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治普及教育范文

法治普及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法治普及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法治普及教育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三增强三提高”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宣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扎实推进依法治理,规范和促进依法行政,巩固和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为建设“法治*”、“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安排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按照十七大对普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宪法和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有关国家宏观调控、节能减排、资源环保、突发事件、知识产权和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在普法依法治理的各方面。下半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直部门在去年底市人大调研督查普法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五五”普法以来的成绩和经验,做好“五五”普法的自查和互查,认真迎接上级的中期检查。

(二)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推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以提高依法执政意识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农村“两委”干部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加强农民和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落实市长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理论中心组学法等制度,推进新任市管领导任前法律考试和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等制度;加强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队伍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优秀法制副校长评选活动,参与省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评选活动;认真抓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法律服务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丰富和改进传统宣传手段,创新现代宣传形式,增强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群众的参与性,使法制宣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服务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活动,认真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各项法制宣传活动,结合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节日等,开展知识产权、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妇女儿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统计法制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以“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为主题的奥运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乡镇(街道)法制辅导站等学法阵地的建设,实施农村法制宣传阵地“五个一”(有一个固定法制宣传栏、一所法律学校、一个法律图书阅览室、一个法律服务室、一支法律宣传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法制阵地“六个一”(有一个法制宣传栏、一所法制学校、一个法律图书阅览室、一个法律服务室、一支法制宣传工作队伍,每户居民有一本法律知识读本)活动,年底实现农村法制宣传栏拥有率达90%。继续向农村、社区赠送实用法律资料,充实法律图书角,做好开设法制学校等工作,促进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与公益性法律服务的有机结合。

(四)继续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拓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新领域。在巩固以往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农村(社区)实际,组织开展新一轮(20*-2015年)“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调整完善创建内容和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实现由注重覆盖面到注重创建质量的转变,不断推进和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市、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认真抓好“法治乡镇”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企业、学校等基层依法治理和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活动。(五)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提高普法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发挥各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普法领导机构的专职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的职能作用,为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开办法制讲座,参与重大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积极倡导和推进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指导和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面向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多渠道的法制培训,提高志愿者宣传水平。充分发挥法制新闻工作者的作用,组织法制新闻工作者围绕当前中心工作开展法制新闻宣传。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正确认识在组织实施普法规划和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普法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指导和督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体系,保证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宏观有人管,微观有人抓。完善运作机制,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要求,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制定《*市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试行》书,使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行。落实领导责任制,要把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增强领导干部抓好依法治市工作的责任感。

篇2

为了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对小学法制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作为当前小学普法教育优劣的衡量标准。由此可见,健全小学普法教育发展性评价机制,对于青少年普法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普法教育评价机制的阐述

随着国家普法政策的推广和深入,普法教育早已成为各地学校教育中必要的一个环节,根据针对各小学普法工作的分析和总结中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小学的普法教育模式比较固定,普法教育评价内容也比较统一。

首先,普法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法律教育的评价内容,对普法教育形式的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改善评价机制。根据对广州市和多地小学实地调查和工作总结的分析来看,小学普法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利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法律基础知识宣传;各班开展法律主题班会和专题板报;学校举办法律专题讲座;效果评估和加分表彰;家长、社会、学校的多方综合工作等。

其次,在普法教育的基础之上,根据日常工作内容对普法教育进行从学校教师到家长学生多方面的评价。从江苏省中小学的法制评价考核表中可以看到,现阶段的考核评价标准还算是比较全面,覆盖了普法工作的各个环节:针对学校等教育部门的普法工作组织领导能力的评价;针对普法工作制度的评价;针对学校普法活动的各项条件保障的评价以及培训指导、专题教育和普法结果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也有针对学生普法评价机制主要采取问卷和日常行为的考核。

二、现有普法教育评价机制的不足之处

从各学校中的普法教育工作总结和现行的评价结果来看,虽然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各学校的普法工作宏观而规范,但是如果结合实际深入探究会发现很多普遍存在的漏洞。

首先,普法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普法教育的评价机制认识的不足。普法教育的根本是降低学生的受害率和犯罪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好地健全法制社会。而现今很多学校的普法教育和评价仅仅是为了“评价”而不是为了“发展”,对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更把普法评审当做一种日常的体制审核,仅仅拿出资料来应付。

其次,普法教育评价内容的脱离实际,重视知识宣传远远大于法律行为的培养,这也是影响小学生法律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可知,我国各地区的小学普法工作评价内容比较一致,我们以贵州省中小学生普法工作评价表来看,大多数版块都是资料审查为主,并没有重视针对学生的实践性法律能力评价,对于工作效果的评价仅占据20分,其中只有对学生抽查测试法律知识和学生犯罪实施两项涉及学生,评估方式也仅仅是抽查或根据行政部门的掌握来评分。

三、如何健全小学普法教育发展性评价机制

要改善小学生法律意识,减少受害率和犯罪率,仅仅依靠认识到现存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各地中小学都在积极寻求普法的更好途径。 我国各类机构对小学普法教育的重视,依据现存问题改革小学普法教育评价机制,以发展为主要目的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具体还要从意识、考核、评价等多个角度完善小学普法教育发展性评价机制,具体为: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普法意识的提高,要认识到法律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活动的开展,更是要求学生从内心深处加强法律意识,从行动上真正做到尊法守法。而普法教育评价也不仅仅是一种书面评价,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它是一种要结合实际,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综合评价机制。

其次,在普法教育评价的各个板块中,简单表面的资料型评价版块可以适当减少,加强实践性的考核部分。学校可以组织多种联合实际的法律常识培训或者演习,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在评价体制中设置专门的细致的考核标准,让学校在进行普法教育中真正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促使学校将表面性的法律宣传深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最后,在设置专门的实践考核版块的基础上,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容易出现法律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考核评价。比如,在针对校园暴力、盗窃偷窃、防拐卖等在小学生犯罪和受害比例中较高的法律问题上,进行专项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进行评判,在实际应用和可操作性上都要综合考虑,既要降低小学生的犯罪率,又要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结

篇3

一、新世纪初期的我国高校法律教育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民利,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知法、守法、用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作为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宪法修正案郑重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些都为加强我国高校法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政策理论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我国必将更加紧密地参与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关系重构,这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世纪初期以来,各高校为社会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法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断裂的状况,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实际效果。法律教育尚未深入到法律的道德层面,法律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尚未沁入主体的内心世界,引导大学生从价值观上给予法治以道德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仍是艰巨的任务。

一是对法律教育重视不够。近年来,法律教育的地位虽有改善,但教育成效离预期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反映出主管部门和办学主体对法律教育投入不足、关注不够。依法治校流于形式、忽视师生个性需求、淡漠主体权益和诉求程序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教育和管理的被动接受成为主体权利意识养成的现实障碍。

二是法律教育功能发挥欠缺。校园文化对丰富学生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各高校非常注重发挥其育人功能。但在加强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通过各类活动开展法律教育,弱化了法律文化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潜在功能。

三是法律教学弊端比较明显。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各类部门法和程序法,教材容量过大,教学课时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简单罗列要点,无暇结合实例深入剖析;学生质疑精神不足,无法形成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学校考核方式单一,缺少法律实务科目训练。因此,高校法律教育要着重培育学生优良的法律品格,让法律教育成为其内在需要。只有满足主体的内心需求,教育的目标才能达成。

二、高校法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通过法律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准

德治与法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重在净化人的心灵,法律教育重在规范人的行为。提升大学生的品格与品质,应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通过法律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俞吾金教授认为,“必须在造就法权人格的同时造就道德实践主体,才能保持文化精神在生态上的平衡。”[2]我国宪法、高等教育法等包含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衔接。如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大学生就要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道德习惯。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本着真诚协作的态度履行合同条款。诚实信用原则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有机联结,体现了社会责任,理应成为大学生人生观中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通过法律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增强民族自豪感,做忠实的爱国主义者和执着的公民社会主人,这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有保守国家秘密和依法纳税的义务等等。通过法律教育,弘扬宪法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爱国主义的精髓。爱国主义体现了主体对国家的情感、对民族的责任、对社会的义务,人们通过身体力行将爱国主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高校通过组织学生观摩司法活动、开展法律服务、研讨法律规章,使他们了解我国的制度体系和国家结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动力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

(三)通过法律教育引导学生价值追求

法律价值是法律的灵魂和存在根基,是法律得以充满生机活力的精神源泉。法律的一般目的价值包括正义、自由、秩序、公平、效率、权利、安全等,法律的最高目的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对人的自由的充分肯定,它使每个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由发展权利,而法律则是这种权利享有的保障,同时也是对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制约。[3](P406-408)法律教育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好作用,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强化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崇尚公平与正义、追求秩序与效率、向往平等与自由、维护权利与安全,进而影响社会整体的理念追求。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法律价值的追求是其自觉守法的内在动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校的和谐稳定、对法治社会的构建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通过法律教育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在格劳秀斯看来,权利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有法学家认为,权利是具有正当性根据的主体的利益以及为实现、支配、维护这些利益的保障手段。它包括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两大类型,通过法律的实施才能使法律权利成为实有权利。[4](P80)由于法律素养的欠缺,有不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法利益遭受侵害时,却不懂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有的甚至误用“对等侵害”的手段来回应,造成不少悲剧。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纠纷、依法维权,关键是培养其法律精神,增强其法制观念。法律教育实践性强,可以通过现实案例剖析当事人的行为和观点,以护法用法的正面事例感染学生,以违法弃法的反面案例警示学生,使其加深对法律的信仰。

(五)通过法律教育丰富学生综合素养

法律是培养和传播社会主义道德的工具,它把道德的基本原则确认下来,使之具有法的属性。道德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通过保护合法行为,惩罚违法行为,打击犯罪活动,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可塑性强,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因为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苏力教授认为“21世纪初对法律人才的要求就不仅必须具有一般的法律知识,而且需要对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其他一些专业领域知识的基本了解。”通过法律教育,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其自然禀赋得以均衡发挥,文化视野变得宽敞明亮,能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明显提升。

三、加强法律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举措

(一)坚持法律教育观

法哲学认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要有出色作为,就必须坚持法学理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指出,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事物本身来探索、研究,这是因为在生动的思想世界的具体表现方面,例如,在法、国家、自然界、全部哲学方面……我们必须从对象的发展上研究对象本身,决不应该任意分割它们。[5](P10-11)我们应从法律教育自身发展出发,分析其特质、规律和运动方式。高校法律教育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于推动法学研究,更在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人才。高校编撰法律教材要以法哲学观点为主线,遴选法学教师要注重其政治立场和政治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法哲学与其他法学观点的区别,用法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并指导具体实践。

(二)树立现代法律教育思想观念

切实转变法律教育观念,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贯穿于法律教育全过程,努力培育具备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公民。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化其权利义务意识,引导他们尊崇法律、信仰法律、守护法律,增强对法律条文和法律价值的理解,将法理论述化为精神追求。有学者研究表明,在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居民的法律权威意识和法律合理性意识都呈现出显著增强的趋势。[6]我们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时,应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法律精神融入其中,促进法治与德治的协调发展,培养他们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开展法律实践,使其能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作用和社会价值,自觉运用法律来规范行为,维护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合法权益。

(三)深化高校法律教育课程改革

法律教育是认同、接受、消化规范的教育,要增强教育效果,必须改革其课程。首先,优化法律教学内容。克服教学背离倾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授课效率,及时吸取新的理论成果,了解新的法律法规,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对宪法、刑法和民法等一般性知识普及基础上,根据学校类别、专业特点等开设专题讲座。其次,创新法律教学形式。通过多元化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法律思维。利用各种资源、媒介、手段开展教学,活跃气氛,释疑解惑。鼓励学生依法维权,感知法律功能,培养法律情感,提高用法能力。再次,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在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核其运用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的情况。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增开司法实务课程,训练法律技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耶鲁大学法学院通过反思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发展出一套重视多学科理论交叉、重视公法研究、同时又回归法律现实操作的教学体系,使其摆脱了竞争劣势,最近10年连年排名全美法学院榜首。[7]这对我国法律教育有重要的启迪。

(四)加强法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决定着法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成效,教师自身崇尚正义、信仰法律,才能以信念和行为影响学生。首先,强化教师的法律实践素质。法律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教育,要求教师有正规培训经历、具备法律理论素养、拥有司法实务经验。其次,提高教师的法律教学能力。高校要创造条件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法学研讨、进行理论培训、安排技术训练,切实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再次,建立法律教育教师准入制度。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职与兼职、引进与外聘、专任教授与讲座教授相结合等形式,打造一支水平较高的法律教育师资群体,适当聘请德才兼备的长期从事司法实务的人员兼职授课和科研。建立严格的法律教育教师准入制度,进行必要的技能考核。

(五)营造高校法律教育文化氛围

篇4

关键词 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 基础知识普及工作 专业性要求

一、基于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近几年来,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专业性要求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专业性评估成为了整个民航产业所瞩目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影响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专业性的最主要因素,则是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是否到位。

二、职业教育中民航基础知识普及的若干办法

基于民航职业教育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中专业性的体现是有效缓解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专业性要求过高而教育改革实效不足现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通过可行性分析、专业性评估、理论性把握等方面对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落实进度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以达到控制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专业性能的目的。这就意味着,基于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推行,对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建设乃至我国素质教育的构建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基于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确定教学措施后,必须对相关基础知识普及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高效化转型,这不仅仅是民航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性需求,也是响应我国素质教育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1.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评估

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民航专业教育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中的教学效率往往并不到位,相关教职人员的过于重视理论性而不重视时效性,且在基础知识普及工作中没有注意到将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地搭配起来,直接导致了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效率低下和基础知识普及工作教学质量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现象频频发生,在专业性要求方面,从专业化教学方法的落成到民航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都没有进行可行性评估,进一步使得整个高效化转型形同虚设,从根本上让整个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影响到整个民航职业教育的实际效力。

2.凸显基础知识普及教学的基础性

基于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是一项极具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其所需规范化的内容由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互相搭配而成,这就使得整个基于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对基础性的要求更加高了。尤其是在科教兴国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不断得到落实的今天,素质教育的日渐成熟,更直接导致了基于民航职业教育专业性要求下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迫切化、规模化。这就要求民航职业教育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相关教职人员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提效工作了,从教学方案的设定到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举措,并将各阶段与各阶段、各环节与各环节合理、有效地搭配起来,充分体现基础知识普及工作的基础性。

3.对原有教学方法的取舍

一套教学方案的制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在教学工作提效的过程中,不能够盲目地舍弃原有的教学方法,应该就现今形式为基础,对原有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严谨性进行分析,再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原有教学工作采取保留或摒除,这样既可以保证了教学方法的严谨可行,同时也大幅度地减少了基础知识普及工作过程中的精力投入,并充分响应了素质教育的迫切性需求,加快了整个教学开展的进度,减少产生因原有教学方法的完全摒除而造成学生对改革后教学方法的不适应现象。同时,在发现原有教学工作根本满足不了现今形式需求的时候,则还应细致化分析原有教学方法可借鉴的地方,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充分保证整个民航职业教育工作的整体化运作。

4.教学工作开展后的缓冲期

在教学工作开展后,相关教职人员应根据教学的需求设定一个缓冲期:如上所述,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充分的过渡期让学生去适应,否则,则极有可能会引生学生对教学工作专业性的质疑,甚至让学生产生怨怼心理,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工作的成效。但在制定缓冲期的过程中,必须开展一系列的学生代表讨论会来达到相互映证的效果,同时相关教职人员应有一个坚定的目的性观念,在制定缓冲期后,应严格依照缓冲期的要求进行教学,并决不能随意更改缓冲期,充分保证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严谨性。在缓冲期间,相关教职人员则应覆盖性地宣传新教学方法的各项要点,通过多媒体、电脑网络、学校广播和开展相关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知到新型的教学方法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保证新型教学办法的适用性,并从根本上让缓冲期的制定更具实效。

5.教学内容的实际化

某职业学校在开展民航基础知识普及的过程中,借助了多媒体设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了一系列的图片,同时播放了某部电影主角从购票到乘机的全过程,在吸引了学生眼球的同时,也打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教职人员复述如下:

①什么是电子客票?

电子机票是普通纸质机票的电子形式,电子票将票面信息存储在订座系统中,可以像纸票一样执行出票、作废、退票、换、改转签等操作。与传统纸质机票相比,电子客票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在于:

(1)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在线支付票款,无需送票、取票。减少因送票、付款等带来的繁琐手续及额外费用。

(2)乘客只需要记住航班号和起飞时间,凭借有效身份证件就能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不存在丢失机票的问题。”无纸化”乘机,轻松环保,绿色健康。

②电子客票的报销及电子客票行程单?

(1)电子客票行程单全称为”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是由国家税务总局监制,与民航总局联合发文批准的记录电子客行程、运价信息的单据,用作旅客报销凭证,不作为通过机场安检以及登机的凭证。

(2)购买了电子客票的旅客凭电子客票行程单进行报销。电子客票行程单遗失不补,不能挂失。

(3)旅客可以在相关网站指定机场或者通过相关网站邮寄的方式领取。如果您要求邮寄,我们将在航班起飞当日或次日寄出行程单,通常在7—14个工作日内送达。如果您在航班起飞后7个工作日内仍未收到邮寄的行程单,请致电相关网站,我们会进行相关的处理。

(4)行程单的有效打印期限为:客票全部航段未使用并查验客票状态为“openforuse”状态,一年之内都可以打印,客票全段全部使用后7天内可以打印行程单。

③购买飞机票需要什么证件?

中国旅客购票,须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并填写《旅客定座单》;外国游客,华侨,港,澳,台胞购票。须出示有效护照回乡证台胞证,居留证,旅行证或公安机关出示的其它有效身份证件,并填写《旅客定座单》。

参考文献:

篇5

江苏省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

进入“五五”普法以来,江苏省档案部门认真按照国家及省“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紧密结合本省档案工作实际,制定档案“五五”普法规划,把深入实施普法和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促进和保障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多措并举加强档案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和对社会广泛开展普法,有力促进了档案事业建设法治环境的形成,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划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深入推进全省档案工作领域学法普法工作,确保国家及省有关“五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在档案部门得到贯彻执行,研究制定《江苏省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明确要求各级档案部门按照《规划》确立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以及时序步骤,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普法任务。近年来,各地不失时机抓住档案法律法规颁布日和档案事业发展新机遇,有组织,有计划、不间断地开展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有效地推动着档案法制建设从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转变。

2、加强普法。全省档案部门先后组织10多次具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档案普法和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定期学习档案法律规范和行政法知识在各级档案部门逐步形成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成为工作常态。每年的档案法律法规颁布日被确定为档案法制宣传日,把档案法制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类档案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大专院校开设的档案专业,都把档案法规知识纳入必学课程。此外,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传媒,不断加强档案与法制宣传,目前全省各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的档案管理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开设了档案法制栏目。

3、普治并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以档案普法学习教育为抓手,不断推进各单位档案工作依法规范开展,有效促进全省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建章立制,着力完善适应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档案法规制度体系。二是履行法定职责,确保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各项规定贯彻执行。当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正在按照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重点围绕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目标要求,把档案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关注民生的需求之中,突出档案工作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主题,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服务发展意识,在不断拓展档案工作范围和延展档案服务领域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用出色的服务推动行政效能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档案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化,对档案部门多年来开展的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1、重视程度有差距。少数地方的档案部门对抓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推进档案部门依法治理、保障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部署和落实。有的重计划安排,轻督促检查;有的重临时应付,轻长远打算;有的缺乏工作主动性、紧迫性,甚至将学法用法和开展普法视为可有可无、可做可放的软任务,或敷于形式,或应付了之。长此以往的结果是,自身素质提不高,履职能力跟不上,发展环境受影响,档案工作不仅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且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也不相适应。

2、形式效果不对应。多年的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实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诸如学法方式单一,普法形式单调等程式化、简单化现象,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创新意识,总感觉档案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限制,难与其他系统和行业相比,只能采取简便省事的习惯做法;二是缺乏针对性,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基层档案部门,没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形势发展要求,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对象开展有的放矢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三是重外轻内,有的档案部门对外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可谓有计划,有落实,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社会效果也不错,但在加强自身学法用法方面,却抓得不够经常、不够扎实、不够有效,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出现“法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

3、受众范围不均衡。普法工作的要求是全覆盖,但在档案普法实践中明显存在受众面不均衡的问题。有的地方对习惯范围内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以及档案法制宣传比较重视,普法和法治实践活动开展得也比较规范有效,但对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下出现的,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或非国有事业单位等新型组织,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却没有跟上。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存在着重生产经营,轻档案工作,重经济利益,轻档案管理的问题,甚至有的还不知道建立和做好档案工作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加强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各级档案部门来讲,要在档案工作范围日益扩大、档案服务领域不断延伸的同时,更加注重覆盖,更加突出重点,逐步消除盲点。

深入推进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设想

1、开辟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开创档案普法新方法。随着社会变革、时代变迁,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社会生活已进入了全新的数字时代和网络世界。广播影视和互联网络等现代传媒成了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其传输快捷、生动直观、覆盖广泛等优势占领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对此,各级档案部门要顺应时代新潮流,适应社会新需求,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档案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和作用,在重点办好自身档案网站和爱国主义基地、不断丰富对外宣传内容的前提下,主动参与或者积极引导、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部门开展档案普法和档案宣传。在当前要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政府关切的热点问题,大力宣传档案工作,普及档案法律知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档案部门,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关心档案,利用档案,支持档案工作。基层档案部门可将行政管理实践中发现的典型案例,或者选择发生在身边的涉法事件,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开展寓教于乐、深入人心的档案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引导。

篇6

3月24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四部门联合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由此可见,虽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已有学者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质疑,但是,在政策领域,继续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认为,中职教育必须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中发挥中坚作用。发展更高水平、功能完善的普及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关于未来如何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研究者提出筛龇矫娴囊求:一是国家政策的保障,二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徐国庆,2016)。

我们认为,应从普及化阶段高中阶段教育功能以及我国教育体系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并确定未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角度来说,高中阶段教育至少要实现三方面功能:促进学习者升学、就业及成为合格公民。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部分,也要努力发挥这些功能,而且就业的功能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须承担的。另一方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未来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要素,因此,普及并非仅仅是一个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根本提升、教育发展形态多样化、教育实施方式灵活化以及各种不同类型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以从根本上实现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人尽其才、因材施教的教育终极发展目标。因此,要从现代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多教育选择机会、满足学习者多样发展及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视角出发,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基于这两方面要求,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如下发展方向和策略。

首先,在实施形式上,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类型、教育服务、教育对象等多方面增强高中阶段教育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入学模式、教学形式、学制等方面增强实施灵活性,切实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需求。

其次,在体系发展上,一方面,加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融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衔接,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机会,这也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均等认可的关键一环。

第三,在自身发展上,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就业导向教育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基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促进有就业意愿的学习者顺利过渡到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改革课程体系,把核心素养作为重要课程目标,加强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生涯指导,从根本上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和学生多样选择性。

篇7

日前,法国顶级香水及化妆品品牌娇兰与浦东四季酒店共同打造“法国娇兰御廷兰花·奢华四季酒店之旅”。活动当天,众多时尚、美妆界及SPA领域领军人物,与国内一线时尚媒体受邀出席。法国娇兰与浦东四季酒店联手独创FLARE SPA水疗中心为每一位客人量身定制了奢华的水疗体验。FLARE SPA水疗中心是目前首家四季酒店品牌与法国娇兰战略合作的SPA。在全新开幕的FLARE SPA水疗中心,受邀的客人们抢先体验并见证了新一代御廷兰花金兰乳霜及御庭兰花系列的极致功效。

此次御廷兰花·奢华四季之旅的温馨服务让客人在还未抵达酒店的那一刻就能深刻体验到。作为此次活动的赞助商BMW为客人们的旅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舒适,拥有豪华配置的BMW 5系Li令客人们在惬意的环境下享有更完美体验,御廷兰花·奢华四季之旅就由此展开。四季酒店的个性化服务与娇兰在美疗产品上的丰富经验完美融合,给客人带来私密尊贵的极致体验。每间客人入住的房间都点缀着优雅绽放的兰花,华贵却不失生机,低调高雅的香气,迅速将人们引入这场私密体验之旅的氛围之中。在浦东四季酒店专员的引领下,嘉宾来到位于酒店41层的FLARE SPA水疗中心,24小时开放的健身房、可尽收都市璀璨美景的无边际泳池,极致奢华的定制规格,皇家级的贴身服务,奇迹体验就此展开,每一位客人的信息及细致要求都被清晰记录,本次活动还特别为女性宾客设立了魅力彩妆及美甲体验。

这并不是法国娇兰第一次与四季酒店合作,早在去年的金秋九月法国娇兰就于日内瓦四季酒店成功举办了“法国娇兰第三代御廷兰花乳霜之旅”。会现场,法国娇兰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也身为中国云南天籽山自然保护区负责人的李旻果小姐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兰花基础实验室的负责人,生药学教授Annelise Lobstein女士及法国娇兰研究中心的院长——FrédéricBonté先生为现场媒体及贵宾揭开了新一代御廷兰花系列产品的奥秘,从研究到悉心培育,直至法国娇兰御廷兰花的诞生,十余年的专注沉淀,是法国娇兰奢华卓越高贵的品牌特质。

本次于上海举办的御廷兰花·奢华四季酒店之旅可视为是日内瓦活动的延伸。明媚的清晨,法国娇兰御廷兰花金兰乳霜的,在优雅、舒缓及惬意的氛围中展开,小组形式的讲座与互动,直面回答嘉宾们对新一代御廷兰花的好奇。为契合活动健康养生的主题,法国娇兰联合上海浦东四季酒店特别为参加活动的贵宾们安排了阴阳调和养生食谱。

傍晚时分,FLARE泳池侧畔,阅尽浦江美景,在专业的健身导师引领下,通过些许暖身运动带领预订水疗服务的客人们进行筋络舒缓,打开毛孔,为体验御廷兰花极致全效经典面部护理做好铺垫;来到奢华私密的水疗房,在90分钟的面部护理中,专业美容师一丝不苟的法式按摩手法,配合御廷兰花系列产品的神奇效用,瞬时回复肌肤的青春娇美,肌肤重绽,宛若兰花般完美无瑕,这是身与心的升华与交融。让肌肤新生与感官愉悦的独特享受仅在这一刻由法国娇兰为您呈现,感受娇兰对美丽的热情与坚持。法国娇兰最用心的呵护,只为您最美丽的绽放……

篇8

一、依托普教发展继教,形成互利共生局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把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从而使需要获得继续教育的人们能够便捷地根据需要获得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就现实而言,继续教育是依托学校已有的优越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充分利用了校内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实训设备、图书资料和管理经验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信誉不仅要体现在全日制在校生群体中,还应体现于成人学习者与职业群体中。职业学校重视发展继续教育是服务社会、保持生机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内涵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必须把继续教育的培养任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人员配置、机构设置、设备条件、学生管理、经费投入等各项指标,全部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才能使继教与普教的协调发展体现在各个方面,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机制扶持继教,落实合作共建 

从职业教育全局看,普教與继教一脉同生,继教应纳入职业学校的管理体系,由学校从宏观决策层面进行调控。学校要为继教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经费保障,关心继教人的成长,相关处室也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满足继教工作需要。 

继教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培训,一般都涉及政策、法规、制度、教学、管理、服务以及市场需求、价格定位、课程研发等方方面面。职业学校目前基本采取一级统管的体制,即从招生、教学、考务、管理以至毕业、结业的一系列工作,全部由学校内设职能机构——继续教育处自主完成。随着办学规模与培训任务的扩增,往往“力不从心”被动工作,无暇深入研究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管理的规范化。因此,学校要充分调动校内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专业系部要参与继教招生宣传和生源组织,并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与学生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专业系部加强与行业、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专业系部与继续教育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既统一协调又分工明确的两级管理模式,提升职业学校的整体实力。同时,学校也应将继教和普教的教学工作统一纳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享受相应工作量的待遇。尤其在评定职称、进修晋级、评优评奖、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等方面,与普教教师一视同仁,从而保证教师参与继教工作的积极性。 

三、特色办学内涵发展,致力完善共享 

职业学校开办继续教育,在学历层次上有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专接本等,在办学形式上有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网络远程教育、社区开放教育、技能鉴定考证和各类短期培训等。生源以在职人员为主,社会人员、在校学生为辅。虽然受高校扩招影响,继续教育以学历提升为目的的有效生源相对减少,职业学校在发挥自身优势、保持适度办学规模的基础上,面临着传统的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必须根据企事业单位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更高和学习者自身从业竞争、转岗晋级、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等不同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层次、类别的培训教学,职业学校也将由此获取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与普教相比,继教与继教管理有着鲜明的自主性、独立性与主体性。继续教育自身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办出特色。一是要坚持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标准,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习者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模式。二是要探索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科前沿的新信息、新技术的运用,提升学习者岗位职业能力。三是要紧密联系行业、社会发展的实际,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合作办学,落实重点教学环节,创建职业学校继教品牌专业和特色课程。四是建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努力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完善的管理、咨询、辅导、答疑、沟通等诸多方面帮助和服务。五是要加强继续教育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可谓职教事业的一体两翼,应以共生、共建与共享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的路径拓展、模式创新、服务融合,从而实现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知识拓扑;任务驱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100-02

一 背景

与综合型或理工科院校相比,财经类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既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知识,又掌握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信息技术,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决策和组织实施[1]。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个专业,包括计算机系、信息管理系、管理科学系和电子商务系均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专业需求不同,培养模式不同,课程性质不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很多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授课很难对各个专业方向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因此,针对财经类院校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讲授要找到一种既基于又区别于纯理工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模式,立足“管理+工程”专业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应用,学以致用,培养满足专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 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

近年来,财经类高校对技术专业基础课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2-3]。但是,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 课程内容方面

(1)专业特色不突出

尽管各专业按教学目标制定课程内容,但各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几乎是一样的,只是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理论或应用的偏重程度,在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上有所差别,这样很难突出各个专业方向需求的侧重点。

(2)知识组织结构松散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内容大多基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分层结构排列,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其应用,知识结构较松散,在未建立全局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不利于组织逻辑严密的教学过程,这也给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增加了困难。

2 教学方法方面

(1)创新能力培养欠缺

着重于基础理论的讲授,缺少创新环节的设置,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技术知识的应用也仅仅是“照搬使用”,不能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举一反三”,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教学方法习惯于使用“填鸭式”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而现有的教学手段,不仅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也轻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 基于知识拓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在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知识体系构成,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拓扑、任务驱动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力求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合财经类院校各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途径。

1 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内容的整合及知识拓扑的构建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内容多、杂,且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涉及多专业方向,知识难度和重要程度都有差异的课程,基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分层组织方式很难满足多个专业的课程系统化和统一化需求。课程知识拓扑可以表示知识点之间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关系,可以呈现出一个清晰、完整和系统化的课程知识图谱[4]。因此,本文针对网络系统的层级结构和行为模式,分别构建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课程知识拓扑,从而形成立体化的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实现基本原理与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

(1)在横向视角上,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通常按照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组织课程知识点,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通过分析各个网络层次内部知识点及关联关系,构建层内知识拓扑,使得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计算机网络工作方式,帮助他搭建网络基础知识粗框架。

(2)在纵向视角上,针对不同专业特色不突出问题和培养需求,构建层间知识拓扑,展现计算机网络交互行为模式,帮助学生在网络知识粗框架内实现专业知识点的有机关联与无缝组合。

2 各个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及教学任务的设计

由于各个专业不同,学生感兴趣知识点也不同,创新能力培养方向亦不同。任务驱动教学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基于一个或几个任务来完成,适合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5]。同时,任务驱动方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情境的差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既有针对性又有真实感,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各专业网络技术知识培养的重点和难点,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两个角度出发设计教学任务(见图1),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看,以知识拓扑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为中心设计教学任务,通过几个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来形象地解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学生对兴趣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从创新能力培养角度看,以知识拓扑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点为核心设计教学任务,任务与现实接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综合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在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中的综合运用。

四 教学实践与效果反馈

首先,结合各专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不同需求和培养目标,重新梳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体系,进一步确定各专业网络技术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为知识拓扑构建和教学任务设计提供基本的依据。为了研究工作的科学、合理和有序,在教学实践期间,多次组织各专业授课教师开会讨论,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汇总,同时广泛查阅文献,积极对所提出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

其次,构建课程知识拓扑。基于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一书中第二章到第六章的核心知识点及其章节关系,构建横向层面的课程知识拓扑,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纵向层面的课程知识拓扑。以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为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课程重要的后续专业必修课,与网络安全有关的大多数协议,比如SSL和SET协议,都与运输层和应用层的知识点有关,因此,该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纵向知识拓扑构建多数集中在运输层和应用层的知识点之间。

第三,设计教学任务。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看,财经类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会选修会计类课程,以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为例,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对会计电算化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专业教学任务更多地以会计系统的组网和数据共享为实际背景来展开。

最后,从教材选择、课时安排和试卷比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保证各个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序而顺利地进行。在教材和资料选择方面,为不同专业学生推荐不同的扩展阅读资料和案例,以契合不同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在课时安排方面,按照专业特色和教学任务设计,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期末试卷题型比例分配方面,不同专业试卷在设计和应用类题目的比例上均有所提升。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新教学方法的使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和好评,学生希望有进一步的改革实施。特别是,在期末考试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在设计与应用类题目方面,均有很好的发挥和进步。随着知识拓扑结构和教学任务设计的不断完善和扩展,本研究提出教学方法的优势必将会在不同专业后续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验证。

参考文献

[1]黄要武, 李天俐. “计算机网络”课程按专业分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23-124.

[2]徐恪. 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6(1):21-25.

[3]张明华, 韩彦岭, 周汝燕, 等. 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启发[J].计算机教育,2013(14):86-90.

篇10

1 引 言

义务教育是将我国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方法。义务教育的成败已成为我国能否脱离发展陷阱的关键环节。目前,学者们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DEA指数法等。通过DEA方法,可以确定每个决策单元相对上期的效率以及规模收益情况,而且针对DEA无效的决策单元,可提供至DEA有效的投入目标水平。因此许多学者通过DEA方法对我国的财政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并提出政策性意见。但大多数学者是从整体层面对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评价,具体应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政府财政支出还不是很多。本文主要运用DEA方法针对我国普通小学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2 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

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个方面: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产出。从财政资金的投入着手,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分为事业性经费支出与基本建设支出。在事业性经费支出中,个人部分选取了工资福利支出和个人家庭补助支出中的助学金支出,公用部分支出选取了商品服务支出。在基本建设支出中,无论财政资金用于哪一方面,均属于对我国普通小学基本建设的服务,故将其总值作为投入指标。

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产出指标从基础教育设施层面、公众层面、业务优化层面来设定。在基础教育设施层面采用学校数作为产出指标,在公众层面采用毕业率、升学率、适龄人口入学比例作为产出指标,在业务优化层面采用专职教师与教职工数量的比例作为产出指标。在搜集数据时,由于天津市的数据缺失,本文仅对我国30个省市的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投入产出指标设计见表1。

2.2 DEA模型构建

DEA是评价经济系统生成前沿面有效性的非参数评价方法,多应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多目标决策单元的绩效评价。1984年R.D.Banker等人提出BC2模型,即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生产部门之间的“技术有效”相对效率。本文即通过BC2模型对我国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可以看作是以财政投入为输入指标,普通小学义务教育产出为输出的n个决策单元DMUj(1≤j≤n),每个决策单元的输入向量为:

3 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

借助Deap2.1软件得出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见表2。

3.1 总体评价

表2显示,201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其均值为0.802。其中有九个省、两个自治区、两个直辖市的综合技术效率为1,分别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海南省、贵州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市和重庆市。这13个省份的投入产出的线性组合构成了技术效率前沿。同时,有10个省份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既“技术非有效”又“规模非有效”,存在财政支出资金的低效率及支出规模的偏大。总体来看,各省份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于规模效率水平。可见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是导致一些省份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

从规模报酬来看,除福建省规模报酬递增外,其他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未达到1的省份均规模报酬递减。因此,福建省应当适当扩大其投入规模,而其他省份则应该在注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缩小其对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规模,以提高财政支出规模效率。

3.2 对西北五省的绩效评价

表2显示,2012年西北五省份中普通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构成生产前沿面的是甘肃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而陕西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分别为0.639与0.378,青海省则居中,为0.99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经济越发达其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就会越高。

对于陕西省来说,其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是纯技术效率0.646和非规模效率0.990共同导致的。综合DEA非有效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从投入冗余分析,工资福利支出X1,助学金支出X2,商品和服务支出X3,基本建设总支出X4,应该分别减少2418376元,301425元,653869元,276246元。从产出不足分析,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适龄人口入学比例和专职教师比例可以分别提高4.3%,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综合DEA非有效造成其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从投入冗余分析,工资福利支出X1、助学金支出X2、商品和服务支出X3、基本建设支出总值X4,应当分别减少2408773元、41360元、525202元、304550元。如此,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学校数Y1、毕业率Y3、升学率Y4、专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Y5可以分别提高1309所、6.3%、1.2%、5.1%。

观察青海省的效率水平,造成其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0.999,而纯技术效率的水平为1,且青海省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青海省应该减少对于普通小学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规模来达到DEA有效。

4 结 论

篇11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统一;途径

G647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德法兼治”的办学理念,是推动高校教育创新、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德治校,就是坚定不移的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育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标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认真实施《教育法》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加强德育的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先进文化,大力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开拓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在校园内真正形成和保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和风尚。以德治校,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同时加强德育也是有效的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保证,二者是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的。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普及教育法规的重要性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发展从新思想新观念中受益,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的渗透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对高校教师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基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以言立行,更应该言传身教,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不断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精神文明氛围的重要保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保证。政府和社会一直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使得广大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

2.高校普通教育法规的重要性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有力保障。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手段,约束着教师队伍的言行举止,以一种威信力来告诉教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能说。通过普及教育法规,杜绝不良风气的腐化侵蚀,维护校园的民主法治、清正廉洁和安定和谐。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化,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法律作为保障和后盾。高校依据法律规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来制定高校发展的目标,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1]。

二、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相结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师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高校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上。高校要建设好和谐校园,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又得借助道德力量去倡导以德服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互结合,是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有力保障。

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进行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关键。二者统一于完成办学根本任务、实施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与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德治校,开展教师道德建设,弘扬正风正气,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德治”同“法治”一样,也是生动具体、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在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实施德育和开展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严格执法执纪和对违章者的惩戒,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德育工作就不会令人信服,收不到实际功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实行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在正确认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关系基础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发展进步,这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与时俱进的一个具体表现[2]。

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高校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的具体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我国当前的治国策略,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建立一个道德健全、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目标。高校的责任就是为社、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守法公民,从而不断推进社会向前发展。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我国高校改革的现实要求。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法制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高校建设中出现了不少矛盾。要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矛盾,既要依靠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自我调节和约束,又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管制和保障[3]。也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普及与教师道德建设的提升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高校的发展和改革。

2.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教师道德建设是教育法规的现实基础。道德规范作为调整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规范,通过人的内心活动和理想信念起作用。高校教师的师德状态决定着当前高校建设的现状。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更好的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育法规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的本质是高校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律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高校的管理、教学、服务工作。师德是高校建设的基础,法律的立意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师德建设。作为规范高校建设最权威的强制手段,法律为以德治校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行使职权时,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办事,不能任意越权或违章办事。同时严格履行法定的义务,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在广大师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从一定意义讲,在学校工作中,管理也是一种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照章办事,本身具有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可以从正面对管理和服务对象,特别是对青年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做到这一点,要靠管理和服务人员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素质,这又是平常教育和修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讲,“法治”不能脱离“德治”这个基础。没有优越的道德环境条件,法律法规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自觉的执行和遵守,“法治”就是一名空话。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普及教育法规相结合的主要途径

1.树立高校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的思想认识

高校在管理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向教师宣传以德治校,是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大力宣饕婪ㄖ涡#是维护高校权威的必要表现。让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才能保障高校建设平稳、顺利、有序的发展。

2.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并培养教师的法律意识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使高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为后盾和保障,约束教师们的行为举止。在教师中大力宣传教育法规知识,不断增强教师们的法律意识,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发展。在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增强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努力培育教师同现代法治文明相一致的平等意识。

加强高校法制教育还应当密切与师生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条件具备时可以组织实施现场普法教育和基层活动实践,参观看守所以及劳教劳改现场,通过犯罪人员开展现身说法,编写合适的法律知识普及读本,还可利用宣传栏、校报、手机报、网站、微信平台等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对高校已经设立的法制教育必修课加以重视和改进,加强配备师资力量,做到课时充分,学习扎实,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结合实际,以求达到良好的普法教育和宣传效果。

3.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师道德水平[4]

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确立明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在教师队伍中找典型、树榜样,提倡教师向典范学习,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教师们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教师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4.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教师要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渊博的学识做学生的表率,以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传授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成才,这是法律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要义。因此,依照法律赋予高校教师的任务、责任和义务来开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教师教育与管理的新理念。

四、结语

高校师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一协调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教育法规相结合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和长期任务,已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教师在提高自身道德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建立、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构,不仅有利于教师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即树立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二者结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初亚楠.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建设[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08―110.

[2]杨桂清.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J]. 高等教育,2013(13):36.

篇12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但当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存在很大问题。笔者基于此,对江西省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一、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差

        笔者通过对江西省几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多数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部分学生甚至对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很多的学生不识简谱,绝大多数学生不懂乐理和五线谱。学校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背景知识缺乏,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更是知之甚少。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就业上的压力使大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修炼,不得不放弃一些音乐的学习活动。 

        (二)课程设置单一、学生兴趣不浓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大部分高校,在音乐课程类型设置上过于单一,一般只有“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等几门课程,音乐相关课程没办法针对大学生的智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教学安排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江西省各高校学实行的是学分制,这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学分的需求才选择上大学音乐相关课程,因而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三)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一节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江西省各高校的各类音乐社团也只是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才临时进行突击培训,所以高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由于音乐学习内容单一、方法陈旧,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就提不上加强音乐修养,更不可能组织高水平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了。

        (四)高校音乐师资队伍的匮乏

        学生、学校、社会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音乐教师队伍状况也不是很理想,没有专业的音乐师资队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江西省很多高校都没有音乐教育教研室,只有从事音乐相关教育的几个老师。

        二、对策与建议

       (一)校方应高度重视,加强对音乐素质教育的扶植力度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从长规划,从整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着手,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长期重要的任务进行部署,要从教育教学的政策措施上增强扶植力度。首先要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音乐素质教育氛围,还能起到辅助思想道德建设,开发人的智力的作用。其次,要逐渐把公选课改为必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音乐素质教育。

        (二)建立健全高校音乐教育体制,确保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发达的国家里,音乐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国现有两千多所大学中,一千三百多所大学设有音乐学院或音乐系,没有音乐院系的大学,学生们可以跨院系选修音乐课,大多数大学和理工学院都设有音乐选修课。至今我国大学的音乐普及教育还相当落后,绝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来。建立音乐的系列化教育工程是目前江西省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需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三)办好大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普通高校的音乐紊质教育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要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因此大学生艺术类社团便成了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建立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民乐团、电声乐队等,并配有专职辅导教师.训练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指导教师要业务精通。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任何办学方针与教学设想都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来体现。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音乐教育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公共音乐课教师来讲除了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一般素质外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总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对大学生们非智力因素各方面的培养开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有助于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和完善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雯.关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考.文教资料.2008(3).

篇13

一、关于法治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

1、公司领导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法治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将每项重点任务详细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健全了对建设工作的督办、调研、考核机制,强化了责任追究机制,并把法治创建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网站、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强化了法治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员工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了企业学习法律文化知识的浓厚氛围。利用例会组织干部学法和法律知识辅导,强化法治建设意识。

3、根据上级公司部署,结合我公司实际,制订普法规划,以文件下发到各部门,明确普法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对象以及方法、步骤,制订具体的普法实施计划。

在具体的计划实施中,我们以领导班子为重点,对各部门中层领导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专业人员法治意识,要求部门的专业人员不仅要熟悉普法的一般内容,重点要掌握熟悉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普通员工的普法宣传,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了解掌握普法主要法律法规。

根据建筑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特点,我们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把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各部门在普法工作中,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积极承担对口专业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

篇14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水质检测

一、前言部分

离子色谱(HPIC)最早由奥地利学者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是以经典离子色谱为基础,由美国学者共同《Novel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ic Method Using Conductimetric Detection》为近代离子色谱开始的标志,是一种新型、独特而有效的快速分析微痕量离子的技术。

我单位购置的CIC-200型离子色谱仪具有抑制电导检测阴离子分析和直接电导检测阳离子分析两种检测模式,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分析检测相对应的多种阴阳离子。

2009年03月01日,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以下简称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实施。标准对锅炉水质的要求更加全面、严格,给锅炉水质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标准推行五年多以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离子色谱法和常规检测方法相比较,离子色谱法在检验水质硬度、氯化物、磷酸盐等项目上有着方法简便、数值精确、操作迅速等优点。本文通过HPIC与工业锅炉水质常规检测方法相对比,研究离子色谱法在工业锅炉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二、 实验部分

离子色谱法与EDTA滴定法测定水质硬度的对比、与硫氰酸铵滴定法测定氯化物、与磷钼蓝比色法测定磷酸盐的对比

2.1 离子色谱法

a. 仪器与试剂:

CIC-200型离子色谱仪、阴阳离子色谱柱及相对应金属保护柱和PEEK保护柱、3.0mM甲烷磺酸溶液、3.6mMNa2CO3+4.5mMNaHCO3溶液、Ca2+、Mg2+、Cl-、PO43-标准溶液

b. 测定条件

样品均由分析纯试剂和超纯水配制而成。

c. 实验方法

按照阴阳离子色谱柱对应调试好仪器,调整淋洗液流速分别为1mL/min和2mL/min,电导转换分别为01、02,量程分别为01、06,阴离子系统电流75mA。在选定淋洗条件下,待基线平稳后,将标准溶液或样品注入进样器,程序采集谱图时间到达预定的值时终止谱图的采集及处理,然后将计算结果填入“定量结果表”中,执行“联合计算,程序根据工作曲线或(平均)校正因子在待测样品窗口中计算浓度。

2.2 EDTA滴定法

a.仪器与试剂

EDTA标准溶液(0.01mol/L)、铬黑T指示剂、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25ml微量滴定管

a.实验方法

盛取100mL水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mL缓冲溶液和2滴铬黑T指示剂后溶液呈紫红色,用EDTA滴定为蓝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此时消耗EDTA的量并根据公式计算水样硬度。

2.3 硫氰酸铵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含量

a. 仪器与试剂

25ml微量滴定管、铬酸钾指示剂(100g/L)、氯化钠标准溶液(1ml含1.0mgcl-)、硝酸银标准溶液(1ml相当于1.0mgcl-)、硫氰酸铵标准溶液(1ml相当于1.0mgcl-)、铁铵矾指示剂

b.实验方法

盛取100mL水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分析纯浓硝酸1ml调节水样pH值不大于1,加入15.0mlAgNO3标准溶液,1.0ml指示剂,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快速滴定至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按照上述方法作空白实验后根据公式计算水样中氯化物含量。

2.4 磷酸盐的测定(磷钼蓝比色法)

a. 仪器与试剂

25ml微量滴定管、15g/L氯化亚锡甘油溶液、1ml含1.0mgPO43-磷酸盐标准溶液、1ml含0.1mgPO43-磷酸盐工作溶液、钼酸铵-硫酸混合溶液

b.实验方法

量取0ml、0.10ml、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1.50ml、2.00ml、2.50ml磷酸盐工作溶液和5ml水样,分别注入比色管,稀释20ml摇匀。在上述试样中各加入2.5ml钼酸铵-硫酸混合溶液并稀释至刻度,加入2-3滴氯化亚锡甘油溶液,两分钟后比色并计算水样中磷酸盐的含量。

三、 结果与讨论

3.1 离子色谱法可以一次进样测试不同离子的含量,用很短的时间获得阴、阳离子及样品组成的全部信息。可以同时多次进样,避免了常规实验的重复繁琐的步骤。在测定硬度时可以精确测量钙、镁离子各自的含量,对垢样分析、水质调节具有指导性意义。

3.2 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样品浓度范围可达到μg/L-mg/L,特别是对常见阴离子的检出限小于10μg/L。实验过程只需要进样和操作鼠标便可完成,实验稳定性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如滴定误差、读数误差等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3.3离子色谱所用试剂有机溶剂很少且很难与人体接触,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上述其他检测方法所用铬黑T、EDTA、铬酸钾、硫氰酸铵、硝酸银、铁铵矾、钼酸铵、氯化亚锡、甘油等多为有机溶剂或重金属溶剂,实验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且实验完成后产生的废液不容易进行三废处理而污染环境。

四、展望

离子色谱目前在工业锅炉水质检测中应用不多,但它迅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以及离子色谱联用技术的日益成熟,相信HPIC在工业锅炉水质检测方面有更加广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丽菁,薛新望,吕华东 离子色谱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海峡预防压学杂志2002年第8卷第2期]34-36.

[2]彭宁云,于萍,罗运柏 离子色谱法在电厂水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工业水处理 2000年9月第20卷第9期}36-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