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U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在我国,公路交通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也非常复杂。各地公路面临着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地质灾害,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防治,就将阻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1 公路地质灾害分析
1.1 地面沉降
在我国许多地区,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公路地质灾害,对公路的破坏性极大。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初期通常不易察觉,地面沉降具有“缓变性”。在发现地面沉降后,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并且这种破坏不易修复。损失地面标高、不均匀沉降等是地面沉降带给公路的最大危害。地面沉降使得公路的路基不断沉降,路线发生竖向变化,路面和路基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位移差异。例如,如果地面沉降发生在桥梁路段,就会造成桥墩不均匀沉降,桥面发生挠曲变形,桥下净空减少等。我国部分公路在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地面沉降灾害,导致一些公路工程陆续暴露出一些严重的质量缺陷。例如,广东道路桥梁塌陷事件。
1.2 泥石流
在诸多公路地质灾害中,泥石流具有数量多、规模大、活动频繁、危及面广等特点。具有侵蚀作用的大型泥石流能够使沟谷深度下切,显著改变地表形态,使得两岸山体与沟源的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崩塌或滑坡不断发生,进一步加剧泥石流。泥石流携带的大量的石块将会在平缓地带逐渐停积,进而形成堆积扇。大型泥石流能够将公路直接埋没,将路基和桥涵等设施直接摧毁,从而中断公路交通。通过经常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公路如果没有设置充足的排水设施,就难以阻止泥石流散流,公路遭到泥石流掩埋在所难免。突发性的泥石流,还会对道路上的行使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例如,临安市昌化镇在2009年突发泥石流,导致昌化境内的多条公路遭到损毁,道路交通被迫中断。
1.3 滑坡和崩塌
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范围、时间通常难以准确预测,因此其具有突发性特点。较大的滑坡和崩塌的突发性强,灾害发生的速度快,造成的破坏也很大,对公路及其附近的建筑均造成极大的破坏。滑坡和崩塌不但会破坏路面、堵塞道路、中断交通,还会破坏公路的排水系统,导致公路水毁。例如,甬台温高速公路的柳市路段曾经发生了较大的山体崩塌灾害,导致高速公路被大量碎石堵塞,道路交通瘫痪。
2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 地面沉降灾害防治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被过量的开采。鉴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引水工作,缓解地下水过度开采的现状。在全国南水北调的大背景下,加强外流域饮水,合理调度外来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控制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地面沉降灾害。对于已经出现地面沉降的地区,可以采取向含水层加压注水的措施,缓解或阻止地面沉降。对于地面沉降量非常大的地区,应当马上停止或减少开采地下水,以控制地面沉降。与此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回灌,提高地下水位,从而防止地面沉降进一步发展。
2.2 泥石流灾害防治
为了避免泥石流灾害对公路的破坏,通常可以采取跨越、排导、拦挡等措施。首先,跨越。采用渡槽、隧道、明洞、过水路面、涵洞、桥梁等措施跨越泥石流。在利用桥梁跨越泥石流多发地区时需要重点考虑冲刷问题和淤积问题。在桥梁孔径确定时,不但要考虑流量因素,还需要考虑阵流特性,确保孔径与净空能够使泥石流无阻碍的通过。桥位需要选在河床稳定和河道顺直处,尽量和河床垂直,切不可在河床的边坡点处设置桥位。其次,排导。设置导流堤、急流槽或排导沟等引导泥石流排出,避免泥石流阻塞桥涵,掩埋道路。泥石流排导沟在公路防治泥石流灾害中应用较广。根据泥石流的特征与类型,合理设计排导沟。为了避免决堤漫溢,降低沟道冲淤,就应当尽量按直线布设排导沟。需要改变排导沟方向时,需要设置足够的弯道半径。第三,拦档措施。在泥石流上游,建筑拦沙坝,拦档部分泥石流物质,削减泥石流的规模,调节泥石流流向,以降低泥石流对公路的破坏。
2.3 滑坡灾害防治
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力学平衡和排水是常用的公路滑坡灾害防治措施。在实际的防治中,需要根据滑坡的性质、成因和规律等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首先,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以提高滑动面抗剪强度,实现抗滑的目的。具体方法有电渗法、灌浆法等。电渗法是根据电渗透原理,将直流电通入饱和土层中,疏干土体,增强土体强度;灌浆法是在滑动带附近的岩土中注入化学浆或水泥砂浆,通过胶结、凝固作用提高岩土的抗剪强度。其次,力学平衡法。在滑坡体下方,修筑抗滑板墙、锚索抗滑桩、抗滑桩、抗滑挡土墙、抗滑石垛等支挡建筑物,提高滑坡下方的抗滑力。或是“刷方减载”,清除滑坡上部的土体、岩体,减小下滑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清除的土体、岩体在坡脚堆筑,增加抗滑效果。第三,排水。通过排水,疏干滑体中的水或是减少雨水、雪水等渗入滑体,降低滑坡下滑力。排水主要包括地下水排除与地表水排除。采用支撑盲沟可以排除滑坡体内的浅层地下水;在滑坡外部修筑截流排水沟,能够将滑体表面的水汇集、排除。地表排水时需要注意避免发生渗流,必要时可以采用对沟坡和沟底进行砌筑防护。
2.4 崩塌灾害防治
防治崩塌灾害需要遵循分清主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保护自热生态环境和治理危岩相结合,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实际的防治中,崩塌防治措施大致可以分成主动防治措施和被动防治措施两类。首先,崩塌主动防治措施。崩塌主动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削坡、清除危石、排水、支撑、支顶、挡土墙支挡、嵌补、支撑托梁、岩体锚固、喷射混凝土防护等。其次,崩塌被动防治措施。崩塌被动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落石槽、拦石墙、明洞或棚洞。崩塌被动防治措施是为了在崩塌发生时,有效控制崩塌的石块、土体等,为公路提供保护屏障,从而降低崩塌对公路造成的破坏。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种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这些地质灾害对我国公路交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消除这些影响,促进公路交通的稳健发展,相关部门就应当积极防治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 张姬.基于GIS的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蔡建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的选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0引言
公路灾害概念在各类公路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文献中目前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使用的,以往大量使用的是病害、水毁、破坏等概念。由于公路灾害的复杂性,目前不可能给出一个公理性定义,仅能给出较泛的定义。即公路灾害是指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作用引起公路设施损坏(或使用功能降低)、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影响通行的事件或过程。公路灾害按成因分为:公路地质灾害、公路气象水文灾害、公路生态环境灾害、公路人为灾害和公路综合灾害5种类型。
公路地质灾害在类型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 虽然其在发生几率、变形破坏规律上无本质的区别.但在难点多并且规模都很小。就因为有这样的特点,所有这些问题在预防和治理方法上都有着不可复制的区别。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广大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了以加固、护面、拦挡等为主,以排水、土石体改良、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各种工程防治措施, 并尤以浆砌片石和喷射混凝土护坡、锚固、浆砌片石、拦石墙和简易钢结构栅栏等最为常见。
1.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的缺陷
目前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一般存在以下缺陷:
1.1 公路沿线发生崩塌的地段,路堑边坡均不稳定,且未设置山坡挡土墙或设置方式不合理;
1.2 处理崩塌灾害主要采用的是以削坡为主的防治方式, 应该结合支顶和锚固等措施共同对崩塌体进行防治,且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条件进行施工;
1.3 对汇水面积和降雨强度较大的边坡上方未设置截水沟, 以及未进行植被防护;
1.4 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或有过泥石流发生历史的地段,未采取拦挡、导流等措施;
1.5 治理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应该遵循“及时、快速、准确”的方针,预防就是在线路必须经过地质不良地段时.事先修建防治工程,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2.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类型很多,主要包括崩塌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公路坍陷。下面就针对这四种病害的治理措施作一探讨。
2.1 崩塌灾害防治措施
2.1.1 削坡
在较稳定的岩体斜坡上,将危险斜坡岩体按照一定的设计坡度进行爆破开挖,目的是减小斜坡体的重量,同时也是为了清除表面较松散的岩体,露出新鲜岩体表面,使斜坡坡度达到理想的稳定坡度。但削坡不宜在岩体破碎强烈、开挖影响较大的岩体上进行。
2.1.2 喷射混凝土
该方法技术成熟,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对地形适应能力强,也比较经济。同时该方法本身能通过添加纤维来提高强度和韧性,并常与锚杆、钢筋网或钢丝格栅结合使用,从力学性能上人们通常把它当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此外,基于水是边坡地质灾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发因素这一认识,喷射混凝土对坡面的封闭作用,非常好地隔绝了地表水下渗,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但喷射混凝土对环境和自然景观具有破坏性, 由于喷射混凝土的封闭作用,将毁灭坡面既有植被及其生长发育条件。
2.2 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选用好的防治方法就会在处理过程中和结果的显示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的选择和滑坡的类型、规模、地形地貌等具体工程条件十分不开的,首先,措施要有明显的针对性。根据防治目的的不同,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和改变滑带土的性质两种。
2.2.1 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
设置各种抗滑工程,如抗滑片石垛、抗滑挡墙、抗滑墩、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固抗滑桩、钢架抗滑桩、拦砂坝工程等。近年来抗滑桩在公路滑坡治理中被广泛采用,多是人工挖孔灌注桩,一般在滑坡上布设2~3 排,适用于浅层处于蠕动挤压阶段的滑坡。当滑床为完整岩层时可采用上挡下护的办法,基础埋入完整岩层内不应小于0.5m,若滑床为不易设置基础的破碎岩层时,可将基础置于坡脚稳定地层内,基础埋深不应小于2m 并置于可能向下发展的滑面以下。
2.3 泥石流防治措施
按照经验和系统来处理泥石流的方式,一般为,在前期以疏通和泄流为主,这样不但可以减轻不好情况的发生还可以在泥石流不严重的情况下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有时候仅仅依靠这种发式是达不到要求,甚至会让情况更严重的发展下去。所有我们有句很流行很适用很科学的话就是:预防于未然。我们在泥石流形成的前期去寻找形成的原因,就可以从根本上来解决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处理问题,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经验,或者是经验占据着很重要的部分。这个过程虽然会花费很大的一部分项目经费或者别的经费,但相关部门还是坚持完成自己的责任或者是人物而不断的努力着和工作者,这也许就是掌握经验的来源。治理较成功的泥石流沟,通常都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从改善泥石流流域的角度进行治理。目前常采用下列措施进行防护治理。
2.3.1 引水措施
当泥石流沟谷上游或支沟汇水区的汇水能通过截流坝和引水渠道引出主沟。导向其他地方进入主河时,可将沟谷上游或支沟的水流引走,从而减少主沟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数量,以削减泥石流的规模,控制泥石流的危害。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开阔、地势高差小易于向主河疏导的泥石流沟。
2.3.2 排导措施
排导是通过一定的工程让泥石流顺畅通过公路,进入主河和预定地点,而又不给公路造成危害的一种措施。一般采用的排导工程主要有两种类型:急流槽和明洞渡槽。
2.3.3 林业措施
林业措施是泥石流生物防治措施的主体部分,也是山区建设立足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林业措施是山区建设的生命线。一般泥石流沟谷流域的不同地貌单元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根据生态条件配置不同的林种将有较好的治理效果。泥石流沟谷流域的集流区(包括分水岭区及沟源区),是泥石流动力条件的水源地。应营造水源涵养林,适宜种植如油松、刺槐、华北落叶松、刺楸等树种。泥石流形成区在汇集径流的同时,还是松散固体物质的产生地,本区段的林种除要涵养水源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阻止土壤侵蚀,保护谷坡稳定,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属水土保持林(护坡林)。护坡林设计要坚持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可种毛白杨、紫穗槐山杏、枣树、柿子树,草本可种葛藤、沙打旺、芨芨草等。
2.3.4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很多,但很有效的要属生物措施了。这项措施对社会经济管理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所有为了保证这种措施的正常实施和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有当地政府的地大力支持。要想获得成果,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生物措施,影响着生活中的食品、能源等问题,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持续长久的坚持是达到目标的必须方式,这样,就要建立一定的纪律和法规,找规律进行
2.4 公路塌陷防治措施
公路塌陷防治主要是对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治理,因此应首先考虑公路沿线矿区及采空区的特征、公路不同地段构筑物的特点及其施工条件等,以便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法。目前,对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治理方法具体如下。
2.4.1 开挖回填法
为了防止雨水下渗、再次塌陷等不利情况的发生,在挖开后又重新填上的地方要用重锤夯击地基。并且在挖坑回填时更始要注意坚实行。其实回填方法有很多优势可言,比如对于规模较小、深度开采较浅的项目较为适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信息工程、现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结合体。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地理信息系统定义为是基于数据库系统、地图的可视化和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得结合地理学和地图学,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功能包括获取、存储、检索、处理、分析、显示,以及输出数据,对数据进行维护、更新,并多角度地对其动态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按照内容分类,地理信息系统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专题信息系统,二是区域信息系统,三是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每一种类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功能,专题信息系统只为特定的专门目的而服务,因而其有着目标有限、业务专业等特点,如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矿产资源系统等都属于专题信息系统;区域信息系统,以服务于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的信息为主要目标。由于属于区域信息系统,为一定区域而服务,因此规模可大可小,如我国的黄河流域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一种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包,简单而言,就是一种处理地理信息的工具,既可以对人类工程活动,也可以对自然资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通过GIS系统可以宏观展现库区公路现状:技术等级、路面技术状态、路基技术状态、主要构造物技术状态、沿线设施、路面病害、路面等级、路面结构、路面类型、路面现状等各种公路灾害业务信息与GIS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关联,并加载到地图上统一查看和分析。
使用GIS系统可分析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将采集的以往地质灾害数据采集处理后,集成到GIS系统中,可对原本抽象的位置信息进行直观的分析。结合通过建立边坡坡面、滑面、圆心、水位线、荷载及边坡加固的物理模型,利用费兰纽斯法、简化毕晓普法等计算出边坡安全系数及输入条块物理模型。
运用GIS系统评估灾害治理工程规模:通过GIS周边分析和缓冲分析方法,可对每一关键点位的周边位置信息进行计算。灾害治理工程的规模除去建设精确范围,其地域影响面也不同,可使用GIS,缓冲分析建立缓冲区,进行工程规模模拟计算。
3、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地质灾害之中的应用
虽然GIS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边缘学科,但其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GIS已经应用于公路地质灾害数据管理、公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公路地质灾害风险性分析和公路地质预警预报等等的灾害防治工作之中。
3.1、公路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
对于公路地质灾害的评价与管理,是介于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以及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性科学。它就是将现代地学理论与方法、信息工程、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建立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显示并查询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系统、地图的可视化和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处理的数据是具有地理特征和表征地学现象之间空间关系的属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采集、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多种数据。进行数据维护与更新、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等。提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3.2、对公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中应用GIS技术,是利用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与空间分析模型方面的功能,对公路地质灾害调查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公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计算机自动化。首先确定致灾因子,对致灾因子进行易发程度分区赋值,再求出致灾因子的敏感系数,将各致灾因子图层进行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图层叠加,最后将叠加后的图层属性进行加权综合,得出综合易发程度值,进行易发程度计算机自动化分区。
目前,对公路区域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主要采用袭扰系数法和专家打分法。通过对比分析,GIS空间分析法较之袭扰指数法显得简洁明了,避免了繁琐的手工统计计算,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精度。GIS空间分析法所得出的公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不仅反映了公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现势规律,而且实现了对公路区域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
3.3、对公路地质灾害风险性分析
对于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国内外研究的较多,理论上也比较成熟,形成了许多被广泛应用的专业分析模型,如信息量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的模型。其中,将GIS技术与信息量模型结合起来是进行公路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的最有效方法。
3.4、公路地质灾害预警技术
公路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公路地质灾害的灾情模拟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问题及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空间定位及空间分析工作。在公路地质灾害灾情模拟预报中,以能够存储、处理、分析、计算和成图显示空间数据而著称的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进行多因子定量模拟分析和对因子间相互定量关系研究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多源地学专题信息复合叠加处理功能(Overlay)和FILTER功能等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和极高的效率,对受控于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地质灾害的定量仿真模拟和预测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意义与作用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复杂性、资料数据的全面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了解库区公路的宏观现状,包括公路基础状态、路面状态、技术等级、病害、危害等级、公路沿线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利用这些宏观现状可以构建库区公路地质基础信息系统,以便进行相关评价与分析工作。除此之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这对于研究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规模,预先对治理范围内可能遭受影响的构建物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确保治理工程的有效性。
总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将原本比较抽象的公路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在地图上展示出来,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提供了处理平台,进一步为防治措施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鉴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大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辉.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3,02:92-93.
[2]向华,刘引.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4:53.
关键词:地质灾害 滑坡 崩塌 采空区 危险性评估 防治措施
1.建设工程概况
延安至延川(陕晋界)高速公路是陕西省“2637”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7条横向线之一,延水关至吴起高速公路的东段部分,路线全长116.67公里。设计行车时速为80~100km/h,路基宽度24.5m,拟建桥梁178座,总长45326.2m,占路线总长的 38.85%;隧道15座,28464m(以单洞计),占路线总长的12.2%。
调查区位于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东部,公路沿线地貌主要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河谷阶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非常发育。
2.地质环境条件
调查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东部,公路沿线地貌可分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河谷阶地区;调查区出露地层主要发育有第四系冲积、洪积松散堆积物,其中二级以上阶地上部覆盖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山麓及坡脚处有薄层的第四系残坡积、崩积层;黄土塬梁峁区为典型的风积黄土区。调查区线路走廊带的基岩主要为新近系粘土岩、砾岩,侏罗系、三叠系砂泥岩,岩体分为软硬相间互层状碎屑岩类和粘土岩类;土体主要为粘性土、砂砾类土和黄土。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黄土孔隙裂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三大类。
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上升与河谷切割侵蚀,与破坏地质环境有关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煤炭开采、石油开采、削坡建窑、修路开挖、淤地坝建设等,调查区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
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1滑坡
本次评估,滑坡规模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标准确定,见下表
调查区内的159处滑坡,主要分布于黄土沟壑内,即白家沟、牛奋沟、丰富川、前丈子沟、党家沟、五川沟、张罗沟、寨子沟、蒿岔峪、吕家沟等支沟及延河、清涧河岸边。沿线平均每公里分布滑坡1.36个,主要为牵引式黄土滑坡。因此,调查区内滑坡主要为黄土滑坡,地貌上表现为自前向后逐级下滑,在滑坡体地表可见逐级下错的台坎。滑坡大都保留着滑坡形态,后缘和侧缘黄土,壁面较陡且土体;地表特征主要表现为滑体形态较杂乱,其上冲沟发育,部分滑体被改造成梯田、乡间便道和油井路等;滑坡下滑后,中后部常形成反倾台地,降雨在洼地汇聚并向两侧排泄,逐渐形成“双沟同源”现象,在后壁陡坎常形成连续分布的落水洞;滑体内部特征主要由黄土状土组成,滑动时土体松动解体,后又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压密固结,在沟谷流水侵蚀作用下,滑体物质不断被搬运流失,部分滑体已消失;滑体前缘多被沟道内季节性流水侧蚀,形成陡坎,表现为小的崩落;调查区内滑坡的控滑结构面主要为土岩接触面,其次是在黄土层内错动。
区内发现的159处滑坡中:按规模,大型21处、中型72处、小型66处;按物质组成,均为黄土滑坡;按稳定性,稳定性好的118处、较差的38处、差的3处;按危险性,危险性大的2处、危险性中等3处,危险性小的154处;诱发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冲刷浸润坡体和河流侧蚀坡脚。可见区内滑坡以中型、稳定性好和危险性小的黄土滑坡为主。
3.1.2崩塌
调查区内的85处崩塌,主要分布于黄土沟壑内,即白家沟、牛奋沟、丰富川、前丈子沟、党家沟、五川沟、张罗沟、寨子沟、蒿岔峪、吕家沟等支沟及延河、清涧河岸边。沿线平均每公里分布崩塌0.73个。地貌特征表现为崩塌均沿沟谷两侧的陡坡分布,坡体一般上下陡中间缓,后壁坡度一般大于45°,坡脚前缘受河流侧蚀一般呈陡坡状;地表特征主要表现为崩塌体多沿坡脚呈裙状展布,崩塌粒径不等,有的崩塌体被二次固结,后壁在黄土节理和基岩裂隙的卸荷作用下,多被切割成彼此分离的块体,有的被充填;崩塌体内部特征主要由黄土状土和砂泥岩组成,崩塌体岩土体松动解体,后又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压密固结,在沟谷流水侵蚀作用下,崩塌物质不断被搬运流失,有的崩塌体残留部分较少。
区内发现的85处崩塌中:按规模,大型16处、中型49处、小型20处;按物质组成,基岩崩塌为28处、土岩崩塌4处、黄土崩塌53处;按稳定性,稳定性好的2处、较差的23处、差的60处;按危险性,危险性大的3处、危险性中等18处,危险性小的64处;诱发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冲刷浸润坡体和河流侧蚀坡脚。可见区内崩塌以中型、稳定性差和危险性小的黄土崩塌为主。
3.1.3 采空区
根据拟建工程压矿报告,调查区内分布有三个煤矿,全部位于陕北三叠纪煤田东南部,横山韩岔—延安蟠龙找煤区内, 该区在整合前,分布有若干开采规模不等的小型煤矿,在区内形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成为采空区地面塌陷隐患,根据本次野外调查,调查区内分布有4处采空区地面塌陷隐患,区内发现的4处地面塌陷隐患均为煤矿采空引发,规模为小型,目前地表未发现变形迹象等。
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建议
Abstract: due to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often cause som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this can lead to a geological disasters occur, however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duce certain effect, such as processing enough timely is likely to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to a vicious circ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omm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ve measure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公路工程是一项建设类工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挖方与填方施工操作,致使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改变,因此,极易出现地质灾害现象,地质灾害的产生不但影响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还对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另外还阻碍了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地质防护措施,以免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影响。
一、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主要危害
公路是一种极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破坏且十分严重的一项工程建筑,同时公路也是一种跨越多种地貌的建筑物,因此,公路所面临的地质环境通常情况下都十分复杂,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也多种多样,另外,地质灾害不但会对公路施工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1、滑坡灾害。所谓滑坡主要是指露肩的斜坡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出现整日向下滑动的现象。我们可将其成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地质条件因素:滑坡通常情况下是由滑滑坡壁、滑动面、滑坡体等几部分构成,不同的滑坡规模会造成不同的破坏,大型的滑坡会造成公路严重损坏,河道阻塞、水库淤积等现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具体地址因素表现为由于受到斜坡岩石重力的影响,由于岩体周围的土质过于松散,加之坡面较陡、水流侵蚀等应影响,从而出现滑坡现象,除此之外,地震也是触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2)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由于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由于地址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会常常进行不合理的爆破和施工,另外排水工作做得不及时也会导致滑坡现象的形成。
2、崩塌灾害。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斜坡的陡峭处,由于受到土体的重力影响,与公路母体之间出现断裂,从而出现滚落崩塌等现象。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如在进行管道挖方过程中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出现崩塌现象,通常情况下崩塌现象的出现是没有预见性的,倘若崩塌事故发生很可能导致挖方坑中的施工人员和仪器被埋,或造成坑外的施工人员和仪器坠落到挖方坑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主要形成因素如下:
(1)地质因素:崩塌现象的形成是由于较大的地质高差和坡度,土壤和岩层等情况出现不同,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导致不同土层和岩层之间出现纵向断裂,从而产生崩塌现象,另外,地震也会直接造成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坍塌现象。
(2)人为因素:在公路施工或改造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在坡脚处挖掘土壤或大爆破施工,会直接加大坡度和高差,从而造成崩塌现象。
(3)气候因素:气候上出现物理风化现象会促进崩塌现象的发生,由于其后过于干燥,干旱会导致地区出现较大的温差,促进了岩体的风化,从而造成了岩体强度降低,从而造成了崩塌现象。另外连日的暴雨会对岩体产生侵蚀作用,也会促进崩塌现象的发生。
3、泥石流现象。所谓泥石流现象实质上就是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物质的固体流动现象。泥石流的爆发过于突然,并没有任何预兆,通常情况下都是瞬间爆发,破坏力极强,较大的泥石流现象不但可以摧毁公路,甚至会吞并村庄,毁灭城镇,2010年8月的舟曲泥石流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那一场灾难造成了1500余人遇难,失踪3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在此不便详说。因此,泥石流的危害万万不可轻视。泥石流危害巨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剥蚀能力很强,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分强烈。造成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有:1、大量的固体碎屑,例如砂石等。2、水条件充足,原因在于谁是你十六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3、地质条件。一般在山区坡度较大的地段十分容易出现泥石流现象。
除此之外,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还有地面不规则沉降变形、采空区出现塌陷、地面出现裂缝、砂土液化等,这些地质灾害虽然没有上述几种的危害大,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也不可对其小视。
二、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出现,无论是对施工过程中还是竣工后公路的正式投入使用期间,都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不但影响着公路的正常施工和使用,还会对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造成直接的生命财产威胁,因此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护工作。具体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滑坡的防范措施:(1)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对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地段进行重点防护和检测,并尽量减少人为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滑坡的措施有:及时的排除地表水、进行滑坡易发地段的支挡防护工作等。(2)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及时的排放,以保证坡面康华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有效的防治滑坡的发生。
2、泥石流防护措施。主要采取堤坝防护工程,在泥石流已形成的区域建筑V型固床槽,使山体得到稳固,另外还要定期的清理容易产生泥石流的固体碎物,多梯次的修筑拦截提拔,当泥石流发生时,各阶梯堤坝可以对泥石流产生层层阻拦的作用,削弱泥石流的强度。在泥石流易发地点种植大量的植被,通过植被的根基生长来稳固山体。消除泥石流发生的根本条件。
3、崩塌的防治措施: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应对崩塌易发生的地段进行重点监测,尽量避免坡脚瓦房和大量的爆破,并在容易发生崩塌的地段设立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语,并对容易造成崩塌的堆积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并设置挡土墙和防护钢丝网等设施。
三、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的几点建议
1、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应对相关地段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并进行有效的工程规划工作,制定细致的地质勘察计划,并落实。
2、施工过程中应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与公路施工工作同步进行。由于公路施工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因此应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采取有效的环境环境保护措施,将地质灾害从根本上实施有效防治。
3、建立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小组,并通过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来加强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提高施工人员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教育讲座,使施工人员在主观意识上充分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施工环节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这些地质灾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这需要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公路所处的地段进行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从而使恶性循环现象有所打破,同时还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灾害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并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阶段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桂华.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科学之友,2011,(07).
[2]魏强,刘飞.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2011,(09).
[3]徐伟,张兵,李翠玲.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学术交流,2008,(06).
[4]张东.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