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的新技术范文

互联网的新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互联网的新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互联网的新技术

篇1

关键词:互联网;网格;WiMAx;IP over WDM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564-0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技术推陈出新,互联网的影响日益俱增。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互联网行业及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

1 互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核心设计原则

1.1 互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

传统电话和广播电视等信息网络的用户一般只能被动接受服务,与此不同的是,互联网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着“人人参与”的理念,即人人都能够参与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互联网的每个用户既可以是信息消费者,也可以是信息提供者。在新时期,互联网由教育科研的应用环境向社会化应用场景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技术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安全、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式等,使得原来理想化的互联网核心设计技术遇到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用户群体发生变化。互联网最初由具有共同爱好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在一个规模很小、关系密切能力很强的小区域内的用户之间自行使用,因此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也就建立在用户自律和彼此信任的重要假设之上。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从人人都彼此认识的小区域发展到了大家相互陌生的大区域,用户构成日益复杂,非专业人员成为用户主体,用户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普遍缺乏对智能终端的操控技能,并且不同用户彼此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使得技术架构受到严峻挑战。最初的互联网用户自律和彼此信任的基本假设在用户群体发生变化的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原有技术为安全攻击、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应用目的也发生变化。互联网初期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机构管理的非商用的实验网,而现在已经发展到社会化应用阶段。原有的互联网技术架构割裂了网络运营商、业务运营商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产业链不同角色间一些重要功能发生错位、越位或缺位的现象。此外,机器对机器的通信已成为互联网新的应用需求,互联网应用中也出现了非智能终端。

1.2 未来互联网的核心设计原则

未来的互联网, 可能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改变,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 那就是互联网所崇尚的“人人参与”的精神理念, 否则互联网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现在是改变互联网核心设计理念的时候了。对设计理念的改变, 出于演进的考虑,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采用扬弃的方法。首先是未来的互联网设计应该坚持的“端到端透明性”将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条件的。互联网在正常情况下,将是“端到端透明”的;当用户不自律, 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需要网络参与一些工作时,网络就是“不透明”的,但用户却感觉不到,可能仍然会感觉是“透明”的。同时在未来的互联网设计中,增加对用户的监测机制,奖励那些自律的用户,惩罚那些不自律的用户。还要继续坚持平等性原则和“尽力而为” 的工作方式,但网络中需要内置“反不平等”机制,以便在出现利益纠纷时提供支持。继续坚持开放性原则,但对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资源,则应是有边界的和有限度的,不能是无条件的。

2 新时期的互联网新技术

2.1 网格技术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但可以简单地说,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将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将连通一个个信息和资源孤岛,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它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包括CPU、存储器、数据库等,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组成充分共享的资源集成,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计算、管理及服务的资源能力。人们用这些资源就像用电源一样,不必计较这些资源的来源和负载情况。通过网格计算技术,位于日内瓦的西欧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网上操作,就可以把任务交给位于法国里昂的计算机集群上去完成,而不必花许多钱去建立一个巨大的计算机集群。网格计算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计算、存储能力和其他IT资源的新型网络,可以应付需要做高性能计算(HPC)之用,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它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计算能力。有了网格技术,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网格技术将会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主流存储技术造成深远的影响。网格技术意义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它们将改变服务器和存储市场的格局,在相互独立的设备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构筑一个和谐统一的存储操作环境。

目前,网格的研究主要在美国和欧洲。英国政府已投资1亿英镑,用来研制“英国国家网格(UK National Grid)”。美国军方正规划实施一个宏大的“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网格计划。随着网格研究在学术界的加速,信息产业界的大公司也相继公布了与网格目标一致的研究开发计划。惠普、微软、Sun等公司最近取得共识,支持XML、SOAP、UDDI等万维网标准,从而更有利于开发新一代的网络应用,即万维网服务。其目的是将因特网上的资源和信息汇聚在一起,组合成企业和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惠普推出了eSpeak万维网服务平台;微软的路线是通过其Net计划和C#语言实现万维网服务;Sun则通过Open Network Environment(Sun ONE)计划和Java平台来实现它。在国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对网格技术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计算所的网格技术研究在尽量使用国际上已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创新。有特色,才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计算所网格研究的最大特色是“服务网格”的思想,而国际上的网格研究目前主要面向科学计算。

2.2 WiMAx技术

WiMAX的中文含义是微波接入全球互通,属于新一代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特指以IEEE 802.16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标准体系中包括802.16、802.16a、802.16e、802.16d、802.16e等标准。 WiMAX采用的先进技术有(1)在物理层采用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使得WiMAX能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2)在天馈技术上采用自适应天线阵(AAS)、多人多出(MIMO)和空时编码(STC)等增强型天线技术,使得WiMAX的非视距传输能力大大增强。(3)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混合重传(H-ARQ)、自适应编码(AMC)技术,减少到达网络层的信息差错,大大提高了WiMAX系统的业务吞吐量。WiMAX技术相对于其他宽带接人技术而言具备以下优势:(1)大容量、广覆盖。(2)非视距传输。当视通不再成为网络部署的必要条件时,站址选择、网络组织、基站部署都将变得更为灵活,并会加快设备的部署。(3)标准统一。传统的3.5G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由于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开放,大大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WiMAX采用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产品认证体系,使得产品、接口等兼容性大大增强。(4)低成本。完整的产业链、众多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参与,都将大大降低WiMAX的产品成本。(5)WiMAX与wi-Fi完美结合。用户可以快速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笔记本电脑、个人手持终端(PDA)、手机也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虽然目前全球有近150个WiMAX试验网。但商用网络只有少数几个。WiMAX的发展还需要IEEE 802.16和WiMAX论坛各工作组的大量工作、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贡献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

2.3 IP over WDM技术

IP over WDM也叫光因特网或IP优化光互联网,是指直接在光网上运行因特网。IP over WDM 技术是用以光纤为传输媒介、以WDM 为传输技术、以IP为网络通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承载各种业务。从广义上看,它是使用了WDM 传输技术的IP网,即IP数据包在WDM系统网络上来进行传输或交换。从狭义上看,只有IP设备(路由器)与WDM 设备组成的网络,指采用新型帧格式将IP包直接封装到WDM 光层上的一种IP传送方式,它完全不采用SDH,ATM 等设备。从发展上看,IP over WDM 光互联网由高性能WDM 设备和吉比特、太比特路由交换机组成,是综合利用IP技术和基于WDM 的光网络技术各自特长的一种优化网络。它的上层是数据网络,底层是采用WDM 技术的物理传输网络。网络层综合现有和未来的所有业务,通过适当的数据链路层格式把IP包直接映射到光层,用高速新型的路由器作为网络核心建成一个能够体现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它能让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传送,减少网络层之问的冗余部分。由于省去了中问的ATM 和SDH层,其传输速率最高,节省了网络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获得多媒体通信业务的费用,是一种最直接、最经济的IP网络体系结构,非常适用于超大型IP骨干网。

2.4 IPv6技术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对互联网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IPv4的不足逐渐凸现出来,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不断增长的对互联网资源的巨大需求与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先兆,目前可用的IPv4地址已经分配了70%左右,其中,B类地址已经耗尽。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电信网对安全性、服务质量和移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共43亿个地址,全部分配到中国都不够用,更何况由于历史的原因,IP地址分配极为不均,我国拥有的地址总数还不足200个B类地址。据IETF预测,基于IPv4的地址资源将会在未来5年内枯竭;另外,由于IPv4地址方案不能很好地支持地址汇聚,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在地址空间、端到端的IP连接、服务质量、网络安全和移动性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不足,现有的互联网正面临路由器不断膨胀的压力;同时,对服务质量、移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都迫切要求开发新一代IP协议。而IPv6所提供的巨大的地址空间以及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和功能,将使其成为构筑下一代网络的重要基础o当前,对IPv6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IPv6协议自身的标准化工作,包括IPv6协议体系结构的完善,IPv6中的路由、安全性等问题的研究;二是关于IPv4网络向IPv6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络)的过渡策略。随着协议标准的逐步完善,今后的研究工作将更多地集中在后一个方面。我国对IPv6的大规模研究试验始于2O03年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顶目。本着“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结合国情”的发展思路,CNGI主要解决IPv6网络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四个方面的问题。按规划进程。NGI将在2O06至2010年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大力推广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同时形成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前不久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地提出,未来的五年计划中要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 NGN与NG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主要是NGI与NGN,但是现在人们对他们的理解还有所不能够。一种是电信界的看法,认为NGI是NGN的重要组成部分,NGN和NGI技术可以互相借鉴,在竞争中发展;但NGI并非NGN必由之路,NGI不是电信的最终目标。另外一种是互联网界的看法,认为NGN是未来互联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虽然NGN不会是未来互联网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二者的看法显然存在分歧,而且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组成部分之一。主张NGN的声音主要来自电信界, 标准组织以ITUT为代表,主要关注的是融合、架构、商业模型、互联互通、安全、QoS信令、固定移动融和(FMC)等方面的问题。主张NGI的主要来自传统互联网(计算机界), 标准组织以IETF和W3C为代表,主要关注的是安全、IPv6、音视频通信、P2P、即时通信、虚拟专用网(VPN)和WEB2.0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事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希望互联网行业及各有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与人民。

参考文献:

[1]徐容,龚倩.高速宽带光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斯托林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英文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2.198-220.

[3]enbo Mao.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OO4.10-80.

[4]Benassi R、TUCUXI:The Intelligent Hunter Agent for Concept Understanding and LeXical Chaining[C] IEEE/WIC/ACM Web Intelligence Conference,Beijing,2004.

[5]IAnn C.A Metric Framework for Quantifying Semantic Reliability in Shared Ontology Environments [C].IEEE/WIC/ACM Web Intelligence Conference,Beijing,2004.

[6]Sun X.An on-chip IP address lookup algorithm[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5,54(7):873-885.

篇2

Q:据说,品牌价值率先行业过百亿,能具体谈谈吗?

A:6月22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根据企业的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获得最终数据结果并的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中,罗西尼以过百亿的品牌价值再度登榜,成为第一家拥有百亿品牌价值的华表企业,成就了华表行业唯一一个连续13年(2004-2016)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传奇”。罗西尼专注制表30余年,始终恪守“工匠精神”。在罗西尼人的信念中,“工匠精神”不再局限于精细的手工活,还在于与时俱进地引进现代化的国际先进精密加工设备,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以及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迎时代潮流而转型。

Q:就此“工匠精神”,那今年新品的亮点在哪?

A:勋章腕表是罗西尼的代表之一,该系列腕表自2014年诞生以来,就以表盘侧面的logo牌打下品牌DNA深深的烙印,此次展会上,品牌经历了两次产品升级后,推出第3代勋章腕表――6713/5713/5714。此外,丝绸超薄系列腕表也是值得一提的,全新丝绸超薄腕表5715/5716/6715,表款在线条流畅、纤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搭载超薄机械机心,精益求精,突破技术新高度。同时,在此基础上推出特超薄腕表7387/6387/6388,另辟蹊径,赋予“家庭套装”的快乐分享概念,切入市场。

Q:罗西尼未来几年的规划是什么?

A: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刻。未来的中国将逐步进入消费社会,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罗西尼立足建成自主研发和创新体系,推动电子商务战略和智能手表战略的长足发展,罗西尼钟表产业园二期将打造成为处于中国钟表行业领先地位的全球电子商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智能手表研发生产中心以及高级钟生产研发等基地,真正实现“互联网+高新技术+物联网”的产业优势。未来,罗西尼还将以母公司冠城钟表珠宝集团为依托,充分调动与整合上市公司的金融资源、技术资源和品牌优势,垂直整合全球产业链,与冠城旗下包括瑞士绮年华、昆仑和英国劳特莱等国际高端钟表与奢侈品品牌展开合作。同时,企业将致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机芯自主研发战略,逐步实现机芯国产化。

雷诺表 轻商务 轻运动

雷诺表以“活力商务”作为本届展览主题,演绎敢于创新与突破的品牌个性。尤其是今年推出的“轻商务・轻运动”的产品理念,充分迎合都市年轻人群对手表的时尚需求。

雷诺表展出的经典系列有:骑士・商务系列、博鳌・鼎智系列、卓越系列以及专为都市女性设计的夜色系列,尤其是刚刚在6月18日由形象代言人孙红雷,亲自启动的骑士?商务系列第一款运动手表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并在展馆内开放新品体验通道,收获大批钟表爱好者的菲林。该腕表多层叠加的表盘设计搭配繁复制作工艺,造型张弛有力,字面将古罗马战车车轮、铆钉、盾牌等独特元素巧妙运用,表款整体设计错落有致,透过表盘的折叠式秒针以及中间镂空的战车车轮造型,可见机械机心的律动之美!该款新品的推出也是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将更高、更快、更远的体育精神再次展现,是一款外型出色又不失内涵的运动新品腕表。

此外,由天猫主办、雷诺表承办的《中国钟表行业品质自律公约》启动签约仪式于展会期间在雷诺表展馆内举行,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钟表企业一同签约,为促进中国钟表行业质量做出努力和承诺。

格雅表 东方美学与科技理念

篇3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其中包括大量的识别算法,涉及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统计学习、神经网络等众多学科。

人脸识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人脸检测,即判断输入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有,便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其次是面部特征定位,即对找到的每个人脸,检测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最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人脸对比,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人脸识别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具安全性、保密性和方便性。

之前,人脸识别大多用于门禁识别或公安机关追踪等大型应用。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解锁手机、登录电脑、进入邮箱,甚至领取养老金等都可以用到人脸识别技术。

硬件设备方面,苹果正在研究一些方法让用户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方便地开关和控制iOS设备。这种技术最终会让iPhone和iPad具备人脸解锁功能。

联想在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上也配备了人脸识别技术,凭借这种技术,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就可以免去输入密码的麻烦而直接进入系统。

网络应用方面,尤其是社交网络应用,很多社交产品开始利用人脸识别使影像信息和用户的社交网络个人资料连接起来。Facebook 就推出了人脸识别的社交应用:当用户向 Facebook 网页上传一张新照片时,这个功能会根据之前被标记的照片进行自动扫描,提示用户新上传的照片中所要标记的人物姓名。这项功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让普通用户的面孔直接与网站上的背景资料、好友关系匹配。

在国内,网易2010年成立了人脸识别研发团队,目标就是把人脸识别作为网易下一项安全升级措施,对目前的将军令(动态密码保护器)和密保卡进行补充。2012年下半年,网易人脸识别系统率先在网易免费邮箱登录时应用。网易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异地登录时要求人脸认证、短时间多次输错密码被锁定进行人脸认证解锁等功能。

篇4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着物联网不断地发展,物联网借助感知层次的技术和新型的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互联网作为一种通信的实体,需要进行入网的识别和物物的相连,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在实际的生活中,互联网技术运用较多,但是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连接形式,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较少。本文通过对物联网平台的介绍,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物联通信技术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国内物联网技术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在国内的相关物联网的产业链中,移动通讯技术是其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代表,其中尤以安卓的操作平台最为突出。

1 互联网的物联通讯技术概述

1.1 互联网物联通讯技术概念

互联网,由广域网和相关的局域网组成的一种按照一定的协议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是由两台或者是以上的计算机客户端、终端或者是其他的信息手段进行联系而形成的一种交流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日常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便捷了相互间的沟通。

而物联网技术,一般是指通过各种实体的设备,如信息传感器、全球定位、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技术,对各种不同时间段的信息进行监控、采集和连接,采集的内容包括声、光、热等各种实体的物理现象,从而通过技术处理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和识别。帮助人们更加便捷的对实体物品进行管理检测和控制。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任然是互联网,只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和延伸。这样进行相关的交流与合作,使得互联网不仅仅只是进行虚拟空间的合作,而且扩展到了相关的实物中。早期的互联网如果没有固定的连接方式无法进行使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不断地进步。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并且直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种新型的互联网发展方式就是物联网,也就是中国提出的传感网。

1.2 互联网的物联互通技术类型

紫蜂(ZigBee)技术,新一代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采用802.15.4(Zig.Bee)协议。ZigBee是现阶段来讲较为便捷的技术,它的成本较为低廉,较为方便携带且使用较为易于掌握,这种设备主要是在进行远程控制或者自动控制方面有着较为优势的效果,而且可以快捷的植入各种移动设备中,对各项设备提供较为清晰的定位功能,是目前来讲较为受欢迎的移动项目。

Zigbee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低速率、低时延、低功耗、实现简单、低成本、网络容量高。ZigBee技术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军事、建筑、经济,工业、农业、医疗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实物进行时时的监测,而且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低成本低消耗的开发项目,在节省资金的同时也便捷了这种新技术的使用,成功的弥补了无线通讯市场的空缺。

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由标签(Tag)、解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RFID一般可应用到在安全防伪、工商业自动化、财产保护、物流业、车辆跟踪、停车场和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等。从行业上讲,RFID将渗透到包括汽车、医药、食品、交通运输、能源、军工、动物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各个领域。但是这种技术存在投入成本较高而且标准较为严格等问题,其使用的范围不是太广泛,而且技术也不是太成熟,因此目前的使用较少。

2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自从移动通讯进入市场以后,移动的终端发生了改变,这种终端作为移动的系统终端连接方式,可以随时的通过自身需要对网络进行设置,实现信息节点和相关网络之间的自由使用连接,不在局限于有线的网络,可以随着移动网络进行时时的交流与合作。对比移动通信终端和物联网节点信息感知终端的功能和工作方式可知,移动通信终端完全可以作为物联网信息节点终端的通信部件使用。

2.1 在物联网中移动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传输主要是依靠各个不同的移动节点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疏通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样的在物联网的信息传输过程中也是类似的网络传输方式,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现阶段的移动通讯系统也同样适用于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方式,即将移动通讯作为物联网的载体。

2.2 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移动通讯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主要是通过对网络设备的控制来进行的,对于网络设备的性能、业务办理和相关的维护管理进行控制来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信息的安全传递和保管,物联网在运行中同样需要相关的技术进行支持,跟互联网的方式一致。这样来看完全可以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物联网的投入和维护中去。

3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展望

3.1 提出建议

一般现阶段来讲,移动通讯网络和物联网的组织构架一致,因此完全可以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物联网的日常运行中去,但是现阶段的物联网建设是通过语音进行操作,这样就使得数据的传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阶段的移动通讯网络主要是和物联网有较为类似的结构和功能。这样使得物联网可以广泛的应用移动通讯技术。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移动通讯技术都是依靠语音导航进行操作,因此这样的情况造成不能将现有的移动通讯技术直接的应用到物联网中,要对其进行改进以期符合现阶段物联网的基本特点。

(2)现阶段的移动终端一般只是具有语音和数据传输的功能,还没有发展到感知和物品的控制技术,不能直接的对物联网进行与节点有关的设备使用。因此可以通过在移动通讯中增加感应技术和相关的传感装置对技术进行改进,尽快的对移动终端进行改进,使其和物联网的技术进行融合,使得移动通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物联网服务。

(3)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在移动通讯中用户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用户的管理和信息传输以及业务的管理是其重要的方面,也是物联网管理的重要方面。因为物联网的技术使用不只包括人的使用,还有对物品的监控和感应。物品的信息接收和监控和用户的使用有着不一样的技术要求。因此在以后的管理中要加强对于物品使用相关技术的提高和对于用户管理的相关问题的管理,两者之间进行区分,使用新型的技术增加新的用户使用群体,尽量的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3.2 提出展望

上述的一些技术的介绍,可以看出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讯系统可以及时的为人们提供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为现代的用户提供各种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和先进的监控技术。物联网却是为人们的实物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实物中去是对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和改进,将现阶段的移动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应用于实物的管理中去,可以便捷现阶段的生活服务,节省能源。

实质上,许多的运营商已经在对这一方面进行开发,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推广并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

4 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将来会有一批优秀的物联网平台投入使用,跟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韦晨艳,杨键鸣,姚斯立.SQL 数据库中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6):59-60.

[2]潘琢金,王秋实.嵌入式Web 服务器中动态Web 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18):3975-3978.

[3]李岩.基于ARM嵌入式uCLinux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孟刚.基于android 蓝牙聊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6):79-82.

作者简介

张铁志(1983-),男,吉林省舒兰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从事互联网网站工作

篇5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6.16.04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通信技术,将众多计算机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使得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联网不单单在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当中,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意义。

1 互联网经济技术的创新模式

1.1 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模式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当中,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其中,提供信息是互联网最为基础的功能,搜索引擎通过在因特网当中对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其中,百度、Google等都是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络游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能够有效的聚合人气,实现网络游戏公司的盈利。即时通信主要包括QQ、微信等,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电子商务主要包括淘宝、天猫等,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整个商务过程。[1]

1.2 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对于创新模式的选择和优化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不断的调整,以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探寻最为合理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这些外部影响因素的改变是被动的,而对于技术创新活动来说,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主动性。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选择更为合理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2 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障碍

2.1 网络游戏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中,网络游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网吧业、广告业、游戏衍生品、游戏卡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很长的产业链。在网络游戏的发展中,面临着负面效应、同质化、人才瓶颈等障碍。很多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过度沉迷,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网络游戏市场的不和谐。[2]当前网络游戏主要分为休闲类、体育竞技类、角色扮演类,其套路和内容较为固定,难以实现网络游戏市场的良好持续发展。此外,在网络游戏研发、运营、美工、策划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制约了网络游戏的发展。

2.2 电子商务

在互联网经济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子商务。近年来,通过交易手续简化、生产周期缩短、库存减少等方式,电子商务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子商务的全球性、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特点,极大的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障碍,例如在线支付、安全认证、规范治理等方面的监管问题,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极大的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网民的上网习惯,为人们使用互联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未来的发展中,搜索引擎具备十分宽广的发展空间。[3]但是在实际发展中,搜索引擎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也没能体现出其巨大的商业价值。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搜索引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障碍,例如对搜索引擎营销认识的误区,以及对市场细分的困境等。

2.4 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种重要的互联网功能。在当前社会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其的要求都越来越高,QQ、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也层出不穷。这种情况虽然能够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带给用户更多的选择。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对用户之间的沟通效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即时通信软件之间,依然不能够实现良好的互联互通。即时通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网络协议、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3 互联网经济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措施

3.1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对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使其方法、理论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互联网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当中的重要微观主体,因此,其发展和进步也有赖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指引。[4]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努力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同时适当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互联网行业的隐形垄断能够得以消除。同时要加大力度进行国际间的合作,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此外,应当大力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保障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3.2 转换调整经营思路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最为重要的主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发展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过去企业具备的环境、政策等优势,其作用将会越来越小。企业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对自身的经营思路进行转换和调整,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当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合作竞争理念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使自身实力得到不断增强,主动寻求发展变革,内外合力推动互联网经济技术的创新。

3.3 借鉴先进的国外经验

早在20世纪中前期,计算机就被发明出来,随着数十年来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更是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当中,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各个国家纷纷认识到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领域当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积累了很多珍贵的经验。[5]由于我国互联网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有限,因此,在互联网经济技术的创新中,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推动我国互联网经济技术的创新发展。

3.4 完善各方面监督机制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当中,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当中,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危机、市场垄断、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知识产权受侵、恶意软件、黑客攻击等。对此,应当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信息立法化,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新技术,提高网络安全的技术保障。此外,还应当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积极接轨,从而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监督机制,确保互联网经济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结 论

在当前社会中,互联网经济技术的创新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结合互联网经济技发展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发展障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推动互联网经济技术的良好创新,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娜娜,付清芬,王砚羽,等.互联网企业创新子系统协同机制及关键成功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77-85.

[2]傅瑜,隋广军,赵子乐.单寡头竞争性垄断:新型市场结构理论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40-152.

[3]汪玉凯.“互联网+”是“互联网2.0+创新2.0”的新经济创新模式[J].办公自动化,2015(10):6-8.

篇6

【关键词】 互联网 通讯技术 发展趋势

在世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信息化能力也在不断加深。我国已具备开展特殊互联网应用能力,这对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产业必须在其产业链横向发展中加强分工。在标准化和制度化方面进一步规范,实现互联网整体化发展。互联网通信技术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实现无缝交流,保证了信息的开放性和及时性。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基础优势

近些年来,互联网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社会上的反响热烈,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首先,互联网通讯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大化。以往传递文件,信件需要人工传递,速度较慢,在传递途中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而在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可通过计算机、手机等通讯设备实现文件传输,视频的共享。其运作方式成本低,传播效率高。其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购物方式,以往的交易流程都是在实体店完成的,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购买到不同的商品。例如,北方人想要买南方的水果,只需要在网上下单,送门到家,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后,互联网通讯技术设计的领域非常广,包含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军事科技水平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兴通讯技术的出现

新兴通讯技术的出现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例如QQ、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兴的通讯技术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畅快。其传播方式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等特点。方便了受众了解社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微信作为当下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通讯工具,极大的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要,促使互联网信息技术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新兴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必须依据新兴媒介作为载体。手机作为新兴媒介的代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90年代的大哥大,到现在触屏智能机,它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进步。这就要求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加大对新兴媒体工具的研发力度,保证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

软件设计必然存在漏洞。为了保证网络管理的正常运行,网络设计人员会在其系统设计登陆控制通道,同时也要实行相应的防护手段。第一,加强防火墙技术。该技术是最为常见的,其功能是阻挡不识别的危险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防火墙技术也要不断进行革新,适应新时期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的特点。第二,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安全技术。它通过密钥把人们的交流的信息进行绑定加密,使信息的安全性大大增强。数据加密技术的核心就是密钥,通过它保障网络内容安全。第三,网络隔离技术。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安全上升到更高的档次。网络隔离技术的特点又被重点应用。

四、处理好互联网通讯技术利弊关系

互联网通讯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使用互联网通讯技术,便于人与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实现信息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要正视互联网通讯技术存在的不足,电脑病毒对互联网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信息泄露,危害了互联网网络环境。因此,必须做好互联网使用者的保密工作。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优化互联网网络环境,规范互联网网络管理和建设的行为。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间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的互联网通讯技术也逐渐发展到国际化水平。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运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分化。互联网通讯技术对于人们通讯,信息处理都极为重要。因此,要全方位发展互联网通讯技术,加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周秀丽.浅谈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

[2]宋书军.关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20).

[3]姜宁波.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08).

篇7

1、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应用移动化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移动化将极大扩展互联网应用范围、用户数量、终端规模。

在智能终端方面,据Strategy Analytics估算,2012年Q3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0亿大关,预计2015年将突破20亿。另据Gartner数据,2012年全球平板电脑销售量超过1亿台,增长近100%。预计到2016年全球平板电脑使用量将会达到6.65亿台。

在业务方面,2012年中国3G用户数突破1.7亿,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长率超过70%,其中手机银行业务增长率更是高达600%以上。

2、各行业互联网化

各行业均加快业务互联网化步伐,形成新的业态。

在金融领域,工商银行73%交易量来自于互联网,远远超过3万个营业厅的业务规模。尽管如此,传统银行业仍然受到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巨大冲击。

在企业领域,传统企业正快速融入电商+支付平台。其中制造业B2B渗透率已超过40%以上,而苏宁等传统零售企业更是携强大资本优势大举进入电商市场。

在运营商领域,受OTT(Over The Top)模式的影响,三大运营商均开始组建独立的互联网公司或云公司,增强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竞争力。

在政府领域,智慧城市、政务云建设方兴未艾,目标是完善其G2B、G2C服务能力,推动服务型政府转型方向。

随着各行业互联网化进程,新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如,各互联网公司有电商、搜索、微信、微博、安全、视频等不同的能力优势,而传统行业有通信、金融、物流、资本等能力优势,这些能力在互联网上可以相互开放及交换。未来的企业不仅仅需要依靠自主能力生存,还需有效吸收融合互联网上各种能力,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这就是“互联网能力交换”(如图1所示)。

图1互联网能力交换

移动互联网及各行业互联网化正在打破IT、通信、互联网的传统行业边界,形成新的融合业务模式。在这种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一代互联网时代来临。新一代互联网对IT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正在引发新一轮技术变革,变革的核心是使IT变得更加高效、敏捷、开放,以更好的适应业务互联网化、移动化的需求。

一、IT技术变革

2012年,Gartner了未来5年IT十大关键技术趋势,包括IT管理(自动化)、软件定义网络SDN、大数据及存储、混合云、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物联网、设备变形、复杂性简化、虚拟数据中心、IT效率等,这些技术项以云计算、智能网络为核心,很好地诠释了新一轮IT技术变革。以下简要介绍几大热点技术。

1、虚拟化、自动化

虚拟化、自动化是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两者通常是组合在一起使用(如图2所示)。虚拟化技术将物理IT资源(计算、存储、网络)变成逻辑IT资源池,不但能有效提升整个IT的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还使IT系统具备更好的弹性。预计今后几年,虚拟化技术将在各行业规模部署;据Gartner预测,2016年中国70%的X86企业级服务器将实现虚拟化。

虚拟化只是实现了资源的逻辑化,要提供云服务,自动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自动化技术可将IT管理效率提升90%以上。例如,一台物理服务器可以虚拟成数十台VM,因此一个云数据中心可能会有数千台、数万台VM,这样的规模如果采用手工配置和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另外,自动化技术还可满足新一代互联网对业务快速变更的需求(变更周期从月到周,甚至以天为单位),构建更具弹性和敏捷的IT系统。

图2虚拟化、自动化技术

2、大数据Big Data

新一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为IT最重要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数据挖掘等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大数据分析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

从技术角度来看,大数据通常是基于类Hadoop算法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其系统容量和扩展能力远远强于传统数据库。Hadoop早期主要在互联网行业广泛应用。随着各行业IT互联网化,大数据的演进方向是融入各行业的IT系统,与传统关系数据库一起重构IT数据平面。在这种新型IT架构中,Hadoop平台用于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并可将处理结果导入关系数据库RDBMS实现灵活调用,如图3所示。

图3大数据与IT的融合

3、混合云

前面谈到了“互联网能力交换”,IT要将自身的能力与互联网上的能力融合起来,构建虚拟业务中心,其关键技术是混合云(如图4所示)。混合云技术要打通公有云、私有云的能力,实现资源调度和业务逻辑的统一化。例如,IT的计算资源包括私有云计算能力,也包括从公有云服务商购买的计算能力,上层应用需要在这两种资源池中迁移或相互备份。

混合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将推动一种新商业模式及新服务体系的建立。如果没有混合云技术,公有云服务商将面临数据兼容性难题,导致无法满足成百上千的行业个性化需求。

图4混合云应用

4、多中心一体化

传统IT数据中心大多采用两地三中心的建设模式,这种方式拥有很高的可靠性,但IT整体利用率并不高。多中心一体化是一种跨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自动化及上层软件的针对性设计,将多个物理位置分散的数据中心整合为逻辑上的整体。各数据中心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多活负载分担的模式。如图5所示,HP将其全球85个数据中心整合到北美的六大数据中心,实现业务逻辑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而腾讯在国内设置了包括四个核心阶段在内的100多数据中心节点,对外呈现的是一个超级虚拟数据中心。

图5 HP下一代数据中心工程

二、IP网络创新方向

在新一代互联网IT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作为IT基础设施的一部分,IP网络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如图6所示,传统的IP网络是“面向连接”的模型,其主要关注点是设备、协议和基本网络管理;而IP网络的演进方向是实现“面向应用”,保障端到端服务质量。要实现“面向应用”,IP网络必须与云技术深度融合,在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包括虚拟化、自动化、SDN(软件定义网络)。其中虚拟化、自动化是IT系统资源化整体要求,这个要求对计算、存储、网络是一致的。SDN通过集中控制和软件编程提供个性化服务,使“面向应用”成为可能。

图6 IP网络演进方向

1、网络虚拟化

从虚拟化技术整体来看,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相对成熟,业界认知也比较统一,但网络虚拟化却一直缺乏较清晰的定义。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网络虚拟化架构应该包括“虚拟设备、虚拟通道、虚拟服务”三个层面。

“虚拟设备”和服务器虚拟化很相似,主要包括1:N虚拟化(将一台设备虚拟成多台)和N:1虚拟化(将多台网络设备虚拟成一台)。“虚拟通道”包括各种静态、动态隧道/连接技术,针对数据中心、园区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会有不同的技术组合。通过部署虚拟设备和虚拟通道技术,网络变成了虚拟资源池,而“虚拟服务”则需要与网络自动化编排技术结合,实现面向应用的网络资源对接。

网络虚拟化能力通常在网络操作系统(简称NOS)实现,目前NOS正在由传统基础互联功能转向“虚拟网络操作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变革,网络将与计算、存储同步,真正变成逻辑化、可精细调度的IT基础资源。

2、网络自动化

网络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编排、自动化管理”两方面。

“自动化编排”用于对虚拟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通常需要将网络能力提取、抽象、封装为可编排(Orchestration)调度的服务接口,形成预配置模板。在需要资源分配时根据已配置模板可实现自动化部署。

“自动化管理”用于对网络设备的自动化配置。由于传统的SNMP协议在管理效率上收到一些限制,目前大型数据中心开始应用基于XML格式的NETCONF技术。NETCONF可实现更高效率、更实时等管理方案,同时结合脚本编程可实现个性化管理平台开发。

通过网络自动化技术部署实践,整网管理效率可提升90%以上,且业务变更时间缩短95%以上。3、SDN(软件定义网络)

SDN是目前整个网络业界最热门的创新技术领域,其主要满足两个需求:集中控制、面向应用。

集中控制:传统网络并没有集中控制层,而是采用路由协议自协商;SDN增加了一个集中控制器进行整体路由调度,当然如果网络规模过大,目前也出现分布式逻辑集中控制模式。通过增加控制平面,可极大提升网络的管控效率及虚拟化能力。

面向应用:SDN为面向应用提供了最佳技术实现方式,那就是针对某个应用或者某类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开发;SDN需要提供丰富的API接口,不仅仅是标准OpenFlow协议接口,还需要基于虚拟化、自动化技术的更广泛API,这样才能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通过集中控制和面向应用的实现,SDN将引导整个网络产业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转型。

篇8

关键词:信息网格;网格计算技术;信息连通;信息表示;元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3913-03

Owing to Younger Generation Interne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 Lattice of the Technology Analyses

ZHANG Zi-Peng, HONGXi-Jiong

(CHINA TELECOM Corporation Limited Zhuhai Branch,Zhuhai 519002,China)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efinition having made an explanation the information net lattice first, the technology secretly scheming against with net lattice has carried out comparison and then , has proceed to have discussed tha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 lattice trend , key technology , model apply , proceed to have discusse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using the information net lattice again, final the significance having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applying the information net lattice's , the net lattice studying information to extensive computerhave important theory and carry ou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formation net lattice;The net lattice calculates a technology;The connecte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expresses; yuan of information

1 什么是信息网格

信息网格是要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协议规范、Web和数据库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平台,其目标是创建一种架构在OS和Web之上的基于Internet的新一代信息平台和软件基础设施。在这个平台上,信息的处理是分布式、协作和智能化的,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信息网格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做到服务点播和一步到位的服务。信息网格与目前的Web服务的主要不同是一体化。它将分布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知识(软件)等组织成一个逻辑整体,各行各业可以在此基础上运行各自的应用网格。笼统地讲,Internet的作用是将各种计算机连结起来,而信息网格是将各种信息资源(内容)连结起来。电力网的模式是信息网格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几乎不会有人在打开电灯的时候考虑电是从哪个电站来的。Internet的情形如何呢?人们获取信息并不直接从Internet本身获取,必须告诉电脑去访问某一个网站,这就好比我们在打开电灯的开关时必须告诉它我们需要某一电站来的电一样笨拙。信息网格的目标就是让人们使用网络资源像用电一样简单。

在Internet/Web上,信息资源零散地分布在各个网络站点。而在信息网格中,资源被统一管理和使用。用户可以通过网格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资源。他们看到的是一个逻辑门户上的若干与自己相关的频道,而不用在成千上万个网站中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打一个不太精确的比方,信息网格相当于中央电视台,而目前的Internet/Web相当于成千上万个独立的制作组,各制作组有自己的频道、互不共享资源,只提供原始数据。

2 信息网格技术与网格计算技术

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让资源共享和协同问题求解能够在一个动态的、多机构的虚拟结构中进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互联网主要为人们提供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通信功能,而网格功能则更多更强,能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计算、存储等其他资源。

传统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它要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享。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就是要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升华为网格(Great Global Grid)。网格就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或者说是一个计算资源池。网格能够充分吸纳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同时还是经济的计算能力。除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这里的计算资源还包括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甚至是人等各种相关的资源.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就是网格计算。

网格的目标是抽象并量化计算资源,随时随地能够通过网络“定额”完成“定量”的计算相关的工作。信息网格是网格计算模型的核心组件。它使最终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获得对任何信息源的安全访问,不管它在什么地方。这种访问可以通过内部网、Internet、甚至在一个外部网(extranet)环境中的本地和分布式网络进行。信息网格提供了对异质文件、数据库和存储系统的访问,并且它支持共享数据以用于处理和大规模的协作。作为网格计算技术的一个分支,信息网格同样是基于具有基本的网格计算技术,其基础结构是一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网格不同之处只是在于面向的应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

3 信息网格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网格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大公司对网格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如微软就宣称,它的.NET技术是一种超越浏览器、超越网站的新技术,可通过Internet上所有的计算机、相关设备和服务商协同工作,提供更广泛和丰富的解决方案,按照人们指定的方式或时间来传递信息,其它世界著名的公司如IBM、Sun等,也都相继推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预计在今后5年内,我国的信息网格将初步建成Cs7中科的解决方案。利用网格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管理和信息服务的系统称为信息网格。与信息网格相关的研究包括数据网格和企业信息平台等,我国的“863”和“973”计划已经启动国家的网格技术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其它大学正在开发网格操作系统,着手建立我国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和国家信息网格系统,分布在全国5个城市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初步实现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院计算所的网格研究项目称为“织女星网格”(Vega Grid),目前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服务器方面,主要工作是研制下一代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和“曙光5000”,它们将是面向网格的超级服务器,它的监控与管理将与网格管理系统无缝集成,支持多种异构系统和多种主流操作系统。

在系统软件方面,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一个名为GCP的网格计算协议栈以及有效支持GCP的织女星网格操作系统。在应用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称为“一体化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的信息网格平台软件。信息网格的研究重点为信息网格的体系结构、信息表示和元信息、信息连通和一致性、信息网格的智能化特性以及安全技术川。智能主体、信息表示、知识表示、自动推理等技术将在信息网格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信息网格关键技术

目前信息网络研究的重点是体系结构、信息表示和元信息、信息连通的一致性、安全技术等。

4.1 体系结构

现在的信息网格体系结构基本上采用分层结构(如图1),包括:

1) 底层的信息存储、表示、对外;

2) 呈现给用户的各层应用程序逻辑实现和集成;

3) 中间层的数据存储、接口界面、通信机制等方面。

4.2 信息表示和元信息

信息的表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信息存储于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的表示;其二是将其呈现给用户时的界面表示。

元信息抽象化了数据对象的描述,使得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元素属性与值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我们将这种元信息叫做数据表示的中间层。一般来说,数据的表示可以建立多个中间层,在各个应用程序逻辑层中都有相应的数据中间层。

XML技术作为Internet信息交换的标准技术是信息表示和元信息的主要实现工具。

4.3 信息连通和一致性

信息的连通性是相对于信息“孤岛”而言的。信息“孤岛”是指将信息简单地堆积在一起,要寻找它们往往只能通过搜索程序或固定的渠道;而信息的连通性是把有一定关系的数据从逻辑上连接在一起,在不考虑安全限制的前提下,从一个信息源可以到达连通的其他任何信息源。虽然这些信息可能存储在不同的位置,但对访问者来说,它们就像是存储在同一位置,访问者不必关心它们的实际存储位置。

信息的一致性表示了信息连通后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信息网格在信息集成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4.4 安全技术

信息网格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信息共享的安全控制。信息网格可以跨越多企业、多系统或个人,它们对安全控制的需求和采用的安全策略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信息网格的安全控制机制应该通用的,全局的安全策略需要与本地的安全策略协调和交互,既要满足全局控制的需要,又可以满足用户自主控制的需求。信息网格的这些特点及其指导思想决定了信息网络的安全控制比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复杂的多。信息网络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了身份认证机制、信息访问控制机制和审计机制。

5 信息网格技术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资源建设特色化

基于信息网格的信息服务在网格环境下,由于信息的高度综合和集成,任何重复建设都是毫无意义的,只能造成巨大的浪费。故资源建设要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相互的协调。按照统筹规划、特色建设的思路,建设特色鲜明的专题数据库、重点学科数据库和通用数据库。

5.2 网络通信宽带化

信息网格所关心的问题不再是文件交换,而是直接访问计算机、软件、数据和其他资源,通过网络连接分布式资源,通过远程存取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因而,要想充分利用其虚拟高速的计算能力,确保数据快速传输的高速网络是必不可少的。

5.3 服务协议标准化

网格要整合很多异构的资源和不同的信息系统,就需要依赖公共标准。标准是网格应用的成功关键,构建网格需要对标准协议和服务进行定义。OGSI和OGSA是目前关于网格的标准。我们所要研究的则是如何把信息网格应用的标准和网格标准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信息网格技术应用在网格环境下发挥更好的作用。

5.4 系统保障安全化

网格环境下数据安全保障尤为重要。网格应用的最大难题是系统的安全性。由于网格的节点位于不同地域,节点之间如何安全地共享数据资源,如何保证共享数据的完整性是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网格安全主要包括网格系统安全、数据传输安全、信息存储安全等。在构建完善的安全机制的同时,还要避免安全验证耗费过多的系统资源。

6 结论

信息网格作为Internet的第三次浪潮,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注视。信息网格的实现,必将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综合集成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晓林.信息网格――下一代信息服务平台[EB/OL]./baidu?word=信息网格.

[2] 张敏勤,网格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J].图书馆杂志,2003,2:45-49.

篇9

关键词:技术创新;突破性技术;创新互联网市场;谷歌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

谷歌,作为云计算产业三大巨头之一,在云计算开发和市场范畴内都遥遥领先,这成果就归功于其一直推崇技术创新,力求不断更新人们对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视野。谷歌逐渐用云计算改变当今互联网市场以及软件市场的格局,在未来,谷歌将用云计算给互联网市场带来一个新的纪元。

1 技术创新在网络市场中的成功案例―谷歌云计算之崛起

近年来流行的Google App Engine(以下简称GAE)为谷歌在云计算这个领域中先拔头筹。先看看谷歌自己对GAE的解释。

Google App Engine 可让用户在 Google 的基础架构上运行您的网络应用程序。App Engine应用程序易于构建和维护,并可根据用户的访问量和数据存储需要的增长轻松扩展。使用 Google App Engine,将不再需要维护服务器:用户只需上传应用程序,它便可立即提供服务。

App Engine是谷歌在2008年5月面向专注于应用编程的小型网络初创公司推出的一个编程平台。这个平台只支持Python编程语言,虽然平台是免费的,但是用户未经许可将无法使用很多资源。谷歌2009年2月起开始向使用App Engine平台的开发商收费,在5月初又在平台上增加了对Java编程语言的支持。

谷歌此次技术创新从内到外的改变了软件应用和互联网产品的格局,从外部将管理费用降低,软件升级简单化;从内部将所有的软硬件和平台开发都转化成了服务,可以说是从传统上量的提高转变成了质的飞跃。Google Apps目前已经成为微软和Google两大巨头较量的重量级“战场”,Google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免费的在线办公软件抢走不少微软Office的忠实用户。

在2009年6月10日,谷歌的新闻会上公开了几个数字,Google Apps拥有超过175万企业在使用,总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其中管理的邮件就超过了4000TB。这些数字都表明了GAE从一个小型实验型服务已然成长到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和众多拥护者的普及型服务,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云计算所引发的技术创新基础上迅速完成的,短短几年的时间,云计算的加入就足以使谷歌撼动了屹立多年靠Office赚取巨额利的微软。我们不得不说,追求技术质变的“Key Move”作为谷歌标志性的创新举措,是谷歌吸引用户和占领并引导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2 从云计算看互联网市场的未来

2.1 云计算在互联网市场中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发展的几个猜想:第一,云服务将发展离线工作模式来作为"永远在线"保证的补充(比如说Gmail的脱机模式);第二,云存储将解决输入/输出延迟,管理费用和安全性问题;第三,由于大量企业将在线处理业务,企业用户将青睐通过社会媒体来进行宣传和推广,企业用户重视在线管理他们的信誉,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的融合将是云计算的另一个副产品;第四,由于云计算的所有存储和计算都在服务器中实现,云将开发出强大的灾难恢复模块以保障数据的实时可靠;第五,私有云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在未来的互联网市场中,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几片“大云”,以大供应商的形式在市场上提供服务。

抛开技术层面的分析,云计算业务在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初,IBM与江苏无锡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无锡软件园云计算中心,正式宣告了云计算在中国的商业应用的起点。这也说明,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只要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不变,国际国内的IT供应商都将会以中国作为云计算业务发展的热点区域。

2.2 突破性技术创新将引导未来的互联网市场

互联网市场由网络技术主宰,网络技术更新换代之迅猛有目共睹。1981年第一台PC机问世以来,以微软的操作系统更换速度为例,从1985年11月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1.0到2009年8月Windows 7网络版,其间经历了14年,从最初的每年有新版本的,到2006年起每季度有新版本的,到2009年起每月有新版本的,更新速度之迅猛让人应接不暇。在微软操作系统中捆绑的IE浏览器系列软件从1995年的IE1到如今的IE9,从最初的版本简单,到最后的每天都有新的补丁上传到官网,其发展的速度绝对凌驾于Windows之上。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更新之速度在今后必然会以分秒来计算。

再回到之前的案例,从Google的案例分析,企业是否能够主宰市场,主要表现在技术独占权和控制专用资产两个方面是否具有决定性的优势。独占权主要体现创新者保持突破性技术领先优势的能力,一般以专利、技术诀窍或商业秘密的形式表现出来。与互联网的特性相结合,渐进性技术创新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唯有突破性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做到独占主流技术,获得互联网市场的大份额。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Google云计算的案例分析,以及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在互联网市场应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互联网市场中企业在建立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模型中,前期阶段需要做到了“三大领先”:思路领先,投资领先,技术领先;中期阶段需要增加资源可扩容性,加快产品开发周期;后期阶段需要支持第三方开发,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再辅以良好的突破性创新意识和科学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基础架构,则可以成功的迎合用户,引导整个互联网市场发展的走向。

第二,预测云计算技术将在未来10年内逐渐走向成熟。以2010年为起始点,云计算平台成熟需要10年时间,非云终端将则将在15年后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三,互联网市场中的企业是否能够主宰市场,主要表现在技术独占权和控制专用资产两个方面是否具有决定性的优势,即拥有突破性创新技术,同时拥有强大的数据平台。

参考文献:

[1]周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胡广豪,夏恩君.论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资本化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3):210-211.

[3]Dewar R,Dutton JE.Thee adoption of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6, 32(11):1422-1433.

[4]Tushman, M.L.and P.Anderson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6,3l:439―465.

[5]维基百科.Cloud computing.[EB/OL].http:///wiki/Cloud_computing, 2009-03-10.

[6]中国云计算网.什么是云计算?.[EB/OL].http:///Article/ShowArtiece.asp.?AtticleID=1,2008-5-14.

篇10

关键词:通信网络;网络建设;安全性

一、引言

时至今日,国内居民与社会企业已经开始广泛的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网上消费、网上推广、网络聊天等功能,为现代居民生活习惯、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带来了巨大影响。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诸多环境得以完善,从而给当代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受到时代环境改变的影响,国内现有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提升,并在国内移动终端使用成本逐渐下降的背景下,不再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专享之物,而且成为了国内社会大众的日常重要沟通与交流途径。但是,尽管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范围,及其涉及内容的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现代互联网络中不稳定、不安全事件出现的几率,并且给该技术使用者的安全性、经济性等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不断增强现代国内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增强该技术应用的稳定性,将会为保障国内通信网络系统的功能优化和使用体验增强带来巨大支撑。因此,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时代背景针对该系统安全性的增强开展研究。

二、当前国内通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法律法规的规范性、系统性不足

根据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国家对互联网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法律尚且停留在宏观整体层面,而缺乏对微观细致层面网络行为的违法行为的抑制和防范意识的引导。我国对于互联网以及通信网络,所建立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使得网络黑客有机可乘。现阶段,一些规范网络系统安全的条文较为零散,只有在地方法规、零散的规定中可见各种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的协调性、系统性以及权威性都不强。然而,面对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让众多与新事物消费的侵权事件大大增加,而且让众多黑客开始使用新技术窃取网络信息,侵犯网络使用的安全。而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代法律的滞后,且无法m应如今的网络安全要求存在着较大的联系。

2.缺乏网络建设软硬件的安全防控

除了法律法规方面的安全性防控较为薄弱之外,由于该技术发展的水平依旧处于初期阶段,从而导致了该系统日常运维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性漏洞。例如:系统存在过期编制、过期老化、互串、过流、烧毁以及击穿等问题。因此,为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系统以及支撑系统,提高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应当建立完整的冷热备用体制以及替代体制了,要求系统维护人员采取人工操作或自动化操作方式,更新网络,替换有关部件,更新线缆,补充、扩展网络。在互联网以及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未能够制定详细的计划,网络效率差,建设品质较低,维护管理力度不足,审批不严谨。这就要求人们对互联网以及通信网络建设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维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技术人员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以及操作水平,尽量排除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还应当在软件层面增强安全性防控。例如:当前维护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缺乏维护管理能力,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有关技术规范,随意更改有关秘钥,密件明发,就会导致他人更改、盗取密码等问题出现。

三、提升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安全性的对策与建议

1.不断提升法律法规层面安全建设

我国政府应当不断针对当前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现状,积极调整对该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在此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立法,立法机关应加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智库,强调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性之外,还应当积极修订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对于情节要严重的网络犯罪行为,要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在此过程当中,国家政府应当不断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从当前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出发,积极发掘问题的共性,并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强制性引导与协调。与此同时,还应当增强对互联网通信安全法规颁布后的宣传和教育,让互联网使用者能够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意识,从而起到增强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中安全性的总体增强。

2.不断提高对软硬件层面安全建设

除了在法律法规层面给予安全建设之外,还应当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过程中,对于互联网以及通信网络的运用更加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网络建设,尽量降低网络分享。因此,要求对互联网以及通信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组织加强管理,保障其不受到自然灾害以及认为的恶意破坏等,提高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网络服务,保障服务不会被随意中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够维护好网络系统的安全。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发预警紧急状况发生机制,对出现的火种进行有效地防控,防止火势蔓延,从而确保互联网以及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利用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实现对软硬件层面的微观防控,以增强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作为当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其应用范围及领域已经涉及到了各行各业。然而,由于该项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尚且处于初始阶段,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安全性问题。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国内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的背景开展研究,并针对其中容易引发安全性问题的诱因进行阐述,最终提出了些许有利于提升安全性的对策与建议。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研究为该领域研究做出贡献,并为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及推广程度的提升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 新闻网站 策略

国内地方新闻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艰难前行,在PC时代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商业网站巨鳄和狼群的围攻下并没有形成优势,移动互联网对于地方新闻网站来说既是机遇,也存在许多挑战。

1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1 高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是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手表等各类穿戴设备,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拥有远超PC的便携性。这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比PC上网无可比拟的便利性。

1.2 感触性和定向性

移动终端具备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将来传感技术还将往触感更逼真、适用领域更广泛等方面发展,使得移动设备能够在屏幕触感、摄影摄像、运动、LBS位置定位等方面实现多维度的感触服务。比如,拍摄一张照片,可以保留当前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各方面信息,可以取得比原来传统拍照更精准的各类定向信息,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指导用户下一步的行动,或者提供给用户更多更精准的增值服务。

1.3 人机交互便捷高效

PC时代的人机交互主要靠键盘、鼠标,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语音识别、用户体感识别、个性化的生物识别、全方位感知、用户为中心的感知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移动设备具备前所未有的高效便捷人机交互能力。

1.4 即时性和精确性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碎片时间,及时掌握各类最新资讯,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移动终端拥有极高的个性化程度,每一台设备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2 移动互联网热门技术及发展趋势

2.1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渠道的快速发展,技术越趋成熟,支付安全不断提高,老百姓日常消费掏出来的将更多是手机,而不是钱包。

2.2 移动视频技术

视频网站之父――Youtube的移动流量占到接近50%。种种迹象表明,移动宽带化、离线回放和更好的视频压缩技术都将是移动发展的趋势。

2.3 高精确度移动定位技术

移动互联网能获取一个人的精确位置,并提供相关位置信息和服务。利用室内准确定位的应用现在使用Wi-Fi、图像、超声波信号和地磁等技术。准确室内定位技术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将产生新一代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

2.4 新的Wi-Fi及LTE技术

新的Wi-Fi及LTE技术,将提高无线传输的性能,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高速宽带无线网络,覆盖更多的网络盲点,使得用户可以真正的随时随地接入高速宽带。

2.5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热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迅猛,对移动互联网有很强大带动作用,随着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步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时代。

2.6 高级移动用户体验设计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高级用户体验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各类实用性设备已经进入实验阶段或者应用阶段,随着更逼真的技术不断得到突破,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将有质的飞跃。

3 地方新闻网站的应对策略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地方新闻网站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主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在技术、内容、经营等方面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行全面的调整,及早布局,把重心转移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否则,将错失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随着传统互联网的日渐萎缩,最终被互联网淘汰。

总体上,国内大多数地方新闻网站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行动,比如着力打造新闻APP客户端,耕耘微信公众号及法人微博,但总体上同质化严重,还需要谋求更大的突破。根据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趋势,预计将产生更多的市场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地方新闻网站将如何把握,找准切入点。

3.1 移动社交

移动社交将成为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地方新闻网站普遍开设有地方论坛社区,该类社区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用户老化、业务模式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等问题。广西新闻网早于2010年就开发出红豆WAP版手机网站,2015年4月升级成“手机广西网”,于2012年开发出论坛互动类客户端――掌上红豆。这些移动社交平台很好的满足了网站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及网络社交的需求,红豆社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目前广西新闻网移动平台的流量已经占到全网的约40%。

3.2 移动广告

借助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广告推送,而且移动广告无论是在外观、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与APP、手机网站形成较为自然的融合。目前国内的今日头条、无界、澎湃等新闻客户端都在积极发展APP广告,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应。将来,各种跨屏广告,针对位置定位的LBS广告都将在细分市场中大展身手。

3.3 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

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514亿,同比增长到87.2%,愿意付费的手游用户成倍增长。2015年,HTML5游戏的流量入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截止2015年底,HTML5游戏用户规模达到1.75亿人,同比增长率达到112%。成熟的运营方式使得移动游戏市场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拓展更易铺开。浙报集团在收购边锋游戏后,大力发展无线游戏、网页游戏,目前游戏业务已经成为浙报集团的重要业务支柱。

3.4 移动电子阅读

移动电子阅读正成为填补人们碎片时间的流行应用。各大报业集团及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各自的新闻客户端,如澎湃、上游、并读、无界、九派等,广西日报也在大力发展区内权威新闻客户端产品“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于2012年开发出广西第一个新闻客户端――掌上广西。这些新闻客户端未来将在个性化阅读、自媒体联动、提升用户体验、新闻客户端+身边服务等领域百花齐放,打造对用户更有价值的移动APP产品。

3.5 移动视频

移动视频作为网络视频的重要发展领域,将成为时尚人士的新宠。广西新闻网旗下的广西网络电视积极发展移动视频内容,通过平台的技术改造,已经实现在手机广西网、掌上广西、掌上红豆等多个移动平台提供视频服务,在丰富移动端内容的同时实现了网络视频的增值。

篇12

【关键词】WIMS技术 Web2.0 IMS技术 电子名片 电子留言

1 WIMS技术概述

WIMS技术是指Web+IMS,是Web2.0和IMS的结合。WIMS技术为通信运营商打造了一个具有通信能力的、开放的平台。WIMS技术的应用使得电信业务中增加了许多以Web2.0为基础,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应用。

1.1 Web2.0的发展现状

Web2.0是相对于Web1.0来说的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和用户只能通过浏览器获得信息的Web1.0不同,Web2.0实现了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即可以浏览网站内容,可以创造网站内容,可以说,用户由单纯的“读”发展到了“读和写”,互联网更加人性化。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分析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来网上不断累积,基本不会丢失。Web2.0最关键的革新就是实现了用户和网络的互动性。例如各大论坛的兴起,天涯社区、豆瓣、西湖祠堂、猫扑等等;BLOG,即博客的兴起,各大网站都有提供博客服务,新浪、腾讯、网易等等。Web2.0实现了网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1.2 IMS技术的发展历程

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简称为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技术。它是在R5版本基础上,基于IP的网络上由3GPP标准组织提出的多媒体业务的通用网络架构。基于R5版本的IMS技术主要定义了IMS的核心结构、接口、网元功能和流程等等标准;之后的R6版本则对IMS技术进行了完善,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规定了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WLAN接入等特性;而R7版本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要求IMS支持cable、XDSL等固定接入方式。

IMS技术的核心在于它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的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在功能上的分离。这一分离使IMS技术的网络架构更为开放和灵活。

1.3 WIMS技术的引申含义

WIMS可以理解为“W+IMS”,IMS不需赘述,这个“W”却具有不少引申含义。

W除了是Web2.0,还可以是以下几种:

Wise,对IMS技术的能力的高度抽象,特指IMS技术高效率的融合能力。

We,WIMS技术使得每个电信用户都可以通过编写脚本,实现自己的个性化业务,IMS技术为每个用户都提供了融合业务环境。

Widget: Widget是可以在任意Web(基于HTML)页面上执行的一小块代码,可以是地图,视频,小游戏,新闻等等多种形式。WIMS技术说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应用体验。

2 通信业务与互联网进行混搭的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讯行业也不例外。在通信行业中,传统的短信业务和语音业务已经趋于饱和,而且这两种业务也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短信业务和语音业务已经不能作为通信运营商效益的增长点,这两项业务也几乎没有了可挖掘的利益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想要继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在短信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基础上,吸收人才、引进技术、开拓新思路,开发丰富崭新的通信业务。

开放的互联网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冲击,也带来了许多的新技术和新业务。尤其是Web2.0的动态交互模式提升了用户参与之后,互联网技术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互联网企业公司的成功范例,都说明了互联网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体系。IMS技术也吸收借鉴了互联网的开放模式,完成了运营商网络控制和通信业务的分离,为运营商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就为互联网与通信业务混搭提供了最核心的动力

3 WIMS技术在互联网与通信业务混搭中的应用举例

WIMS技术为Web2.0和IMS的结合提供了平台,WIMS技术的核心部件是WIMS中间件,即连接Web2.0和IMS的部件。这些部件能够提供短信、语音这样的的传统通信手段,也能够提供IMS认证、鉴权、注册等网络手段。通过互联网与通信业务的混搭,还可以实现Web呼叫,好友定位、Web留言等等功能,给广大用户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WIMS技术的典型应用有电子名片和电子留言等。

电子名片随着技术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发展着,现在全新的电子名片左侧呼叫按钮取代了普通名片上的一系列数字,点击呼叫图标便可以拨打电话,用户体验更加良好,应用前景广泛。

电子留言的也比传统的博客和QQ等更加的方便。博客和QQ只有在登陆情况下才能看到留言,而互联网与通信业务混搭后,可以在好友留言之后,将留言内容即时发给用户,这就增强了留言的及时性,增强了用户之间的沟通。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信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当传统的短信业务和语言业务无法带来更多的利益时,运用商为了开拓新业务,提出了WIMS技术。它是Web2.0和IMS的结合,本文详细介绍了Web2.0的发展现状和IMS的发展历程,并列举了WIMS技术在互联网与通信业务混搭的几个典型应用,这些应用都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除此之外,WIMS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于技术人员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继宇.基于移动微技平台的电信Web业务混搭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

[2]刘璐.wIMS为运营商打造开放平台[J].通信产业报,2010.

[3]张建宇,唐颖淳,王仁轩.深度定制智能终端实现移动互联网融合通信[J].电信科学,2012.

[4]李爱桃.多终端融合通信业务在家庭网络的实现方案研究[J].通讯世界,2013.

作者简介

张永利(1982-),研究生,互联网通信技术,助理通信工程师。

篇13

关键词:学生工作;“互联网+”;新媒体

以“互联网+”与自媒体为依托,高校学生工作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是指以信息化、新媒体为技术基础的一体化平台。“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核心在于搭建内容交叉、功能补充、平台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与新媒体平台。信息化平台是指搭建学生工作“全程化”平台。“全程化”是以学生成长为视角,涉及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的全过程,包含招生、志愿服务、党团建设、班级建设、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奖助贷惩、心理咨询、征兵入伍、实习就业等多维度、多环节,与教学培养相串联,形成学生工作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新媒体平台是以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社交网站等为媒介,以图说、微视频、微电影、电台、漫画等新媒体手段为形式,解读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有效补充;同时,传递正能量,拓展“第二课堂”内容,形成新的宣传和教育阵地,使学生工作入耳、入脑、入心。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1.提高效率

信息化平台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信息化、一体化、全程化。信息化建设革新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减轻了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更为便捷、规范、高效,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工作活力,进而在统筹基础管理工作基础上,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一体化建设打破了学生工作各环节、各部门间的壁垒,消除因分工、职责的交叉而引起的不必要摩擦,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解决一系列问题,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办事效率;全程化建设更符合学生在校学习的成长轨迹,弱化了年级、届别之间的界限,适用于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解决在校学习生涯的问题,提高时间利用率,节约时间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2.增强效果

新媒体的应用使流程化、机械化的日常工作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其思维方式,将复杂、繁琐的文字、图表转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图说、视频等,从而化复杂为简单、化单调为形象、化生涩为易懂,使学生乐于接触、易于接受、便于解读,增强学生工作的效果,深入学生内心。

3.加深理解

教育管理、服务的前提之一是相互理解,只有不断加深师生间的理解,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而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转换思维,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深入贯彻学生工作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正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转化传统思维模式,贴近学生生活,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服务模式。思维模式、技术手段、表述方式的“接地气”,更易于消除师生间存在的思维隔阂,使彼此间交流顺畅,从而能够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4.拓宽外延

自媒体技术使知识的传播更为多元,正在逐步打破传统知识传递的边界,知识的传递可以不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进行高效传播。学生作为自媒体的主要推广对象之一,更需要在传统课堂讲授之外拥有更多的自媒体平台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这就要求高校的“第二课堂”随势而变,不断创新,去“边界”、拓“外延”,抢占自媒体时代的教育主阵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包含自媒体媒介,同时运用图说、视频、漫画等新形式、新手段进行“再加工”,这拓宽了“第二课堂”的外延,让“第二课堂”的教育、引导不只停留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上,而是以学生更为喜爱的方式穿插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中,从而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向学生传递学生工作理念,传递正确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成为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5.深入研究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实际是大数据思维的集中体现,它可以采集学生从入学到离校在“第二课堂”方面的绝大部分数据,这不仅可以对高校学生工作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同时也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对“第二课堂”的深入研究,对教育教学给予反馈,充分做到学生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相互联动、相互促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保障。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主要应用于办公一体化、教育全程化、大数据化三个维度。

1.办公一体化

办公一体化是搭建学生、院级学生工作队伍、校级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用户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办公平台,实现学生在平台办手续,教师在平台做管理,达到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工作办公“一平台”“一体化”解决。主要分为以下功能模块:

第一,手续办理。学生通过平台办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手续,主要涉及到校院两级学生工作部门的具体业务,如学生证、公交卡补办、在读证明、申请奖助学金、申请场地、综合测评等,由校院两级管理人员进行审批,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提高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工作效率,规范管理流程。

第二,日常办公。搭建学生、学院、学校三层级用户办公平台,实现通知、公文、文件三层级用户间流转。同时,系统可记录、查看相关人员处理记录,并存储文件、数据等,可替代纸质签单达到有效通知,可替代移动硬盘、网盘等完成云端备份,随时随地保存、查看工作资料。学生用户纳入办公体系,相当于在学生群体建立了有形的信息化管理架构,为学生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建设提供了信息化平台。

第三,学生管理。办公一体化平台自上而下搭建了一整套信息流转体系,这为学生群体构建了有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学生高效地实现自我管理奠定了基础。学生会、学生社团及基层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可在平台上完成学生组织自身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全过程,可以通过平台传递信息、通知、文件,进行线上办公,同时可根据学生组织的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建设,使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

2.教育全程化

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从学生踏入校园到毕业离校,“第二课堂”教育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而在管理层面,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涉及招生、心理、团学、资助、就业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虽统一协作、协同发展,但由于职责、分工不同,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沟通壁垒,从而将“第二课堂”教育割裂成相对独立的环节,影响“第二课堂”教育整体成效。在管理部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达到“第二课堂”教育全程化、一体化的效果,需要依靠信息化力量,统筹各部门职责,形成“一平台、一对多、多对一”的教育全程化新格局。“一平台”是指从招生到就业,从入口到出口,所有涉及学生工作的部门统一信息化平台;“一对多”是指学生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对接全部学生管理部门;“多对一”是指学生管理部门通过一个平台,点对点对接学生。一个平台,多个部门,全程化建设,在整合学校管理资源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第二课堂”教育与培养的连贯性,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方位成长成才。

3.大数据化

信息平台核心内容之一为数据一体化、全程化,也就是说搭建学生工作体系、“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双体系大数据化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全过程数据的采集与共享,为研究学生在“第二课堂”培养环节的现实表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就数据采集而言,学生数据信息随时更新,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采集到最准确的学生信息,减轻基层辅导员工作压力,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就数据共享而言,学生工作体系内各部门数据共享,可以有效促进部门间协同发展,激发联动效应,如基层辅导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团学活动参加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团委可以查看学生骨干在其他部门的活动表现情况,深入了解学生,为全面培养学生干部提供参考;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查看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判断学生心理状态,做好个体咨询工作等;从工作研究而言,以全程化学生数据为基础,可以研究“第二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如团学活动、学术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心理状况、就业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有效地反馈至学生培养环节,及时调整、改革,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效联动。

4.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将新媒体技术手段与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相融合,用学生更喜爱、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知识、传播教育理念。新媒体平台是指运用图片、微视频、漫画、电台等新媒体手段,解读知识点或业务流程,化难为简、化繁为易,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知识。以新媒体模式为传播手段,以自媒体平台为传播载体,将学生工作中业务流程、思政教育等,以图说、微视频、漫画、电台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业务办理流程,解读相关政策与知识点,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自媒体平台与新媒体模式相辅相成、联动发力,共同搭建学生工作、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的宣传、教育阵地。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就业信息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就业平台”)以搭建信息化新技术平台为导向,以就业工作办公一体化、就业教育与指导全程化、就业工作“大数据化”为核心目标,分期建设完成信息化平台、办公一体化平台,探索“互联网+就业”工作模式,以就业工作为突破点,带动“互联网+”手段在学生工作领域内应用与推广。

1.“互联网+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第一,用户信息化平台。就业工作主要面向学生、用人单位、管理教师、校友四类用户,就业信息化平台基础架构就是研发满足“四类”用户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第二,办公一体化平台。在基础办公功能之上,就业平台以条形码、二维码应用为媒介,实现纸质材料与线上信息有机融合,以就业协议书管理为例,将就业协议书以条形码或二维码进行标识,通过激光扫描枪扫码入库完成三方协议管理与相关信息采集,高效管理就业协议书的同时,实现线下就业材料与线上信息的互联,探索办公一体化的新模式。

第三,大数据分析平台。就业平台数据分析基本覆盖学生、雇主就业平台使用全过程,除学生就业去向,用人单位行业、性质等基础数据分析外,核心在于全样本、全过程数据采集,如采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申请就业课程、参加就业指导活动的相关信息;求职过程中参与校园招聘会、投递简历的情况;毕业离校后,职业转换的过程等。进而整合数据资源,深入分析、研究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对求职结果的影响,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成果反馈至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培养部门,形成就业出口与培养过程的正向联动。

2.“微就业+”自媒体平台建设

“微就业+”是以学校就业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以“新媒体+就业”模式为内容的自媒体平台,主要通过图说、微视频、微电影、漫画、微电台等形式,解读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分享求职故事等。

第一,图说就业。用“一图读懂政策”的形式,解读就业手续办理流程、户档政策等,已经创办四期,分别为《第一期:妙用就业推荐表》《第二期:三方协议“知多少”》《第三期:两方VS三方》《第四期:户档去哪儿了》,内容生动形象、可读性强,将复杂的就业政策、业务手续简单化,帮助毕业生迅速办理就业手续。

第二,微说就业。用微视频的形式诠释就业知识,主要作品为《微说就业:户档去哪儿了》,通过扁平化风格动画的形式向毕业生解读户档政策,将“90后”学生群体最爱的动画运用于就业工作,用幽默、活泼的风格讲述呆板、严肃的就业政策。

第三,就业微电台。将就业工作制作成电台节目,让就业工作变成富有感情的有声读物。目前,已经创办四期,栏目分别为“就业心语”“求职故事”“行业分享”“创业者说”,以电台这种轻松、愉悦的对话方式,伴随毕业生成长,助力毕业生求职。

参考文献:

[1]任t.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探究[J]. 电子测试, 2014(7):128-130.

[2]韩文乾.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3).

[3]杭璐, 张社争.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4).

篇14

基于对上述平台的了解和学习,笔者认为各个物联网平台的服务器,主要基于网络地址的转换策略,当然优秀平台还采用了数据并发、海量存储、信息安全等技术。本文的服务器,主要采用TCP和HTTP传输控制协议。中控与服务器之间采用TCP协议,主要考虑该协议的超时重发,数据检验,流量控制、传输稳定可靠等优势,可以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后期若涉及到音视频或大容量数据传输,可以进一步扩展到UDP协议。安卓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采用HTTP通信协议,优势是:支持服务器/客户模式、协议简单灵活、通信速度快等优势。服务器、中控、客户端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服务器采用java的框架技术,采用TCP、HTTP内网穿透方式,保障通信双方在私网内,仍实现设备间的远程连接和控制,有效避免设备入网做端口映射。穿透过程是:中控和客户端,分别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服务器记录两端的IP和端口号;服务器分别向两端发送对方的地址信息;双方异步调用Socket套接字,连接对方的实际地址;同时,双方在各自本地端口监听对方发送的信息。由于双方都向对方发送了连接请求(假设各自的SYN封包已经通过了本地NAT),因此在对方连接请求到达本地监听端口时,内网路由器会认为该请求是前面连接会话的一部分,默认通过。本地监听端口就会用SYN-ACK响应,同意对方的连接。至此,中控与客户端之间,借助服务器穿透NAT,实现远程通信。

2服务器内部逻辑关系

服务器除了负责设备间的地址映射外,还需要建立数据库,确立通信双方的逻辑关系,以满足多用户、多任务、多设备的并发操作。其中,包括中控系统内部的设备ID、类型、数量、状态、控制命令、模式管理等;包括安卓客户端的账户管理、权限管理、设备状态管理等。数据库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过程是:中控系统首次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端获取中控的IP地址和端口;根据中控系统内的各种模块ID号和类型,服务器端分类建库,为客户端功能模块的页面推送,以及反向链接控制做好准备。客户端联网后,根据服务器提供的中控账号,输入登陆密码,开始接受由服务器推送的客户端功能界面。

3安卓客户端

3.1安卓平台的介绍安卓由Google于2007年推出,是一个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开放平台。该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资源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随着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日益丰富,Android平台日趋成熟,已跃居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终端平台。Android平台的架构分为五个部分:Linux内核、库、Android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框架、应用程序,具体如下:(1)Linux内核:核心服务(包括硬件驱动程序、进程和内存管理、安全、网络和电源管理)由Linux内核处理,内核在硬件和软件栈的其他部分之间提供了一层抽象。(2)库:库运行在内核之上,包含了各种C/C++核心库,提供管理显示的外观管理器;包含SGL和OpenGL的图形库;本地数据库支持的SQLite;集成了Web浏览器和Internet安全的SSL和WebKit。(3)运行环境:Android运行时包含了核心库和Dalvik虚拟机,是面向应用程序提供动力的引擎,它和库一起形成应用程序框架的基础。核心库提供了Java中间件,以及Android特定库可用的大部分功能。Dalvik是一个基于寄存器的虚拟机,可以保证一个设备高效地同步运行多个实例。(4)应用程序框架:该框架提供了用来创建Android应用程序的类,它还对硬件访问和对用户界面及应用程序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一般抽象。(5)应用程序:所有应用程序,包括本地的和第三方的,都使用相同的库来构建在应用层之上。

3.2客户端功能本方案中,安卓客户端采用C/S结构,支持中控的无线入网。具体流程是:同在一个网内的中控工作模式为AP热点,安卓客户端采用组播Socket搜索中控AP。安卓客户端登陆中控web界面,设置中控工作模式为STA站点,并输入中控挂载的无线路游器账号和密码。中控获取内网动态IP后,开始向服务器发送socket请求。同时,安卓客户端在协助中控的站点模式切换过程中,获取中控ID号;向服务器发起首次http连接,服务器接收的套接字中包含中控ID,参照服务器数据库的中控ID,为客户端匹配对应的中控,向两端发送对方的IP及端口;服务器进一步根据中控系统的设备库,向客户端推送对应的功能界面,功能示意图如图3。客户端主要的组成模块:(1)通讯模块:负责与服务器建立通讯。采用多线程技术,通过创建三个线程来进行处理。一个线程负责消息的发送,一个线程负责消息的接收,一个线程负责心跳信息。(2)解析模块:主要用来解析XML数据流,根据解析元素的不同类型封装成不同的数据对象。(3)加解密模块:负责对发送的消息进行加密,对收到的消息进行解密,以确保通讯数据安全。(4)数据模块:该模块中定义了整个客户端中大部分的数据类型和对象。(5)应用模块:该模块是客户端和用户交流的接口,包括数据显示、状态控制、端口配置等。

4硬件系统

4.1核心模块功能中控硬件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主要包括STM32核心处理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电源模块等。其中,STM32是一款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高集成度,并具有工业级温度范围和性能的微处理器;基于Ucos微处理器,运算处理高达速度72MHZ,外设资源丰富;中控系统负责内、外网之间的数据收发。STM32功能示意图如4所示。其中,外网通信采用型号为USR-WIFI232-L的Wifi模块。该模块集成了MAC,基频芯片,射频收发单元,以及功率放大器。内部固件支持TCP/IP协议栈,通过该芯片,低速设备均可以方便的接入无线网络,实现联网络控制与管理;其次,该模块针对低流量、低频率的网络数据传输有很大优势。该模块尺寸小,采用表贴封装,可内嵌在PCB单板电路上。其次,内网数据的收发采用Zigbee方式通信。本系统采用的模块型号是DRF1605H,主要采用CC2530芯片,低成本、低功耗、宽电压、工作频率2.4GHz、基于IEEE802.15.4协议开发,支持Zigbee2007Pro协议栈,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的无线传输领域。

4.2软件层次中控软件层次结构分为:驱动层、通信层、应用层。其中,驱动层包括FWLib和BSP。FWLib是ST公司推出的驱动支持软件,提供系统初始化函数,对中断和操作系统提供支持,从而方便软件的开发。系统层包括了操作系统和中间件软件LwIP,操作系统负责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各部分软件以操作系统为中心。LwIP是针对嵌入式系统的TCP/IP协议栈,包含TCP、IP、UDP、ICMP等协议。最后,应用层根据模块化和功能独立原则,将应用程序主要分成4个子任务:系统初始化任务、LCD显示任务、TCP发送任务和超时重传任务、zigbee协调器的收发任务,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