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生观的价值范文

人生观的价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人生观的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人生观的价值

篇1

事物本身没有意义,关键在于做此事的人赋予它多大的意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对于一般人而言,金钱是衡量一个人地位的唯一标准。

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人生观 价值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类和其他低级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必然会产生诸如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等疑问。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中职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时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阶段[1],缺乏成熟稳定的思辨能力,常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影视网络的影响,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对于学生本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中职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虽然与普统高中同属于中等教育,但中职生在综合素质、行为思想、心理状态、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与高中学生有着明显区别。这些孩子大都是中考落榜生,是在别无选择或被家长逼迫的情况下才走进中职学校的大门的,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和歧视,致使他们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中职学校学习压力较普通高中小得多,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网络、影视等,这些都影响着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1理想信念缺失。部分中职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进入职业学校没出息;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所学将来未必有用,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只想混个文凭;生活上意志消沉,无所事事,贪图安逸,混天度日。

1.2道德水准滑坡。中职学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形成中性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因此他们在道德评价上表现得十分宽容、模糊,该赞美的不赞美,该批评的不批评;在道德行为上则表现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盛行。

1.3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他们强调个人自由、随便,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小到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吸烟、酗酒,大到打架斗殴、偷窃、参加黑社会集团等,校园暴力如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敲诈勒索、偷盗抢劫,乃至行凶杀人的违法犯罪案件偶有发生。

1.4思想行为自私。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在社会、学校、家庭里的义务不能充分认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有的甚至把个人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对比之下,助人为乐的思想淡化,对他人的困难漠然视之,不愿伸出援助之手,甚至见死不救、麻木不仁,没有起码的同情心,

1.5文明礼貌欠缺。文明礼貌是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它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和睦相处、心情愉快,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吵。当前一小部分中职学生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性语言;不谦恭礼让,不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举止轻浮、满口脏话。

2.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1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和老师应当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优化思想政治课程设置,通过合适的思想政治课程,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价值、审视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学会爱与感恩、尊重与理解、分享与节制,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要立足于新时期下的新事物、新问题,合理地设计并制订活动方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逐步树立起对自我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比如,可以组织爱国主义基地参观、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学生仁爱、感恩、自强、拼搏等思想,并通过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义务劳动等活动,学生能动地将个人生存价值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积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在学校内和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人,班主任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应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调整。此外,班主任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开展一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展开观察和讨论,在积极引导的层面加深学生对社会、他人的认识,继而使学生主动关注和审视自己的价值。

2.4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职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专业课程,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学习,上课注意听讲,对专业课老师也信任、崇拜,因此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和风细雨的渗透,能使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逐渐、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头脑中。这种教育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列举一些具体实例,更容易打动学生,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3

2、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

3、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4、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篇4

群。他们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群。相对于70、80后大学生的内敛含蓄而言,90后的大学生更喜欢张扬个性、与众不同,希望引人关注。正是因为90后学生具有这些特点,会出现与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思想相互碰撞,甚至格格不入的现象。这也对当代大学辅导员对90后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考验。如果还是固守过去的保守,很可能会达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对这些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性别差异、年龄结构、生源地来源和专业角度这四个方面对90后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较为适合90后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以方便辅导员进行教育管理。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人生观 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90后人群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内学生的主要构成人群,同时,90后人群也成为了社会各方面主要关注的对象。自私、责任感差、自制力差已经成为90后学生的典型特征。为了更深入了解90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和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以及婚恋观,从而能够更好的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为辅导员班主任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该校曾经对2010级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254份,经收回统计,最后有效数据为1599份,其中男生374份,占总数的23.4%,女生1223人,占总数的76.6%;90年后出生学生180份,占总数的11.4%,90年前学生1419份,占总数的88.6%;城镇学生697份,占比43.6%,农村学生602份,占比56.4%;会计专业学生1376份,占比86.1%,财务管理和金融投资专业的学生223份,占比13.9%。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来看,2010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并且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依然很明确――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理想,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让90后学生产生消极因素的原因中,学习问题不再是主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空虚、无所寄托、没有人生目标等情感因素。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强。对于社会关注的90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有60%的学生对于责任感这个问题并不关心,只有28%的学生认为90后学生责任感强。在日常教育中还需要不断灌输责任感的意识。对于生活的向往,当代大学生与他们父辈以及80后学生观点完全不同,大多数学生都是追求个性张扬风格独立的生活,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前人的更强,团队观念越来越淡,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尤其是在他们步入

社会后,团队意识的缺乏,会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在日常教育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意愿还是很强的,一方面希望能够独立开展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学习方式方法不恰当,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还无法独立完成专业学习,还需进一步引导。此外,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并不清晰,比较迷茫,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人生规划的指导。

1 当代大学生从性别角度、年龄结构、生源地来源和专业背景来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1 从性别角度分析,女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趋于社会主流,而男生在入党动机和大学生活上与女生相比显得比较消极被动

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情问题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情感挫折,因此,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男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但是从整体来看,女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竞争能力与男生相比都处于劣势,因此绝大多数女生选择了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需要他人的帮助。从这个结果也可以看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而面对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当代大学女生出现“傍大款”、“出卖色相”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责任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对女性的社会歧视,导致女性被迫选择;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育方式还存在着不足,对女生的关注不够。此外,女生在大学里所学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专业知识,对于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学习还不如男生,也导致女性在社会中的就业竞争力低下。因此,在今后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尤其是以女生人数为主的系(部)专业中,还要加强对女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女生的学习态度和对专业的兴趣程度明显好于男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比男生扎实很多,而在课外阅读上,男生的涉猎面比女生更加宽广,对于事物的分析也更加全面。男生在学习当中更愿意学到职场中为人处事的原则,而女生则希望学到相关技巧。面对考试,女生会比男生更刻苦,而男生更喜欢靠临场发挥,有些甚至顺其自然。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女生需要加强对其的课外知识的学习,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综合能力,而男生只需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1.2 从年龄结构来看,90后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力人群,90后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张扬、自我、不喜欢受约束等个性化特点

相比90后的学生,90前的学生在人生奋斗上更愿意通过自我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90后学生对于他人的依赖性更强,虽然在刚步入社会时90后学生可能会因为得到他人帮助而比90前学生稍占优势,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90前学生的发展潜力更大,耐心和承受能力更强的90前学生,会在工作当中逐渐释放出自己的魅力而得到单位的赏识。因此,对于90后学生教育还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以及奉献精神等。而对于90前学生需要在专业学习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90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相比较90后学生更强,90前学生更愿意自主学习,而90后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初高中阶段,希望老师能全盘教授。90前学生也会在课后阅读大量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以90后学生为主的当代大学生群体,首先需要转变他们的观念意识,让他们真正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引导他们正确的面对专业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从生源地来源分析,城镇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比农村学生的要强,而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更胜一筹

农村的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专业知识上,对于农村学生的管理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自己则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区制定学习计划。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城镇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好,目前还没有过多的考虑这个问题,而农村学生则已经开始一步步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对于城镇学生的教育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为主,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己的人生规划。面对种种社会现象上,农村学生显得比城镇学生更加敏感,对社会不公的不满程度也远远高于城镇学生,因此,对于农村学生应该以心理疏导为主,使他们能够用更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社会问题。

1.4 从专业角度分析,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论是在人生价值观上还是学习目的上都要高于财管金融等专业

会计专业学生更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而财管金融专业学生更加现实,满足丰富的物质需求。但财管金融学生的综合能力比会计专业学生更突出,更愿意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面对消极因素,会计专业学生将学习放在首位,而财管金融专业学生则更容易受到感情挫折。因此,在今后的学生管理中,需要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不断弥补劣势。

2 学生角色定位

把学生定位于怎样的角色,对辅导员的工作开展和培养目标有很大影响。

2.1 他们是有思想的人,包括独立思想

在他们面前辅导员不能把自己看作是权威的代言人。相反,在表达辅导员自己的想法和给出的建议之前,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听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就会发现无论最终按照什么方案、按照谁说的去做,双方都是愉悦的,并且很多时候可以形成最优方案,学生和辅导员都会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获得成长。

2.2 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都有擅长的事情。因此,需要帮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空间和舞台,也因此在工作中他们可以给辅导员分担一些事情。

2.3 他们在成长中

从中学相对单纯的环境和父母庇护之下走到大学,直接面向社会的光怪陆离,彷徨中犯错、不懂自律,是难免的。这样想,就会在他们出错时不那么生气,不那么怪罪于他们的“本质”。

2.4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以专业学习为中心。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引导、活动安排中注意分量,不因务虚而疏实,不因重末而忽本。

2.5 他们成长的环境和现在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思想和行为有所不同

认清这一点才能容纳,相信他们能够承担也只能由他们承担未来社会的责任。把这种相信和希望传达给他们,他们也会相信自己,也会正确定位自己,而不是浑浑噩噩混日子。

希望每一名辅导员都能摆正自己的心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所从事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的事业是高尚的,光荣的。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卢浩浩,周子葳,张琳.90后大学生调查:个性独立思想早熟自信张扬[N].杨子晚报,2008.8.27(4).

[2]戴长澜.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国青年报,2008.11.12(6).

[3]刘欣.大学生自我心态图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4]艾恩・史都华,凡恩・琼斯著.易之新译.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M].张老师文化,1999.

[5]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6]刘洁.“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与对策[J].黑龙江高等研究,2011(7).

篇5

笔者在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三条途径,用于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培养。

一、养成的途径

教学过程并不只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课堂也是一个社会,许多价值取向都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养成,从而发展为一种优良的生活习惯。我认为,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下列价值取向:

1、公正。2、民主。3、开放。4、合作。5、分享。6、尊重。7、宽容。8、体谅。

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种人文关怀的情境,充满对人类优秀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对话和躬行,激发学生对基本价值取向的热爱,在行为上养成捍卫这些优秀价值取向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敢于表达和追求与自己幸福和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价值取向,让语文课堂这个小小社会成为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国”。

二、 辨析的途径

“价值辨析”途径致力于学生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发展,反对说服和灌输,注重价值辨析的过程和技能。主要指在中学生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注重教师对于基本价值取向的引导,促进中学生价值观的不断发展。

1、阅读中的辨析

在阅读中开展有效的价值辨析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撷取富有价值观发展意义的文本,这样的文本能够引起不同的价值认知,使学生认识到文本理解中多种水平的价值取向,师生在价值认知的碰撞中,发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1)在文章类的阅读中,可以在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语境,分析其中隐喻的来源,辨别规范性叙述,推敲文章中隐含的假设。

(2)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中,因为相对于文章类文本,作者的价值取向往往隐含较深,价值的辨析需要运用比较的阅读策略:一是文本和文本之间的比较;二是文本和现实生活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进行适当的评价

2、写作中的辨析

在写作中,运用价值辨析的方法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关键在于选取话题,所选话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话题贴近生活,学生对这一话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二是话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引起中学生对话题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价值判断,在不同的价值判断之间形成价值辨别的张力。

总之,价值辨析较好地实现了语文教学和价值观教育的融合。价值辨析体现了辩证法思想的睿智,对于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发展显然是有意义的,它让中学生学会探索人生。同时,价值辨析的技能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增加阅读和写作的深和广度,加强阅读和写作的反思性和批判性,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利于中学生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中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体验的途径

中学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来培养中学生丰富而细腻的价值情感。朗读体味、炼字体察、角色体验和活动体悟这四种方式,可以贯通课内和课外的价值观教育,使中学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变得丰富多彩。

1、朗读体味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生命意蕴和人生价值的文本,值得中学生细细品味。入情入境的朗读能唤起中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诵,潜移默化地把文章中带有个性化的价值取向植根到心中,他们的思想、情操、语言都受到有益的熏陶。

2、炼字体察

“炼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色,一些古代作家,炼字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即使在现代作品中,作者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选用也往往倾注了浓厚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引导中学生体察一字一词中作者的价值追求。

3、角色体验

角色,通常指戏剧、小说等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富有价值观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体验。角色体验可以用课本剧的方式来进行,从而更有力度和深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除揣摩主人翁的内在蕴含,发展自己的价值观。

4、活动体悟

篇6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

(1)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几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适用性人才,这与目前社会的人才市场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密不可分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在当今改革的大潮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非常适合社会的需求。(2)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缺少责任感 ,没有良好学习的习惯,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而相对于中职的学生以及社会上的青年来说,高职学生又是时代的精英,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懂业务。因此我认为高职学生确实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经济适用型人才,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有知识、懂业务,即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能力,能够独自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

二、高职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中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社会需求,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由职业准备期开始一直到职业衰退期,涵盖了人生的美好时期,它要解决的是个人怎样在职业领域得到发展、取得成绩等。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自己实现职业目标,更重要的是认识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缺点,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学习期间的奋斗目标,取得专业资质,为谋求自己的理想职业去做各种准备。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是盲目的,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不了解自我。大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只是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更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过于强调兴趣爱好,而忽视专业特长,使得专业与未来的职业不符,这也造成部分高职生不爱学习某些专业课的因素。(2)不知道将来做什么。一部分高职生并没有考虑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关系,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人生、职业的影响。所以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不爱学习知识,不爱学习专业技能,将要毕业时还没有想好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还有些同学追求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不分主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3)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校高职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测评自己对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如果高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好,就会提前进入未来的职业角色,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四、高职期间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高职生普遍存在着步入高职院校后,就放松了自己,加上高职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没有初中、高中时那样的家长和教师看护,所以多数高职生不爱学习,也不学习,只是临近期末的时候才忙几天课本,所以到了毕业的时候,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这些都影响着高职生求职和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因此高职学习应该在步入高职院校后就规划好人生目标。一年级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基础课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英语能力,这些每周每天可以安排一项进行锻练和提高。专业基础课是为未来的工作岗位而设置的,像餐饮管理专业的烹饪原料学、石油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等,这些专业基础课能够让高职生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提升他们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综合素质。所以应根据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制定出自己的学习,努力学习。二年级是专业课集中的时期。这些课程的内容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直接联系,所以显得非常重要,一定要牢固的掌握好,所以除了学校的课程之外,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要考取一些必备的资质证书,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普通话证书、职业资质证书等。这学年取得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证书会给他们的就业提升竞争力的。因此,二年级是高职期间关键的一年,这学期一定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取得一些技能资质。三年级是高职学生实习、找工作时期。这一年高职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肩负着找工作的重担。学知识、掌握技能、考取各方面的资质都是为了未来的就业,高职学生的第三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如果把握了机会就会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会改变一生的命运。

五、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道德为前提,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客观地来完成。(1)培养职业道德意识。一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所在行业的职业道德。行有行规、家有家规、国家有宪法,教育高职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所在企业、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教育高职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标准。结合违背行业标准,工艺流程事例教育高职生了解违背行业标准、工艺流程的严重后果。也可以从主题教育活动,参加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团体辅导的形式形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2)在教学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一是通过职业生涯课的教学,让高职学生制定出一份完整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理论知识--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这五个环节让高职生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规划,要求方案应做到:各项分析要具体、客观,各项目标要明确、有可行性,各项计划要完整,有可操作性。二是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高职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逐步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专业需掌握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3)在实践中认识职业环境。一是通过实习、实训、实践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院校应多安排高职生在校内实习、实训的教学,以及各项专业知识的大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诚信、创新、敬业等职业精神。二是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感受职业生涯。高职生经过两年半的在校学习、训练后,就要去企业实习了,有的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就参加了某方面的工作,这些使他们较早地了解了工作环境、工作所需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文化、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高职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并会安心的工作,钻研业务,也一定会在工作做出优秀的成绩来。让我们帮助好高职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使他们尽快地投入理想的职业工作。

参 考 文 献

[1]乔德宝.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字: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而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做到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人文修养教育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学校首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即教会学生怎么做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如同人生的方向盘,对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着引领作用,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一个人在对待处理事物、社会人生时就有了持久而稳定的价值标尺,所以形成较为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帮助学生“精神成人”,它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广博而强大。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够夯实实力并且会转换为就职所必要的素养,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能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及职场中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语文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课文中那些充满美感的诗句,那些严谨而实用的人生哲理,都能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3],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1、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世界观的影响

语文是一门兼具思想性与人文学的学科。它能借助文字的魅力使人们走出混沌,知书明理。它能起到对学生净化心灵,塑造美好灵魂的作用,对学生有着最直观、最深刻的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对课文进行了丰富而全面的选择,有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等不同的主题,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有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优秀篇目和选文。

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课程中富含了大量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情趣熏陶的内容。课文中所体现的民族思想、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同时,学生能够体验到整个人类的文化感受,了解并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能够以较为正确和公正的立场来进行评论。语文课程中加大了社会、哲学、艺术等相关的人文学科的内容,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博大宽容的世界观,是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自由的发展[1]。

2、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健全完美的人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朗活泼的性格、沉稳灵动的气质、广泛多样的爱好、正常发挥的能力、锐意进取的思想、纯正高尚的品德。这些高尚的品格在语文课本中,在先人的著作中都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这些优秀的人格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致使他们能最终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

自古以来,语文教育都融汇着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教育,建立起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教育观。但是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的不同,在阅读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倾向。

目前,一些学生的文化趣味趋于世俗化,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网络游戏成为非中文专业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精神食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职学校甚至整个社会淡薄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那么高职学校的语文教育的正确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层次、文化品位的神圣使命。一些经典的课文贯穿着急公好义、忧国忧民、天下为先的人生观,这些承载着整个民族的优秀精神的篇章在千百年来传诵不已。那么,在新时期就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和体会其中的感染力、感召力、净化人的心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当前社会,弥漫着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潮。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如何做到对学生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众所周知,部分高职学生可能从小成绩不是太好,表现不是最佳,他们往往在中考或高考中失利,最后选择了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心理更敏感、脆弱,有的精神上出现颓废倾向,进而出现价值偏向。其中少部分学生甚至沾染了不良习气,对人生失去了较高的理想和追求。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注重选取内涵丰富、情趣生动、语言经典的教学素材,使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品味和感悟,触动灵魂,引起共鸣,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的精神人格、自强进取的民族精神、天人和谐的人生追求和崇德尚能的价值取向。

在新的语文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过程和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终极目标。通过语文教学的熏陶和教师的言传身教,颂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讴歌民族精神,肯定和褒扬高尚品性和人格,深刻探讨生命的意义,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可通过了解和赏析课文对作者的人格魅力进行宣扬,还能通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实现价值观教育的渗透[2]。

三、结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知识涉及面广,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等多方面,中国语言文学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广博而深邃,睿智而高远。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对于正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语文教学,并且因材施教,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审美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就会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豪.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学——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观的正面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04):20-21

[2]马成.浅谈语文教育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科学与财富,2010,(7):166-167

篇8

关键词:人生观 价值观 中学思想政治 有效性

一、思想政治课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中学时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是时期

在学生的中学时期是帮助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由于处于这一时期由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体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个体身心发展主要呈现出差异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二)中学政治课应在学习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他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二、中学政治课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一) 当前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当前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

根据长期的理论与实践得出,中学时期尤其是初中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时期。而今天在校的初中生,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广泛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2、当前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存在误区的原因

(1)社会环境优化不良。由于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权力金钱化、社会无序化和正当劳动收入者阶层的相对贫困化正严重困扰着当代社会,法律失控、道德失控和舆论失控的局面,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态。

(2)家庭教育存在弊端。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在学校以外的家庭环境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和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父母不管是否乐意,都是一位教育者,都在自觉、不自觉的对子女施以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取向有偏差。我国近年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几十年来所积累的应试教育还无法得到彻底的改变,现在的中学教育多数仍旧采用应试教育。学生每日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里,甚至越来越多的学校搞封闭式教学,更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1、中学思想政治课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人们对任何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就是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实效偏低的情况。这几年大部分学生思想政治课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失败之处主要体现在:逆反心理、学风浮夸、双重人格、言行分离等问题。

2、中学思想政治课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课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低效率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关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政治课教学受到“应试教学”的限制。我国的很多教学实践主要还是以“应试”为目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考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唯一目标,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和战斗性,所以实际上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

(2)思想政治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不符。教科书上的事例过于陈旧。教科书的宗旨是要通过从经验生活的事例中概括出一些理性的道理,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许多都会以结论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注重对原理、规律发现过程的表述。

(3)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较为俗套。教学方式不仅是组织完成课堂教学的至关重要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途径,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建议是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

三、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实效,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改革了多年,特别是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从“应试教学”转变到重视基础理论、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而要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注意明确思想政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创新的教学教育观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采用新模式,改革教法

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必须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打好基础。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实在、具体,适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便于教师紧扣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也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9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党课培训,我感觉收获颇丰。在这次的课堂上,主要的收获在于什么是党员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根据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就具有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的观点。而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牢牢地建立在的正确理论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把握前进的方向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更要把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到自己的思想深处,从而真正的认清周边发生的事情和过去的历史。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服务群众。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树立坚定的正确信念的同时,更要敢于和擅于同错误的观念作斗争,坚持正确的方法认知,坚持无神论,坚持唯物主义,同趋同论,异化论,唯心主义等一切错误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坚决而彻底的斗争。

在当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的信仰,不能被歪风邪气冲昏头脑。***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的目标和宗旨要求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要以实现****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一个***员,只有真正具有了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华夏儿女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这一些看起来很难,但当我们真正融入到***这个最为先进和伟大的组织之中后就会发现,早已经有无数的老前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上有鞠躬尽瘁,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了一辈子才华的,下有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人民的好同志雷锋。远有宁死不向敌人低头的小英雄刘胡兰,近有为人民付出每一滴血汗的好公仆焦裕禄。在中国***算不得太长的历史里,却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优秀模范和榜样,这之中,不得不说是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完美体现。

是的,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组织,中国***,只有在他的领导下,我们才会真正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正式的党员,但我相信只要恪守党的纪律,严格服从党的领导,以一名党员的条件要求自己,真正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总有一天我也会加入这个伟大而光荣的组织。

篇10

1、人生价值对人生观有很大的重要意义,人生观与人生态度相互联系,有什么样的人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决定了人们应如何对待生活,以怎样的方法解决人生问题,而人生态度也影响人生观;

2、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观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

3、正确的人生观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责,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阻碍个人的发展;

4、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1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趋向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中学时代,人的一生能否健康发展也在于这一时代。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形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个性而又有点“桀骜不驯”的中学生,那么面对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趋向

中学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期,表现出半幼稚半

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特点,因此中学生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专家分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

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

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

2.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

调查显示,中学生一方面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道德理想,树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新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又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追随。比如,在义利观上,绝大多数中学生认同中国传统中“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并对能力本位、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法制意识等比较认同。但是,对于社会上编织关系网这一现象,将近一半的中学生(49.5%)把它看成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现象”,40%的中学生认为“虽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编织关系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前教育的反思。

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相比,中学生开始用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来理解现代生活。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大多数中学生(92.6%)赞同“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在分配观上,84.8%的中学生强调以能力和工作效绩作为取酬的主要标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中学生强调互惠互利的原则。这些事实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在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效率观念、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调查发现,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89.5%的中学生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真正让他们为集体和他人做事情时,很多中学生却斤斤计较,不愿主动参加或找各种借口拒绝参加;90%以上的中学生都赞同自理自立,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家里不愿做家务,自理能力比较差。这些反映出他们在外显的价值取向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这也给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一个严峻课题。

二、培养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国的传统教育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为应付中高考,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科,重要的是要关注人。要克服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不良倾向。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对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使之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服务意识,有理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看来,将价值观教育逐渐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三、促进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价值观形成的最适当的环境是教师、家长和青少年之间具有

良好的、互动的、支持的关系,我认为有下列几种方式可以满足这样的条件,能够促进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1.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引导青少年仔细权衡行为的后果

2.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协助青少年探讨各种可能的选择途径

3.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鼓励青少年自由发展

4.给予青少年公开表示和讨论自己的价值观的机会

5.鼓励青少年内向寻求,了解自己

6.发挥家庭的监督作用,给青少年价值观定位

在我们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

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无限的未挖掘的潜力之

篇12

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也是特殊一份子,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担当着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当代学生是否树立积极有效的人生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希望。然而,通过一些调查和研究不难发现,当代学生在树立人生价值观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导致了个人的发展出现了障碍。所以,当代学生必须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且是当务之急。

一、当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现状

1、追求多元化。传统时期人们的思想就是致力于国家建设,以奉献为主。然而在当下社会发展的今天,这种心态已不复存在,当代学生的头脑变得复杂化,与旧时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各种形式和渠道的出现,使得他们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多元化的追求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多地强调自我价值。

2、竞争意识强,责任感匮乏。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强烈,一方面是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追求目标所影响。光是就业压力就足以让当代学生有了很大的压力感,竞争意识尤为强烈,因此就出现了本升研升博的局势,虽然,考研、考博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功力化,且责任感比较匮乏,由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发展。

3、人生价值观物质化,忽略个人精神世界构建。学生的世界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尤其在当下的社会形态之下,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相继出现,学生被社会所诱惑着,一些不良的习惯时刻在学校上演着,导致了社会发展的恶性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大部分被物质所充沛着。在这些物质的诱惑之下,他们的理想追求显得尤为淡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迷茫着、彷徨着、犹豫着,直至选择时刻真正到来,由此导致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物质化,个人精神世界构建全无。

4、人生价值观迷茫化。当下一些学生进入学校要么成才,要么无所作为,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失去了目标,没有人生理想,缺乏个人奋斗力。他们对于人生规划没有方向和目标可言,认为大学对于他们没有任何作用,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观点,常常会导致学生自身的风貌和心理有所扭曲。

二、当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方法

1、加强自身修养。对于当下学生来说,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各门课程,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时刻关注社会新闻动态,向一些积极优秀的人员学习,各种对身心健康有利的活动应该积极参加。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心中有抱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一个大学生如果想要做到这些,内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在个人品质方面较为优越,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些能力,比如说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将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明确地端正人生的目标和方向,由此提高人生价值观。

2、深化教学革新。学校应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课堂作为基础,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加大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度,注重各种趣味教学的导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由此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自身形成较好的道德水平,在其它课程上教师也应该将道德类引入课程。此外,应该定期开展与此有关的活动,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此有关的电影,观后写出观后感,且将优秀的观后感评出,感染其他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亲身体验,可以鼓舞学生,让他们从中感悟生活,扩展眼界,丰富生活。对于那些有条件的学校更应该充分利用条件,聘请一些名人授课,定期开展积极有效的课程教学,让学生从这些名人教学中体会与众不同,感悟课程的有效性。此外,在课程其中可以加大学生与名人教师的交流互动空间,让学生从交流互动中解决一些疑惑,从而真正达到有效课程的目的。

3、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当代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树立这些不是简单的三言两句,需要一个十分长久且艰难的阶段。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坚定信念,有勇气和毅力,当国家利益摆在面前时,要有牺牲个人利益的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同志的要求,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观。

4、将国家社会作为后盾力量

国家应该不断适应新时代,进行各种课程教育的改革,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教育同步对待,可以将一些课程设置进行相关的调整,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将政治文件作为主力,把社会媒体舆论作为辅助条件。此外,要加大各种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摒弃不良社会风气,将高校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切实保证当代大学生能够将个人追求与国家社会追求有效地结合。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当代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代学生在此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这些不足和缺陷导致了他们人生目标的不明确,不能够有机地将个人利于与社会利益有效结合。为此,必须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当代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必须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 罗世钦.论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暨南学报.1995年03期

[2] 成 力.对人生价值观几个问题的探讨.海南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篇13

一 当今研究生人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多人认识到人的价值的体现不仅是个人的成果,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新时期的科技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从而导致大部分本科生选择了继续考研深造,这样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新形势下许多体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研究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想信念淡化,偏重物质利益

当今高校的研究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们大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而有些学生学习不再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是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这样的思想逐渐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影响了个人的未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渐渐滋长。大多数在读研究生仅仅是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今后优越的生活,而为社会进步而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数较少。前辈科学家们,在科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他们不怕艰苦、刻苦钻研,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而当今的部分研究生不能吃苦,贪图享乐,三年的读研时间白白浪费了,衡量人生价值的天平严重向物质方向倾斜,理想和目标也逐步被金钱所取代。

2.强调自我价值,个人主义至上

集体荣誉感是每位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通过与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研究的成果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部分研究生,并没有认识到合作的真正含义,时时从“利己”角度去考虑问题,常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机密文件,从来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同时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从而慢慢地淡化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的责任感,甚至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剽窃他人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成果,这些现象都将“个人主义”显现得淋漓尽致。

3.德、才不能同步发展

一些研究生认为,学识、才能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而与品德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人只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在道德修养上却出现了漏洞。他们唯利是图,这些表现不仅降低了人格魅力,还会导致思维偏激。

二 影响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1.身份的迷茫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究生不值,在读过研的受访者中,有35.6%的人表示后悔。由此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研究生的身份缺乏肯定,对攻读研究生这一选择缺乏清醒的认识。一旦他们对自身产生怀疑,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去。

第一,时代环境的变迁。当下社会充斥着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身在其中的研究生不可能熟视无睹,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只是很小一部分研究生的价值取向。攻读研究生学位,更多地被认为是找工作时的敲门砖。其次,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天之骄子”的地位一落千丈。第三,许多学生是在随着考研潮流无意识地加入研究生的行列,没有明确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因为害怕面对就业问题而选择继续留在校园里。

第二,存在感和价值感的缺失。研究生的学习安排灵活,一般以个体安排为主,这让一直习惯于听从老师、学校“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一时不知所措;上大学本科时集体活动丰富多彩,到了现在平时各忙各的,集体活动难以组织,难以产生集体归属感;由于这些年一直扩大招生,一个导师的学生多达20~30人,导师任务加重,很难给予每位研究生具体的指导,学生感到没有人管束关注他们;读研究生之前以为学历高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待遇优厚,从此改变命运,但是现实中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觉机会渺茫。理想和显示的差距、枯燥的学习生活、见效慢的科研成果,导致他们产生存在感和价值感危机。

2.现实的困难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嬗变,是当今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动因。市场经济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这使研究生的心理活动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

第一,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学业的压力。研究生论年龄已经成人,他们经济尚不能独立,只能靠平时的兼职来勤工俭学。一部分已经结婚生子的研究生还要为家庭的生存问题奔波。由于经济困难,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就很强烈,这使得他们更注重物质,更注重实效。

第二,婚恋、家庭、就业的焦虑。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特征,完成相应的发展任务,达到与社会适应。他们看到以前的同学往返于国内外,周末出去游山玩水;看到以前的同学开始谈婚论嫁,忙着结婚,恩爱幸福;再看看自己,整日坐在实验室,于是他们后悔上研究生,认为是上学耽误了自己的爱情。对于已婚的研究生来说,有的两地分居,忍受相思之苦,有的因为学历、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的变化,双方缺乏共同语言而感情逐渐生疏。就业焦虑是研究生面临的最大焦虑,三年级的研究生尤其如此。研究生比本科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就业的期望值更高,这使得大部分研究生进校之后人生价值观向物质利益倾斜。

三 研究生人生价值观的重构

当今的研究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未来,如何更好地对研究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值得大家深思。

1.坚定信念,自我完善

能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人,都已经具有了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一定的科研潜力,但这远远不够,他们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努力拼搏的毅力。

虽然现实社会存在着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风气,但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研究生应该开辟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精神信念和专业道德。人的物质生活相对容易满足,但物质生活满足后的精神生活却很难满足,既然选择了专业,选择了上研究生,一般毕业后都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样多读点书没坏处,对以后的职业发展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各有各的走法,关键是你看到了沿途的风景么?你活的快乐么?大部分的人都不开心,工作的在想,要是当初我读研了,那肯定收入比现在高了吧;读研的在想,要是我早点工作,说不定现在已经是经理了。又是一个围城,大家共用一套价值标准,谁赚的钱多,谁就是成功人士!真正的富有,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不攀比、不张望,专注于自己,用心钻研,用心生活。回看所有学术大家,无不是受过良好教育、潜心钻研、不为物质所缚的,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创造颇多,为社会甚至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生活状态其实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学术的研究生内心最渴望的。

作为高素质的群体,研究生更为成熟,知识面更广,自我教育和完善的能力更高。首先,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避免太强的功利性,以后要有大的作为,根基全在年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多一分兴趣,在烦恼的时候也有排解的途径。平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格,养成豁达的性格,对人、对事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唯利是图、投机取巧。

2.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是主导。每日阅读文献、分析并解决问题,这些活动都是自主完成的,使他们的思维、品质都有一定的提高。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一些人就会荒废时间,而到即将毕业答辩时才发现自己已遗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因此,在新生报到时,管理者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地在思想上对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展关于人生价值的主题会,给学生一种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让学生有理想、有目标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新时代里,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有高端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综合发展、全面进步。要提高其能动性、创新性、实践性,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很多研究生以为拥有了学历,就意味着有好的工作,所以在择业时总是抬高门槛,面临社会选择时期望值过高而内心受挫,使他们的心理失衡。研究生应摆正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要自身的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挥就是最好的状态。社会和用人单位也不要用工作岗位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才能使研究生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自己,在社会中体现人生价值。

3.引导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

篇14

一、人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上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从理论上接受社会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人生观是不成问题的。但我们在具体做法上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的实际,讲究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渐进性,明确区别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的、允许存在的和坚决反对的各种思想道德、行为方式。教学中应注重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内容时,下大力气剖析了孔繁森、徐洪刚等人的事迹,他们用生命的火花照亮了通往美好未来的前程,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为金钱利诱,教师应在介绍他们闪光事迹的基础上,再剖析他们的思想,然后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错误的人生观,逐步培养他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正视现实,扎实工作,成为生活的强者。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教育起点高,效果也好。

二、人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要想在人生价值观形成中实现学生从知识到信仰的转化,就要在学生心理上做到通情达理、情理融合。教师一定要善于用情感这座桥梁,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行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短剧表演、看教学录相片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他们爱学、会学,从而达到对理论的认同。在教学“人口过多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问题时,我播放了小品“超生游击队”的录相片段,学生非常兴奋,娱乐之中了解了众多的人口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人口过多的危害,这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具有指导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学生易于领会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人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与指导学生的行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