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要求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要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课堂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课堂要求

篇1

关键词:抽象 逻辑 地理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有效性

随着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低效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结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重点研究。

一、制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育素质

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一方面,有的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与执行。另一方面,有的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如教学语言表述以书面语为主,语速滞缓,语调平淡,缺乏幽默;板书形式单一,板书内容结构不合理,难以集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注意力;对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等。

(二)地理课堂上的互动性差

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反馈与互动,是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在课堂上很少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并没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如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合作性学习,或者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等。

(三)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

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常问题,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主动和他们去交流,注意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与求知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地理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就自身在生活中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总结,并谈一下个人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此时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减少地理课堂上的板书数量,增加地理课堂的知识容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很多值得改进和探索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段臣修.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幽默[J].现代阅读(教育版)

[2]模.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篇3

关键词:课堂有效管理 初中地理 一般性 特殊性

课堂管理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因素,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课堂有效管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因素,初中地理课堂管理要达到最优效果,必须明确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1]

一、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的一般性

1.课堂严谨科学,教学目标明确

现实课堂教学中,个别老师会因为维持课堂纪律、组织教学过程等等的原因中断了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无法如期完成。有效课堂管理的职能就是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课堂管理行为的各个方面和每个步骤都科学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有效课堂管理的调适性,进而保证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2.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民主

传统的课堂管理常常被视为“权威”的管理,教师处在权威的地位主宰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与被教”、“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巨大的鸿沟造成了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缺少快乐感,教学与管理缺乏活力,教学效益低下。

有效课堂管理是将外在的课堂管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自觉行为。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在课堂管理中不能把学生看成物,所以在有效课堂管理中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平等地、民主地、公正地对待学生,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才能热爱学习。[2]

3.高效与共赢的教学效果

在有效的课堂管理中,师生双方都是主体,其主要目的是使全体成员都能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使所有成员都获得一种成就感与存在感。并且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管理应该尽可能用短的时间、少的精力解决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更多自主参与、自主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因此,有效课堂管理既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又要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要使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共同完成课堂管理任务与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高效与共赢的效果。

二、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的特殊性

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来说,它与一般教学的课堂有效管理有共同之处,同时根据自身的学科特征又有其独特性。初中地理有效课堂管理的特殊性是由它所处的初中课堂管理的性质和地理学的性质共同决定的。

1.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具有综合性

课堂有效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它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内容:建立课堂常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与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把这三方面的管理内容综合协调起来,以确保课堂教学高效顺利进行。

要实现课堂有效管理,就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设定了地理教学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还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制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还要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与全球意识,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这就需要地理教师综合三维目标的要求,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因素,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最后,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统一。那么,地理教师在创设充满教育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提供有效的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设计各类有效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布置适当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统一。

2.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具有时代性

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不断创新,那么,课堂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由传统教学的单一管理发展到小组合作教学的多样管理,课堂管理的方式根据教学方式的多样而改变。同时,时展对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同时代下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理,这就导致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因不同时代学生不同的特征而运用适合他们的方式。

其次,地理科学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随着人口的增长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地关系也越来越突出,地理课程因这些也要不断更新。所有这些都要求地理教师对教学情境与内容的创设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3.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具有开放性

地理是一门生活化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地理课程资源从教科书到社会地理课程资源;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学校、家庭、社会;学习时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都是开放的[2]。这就导致地理教师在呈现课堂内容的方式也是开放的。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认识地球》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化理解地球的经纬网,地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乒乓球上画出经纬线。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有效课堂管理既要考虑一般课堂管理的特性,也要与地理学的特性相结合,使其达到最优的管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效能,促进学生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29-37.

[2]王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1,3,4.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 学生能力 教学 培养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学生正式接触系统地理知识的的第一阵地,因此,这也是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开展以学生为根本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部分。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方式上面主要是知识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特点上面主要是围绕地理课本当中的知识,然后以教师作为授课的核心,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大班当中单向地接受地理教师的授课知识,学生主要是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为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要求了。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不仅仅是承载着对学生的地理知识的介绍,更多是培养出学生拥有和初中地理知识相关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了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必须走向改革。

只有改革之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使之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成为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和自然生态友好的人才。

二、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刍议

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笔者联系了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以下的相关观点。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思路方面的革新

第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初中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地理课程其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的知识其实都蕴含着一定的地理科学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地理课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对类比归纳、感知和理性分析以及对于提出设想疑问等思维活动过程的培养。初中生在这个过程能够逐渐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第二方面,我们要联系实际生活去进行初中生的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材固然是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主要蓝本,但是我们要根据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现状,针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发展趋势,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接轨,进而让学生能够以地理科学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并且思考自己的生活,产生出对于地理知识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够拥有在实践当中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一些初步能力。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工具方面的革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当前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教学工具方面,要尽可能地加入到一些新兴的工具,比如电子计算机或者多媒体工具等等。这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于我们拓展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授深度,以及增强初中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等方面都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第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引入电子计算机进入到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当中。电子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处理丰富的地理知识材料,包括平面的地理知识材料,或者是立体的地理知识材料,在传统的静态地理知识材料的基础上面,可以加入动态的变化,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事物的变迁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的相关结构之间的科学联系。

这方面就要围绕当前的电子计算机的可控制性,让学生可以更为细致地观察到这些相关的地理知识材料,初中生可以通过这种过程的分解,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并且对于地理事物有着更为全面科学的认识,更容易让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比较浓厚的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更为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

第二方面,我们要注意电子计算机这种教学工具的一些教学使用原则。首先,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在初中的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种根本方式,因此,要秉持着辅助的观点,不要让电子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材料喧宾夺主,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被完全的机械化。其次,要有选择性地使用电子计算机这种教学工具。比如我们要让学生接触一些相关的岩石标本的时候,可以直接携带岩石的标本,而不必一定要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多媒体方式的演示。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考s

(一)培养初中生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比较关键的一项学生的能力就是他们的地理知识记忆能力。这种记忆能力包含了认识记忆、维持记忆以及记忆的再现三个过程。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注意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这方面可以结合当前我们的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更为丰富并且直观的教学材料,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更为丰富的呈现,使得学生有着更为牢固的记忆基础。尤其要鼓励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因为这种地理知识基础是他们形成初中地理知识网络结构的一个重要基石。

(二)培养初中生地理知识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一种加工的过程。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当中,要更加关注到学生的地理知识思维能力培养,这种思维并且引发思考的能力,是让初中生能够发现地理知识当中的相关疑问,并且自己找出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能力。因此,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介绍当初地理科学家的一些相关的思维逻辑框架,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且进行小组式讨论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慢慢体会如何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出更好的地理知识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志良.明德主编,《知识爆炸 高科技与知识经济》,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4月.

[2] 孙景淅主编,《新世纪学习宝典》中学地理初中卷,九州出版社,2002年9月第1页.

篇5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美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88-01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基本功能。因此,各学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在各门课程中加强了对美育的渗透教育。地理课程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拥有着很多绚丽的地图和各种曲线,在培养学生美育的作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探寻初中在地理课程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的对策。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意义

(一)是丰富完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

初中地理课程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重任。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师只是对学生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等各项功能的培养,甚至还有些老师认为只要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对其他的事情不闻不问。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美育元素之后,学生就会抱着美育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进一步陶冶自己的美育情操,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初中地理课堂走向发展和完善。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是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的需要。

(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地理课程,对学生学习科学地理知识自然起到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初中地理课堂教育还具有非传授知识的功能,对学生的德育、美育、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会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初中地理美育教育观

初中地理课是教育学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其审美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地理课程就具有这个方面的重任。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意义,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其任务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美育来说,不是他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对于教师来说,必须首先具备正确的美育教育观,才能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原因在于,美育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最终使得教师在重视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感知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人的目的。

(二)利用教材加强美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美育教育是依靠学科进行培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材的深刻把握能力,必须注意把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充分的渗透美育教育,通过利用教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要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对美育的教育功能。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无数的美丽插图和各种形式的曲线,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在教授中国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的外形后,让学生感知中国地图看起来像什么,然后有历史知识背景的教师还可以稍微讲解一些为什么我国的地图会变成这个样子。学生在用眼睛观察的同时,用心去深刻体会,就能够深刻的感觉到美的存在,深深的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引导学生探求地理、历史学科知识的有效力量。

二是教师上好每堂课,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时重视,绝对不能半途而废,这种对美育进行培养的过程突出表现在每次课的课堂教学中。对此,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美育教育的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每一部分每一节都有丰富的地图,这些就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了。教师只有认真的上好每堂课,用美育的方法去陶冶学生才能逐渐的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不但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讲课的技巧,还需要教师具有一些美育能力。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好各种美育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好培养学生美育的重任。

(三)设计恰当的美育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是确保美育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正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对于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改善教学方法。

一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产品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去了。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完成教授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任务,也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在每堂课中,教师都可以把讲授的内容融入多媒体技术中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有美育目的的培养,学生会深刻的感受到社会美、自然美。

二是在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绘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有美育能力的学生会很快的划出,而且相似度极高。而缺乏美育能力的学生虽然看过中国地图,脑海里有中国地图的印象,但是不能画出来。至于这一点,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绘画技能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逐步感受到美的存在与表达,启迪学生去创造美和发现美。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不仅仅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教育本身有重大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很大利处的。教师只有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好教材、拓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美育欣赏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君兰、徐宝芳.中学地理美育实施策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0期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除此之外,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还能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能够更好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初中地理课堂中。

一、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地理品德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知识素质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三部分。所谓地理品德素质就是让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在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地理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可以看懂地图,自己辨别方向。除此之外,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独立的解决生活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在地理学科中起着基础作用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还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地理概念。一些反面事例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很好的震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的原则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改革性原则、多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地理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学器材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初中地理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

三、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充分的了解与地理相关的新大纲和新教材,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的教学内容。我们都知道,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要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其次,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区别教材主次,教师应该找出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初中地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结构,巧妙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再次,初中地理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备课时应该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活而不乱的进行。有些报刊新闻会涉及到或多或少的初中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去分析并解释当今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组织教学一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一总结巩固一布置作业”这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新构建课堂结构,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精心的设计并建立教学提纲,对规律性地理知识进行概括总结,认真的对学生的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活读课文,在课堂上开展地理活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动手能力。“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教学内容安排到仅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地理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教师应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水平,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前言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跨领域、知识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性和社会科学性的基本特征,是较适合开展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非基础学科缺乏足够认可和重视,造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局面,因而如何有效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是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重点课题。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主体和教学任务的统一性,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形成自主探究式的积极态度,最终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现性提出一些见解。

一、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

要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关键之一,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填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巧计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称等,并认真思考知识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地图并认真掌握和吃透整个地图,遇到质疑应努力思考,并与同学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得不出答案时再积极向老师提出质疑,直到切实掌握所授地理基础知识为止。例如,在讲授《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时,可采用图文有效结合的指导方式,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围绕着识图、读图、问图、析图的环节加以展开,讲授东南亚的范围、位置时,应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东南亚政区图”,准确确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于亚洲和世界的具体方位,然后在地图中指出东南亚所属的十个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毗邻,并特别说明印度尼西亚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认真解读和分析亚洲区域地形图,明确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南纬10°和北纬25°,明确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并连带说明从古至今东南亚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多元化,教师在实施较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关键点,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短片等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新课标人教版“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一文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阐述近年来农村与城市人口的实际增减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踊跃阐述自己对于当前人口迁移情况的具体看法,这时教师开始播放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对于图片中标注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展开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从而引申为世界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在这种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条件下,不仅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不断强化课堂内容的多元化

由于各学科之间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和连带性,要想深刻掌握地理知识,应该学会勾画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样自然可以将单调的地理课与美术课的教学因素相结合,通过粗略构图而准确掌握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并用不同色彩的画笔做好标记,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地理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自由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时可以通过音乐来达到调节教学常规和规范教学内容的作用,以确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在初中课程结构的整体安排上,地理学科往往被安排在下午,下午是学生产生疲惫感和精力不集中的不良时期,整体课堂会呈现沉闷、压抑的不良局面,这时可以在合适时间插播一段音乐,例如,在进行《印度》一节课程的讲解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求知欲,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曲与印度相关的歌曲《天竺少女》,这首歌是电视剧《西游记》中体现西方国度民族风情的歌曲,将这种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作为引入点,由此提及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印度,即为《西游记》中讲述的天竺国,进而对印度国家作进一步阐述,这样将音乐元素融入于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学中,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四、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文科类的学科学习多通过背诵和记忆实现的,然而初中地理学科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知识范畴,但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从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来逐步实现,居于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套路。因此,要迎合新课改的新趋势,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教学模式的变换和革新,必须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引和组织的重要作用。评价整堂地理课是否高效的根本标准,主要在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积极踊跃阐述自己想法和观点、学生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提出质疑并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将新授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主要在于不断变换和革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组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五、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

一般对于地理复习课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复习课的学习不会注重对于全部知识点的全面讲述,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结合教学参考书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实际评价要求,严格掌握复习中的准确定位,对于新课标要求未涉及的内容要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确保复习课达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师要全面掌握整个教材的具体内容,抓住地理课程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认真分析和总结地理知识结构中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内在关联,明确地域间的差异特征,并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确定区域发展的具体方向。例如,在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同纳入一个复习板块,并要求学生结合地图讲述两个不同区域的地形、位置、气候等具有什么差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关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物及实际分布情况,一些重要名称必须反映到地图上,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六、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效统一

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趋势下教师应充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全面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有效统一的教学模式。

七、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

初中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认知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最基本工具,然而要想获得更为充足和广泛的地理学科知识,掌握更多的地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地理基础知识,这也是夯实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随着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当今较多的地理知识都充分融入到电影、电视和网络的数据信息之中。就当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分析来看,品种和分类也是较为广泛的,像中国地理杂志及地理报刊文章等,都能从不同角度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地理学习基础材料。通过教师对于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应做好随手笔记并记录心得。这种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能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八、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标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组成结构,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有效结合,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巨振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时代青年:教育,2012,(2):127.

[2]杨州.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67.

[3]李培刚.论新课改下如何借助地图教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A,2012,(7):132.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伴随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现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提升思考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效率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习效果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重中之重。保证高效不是教师一味灌输,也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教授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下面就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学生方面

有许多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地理课程也不是主要学科,学得好、学得坏都不重要,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普遍低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都非常不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低。另外,学生有了地理课程不重要的观念之后,就不会对其进行预习,这也是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学困生就会在地理课堂上捣乱,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也不会互动和配合,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师方面

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只是按照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够对其中不重要的地方进行删减,也不对重点内容进行扩充,这对于学生学好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书本上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只进行教材中内容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是如此,进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我国特有自然环境的视频和图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和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营造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这种自主学习意识还非常强烈,所以,想要使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调和培养,并且大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进而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都有所提高。比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回去后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

3.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中国区域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性差异,加强学生的记忆。

4.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良好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其次,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进而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平。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地理的重要性进行渗透,慢慢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理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学科,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情形下,教师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法。初二地理并不是非常深奥,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达到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艳平.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115-116.

[2]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1(3):220-221.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兴趣

初中地理课,特别是农村初中地理课,由于在中考中属于考查课,因此,学校不重视,任课老师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老师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数学、物理等统考学科上,很少有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地理课本;地理课时少,一半课时还被统考科目占去;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即使有也不带专业课。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少得可怜,有些学生课上完了,连纬度、经度都不知道。某种情况下可以说地理课形同虚设。面对目前的现实情况,如何打造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成了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形成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农村中学地理专业老师几乎没有,地理课大部分由主课教师兼代,这种情况下,只能选喜欢地理的教师来担任。教师选好了,态度端正了,一堂有效的地理课也就有了希望和保证。还须要求地理课不能干其他事,只能上地理课。同时,在年度考核中把地理课教师和统考课教师平等对待,让地理课教师有热情、有信心上课。这样,就为打造地理高效课堂创造了必须的条件。

二、教师要给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学生形成了一种惯性:认为地理课是副课,教师应付教,学生随便学;教师备课不认真,不扎实,有时甚至没有书面教案,课前随便翻翻书,课中大概读一读;而学生在下面或听或睡或干其他事;课堂无练习,课下无作业,一节课下来,师生脱节,各干其事。这样,学生能学会多少、学到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地理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备资源、备仪器等;同时也要备好自己,包括热情的态度、创新的理念、良好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一节高效地理课。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高效课堂创造氛围

1.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好的导语就好像一块磁石,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会被牢牢地吸住。而地理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因导语而活跃、流畅、精彩、引人入胜。如学习《日食和月食》一课,导入时我通过课件演示有关日食和月食产生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通过画面感知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有效课堂创氛围。

2.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要酝酿好情感,用真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让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授课内容产生共鸣、共振,共同融入教学内容,以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中国疆域和内海》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结合中国的周边地理环境、地缘政治和当前的周边形势,首先通过课文内容和地图,让学生明确中国疆域的面积和几个内海的位置,然后,激情饱满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周边的严峻形势和海洋纷争。

四、充分利用地图册和课本地图为高效课堂提供条件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地图的习惯。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只有图文结合,才能使地理变得易懂,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优化高效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理课堂也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明确让学生参与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我的做法是:学生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探究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全班集思归纳,教师再补充完善。在这方面,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合理分配学生资源,优差搭配,男女搭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质疑问难,探讨交流。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比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这一节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每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先小组阅读交流讨论,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小组参与讨论解答,过程中采取抢答积分的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精心设计课堂反馈练习,提高地理课堂高效率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新方法

一、注重内容设计选用,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帮助广大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教材中的每个活动以及活动的内涵,弄明白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探究规律的,并且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使得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开展,并受到相应的成果,力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将教材内容和广大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广大初中生更好地运用自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和把握书本上的内容,从而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而做好教材准备,除此之外地理老师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摒弃以前那种比较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在具体地理课堂上要创造比较开放,并且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互动的互动式课堂,同时要注重创造探究合作式的课堂,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逐个解决,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地理老师要努力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还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诵读基础,老师要了解他们不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这有助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做到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与此同时地理老师还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它总会不断地督促人们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去实践,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会到快乐,从而更好地达到自主求知的目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情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前诵读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的,一个消极的环境则会对人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我们老师就不得不为广大初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使广大学生置身于地理课堂的情境当中,通过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强化他们成功体验的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电脑及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事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都知道如今不断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还会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更好地启发和增强广大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老师要充分应用电脑技术以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不断通过电脑和多媒体的智能化使以往那些传统的理论技法不断简化,而且电脑和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使地理内容变得更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学生提供相关是地理信息,提供地理学习中的辅助工具,如地图等,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理解,加深他们的记忆,不仅如此,电脑和多媒体等在表现上也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更好地启发广大大学生在学习地理中的创造思维,可以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同时还可以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有效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初中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然而,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却越来越高。《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就是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一位名人说过,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态度的形成以及兴趣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地理学学科知识,也包括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应透彻理解地理学的完整体系,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和掌握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此外,教师要做到穿着整洁、得体、大方,语言表达要文明、准确、亲切、生动。教师还必须学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和充实学科体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二、做好课前准备

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除了地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能运用自如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前提,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做好初中地理课前准备,就要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导学案。地理教师要在课前多查阅资料,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取其精华。还要写好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做好课前候课,调节好自身的情绪,暗示学生开始上课。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是一个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者对学习的焦虑,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也能随之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需要设置有效的课堂导入,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且,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并培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乐于和老师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生机勃发、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和课后反思,实现由优质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还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过程,也是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每一位地理教师在课后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要经常与学生和其他教研人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与此同时,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改进教学手段,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篇12

微课教学严重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强调,有利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微课;初中;地理

1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借助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讲解抽象的重难点知识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增加学生理解生涩知识点的难度,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如果老师合理的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的色、形、光和声等功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地理课堂中学习,让学生深入感受抽象知识的连续性,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这节内容时,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便可以利用微课录制Flash,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详细的告知学生[2]。这样通过微课视频的动态演示,又有老师的详细讲解,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生动、更形象的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2选择合适的微课程素材,提高课堂效率:

在应用微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微课程教学素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灵活应用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其中,作为初中地理老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选择微课程教学素材时应注意下列两个原则:

1.2.1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应用的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则,而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也需要讲究科学性,这则要求初中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广泛搜集科学合理的微课程教学素材,并将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保障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误导现象[3]。例如:在《工业、城市与交通》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神州”发射的视频资料,以此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西部地区的矿产分布情况,了解西部的工业主要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西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

1.2.2坚持典型性原则。

微课程在应用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就应该选择典型性的教学素材。例如: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内容为微课案例,其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全面了解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并能够通过读图准确确定范围和概括所谓位置的特点,老师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借鉴《是真的吗》电视节目,提出“看三分流水,纤流细细,珠穆郎玛,唯我独尊”和“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地理案例,充分利用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进行分析,了解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而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条件。

1.3通过微课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采取微课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自觉进行校正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首都———北京”一章内容的《祖国的心脏》内容时,由于课堂只有40分钟的时间,而要想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北京的简称、全称、轮廓和位置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当这节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辅助采用Flash进行教学,以拼图的形式组合北京的具体地理知识点,让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复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制作《黄土高原的治理试题讲解》《黄土高原的开发重难点》等微课。然而,由于学生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这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便可以组织观看关于黄土高原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结束之后,帮助学生整理学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纠正策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基础知识的目的。

2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微课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老师展示以往美丽新疆的微视频,这时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图片中的新疆这么美呢?而当前大部分关于新疆地区的图片都是戈壁、沙漠和荒凉的景象,从而导出“生态保护”这节内容;其次,以多媒体设备将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融入微课中,让学生思考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部分学生提出应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多个自然保护区;再次,老师可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让学生思考他们是因为什么杀害藏羚羊呢[5]?原本他们仅仅只是普通牧民,但因为草原退化,土地变成了沙子,迫于生计,他们成了偷猎者的帮凶。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中的保护资源,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微课程是初中地理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创新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满足中学地理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便需要学校老师深入探究微课的应用策略,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让微课程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

作者:王艳梅 单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互动教学 地图 课标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篇14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改革 探讨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地理,功利性太强了,仿佛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考试。所以,他们学习地理,单纯靠机械记忆,只是记住了文字内容,只是记住了单测卷里面的题目,而没有把文字内容和地图联系起来,也没有多读图、多填图,更没有把地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这样的学习方式,难免会有很多学生一提到地理就说不会,很难学了。毕竟现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得很成熟,学习地理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形象思维。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