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范文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篇1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产品:应急预警

生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得城市人口逐u从农村迈向城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进程,特别是自然灾害本来就严重的地区,因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使得人们对灾害不能采取更好的防范措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逐步加大,因此我们应该对农产品所遇到的自然灾害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加大对自然灾害农产品与应急预警的投入,让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能够提出好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自然灾害农产品应急预警的客观必然性

1.自然灾害发生日趋严峻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端,地处暖温带和寒温带,属于湿润向半干旱区过度的地带,地势独特,属于灾害较多的地区,黑龙江的自然灾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他们所特有的地势影响,所以我们无法对它带来的自然灾害有根本性的解决,只能让当地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由于黑龙江分布地域比较广阔,有着幅员辽阔的地势,环境优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加速了全球气温变暖,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造成了农产品严重的损失,黑龙江地区的地域独特给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一定的季节性,季节性的灾害发生已经让农产品的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自然灾害呈现了上升趋势,逐渐的给黑龙江的农产品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人类的破坏自然灾害日益加剧

生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加快了城市人口逐渐从农村迈向城市,加剧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的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展进程,东北地区因为天气长年寒冷,导致很多农作物都无法在当地进行种植,农产品收入很低,给很多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当地的劳动者不得不对当地地区进行额外的树木砍伐,以赚取费用,到农产品快收成的季节,劳动者会对农产品使用大量的农药促使农作物生长,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让一些农药流失到环境之中,通过蒸发,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随风扩散,造成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大气的污染又会通过水的循环流入到生物圈中,造成水的污染,然后通过人的呼吸作用造成对身体的污染,由此来看环境的污染归根揭底都是由人们自己所造成的,东北地区常有干旱问题,因为东北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备不完善,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随之流走,即使有大量的雨水降落也无法使用,在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又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挖掘,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土地荒漠化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水资源短缺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也极大的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严重问题。

二、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

长期的自然灾害对黑龙江的影响深远,因此黑龙江地区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加强,黑龙江地区的人们一直都十分重视预警检测,黑龙江省自然灾害预警检测工作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在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方面也加大了投资,目前,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止自然灾害给劳动者带来不必要的后果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黑龙江省植保机构有501人,平均每个市、县不到5人,目前乡级没有专职植保人员,二是目前黑龙江省有53个市、县、完成了有害农产品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设,平均拥有办公室面积和实验近1000平方米,有健全的观测场地,基础设施非常完善,而有的地区与建设面积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也很缺乏,自然灾害的防范机构差别很大。

2.自然灾害预警存在的问题

(1)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民众的防灾意识不强,由于我国政府机构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不够强烈,对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这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多人对有关知识也缺乏了解,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导致农产品的灾害更加严重,因为政府宣传力度的不够,所以劳动者也不知道怎么做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严重影响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自然灾害工作频繁发生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下降,从自然灾害的情况来看,很多因素是由于自然灾害的救助者能力不够,即使自然灾害来临时会因为很多救助者的能力不足而影响最好的救济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救助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因为文化素质水平低所以对关键性的知识理论存在很大的缺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的严重性。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不能够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病害虫发生情况的掌握和发生规律的研究工作不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

三、黑龙江自然灾害监测监测应急预警的对策建议

篇2

因此,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尤为重要,对待自然灾害我们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对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实地操作演练等形式的实践才能使全校师生熟练掌握预案,进一步掌握逃生技能。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在宽城区教育局学校安全科的大力鼓励和领导下,我校按上级要求及时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防震救灾演练、防踩踏安全行规演练和校车安全逃生演练等各型安全演练,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以便应对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侵袭。

我认为如何培养师生应对自然灾害逃生能力的具体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学校师生应对自然灾害逃生能力的提升,我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年级组长为及班主任为组员的“培养师生应对自然灾害逃生能力”的指导落实小组。带领师生学习和领会我国应急管理和综合防灾减灾的工作现状,普及和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推进应对自然灾害逃生能力的技能培养,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应对自然灾害的逃生能力。

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

重点是摸清学校师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程度和逃生能力的强度。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方案,从思想和行动上对师生进行改造,让他们认清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从“我得防范”到“我要防范”,变“被动”为“主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具体措施如下:

1. 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和讨论各种自然灾害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

2. 经常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灾害部门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及时关注教育局安全群的信息和来自“校安通”的长春市教育局的安全提示信息,并及时传达精神给学校领导和师生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3. 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

4. 组织学校学生安全社团和校园安全巡逻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并及时汇报学校做好防备。

5. 告诉师生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立即上报,学校再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6. 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立即通知全校领导及师生,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 灾前选好避难场所,当自然灾害真的来临时,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 在救灾行动中,不要惊慌,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 加强我校预防自然灾害的硬件设施的管理,比如楼体加固等。

10. 做好师生的防灾减灾的各种演练活动,比如“防震安全演练”、“防踩踏安全行规演练”、“校车逃生安全演练”等,有效提高师生的应对自然灾害的逃生能力。

11. 加强应对自然灾害的教育工作,强化宣传教育,联合家长、社会共同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

12. 落实值班带班制度,发现情况及时汇报校领导,有必要时要及时汇报区教育局安全科。

三、强化落实,夯实管理

1. 完善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好各种安全预案、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不断推进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范化,为提高学校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的逃生能力奠定基础。

2. 加强法制安全宣传和教育,必要时请专家来学校辅导,切实提高我校师生的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

3. 进一步落实好领导和教师的“一岗双责”。自然灾害来临时,每一位领导和教师既是岗位的业务负责人又是岗位的安全负责人。

篇3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自然灾害 工程质量 管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供应在社会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输电线路在能源供应中的作用也不断得到增强,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成为能源供应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构成输电线路的导线、杆塔、绝缘子、接地装置等部件在自然灾害的冲击下可能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严重情况下甚至退出运行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可能对输电线路运行带来恶劣影响的自然灾害因素有很多,包括雨雾冰雪、风雷、地震等等,以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为例,共导致36740条输电线路、2018座变电站停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极大。因此,在输电网络建设过程中探讨如何做好抗自然灾害的工程质量管控,对于有效防范自然灾害侵袭具有积极的意义。

1 输电线路事故的原因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区域联网、水电开发,超高压、特高压交直线路相继建成投运,承担远距离输送电力的任务,其中有很大数量的输电线路处于高山峻岭之中,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受自然地质气候条件影响往往会出现断线、倒塔、基础塌陷等事故,不仅危害了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利益,而且输电线路检修、抢修、改造的难度很大,成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

引起输电线路事故的原因,既包括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泥石流、洪灾、地震等灾害的外因,也包括设计不合理、工程质量不合格等方面的内因。因此,防范自然灾害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自然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灾害合理设计输电线路,充分考虑特殊自然环境下如何确保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并基于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展施工,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加大工程质量控制力度,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通力合作下,强化输电线路抗自然灾害能力。

2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要想有效提升输电线路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首先便要做好勘查工作,对输电线路运行环境进行全面、仔细的考察,掌握该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情况,对往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别、程度、频率等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制定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具体指标。在做好勘查工作后,需要合理进行工程设计,严抓工程质量,做好监理质量管控和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具体论述如下。

2.1 做好工程设计

第一,基于对输电线路沿线自然情况的勘查,工程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结合实际自然条件确定设计方向,具体设计时,应避免选择探矿区、林区等不稳定或复杂的区域,重要线路尽量选择单回、分散连接,设计两个以上的方案,并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和安全性评价;

第二,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区点划分、跨越段设计等具体设计内容必须有详细的设计要求,尤其是在调查无人区的地质地形环境条件时要有设计深度,确保设计基础资料完整、准确,自然条件、灾害资料齐全,工程终勘、现场勘测要细致到位;

第三,按规定时间提供设计总说明书,要在铁塔基础施工前提供正版施工图纸,图纸的设计及说明必须准确、完整,进行图纸会检,且有抗自然灾害卷册;

第四,主动解决现场设计存在的问题,积极提供设计现场服务,有情况发生时要及时复核,一旦发现存在设计深度、广度的问题必须及时做出修改;

第五,各项设计和试验必须满足管理流程要求,编制详实、完整的设备材料招标文件,确保招标文件的内容准确、全面,对铁塔等的材质、性能、附件、替代材料、加工要求等要给予明确。

2.2 严抓施工质量

第一,工程施工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地质状况,例如输电线路周边危岩等,有规划、有组织的开展各项施工,具体的施工项目都要有施工方案,质量保证体系要健全、有效,各种措施要有针对性;

第二,在认真熟悉施工图的基础上,按施工图组织施工,如果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必须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第三,严格按规定做好线路复测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根据规定要求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要与设计方多沟通,如发现微气象特征必须即刻联系设计院复核,结合现场情况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尽量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抗自然灾害性能;

第四,土石方施工需要注意避免对现场原始环境的破坏,尽量降低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程度,同时要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夯实回填土使其超过原状土密实度85%的标准,以避免水土流失;

第五,分坑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以避免基础错位或是扭转超差,具体尺寸、坑深等参数需要符合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的相关标准,防洪堤、挡土墙等工程施工也需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导线压接施工要符合规程规范要求,出现导线断股根据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处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可靠;

第六,铁塔、螺栓等的质量必须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各种器具材料需要经过检查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不能存在差缺件,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把设备材料质量关,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其安装与紧固应严格按规定要求实施;

第七,全面管控工程施工,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严格监控质量监控点,实施三级质检控制,对于隐蔽工程更要全面加强质量管控,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予以解决和纠正,防范施工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第八,根据输电线路设计和验收的要求对基础、架线等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验收,严格贯彻相关的强制性条文,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实际要求。

2.3 监理质量管控

监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监理方的作用有助于全面监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设计、施工、验收,使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监理质量的管控,首先要在监理规范和细则中有针对性的制定抗自然灾害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监理目标必须明确,相应的措施应全面、具体;其次要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全面、系统的监理工作方案,包括工程旁站监理方案、初检方案、质量通病防治、工序质量评估等内容;再次要对陡峭边坡等可能危及基础安全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设计校核,做好基坑验槽等工作,对边坡挡墙、塔材差缺件、导线压接、螺栓紧固、工程材料质量等方面实行全面控制;最后要做好监理日志、数码照片等方面的检查记录工作,确保见证取样完整、到位,检查记录资料准确、全面、详实。

2.4 工程建设管理

除上述措施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工作:第一,工程建设程序应按相关标准规范严格执行,落实施工三级自检工作,做好工程过程控制,对基础分部、组塔分部工程的验收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第二,铁塔加工对于工程质量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监造,对铁塔加工、焊接和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把关,并提交监造报告;第三,施工图会检和设计交底工作要及时,并要特别注意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要求;第四,重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必须采取招投标制的方式采购,以保证设备材料的质量和经济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保障输电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加以重视,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将安全隐患及早消除,以防范自然灾害的危害。输电线路防范自然灾害事故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除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之外,还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措施,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鹏飞等.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电网规划的启示[J].江西电力,2008(2).

[2]吴明祥,包建强,叶尹等.超强台风“桑美”引起温州电网输电线路事故的分析[J].电力建设,2007(9).

篇4

公路等大中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强制保险内容。但大部分项目,由于对保险管理工作缺少认识,对保险管理不重视,往往是出险后才想起保险索赔,项目缺乏风险防范能力,索赔工作不到位,不仅项目施工损失加大,而且应索赔的权益无法获得。

2保险管理

保险管理做为项目管理的基础,重点是保险培训教育、工程风险防范、索赔。

2.1重视保险培训教育,提高项目全员保险意识

2.1.1保险机构的专业培训为了减少损失,提高被保险人防范风险的能力,保险合同签订后,保险公司会不定期组织项目部、业主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培训,重点是保险条款的解释、风险防范的措施。但项目部参加保险培训往往流于形式,项目经理、总工基本不参加,而参加培训的人又不安排进行保险管理工作,保险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故项目经理、总工等领导及保险工作具体管理人员对保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参加专业保险培训很有必要。2.1.2项目保险管理小组培训,吃透保险合同项目进场建设开始,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保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工程、财务、机电、物资等专业人员组成。项目保险管理小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部基层单位保险培训教育、宣传,对项目各个工程包括工序、操作流程等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及出险索赔等。小组成员的培训重点是保险合同的学习、风险防范能力、索赔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培训的目的是吃透保险合同,培养较为专业的工程保险管理人士。保险管理小组还应制定出项目施工风险防范细则、保险合同权利和义务解释明细、索赔流程等管理手册,便于实际操作。2.1.3对基层进行保险培训教育及宣传,提高全员保险意识保险管理工作与整个工程切身相关,提高全员保险意识是根本。保险管理小组对基层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教育,宣传保险管理,重点是保险范围、风险防范要点和措施、规范风险工程原始资料填写等,提高全员保险意识,对降低工程风险至关重要。

2.2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减少工程风险

项目保险,很多人狭义理解为出险索赔,认为有保险公司赔偿,防范不防范无所谓。其实,保险条款规定只赔偿直接损失,但大多数出险造成的间接损失更大,保险公司能赔偿的远低于实际损失。故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减少工程风险,是保险管理的根本工作。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首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对风险进行控制。工程建设风险归纳起来可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二大类型。两种风险既各自独立发生,有时也相互影响。人的建设活动能够引发自然灾害,如山体的开发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反之自然灾害能加剧人为风险,如南方雪灾冰灾过后,建筑材料猛涨价造成工程预算失控。2.2.1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自然灾害在建工险里是指:地震、风暴、洪水、山崩、地面下陷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强大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破坏巨大,情况多样,建筑工程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防范具有复杂性、难度大的特性。故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对工地地质情况、气候、河流、山体等进行详细地调查,并经常与气象局、国土资源局、河道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交流,对工程面临的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自然灾害防范措施。例如笔者所在项目,有十座桥梁、九公里路基位于河流区域,河流为季节性河流,且河道狭窄,历史洪水瞬时流量大,洪水危害极大。为此,针对工程特点和河流特性,项目部制定了桥涵、路基特殊施工措施。水季节期间制定了防洪预警机制、防洪措施、洪水后工程抢救恢复措施等。2007年河流共发生7次洪水,但在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下,无一人员受伤、施工机械设备无一冲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水对工程的危害。当然,在现阶段,建筑工程对自然灾害完全防范是不可能,保险管理对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是相对的,多时候依赖个人能力。如果整个公司建设一个风险防范的交流平台,综合多个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和案例,取长补短,广思集益,才能更好地加强项目风险防范能力。2.2.2人为风险防范人为风险指由人为因素直接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人类活动所伴生的其它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间接引起建设工程经济损失的风险。建工险规定只有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才能赔偿。意外事故指不可预料的以及被保险人无法控制并造成物质损失或人身伤亡的突发性事故,包括火灾和暴炸。意外中又有必然因素,是否违规操作,或安全隐患未消除等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对意外事故的防范,应对各项施工过程详细分析剖解,包括施工工艺、人员、机械以及外界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如采用架桥机架桥,应对架桥机、航吊、运梁车进行检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交底和检查身体是否良好,梁片、支座安装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运梁道路是否畅通,以及是不是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等,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均无异状才能进行架桥施工。常说的防微杜渐,正是人为风险防范的精辟概括。很多时候所谓的意外事故是因为不注意风险防范,对各种隐患摸不准吃不透,事故必然发生。至于非意外事故不属于建工险的范畴,如施工机械装置失灵、原材料缺陷、违规操作或工艺不完善等造成保险财产损失,这些更应该重点防范。辨识、分析风险源,消除隐患、规范操作,做好非意外事故风险防范,能有效规避、防范甚至杜绝非意外事故风险。

2.3索赔工作及时,现场勘查详细,原始证明有说服力

2.3.1索赔流程图(图1)2.3.2出险通知出险后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通知。报案应对出险情况、主要原因分析、受损情况进行阐述,并应对索赔进行预估(不做为赔款依据)。有些项目出险还要求通知保险经纪公司,个人认为保险经纪公司做为中间人,对建工险理赔专业度、忠诚度和热情度均不如保险公司和项目部,理赔工作掺和第三方,工作更难。故现阶段,索赔工作最好由被保险人直接与保险公司交涉。在报案通知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受损现场,保险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及时收集以下索赔单证:(1)保险财产核损清单;(2)工程量清单;(3)受损部位单价分析,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单价;(4)受损工程人工、材料、机械等能证明有关损失金额的单证、票据;(5)受损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出险前原受损部分)、施工图;(6)气象灾害证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火灾(消防部门提供)、盗窃险情(公安机关提供);(7)事故现场勘查报告、照片资料。(8)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证明、医疗费用发票及清单(涉及第三者责任);(9)权益转让书(损失原因涉及其他责任方时)。2.3.3现场勘查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一般在48小时到达现场查勘。项目索赔人应先向保险公司查勘人员及早提交索赔单证,便于保险公司查勘人员现场查勘有针对性,查勘效率能大大提高。现场查勘工作至关重要,项目保险管理人员应对受损现场充分了解,对索赔清单上各项细目与保险公司查勘人员一一查对。索赔细目和索赔工程数量应在现场确定。受损工程的单价如能在现场明确,最好在现场确定。现场查勘工作的要点是细致再细致,耐心再耐心,对应得的权益一定要敢于争取,并要有充分的理由证明。2.3.4赔偿商谈索赔的过程中,项目保险管理人员应该定位比保险查勘人员更专业。尤其是各项受损工程的构成、计算方式、单价分析,索赔人员清楚了解,符合保险合同要求的据理力争,争议较大的地方逐一分析。现今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条款比较粗犷,建工险的构成比较模糊、笼统,各个条款颇有争议。故在谈判中,应抓住条款内比较模棱两可的字句,索赔工作尽可能往己方有力的方向走。如建筑工程一、除外责任中有一条:非外力引起的机械或电气装置的本身损失,或施工用机具、设备、机械装置失灵造成的本身损失。何为非外力,保险条款并没有明确,我们可以理解为除机械本身原因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可以在索赔范围。对此,我们一定要据理力争,只有对保险合同条款的深入了解,加上己方更专业的工程知识,在谈判中才能占据有利地位,索赔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对赔偿金额差距比较大,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很少诉诸法律。因为诉诸法律不一定能保证被保险人的权益,当然对保险公司的信誉影响更大,所以一般都是协商解决。协商解决都是双方互相让步,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都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另外,索赔单据及时收集整理对索赔谈判工作起很大作用。原始证据充分,说服力更大,索赔率更高。在索赔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保险公司的赔偿是补偿性的,被保险人不能从保险索赔中获利。故索赔过程中,强调依法索赔的原则,索赔的单证等资料应真实、正确,索赔理由充分、合法合理。2.3.5赔款索赔谈判完成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要签订保险财产核损清单,现场查勘赔款工作完成。赔款通过财务往来。

3保险其他注意事项

(1)保险期限的延伸扩展:一般保险合同都有保险期限延伸扩展,项目可针对自身情况,采取是否延伸扩展保险期限,对自动延伸扩展条款要注意及时行文通知保险公司。(2)变更较大工程项目扩大保险:对变更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扩大保险,避免变更项目受损无法索赔。(3)加强对建筑工程一切险外其余保险种类的管理工作:如工程机械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以及材料上涨风险承担等新型险,能有效转移规避风险,降低项目施工风险。

4结语

篇5

关键词:公路;极端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地球及其地球周围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及其人类社会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后所产生的灾害(人的生命及其技术和所创造的财富之不能承受的威胁),随时威胁着人类局部地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不论人类的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在一些极端自然灾害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世界上因灾害遭毁灭的城市有53座,因地震而毁灭的为27座,另一半为水灾所致。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54%大多数是被震垮的房子压死的),但人类的技术和综合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极端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

我国地域、海疆辽阔,江河湖泊水系发达,山高盆低,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变化异常,雨量不均,植被不匀,湿地减少,人口较多,各种复杂因素的构成和地球及其地球周围环境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其自然灾害的潜在与发生是客观存在的。

(一)原生自然灾害的种类

原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大致有:地震(特别是地表15公里以内的6级以上的强震)、火山喷发(伴有地震)、海啸(5米以上)、高海潮(5米以上)、大洪水、山洪暴发(强降水)、飓风、龙卷风、台风(12级以上)、砂尘暴、雹雨、暴雪、雷暴、自然森林火灾、沙漠化、泥石流、山体滑坡、大雪崩、连续的高温干旱、连续的低温冻雨等。

以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大地震,范围大、波及面广,对人的生命(动物)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

(二)次生自然灾害的种类

次生自然灾害是原生自然灾害发生后所产生的另类自然灾害。同时也包括人类行为工程(采油、采矿、开山、围湖、改河、建筑、化工、战争等)后所导致的自然灾害。

次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大致有:地震时所造成的海啸、火灾、爆炸、堰塞湖;水灾和地震过后的疫情;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固体污染、液体污染、声污染、光污染、磁污染等);气候异变(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悬河、悬湖、水库决口(堤);地面变形(地陷、地裂);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山体失稳等。

二、自然灾害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各种自然灾害都会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有的自然灾害虽然不是直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它会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不但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制约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给减灾救灾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有的原生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如不及时排除或处理不当,将会再次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比如说,发生原生自然灾害是“致命打击”,那么,次生自然灾害则会“产草除根”。

(一)地震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我国地域的地震大多属于地质构造性质的地震。浅地表强震(大于6级以上)往往造成桥梁倒塌,隧道、路面、路基开裂,设施倒塌,路基路面坍塌,山体塌方堵塞路面,电源、通信、交通运输中断。地震发生时,严重威胁着公路工程建设和公路运输过程中人员及其财产的安全。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震级不同的、彼此起伏的余震发生。

(二)海啸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海啸是沿海地区或海洋区域发生强烈地震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海啸形成的海浪高度可达30多米,海啸能量推进可达数千海里,冲击海岸线陆地,对海岸陆地的生命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海啸对沿海公路、桥梁及其设施将造成严重破坏。

(三)台风(飓风、龙卷风)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台风影响范围较大,台风经过的区域将对公路设施造成破坏。台风不但风力强劲,而且都伴带大量的降水,台风经过的局部区域将造成山洪暴发,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坍)方,损坏公路绿化,冲毁或掩埋公路、桥涵及其设施,造成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台风的形成时段如遇天文某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沿海区域将产生较大的风暴潮。飓风、龙卷风经过的区域,公路的设施及其桥梁的局部将遭受破坏,但对公路的影响面比较小。

(四)砂尘暴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砂尘暴是内陆地区某些特定地理环境(山口、风区、戈壁)和大气气流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自然灾害。发生砂尘暴时的风速可达14级,在风力作用下,刮起尘、砂、石。砂尘暴持续时间可长达28小时。发生砂尘暴时,大量的砂石会堆积公路局部路段,公路被砂石掩埋深度可达2.6米,交通运输被迫停止,砂尘暴对公路标志及其附属设施造成严重创伤。

(五)洪水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大面积持续的强降水将导致洪水泛滥成灾,一般情况下,洪水持续的时间在3~6天,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持续了28天。洪水会淹没(冲毁)公路、桥涵及其设施;水面上的各类漂流物随着水的流速会撞击下游的各类桥梁,给桥梁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强降水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坍)方,冲毁或掩埋公路、桥涵及其设施,造成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地震时所造成的堰塞湖如不及时排除以及江河、水库决口(堤),同样会淹没(冲毁)公路、桥涵及其设施。

(六)高温干旱、低温冻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持续的高温(38℃以上)干旱会造成砂石路面结构松散,尘土飞扬,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拱起,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发软,强度降低,产生拥包、波浪、车辙等病害。持续的低温(-10℃以下)冻雨会造成公路路面严重结冰,路面打滑,车辆无法通行,还会造成电力设施倒塌,电源及通信信号中断。持续的低温天气也会产生大暴雪,导致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七)雪崩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雪崩是常年积雪的高原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大雪崩所形成的“雪龙”速度可达97米/秒,对高原地区的公路作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大雪崩产生的大量积雪将会掩埋公路局部路段及其公路设施,导致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三、公路安全应对自然灾害的原则及措施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所产生的危害(破坏)大,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其抗灾、救灾的工作任务单靠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

(一)应对自然灾害的指导思想

应对自然灾害的指导思想:应从社会全局角度出发,综合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与完善技术、监测、跟踪、预报、预案、制度、规章、法律、行政和科普为一体的防灾、避灾、减灾、救灾、赈灾工作体系。

运用科学技术,把水土保持、固沙育林、保护湿地、增加植被、江河治理、节制汲取等工作做好,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加强调查研究,把地质、水文、气象、天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自然灾害的宏观、微观规律认识清楚,依靠现有技术与手段,认真做好自然灾害及次生自然灾害的监测、跟踪、预报工作,依照相关法律及时灾害信息,努力实施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具体方案。

大力开展科普,把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技术、防灾的理念、救灾的原理、减灾的方法、成功的经验进行宣传与普及,努力提高民众自身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二)行业、部门(实体、部落)应对自然灾害的思路

认清与把握行业、部门(实体、部落)自身所在地理位置的特征、特点,发生极端自然灾害对本行业、部门(实体、部落)所造成的破坏(危害)程度,以及自然灾害或本行业、部门(实体、部落)遭遇自然灾害所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

发生极端自然灾害时,行业、部门(实体、部落)是遭遇自然灾害的第一人,也是第一见证人。因此,行业、部门(实体、部落)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一切资源和科技手段,建立静态、动态预警机制和联防机制,并认真做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对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预案》,对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事件),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用自身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保证《预案》、《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开展各种《预案》、《应急预案》演练,完善各类《预案》、《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以达到避灾、减灾、救灾的目的。

(三)公路应对自然灾害的原则及措施

公路安全与畅通是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生命线。因此,保证公路的安全与畅通是交通公路部门的天职。公路在遭遇极端自然灾害时也将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抢通公路就成为交通公路部门的首要任务。

1.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点,合理提高公路工程的技术设计标准,以增强公路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公路工程的技术设计要严格遵循自然环境自身运动规律,设计与工程施工都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自然环境自身运动规律的破坏。

2.严格把好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关。同时,要努力保护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因公路工程建设需要而对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所造成破坏的,要采取保护性技术措施,加以修复,确保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的稳定。

3.加强公路安全、畅通的全面养护、巡查与管理,开展公路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同时,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的稳定性进行技术检测、监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公路畅通和交通运输的安全。

4.必须坚持重新设计和提高技术标准的原则。公路及公路设施遭受自然灾害破坏需要重新修复时,必须做好工程相关技术的调查分析,重新设计,以避免或减少同类自然灾害对公路造成新的破坏

5.根据行业、部门(实体、部落)应对自然灾害的思路,要以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指挥组织系统、人员力量调动、机械设备调配、通信联络手段、生命线路保障、抢救医疗安排、心理调节安抚、食品调集分发、资金物品管理、次生灾害处治、灾情技术监控、新闻报道主线、发动赈灾方法、恢复生产生活、灾后重建思路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为模式,建立起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案》和《应急预案》。

如:《地震公路抢通应急预案》(最高层次的应急预案)、《公路、桥梁、隧道突发性应急预案》、《砂尘暴公路应急预案》、《山洪暴发公路应急预案》、《泥石流、山体滑坡公路抢通应急预案》、《公路防汛、防洪工作预案》、《公路防台风(飓风、龙卷风)工作预案》、《公路防冻、防滑工作预案》、《公路防暴雪、防冻雨工作预案》、《公路春节运输保畅通工作预案》、《公路设施防雷暴工作预案》等。

6.开展各类《预案》的演练,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充实和完善《预案》,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应有价值。

7.加强公路安全信息体系、应急技术储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抢险队伍和应急指挥系统的综合建设,不断增强公路应急的总体水平。

8.加强公路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把公路应对自然灾害的任务列入工作日程。

9.以人为本,加强公路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宣传,大力普及自身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认真研究和判断严重自然灾害后果的潜在危险的防范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紧急调集大量的人力和各种资源,即时应急救援,同时还要认真应对和消除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各类次生灾害。

这里需要指出,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同时也产生各类次生灾害,当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应急救援、消除各类次生灾害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还必须冷静地认真思考、分析、研究、评估、判断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对地域内存在的潜在危险。一是同类自然灾害的继续发生和各类次生灾害的再次产生,需要认真防范和再次消除。二是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原有地质构造的严重破坏,在严重破坏了的地质构造状态下,再加上气象环境各因素变化的作用下,将会发生另类极端自然灾害并产生各类次生灾害,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公路桥梁同样将会遭受再次破坏(2010年8月13日,四川遭受强降雨,汶川县城、映秀镇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的袭击,河道上形成了雍塞体、堰塞湖。8月19日,四川一天垮塌四座桥,宝成铁路广汉石亭铁路大桥、安县先林大桥、华阳通济古桥、崇洲怀远老定江大桥。此次降雨至22日)。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抢险、抢修、抢通、临时建设是必须的,但在改建、新建、重建决策时,则要做好全地域范围内复杂多因素综合性的科学考查与论证,并就改建、新建、重建的时间段给出一个合理起建的时间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