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和交流的场所。如何设计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兼具生态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空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校园景观主要分为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人文景观。校园自然景观包括植物山石、水景道路、建筑雕塑等,是以自然材料为载体的景观。校园人文景观是包含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和校园风气等,是以人文内涵为载体的景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外在和内在的统一,打造有灵魂的大学校园景观。

1.高校校园自然景观设计

1.1高校校园建筑、水景等自然景观设计宜多采用乡土材料和本土设计风格

首先,乡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其次,这样的景观空间富有地方特色,是对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传承,这与大学文化传承的宗旨一致,也能展现大学立足本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1.2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在各个区域应该各有区分

校园人口区是属于形象宣传和展示区域,植物布置应该选择植株高大、树形优美的常绿树种,保持稳定的外在形象。植物层次以草坪和大型乔木2层组成,植物分布以规则且舒朗的布置为佳,这样视野开阔,内外景观有沟通,营造校园内外交流顺畅、与社会接轨并融合的大学氛围;教学区需要营造安静的教学环境,可多采用绿篱进行区域划分和行走路线的限定,让过路行人与教室保持距离,减少干扰,并且一定高度的绿篱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教学区的植物布置可以柔化建筑的线条,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但要注意教室周围的植物不宜过密,会遮挡光线;生活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多样化,体现在造型、色彩和层次等方面,营造轻松活泼的生活休闲环境,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在不同的分区可以选用1~2种骨干树种营造独特的景观,区别于其他分区。例如武汉大学除了享有盛誉的樱园还有桂园、梅园、枫园,利用樱花、桂花、梅花和枫香这几种植物将校园分为几大区域。春季樱花落英缤纷,夏季绿荫覆盖,秋季桂子飘香、秋枫似火,冬季白雪红梅,景色优美而特色鲜明,又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2.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设计

2.1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设计

在空间中人的需求(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满足是第1位的,这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物质需求是指空间使用中设施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恰当、尺度是否适宜。心理需求是指在空间使用中能否让人感觉安全、舒适和心情愉悦。高校校园中的空间比较复杂,既有公共活动的大空间、宁静学习的小空间,又有热闹的运动空间和闲适的休闲空间。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加以区分。在公共活动空间中设计中,可以利用大型广场、大面积草坪来衔接各个建筑和设施,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建筑、设施等尺度应该相对较大,有利于形成气势恢宏的场景;休闲空间可以利用宿舍楼下、院系建筑前后的庭院等围河感比较强的小片区域,师生可以在这里小坐、交谈、看书等。这样的空间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小尺度,营造亲切宜人的氛围。多利用植物来塑造空间,具有自然气息。

2.2以学习为主体的校园景观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需围绕学习来进行设计,应该突出教学区的设计。教学区的设计首要考虑人流的汇集与疏散,避免交叉和干扰。可以通过道路分级和建筑组团来达到分流。一级道路可以行车,贯穿全校到达每个建筑组团,但离教学楼有一定距离。二级道路贯穿建筑组团,到达每栋建筑入口、出口,但与教室窗口保持一定距离。教学区可以利用植物围合形成半私密的学习区,也通过雕塑、小品、匾额、标语、宣传栏、学习角、阅读区、作品展示区等设置,营造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

2.3体现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的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需要提炼本校的办学特点,结合学校性质来综合考虑,也要体现本校校训和大学精神。如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军事院校、医科院校、艺术院校等,这些都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依据。军事院校强调规整严谨、庄严肃穆,农林院校植物景观为主、生态环保,师范院校体现尊师重教、无私奉献,艺术院校布局灵活、艺术感强。

2.4传承当地文化和本校文脉的校园景观设计

篇2

关键词:高职校园;景观设计;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04(2015)03–0069–02

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对高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联系,其能通过校园景观这一载体,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发展近况、未来展望做出充分的展示,并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层面,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神炼炉。

1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在高职校园景观的构建上,文化内涵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广场、运动场地、集散空间、道路、植物、山石水体以及各类建筑等,这些景观的存在发挥着他们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学校师生提供着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便利的生活场所。其次,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人文景观两类。在校园景观的建设上,多种多样的植物类型、接近自然的山石、姿态多变的水体与人为的建筑艺术相结合,共同营造了一个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最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将人性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完美的诠释出来,以达到激励师生不断学习与进步的目的。

2文化内涵的表达原则和表达依据

2.1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原则

(1)中心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也称为主题性原则,其在高职校园的景观设计上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不同的校园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思想及内涵,但不管怎样,这些文化内涵的出现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点。因此,在同一校园内,文化内涵的展现也可以是复杂多变的,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建筑构造、山石水体,都承载着文化内涵,这些载体的存在让文化内涵统一成了体系,共同展示着校内特定场所或景观文化所需表达的主题文化。

(2)规划性原则

规划这一举措,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不仅需要对校园硬件规划做到充分考虑,还需要对景观文化规划的体现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在进行高职校园景观文化设计时,应当立足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以文化规划为核心,将校园文化规划与其他建设规划融为一体的同时,加强校园景观设计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推动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实现。

(3)生态性原则

高职校园内的众多景观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但在文化的体现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在高职校园内改造景观或新建景观时,应当深入其形成的生态文化环境中去寻找设计灵感,有效把握校园的文化脉络,用生态的理念进行校园景观设计。

(4)欣赏性原则

校园景观的存在,是高职学校成为一种能够产生欣赏美感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富有文化内涵且具有美感的景观文化会受到众多师生的驻足,让师生对校园景观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产生探索兴趣,并在探索途中促进学校师生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景观艺术观赏主题的多样性让其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它以美学元素为基础,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欣赏性元素。

2.2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依据

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并不是由建设者随心所欲来完成的,其需要以高职文化内容为主体,将学校办学性质、学校场地的使用、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其进行素材升华,最后将需要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达到展现文化内涵的效果。

3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方法

3.1建筑表达法

每一栋校园建筑的构建,都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独特性等特点,它们对校园积极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一栋时代气息浓厚的图书馆,会让众多学生对它流连忘返。同时,校园内的园林建筑也可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亭、廊、花架等结构的组成让文化内涵的表达更具形象感。

3.2植物配置法

花草林木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一开始人们栽种植物是为了获取植物具备的功能用途,但渐渐的,随着对植物生态和属性的掌握,在高职校园内往往会配置一些与周围氛围相吻合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这些精心设计的植物将高职校园点缀成妙造自然的效果,在校内师生情操的培养以及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中,植物大多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人们的思想、情感、性格都可以通过植物来传达。

3.3构筑表达法

雕塑、假山、小品、喷泉、亭台、花架、长廊、原桥等构筑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它们丰富了学校的景观构造,易于表达出学校的文化内涵,被广大设计者所接收。雕塑即使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其能在反应校园特色的同时,对校园的精神风尚进行展现与弘扬,并对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出了表达。同时,雕塑具有多种形式,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可以将圆雕、浮雕等形成的雕塑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展示着校园的文化内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做好文化内涵的表达工作,不但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而且能对学校师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注重传承学校历史文脉,在突出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对融入学校生命与校园文化的景观进行设计与建造,从而让校园景观文化生态更富生命力,使校园景观更加生态活泼、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波.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景观设计的价值及其体现[J].装饰,2012(08):22-23.

篇3

关键词:生产性景观;高校;校园;设计

生产性景观的含义

生产性景观是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并且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了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 如农业生产)和对自然资源的再加工( 如工业生产) ,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的意义

1.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对于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的知识,很少真正的有机会接触和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变化,造成了很多的现代学生甚至老师“五谷不分”。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可以给校园师生提供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让校园师生能更好的去感悟生命的真谛,认识自然的力量,了解自然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四季更替,各种生产性景观呈现出的不同季相变化也丰富了校园景观层次。

2.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对于学生提升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现代社会大多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劳动,生产性景观的设计,为他们提供了劳动的机会,同样,这些体力劳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于各种工具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这些劳动大多较辛苦,有些也需要团体的合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插秧比赛和水稻收割比赛,这都是对学生劳动意识和竞争意识的锻炼。

3.感悟生命,维护生态平衡

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各种作物随着节气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指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各种农作物的发芽、长大、开花与结果,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知,促使学生领悟人生,关爱生命。同时,各种作物的开花结果,春华秋实,也会吸引各种昆虫和鸟兽,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各种生活的需求,这也会使校园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护和平衡。

4.顺应低碳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理念是当前景观设计的主流思想,校园生产性景观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也可以为校园师生提供各种生产果实,满足校园师生的部分生活需求,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完全符合低碳设计的要求,甚至达到零碳或负碳的标准。

高校校园设计生产性景观的优势

1.高校校园基址环境优势

当前各地高校都在扩建新校区或开发大学城,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原先都是肥沃的农田,这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址环境和适宜的土壤条件。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本身就是农田区,只是后来土地被征用改为学校用地。同时,当地被征地的农民也对这块土地较为熟悉,也有一定的感情,可以被聘为生产性景观的生产维护作业人员,既解决了管理问题,也为当地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会。另外,高校新区的校园环境大多较好,没有城市社区等的空气污染或水体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些因素也成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一大优势,在这些校园中生产出的各种水果蔬菜或粮食可以保持较好的安全性。

2. 高校校园师生群体素质优势

高校师生都是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都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校园的生产性景观的管理问题有着较好的优势。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不用担心像在城市社区里的生产性景观那样遭到破坏或者人为的乱采乱摘等方式的摧残。

3. 高校专业特色以及科研力量优势

高校作为国家或地方的教育和科研机构有着各种各样的专业,这些专业大多需要生产性的实践或科研实验,这些生产性景观也可以为这些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资源。尤其是农林类专业或者相关的生产加工性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对于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需求和增强作用更加明显。如很多农林类院校都有试验田,这些完全可以发展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园景观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这里,满校园都是各种果树和经济林木以及各种其他的农作物,而且这些植物信息都被标注的很清楚,这将极大方便学生的专业学习。还有,齐鲁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为酿造专业,该校在规划过程中,将二期建设用地全部种植了葡萄,这些葡萄在秋天将有学生采摘回实验室进行酿制葡萄酒。

4.高校学生课余时间充足的优势

高校学生一般学习压力较小,各种课余活动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多,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和这些景观植物接触,或耕作,或收获,或管理。这些活动就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劳动的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农业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方法

1.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景观植物类型

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结合各个高校的专业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彰显高校专业特色,又可以使生产性景观有所依托,促进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发展。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是中医药相关的专业,所以该高校结合药用植物的种植和管理,在校园的中部种植了大量的各种药用植物,形成了具有中医药大学校园特色的药用植物园。这些药用植物,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还可以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这些药用植物的种植管理工作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

2.结合地域特色,合理设计景观形态

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各有特色。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环境特色和气候特征等因素,合理设计生产性景观,尽量选择乡土植物。比如珠江流域地区,气温高,校园生产性景观植物可以选用当地常见的芒果、香蕉、荔枝等植物,形成相应的香蕉林,荔枝林等景观形态。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选择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形态,以营造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观意境,比如江南稻田景观,以及结合水乡特色的其他景观形态。如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校园里原生态的农家屋舍旁盛开着成片的麦子、油菜,一畦一畦的蚕豆和茭白;而秋天换季时,人头攒动的收割播种还有大白鹅、鸽子、白鹭这些家禽飞鸟在校园中摇摇摆摆的成了另一类流动的景致。

3.结合高校学生群体特点,增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高校学生群体年龄都较小,比较有好奇心,而且他们这个时期是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时期。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能够符合他们的群体特点,能够积极吸引学生。同时,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生产性景观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学的知识,得到锻炼。

结语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在当前的形式下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高校特有的环境优势和专业优势可以促进生产性景观的发展,让人们逐步认识和接受生产性景观,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校园景观环境,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为特色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1] 李阳 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艺术与设计,201204

[2] 保罗・索莱里等. 生产性景观访谈仁J3. 景观设计学,20l0

篇4

关键词:校园景观;复制模式;文脉;空间;交往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正文

大学,是确立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课堂,是大学生迈向社会、贡献社会的教育核心阶段,是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标志。在新经济的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如何建立新一想的大学校园环境,从而使大学校园建设合理健康的发展,构建整个校园乃至社会的文化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新世纪初期,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要求及我国的政策引导,校园建设呈现出大规模扩建的趋势。一时间,老校园扩张兴建新区,新校园不断建设,大学城的新兴模式也已经在我国各省市迅速蔓延。数量和质量成为高校的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为盲扩招、抢生源、满足市场巨大需求,不得不追求数量,另一方面以为的低水平复制导致校园失去特色。

校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

“校园景观设计”包含植物配置和空间二次围合两个主要方面。旨在观赏和参与的两方面达到合理的植物景观配置和形成景观环境塑造的人参与活动的功能。

在Richard·P·Dober的《大学校园景观》一书中,阐述了校园景观设计的决定因素,包括气候、环境、地形、植被、场地尺寸及形状、风格、视觉特色等;并对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类,包括:第一,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空间,从周围环境、边界、入口、道路、停车场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从传统空间、第二层次空间、第三层次空间、湿地、干地5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休闲娱乐领域,包括花园、树林、动物区、娱乐场地、室内景观等;第四,场地制造和利用,包括灯光、室外家具等景观元素。

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

一、文脉

文脉是一个学校发展传承的思想结晶,是学校独特性和内涵性的必然存在,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正是我国高校快速发展催生出的模式化大学所欠缺的。校园建设首要结合所处地域条件和风俗文化,避免各地“特色趋同”现象。根据根据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建设与当地环境想适宜的景观,如南北方气候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等,以适宜手法和现代化施工创造本土景观,同样是校园景观设计的追求。

校园景观的文化性体现不仅仅是对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的融合还是对校园历史文脉的重视,是校园区别于其他的高校的特色核心。校园景观要体现作为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体现科学文化的理性、只需,体现高雅、纯朴、自然的格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新发展,形成校园景观设计的特色。

二、 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目标是营造一个富于活力和促进师生交往的良好场所环境。

新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校园对交流空间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社会对人才要求发生了转向,对创造型和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良好沟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校园建设能够创造一种促进师生交流和相互启发、锻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场所。由于校园是一个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模式的社区,良好的校园景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场所。

学生的生活方式特点。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过着大点一线的生活;宿舍—教室—食堂。除了上课、睡觉、吃饭和生活琐事等还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其中,参加休闲娱乐活动、体育运动,以及散步、社团活动及文艺活动占了很大份量。即,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在校园环境中;于是,校园环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靠的空间。

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为人们的休闲、交往、娱乐提供了平台。公共性越强的空间人们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越多,作为学生共有的户外景观空间,它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提供了更多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人相遇和交往的机会。

在校园中,除了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设计者有意识地赋予场地一不同的功能,可为其增加交往空间的活力。例如可以举办活动和休闲的广场,安静隐蔽的室外晨读空间。

三、 景色

校园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讲究四季均衡,时间上有观赏的延续性。景观的时间目标是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校园景观能够呈现一种动态的四季均有景可赏的景观。这主要要求体现在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种植不同的物种,例如花坛,根据不同植被开花的季节使之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以及落叶实木与常青树木的搭配,使校园无论冬夏都能呈现有活力的气氛,既不会因为冬季的落叶呈现枯败的景象,也不会因为夏季植物不够茂密导致遮阴功能的不足。

四、环境

校园景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了营造校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校园往往散布在城市或是郊区,良好的绿化环境成为城市的绿肺,起到调节城市空气质量,为周围市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功能。为城市乃至人类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其一,不破坏原有的植物植被。在设计的伊始,就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坡度分析、植被分析、日照分析等,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尽量保留原有植被、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其二,强调环境的地域特色。包括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布置室外空间和采用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两个方面。

其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即景观材料应尽量采用对环境有利、污染少、课回收的绿色环保材料。

结束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它的目的都是营造一个可参与、有功能倾向、分为良好的环境。它不仅是一个学习生活的空间,更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如今的这种单一复制的校园发展模式急需也将会改善。

参考文献:

何伟.高校校园设计中的新与旧的整合.湖南大学.2003年

吴丽娜. 大学校园环境美及其创造.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

篇5

高校校园的植物景观是大学校园环境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反映着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以大学校园不同的功能分区为角度,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来分析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

关键词: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江西农业大学

1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概况

大学校园一般位于城市中或城市边缘,就不可避免地具备城市景观的特征。但是大学校园植物景观作为城市特殊景观有其自身的特色[1]。大学校园不同的功能分区满足师生不同的需求,所以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在不同的功能分区要有相应的特色。本文就是以大学校园不同的功能分区为角度,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来论述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及其提升策略。

2江西农业大学概况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省会——英雄城南昌市,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学校有两个校区:北区和南区,总面积1066.7hm2,教学用地263.3hm2。

3按空间的功能需求进行植物景观分析

本文根据高校校园各种空间的功能需求特色把校园空间划分为:学校入口区、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体育运动区。

3.1学校入口区植物景观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北入口主要植物有:香樟、银杏、紫荆、桂花、杨梅、云南黄素馨、红花檵木、海桐等。植物配置以规则式植物造景为主,底层灌木整齐,种植块内植物以群植为主,烘托入口庄严肃穆,水池周边种植整洁,植物景观营造出空间开阔,突出中心雕塑,简洁大气。农大校园入口植物景观提升点是如何凸显出农大校园的文化特色,整体的植物配置的丰富程度怎么与入口的标志性相结合。

3.2教学区植物景观分析

本文选取该校具有代表性教学区域,林学院院办门口,行道树有醉香含笑和巴东木莲,乔木有桂花、香樟、阴香、金丝桃球,地被为沿阶草。以常绿树为主,搭配花叶灌木。林学院院办门口两旁栽植两颗造型优美的金桂,每到秋季满树的金黄,直接提升了林学院院办的整体景观效果。并且建筑物周围5m范围种植了一些高大乔木,影响了建筑物的通风采光。教学区的针对性提升策略有:应在主要的教学楼附近运用乔灌进行搭配来构建出适宜师生学习交流的场所,例如因建筑物周围高大乔木明显影响教室采光,应进行间伐和疏剪枝叶;在不同院系可以营建出差异性植物景观,产生场所的归属感和识别性。

3.3生活区植物景观分析

校园中生活区影响着师生的休息环境质量,所以应营造出该区宁静的生活环境,同时隔离环境中的飞尘和噪声,保证一定私密性。还要有不同的生活活动空间,满足师生不同的活动需求。农大宿舍区附近绿地多为面积较小的块状,栽植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有乔木﹢灌木﹢草坪,除了行道树外,绿地较少,有的乔木与建筑边缘不足2m的距离,严重影响了低楼层宿舍的采光、通风。生活区植物景观的提升:应提高生活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程度,发挥提高生态效益功能,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开放空间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师生活动需求。局部建筑周围采光通风问题应进行解决。

3.4行政区植物景观分析

行政区一般是整个校园的重要官方对外窗口,校园内外行政办公人员往来频繁,因此该区域的植物景观展示着校园整体形象和品味,为校园空间植物景观环境设计的重点区域。学校办公大楼周边:金叶含笑、山茶、紫薇,正面造景以常绿乔灌木为主要观赏植物,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有灌木﹢草坪,从前到后依次为檵木、山茶、桂花、苏铁、香樟,层次丰富,该区植物景观营造基本满足该区的形象和办公需求。行政区植物景观提升点应在如何表现校园形象和文化特色,营造空间简洁干练,方便快捷的步行交通流线,师生来往穿行便捷。

4农大典型节点植物景观分析

农大图书馆为安静教学区,所以运用植物造景营造空间,南面为校园综合体育场,是喧闹的活动区,而图书馆外环境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所以在两区横穿的道路上种植了高达20多米的香樟和马尾松,分割空间。该空间以大草坪为主,开敞空间供人活动,其中点缀花灌木金丝桃、小乔、合欢树。前广场的北侧,运用大乔木围合形成私密空间。图书馆总体植物营造出开放空间、私密空间,满足人们的各类休憩活动,是具有人性化的空间缺点是园林养护不足,西南角草坪被踩出一条小径。

5小结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景观基本符合学校入口区、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等空间的使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植物侵占道路、过度生长的现象;彩叶、开花的植物种类较少;缺少突出校园特色的树种;南区植物由于土质较差,整体植物景观成型较差,生长态势不好。整体校园植物景观提升点:同时要注重增加彩叶植物,开花植物,丰富校园植物景观,提升植物景观的色彩丰富度。在靠近建筑处不要种植高大树木,影响建筑采光通风。考虑运用一些江西农业大大学的特色树种来突出农大自身特色文化环境,如水杉、华木莲在当地和该校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植物。

作者:陈奇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篇6

论文摘 要: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了空前的机遇,也把校园景观设计推向新的。蓬勃发展的形势必然要求校园景观设计与之相适应,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和劳动市场,这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几年来,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的基础除了建筑更主要的是校园景观设计,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园林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园林景观强调的当然是对师生的作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才的摇篮,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校园不仅应提供用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根据当前多元素,综合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探讨适合高校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对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进行指导,进而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环境,适宜的工作、学习、空间。鉴于这些设计要求,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尤其重要。  

  

1场所精神的提练和情感文脉的注入  

人文主义的词源于拉丁文来自古希腊的教育,教育与人文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把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使这种思想在人们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而这一点在一般高校设计景点几乎都贯穿了这种思想。  

(1)校园小广场。在进入小广场的路口上,如出口的一排挺拔的雪松,不加装点,显得很严肃,寓意校园是一所神圣的知识殿堂,广场中心国旗的伟岸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众人面前。它时刻警醒大学生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仅此,如果仅有一种庄严的氛围似乎又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在旗杆下放上一盆对节白腊,一株植物四种不同枝叶,它更象征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盆景四周颜色绚丽的草花,形成花带,簇拥着盆景,意味学生拥护着校园。  

(2)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它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存在于主客观之间,即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反映,即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主客的统一。高校广场喷泉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水底喷头喷出各种图案形成立体美,而所有的空间造型效果都要靠光影表达,在喷头边置灯,根据喷出的水柱恰如其分地反应灯光,为校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夜景照明。几乎所有高校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那象征着生生不息。夜景照明应当与校园周围环境结合,主要烘托校园气氛,并始终为学生和所需要的景观空间服务,遵循突出自然的景观特色,突出校园人文活动特色。  

(4)道路设计。首先决定于校园绿地的规划形式,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场,正是小广场设在此处目的所在,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在出口处采用循环道,实行人车分流制,外环行车,内环行人,在小广场中用草坪围出一条条小径,形成放射状,为师生提供极大的方便。  

(5)亭楼。“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常见的建筑,亭应设在靠图书馆旁边,这个地方最适合晨读,其寓意是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振兴中华的未来。唯有用功读书,奋发图强,才能承担所赋予的重任。  

(6)教学区小园。它通常的精神核心理所当然落在正中心雕塑上,如园心雕塑是一名女学生手拿一本书,昂首挺胸展望未来,这尊雕塑明确反映学校对学生要求,用小饰品来反映主题,小中见大,看表面找实质。  

  

2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1)以植物造景为主。着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园林单位 有树才有园,有花才有景,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春华秋实,树茂花艳,生命之类和季相之妙主要是通过植物景观来表现,绿色植物还能调节人的心理,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和肉体,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动感和舒适感。  

(2)建筑环境的植物种植。小广场和大门处都设置草坪,使人进入校园都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广场上的草坪,用小黄杨做绿篱,把草坪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整个广场面的布置气势庄严。通过这种精神环境的塑造,展示校园美好的精神风貌,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道路植物的种植。在考虑到校园交通所需要的空间和绿化的需要,总体采用植物的有节奏的排列在道路旁,主道一律采用高大乔木,除满足其交通和遮荫功能外,更注重了与人行道植物的搭配和协调,樟树、石楠等冠大荫浓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并用桂花,棕榈大叶黄杨作为道路旁建筑的背景烘托主题。加之樟树与广玉兰、塔柏、小叶黄杨结合层次丰富。协调统一,韵律感强,简洁明快,既满足师生夏季遮荫又照顾了师生的视觉美,达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4)水景植物的种植。高校人工湖里的水是一种静态的水体,根据原有的鱼池和水沟改建而成,就地取材,并且根据原有曲折岸线做池岸改造为自然式的水岸曲线,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使它的外形美观,周围的水景植物与之协调,水旁的园林植物其姿态、色彩和倒影等,强化了水体的美感。湖边垂柳之间草坪相连,湖里倒影涟涟。利用倒影起到借景虚幻虚实结合的效果,人工湖中种植野生水草更增添自然的情趣。  

(5)造景中穿插小品着力渲传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艺术效果。园林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泛的国土之上自然风景的美,同时园林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光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的风景,以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更新和安慰因紧张而成天忙碌的劳动生活。构成园林空间的景观除山石、水体、动物、植物以及园林建筑等到五大要素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设施,从而满足师生的休息娱乐,采用情景交融,用园林小品在所处环境中表达一个主旨,通过设计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园林景观设计多方面讲究艺术特色,往往是含而不矫作,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它的主观要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切合学校自身意义和办学目的等用来表达这种艺术效果的手法。  

3 融入园林绿化的建筑设施  

(1)住宿区建筑园林绿化。住宅区显得幽静、素雅,也体现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离老师宿舍外围用高大的水杉,樟树栽种成林带,摆上圆凳、圆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此休闲有惬意和深幽之感。学生宿舍成排成列,考虑到空间的问题,在每栋搂之前设花坛,栽种观赏性植物,又起障景作用,同时使空间显得宽阔不产生拥挤感。  

(2)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化。校园共公建筑的绿化首先是共公绿地的选择,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校园园林艺术水平,使能适应改革开放与师生的需要。针对校园就是能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位置适中交通要方便,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节约用地,为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就在教职工住宅群最前沿设一个小广场,留出一定的空间,足够为他们进行各种集体活动周围,仍用樟树用作遮荫。  

(3)草本花卉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常用各种草本花卉创造形形的群体装饰图案。多布置校内道路广场,主要建筑之前的林荫道等处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对活跃环境气氛。启迪人们的思想都有重要意义。  

(4)花坛设计。花坛布置的形式要和环境求得统一,花坛在园林中不论是作主景还是作配景,都应与周围的环境求得协调。布置在广场的花坛其面积要与广场成一定比例,平面轮廓也要和广场的外形统一协调,并注意交通上的要求不妨碍人流交通和行车拐弯的需要。  

(5)花境设计。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混合种植,以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用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所以构图不是为了几何平面图案的美联社,而是为取得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之美。校园花境设计多在道路用地上布置花境,如道路两旁种植各色的月季,并用月季组成花境,形成流线形的带状。  

(6)植物的色彩布局。校园植物是高校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等。必将出现绚丽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7)叶色 。高校小广场两旁如种红叶李、樟树、月季。让红叶李在月季与樟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春夏为浅绿,秋为深绿,落叶之前叶自身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红色,从而可欣赏到不季节的景色。  

(8)层次。植物分层配制不仅影响高校园林景观空间感,而且是校园色彩搭配的最主要方法。以不同叶色的绿色度与花色,用不同高度的乔灌木层配制。可形成丰富的层次,特别是不同花色的乔灌木分层配植,更是园林中常用的一种配植形式。  

(9)季相。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使得植物产生了型貌和色彩的变化,如:话的开谢、叶的层落,植物色彩丰富,交替出现优美的季相。在校园的春季有开红和黄的迎春花搭配成格式的花坛,开粉红和白色的樱花,嫩绿的垂柳;夏季有各色的紫薇、白色广玉兰、红色的一串红;秋季以色叶木为主。冬季有翠绿的雪松等使整个校园丰富而不杂乱。春天的迎春花,红花艳丽。其背景树上层是白色的樱花。夏季当其落花之时背景树又出现一片红叶李,带红叶李落叶,其背后又是一片苍翠的雪松。  

  

4 结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坏境己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目标。相信,随着高校景观园林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小青.我国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研究[d].福建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李文.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3.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 祭彦加等.校园绿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6] 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987.  

篇7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素质教育

现代大学的任务,是积极的推动并服务于社会进步。它的教育目标,不是狭义的技术或职业的教育,而是培养在现代复杂而常变的社会中,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应对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级建设人才。因此,现代大学的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培养、完善和提高。在这种高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包括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完成大学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完成培养、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人居科学的角度,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大学生精神文明教育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一、对校园景观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

知识经济社会是高感情与高科技平衡发展的社会。其中与高科技相匹配的高感情是知识经济推进和发展的精神保证。因此,现代教育是“逻辑―认知”和“情感―体验”两种过程共同构成的复合体。这种复合教育过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产生具有高情感的人才。在这种条件下,现代信息社会为人类拓开了崭新的教育模式,一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高科技学习方式,如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远程教学、网上大学等等,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亟待用高科技手段和传统手段强化和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培养和导引高感情沿正确方向发展。而所用的传统手段之一,就是对校园景观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校园景观的建造和欣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灌输人类传统文明精华,提升其精神境界,形成和完善其适应高科技时代的高感情。

人类的物化形态的故乡,一般而言,都是由亲友、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物质要素构成。而人类的精神故乡,当然不限于以上物质要素的精神升华,它更多的与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和文化传承紧密相关,但是,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对自己故乡的亲友、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物质要素的精神升华,包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常常闪现着中国式的楼台亭阁和长江、黄河、泰山等景观元素。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故乡,均与其物质故乡的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物质要素难解难分。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常常表现于对长江、黄河、泰山等景观元素和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景观要素的向往、赞美和歌颂。因此,台湾著名建筑师汉宝德先生就讲过,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首要标志。这里的建筑当然包含着景观在内。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需要建立和完善的高感情应当是给予爱国注意的高感情,显然,全社会的景观设计规划,特别是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是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完善中国人高感情的一个必然的人居科学手段。

情感设计是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载体,满足人们丰富的内心体验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协调了人的情感行为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得以具体的体现。景观要素除了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联外,而且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紧密相关。例如,作为设计空间的景观,如果空间功能明确、划分合理,一方面可以体现社会对人的尊严的追求,另一方面生活在其中的居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人的尊严的追求和尊重;作为展示空间的景观,如果被设计这富有教育意义,而且形式新颖,那么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教育,形成适应时代的感情形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在自己今后的人生路程上,以健康的精神产品教育他人,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作为功能空间的景观,如果被设计成追求节能环保的绿色作品,那么,身处其地的居民和学生均将自愿或者不自愿的按照绿色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渐养成适应低碳时代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会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通过人际的和代际的传播扩散开来,奠定全人类绿色生活方式的基础;作为审美空间的景观,如果被设计得大方、新颖、时尚、前卫,那么被这种客体潜移默化的居者,就会在美的环境中陶冶性情,逐渐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厌恶,包括能与时俱进地追求和爱好新时代的美,扬弃过时的、落后的审美习性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居者的这种追求又会通过人际的和代际的传递形成社会审美潮流,使高科技的发展被限定在真善美的方向,远离丑化和反审美化,使人性发展进一步美化,等等。可以看出在实现以人为本目标方面,全社会和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仍然担负着无可替代的责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发挥校园景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在校园环境设计中,注重道德情感设计是一种对人才培育问题的关注,也是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环境景观的设计,传播历史、文化等精神、道德方面的知识,耳濡目染,起到教育的作用。

校园景观设计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道德追求特色鲜明的景观,二是高科技特色鲜明并指向高感情养成的景观。前者如名人与专业学术人物纪念景观景点,历史事件景观景点,山川形胜景点,科技模型和前卫艺术景点,科技实验(如新品种试验田等)点景观,等等;后者如“耗散结构”反应在高倍放大镜下展示出的瑰丽景象照片,艺术家对DNA某些片段结构形态的艺术化提升形成的意象,人类基因模型,后现代艺术家对富有诗意的某些瞬间结构的创造性提升或感悟表达,等等。

前一种类型的景观设计,一方面体现着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值得骄傲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又是借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功能空间和艺术场景。后一种类型的景观设计,在校园中既有宣扬高科技功能和作用的方面,同时又是引导学生在高科技条件下追求新时代的美和新时代的灵感的艺术空间。在校园中设计建造这些景点,显得越来越迫切。本论文的分析仅仅瞩目其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种类型中的名人与专业学术人物纪念景观景点设计,最好选用本校校友中通过努力在科学和艺术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的对象。这种景观往往能最直观地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应该向他们学习,走他们的路。例如,在北京大学校园中矗立的先生、鲁迅先生和先生的头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中矗立的于右任先生、周尧先生的头像,清华大学设立的人物的纪念雕像(碑)或纪念照片,等等,都是该校学生引以为豪的景观,同时又是激励学生向这些校友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景点。这种无声的教育,这种在道德上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往往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古今中外,这种景点对人一生的影响,都有案可查,不胜枚举。

第一种类型中的历史事件景观景点设计,往往选用本校历史中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加以设计升华,其作用也是难以取代的。单单是北京大学红楼后的那个“五四广场”,就曾经使燕园中的不少热血青年情感激奋,或怀先辈而更刻苦,或感五四而向革命,是精神升华、灵魂净化,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栋梁之材。其道德教化作用,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第一种类型中的科技模型和前卫艺术景点,可以以台湾东海大学的路思义教堂设计为代表。由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指导设计的这个校园教堂,一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建筑大屋顶之美,谁看到它都会想到中国古老的木架构建筑及其代表元素大屋顶,从而充满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怀念;另一方面,这个大屋顶的设计又不是克隆故宫太和殿,而是利用薄壳技术和先进数学计算,使这个大屋顶亦梁亦柱亦屋顶,显得分外新颖而又传统。他给学生的喻示是:青年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用高科技升华传统文化,二者缺一不可。这在道德上就意味着使学生的学术道德一方面沿着爱国主义思路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沿着科学发明的思路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第二种类型中的“耗散结构”反应在高倍放大镜下展示出的瑰丽景象图影,被作为景点的平面设计展示于校园,对学生产生的刺激和振奋作用往往出人意料。美是人的产物还是自然固有的形态?为什么作为化学―物理反应的“耗散结构”过程显得如此之美,甚至超过人所创造的美的事物?那么,美是不是不必人类创造就会自然呈现?面对这一特殊景观,学生都会这样发问。它迫使学生们思考科学和美的关系,反思传统美学理论的优点和不足,包括追问:如果自然界的演化总是趋向美,那么让自然自行发展而不要人工干涉,世界就会越来越美,这是可能的吗?

第二种类型中的后现代艺术家对富有诗意的某些瞬间结构的创造性提升或感悟表达,例如西安交大医学院入口处的不锈钢抽象雕塑,表达的是人在奋斗状态下的一种向上、拼搏和无逸的情绪,线条粗犷而圆润,结构扭动而稳定,前卫中包含着对传统道德的继承,继承中又突显出对最新审美理念的倾心和追求。面对这种雕塑,学子们当然会感到道德层次的升华。

上述各例对大学生校园道德文化氛围的营造,都重视在实践环节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让大学生在校园景观中感受和感悟“发现道德”“体验道德”“道德选择”的过程,以此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目标,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日常道德认知和行为水平的目的。

总之,作为艺术品校园景观设计的道德功能越来越凸现,甚至达到了校园道德建设不能离开它的程度。如果我们再考虑到校园道德建设虽然不能完全脱离抽象说教,但它主要呈现为一种细雨润物的潜移默化,那么校园景观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就更加不可小视。它与校园中的既有的思想教育课程、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等,构成了一种互补的格局。

三、校园景观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面对新的世纪,高校育人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的培养,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环境载体,对教育功能的发挥承担着重要职责,而其中的校园景观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应予特殊注意。中国古代典故“孟母三迁”,就说明了环境对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强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功能,是校园景观设计绕不开的环节之一。

中国古代典故“孟母三迁”在景观设计上的启示是,校园景观一定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包括校园环境不能被噪杂的商业喧嚣所污染、所包围。学生的学习环境应当远离闹市,呈现出安静、和平和安全、优美的特征。而远离闹市且含有励志寓意的校园景观设计,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国外新型的教育理念对原有的高校空间模式有所突破,学生可以在学校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直接与老师讨论学业,交流思想,这就需要校园的一种新型空间设计,包括新型景观设计。例如,在牛津、剑桥等大学就有“谈天制”的存在,目的不在于求专求精,而在于触类旁通,追求学生全面博学的气质。学校的景观设计与此相适应,可以给师生提供好的交流空间,可以使其离开教室里枯燥的讲授,在美好的室外环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做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和老师通过在多个空间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目前,这种学习方式也是也是可以借鉴的。

著名设计师路易斯.康的学校建筑理念就认为,“学校是两个人坐在大树下面交流思想”,大学里的草坪、树林、林荫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灵感。应该说,教育空间不只是在特定的教室中,而是在精彩的校园景观中。这句话对大学校园设计也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薛军.探讨高情感的未来高校规划模式――以西安市东南

郊大学城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2 年,18(7):36-38.

[2]胡义成.关中文脉[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8:33.

篇8

关键词:校园水体景观;生态;功能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校园空间是一个能为学生、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师生交往、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水景空间是校园空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因此设计校园水景空间时要在充分考虑师生的使用要求和环境体验的前提下,为师生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态的环境,不仅可以满足观赏性,同时也要被使用者充分的利用,使其成为学习、娱乐的最佳场所。

2.校园水体景观设计概述

“水的景观”(waterscapes)一词的合成是用来描述主要由水构建的景观。这种景观是在校园中用手工或机器仿照自然制成的大型景观,在形式上包括江、河流、小溪、湖、池塘和大型的喷泉,无论大小,它们都是景观或是背景,可近观也可远眺,水的彼岸向我们展示的是又一平面的风情。一些水景也可以沿着岸边散步、跑步或骑自行车。在许多大学校园中都有水景这一元素,它们以各种形态出现,或是湖、或是河、或是喷泉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在校园中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水面,统称之为校园水体。

3.校园水体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3.1自然因素

3.1.1水文

水是水体景观成功的关键,水质的好坏、来源都决定了水景的好坏。因此设计师要了解场地的洪水历史、年降水量等情况,对以上情况进行研究,为排除洪水危险及蓄水灌溉问题起到充分准备。

3.1.2土壤

土壤的结构、透水性等对水体空间能够构成起到很大的影响。高度透水性的土壤,使水分流失于地下水及周边地带,就很难支持水体空间的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在池底做防水处理。

3.1.3植物

在植物的种植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水生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但能美化景观,同时也可以净化水质。在目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遭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对改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3.2人文因素

3.2.1文化背景

每所大学都有其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对于水体景观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时需将校园文化融入进去并要考虑到校园的学科特点。

3.1.2使用者需求

师生是校园水体空间的使用人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他们的使用需求。学生多是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活动,这已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可以同时满足安全性、私密性、开放性、多样性等。在设计校园水体景观时可以将这几方面考虑进去。

4.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方法

4.1水面空间设计

水面设计是校园水体景观的主体元素,水面的形式随岸线的变化而改变,它可以表现出宁静、舒缓、流畅等,因此,可以通过塑造不同的水面形态营造出不同氛围来满足水景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4.2驳岸空间设计

不同的水体岸边环境,采取的驳岸空间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4.2.1抛石驳岸

抛石驳岸可分为干砌石驳岸、半干砌石驳岸和石笼驳岸等几种形式。干砌石驳岸是指从堤脚下端开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向上垒砌石块,并在石缝间填土,种植适宜的水际植物,这种方法有利于鱼类和植物的生存。半干砌驳岸是用混凝土格子加固干砌石驳岸的下部,使卵石一半被混凝土固定,另一半悬空,这样既可以抵抗洪水的冲击,又能确保生物的生存,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可以用半干砌驳岸。对于水流弯曲或者是流水冲顶位置等冲击力较大的岸线,则可采用抗冲刷力较强的石笼,石笼是耐久性强的铁丝笼内置石块而成,这种方法施工简单,对现场环境适应强。

4.2.2自然式缓坡驳岸

自然式缓坡驳岸适用于坡面较缓、空间足够大的场地,种植阳光草坪吸引师生到此休憩娱乐。

4.2.3植栽驳岸

植栽驳岸适用于坡度较大、亲水性不强、或者是需要帮助鱼类逃避敌害和提供遮荫场所的岸线。对于坡度较大的岸线,可以用木质栅格或是粗圆木桩形成稳定堤岸的格墙,再在木桩框间回填土壤,做成梯田式的植物种植台。

4.3亲水空间设计

亲水空间可以为师生提供欣赏景观的场所,让使用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满足人们的亲水心情。亲水空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方便在水边游憩时停留的空间,即水边散步道;另一类是可以穿行的空间,即水上通道。

4.3.1水边散步道

在设计游憩亲水空间时既不能让散步道全部沿水而设,也不能让散步道全部偏离水面。需要注意线性的流畅及尺度的把握,提供给师生们一处观景、休息、驻足的空间。水上穿行的通道贯穿于水体,不仅起到连接作用,也为校园景观增添了许多乐趣。

4.3.2水中穿行通道

水中穿行的通道主要有架空的栈道、汀步和桥等形式。架空的栈道一方面可以不阻断水流的自然运动状态,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对水中生物的活动不造成干扰,另一方面在布局形式上比较灵活,不会给人生硬的感觉。在水深较浅的地方设置栈道,在较深的水域木栈道要设置较高的护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汀步是道路在水中的延续,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二种。自然式的汀步设计时要与场地氛围相一致,左右穿插、疏密相间。规则式汀步是利用形状大小一致的混凝土木板按照道路曲线等距离整齐排列,呈现出整齐一致的美。

4.4植物景观设计

水生植物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四类。在设计时注意将几类植物合理的搭配,以营造层次丰富的水体景观。

4.4.1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超市地或是不是经常性淹水的环境中的植物,根具有一定的耐涝能力。类型多样,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都有,该类植物具有适应陆地和水体环境的双重习性。

4.4.2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上部茎秆、叶片挺出水面。大部分的品种根系粗壮发达、植株直立挺拔、茎叶明显、花枝高伸。其主要生长在浅水或水陆过渡区域,茎叶气生,通常具有与陆生植物相似的生物特性。常用的有荷花、芦苇、再力花、水葱等。

4.4.3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的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无地上茎或地上茎柔软不能直立,叶和花漂浮或半挺立于水面。叶片开始可沉水生长,后期浮出水面成漂浮叶,花朵通常伸出水面。常见的有王莲、芡实、睡莲等。

4.4.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的根茎扎入泥土中生长,整个植株沉于水中。茎叶长度高于水深时,高出的部分平浮在水面,近在开花时有部分花蕾伸出水面。常用的品种有眼子菜类、黑藻、狐尾藻等。

4.5后期养护管理

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但不是能够对水体一直进行污染治理,如果水体生态系统循环不佳的话,超出了水体的环境容量,就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浑浊,受到污染,这便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严重时可能导致植物的腐烂死亡,不仅污染水体,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景观效果及生态平衡。因此,为了避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要确保水质的清洁,在深秋前要将水生植物的枯枝进行清理,以免污染水质,平时水面的植物残体要定期清理,对于水中鱼类的繁殖也要给予控制,大量鱼类繁殖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氮磷含量增高,不能保证生态平衡。

5.结论

水体会使校园景观生机盎然、更加有魅力,因此水景设计对于校园规划有着很大的作用。校园水景空间是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水景能够提高校园的环境品质,同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室外交流、休憩、娱乐的功能性强的场所。对于这样的一个多功能型场所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不是只考虑形的美观,忽视了功能性需求。

参考文献:

[1](美国)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篇9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 决定因素 气候 植被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念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些装饰。通常,毕业日或者其他难忘的、值得纪念的节日需要大自然美衬托的时候,园艺工作人员会临时挑选、布置、搭建景观材料,展现最好的,留出想象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

一、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恶劣气候也许是一个限定因素,但不是景观设计的阻碍。例如我国北方大学可以考虑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在植物园中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景观;中南财经大学设计的户外游廊以及供人们休息和聊天用的草坪将宜人的气候作为了一个设计因素。

二、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精明的设计者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适宜的景观效果。景观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但却不是无限的。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按自然环境选择植物,通常没有好结果。大体上讲,将与气候相关的园艺学原理应用于校园景观设计时,通常需要运用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一个设计者建议把棕榈树种植在黑龙江省地域的车行道旁。

植物散发魅力,舒缓的激活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在工作时间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与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如果恰当的选择树木,校园路线就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密植的树木,可以形成屏障降低噪声。

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设计者在选择树的种类时,一定会权衡再三,以期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树木可以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选择栽种,或者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至于外在形式,现代建筑物的线条“主要是水平的,且无法装饰点缀”,这样的建筑如果配以“盘旋生长的树,如果经树木种植在建筑物周围,那么其设计效果最佳”。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校园为求短期效应,经常将小树拥挤的种植在一起,当它们生长时,就会争夺土壤、阳光和空气。树木发生倾斜,进而达不到原有设计的对称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分布不均,加速植物枯萎,加重植物病害,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无法用新树木代替的。所以景观树在开始种植时不能急功近利,长期保留的树木需要精心养护,绿化管理预算中应该预留充足的养护费用。

三、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例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引人注目、别具特色的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树木受到疾病的侵害、发育不健全,挽救起来耗费资金,且从视觉上令人不舒服,这就给校园风景留下了缺憾。设计中的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

同样,设计草坪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坪就是校园的特征。无论草坪是否适合在缺水的地区生长,也无论学校能否担负施肥和除草机的费用消耗,例如,如果在兰州大学应用大量的观赏草坪的话,那么灌溉费用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陷能激发解决办法的产生。现在人们重新对选择其他植被产生兴趣,如野花及不需要精心培养和浇水的草。总而言之,现在的景观设计正提倡使用本地生长的植物和地面覆盖物,这些植物美丽耐寒,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草剂、杀虫剂或浇水,可想而知,使用适当的乡土植物,会给我们节省一笔可观的绿化养护费用。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特征都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利用景观学中的数学公式可以合理分配场地。公式包括建筑物的预测使用空间、停车场、运动场,服务场地的面积等等,然后根据地形、资金和政治情况,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

如果尺寸已经确定,就可以研究布局和周围环境了。一般情况下,方形布局比直线布局更为灵活,一块完整的地块要比几个零碎地块更为有利。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相比,适当的土地使用方法能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环境。

五、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具有多项任务、多种用途的校园来说,规划,作为一个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至少它也可以防止功能不当、浪费、文化冲突、不合理和有悖常理的现象——既不恰当、不合算、不简洁、令人摸不着头绪的设计。例如:不合理的选取在当地气候和环境下不能生存的植物;装饰性路面由于坡度不均翘起和裂缝;绿色植被的位置不当,挡住了那些优美的风景。但只要合理规划,每一种缺陷都可以避免。

总之,高等学校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校园景观设计是高等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景观设计的功效与主体建筑的功效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校园景观设计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其独有的生态效益的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校园景观设计正是基于这些功效而对高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学校的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以生态的理念、自然美的观点、因地制宜的思路以及将之与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实施同步进行的原则,使校园景观设计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字:高职校园;景观;设计

AbstractAfter analyzing the Anhui Cha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landscap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质量,高职院校在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同时,对校园景观的营造也愈加重视。结合高职类院校自身的特点、历史背景、设计出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对于提升校园形象和价值,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长江职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为例,探讨高职类院校景观设计的特色与方法,以期对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建设有现实的借鉴意义[1]。

1 项目概况

安徽长江职业学院校区位于巢湖北岸―居巢区黄麓镇境内,北临黄麓镇2公里,南临规划筹建中的滨湖观光大道,交通便捷,规划一期用地323亩,景观用地182亩,规划二期用地207亩,景观用地138亩。学院初期设置5系12专业,至2012年逐步发展为8系17个专业。“一切为学生着想”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本次景观方案从 “功能、生态、视觉、文化”等方面,以人文感受的四维空间变迁为线索,以校园文化的传承开拓为核心,充分体现“人--校园--环境”的三者和谐。

2 景观设计理念分析

长江学院是一个“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设计时结合校园总体规划,紧扣教学、生活、生态三条主要脉络,点线面展开全方位营造校园氛围。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本次设计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2.1 体现学校文化特色设计以校园生态环境营造为根本,对校园进行教学、休闲、生态为导向的功能性再造,打造景观、建筑、文化三位一体的空间视觉艺术环境。

2.2 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在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中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2]。

2.3 体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 在建造各景观小品的同时,注意结合现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3]。

3 景观设计分析

3.1教学景观区教学景观区包括主入口景观,南、北校门入口景观,教学楼中庭景观绿地,主要景观节点有阳光广场、林荫走廊、石梁书韵、雕栏印刻、学术庭院等,为整个校园的核心景观区。

3.1.1 入口景观区

阳光广场是中心景观区的核心景观,位于学校主入口处,设计以规则式构图,其中一部分是台阶式广场,让入口处的空间更加丰富、趣味。设计特点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大气。

北入口以对景方式设计景石,阻挡外界与运动区视线,风景石上以书法题字,修身厚德,增加审美情趣。镌刻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景墙与流线地被植物搭配,构筑标志性景观。

南入口以跌水景观形式与水系结合,利用反映校史的雕塑、壁画、纪念亭、纪念林地等设置纪念性环境,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1.2 教学楼中庭在教学楼庭院设计中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理工类院校庭院的刻板与沉闷的形式,同时又表现出理工科特有的严谨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庭院间有休憩小空间,学术交流平台、小品雕塑、阅报栏等基础设施,在高大繁茂的植物掩映下,理性的光辉增添了感性的浪漫。

3.2 生活景观区生活景观区是学生生活的区域,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休憩活动的室外空间,主要是宿舍楼中庭的景观设计,采用动静相宜的设计手法,兼顾大面积绿色草坪微地形坡地和各种不同尺度、不同性质的空间艺术造型。

3.3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配置中突出生态性,以草灌乔层层搭配纵横南北的绿化背景林带,入口广场“生态绿核”, 道路形成“绿色廊道”,建筑围合空间形成“绿园”, 墙体、坡地的垂直绿化, 建筑中庭、天台、屋顶花园等形成“绿点”最终形成:“核+廊+带+园+点”的多层次、立体的绿化网络系统。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景观不仅要发挥绿化功能,还要发挥高职院校景观的精神功能。通过景观设计展示校园文化,体现校园自身特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熏陶。本案通过景观规划与植物景观营造宜人而多样化的环境景观空间,以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职类学校发展对景观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 自然、人文与开放的融合――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1):61-65.

篇11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ducational campus brand 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etc. ,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Hefei Institute of Landscape improve engineering design, for example,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made ​​the following study. Keywords: landscape enhance the design; college campus; Hefei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合肥学院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2002年3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和合肥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而成。合肥学院是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兼有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合肥学院原黄山路校区于2012年秋全部搬往南艳湖校区,南艳湖校区成为主教学点, 并于2012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目前校园整体格局已形成,为了满足搬迁之后增多的师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求,学校决定对校园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更适宜的校园环境。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原则

作为教学紧密结合产品的校园景观,无论是静态建筑自然景观的空间,还是有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动态现象,都具有其深远悠扬的艺术魅力。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1)原则一:以人为本的生态建设。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和设计演变成新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校园规划更加注重对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将学生和教师作为最终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进。在旧校区的景观提升建设中,应结合规划和设计,充分将自然条件利用起来,使原来的校园生态系统得到尊重和保护。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也应合理的利用,以达到最佳的性质,要创造校园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当平衡。

2)原则二:功能人性化原理。功能人性化原理所讲的就是“形式为功能所服务”,是校园景观提升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应当被校园规划所引入,每个高校宿舍楼,教学楼,室外运动场地,图书馆以及学生食堂需要成组布置规划,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社区校园邻里组团计划”,能使尾大不掉的臃态有效的避免。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他们的文化传统会逐渐物化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凝结。校园景观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声誉。(1)学习功能。高校作为一种教学场所,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起到的功能就是辅助学习。(2)运动与休闲互动功能。现代大学是现代社会人才培训与发展需要的地方,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想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所适应,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3)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里,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数量通常高达一万人,校园集中相结合的交通特性,多数的校园道路应承担分散人群的角色。道路交通在对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到道路交通的速度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并尽量使无效的路径减少,进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尽可能使交通效率提高,从而使其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形成。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设计目标,要求“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等五化,此外,还要求满足四大功能,即:生态功能、观赏功能、组织空间功能以及文化功能。要在尊重校园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具有优美形态与时代气息化的校园景观营造出来,渗透高校校园的育人宗旨,“人创造环境,环境培育人”。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问题 经过多年大量的实践经验,新建成的许多干净漂亮的校园,所有的设施都很完善,但缺乏生机和活力,表面上很漂亮,但对于环境的认同和满意度没有达到教师和学生预期的效果,如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就存在着五大问题:

绿化密度问题:空间密度不合理,缺乏层次与密度相变化;新校区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交通组织问题:人流引导不合理,空间规划功能性欠佳;

3)文化表现问题: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延性扩展匮乏;校园景观设计,有时会盲目偏重于创新和学习设计技巧,忽略了当地的景观与校园文化,造成了“千校一面”的普遍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优秀的园林文化,是一个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校园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方面,其景观设计更应反映出来。

4)景观轴线问题:校园内景观轴线不连续;

5)景观设置问题:服务设施缺乏美感和艺术性。一个美丽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地方的各种元素的和谐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影响和团结。但一些新的大学在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时,景观与规划会相互脱离,造成建筑和周围环境相呼应的缺乏。各自表达的建筑和景观,最后会变成一个缺乏连接统一的地方。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内容是一定要结合每个高校校园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各自校园景观提升的具体内容。针对本次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其具体提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绿色的风景线。

绿色景观主要以草甸,树木,绿色的藤蔓等为主,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该以形成一个安静,美丽,清洁和绿色的环境为前提,创造出各种可以用来学习和生活的绿色广场,与组团建设要相互结合,教学和居住区绿地也要进行规划布置,在分区设计进行的时候,其周围的绿化景观要与建筑主体和谐统一,教师和学生也要努力制造一个合适和美丽的绿色空间,还可设置喷泉,雕塑,文化广场和其他建筑产品反映其校园文化氛围独特性。2)大气的主入口。

大学的主入口的在高校展示区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大门入口和出口的通道,大门及入口区相关的设计元素包括:确定正确的可行设计和适当的风格设计;根据车辆或行人的交通,进行不同的入口位置,宽度和类型的设计布局,地面铺设入口和边坡治理方法应该是人性化的;门标记的位置,在大小和布局上,也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合肥学院景观设计的主入口大门就是利用了入口的地形高差,形成了便于活动的小广场。3)便捷的的道路网。

校园道路上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其主要还是道路服务校园风景的一个核心部分。进行精确定位,清晰,优美流畅的线条设计,会使校园道路将成为活跃在校园的校园景观元素。在道路规划和设计校园时,我们应该遵循四个主要原则:设计校园交通标志,指导和控制流量;将校园的土地分为使用不同类型的道路,呈现出校园的整体布局;独立车辆路线和行人路线;每条路线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以避免出现无效的路径,旨在增加倒角路径和对角线的路径设计,以使所有航线连贯流畅,线条清晰,植被景观不被破坏为目的。以合肥学院为例,其有长势优美的行道香樟树,但树种过于单一缺乏识别性,改进方式可以各主干道采用不同的行道树且要保持距离,既能增加特色识别,又能保证视线通透,一举两得。

四、高校校园景观提升设计的特点

合肥学院景观提升设计的主题是将合肥学院的室外环境打造成一个开放的交流学习环境,一个季相丰富的自然环境,一个文化传承并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具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环境从空间结构进行,中心区的校园景观为第一层景观,由不同群体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圆形景观。第三个层次则是形成建筑物内的庭院景观。具体来讲,单一的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应服从于整体的布局,并且其设计呼应要协调,统一且不死板。2)生态、绿化、美化应采取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结合立体绿化草坪,避免的土壤和土壤侵蚀,绿化率应是提高植物发挥的最大生产力,在没有大面积种植草坪,美化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草坪增加灌木,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生态园林建设,是校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要使学生牢记我们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3)文化景观特点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就是校园景观设计,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完整的功能,以及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但每个学校的学科的历史和文化都存在差异,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突出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办学宗旨的结合,强调空间的反映,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和开放的空间形态,对于景观建筑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风格特色也应突出,将人文景观的物质形态,我们的各种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和素描和其他形式的内容,以及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布局。

校园景观,根据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主要范畴,即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各区应该是以整体景观规划为原则,按照计划每个区的特点,保持整体色调协调,但也需要有重点,各区具有其各自的独特性。教学区设计主要欣赏区建设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整洁,愉快,有序的教学、课间休息空间。如合肥学院的教学区就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树种,少病虫害,花果不污染环境,以对人体无害的树种搭配乔灌草,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层次。体育区设计主要遵循其可行性。要以便于开展各种运动、经济实用为目的的塑胶操场和运动草坪为基础。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的隔离可用常绿灌木,草坪还可以设置一些运动健身器材和桌椅供学生和老师来使用。

居住面积被设计为休闲类型。教师应以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照明,通风,应急响应,防护等其他因素,采用自然式或混合式的方法来设计舒适的绿色生活的空间。合肥学院就以充分利用现有植被为要求的个性设计,要季节变化明显,选择观花和芳香性的树种,营造多层次的小空间景观。对于合肥学院的水域系统区域,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植被,考虑场地性,选择合适的湿生之物于水生植物,与景观特色相互呼应。

五、结束语高校校园环境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接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提升应突出其教学的功能,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够在学校里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舒适、快乐的成长。通过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规划者和设计师关注,使学校的环境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知识渗透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工作学习与学生交流沟通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环境提升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还要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大学景观的变化,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才会出现不断发展的概念,大学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得到提高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

篇12

关键词:高校;园林景观;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是科学、技术、知识的荟萃之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社会栋梁人才,不仅靠课堂传授知识,而课堂外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 园林景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和景观是密不可分的,景观是承载文化的物质载体,高校园林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广义上讲,校园园林景观不同于其它景观,它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景观。一个规划设计科学、匠心独具的优美校园景观,不但营造出高校文化氛围,而且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彰显办学理念和突出办学特色的重任。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课外活动、休息场所,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师生身处其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动力[1],也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内心,对于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增长智慧、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完善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有人形象地把校园园林景观比作“隐形课堂”,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因此,高校在新旧校区建设和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继承原有的校园文化,更要有创新,融入时代特征。现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咸阳职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析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如何体现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师生厚德强能、艰苦创业、奋进图强。

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景观

2.1 学校的概况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师范教育、农业、体育、教育四校合一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陕西省咸阳历史文化名城、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沣渭新区统一大道,紧临西安。目前设有11个教学系部,在校学生11000人。学校一期工程占地64.6万m2,建筑面积20.8万m2,景观面积19.9万m2,水系面积2807m2,绿化面积13.2万m2。

2.2 自然条件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537~650mm,全年平均温度9.0~13.2℃,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41.5℃;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11℃~14.3℃。

2.3 地形地质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过度区。全市土地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学院地处咸阳南部,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园林景观总体设计

3.1 设计理念

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传承和挖掘学校原有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运用标志性建筑和园林小品巧妙布局,植物合理化配置,展现古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点,达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建“绿色、开放、人文、生态化”景观校园。

3.2 规划设计的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校园景观设计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高校校园总规划规定的前提下,以确保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依据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规划、“面”——大块绿地规划有机的结合,构成校园绿地系统。

3.2.2 地方特色与人文精神原则。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规划设计时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利用所在地形地貌特点,做到合理地利用植物资源,形成独特的绿地景观,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缅怀前辈,激励教育后代。

3.2.3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山、石、水体、建筑物及植物等物质要素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对比的支配性,强调组合联系的完整性,考虑所表达的轻松、恬静、愉快的韵律节奏的流动性,创造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环境。

4 景观规划设计与校园文化内涵的表达

4.1 富有特色的空间布局

校园空间布局是形成校园环境的基本框架,根据环境用地所处的空间地位及其所赋于的精神功能,将学校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一轴、一核、一廊、一环、六区”的景观体系。

4.1.1 “一轴”:是学校北门至教学楼处,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是空间上的延续,浓缩了历史与现代气象交融的一条轴线,体现出恢弘大气、宽广的胸怀,是学校的“文脉”轴线。由北至南中浮雕——雕塑——超跃广场——教学楼——北门入口轴对称。

4.1.2 “一核”:是学校的中心区,包括教学楼及其前方的超跃广场,是整个景观体系的核心部分。设置有旗台,是学院师生集会的场所。

4.1.3 “一廊”:是贯穿整个校园南北的一条走廊。是整个校园的绿廊,与校园道路形成纵横的道路网络。

4.1.4 “一环”:是采用环形道路系统联系各区,增加景面变化。

4.1.5 “六区”:按功能及结合景观分为:厚德区、求真区、教学强能区、才艺区、生活区、运动区。

厚德区:位于主轴线的东侧,在行政办公楼和艺术楼的周围。厚德载物,突出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人才,与学院的办学思想相吻合。

求真区:在轴线的西侧,在图书馆、实验楼、活动中心以北周围。营造学生追求真理的景观氛围。

篇13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园景观;校园建筑;色彩设计

随着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迅速更新,社会的日新月异,人们的价值观随之改变,当代学者、教育家更加注重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合理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提供舒适、方便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那么,如何在校园景观及建筑色彩中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来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着“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代时代背景下想,新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设计师应加强对发展的回顾,探索当代高校校园建设的发展。

一 高校校园环境色彩设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投入,近年来学校景观及建筑设计面临着不断更新的设计要求,使学校建设一片繁荣。现代高校景观及建筑设计中高度重视学生,强调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体会高校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校景观设计提供各种活动场所,人们通过使用这些空间从而获得知识与乐趣;高校建筑通过不同色彩色营造,体现功能、区域的划分,更好的营造高校校园文化气氛及学习氛围。

(一)机遇

我国正以空前发展的速度成为世界强国的行列,在这片有着悠久文化的大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容忽视,那么作为教育事业的高层次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在当代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式下,如何促进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成为学校建筑的重点。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对学校环境的建设,及建设舒适、活泼的学校环境成为高校的发展思路。面临众多高校的改革、扩建,如何更好的思考其高校校园的整体规划、景观配置及建筑色彩的运用,成为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挑战

高校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面貌的反应,展现校园文化特色。在校园整体环境设计中,将环境概念有创意的延伸,赋予空间更加合理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设计师如何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建筑是否能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或方式去经营。怎样通过校园环境的建筑把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相互体会文化与自然的交汇等,都是在设计中应该提出的思考及在设计中应该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当代高校学院环境建设的种种思考,下面从高校景观及建筑色彩的原则及特征进行分析。

二 高校校园景观及建筑色彩设计的特征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我们已经知道环境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从更多的实例可见,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与校园环境是离不开的。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人们的价值观在产生很大的改变,现在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广大父母更加注重校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那么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校园景观及建筑色彩该如何适应、符合现在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整体适应性特征

在现代史上第一所现代设计类学校包豪斯校舍成立的时候,学校老师就非常重视色彩的主观感受,在校园环境整体设计中都把颜色和抽象元素放入环境中整体分析。“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体才是美好的”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曾指出事物的整体性特征。

高校校园景观及建筑色彩的整体适应性,主要是指其在整体布局合理的同时根据不同环境需求进行配色设计。高校校园环境需要进行色彩设计的元素有很多:包括校园广场、景观、建筑、设施等,这些元素应该适应整体校园景观色彩。如厦门大学以美丽校园而著称,其校园建筑风格与环境色彩想和谐、适应,白墙红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图1)

(二)文脉性特征

美国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那么,作为文化性教育场地的我国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色彩定位成为我们的思考。高校校园环境色彩浓缩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及发展历程。每个学校的发展都会有历史沉淀,在校园环境色彩设计中我们应该很好的把握历史文脉这个主线。如作为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的科学馆立面分为三段,并点缀石柱,暗红砖墙,灰色坡顶,黄铜大门,青瓦钢窗,门额上镌有铁铸的汉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 BVILDING”(英文古体拼写),端庄古朴,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学校的扩建并未把这种风格打破,而是形成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图2)

(三)地域性特征

每个城市在其发展的中有着自己的色彩风格。如皖南的白墙青瓦、江南的粉墙黛瓦、青岛的碧海蓝天、青强红瓦等。现代城市高度发展各种信息相互融合,但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城市特色的消失,城市的地域性特色模糊甚至消失。因此高校景观及建筑色彩设计中创造有个性的色彩,并结合整个城市的环境色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如坐落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其象山校区的建设,“这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现代建筑的实验,很多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自然互相对话的观念。”传承着江南水乡的特色,更把建筑融入了自然之中。

(四)个性化特征

高校校园景观及建筑色彩的个性化体现主要指内容、形式、色彩上给人深刻的印象及美好的感受。个性化特征是近年来时尚的追求,高校作为年轻的个体,应该体现其学术精神和社会精神,展现更突出的个性化特征。如麻省理工学院在图书馆的材质及色彩运用中很好的体现出学校的特征,运用反射的钛金板及与明亮的中黄色进行搭配,显示出学校的青春与活力,更好的发挥独特的创造性以形成个性。

三 高校校园景观及建筑色彩的思考要素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在色彩分析的试验中得出结论:色彩在青少年心理注意倾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且色彩在青少年的视觉空间中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高校校园景观、建筑的色彩进行重点设计思考。

(一)高校校园整体环境色彩设计

校园整体色彩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设计中首先应该根据学校的沿革及历史进行选择,在建立统一的校园色调的基础上,选定两三种辅助色作为点缀,使辅助色与主色调相协调。校园环境中各个不同功能的区域,结合整个校园的整体色彩选择三到四种点缀色进行点缀,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校园环境色彩的整体。从而形成“点――线――面”的整体效果,即区域景观是面,那么道路景观是线,而局部景观则为点。点、线、面的整体运用会使得空间既具有整体又不失活力。

(二)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主要为校园植物与校园小品两大类。高校校园植物配置中应该考虑其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在植物色彩的配种中首先确定主色,在此基础上使用辅助色进行点缀。植物给人以清新、自然的特征,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使学生提高对树种的认识及保护能力。校园景观小品作为点缀在色彩上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并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和活动的场地。

(三)高校校园建筑色彩设计

高校校园建筑色彩设计应抓住校园的整体色调,然后运用辅助色与之搭配。办公楼的色彩设计主要以宁静色调为主,以营造,以营造安静、和谐的色彩心理环境。图书馆的作为高校校园的主要性建筑,其整体色彩应以鲜明大气为主,兼有娴静文雅的气质,体现出图书馆特有的地位及特征。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作为其主要居住者的学生而言,色彩对其建筑物的色彩的感受及各种心理、生理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是具有蓬勃朝气的群体,在宿舍建筑中应该考虑学生精神层次的需求,色彩应该符合居住区的要求又显得明净、高雅、整洁,如采用一些浅绿、淡蓝、米黄等素雅而不失色彩的颜色,同时要与整个校园环境色彩相协调。否则会显得孤立而没有整体感。

四 总结

高校校园环境色彩如何更好的运用,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与绘画色彩不同的是,高校校园景观及建筑色彩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如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功能因素等。因此要在设计中达到满意的效果,不能取决于我们的直观因素,而要更多的结合客观因素。色彩一直以来被看做是建筑与城市设计语言的表现。高校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其文化与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城市的色彩表达,而需创造更加宁静、优雅,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崔凌霞,符宗荣. 攀枝花市城市色彩设计浅析[J]. 重庆建筑.2009,(02).

[2]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89.

[3] 高冀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0(06)54-56.

[4] 汤纪敏.美国校园一瞥[J].世界建筑,1989(02):10-13.

篇14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绿化养护体系

1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诸要素。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校园景观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着重要作用。

1.2 体现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景观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校园景观不仅要强调景观,更要强调文脉,使校园景观对校园文化起到反映与烘托的作用。

1.3 体现校园形象

校园景观是影响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景观是大学人文精神最好的传达者。校园环境就体现出一所高校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同时,好的校园环境形象也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2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生态原则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要在继承本校文化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指导思想,采用综合、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把其中的人和景观客体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客观规律,尊重环境,保护环境。设计时要考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规划融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建设时力求与自然和谐统一,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从而使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具有统一性与凝聚性。

2.2 以人为本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把学生群体放在第1位,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形式。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仅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与校园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才能更好地培养荣辱观和归属感,让人在整个生活的时空连续性中感受到自然、优美的环境。

2.3 可持续性

校园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建筑绿色校园、重视环境生态保护、节约资源、预留发展用地。绿色校园不仅是绿化校园、美化校园,更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高科技的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考虑到建筑朝向、采光、通风、节水、节能、中水利用、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垃圾分类收集与回收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必须要保护校园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绿化、水体等资源,使学校绿化成为校园规划体系的一部分。

3 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的构建的实施措施

3.1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构建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重在定位,必须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大学校园是培养社会精英的科学与艺术殿堂,是全社会最具文化品位的地方。因而在大学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蕴涵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自然美等多种美的形式。通过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将科学理性能力与校园景观直觉能力相联系、相平衡、相补充,使校园处处洋溢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气息,留下科学与艺术的感召力以及历史的自豪感,更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意义。

3.2 因地制宜,挖掘与延续校园文脉

高等教育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决定当今大学必须具有开放性,对多样的校园空间而言,它是大学校园形成与持续成长的媒介基因,充分延续学校历史文脉和悠久的校园传统,可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在规划中,应根植于历史和自然,尽量挖掘校区的优良传统,激起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追忆和感怀。利用景观要素,将文化纳入景观当中,在校园景观主轴线上融汇成一条可感的“有形文脉”,进而塑造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空间,营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场所氛围,促进校内外人际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校园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环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