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高中阶段作为人生中单纯而又复杂的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发展。高中学生正是打开心窗窥视外面世界的躁动年龄,种种心理困惑困扰着他们,他们的心理困惑既有高中阶段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凸显了该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因此帮助他们排除那些不良心理障碍,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入了解成因,积极排除障碍
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再加上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尚未发育健全,所以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干扰,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的失误,都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教师要努力找到病根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收到显著疗效。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在人格上尚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友谊至上”的行为。因此教师、家长要尝试着走进学生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提高他们对友谊内涵的理解。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天资聪颖,各门功课都比较出色,但有一段时间,每上完数学课,班干部都来汇报该同学上课时情绪异常,有时甚至不做数学作业。经过谈心,原来这位学生因上课讲闲话,被老师当众严厉批评,这位学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侮辱,便对老师产生了不满,所以上课时总不能克制住内心的烦躁。知道他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之后,我耐心地告诉他,老师之所以批评他,是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好,应该起表率作用,而不是对他有什么成见。我还列举了数学老师平日在办公室里对他的赞扬,这位学生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他在数学课上又重新变得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了。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调控学习压力
由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有:一是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二是厌学。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高中阶段也是众多学生“鲤鱼跳龙门”的酝酿期。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间的你赶我超,无一不成为沉重的包袱。所以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如自卑、妒忌、虚荣、逆反、好高骛远、冷漠厌学等等。因此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所谓好学生的概念,好学生应该是在自己既有的基础上孜孜不倦、有所努力、有所追求的人,失败并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付出努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从不苛求学生把目标定位在第几名,而是让学生每日都自我反省:我今天尽力了吗?我今天弄懂了那几道物理题了吗?我今天能背出那几个重要词组了吗?每天有收获,每天有成长,日子便流逝在快乐和充实之中了。这样,学生慢慢消除了对学习的焦虑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三、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进入高中以后,一旦失去了过去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人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发心理障碍。所以在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我们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做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总体的表现和延续。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们有条件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
五、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考;考生;心理;疏导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到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考生要相信自己,自信迎考
考生要把高考当作一次人生经历,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次考试。只要考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即便是考不上大学,也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要学会自我心理减压。高三生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自我意识较强,压力很多时候来自自己,如自我要求过高,过分注重排名等。过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平时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考生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注意劳逸结合,要知道会安排时间的学生才会学习,最好自己制定出一个作息计划表,要调节好人体生物钟,形成规律,以保证考试的时候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样既提高了时间效率,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利于身心健康。运动是一种有效的释放压力的方式,还会让考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平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做一些放松型的训练,如深呼吸,这有利于缓解过于紧张的情绪。采取积极、合理的减压方式,如听音乐、聊天、书写、向身边人诉说自己的烦恼,或者找模拟物品出气、哭泣等多种形式发泄心中的压力。
2.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自信迎考,调整好对高考的看法。高考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而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是我们众多机会中的一个。高考固然能塑造自己、提升自己,万一落榜也不要有太大的遗憾,毕竟还可以复读,也可以另选其他的成功机会。如果把高考看得过重,就会导致我们的思想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考生要提高信心指数,抓关键和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且要文、理结合,要把看、思、读、听、做、小结结合起来。考生不但要结合本班的教学计划,而且要结合自己现在的实际状况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状况来制定计划、合理确定目标,坚定成功的信念。把精力放在知识储备、改善技巧、解题过程中,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助于保持心情平静,集中精神,将自己的水平甚至潜力发挥出来,体会做题和进步的乐趣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快乐,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出应有的水平。
3.要有全面的心理准备。参加高考,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金榜题名,要么名落孙山。考试之前,考生就应该有个全面的心理准备,迎接、承受即将到来的结果。高考失利并不意味着没有前途,还有复读、读民办大学、出国留学、参加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等多条道路都可以走向成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积极面对。未来的道路很漫长,处处都有无形的答卷。考生要积极培养自信、顽强、坚毅、持之以恒的人生品格,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或听说某某学生考上大学了,有的顿时被幸福包围着,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俨然成了家庭的“英雄人物”;有的开始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但瞧不起落榜的同学,而且对家长的索求也多起来了,家长没有满足他就赌气翻脸,这种不以感恩的胸怀去回报家长和老师的心态,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二、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本来就不够稳定,面临高考的重压,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这时要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压力,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家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调节心态更为关键。
1.要积极配合,增强孩子的信心。面对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沉着应对,也有不少考生会出现情绪低落、急躁、自卑、埋怨或对考试过分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削弱高考战斗力。他们将无处发泄的压力转嫁到别的地方,甚至对父母大发脾气。造成高考前孩子心理状况剧烈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生本身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其中一方面因素,而部分家长期望值过高,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也是导致孩子考前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家长多给孩子鼓励、关心和陪伴,树立他们的信心,一定要做到:接受事实,接纳孩子现状;多看孩子优点,少看孩子缺点;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多鼓励表扬,使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上不要与其他的孩子去比较,要与他自己比较,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对孩子过分地管理和约束,真正把学习的责任心交还给孩子。
2.要理性看待高考,调整好心态。每一位家长都会高度重视孩子的高考,因为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但高考在人的一生中也绝对不是唯一的机会,家长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家长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表现出过分关注,也不要突然改变生活习惯,要与孩子一起,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面对孩子的烦躁焦虑,父母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家长要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能力完成最后的学业,并能以良好的状态迎战高考。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保持生活常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饭桌上、散步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经历多次考试,考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抗压和调适能力,家长对考生的关心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3.要关注细节,保持良好的沟通。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其内心其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痛苦,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来自家长的关心和鼓励,所以家长更应关注细节,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高三学生忙于复习迎考,由于作业多、考试频繁、竞争压力大以及个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如睡眠不深、睡眠紊乱、甚至失眠,但是高三学生无论学习压力多大,功课多紧,睡眠时间都应保证不低于六小时。家长在晚饭后可适当安排孩子散步或轻微运动,让孩子树立“学就是学,休息就是休息”的观念。当孩子因为紧张、担心而睡眠不好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担忧写在纸上,有些没必要的担心就自动消除了,心里就踏实多了,这也是睡前整理思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部分家长和考生一样产生紧张情绪,免不了对孩子经常唠叨甚至抱怨,或者对孩子过度地关切,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太啰唆、太烦人,进一步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当考生出现负面心理时,其实家长才是最好的心理理疗师。考生在诉说考试压力时,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真诚地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行。明智的家长会做到少说话,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举动,如一个关切的微笑、一杯温暖的水、拍一拍孩子的肩膀等。
三、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缓解考生心理压力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高中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有生活中的压力,也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在思想与情感上走进死胡同。这不仅使他们无法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与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直面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保障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带着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怀着爱心帮助学生疏导思想和解决困惑,以此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精心搜集素材,让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内心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当广泛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与思想情感状况,尤其是要精心搜集本校、本地区高中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自身的思想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的触动作用和引领效应。笔者在开展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时,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搜集本校高一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从小处入手进行疏导与化解,将心理健康的防线与环节前置,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率。如部分学生从以前初中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到现在的高中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不再具有优势,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如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将会逐步演变为自卑、自闭等消极情感。笔者在教学疏导中以“新起点、新标准、新征程、新希望”为题,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更高一级的平台上,不再是以前的竞争层次,而是强者之间的较量,现在每一步的竞争要付出过去若干步的努力,要重新定位自己,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前面的路更需努力向前,让学生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来,重新定位自己、鼓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现在的学习之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走出了角色调整的困惑期。
二、运用典型案例,让思想疏导更具针对效果
当今的一代高中生,更多的是生活在几代人关心、呵护的“蜜罐”之中,较少经历生活的风雨与社会的历练,一旦出现挫折,其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高中生跳楼、离家出走等案例,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所熟悉的一些社会典型案例入手,以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感同身受的教育,这样的疏导效果更为明显。例如笔者选取了本市一位高中生因为成绩下降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从家中阳台一跃而下的惨剧,引导学生在惋惜青春早逝的同时,细致地分析这个悲剧中的主人公思想与心理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其“人生观念偏激、缺乏耐挫能力、不能正视自己的挫折、缺乏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得出了高中生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经常调节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结论。这样的思想疏导过程,立足于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教育分析更深刻,对学生的警示、告诫作用也更为显著。
三、开展讨论交流,让正确理念成为学生共识
青春期的高中生,对事物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是广大教师以及家长应当关注的方面,较为典型的莫过于和老师、家长的逆反心理,认为老师、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过问太多,自己缺乏自由与独立,也有的将家长、老师的关心认为是婆婆妈妈,不领情,甚至还会在言语和行动上采取对抗方式。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课内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抽丝剥茧认识老师与家长关心、关爱的本质,从而做到真正消除逆反、对抗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列举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表现,如认为“家长与老师的管理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和社会上流行的内容出现差距,是老古董”等等。笔者引导学生逐一进行深刻分析:老师与家长如果不加管理,任由学生和社会不良青年接触,将来会怎样(学生交流之后穿插播放青少年犯罪忏悔纪录片,听取案犯声泪俱下的忏悔)?社会上流行的都是正确、正面和有益的么(此处播放房祖名等星二代涉毒新闻)?在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余学生也可以表达不同的看法,对于存在差异的观点则引导进行辩论,辅之以影音资料补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交流、辩论与分析过程中,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关心认识更为深刻,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和面对,这对于缓解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增进了家庭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提高了换位思考的意识,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得到充分重视。近年来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厌学轻生的极端案例频频发生,为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因此,各学科教师都要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当得到有效的落实,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高中生进入了人生求学阶段最紧张和快节奏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承受了12年奋斗一朝见分晓的强大心理压力,容易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满焦虑不安心态。许多高中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总是担心这方面学不好、那方面学不好,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和预期的目标还有差距,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好状态,始终生活在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之中。
二是存在自卑自闭心理。有些高中生因为学习成绩滞后,加上个人性格内向,在与别人的交流中缺乏主动性,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种自卑心态。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游离于班集体之外,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三是学习生活缺少兴趣。每天往返于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每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就开始了学习,夜深了还在埋头苦读,有些学生因为心理素质不高,没有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对这样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感,缺少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是展望未来没有信心。这一点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来讲更为明显,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对未来如何发展打上了未知数,对生活缺乏充足的信心,这些方面都是高中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广大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压力疏导、状态调整与体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用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放松过度压力。
经常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对学生而言既是身心的一次放松,又能够调节身体状态。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平时压力较大的情况,和学生一起编了一套放松操,配以轻缓的音乐,当自己学习烦躁的时候,主动的歇下来静一静,听一听音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沉浸到音乐的世界中,暂时忘却了学业的烦恼。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学生的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改善。另外,笔者还教给学生健康锻炼的方法,让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既保证身体状况的最佳,同时也为学生调节心理、放松压力提供了有力保证。每天坚持跑上一段路,做一些热身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忘却了学习的烦恼,当自己的状态调节过来的时候,压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释放。
2.运用集w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集体温暖。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利用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应当怎样定位和发挥作用,增强了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本班与其他班级进行的篮球比赛中,笔者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除了参加比赛的篮球队员之外,班级其他学生也进行了统筹分工,有负责后勤保障的小组,有负责前后方联系的小组,还有专门的拉拉队。当比赛正式开始之后,本班的学生排着整齐的方阵摇旗呐喊,场面非常壮观,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学也如期完成了任务。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受得了深刻教育,感受到了集体的氛围,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的班集体中是多么的幸福。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保持良好水平。
3.运用谈心谈话帮助学生增强成长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体育训练体力消耗较大,容易产生退却心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运用谈心谈话活动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和毅力,例如在800米中长跑训练之前,和学生进行了专门谈话,鼓励学生勇于向自己的身体极限挑战,勇于向自己的过去挑战,勇于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升。因此,不能惧怕运动量的大小,要向自己潜能挑战,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在笔者的谈心谈话帮助下,学生逐步消除了对体育训练的畏难心理,并掌握了一些技巧方法,整个训练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锤炼了顽强意志,心理一些困惑也得到了有效疏导。
4.运用双盲疏导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沼泽。
高中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体育学科的狭隘定位,要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公布了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匿名向老师提出一些心理困惑,不仅是体育学习训练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学科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笔者承诺学生的每一封来信都会及时回复、帮助分析,学生发送的邮件不需要留有姓名,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处于一种双盲状态。这种沟通交流方式最大的益处在于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加平等的姿态,勇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寻求帮助。经过这样的方式,笔者每星期都见到学生的邮件,帮助他们分析高中阶段的生活学习目标,分析高中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惑和压力,指导他们及时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开展学习与生活。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着眼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结合体育学科特点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巧明,邢辉燕,王琳.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3)
关键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目前在全国各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层出不穷,但针对特定地区特定学校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比较少,不同学校开展自身的心理健康活动缺乏依据,也缺乏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对重庆市彭水县彭水一中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旨在了解本校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苗族土家族自治彭水县彭水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为本次研究的究对象。高一学生共2280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95%,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问卷调查,该量表共60 个项目,10个因子,采用5级记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6.0分析心理问题检出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表一 总均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从表一数据来看,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占到了总学生的14.7%,而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66.7%,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18.9%,具有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
(二)各心理问题因子的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注:本表中的排序是按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排序
从表二可以看出,就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敌对焦虑。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偏执、学习压力。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适应不良、情绪不均衡、学习压力郁。较重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面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抑郁。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的因子是学习压力以及情绪调节这两个因子。
三、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轻度心理问题疏通引导
调查显示该校轻度心理问题占了较大的比率。一般来说,轻度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但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心理调控能力,并没有及时对轻度心理问题加以疏通的话,可能会转变成中度心理问题和较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轻度心理问题的疏通,预防与矫治高中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不良品行。让学生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应加强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疏导和引导。家庭与学校应共同努力,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特殊学生关注与心理疏导
女生普遍比较敏感,情绪反应比较快,相较男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应加强对女生进行抑郁情绪方面的专题心理疏导。
在各年级的学生中,高一学生由于才从初中阶段升上一个完全不同的高中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学习压力较初中时期更重,生活方式变化也很大,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对高一学生加强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学习压力疏解等的引导具有必要性。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双方长期不能同时陪在自己身边,亦缺乏家庭的相应引导。学校应及时与父母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并在适应能力上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2]李卫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