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德育重要性范文

小学德育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8: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德育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德育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小学德育重要性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奠基教育工程,同时,德育又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起点,只有保障良好的德育,即保障德育质量,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抵制消极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往往被忽视,而且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德育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强化家校合作,不仅需要在学校接受教师的德育,在家里,学生家长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德育的重视度,并且积极采取行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孩子)的言行举止,注重细节,从小事抓起,帮助学生(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孩子)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要加强正确引导,告知学生(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学生(孩子)的一点一滴抓起,并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要保持积极的思想观念,给学生(孩子)传输正确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抵制消极思想对学生(孩子)的侵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思想意识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良好的德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保持正确、积极),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小学生属于法律意识薄弱的群体,往往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难以有效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因此,要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普及法律知识,健全他们的法制观念,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将德育培养有机地与法律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强大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意识,能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德育培养有机地与法律知识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德育的价值,同时,帮助小学生自卫(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通过德育,不仅可以培养出健康的人才,还能普及我国法律知识,培养出法律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建设储备优秀的人才,全面提升小学德育质量。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梁

在我国十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小学教育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表现

小学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模仿天性,对接触了的各种思想进行模拟和学习。其中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德育发展和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坏的一面则会使得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让人失望。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此外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没有参杂德育教育就很难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学生没有其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学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现问题。而有的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态度不够和蔼,生硬灌输或者强制限制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当,小学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教师讲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三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小学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常规教育教学能和德育教育统一进行时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德育教育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实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课上容易出现乱动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动,告诉学生上课下座位是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应该做,这就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有些小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成知识应对考试,把原本的德育课堂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德育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教育和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需要客观分析了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沟通,做出行为表率。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融合语言、趣味的插画、故事、寓言等鲜活的材料的教材,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观念,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先进的一面就能培养起学生融入学习、发展政治思想的习惯,也就是在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开展情境探究活动。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分组。教师通过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小组快速凝聚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叶茂的现象,引导学生外出锻炼的同时学会观察,树立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样就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学科教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用师生情感做德育教育的纽带

小学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品德锻炼和情感知识教育展开,借用教师经验等的引导促进整个教育行为。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师生合作学习成为了潮流之一,这能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建立亲切的情感纽带,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锻炼自己意志和品德。当教师的权威现象一去不复返,当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成为常见现象,那么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或者锻炼过程中成为思想引导、辅助者,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品德。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观念及行为问题,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展开合作,提升其品质和德行。

(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德育督导系统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然后学校系统和家庭督导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针对学生品德缺陷,综合家长意见,制定详细的督导系统,确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中学会从小事树立德行,从生活锻炼德行的思想观念。比如:学生和家长都教导孩子要尊敬老人,他们才会在公共场所为一些老人服务。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保证,也是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学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身心的纯洁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鲜活的教材、生活经验构成的德育环境,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家校联系起来,用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督导体系建立。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作者:黄惠婷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灯笼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过敏慧.林晓.“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08).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教育 重要性

近些年,现实生活中一系列道德沦丧的事件使人感悟到现在社会人情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已逐渐渗透到成年人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中,青少年做为社会未来的思想主导者,要从小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育,因此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德育是中华民族灵魂,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引路明灯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年多年历史文明古国,集聚传承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善、崇德的良好品质,是我国在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师和家长忽视。学生心灵是纯洁无瑕的,小学阶段是起步阶段,所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就是重中之重。三字经中第一句话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少年儿童的思想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这一阶段他们容易受到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要使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德育教育成为人生初级阶段的指路明灯。

二、德育教育是其它教育教学事半功倍的催化剂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对其它各学科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使学生自己能够辨别真、善、美、丑,能够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能力。表现在其它社会活动方面,就会习惯性的朝着好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延伸下去。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抓好德育教育就是抓实未来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小学生作为一支传承中华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生力军。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融合,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让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四、正确的道德观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G623.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1.德育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德育内容广泛、深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管是雅典文明,还是希腊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已经死去。而只有中华传统文明,五千年来不曾中断,虽然朝代更迭,但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核心不曾丢失,而是在民族融合与冲突中愈l精致与悠久。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必将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才能更适合新时期的需要。

2.小学生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可以说,小学六年,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其思想极为纯洁,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3.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

应该看到,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德育渗透,教育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主战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通过讲解知识渗透德育教育。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采取那种知识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只要是将应该讲解的知识点让同学们记住了,在考试中能够答对了,就会认为是教学取得了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很少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错失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时,就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提高道德素质;其次,运用情感熏陶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结合具有丰富情感元素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感教学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有效运用,烘托充满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学的熏陶中,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以此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再次,运用榜样学习的方法开展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单纯进行讲述式的说教是难以收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的,只有让学生看到道德的榜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才能够真正让小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榜样,让教材中人物的道德力量充分感化学生,让这些榜样的高尚情感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而且要结合现实中一些先进人物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2.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外,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较,有自身优势,课外活动教学的方式比较灵活,活动的内容不死板,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德育培养的语文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效渗透进去。这些教学资源中的德育内涵,在一系列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实施中得到有效挖掘。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道德素质也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外活动的开展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方式,创新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形式,这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3.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更多关注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德育得到了怎样的熏陶则很少关注,这就让课外阅读沦为技能的训练,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砥砺学生的思想,启迪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培养顽强的意志品格,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尤其是选择那些学生欢迎的充满人文色彩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开展的重要方式。

结束语

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各学科教师的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这一关键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将其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润物于无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

篇5

一、课前德育的渗透

在组织教学、新课导入环节上适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在课前三分钟,我会结合课文中的知识及实际情况给学生讲些具体事例,用浅显易懂的话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如在学习完《童年的发现》这课时,我告诉学生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为了让自己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就该珍惜它,让每一天都开心、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就像我们刚开学时学习的课文,今天就不可能再重新学习它了。现在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学习时我们就要专心愉快地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课前三分钟时,我有时也让学生讲小故事,并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获益匪浅。教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们班的学生对爱有了正确的理解。他们已经渐渐明白老师对他们的批评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爱,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接下来我让学生围绕着爱,写篇作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彝族学生,他叫日约子,他在文中写到:我的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点名和特别的“关心”,我在心里恨透了老师,认为老师不爱我,学了这课,我才明白,我误解老师了,老师是爱我的,只是这是严厉似的爱。我在评语中写到:谢谢你明白老师送给你的这份爱!正因为席老师关心你、爱你,所以我知道你的不足之处。希望在老师的关心下,你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一名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健康又积极的学生。从此他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尤其在作文方面进步特明显。

三、教学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引领学生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才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每周一我都提醒学生,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如果你不敢当面给席老师说,你可以选择打电话、发短信、写信或写纸条的方式告诉我。结果许多学生都选择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他们心中的疑惑和困难。

有一个彝族女生叫马阿依,她是留守儿童,属于学困生。有一天她把银行卡带到学校来,不小心丢失了。第2天下午,她才发短信告诉我。我首先在语言上安慰她不要着急,然后问她卡是否有密码,她说有,于是我让她带上户口本到银行去挂失,这样别人拿着卡也无用。第二天去上课时,问她事情办得怎样,她微笑着告诉我一切顺利。之后我发现她学习用功,每次语文听写生字和词语时,进步特大。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我班有一名彝族男生叫阿苏小平,他的父亲已故,母亲在坐牢。有一天他打电话要请3天的假,我问他有何事,他吞吞吐吐地告诉我要去看妈妈。听到这里,我以温暖的口吻告诉他:你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长大了,是个懂事的男子汉,去看妈妈时,要多带些妈妈喜欢的礼物,多说些安慰妈妈的话。同时让他转答我对他母亲的问候。他兴奋地说了声:谢谢老师!当他再次进入教室后,我看见他脸上的微笑灿烂无比,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增多了。在我选他为小组长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让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篇6

【摘要】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价值观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虽然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已逐渐开始起步,很多学校正在积极贯彻教育改革的目标,对学生开展一定的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工作,人际关系处理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授课阶段,距离系统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成绩仍是教学重点,德育教育地位较低。学校教师和家长最在乎的东西永远是分数,虽然德育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他们心中德育教育依然可有可无。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他们的认知中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升学考试中,德育考试并不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在一些地区,为了能让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学校不得不增加课业负担,家长不得不尽可能给学生安排辅导班,这样以来学生没有空暇时间去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也会处于落后状态。不难发现,每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总是在问教师,“学生的分数怎么样?成绩排名如何?”却很少有家长问,“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行为品德是否端正?”在这样对德育工作忽视的氛围下,学生的健康发展很难得到保证,而且极易沦为学习的机器,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其次,学校与家长沟通不够。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德育工作手段单一,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家长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家长的教育形式,教师也很不清楚。学校教育大多采用说教的方式,如果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状况,这种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当今社会压力大,家长以为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松一口气,其实严重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沟通障碍使得学生所接收德育教育的效率会大打折扣,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断层。

二、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首先,要改变德育教育的教学观念,提升德育工作的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先学会做人,今后学习成绩即使再好,也并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德育教育是立人之本,是每个优秀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要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除了正常的课堂授课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有关德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感悟,以道德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德育应该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德育工作也不单单是思想品德老师的事情,领导教师都要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重视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学生心中,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是他们的楷模,也是他们今后奋斗的目标。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将传统说教方式变为言传身教,努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在现实和精神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时候很难区分善与恶,美与丑,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试着去模仿,教师做的好,学生就很少犯错,如果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反面例子,那么学生的品行也不会好到那里去。比如说学校有一项规定是校园内禁止乱扔垃圾,如果教师经常乱扔垃圾,即使是再好的教育学生也会不当回事;相反如果教师主动捡垃圾,那么这比几堂课的教育意义更加显著。

再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德育工作贯穿青少年的整个学习生涯,要想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有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家庭教育对于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其人格、性格、习惯的养成也很多时候也是依赖于家长的说教。因此,学校应该时时刻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举办家长会,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很大帮助

中国是一个法制化健全的国家,而且在现代化建设当中也一直遵循依法治国的理念,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涉世未深,他们的法制观念以及法律意识都比较的薄弱,而且对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也没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认识还非常的简单,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也不会考虑的很周全,思想也是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的,这也就会导致学生也可能会在无意中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此外,小学生也是我国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因为学生对国家的法律没有一个健全的概念,意识较淡薄,当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也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来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基于此,在小学阶段适当地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就显得很有比要了。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健全他们的法制观念的,当学生们吸收了这些理念后对他们的身心成长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篇7

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及时把握当前中小学生的德育重点,使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增强他们勇于前进和创造未来生活的信心。

一、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的意义

一个国家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会形成一整套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文化传递工具的德育课程,是向中小学生传递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和时展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而德育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为德不立,这是人性的最重要的一种标志,也是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一种情操的追求与修养,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需求。对于国家来说,德育是一个国家理政的旗帜,也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向导,是民众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精神基础。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德育工作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中小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激励学生爱国、爱人、爱劳动。

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的方法

1.注重学校教育,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应尽量避免理论的说教。中小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填鸭式”教育,对理论的说教或多或少有厌倦或逆反心理,教师可采用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教师也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个人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老师以高尚的人格,博学多才的品德赢得学生的认可,共同在校园中营造一个文明、高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

2.强化理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德育艺术的“留白”不是说留下空白,什么都不说,而是把学生看成德育的主体,把他们当作动力之源、能力之源。他们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向善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当学生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时,要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指导学生结合现实,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教育学生以坚韧的心态,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挫折,追求理想,完善人生,实现卓越。

3.重视家庭教育

中小学生德育的开展,还离不开家庭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言传身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公平的现代意识。

三、结语

除学校的常规教育、家庭教育外,还要让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总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关系国之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高建国.科技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J].发展论坛,1998(4).

篇8

如何让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儿童的美好灵魂,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现就个人的认识做一探讨:

社会的物流与经济效应对儿童的诱惑力极强。在经济发生重大变革与转型的今天,整个社会风起云涌的就是发展经济,如何赚钱,如何得到经济实惠。这样,儿童从小看到的就是别人如何赚钱,如何享受。家长的教育与希望也是孩子长大了如何发展好经济,赚大把大把的票子,将来在经济发展上有成就,乃至于成为富翁,让父母的腰板硬起来……因此,从小给孩子要求的就是读书与赚钱一套密不可分的发家致富经典。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吃穿、玩乐上大可尽情地享受。让孩子们从小滋生的就是满脑袋的金钱观。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就是胸有他人。可当今社会雷锋精神似乎离我们远了,为别人着想者为数甚微。在社会中,谋财害命、劫、敲诈勒索、以假乱真等种种恶劣行径比比皆是,这不都是公德的淡化吗?由此,在种种公共场合,自觉让位的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总之社会的爱心少了。

社会上不良之风的负面影响,造成儿童不思上进,淡化人生。在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的前提下,滋生在各个领域的不正之风毒害着社会也波及到儿童的心理健康。

读书做官与读书无用仍在沿袭危害部分家庭,造成对孩子的教育误区。目前不少家庭还存在着“养儿不读书,官从何处来”的指导思想,因此,对孩子的希望值寄予很高,总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样,总是对孩子的成绩过问很多。

社会黑恶对儿童的胁迫与利诱随社会转型、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应运而生,无处不有。偷抢、胁迫、取闹等种种恶行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部分不辨是非的学生还被他们利用,糟蹋了儿童健康的人生。

篇9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维护社会稳定;任重道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158-01

不知不觉,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四年有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现就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榜样

1、班主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以我校师德师风考评办法为依据,提醒自己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班主任要科学地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面对新疆不稳定的形势,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发生的意外,引导学生遇到任何危险,冷静处理。

3、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由于我班学生年龄小,班内的课桌每次都是歪歪扭扭,也曾经多次强调并安排专人排放,可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于是,我进班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他们排放课桌,慢慢的,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加入到了我的队伍,主动地和我一块把歪歪扭扭的课桌摆放好,于是,慢慢地慢慢地,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加入了进来,现在再看我们班的课桌,摆放的是井井有条。还有,冬季的到来,加上新疆常年气候干燥,我班学生经常不洒水,一进教室,我先看看地面是否干净,再看看是否保持地面湿润,看到教室未洒水,便主动提起洒壶,这样做了不到一周,我班的学生养成了洒水的好习惯,走进教室,展现在眼前的总是干净湿润的地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还是自己的老师呢。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以爱为基础 。

1、要尊重信任学生

中小学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班主任都是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对学生过分管束、不信任和疾言厉色,动辄训斥的班主任最不受学生的欢迎。所以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就必须先尊重学生。

2、要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要把学生当成孩子看待,他们所犯的有些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作为班主任应宽容地看待他们,在通情达理中暂时地容忍宽恕他们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鼓励。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意外,小学生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班主任先要宽容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再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宽容、相互谅解。这样才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一颗宽容心对班主任非常重要。

三、建立优秀的班集体,培养良好的班风 。

1、正确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班级中的学生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所以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培养积极分子,并通过他们有效地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优秀的班集体。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帮助教师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重视学困生的道德培养 ,发现他们的特长,将他们纳入到班级管理的重点位置,给他们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既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

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意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的合唱比赛,运动会等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集体意识,使学生的好胜心、责任心统一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 通过我校举行的接力比赛、拔河比赛,我发现了不少人才,他们有的学习不好,但是跑步速度无人能及,在发现孩子们的特长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加强锻炼,并将班级荣誉感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激励学生团结向上,不断进取。

2、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篇10

【关键词】歌唱;欣赏;器乐;活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整体化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善良高尚,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其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做到终身受益。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哪些有效途径呢?和新课程一同走来,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1纵情歌唱,自在娇莺恰恰啼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它可以把孩子从音乐艺术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歌唱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是实践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领域。然而,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悉心对作品进行深刻地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总之,只有引发学生与歌曲的共鸣,才能尽情歌唱。我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有以下有效途径尝试:

1.1故事渲染,熏陶情感。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

1.2配乐朗诵,激感。

配乐朗诵激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摇船调》时,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中,让一部分学生问“什么圆圆在呀在半天……”,一部分学生答“月光圆圆在呀在半天呀……”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学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静心聆听,情到深处自然浓

音乐欣赏活动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瑰宝。故而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口笛独奏,其主旋律取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乐曲有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从而让学生聆听到了山林中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看到了一幅秀丽动人的图画,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无数事实证明,音乐欣赏活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有些学生在欣赏了中国民族音乐之后,深深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多姿多彩的乐器门类、扣人心弦的乐声所打动。他们从音响中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作为华夏子孙是值得自豪的。

3课外觅味,采得百花成蜜甜

《大纲》指出:“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发挥音乐的创造性,锻炼音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心目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

3.1课外练,人中人。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3.2校外曲,情中情。

篇11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27

德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而知、情、意、行指的是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在小学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科学教育

现在的教学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大部分教室都有多媒体。而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片、应用题等资料,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便根据其内容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课程的不同时刻,渗透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这就相当于少砍18棵大树。如果我们学生每人每个月回收2千克废纸,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按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一吨的废纸来计算,我们全校24个班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砍多少棵大树呢?通过启发、感悟、计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教学,还在理性的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浸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能从小培养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实践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例一题、一表一图,适时适量、自然地进行渗透。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图形和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M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增加了集体责任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再如:在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练习:“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数为20块、36块、52块,要求制成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解题,而是让学生仔细读题,接着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许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步飞速,紧接着我就说我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感到无比的自豪,你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国争光。结果,所有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也是十分认真仔细。

三、利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有很强的严谨性,而这一理念应贯彻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一定要在小学生中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牢固深刻。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涵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的精神。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篇12

1 热爱你的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也曾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用爱心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根植创新思维,塑造启蒙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要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从侧面不断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更新你的教育思维模式。

2 理解、热爱你的学生,稳固创新教育模式

理解你的学生的基础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平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和不断分析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多走近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动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学生创新思维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在学生创新思维上多做?_发和引导。在学生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从而真正的做到热爱理解你的学生,也为稳固学生创新模式提取宝贵的一点。

3 尊重你的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

尊重你的学生,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前提。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和教师的亲和力,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指责批评,多一点教师与学生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要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小学之初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表现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美术教师的写写画画,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方面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另一方面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刻刻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其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也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它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这个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应该处处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的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5 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篇13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小学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近几年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农牧区的小学教育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德育教育作为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教育,其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让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农牧区在小学教育中需将德育教育放于各科教育的第一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前提,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使学生在得到学科知识培养的同时具备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埋下扎实的基础。

1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的教育群体,这是因为小学是学业生涯与成长环节中的重点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其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与学生未来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在农牧区的小学教育上,不仅需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还需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群体的德育培养工作,改变传统的知识教育观念,使小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德育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维观念与行为,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有利。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作为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农牧区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名体谅家人、朋友、同学的好学生,并在物质基础上,能够做到不攀比、不虚荣的心态,在学习上,能够让学生成为爱学习的好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做到尊敬教师、同学关系融洽、定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遵守班级纪律等好习惯,并且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上,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勇敢、坚强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也成为一名具有正确思想观念的人才。德育教育内容中的优良品质会逐渐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使学生原本错误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从而引导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观念,并且在学习态度上,能够转变以往对学习的厌烦态度,从而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体谅教师教学的辛苦,更加懂得关心他人和体谅他人。德育教育与其它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德育教育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完全由思想品德课程当中的文字来进行引导的,德育教育更为注重思想教育和观念教育,借助思想品德课程的文字载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思想与观念,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日常积累获得更多的领悟。因此,对于农牧区的小学教育来说,教育工作需明确认识到小学教育并不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教育目的,而是一个培养学生人格与道德观念的重要平台,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一名知识传授者,应将德育工作融入各个学科教育当中,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正直、善良、体谅他人的好学生。

2在农牧区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

农牧区小学相对于城市的小学教育来说具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并且在教育方向上,具有较大差异。以我国目前区域的少数民族农牧区的教育方式来看,农牧区的小学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课程结构以及教育方向主要以知识为教育核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整体以及思想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因此,农牧区的小学教育需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来开展德育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利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来作为德育教育基础,基于此,教师需明确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有限,小学生在对一切事物的好与坏上还无法有效的分辨,缺乏正确的分辨能力,对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将社会中的不好的时事影片进行收集,并播放给学生观看,教育学生这些事物的不良性以及后果,再收集具有正能量的案例视频进行播放,例如雷锋助人为乐的视频、陌生人帮助老年人过马路视频等,通过播放两个具有差异性质的视频,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与认识力,并启发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错误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两者事物的不同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小学生教育中的教育重点,将德育工作放于教育第一位,并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来合理设计德育教育环节,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使农牧区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得到有效开展。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说,教师在选择教学辅助课件时,不可选择难度过大的,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但同时学生又能够明白的教学课件。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农牧区小学教育较为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教育,并且以积累知识为教育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与思想品德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农牧区在开展小学教育工作时,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德育工作为教育出发点,着重开展德育教育,利用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等观念,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发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整体素养,让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与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梅朵卓嘎.注重农牧区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究[J].拉萨市永周县苏州小学,2013(8):121-122.

篇14

关键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向命运挑战》《詹天佑》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第六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昆山的名人,同学们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又顾炎武,周火生、朱柏庐,在收集中,在写作中,学生都深刻地了解到了人物的品质和精神,也深深地受到了影响。这样班级里的同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都争先学习,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