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笔者认为,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策略是“优化预设,重视生成,关注评价”。本文力图通过从“优化课前预设”的视角来探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怎样备教科书:读通、读懂、读活教科书,用学习和扬弃的态度看教科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备教科书的基本过程是“三读”:一读教科书,了解教科书内容――这属于读通教科书;再读教科书,体会编者意图――这属于读懂教科书;三读教科书,创造性的改教科书――这属于读活教科书。在这“三读”的基础上,用学习和扬弃的态度看教科书。
1、用学习的态度看教科书。我们要用学习的观点看教科书,为什么要用学习的态度看教科书?
小学自然课中和科学课中都有《水的认识》这一内容。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都是自然和科学教材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对于如何研究这一问题,自然教材和科学教材,要求运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自然教材中是明确提出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来研究这一问题。小学科学教材中则要求运用感官观察杯中的水。为什么小学自然教材中只要求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来研究这一问题呢?因为编小学自然教材的人知道,水具有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的特点。颜色与透明度需要眼睛观察、味道需要嘴巴品尝、气味需要鼻子闻。因此编者很细心的做出了要求学生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来研究这一问题的提示。事实上孩子们在观察之前,怎么知道这个活动只需要用到眼、鼻、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今的小学科学教材无论是在活动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小学科学教材的内涵的丰富性,它需要我们用学习的观点去看教科书,理解教科书的丰富内涵。
2、用扬弃的精神看教科书。我们也要用扬弃的精神看教科书,扬弃是一种推进,不是背叛。任何事务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个周期,作为试用版本的教科书,肯定存在着一些需要发展的问题。此外,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教科书还存在着“适应水土”的问题。例如,是否适应我们这里的环境。比如说,五年级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蔷薇花丛。如果有的学校没有蔷薇花丛,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其他花丛,而不要死盯着不放。再比如说,三年级科学课中,要求观察一些小动物,其中有一节课是观察蜗牛,有些地方,很难找到蜗牛。其实,教材就是一种教学素材,不观察蜗牛,用其他的动物也可以替代,只要能实现教材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
二、怎样备学生:备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发展需求,根据学情巧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不管观察、测量、对比,还是实验、推理、分析,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技能为基础,这些都需要在有系统的训练中逐步习得。也就是说,选择开展的活动必须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技能相适合,并符合学生的发展可能和发展需求。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是不是在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定符合特定的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基础,并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原有基础上再适当提高。备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发展需求,无论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是对优秀课堂教学的呈现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一杯水的观察》一课中,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于水的味道已经建立了一个概念――有些水的味道是甜甜的。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受到一个家喻户晓的广告的影响――农夫山泉有点甜。据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老师:(出示一个塑料苹果)谁来描述一下这个苹果?
学生1:又大又红的大苹果。学生2:红中透白的大苹果。
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鼻子深深地闻,你闻到了怎样的气味?(教师拿着苹果绕教室一圈)
学生1:一股淡淡的香味。学生2:好像有暗香。
老师:谁想摸摸这个苹果?(请两位学生摸苹果,学生摸过苹果后又用鼻子闻了闻。)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1:好像没有香味。学生2:这个苹果是假的。
老师:(一边用手敲苹果一边说)是呀,这个苹果是假的,根本没有香味。为什么有些同学刚才会“闻”到香味呢?
学生1:可能是他们乱说的。学生2:我们没有乱说。我常吃苹果,苹果是有香味的,再说这个苹果很逼真,所以我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个苹果是有香味的。可能是杯弓蛇影了吧!
老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1: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给欺骗了。学生2:哪怕是熟悉的事物,也要仔细观察后,才能下结论。学生3:学习科学,一定要以事实为准。
在这节课后续的探究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通过仔细观察作出了独立的准确的结论。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典型设计。这一设计让学生意识到了即使是最普通、最熟悉的东西,也要经过实实在在地探究后才能下结论。
三、怎样备材料:以方便、有用、有结构的原则准备材料
材料是什么?材料就是指学生探究活动用的实验材料和教师演示用的实验材料。人是非常感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材料的优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科学教学,要不断地设计和研究材料。省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认为,有时材料就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不同的材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不同的材料,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如何准备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三条基本原则。
1、方便――材料要是常见的,尽量是容易准备的;还要考虑材料的反复使用性、经济性,把握了这一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省钱,省力。在教学《螺丝刀里的科学》一课的时候,为了研究轮越大越省力,老师向孩子们提供的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一块毛巾,把毛巾包裹在螺丝刀柄上,增大轮的直径。就是这么一块普普通通的毛巾,成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好材料。
如果不用毛巾而用其他材料,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事实上,要研究这一问题,还可以用其他材料。一位教师在试教的初期,就尝试制作这样一样材料,这样材料象个喇叭,前端小,后端大,并且,前端刚好能够套住螺丝刀的刀柄。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准备材料,一是准备不方便,同时,花钱多,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由于这一材料的前端的口径是固定的,螺丝刀的刀柄的大小必须统一,那么,老师还要为学生准备好螺丝刀。
小小的毛巾解决了大问题,而之所以产生这样效果的根本原因是观念,是教学设计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观念,也就是材料准备的原则之一。
2、有用――材料应该是本课所必须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起来方便的,提高效率有用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螺丝刀里的科学》一课中,我们对轮轴进行了重新设计,(我们设计的轮轴是轮和轴是组合在一起的,但是,还有几个可以套在轮轴上的大轮圈。)这样的轮轴对于研究轮轴的问题是有用的。因为它具有实验起来方便――学生只要套一下就可以进行新的实验;提高效率有用――不需要进行重新组装,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样的教具准备起来是否方便?是不是有背于第一条实验材料准备要方便的原则。事实上,这样的材料设计,如果一旦被教具公司所采用,做成成品,通过配套的工具箱配置就简单、方便了。在材料准备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认为材料越多越好,要把握好“度”。有时候材料太多了,适得其反!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课,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会为学生准备很多的材料。而且,有的老师由于缺乏对科学教学的有效把握,提供的材料只突出了数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迷失在了材料中。
3、有结构――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要能诱导学生梳理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结构的材料应该能保证探究活动的层次性,能保证探究活动的方向性的,它能一步一步把课堂探究活动引向深处。我们不能认为材料“承载的信息越容易为学生发现越好”,从而导致材料结构的简单化、平面化、功利化。
在我拍摄完录像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后,浙江省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对我说,关于《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中“水流的影响使岩石改变模样”这一实验所选择的岩石不能是所有的岩石都让学生在三五分钟内磨没了,要不这样学生很难体会“岩石风化的时间问题”。如果有的是容易磨的岩石,有的是很难磨的岩石,那这样的材料就有价值了,就有结构了,学生的发现会更多,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全面。
如果说,课堂生成是叶,那么课前预设则是根。因为,课堂生成是外显的,如同叶,生长在空中;课前预设是内隐的,如同根,长在地下。因此,课前预设是生成的重要前提,如同根,为叶提供着延续生命的基本的物质。
背景导读:
“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5~76页的内容。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安排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操场跑道的结构,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心体验,亲历知识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由于田径比赛受时间、地点以及器材的限制较少,因此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六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会关注比赛的结果,对比赛的过程、规则等也会予以关注,但是对一些比赛规则及其原因缺乏必要的思考,很少尝试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
教材提供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一些跑步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位置是不一样的。这一情境对有过参加运动会经历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即使没参加过运动会的学生也会有外圈距离比内圈距离长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的这一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这节课主要涉及的计算是求半圆的周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半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不会感到困难。除此之外,在计算内圆与外圆的周长差时,每一个圆的直径分别是多少,个别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教学中有必要给予关注。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大多数学生已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教学中只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时间,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
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两场比赛。(播放博尔特荣获100米冠军和他率领牙买加国家队获得4×100米冠军的视频)注意观察博尔特100米和400米起跑的画面,从这两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100米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400米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师:发现了不同之处,有什么想法和什么问题吗?
生2:为什么400米的起跑线不同呢?
生3:为什么越往外,起跑线越往前呢?
生4:每一跑道依次前移多少呢?
……
师: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上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课始,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学生熟悉的田径比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跑道有一个形象的感知,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教学片断二:探索交流,简化问题
师:怎样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如跑道模型、软尺、剪刀等)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分组探究)
师: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办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们组把三条跑道从同一个地方剪开,然后拉直,就很明显地看出每条跑道之间的差距了。
师:大家听懂了吗?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2:很快、很方便。
生3:虽然很方便,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实用。
师:这种办法很便捷,但不适用。谁来把你们的办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4:我们组用软尺分别测量出每圈跑道的长度,再相减就求出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了。
师:这组同学采用先量后算的办法,谁来评价一下?
生5:测量起来比较麻烦。
生6:测量真正的跑道可没那么长的尺。
生7:我发现每圈跑道中的直道是相等的,所以只要测量两个弯道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谁还想来汇报一下?
生8:我们组把跑道剪开,去掉中间的直道,发现两个弯道可以拼成一个圆,测量出圆的周长后,就可以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了。
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9:这个办法简单了许多。
生10:圆的周长可以用公式计算,所以我认为只要测量出圆的直径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分析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板书:相邻跑道周长差=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
[设计意图: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引导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自我感悟。同时,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呵护他们的创新思维,一步步引导他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要测量出跑道的直径,就可以求出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了。]
教学片断三:探究算法,深入理解
师(课件出示内圈宽72.6米、相邻跑道间距1.25米,直道长85.92米):这是400米跑道的标准数据,每个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答略)
师:第二跑道的直径是多少米呢?怎样列式?第三跑道呢?生1:第二跑道的直径是(72.6+1.25×2)π,第三跑道的直径是(72.6+1.25×4)π。
师:求第一和第二跑道相差多少米,应该怎样计算?
生2:(72.6+1.25×2)π-72.6π=1.25×2×π。
师:那第二跑道和第三跑道、第三跑道和第四跑道的长度差分别怎么求呢?
生3:(72.6+1.25×4)π-(72.6+1.25×2)π=1.25×2×π。
生4:(72.6+1.25×6)π-(72.6+1.25×4)π=1.25×2×π。
师(出示“相邻跑道和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5:与跑道宽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师(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对,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跑一圈要400米,每一道起跑线要比前一道起跑线提前1.25×2×π=7.85(米)。
……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环节,跑道的直径是个教学难点,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把每条跑道直径的算法详列出来,并给学生提供思维、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深入理解算法。为了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及简化计算过程,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算式的变形(乘法分配律)上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片断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手中有一个400米跑道的模型,你们能当“小小设计师”,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吗?(先测量跑道宽,再计算)
师:运动场上,有时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比赛。跑道宽1.25米,起跑线又该怎样确定呢?
【关键词】高三 微课 案列设计 实际应用
对于目前高三化学教学中,学生们的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化学课的课时也所剩无几,导致学生们不能更加系统的对化学进行复习。除此之外,化学实验课程的大量减少、教材知识陈旧以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原因,导致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的让学生们自主的学习,对于化学这门学科也不能完全的接收与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利用小专题类微课,将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高三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高三化学小专题类微课的案例设计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合理的设计微课教学,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小专题类微课的案例设计大概分为以下几步:
1.课前预习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高中化学知识在都已经学习过了,正处在全面的复习阶段,所以微课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化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学习微课之前,学生应该对其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布置相应专题的题目,让学生对这一类的题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带着问题,在微课中寻找答案,使微课可以充分的起到它的作用。
2.自主学习小专题微课
对于化学微课学习来说,我们会将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分解,将它分解成不同的小专题,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分解等等,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疏漏以及自身的不足,由学生自主的选择微课进行学习,解决自身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障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出一些相关专题的高考题,让学生可以对该专题类的化学题更加的熟悉。
3.交流探讨心得
在进行化学小专题微课学习过后,可以让学生们自主的谈论交流,在学习微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对微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专题,对小专题化学微课的好坏,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价,这样一来,可以让高三的学生。在旧的知识上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同时,更加牢固的掌握学习过的知识。
4.引导学生复习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怎样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更加熟练的应用在做题上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学习完小专题化学微课后,老师应该从不同的专题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对该专题类的化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这样一来,可以是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阔,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的熟练,最终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拿到一个好的分数。
二、微课在高三化学中的应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这样一来,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g,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化学水平以及在化学上存在的不足,来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由于微课的学习,是完全自主性的,是有学生自己来进行查缺补漏的,所以就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大量的节约课堂时间
微课是以视频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的,并且,它之所以称之为微课是由于它的每一门微课都有固定的时间约束,所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更加的节约时间。除此之外,学生都处在对网络感兴趣的阶段,微课具有比书本教材对学生更大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点,许多小专题类化学微课在视频设计中,还会加入一些有趣的动画。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减少教学风险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化学来讲,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多数化学物品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的教学事故数不胜数,但是,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较危险的化学实验的过程制作成视频,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学习观看,通过老师的讲解,更加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学生们能有身临其境地感觉。
结束语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而这样的学习就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严重的下降,学习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而微课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小专题类化学微课教学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小专题化学微课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就属于真正的因材施教,使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晔. 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谈高中化学实验的考查方式[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Z1).
关键词:微课 信息化教育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2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网络社交平台、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微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蓬勃发展。从美国教育家萨尔曼・可汗(Salman Kahn)建立的可汗学院到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McGrew,1993)到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Kee,1995)。这些微型网络视频教学形式表现力更生动、形式多样、载体量大,它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我国目前对于微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大多重在阐述理念及理论研究,2011年起,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国内开始了微课程实践层面上的尝试。然而,在微课堂平台设计与搭建方面,如何从用户体验角度,阐述及分析设计与搭建风格、流程、要求尚需审视与研究。笔者参与了山东省微课堂项目,在对主要视觉页面设计与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网络视频课堂平台的用户体验主要通过交互行为体现,本文旨在从该平台主要使用者学生用户和平台资源提供者教师群体的使用与体验角度入手,分析项目的视觉风格与流程搭建,把握符合我国中小学微课堂使用的整体结构和框架,让微课堂项目真正的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1 微课堂用户体验与交互式平台
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且其注重实际应用。网络视频课堂平台的用户体验是指帮助学生与教师及教研员、管理员等所有用户在网络上快速而简便地完成其目标的一系列工作,使其拥有愉快的用户体验。因此,用户体验应该是信息构建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为了满足微课堂用户的信息需求,平台的搭建与构架应该更多地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充分考虑用户在利用信息产品与服务时的体验与感受,重视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数字环境中的信息交互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它将用户、内容、系统等各方面整合在一起,不仅需要考虑技术的理性因素,更要考虑人的感性因素。微课堂系统的用户需要处理的问题多是非结构性的、复杂的任务,需要在人类信息处理模型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研究,其本身是一个集交互设计理论、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于一身的复杂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学生学习需要主动观察探索来对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最终建认知结构,微课堂平台的搭建应当重视学生从动态观察、探索、发现知识的教学手段入手,将知识点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构建学习结构。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微课堂项目是否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习是该项目的核心所在。教师是微课堂项目资源的主要生产者和创造者,微课堂项目视觉和流程的设计应该以学生和教师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主导中心,再根据上线后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直至掌握用户对于这个项目的使用心理,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做准备。
2 微课堂平台的用户体验及设计需求研究
微课堂平台除了将微型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以外,更多应该考虑到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媒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教师与学生间、教师与学习内容及学习媒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及学习媒介的交互,更好的将在与现实教学情境的整合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微课堂的个性化服务是从知识学习的角度为学生用户量身定制的信息服务,而用户体验则是用户利用这种服务的经历与感受。微课程除了微视频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包括进行需求分析、考虑设计并开发与之适合微课程的微视频,而之后的课程评价还需要一系列的辅助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设计、微视频、辅助学习资源、社会往平台组成一个完整的微课堂体系。
2.1 碎片化、情景化、整合性的学习信息组成方式
与整合化、单一化、程式化的传统课堂相比,“短而精”的微课堂将学习材料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参与性、重组整合,将复杂的树形知识内容分解为多个视频单元,这些视频单元知识容量小,时间短,涵盖面广,尽可能以更轻松简单的方式讲解知识点,更容易抓住学生注意力使之专注于知识的学习。教师用户尽可能的将知识点重新提炼,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精讲并配合实验验证和课后练习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加以巩固。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86-03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以四川省汶川为震中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已经超越了中国解放后有史以来的震级最大的唐山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地震发生之时,正是学校上课时间,由于校舍倒塌,学生伤亡惨重,有19065名学生遇难。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3月20日14点48分,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交界发生4.3级地震,长春市的一些学校、幼儿园在地震发生时及时把学生、孩子们疏散。
二、微格教学、体育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博士(D・Anen)和他的同事伊芙(Eve)1963年提出创立。是通过缩减的教学实践,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它以少数学生(通常师范生或教师扮演这种角色)组成的班级(称微格教学班)为教学对象,在短时间内练习某种教学技能的小型教学课,故称微格教学”。它的特点是:授课时间短(10-15分钟);教学内容单一,只教一两个概念或具体内容;训练目标单一,只培训一、两种教学技能;学生人数少(10-15人),使被训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估,便于师范生掌握。在训练过程中,应用现代视听技术进行示范和反馈,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
上个世纪60年代末传人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70年代传人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地,80年代传人中国、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2.微格教学、体育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微格教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引进微格教学用于教育领域的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一些承担教师培训工作的高等院校。此后,微格教学逐步从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发展到对师范生的培训。目前,微格教学已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
1994年,王皋华出版了《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一书,标志着微格教学首次被引入我国体育教学领域;1999年,张雄安出版了《中学体育微格教学教程》一书,更加系统的完善了微格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课中的应用,并且细化了体育教学实践课中所需的教学技能,确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育微格实践课教学模式。
目前能索与“体育微格教学”有关的文献大多对体育教学实践课技能培训的研究,与体育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相关的文献很少,这是我国体育微格教学模式的缺失。
本研究的体育理论微格教学是指:在采用体育微格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将侧重安排关于营养与健康、体育保健知识、安全常识教育(常用救生方法、创伤的简易处理方法、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方法,如识别方向、识图、求助等),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生的讲解和直观演示教学技能,向学生普及、传授关于保健、安全方面知识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课程设置上分析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开设了体育术科课的微格教学,没有开设理论课的微格教学。在检索相关文献时只检索到:华东师范大学黄超群老师2001年发表在辽宁体育科技的《微格教学与体育教学技能训练》;西安体育学院的万秦华老师2003年发表在《“微格教学”对体育院校学生内堂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影响》;袁建国2005年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等多篇文献对体育术科课微格教学的相关研究,没有检索到对体育理论课方面的微格教学研究。因此,拟建议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微格教学课时分出一部分学时给理论课微格教学,重点培养体育师范生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技能,真正的使理论课微格教学的研究从理论阶段进入实践阶段。
2.从教学资源上分析
在对我国多所高师院校通过网络查询和电话访谈得知:我国很多师范院校都有充沛的理论课微格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微格教学系统。
现代化的微格教学系统是将微格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完全可以为体育理论微格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开设奠定物质基础。
四、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模式
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目的是为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直观演示教学能力而设计的,系统训练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备课,同组成员就某一教学片断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然后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对教学进行总结,反复观看视频,并对教学情况评议,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因此,根据微格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特点,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理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采取听、看、议、做、评结合的办法,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以微格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作为设计的基本框架,充分考虑理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特点,体现了理论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步骤(如图1所示)。
2.确定并设计教学策略
体育专业理论微格的教学策略除了要考虑一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程序等策略因素之外,还要具体设计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的学习行为,以及如何具体训练讲解、演示对学生关于安全教育(自我保护、自救、互救)、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教学技能,才能促使受培训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受到微观具体的训练。
(1)导入技能的微型课教学活动策略。一般根据“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这两个教学阶段规律展开设计,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地震短片”,目的是让学生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天性引出他们对地震知识的求知欲,引出课堂教学内容。
(2)讲解、演示技能的微型课教学活动策略。讲解、演示技能的微型课围绕着“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的教学阶段规律进行教学策略
设计。这时应设置情境讨论“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救生?”(自救或互救),先由受训者讲解或者演示正确的自救或互救的方法和途径,后指导模拟的学生演示(自救或互救)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避震的科学常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以便减少对自身的伤害,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学会关爱他人,树立公民意识。
(3)结束技能的微型课教学活动策略。结束技能的微型课则要进行“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的教学活动设计。此环节应由受训者指导模拟的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落实,真正的感受生存教育,用智慧去关爱生命。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体育专业开展理论微格教学是大势所趋。汶川地震学生的伤亡除了天灾这一不可避免的因素外,还有的就是广大中小学生对安全常识的欠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体育师范生就应该承担起向中小学生推广这类知识的重任,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就可以搭造这个平台。
(2)高校具备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在推广和运用的条件。我国部分学者对理论微格教学有深入详细的研究,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都建有完备的微格教学系统,这些都对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在我国推广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3)本研究构建的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模式。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训练目标编写教案、确定并设计教学策略、体育理论课微格课教学程序的试行。
2.建议
关键词:微课;发展现状;优势特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16-04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其限于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既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在其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自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从2013年开始,微课在中国被大范围推广。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在教育界勃然兴起。
一、国外的微课研究发展状况
国外的微课发展较早,其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 P. 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2004年7月,英国又启动了时长为15分钟的教师电视频道,并积累了长达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视频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独立教学设计师和网络学习顾问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Micro Lecture)的概念,简称微课,其目的是引导教师聚焦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与学习的途径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009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开发了“One Minute Professor”项目,把“微课程”到了名为“One Minute Scholar”的网站上。与此同时,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学习模式在各国兴起。2011年前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因其特有的优越性(例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学生学习中的互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参与度、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等)在美国被广泛推广,并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被大量应用于各类课程(例如西班牙语、大学英语、数学、科学等)的教学中。
从国外的微课发展研究过程可以看出,微课的组织形式以及呈现渠道多种多样,既有电视频道,又有网络平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微课呈现的主要途径。根据人们的现在生活以及工作的特点,微课以时间短、内容精和直观视频等特性,能够做到使人们不管身在何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可以让人们终身学习,故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众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微课的创新实践。目前,微课主要被应用于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首次提出“微课”概念的美国,在2008年创办了视频资源库“观看知道学习”,涵盖中小学所有教育主题。走在教育前列的英国在建立教师电视网站的微课视频资源时,对微课的应用和推广远超预期目标。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Carolyn Brophy教授将“微课程”模式引入《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这种“微课程”教学模式告诉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检索相应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面,挖掘自己需要的知识,能够取长补短的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这种短时紧凑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学生、教师以及研究人员、其他人员开始思考利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中国的微课发展现状
2011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在全国首创“微课”模式,率先开发出了超过3000节的优质微课,将原本45分钟一节的网上公开课,缩减至5~8分钟,保留精华内容,在1个月内,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启动了“首届中国微课大赛”。紧随其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反响热烈。2012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启动“凤凰微课”项目,分专题、模块微课,课程时问10分钟左右,学生通过学习微课程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凤凰微课”同时开发了微软WIN8版、苹果IOS版和安卓版,将微课内容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从课堂扩展到工作、生活,微课应用领域从教育扩展到各行各业。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2014年11月20日至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继续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在2013―2015三年的时间内,微课在各个领域中均有了突破性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微课。上海轨交总队利用微课开启“全警消防”培训模式;山东淄博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在初任训练中推广微课;国家民政部培训中心推行以“微课”为主题的培训方法。2013年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燎原之势。国内能够学习微课的网站还有第九课堂、微课网、中国微课、油菜花网等。教育微信有:第一教育、北京市延庆县教育局微课学习园地等。另外,以“中学生全能型学习工具”定位的“微课圈”的推行使之成为目前市场上一款能独立解决中学生所有学习难题的APP。
综合来看,中国的微课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1)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2)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3)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建设阶段。也有学者将其分别称为理论探讨期、技术研究期、创新研究期。因为中国的“微课”发展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有了较多关注和推广建设,但整体而言对“微课”的认识理解还未统一,资源建设尚未成型,应用研究尚且零散,评价模式尚不完整,还有待深化微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设。
三、微课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所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由中小学向高校发展,由区域向全国扩散。目前,微课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均有应用。其应用范围广泛,形式很多,对其进行梳理、分析与归类,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在设计开发微课时的针对性。微课在教学阶段、组织形式、教学目标上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将教学重点提炼出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使得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例如,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微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体育动作通过微课可以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微课也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解决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回想知识、巩固知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如此,微课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涉及了各类学科,例如大学音乐、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其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是覆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听力、阅读与写作等。微课的应用发展也为师范类高等学校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微时代”的到来,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法。例如,高等师范院校一般都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将微课模式引入该课程教学,可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重点放在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方面,引入微课可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要任务,教学能力是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可大力推行微课,将微课作为师范生学习教学技能的一条途径。通过对微课的实际设计、制作等过程,师范生可以学习相关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但目前,微课在高校师范专业上的应用仅限于某些基础课程,在教育类课程上的应用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有待大力推广和发展。
四、微课的优势及主要模式
相比于传统课堂,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用途广泛、易于传播、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使用方便,半结构化、交互性强、方便扩充等特点。据调查,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最佳集中时间是10分钟,而微课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微课要求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这很符合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微课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学与科技相结合,能够推进教师的任课能力,同时也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微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方式和基础。微课是在web 2.0时代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展。在社会环境大背景推动下,师生对微课教学的认知情况不断加强,积极性不断提高。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微课的推广应用,其教学模式也引起了广泛热议。微课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以“微教学”为主要驱动力,以课程重难点为中心,以师生高度互动教学为特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微课主要有三种模式:PPT式微课、讲解式微课和情景剧式微课。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微课要有创意与设计,不是简单传统的课堂的录像或讲解的录屏,它借助了众多的表述、诠释方法,融合了设计学、多媒体技术、视听技术等多种技术,运用了互联网思维与跨界手法。所以,微课不能只注重PPT设计,要转变教学模式,注重知识输入。同时,要注意“微”的必要性,不能为“微”而破坏“整”,将适合整体理解的内容单独拎出来,使阅读微观化,这不符合知识传授的本质,且失去了教学的本质意义。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学素材的选择要遵循典型、科学、实用的原则,其形式可以是图片、音乐、动画、新闻等,在形成微视频时应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处理,给观看者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五、当前微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微课的发展与应用推广给各相关领域特别是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微课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其早已暴露出教学方式程式化、课程内容展示方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互动等缺点。将教学内容以片段化的形式呈现,虽有助于学习者的深度学习,但碎片化的知识对课堂内容的统一、系统化整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已有研究表明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存在选题不精、功能定位不准、互动效率低下、支持性资源缺乏、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及学习服务设计缺失、重资源开发轻社区构建等问题。而在高校的微课发展方面,亦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胡铁生与周晓清对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高校微课建设存在时长受评价导向影响、微课功能定位过于偏向教师专业发展、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张雪雨指出微课资源建设系列化、产业化发展明显不足,微课急需进行产业化发展。此外,高校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微课资源的选题问题、微课的结构设计问题、微课的制作问题、微课的评价标准问题等,且在资源消耗和制作技术上也存在很大难题。微课在适用人群和适用环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一些视听存在障碍的特殊人群,微课是完全不适用的;由于微课的展示依赖于多媒体,一些缺乏相关设施的偏远地区无法享用。下一阶段,关于微课的研究应重视和加强对其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以及新技术在微课中的应用等宏观性、潜在性问题的探讨。学校在深化微课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高校微课建设,需要切实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提升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合理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加强对微课资源的利用,并进一步完善微课评价机制,努力促使微课形成完整、系列的课程,微课平台及时转向应用环境建设。
六、前景和展望
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在微课中实践这个目标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对现有的网络视频资源进行“微课化”改造,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也可以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应该来说,寻找到最适合自身教学的微课形式,教学重点突出,必要时形式多样化,不显单调,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可用资源,扬长避短,微课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通过网络的传播,教师也可以对其他教师的讲课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微课越来越热的今天,教师不能盲目跟风,纯粹的微形式只能破坏知识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整体性。从学生方面来说,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知识点的欠缺按需选择,能够做到查漏补缺,这很好的补充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不系统的现象。目前随着手机等一些移动电子产品及无线网络的普及,更加促进了微课的推广,可以让学生进行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微课必然成为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平台。微课广泛性的学习内容适合大众学习需求,也符合社会教育发展趋势。“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在这个“微时代”会有更好的发展。微课的相关建设机构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优秀微课资源的整合利用,合理提升与开发微课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以此促进微课理论的深化改革,促使建设的系列微课程不断完善发展,推进微课全面快速发展,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林雪涛,韩鹏.“技术―艺术”:微课制作的融合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4,(36):136-138.
[2]杨丽娟.“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2):31.
[3]黄平川.实际教学中的微课运用[J].信息教育实践,2015,(6):102.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5]McGrew L.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0(7):543-544.
[6]Kee 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7]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1):85-87.
[8]于淑娟.学校微课建设的问题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7):32-35.
[9]Alvarez B. Flipping the classroom:Homework in class,lessons at home[J].Education Digest,2012,77(8):18-21.
[10]Sparks S.D. Schools“flip”for lesson model promoted by Khan Academy[J].Education Week,2011,31(5):2.
[11]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12]孟庆博,罗文华.从微课大赛作品看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实践[J].教育科学,2015,31(5):47-51.
[13]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3-78.
[14]彭敏.“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208-220.
[15]梁玲.微课程开发与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J].黑龙江科学,2014,5(3):268.
[16]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4-26.
[17]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53-155.
[18]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19]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9).
[20]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4):56-62.
[21]苏小兵,管狂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9.
[22]任玉梅.微课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前沿,2015,(9):279.
[23]王辉.新课程背景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J].赤子教育研究,2015,(11):312.
[24]崔忠元.对初中物理微课的探究[J].学周刊,2015,(10):38.
[25]李建武,李彦敏,朱宇.基于微课的音乐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125-129.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常以声音、文字、人物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短小精悍的微视频,着重强调一个“微”字。通常情况下,每节课以一两个知识点为主要内容,时间在10分钟左右。虽然时间短,但是课程的内容、层次、要点都能呈现得非常明确、生动、真实;可以全方位、全角度地灵活展现体育教学中的某些较快、较难的技术动作。
二、微课的价值
1.采用微课形式可突出教与学的重点,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针对或围绕教学任务中的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或者分析比赛中的技术动作。以前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显得烦琐,微课恰恰简化了这些目标,使得知识技能目标更加明确,教学的主题更加突出。当然,其他目标也是不能忽略的,体育的其他功能也不能因为微课的出现而退居幕后,只是在微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技术动作的讲解。
2.微课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上
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实践技能的再一次学习和反思。教师制作的微课内容包括教学思想和教学 设计,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结晶。通过制作微课,教师可以反复研究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教给学生,探讨出一套适合特定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微课学习内容应浅显易懂,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线上学习就可以完全理解和模仿相关动作,甚至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
3.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教学手段和方法新颖多样、生动活泼,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地呈现授课内容,既符合学生追求新鲜独特内容的心理特点,又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可完善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一旦学生的反应过于紧张,那么空切、传切、联防等篮球战术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采用篮球游戏软件制作微课,让学生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将战术配合表现出来,将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能在实践中进行模仿练习甚至做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4.微课的价值还体现在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技术动作的时候都是先看教师分解示范,然后听教师讲解,再根据教师的讲解模仿练习。虽然比较直观,但是有些技术动作比较快、难,无法通过分解来演示,学生对技术动作概念就比较模糊,比较难理解和完成,从而导致技术动作走形。但是,通过线上微课的直观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慢动作全方位、多角度地观看分解技术动作和完整技术动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联想来模仿此技术动作直至完全掌握要领。
三、微课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模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学课堂流程依然是:上课集合―点名―跑步―徒手操―组织教学活动―自主活动―下课集合。这种教学模式进程固定,形式僵化,不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微课就是这么一个新事物。喜欢运动技能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来学习更多的技术,甚至可以通过微课中的比赛视频学习如何在比赛中运用技术或者自我创新技术动作的应用等。当前精彩的比赛有很多,比如NBA、欧冠等,很多学生都喜欢观看,因为其观赏性很高。体育教师可截取跟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来满足有不同需求的学生,他们可以从这里学习到需要的东西。在体育课开始前,提前到达体育教学场地的学生经常因为无事可做而聚在一起闲聊甚至打闹,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播放一段具有表演性质的微课,像精彩的电影预告片那样,将本节课最有趣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期待。
2.可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水平
微课虽然短小精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但是对教师的知识理解程度和应用要求会进一步加深。如从技术动作的选择再到技术动作的展示设计、技术动作衔接的连贯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易懂易模仿的练习方法以及此技术动作的应用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资源的整合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信息量,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和此技术动作制作的合理性。要找到适合此技术动作的合理资源,并使之能做到恰如其分,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用最通俗的方式将技能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接受并能模仿。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要清晰易懂,需要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要点领悟非常透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反复研究技术动作,找到最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语言,生动清晰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微课让体育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细节,更精益求精,对体育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此能让体育教师迅速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
3.使某些难以分解的技术动作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呈现
以往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难以分解的技术动作无法用慢动作或者分解动作来示范,只能靠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和静态演示,这样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篮球投篮技术中的急停跳投中跳起投篮动作,如果还是采用纯粹的讲解和分解示范方法,没有动作的完整示范(急停+跳起空中投篮),学生对急停跳投的技术动作直观认识就不完整。现在,利用微课把急停跳投完整技术动作拍出来,通过慢放、多角度展示,使学生能逐帧观看急停跳投的各个动作,特别是跳起空中投篮的动作,显得更加清晰、直观,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模仿和学习帮助非常明显。再比如,田径教学中的跳远教学,过去我们采用讲解加示范的形式讲授,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和难点,但是在示范时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搞不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微课的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看,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模仿和练习。其实,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快、难的技术动作,需要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帮助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更加直观,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生动形象的技术动作。
4.充分利用影像还原技术,了解与对比技术动作
对影像还原技术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视频回放。以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手机摄像功能拍摄一些学生练习的视频,现场就直接给W生看自己做的技术动作,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技术动作,对比要求,检查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规范性。但是上课时间毕竟有限,不能照顾所有学生。如此会造成假象,有人会认为教师对部分学生不管不问,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懈怠。如果我们把学生练习时的所有视频拍摄出来并上传到信息化平台,让学生课余时间自行到信息化平台去观看浏览、对比、自己的技术动作与标准技术动作的差别,这样既能让学生欣赏到精彩绝伦的标准技术动作以及在比赛中的应用,又能找出自己的技术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距,便于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甚至直接模仿直至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当然,前提是我们体育教师要把相关的技术动作做成微课,不仅要做出技术动作的详解、练习方法,还要通过3D软件、截取NBA比赛中的相关技术动作视频等手段,指出它在比赛中的应用,吸引学生去浏览、观看、对比,把自己想象成视频中的角色,更加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应用。
四、结论
笔者通过分析与实践应用研究认为,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正在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上,微课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微课为体育教学开辟了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等起着非常好的作用,说明微课教学的模式以其微型、主题明确、短时高效、交互性好、反馈及时的特点,能够在技术教学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学校相关部门给予体育教师大力支持,使微课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让信息化平台发挥最大功效,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高林溪.慕课和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27): 96.
[2]薛飞娟.浅析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59-60.
[3]王洪浩.微课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神州旬刊,2016(5).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大学公共体育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相比国外主流高校,我国目前的公共体育课模式又常常为学者所诟病。受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成效较低、“先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在教学的健身效果、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分别从“俱乐部制”、“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活动一体化”、“体育社团”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改变这一窘境,但收效甚微。相对其他学科,体育界对微课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敏感度”较低,尚未发现相关成果。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相比其他学科,微课这种形式应该更加适应于体育教学。微课的交互性不仅能促进学生了解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框架结构,而且能使学生精准把握学习目标,从细节加深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视频能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具体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把动作示范和微课进行结合,把技术动作学习步骤制作成微动画。在教学前学生观看微动画,了解整个动作的步骤,操作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反复揣摩,更加熟悉动作技术环节,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微课平台,学生还可以选择“听课、测试、提问题、互助”等项目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交流,进而克服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 微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真实需求,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第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组成的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以及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第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其资源总体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时长较短,一般为5~8 分钟,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 第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所提供的视频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其提供更多的获取教学资源的机会,其动态生成性表明微课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可不断为教学补充给养。
2 传统大学体育课授课模式困境及大学体育课微课模式应对策略分析
受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成效较低、“先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在教学的健身效果、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分别从“俱乐部制”、“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活动一体化”、“体育社团”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改变这一窘境,但收效甚微。相对其他学科,体育界对微课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敏感度”较低,尚未发现相关成果。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相比其他学科,微课这种形式应该更加适应于体育教学。
2.1 师资:“一VS多”
目前常规的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都是一位老师对应一个教学班级的师资配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使同学们失去了解和学习其他教师教学的机会。每个体育教师在教学风格、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着自己的特点。微课则提供渠道让学生们有机会自由地了解其他老师的教学情况,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鉴别、选择、丰富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通过微课平台,也可以学习其他同行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发现自身的不足,完善自身的教学。
2.2 学习内容:“一元VS多元”
无论是传统的选项课还是较为新颖的俱乐部教学,受教学时数、教学场地以及师资等情况的影响,基本上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因为每个教学班级开课的时间是统一的,“无暇分身”的学生们只能是“顾此失彼”,这种模式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通过微课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矛盾:课上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项目学习,而课余或课下,则可以通过微课,在线学习其他自己喜欢的项目。
2.3 课时:“二VS多”、“固定VS随时”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体育课课时设置为周学时两个学时,而实践告诉人们,要想真正学习好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每周一次课两课时远远不够。而且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是固定的,如果学生出现突况,需要请假,则必然出现缺课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为了照顾大部分同学,老师不会在下一次课对上次课内容完全重复,缺课则意味着缺少一次学习的机会。体育学习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某个学习环节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并且单个同学学习进度的不统一还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在“微时代”,同学们通过微课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即便是某一次缺课,也能通过微课平台进行自学。
2.4 教学效果:“一过性VS反复性”
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各异,一个技术动作或教学内容在技术动作环节上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课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到了课下,因为老师的“缺位”,学生们又会忘记了某个环节技术动作,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教学大纲,每次课都有着具体的教学任务,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过性”的,该次课没掌握好的内容,在下次老师不会重新再教。
通过微课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们只需要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微课环节,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这种学习是可以反复进行的,一次没学会,可以再次重复学习。
2.5 教学评价:“延时VS及时”、“片面VS及时”
常规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常常是延时的或者是片面的,而“微评价”、“微反馈”等微课体系具备及时性和匿名性,大大提高了评价和反馈的效率。往往一节课上完,学生们的评价和反馈就可以通过该体系上传。
3 大学公共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构建
3.1 大学公共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可行性论证
3.1.1 学生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学习的可行性
目前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在他们中间非常普及,几乎“人手一机”,这是开展微课教学最基本的条件。另外,大部分高校和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电信公司及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已实现无线网络的校园无缝覆盖,且费用低廉。
3.1.2 教师运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在微课教学试验前期任课教师可以在腾讯网站建立“QQ空间”,要求班级学习委员在课程单元结束之后把该班学生集中反映的难点进行反馈,任课老师针对课程难点和重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QQ空间”,同时借助每个班级的“QQ群”,建立即时互动的微课习学平台,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开展提问、释疑、测试等学习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条件成熟后,可以在学校主页网页中开辟专门的学习板块或直接在教务系统中添加“微课模块”,供师生共享。
3.2 大学公共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构建
3.2.1 “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制作
微课其主要媒介为“微视频”,通过拍摄“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上传,供广大师生学习。同时作为微课平台的辅助配套,需要制作相关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等。这些共同组成了微课的电子平台,多渠道为师生学习提供了机会。
《投掷: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丛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中水平三・六年级投掷单元的第1课。
投掷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其中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是六年级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在小学投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课虽然是投掷单元的第1课,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原地侧向投掷实心球,对投掷项目的动作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笔者通过对课前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投掷技能,并通过自主探究进行“预习”,从而加深其对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技术结构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掌握投远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注意力易集中,自主学习、理解能力较强,但表达与表现的欲望有所降低;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本次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力顺序与出手角度,难点是动作连贯协调。因此,笔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技能掌握规律,围绕本课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技术要领,力求让学生体验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时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和45度出手角度,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他们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投掷能力,发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奋勇拼搏的精神等。
设计
根据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笔者设定了如下达成目标:①知道正确握、持实心球的方法,基本掌握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形成初步的技术概念。②知道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③初步理解影响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成与用力顺序、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有关。
在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围绕教材和学情进行了如下设计:①根据使用教材填写课题名称,让学生明确本次自主学习的主题内容;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提炼达成目标,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减少无用功;③根据达成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旨在检测学生自学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④根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学生高质、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⑤“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流程,明确课堂形式,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探究任务;⑥“困惑与建议”旨在让学生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程的一些建议,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融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制作过程
微课制作步骤包括选题、设计、制作、修改,而高质量的微课=确定选题+教学策略+表达艺术+工具软件+学习借鉴。因选题已经确定,所以该微课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进行微课的设计,即收集整合资料制作PPT;中期进行微课的制作;后期主要是对录制的微课进行内容上的编辑与技术上的修改等。在制作过程中,笔者主要应用到三个软件:PowerPoint、Camtasia Studio(喀秋莎)和FormatFactory(格式工厂)。其中喀秋莎是一款录屏软件,简单易学,它既可以对PPT进行录制,又可以进行声音的剪辑、背景音乐的融合、模块之间的特效衔接等。而格式工厂是笔者认为最万能的一款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它负责将喀秋莎生成的WRF格式转化成MP4格式。本微课最终以MP4格式,时长为7分40秒。此外,该教学视频只需通过安装相应的视频播放软件,如QQ影音、迅雷播放器、暴风影音、优酷等,就可以进行播放了。
教学应用过程
1.第一个环节:课始检测
在课前两天,笔者就将微视频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提前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上课伊始,笔者根据任务单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快速检测,并及时作出评价。从实施情况看,课前检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肯定的评价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第二个环节:进阶作业
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完整技术动作主要包括握球与持球、预备姿势、预摆和最后用力四个环节。因此,本课教学根据教学重难点主要围绕这四个环节进行展开。
(1)诱导练习:背弓姿势
在体育教学中,诱导练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为了促使学生迅速掌握动作、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而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在整个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动作结构中,最后一次预摆时形成的“背弓”姿势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前抛实心球技术动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进阶作业的开始部分,笔者首先设置了“背弓传球”的诱导游戏,既让学生有目的地活动肩、腰、腿部等关节,也让他们充分体会了“背弓”这个姿势。同时,以游戏形式开始的教学既能达到预热课堂的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兴趣。
(2)徒手练习:分解―完整
徒手练习,即无器械练习,其目的是防止学生因初次触球,在不了解技术动作与规则的情况下,私自练习,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环节技术动作,笔者首先采用分解练习法,让学生分别熟悉四个环节的技术动作;然后采用完整练习法,让学生体会各环节技术动作的连续性,初次体会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即“蹬地、收腹、挥臂”,做到徒手情况下的动作连贯协调,初步形成完整的技术概念;最后采用两人合作的完整练习方式,组织学生再次体会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并尝试45度的出手角度,初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3.第三个环节:协作探究
进阶练习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按照课前已分好的小组进行协作探究练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本课的运动量与练习密度,笔者特地设置了“口”字形的练习队形,要求各小组成员由内向外抛实心球,并提出“同抛同捡”的硬规定,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握、持球练习
因课前笔者发给学生的微课程资源中已详细讲解了这一部分内容,所以在该练习中,笔者不组织、不评价,主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练习与纠错,借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持球练习1:自下而上的连贯协调用力
在该阶段,笔者先组织学生通过坐姿、站姿和正确的预备姿势向前抛实心球练习,让学生分别体会手臂、腰及全身用力抛实心球的感觉,再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抛实心球动作练习,从而让他们进一步掌握自下而上抛实心球的协调用力顺序。前期需引导学生学会听哨音,“短哨抛球,长哨捡球,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此来逐渐培养学生课堂练习时遵守规则的习惯,为后期的小组合作学练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3)分组持球练习2:出手角度与动作连贯协调
该阶段主要以小组学练、教师巡回纠错形式展开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限制线的辅助功能,体会出手角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做到动作连贯协调。同时,在该环节练习中,小组长需充分发挥“小导师”的作用,组织组内成员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进行大胆尝试,提高组内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发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奋勇拼搏精神。
4.第四个环节:展示评价
该环节练习主要分成三个部分:①小组长带领组员到达指定场地进行练习,并组织组员选取两位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小组展示赛。②未参赛的组员进行现场观摩评价,讨论改进技术动作的方法。③各成员交流本课的学习体验与收获。
该阶段旨在验收各小组在本课教学中的学练效果,促进各小组有针对性地改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组内形成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提升“展示团”学生敢“做”的表现能力,提高“观摩团”学生敢“说”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自评互评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在未接触微课程之前,笔者认为利用微课程来上体育课是多此一举,特别是技能课的学习,根本没有可实施性。但通过接触微课,尝试制作微课,并把微课运用到教学中,笔者才发现:针对体育技术课,教师同样也可以制作微课程,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能“精讲多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试验微课程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运用效果,笔者选取两个班进行对照试验,一个班采用微课程和自主学习任务单,一个班未采用,得出的结果是前者的课堂教学实施效率更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笔者分析得出使用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相比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与方法的记忆与掌握,而不断重复讲解动作要领与技术的浪费时间,学生结合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得来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而且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也没有被占用。②细化细节,提高学生对动作结构的认知。相比较传统课堂上教师的分解动作与慢速示范,微课程突破了不能分解的技术动作示范的局限性,而且通过视频把技术动作放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看清动作顺序、理解动作结构,方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③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相比较传统课堂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微课程等资源的运用打破了常规模式,学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带着目标自发有序地参与到各项练习活动中,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附:《投掷: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微视频二维码
评委印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与探索,也充分体现了郭倩老师对翻转课堂理念的认识与微课程教学法的把握。仔细研读郭倩老的《投掷: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微课程设计,我发现有两个亮点:
1.角色定位:凸显学生主体
做好微课程设计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从郭老师的设计可以看出,无论是分析、设计、制作,还是课堂应用,都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目标设定来看,能够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确定合理的达成目标,其语言表达能够让学生看明白;从微视频制作来看,从“有序开展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动作的学习”来确定微视频的核心内容,贴合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相匹配;从课堂应用过程来看,郭老师强化了自主体验与合作训练,让学生在体验与协作中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尽管没有看到郭老师所设计的课堂实施任务单,但仍然可以从课堂应用过程的解析中构建一个完整的轮廓,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2.任务设计:聚焦学习活动
【摘 要】现阶段,体育精品课程在快速增长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资源重复性大,实践性不强;资源建设缺乏设计与交互;资源更新率低,网站运行稳定性差,使用率不高。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微课程的功能和特点,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定进度学习、碎片化移动式的学习,是对传统网络学习的一种颠覆。本课题试图在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引入微课,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精品课;微课;开发与应用
1体育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理念是用视频再造教育,观看视频可以暂停、倒退、快进、重复,适合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微课”是“云时代”移动互联环境下,以小容量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普通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是单一知识点的目标、方法、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单个网络教学视频时长短,精彩短小的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根据生理学的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微课”的时长不宜超过10分钟。与传统的体育精品课教学视频50分钟时长比较,“微课”可谓“短小精悍”。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简短意赅,阐述的问题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讲解某个学科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或分享教学反思、学习策略与方法、教学观点等,或体现课堂中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只有几十兆大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也可方便地用移动终端设备下载。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可以对课程内容发表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者对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的及时评价与反馈,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设计与方法。同时,能有效调整微练习、微反思、微课件等配套资源,以适应大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新趋势。体育微课鼍耙话阊裨谘校体育场、馆展示,师生会按照相应课程主题设计进行着装,并选择适合教学视频拍摄的教学道具,使得整堂课的情境性十分突出,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是很多日常教学活动所无法达到的。传统网络课程与微型课程相比较,两种课程的共同目标都是使学生学有所得,但侧重点、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标准都有所不同。传统课程注重集体教学,教学时间也是固定的。“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进行教学,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时长小于10分钟。课程内容简短意赅,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注重学生个别化学习、自主探索性学习、移动学习,学习者可自行制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着重评价学生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传统课程在评价时强调统一标准,而微型课程则强调某一方面技能掌握的程度,这就使学习者对学习更有积极性。
2微课的意义
2.1对教师的意义
微课的短小精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单一,首先要求教师在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需进一步加深。从课的选题再到课的设计、上课的衔接、课后的复习和反思过程都需要教师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知识当中的重中之重,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思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次是对资源的整合。在信息量非常大的资源中,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并为之所用且做到恰如其分,通过对微课的设计,将信息处理与自己上课的逻辑思维相吻合,以最通俗的话语将知识或技能展现为学生,让学生能更快的接受新的信息。最后是对知识的讲解和逻辑总结能力的加深。微课的时间很短,需要教师在几分钟只能将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或者是技能生动清晰的传授给学生,也算是一节高度浓缩的“课”要求教师在语言的表达上清晰明朗、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让学生能更好的消化和掌握。微课让老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细节、更精益求精,对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能让教师迅速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2.2对学生的意义
微课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对于一个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快,有的接受比较慢,一节微课的时间刚好是人注意力集中的可以达到的时限,在学习的时间上他们的注意力是可以保证的,下课之后也可以通过老师在上课时所应用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从而更好的加深和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其次微课相对于传统课程中教师的篇幅还是精简很多,主要讲的都是知识或者技能的精华部分,所以在微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值得学生关注,必须要求学生在课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时刻保持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每一个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目标性,突破一个个知识点和技能,从而更牢固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0-12.
关键词 微课 小学教学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54-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就了网络时代,微信、微博、微店等各种新生事物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预示着微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当中则以微课为典型代表,被广大一线老师广泛运用于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引发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颠覆性的改变。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还是通过模仿,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因此,微课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对于实现小学教学的翻转课堂也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是,由于教师在微课运用方面的理念和微课的设计制作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微课在小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下面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以下几点有关于在小学翻转课堂中运用微课的有效策略。
一、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认识微课的真正价值
教育理念决定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微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依托的是当代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体现着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大多数的基层教师,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微课的真正价值,对于微课的运用也就不够重视,甚至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错,根本不必要运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落伍的教育理念,严重地制约了微课在小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也影响了微课的实际运用效果。
当然也有一部分的老师已经意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价值,知道微课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微课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并具体实现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促进小学翻转课堂的实现,首当其冲就是需要加大宣传教育,促进老师们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积极地吸纳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指导自身的微课应用实践,提高微课在小学课堂中实际应用效果。
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微课的制作技术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现代方便快捷的网络渠道进行广泛的运用。微课的这种特点虽然为小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正因为微课的这种技术性要求,也对于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小学教师为了进行微课的设计录制,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微课制作技术,不但需要老师能够利用简单的摄像设备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而且需要老师可以对于录制的微课视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简单的剪辑处理,才获得一段合格的微课视频。然而,当前小学教师缺乏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弱,甚至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习这些技术没用,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微课制作技术普遍比较薄弱,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此,就需要一方面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微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老师们进行系统的微课制作技术的培训,也可以提高老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老师们对于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驾驭能力,设计制作出优质的微课程,促进小学翻转课堂的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当地的教育部门,多组织一些关于微课的设计比赛,并采用有效的措施,鼓励老师在网上进行晒课,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技术;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微课讨论区,为老师们搭建起交流分享的平台,使老师们可以就微课的设计方法及使用方法进行顺畅地交流,达到互学经验、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用微课有效的教学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小问题、知识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针对性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需要紧密地结合微课有的放矢的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地选择微课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完美的呈现,才会最大程度地挥出微课在课程教学的应用价值。老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为学生提供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后翻滚》一节课的内容时,由于这一练习动作的技术难度较大,老师可以把这项练习动作的关键点设计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仔细观看微课,进行简单的练习,自主探究动作的难点,主动地寻找并掌握这项技术的动作要领,然后再经过课堂上老师面对面的指导点拨,规范技术动作,强化学生对于这项动作技术的认识,巩固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运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根本目的。所以,老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从微课的设计制作到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际应用都要紧紧地围绕着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盲目地运用微课,只注重微课的形式,忽视了使用微课的根本目的,同时由于微课的兴起时间不长,各门学科都还缺乏自成体系的微课教学内容,这也必然会影响微课在小学教学模式中应用的效果。在运用微课进行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微课的内容和运用方式。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老师结合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总是会忘记除以3,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让学生课余进行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的目的。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开辟了一些崭新的途径和方式,微课作为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在小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空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提高其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广大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微课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课设计制作水平,构建科学完整的微课内容体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恰当地选择使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及时地总结反思,丰富自身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微课的经验,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探索尝试。
参考文献:
[1]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
[2]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的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09).
我国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科学方法论和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①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非描写的艺术,具有非造型、非语义、转瞬即逝的特征。这就给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带来了困难,利用微格教学的现代媒体设备手段,把音乐技能分成若干个部分,对一个个环节进行定格研究,及时反馈,再对细分了的各项技能逐项进行训练,然后把各部分综合起来整体考虑,使学生学会科学地分析艺术活动内在的条理和规则。针对高师音乐教育各学科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的不同目标及方法,以加强音乐专业学生对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和舞台表演技能等掌握,强调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和专业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构建了一套合理的音乐微格教学模式以及现代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
一、微格教学在音乐专业技能课中的运用
音乐专业技能课包括声乐课、钢琴课和器乐课,是学生必备选修课,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近几年来,由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传统的专业技能小课教学形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1对x”(1位教师对3―8位学生)教学形式已在多数院校中实施,这种教学形式虽缓冲了师资缺乏问题,却使学生不能直观、及时地发现演唱(奏)上存在的问题;教师没有足够时间“1对1”地因材施教。
微格教学模式:确定培训技能―提供示范―技能练习―微型训练操作―评价反馈―循环再训练。
1.我们每三周集中培训一个技能,安排在不同的乐曲中进行技能训练,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音乐技能。2.教师分析这一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明确这一专业技能的学习要求。如:在训练声乐“高音技能”时,首先老师把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头腔生理结构图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显示出来。再利用动画的形式将高音发声过程演示在屏幕上,然后播放或演唱几个错误和正确的实例。最后老师对歌唱原理和练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或者以学生为对象进行高音训练。这样,可让学生既正确理解高音发声原理和人体生理结构,又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和教学方法。3.音乐专业技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安排15―40个小时的学生自我练习,使学生掌握乐曲的重点难点,做到动作熟练、准确。4.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在微型课堂实践所学专业技能,并进行全过程的录像或录音。5.课后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指导及进一步回顾。6.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在老师那里可以找到正确的感觉,可是自己练习的时候,怎么都不对。因为自己练习时,对声音的感受力和对动作的辨别力不高,一旦失去老师正确的反馈指导,练习方向模糊,自然不如课堂上的状态好了。如:过去声乐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正确、优美的声音,就靠一面镜子观看演唱时的状态,但是学生过了就忘,学习出现了时好时坏,无法巩固上课所学的情况。现在微格教学使用新的信息记录技术使抽象、转瞬即逝的音乐直观地在课后展示在学生面前,利于观看和反思分析,并及时调整,练习成为“有效练习”,当然课堂上的好状态随时都有,技能在再训练时得到强化,进步自然就快。另外还可安排成重奏课或者合奏课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技能水平。
“微格教学”改良了高师音乐专业课教学,充分保证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学质量,使传统师徒学艺的“口传身授”经验型向有针对性职业训练的科学型转变。突出了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解决了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
二、微格教学在专业音乐理论课中的运用
专业音乐理论课是专业技能、舞台表演、教学实践的基础,但理论课都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课,这个“微格教学”又怎么体现呢?“微”指的是将学生按寝室(或其它便于操作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评价等活动的规模是微型的,强调定格分析。微格教学模式:示范―布置训练课题―角色扮演―反馈与讨论―再训练。根据教学内容专业音乐理论课的微格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型,主要针对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等课程。以拓展学生视野为主的角色模仿教学。
强调布置训练课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收集材料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避免了形式单调、教学低效的问题。然后在熟悉的同寝室同学面前讲解(记录讨论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的能力,使音乐学习得到尽快的提高。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只略微讲解一些重点,不具体进行讲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了解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背景、演唱演奏风格、作者的生平、创作、音乐风格的演变及传说故事等,并选取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角色扮演讲授给其他同学听,以补充扩展教师课堂知识。学生可以更感性地认识和学习音乐,取得单纯教师课堂讲授欣赏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深化对音乐欣赏内容和提高学生兴趣。角色扮演可有效地训练音乐语言和讲解技能。利用微格教学强化学生音乐教学语言概念、术语的准确,培养师范生流畅表达音乐教学语言以及巧妙运用音乐语言,生动再现教材的知识内容,并使音乐教学中的语言尽可能接近青少年的生活,做到音乐语言“儿童化、趣味化”。由于理论课时间有限,再训练可安排在微格实验室,只让学生、小组成员及指导教师参与,不再涉及全班,但是有普遍问题时可以全班讲解。
第二类型,主要针对和声、曲式等课程的作业评讲形式,改变了传统作业评讲纸上谈兵,会做就行,及早进行学生、教师角色转换。
讲解习题的训练课题很小,在潜移默化的微格教学中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模拟教学实践。讲练结合不仅使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还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克服了课堂教学给师范生心理上的“威胁”及对课堂和学生的“恐惧”,为从容走上讲(舞)台作准备。微格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模拟教学活动,如有失误也不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创新能力会大大增强。确定训练课题后就要充分发挥微格小组的作用,组织微格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先进的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特点,为下一步编写微型例题讲解教案做准备。
过去音乐微格教学只是在大三以后的教学论课程中运用,短短的一学期既要学习各种教学技能又要快速地进行思想上的师生的角色转换,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在实习时及时转换角色。现在在音乐专业理论课上就进行微格教学,可及早地让学生体会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形成学生-教师双重角色定位。在这种特定的气氛中学习,缩短了师范生与教师及教学内容间的心理距离。
三、微格教学在音乐教学技能中的运用
微格教学是一种模拟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实战演习机会。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简化,创设出可操作、易观测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学习把握教学时,不再只靠心领神会,而是通过不断实践改进。冲破了传统高师音乐课偏重理论的讲授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对于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既有理论研究和分析示范,又有形象化的演示,大大缩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进程,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模式:微格理论学习―观摩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评价。
首先要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行为模式。认识微格教学的目的和作用,做到方向明确,胸有成竹。指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观察课堂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的学习。为更有效地指导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可带他们到中小学听课见习,观看中小学教师上课以及从当地的中小学聘请优秀音乐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和技巧,为微格教学训练提供情境逼真的仿效和示范,指导师范生设计和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当培训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课题确定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教学技能的理论,重点考虑教学技能的运用,根据要求由学生自己备课,编写出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除具有一般教案所要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还要求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预想的反应)。
传统课堂上,学生常常是被动地听讲,做笔记。专业的微格实验室可以让指导教师同时观察不同微格小组的角色扮演,教师角色扮演约15分钟,同组的几名师范生轮流扮演教师、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每一个师范生都有登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方面扮演“教师”者要“真枪实弹”,按照自己的备课计划实施教学,训练教学技能;另一方面扮演“学生”者要自觉进入特定情景;由一名教师负责组织指导;一名摄像操作者(学生)负责记录。针对中小学教育音乐课程的特点,每次训练一两种教学技能,如训练变化技能,针对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变化技能,刺激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在训练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怎样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传递教学信息,怎样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怎样适当变换各种教学媒体选择不同的变化技能。
教师角色扮演者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自我分析、评价教学技能应用的方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再由指导教师和同学一起组织讨论评议。指导教师的评价应尽量客观、全面。对于扮演者的优点要讲足,缺点和不足要讲准,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以讨论者的身份出现,讨论“应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
四、微格教学在舞台表演等实践中的运用
音乐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完善,是检验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途径。每次艺术实践后,利用微格教学评价―反馈的特点充分吸取每一次舞台演出的经验,及时地进行舞台微格分析演出录像片断,用暂停、重放的方法把问题找出来,及时发现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下次演出时能热情、自然、富有表现欲望地表演。学生以活动的策划、节目的编排、报幕词的撰写、节目主持、舞美及灯光设计上为内容分小组谈自己参与时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取长补短,对培养学生的抗干扰技能、合唱技能、协作技能等,发展学生的音乐组织才能、社会活动能力将有较大帮助。利用微格教学小音乐会的形式,把教室当作讲台和舞台,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个别同学、老师面前先表演,把注意力始终集中于完美表现作品上,避免了学生因技能不稳定而没有自信心所产生的怯场而过度紧张。
总之,在高师音乐教育领域引入微格教学,可使学生音乐技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进入到更加微观的层面,使每种技能的培训内容、范围和效果更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使技能的培训和评价更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快捷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学习―研究―反思的创新型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叶巧妍《微格教学在音乐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①刘绍曾《中学体育教学基本技能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议:(1)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2)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3)保障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4)调整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文件,推进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其特有的运动技能训练型实践教学区别于非体育学科,教学技能应用型实践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生理、解剖等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又与生物、医学等专业区别较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体育行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实践基地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平台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顺应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一、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
(一)目标体系单一,内容体系不完整
实践教学与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仍大多集中在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学习、教育实习方面,培养目标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传统的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普遍受到重视,并把这些内容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但是校内见习、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模拟课堂等重视不够。
(二)管理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校内见习、实训基地管理松散,见习形式化、实训内容随意化,难以保证见习和实训的效果。教育实习学生管理很多时候由本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共同负责,然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因为管理人员增加使实习过程易于管理,反而会出现三不问的管理真空阶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合理规划,重实习轻见习,重校外轻校内,重长期轻短期,重建设轻管理,基地建立与撤销随意化等,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
(三)经费不足,师资局限
经费投入方面,普遍存在未能列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化管理导致前期投入不够、中期保障不足等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为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协助管理,无专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且大多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实际状况和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和健身会所运营并不了解,传统的学校体育相关实践教学组织较好,但社会需求较大的社区体育指导、健身教练技能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因师资原因,效果不理想。
(四)课程安排及实习时间不灵活
校内见习和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足且更多地停留在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层次上,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忽视了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外实习时间安排不灵活,大多采用集中实习的形式,未能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实际需求,以致教育实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以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行为规范为主体,结合体育教学、竞赛组织、裁判、健康咨询、锻炼指导等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的密切联系,可进行模块化目标体系设计,将学校体育教育、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健身会所教练技能、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培养目标具体化,并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成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在理论课以及技术课的教学,训练学生具有体育教师基本素质。通过集中培训,引导学生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养成,塑造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竞赛能力等专业能力”[3]。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教案、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授课等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举行各种运动项目技巧赛、多媒体课件、说课、模拟授课强化学生的各类实践能力。利用校内田径运动会及其他单项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授课环节,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中小学体育教师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健身会所教练、单项体育俱乐部教练、体育行政管理岗位等工作。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丰富团操、私教、单项教练员、体育管理等方面内容。
(二)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
设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体系,学校教务处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组,并积极邀请基地单位参与,共同制定明细化的考核指标,定期共同对实践基地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尤其在教学实施和过程监控方面积极争取实践基地单位共同管理,以保证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达到预定的实践育人效果。坚持“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原则,实践方案制定初期就要邀请实践基地单位参与,在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基地单位需求。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定岗实习、委托实习等形式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学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注重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为校外集中实践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校外集中实践检验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效果,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上的衔接,避免出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脱节、重复的问题。注重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通过示范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类型,除传统的学校周边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外,增加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体育行政机关、社会体育团体等作为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根据就业需求确定实习点。
(三)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管理。对指导老师参加各类专业相关培训,校外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业务培训,经常性的邀请体育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健身行业教练进行讲座,积极组织体育宣传进社区和健身咨询等等活动组织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多渠道拓宽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来源,将实践基地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其他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密切联系,通过研究经费解决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类项目研究成果更能够对实践基地的运行和发展起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争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支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尤其对于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来说,也是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模式开端。目前已有不少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通过和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大程度上解决了教练短缺、理论指导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即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也给实践基地单位提供稳定而专业教练师资,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紧张问题。实践教学队伍是建设好实践基地的关键,要积极吸收了解基层体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加入实践教学团队,聘请特级教师、体育学科带头人担任外聘教授,选任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实践基地单位人员做指导教师,鼓励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和参加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对于本校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外聘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专业培训、产学研合作以及课酬方面给予激励,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实践教学队伍中。
(四)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尊重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科学制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结构,避免产生各学科分散教学、实践内容重复、流于表面形式的弊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注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集中实践的衔接,建成理论课程--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合理课程结构。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校内见习、实训基地增加微课教学、健身指导、赛事组织与裁判能力技能相关教学安排,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增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内容,校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类型的基地随时关注业内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践形式和内容。集中实践安排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实践形式供学生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保障整体的教育实践效果。比如可以采取分段集中实践的形式,在大二至大三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周”的形式,在一系列的短期集中实践达到预期目标。可在集中校外实践点选择前进行教学技能考核,教学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同学可申请自主实践,自己联系实践单位,在集中实践结束后,通过实践答辩形式,检验自主实践效果,还可以积极争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其指导老师支持,给学生提供多时段集中实践安排进行选择,方便毕业年级同学根据就业或升学意向,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作者:王暐琦 石有武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教育部网站
教师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执行各项教育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实习心得模板,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优秀教师实习心得模板怎么写1见习是踏入工作的第几步,我不知道,但每当我每走一步时,生活赋予我一个矛盾的集合点,一边坚持左一边坚持右,分辨是是非非,靠的是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所以每一次见习教给我新的东西,适合我的我接受,不赞同的,我舍弃。
1、环创布置:
每一个班级的环创代表着每一个班的特色,代表每一个老师的教育思想。屋顶上飞着五彩,翱翔的风筝,那是一颗颗孩子渴望飞翔的心;墙上的花花草草,是孩子回归大自然的放荡不羁的心情;楼梯上的美人鱼,白雪公主是童话的纯真;展览台上的毕业画是大班孩子盼望小学的激动的心;活泼,可爱的奥运福娃是孩子们对祖国的赤诚的爱。每一个班级环创的内容大概包括孩子作品区,家长交流区,工作计划区。
2、教室区域:
幼儿园的教室与小学很大不一样,小学讲究简洁,大方,整齐。幼儿园着重创新,新颖,符合教育特色,一般是按照区域设置。有建筑区,早到的孩子可以进建筑区建造自己想象中的房子,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数学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区,安排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有各种适合本班儿童阅读的图书,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绘画区,孩子可以在这里施展绘画才能,然后贴在绘画墙上展览,让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感,增强其自信。娃娃家区,孩子可以在里面扮演各种角色,体验社会情感。
3、课堂管理:
幼儿老师也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着,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信,还要拥有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儿童,时刻注意力在全班而不是某一个孩子身上。如组织一堂故事课,老师有节奏性拍掌,孩子们会跟随拍掌然后安静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口令“我喜欢。”跟随“我们大家都喜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融入课堂中来,等都安静下来,开始讲故事,然后请上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故事,他们会很喜欢。幼儿园管理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值得人们去研究的艺术。
优秀教师实习心得模板怎么写2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一行七人渐渐地也马上就要结束实习生涯了,从刚来的不熟悉,到现在的无话不说。可以说顶岗实习是我们竟来走向社会工作的奠基石。这段短暂的实习生涯,让我体会到了以前从未体会到的感想,现将个人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身为一个体育老师,每当去一个学校的时候首先就会看他们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或许这都成为一些老师的“毛病”了。当我第一次来到东城实验学校的时候,被眼前的实事所征服,操场一圈不到200米还是水泥地,操场中心还有两块练球场,不过只有篮球框,没有篮板,在篮球场的旁边就有一块沙坑,是让学生们跳远用的。不过这里的条件算是好的了。好些地方都连操场都没有。
说实话,第一次跟学生上课却是有点紧张。再次之前我也带过学生上课,不过只是专业的篮球课而不是体育课。这是本质上的区别,身为一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第一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不要在课上发生伤害,第二还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充分的活动,因为学生们一天天的坐在教室里面学习,精神上和肉体上都会很疲惫,很厌烦。所以要在体育课上让他们充分的放松。开开心心的上好体育课,这样有助于让他们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放松。更好的去上其他的课。
还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因为场地的原因学生们不能在室外上课,只能在教室上课。我感觉到了学生们的沮丧,对于县级的学校来说,有些学校干脆就从来不上课体育课。体育课的时间都被其他科目的老师占了。学生们很是不愿意,在我跟他们说上室内课的时候,从他们脸上看出了沮丧,失落的表情,但是我又说在室内上体育课他们的精神头又就起来了。他们非常的开心,哪怕只是在室内上体育他们也愿意。所以说学生们需要体育课,而且体育课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现在,普遍的孩子很小就很胖,缺乏运动,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差等。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忘记了锻炼身体。而且有的学生在一上体育课的时候就会请假装病,不喜欢运动,因为他们本身很长时间没有运动过了,身体已经对运动产生的一种莫名的反感,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因此怎么让每个学生上好体育课,在体育课中让每个学生都要充分的活动,老师的课程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很喜欢上我的课,没当上我的课的时候就会开心的不得了,课间的休息的时候本来是第三节课上体育的班级,在第一节课课间的时候就来问上什么,呵呵,他们是多么渴望上体育课。在我的课上,除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要做到以外,基本上每节课我都会带学生们做游戏,每节课都不同,学生们也是玩的不亦乐乎。学生们见到我后就会说:“老师你什么时候实习结束啊,走了以后还来不来。”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我。没想到我一个体育老师会让学生们如此的······
现在,到了实习的最后阶段,我都不敢在跟学生们上课了,因为我怕学生会问我什么时候走,问我还来不来,我都不知道在怎么样回答。在他们问到我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在相处半年的时间里师生之间的那份情谊······其实我也不想走,我也不想离开他们,那群可爱天真的孩子们。
优秀教师实习心得模板怎么写3本学期实习,我担任三—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继往开来。
一、做到了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小班教学的实际,针对不同年级教学目标的不同:让三四年级学生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还让学生试着模仿教材书写单词;让五六年级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大听写单词的力度。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让学生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英语课,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四个年级的学生,培养小组长帮助我检查其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四、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目前,由于课堂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唯一的方式和场所,我坚持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具体做法是:
1、给每一个学生起英语名字。
尤其是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经过两个个学期的训练,每个人都能说并写出自己的英文名字。在课堂上用英文名字来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
2、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用语尽管大部分相同,我注意不断适量增加新用语,逐步扩大用语量,使学生保持兴趣,经历挑战,从而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用英语授课。
不管上对话课还是课文课,我都坚持使用英语。尽量采用学生学过的词汇,但难免有不少学生不懂的词汇,如在用英语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这时辅之于实物、挂图、简笔画、表情、手势、表演等,或者借助板书形式加以说明。总之,注意所用的语言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
优秀教师实习心得模板怎么写4从走上英语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有一年的实习时间了,在这一年里,我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工作上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自身的知识面也得到提高,思想觉悟更加高,下面是工作的自我评定。
教师岗位一年里,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我经常思考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学习教学设计,以及组织与我们农村学校相符合的教学活动。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所以我积极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
虽然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但是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仅参加新教师培训,农村教师提升工程,还考取了英语本科深造的机会。我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自感收获很多。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下一年里,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思想上,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对我很有帮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没忘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而面对小学生时则有所不同,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但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希望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
经过一年的磨练,使我进步了很大,不论社会经验,教学经验都得到实质的提高,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一些方面的不足。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高;其次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不段完善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优秀教师实习心得模板怎么写5在经过长期积累和近两周的试教与微格教学锻炼,我们第一次以老师等身份面对学生。尽管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最后他们还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并且用实际行动去关爱学生、带动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和表达方式去教他们。
对与参加实习的来说,没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但却以最佳状态努力奋斗着,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在这期间同学们有在我之前上课的,我也在旁边见习。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认真改善,明显提高了教学能力,并且与实习学校的师生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吴老师带领我们21个从事着不同项目的学生一起到电力学院,运动实习。在实习中,老师们深入了解实习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根据实习生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同时还对实习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全体实习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完成实习任务;要求大家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学习特区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通过实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和及时充电;要求要取得最好的实习效果,为武体争光,使武体和电力学院两校的领导都满意。
实习中,大部分同学都担任体育课教学工作的职务。实习的第一周,实习生先是熟悉学校及学生的基本状况。听该校体育老师讲课,作笔录参与讨论,备教案,学习一些上课的技巧。第二周正式上课。吴老师把这次实习生的队长职务给了我,作为这次21个实习的队长更要把一切都精确安排课时,把每个人值班的时间分好。每个人都要按照规律来,我们大家是一个整体,更要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和老师积极配合共同让这次实习工序圆满成功的结束。
俗话说:“难有真实的碰触才能真正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所带来的磨练与成长”,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善于扎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管理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和自主性,并用心去关爱,用心去了解,这便是心得体会。实习态度。其实在这之前自己也是非常紧张,怕自己做不好,不能完成第一节课。虽然在学校里也看过和学习过有关教学的一些资料,但是毕竟没有亲自体验过,也怕有很多学生不听话,不能互相配合!但是实习期间这些学生还是比较听话配合我的,看到这样情形我当然也越来越放松。在实习过程中,并且喜欢唱反调,对于这样的学生,更应该用和善的态度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并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才会得到尊重。
通过实习,实习生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理论知识做好备课工作,这样才能合理的安排课堂分配并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示范。对那些不能一下子就能接受吸收的学生更要耐心讲解,和多做技术动作的示范。也应及时去了解学生的性格与思想,应用心去呵护,肩负起一名教师的责任,团结协作,在学生心中塑造一个良好专业体育教师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