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灾害防控范文

灾害防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5: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灾害防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灾害防控

篇1

一、成立地质灾害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李 X

副组长:魏XX

成 员:杨XX

主要职责是加强领导,组织指挥,落实值班人员,监督避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成立避险应急分队:

队 长:李 X

副队长:魏XX

成 员:杨XX、陈XX、赵XX

主要职责是加强对险情的监测、报告,负责对危及群众的应急避险转移及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防控措施:

1、赵以丰所有在家人口不准在家住宿,危险排除前不准返回家中居住,陈长虎家要随时关注险情,有危险第一时间撤离。

2、安排值班监测人员,时时监测。由魏XX从即日起按此顺序轮流24小时值班监测。

3、急时报告险情。值班监测人员一旦监测到险情,立即高声呼喊周围群众协助撤离,并电告乡政府安办。

5、防控领导小组根据险情确定应急具体方案,必要时调集应急分队帮助群众转移人员和财产。

篇2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在我县主要表现为崩塌、崩岸、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现象。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暴雨、连续降水等诱发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年汛期降水量比往年偏多,但降水时间分布不均,6月份和7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因此,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尤为紧迫。

二、年汛期地质灾害预防监测重点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结合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今年汛期降雨趋势分析,在全县划出以下监测重点地段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一)崩岸、管涌灾害预防监测重点

1、瓦埠湖、高塘湖沿岸庄墓镇、罗塘乡、左店乡重点预防堤坝崩岸、管涌。

2、瓦东干渠、滁河干渠等重点预防滑坡、管涌。

3、中、小型水库在暴雨和连续降雨时重点预防堤坝崩岸、管涌。

(二)不稳定斜坡土体地质灾害预防监测重点

1、淮南铁路线段、合淮公路、朱双公路重点预防路基崩塌、滑坡。

2、砖瓦窑厂取土区重点预防滑坡、崩塌。

3、采石厂重点预防滑坡、崩塌。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摸底,及时制定防灾救灾预案。汛期前,由国土部门组织人员,对我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核实具体隐患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及危害情况,督促指导乡镇、矿山责任单位安排好全年尤其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根据调查情况编制修定我县地质灾害总体预案。各乡镇要根据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总体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救灾预案,划定重点防治区段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由国土部门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开发区参与,按照群防为主,群治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和预报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我县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及时完善预防措施,落实防治任务,达到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三)分工负责,加强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段监测防护。各乡镇、工程设施所属单位及矿山企业要按照分工负责的要求,落实监测人员,明确监测内容及方法。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隐患日常监测,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铁路沿线日常监测由铁路部门负责;两湖地区日常监测由周边乡镇负责;干渠及中型水库日常监测由水务局和滁河管理分局负责;小型水库日常监测由所在乡镇负责;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监测由矿山企业负责。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御区段的巡查,汛期巡查一般不少于2—3次;重要时段(如特大暴雨、连阴雨时段),要增加巡查次数。如发现重大异常情况要迅速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上报。

(四)属地管理,及时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预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隐患点,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时险情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成灾范围、危害程度等。对确认进入危害阶段的隐患点,根据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规律、地带及危害性等,由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时报请县人民政府预警。

(五)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预防应急措施。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根据“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宜避则避,宜治则治。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危险区内受灾对象撤出或及时进行治理,暂时无法搬迁或没有条件治理的地区,应针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采取必要应急预防措施,以遏制和减缓险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出现临界险情的,要立即组织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撤离,重要财产要立即转移,并迅速做好抢险临战准备。对难以准确判断是否进入临界险情的,按照临界险情方案运作。

(六)协调配合,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灾情发生后,灾害发生地乡镇、开发区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照既定方案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的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速报灾情;国土部门要迅速组织技术力量查明灾害类型、活动范围、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安全抢险救灾;各级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人员;交通、通信、电力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工作所需交通通信联络、电力供应的安全畅通,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民政部门要及时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公安部门要维持好灾害发生地的公共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区域所在乡镇(开发区)要成立以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本区域灾害防治工作,并将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地段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负责人。县国土部门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防灾的业务指导,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其它部门,要按照统一布置、分工负责的要求,积级做好有关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开发区和国土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街头咨询、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基层干部和观测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和科学防灾能力。

篇3

1.加强对畜舍及其周围环境的消毒。特别是老疫区、老疫点更应彻底消毒,不能留死角。消毒药物最好选用氯制剂类、季胺盐类的消毒剂,也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水等消毒。

2.加强对动物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给动物饮用地下水。同时由于空气中长期湿度过大,饲料容易发霉变质,洪涝灾害后更应谨防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动物,以免引起动物中毒。

3.对溺死、病死的动物实行无害化处理。对洪水期间溺死、病死的动物切不可食用,更不可上市销售,应及时采取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以防对周围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谨防引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

4.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夏季高温高湿,特别要注意抓好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好动物免疫,以争取主动。对洪涝灾害过后可能引起流行的家畜血吸虫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以及肠道传染病等疾病,要提前做好防治工作,谨防动物疾病爆发性流行,以尽可能减少疾病给畜牧生产带来的损失。

5.做好灾后动物的防暑降温工作。夏季灾后高温季节,如畜舍内温度、湿度等顺其自然,势必导致高温高湿,不仅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而且易引发畜群热应激。因此,养殖场户应根据动物的生活特性,尽力改进畜舍结构,强化环境条件控制,实行保护性养殖。可在畜舍周围植树、种植藤蔓类植物(如南瓜、冬瓜、丝瓜等)搭棚遮阴,对畜舍周边的空地,可种植牧草、草坪等,尽可能避免的地面,以减少畜舍所受辐射热和反射热。也可对畜舍全面开启门窗,充分利用畜舍前、后窗户空气对流的自然通风,降低畜舍内的温度。对排水性能较好的畜舍,可安装喷淋水装置,结合自然通风,定时开启喷淋水装置给畜舍内降温。

篇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据我市农业植保部门近期调查监测,近日,我市早稻纹枯病已普遍发生,丛发病率高的达60%,一般的20—30%;叶稻瘟已在中选181、禾盛10号、金优402等感病品种上发生,病叶率高的达60%,一般的10—20%;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高的每亩达1000只,一般每亩200—300只,稻飞虱已迁入我市。气象部门预测,我市6月份降水量正常略偏多,非常有利于早稻穗瘟暴发流行和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的迁入、繁殖和为害。预计我市早稻穗期病虫灾害将大发生,尤其是穗瘟和稻飞虱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很大,如预防不力,将暴发成灾,对早稻丰收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控工作,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一、提高认识,打好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治攻坚战。今年是早稻病虫灾害的重发之年,搞好早稻穗期病虫灾害防控工作,对于实现粮食生产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把早稻穗期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灾害防控作为6月份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按照早预报、早、早宣传和早预防,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的“四早、四到位”工作要求,强化领导,认真部署,强化服务,迅速行动,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发生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灾害损失,确保早稻丰收。

二、加强协作,形成防灾减灾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植保防灾减灾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为各级政府组织指挥病虫防治当好参谋。在病虫监测预警上,要按照监测全面、预报准确、及时的要求,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测报灯等监测预警设施运转正常,确保监测预警准确,确保预报及时,确保信息汇报畅通;在病虫防治指导上,要按照经济性、有效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做到“三个落实”,即防治预案落实到县、乡,指导人员落实到村、组,病虫防治措施落实到户到田。早稻破口抽穗初期是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施药预防稻飞虱和穗瘟等病虫,切实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灾害损失。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加大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宣传,提高防治技术的到位率。各级工商、农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农药市场质量关,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药质量。各级气象部门要及时做好与病虫害发生有关的天气预测预报工作,协助农业部门做好病虫发生趋势预测,帮助农民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施药防治。同时,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各种形式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积极探索病虫灾害防控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增强病虫灾害应急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三、完善制度,建立病虫灾害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病虫灾害防控是各级政府处置公共社会性事件和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市农作物病虫种类多,且常年防治任务重,涉及千家万户、各类作物,做好农作物的病虫防控工作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各级政府要把它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认真研究部署。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成立病虫灾害防控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完善保障机制,确保相关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要落实责任人,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报告制度,在病虫灾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每周向上级报告一次病虫发生和防治情况。

篇5

一、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由各县区政府负责,对气象信息员名单再核实,月底前报到市应急办和市气象局,要选聘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志愿者担任信息员,要切实能发挥信息员作用,每个村、社区、学校至少有名气象信息员。县政府和应急办每年组织气象信息员培训、气象局负责培训内容。气象信息员需掌握本村住户、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等情况。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市、县气象局发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喇叭广播、走访、电话等方式通知各有关农户、居民。对已经发生的气象灾害,通过电话将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情报告市县气象局。市气象局需掌握最新的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变化情况,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气象信息员。

二、加快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各县选取个村作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提供实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等)建设示范点,可以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培训站、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有固定场所(可容纳村民前来咨询,有科普宣传橱窗);有信息设备(电脑、宽带网络、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有信息员(能及时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有管理制度(公示服务项目、开放时间、信息员职责和考核指标);有服务内容(接收和广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登陆气象信息服务网、更新科普宣传板报橱窗、参与气象灾害调查、反馈农民的意见)。

三、开展县级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区划

各县区牵头,组织气象、国土、水务、民政专家,开展调查,摸清气象灾害危险区域、适宜安置点,制作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旅游区气象灾害分布图。滦平县作为示范县,今年底完成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实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延伸到乡、村。

四、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是指对某个乡镇是否具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是否能自发进行灾前、灾中到灾后各项防御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认证。各县按照认证标准,逐一落实考评内容,滦平作为示范县,今年底前完成认证,由气象局和市应急办负责对滦平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和认证,争取其他县明年通过认证。认证标准:有健全的组织、掌握气象灾害风险状况:有专门小组全面负责乡镇气象防灾减灾事宜;有一名乡镇负责人分管,有气象信息员承担相关工作;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一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掌握乡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重要设施、危险地区、气象灾害风险图、弱势民众、防灾减灾资源(避难场所信息、防灾减灾专家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有多种渠道(显示屏、大喇叭、电话、手机等设备)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通知到乡镇每户居民。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对弱势群体救助措施,乡镇气象灾害避难图(包括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临时安置场所、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定期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定期科普宣传、民众有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定期印制分发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居民知晓本乡镇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线、气象预警信号含义;居民掌握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防灾基础设施齐备:每个乡镇至少1套天气自动监测设施、并能正常传输数据;应急避难场所有明确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路口设置醒目的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乡镇储备必要的应急减灾物资。有工作制度:建立相关人员、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的管理制度,建立两卡发放制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发放给防御责任人和信息员,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给乡镇居民);定期进行气象防灾减灾检查;建立气象减灾工作档案。

五、做好新增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站规划

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气象局、水务局、水文局、国土局、交通局,在现有自动气象站基础上,选择重要工程区、重点流域、地质灾害频发点、人口集散地、重要交通干线,布设自动气象监测站,各县在月底前将自动气象监测站布设规划图、预算、安装进度报市气象局汇总提交市政府,此项工作争取列入“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