这就表明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与高等教育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

(二)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毋庸置疑,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是由专业课教师承担着的,英语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质量。职业教师的素质更重要的方面是敬业精神和教学方法的采用。目前的情况是,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欠缺敬业精神,对职业教育的特色认识模糊,往往沿袭于初高中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仍然对学生重在灌输基础性的知识,仍以老一套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主要表现是:在讲解单词、短语的用法上下功夫,教师的讲授实践几乎占用着课节中的所有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被动地跟随着教师,听课量大,记笔记量大,“听”得疲劳,“反思”不够,其结果是教师讲解的内容都听到了,但理解不够,与专业应用联系不够;或者是对课堂讲授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但实际应用则显得不足。或是只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掌握的是“哑巴英语”,不会利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

(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与英语基础偏低

职业学校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都没有打好底子,英语基础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好,而且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消极思想或抵触情绪,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英语,让他们产生着既然过去都没学好,现在再努力也不可能学得怎样的思想。思想上的消极和抵触,带来的是学习中的消极和应付,不求学得怎么好,只是跟着听课,在考试时能够混个及格也就达到学习目的了。也还有一些同学因为英语底子薄,不愿意上英语课,逃课者、考试不及格者大有人在。

二、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质量不容忽视

(一)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相应的英语水准,才能适合职业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在市场上十分抢手。且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不断增多,国内各类企业不断开辟国外市场的占有份额,企业的招商引资、域外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均离不开英语的介入和使用,而市场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和英语交际能力的人力资源大量的要依靠着职业学校的输送。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英语水平与社会的需要不对称,导致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16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近75%的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适合岗位需要,但是其中只有不到7%的人员具有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都是由于专业技术人员这方面的能力不达标,而招不到自己想要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实际上,从职业学校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也常常会因为英语水平的限制而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二)只有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具有进取的竞争实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最基本的语言功能即听和说。听得懂、说得清、写得出是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中的基本内容。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专业技术能力相对制衡的情况下,有着明显差异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奠定着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竞争实力强弱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强与弱者在岗位竞争中的起跑线不同,弱者如不奋发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于这方面的强者,因为在能力素质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

在职业实践中也还显现着这样的问题,即显示需要检验着学校英语教育的质量。学校英语教学的“教”、学生的“学”与岗位的“用”是否紧密联系着。这种检验表现实际需要,实践是检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或必须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来源于对国外的技术引进与设备引进,有着与辨别这些设备使用性能和技术要求的英文知识,操作起来会得心应手,没有与之适应的英文知识,只能是束手无策。其中尤其需要英文阅读能力,用来熟悉设备的操作说明、了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况且,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不仅仅是会简单的设备操作,更需要在设备运行中对不合理或可改进的地方予以创新与发明。有了创新的成果后,还需要对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国内的企业可用中文操作,外企与合资企业的总结汇报将必须使用英文,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英文书写能力。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人有我有,人人平等;人有我无,势必落后;我有人无,我必踞先”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形成。

三、在充分认识职业学校英语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搞好英语教学

(一)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上下功夫

职业学校要立足于自身所具备的英语教学特色,提升专业课程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积淀与提高,在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英语活动,如组织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辩论活动、英文原音电影观赏等,尽量多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英语听、说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英语基础词汇的记忆

学习英语知识,最终的结果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扎实地保存在记忆中,为使用做好知识储备。那么,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训练学生多掌握和扎实掌握英语词汇。词汇是英语的基础,词、句、对话、文章都是由一定量的词汇组成的,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为提高听和说的能力奠定物质基础。

(三)将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

随着现代人力资源需求环境的变化,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策略也必须改革和创新。现代人力资源需求调查以及有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查都显示出,复合型的英语专业技术人才是首选,而且必将是社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方向和社会需要的取向。因此,职业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培养,使学生能够从自我做起,端正学生对英语学习在日后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地加强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目标明确地从提高听说能力的全方位着眼,多学习、多时间、多锻炼、多提高。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既能够掌握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具有相应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成长为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的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惠.现代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调查[J].人力资源信息,2008,12.

[3]武小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分析[J].中国语言教育,2007,11.

篇7

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载体,通过生产实践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入手,也就是说要从对他们进行科技培训着手。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兄弟单位的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由于县里认真贯彻落实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方针,开展送教下乡、送科技到户,新疆木垒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突出表现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不高等方面。因此,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职业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宜耕宜牧的地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历史原因,木垒县教育落后,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形成了思想保守,耕作粗放,农业生产一直处于保守的自然经济的水平,农民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使广大农民沦为积贫积弱的群体。县里因财政拮据,成为靠国家扶持的贫困县。

近年来,中央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等战略举措。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科技支撑,就木垒县而言,要真正将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是很难想像的。因此,对广大农民持续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技文化素质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根深才能叶茂。而作为这个根基主体的农民富了,才称得上国家富了,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国家才算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讲,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民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木垒的情况看,农民的开放意识、商品意识、科技意识、信息意识虽有所进步,但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确立,农民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活动的纷繁复杂局面,农民想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个人致富需要,唯一的选择是不断提高本人文化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只有这些必备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了,才能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也才能求得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人口辐辏,百业汇集。农村的发展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人才,而这些人才若全由上级部门委派,一是不现实,二是即便这么做了,也只是杯水车薪、权宜之计,解决不了长远发展的问题。要保持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还是要从抓农民技术培训做起。

二、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有效措施

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既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也应是国家的一种政府行为。针对木垒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将农民培训活动富有成效地坚持下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从上到下建立培训协调的领导机构,全面督导和评估培训工作。

在农村,以农民为对象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强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言论铺天盖地,但落实到具体工作,由谁去抓,如何去抓,又如何评价培训结果时,其中空档不少。究其原因,一是缺少统一的领导机构提出具体指标要求和培训工作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二是没有对培训进行督促检查和考评的时间及要求,造成培训工作无规划、教学管理无头绪。

要保证培训工作按部就班、富有成果的进行,从自治区到地州市县都需要组建以农民为对象的培训领导机构,各县市所制订的本县市农民年度培训计划,经上级领导机构核实后实施,而上级领导机构就要履行检查、督促、评估的义务,以杜绝只说不做或者虚假现象,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2.要适时、适量增加对培训的经费支持。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了原料和人力、物力支持,扶持了国家工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得到飞跃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近些年来,国家重视“三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但是在专门用于农民技术培训方面的投入显得不足。其表现为:一是农业技术培训缺少场所和必要的设施,二是用于培训的经费不足。特别是在广大农民家庭收入尚不富裕的情况下,若让家境较差的农民自费参加培训,无疑会增加家庭负担,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培训经费上适时适当给予照顾非常必要。

3.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行多层次、多形式培训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行各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农村普及科技知识、开展“三下乡”活动等,旨在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各行业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活动还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培训的无绪和人力、物力的分散,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统一的培训规划和要求,造成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效果并不理想的状况。因此,要抓好培训工作,首先要解决组织领导问题,其次要做好具有前瞻性的培训工作规划和切实落实的方法步骤。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当前农村和涉农教育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是必要和可行的。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就是要充分利用农广校、党校、职业学校和各乡镇业余文化学校的培训场所和师资设备,形成合力,再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民培训任务。分层次培训,就是因人而异,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既有学历教育,又有立竿见影的一事一时培训。具体实施,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着手,抓好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教育培训,开展三加一或者中专层次的职业教育。

(2)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使他们具备一技之长,在家做到懂技务农,在外靠技术打工获取较高报酬。

(3)对文化程度过低或者文盲半文盲壮年农民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性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从事农业生产的要领。

篇8

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提起企业文化建设,有人认为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定义上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筑企业理念,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知识普及和企业精神教育,宣传企业精神。首先应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其他一切活动的根本。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等一系列结合时代的学习,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激发职工对企业的热爱,增强企业凝聚力,得到企业职工的认同。

文化是一套隐含的价值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作为职工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选择性。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职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职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职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职工应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职工的心里。具体措施:一是建立组织推动保证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必须建立一个既能统揽全局又能协调各方面工作的组织推动保证体系。二是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要积极做好企业文化教育和教育引导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特点和方法,使干部职工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打牢思想基础。三是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以建立企业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核心内容,本着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原则,制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围绕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对各部门的具体要求、工作任务和步骤,做到内容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期限明确。四是加强企业文化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坚持开展群众性的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和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建立以党、政、工、团为主要骨干队伍的基础上,努力动员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践。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使职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篇9

(一)实施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主要以创新为主,这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对创新国家的建设起到了一个支撑作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技术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能力,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就有所提高,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才能成为可能。

(二)实施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经济管理类学生注重理论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几乎为零。开设创业教育能把多个学科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把学过的学科进行一种整合,把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实践,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益处。

(三)实施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国家现在扶持大学生自主教育,一个国家创业教育搞的好,这个国家的就业压力相对就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各个高校都进行创业教育,但在具体实际创业的过程中,教育的目标定位比较模糊,大学生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目标,没有实际内容,比较空洞。

(二)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开设的课程有一些比较落后,不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必须改革,以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只是有一些高校进行了尝试。

(三)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创新教育在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理论课程开设不系统,实践内容很少,现在创新教育还是一个口号阶段,实际管理体系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在我国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非常少,多数教师不是很专业,因此现在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很薄弱。

三、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明确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创业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完善创业课程设置经济管理类学生有创业教育基础,但一些理论课程必须进行系统完善,完全适应创业教育的需求,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大学生独立创业打下理论基础。

(三)强化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各个高校尝试组织一些活动团体,比如会计事务所等,这些都是师生自愿组织的,系里领导搭建平台,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可能。

四、实施创业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实施创业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化,创业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有效补充;二是创业教育要与本科教育有机结合;三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历教育要因地制宜引入创业教育内容。

篇10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中职学校在招收学生方面的范围很广泛,基本属于“零门槛”的状态,学生在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很缺乏,学生不仅仅知识方面很薄弱,在人文素养方面也比较缺乏,例如具有一些比较差的行为习惯,缺乏自觉自律性,对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不到位等等,这些不良的表现都是属于人文素质低下方面的表现。一个人生物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心的、内在的品质,通俗来讲就是一个的道德的表现。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和思想中,中职学校就是一个专门培养学生技术的学校,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使得学校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的职业素质较差。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的学生本身的学校成绩较差,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卑心的产生,缺乏自信心,如果学校不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极有可能使得部分学生由一个弱势的群体演变为危险群体,对社会的和谐极有可能有着一定的破坏力,所以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职业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后天教育更是终生教育,它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化。它强调个体认识和内心体验,目的是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具有广博的胸襟和眼光,有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而中职学校的教育一般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培养熟悉专业技能的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缺陷,而语文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因为语文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媒介。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两者尽可能的达到和谐统一。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1.通过教材陶冶审美情操,引导学生建立起美好的人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说美和真,美和善交融在一起,构成真善美的艺术。美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陶冶性情,美化人生。文学艺术中的形象美、意境美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而且在审美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效果。

文学艺术的美具有很强的教育审美功能,当我们欣赏那些作品时就会受到作者的灵魂熏陶,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建立起健全美好的人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欣赏形式美的同时从内容上发现美的内涵,由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2.老师的正面的引导。职业素质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景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来得到提高。身为语文老师,老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以素质培养素质的一个过程。相对于教材内容以及课外读物,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更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设计者和促进着,又是学生人生之路得引导者。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并自觉地爱岗敬业。这样不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就一定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情况更加严重,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教师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老师在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客观的对待学生的表现,当发现学生的缺点时,不应过于直接,要委婉的指出,并鼓励学生改掉,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以后的各个行业的基本的员工和劳动者,老师应该发展学生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篇11

在社会经济、业务以及技术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呈现着较为特殊的发展势头。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正在一步一步跟着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改革,同时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一个动态的位置,并在形式上不断的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从而让高职会计教育满足对应的需求。最近几年来,为了应对不断改变的会计行业,高职会计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已经明确定位在培养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会计人才。当前国内已经拥有多个不同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比如说注册会计师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会计证等。而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专业针对这些变化,已经构建一系列对应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并且实施较为详细的划分,着重培养不同专业的会计人才。

2.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属于会计行业严格执行的准入标准。国内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准入认定的先决条件。这不但是对学生会计知识能力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考核,同时也是对会计技术要求以及会计发展方向的向导;不但是认同会计人才的标准,同时也是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方向。

2.1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高职会计教育的要求。

培养具备高技能以及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与电脑的不断普及有效的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成本;企业的国际化以及经济的国际化要求会计行业必须不断提升其与国外企业处理会计工作的能力。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各种新的经济业务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使得会计行业的入门条件越来越高。怎么适应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改革高职会计教育的模式与思路,培养适应会计行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是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对高职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2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冲击。

根据WTO的对等制度,各个成员国之间要互相承认学位证书或者学位,解决了国家对于教育市场的垄断统治。国内拥有非常大的会计市场,怎么在这个市场获得一定的地位,是当前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重要问题。会计行业的发展途径,基本上都是取决于对会计人才的教育培养水平。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场所,必须要适应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考核评价、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材改革以及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对应的提升,从而让高职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进入会计市场,成为国家需要的会计人才。

3.适应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3.1改革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职会计教育应当着重提倡学生以认知心理来建设主义学习理论,希望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具备实践性与时效性的课程目标,同时与当前会计行业的需求与发展相结合,加强高职会计教学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2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会计行业的综合技术。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课程内容应当在原来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前会计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着重培养高职学生在会计技术层面上的综合应用水平,切实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以及实践操作的教学进程,从而实现会计发展与教学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模式,进而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在技能以及操作方面的综合能力。

3.3高职会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行业的特色。

在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必须要将高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情形作为教学情境,并且为学生提供会计行业方面的工具与资料,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学生多去实践,从而让学生掌握会计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培养一批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都较为突出的人才。

3.4加强会计教师的自身实战经验与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会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内会计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应当参与到社会中的会计岗位去实践,从而去积累丰富的会计知识,并且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经验。在讲课的进程中,应当争取“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的教学方式,让校方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以及训练的基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

4.小结

篇12

1理想、信念教育与创业教育

创业首先需要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应将树立理想与高职生自身对所学专业、就业、创业前景的实际相结合,将创业理想作为高职生学习的动力。在创业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使高职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树立自信心,形成明确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想信念教育是对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激励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等心理成分。高职院校要发挥理想、信念的目标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将创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并坚定信念和人生追求,将自己的兴趣、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将个人的发展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三观”与创业价值观教育

高职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会考虑“我是否需要创业”、“我为什么创业”、“我怎样才能成功创业”等诸如此类关于创业价值观的基本问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来认识创业要立足于实践,并且可以通过创业更好地展示自我价值,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把人的品德素质与创业基本素质有机联系来进行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是创业人才的基本素质中的灵魂和核心。的“三观”意识是一个人的品德素质的核心,这种的品德素质一旦内化为高职学生稳定的人格品质,必将对其创业能力起着积极的、持久的调控和驾驭作用。

3就业与创业形势、政策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就业政策的转变,就业形势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转变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及时有效对其开展就业与创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国家层面到各级部门、地方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等,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就业与创业的政策、法规,来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创业的障碍,以保障、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经常进行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建立健全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资源库,着重分析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宏观形势,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归因,顺应时势的需要,积极利用环境中的优势条件来克服创业所面临的障碍,做到既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能借助社会提供的各种创业优惠政策,顺利地走上创业之路。

4社会责任教育与创业诚信教育

创业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个体创业成败,最终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兴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尤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并在未来的创业实践中把自己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诚信是立业之本,是创业必备的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以诚信为本,以自己的人格、真才实学去创业,靠诚信在商界发展、立足,牢固树立诚信创业之路。然而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例如,学习中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生活中拖欠学费,故意不偿还助学贷款;以及在人际交往等过程中,都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诚信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创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把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带到市场竞争中去,形成良性循环。美国社会分析家弗朗西斯•福山曾说:“在充斥着魔鬼的社会中,人人都各显神通,伺机欺骗别人,这样的社会也不稳定。而在由魔鬼组成的社会中,引入少量诚实的合作者,会使合作者大大受益,而让魔鬼付出代价。魔鬼不会进行相互合作,因而渐渐失去优势,让位于具有合作精神的天使。”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高职生,必然缺乏诚信意识,个人道德也会遭到质疑,这样的人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没有资格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与创业诚信教育。

5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多种心理因素“合力”的结果。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创业心理是创业“灵魂”中的最初萌动与“张力”的源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加强培育的是高职学生健康的创业心理,使他们具有坚定的创业信念、积极的创业心态、顽强的创业意志和独特的创业个性,增强“创业心理弹性”,实现“创业心理自由”。当今,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本科生越来越多,受到我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普通高校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都是在高考中淘汰下来的“次品”。这些原因使得高职学生感觉受到歧视,不被社会承认。他们在缺乏社会认同感的同时,对自身也不认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基于此,对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的教育,应以克服创业过程中过于依赖、自卑、畏缩等的人格障碍和急于求成、目标多变等的行为障碍为目的。

6创业法制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法制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创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法制意识的培育,作为想要创业的高职生,必须树立法制意识和观念,自觉运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依法办事,把创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然而法制意识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观念,它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觉养成,规范的法律认知需要经过学校的系统教育才能确立。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创业领域的法制意识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法制意识教育,就是要在传授创业相关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法律思维方式、守法意识、维权意识,提升运用法律的技能,并提高在创业过程中自我保护、解决争议的能力。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导向、目标导向和价值观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生就业观教育中导向作用表现十分明显,主要是帮助高职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朝着适合自己正确的就业道路发展,创业也是一种就业,我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创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就业。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纠正学生不良的创业观和错误的思想倾向,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职毕业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创业教育中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提升作用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当代高职学生创业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及人格的完善和主体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繁荣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市场中也出现了唯利是图、道德失范、诚信危机、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也是造成个体创业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独立思考、艰苦奋斗、勇于承担、团结协作等优良的创业品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迟疑退缩、盲目冲动、过分依赖等心理误区,或在遭受种种挫折的情况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其创业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中培养其独立而理性的思考判断能力,勇于创新、敢于冒险、顽强拼搏、勇于承担责任的创业心理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善于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不断地扬弃自我、超越自我。

3激励作用

篇13

关键词:重要性;预算管理;企业经营

1、引言

预算管理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被国外大企业进行实践运用管理,现在已经被国外企业广泛的运用,所使用占比高达95%以上,是被广泛运用且评价好的工具。虽然预算管理被国外广泛的传播和运用,但是传到我国还是近二三十年前的事情,通过对预算管理不断地在企业中实践,我国的企业家逐渐对预算管理进行重视起来,学者们也开始广泛的研究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思想。

2、国内企业经营的预算管理现状

预算管理是公司全面控制公司及各子公司经营活动的一种计划管理方式,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降低各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加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增强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很多公司逐步开始推行预算管理工作,但由于有一些公司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刚刚起步,所以现在很多的企业公司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很多时间的经验,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财务账目的基本会计层面上,不懂得运用预算管理去很好的调配公司的资源、预算等等。通过上面所描述的不足,我可以看到预算管理之所以推广的不顺利,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如果要提高企业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需要让企业清楚预算管理的作用是什么,为何对企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在本文中作者从预算管理的作用出发,探讨其与企业经营之间的重要联系。

3、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3.1预算管理在企业价值突破中承担重要角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权衡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预算管理正是适应了社会市场化的需求,帮助企业通过节约成本,管控企业有限的资源来实现价值的突破。预算管理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制定好自身的工作目标。公司根据上年实际经营情况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上年经营状况的分析,明确公司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各子公司也可以总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为基础,再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优势来制定本公司的发展目标,从而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调配。例如,要编制差旅费用预算,需要有全年的出差计划,通过出差计划来确定出差的地点、交通工具、人员、时间,最后准确预算所需差旅费用。

3.2对企业制定发展目标有着重要影响。环境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预算管理在企业目标制定中承担着重要的决策依据。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需要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考核,包括从年度到月度的时间安排,也包括从总部到分部的空间安排。战略目标需要从这两方面细致的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身上,从而进行转化为行动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这些细致的分解很难去一一定量判断,所以预算管理的量化分解功能可以很好地实践到战略目标的制定上面,督促企业的各部门和员工有效地完成任务目标。预算管理还通过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对比分解,合理的控制资源的调配,将部门和个人与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匹配,剔除一些不合理的目标,充分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市场和企业能力两者之间找到权衡点,使预算的目标和总体的目标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

3.3有效的促进资源调配在前中后过程的发展。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分配的前中后三个过程中的资源合理调配。资源分配的前期,预算管理通过分析判断企业的资源情况,了解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能否支撑企业实现第二年的目标和计划,根据对企业自身的排查进行资源的预计分配。资源分配的中期,由于资源与各部门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是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所以需要预算管理这个管家合理对资源进行调配,对企业重要的业务需要重点的照顾和分配,对企业作用不是很明显的业务需要减少资源的分配,做到好刀用在刀刃上,不同情况的业务进行不同的分配,不仅需要看到目前的业务,也需要展望未来的重点业务进行资源投入,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源分配的后期,预算管理能到帮助企业做到权责分明,通过对比业务完成情况的资源回报率来判断未来企业的资源分配计划。

3.4有效地对企业发展前中后过程进行监控预算管理本身具有监控的职能,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对于需要支付各项费用支出,通过建立报告和审批制度,只有经授权或批准后,相关费用才能纳入预算,否则,预算就难以起到控制作用,事中控制就会流于形式,所以,对每个月的非日常开支要特别注重。公司预算编制以前,需要严格的对预算编制进行把控,通过会议的审核通过预算编制的过程。

3.5促进企业上下级以及平级之间的沟通。企业的组织之间具有不同的业务属性也就意味着会有一些隔阂和矛盾。预算管理在这时候充分体现了它的工作和职责,它能明确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职责和任务,有效地通过预算管理中的内部委托契约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企业内部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平向沟通,减少因为资源调配和工作职责等一些不清晰所造成的矛盾,而且可以促进企业上下之间的纵向沟通,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传达公司领导的目标思想给下面部门和个人,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员工工作情绪上的不满,是现代企业沟通中的一把重要的利器。3.6帮助企业通过基础数据对员工进行考核。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收集各部门和个人的信息和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公司平时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开支的回收率,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考核,对部门和员工进行有效的评测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保证企业的在预算发放时公平公正实施,促使预算开支得到有效的利用。

4、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当代企业管理水平,就应当重视预算管理所处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作者:陈薇 单位: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

篇14

首先是作业评价的方式、内容和主体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片面单一。现阶段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仍以对错为主,语文和大多数的其他科目有很大的不同,它关注的更多是感受与情感,而对于这两方面的评价而言,对错的评价方式就过于单薄无力了,对于一些主观题目,其实对错的界限并不明显,单一的对错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

对于评价内容而言,老师只是注重了作业本身知识层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感情态度,语文的教育除了要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这种评价内容无法照顾到学生的情感等一些思想范畴内的付出。评价主体上,缺少的是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同时,教师爷很少对自己评价的方式与过程做出充分的反思。这些都不利于语文作业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2中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与评价的相关措施

2.1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原则与方法

对于作业的设计阶段,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多元化与体系化两方面的设计原则。所谓多元化,即是注重语文与其他课程甚至是社会实际的融合和关联。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他课程与语文课程的广泛联系,并在作业的内容里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一些主观的论述问题,要密切联系实际,不要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这样的语文作业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言文学的应用与创作能力。同时在作业的数量上,也要关照其他课程的作业量与学生完成的质量问题,不能一味追求题海战术。

2.2提升语文作业评价效果的措施

对于中学语文作业的评价,要充分关照到语文的主观性,要考虑到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感情与态度情况。主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客观公正,激励与发展。语文作业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最后的评价阶段的操作,因此要对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实际思考与付出的过程有所了解,在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付出,对于作业的成绩评定,要尽量采用鼓励的评价模式,减少等级的硬性区分,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对于作业的评语,要有引导性,以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作业的评价形式上,还要鼓励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劳动成果时,能对自己的作业有所对比和反思,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和进步。同时,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过程也要及时总结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减少过多的自身主观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