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水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所以,急需对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及配置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及观赏性。
一、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介绍
(一)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
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有氧的传输吸收、吸附和富集营养盐以及有机物的积累作用等。不同种类植物对水质净化有很好的作用,更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为许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多种多样,通过合理的选择植物和科学的配置,并依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法则,构建了小型的生态系统,有效地发挥了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的调节和实用价值。
(二)植物的景观功能
人工湿地由水生-湿生-陆生多种植物构成,在视觉效果上多种植物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由于湿地的特殊环境,配以或是挺水或是浮水的观花植物,更能体现其湿地特有的景观特点,植物主体隔水相望,或在沿岸栽植宿根花卉等,互为补充,增加景观效果。
二、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一)水体植物景观设计
一是,在进行水体景观的色彩设计中,要把握整体感,以绿色为主要基调,点缀以其他色彩,使整个景观空间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人工湿地水景设计,应注重选择并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并运用色彩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观赏者的需求,营建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景观,使人们能够身心愉悦。
二是,人工湿地水体景观设计时,宜采用自然式构图,以突出湿地景观的特色。一般来说,植物配置时主体植物可丛植与水面,周围可零星散植一些搭配植物,以突出主体景观特色,但是水面要部分留白,以便形成优美的倒影景观,丰富水体景观层次。此外,介于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应创造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水环境条件,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适应水深不同,合理配置,才能使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
(二)岸带植物景观设计
一是,岸带植物景观比较容易产生韵律感,岸带植物景观效果也影响了人工湿地的整体景观形象。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色彩,及其季相效果。合理利用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利用不同色彩的植物,营建不同的景观特色。如利用互补造景,颜色鲜明,活泼极具感染力;利用邻补色造景,它的对比虽不如对比色强烈,但整体感强,还可增添温和感;而类似色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变化较缓和,更为融洽。如将陆生植物和湿地植物搭配种植,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垂柳和荷花的搭配,垂柳枝条柔软细长,荷花碧绿浑圆,相得益彰。岸边植物景观设计应讲究艺术构图,应考虑植物线条和环境的融合。二是,岸边植物的线条和形态,可以丰富景观。同时还要考虑林冠线的设计,高低起伏具有变化的林冠线可以丰富整天管线景观。
(三)岛屿与滩涂植物景观设计
一是,堤、岛植物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划分水面空间,增加水体景观层次,还可以以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首先要考虑堤岛的功能作用,总体布局。一般来说,岛是鸟类的栖息地,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尽量为鸟类的生活、生存保留一定空间,并为其栖息繁衍创造幽静的环境。其次,要考虑堤岛的观赏效果。如北方湿地植物冬季不宜存活,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些开花植物如黄花莺尾、千屈菜等,还可以以选择一些彩色叶植物。此外,还应合理配置春夏秋三季开花植物,使四季有景。
二是,滩涂、沼泽植物景观设计,对这两个区域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针对两种区域的特点,合理选择植物,增加景观的多样性,以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以选择一些浅水性草本湿地植物,如莎草、扁秆蕉草、问荆、慈姑等,营造野生野趣的湿地景观。
(四)湿地植物意境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不能直接的创造意境,但可以借积累的传统文化,寄情于景,以物传情。在对人工湿地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也应继承发扬传统精华,利用植物表达不同的意境,提升景观的文化层次。首先,模仿自然湿地,营建景观时就要抓住自然湿地的主要特点,突出视觉景观效果,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模仿典型的湿地景观“草甸湿地”等等。其次,在人工湿地景观中描绘古诗词中的场景,使景观具有诗情画意,渲染景观的文化性,使意境得到升华。如景观中的“曲径通幽”的表现等等。景点的命名也可以提升景观意境,如杭州西湖景观“苏堤春晓”等都简练的点出景题,借物写意,内涵丰富,意境得到最好的展现。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植物景观的设计者不仅要了解植物具备的特质,还要结合人工湿地的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实现植物景观的优化设计,遵循“实用性、节约型”等原则,灌输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立完善的湿地处理系统,实现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与景观功能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西方对比;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探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9):89-91
园林植物作为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功能的主要承载者;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内容。
在景观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生态作用、防护作用、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
2.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景物景观设计中,由于设计者和决策者有时会忽视或片面理解园林植物的主导作用,导致现代植物景观无论在观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有所折扣。
2.1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新近绿地的建设或是旧有绿地的改造中,往往有片面强调图形的美观和象征意义,而忽视其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现象;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生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林带本来是生态通道,结果被新修的所谓景观大道截断;而大面积的城市广场和硬质铺地很少考虑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意义。
2.2城市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景观生态学上衡量城市景观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是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而不稳定。
3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滞后、不合理的观念,导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多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时尚(如是做法被称为“城市美化运动”)虽然草坪加色块图案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3.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
3.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3.4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具有最佳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传承性,代表地方特色。但是由于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当地苗圃的种质资源问题,使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很难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4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承担着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游憩场所的功能。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借鉴外国园林建设的优秀经验,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4.1现代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4.1.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4.1.2文化性
植物景观和园林中其它的景观一样都需要有文化涵义,中国自古花文化异常丰富。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是旧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4.1.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4.1.4实用性
植物景观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单方面地说,例如,黑龙江省北方森林植物园内种植的郁金香每年就会为植物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当郁金香的花期,就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一赏百花盛开的景象;另外,郁金香的切花也可以为植物园带来经济收入。
4.2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原则
4.2.1生态位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主要是游憩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4.2.2引入绿量概念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用以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三项主要指标,而仅应用绿地率和覆盖率这两个指标,已不能满足确切评价城市绿地景观状态和生态效益的要求,于是“绿量”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出来。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器官,因此,植物景观空间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于植物叶片面积总量的大小。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例如,在具有相同绿地率的城市用地中,不仅可以有草坪和乔灌草复层结构群落的不同种植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绿化覆盖率,而且,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也不一样。可见,合理的植物配植可充分发挥其增湿、降温、调节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关健词】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植物景观;营造;宜居环境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是居住小区楼盘的“形象代言人”,其视觉效果是人们衡量居住小区宜居环境水平高低的重要因子,并且直接影响楼盘的品位。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融合以人为本、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体现出富有艺术魅力视觉景观效果和集美化实用功能于一体,通过点与面、直线与曲线、方与圆、实与空的对比穿插配植技术,实现了形态和空间的浪漫情愫,以简单的几何语言,突出了景观的艺术内涵。优秀的植物景观应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植物,以协调包容和谐为基调,紧紧围绕宜居环境这个主题,突显异彩纷呈,风格多样的视觉效果,达到居住区间有功能区、植物景观中有园林小品,以构成一幅幅梦幻浪漫的现实图景,达到楼房、通道、山水、植物、地形合围,景步移,明快轻松且综合体现绿色功能空间的居住小区的效果。
1 植物景观能改善居住小区宜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1植物能协调和改善居住小区环境植物树冠能遮荫防晒,减弱有害射线对人的危害,较好降低气温。树体能防风抗风,调节湿度。植物的叶能滞尘净化空气、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居住小区空气质量。植物群体能形成绿色屏障,改变声波传递方式,减弱噪音,营造安静详和的宜居环境。
1.2植物景观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优秀的居住小区具有多功能的活动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与功能区相协调,科学配植植物,以点、线、面、方、圆、虚、实、隐、现、图案形成功能区空间,体现独特风格和功能标志,减少功能区使用功能的相互间影响,提高活动效果。合理配植植物 ,注重植物生物学某些特征在节令气候的变化,营造“春华、夏荫、秋果、冬形”的温馨而诗意的四季景异的植物景观,让居民从植物景观的变化领略到节令气候的变化,感悟到自然生态的魅力,愉悦居民的身心。
2 营造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应遵循的主要理念。
2.1 自然景观社会属性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应充分展示大自然植物丰富多彩的内含,汇集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富有观赏性强的视觉景观和实用性强、功能完美的当代自然生态文明园林景观。
2.2 统盘考虑协调布局居住小区绿地按其存在和功能可分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等,空间是居住小区环境的基本空间。在进行绿化营造时,应结合居住小区构筑物,如:楼宅、凉亭、人造水景、山石等外形外貌和绿地整体形态以及视觉位置,并根据绿地大小注重功能区提高使用功能为基本点,以包容协调的理念、布置植物类型品种,并通过修剪成为景观视点,较好体现植物的综合功能,各功能区的配植在考虑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应按功能区的不同有所明显变化,营造由一个个独具风格情趣的园林小品,汇集成涵盖精神、自然、生态、协调软化完整的园林景观体系。
2.3 因地制宜科学创新所谓因地制宜科学创新,一是从居住小区绿地的实际出发,科学配植共生植物群体,以创新的理念,最大限度规划出与建筑物和地形地貌相融的植物景观。二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并依据原有树木规划出与其相容协调相配的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植物景观。三是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科学搭配外地适地植物,构建开放性格局,使传统情调与外来情愫相得益彰,既丰富了植物种类,又优化了景观结构,提高了景观特性和气质,形成异地风情,外向型景观和开放包容的胸怀空间,营造友善氛围,让本地居民以新鲜感,外地居民以亲切感。
2.4 以人为本和谐相容绿化的目的是美化优化环境,宗旨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所以植物景观的营造要充分考虑居住小区的通风透光,特别是低楼层居室受冠大浓密乔木影响较大的客观实际,因此在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要配植成局部荫蔽,整体阳光充足的开阔空间格局的园林景观,既让居民能在休闲散步、交流聚会等活动置身于植物景观中沐浴着阳光,又能在盛夏炎热的时段生活在遮阳防晒、环境优雅中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魅力。在楼宅周边,特别是有窗户的绿地,规划成层式绿化,底层可植灌木,草坪或地被等植物,控制其生长高度在30cm以下,中层可植修剪易定型的常绿灌木,控制其生长高度在100cm以下。上层可用高杆叶疏的植物,如:蒲葵、槟榔、大王椰等错开窗户定植,这样能较好解决低层居室的通风透光和绿化树木对光线阻隔作用这一矛盾。在假山、凉亭、水景等要注重协调相融,互为衬托,达到互相映衬、生趣盎然,形成完美的视觉园林景观。
2.5 自然和技术兼容的理念所谓自然和技术兼容就是要注重自然界植物的生存形式。以“时空一体,技艺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配植理念,使配植植物景观自然、协调有创意,形成有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等有机渗透的园林景观,营造以凝聚的空间,广泛协调包容的氛围,配植时可在较大绿地构建曲折起伏的地形,要运用起伏地形与植物乔、灌木生物学特征和空间功能、美学功能,以及防护功能造景,充分利用植物软化功能,均衡协调建筑物的艺术手法,营造自然界植物复式生存群落结。适度利用藤本攀爬植物与架筑物如抬栅、亭等造景,增加空间绿化和优化休闲散步空间,提高美化景观效果。屋顶花园是探索城市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反映出行业技术兼容渗透的理念,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屋顶板面的厚度和水泥板结构,以承受植物根系对板面的影响和承载绿化园土的重量及防渗功能等。园林配植要尽量选用矮化防风、根系生长穿插力弱且耐旱植物等。
3 营造居住小区优美植物景观的措施
3.1 展示植物景观语言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就是在居住小区的建筑物间的绿地上科学配植自然化、生态化的植物群体,以势、形、韵体现静、雅、美,含蓄地表达和谐的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配植可以市树、市花营造人文精神,以乔、灌木的自然林缘线与通过修剪植物成不同几何体形态,而形成空间效果。
3.2 遵循自然界植物的自然生态形式植物生命活动是在基础代谢活动的基础上表现出物种的生长活动过程,这些性命活动相互联系、依赖、制约。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某些生理性状如水和CO2的利用和对光的要求等有所不同。通过对乔、灌木,阴、阳生植物的合理配植,以大、中型为基本结构,灌木和矮乔木为视线焦点,以地被植物作为衬托,营造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空间,形成适应不同类型植物生长湿度、温度、光照等空间。总之,配植要注重植物的个性和共性,形成共生的生态群落。
3.3 把握植物生物学特征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充分利用植物各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粗、细、高、低及花、果、叶相等进行科学搭配,以不同高度色彩、体形冠缘体现异彩纷呈、形态多变、凸出层次的植物景观,营造完美发挥植物美学功能效果,突显艺术内涵和植物生物学特征的视觉效果。
3.4 强化植物景观艺术效果植物景观要充分利用植物体外部形态结合绿地空间、地形配植,用矮灌木修剪成冠、球、柱、面等形式多样的图案,来强化林缘线条和树冠的高低变化形成景观韵律,为配植序列注入艺术生命。
3.5 突出居住小区景观眼景观眼一般指住宅小区的入口处和开阔绿地中心等重点地带,景观眼要得位、得体、大气、包容以纳四时之瑞气,迎八方之嘉宾。景观眼配植的植物体形要优美,色彩要鲜艳且有乡属意韵、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的植物,以点睛灵化园林景观,突显活力和生机的活动空间。通常在主视点后面配植多层次植物,营造渲染着深远的空间感觉,形成韵味深,地域风情浓烈且梦幻的意象,衬托其景观眼的视觉效果和居住小区整体魅力。树冠宽阔的大乔木是主景树,形式多种多样的灌木图案能形成宽敞通透的视觉效果。
3.6 协调小区形成自然层次居住小区绿地空间受楼宅的制约,有形状不一的绿地和配套完整的功能活动区,利用笔直乔木导引视线,如大王椰、大头葵、普葵等,利用大叶榄仁等高大层式分叉乔木与灌木、地被营造深邃景观,利用花卉围植植物球、柱等,成亮丽多变的景观,利用叶相明显不同的灌木配植形成醒目图案等,通过对乔灌木、攀爬藤本、草本、植物的合理配植,能较好的协调区域,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居住小区活动功能的整体要求,科学搭配高、中、低及攀爬植物构成多层次视点,软化其不同空间提高园林视觉效果和单位生态绿量。
3.7 构设节约型植物景观经受过生物繁诞淘汰的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生命力强,速生,易成活,和种苗易找,病虫害少,苗木易培育且生产流程简单易管理,生产成本低,有良好的经济性。中小龄树木生命力强,移栽成活率高,“起苗”栽种技术简单,运输方便,且植后存活其长,生长快,易成林,因此节约型植物景观要优先配植本土中小龄植物为原则。百年古老高大树木虽有震撼的气势,但移栽成活率低存活期短,原有生态被破坏,移栽技术要求严格,运输难,成本高。故百年古老树木客植小区绿地,既不是经济型绿化,又不是生态型绿化。
3.8 因地制宜巧配植物小区绿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空间小的角落宜使用外貌文雅和冠幅小的植物 ,使植物与空间相协调,给人以舒适和顺的感觉。开阔的场地宜配植高大挺拔植物,如重阳木,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势,以物言志,让居者以意气动业为美的崇高精神或配植色调明显的植物群,以小型灌木、花卉配植明快景观展示奇花异卉,姹紫嫣红、争妍斗艳,突显勃勃生机和图腾。为营造开阔地的景观效果,一般开阔地中心以高大树木配植时,周边则用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中心以低矮树木或者修剪定型景观树配植配植时,周边以高杆树木配植,以形成高、低、浓、密、形体明星鲜明对比,衬托其开阔空间。道路两旁宜植形式多样的矮灌木,形成宽敞通透视觉景观。
3.9 科学能动配植格式配植格式要明快,居住小区绿地随着通道、功能区等的规划定位,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各种几何图形组合体。营造配植时可结合地貌引入几何图形并在简单几何图形上定位,通过点、线、面、曲线的连接和实与虚的插入、重叠、包含实现了图中出景,景中有意,从规律的林缘轮廓中透出自然,以景观风格突显艺术内涵。适量的随机配植,增添了植物景观的浪漫情调。
参考文献:
[1]彭应运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及景观细部[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郭淑芬田震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苏雪痕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王意成郭忠仁景观植物百科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6]王静城市广场设计中国园林景观营造的研究 [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
[7]李扬汉植物学[M] 上海出版社1986.4
[8]金涛杨永胜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2[M] 中国城市出版社
矿区不同于其他的一般地区,前文阐述过矿区的地质特点,因此矿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也应根据矿区的实际条件来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一般分为化工矿山、有色金属矿山、煤矸石山和煤粉灰堆场等,植物的生态建设要以绿化造林为主,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矿区的污染,以此来执行服务于环境的生态建设。在矿区进行生态建设的每一步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保障,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并且对植物的维护力度也要加强,因为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有着极高的回报率[2]。以山西省为例,曾经在矿区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和灌木,并撒播草本植物,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0%,到了后期,整个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超过半数,并逐渐开始有了动物的出现,一座废弃的矿山变成了一座活山,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规划
首先,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同时考虑到生态建设的功能。要以改善环境和重塑自然景观为主,并同时做好原有植被的保护,将植物品种的生态功能最大化发挥。其次,在对矿区进行植物景观综合治理的规划中,要结合矿区的实际气候特点来进行,做到因地制宜地构筑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生态系统,以恢复土地的结构,促进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良性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最后,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矿区各景观区域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矿区植物景观的信息化建设和有序化管理。矿区植物景观生态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植物的选择。矿产开发地区一般以山区居多,春季常见大风和沙尘天气,因此应考虑选择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树种,有利于防风和防尘,并且常绿的植物景观更能增强视觉冲击力。常绿植物与其他植物的比例以4:6为宜。其次要选择适合在当地过冬的树种和展叶期较早的树种。最后一点就是尽可能根据矿区的地理位置选择本土的植物,也可以少量搭配经过改良的外来树种,以丰富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矿区的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较差,并且空气污染严重、土质贫瘠呈弱碱性,因此要选择耐碱、抗性强的植物品种。在进行矿区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时,也可以利用植物的群落关系,使之能够相互创造更为适应的生存环境,此时就需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进行植物的选择。
3结语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
1 前言
园林建设对于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城市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园林绿地植物作为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别致的氛围以及浓厚的文化意蕴深受市民的喜爱,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园林绿地植物能够使园林在空间布局以及景观创作上的效果更佳,对于园林空间的营造也尤为重要。根据植物生态多样性的特点,通过艺术、审美的手段加入特定的空间要素,能够展示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独特空间结构,对于园林整体的建设水平与审美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比较注重绿地植物景观的生态性以及审美性,而忽视了绿地植物的空间营造效果,无法真正的指导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工作。很多园林绿地景观设计者喜欢借鉴以往优秀的园林绿地景观作品的设计方式,没有将其与园林绿地景观建设的创新理念相结合,从而无法设计出有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品。
园林绿地植物在高度、枝条形状、花色以及叶的形态等等方面各不相同,植物景观设计者能够运用以上的差异,创造出很多种类的绿地植物空间。另外,不同的绿地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周期,在每个周期中所展现出的色彩以及形态各异。所以,根据绿地植物生长周期的差异性,同一个绿地植物景观也可以展示出不同的空间结构转变。这样就使得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结构变化从三维的结构转化为思维的结构。会极大的改进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变化效果,提升绿地植物景观的审美性与视觉效果。
2 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特点与种类
2.1 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特点
2.1.1 虚实搭配性
园林绿地植物空间构成中,不仅仅有实体的植物存在,还包括了未种植绿地植物的走廊、小径以及植物间隙等空间。要想绿地空间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就要通过空间的虚实变化,而空间的这种变化又是由绿地植物的布局变化来完成的。这种虚实转变与融合共同建立了立体感官强、结构与色彩多样的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2.1.2 功能多样性
园林绿地植物空间有多种功能性的体现,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包括建造、生态以及观赏等功能性。其建造功能就是绿地植物空间在整个园林建设中能够作为园林建设的分割空间,使不同建筑之间形成区分,同时也能作为园林建设的连接、组织空间,让园林建设中不同建筑之间连接更加协调。而绿地植物景观又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可以有效的调节空气状况,同时又能够吸收有害气体与灰尘、固土保水等,有很强的生态功能。绿地植物景观通过不同植物种类、形态、色彩以及感官等因素的变化组合,能够呈现出艺术意蕴浓厚的观赏空间,具有很强的观赏功能。每一个绿色植物景观空间在园林建设中可以同时发挥出两种甚至更多的功能性,对于园林空间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2.1.3 动态变化性
虽然绿地植物景观相对是静止的,但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大小、形态、色彩以及气味等等都在不断的变化着。随着季节的交替以及植物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态变化的特征随时都在发生。
2.1.4 经济实用性
绿地植物有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绿地植物景观的养护资金投入。另外,可以利用植物不同的特性,实现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组合的理想效果,也能够让前期种植以及后期养护的费用大大降低。
2.2 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种类
2.2.1 开放式的绿地植物景观空间
很多的绿地植物景观都是采用无覆盖面的开放式植物景观模式,仅仅通过竖向种植的方式将绿地植物空间和其他空间相隔开,完全依据基面的形状和大小而建。通常这种空间都采用较为低矮的树种作为竖向分隔植物。人们处于这种空间能够充分的接受到蓝天与阳光,让人感到心情开阔、轻松快乐。
2.2.2 半开放式的绿地植物景观空间
这种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组成和开放式的绿地植物景观非常相似,只不过在其某些侧面种植的是高度比较高的植物种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们视线的延伸,开敞程度较低。但是这种空间类型拥有较强的方向性,可以在某些部分需隐秘性而部分需景观的空间结构中。
2.2.3 覆盖式的绿地植物景观空间
通常仅仅种植一些较为高达且树冠覆盖性强的植物,可以和几面形成覆盖式的植物景观空间结构。这样就给人提供树冠到地面之间的活动空间。其主要用于走廊绿地植物景观以及林下绿地植物景观中。前者拥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还能让人通过使运动感加强,有利于调节人们的心情。后者的结构组织相对自由,人们在其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光影与空气的多样变化,为人们提供自然的享受。
2.2.4 完全封闭式的绿地植物景观空间
绿地植物景观的各个方向都形成一个封闭面,通过高大植物的树冠形成横向封闭,阻碍人向上的视线穿透,在树干的间隙种植低矮的植物,阻碍视线的横向穿透。这种空间结构的方向性较弱,但是有着非常好的隐秘性以及独立感。
3 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
3.1 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的生态化
植物在自然界中有着自身的生长特性,而生态化的绿地植物景观空间就是要让种植的植物接近自然生长的状态,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空间设计,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生长的特性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影响,种植多种植物以形成符合的植物生态体系,让绿地植物景观更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而采用种植多种植物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丰富性,同时对于园林植物景观的防虫、防病害等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于强化园林景观的稳定性以及生态性都有很好的作用。
3.2 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的艺术化
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艺术效果也非常重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组合,让绿毒植物景观空间形成视觉、感官等多方面的落差对比,可以使人感受到变化万千的植物空间艺术性,让其对人们的吸引力更强。例如,将连绵延伸的河道,宽与窄相结合,河道两旁布置树冠庞大的植物,就能实现空间的收与放,让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效果在这种视觉落差下艺术性更为浓郁。另外,植物空间的虚实结合、明暗对比等都能很好的展现出植物的空间对比性,提升绿地植物空间的艺术魅力。
3.3 屏蔽视线用于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营造
通过屏蔽视线的方法也能够实现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营造。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个是设置障景的方式,另一个是控制私密性的方式。只要是可以阻挡视线的延伸同时又可以发挥空间指引作用的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间,我们都能够将其看成障景。在一些自然风格的园林中,可以通过设置障景的方式让园林空间的深邃感更加强烈,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意蕴。而对于现代化的园林,通常设置较为规则的障景,使园林的整体感觉更加的整洁,次序感与条理感增强。而和障景的类似的私密空间,都是利用植物对实现延伸的阻挡作用,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独立绿地植物空间。
结 语
园林绿地植物景观所涉及的植物种类很多,而且自身又具有种形态变化,使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也具有了多样性与塑造性。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植物变化以及合理的布局使园林绿地植物空间呈现丰富的样式,营造富有特色与艺术效果的空间结构。在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营造过程中,要掌握不同植物的特征以及生态功能,以满足人们对于绿地植物景观的要求。同时要敢于创新思维,善于利用绿地植物空间的对比、动态变化效果,推进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布局;原则
城市中的园林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文化景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城市景观和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影响到这个城市绿色文化吸引力的大小。
1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日益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指标,植物作为绿化的主体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植物景观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植物景观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习性,而且要对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效果有充足认识,最终要达到一个既注重植物自身色泽搭配,又注重群落之间和谐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要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发挥出绿色植物景观的最佳作用,让城市更加宜居。
2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习性适应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有着不同的设计特点,选择适地性植物做主干景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设计风格。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考虑植物在生长方面的需要,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现在的城市由于工业化的大举扩张,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高楼群集下的园林景观要作特殊考虑,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有充分地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塑造景观的功能和效果。在种植设计过程中,即要避免单一化和“西化”,也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不宜在大广场中只种植草皮,应适当搭配种植苗木,因此,在设计初始就应该因地制宜。
2.2观赏和功能兼顾的原则
在了解植物本身的自然习性后,对植物在形态、颜色、香味、花期等方面都应有所考虑,最终要使植物景观在功能和视觉上和谐。例如,植物的形态和原生长的地形要契合,山顶上的植物生长趋势大都笔直向上,比较细小呈现宝塔形。在丘陵的树木多是树冠面积较大,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在植物设计时要在视觉上做好点、线、面三者协调一致,构建完美的图画。另外,在植物的枝、叶、花、果上也要做文章,例如,树干的粗糙程度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效果,树冠的冠幅大小直接影响到1楼居民的采光效果。植物是否是单生、花的颜色和香味、果的形状都会给观赏效果带来影响。最后,还要注重不同植物群落的季相性变化,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绿量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是给予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功能环境。空间内主要的景观是绿色植物,植物的绿量一定要满足改善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环境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植物,它们可以为城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释放出氧气,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给人以好的心情。绿色植物的绿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在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种植耐污染适应性强的植物,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类型要大力推广,如夹竹桃、复羽叶栾树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和降低噪音。乔木和灌木也是增加绿量比较适应的植物类型,在后期护理时候尽量地向地面和构筑物开拓,营造乔、灌、草复合立体化景观效果。最终形成上、中、下相适应的绿量植物层次。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对植物多样性给予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形成多品种组合,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创造生态群落稳定的宜居环境。
2.4规划和搭配相适宜的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观赏空间来源于不同植物的搭配,如果在设计中不注重规划设计,就会造成景观结构比较杂乱。首先,通过不同植物的空间搭配,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强调节奏变化。让人们在观赏时的视觉可以舒缓转移。其次,增加园林的趣味性,要在布局上有着疏密之分、高低之分和大小之分。再次,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性较强、时效性较长的植物类型。一个适宜的园林植物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唤起人的情感,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北方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营造
居住区的小型公园,绿化带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其植物配置须考虑绿地地形、绿化带设施等。21世纪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时代。我们的居住区绿化也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同时人们对环境生态观和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促使人们更加去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我国多地区有很多野生植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绿化宝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这些植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必能为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做出非常出色效果。
一、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
植物景观营造是组成居住区绿化带或园林的重要部分。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我们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能充分发挥其观赏的特性、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额最优协调。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植物景观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不但可以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之间的和谐,还能美化环境,愉悦身心,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精神上的需求。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的艺术视觉效果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的理论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花的园林景观。
2.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可以调节小气候,防风防尘,减轻噪音,并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小环境的生态平衡。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森林的调节作用,我们不用担心,气候骤冷骤热;不用担心会频繁受到恶劣天气的侵袭;因为有北方的防护林,我们不用担心沙尘暴的频繁来袭。这些都是大范围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园林内部的植物景观营造就是大的绿色植物作用的微小化。大量的绿色园林组加起来,就能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防尘的效果,就能减轻噪音的污染从而维护了居住区人们的安静生活。
3.植物景观的营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良性生态平衡。自然界地各物种之所以能和谐的相处,全赖整个的大的自然环境的生态处于平衡之中。小的生物圈也需要保持生态平衡,人也是生态平衡中的一环。
没有生态平衡,人们会面临很多自然的惩罚。
二、当前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不足
1.绿化面积偏小,植物景观营造观念不深。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自然世界,通过人为的改造,自然变得不再那么自然。人的生活不但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的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人们希望生活在自然的绿色之中。但是由于建筑商追求商品楼收益的最大化,使得当初设计建设大型公共工程、商品楼时,给园林绿地留的面积很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绿化带发展的空间。这就与人们迫切需求公共绿化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们整天忙碌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当中。内心渴望园林绿化给自己带来精神抚慰和享受,但却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又不甚关心,这种矛盾纠葛的心理,也是造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转贴于
2.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设计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时间对植物景观设计不太重视,致使现在的植物景观营造存在很多问题。植物景观的营造不是将植物简单的组合,应当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保证原生态的自然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群间的相互联系,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还有部分地区的植物景观营造不能体现地方特色:要么不切实际的引进名贵品种,要么不假思索的种植传统植物,这不能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意识,也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审美、对原生态的渴望。
三、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1.提高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植物景观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景观设计人员对周边环境的把握,对人们心理需求的把握,还有对当地自然物种的了解,更考验了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合理组合。设计无小事。不能“想当然”的敷衍,要提高景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不能心存轻视的想法,园林的重要性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园林或绿化带的植物景观是应该具备艺术欣赏价值的,设计者也应在自己的作品上充分的体现出“美”的元素。
2.植物景观营造要充分发挥它的环保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植物景观的作用我们已经做了阐述,在我们选择植物物种与群落时,我们要从从生态平衡、原生态、防风防尘、减轻污染、审美角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植物景观营造的设计,使我们建造的植物景观既能体现出适应时代的美,又能起到它的生态功能作用。保护人们少受或避免人们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3.开发野生植物物种,体现地方特色,适应人们对原生态的需求。我们北方植物种类资源比较丰富。野生的物种有很多都适合驯化成园林植物:比如,连翘、瓦松、八角枫、野葵、王不留行、野菊、南蛇藤、红蓼、鹅耳枥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在园林以及绿化带应用的野生物种,也能体现北方特色。由于是野生物种较多,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键词:低碳;植物景观设计;营造研究
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中,考虑的核心要素是植物,植物景观主要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密切联系,植物景观营造和维护,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材料生产供应、植物种植工程、植物养护管理等产生碳排放。影响植物景观碳效应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景观结构、设计风格、植物类型和特性、植物规格和种植密度等。下面将主要介绍的是植物景观在营造和维护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植物景观低碳设计方法,为构建生态和谐的社会献计献策。
1 植物景观营造和维护过程的碳排放的形式
1.1 注意植物景观维护
植物维护管理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是主要因素之一。植物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就要及时的对景观采取一些养护管理的措施,譬如对植物进行施肥、浇水、药物防虫等,这些都是碳排放的根源,另外在对植物进行养护的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大型机械也会排放出碳。
1.2 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
植物在白天会受光合作用的影响,而晚上就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因此随时随地都会释放出二氧化碳,这也是碳排放的原因之一。
1.3 植物材料生产供应
现代的园林中搭配的植物材料,主要的供应方式有两种。一是从苗圃中培育出来的,另外就是从专门的植物材料供应地转运而来。植物景观所用到的材料从生产——培育——生产——包装——使用——转运这些过程中无一不消耗能量,因此也会产生碳排放。
1.4 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种植工程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表现形式。植物种植工程需要对植物进行搬运和维护,植物工程需要用到一些机械对植物进行吊装和支撑,这些都是损耗能量的重要原因,例如支撑就经常用到木材,同时也要用其他材料来进行防护,这些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
2 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2.1 植物景观的绿化量
营造生态和谐的植物景观首先要考虑的直接因素就是植物景观的绿化量。植物的绿化量是指植物中茎叶占该植物的空间体积,可以简单称之为三维绿色生物量。产生环境效益的主体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叶面积来表现的,植物的生长主要是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完成的,由此可见,这两种作用过程通过绿色叶面积与阳光和周围环境产生交流和作用完成,因此,植物的绿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植物固碳能力的高下,植物的环境效益必须以植物景观的绿化量为标准。下面将从几个角度来探究植物的绿量对其固碳作用的影响。
首先,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影响着单位叶片面积的大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排放量有很大影响。其次,在植物景观中,城市园林植物深受固碳率的作用,此外,城市对园林的郁闭度的等级较高,因此在选择树种上,应尽可能的选择郁闭度高的植物树种,加强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以此来提高植物的郁闭度。最后,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绿化量上应增加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多层植物群落结构,固碳率与植物群落层次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成正比。
2.2 低碳城市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影响园林植物景观的固碳量的要素很多,受不同的因素影响,固碳能力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差异。为加强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构建低碳城市植物景观创造合理的有效地配置模式。园林中常见的植物配置模式包括以下两种:
2.2.1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研究表明,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高于慢生树种。但出于长远考虑,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种植,既可有较高的固碳效益,又能形成长久良好的植物景观与生态效益。
2.2.2 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适当增加彩叶植物,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常绿植物要强的多,这可能与其色素(花青苷)在叶片中含量和分布的差异有关,从而影响了叶片反射光谱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但考虑到大部分彩叶植物与落叶植物在秋冬都要落叶,其深秋及冬季的固碳效益几乎近于零。因此,将常绿植物与彩叶、落叶植物搭配,即可弥补这一不足,在保证秋冬季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的同时,还可形成四季皆宜的植物景观。
3 总结
总而言之,植物景观在进行低碳的营造的过程中,要对植物进行有效的配置,植物景观在满足景观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符合相关的景观设计规定,采用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方案,遵循自然规律,将景观设计的形式与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充分考虑不同品种植物在使用功能、生态、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创造舒适、宜人、安全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李想,李海梅,马颖.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8(8)
2 刘常富,赵爽,李玲.沈阳城市森林固碳和污染物净化效益差异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4)
关键词:植物配置;浅谈;协调
1.植物景观配置概念
所谓植物景观配置就是结合原有的景观来添加不同种类的植物所映衬出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配置首先要从基础要素(颜色、大小、质地、形态等)出发,利用编织结合的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使之具有真实的美感。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但不局限于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有许多工具来描述和解释颜色的功能应用,比如调色盘,调色盘上红、绿、蓝为三基色,橘红色、黄色与紫色为次等色;次等色是两种基色的混合色,三等色是基色与次色的混合色。调色盘上相邻的颜色为补充色,调色盘上交叉相对的颜色为对比色。
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手法
(1)对称:在景观轴线,两边采用相同的植物配置方式。(2)重复:反复使用同一种元素或同一种植物景观配置方式即为重复。重复手法可以使得创造的景观保持某种稳定的结构,这种稳定的结构就是所谓景观秩序,它能使景观前后形成一个整体。(3)变化:变化是相对重复手法而言的。任何元素或植物景观配置方式乃至创作手法重复过多必定会导致单调,要避免单调,必须采用变化手法。
4.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
4.1简单原则
简单原则要求植物景观配置主题鲜明突出,配置形式简练,脉络清晰连贯,元素一致性高。简单能带来宁静感,简洁明了的东西能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简单能够显现大气。
4.2平衡原则
平衡是一种哲学的东西,如同中国的阴阳平衡哲学,任何创作离不开平衡原则,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平衡原则是景观创作的精华。
4.3重点变化原则
变化产生趣味,作品要活泼有趣,就必须有变化。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作品将会非常单调沉闷。并且暗变比明变更有趣味,更能从变化中达到统一原则。
4.4比例与尺度原则
由于具有空间三维特性,植物要素之间以及植物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形成美感,确定什么是好的相关比例是比较困难的,只能去感觉。
5.创造意境美
植物不仅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多彩、寓意深长的内容美。景观规划是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应用绿化树种,以发挥它们的绿化功能和观赏特性。(1)因势利导,合理安排空间。巧妙地利用地形特点,以达到平衡的地步。(2)合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在变化中求得统一。(3)保持植物景观的均衡韵律和优美轮廓。植物应具有优美的林冠、林缘线,植物空间的轮廓,要有平有直,有弯有曲,行道树以整齐为美,而风景林以自然为美。(4)植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环境与植物景观相得益彰。
6.用各类园林植物构建植物景观
(1)彩叶植物。彩叶植物因具有花朵一样绚丽的色彩,且枝叶茂盛,易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春色和秋色叶植物。常见的春色叶植物有卫矛、臭椿等。一般栽植方式有孤植、丛植、基础种植、群植和片植、彩篱或模纹花坛。(2)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是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可营造多种生态景观。(3)攀援植物。攀援植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于垂直绿化,占地少,利用空间小,加大绿化的垂直效果,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环境质量。攀援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附着于墙体造景的可用于各种墙面、挡土墙、桥梁、楼房、篱架、栏杆、铁丝网、栅栏、矮墙、花格等垂直侧面的绿化。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000)
摘要:度假酒店日益成为商务、休闲、娱乐、度假等多功能的综合载体,游客在度假酒店服务中所具有的景观环境氛围和文化附加值中体验到成就感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尤其是植物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酒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其设计是否得当对于酒店的整体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度假酒店的概念及分类,其次分析了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及原则,接着分析了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及误区,最后结合昆明某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了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 :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昆明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79-03
作者简介:邓薇(1979-),女,重庆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更新发展。
0 引言
现代都市人大部分处在高污染的自然环境及高对抗的社会环境的双重压迫下,身心都极有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尊重自然,走进自然,缓解压力,身心健康已经慢慢成为人们追寻的目标。因此,外出旅游,走进自然,入住度假酒店,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而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度假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旅游活动场所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普通的度假模式和度假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康体、娱乐等的要求,人们开始不满足传统旅游所带来的休闲体验。因此,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尤其是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度假酒店的概念及分类
度假酒店是服务于度假旅游市场的专业化酒店,是为度假者提供休闲住宿服务的酒店。度假酒店广义上包括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由多个功能酒店组成的度假村形式,另一种是综合性度假酒店。如今,伴随度假旅游的发展热潮,度假酒店已不再局限于度假区中,其功能也更加齐全;由于度假旅游对气候和环境的要求很高,许多度假酒店的经营都会有季节差异,因此一般度假酒店都会以一个或多个度假主题来平衡这种季节的差异性。因此笔者认为,度假酒店是集疗养、体闲、娱乐、学习、商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台性度假场所,是人们休闲、度假和享受生活的美好选择。
目前还没有针对度假酒店的权威的分类标准,诞生分类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上述分类方法包含了大部分度假酒店的类型,却有很难将度假酒店的特色体现出来。因此,度假酒店的分类很难区分开来,目前度假酒店一般都具有综合性功能,包括会议功能和娱乐功能(图1)。
2 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及原则
2.1 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
2.1.1 酒店植物景观设计能够烘托环境气氛,为顾客提供轻松、宁静的环境
植物的各种各样的形态,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为顾客带来视觉美,酒店设计师利用植物造景可以构建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给顾客提供和谐、宁静、舒适轻松地环境。另外,植物的香味会为人们带来嗅觉美,不同植物的香味对人体起到不同的刺激,例如,茉莉的幽香可增强肌体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消除引起精神和身体方面缺陷的综合征。熏衣草的香味是失眠症患者的“良药”,并能够改善抑郁症状和歇斯底里症,祛除紧张,平肝息火。酒店设计师根据不同香味的不同作用进行设计,达到健身的作用。
2.1.2 酒店植物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植物是景观设计要素中改善气候作用最强的要素,也是环保效果最好的。酒店室内空气中一般都会还有一些有害物质,尤其是新装修的酒店,会还有甲醛等有害气体,而植物具有改善室内气候,吸尘滞尘,有效地杀灭病菌,吸附空气中甲醛等有害物质。
2.1.3 植物景观设计可以使整个酒店设计更有空间感,充满活力
植物装饰可以让整个酒店空间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僵硬,通过与酒店色彩设计等其他设计的搭配是整个酒店充满生机和活力。
2.2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2.2.1 以人为本的功能性原则
度假酒店是人们短期居住及商业活动的场所。所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让旅游者、居住者宾至如归、流连忘返,为谈话及商业洽谈营造一种轻松、幽静、和谐的气氛和文化氛围应该成为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
2.2.2 艺术性原则
度假酒店,又特别是星级酒店的植物景观设计一定要有品位、上档次,要能代表酒店企业的形象就必须追求景观的艺术美。植物景观设计的美术设计,首先要考虑总体风格上要与整个建筑以及室内硬质装饰的风格相协调,要根据建筑特点和硬质装饰风格考虑植物景观的配置;其次就是要坚持变化与统一的原则,力求做到突出主色调,同时又能体现出多姿多彩和质地、色度的变化;再次要有季相变化,要根据季节不同合理选择植物,适当调配植物种类。总之,要能让人们置身其中感觉到心情愉悦。
2.2.3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园林景观元素,因此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原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充分考虑室内环境特点和植物的生态习性,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这是保证成活、充分展示植物景观美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降低养护成本的关键措施;二是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尽量选用能有效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类有保健作用的植物,避免选用能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或人体过敏的植物,例如夹竹桃、水仙花鳞茎有毒,紫茉莉的香味让人感到不舒服等。这些植物尽量不要用于植物景观的营造;三是要根据生物的相生相克原理、生态位原理等生态学的理论进行植物搭配,以期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减少植物种间竞争。
3 昆明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
3.1 酒店概况
昆明某度假酒店建筑面积17000余万平方米,2012年开业,是一家综合性五星级度假酒店。酒店要求重新设计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布置。
3.2 设计措施
3.2.1 度假酒店植物景观中的植物选择
正确的植物选择是植物景观设计及营造的基础,根据酒店室内室外环境的特点,往往认为,良好的酒店造景植物应具有耐荫、适应性强、环保效果好、无毒无害,便于养护管理等特点,从当前度假酒店植物景观的应用情况来看,适合度假酒店景观造景的植物主要包括有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
3.2.2 设计时融入酒店周边的优美风景,并在设计中体现生态保护的原则
在酒店有一条有着良好视觉通廊与生态性能的河流。在实际设计的时候要予以保留和重视,植物景观设计则着重对河流进行了有利的利用与改造,可以在河流周边设计有特点的景观,形成在功能上作为场地内最为有利的景观资源,并与休闲、餐饮相互结合一起,充分利用良好的视野与自然环境创造一个宜人的室外餐饮空间,保留河道的原生态环境,对堤岸的改造尽量采取保留,局部采用架空木栈平台挑出,尽可能地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
3.2.3 人性化的场所
创造植物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环境景观,但其中主体仍然是人,考虑人的感受,在“人”的尺度下去控制和创造出不同性格的体验空间(图2)。根据酒店现有的环境以及建筑使用的不同功能,在环境总体规划中,应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空间个性色彩。
3.2.4 植物景观设计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昆明是一座被鲜花围绕的城市,享有“春城”的美誉,该城灵秀而迷人,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该酒店周边距滇池公园3.5公里,南靠东盟森林,北面向呈贡大学城,西离巫家坝机场及火车站、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根据昆明的城市文化和该酒店的周围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元素,采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延续春城的历史文化,并体现新城的的现代风格。
3.3 设计效果分析
本设计通过运用最简单的景观元素营造一个五星酒店景观环境的案例,强调了现代酒店植物景观的简约性和功能主导性,对延续变化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将促使室内植物养护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植物景观设计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景观中最大的遗憾是置石不够逼真,它破坏了景观整体完美性。此外如果能有更多品种的花卉及仿真植物运用也将使景观效果更加理想。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度假酒店的实际景观设计时,要明确定位,对自己酒店的星级级别和主要的客源市场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星级的不同设计出符合现实的有特色的酒店,装饰上的规格无需高于它的星级,否则会增加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反而不利于它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研究客源市场的特点也很重要,不同的客源有不同的学历层次、知识背景、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要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特定的顾客审美需求设计出满足其需求的植物景观。除此以外,还要注重专家意见,在酒店的设计、布局、装饰过程中应集思广益、积极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如设计师、建筑师、酒店管理专家等的意见,或者交与专业公司进行建造、设计、布局,这样在进行酒店景观设计时,便于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和衡量,使设计出的酒店植物景观显得高质量又高品位。对度假酒店进行策划和设计建造的过程,以及未来的运营过程,植物景观设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既与中国建筑追求与自然协调的价值相统一,又适应了当代旅游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在现代社会,旅游度假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贡献,度假酒店植物景观设计因其可以提升酒店的品位与价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卢小贤.浅析休闲度假酒店园林景观设计[J].广东科技,2011(18).
[2]陈焕,刘朝辉.度假酒店外部景观设计人性化探究[J].中国商贸,2012(04).
[3]林立铖.滨海度假酒店绿色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4(17).
[4]梅卫平.基于新山水方法论下的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以云南抚仙湖希尔顿酒店为例[J].园林,2014(08).
[5]尚丽娟.森林度假酒店环境景观设计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3.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生态设计,生态园林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做法存在不足,因此,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
2关于生态、生态设计、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设计:生态学家瑞恩和考恩在1996年提出的定义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园林:2006年程绪珂和胡运骅在出版的《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概念为“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以经济学为指导,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并重,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3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手法
在“生态”“生态园林”成为当今社会时尚口号的今天,生态理论很多但生态设计实践却很少。如何把这些生态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每一个景观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体会,总结归纳了一些可行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手法。
3.1场地分析法
植物景观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不仅仅是艺术,它肩负着改善环境的任务。科学性、生态性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首要要求。对场地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必然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手法之一。
纽约高架铁路(Higeline)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这个方法的一个典型。High Line是曼哈顿西边一条1.45英里长的高架铁路线,1980年以后,这条铁路线废弃。纽约高架铁路(Higeline)公园的规划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一处安静的绿色休闲环境,为游客提供远眺hudson河流景观和曼哈顿城市天际线,感受和缅怀纽约特有的工业文明的游憩场所。
奥多夫负责本项目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他首先进行的工作是深入调查分析目前在铁路废弃25年后,通过自播繁衍的植物种类和自然植物的空间构成。在此基础上,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5种不同空间模式,提出相应的植物景观种植模式,如平缓区种植模式采用抗旱性强的高牧场景观主题;桥区的种植模式以湿地景观为主题;以牧草和多年生花卉混合的植物景观作为坡道的种植模式,形成草本和多年生花卉组合的景观效果等。
高架铁路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它的设计方法,奥多夫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对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调查包括现状立地条件和现状植物构成两个层面,通过现状植物的调查来确定乡土植物的分布种类、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符合场所自身的特点。
3.2动态景观设计法
植物是有生命的,随着其生长变化所形成的景观会变化,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季相变化。因此,现代植物景观设计应提倡科学的、动态的设计方法,它不同于建筑设计,不能用建筑设计中“一次成型”的观念来对待。
Hellennikon公园位于雅典以西20 km,原为废弃的雅典国内机场,总面积为530 hm2。在2004年,由风景园林师David Serero等负责规划设计。在对原地形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总体规划方案构建了6条200 m~300 m宽的绿色廊道,将城市与海滨区域连接为一个整体。根据立地条件中水分状况的不同,植物规划为湿生和旱生两种类型的多种生态栽植模式。植物景观体系的形成是通过自然植被演替过程来实现的。从2004年以乡土灌木为先锋树种的群落逐渐转化到2024年的松、栎混交的顶级群落模式。植物的自然生长过程充分展现了植物景观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同时这个变化的过程也不失为一种景观。
法国风景园林大师吉尔・克莱芒在雪铁龙公园设计的一个命名为“动态花园”的主题花园和米歇尔・高哈汝夫妇设计的苏塞公园都运用了这种动态的景观设计方法。
3.3乡土植物的运用
乡土植物是经过自然选择的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土生物种。现代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乡土植物的运用,既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节约大量养护成本,又能体现地域特色。可惜在我国目前由于受到一些认知的偏见,所谓的“经典植物”被偏爱,而乡土植物被冷落。
巴西风景园林师布雷・马科斯是地域乡土植物景观设计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对巴西热带乡土植物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了浓重的巴西地域景观特色。他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从抽象绘画风格中吸取灵感,以自由的有机曲线和大片不同色相的乡土植物搭配,形成富有韵律感和对比强烈的效果,创造出许多风格鲜明的作品。
在柏林索尼中心,Peter Walker运用了玻璃、金属不锈钢材料、石材等与建筑呼应,体现办公环境的简洁风格和高雅档次。但在植物选择上,却种植了椴树、白桦、杨树等,这些都是当地非常普遍的乡土树种。可这似乎一点也没影响整个环境的高雅氛围,反而更增加了作品的特色,这点值得景观设计师深刻反思。
3.4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
植物群落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是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现代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向自然学习,顺应自然。在植物群落设计时,不能违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其内在要求,人为随意搭配,最好的方法就是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清华城市规划院在做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首先调研了北京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类型和树种搭配方式,并加以提炼。在奥运森林公园中,以总体规划布局为基础,按照种植方式、高度、土壤水分等分成不同生态区域。对应模拟相应的自然植物群落,通过这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创造出了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实现了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达到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的作用,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理念。
3.5植物生态功能的运用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如一些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蜈蚣草和大叶井口边草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砷(As),鸭跖草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铜(Cu),而遏蓝菜属植物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锌(Zn)。利用植物的这些特点,在生态学原理的支持下,通过植物景观设计来改善环境污染的状况,这也是现代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方法。1970年景观设计师哈格在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中,对土壤污染的处理是先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然后通过生物和化学的作用逐渐清除污染,其做法就是在土壤中掺进腐殖质和草籽,来增加土壤肥力,以此培植微生物和植物来“吃掉”这些污染物质,从而净化被污染的土壤。这种生态设计不仅使公园建造成本降低,而且用于维护、管理的费用也很少,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益。
4结语
“艺术和科学始终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两大支柱(roots)”(George P.Thompson&Frederick Steiner,1996年),生态设计也不例外。如何使设计既具艺术的感染力又具科学的合理性,一直是生态设计的核心任务,而其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这需要每个有责任感的设计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菁.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任京燕.巴西风景园林大师―――布雷・马科斯的设计及影响[J].中国园林,2005(5):123-124.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能力与需求的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逐渐将自然绿化加以人文化,创造出人文绿化的新的艺术境界。本文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归纳为现状分析、概念及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四个阶段。
1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现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阶段的内容包含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三个部分。
1.1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包括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场地所属地区的地域性植被分布;当地气象、土壤、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况;地方志中提到的古树名木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典故等。
1.2 现场调研。现场调研是对场地信息搜集的过程,包括场地的生态因子,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水文条件等。
1.3 周边考察。除了要熟知场地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了解场地所属城市的绿化用地状况,如城市绿化整体面貌、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概况以及苗圃用地的苗木情况等。通过对场地周边大环境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规划用地特征。
现状分析是对城地解读的过程。利用人工判读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营造植物景观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
2 概念及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深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初步确立植物景观规划思路,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特色和亮点。
2.1 植物景观概念规划。植物景观概念是基于项目总体规划的定位、主题,结合现状分析,提炼出的属于该场所的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立意。概念规划需要认清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明确植物景观基调,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控植物景观结构和内容,是指导植物景观营造的核心。
2.2 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现代大尺度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观占有较大比重,一般性公园70%以上的陆地面积是绿化用地。因此,植物景观的空间布局结构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多样。尺度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以宏观尺度的空间疏密分布及其序列为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的重点。空间疏密主要是指植物覆盖地表的程度,一般分为密林、疏林、疏林草地三类。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是植物景观立意表达的方式之一。
2.3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是概念规划的深化内容之一,是丰富植物景观内容的关键,也是体现场地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在了解场地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分析,在适宜地段营造适宜的植物景观,构建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确定分区基调树种。植物景观特色分区是植物景观的立意表达,各特色分区之间有主次之分,同时也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在面对大尺度风景园林规划项目时,植物景观的分区规划是指导植物景观深化设计工作的有效手法之一。
2.4 植物景观时序规划。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是不同于其他景观要素的独特之处。时序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主要体现在小尺度空间内。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植物景观的年周期变化为规划重点,包括季相规划和近、远景规划。将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统筹在园林空间中,通过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特征强化空间中的时序性。植物景观季相规划要与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相结合,不同的特色主题对应不同的季相规划。植物景观远景规划,一般选择20年或50年作为调整节点,植物景观近景规划,一般选择20年作为调整节点。
2.5 植物景观色彩规划。色彩是对植物景观欣赏最直接、最敏感的内容。在植物景观营造中,色彩不仅可以使植物景观变得更有趣,而且还可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植物景观色彩规划从宏观层面确定植物色彩的基调及布局,明确植物景观主题立意。
2.6 树种规划。树种选择应从抗逆性、生态功能、美学特性三个方面人手。抗逆性主要包括植物的耐早性、耐寒性、耐膺薄、抗污染、抗病虫害等。植物的生态功能是指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养分循环、维系生物多样性和防灾减灾等。美学特性包括植物外在的观赏价值和内在的文化特征、地域特色等。
2.7 植物群落结构规划。植物群落是植物景观构成的基本单元。乔灌草复层混交的自然式群落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功能需求及植物景观立意的需求,植物群落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包含乔木单层结构;草本地被单层结构;乔木与草木地被、灌木与草本地被的二层结构以及乔灌草复层结构。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应从宏观层面梳理植物群落结构的布局,初步确定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分布。
植物景观概念及详细规划从宏观层面把控植物景观的整体发展方向,有力地指导下一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
3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对概念规划阶段内容的调整、深化过程,需要从大尺度宏观规划层面深入到中小尺度的设计层面。这个过程需要在充分掌握、正确理解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以植物特色分区为基础,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组合单元内,针对空间构成的主要群落进行深化设计,主要包括群落的空间设计、植物材料的选择、群落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3.1 空间设计。方案阶段的植物空间组织设计,以植物景观特色分区为单元,通过功能、视线的分析,对规划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细化,划分出大小不同的密林区、疏林区以及开敞草地的位置和范围。
3.2 植物材料的选择。为不同的群落单元选择组成该群落的主要植物材料,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藤本、水生植物等。同时要明确构成该群落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以及各类型植物之间所占比例。
3.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指群落构成空间在平面上的布局。平面布局反映了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空间组织及群落内植物材料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前后关系。林缘线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林缘线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橘色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大都依靠林缘线设计。
3.4 立面设计。群落的立面设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植物群落结构,其二是林冠线设计。植物群落结构设计指群落的层次及各层次间的尺度、疏密、空间关系。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
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继方案设计之后的再一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调整和细化的过程。初步设计可充分借鉴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初步设计确定主要植物种类、名称、位置,同时需要控制数量及株行距,并标明现状植物。
5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同时,它也是风景园林集观赏和实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状态,以此创造出人们需要的、满意的风景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魏士宝,胡维平.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关键词:低碳;工业园;道路植物景观
低碳理念,是借助绿色植物,以降低CO2排放量为目标,实现低排放、低污染效应,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而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直接参与了CO2的吸收和排放,是城市景观营造中最主要的碳汇。本文以重庆凤凰湖工业园道路为例,介绍了低碳理念在工业园区道路植物营造中的体现,希望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道路植物景观设计有所启示,为构建低碳工业环境作出贡献。
1重庆市凤凰湖工业园道路植物营造分析
1.1研究方法
1.1.1现场调研
对本例中的道路植物景观进行现场调研,记录植物类型、种植结构、典型低碳特征等植物信息。
1.1.2数据分析
采用相关软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作图。并分析频度,频度(%)=某一植物出现的样方数目/全部样方数目×100%[2]。
1.2工业园道路低碳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1.2.1概况
凤凰湖工业园地处重庆市永川区,道路长8km,占地约0.56km2,其中绿地面积达0.40km2。研究过程中,根据厂区的不同功能,笔者将研究对象分为11个路段,每个路段选取2个具有典型代表的植物景观样方进行深入研究。
1.2.2植物种类选择分析
本例选用的植物种类多样,所选用的植物种类达41种,经统计乔木20种,灌木19种,地被2种。据研究,植物种类越多,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效率就越强[3]。本例选用的植物种类如表1所示。在选用的植物中,本土植物的比重达到80%以上,本土植物由于环境适应能力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和适应性较高,吸收CO2充分,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其碳排放量较少,从而保证了低碳效应。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乔木的选择上运用最多的是黄葛树,频度达72.73%,其次是香樟,频度达68.18%。使用频度较高的植物具有相应的低碳特征,获得了较高的碳汇量。灌木选用较多的依次为檵木、山茶、鸭脚木、红叶石楠、杜鹃等常绿灌木,据研究常绿灌木的固碳释氧效率比其它类型高,在灌木选择上符合低碳效应的需求。此外,本例中选用了10种彩叶植物,比重达24.4%,与常绿植物相比,彩叶植物的固碳释氧效率更强[4]。总的来说,从植物种类及特征来看,本例的植物选择满足了低碳植物景观设计的需求。
1.2.3工业园道路植物景观结构分析
本例中主要运用了密林多层式植物景观结构。通过调研发现,凤凰湖工业园道路植物景观主要选用了叶面积系数大,光合效应高的“高大乔木———中层乔木———小乔木———灌木及地被”的植物种植结构,其中较典型的有:①香樟、朴树———紫叶李———桂花、鸡爪槭———檵木、鸭脚木等灌木及地被;②香樟、栾树———广玉兰———蒲葵、木芙蓉———海桐、檵木等灌木及地被;③朴树、香樟———白兰———紫玉兰、桂花———蒲葵———海桐、红叶石楠等灌木及地被;④黄葛树———紫叶李———枇杷、桂花———鸭脚木、山茶等灌木及地被;⑤黄葛树、栾树———广玉兰、白兰———樱花、木芙蓉———棕竹、山茶、杜鹃等灌木及地被;⑥银杏———广玉兰———樱花———金叶女贞、杜鹃等灌木及地被。由于本例是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其发挥的主要功能是隔离及动态观赏,对于使用功能的要求不高,所以采用的主要是密林景观结构。据测算,本例郁闭度达到0.74,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比达到0.70以上为密郁闭。
1.2.4工业园道路植物配植形式分析
相异风格形式的植物景观碳汇效力有明显差异。本例中主要的植物景观风格形式为自然式,其养护管理强度弱,人工干预和养护投入低,碳排放低,同时光合效率较高,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碳汇能力。据试验研究证明,不同植物碳汇效力的强弱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5]。而本例大量运用了常绿灌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固碳效力。
2讨论
研究表明,对道路植物景观碳效应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景观结构、植物配植形式等[6]。
2.1低碳道路植物种类的选择
从低碳角度出发,丰富种植群落植物种类,使之固碳效力增强的同时,优先选用本土树种。而彩叶植物较常绿植物固碳释氧效力强,适当增加彩叶植物的运用,在提升道路景观美学性的同时,可提高植物景观的碳效应。总的来说,寿命长、环境适应能力强、碳汇周期长、木质结构部分的比例大植物其固碳效力强。因此低碳植物景观营造中固碳效率快、周期长的植物也是设计的必需。
2.2低碳道路植物景观结构的运用
据研究,植物景观层次越丰富,固碳效率越明显:多层林>复层林>单层林[7],植物景观的固碳效率随着郁闭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加[8],建议优先考虑郁闭度高的乔木种类。道路植物景观以隔离、防护及动态观赏为主要功能,应以多层密林植物景观结构为主,配合其它植物景观结构。
2.3低碳道路植物配植形式的设计
一方面,自然式植物景观风格应作为低碳设计的首选,这是因为跟人工式植物景观相比,碳排放低,碳汇能力强。另一方面,优先选用吸收CO2和释放O2多的常绿植物。此外,落叶乔木固碳释氧效力也较强,适当增加落叶乔木的运用,因此需合理配植常绿与落叶植物。同时,由于大型乔灌木移栽过程中产生较大排碳量,应避免盲目运用大规格的植物。
3结语
虽然碳效应问题是目前植物景观营造的热点,但是应清楚营造道路植物景观的目的不仅是追求低碳效应,还需要满足其他需求和功能,追求植物景观多种效应和效益的平衡是笔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卫珂,赵三星.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分析[J].南方农业,2005(9)
2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李冠华.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10)
4李想,李梅梅,马颖等。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8(8)
5徐玮玮.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绿地树种配置及环境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
6包志毅,马婕婷.试论低碳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J].中国园林,2011(1)
7刘常富,赵爽,李玲等.沈阳城市森林固碳和污染物净化效益差异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